跟奶奶学包粽子(优秀22篇)

时间:2023-12-08 15:44:29 作者:纸韵

优秀作文通常具有独特的思路和创新的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借鉴。

奶奶包粽子作文

端午节到了,一大早,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悬挂着艾蒿和昌莆,整个村子弥漫着艾叶的芳香。

我生长在水乡,从小特别喜欢看赛龙舟。水手们身穿统一的服装,在一阵阵敲锣打鼓声中,齐心协力地往前划,“咚、咚,划起!”“咚、咚,划起!”那号子声呐喊声至今还在我耳边响起。可惜澧水河有几年没有看见这样热闹的场面了。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吃“五黄”,还有用艾叶熬水洗澡等。每年这时候,我都会闻到那种熟悉的气味,奶奶说,洗过艾叶后百毒不侵呢。

端午节不吃粽子,那就不像端午节了,对我们小孩子来说也缺少了许多情感托付,也许就没有了念想。这一天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还小些的时候,我就非常希望能亲手包制粽子,可那时候大人们不让,说是反给她们添乱。今年端午节学校正好放假,我便缠着奶奶教我包粽子。我一直认为包粽子就是两张粽叶放上糯米放上馅,一包,再用绳子捆起来,简单至极,根本难不住我。

这一次我跟着奶奶做:先把粽叶两边重叠,使重叠处成为一个小漏斗状,再在粽叶里装已经泡好的糯米。而装也有讲究,先装三分之一,然后将准备好的馅料:肉、咸鸡蛋黄、大枣等等,拿两三个装进去,再用一层糯米铺在上面。我正准备用粽叶把糯米盖住的时候,糯米却像调皮的孩子似的纷纷蹦了出来,一点儿也不听我的使唤。这可怎么办呀?我急得直跺脚。幸亏奶奶替我去掉一些糯米,这才解了围。最后把上面的叶子叠下来,用线用力捆住。

我一心认为奶奶她们扎的样子特老土,不好看。于是,我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后,又自作主张地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那也是十分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留神扯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撒了一地。

看着奶奶和妈妈就像变戏法似的,一只只又结实又漂亮的粽子从她们的手中滑出来,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心里又羡慕又着急。我牛劲儿顿时上来了,非把粽子包好不可。细细地看,认真地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几次失败,我终于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粽子。

这有在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也是门手艺,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难”,要包得漂亮而结实,的确不容易。世上万事也许都是这样吧!

奶奶包粽子作文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有首儿歌是:“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做菖剑,戴香囊,吃粽子,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在端午前夕,我和爸爸奶奶特地到鹤浦过端午节,体验端午节生活。

一到奶奶家,就吃到奶奶精心准备的麦饼筒,粽子等丰富的食物,我迫不及待得拿起粽子,解开藤绳,剥开粽子叶,咸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甜粽子里白白的粽肉和蜜枣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把粽子放在盘子里,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我最爱吃肉粽子了,没等大家动筷子,我已把肉粽子夹到了嘴里。

奶奶说,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都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有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绸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

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我们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蛋黄、黄豆辬包的粽子,喝银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银黄在儿童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奶奶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及各角落里洒上银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每逢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亲自做上精致的菖蒲剑,袋着美丽的香囊,看着家家户户门上插着的艾叶和菖蒲剑,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奶奶的粽子作文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用品。每年端午节,奶奶总是提着一袋粽子喜气洋洋地送到我家。今年也不例外,奶奶又提着个大味美的粽子来到我家。

奶奶按响了门铃,我打开门,奶奶就眉飞色舞地说:“今年的粽皮又大又宽,包出的粽子也特别香。”说着便把粽子递到我手里。我接过粽子,用手掂了掂,沉甸甸的,还透着一股香甜的味道。便用大拇指示意奶奶,奶奶喜笑颜开,抱着我脑门亲了一口,大步流星的回家了。

望着奶奶的背影,我心中不禁涌起了一阵波涛。奶奶个子不高,偏胖,而且腰不好,为了包粽子,奶奶不知起的有多早,而我却正躺在被窝里做着一个又一个的黄粱美梦。想到这些,我的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转,想流又流不出来。

于是,我来到厨房,扒开一个粽子就往嘴里塞。不知如何,今年的粽子格外美味。也许是因为奶奶的手艺更加精湛了;也许是因为粽皮又大又宽;但我认为,因为心疼奶奶,才爱吃奶奶包的粽子。

