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的心得感悟 红楼梦读后感心得(汇总9篇)

时间:2023-10-02 16:59:39 作者:文轩 读红楼梦的心得感悟 红楼梦读后感心得(汇总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感悟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感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红楼梦的心得感悟篇一

读红楼,读到的不仅是故事,读到的更是人心,读到的更是为人处世,就像那块顽石一样在大观园里经历了一番,众生相,有坚贞刚烈如尤三姐者,有泼辣狠毒如凤姐者,有稳重识体如宝钗者,有灵慧多才如黛玉者,有魏晋之风如湘云者,有木纳少言如迎春者,有霁月风流如晴雯者,有无耻下流如贾珍者,有心肠歹毒如赵姨娘者,有超然物外如妙玉者,不可胜记。

有人出场时间短,但个性张扬,如流星,划开夜空,给人无穷回味,有人出场时间长,但亦步亦趋,却到头已成空,空留遗憾,能相守白头未必是情投意合的,想白头到老的却未必有机会去珍惜,有人说那个时代害了多少人,但不正是很多那样的个体构成了那个时代吗。

其实通篇看这本书,里面的很多人物性格早已超越了时代的意义,因为闪现的人性中美好与丑陋,是每个时代的人性中所共通的东西。不管怎么说,还是庆幸吧,庆幸生活在这个多元化更包容自由能有更多选择的时代,能够冲破藩篱去相信爱,去追逐爱,去守候爱,去保护爱。

情之一字,升华了一个人,让一个人,人之为人。情之一字,却又害了一个人,让人肝肠寸断,痛不欲生。这本书固然伟大,终究是勾勒的一个书中世界。其实没人都是作者,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每天来书写自己的书,只要用心,只要坚信,我们的书一样可以色彩绚烂,一样可以骄傲无悔。

既然你我有缘,就让我们用我们的情去守护我们的爱吧,就如书中所言,虽会有不尽人意之处,虽会美中不足,但既然有机会,既然我们愿意相信,我想勇敢的追逐,总会有别样的耀眼,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永恒呢。

好的著作总是值得细细品味,红楼一书,确可担得名著二字,书不尽意,容后再记吧。

读红楼梦的心得感悟篇二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红楼梦》,让我欲罢不能。每每读到佳句,欢喜的紧,读到伤心处,泪眼连连。

《红楼梦》以贾府衰亡为主要线索,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写上至朝廷,官场,下到市井、乡里的人情世故和风尚习惯,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宝玉,金陵十二钗,下至丫头都是那么的具有才华,个个都出口成章,让我刮目相看,更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数黛玉和宝钗了。

黛玉或许是从小体弱多病,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因此养成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她的眼泪总是又多、又细、又长。空有了一颗玲珑心和无人可及的诗情才艺,真是让我倍感遗憾啊!

反之,宝钗从小就在大户薛家出生,又有母亲和哥哥的疼爱,她的性格就大家闺秀所具备的大气了,因此也更得长辈们的喜爱了。更是“是非面前绕道走”,连丫头们都喜欢她。而我又觉得她虽然表面上是风光了,但做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后,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红楼梦》里对每个人都是刻画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心思,读了以后真是受益匪浅,更感到世态炎凉,真真假假,到头来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红楼梦》引人入胜的地方数不胜数,真不愧为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啊!

红楼梦读后感450字2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首《葬花吟》让多少人心悲意恸。一曲《红楼梦》,唱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喜兴衰。当大雪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时,曾经的繁华富贵只有留在薄薄的书页中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国运昌隆,皇恩永续,似乎一切都欣欣向荣,万象争辉。少有人看到,整个社会从最底层至最上流,皆是一番淤泥拥阻,浑浊不堪的景象。底层百姓失田弃地,难以维持生计。不愿受辱遭害的,毅然别过人间。硬挣着命活下来的,不是被官府算计,就是被大家族盘剥,最终也免不了悲惨的命运。大家族间更是利益纠葛,为了钱势互相倾轧,争权夺势,与官府沆瀣一气,弄得民不聊生。就是家族内部也是无休止地勾心斗角,最终还是难逃家破人亡的结局。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喟叹的不止是她一个人的悲哀,也许不久后的他年,不光是这倾城倾国的林妹妹,就是这天下无二的大观园内的一草一木也怕是不知何处去了吧。世间的快乐终归于幻灭,回想起来,也不过是做了一场梦而已。纵使清纯洁净如妙玉之类,也终究落得个狼狈退场。在那个污浊不堪的时代,有谁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呢?个人的悲剧如流沙攒聚,渐渐汇成无限的沙漠了。他年葬侬知是谁?不知。慢慢风尘把它们都埋葬干净了。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最凄凉的一句联,也是林黛玉对自己结局的最为精准的预测。《红楼梦》是一出悲剧,剧中的每个人都被牢牢困在命运的蛛网上。有的人在奋力挣扎,筋疲力竭。有的人早已放弃抵抗,迷迷糊糊地等待毁灭的到来。他们的悲剧并非巧合与偶然,而是与整个社会的沉沦密不可分的。预言从一开始宝玉梦游太虚时就得见端倪。不然,高鹗何以续作后四十回?何不续出大团圆的皆大欢喜的结局?宝黛二人是天上仙灵转世,死后自会还化作仙灵重归天界,可那些血肉之躯呢?还是一朝春尽,终归尘土。

