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纸盒(热门17篇)

时间:2023-12-19 03:09:16 作者:念青松

在编写大班教案时,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以下是一些经过学生和教师双方认可的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对称

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们根据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排序材料:积木、几何图形、吸管、数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建筑物等等。

一、玩“给物品娃娃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自由探索,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娃娃,并请幼儿给物品娃娃玩排队的游戏。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娃娃进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

大班有趣的数学教案

2.幼儿:是数学宝宝1---10。(播放ppt,调皮的数字宝宝依次出场)。

二、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并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

1.教师出示数物对应的数字图片1和2。(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区别。

2.教师:那你知道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吗?请你们再次仔细观察每个数字宝宝上面的圆点。(播放ppt)。

3.认识单数: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1)让孩子们做单数的游戏。例如是3,就让手中拿了3的孩子把它贴到单数的房子里。

(2)让孩子说出单数,教师圈出单数。(播放ppt)。

4.认识双数:两个两个地数到最后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1)让孩子们做双数的游戏。例如是4,就让手中拿了4的孩子把它贴到双数的房子里。

(2)让孩子说出双数,教师圈出双数。(播放ppt)。

5.教师小结:教师小结: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两个两个地数到最后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6.幼儿操作。

引导幼儿用两个两个圈在一起方法来确认单、双数,并把它们送回它们的家。

三、结束部分。

1.游戏:转转乐规则:指针指向数字几,幼儿抢答判断它是单数还是双数。

2.游戏:照相规则:如果老师出示的数卡是单数,就自己摆个造型照相,如果老师出示的数卡是双数,就找个好朋友,两个人一起照合影。

3.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找找生活中,有什么物品可以用单、双数表示。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魔方

1、通过玩玩、做做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1、幼儿每人从家中带来纸盒。

2、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挂历纸、水彩笔、剪刀、夹子、双面胶等。

一、让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纸盒,进一步感知立方体。

1、小朋友今天从家中带来了不同的纸盒,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纸盒是什么形状的?(是个长方体)。

2、长方体有几个面?(6个面)请你把这6个面找出来并标上数字。

3、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长方体由6个面围合而成,有的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二、拆一拆纸盒,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1、拆纸盒。

请小朋友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让幼儿从容易粘合处开始拆)。

2、纸盒还原,复感知并讨论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改变关系。

谁会把手中的图形变回原来的样子?

重复还原几次。

平面的纸为什么会变成纸盒?

3、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没有标数字的面(粘合面)的作用。

观察拆开的平面图形:家找一找,刚才我们小朋友写的数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数字的面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这些没有标数字的面刚才躲在哪里?它们有什么用?(重叠、粘贴、封口)。

三、讨论如何制作纸盒。

小朋友想自己来制作纸盒吗?那我们该怎么来做纸盒呢?家先讨论一下。

1、幼儿自由讨论制作的方法。

2、教师助幼儿总结制作的方法。

3、幼儿制作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等分

1、初步学习用对边折、对角线折、过中心点折的方法把规则的图形等分成两份,并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在操作实践过程中,能标新立异。

视频转换仪、各种图形的纸若干、剪刀、铅笔、作业纸、多媒体课件。

1、提问,引出课题。

你们都说会,现在我给你们每人一块,让你们来分,相信你们一定会分得很好!

2、幼儿操作,等分圆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1)请你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分好了还要想办法证明你分的两份一样大。幼儿操作:任意对边折。

(2)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圆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演示验证。

(3)引出概念:把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就叫图形的二等分。

(4)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相比哪个大?哪个小?分出来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幼儿说,然后老师演证。

出示两个一样的圆形,将其中一个二等分,然后将等分后的半圆和另一个圆形相比,得出结论:部分小于整体,二等分后其中的.任意一部分是整体的一半;整体大于部分,整体是二等分后任意一部分的两倍。

3、请幼儿等分三角形、梯形。(左右对边折)。

(1)幼儿操作:左右对边折。

(2)幼儿在视频转换仪展示。

4、请幼儿等分正方形、长方形。

(1)幼儿操作:上下左右对边折、对角线折、过中心点折。

(2)在视频转换仪展示折法,幼儿说一种老师展示一种。

(3)小结:正方形、长方形都不止一种分法。你们已经会了上下左右对边折、对角线折。还有一个分法如果你们掌握了,能使一个正方形、长方形有若干种二等分的结果。这就是过中心点折的方法。

