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致富事迹材料(通用12篇)

时间:2023-12-01 16:22:39 作者:书香墨

通过事迹材料的撰写,可以使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个人或团体的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表现。这里有一些精心挑选的事迹材料范文,它们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突出事迹和个人成就,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

肖,从昔日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成为今日白城市膨润土厂的厂长。十几年来,他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凭借勇气和诚信,在商海中奋战搏击,闯出了一条利民裕家的致富路。

1967年,年仅16岁的肖,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迈进了中学的大门。可是,就在初中第一个学期结束,第二个学期还没有开学时,他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也是最艰难的决定——辍学务农。是什么原因迫使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就在他上初中的那年,他看到过年包饺子时,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从袋子里倒出后,把口袋翻过来,又仔仔细细的扫两遍,当饺子端上桌来,父母看着他们兄妹六个高兴地吃着,而自己却舍不得动筷时,他的心像针刺一般地难受,他再也吃不下。当他抬头看见父母额头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时,他体味到了父母的艰辛,作为长子,他感到自己应该为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于是,他决定辍学务农。辍学后,肖回到平安三甲村当了一个“半拉子”,虽然每天只拿一半的工分,但他终于能用自己年少的肩膀为父母分担一些生活的重负!这份责任感,让年少的他多了一种动力。在生产队里,为能早日不当“半拉子”,什么活他都抢着干,干什么,学什么,学一样,精一样。干活时,别看他年纪小,可他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干什么都要抢个头,占个先。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赞赏,1969年,刚满18岁的肖便当上了生产队长,从此,他的肩上又多了一分责任。在队上,别看他年纪轻,可处理起事情来,却显得少年老成,透着一种精练。干活时,他总是把重活、脏活留给自己;队上有什么好事,他总是想着别人;平时无论对老对小,他都以诚相待,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他都主动帮助解决,用他的话说:“一家有难,大家都伸伸手,难关也就过去了。如果有难的是自己,没人来帮,你想想那是什么滋味。”凭着自己的吃苦和为人,肖很快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威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1973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虽然他工作积极,努力向上,但由于家里人口多,劳力少,又加上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他家生活过得依然十分清贫,一年到头要为一家人的生计忙碌苦干。但16岁务农,18岁当生产队长的经历,却磨练出了他的才干和胆识,为他日后的发展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86年,时任三甲村村主任的肖,由于工作出色,被镇党委调到镇建材厂任厂长。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自己一没抓工业的经验,二没搞经销的经验,要经营管理好一个刚刚起步的工厂,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靠不服输的劲,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摸索,积累各种生产、销售经验。为了抓好生产,他吃住在厂子,同工人一道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为了产品销售,他风里来雨里去,亲自跑市场。用户不了解他们的产品,他就耐心的向人家宣传。他把产品赊给人家,靠他的诚信,市场慢慢的打开了,产品销售有了门路。经过他两年多的苦心经营,建材厂共创利17万元。1988年,建材厂的生产经营刚刚步入正常轨道,他又被调到镇办植物油厂任厂长。又得一切从头来,4年下来,共创利60多万元。1993年,他又被调到镇办企业白城市特种耐火材料厂任厂长。当时,耐火材料市场萎缩,产品的销路不畅。他上任后,根据所做的市场调查,做出停止生产其它产品,专攻市场前景看好的膨润土生产的决定,通过朋友的帮助,他与膨润土的使用大户长山化肥厂建立起了供货关系,经过几年努力,到1997年,膨润土的销量突破了两千吨,工厂有了良好的收益。1997年,他荣获了“白城市质量管理十佳厂长”称号。十年的商海闯荡,肖家里的日子有了一定的好转,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经历,让肖眼界更开阔了,胆识更大了,才干增强了。