从那以后,我常常依偎在奶奶身边,向她诉说学校的趣事,或是教她一些常用的汉字。说说笑笑,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爱奶奶,永远也不会变。

跟奶奶学包粽子作文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往年的粽子总是妈妈在市场或超市买现成的。今年,我缠着妈妈,硬是要学包粽子。妈妈拗不过我,只好答应了。

初四下午,我就跟妈妈学包粽子。妈妈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圆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妈妈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紧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妈妈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妈妈说:“摇动筷子时要轻一些,把粽叶包紧些。你看……”妈妈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然后是捆绳。只见妈妈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个粽子。随之,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我一连包了好几个。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绑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满过粽子1cm左右,点火……水开15分钟后把锅里上下粽子兑换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时即可。

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啊!真好吃。

通过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这样才能把本领学好。

端午节就快要到了,它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民间传统节日。按规矩,在端午节那天,要包粽子。我以往不喜欢吃粽子,现在长大后,我倒心血来潮的喜欢上吃粽子,不仅想吃,更想亲手包一包。于是,我便想学包粽子。

奶奶倒是包粽子的一把好手,包出来的粽子能和商店里卖的媲美。于是,我便想向奶奶讨教如何包粽子。首先,我站在一旁看奶奶如何包粽子。只见,她将三片粽叶叠在一起,折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一只手拿着粽叶,另一只手则下馅料,第一层是大米,第二层是剥了皮的绿豆,第三层便是肥猪肉和咸蛋黄,最后一层又是大米,这样一层层地叠上去,香味就完全保留在粽子里面了,味道自然特别好。看着奶奶如此麻利地干活,我手也痒痒的,很想试一试。

于是,我也拿起三片粽叶,十分生疏地折成三角形的样子,装模作样地学着奶奶。这时,问题出现了,我下的料总是从底部漏下去,试了好多次都是这样,最后,我很不耐烦地将粽子一丢,说:“我不学了,在21世纪,什么东西都可以在商店买到,还用得着学这些东西吗?”奶奶说:“学东西,就要学彻底,不要一遇到挫折就撒手不干,这样半途而废是学不到任何知识的。”听了奶奶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就请教奶奶。奶奶说:“叠粽叶时,折成三角形的形状后,还要按同样的方向,往里面折,虽然剩下的口更小,却不用担心馅料会从下面漏出来。”我试了试,果然如此。最后,绑粽子时,我却不小心将粽子打散了,我还是没有成功,心中有小小的失落,但我觉得其乐无穷。

奶奶包粽子作文

端午节快到了,那么小作者眼中的端午节又是怎么样的呢?哦,原来令作者印象最深的是包粽子。下面一起来看看小作者学包粽子的过程。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跟奶奶学包粽子作文

看着奶奶如此麻利地干活,我手也痒痒的,很想试一试。

于是,我也拿起三片粽叶,十分生疏地折成三角形的样子,装模作样地学着奶奶。这时,问题出现了,我下的料总是从底部漏下去,试了好多次都是这样,最后,我很不耐烦地将粽子一丢,说:“我不学了,在21世纪,什么东西都可以在商店买到,还用得着学这些东西吗?”奶奶说:“学东西,就要学彻底,不要一遇到挫折就撒手不干,这样半途而废是学不到任何知识的。”听了奶奶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就请教奶奶。奶奶说:“叠粽叶时,折成三角形的形状后,还要按同样的方向,往里面折,虽然剩下的口更小,却不用担心馅料会从下面漏出来。”我试了试,果然如此。最后,绑粽子时,我却不小心将粽子打散了,我还是没有成功,心中有小小的失落,但我觉得其乐无穷。

做事不但要注意结果,更要注意过程,因为只有过程,才能带给人们一种快乐,一种启示。

还记得刚进小学,我学习时总心不在焉,摸摸这个,动动那个,在玩的时间去学习,好像一天到晚都扎入了书堆,又好像一天到晚都在玩一样,效率非常低。母亲默不做声地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一年端午节,与母亲一起包粽子。我卷好粽叶,舀起一勺糯米,倒入了粽叶中,再包紧,稳稳地扎上绳子,递给母亲。

母亲接过它,用手捏捏,左右摆弄了一番,“你确定扎稳了吗?”妈妈俯下身问我。“那当然!”我干脆地回答。妈妈说:“你捏捏这,软软的,证明里面是空的。”母亲用剪刀把我包的粽子剪开绳子,摊开粽叶给我看,稀稀散散的糯米分布在粽叶上。

我微微蹙起眉梢,咦,明明倒满了呀!妈妈意味深长地笑笑,说:“其实你只是把表面给扎紧了,里面这么空,这样的粽子一经水煮,便会散开。包粽子,必须要扎扎实实地把底部装满,就不至于做无用功。你学习不也是如此吗?”

