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教案参考大全(16篇)

时间:2023-12-08 14:10:10 作者:翰墨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作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学科教育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一种书面材料。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评价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上级教育机构提供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语文课本《山雨》教案参考

《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语言清新明快,简约优美,一如山雨那样富有诗意。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分浓浓的喜爱之情。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情感朗读散文。

2、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3、通过反复读,体会山雨的韵味和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倾听山雨。

1、倾听《山雨》,学生那颗躁动的心会在山雨声中得到无声润色,在山雨声中得到平静。

2、请问你们的心行走于美妙的音符间,都听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大大的“心”)。

二、初读山雨。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难懂的句子画下来,反复读。

2、指名读句子,采用多种方式点评,特别是难句、长句,老师要有读的基本指导,读的基本练习。

两个“由远而近”的读法。山雨是越来越近了,声音当然是越来越大了,那么两个“由远而近”的读的声音是越来越大,语速是越来越急。

3、散文主要写了哪三个内容。(学法提示:先按内容分好段落,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三、品味山雨。

1、倾听优雅的小曲——雨声。

(1)自由读雨声。

(课件出示)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2)体会作者描写山雨的精妙语言。请每人找一处,说说“精妙”在地方?

恰切生动的比喻。这段话里一口气用了二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把“雨丝”比作“手指”,无数的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奇妙无比的“琴键”,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那音符组成的一首首小曲当然是优雅的了。

精妙二:描写很有想象力。

(允许学生课堂有不同的声音。)。

(3)指名读,老师点评。

(4)写出带有幻想色彩的音符,感受优雅。

无数的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岩石、树叶、绿草会是什么样的小曲呢?想一想,写一写。

飘飘洒洒的雨丝弹奏绿草,发出____________的声音,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替采用多种方式读。

(4)闭上眼睛读,踏着山雨的节拍走进诗一般的梦境。

2、欣赏流动的绿——林色。

(1)指名读林色部分。(出示雨中山林的图片)。

(2)老师有疑问,谁能帮老师解决?(请学生自愿举手。)。

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水是流动的,所以绿色好像在流动。因为这“绿”作者是用“心”看的,用心感受的,因此“绿”流进了心胸。

(3)再读。

3、品味幽静。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

明明是说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可是为何还写鸟儿的啼啭,雨珠的丁冬声?

(3)其它声音全部停下,甚至喘气声也要无声,再读山静。

四、课堂小结。

其实,当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时候,只要你用心听、用心观、用心品,你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烂熟于胸的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参考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参考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媒体、诞生、迅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

弄清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有人说:“学会英语和电脑,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新世纪已经到了,你了解电子计算机吗?你知道多媒体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在文中批注,哪些内容是你原来就知道的,哪些内容是通过学习本课知道的?

3.把你感兴趣的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三、指名朗读课文。

提示:文中有一些像“史密森博物馆”等一些音译词要读通。

四、再读课文。

思考:文中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什么是多媒体?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有着怎样的关系?

在文中画一画、注一注,再和同学们议一议。有疑问也可以提出来。

五、释疑、交流。

1.课文介绍了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要点: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的埃尼阿克;计算机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已经繁衍了好几代;计算机像人脑一样,把外界传来的信息进行迅速的判断和处理,所以人们把它称为“电脑”。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表后引导他们概括起来说。

2.练习说话: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作“电脑”,是因为______。

3.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举例说明?

出示:把句子补充完整。

媒体就是______,像电话能______,电报能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我们都叫它媒体或媒介物。

多媒体就是________,它的功能非常丰富,既能像________,又能像____________,还能像________……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哪一段集中写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第四自然段)。

抽读课文,边听边思考: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样的关系?

4.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2)多媒体电脑的这些功能你尝试过吗?效果怎样?

六、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媒体、诞生、繁衍、迅猛、埃尼阿克。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延伸激情。

大家想一下: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会“神”到什么程度呢?或者你想发明什么样的计算机呢?请模仿课文第三自然段后半段的写法,用“过去……现在(将来)……既能……又能……还能……”说话。

三、理清课文脉络,总结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课文可分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给每一部分加一个适合的标题。

可分三部分:(1)电脑发展史;(2)多媒体功能丰富;(3)多媒体电脑越来越神。

2.电子计算机那么神奇,但作者的介绍都浅显易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我们很多熟知的事物来说明,这是一种很有用说明方法,我们今后可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四、置作业布。

根据你的想象写一写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板书设计: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指挥。

电子计算机多媒体。

(迅速判断和处理信息)。

(传递多种信息)。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人教版参考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学前准备:

教师课件。

(第一课时)。

1.你能猜猜是什么成语吗?(课件出示图片)。

2.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也是一个成语故事。(课件出示题目)。

3.你知道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4.你想知道什么?

