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阶段性总结(模板17篇)

时间:2023-12-14 00:09:37 作者:MJ笔神

范文范本的使用需要注重学习与创新的结合,避免简单的模仿和复制。接下来,我们将向大家展示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它们包括了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作品,相信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

课改阶段性总结

在前一阶段的数学新教材实验中,我们以新的课改理念为指导,认真学习、理解、使用并验证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不断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进程。通过一阶段的实验,教师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变化,教师明确了数学的价值所在,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等的发展;由注重学习的结果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从而带动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我们在使用这套教材时,遵循共同研讨取长补短的原则,对一年级数学新教材作了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谈谈我们一年级教研组教改以来遇到的问题、做法及体会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教材存在着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便。如:

1.教材把1—5的书写安排在一起,这对刚刚学会拿笔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有些插图编排有些零乱,不利于学生观察。

3.有些练习题难度较大,如50页11题数圆形的个数,空间感很强,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较难。

4.8和9分成几和几合在一起教学,学生也容易混淆等。

5.学生生活经验参差不齐,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题正确率差异较大。

6.相应的教学软件、教具学具等不配套,班级多、教具少,老师演示、学生全员动手操作的机会相对要少,学具准备较困难。

7.学生年龄小,班额太大,实行小组探讨、合作交流有一定的难度,这也给课程改革带来很大的阻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和实践,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这一点,我们全体教师达成共识,采取多种新的措施和方法,加强新教材使用的教学研究,保证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首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注意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既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又淡化对教材的依赖,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创设活动,提供机会,促进学生情感愉快、态度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获得方法、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真正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新路子。教材多用故事或精彩的生活画面引入,紧密贴近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儿童的天真世界。如:学习数字1—10的认识时,插图是儿童喜欢的野生动物园、值日生、和平鸽等,这些色彩明丽的插图,不仅能吸引学生去观察,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数学学科的综合性。这样,就使得数学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紧密联系,而不在是孤立存在的单一数学知识。如新教材把4、5的组成分开来教学,而把6、7的组成,8、9的组成合着学,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完全可以发挥老师的创造性,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灵活安排,不必今天讲4的组成,明天讲5的组成。

其次,我们加强集体备课,采取先个人,再集体,最后再个人的备课方式,每个教师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分别备出某一单元或几课时的教案,然后利用每周统一的集体备课时间进行说课,本备课组教师听后找出优点和不足,共同修改,形成教案。每位教师在使用这一教案时,再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需要,在教案一边进行修改补充,体现自身的特点和创造性。这样我们的备课真正代表了一个备课组的水平,促使每个教师都能精心钻研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最后,我们注意加强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断交流对新教材使用的认识、体会和教法。如:新教材的每一课时都有生动活泼的主题图,我们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自编故事或发现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在教学7、8、9可以分成几和几时,我们决定放手让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想怎样分就怎样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既发挥了学生个性,又挖掘了学生创造潜能。再如教材中根据不同内容分别安排了“想一想”“做一做”“摆一摆”“填一填”“认一认”“涂一涂”“分一分”“比一比”“说一说”等题目,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的流学习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操作、实验、探究,使学生在获得良好体验的同时,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积累学习方法。

总之,经过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能够使教师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真正达到用中学,学中用,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不只是进行数学教学,而且在进行数学教育。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走向成熟、日臻完善。

二〇xx年一月三日。

课改阶段性总结

这一学期,我校课改工作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全体师生负重拼搏,各项工作按照计划顺利开展,取得一定成果。教研室狠抓课程改革,坚持“高效课堂”实施,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日趋实效。

现将学校这一阶段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2.研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保障新模式的实施。

组织教研组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内容,将理论转化为各个学科具体实施。

首先,此次听评课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水平,同时也增强了教师比拼精神。

其次,加强了备课组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有些老师宁愿调课也要参加听课,一是为了汲取他人长处,二是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通过评课给授课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三,教师在评课方面。评课的过程是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过程,老师们开诚布公、认真细致的评课,既显示了老师们听课的水平——因为听课也是需要准备的,也显示了学科组老师们之间互相帮助和团结共进的和谐气氛。

第四,调动教师积极反思。有人说过,没有反思的教学是难以提高的。我们的授课老师在评课之后,主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抓住亮点,发现问题,反思失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有的老师的反思的非常实在,非常到位。

教研组长组织、主持,每周一位教师主讲,其他老师用心倾听,记录并积极发言、讨论。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平台,有效解决教学教改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分享教师们的优点和好的思想、方法。主讲教师上交了材料,其他老师用心做了学习笔记。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研活动开展的卓有成效。成就是昨天的句号,开拓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将认真学习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转变观念,苦练内功,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课改阶段性总结

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展示,并且能够积极长期的参与其中,除了教师设计符合学生情趣,适合小学生讨论展示,还有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及时合适的评价,让学生每天能看到自己展示的成果,使学生每天都能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和展示中,那就要把学生每天的积分能够显示出来。

从下周开始,我们将做如下改动:

1.每班张贴“小组展示得分榜”,并指定学生每堂课结束后,把展示积分记录在得分榜上。

2.展示评分满分10分,教师在打分时,一般分值应在9-10分之间,不可让积分错的太多。平常教师要权衡各组实力的强弱,注意均衡发展。

3.对点评有创新的,要多加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板书加分。满分1分,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排版布局及创新能力。

4.小组的每周积分一周统计一次,然后量化到全校小组考核积分当中,展示积分本班第一名的加2分,依次加1.8分、1.6分和1.4分。对于没有公布展示积分的班级,每组加1.4分。

课改阶段性总结

新课改走进我们的视线,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确立了认识课改、研究课改、推进课改的工作思路。我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课改为我们展现了新的舞台,新的天地,变革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推动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以下是我的一些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总结。

要搞好课改,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只要认识到位,转变了观念,就可以将课改顺利推行。学校首先应抓好通识性培训,组织有关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为英语教师购买课程标准,做到人手一册,要求教师提前学习课标、解读课标,了解课改的基本要求,并且在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组织学习、讨论、交流课标,做到人人对课标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开展了扎扎实实学科培训学习,做到边学习边实践。坚持间周开展集体备课,研究教材,讨论教法和学法。把通识性学习与学科性研究有机结合,力求将课改教学做到正确把握,适用有效。同时,组织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各种课改活动,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做法。

在每学期的课堂教学中,作为英语教师们应认真实践,努力按课改理念去进行教学。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鸦雀无声”课堂状况,英语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师生成为学习的集体,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使得学生能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营造良好的师生情和学习氛围。

1、开设“英语角”,让学生与同学、老师、外教快乐说英语。

2、举办英语歌曲欣赏、英语故事会、英语剧表演等诸多令学生兴趣盎然的趣味英语课,让学生快乐学英语。

3、办英语板报。不仅让学生学会获取英语信息、加工英语信息、交流英语信息,而且让学生学会用笔把美丽英语画出来。

4、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英语比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品尝成功。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全新的天地。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交际能力。

随着课改的开展,学校还探索新的评价方式,通过综合评价展现学生学习情况,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通过学生课堂行为评价表(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表、家长观察评价表和同学评价表来评价教改成果。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可制作【学生成长记录集】,以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记录学生发展的点点滴滴,在与家长的互动中能为家长的辅助教育提供相应依据,建设和谐的家长教师学生新纽带,从家庭到学校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进行的系统经验和不足之处。同时,每位教师上交优秀课改案例、反思及课改论文给校教科室,以供学校统一决策。