我羞愧难当地埋下了头,脑海里一遍遍咀嚼着母亲的话,反省着我曾经那白白浪费的时光,心中不由地升起一股坚定的信念:我不能随波逐流,一定要找好用功的方向,学习时就认认真真地学,玩乐时就开开心心地玩。

奶奶包粽子作文

六月的一天,太阳烤着大地,粽叶都长得很大了。早晨我一起床妈妈就说,今天包粽子。

我很开心,但又一想:往常不是姥姥包吗,今天怎么是妈妈包呢?

糯米、粽叶、细绳都有了,咦,怎么还有个碗,我走近一看,是一碗红枣。突然,姥姥慈祥的神情出现在我的'面前,姥姥摸摸我的头道:“白花花的粽子怎么能变成其它颜色呢,还是不要加什么东西了!“我连忙要妈妈别放红枣,告诉她姥姥说得话,妈妈就没加红枣,妈妈和姥姥包得方法一样,但形状和大小有点不一样。

看着那粽子就想起一件往事。那是一个初夏,我感冒发高烧了,妈妈要去上班,就要姥姥照顾我。姥姥问:“想吃什么呀?“"我要吃粽子!“我想也没想就说。姥姥停顿一下说道:“好,你等一等,我去弄点粽叶!“当时我还小,并不知道初夏时粽叶很小,并且不好弄到。姥姥去了几条小河边,找棕叶,终于摘了一小袋粽叶。我躺在沙发上,看着姥姥那弯曲的背和一头银发,我心里很是心疼,姥姥手里包着棕子,嘴里时不时念叨着什么。

姥姥把包好的粽子,煮熟后端过来,帮我剥了皮,蘸了点糖拿给我,我咬一口,热乎乎的,心里也暖暖的,这不仅仅是甜味,米香味,也是爱的味道。

“想什么呢?快来帮帮忙!“妈妈把从回忆中的我拉了回来。

奶奶的粽子作文

说起年味,我就想起了每到过年奶奶包的粽子。

粽子的美味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每当回味粽子的美味时,就会想起那年我和奶奶一起包粽子的事。过年了,奶奶又在厨房包粽子,于是我跑过去看,奶奶说:“我在包你最爱吃的棕。”我一听,开心的不得了。问奶奶有猪肉棕子吗?奶奶说:“当然有!”我高兴地又蹦跳。我又心想:如果我帮奶奶做,岂不是很快就吃到棕子了。于是我对奶奶说:“我来帮您吧!”奶奶连连赞同。

于是奶奶开始教我包棕子,为了让我如愿以偿,奶奶就教我包猪肉棕子。奶奶说:“首先,把肉和糯米倒在一起,再用勺子绞拌一下,然后用勺子把糯米和肉倒在包粽子的长叶子上。”

奶奶边说边做,“最后用手包成个三角体,在用细绳系好,就可以下锅了!”

我学着学着就自己动手做了,虽然手艺不好,只包了个圆形的粽子,可奶奶连连夸我很不错了。接着我们把棕子放进锅里煮,不一会儿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了。

我家的年味就是这美味的棕子,其实有什么食材包棕子的美味不重要,重要的是奶奶把对我们一家大小的爱全包进了这小小的粽子里了。

奶奶包的粽子作文

生活就像五彩味瓶,由各种味道组成,我们就在一次次经历和体验中成长。

那是一个周末,暖暖的阳光在清新的空气中发酵,酝酿着和煦的芳香。我的心情融在这幸福的金色里,说不出的愉悦。听奶奶说今天要包粽子,我更兴奋了——又可以吃到奶奶包的冒着热气香气扑鼻的粽子了!奶奶淘净了米,把肉和粽叶准备好,开始包粽子了。