1998年,镇集体企业实行改制,镇政府决定用以资抵债的形式,将特种耐火材料厂通过竞拍的方式卖给个人经营,经营者通过分期分批替镇政府及镇办企事业偿还群众的集资款及利息的办法,取得经营权和所有权。当时特种耐火材料厂被竞拍到137万元,有两个城里人竞拍成功。不料,办交接关系的那天,债权被转到特种耐火材料厂的200多户群众,来了一多半,将厂子的大门堵住,不让办理交接手续,并说还是让老肖来经营,我们放心,他是本乡本土的人,靠得住,别人我们信不过。竞得经营权的人一看这阵势也撤走不干了。但企业改制是大势所趋,必须进行,于是,镇党委当晚召开党委会,研究解决的办法,并派人征求肖意见,看他想不想接过手来经营。让肖把刚刚好转的企业交给别人经营,他还真是从心里往外的舍不得,这工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倾注过他的心血,他怎能忘记,自己在机器旁边同工人一起研究如何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又怎能忘记带着方便面与销售人员一同跑市场,找销路。现在,大家想让他来接手这个厂子,镇党委也有这个意思,他还真动了心。镇领导找到他,让他把厂子接过去经营,但要再多为镇里还20万元的债。他深知,这157万元的本金加利息多达234万元,对刚刚好转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包袱。但作为有一定经营经验的企业经营者和党员,他感到这也许是一个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绝佳机会,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可以为镇里减轻负担,尽一个党员的职责。经过反复思量,肖决定接管经营耐火材料厂。从此,他走上了一条全新的个人创业的道路。厂子是接过来了,但要偿还234万元的债务,不扩大生产不行,不上新产品不行,不开发新的市场不行,而这一切都要钱,不踢好这头三脚,厂子就没有前途,所说的一切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徒劳。面对这一切,他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亲戚朋友借了30万元,对原来的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又购置了一套输送带、一台翻斗车,两台四轮车,新建了400平方米和500平方米的两个新库房,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库存能力。经过改建和扩建,工厂的膨润土年产量可达4000吨。生产中,他更加注重抓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所产膨润土在2019年被省质量万里行评为省级质量放心产品。为了给产品找到销路,打开市场,他一方面加强与老用户长山化肥厂的关系,帮助化肥厂在三甲村搞了三年的化肥试验,使农民认识了长山多元素复合肥,使化肥厂在当地打开了销路,在他的建议下,长山化肥厂在当地建了一个年收益100多万元的化肥分厂。为了增加膨润土的销售量和加快资金的周转,他又主动提出以货易货的建议,用生产的膨润土换回多元素复合肥,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农民。这样,他不但帮助化肥厂增加了销量,也让自己的产品有了更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销量,加快了资金周转,又让群众买到了质优价廉的放心肥。同时,他又根据化肥厂的需要,上了生产硅钙镁的项目,现在年可生产销售硅钙镁600吨。另一方面,他不断的开拓新市场,由于在铸造、防水、钻井、型煤生产等上都需要大量的膨润土,他亲自到白城市的五个县(市、区)、突泉和通辽等地的膨润土用户处,推销产品,让人家免费试用,一次不行,就再去,直到用自己的诚意打动对方。只要用户有用货的需要,不论用量的大小,他都保证按时送到,逐渐的,他在用户中树立起了良好的信誉,用户们与他建立起了信任。现在,这些地方都有他稳定的老客户,他用诚信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占有了市场。通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偿还了167万元的债务,自己的固定资产也增加了50余万元。

肖在努力经营,搏击商海的同时,没有忘记养育了自己的这方土地和与他朝夕相处的邻里乡亲,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谁有个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他都会尽力去帮助解决。

在工厂用工方面,他一方面处理好原厂职工的就业问题,一方面注意吸纳农村剩余劳力和贫困户子女。现在,共从本乡镇招工18人,其中14人来自贫困户。他每月都按时为每名工人发放500至600元的工资。哪个工人家里困难,他都主动帮助解决。老工人潘贵财的房子不行了,他拿了一万多块砖,出工出资帮助他重新建了三间砖房,老潘激动地说:“这辈子我都没敢想能住上这样的好砖房,这全仗着肖厂长啊!”贫困职工郑庆武的父亲病了,是肖借给郑庆武4000元钱,帮他给老父亲看好了病,并说:“钱,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还。”工厂女工呼兰英两口子没有房子住,是肖借了3000元给她在镇上买了房子,去年,他还出工出料帮助她家重新维修了房子。

对职工是这样,对贫困户和公益事业他同样十分热心。2019年,平安村刘占海家,没钱买化肥,眼看着种不上地了,肖听说后,给送去了价值2400元钱的化肥;2019年,给平安村的贫困户宋宝军送去了价值1100元的化肥;2019年,给三甲村的杨春林解决了1400元的化肥……几年来,他累计为贫困户无偿解决化肥14吨。2019年,镇敬老院搞维修,他为敬老院更换了所有的照明灯具,并为一对新结合的老人购买了一套高级席梦思床垫。2019年,他又捐资2600元,购进10吨水泥,为镇中学硬化了篮球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场地。

