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形成与数大班教案(精选20篇)

时间:2023-12-16 17:33:27 作者:紫薇儿

大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规划和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通过阅读以下的大班教案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如何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和效果。

《雨的形成》大班科学教案

1、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幼儿大胆推测、操作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3、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科学现象,知道雨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雨的形成的图片,故事:《小雨滴旅行记》、《雨来啦》。

2、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片、水。

活动步骤。

一、开始部分: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了解雨的`形成原因:

请幼儿自由说出雨是怎么形成的?(打雷了,就会下雨了……)。

2、师幼共同做实验,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

1)让一幼儿先将试管里的水加热,看看有什么现象?

a、有气泡、b、有气从试管口冒出来。c、有响声。

2)请另一幼儿将玻璃片放在试管口的上方,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3)实验完成,引导幼儿通过刚才的实验,说一说:雨是怎样形成的?

师幼总结:水加热以后,形成了水蒸气,水蒸气渐渐多了,他们抱在一起,当遇到冷空气,形成了小水珠,当他们快托不住的时候,小水珠就落下来,这就是雨。

4)听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更深一步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边听故事,边出示雨的形成图片)。

3、引导幼儿说说雨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1、可以浇地。2、可以浇树。)。

4、雨对我们的生活与这么多的好处,那我们怎样才知道要下雨了呢?听故事《雨来啦》,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听故事。知道:

燕子低飞要下雨。

青蛙高唱要下雨。

鱼游水面要下雨。

蚂蚁搬家要下雨。

三、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到外面去找一找这几种小动物都在干什么,看有没有要下雨。

《雨的形成》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2、探究云和风的关系。

3、使幼儿对探索雨的形成感兴趣。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小水滴旅行》,云和风头饰,纸和蜡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

小花,小草,小树,小鸟和小朋友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帮他们想办法。

二、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1、下雨云帮了什么忙?(许多云聚在一起,负荷太重,变成雨滴往下落)。

2、云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怎么会聚在一起?(水蒸汽往上升变成了云,天空中有很大的风,吹得云很冷很冷,它们漂啊漂就聚在一起了。)。

3、水蒸汽是怎么形成的?(江河里的小水滴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它们变成水蒸汽往上升)。

四、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1、讨论。

2、分组合作画雨循环图。

五、游戏:云彩和风儿。

幼儿演风和云。

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气,扮演“云”的幼儿先表现出各自的形态,然后慢慢聚集在一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小百科: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

《8的形成与数数》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1、用糖果探索和发现按群数数的方法。

2、尝试用不同的数数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二、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按数取物的经验。

物质准备:糖果图片、糖果、盘子若干;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有吃过糖果吗?糖果厂的老板找不到工人来帮忙装糖果,他很着急,想邀请小朋友当小工人把糖果装进盒子里。

(二)提出要求,初次探索。

1、教师出示糖果图片(10个)引导幼儿观察点数。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糖果?你是怎么数的?

2、引导幼儿猜想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哪种较快。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一个一个数比较快,还是两个两个数比较快呢?为什么?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3、提出操作要求师:糖果厂的老板帮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和一个小盘子,等等请用你想尝试的数数方法把糖果装进盘子里。(1)在数糖果时,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扰到旁边的小朋友。(2)要积极开动脑筋,用多种办法来装糖果。

4、幼儿集体操作验证,教师分别观察指导。

(1)幼儿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数数的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师:你是怎么数的?那这样数快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集中分享数数方法,教师记录并归纳小结。

师:王老师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要把你们分装糖果的方法记录下来。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数数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因为一个一个数要数10次,两个两个数只要数5次,所以用两个两个数比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得快一些。

(三)再次探索,提升经验师:老板看到刚刚小朋友都做得很好,所以又给我们新的任务啦,你们看这次老板给了我们一张糖果的卡片订单,要求我们用很快的速度把糖果数出来。

1、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数数方法装糖果更快。

师:除了按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的方法装糖果,还可以怎么装更快呢?

