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学设计(模板14篇)

时间:2023-12-07 08:08:43 作者:JQ文豪

在教学计划中,我们可以明确学习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以下是一些成功教学计划的共同特点和亮点。

《白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贵品质。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贵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建设边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爸爸借白杨表白心迹的三个句子,学习借物喻人表现方法,体会借白杨比喻边疆建设者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祖国西部是一片神奇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到西部的大戈壁上看看那平凡而又伟大的白杨。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回顾:《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出示问题;这篇课文是专门写白杨的?实际上写的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交流。文章表面写白杨实际写人。

4、文中第三13自然段最直接告诉我们文章实际是在写人。齐读13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解读白杨。

一)、车窗外的白杨。

1、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2、指名朗读第一段,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

3、指名读车窗外的白杨读出白杨的。

二)、爸爸眼中的白杨。

1、自由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想想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写出了白杨树外形高大挺秀的特点。

(2)、“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拓展想象进行补充。

———需要白杨树,白杨树———————————————。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写出了白杨树不怕困难,坚强执著的特点。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拓展想象进行补充。

风沙刮来,白杨树——————————————————。

雨雪打来,白杨树——————————————————。

面对干旱,白杨树————————————— ————。

面对洪水,白杨树——————————————————。

3、这就是爸爸眼中的白杨,它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指导学生读出对白杨树的赞美。

三)、爸爸心中的白杨。

1、边疆需要白杨树,也需要爸爸这样的建设者,需要他们去做什么?

2、引读:他们就像白杨一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3、建设者们离开家乡来到遥远而又偏僻的边疆,他们也许会遇到许多困难,引导学生想象。

4、引读:他们就像白杨一样,不管遇到人生的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5、这就是爸爸心中的白杨,爸爸愿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指导读出爸爸愿做边疆白杨的豪情壮志。

四)、解读小白杨。

2、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戈壁滩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儿生根了,戈壁滩需要建设者,建设者就在这儿扎根了,戈壁滩需要儿女们去继承父辈的事业,孩子们就将在这儿扎根了。让我们以崇敬的心情,朗读句子“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3、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

几棵小树象征的是:边疆建设者的下一代正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这一点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爸爸的“微笑”已经说明,他不必担心了。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的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们记住他们的高贵品格,让我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他们的赞美吧。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话。

2、交流练笔。

3、总结:学完了这课让我们记住,在祖国的西部有一种平凡而伟大的树——白杨树,有一种平凡而伟大的人——边疆建设者。

因需要扎根生长。

边疆树。

遇困难坚强不屈。

白杨                           扎根边疆。

边疆人。

建设边疆。

《白杨》教学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教学重难点:

1、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入。

1.出示杨朔《荔枝蜜》。

二、学习新课。

(一)回顾课文主要事情。

生:一个新疆工作者在旅途中向他的子女介绍长在戈壁滩上白杨树的情况。师:就是写了这样一件事,那这位边疆的建设者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呢?请打开课本画一画。

(二)白杨树的特点1.小组学习师:画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找到的句子,并说一说爸爸介绍了白杨的那些特点?2.小组汇报交流(一人读,一人说感受)。

主持:我们小组认为爸爸是这样介绍白杨树的。读“”这里边有三句话,每一句话都写出了白杨树的一个特点。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高大挺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适应力强、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生长范围广)。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抵御灾害、很坚强、生命力强、白杨树能抗拒各种各样的'灾害)。

师:课文中写爸爸透过车窗看到的白杨树是生长在哪呢?生:戈壁滩。

师:对,大戈壁,你们找一找课文哪一个自然介绍了大戈壁的景色?(指名读)。

老师这有一幅图,你们边听边看,体会一下大戈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一看看不到边,很荒芜。

(2)像沙漠一样,没有水也没有山。(3)没有人烟,无法生存,很荒凉。

师:总之,这个环境是非常得恶劣。但,就是在这恶劣的环境里白杨树生长得这样高大挺直,就像同学们刚刚说到的它生命力强(板书)。

生:读13段。

思考:既然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那么孩子们现在只知道什么?师:那孩子们只知道什么?生:

师:孩子们只知道这些,那他们不知道的又是什么?