肖,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在商海中奋力搏击,以进取为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人生道路上不懈追求,以奉献为荣。在他身上体现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

村贫困户农民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

张xx,男,现年65岁,在家务农,妻子xxx62岁,在家务农,儿子xx现年26岁,在西安务工。2015年以来,由于缺乏技术,生活过的比较困难,被识别为贫困户。

xxx他虽作为一名普通群众,但是政治立场坚定,能坚决拥护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信谣,不传谣,能积极参加村集体建设,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

脱贫攻坚以来,他人穷志不穷,不等不靠、自强不息,虽年纪较大但仍每天劳作不息,种地,打零工,但苦于没有什么技术,收入仍是微薄,更重要的是他儿媳患有尿毒症,他还得资助儿媳看病。他,没有被生活重担压倒,珍惜扶贫政策,积极发展家庭经济,自主创业;2016年以来,通过镇村对政策的宣传,他主动参加了镇上组织的xxx加工培训,在县委、县政府出台的xx加工利好政策扶持下建立了家庭手工挂面加工作坊。开始,由于技术掌握不到位,好几次都没做成功,但是夫妻二人没有气馁,专门跑到高家塄村手工挂面加工熟练户那里又加强了学习,最后,根据老师傅所教加上自己的认真学以及摸索领悟终于掌握了手工挂面加工这项技艺,夫妻二人越做技术越好,逐渐打开了销售门路,自销以及订单生产销售,看着每月鼓起的腰包,夫妻二人高兴的就想着党的好政策让受苦人能过上了好日子,终于通过手工挂面加工这门传统手艺实现了脱贫致富。

他不光自己脱贫致富,还能积极带动周围贫困户脱贫,主动学习脱贫攻坚政策,通过自己享受的优惠政策,现身说教,积极向其他群众宣传扶贫政策以及党给人民带来的福祉,他的大儿子xxx由于妻子患有重病,需照料,基本无法外出务工,在父亲xxx的说教下,也加入了xxx加工这条致富门路上。

他保持了传统优良品质,勤俭节约,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能与左邻右舍和谐相处,他自立自强,不等不靠,在脱贫攻坚路上起到了自强脱贫模范带头作用,值得诸多贫困户学习。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

男33岁中共预备党员**市**镇**村农民。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从2019年开始带头建造沼气池发展养殖业开办酿酒坊发展无公害蔬菜。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政治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新型农民他先后获得“**市科技致富带头人”、“**镇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经过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自己的理想在大山里是难得实现的,他不甘心同其他村民一样过着那种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与家人商量后举家移居到**村。

**村在镇政府所在地,这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为了早日还上搬家时所欠下的外债,使家庭生活能宽裕一些,又借资8000余元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跟着其他人一起跑运输,几年下来不仅还上了外债,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按理说,家里没有了饥荒,生活也说得过去,妻子有事做,自己有车开,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静日子了,可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富民政策深入到祖国的广大农村,给亿万农民带来了致富机遇。2019年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建造沼气池。当时,“沼气池”这个词汇对农民来说是第一次听到,非常陌生,大多数有条件的农民对此事都不感兴趣,无论政府怎么动员和举办培训班,结果群众还是不认可,提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点,唯有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作为一个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农民就应该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创新,他认为建沼气池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林业,又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也可以说利己利民又利国。于是,在多数人的观望下,他敢为人先,是**镇第一个申报建设沼气池的人,从此踏上了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创业之路,开始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上有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生活上虽说不算困难,但并不富裕。在建沼气池的整个过程中,他和家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意想不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许多困难和挑战都摆在他的面前,资金短缺、生活费用问题都重重压在他的头上。他没有被这么多的困难所压倒,他认为开弓没有回头箭,创业成功的先例都经历过坎坷不平的路。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他从此坚定了信心,白天外出打工挣钱,雨天和晚上同家人建池,一干就是半夜,累了就地歇上三五分,腰疼吃上止痛片。上百立方的池土他硬是一锹一镐地清除到池外。从2019年7月开始到2019年5月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他投资2万元的沼气池在市农业局、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建成,经技术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我们问他的创业经历时,他告诉我们说他流过血流过汗就是没有流过泪。