1)介绍如何找中心点。(用笔点上)。

2)如何过中心点(直线过)。

3)用多媒体课件验证。

5、请幼儿用过中心点折的方法等分椭圆形、六边形。

(1)幼儿操作。

(2)请幼儿讲述如何等分的。

6、做作业,请将是二等分的打勾,不是二等分的打叉。

(1)幼儿作业。

(2)运用视频转换仪评讲作业。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对称

1、通过玩玩、做做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1、幼儿每人从家中带来纸盒。

2、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挂历纸、水彩笔、剪刀、夹子、双面胶等。

一、让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纸盒,进一步感知立方体。

1、小朋友今天从家中带来了不同的纸盒,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纸盒是什么形状的'?(是个长方体)。

2、长方体有几个面?(6个面)请你把这6个面找出来并标上数字。

3、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长方体由6个面围合而成,有的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二、拆一拆纸盒,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1、拆纸盒。

请小朋友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让幼儿从容易粘合处开始拆)。

2、纸盒还原,复感知并讨论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改变关系。

谁会把手中的图形变回原来的样子?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对称

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们根据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排序材料:积木、几何图形、吸管、数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建筑物等等。

一、玩“给物品娃娃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自由探索,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向。

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娃娃,并请幼儿给物品娃娃玩排队的游戏。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娃娃进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

1、提出问题:你是怎样跟物品娃娃排队的'?

2、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三、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探索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3、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排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4、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四、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地方会运用到排序的方法?(如:舞蹈的动作编排、昼夜的更替、服装的装饰……)。

五、延伸活动:装饰服装。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魔方

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会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3、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具:正方体正方形学具:《幼儿用书》各种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物品。

一、初步认识正方体。

师:老师这有一个魔方,请你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幼:正方形(正方体)教师把正方形和正方体进行比较。

(1)师:请你看一看这个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吗?

(2)再来比一比,这么多面它们的小都一样吗?

(3)数一数,这个魔方有多少个面?(6个)。

师:像这样的形状就叫正方体。

小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的正方形。

二、巩固学习。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请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正方体(验证)。

三、操作练习。

制作正方体。

四、抛骰子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对称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大班数学《有趣的统计》教案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教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教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大班数学:有趣的重叠教案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肯动脑、愿挑战、激发幼儿喜欢探究数学的兴趣,正是我园积极探索的内容。有趣的重叠现象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将其转换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探究重叠现象中获得空间目测、空间组合、判断思维、仔细观察等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仔细观察等能力。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

设计理念:

重叠现象是一个枯燥的内容,如何将枯燥的现象转换成幼儿感兴趣又遵循其学习特点的适宜内容。在设计本活动时我以以下“三性”为我的设计依据:

第一,要体现活动的主体性。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希望达到的。

第二,要体现活动的操作性。幼儿年龄小,在本节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获取新知的体验,是我活动设计的愿望。

第三,要体现活动的梯度性。希望在梯度性的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不断地根据新的经验进行判断推理,将枯燥的现象自然地融进孩子的心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魔术游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

1、师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透明的图形,上面有什么?

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

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朋友仔细看哦!

(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将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红色小汽车。)。

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

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对,象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辆小汽车。真是太有趣了!

评析: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激起幼儿探索重叠现象的欲望,而且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了完全重叠的现象。孩子们在“哇!变出一辆小汽车了”的惊呼中,学习的兴趣被点燃了。

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

1、猜测和实验重叠现象。

(1)幼儿猜测。

评析:在幼儿独立稍作自测后,师再请幼儿回答,并注意询问幼儿的'不同想法,这样司以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师:看来,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确的?

幼儿:我们可以来做实验、可以象刚才那样变魔术……。

师:这个主意不错。你们那儿也有两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从碟子里拿出来实验一下。

(2)幼儿实验。

(3)幼儿交流。

师: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之后究竟变出了哪个图案?

幼儿:最后一个……(师请一幼儿给正确的答案做上标记。)。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空间目测和空间组合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是让幼儿先猜测,而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操作实验和反思实现的。同时教师要有机引导导幼儿明白,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做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出真正的结果,这才是做科学的真谛和精神。

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

(1)师幼共同目测。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要提高难度:我们不做实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3)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图4)什么图案?(注意提醒幼儿静心思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幼儿:第三个,第二个……。

师:现在的答案有三种,让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先看第二个,不同意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对的图案,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排除法以及目测观察的方法:观察图案的位置。)。

(2)幼儿独立操作。

师:小朋友很聪明,通过观察图案的位置就能找出准确的答案。你们自己想不想独立试一试?(想)每位小朋友那儿都有一份操作卡(图5),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仔细地看一看,如果前面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什么图案,找出来后做上一个标记。做前面三道题就可以了,第四道题有点难,有小朋友想挑战一下就试一试。开始吧!(在操作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独立思考、学会自查。)。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