2、介绍记录方法师:老师已经把糖果都画在纸上了,请你把你数数的方法用笔圈在一起,比如:你是用两个两个数的办法,就用笔把两个两个的糖果圈在一起,然后,在后面写出总共圈了几次,并看看,哪种数数的办法最快。

3、幼儿尝试记录,教师全面观察指导。

师:你们看,每个小朋友的位置上已经准备记录表和笔。等会装糖果的时候,请小朋友控制好自己的声量,并在记录纸上记录尽量多的办法。

4、集体分享记录的方法和结果。

师:请已经完成的小朋友带着你的记录表回到位置上与同伴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四)活动延伸,迁移运用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来数数。以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继续数数量更多的数。比如100、200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数会更快呢?小朋友可以把这个问题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来想一想!

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彩虹的形成》教案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欣赏彩虹七种色彩搭配。

2、了解彩虹的色彩,尝试按照彩虹的色彩画出彩虹桥,并添加相关的背景。

3、能大胆通过想象力表现绚丽的彩虹桥。

欣赏彩虹。

ppt彩虹图片、画纸、水彩笔。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指导语:你们喜欢彩虹吗?它是怎样的?

1、引导幼儿欣赏ppt"彩虹"。

师:引导幼儿认识组成彩虹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师:彩虹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它有哪些颜色?

师:今天我们就来画彩虹桥,把彩虹画成桥,在桥上面,桥下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把它装饰成一幅完整的画。

2、出示水彩笔,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彩虹桥的绘画方法。

师: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颜色顺序涂画,先画一种颜色接着画另一种颜色。注意每种颜色之间要靠近一些。

师:每一种颜色都要相连,一种颜色跟着一个颜色后面。

3、引导幼儿欣赏彩虹的图片。

师:你知道彩虹都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你还能想象彩虹桥上有什么?

1、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创意进行创作。

师:我们来一起来画一画彩虹桥,并添画上你喜欢的人物,装饰和背景。

2、提醒幼儿换颜色的时候要将水彩笔放回原位,使用时保持桌面和画面的整洁。

3、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1、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彩虹桥"。

2、教师从幼儿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及完成的作品两方面作出评价,同时鼓励和表扬绘画常规好的幼儿。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雨是怎样形成的教案

1、了解云和风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云、风的头饰若干。

1、教师故作神秘的说:我听到笑话、小草、大江、小河、池塘、小鱼的叹息声,他们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请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

2、有个朋友是一定要来帮忙的,他就是“云”,你们知道他能帮上什么忙吗?

4、无数小小的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当谢谢水滴越聚越大,直到负荷太重、漂浮不动就会“嘀嗒”一声掉下来。那就是雨。

二、游戏:云彩和风儿。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风或扮演云彩。

2、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雨的形成》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2、探究云和风的关系。

3、使幼儿对探索雨的形成感兴趣。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小水滴旅行》,云和风头饰,纸和蜡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

小花,小草,小树,小鸟和小朋友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帮他们想办法。

二、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1、下雨云帮了什么忙?(许多云聚在一起,负荷太重,变成雨滴往下落)。

2、云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怎么会聚在一起?(水蒸汽往上升变成了云,天空中有很大的风,吹得云很冷很冷,它们漂啊漂就聚在一起了。)。

3、水蒸汽是怎么形成的?(江河里的小水滴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它们变成水蒸汽往上升)。

四、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1、讨论。

2、分组合作画雨循环图。

五、游戏:云彩和风儿。

幼儿演风和云。

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气,扮演“云”的幼儿先表现出各自的形态,然后慢慢聚集在一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学习7的形成》