课改阶段性总结

我校的课改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对于生物学科来说,课改也给生物课堂带来了崭新的变化,我努力的学习新课改模式,试着运用到课堂中去,发现问题,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力争探索出一套适合南中特色的生物课改之路。下面将课改的阶段性总结如下:作为生物学科,中考不考,目前预科班考试计入总成绩,对于这样的观实情况,在课改中,我分为两个部分,优班和普班,我是这样做的:课前布置预习,主要是学生易于从课本中找到的,在学习目标中,能独立完成的,每个小组都要完成这样的任务,而且每个小组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形势也可以多样化,每个小组由小组长组织,可以1人也可以多人,尽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有的提前写好小黑板,有的已经抛开了课本,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说明,还有的从练习册查找相关的资料,对布置的任务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还有的通过举例子解决的问题,有个别同学能独立的采集生物来进行试验。在上课时每个小组到讲台讲解,对应的小组评价,其他的小组补充再评价,在此过程中给予了适当的加分,当然包括小组的和个人的。更可贵的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更多的是和实际联系紧密的问题。我先让其他的学生来解决,最后我来补充归纳。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了,自主性提高了,能力加强了,贯彻了271模式。

普班和优班的课堂相似,只不过普班的加入了奖励制,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做游戏,实验,尽可能让所有人都动起来,学的好了,奖励看一场电影。普班学生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了。

如七年级四个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点,15、16班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好,布置的任务能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出色的完成,而且可喜的是有些同学能提出有价值的思考题,17、18班在授课中多奖励,多做游戏,将知识贯穿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也很好。

另外,对作业的处理,我一般课上就完成,也不是都做,优班布置的题注重生物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普班更注重基础的巩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但是由于我校271模式刚起步,许多学生还不能养成自己预习的习惯,希望经过不断培养,真正学到271精髓。

以上是我的总结,欢迎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课改阶段性总结

回顾两个多月的新课改实践,我们可以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即:走进课改,更新了教育理念;实践课改,丰富了教研内涵;收获课改,提升了办学品位。

1.重视教师学习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指明了方向,交流学习促进了教师共同发展。我校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需要,定期不定期组织专题讲座,为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尽力组织名师外出学习。学习回来汇报和展示学习成果,推动学习广度和深度。

2.同伴互助带动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师徒结对和推门听课制度,让一大批年轻教师逐渐成为新课改的积极分子,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他们在外出比赛中荣获各种荣誉,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涂抹了一道道靓丽的风采。

3.自修反思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教师们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学校还组织教师们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及杂志,要求每位教师的课改笔记每个学期不得少于10000字,及时写出课改总结与反思。教师在反思中得到成长,课堂效率也在反思中逐步提高了。

4.集体备课提升了团队水平。我校课改年级以每周的集体备课为载体,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共同反思上周教学得失,拟订下周教学计划与学习策略,面对教育教学问题和课堂热点,或主导,或参与,发挥桥梁和参谋的作用,彼此相互悦纳,共生互补。集体备课中主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分析、确立教材处理的目标和教法设计上,放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策略上,放在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而如何用好、用足教材上,放在针对性的作业设计上。

1、学校宣传使课改实验深入人心。

2、学校规划建设为课改实验提供了有力保障。

3、特色实践研究培养了创新型人才。

4、形成了初步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程理念忽视了学校这一教育主体,容易把学校“工场化”,把教师工具化,把教育产品标准化,把复杂的教育情景简单化,把具体的教育对象抽象化。这只能导致学校教育机械的执行着国家课程计划,而忽略了学校自身特色的打造。然而,学校才是构成国家教育的细胞组织,才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学校。新课程要求我们重新理解学校,从以往的把学校功能定位于学生的发展,转变为同时把学校看作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是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具有教师发展功能和本身特色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引下,我校积极探索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各学科教学模式,不同学科虽然模式不同,但对课堂教学都有统一要求,要求教师善于精讲,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的时间,使“课时”主要不是“教时”而是“学时”。

首先,要求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做到揭示目标的同时就是组织教学的过程,在上课一开始简洁、具体地指明教学目标,化教师教的目标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以激发学生追求目标。

其次,“讲”应是讲在点子上,有鲜明的针对性,讲的方法也应精心选择,切实有效。

第三,课堂要保证学生至少有十分钟的练习时间,以及时巩固、理解、消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有效进行三级预习,并作适当扩展,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准备。

回顾过去,审视今日,憧憬未来,应答时代的召唤,我们在新课改探索之路上,留下了一步步坚实的脚印:课堂的变化,教师的变化,管理的变化,学校的变化,所有的变化都是具体真实的。走近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任重道远。

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不是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也有偏颇的时候,有时设计的合作探究活动不切合实际,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只重视表面的活动,忽视内容的实质和问题涉及的梯度及内在联系。更有这样的情况,在情急的情况下,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回答,又回归到课改前的方法。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学得不透彻,也有备课不认真的原因,“二次备课”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唱主角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学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并努力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学会如何揣摩老师的心理。

2.教学要有程序,但不能程序化,仍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案,出现硬拽学生进入教师预定的轨迹中的现象。

3.如何更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4.教师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

课改中还有以下困惑:

2、在照顾了全体学生之后,马上就面临着优秀生的培养问题,兼顾优秀生吃饱、学困生吃好的问题还尚待深入研究。

下一步我们的努力目标就是赶上同级同类课改先进学校,在我校原有课堂模式的基础之上,督促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具体做法是:

2.采取传帮带、结对子的方法,利用骨干的引领,实现人人上好高效课,人人都是课改名师。

3.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和教研研究和课题工作,对课改难点问题进行专门的突破。

目前,我校教师信心满怀正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教师自己这个目标而努力。学校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教师们通过努力,学生们的表现令人欣慰,学生们更加热爱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们也找到了成就感,更加热爱学生、热爱教学,是我校步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为此都值得!

课改阶段性总结

新年伊始,改革的春风敲开了我校的课改之门。这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为了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我校本期初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改方案,召开了三次课改专题会议。第一次会议是“课改部署行政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本学期的课改工作。报名完毕,学生到位,随即召开了“课改组长会议”。确定了学校的课改团队,明确了语、数、英、艺体课改组长的职责。2月14日至2月15日召开了“课改团队会议”,李小琼校长向课改团队传达了上级指示精神,阐述了课改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要求。蒋旭玲主任对课改团队的全体成员进行了有关课改方面的培训。

在这个历程中,课改团队遇到了了很多困难。首先是教室配备的问题。教室要全部配置多媒体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在小黑板、课桌椅、纸张等配置上尽量满足教师。其次是课改团队不知道如何具体去操作。解决这个问题是重中之重,我们带领课改团队分批前往课改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学习。从中我们借鉴了他们的经验,确定了自己的课堂模式:目标导学展示提升。最后是导学案的问题,教导室根据课堂模式统一设计了导学案模板。先分组分人分内容备课形成“初案”;再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课改团队集体备课形成“共案”;然后经分管年级领导审核后,用a4纸打印所需要的份数发给老师,老师再在导学案上进行二次备课,形成“个案”;上课时续备,形成“续案”;课后补备,形成“补案”。