(小组讨论,怎么讨论,由组长来读这三个只知道,每读完一个就停下来,思考他们不知道什么?)。

师:爸爸妈妈为什么在新疆工作?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小结。同学们读三个只知道,你们每读一个只知道,我就读一个同学们总结出来的不知道。

师:孩子们不知道,但是你们通过上节课老师介绍给你们的时代背景,你们知不知道?

生:服从祖国需要,来到边疆建设工作。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来新疆扎根新疆,建设新疆。荒凉、穷(50年代的城市都很差,更别说新疆了)。

生:1-2句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白杨树一样服从国家的需要,扎根边疆,献身边疆。3句爸爸想告诉孩子,以后遇到困难,都要坚强,不退缩。

过渡:同学们,正是在当年,这些千千万万的儿女他们毅然离开了繁华的城市,

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来到了艰苦的地方,扎根边疆献身边疆。有些人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些建设者怎能不令人敬佩呢?他们不正是具有白杨品格的人么?请你们自己来赞美一下这些建设者吧。

师: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刚才爸爸透过车窗看着窗外的白杨树陷入了沉思,他实际是想到了谁?(千千万万扎根边疆的建设者)。

生:赞美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

师:那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远大志向。

借物喻人。

赞扬。

高大挺直。

远大志向生命力强。

抵御灾害。

奉献精神。

《白杨》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板书课题:白杨生齐读课题。

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自己对白杨有哪些了解?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2、与小组同学交流问题。

3、练习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头脑中形成画面。

《白杨》教学设计

学,在往返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学习本课,可以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感染自己;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扎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关注孩子、关注文本”是语文课的根本,《白杨》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我们学校地处安徽省平原地区,加之又在县城,学生对白杨、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了解甚少,对事物的认识也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很难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所以,对体会文意、人物高尚情操是个难点,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白杨树与建设者们的想通之处,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而且,理解并掌握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更为学生今后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

二、智慧导学学习目标:、复习巩固本课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

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与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三、智慧导航: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白杨》。

2、复习词语。强调“疆”的写法。

(二)、感悟爸爸的心。

2、(品读课文爸爸的话,分析特点)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些都是孩子知道的,那么孩子们不知道的。如果后面接着写:不知道

应该怎样写?

4、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吗?

5、虽然边疆的条件这么艰苦,可是爸爸依然选择留下来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相应板书:扎根边疆)爸爸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6、为什么接孩子们?爸爸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具有白杨的品格,长大以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这就是爸爸的心愿。

7、了解了爸爸的心愿,然后再来读课文。定会读得更好。(自由读课文至结束)

8、爸爸还有一桩心事,谁明白?交流:为什么沉思?为什么嘴角露出微笑?

小结:是啊!难怪人们都这样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好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啊!是的.,在爸爸的眼中,白杨树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在爸爸的心中,白杨是坚强不屈性格的象征。爸爸的希望一定能实现,我们再把最后一段读一读。

(三)、拓展写话,借物喻人。

1、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这也是边疆建设者要表白的心。课文借白杨赞美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精神。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2、相信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一定会在边疆像白杨一样,迎着困难成长。同时,老师还深信,我们班的“小白杨”也一定能迎着困难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将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他们是谁呢?交流让我们尽情的讴歌他们,请用上:出示:()从来就这样()。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说一段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我陶醉在你们充满智慧的话语里,不管是说“援藏的老师”还是“铁路工人”,不管是说“在守卫边疆的战士”还是“默默无闻的护士”,都能正确流利地说出很有思想的句子,真让人佩服。老师深信,我们班的“小白杨”也一定能迎着困难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将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五、教后反思:

《白杨》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二、整合思路

本课要加强朗读指导和,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对重点段落要多读,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可采取分角色朗读,读时要把人物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孩子的天真稚气,爸爸神情与心理的变化和严肃亲切中的循循善诱。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会用“哪儿……那儿……”“不管……不管……总是……”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对边疆建设者无怨无悔奉献一切的精神的认同和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了解白杨。

2.查阅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了解新疆建设者,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建设新疆的其他人员。

3.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白杨

1.认识这种树吗?谁来介绍一下它?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白杨的资料。

2.课文中的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

板书“新疆”,指导“疆”的写法:“疆”的'左边“弓”字旁里有个提土,别忘了。失去了土地,疆域就不完整了。

3.同学们,在新疆处处都可以见到白杨树,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树那样浓荫蔽日,只是笔直笔直地向上长。一排排,一行行倔强地挺立着。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呢?难道只是为了介绍它吗?让我们一起读书,解决这个问题。

二、了解白杨特点,学习析词悟情

1.请自由朗读全文,并且画出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那个自然段。

(学生边自读边勾画思考。)

2.请你读出画好的段落,大家边听边想自己哪儿不明白。

估计学生会提出:

为什么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白杨树到底有什么特点?