创新才有发展,所建的20立方米生态沼气池是**市农户中最大的沼气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农业局组织全市乡镇街道的领导在这里召开了**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当地的农民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农民络绎不绝地到他家来参观学习。问他建这么一个沼气池,怎么能致富。他耐心地给农民朋友算细账,生产沼气,每年可以节约生活用柴近2万斤,如果用沼气酿酒可以节省烧柴10万斤左右,那么每户人家一年的生活用柴可以节省200万斤薪炭林的烧柴,这是第一省;用沼气酿酒,就可以卖钱,酒渣可以喂猪,可以通过深加工的转化过程,成倍地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粮食价格,这是第二省;沼气酿酒养猪,猪钱除了成本是净赚,猪粪可以继续做生产沼气的原料,沼气渣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上等肥料,这都是白捡白赚得沼气项目钱。在场的群众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终于悟出了这里的致富经,许多农民朋友对沼气有了兴趣,开始建造沼气池。

为了使沼气尽早地发挥作用,尽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19年秋,到2019年春他又自筹资金9000多元先后建起了家庭小型酿酒坊和同时能容纳50头猪的育肥猪舍。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总有回报,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沼气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每天酿出的纯粮精品小烧白酒在当地就供不应求,远近闻名。42头育肥猪膘肥体壮。每年在沼气酿酒、养猪上就可以创收2万元以上,现在正在酝酿实施利用20立方米的沼气池来发展10亩地的无公害蔬菜,降低沼气建设、酿酒、养猪的成本,形成一条沼气—粮食—酒—猪—猪粪—废渣—蔬菜良性大循环,高效益的产业链,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在创业的历程中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在2年多的时间里接待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200多人,每次接待不管自己有多忙,总是腾出时间来把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大家。2019年4月的一天接到远在西岗村一农户的电话,希望他能亲自去一趟他家,帮助解决在建沼气池中遇到的难题,二话没说放下自己一天能挣上百元的活,搭车向西岗村驶去。西岗村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岗顶上,距**村有30多公里,而且山高路窄,车只能送到山脚下,10多公里的山路只能靠步行,面对眼前的情况,完全可以坐车返回,但他没有那样做,他望着眼前的羊肠小路和一眼看不见顶的山岗,依然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去西岗村的路。当他走到半山腰时,天又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路越来越滑,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雨伴随着4月的冷风吹打在他的脸上,衣服也很快地湿透了,冷风刺透了他的湿衣。他义无反顾地前行,终于到了西岗村这位农户家,稍坐一会,了解情况后,就亲自帮助他安装、调试和解决沼气的一些其他问题。在此过程中,他手把手的教,认真仔细地讲,很快安装调试完毕,故障排除,其他一些问题也解决了,在休息期间又传授了一些自己学到的沼气技术和实践中的经验,使这位农户非常感激。临走时,农户拿出100元钱作为他的辛苦费。他硬是不收,他说:“我能为大家做些能做的事情,我感到很高兴,希望大家和我一样通过建沼气池来致富,帮助大家共同致富这是应该做的。”不仅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已有32户相继建起了沼气池,并都按他的模式设计建造,同时发展养猪业和无公害蔬菜,不同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这些建沼气池的农户在建造中少走弯路,他不知多少次深入到各户进行指导,使一户又一户的农民朋友顺利地建成,他的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行为和精神深得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他不仅是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典型的新型农户代表,而且还是难得的进步青年。他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他虽然只是一名重点培养的积极分子,可他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够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党支部鉴于他的一贯表现吸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2019年至2019年,他先后受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表彰。

村贫困户农民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

2013年的时候,**可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有人家,靠养猪赚了不少钱,是全村人羡慕的对象。2014年**将家里几十万存款全部用来养猪,但事与愿违,由于流行病没有预防到位,几百头猪病的病、死的死,剩余的也买不上好价钱,一下子亏了20多万,看着几年辛苦挣来的钱全部打水漂,巨大的落差让**心里苦不堪言,从此一蹶不振,靠妻子打理农活挣点钱勉强度日。2015年因线路老化,**家中突发大火,烧毁了家中所有的生活用品及仅剩的一点财务,房子也成了危房,幸得无人员伤亡,突如其来的大火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全家心灰意冷,一度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得知家中突发的状况,街道办领导干部、村干部、村第一书记立即前往了解具体情况,通过群众评议、镇村审核将其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下,贫困户**积极调整心态、重拾信心、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改变生活现状。2017年**通过申报易地搬迁项目,全家人从危房中住进了蒲城县祥安小区75平米的经适房,同时,为了确保在城里“搬得出、稳得住、有收入”,他通过申请3万元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购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以贩卖瓜果蔬菜为主。为了确保瓜果蔬菜的新鲜和价格优势,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去附近的批发市场批发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赶早上六点到县城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去销售。