在这一个多月的尝试中,我们的课改年级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座位的编排,每个班或4个,或6个,或8个学生分为一个团队,每个学生团队有固定的名称。教室墙壁上有评价学生团队的评价表,每天对学生团队的表现进行评价,每周评出最佳团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刚开始改变座位编排时,课改老师天天围着教导室叫苦,说什么纪律难维持、学生开小差等等。

现在课改教师已经改变了这种看法,觉得分组学习确实好处多。其次是改变了教师的满堂言,学生开始走向了讲台。第一次听彭炜伟老师的课,我们明显感到座位是变了,可授课的方式一点都没变,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第二次听她的课,我们发现学生愿意交流,敢于上台展示,课堂气氛轻松、和谐。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我们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课堂模式。到目前为止我校的课改可用:“三六三”来概括。三个目的:发展学生素质,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效率。六个改变:教学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功能的转变,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三个环节:自主求知---合作探---展示提升。

课改在我校才刚刚开始,常言说“初生之物其形必丑”。在课改中还存在着许多困惑:

1.教师对课改文件学得还不够深、不够细,有的教师不知道“纲要”具体目标中的六个转变,没有认真学习学科“标准”。

2.少数教师不能自如地驾驭新课堂,处理不好“收”与“放”的关系。

3.少数教师不会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仍然照本宣科。

4.个别教师处理不好培养能力和学习知识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课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的工作离课改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将在实践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我校的课改模式,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

英语新课改阶段性教学总结

新课改已经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组确立了认识课改、研究课改、推进课改的工作思路。我们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深入,推动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

要搞好课改,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学校首先抓好通识性培训,组织有关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为英语教师购买课程标准,做到人手一册,要求教师提前学习课标、解读课标,了解课改的基本要求,并且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学习、讨论、交流课标,做到人人对课标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1、坚持每周开展集体备课,研究教材,讨论教法和学法。把通识性学习与学科性研究有机结合,力求将课改教学做到正确把握,适用有效。同时,组织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各种课改活动,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做法。我们始终以备课组为单位,实行分工协作,集体备课,切实把素质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标准之中。在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达到在课改中,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使之共享。其次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结合英语本学科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过去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最后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我们全体教师认真组织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把教学舞台全程交给学生,实现了student—center的教学模式。

2、同事相互学习,突出英语课改特点从新课程改革伊始,我们每位老师在课改过程中就积极撰写反思笔记和课改论文。并安排每单元一名教师上一节课改优质课,并组织全组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我们还十分重视"活动课"的实施力度,充分利用活动课、节假日,组织英语班会、英语趣味游戏、英语演讲比赛、文娱汇演、手抄报比赛等一系列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全面发展的活动,达到了有设计、有组织、有过程、有实效的"四有"要求。

3、重视检测,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最现实、最有说服力的。我们英语课组还采取了集中检测和听课后随堂抽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实际动手能力。然后全体老师一起从中分析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制订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转变并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又需要理论来指引。伴随课改实验的开始,我们课组每位老师都要选定一科研课题,所有教师都参加课题研究工作,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并且每学期都要写出一篇新课改教学论文,以供交流、学习和讨论。既及时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为大家互相交流和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这项研究活动,对英语新课改实验在我校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的牵动作用。

随着课改的开展,学校还探索新的评价方式,通过综合评价展现学生学习情况,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通过学生课堂行为评价表(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表、家长观察评价表和同学评价表来评价教改成果。

课改阶段性总结

上学年,根据县教研室的工作安排,夏津五中努力推行“学洋思、学杜郎口,促进课程改革”活动。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课改的重要意义,明确课改的目标任务,使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年来,从校管会、学校领导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我们基本做到组织管理到位,教师培训、教研到位,活动开展到位,各项措施到位,有力地保证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现将我校的做法、思考等情况作如下总结: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只有让广大教师换脑筋,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才能有效的实施课程改革。

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学校规定为教师例会,要求全体教师参加,认真学习洋思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领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掌握其教学精神实质。让教师们真正认识到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就应该像洋思中学一样,从起始年级抓起,从班级中差生抓起,让每一名学生积极投身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中。

去年六月份,我校17名教师到杜郎口中学进行了实地考察,老师们走进教室,认真听课,深深感受杜郎口中学别具特色的课堂气氛。返校后,每位教师写了一份心得,并在教师例会上讲体会、谈感悟;要求教师人人从中寻求适合自己的东西,以此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学校努力采取各种形式,引导广大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明确课改意义,增强参与课改的激情。

领导重视、措施完善是顺利开展课改的前提。我们全面落实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实行领导包年级、中层包班级、教师包学生的管理制度。课改工作学校一把手亲自主抓,靠上抓,实现学校,教导处,年级组的三级课改管理机制。

每学期要求教师讲公开课不少于3节,听课不少于20节。要求教师从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时,要把学习目标、自学内容、自学指导课堂训练题等精心设计好,把学生自学中、展示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把本节课的任务细分,分给哪个小组,分多少都要想好。教学每节课,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必须遵循洋思模式,借鉴杜郎口做法,认真实施课堂教学六步骤。并且,在每个年级办公室的黑板上,都详细写有洋思教学模式六环节,目的让每一个教师随时就能阅读,仔细理解,每看一次都有新体会。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评选“学洋思十佳课改能手”活动,建立各项激励制度,对于在活动中讲课优秀者按相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学校充分利用网页,加快课改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传递。要求课任教师每周写教学反思,每周一上交教导处,教导处将反思深刻、有代表性的东西筛选出来,或教师会上向全体教师宣读,或帖在宣传栏上让全校师生阅览。考察杜郎口中学后,学校利用假期,在教室北面墙上安上一块黑板,教室三面全是黑板,使学生板演的空间得到拓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方展示自己的板块。

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我们在课改中始终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和核心内容,抓实、抓好。我们让每个班级按“优中差”结合,合理搭配6个学习小组。我们力求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变教师平时的“教”为“导”,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单向交流为多边交流。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课堂上“人声鼎沸”,出现多种声音,多种动作,多种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张扬个性,展示特长,走向成功。课堂上课我们对教师的要求是:

1、上课前,给每一个教师准备了小黑板,要求将学习目标认真写到小黑板上,一上课出示课题后,把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地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是什么,让全体学生始终围绕目标去自学,思考,回答问题,进行课堂练习。

2、学校很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指导,教师给学生明确自学内容,让学生采用什么方法去学,用多长时间,完成后教师怎样检查,检查哪些内容,都要让学生明白。绝不允许教师布置自学内容后,不做任何指导,随便让学生去看书。

3、学生自学时,不允许教师不管不问,必须走到学生中间,该指导地指导,该鼓励地鼓励,加强巡视,督促每一个学生认真学习、思考,端正学习态度,让每一个学生都紧张起来。4、检查自学效果,让教师尽量叫中差生回答或板演,尽量暴露自学中的问题,以便让全班同学找错,改错,说纠正的原因。

5、当堂训练不得少于15分钟。要求教师备课时精选、精心设计练习题,一定有必做题和选做题,有当堂解决的,有书面作业,下课时交作业本。

经验教训。

付出心血和汗水,必然赢得收获。通过学习洋思模式,借鉴杜郎口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不再单纯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扩展,课堂气氛趋向活跃,学生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今年中考,我校重点高中上线人数达17人,在全县乡镇中学中位居第6名。初一、初二年级在全县联考中也取得优异成绩。