1、学习7的形成,能准确点数7个物体,理解7的实际意义。

2、正确认读数字7。

3、激发幼儿学习数的兴趣。

重点:学习7的多种形成

难点:初步掌握7的多种形成准备:课件、数字头饰进程

1、自我介绍,认读数字

2、看课件点数,理解7的实际意义

3、“做客”集中观看课件,学习7的形成

a、告诉小朋友一个小秘密,今天我们王国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我们邀请了动物王国的小动物来参加,不一会儿,他们就要来了,请你们帮忙看一看来的小动物有几只?(集中看课件)有的小动物已经来了,我们看看是谁?(小猫)有几只?(6只)国王嫌少呢!怎么办?(请一只)我们一起喊“一只小猫快快来”,6只小猫添1只小猫是7只小猫,6添1是7、现在小猫是7只,能进去了吗?让我们来告诉数字国王吧。师幼:6添1就是7,请让他们快进去。国王:6添1就是7,7只小猫欢迎你,请进。

b、这是什么小动物?是小猪啊、来了几只小猪?(7只),小猪家里有事,回去了一只。7去掉1是6,让我们一起来告诉数字国王吧。7去掉1是6,请让他们快快进去。

听声音取学具:老师敲几下小鼓,小朋友就取几根插接棒?敲完后提问:老师敲了几下?应该取几根?请你取出6根红色长的插接棒,想想6根添上几根是7根?请你添上1根绿色长的插接棒,6添几是7?练习后送学具回家。

小朋友表现的可真棒,现在你们看数字国王送来了什么礼物?是一列数字火车,你们想不想乘上火车去玩?请小朋友拿出数字头饰,看一下是数字几,然后戴在头上,上这列火车有一个要求:两个小朋友坐一节车厢,两个人头上的数字合在一起是7,才能乘上这列数字火车,听火车音乐找朋友。

《8的形成与数数》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数数,了解不同数数方法的区别。

2.大胆参与数数游戏,能在操作活动中找出几种简便的.数数方法。

活动准备:

人手1份数数材料,操作卡一份。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尝试用多种方法数数:请幼儿数数盆子里的豆豆有多少,想象怎样数又快又对。

2.交流数数方法:请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针对几种不同方法评价。

3.练习用多种方法数数。

二、小组活动。

1.画一画,看看自己变出了什么小动物,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填空:在空格里印上合适的数字。横着数数,竖着数数。

三、活动评价。

表扬活动中大胆尝试各种方法数数的孩子。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提供豆豆等数数材料,让幼儿练习方法。

《雨的形成》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获得有关雨的形成及其与生物的关系的经验。

活动准备:海绵人手一块、装有水的大盆每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借助故事,初步感知雨的形成过程及其与生物的关系。

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的云是什么样子的?

2.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云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幼儿倾听故事。

4.提问:

(1)刚开始在没有雨的时候,云是怎样的?

(2)云在天上飘的时候看见了什么?它们都需要什么?(看见太阳很猛很猛,地球上的草和花都枯了,大江、小河池塘里的水也都要干了。小鱼游上来,一个劲儿地喘气。)。

(3)云想下去帮助,可它一开始成功了吗?为什么?(云轻飘飘地浮在空中,怎么也下不去)。

(4)后来,谁来帮助了云?它们是怎么做的?

(5)有了风和雷的帮助,云发生了什么变化?(许多云聚在一起,变成了黑黑的乌云,乌云变成了大雨,泼到底上来)。

(6)云变成了雨,小花、小草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有谁也发生了变化?它们会说些什么?

(7)下过雨后,云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二、通过实验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1.师:听了刚才云的故事,你们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吗?

3.幼儿探索:怎样让水滴自然下落?

4.交流:

(1)个别幼儿介绍:你的云下雨了吗?你怎样让水滴自然下落的?(引导幼儿观察海绵注满水后水滴自然下落的现象。)。

(2)请两个幼儿一起操作,比较观察并讨论:什么时侯水滴容易下落?为什么?