他卖的水果从不缺斤少两,价格还公道,生意越来越好,收入也一天比一天高。“在我万念俱灰的情况下,党和政府雪中送炭,让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不但有新房住、有生意做、还发了5000元的产业扶持金让我发展种植业,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笑着说。久违的笑容出现在这个50多岁男人脸上,是他对新生活的憧憬,是炎炎夏日最美的一道风景线。**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也成为村里贫困户争相学习的脱贫致富榜样。

村贫困户农民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

雷xx同志是商洛市朝阳集团委派到吊庄村专抓脱贫攻坚工作的副队长。一年来,在朝阳集团的大力支持和雷xx同志尽心竭力驻村帮扶下,吊庄村脱贫攻坚工作一直走在全县前列,全村104户贫困户有91户已顺利脱贫,其余13户有望在2017年底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脑里常谋脱贫策。

雷xx同志原是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退居二线,被县委派往朝阳集团任党建指导员。为了把“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工作落到实处,他和朝阳集团董事长李胜前、总经理李胜国一起到吊庄村座谈了解该村贫困状况,和驻村干部一起深入到贫困户家中摸实情。协助吊庄村成立包扶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因地制宜,制定吊庄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脱贫攻坚规划和计划。建档立卡,建立贫困户信息台账。按照“五个一批”脱贫途径,通过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脱贫潜力,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定制不少于两项的脱贫致富项目。同时,制定包扶一览表,落实包扶对象、包扶措施、包扶任务和包扶责任。一年来,建言献策,协调解决吊庄村沟岭七、八、九组群众入户水泥路和庭院硬化以及吊庄村仿古门楼和广场建设问题,每月不少于三次向朝阳集团领导汇报脱贫攻坚工作,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设和意见,使包扶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心中装着贫困户。

对于吊庄村104户贫困户,特别是朝阳集团包扶的34户贫困户,雷xx同志都做到了每月经常登门拜访,每户的人口、劳力、贫困状况、脱贫原因、包扶措施、脱贫途径等,他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对于特别困难的群体,及时给予关爱。在他的积极建议和组织下,朝阳集团于农历2015年腊月24日对吊庄村31户特贫户和农历腊月21日对30户特困户进行了集中慰问,使这些特困户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朝阳的温暖。当了解到吊庄村九组田西模老人老伴因病去世,儿子身患癌症;田角云儿女上大学,夫妻外出打工,留下空巢老人张云琴生活困难;吊庄村四组特困户田根平因患肺癌医治无效死亡,家徒四壁、外债累累无钱安葬时,雷xx同志及时向朝阳集团领导反映情况,使这些特困户得到了朝阳集团的救助而度过了难关。一年来,朝阳集团为吊庄村脱贫攻坚投资投物共计80.9万元。雷xx同志还向县镇为吊庄村争取资金3万元,水泥30吨,体育健身器材价值5万元。

身上散发泥土味。

雷xx同志出身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就回到农村当了3年大队团支部书记和生产队会计,虽然通过高考参加了工作,但对农民却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在一年的包扶工作中,他每月都要驻村在22天以上,经常行走在包扶的34户贫困户家中,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兜底户汪久生一个人吃住在距村庄两公里以外的山沟里,除了村民干活到沟里去外,长年没人上门。自朝阳集团包扶后,雷xx同志多次走几公里羊肠小道登门,每次都要检查汪久生吃粮是否充足,穿的和睡的是否暖和等一些细小问题,在粮油和资金上也给予特殊照顾。田角争居住在吊庄村岭沟,27岁的儿子田军还未成家,22岁的女儿田雅在读大学期间患病,家里因病、因学返贫。雷xx同志经常深入其家中,帮助他发展养猪和种天麻项目,经过一年的努力,田角争不仅当年脱贫,还利用国家对贫困户的优惠政策修建了新房。田培来夫妇都已70多岁,妻子腿残,他本人也得了脑萎缩。前几年,因为水灾,两次所盖新房被冲毁,没办法第3次只有把新房建在半山腰上,但羊肠小道使他们出行很不方便,十几年来,行路难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去年,在雷xx同志三番五次的劝说和大力支持下,于11月23日终于完成了宽3米、长60多米的入户水泥路和100平方米的庭院硬化,一家人非常高兴。刘龙武是吊庄村六组人,老婆患有精神病,家里三间房岌岌可危,雷xx同志多次给在福建打工的刘龙武打电话,向他宣传移民建房政策,终于说服他回家于去年底盖起了新房。雷xx同志还通过向朝阳集团汇报和向部门争取水泥对盖新房和庭院硬化等建设的13户贫困户给予了帮助。一年来,雷xx同志一步一步走进了贫困户的心里,他把贫困户当亲人,贫困户把他当知心人,他经常到贫苦户家中拉家常,为贫苦户出谋划策。他说:“我虽然帮不了贫苦户多大忙,但是与贫困户能经常平起平坐,说说心里话,先把贫困户的志气扶起来,脱贫致富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笔下记录扶贫事。