我不会包粽子,从来也不敢自己亲手去试试包个粽子,我怕弄砸了惹出更大的麻烦,只好眼巴巴地站在旁边看奶奶包粽子。别看奶奶年纪大了,包粽子可真厉害:拿过两张粽叶,两只手往里一折,卷成一个倒置锥形的漏斗,然后放上米,再在当中放一小块肉,最后顺手一推一转,一个粽子就成型了。扯根线拦腰一扎,一个严严实实的粽子就摆在眼前。这简直就是在表演魔术,哪是包粽子啊?看着看着,我不禁心里痒痒儿的,跃跃欲试,很想学着奶奶的样子也来上几下。可这绣花般的活儿难度太大了,我恐怕无法胜任。动手呢,还是不动手?过了这村儿再也没这个店儿了。奶奶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对我说:“要不,你也来试一试?正好这里还有一些米。”听了奶奶的话,我再也按捺不住这颗蠢蠢欲动的心,豁出去了,包吧!头掉了也只有碗口大的疤儿,粽子包坏了不是还有米在吗?于是,我在奶奶的鼓励下壮着胆子开始尝试包粽子。

我学着奶奶的动作,依葫芦画瓢,先把两片粽叶交叉叠放,再把粽叶做成一个漏斗形状,开始往里面放米。我先放了少量的米,再把肉放进去,再抓了一小撮米覆盖在肉上面,然后用粽叶盖起来。由于有些紧张,我试图用手按住粽子两边,再捏紧绑上绳子,可是好几次粽子散开了。我越是想把粽子包得严实一些,越是手忙脚乱,更不行了。粽子似乎在更我作对似的,裂开缝隙好像在嘲笑我:不行了吧?我更加紧张了,近乎沮丧。我硬着头皮尝试了好久,还是包不起来,每一回都是差不多要包好了,粽叶又咧嘴坏笑,米又掉出来了!看着我急得不行,奶奶轻轻地拿着我的手,教我怎么完成最后的步骤。在奶奶的帮助下,我终于成功地包出了一个粽子!接着,我按奶奶教的方法自己包,顺利地包出了好几个粽子。尽管有点像水货,毕竟还是自己的产品。看着自己费尽辛苦包出的粽子,我心里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像吃了蜜一样甜。

时至今日,见过很多粽子,也吃过很多粽子。但有关粽子的经历和体验,只有那次跟奶奶包粽子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我清楚了一件事:只有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功,才会让你真正的快乐。

奶奶包粽子作文

奶奶说:“宝贝,你先拿2-4个苇叶并排成一列,要正面朝上,一个压住另一个少半边,然后将苇叶的前半部分卷成‘漏斗’状,再往‘漏斗’里放江米、蜜枣,放满后,将‘漏斗’一边苇叶的后半部分盖到‘漏斗’的上方,等苇叶将‘漏斗’全部盖住,也就到了‘漏斗’另一端的时候,捏出一个角,再将剩余的苇叶转回来缠到一开始盖‘漏斗’时形成的角上,最后拿绳子将粽子扎紧就可以了。”

我按奶奶说的做了,但是总是不成形,总是包不住,还没扎绳子就漏米了。

“哎呀!太难了!我不学了!”我气愤地说。

奶奶说:“不能一遇到的困难就放弃,要知难而上,把困难克服掉。来,你跟着我一步一步来。”

在奶奶的激励下,我开始一步步学,失败好多次以后,才包出一个像样的来。奶奶欣慰地笑了。我包得越来越好,心里可美了,为什么呢,因为妈妈都不会包粽子,哈哈,我比妈妈还强!

等我们包了一盆后,就让妈妈来煮粽子。煮好后,我迫不及待地找到自己包的尝了一口。“妈呀!烫死我了!香死我了!”我嘴里含着粽子呜呜的说,看到我这个样子,奶奶,妈妈都笑了!

奶奶的粽子作文

五月五端午节,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包粽子投入江河中,吃粽子也成为了中国端午的习俗之一。

我奶奶是我们村里有名的手艺人,她对潮汕吃食的了解,那可是说不清的。只要是潮汕的吃食,你说的出来,我奶奶就做的出来,味道好极了,样子也好看。我最爱的,自然是奶奶亲手做的粽子了。

五月四晚上,奶奶把糯米、红豆和花生放在水里泡着,把粽叶擦了擦。等到第二天天微微亮的时候,她就起床腌猪肉还有鸟蛋,少许盐,多放酱油,猪肉一定要刚刚杀的猪,味道才极鲜,还必须是白猪肉多,粽子才好吃。至于鸟蛋,奶奶一定要大大的,分量足的。猪肉和鸟蛋准备好了,就可以把昨晚泡的糯米、红豆和花生捞起来,搅拌在一起,再把粽叶和棉绳准备好了,就可以包了。