5.幼儿再次探索:什么时侯水滴更容易下落。

6.再次交流,引导幼儿发现海绵吸水与雨的形成之间的关系。

7.总结雨的形成:往海绵里注水,当海绵里注满了水后,水就会变成小水滴自然地滴落下来。雨的形成也是这样,云里面聚集了许多小水珠,当云里的小水珠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形成了雨落下来。

三、增加幼儿对雨的认识。

1.师:前几天一直下雨,你看到雨从空中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像面条、像风筝线、像飞机冲下来)。

2.师:你知道雨水有什么用?(可以让树喝水、给花草浇水、给滑梯洗澡、冲洗楼房等,教师应让幼儿充分讲述,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雨与人们及生物之间的关系。)。

3.了解雨对我们人类有很多益处,但有时也会带来害处。

《雨的形成》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意图:

幼儿对雨十分好奇,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很多疑惑,并对此充满幻想。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根据大班幼儿思维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利用视、听、讲、做的结合,帮助幼儿感知和了解雨的特征、用声音和动作对雨进行模仿,引发幼儿对雨的思考,打开幼儿思维的空间,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情绪体验。

活动目标:

1、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2、探究云和风的关系。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课件《小水滴旅行》,云和风头饰,纸和蜡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

小花,小草,小树,小鸟和小朋友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帮他们想办法。

二、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1、下雨云帮了什么忙?(许多云聚在一起,负荷太重,变成雨滴往下落)。

2、云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怎么会聚在一起?(水蒸汽往上升变成了云,天空中有很大的风,吹得云很冷很冷,它们漂啊漂就聚在一起了。)。

3、水蒸汽是怎么形成的?(江河里的小水滴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它们变成水蒸汽往上升)。

四、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1、讨论。

2、分组合作画雨循环图。

五、游戏:云彩和风儿。

幼儿演风和云。

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气,扮演“云”的幼儿先表现出各自的形态,然后慢慢聚集在一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小百科: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

山地的形成教案

三、教学反思。

1、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感性认识,所以教学过程中配以大量的地质图片,更直观,更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

2、教学法中运动用相关材料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同时运用实际材料说明该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找油、气、水及工程建设上的运用,让学生深该体会到学习生活有用,学习终身有用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运用学案教学,在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了解学生知识的困惑点,精讲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节山地的形成重点知识:

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骨架。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一)褶皱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展成为谷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二)断块山。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它的规模大小不等,大的断块山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等,小的只有几十米。

(三)火山。

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出地表。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哥伦比亚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的长白山的主峰。

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没有破坏的火山口是一个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有时候会积水形成湖泊,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它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与平原相比较,山岳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所以,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因此,山岳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在其他地区密度比较低。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岳地区的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山地的形成教案

本节的主要内容落在山地形成原因以及与地形地貌的关系上,由于内容较为抽象,因此主要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同时借助简单的实验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基本的地质地貌知识,对野外山体的形成有一定的认识。为此首先应用多媒体让学生掌握褶皱、断层的形成和类型判别,褶皱、断层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其次通过图解让学生明确为山体的组成。这三种山体涉及大量的地质知识,山体特征与地质构造紧密相连,只有弄清地质构造的形成,才能真正理解山体的形成。

二、学习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内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种类型。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断。

3.利用直观的录像、景观图片等进行展示,使学生理解山岳地貌的成因与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火山的危害和好处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辩证法的思想;通过山岳对交通的影响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应和自然和谐统一。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山岳的三种类型。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力量,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以山岳为例来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和影响。

(一)展示学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学习7的形成》

1、通过操作练习,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主动性。

3、学习7的形成数数,知道6添1是7,认读数字7,并理解7的实际意义。

1、课件:7的数数

2、课件:趣味练习—请拼凑成7,1-67按照线写数字

3、图片小蘑菇、小圆片、小萝卜、小花若干。

一、导入

以招待客人的口吻,引出课题:

教师:今天小兔子要来做客,我们给小兔子准备好吃的萝卜和蘑菇好吗?

二、展开

1、幼儿操作,用对应比较法学习7的形成。

教师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练习。

(1)请小朋友拔6个萝卜排成一队,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2)再请小朋友采6个蘑菇排成一队,并于萝卜找好朋友,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3)你拔了几个萝卜?萝卜和蘑菇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讨论:怎样把6个萝卜变成7个?

6添1是几?

(4)幼儿复述:6添1是7。

2、课件演示,操作验证。

(1)出示6个苹果,幼儿点数

出示6个桃子与苹果一一对应,幼儿点数。

(2)苹果和桃子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思考:怎样将6个桃子变成7个?6添1是几?