老师们在课改实践中,深深认识到,只要认真学习先进经验,深入理解先进教学模式,在自己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学以致用、坚持不懈、不断创新,中差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得到转化,每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就会大幅度提高。课改获得了一些经验,但不能不看到不足。如:个别教师认识不足,对洋思模式、杜郎口做法领会不到位,在实践中走了许多弯路。有些教师运用洋思模式不灵活,指导学生自学时问题不明确,方法不适当。在后教环节上,在调动学生更正、修改上做得不够。当堂训练,有的时间留得太少。

工作计划。

新学年,我们有决心、有毅力,将坚定不移地把“学洋思、学杜郎口”课改活动搞下去。我们的打算是: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勇于探索,争当课改能手。

3、注重师生关系的融洽,进一步使课堂教学走向民主化。

4、课堂教学在“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上下功夫。

5、课堂练习不少于15分钟,作为学校的硬性规定,任何教师不准违背。

6、组织听课、说课、评课,继续组织评选“学洋思十佳课改能手”活动。

7、进一步完善承包制度,使每一个教师都行动起来,感到有使命、有责任。

课改阶段性总结

“我的课堂我做主。”“课堂精彩,由我主宰。”“我参与、我我进步、我展示、我提高。”通过学习,参观,研讨,实践,“三六三”教学模式,已经真正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原来讲课时,我认为要讲好一节课教学设计是关键,只要设计好教案就完成任务,把心思全放在教案设计上了,上课时一心想着教案。而现在我把备学生当成我备课时的重点,只有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课改改变了我的学生,孩子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学生的成绩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同学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积极踊跃,让我看到了课改的成绩。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粗浅的感受:

1.教师地位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单纯的教为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他们是被动、机械性地学。而新课程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因此,作为教师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改革的主要表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课前先利用手中的学案进行自学,小组内交流,课堂上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逐渐成为主要的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中,鼓励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师已不再是课堂中的唯一评价者,所以班级里的小组长和全体学生都是评价者,他们的`参与也起到了激励作用,在评价中我还渐渐发现,我在课堂中使用的评价用语学生都非常熟悉,有一部分学生还会模仿我用的这些语言来评价别人展示,会在课堂上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同时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开始时,学生的评价总是那么生硬,不自然,而现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评价越来越多了,也显得自然了。

为了让课改越走越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和教材,领会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2.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当然,我们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困惑、困难,但只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那么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

小学课改阶段性总结

回顾两个多月的新课改实践,我们可以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即:走进课改,更新了教育理念;实践课改,丰富了教研内涵;收获课改,提升了办学品位。

一、走进课改,更新教育理念。

1.重视教师学习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指明了方向,交流学习促进了教师共同发展。我校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需要,定期不定期组织专题讲座,为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尽力组织名师外出学习。学习回来汇报和展示学习成果,推动学习广度和深度。

2.同伴互助带动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师徒结对和推门听课制度,让一大批年轻教师逐渐成为新课改的积极分子,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他们在外出比赛中荣获各种荣誉,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涂抹了一道道靓丽的风采。

3.自修反思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教师们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学校还组织教师们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及杂志,要求每位教师的课改笔记每个学期不得少于10000字,及时写出课改总结与反思。教师在反思中得到成长,课堂效率也在反思中逐步提高了。

4.集体备课提升了团队水平。我校课改年级以每周的集体备课为载体,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共同反思上周教学得失,拟订下周教学计划与学习策略,面对教育教学问题和课堂热点,或主导,或参与,发挥桥梁和参谋的作用,彼此相互悦纳,共生互补。集体备课中主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分析、确立教材处理的目标和教法设计上,放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策略上,放在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而如何用好、用足教材上,放在针对性的作业设计上。

二、实践课改,丰富教研内涵。

1、学校宣传使课改实验深入人心。

2、学校规划建设为课改实验提供了有力保障。

3、特色实践研究培养了创新型人才。

4、形成了初步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程理念忽视了学校这一教育主体,容易把学校“工场化”,把教师工具化,把教育产品标准化,把复杂的教育情景简单化,把具体的教育对象抽象化。这只能导致学校教育机械的执行着国家课程计划,而忽略了学校自身特色的打造。然而,学校才是构成国家教育的细胞组织,才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学校。新课程要求我们重新理解学校,从以往的把学校功能定位于学生的发展,转变为同时把学校看作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是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具有教师发展功能和本身特色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引下,我校积极探索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各学科教学模式,不同学科虽然模式不同,但对课堂教学都有统一要求,要求教师善于精讲,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的时间,使“课时”主要不是“教时”而是“学时”。

首先,要求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做到揭示目标的同时就是组织教学的过程,在上课一开始简洁、具体地指明教学目标,化教师教的目标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以激发学生追求目标。

其次,“讲”应是讲在点子上,有鲜明的针对性,讲的方法也应精心选择,切实有效。

第三,课堂要保证学生至少有十分钟的练习时间,以及时巩固、理解、消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有效进行三级预习,并作适当扩展,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准备。

三、收获课改,提升办学品位。

回顾过去,审视今日,憧憬未来,应答时代的召唤,我们在新课改探索之路上,留下了一步步坚实的脚印:课堂的变化,教师的变化,管理的变化,学校的变化,所有的变化都是具体真实的。走近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任重道远。

四、课改中我们面临着不少挑战。

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不是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也有偏颇的时候,有时设计的合作探究活动不切合实际,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只重视表面的活动,忽视内容的'实质和问题涉及的梯度及内在联系。更有这样的情况,在情急的情况下,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回答,又回归到课改前的方法。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学得不透彻,也有备课不认真的原因,“二次备课”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唱主角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学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并努力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学会如何揣摩老师的心理。

2.教学要有程序,但不能程序化,仍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案,出现硬拽学生进入教师预定的轨迹中的现象。

3.如何更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4.教师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

课改中还有以下困惑:

2、在照顾了全体学生之后,马上就面临着优秀生的培养问题,兼顾优秀生吃饱、学困生吃好的问题还尚待深入研究。

五、下一阶段我们准备实施的改进措施:

下一步我们的努力目标就是赶上同级同类课改先进学校,在我校原有课堂模式的基础之上,督促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具体做法是:

2.采取传帮带、结对子的方法,利用骨干的引领,实现人人上好高效课,人人都是课改名师。

3.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和教研研究和课题工作,对课改难点问题进行专门的突破。

目前,我校教师信心满怀正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教师自己这个目标而努力。学校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教师们通过努力,学生们的表现令人欣慰,学生们更加热爱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们也找到了成就感,更加热爱学生、热爱教学,是我校步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为此都值得!