3.经过思考,同学们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问题,让我们先看一组画面,它能帮助你了解白杨的特点。

4.播放同步资源里的录像,学生观看画面,聆听解说词。

5.根据爸爸说的话和看到的内容,四人一小组讨论:白杨到底有什么特点。

出示爸爸的话,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6.适应性强、生命力强概括说就是——

(板书:直、坚强)

师:概括得很精练。可作者比你们还巧妙,他用了一个词把白杨的特点全说上了,快速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到这个词并说说为什么。

(是高大挺秀。因为“挺”可以说明直的特点,而“高大”和“秀”说明它长得好,坚强。)

7.请同学们再读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引导学生明白:白杨生活的环境十分恶劣,还长得如此高大挺秀。

8.明白了这些,让我们来赞美这些生活在大戈壁上的白杨。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1至3自然段,相机指导读出赞美之情。

10.看来,白杨的特点你们真的了解了。

大屏显示:白杨树是戈壁滩上的(卫士)。(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西北边疆处处都有它(高大挺秀)的身影。

三、理解表白的心,学习析句、段悟情

3.作者赞美白杨原来是在赞美建设者!

4.我又有心得:读书时,联系上下文抓重点句理解,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板书:句)请同学们跟我再读这重点句。(击键,大屏幕显示,生仿读。)

5.师:自己读,超过老师!

(生齐读)

6.原来爸爸借介绍白杨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赞美建设者。这是借物喻人呀!那我们要好好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4自然段。(板书:借物——喻人)

7.生自由练读,齐读。

8.读得这么有感情,这么熟练,让我们试着背一遍!

(齐背)

9.爸爸要表白怎样的心愿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看课文,(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孩子们不知道什么?请同桌讨论,用问句提出来。

指导学生: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工作的?

就像这样,继续讨论后两句。

(生同桌展开讨论;师巡视,掌握情况。)

学生。

10.下面请同学们读这段话,老师把大家提出来的问题再复述一遍。

(生逐句读,师逐句问。)

11.就带着这三个问题,看画面思考。

课件显示当年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荣的景象。

谈感悟收获。

12.这是默默地无私奉献精神。他们耕耘,奉献了一生,换取了今日边疆的繁荣,捍卫了各族人民的尊严,他们跟白杨一样,都是——卫士!

13.学到这儿,我又有心得: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就能体会感情,从而领悟中心。(板书:段—领悟中心)

14.这第16自然段我们得背下来。这个自然段里的几句话有什么规律吗?

这个自然段就用找规律背诵的方法。一分钟时间,看谁先背会。

(指名背诵)

15.真了不起,不到一分钟就基本背下来了。谁还能背?这样吧!愿意背的同学站起来背,不会背的跟老师一起边听边记。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回顾全文

1.师: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儿不明白。

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

2.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为他已经沉思过,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么呢?(板书:沉思微笑)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

3.同学们,你们是祖国西南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继承父辈的事业是大家光荣的使命。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感受到你们的真心、信心、决心!

(生齐读课文)

五、总结

1.这节课我们用抓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思考的办法,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从而领悟了中心。知道作者写白杨是为了——赞美建设者!

2.下节课,我们将要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中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背诵

1.指名背诵爸爸的话。

2.齐背。

二、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1.出示:这篇文章通过()的介绍,表达了爸爸()的决心,以及对()的希望。

2.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希望你们也像白杨树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不退缩,勇往直前,做一个生活上、学习上的强。

三、指导阅读《帐篷》。

步骤:采取范读,自由读,交流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口头完成小练笔。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种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背诵。

2.完成小练笔。

3.阅读矛盾的散文《白杨礼赞》。

【板书设计】

白杨————借物喻人————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白杨》教学设计

1学会六个生字,会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抚摩、边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白杨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2难点: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曲《小白杨》 白杨就是边疆战士的伙伴,就是他们的故乡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白杨》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十九课,请同学们用最响亮的声音齐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预习了课文,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吗?