1.猜成语: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2.齐读课题:惊弓之鸟。

3.惊:害怕。弓:弓弦声响。之:的。惊弓之鸟: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

4.质疑: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大雁最后怎么样了?

二、

1.仔细听故事,你从故事里听懂了什么?(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2.哪个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况怎样?(课件出示图片)。

3.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5.指名分段读课文。

6.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听故事录音。

2.看图回答问题。

3.自读课文。

4.同桌互读、开火车教读、男女生赛读生字词。

5.分段读课文,正音。

6.课文主要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三、

分析字形,

指导书写。

(15’)。

1.出示写字表生字。

2.扩词、造句练习。

3.指导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如:射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身”,右边是“寸”。

2.用这些字扩词,并选词造句。

3.先在书上田字格描红,再在拼音本上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

回顾课文,

复习引入。

1.“惊弓之鸟”主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课件出示词语。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

1.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2.开火车认读语。

3.齐读课题。

二、

细读勾画,自主探究。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哪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

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3.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来。

4.为什么说“嘣”的一声响,就置大雁于死地?

5.你能学一学更羸的动作吗?

6.我们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吗?

7.引导:听到那么响的弦声,大雁肯定很害怕,就会拼命往高处飞。

8.魏王看到了,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10.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11.哪一段告诉了我们原因?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怎样进行分析的?

12.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1)大雁因为,所以飞得。

(2)它因为,所以叫得。

(3)它一听到弦响,因为,所以。

(4)因为,所以伤口。

(5)因为伤口,所以。

13.现在我们假设,如果是魏王拉弦,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14.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雁并不是被更羸射下来的,更羸的本领也并不是真的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那么更羸的本事到底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填空:更羸的本事不在于(),而在于()。)。

15.我们也要向更羸学习,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16.读了更羸的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17.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

18.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了吗?

19.我们学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

20.你知道和“惊弓之鸟”类似的事情吗?

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2.读出更羸的气魄。

3.默读,思考,圈画:“嘣”的一声响。

4.讨论汇报: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5.表演动作:左手拉弓,右手拉弦。

6.模仿“嘣”的声响。

7.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8.大吃一惊。

9.表演读:惊讶的语气和表情。

10.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

11.自读第八自然段,边读边画。

12.完成填空,并练习用“因为……所以……”说句子。

13.会,不管是谁拉弦,只要发出“嘣”的一声,大雁就会害怕,就会掉下来。

14.更羸的本事不在于射箭射得准,而在于仔细观察、善于分析、仔细判断。

15.齐读第八自然段。

16.自由发言。

17.交流探讨:大雁自己吓死了自己。

18.“惊弓之鸟”用来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1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2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三、

拓展阅读,

总结提升。

1.课件出示故事:

晋朝有一个叫乐广的人,非常喜欢结交朋友。一天,乐广做了一桌子的好菜,请朋友到家里喝酒聊天。一位客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条游动的小蛇,但碍于众多客人的情面,他硬着头皮把酒喝下。

过了好几天,乐广一直没有见到这位朋友。乐广很想念他,于是就亲自登门去看他。谁知这位朋友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而且病得很厉害。原来他一直怀疑酒杯里有一条蛇,他感到很害怕,也觉得很恶心。回到家里以后,他感到全身都不舒服,总觉得肚子里有一条小蛇。就这样,他一病不起了。

乐广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弯弓,他猜测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请到家中,邀朋友举杯,那人刚举起杯子,墙上弯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条游动的小蛇,他惊得目瞪口呆,这时,乐广指着墙上挂着的弓,说:“都是它在作怪,杯中的蛇是这张弓的影子!”随后,乐广把弓从墙上取下来,杯中小蛇果然消失了。这位朋友恍然大悟,病立刻就好了。

2.你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更从更羸身上学到了只有善于观察、动脑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希望同学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4.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教案参考指南

1.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2.引导学生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3.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

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为了把我们班建设成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温馨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制定一个班级公约,让大家一起遵守,让我们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板书:制定班级公约)。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我们分小组活动制定班级公约。(板书设计:针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全班讨论班级想要达到的目标。