奶奶特别注意各种吃食的模样,特别是自己动手的,个个样子秀气。对于粽子,她更加重视。她将粽叶一折,就有了第一个角。(潮汕粽子都有三个尖角)我也学不会,我都看了好几年了!然后往里面放一层糯米,再放猪肉,鸟蛋,然后再铺上一层糯米,馅就完成了。重点的两个角来了,一只手安这粽子内部,另一只手将粽叶折叠下来,然后再捏捏两个小角儿,那起棉绳,在粽子上绕三圈,再打一个结,就成了。

看着奶奶一个接着一个,很快就一锅了,马上就可以蒸了,我家不用煤气炉,因为味道不一样,于是就跑到老家用柴火蒸,熟了的香味,伴了我整一个童年。

奶奶的粽子作文

“蒸饼犹能十字裂,馄饨那得五般来。”这是陆游《对食戏作》中的佳句。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是我在二婶家吃得最多的食物,可奇怪的是,我好似永远吃不腻,回回吃,回回香,回回想。

每次二婶接我去玩,回来不免要吃一大碗馄饨;每回二婶问我吃点什么,我总是满脸期待地脱口而出道:“馄饨!”

于是二婶带我去买配料,先去卖肉,二婶在超市里审视着一块块猪肉,良久,二婶挑中了一块儿肥少瘦多的肉,然后,转身跟肉店老板说道:“帮我们洗洗啊,顺便绞一绞,我们要包馄饨,谢谢啊!”在老板一次一次的眼神询问下,二婶终于满意了。然后她拉着我跨进隔壁卖菜的店,匆匆选了一把长相秀气又挺拔的芹菜带回了家。

拌馅的过程是二叔的独家秘诀,鲜红的肉,翠绿的芹菜和小葱,静静地卧在大盆里,香气直冲脑门,还没熟,就已经闻到了香味。等用筷子拉起一大块馅,稳稳当当地放在了薄如白纸的馄饨皮上,然后轻轻蘸水,用皮一卷,再一粘,一个馄饨就包好了。我每次想帮忙,二婶就着急赶我:“去去,一边玩去!”无奈,我只好老老实实地听话,跟着二哥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我们满头大汗,跑回家的时候,馄饨的香气顺着厨房门,飘出家门,直往鼻子里钻,我们不禁夸道:香飘十里啊!二婶笑着骂我们嘴贫,吩咐我们自己端碗盛馄饨。在汤里泡上大块的紫菜,又撒了虾米,轻轻和了点醋,“开吃!”于是两只小花猫上演努力进食的一幕。皮薄馅多的馄饨,配上鲜美浓郁的汤,再吃口小虾米,一个字——香!我抱着圆滚滚肚皮看看锅里,二审忙说:“撑了便不许再吃了,再吃坏了肠胃可怎么办?”

我从小便喜欢吃二婶这口馄饨,二婶就从小时候为我包到了现在。那些个馄饨店里卖的,都不及二婶这口皮薄馅多的馄饨实成!那些各种馅儿的馄饨,都不如二婶这口芹菜猪肉馅儿的馄饨让我回味无穷!二婶的馄饨,填满了我的回忆!

馄饨包罗万象,也包裹着我与二婶之间的情谊!

奶奶的粽子小学作文

说到名人,大家可能会想到歌星、影星、球星、战斗英雄等。可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名人”。她很平凡,但是却让我崇拜,她就是包粽子能手——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六十出头,一头短发让她显得又年轻又精神。因为经常锻炼,身子骨很硬朗,没事就爱出去旅游,也喜欢在家中包点包子、粽子什么的。奶奶包的粽子很好吃,肉粽子有肉的鲜,蜜枣粽有蜜枣的甜。糯米呈半透明状态,一口咬下去,糯米的清香溢满了我的口腔,挑动着我的味蕾,让人欲罢不能。一天我在吃粽子的时候突发奇想,问奶奶:“奶奶,您怎么会包粽子的?”奶奶笑着对我说:“当时别人在包粽子,我在旁边琢磨琢磨就会了。”奶奶顿了一会又说:“刚开始包时不熟练,米漏出来,绳子没捆紧也是常有的事,练练就会了。”奶奶的这番话让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好好练习,包粽子也是极其简单的事。

熟悉奶奶的人都知道,奶奶包的粽子非常好吃,一到端午节,来找奶奶包粽子的人络绎不绝,奶奶也都有其必应,一一答应了下来,所以大家都叫她包粽子能手。我看着叶子和糯米在奶奶手上变成了一个个大而挺的粽子,心里产生了敬佩之情。