2. 写“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是啊!失去了土地,疆域就不完整了。

同学们,在我们新疆处处都可以见到白杨树,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树那样浓荫蔽日,只是笔直笔直地向上长。一排排,一行行倔强地挺立着。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呢难道只是为了介绍它吗让我们一起读书,解决这个问题。

请自由朗读全文,并且画出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那个自然段。

(学生边自读边勾画思考)。

二、了解白杨特点,学习析词悟情。

1.请你读出画好的段落,大家边听边想自己哪儿不明白。

2.经过思考,同学们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问题,根据爸爸说的话和看到的内容,四人一小组讨论白杨到底有什么特点。

(1)高大挺秀直。作者比你们还巧妙,他用了一个词把白杨的特点全说上了,快速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到这个词并说说为什么。(高大挺秀)请同学们再读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高大挺秀”就是这样的词。这高大挺秀的白杨守护着铁路,它像谁一样:卫士!

(2)适应性强。

这个“哪儿”都是指的哪里呢?

我们的校园需要它绿化,它就在校园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干。

我们的城市需要它净化空气,它就在城市街道上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干。

我们的沙漠边缘需要它,它就在沙漠边缘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干。

(3)生命力强。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不管……不管……总是……”和“那么……那么……”的确看出来,雨雪干旱都无法动摇白杨。看出白杨具有很强的。

独立完成填空题:

三、理解表白的心,学习析句、段悟情。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爸爸是边疆建设者,他赞美白杨实际上是述说建设者的志向和心愿。

2.原来爸爸借介绍白杨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赞美建设者。这是借物喻人呀!那我们要好好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3自然段。

3.爸爸要表白怎样的心愿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看课文,(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孩子们不知道什么请同桌讨论,用问句提出来。

(1)哪对同桌愿意作示范,把你们讨论的成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a.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工作的。

b.爸爸、妈妈当年克服各种困难,跟大自然作斗争,凭着坚强的意志,开发、建设新疆。

老师搜集的资料,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渠,手都冻到了锄头把上。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穴。爸爸、妈妈等一批边疆建设者克服了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困难,全力建设边疆。

(2) 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做。

生丙: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生丁:他们不知道这么远,为什么爸爸、妈妈还要来.

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长大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板书:扎根边疆)。

他们耕耘,奉献了一生,换取了今日边疆的繁荣,捍卫了各族人民的尊严,他们跟白杨一样,都是——卫士!。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把顾全文。

1.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儿不明白。

(1) 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

a.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看到大白杨身边的小白杨在风沙中成长.

b.他想我的儿女肯定能像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他觉得祖国建设后继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五、总结。

赞美建设者!是啊,赞美建设者的奉献精神。

(板书:奉献精神)。

赞美他们像白杨一样,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做祖国边疆的卫士。像他们一样祖国建设者还有很多很多,请用你手中的笔去赞美他们,写一写地质队员、建筑工人、青年志愿者吧,记录下他们感动了你的点点滴滴。

白杨。

借物喻人。

适应性强建设边疆。

白杨生命力强建设者 扎根边疆。

高大挺秀奉献精神。

教后小记:《白杨》这篇课文我是先和孩子们交流白杨树的特点,再与边疆建设者的精神相联系,达到认识本文的写作特点借物喻人。在讲授的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方式读课文,让他们试着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我觉得在介绍边疆建设者如何与自然环境作斗争,边疆条件如何恶劣搜集的资料不太充分。今后要更多渠道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白杨教学设计

1.初步感知课文,检查预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学生字词,理解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1.课前布置预习。

2.有关作者及时代背景的资料。

第1课时。

(一)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课文的朗读。

2.检查课后第四题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三)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继续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2.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描述白杨特点的句子,通过理解词语,体会白杨的特点。

1.“茫茫”、“浑黄一体”结合录像画面理解。

2.“卫士”在课文里指什么?为什么?