课改阶段性工作总结

日月如梭,转瞬课程改革时日已近三年,回顾这搏击风雨的三年历程,是新理念扎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三年,是广大教师开拓创新的三年,是孩子们终生受益的三年,是师生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的三年,是教学园地旧貌换新颜的三年。三年中,在新理念的沐浴下,历经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与拼搏,我校的课改实验工作在扎实而有序地拓展开来。在课程改革这片沃土上,我们播撒下了粒粒课改的种子,已深深植根于课改的沃土中,并逐渐破土显露出勃勃生机,继而成长为一颗颗亭亭玉立的禾苗展示于众人面前。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的劳作,换得了课改实验的壮禾期。为此我们感到欣喜、欣慰,但我们更多的关注的是着眼于秋的收获。为了那灿烂花枝的绽放,为了那秋实的丰硕,我们先将对三年课改做一回顾,以利再战。

课改理念锁定了课程改革实验的方向,并为其指明了图景,提供了方式和方法,因此在改革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把学习、理解、贯彻和实施这一理念作为课改的重中之重,在各年级、各学科教学中深植这一理念,勿有稍纵疏忽,为课改实验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开局。课改伊始,我校从领导到教师,深入学习了课改新理念,对它在当今教育教学中的突显地位和重要意义做了纵深上的挖掘。至此,形成了上下的统一认识,做到了人心思进,人心思改,人心思创,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已是众志所向,奉全校之力,为原本不想为之为,做触之陌生之做的课改实验中。鲁迅先生说过:“原本这世上并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课改实验的实践真切地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路是人走出来的,而且是越走越宽广。忆当初被束缚住手脚的、我们这些应试于教的忠实信徒们或在其中各领风骚十数年的高手们,当双脚刚踏入实验这片崭新的园地还真是有点手脚找不到要放的位置。但是教育的未来、孩子们的未来在昭示我们,我们的天地良心和责任在召唤我们,我们就不能坐以待毙,只有进才是出路,只有创才有生门。

“摸着石头过河”是对我们实验给予的最好启示,于是一场本照实践理念的课改实践就在摸索和闯荡的背景下轰然推进开来。开掘学生生活,引入孩子已有经验的举措坦荡荡的步入课堂,显示出了课堂教学的活脱;多元多样的评价,引来了学生源头活水、派生出了课堂教学的欣然生机;重过程、轻结论的探讨与实践,促生了孩子们对知识形成的切身体验,求知、求法、求得了孩子们主动活泼的健康发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信息传递中创下了探究式的合作空间,人际融洽、亲密无间和谐氛围托出了知识构建的崭新平台;主动参与、人人开口、各个动手,想象和创造的枝蔓爬上孩子们的心头我们要做得太多太多,我们好去的实践和精力同样是太多太多,但我们无悔无怨,因为我们深明烙饼是不会从天而降下的这句话的内涵。在全体员工集思广益、区测群里的血,课改的曙光在我校闪现成果初现端倪;课改丰满了教师的羽翼,让学生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事实对课改的必要性做了最好的回应,思变引发了教学的质变是对我校咬定理念永不松决策的最好说明。”学校全体员工深有感触地道出发自内心的心声。初战皆捷,把新理念深深的植入了课改园田的沃土之中,使他如种子般牢牢的在其间植根,为课改这株校园禾苗的长成铺就了坚实的基础。是年,课改理念深入人心,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势头跃然于校园,诸多教师的建树可以为此提供佐论。教师自发写出的反思、一得计300余篇,在县级刊物发表二十余篇,获市二、三等奖十余篇。学校主办课改片活动三次,教师做县示范课5节,县级评优课活动中分获一等奖3人次,10人次分获二、三等奖。成绩是对以往的肯定,但它也可作为是对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的量度,在此面前,太平庄人并没有驻足去回首那漫漫的寻路,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横直在前头的漫漫长途。

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在伊始,我们就有心理上的准备,只是苦于没有前鉴,所以探索的路明朗化不高。可以说在课改元年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只是处于人自卫战,班自卫战阶段居多,这种孤单深入的战法,可想而知,其收效决不会是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为此,在翌年,我校提出了滚雪球战术,一是把参加实验的人组织起来形成年级组自卫战,这样教学信息反馈量加大,促进了信息流通渠道的畅通,与此同时学校做了与其相适应的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课程改革意识,这样就把往常的教师单打独斗的现象为之一扫,便个体智慧为集体智慧,以便资源做到共享,从而使雪球第一次滚大。雪球的第二次变大是在我校的教学管理改革之后,由于课改的紧迫需求,把课堂做大已经是火在眉睫之势,课堂非前展与后延不可,才能求得孩子们的真切发展。

为了上好课,孩子们要有感受,这很可能要让他们看、要他们做、促他们想、启他们思,这就需要课堂前移,为了促成孩子们对知识的用和通,就有必要有课堂教学的续,以使他们思维的发散和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有务实的课改,就出笼务实的教学管理。据此,我校在教学管理上,一改昔日的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为教师解除了身上的桎梏,让教师放胆在教学的天地间遨游,以此发展了教师,塑就了全新的学童形象。

三年的课改漫步,提升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以使广大教师得以发展。一曲有声有色的交响曲,已在我校奏响。三年的摸索与探讨,我们取得了点滴成绩,有了一定的作为,终使课改有条不紊的步步推向深入,发展于纵深,这一切当归功于学校工作的远视与科学管理。课改初始,我校便清楚地认识到经验的积累和对过程的反复在课改进程中的重复作用。为此我校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改进程的同时便着手于对课改档案的管理,为每位教师和学生建起成长记录袋。其中载入了教师和孩子们的全部进步过程,为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以激励每个人的参与意识,并为做好经验总结和过程反思提供依据。进而作为一种对课改起到推进作用的助推器。三年建袋历经了一个创练与梳理的过程,得意处作为经验之谈,形成论文,亦可推动了科研课题的研发,为持袋人提供了开心与畅想的时刻,心灵的触动趋使了他们的努力与创造,至庸处促成了对失当出的更多反思,让人们去另辟蹊径。而新路的开辟,就是一种创新的诞生。袋的产生,留下每个人的成长足迹,而这足迹间浸透的是每一位参与者的心血与汗水,是诱发、是激励,是人生的写成,是与理念的共鸣,是师生发展的印证,一袋袋磁石般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述说着人们的心声,花儿在课改的沃土上现蕾、绽放。在春风中点头摇曳,仿佛是在点头向为他们捧掬春泥护花的人致谢,是一个小小的举措,引得了课改的钟情万种。三年课改,我校上下合力,心想一处,力使一向,在陌生的路上摸过一程又一程,正披荆斩棘努力向前。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去。

小学课改阶段性总结

20xx年春季,我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三年级至五年级全部开展“222”课改实践,坚持领导包教研组负责制,组织教研组开展多种形式的课改交流活动,及时总结课改过程中成功经验,及时解决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问题和困惑当做课题来研究,大部分教师已融入课改研讨实践当中,课改实验初见成效。

一、在课改中我校教师取得了丰富的实践体验:

申运东: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设计的教学内容尤其时练习部分还没有进行完,下课了,反思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如下几点原因:

2、学生认知的差异,导致学生过多地关注学困生,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农村学生性格内向,信息闭塞,导致学生严重动不起来。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是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杨兴秀:在教师精心准备的导学案的提示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静下心,自己学;带着学习的累累硕果向大家展示动起来,有声有色;带着问题,小组间进行交流说出来,共同探究;还有疑问小老师大教师上台导;看看自己的学习成果高高兴兴,完成反馈。整个课堂比以前变得活跃了,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粟奉祥:在新的课改下,怎样提高课堂的效率,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呢?我认为预习时关键,是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手段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学生预习好本章内容,我提前将预习提纲发到学生手中,先由个人根据提纲自主预习,再由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内互帮互助,互相修正,老师也参与其中,帮助学生预习。