在雷xx的两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实实在在地记载着驻村包扶工作,还有两本厚厚的包扶吊庄村脱贫攻坚工作资料合订本。这些不仅记录了朝阳集团包扶吊庄村脱贫攻坚的工作实绩,也记录了各贫困户的脱贫过程,更是他一年来包扶工作的缩影。与此同时,他还善于总结工作经验,细于发现脱贫攻坚中的先进典型,勤于笔耕。由他采写的通讯《朝阳之歌》、《积德行善的践行者》、《人间有大爱,朝阳暖人心》、《朝阳洒满扶贫路》等20余篇新闻稿件分别在《商洛日报》、《金丝峡周报》、县广播电台、电视台、脱贫攻坚信息平台上发表,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也为朝阳集团包扶吊庄村脱贫攻坚工作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农民先进事迹材料

以诚信树立品牌,以科学创造价值为服务核心;以服务万家、带动万家、致富万家为服务目标。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广大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努力,合作社规模得到了较大发展,现有土地6417平方米,库房300平方米,工作人员100人,合作社积极发展养殖种植业,养殖42头猪、种植各类果菜6417亩、25个棉棚、9个日光棚,积极向上申请各类项目,申请“北极镇绿野养殖基地项目”、猪舍扩建项目等,发起人去北京学习引进了32个优良品种蔬菜,以及引进葡萄、草莓瓜果作物等,为当地农民致富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针对这种情况,镇政府为了给当地农民提供服务,为农民谋利益。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于20141年11月,由李希军等六人发起,成立了漠河县北极镇丰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成立合作社前,为了提高农民对成1立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合作社,在镇政府领导的引导启发下,首批有100户农民愉快地申请加入了合作社。为了把合作社办得更规范一些,起点更高一些,制定了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人员。合作社成立后,完善制定了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种植户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积极参与合作社管理。同时,合作社还坚持定期例会制度,及时听取社员意见,总结工作,研究发展,为今后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合作社创立以来,紧紧围绕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为社员服务的办社宗旨,以为政府分忧、助农增收为己任,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强化为农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在提供种植服务的'过程中,合作社管理人员通过学习合作社的相关职责,学习国家对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提高了为农民服务的自觉性。在合作社成立之初,由于当地农民对合作社的作用认识不足,不相信合作社,他们认为合作社就是为了给成员赚钱,不会对其它农民有什么好处,通过合作社管理人员和部分成员的耐心解释、说明,有一部分农民对合作社有了一定的认识,增加了信任程度,加入了合作社,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有更多能农民朋友加入合作社。

通过合作社联系,请经验丰富的农民进行指导,进行统一指导种植、统一施肥方法、统一组织测土配方、确定肥料品种数量和施肥方法。

随着农产品购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增加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而且使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农民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北极镇农民,原来常年以种粮食为生,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仅靠卖点黄豆、小麦等粮食作物维持,经济收入较低。合作社通过经营绿色农产品,打出品牌效果,绿色食品,进行积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认证、有机认证等,更好的增加销路,为农民增加收入。

十佳农民事迹材料

5月26日,沿汉江旁鱼紫公路紫阳段行驶一个多小时,记者来到大巴山深处紫阳县“养鸡状元”龙伦增的养鸡场,见到了这个朴实的小伙子。在交谈中,一连串的来电让他的手机响个不停。一会儿是四川的老板打电话订货,一会儿是西安的客商咨询价格,一会儿是某个酒店经理要到养殖基地考察,总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冲他养殖的土鸡来的。