1.班级公约要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2.制定的公约要切实可行,不能好高骛远。

3.每个同学先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公约内容,然后再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制定一份,进行全班交流。

4.选择最合适的班级公约,大家共同遵守。

三、小组汇报,形成公约。

现在,每个小组把自己制定的公约向大家展示,注意发言要控制时间,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出来。大家做好笔记,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记下来。最后大家讨论,既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说明不同意见。

四、大家总结,形成公约。

现在,我们班的公约已经形成,希望大家共同遵守,让我们班成为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现在老师把班级公约公布如下:

(板书设计:学习方面)。

1.按时上学,不迟到。

2.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3.课间休息做有益的游戏,不追逐,不打闹。

4.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纪律方面)。

5.放学按时回家,少看电视,不玩无益的电脑游戏。

6.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教室和包干区的整洁。

7.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8.保持教室安静。自习课或老师不在的时候,要保持教室安静,讨论问题要小点声,不能打扰到别人。

(板书设计:卫生方面)。

9.值日生每天早晨和中午打扫卫生,保持教室清洁干净。

10.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五、总结。

师:我们齐心协力制定了班级公约,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把我们班变成一个文明、干净、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

【板书设计】。

制定班级公约。

学习方面。

纪律方面。

卫生方面。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教案参考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有位年轻的妈妈由于特殊的原因,担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儿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干活,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无悔。她每晚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别的风景了。

有一天,这位妈妈讲了一个《丑小鸭》的故事后,就去帮婆婆洗脚了。当这位妈妈为婆婆洗完脚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一看,儿子不见了。妈妈正准备去找儿子,转过身来一看,儿子正用他那双稚嫩的小手端着一盆水颤颤巍巍地向她走来,她感到非常惊讶。这时,儿子童声童气地说:妈妈,洗脚!看到如此孝顺、懂事的孩子,妈妈感动得泪流满面。

2、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生读题,说题意。

(那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3、自由读文,读完后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概括地说出来。

4、指名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

阿姨奶奶。

母亲护士。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这时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出来。

(感动、震撼、温暖)。

2、假如你亲耳听到你奶奶说这件事,亲看到你母亲做这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动、也会感到温暖的。那么文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呢?请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3、交流、品读。

4、出示课件。

(一)导语:孩子们,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呢?谁来说说吧?

品读句子:

句1: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我的心?(这位阿姨很善良。)。

(2)那些字词能使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沉重、一直、才)。

(3)阿姨帮助的是自己的亲友吗?如果你是那位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4)朗读:请读出暖暖的感觉。

句2: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1)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嘛?学生读。

4、小结:阿姨看到了老奶奶,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做出了善良的举动,令人感动,这就是将心比心。

5、引读:

是呀,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阳光更灿烂,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第二件事。

1、第二件事哪些地方更让你怦然心动?

2、交流、品读。

3、出示课件:

句1.一天,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如果你遇到了这种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因疼痛而痛苦、埋怨或责备)。

(3)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辱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句2、不要紧,再来一次。

(1)你认为这句话简单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如果这位护士第三次失败,母亲又一次受皮肉之苦。)。

(2)引读这句话:

当年轻的护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她同样鼓励??

当母亲看到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时,这时她已经觉察到这是一个新手,但仍然鼓励??

(1)当你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

(2)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

句3、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4、小结:

母亲遇到护士扎针失败,就想到了我,,做出了宽容和鼓励的举止,令人心动,这就叫(让学生回答)。

5、引读:

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犹如大海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

一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参考

我们在拼音乐园里已经认识了许多的字母宝宝,上次大家认识了淘气的“j、q、x”后,今天又是哪些字母宝宝来了呢?原来是“z、c、s”。它们三个较特殊,为什么呢?你自己去探秘吧!(板书:7zcs)。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参考

北国的新疆风光同样令人陶醉,那里有盛产水果的吐鲁番盆地,神奇的火焰山,还有令人神往的天山。作家碧野描写的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今天就主我们随同碧野,一起走进天山里去欣赏一番那里迷人的景色吧。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参考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全文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部分(1)全文总述,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第二部分(2)写作者骑马进入天山所看见的景色。

第三部分(3)描写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第四部分(4-6)描写森林深处的花和牧场。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高效设计参考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谁来说一下)。

对啦,是松鼠。(电脑出示图片)同学们反应真快。今天我们就学习《跑进家来的松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学习课文要从字词入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谁有信心来读一下。(看来同学们真得学得非常认真)。

3、通过读课文,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你认为松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谁来说一下?