梁雯华: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让学生“学会”所有语文知识,“会学”语文呢?我反复地琢磨思考,并在课堂上大胆尝试,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实行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学习主要是为了交际,所以课堂上就要想方设法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张口,积极张口。小组合作学习就能起到这种作用,教师一旦给学生创设好情境后,小组成员就可以互相结合,围绕教师所设情景和话题展开交流,不会说的由组长教或同伴教,让他们知道他们所谈论交流合作的到底是怎样一个话题内容,如何表达。小组合作表演后,再由小组推荐进行小组展示,展示的结果直接关系小组的成绩,所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阶段,每个组员都在积极动口动脑,每个优生都乐意主动帮助学困生。小组展示后组与组比较,互评看哪个小组表现最棒。这样每个学生的表现欲被调动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吴良才;课改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预习做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教师从创设质疑氛围做起,激发学生质疑:在新的课改中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事,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自身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创设质疑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如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自卑、胆怯的学生在小组内提问,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其自信心;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先让他把小组讨论的答案写在纸上,再照着念,循序渐进,不能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对于课堂上来不及提问或言犹未尽的学生,可在课下让他把要提的问题,要讲的话说给老师或其他学生。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就能得以保护,提问题的胆量也就越来越大,逐步养成敢想、敢问、敢说的习惯和能力。

二、课改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得到了培养,课改实验初见成效。

我校从20xx年春季在三至六班开展课改实验,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期末考试成绩如下:

三语四语五语三数四数五数期中成绩如下:

三语四语五语三数四数五数人平77.578.471.676.779.181.9及格率%90.291.988.175.874.484.6优秀率%45.639.842.920.936.461.3综合权重%76.276.0872.4665.1868.6878.86人平78.984.986.773.285.091.9及格率%96.710097.686.998.197.6优秀率%60.777.883.332.879.695.2权重%82.489.590.470.689.294.从期中与期末成绩对比分析,语文、数学学科均有大幅度上升,三年级语文及格率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优秀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人平低了1分,权重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三年级数学人平分虽然下降了3分,但及格率、优秀率都有大幅度上升,人平县排名第四名。这一情况说明学生在后两个半月的课改实验过程中,学生适应较快,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

在课改实验中我们重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张书平是班上的一名严重的学困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厌学情绪很重,每次测试只能做到30分左右。以前由于回答问题是现场提问,而现在课前预习,学生有了准备的时间,从而能够上课大胆展示。张书平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也多了,受到老师和同学们表扬的次数也多了,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成绩自然提高了。这次期中考试他的数学成绩上升到了70分,并且还有很多的上升空间。他相信自己在期末测试中一定会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学生。

通过两次测试成绩的比较,及格率、优秀率、人平得分率均稳步上升。这充分说明了课改实验需要一个磨合过程,还有一个因素是从春季刚开始课改,课改时间上短,教师新老教法碰撞,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终须一个时间过程,只要我们敢于去尝试,大胆走进课改,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研究学习,善于总结反思,就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应教师和学生需求,适应教学改革发展规律的课改之路。

课改阶段性总结

回顾近两年来的新课改实践,可以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即:走进课改,更新了教育理念;实践课改,丰富了教研内涵;收获课改,提升了办学品位。

1、重视教师学习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指明了方向,交流学习促进了教师共同发展。我校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需要,定期不定期组织专题讲座,为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尽力组织名师外出学习。学习回来汇报和展示学习成果,推动学习广度和深度。

2、同伴互助带动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师徒结对和推门听课制度,让一大批年轻教师逐渐成为新课改的积极分子,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他们在外出比赛中荣获各种优秀荣誉,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涂抹了一道道靓丽的风采。

3、自修反思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教师们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学校还组织教师们参加读书会,要求教师每周写学习心得、随笔、反思,教师将自己写的随笔定期发至锦江中心小学网站上。教师在反思中交流了成长了,课堂效率也在反思中逐步提高了。

4、集体备课提升了团队水平。我校课改年级以每周的集体备课为载体,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共同反思上周教学得失,拟订下周教学计划与学习策略,面对教育教学问题和课堂热点,或主导,或参与,发挥桥梁和参谋的作用,彼此相互悦纳,共生互补。集体备课中主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分析、确立教材处理的目标和教法设计上,放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策略上,放在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而如何用好、用足教材和《学习指南》上,放在针对性的作业设计上。

(1)学校宣传使课改实验深入人心。

(2)学校规划建设为课改实验提供了有力保障。

(3)特色实践研究培养了创新型人才。

(4)形成了初步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程理念忽视了学校这一教育主体,容易把学校“工场化”,把教师工具化,把教育产品标准化,把复杂的教育情景简单化,把具体的教育对象抽象化。这只能导致学校教育机械的执行着国家课程计划,而忽略了学校自身特色的打造。然而,学校才是构成国家教育的细胞组织,才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学校。新课程要求我们重新理解学校,从以往的把学校功能定位于学生的发展,转变为同时把学校看作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是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具有教师发展功能和本身特色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引下,我校积极探索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各学科教学模式,不同学科虽然模式不同,但对课堂教学都有统一要求,要求教师善于精讲,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的时间,使“课时”主要不是“教时”而是“学时”。首先,要求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做到揭示目标的同时就是组织教学的过程,在上课一开始简洁、具体地指明教学目标,化教师教的目标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以激发学生追求目标。其次,“讲”应是讲在点子上,有鲜明的针对性,讲的方法也应精心选择,切实有效。第三,课堂要保证学生至少有十五分钟的练习时间,以及时巩固、理解、消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有效进行三级预习,并作适当扩展,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准备。

回顾过去,审视今日,憧憬未来,应答时代的召唤,作为省级教研示范学校,我们在新课改探索之路上,留下了一步步坚实的脚印:课堂的变化,教师的变化,管理的变化,学校的变化,所有的变化都是具体真实的。走近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任重道远。

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不是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也有偏颇的时候,有时设计的合作探究活动不切合实际,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只重视表面的活动,忽视内容的实质和问题涉及的梯度及内在联系。更有这样的情况,在情急的情况下,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回答,又回归到课改前的方法。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认为是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学的不透彻,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探究活动设计的过程研究与琢磨的欠功夫,也有备课不认真的原因,也有教学中不能结合学生的教学实际所致。

课堂教学中还有发现以下问题:

1、教师唱主角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学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并努力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学会如何揣摩老师的心理。

2、教学要有程序,但不能程序化,仍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案,出现硬拽学生进入教师预定的轨迹中的现象。

3、如何更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4、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教学是按课件走,还是按学生走,是关注活生生的课堂,产生真切的师生互动,还是流于形式。有些课看似热热闹闹,但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5、教师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

课改中还有以下困惑:

2、在照顾了全体学生之后,马上就面临着优秀生的培养问题,在兼顾优秀生吃饱、学困生吃好的问题还尚待深入研究。

3、农村小学教师任务量偏大,精心备好所有课程难度太大,互相听课学习交流也会受限。

4、课堂上重视展示但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问题比较严重,课下的学困生辅导还做得不够好。

下一步我们的努力目标就是赶上同级同类学校,在我校原有课堂模式的基础之上,督促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具体做法是:

2、采取传帮带、结对子的方法,利用骨干的引领,实现人人上好高效课,人人都是课改名师。

3、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和教研研究和课题工作,对课改难点问题进行专门的突破。

目前,我校教师信心满怀正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教师自己这个目标而努力。学校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教师们通过努力,学生们的表现令人欣慰,学生们更加热爱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们也找到了成就感,更加热爱学生、热爱教学,是我校步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为此都值得!