幼儿对于“年、月、日”这样抽象的概念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每周值日生工作,已掌握了“星期”这一概念),我在活动设计中,人物化的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学习留下余地。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又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的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状房子装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的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和数字(12、30、31、28、365)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区。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那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2.出示数字卡(12、30、31、28、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的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联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大月31日、小月30日;均从1日开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几月?小月房子有哪几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4.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查找日期。

(1)教师任意说出某月某日,启发幼儿说出怎样才能在“月房子”上找出来。

(2)猜谜语并组织幼儿讨论日历的作用,引导幼儿说出日历作用相同的其他种类。

1.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了“特殊”一年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2.自制小挂历。

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大班数学《有趣的统计》教案

学习用统计表按图形的两个特征统计图形数量。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1、各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

2、大象、小鸟、鱼、乌龟、图片。

3、统计表图一、图二、铅笔。

二、学习用统计表统计几何图形数量。

1、出示乌龟图片,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按形状记录每一种图形数量。

2.出示统计表(图一),指导幼儿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和方法,学习按形状统计出乌龟图案中每一种图形的数量。

3、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按形状、颜色记录乌龟每一种图形数量。

4、出示统计表(图二),学习按形状、颜色统计乌龟图案中的图形数量。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统计乌龟的图形数量,统计时要仔细观察,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的顺序统计,不容易出错。

三、幼儿操作,能用统计表按图形的形状、颜色统计图形数量。

为每组幼儿提供小动物图片3幅及统计表(图二),幼儿自选图片进行统计。

四、师幼一起对统计结果进行检验。

五、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按形状、颜色对图形进行统计,而且小眼睛观察的仔细认真,学会了有序地观察。老师还有一些图形图片,小朋友可以自己进行拼搭,并用统计表统计。

有趣的统计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基本的统计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敢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

1.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张。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记号笔。

3.铅笔、胶水、剪刀、书本学习用品若干份。

4.多功能厅有风扇、桌子、喇叭、空调、相框。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结:像这种先要把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二、自由探索,尝试统计。

1.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学习用品的数量。

师:老师在每组桌上放了学习用品,请你用自己的方法统计箩筐里的东西,并记录结果。在统计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哦,别统计错了。好的,去试试吧。

2.交流统计结果。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

小结:小朋友都运用了先画出物体标记,再记录数量的方法进行了统计。

三、观察讨论,认识条形统计图。

2.说说它们各有多少?谁的数量最多?谁的数量最少?

3.你们怎么一下子看出来谁多谁少的?

4.和刚才你们记录的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像这种有横轴、纵轴,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叫做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观察高矮,一眼看出数量多少,速度快又方便。

四、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了吗?现在四个小朋友一组,每一组有一张大统计纸,小朋友分工合作,将多功能厅里的喇叭、相框、空调、桌子、风扇进行统计。

3.展示幼儿统计图,交流分享。

五、活动延伸。

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回去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文档为doc格式。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

幼儿对于“年、月、日”这样抽象的概念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每周值日生工作,已掌握了“星期”这一概念),我在活动设计中,人物化的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学习留下余地。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又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的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状房子装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的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和数字(12、30、31、28、365)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区。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那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2.出示数字卡(12、30、31、28、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的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联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大月31日、小月30日;均从1日开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几月?小月房子有哪几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4.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查找日期。

(1)教师任意说出某月某日,启发幼儿说出怎样才能在“月房子”上找出来。

(2)猜谜语并组织幼儿讨论日历的作用,引导幼儿说出日历作用相同的其他种类。

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了“特殊”一年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有趣的房子》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趣的房子》大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1、巩固形体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猪造房子的活动,了解拼搭材料的.数量与不同面积或相等面积之间的数量守恒关系。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了解拼搭材料的数量与不同体积或相等体积之间的数量守恒关系。

教具:ppt学具:1、房子轮廓卡片人手一份、三种大小型号不同的蓝色砖块;2、三座大房子和砖块记录表;3、记号笔、便签纸。

操作音乐《肖邦钢琴曲—雨滴》《三只小猪》。

一、三只小猪造房子。

1、激发兴趣。

——你们听说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吗?故事里的哪座房子最牢固?

——猜测中间房子所需砖块数量。

——猜测最大房子所需砖块数量。

3、讨论:砖块的多少和房子的大小关系?