3、利用课件认读数字:7

(1)引导7个桃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出示数字“7”幼儿认读。

(2)讨论字形:7像什么?(7像镰刀)。

4、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7除了能表示7个桃子、7个萝卜外,还表示7个什么?

激发幼儿想象许多能用数字7表示的物体。

(2)小结:7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7的物体。

5、趣味练习:请拼凑7

在方框里贴上还是数量的贴纸,使总数量是7。

三、结束

讲评:表扬课堂上积极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幼儿。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学习7的形成》

2、能正确点数7以内的物体,提高点数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一、拍手游戏。

师生互动,复习6以内数的形成,集体练习和个别练习。

1、提问:

a、6个小矮人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b、6个小矮人又来了一个小矮人,现在是几个小矮人?

追问:用数字几来表示,老师是怎样变成7个的?

小结:6各小矮人添上一个小矮人是7个小矮人。6添上1是7。

2、提问:

a、1个小矮人用一个小圆点来表示,6个小矮人用几个小圆点来表示?

追问:6个圆点添上1个圆点是几个圆点?6添1是几?

小结:6个圆点添上1个是7个圆点,6添上1是7。

3、提问:

a、5个苹果送给7个小矮人,是不是每个小矮人都能得到一个苹果呢?

追问:

1、哪个多哪个少?

b、使苹果和小矮人一样多,用什么方法呢?

小结:5个红苹果添上一个红苹果是6个红苹果,6个红苹果添上一个绿苹果是7个苹果。6添上1是7。7个苹果和7个小矮人一样多。

4、提问:

4朵花和7个小矮人怎样变成一样多?(请个别幼儿回答)。

(幼儿表述,教师操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7以内数的形成)。

小结:7个小矮人、7朵花一样多。依次给小矮人戴上花。

三、理解7的实际意义。

提问:

a、7个小矮人、7个苹果、7朵花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b、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的?

小结:数量是7的东西都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四、进一步感知7的形成:

提问:

a、观察、添画操作:将数量不满7的东西添画满7。

b、幼儿操作。

c、请个别幼儿将自己操作结果进行表述。

小结:3辆小轿车添画1辆后变成4辆,4辆添上1辆是5辆,5辆添上1辆是6辆,6辆添上一辆是7辆,7辆小轿车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其他方法同前。

下次老师带你们到幼儿园区找找,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的物体。

《纲要》指出:活动内容“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在设计“7的形成”活动中,考虑到能引起孩子的喜爱、认同的教学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爱鲜艳、夸张的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动物、人物作为教学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去想、说、做。我依据《纲要》的要求,遵循中班幼儿的认知发展学习规律,将数学活动与有效的故事情景互为整合,让幼儿学会把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这次活动设计中,为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具的制作方面,用了小朋友熟悉的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活动过程中引用简单对话等语言来吸引孩子,贯穿始终的情景创设使活动充满童趣,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从情景激趣——送给小矮人礼物——送给幼儿礼物(幼儿操作),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在活动中由于材料的丰富,使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不再是抽象的数学,而是乐意的学习。

第一环节我先出示了幼儿喜爱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让幼儿很自然地点数小矮人的人数,这个环节是对6以内的形成进行复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7的形成。

第二环节白雪公主给七个小矮人准备的礼物,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礼物和小矮人不一样多,都多少呢?大家帮他们数数,可以在心里数,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小声的说说,数完后,请举手告诉大家。掌握目测、点数7以内的物体数量。从而让幼儿进一步了解7以内数量的多少关系,在一个添上一个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7的形成,进一步了解7的实际意义。

8的形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1、有序将一组数分为两部分,体验有序进行数的分合游戏的快乐。

2、对8进行有序分合,知道8分成两份有七种分法。

3、进一步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1、知道经验:幼儿对数字的组成有基本的认识。

2、物质材料:ppt课件,数卡,分合号,幼儿活动操作材料。

3、场地布置:幼儿分组围桌坐。

一、开始部分。

复习7的组成。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老师,我告诉您,7可以分成1和6。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2和几?