由此看来,一部《红楼梦》的内涵太丰富,叫人无法全部参透。一首《葬花吟》又怎能概括得尽?真真是红楼一世界。

红楼梦读后感450字3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红楼梦读后感450字4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赚取了我太多的眼泪,可是她清灵秀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气质又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能说黛玉的一生是个悲剧,而她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恋爱也注定是个悲剧。黛玉病弱的身体、孤傲的个性与自定终身的行为都不是贾母所喜欢的,所以敏感多病的黛玉注定无人可以依赖。于是,她怀着纯洁的爱可对世俗的怨愤离开了尘世间,实现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

黛玉小小年纪,父母便先后离世,过着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她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因此,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率真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

黛玉的泪所表达的是世间最贞洁的情感,是对“异端”的崇敬,更是对自身的怜悯。黛玉葬花便是她这一性格的真实写照。她不忍看落花被玷污,希望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她追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于是她用锦囊收集落花,建立花冢,用“一杯净土掩风流”。一首《葬花吟》道出的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

我感受颇深的是黛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从小便在荣国府长大,可是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并无影响,黛玉仍保持着纯真的天性从不顾及后果得失,所以很难融入到大观园里去,而且她从不劝宝玉追功求名,也不会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以这种性格在贾府这样声势显赫的家族中我行我素自然没有好人缘儿。

昨夜红楼入梦里,红楼梦里梦红楼。黛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严酷现实中香消玉殒,而贾府也最终归结红楼。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

伤怀日

寂寥时

试遣愚爱

因此上演这出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读后感450字5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读红楼梦的心得感悟篇三

网,编织起来又似乎很难,上编一条,下拉一根,谁知道什么时候忽然错了位断了线;

终于一张网结成了,一张世上独一无二的网.

可你又知道,这张网包容了多少种感情,交织了多少的汗水.

老老少少的亲情,姐姐妹妹的友情,男男女女的爱情,早就在这张网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站在网中央,放眼望去,一条条网线是那么的清晰,上面似乎还有许许多多闪亮的光芒.

一是宝玉和黛玉的恋爱悲剧,它带出使二钗和婢女的婚姻不幸,是这网中的一条主线.

二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贾府的衰落,凤姐探春的理家和失败,也是这张网中的一条主线.

三是贾政宝玉父子围绕着走什么人生道路而展开的矛盾,它涉及到宗教教育科举入仕等制度,又是着网中的一条主线.

网,网罗着多少欢乐,网罗着多少不幸,网罗着多少遗憾.

人世间的幸福,人世间的悲哀,早就在网上交织.剪不断,理还乱.笑容,泪水只不过一念之差.

生活的真实,语言的真实,人物的真实,在这张网上也早就让人如透过玻璃般看待的真真切切.

姹紫嫣红的大观园,姹紫嫣红的亭台水榭: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紫菱洲,藕香榭……在这张独一无二的网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潇湘妃子林黛玉,事不干己不愿多说一句.两个不同的人在这张共同的网上相遇了,想必这就是缘分.

大观园并不是一个好玩的地方,它是一张网,是一张封建社会的网.在网上的人固然有缘分,能够相遇在此,这是值得乐的;但在网上的人也只能够跳跳走走跑跑,却始终被束缚着,有谁又能够走的出去呢这是令人感到悲哀的.

网是美丽的,根根晶莹的丝线是那么令人赞叹,令人向往;

网是可怕的,一旦置身其中,便不能够自拔,只能深陷下去,彻底被网罗住,无处可逃.

网,终究是网,它也有自己的本性.蜘蛛是为了让自己有个温暖的家,捕杀小虫子,对蜘蛛来说,它是美丽的,而对小虫来说,它的可怕的;交通网是政府为了规划建设而建造的,可是过于错综复杂,司机便不能认清方向,对于政府来说固然是值得骄傲的,可对于司机来说,有时却是模糊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每个人对它都会有不同的感觉.