龙伦增,这位1988年出生的农家娃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西安、天津的商贸公司上班,月薪都在4000元以上。然而,故土难离,在外漂泊的日子更坚定了龙伦增回乡做“新农人”的决心。2014年5月,带着在外揽下的第一桶金回到家乡,龙伦增申请了8万元大学生创业贷款,通过镇政府流转林地1000亩,建起了鸡舍,引进首批土鸡苗5000只,开办林下生态养鸡场,当上了“鸡司令”并注册了公司。

为了提高养殖技术,他一边通过书籍、网络寻求解决办法,一边向养殖大户、县上及镇上的农技专家请教。在苦心经营养殖场的日子里,龙伦增集老板、技术员、工人于一身,又要给鸡喂食,又要寻找销路,还要请工人师傅维护养殖场设施,整天围着鸡仔转,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土鸡的出栏,成品鸡销往西安、安康及四川等地。因为是生态养殖,龙伦增也与这些老板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去年,四川一位客商看好放养的土鸡肉质纯正、味道好,将现存栏的5000只盘厢河土鸡全部购买。于是,龙伦增决定扩大生产,追加投资50余万元,建起了两个2000平方米的新圈舍,完善了育雏室、饲料仓库、消毒通道、围栏、大门等设施,又补栏1万只盘厢河土鸡,依旧销售火爆。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返乡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我相信做农业是有前途的,我要给乡亲们做个表率”,龙伦增说,“下一步,我准备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自己的品牌,延长产业链,走生态农业、公司加农户、‘互联网+’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广大青年一起创业,带领乡亲们和周边农户共同致富,让盘厢河土鸡走向各大超市、餐馆酒店,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产业融合促进脱贫。

在紫阳县高桥镇,李远权算是远近闻名的返乡创业能人。他从初中毕业就开始涉足商海,帮父亲在镇上经营商店、开旅馆。后来又带领乡亲们外出打工,从采矿到包矿,一度将队伍扩展到上千人。

紫阳有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李远权时常琢磨,如果在这块富硒宝地上建厂建园建社区,带领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尽快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岂不是一桩美事?用他的话说,就是想在家乡干一番事业。

2012年,李远权回到家乡,注册成立了公司。起初,他抓住国家扶持现代农业园区的机遇,在高桥镇建成了融农业生产、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紫阳县开源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公司成立以来,李远权围绕“硒”字做文章,逐渐发展成为以开发富硒特色农产品、富硒食品,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生态种植养殖的龙头企业。

园区以农户种植玉米和本土黑猪养殖为载体,将原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有机结合,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道路。其农业园区、产业联合社、订单农业,都成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依托。通过移民安置、土地流转、玉米种植、黑猪养殖、工厂上班、园区务工6种方式,带动高桥镇10个村的群众共奔小康。

这两年,李远权及团队通过调研和考察,经过技术攻关,还自主研发了“紫阳味道——深磨坊玉米营养餐”系列产品,目前可年产“黄金米”5000吨、“黄金米线”200吨、冲调饮品5000万杯,年产值达到两亿元。

目前,200余名农民成为公司员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同时,李远权还与600多户贫困户签订了玉米订单收购协议,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谈到今年的发展规划,李远权不紧不慢地说:“新增的两条玉米加工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中,投产后将与全县5万农户签订玉米生产订单协议,覆盖贫困户两万户。”

农民创业致富事迹

农民创业致富事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农民创业致富事迹》的内容,具体内容:创业,一定要有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感觉,或者是万马奔腾的感觉。很多创业成功的人都来自农村,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一:土豪老板种水稻...创业,一定要有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感觉,或者是万马奔腾的感觉。很多创业成功的人都来自农村,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

土豪老板种水稻建酒窖酿酒也赚钱周平每天最高兴的事不是呆在豪宅的地面楼上温馨的房间里,而是每天带着孙儿们到地下酒窖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他舀出一勺酒对记者说:"这每一滴酒都有米香味,搞水稻种植我更有劲头!"正值春播时节,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的农民周平越来越焦急,他赶忙跑到黄花镇永吉种植专业合作社谈成了初步协议,要求合作社今年代种水稻,专供20万斤优质稻谷。这样迫切的"订单农业"源于周平自家地下酒窖酿制的美酒销售一空,导致原材料大米供不应求。

找回了种粮产粮的动力。

毫宅下挖酒窖,酿美酒带动农户水稻种植身披一件旧夹克,脚穿一双土布鞋,挥起锄头挖酒窖,记者眼前的周平似乎与拥有富丽堂皇的毫宅主人不相关,更与网上报道的"土毫"标签一点也不贴,俨然一幅典型农民的形象。