(五)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第1、2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3白杨。

第一段(1-3)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段(4-15)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四段(18)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文档为doc格式。

白杨教学设计

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

(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

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

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高、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学生画后交流。

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

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

(崇敬)。

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师: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课文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提炼出“高”“直”这一白杨树的`外形特征。)。

4、过渡:

1、“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2、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3、“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问: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4、过渡:

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请学生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白杨:哪儿需要,哪儿生根,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坚强)。

爸爸:边疆需要,扎根边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请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

1、抄写课后词语。

2、练习背诵课文。

白杨教学设计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2课时。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第一课时。

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一、审题。

1、揭题读题。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

2、设置悬念。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4)质疑问难。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例: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4。

第二课时。

学习“学习提示”;读懂第2、3段,总结全文,。

一、听写词语(课后习题4)。

二、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学习提示”:它告诉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

(2)强化对方法的理解: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行?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

(1)“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外形特点是什么?

(3)从字面上看。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2、交流自学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2。

4、朗读指导。

四、学习第三段。

1、作者连用了几个“只晓得”?把它们划出来。并认真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现在孩子们认识到了白杨的哪些优秀品质?

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字面上看是讲什么的?联系上下文想它所含着的意思是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课文中的爸爸是怎么样的人?

2、你认为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3、交流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填空。

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实际上指的是();“几棵小树”指是();“风沙”指的是()。

2、完成课后练习。

一、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概括地说,是荒凉而恶劣的环境。具体见第1自然段。

2、第2题:第(1)句为“哪里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第(2)句为“不管是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3、第3题:第(1)句是有疑而问;第(2)句是自问自答;第(3)句是无疑而问,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即没有这么大的伞。

《白杨》教学设计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揭题读题。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

2、设置悬念。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4)质疑问难。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例: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4。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学习提示;读懂第2、3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课后习题4)

二、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学习提示:它告诉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

(2)强化对方法的理解: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行?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

(1)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外形特点是什么?

(3)从字面上看。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2、交流自学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2。

4、朗读指导。

四、学习第三段。

1、作者连用了几个只晓得?把它们划出来。并认真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现在孩子们认识到了白杨的哪些优秀品质?

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字面上看是讲什么的?联系上下文想它所含着的意思是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课文中的爸爸是怎么样的人?

2、你认为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3、交流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填空。

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实际上指的是( );几棵小树指是( );风沙指的是( )。

2、完成课后练习。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概括地说,是荒凉而恶劣的环境。具体见第1自然段。

2、第2题:第(1)句为哪里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第(2)句为不管是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3、第3题:第(1)句是有疑而问;第(2)句是自问自答;第(3)句是无疑而问,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即没有这么大的伞。

《白杨》教学设计

1、通过不同的人和事,揭示了怎样做人的道理。

2、在初步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有一定含义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多揣摩,多体会,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有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做人的道理。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1.掌握生字,理解新词,弄清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崇高品质;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句子;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戈壁、白杨的录像(或挂图)及重点字句的投影,配乐朗读录音带。

2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白杨树是我国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庭前屋后,道路旁边随处可见。它既不像松树那样四季长青,也没有柳树那样清新妩媚,更不能与观赏树木相提并论。也许,我们平时根本没有注意它们是,假如你在茫茫的戈壁上看到白杨的时候,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作家袁鹰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为我们写出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白杨》。(板书课题。)

二、播放课件。(课文配乐录音,戈壁、白杨的影像或图片。)

作者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悄,尤其是对大戈壁上的白杨树的赞美敬佩之惰。卫士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白杨傲然挺立的样子。

2.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课文怎样描写那里的环境的?

(1)学生指出词语并秆词。(茫茫、戈壁、浑黄一体。)

(2)集体朗诵。

3.课文为什么要描写白杨生长的环境?

为了告诉我们白杨生长的环境恶劣,白杨的生命力强,以此来烘托白杨不畏艰难的品格。

4.认识白杨的内在性格。

(1)投影爸爸的回答,教师朗读,学生小声练习。

(3)讨论:爸爸为我们介绍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直面高大,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等等。)

5.分角色朗读,品味文字。

6.领会白杨的象征意义。

(1)出示投影: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

(2)默读课文(亦可小声读),思考:爸爸的心是什么?

(3)同桌或小组讨论。

7.出示提示,点拨题目(投影或挂图):

(1)爸爸在哪儿工作?那里的条件怎样?

(2)爸爸和白杨有哪些相似的地力??

(3)爸爸为什么要接孩子到新疆读书,而且将来再念中学?

(4)爸爸的心是什么?