就像"红楼梦"一样,是福是祸,是悲是喜,终究又有谁能够说清楚呢

读红楼梦的心得感悟篇四

最近我们学校又发了一本新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故事的情节非常曲折,讲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小说讲述了林黛玉爱上了贾宝玉,但是贾宝玉的长辈们不许他跟林黛玉结婚,林黛玉虽然长得好看,但是她体弱多病,而且非常娇气,一直要哭,到最后贾宝玉没和她结婚,结果黛玉忧郁而死。这篇故事也讲了当时的人们是多么辛苦,暗示了作者晚年寓居北京西郊,生活贫困的生活现实。整个作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展开,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四大家族的由胜而衰的没落过程。作品令人深思,也让我们生活在今天文明富足年代的中国人庆幸生在好年代,由此也更加珍惜,并且提醒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回报生活。

看完书,掩卷思考。我觉得林黛玉这个人不好,我不太喜欢这个人物。她动不动就哭,一直含着泪水。而且身体也不好,总是生病。她和宝钗是一个特别大的对比,宝钗遇事稳重,识大体,顾大局,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对待生活有热情,有上进心。从某个角度上讲,她和宝玉是一对金玉良缘。但是,偏偏又碰上贾宝玉厌恶仕途,由此给这段姻缘增加了一层阴云。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身边也会有许多人,他们有抱负,积极进取,在权力名誉和地位的方向上坚毅地前行着,也有一些人,他们看到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权利和地位,到头来不过是一片浮云,生活在他们看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快乐。所以,这些人并不去追逐名利,只是在享受当下。对待生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价值观是:无论我们的脚步到达了哪里,都不能忘记我们出发时瞄准的方向是快乐。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学生作文红楼梦心得-红楼梦读后感500字

读红楼梦的心得感悟篇五

周瑞家的回王夫人的话才领得了送宫花的差事,宫花第一个送给了迎春和探春,她俩在下围棋见花送来都欠身道谢,然后给惜春送去惜春正与智能儿开玩笑,我明儿也剃了头同她做姑子去呢。黛玉正在宝玉处解九连环。

作者为写黛玉的脾气故放到最后,黛玉易发脾气宝玉便找借口改了去看宝钗的日期,在宝玉面前黛玉注意的不是宫花的精巧而是看到仅剩两只,是否是别人挑剩的。这个细节无疑显出黛玉性格,人不可能没有自尊,而黛玉的自尊心太强了便发展成敏感而且小心眼。

读红楼梦的心得感悟篇六

我听一个老师说,看了红楼梦,写作能力会大大提高,所以我觉得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红楼梦》是可以读多次,而每次感受都不一样。

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读高中时,当时看书更多注意故事情节,为了更快知道最后的结局,书中的诗歌大多跳过了。看完后为书中的人物流下了同情的眼泪,不太喜欢薛宝钗,更喜欢林黛玉。

前年儿子要看《红楼梦》,帮她买了一套成人看的,他看了几天,可能看不懂,就不再翻了,本站就一字不漏的看,我才知道高中时没有读的诗歌写得是多么的好。作者曹雪芹如果不是家道中落,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写不出《红楼梦》,作者把他对人生的看法和感悟,都融于小说里,他用心写了一部不朽的名著,我认为《好了歌》是作品的中心思想,人生只有一世,到生命的尽头,名、利皆是空,不要为他人做嫁衣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也许,又看一遍,又有新的感受。

 

读红楼梦的心得感悟篇七

《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赞叹作者曹雪芹的文采,更感慨贾府人物的命运!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写出了一个封建社会贵族之家由胜而衰的命运。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是来自天上的爱情,象征着感情的高尚与纯粹;宝玉与宝钗之间的“金玉良缘”,则是贾府的权势与薛家财富的结合,把可怕的现实原则,带到了爱情之中。

《红楼梦》刻画了多少鲜明的人物:宝玉的天真、叛逆和软弱;黛玉的多愁善感,诗人气质;宝钗的深沉,世故与冷静。在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大观园,青春的欢笑和烦恼都是那么动人心弦的;然而,花样年华的“大观园”,却被残酷的现实社会轻而易举地摧毁。《红楼梦》成为万千少女心中的一曲哀歌。黛玉的《葬花吟》,唱出了小说中所有天真少年的共同心音“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书中,有神话式的高远奇特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仰望无限的天空;又有童话般美丽纯洁的爱情,使我们的情感净化,升华;更有诗歌一样抒情的境界,大观园的每一片风景,都象征着一种人生!