二、造房子比赛。

1、介绍材料和比赛内容。

2、幼儿操作。

3、集体验证。

4、讨论:造一样大的房子,砖块的大小和数量的关系。

三、帮助小猪造新房。

1、观察大房子,激发帮助小猪的愿望。

2、提出要求。

3、幼儿分组操作记录。

4、集体验证——这组用了多少块砖?查看记录表。

大班数学《有趣的统计》教案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以及在统计表中做统计记录。

2、学习使用曲线图来表示事物的变化过程,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和尝试精神。

1、环境:设置四个入口“玩具关”、“动物关”、“图形关”、“颜色关”。地上画有两个大统计表。

2、统计表若干,铅笔若干。

3、电脑课件,大空白记录表1张,录音机,磁带。

4、骰子、保龄球、套圈、气温记录表、飞标、鲨鱼牙若干。

1、谈话引入,引起兴趣。

2、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

(1)配班教师扮演孙悟空,提出问题。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花果山做客。不过,想进入花果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花果山有四个入口,分别是“玩具关”、“图形关”、“动物关”和“颜色关”,而每个关内都设有难题,小朋友把这些难题解决了,就可以进入我的花果山玩了。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刚才孙悟空告诉老师,这些难题就是数一数图形关里面的图形、动物关里面的动物、玩具关里面的玩具、颜色关里面的颜色的数量有多少,然后用数字在表格上记录好。看哪一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最先攻破难题,进入花果山。

(3)幼儿合作操作。

3、小结:统计的概念。

4、学习曲线图的记录方法。

(1)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2)幼儿第二次尝试操作。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骰子、记录表),探索掷骰子的记录方法。

(3)教师小结操作情况。

(4)学习曲线图的记录方法。

a、示范记录孙悟空掷骰子的变化过程。

(幼儿看课件,教师在大空白表格上示范记录。)。

b、引导幼儿小结记录的步骤。

(5)幼儿第三次尝试操作。

幼儿分组操作:猜拳、掷骰子、打保龄球、记气温、圈套、掷飞标、按鲨鱼牙。

(6)教师小结操作情况。

5、游戏:会跳舞的曲线图。

幼儿戴上头饰扮演音符,在地上的表格上找到相应的位置站好,组成曲线图听音乐跳舞。

6、听音乐出场。

小朋友,天黑了,我们要回家了。

大班数学有趣的数学教案

1.能在有干扰的情况下找出正方形。

2.用对比的方法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3.乐于和同伴分享,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1.物质准备:白板课件、ipad。

2.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了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能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用对比的方法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能在有干扰的情况下找出正方形。

一、情景引入。

1、师:今天小熊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他还邀请了一个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它是什么图形宝宝。(利用聚光灯功能出示正方形的局部。)。

师:你为什么猜它是正方形?

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2、师:三角形也有角,我觉得它像三角形。(利用透明度功能将三角形和正方形对比。)。

教师带领幼儿分别数出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角。(渗透方法,可以利用画笔做出标记。)。

二、去小熊家做客。

1、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看出它是正方形宝宝,快带着正方形宝宝上火车去小熊家做客吧!

2、幼儿在ipad上进行操作,找出正方形宝宝将他拖上火车。

3、幼儿使用ipad分享自己找到的正方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xx的小火车坐满了吗。

教师帮助幼儿在大屏幕上操作。

4、师:火车开到了小熊家门口,在进小熊家之前,我们要把送给小熊的饼干放在盘子里送给他,不过小熊有个要求哦!(利用声音连接功能听小熊的要求。)。

5、师: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饼干放进盘子里,要一个一个放,可不能把饼干压坏了哦!

幼儿操作,把正方形饼干放在盘子里。

6、师:现在,我们要把正方形的'小饼干送给小熊,请你拿着小饼干在盒子上比一比,不是正方形的饼干小熊吃了会不高兴的,送给他的时候记得对他说“请你吃正方形的饼干”。

7、师:哇!我们终于进到了小熊家,小熊的家里可真漂亮,小熊还告诉了我一个秘密!(利用声音连接功能听小熊的秘密。)。

三、找出生活中的正方形。

1、师:谁来找一找小熊家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

引导幼儿说xx是正方形的。然后使用ipad把这个正方形物品照下来。

幼儿使用ipad照相功能把自己找到的正方形宝宝照下来。

2、投屏分享。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

利用投屏功能分享幼儿的寻找结果。

四、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可真棒!今天我们不仅能把正方形宝宝送上火车,还能在小熊家找出正方形宝宝。小朋友们可以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有没有正方形宝宝,可以用爸爸妈妈的手机照下来发到班级博客中哦!

2、师:我们跟小熊说再见吧!请他以后也常来咱们班里做客哦!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