这就是我介绍的“名人”——让我骄傲的奶奶。

奶奶的粽子小学作文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粽子,我好奇的问奶奶:“奶奶,这是什么?”奶奶满脸喜悦的告诉我:“是粽子。”我好奇的拿起粽子,放在鼻前闻了闻,一股糯米的香味伴着空气流入我的心中,就这样,我记住了粽子,记住了它的香味,也记住了奶奶喜悦的笑。

每逢端午,奶奶总会包粽子给全家人吃。奶奶说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是要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的前一天,奶奶总是最忙乎的,她总是一大早起来到河塘边采芦苇叶,太大的不行,太小的也不行。奶奶在河塘变仔细的搜索着,似乎要把着整片芦苇里最好的芦苇叶都摘回家和我们包粽子吃。当那一片片精心挑选的芦苇叶落在奶奶的手中时,她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像个孩子一样。白天,奶奶就在家里浸糯米、洗粽叶,然后再将几颗红枣掺在糯米中,用芦苇叶包起,等到晚上,再将它们放入锅中煮熟。等到端午那天,奶奶起得总比以往要早。等到大家起床的时候,粽子早已摆好在餐桌上了,粽子周围还放着一些鸡蛋、鸭蛋、鹅蛋。奶奶高兴的说:“五月端棕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鸭蛋和鹅蛋放在正午的阳光下晒一会儿在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等我长大了一些,不和奶奶在一起了,便于那奶奶最爱的粽子生疏了许多。不能在端午的前一天看到奶奶摘芦苇的样子,不能闻到粽子在锅里香喷喷的味道,不能看到奶奶眉宇见充满幸福的笑,好多好多,我都无法再体会到。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与奶奶的感情,似乎也在渐渐的消退。可是每到五月初五,我还是能够吃到奶奶包的粽子。粽子依旧是奶奶包的,但是我似乎变了,不再那么盼着吃到它了,甚至还会很不理解,现在大街上到处都在卖粽子,奶奶为什么还不嫌麻烦的要自己包粽子。我走到奶奶身边,一脸焦躁的问:“奶奶,你为什么不直接买街上的粽子,还非要自己包呢?街上的粽子品种多,好多都是机器生产的,也比较干净,那多好啊!”奶奶沉默了,眼角的光亮渐渐散去,我刚刚的话,似乎触碰到了什么,是她那颗美好的心和那份纯真的爱吗?我的心仿佛也被奶奶黯淡的神情刺痛了。

接下来的一个端午,奶奶依旧带着粽子过来。只是,这次不是用塑料袋装的,而是那种街上到处都是的礼品盒。我看着奶奶的眼睛,她的眼是空空的,少了一份欣喜、一份期盼、一份幸福。奶奶把盒子放在桌上,对我说;“吃粽子吧。”她的语气里面显然少了一份力。这时,我看着桌上的盒子,竟没有一丝的喜悦,我开始怀念起奶奶的粽子,她亲手包的香喷喷的粽子。突然间,感觉自己明白很多,奶奶每年一如既往的给我们包粽子,都是因为她深深地爱着我们。而我,竟然对她说出如此残忍的话,我不让她包粽子,就好像剥夺了她爱我的权利。我的眼里泛起泪花,对奶奶说:“奶奶,明年我还想吃你包的粽子。”奶奶欣慰的笑了,从身后拿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那熟悉的粽子,还冒着热气,我也笑了。

摸着手中热腾腾的粽子,我感觉我和奶奶之间的距离更近了。粽子里面包着的,是她对我浓浓的关爱。我希望这粽子能够延续,如同奶奶的这份爱一般,直到永远!

奶奶的粽子作文

相传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但在我们家乡,包粽子多半在新年,也因此被赋予了迎新年的意义。

每年除夕前一阵子,奶奶就开始张罗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好手,她的工艺与众不同,包出来的粽子各式各样,看着就像是一件件的艺术品:有拳头大小的三角粽和斧头粽,有元宝形状的驼背粽,还有一大背一小的子母粽。我们这些小字辈们围在旁边,一面看,一面学,瞧我们笨手笨脚的样子,奶奶常停下手来指点一二。笋叶的清香和着一阵阵的欢笑声荡漾在岁末的年味里。

包好粽子,就该煮了。煮粽子要很长时间。此时,我们就守在灶旁,一边煮粽子,一边听奶奶讲那些总也听不厌的故事。屋外寒风凛冽,厨房里暖意如春。刚出锅的粽子叫开锅粽,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空气中弥漫着粽子的香味,屋子里快乐吃粽子的一家人可真幸福。

虽然超市里四季都可以买到粽子,但我独爱奶奶包的粽子。那里面含着好玩、好吃、幸福的味道!