8.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爸爸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也希望孩子们像他-?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

教师板书:爸爸的心愿: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9.教师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1)白杨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畏惧恶劣的环境,不畏惧艰难,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牛根。边疆建设者也同白杨一样,生活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在需要自己的地方顽强生长,作出贡献;(2)课文先写环境,又写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接着通过爸爸的回答,写了白杨树的内在特点,三者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环境的恶劣衬托白杨树的顽强,由白杨树的外形引出白杨树内在的品质,由环境到树,再由环境、树到人,课文的叙述条理非常清楚。

一、复习提问。

1.白杨象征什么?

2.讨论:爸爸的心愿是什么?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提示点拨:

(1)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沉思什么?

(1)爸爸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4)小结:爸爸看到白杨,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到边疆落户,于是他想,怎样才能将孩子培养得像白杨一样。当他看到几棵小白杨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他欣慰地笑了。因为他看到了建设边疆后继有人。他坚信他的孩子也会像白杨一样,茁壮成长,扎根边疆。

二、总结全文。

1.课文中还多次写到爸爸的神态,请找出这些词语。

出神 沉思 微笑 严肃 沉思 微笑

2.爸爸的神态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联系全文,说说他神态变化时的心理活动。

三、识记生字、生词。

1.出示投影片,学生填空练习:

(1)车窗外是茫茫的大( )。

(2)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 ),都是浑黄一体。

(3)爸爸只是向孩子( )白杨树吗?

(4)他们只知道爸爸在( )工作。

2.请几位同学说出戈、晰、介、疆等宁识记字形的方法。

3.在练习本上写几遍本课的生字。

四、总结写法。

借物喻人。

五、延伸探讨。

1.孩子到新疆后都干f些什么?

2.以后新疆会变成什么样子?

六、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七、练习朗读、背诵。

白杨教学设计

读文章题目,明确茅盾礼赞的对象是白杨树。

出示两幅图,请同学判断下面哪一幅图是白杨树?并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朗读课文第五段描写白杨树外形的文字,找出语言上的特别之处。

两次写到“笔直”;’“绝无”“绝不”;“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三次提到“向上”。

为了突出白杨树的这些特点,作者在文中还采用了哪些方法?

文中第七段及最后一段。

老舍《济南的冬天》、宗璞《西湖的绿》、张抗抗《牡丹的拒绝》中的片段。

文中第二段。

茅盾写此文仅仅是为了赞美白杨树吗?

阅读课文第七段,明确他要礼赞的是北方的农民、保卫家乡的士兵和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所以全文用的是象征手法。

了解象征手法的相关知识(作业本),重点关注:象征之物和被象征之物之间必须有某种相似的特点。

那么作者是怎么建立起白杨树和所咏之物之间由此及彼的联想的呢?

(1)形体特点与精神特性一一对应;

(2)在绘形同时,采用特别语言,(比如“笔直”、“向上”、“挺拔”“不折不挠”)让人很容易产生相关精神品质的联想,完成了象征手法的建构。

因此用反推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到解读象征手法的基本路径:

长期的阶级压迫,使人们过着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长期的奴化统治,使人们的精神萎靡不振。他们似乎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似乎彼此孤离着,但这只是生活的表象,就像树在地面上的表象景观。中华民族是有凝聚力的。当遇到压迫,特别是当民族危亡无情地置于人们面前时,清贫的中华儿女定会团结起来,进行殊死斗争的。

艾青以诗人敏感的心灵感受和锐利的政治目光深切地体察到了时代和社会脉搏的动向,意识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那泥土下紧紧纠缠的根须,是我们之间的一线血脉!我们没有丢掉这血脉!我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为深爱的祖国而战斗到底!

一二两句中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三四两句中泉水冲荡下山,掀起波澜。

一二两句的白云清泉对应的是白居易所追求的恬淡的胸怀、闲适的心情;三四两句对应的是在朝为官,在纷扰的社会推波助澜。

全诗表达的是白居易渴望早日摆脱世俗的坦荡淡泊的情怀。

白杨教学设计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1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情感,教育学生热爱西部,为建设西部贡献力量。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课前交流:你在哪里见过白杨树吗?白杨树有什么特点呢?