新课改总结

这次能有机会参加2011年甘肃省新课改培训,我感到非常荣幸,相信通过培训一定会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次新课改培训为期八天,今天是第二天,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了解和学会了许多有关新课改的理论知识,懂得了如何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贯串新课改的思维方法,观看了一些有关新课改的视频,同许多一线教师交流了有关新课改的问题,感觉收益颇多。但是由于新课改培训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理论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训过程中,不短学习,不断探索,敢于创新。总之,我一定会充分地利用这八天时间,不断地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理论成果,并努力将所学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

今天是新课改培训的第五天,总体而言,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自己的收获不小,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比如,如何将培训的成果很好地融入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问题。继续努力,相信一定能圆满地解决这些问题。

历史学科培训总结(我的)。

为期八天的新课程培训工作即将结束,通过这近八天的培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新课改的理论知识,对新课程及新教材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觉得真是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学校及教育部门给我提供这次培训的机会。首先我对自己在这八天的培训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

8月2日是培训的第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机房打开甘肃省2011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网,如饥似渴地学习新课改的相关内容,首先认真阅读了《高中教师新课程通识培训-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高中新课程的结构、评价、培养目标及内容有所了解,并认真做了阅读笔记。8月3日,我认真观看和研读了北京四中赵利剑老师主讲的《高中历史“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教学研究》专题讲座,觉得赵老师把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讲得很清晰,做到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尤其对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析相当透彻,让我印象深刻。8月4号,我观看了人大附中郭井生老师主讲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教学研究课》专题讲座,郭老师的讲座分为四部分,其中的第二部分,创新主题教学策略,包括三部分即经典材料、精致分析,创设意境、生动呈现及案例教学便于理解,对我影响很大。郭老师用具体的材料及案例对创新主题教学策略作了详细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真正懂得了如何丰富课堂生活,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等等。8月5日至6日,我认真学习了北师大附中白幼蒂老师主讲的《“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于发展”的教学研究》及北京教育学院吴波老师主讲的《“西方民主思想”的教学设计》,通过这两个专题讲座视频的学习,我搞清楚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知识结构以及如何把握重难点。8月7日至8日,我主要学习课程列表中的选修课的内容,比如,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方案解读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此外,利用时间撰写研修日志、教学反思、完成每天的作业以及在班级论坛发帖和回帖等等。可以说,我充分利用了这八天时间,学到了许多新课程知识,受益匪浅。

通过八天的培训,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将产生深远影响。第一,我深深地懂得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地位非常重要,其设计要考虑知识与目标、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三者不能偏废其一,只有将三者统一起来,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设计好了三维教学目标,才能突出教学重点。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如何运用创新主题教学策略。历史史料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历史经典史料,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其深入分析,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创设意境,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广泛参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及枯燥的历史现象和事件;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案例,化繁为简,转抽为具,有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差异是传统教学仅仅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多种资源,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从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总之,八天培训让我对新课改对新教材有了全新的理解,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当然八天的培训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时间是很短暂的,需要学习的新课改理论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以后我一定还会利用多媒体网络不断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增强对新课改的认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对“创新主题教学”策略的看法。

人大附中郭井生老师在《“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教学研究》专题的第二部分讲述了创新主题教学策略。郭老师共讲了三个策略:1.经典材料,精致分析;2.创设情景,生动呈现;3.案例教学,便于理解。郭老师对这三个创新主题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1.经典材料,精致分析。就是将历史经典史料进行精致分析,然后让学生从史料中得出结论增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他举出了个例子“梭伦将债务人失去的全部土地所有权归还债务人,„„永远禁止债务奴隶制。在政治领域,第一次准许没有财产的平民参加公民大会,不过,公民大会拥有的权利仍旧很有限。另外,还规定富裕商人可以担任执政官;还设立新的、更受欢迎的陪审法庭来代替贵族最高法院的一部分权力。总之,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全球通史》。依据材料归纳梭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就这段材料带着学生进行分析,从选段中可找出梭伦改革的内容有废除债务奴隶制、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建立公民陪审法庭等;影响有这次改革是对国家权利机构进行的改革,在组织上为雅典民主奠定了群众基础。这样运用一段比较经典的资料,学生们就能很好理解梭伦改革的内容。

2.创设情景,联系生活。指的是在讲授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或枯燥的条文时,要联系生活,创设情景,让学生广泛参与。并认为安徽省滁州中学的古鹏及重庆临江高级中学的尚宗发在讲授《古希腊民主政治》时,创设的情景非常生动,值得借鉴。他们的课堂导入是这样的,班级里的事务,比方说“班费应该收多少”,用什么方式来决定最好?学生们就会思考,有的学生就会说“大家民主觉得最好”,这就是民主决定的生动呈现,学生就能很好地将抽象的古希腊民主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3.案例教学,便于理解。就是运用案例化繁为简,转抽为具,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和案例结合起来将,便于学生的理解。安庆一中的张昌东与昆山市一中姜忠明在《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中,在讲述罗马法时,运用了几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即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深刻地理解了法律条文的内涵和原则。比如,案例模拟法庭,让学生自己当法官来判决案件。案例为“卢修斯是亚历山大港的一个平凡的经营航运的小商人,他向放高利贷的大商人加图借贷5000枚金币,并立下了契约半年后归还6000枚金币,合适卢修斯下半年经营不善,无力还钱,只有一份财产和二十几个奴隶,为此加图告上法庭”,那么法官将如何判决?学生思考,老师解说,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奴隶制也是不可侵犯的,所以最终的判决是卢修斯家的奴隶被作为一种财产和物品判给了加图家。通过这个案例的说明,学生们就深刻地理解了罗马法的法律条文的内涵和原则了。

郭井生老师运用具体的案例,清晰地讲授了创新主题教学策略,让培训教师懂得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创新主题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方便学生理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历史研究拥有丰富多样的经典史料,我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穿插一些经典史料,这样即丰富了课堂内容,有便于学生的理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情景,联系日常生活,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及枯燥的内容,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广泛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补充一些教学案例,化繁为简,转抽为具,方便学生理解,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印象。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要灵活运用经典材料,创设情景,补充教学案例,这样的课堂一定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历史课堂的学习效果。