奶奶的粽子作文

我小时候,乃至现在,我都十分爱吃奶奶包的粽子。

奶奶很会包粽子。奶奶包的粽子小巧玲珑,粽子里包着糯米呀,花生呀,还有香甜的蜜枣。

奶奶也知道我爱吃她的粽子,所以一旦听到我要去奶奶家,她一定会准备好材料包好粽子。我一到奶奶家,奶奶就塞给我一个热乎乎的粽子,那绿色的粽叶包裹着里面的“果实”,就像一个金字塔的形状,粽子又香又甜又好吃。

有时,我吃着粽子时,奶奶就在一旁看着我吃,我想,奶奶此时心里一定是幸福的吧。

现在,奶奶包粽子的习惯还是没有变,只是一看我拿粽子吃就会情不自禁地说起我小时候吃粽子的事,用她的话来形容我,就是这么三个字:“馋猫样”。

现在,我也明白了:不管我长多大,在他们眼里依然是那个非常可爱,永远长大不了的小孩子。这些粽子包含了奶奶对我无私的关心和爱护,包含着所有亲人伟大的亲情。

奶奶的粽子端午作文

记忆中的五月初五,没别的,只有满屋子的粽子香,或许这也注定了我与粽子间的不解之缘吧!

很小很小的时候,最期待的莫过于端午节。等到了那一天,外婆总是忙里忙外地包粽子。而我,就站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着,自以为这就是生平最大的乐趣。看着外婆娴熟的动作,将芦叶卷好,把糯米倒入其中,用绳扎好,这样,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完成了,看着看着,我也有点耐不住性子了,于是,也学着外婆的样子,将芦叶卷好,倒入糯米,只是芦叶卷得不行,漏洞百出,害得糯米满地都是,到了扎绳子时,又是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外婆就会开心地笑着,并认真地教我,于是形状各异的粽子就在我手上诞生了……待粽子香飘满屋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到了再大一点的时候,没有时间看外婆包粽子了,只是等到了粽子飘香时,品尝几个。不过,此时心境不同了。有一次,天真的我曾这样问外婆:“为什么要送粽子给屈原呀?”外婆笑笑说:“他很善良而且爱国呀!”于是,我开始了解屈原的品质,屈原的精神内涵。之后,品尝着清香醉人的粽子,静静地体味着历史的沧桑,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啊!

去年端午节,我又回到家中,外婆仍然在忙着。我悄悄地坐下来,像小时候那样,学着外婆的样子包粽子,于是就有了方粽,菱粽、子母粽……仔细一看,跟以前包的差不多,技术没有太大长进。

我又品尝着自己包的粽子,一种熟悉的滋味涌上心头,如同粽子馅中的糯米那样纯正,又如芦叶般的清香脱俗!

奶奶的粽子小学作文

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据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说到端午节,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吃粽子,因为外婆做的'粽子太好吃了。每次想起来都让我垂涎三尺。

每当端午节,我都喜欢看奶奶包粽子。今年端午节,我奶奶包了肉馅饺子。我一边学一边站在旁边看着,因为我想学奶奶包饺子的厨艺。以后也想让奶奶尝尝我自己包的饺子。奶奶把肉洗干净,切成块,腌了一会儿肉,洗了糯米,然后开始做粽子。奶奶拿起两个绿色细长的粽子,把包在腊肉里的汤圆包在粽子里,用绳子捆得紧紧的。一个漂亮的肉饺子完成了。看着奶奶手里包着的粽子,我忍不住想尝尝,奶奶答应了。

奶奶牵着我的手,一步步教我。在奶奶的帮助下,我的饺子渐渐成型了。我兴奋得跳起来,抱住奶奶,开心地叫道:“我也可以做粽子!”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把水浇在粽子上,盖上锅盖,点着了火。奶奶跟我说粽子一时半会儿吃不下,让我先去睡。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已经闻到了房间里到处都是肉饺子的味道。我下了床,迫不及待地跑到厨房。奶奶说:“粽子准备吃了。”奶奶用筷子把一个剥好的粽子塞进我嘴里。

糯米的味道和肉的味道混合在一起。第一口就感受到了糯米的清香和柔软,第二口就尝到了肉的美味,更别提有多好吃了。

奶奶的粽子作文

记得第一次看见粽子,我好奇的问奶奶,“奶奶这是什么?”奶奶满脸喜悦的告诉我:“是粽子。”我好奇的拿起来,闻闻,一股糯米的香味,伴随在空气中,慢慢的流入我的心中,就这样我记住了它。