(随处可见,是一种普通的树,很高大。)。

有一位作家是这样评价白杨树的:(课件)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作家为什么赞美白杨树,他只是赞美白杨树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五十年前一列西去的列车上,跟作家袁鹰一起,去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提出问题:请注意屏幕,文中的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它又长的怎样呢?(放课件)。

(环境恶劣,可是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白杨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长的高、大、挺、秀。(板书)。

(生自由读)。

爸爸又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呢?

(出示课件:爸爸的话)。

默读,你喜欢哪一句,从中体会到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生自由谈)。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本性正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1、究竟“哪儿”会需要白杨呢?

2、你能按照这个句式说一说吗?

需要它,它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3、这句话可以看出白杨的什么特点?(生命力强。)。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风沙、雨雪、干旱、洪水”说明环境恶劣。

2、从“不管……不管……总是……”感受到什么?

(白杨树在恶劣的环境考验下,总是保持他的正直、坚强的品格,不软弱,也不动摇。)。

3、这句话看出白杨有怎样的品质?(坚强不屈。)。

(白杨本性正直,生命力强,坚强不屈。在舒适的环境中它能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它照样能长的高大挺秀。哪里需要它,它就出现在哪里,不怕风霜雨雪,不怕严寒酷暑。不管环境怎样的恶劣,都能绽放生命的光彩。)。

4、你敬佩白杨吗?你能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敬佩吗?

指导学生朗读(一生读——师范读——生再读———齐声读)。

5、让我们把文中的“它”换成“您”,来直接赞美白杨吧!

爸爸妈妈很早就来到了新疆,他们有文化,有知识,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他们舍弃了舒适的生活,来到了这荒凉的戈壁滩上开始创业。

请同学们默读下面的三个自然段,你能读懂爸爸的心吗?

1、他们全家都到新疆来,他们准备干什么?

2、新疆很偏远,环境很恶劣,他们就不怕吗?

因为他们有高尚的情怀,有奉献精神;因为他们生命力强,有奉献的本领;因为他们坚强不屈,不怕这里环境恶劣。祖国的边疆需要他们。他们就来到了这里)。

你明白爸爸的身份了吗?(爸爸是支援新疆的建设者。)。

你明白爸爸的心愿了吗?(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

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读一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哪一段?再品味一下爸爸的话。

(生读)。

爸爸为什么要赞美白杨呢?赞美白杨就是赞美了谁?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火车鸣笛)。

对呀,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这句话是写的树吗?(写的人,写的是像爸爸一样的许许多多的支援边疆的建设者们。)。

在我们祖国的边疆,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建设者,他们抛弃了舒适的生活,来到了这个荒凉的地方,默默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年华,这一切,都是为了祖国母亲的微笑,都是为了大地的丰收。

同学们,再读一读爸爸话吧!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3、爸爸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呢?(生自由谈)。

爸爸又露出了微笑,他为什么笑?在爸爸的微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也许他在想,我的孩子一定会像白杨一样,茁壮成长成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看到孩子的成长,也就看到了新疆美好的未来。)。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的是谁呢?是老一辈的建设者。

“几棵小树”指正在成长的边疆建设的新一代。

从“一棵”和“几棵”的对比中,你可以想到什么呢?

(老一辈建设者的奉献精神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子女,在他们的影响和感召下,年轻一代的心田上才播下了奉献的种子。为了边疆的建设事业,他们不但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也奉献了自己的儿女。)。

五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白杨已经长成了大白杨。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的努力,现在的新疆的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的成就吧!

1、(课件展示昔日荒滩——今日新疆——建设者风采。)。

是他们,撑起了祖国建设的大厦;是他们,不讲条件,不怕艰苦;是他们,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这就是建设者的风采,这就是白杨精神。)。

作者正式通过赞美白杨,赞美了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和千千万万的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人们。(板书:借物喻人)。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爸爸和孩子说点什么呢?

同学们,祖国需要你们,祖国的大西北需要你们,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本领,像高大挺秀的白杨树一样,为开发、建设祖国的大西北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了你的付出,祖国的大西北一定会更美丽。

1、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

2、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19白杨(借物喻人)。

树人。

本性正直扎根边疆。

生命力强建设边疆。

坚强不屈献身边疆。

《白杨》教学设计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认识1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情感,教育学生热爱西部,为建设西部贡献力量。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课前交流:你在哪里见过白杨树吗?白杨树有什么特点呢?