读红楼梦的心得感悟篇八

红楼梦,本身就是一个梦。功名利禄尘与土只是梦一场。如水男儿身,如痴女儿梦。从两个癞头和尚巧遇顽石开始,到宝玉看破红尘,决意出家而终。都只能说明,梦醒终了。是了还是结,是结还是了,这是作者留给世人的大问号。在梦境与现实中穿梭,在梦想与利欲前挣扎。在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用生命的苦痛熬成一锅药水,用无止休的调味,才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开的如此绚烂夺目。

红墙绿瓦,粉饰了一个世家;高瓴楼阁,威严了一个世家;杨柳晓风,浪漫了一个世家;脂粉朱钗,放荡了一个世家。在我看来,他们昼夜玩乐,聚众赌博不完全是纨绔;在我看来,他们喜爱优伶,日日笙歌不完全是沦丧。他们酗酒成性,贪得无厌不完全是尸虫。那——只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既然时光给了他们一个时代,他们也仅有用生命应对这个时代。既然无法改变,无反抗,也就选择了大多数生命行走的方式。沉迷,堕落。当着些已是主导,还有哪里剩下了光和热应对他们,不论是故事中的他们,还是真实的他们,我能感受到的,仅有痛。不论是被剥削的劳动人民,还是剥削人民的统治阶级;不论是义薄云天的大侠,还是小偷小摸的市井混混;不论是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将士,还是见利忘义,杀人如麻的歹徒。都只是一个人,一个可怜人。一种是身体煎熬,精神崩溃;一种是正享受着自以为是的成功,被上帝玩弄于鼓掌之中。也许,也仅有曹公能写出这种切肤之痛。像心贴着心,感受互相灵魂的跳动。

贾宝玉是可怜的。他遇早了仙人,来错了时代。一个以金榜题名为要务,当官封爵为目标的时代。一个封妻荫子,光耀门楣的时代,跌跌撞撞的跑来了贾宝玉。本不想功名与富贵,放浪呼山水,却被迫埋头苦读,献身科举;本来与林妹妹亲梅竹马,却与宝姐姐“喜结良缘”,也只是敢怒不敢言。一个女儿心,进了男儿身。独自忍受别人的不解,寂寥与落寞是他一生逃不掉的情节。

林黛玉是可怜的。因为她是绛珠仙草。所以才对落花有惺惺相惜的感觉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个如花美眷,在埋葬花的同时,也埋葬了自我。而她来到那里只为一个目的,只为一件事,一个人。她比任何人都要纯粹。神瑛侍者,才是她一向的牵挂。在她越来越少的眼泪中,隐射着她越来越短的生命。在她几近干涸的眼眸里,是痛恨,抑或是欣慰。

薛宝钗是可怜的。她没有大荒山无稽崖下的前世之盟,没有太虚幻境中的甘露之约。她饱读诗书,清新婉约。她向上对父母孝顺,兄妹友爱,向下对丫鬟佣人体贴。恪守妇道,礼义廉耻,是近乎完美的红粉佳人。只因癞头和尚赠金一枚,无故被卷入这场风波中。在与宝玉成亲之时,人们只为被骗的宝玉痛哭流涕,忘了谨遵父母之命,明知是冒充她人,也只能硬着头皮,闷不做声的宝钗。将错误错误下去,这是薛宝钗的悲哀,是传统美学的悲哀。她的灭亡,也是一个时代的灭亡。

王熙凤是可怜的。纵然她卖弄才干,贪财敛物。手段毒辣,心肠狠毒。费尽心机,讨得贾母与王夫人欢喜,对下人极尽刻薄之能事。将一家大小事务揽入怀中,自鸣得意。生时风光无限,死时草草了结,枉负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散人亡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混惨惨似灯将尽。最终,她也被压在自我的这座大厦中,不能翻身。她死时,我没有一丝痛快,仅有愈沉重的心。

花袭人是可怜的。从小为奴为婢,也兢兢业业的走完了奴才的一生。晴雯是可怜的。心比天高,却身为下贱,花容月貌,死于流言。鸳鸯是可怜的。一个弱女子用极为刚强的方式为主子尽忠,用无法挽回的错误证明心迹。赵姨娘是可怜的。命运的安排使她带上了奴才的帽子,而她自我也承认自我身份低下。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她只能活在他人的嘲笑和白眼里,忍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辱骂、斥责、嘲弄。最终也死在别人的玩笑当中。

红楼梦,注定是一首为天下可怜人谱写的缅歌,他们以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态度参与其中。他们没有一个让我感到厌恶,即使是传统意义上的十恶不赦,即使在当时我也怒不可遏。读完之后才发现,笼罩他们的,是整个大清王朝。

读红楼梦的心得感悟篇九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明白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悲痛。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可是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以前的我,是很厌恶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终的成亲,我一向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此刻,我竟然不由不一样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杯具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理解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仅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此刻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能够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当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明白自我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感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并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期望有完美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仅有流泪理解.直到最终宝玉出家,她的杯具到达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我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我的幸福,并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并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杯具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当也是叹惋的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