每年的端午,奶奶总会包粽子给全家人吃,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习俗,是来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前,奶奶总会去天门山找粽叶,一大早来到江边采芦苇叶,太大的不行,太小的也不行,那一条芦苇带都被奶奶仔细的搜索着,当我看见那一片片精心挑选的粽叶落在奶奶手中,她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奶奶那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晨露的湿润回到家中,粗糙的手掌磨挲着我的短发,我还想在晨风中再赖会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呤唱。睡意便在芬芳中忽而散去。

奶奶的粽子包的最简单了,两层粽叶手抓着,轻轻展开,磨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成小圆锥的形状,先放米,再放几颗豆子,再一撮米盖上面,奶奶大手紧紧捏着粽子,一根绳子紧紧的绕在一起,缠两三圈,就变成了一个粽子。

奶奶是个好客的人,经常把粽子分给整个单元的人吃,让他们常一常奶奶的手艺。那一滴滴汗水从奶奶的头上落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我坐在奶奶的身影下,想着,奶奶的美味粽子!每到端午我都要吃奶奶的粽子,这是世上最好吃的。后来,我明白了,每个粽子里都包含着奶奶的爱与关怀!

祝大家端午节假期快乐!

奶奶的粽子作文

春节临近,各家都做好准备准备做粽子了,我家也不例外,而我家则是这左邻右舍里最早包粽子的。

奶奶今天就开始煮粽子了,拿个大锅,准备点木头烧火,不过煮粽子是很麻烦的,奶奶说一锅粽子要从早上煮到天黑,所以要时刻守在旁边看。天哪,那是多么难完成的一件事啊,我开始佩服起奶奶了。

第二天早上,奶奶就包好了几大箱粽子准备寄给姑姑、姑妈,还有在南宁的爸爸……(晕倒,我想这是我们全家人在收到粽子后都会做的吧)。

奶奶的粽子作文

小时候,甚至现在,我都很爱吃奶奶包的粽子。

奶奶擅长做粽子。奶奶的粽子小巧玲珑,里面有糯米、花生、甜蜜枣。

奶奶也知道我爱吃她的粽子,所以一旦听说我要去奶奶家,她一定会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我一到外婆家,外婆就塞给我一个热腾腾的粽子。绿色的粽子叶子包裹着里面的“水果”,就像金字塔的形状。粽子又香又甜又好吃。

有时候,我吃粽子,奶奶会看着我吃。我想这个时候我奶奶一定很开心。

现在奶奶包粽子的习惯没变,但是我吃粽子的时候就忍不住说起小时候吃粽子的事。她的话用三个字形容我:“像只猫”。

现在,我也明白,无论我多大,我依然会是一个在他们眼里永远长不大的很可爱的孩子。这些粽子里包含着奶奶对我无私的关心和爱护,以及所有亲人对我的'深情厚意。

奶奶的粽子作文

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传说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一说到端午节,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吃粽子,因为我奶奶做的粽子实在太好吃了。每回想起,都让我垂涎三尺。

每当端午节,我都要看奶奶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我奶奶包的是肉粽子,我站在一旁边看边学,因为我想把奶奶包粽子的手艺学会,以后我也要让奶奶尝尝我亲手包的粽子。奶奶把肉洗干净,切成一块一块的,再把肉腌上一会,糯米淘洗干净,然后就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拿起两片碧绿、细长的粽叶,把裹好腌肉的糯米团包在粽叶中,再用绳子将它扎紧,一个漂亮的肉粽就完成了。看着奶奶手里包好的一个个粽子,我也忍不住想试试,奶奶同意了。

奶奶握着我的手,一步步教我,在奶奶的帮助下,我包的肉粽逐渐成型了。我兴奋得一跃而起,抱着奶奶,开心地叫道:“我也会包粽子啦!”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倒水没过粽子,盖好锅盖,点着火。奶奶对我说,粽子要过一会才能吃,让我先去睡会儿。等我一觉醒来,已经闻到了满屋的肉粽香。我一个鲤鱼打挺,下了床,迫不及待地跑到厨房。奶奶说:“粽子好了,可以吃了。”奶奶把一个剥好的粽子用筷子夹好,放进我的嘴里。

糯米香混合着肉香散发出来,我咬第一口感觉到糯米的清香糯软,再咬第二口尝到了肉的美味,别提多好吃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