在五天的新课程培训中,我认真学习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及“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三个专题讲座,通过观看专家的课程专题讲座,参与互动话题的讨论及思考与活动中问题的思考,我领悟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专题课程的知识结构及把握专题课程的重难点,发现了教学中的困惑并找出解决的对策。总之,通过这五天的培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新课程的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通过五天的培训,结合三个专题讲座的学习,联系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专题设计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专题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一些教师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设计突破了传统历史教学的课程设计的形式,采取专题的形式,虽然有利于教师从宏观上把握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历史改革的趋势,但是课程设计的完全改变,却使许多一线教师不适应,尤其是广大45岁以上的老教师,课程设计的突然改变让他们无所适从。因此,新课改培训很有必要,也是讲授新教材的教师必须要参加的,通过新课改的培训及一线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学习,对新课程的专题设计有了了解,才能在新课程的历史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其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每个专题的课程内容较多,给一些教师带来一些困难。传统的教材是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顺序,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交往及民族关系等为中心来编排课程内容,结构简单、明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古今中外的历史放入不同的专题里面,一线教师的普遍反映是讲授的内容较多,有的在传统教材是两、三节的内容在新教材中是一阶段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宏观上把握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传统教材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放在各自所在朝代中讲授,内容零散,所占章节比较多,新教材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为一章讲授,从先秦一直到清朝前期,时间跨度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为主线,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第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专题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及多样化教学,采取了更加人性化,更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设计,这虽然符合课程改革的一般趋势,从长远来讲,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但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要改变几十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确不易。这就要求他们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节教学方法。

因此,作为广大一线历史教师,尤其是广大青年教师,要加强学习新课程的相关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灵活处理教学的各种问题。第一,适应新课程专题设计的模式,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第二,抓住每节课的主题,做到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第三,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总之,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我们都要高度重视新课程培训工作,增强对新课改的理解,认真聆听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领会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虚心向有新课程代课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对当前实施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指新一轮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的动因是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及由于高中教育的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对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看法我是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师,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查阅与学习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关的资料,我对普通高中教学改革有了自己的看法。我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和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倾听专家、教授的有关新课程的教育讲座,观看教育影视资源等,形成了自己的思考,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了自己的头脑。我的教学思想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创新,并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及实际情况,把先进的教育经验应用到课堂中。在实践中摸索反思,找出弱点和不足,吸取教训,及时总结积累点滴经验。

首先,我认识到教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看准方向和坚定信念,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其次,教学改革和传统的教学不同,而是将同一学科的内容分为若干“模块”,教科书按照模块编写。比如,高中历史就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三部分,选修课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等专题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课,有利于学生历史课的学习。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是好多,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减轻学生负担,对于老师来说,虽然对于刚开始教学会带来一些困难,但是通过学习和总结,教师会逐渐掌握教学改革的精髓,也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中国高中教育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提示:最后一次作业,请大家抓紧时间完成。

8月9日作业题(根据考核要求,作业字数800字以上。)。

提交者:代宏刚(提交时间:9/8/2011am9:38:05)答题内容:

为期八天的新课程培训到今天就结束了,首先要感谢各位专家提供如此丰富的视频及材料,让我们对新课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其次我要感谢学科辅导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回顾八天的培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大附中郭井生老师主讲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教学研究》中的第二部分,“创新主题教学策略”。

郭井生老师认为“创新主题教学策略”包括三部分内容,即经典材料与精致分析、创设意境与联系生活及案例教学与变繁为简。历史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史料丰富,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经典材料,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演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意境与联系生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广泛参与,将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和枯燥的内容,用很类比的方法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授雅典民主政时,教师就打比方说“咋们班班费应该收取多少?用什么方式来决定最好?”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每个同学,所以他们会积极发言,有的同学说那就同学们举手民主决定最好,于是教师就解释说这就是民主决定的生动表现,这样就让学生对抽象的民主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案例教学与变繁为简,就是结合课程内容,运用不同的案例分析,以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讲述罗马法时,运用几个具体的法律案例,既激发学生对罗马法律条文的兴趣,又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法律条文的内涵和原则,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难看出,灵活运用郭井生老师的创新主题教学策略,将对我们的历史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找出新的适合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对培训工作的建议:第一,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有关于新课程的专题讲座、互动对话、案例评析以及在线交流、研修日志、作业等,但是由于培训时间短暂,缺少对教学实践的要求及专家的指导,我认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才是新课程培训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二,培训时间短暂,新课程培训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所牵涉的问题很多,八天的培训时间,不能完全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应该适当增加培训的时间。第三,新课程应该结合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不同要求,比如,许多老教师不懂计算机,就不利于新课程培训工作的进行。总之,在这次的培训中,我受益匪浅,也衷心希望有更多的老师有新课程培训的机会。

小学课改阶段性总结

第一周(8月31日-9月6日):

1、新课程改革动员会。

2、班主任培训会议。

第二周(9月7日-13日):

1、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大组成员会议在我校举行,我校姜华英老师开出观摩课。

2、七年级新生分发《学生行为规范手册》,并组织学习。

第三周(9月14日-20日):

1、语文教研员陶百妍老师来我校调研,七年级教师徐红军、徐雄军、徐建红开课。(17日)。

2、完成并实施《课改实验方案》,并上交有关部门。

3、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深入课堂随堂听课。

4、召开七年级学生座谈会,并开展问卷调查。

5、新课程教学情况会诊。

第四周(9月21日-27日):

1、七年级英语学科公开教学(徐宁老师)。

2、继续进行课改会诊,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第五周(9月28日-10月5日):

1、初一语文、数学、科学教师备课会。

2、初一教师撰写《基于网络教案》,参加县评比。

第六周(10月6日-11日):

1、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继续深入课堂听课。

2、教室环境布置评比。

第七周(10月12日-18日。

1、七年级课改阶段性总结(分教学管理、德育实施、教科研,学科组工作与班主任工作三方面)。

2、七年级班主任填写学生成长记录册。

3、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

时间:10月13日-15日。

上课课题: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春》、《济南的冬天》、《山中访友》。

上课教师:七年级语文学科组教师徐雄军、徐红军、徐建红(13日)。

初二年级教师周巧红、付莉、徐明亮、叶琴燕(14日)。

初三年级教师王红燕、吴建芳、汪振宇(15日)。

新课改总结

通过这次的远程培训,本人收获很大。现从以下几方面对新课改进行分析总结:

在高中阶段实施语文教育的改革,是一个摸索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摸索出适合学生的一套方法策略来,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自主探索学习”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的特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一、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初步认识。教师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在怎么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渴求的心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之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鼓励质疑。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特别提到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通过对学生的提问组织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层的了解,还能大大提高其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注意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的中心环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的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形成、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火花。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真正亲近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之外,还应该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师生间要有情感的沟通,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注重学生的个体经验和个体感受,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改的教学就是要让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学生的自悟探究,并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将书本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可以通过课堂语文活动、拓展延伸的讨论、生活实际的运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锻炼语文实践能力。最终要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形成技能,并能自主运用。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所以急需改变现状。

新课程改革灵活性较大,这使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面临空前的压力,但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可塑性。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勇于面对挑战,在新课程实践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完善自己,力争成长为新课改中的佼佼者。

通过新课改培训,收获很大,我深刻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借鉴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应是对语文新课标最恰当的评价。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因为创新而丢掉传统,割断历史,也不因为继承而放不开手脚,固步自封。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这规律就包含着数千年来语文教育的丰富积淀。比如,阅读教学的口诵心记、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躬亲实践,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等等,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弘扬。又如,近现代一些语文教育的大家,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是科学化、现代化、民族化的理论,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高山,值得我们继承。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继承的厚实土壤,创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习,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培训只是我们教师个人成长的一个加油站,但培训给了我们相互学习和结识的平台,相信这只是我们交流学习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敖汉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