幼儿:老师,我告诉您,7可以分成2和5。

以此类推。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操作练习。

教师:请小朋友将一排8个圆点用短线分隔成两列,每次分隔的数目都不一样,每分隔一次要在空白记录单上记录分隔结果。

2、幼儿分享交流。

(1)幼儿操作完成后,请幼儿分别讲述自己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把幼儿的分法记录在黑板上。

(2)教师有意识地选取两种分法,即按顺序分和无顺序分。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学习有规律地分合一个数。

3、找规律。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8的分合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出示8的分合式,引导幼儿观察、讲出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一组数逐渐增加1,另一组数逐渐减少1,对应的两组数合为8。

三、结束部分。

游戏:找朋友。

玩法:幼儿每人一张数卡,音乐响起,幼儿自由活动寻找朋友;音乐停,手中的数卡与另一人的数卡上的数合起来为8的幼儿手拉手做朋友。

10形成中班教案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清楚的感知到9添上1是10,并能用语言加以描述,理解10的形成。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教具:挂图(梨树,树上挂着9个黄梨,9个青梨)磁性大黄梨1个,大绿梨1个,数卡1——10。

学具:雪花片。

一、复习9以内的'形成。

1、拍手游戏。

2、看数字做动作。(教师出示数字5——9,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

二、学习10的形成。

1、出示挂图,问:图上有什么?(幼儿说完后,集体点数验证,可以引导幼儿用目测后接着数的方法去点数)9个黄梨、9个绿梨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给予匹配数字9)。

2、有的梨被叶子遮住了,小朋友看看遮住的是什么梨?(引导幼儿说出1个大黄梨和1个大青梨)。

3、现在有几个黄梨、几个青梨了呢?10个梨是怎么变成的呢?(引导幼儿完整说出9个黄梨添上1个大梨是10个梨)。

三、幼儿操作,进一步巩固10的形成。

1、幼儿看数字取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2、看会变的数卡取放相应数量的雪花片,从而进一步感知9、10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了演示讨论法。演示就是让幼儿去看,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讨论就是让幼儿去说,更好的发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述能力。

《溶液的形成》教案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化学药品中认识一些溶液的实例。通过对物质溶于水等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理解溶解的过程及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学生通过水和油的小实验,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

课题。

授课人。

吕芳。

学校。

江苏省天一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

仪器、药品。

烧杯、玻璃棒、试管、药匙、蔗糖、食盐、碘、水、高锰酸钾、汽油、洗涤剂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我们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曾用到许多溶液如     。

h2o2溶液能分解产生氧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

会变红色。在化学实验室里你还曾用过或见过。

哪些溶液?

[指导分析]。

出示四瓶溶液:h2o2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溶液有哪些共同点?

[设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就是含水的液体混合物吗?

(2)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1)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

(2)你能解释蔗糖、食盐、碘逐渐消失的原因吗?

[分析解释]。

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na+和cl-向水里扩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间隔中,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溶液。

在酒精分子的作用下,碘分子均一地分散到酒精分子间隔中,形成碘的酒精溶液——碘酒。

放多媒体动画:蔗糖溶于水,食盐溶于水。

学生讨论回答:

agno3溶液、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澄清石灰水……。

讨论回答(1)都含有水。

(2)都是混合物。

(3)都是液体。

(4)都是澄清透明的。

在试管里加入少量药品,充分振荡,观察解释。

蔗糖  食盐   碘。

水   水    酒精。

学生阅读理解溶液、溶质、

溶剂的概念。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增强学生对溶液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通过回忆微观粒子的运动理解溶解的过程。

二、教案。

[板书设计]。

均一性。

澄清。

第九单元溶液。

特征。

溶液。

外观。

透明。

稳定性。

1、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组成。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

2、乳浊液——洗涤剂乳。

化功能——清洗油污                       。

溶质                     溶剂。

(固、液、气)               (液)。

《8的形成与数数》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8的.形成与数数》大班数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通过操作练习,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主动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课件:8的数数。

2、课件:趣味练习1-8按照线写数字。

3、图片小蘑菇、小圆片、小萝卜、小花若干。

一、导入。

以招待客人的口吻,引出课题:

教师:今天小兔子要来做客,我们给小兔子准备好吃的萝卜和蘑菇好吗?