三、精读课文,感悟课文。

1、同学们学的非常棒,通过读课文你能说一说松鼠的习性有哪些吗?

2、通过读课文,归纳一下松鼠是如何过冬的。(分为贮存粮食和垫窝两部分)。

3、跑进家来的松鼠是如何与“我们”相处的。

4、通过松鼠在“我们”家生活的过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讨论交流。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松鼠都有哪些了解?

2、你还知道松鼠的哪些生活习惯吗?

3、你喜欢松鼠这种小动物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把这种美丽可爱的小松鼠介绍给你的朋友。

2、把发生在你身边的动物和人和平相处的事写下来。一边课题。

读完了这篇叫做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教案的文章,想必同学们一定学到了一些学习语文课文的方法,要学以致用。

初语文教案参考

过渡语:同学们说得真好。生字宝宝们都争着想认识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呢!我们快来和他们交朋友吧!

请大家自己把课文读一读,将黑板上的生字多拼读几次,把字音读准。

3、小老师带读生字。

4、汇报生字学习情况:在这些生字里,你发现哪些音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5、齐读词语(去拼音)。

7、每人一行,(指名)开火车读,其余同学检测读音。

8、齐读课文。

猫人教版教案参考

3.看谁算的快。

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4.教科书第64页的第3题。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5.完成教科书第64页的第4题。

自己分析画面内容,根据题目的问题,列式解答。

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猫人教版教案参考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教材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安排了四项内容:第一、写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所有算式;第二: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并在整理中发现横着、竖着观察及得数的规律;第三、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制作出退位减法表;第四、复习算法,运用减法表。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和评价联系方式,有个人评价、四人小组评价,并针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及时进行表扬。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教学难点。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和运用。

猫人教版教案参考

知识与技能:通过归纳和整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验分类整理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总结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美,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发展合作精神,体验探索的乐趣。

猫人教版教案参考

知识目标: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

情感目标:《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节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它概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以后,对于新中国初期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外交形势已经有所了解。但是这些内容跟他们现在所接触的国际形势有比较大的反差,往往会产生不理解。但是也正式这种反差能激起学生学习这部分历史的兴趣,从他们的疑问入手,结合现实,深入探讨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和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访问中国,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并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经过会谈,中美双方于2月28日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了长期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这不但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非法窃据。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争取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关于“亚太经合组织”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有关影视像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并认识到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

2.教学难点:

(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这一时期,由于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致使中美双方敌视二十多年。然而到了七十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从美国讲,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认为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于是,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2)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美国接受了在台湾问题上“断交、废约、撤军”三原则,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五、教学方法。

本课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图片和问题并用导入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对重大事件配以图片文字说明,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学模式:创设历史情境--师生共同探究--结论与评价。

六.教学过程。

“导语”

介绍历任美国总统与中国的联系,组织学生评选“最有中国缘的美国总统”。既而展示史料让学生将当前中国外交发展状况与建国初相对比,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并自己提出问题“中美关系是如何正常化的?”、“中国是怎样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等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探讨本课知识。

(一)开创外交新局面20世纪70年代。

1.“中美关系正常化”

新国建立――70年代初。

出示《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中美关系的状况。

教师总结:由于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致使中美双方敌视二十多年。然而到了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出现转机。

(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观看视频“乒乓外交”(1971年4月)。教师讲述,展示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署的图片——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引导学生思考“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阻碍是什么?”得出结论,台湾问题。1979年,中美破戒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引导学生思考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是什么?并用大屏幕投影:尼克松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摘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引导他们从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这种转机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小结:从美国讲,(1)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出示《截止到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总统就职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图》。(2)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

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过渡:70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除了与美国的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之外,另一个重大的成就就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展示图片,直观体验。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乔的笑》)。

引导学生思考“恢复”一词的由来。

讨论: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时,教师及时设计一些较小且容易回答的问题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由浅入深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

例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是孤立无援的吗?

得到了哪些力量的支持?

他们的提案能被通过说明了什么?

联合国成立之初操控在哪个国家手中?

语文树教案参考

平台或全台定点防守对方拉弧圈或突击,循序渐进进行。第一步要求准确性,平台或全台防守住5至10板为一组;第二步平台或全台用正手在防反中伺机中等发力到台,累计5至10极为一组;第三步要求半台及全台一个球中完成打弧圈中等发力3至5球算一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