(随处可见,是一种普通的树,很高大。)

有一位作家是这样评价白杨树的:(课件)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作家为什么赞美白杨树,他只是赞美白杨树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五十年前一列西去的列车上,跟作家袁鹰一起,去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一、初识白杨

提出问题:请注意屏幕,文中的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它又长的怎样呢?(放课件)

(环境恶劣,可是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白杨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长的高、大、挺、秀。(板书)

二、理解白杨

(生自由读)

爸爸又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呢?

(出示课件:爸爸的话)

默读,你喜欢哪一句,从中体会到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生自由谈)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本性正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1、 究竟“哪儿”会需要白杨呢?

2、 你能按照这个句式说一说吗?

______需要它,它就在______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3、这句话可以看出白杨的什么特点?(生命力强。)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风沙、雨雪、干旱、洪水”说明环境恶劣。

2、从“不管……不管……总是……”感受到什么?

(白杨树在恶劣的环境考验下,总是保持他的正直、坚强的品格,不软弱,也不动摇。)

3、这句话看出白杨有怎样的品质?(坚强不屈。)

(白杨本性正直,生命力强,坚强不屈。在舒适的环境中它能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它照样能长的高大挺秀。哪里需要它,它就出现在哪里,不怕风霜雨雪,不怕严寒酷暑。不管环境怎样的恶劣,都能绽放生命的光彩。)

4、你敬佩白杨吗?你能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敬佩吗?

指导学生朗读(一生读——师范读——生再读———齐声读)

5、让我们把文中的“它”换成“您”,来直接赞美白杨吧!

三、领会心愿,明晰形象

爸爸妈妈很早就来到了新疆,他们有文化,有知识,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他们舍弃了舒适的生活,来到了这荒凉的戈壁滩上开始创业。

请同学们默读下面的三个自然段,你能读懂爸爸的心吗?

1、他们全家都到新疆来,他们准备干什么?

2、新疆很偏远,环境很恶劣,他们就不怕吗?

因为他们有高尚的情怀,有奉献精神;因为他们生命力强,有奉献的本领;因为他们坚强不屈,不怕这里环境恶劣。祖国的边疆需要他们。他们就来到了这里)

你明白爸爸的身份了吗?(爸爸是支援新疆的建设者。)

你明白爸爸的心愿了吗?(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

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读一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哪一段?再品味一下爸爸的话。

(生读)

爸爸为什么要赞美白杨呢?赞美白杨就是赞美了谁?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火车鸣笛)

对呀,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这句话是写的树吗?(写的人,写的是像爸爸一样的许许多多的支援边疆的建设者们。)

在我们祖国的边疆,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建设者,他们抛弃了舒适的生活,来到了这个荒凉的地方,默默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年华,这一切,都是为了祖国母亲的微笑,都是为了大地的丰收。

同学们,再读一读爸爸话吧!。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3、爸爸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呢?(生自由谈)

爸爸又露出了微笑,他为什么笑?在爸爸的微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也许他在想,我的孩子一定会像白杨一样,茁壮成长成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看到孩子的成长,也就看到了新疆美好的未来。)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的是谁呢?是老一辈的建设者。

“几棵小树”指正在成长的边疆建设的新一代。

从“一棵”和“几棵”的对比中,你可以想到什么呢?

(老一辈建设者的奉献精神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子女,在他们的影响和感召下,年轻一代的心田上才播下了奉献的种子。为了边疆的建设事业,他们不但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也奉献了自己的儿女。)

五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白杨已经长成了大白杨。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的努力,现在的新疆的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的成就吧!

四、情感升华

1、(课件展示昔日荒滩——今日新疆——建设者风采。)

是他们,撑起了祖国建设的大厦;是他们,不讲条件,不怕艰苦;是他们,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这就是建设者的风采,这就是白杨精神。)

作者正式通过赞美白杨,赞美了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和千千万万的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人们。(板书:借物喻人)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爸爸和孩子说点什么呢?

同学们,祖国需要你们,祖国的大西北需要你们,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本领,像高大挺秀的白杨树一样,为开发、建设祖国的大西北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了你的付出,祖国的大西北一定会更美丽。

五、作业

1、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

2、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六、板书设计:

19白杨(借物喻人)

树 人

本性正直 扎根边疆

生命力强 建设边疆

坚强不屈 献身边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