二、展开。

1、幼儿操作,用对应比较法学习7的形成。

教师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练习。

(1)请小朋友拔7个萝卜排成一队,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2)再请小朋友采7个蘑菇排成一队,并于萝卜找好朋友,

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3)你拔了几个萝卜?萝卜和蘑菇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讨论:怎样把7个萝卜变成8个?7添1是几?

(4)幼儿复述:7添1是8。

2、课件演示,操作验证。

(1)出示7个苹果,幼儿点数。

出示7个桃子与苹果一一对应,幼儿点数。

(2)苹果和桃子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思考:怎样将7个桃子变成8个?7添1是几?

3、利用课件认读数字:8。

(1)引导8个桃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出示数字"8"幼儿认读。

(2)讨论字形:8像什么?(8像葫芦)。

4、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8除了能表示8个桃子、8个萝卜外,还表示8个什么?

激发幼儿想象许多能用数字7表示的物体。

(2)小结:8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7的物体。

5、趣味练习:请拼凑8。

在方框里贴上还是数量的贴纸,使总数量是7。

三、结束。

讲评:表扬课堂上积极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幼儿。

8的形成与数大班教案

小朋友们美丽的春天来了,老师要带你们去春游,高兴吗?现在请带上你的小相机,上路吧!

(音乐:春天来了)。

好,请你把这些美丽的建筑拍下来,看谁是小摄影家。

二、复习拨珠。

好了,拍了这么多的照片了,让我们来放松一下才指,取盘,清盘,(火车开到小兔家)。

三、音乐(郊游)。

让我们接着向前走,我们到哪里了?(小河边)小河里有谁,它们在做什么?这么多快乐的小鸭子,谁知道有几只?让我们一起数一数,那么7只小鸭子,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全盘拨入7)。

玩着玩着,有1只小鸭子说:我玩累了,我要回家体息了。现在还有几只小鸭子,好,全盘拨去1,那么8去1是几?(全盘拨去1)。

四、复习脑拨。

让我看看哪个小朋友的脑算盘在动珠。

7添1,3添1,2添5。

五、手指律动。

春天这么美妙,让我们一起来跳支舞,迎接这美丽的春天吧!(音乐:劳动最光荣)。

六、听数布珠。

看小动物们也都来呼吸新鲜空气了,看可爱的来了,想和它交朋友吗?它带来了一道算题,只有算对了,它才会成为你的好朋友,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成为它的好朋友。

七、粘树叶(音乐:春天来)。

你们交了这么多的好朋友,大树妈妈也想请你们帮个忙,找回它那些调皮的树叶宝宝,请小朋友们把树叶粘好,注意了,要看清它们所表示的数是否一样。

让我们看看树叶宝宝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八、结束。

好了,和树妈妈再见吧!让我们去看看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好吗?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音乐:郊游)。

8的形成与数大班教案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以下是“中班8的形成教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7添上1是8,并能用语言加以描述。

2、培养幼儿按要求操作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贴绒教具小鸭8只,小鱼8条,小虾8只,字卡1——8。

学具: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形成。

1、拍手游戏。

2、看数字做动作。(教师出示数字1——7,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

二、学习8的'形成。

1、出示贴绒教具(7只小鸭)提问“图上来了什么小动物?有几只?你。

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可继续引导幼儿运用先看大数后接着数的方法进行目测数群)。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它们的数量?(数字7)。

3、创设情景,进一步学习8的形成。

1)变雪花片:请小朋友先拿7个雪花片,想想怎样变成8个,(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7个雪花片添上1个是8个雪花片)。

2)(教师出示7条小鱼)有几条小鱼?要让每只小鸭都能吃到小鱼怎么办?(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幼儿集体检查、描述操作结果)。

3)、用同样的方法把7只虾成8只虾。

三、初步认识数字8。

四、小结。

1、请小朋友下了课找一找教室里、家里,都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

2、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