聊起他自挖酒窖的故事,他平实地说:"我是农民,干活有倔劲,所以在自家屋下挖起酒窖才不愁辛苦;以前做水泥生意有了点资金的想法,认为建酒窖,酿出来的酒大家放心,邻舍们可以买到便宜的酒;而且酒卖得越好,米就要得更多,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愿意种粮,并且让农民卖粮不再难。"周平家里有五兄妹,家境贫穷,自幼懂事的周平只在学堂学习了一年半时间,便辍学在家,帮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事情。穷苦的孩子早当家,19岁那年,周平开始学做泥工,1989年,随着所在村开始兴建水泥厂,周平开始创业,正式成立个体户,专营水泥制品,也因此挣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生意越来越好,赚钱也越来越多。

有了钱,该干什么最有前景?按照大多数农村人的想法当然就是盖个新房,可是不甘心的周平总想要干件不一样的事。2003年,正值他所在的印山村"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期",做水泥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相反种地种粮的人日趋减少。

"干同一起事,别人快起来了,我就要慢下来。"凭着这种最质朴也最灵光的认识,经过到浙江等地的实地取经,他放弃了干水泥行当,而萌生了种粮酿酒的想法。当年,他自家只有5亩地,于是还承包了别人10亩地,种起了糯米水稻。然后,周平利用建新房的契机,在地下自挖酒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个几百平方米的酒窖竣工了。随之,他用自种的糯米、当地香甜的清泉,专业酿造纯糯米酒、高粱白酒、稻谷酒、杨梅酒、草莓酒等黄酒。

由于周平酿成的酒口感香醇、价格优惠,黄酒近销乡邻,远销湖南各地。随着酒的需求量增大,原材料优质糯米的供应量短缺。2006年,他又承包了30几亩田,带了一家人自己种糯米水稻,并依托当地农户,定做、定收、定价的方法来获取优质糯米,这样不仅确保了高质量的糯米源源不断地供应,又帮助当地农户种植水稻来增收。

酿酒如同种粮,让每一滴酒都是"放心"酿制随着酿酒的名气日渐提升,周平开始兴办麻姑井黄酒酿造厂。到2020年,周平的酒窖已经扩大到1200平方米,里面设有很多小储酒室,储酒量达150吨,并设有专业的化验室等,周平告诉记者,这些藏酒一般都酿造几年了,时间最长的有七年,但由于大部分买酒人是农民兄弟,所以即使到今年春节,他都以每斤酒10元的优惠价格来销售。

与对酿酒的每一个环节精细把关一样,对原材料糯米的选取非常"苛刻",种植出的大米无零污染是首要要求。但由于所在的印山村长期以来依靠水泥发展壮大,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大部分村民们一样,周平担心,水泥及其杂质的长期沉淀会侵袭、毒害土壤,从而影响水稻的品质。

定两条腿走路,一是与土质好的其它地方水稻种植合作社联营,同种植大户签订"代种合同",合同中列明了严苛的标准:如不喷农药、不施化肥,种出来的糯米不仅要零污染,而且是原生态;二是要在今年带头成立糯米水稻种植合作社,自己出些资金,政府给予扶持,下大力气治理村里土壤污染问题,种出优质放心的米。

如此严苛的种植要求自然让产粮成本成倍上升,周平计算了一下,与自己在本村种相比,"外地代种"20万斤稻谷,则成本要高出46万元。但算算长远帐,多出一些钱,多产优质粮,酿造放心酒,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兄弟多种田,多增收,让赖以生存生活的乡村更添一分水稻之美,更增一份田园之绿。

农民诚信事迹材料

刘静霏是包钢十二小二年级(2)班的了小学生,虽然只是二年级的同学但是在老师的言传身教悉心熏陶下,得以心灵的洗礼养成了良好的品质,使她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

做一为班干部她得知肩上的责任,自觉地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她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积极认真的完成。从入学一年级开始老师把班集的钥匙交给她,她就每天提前到校给班集开门。放假时主动到校浇灌班里所养的花。每天收发登记作业,检查学生作业;检查纪律卫生任劳任怨,尽职工作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在校外她也是一个好少年,她经常帮助邻居王奶奶做一些事情,帮王奶奶夏天浇花,冬天打扫楼门前的积雪,得到邻居们的好评.在家里她是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常常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时妈妈干活累了,感觉腰酸背疼她就主动过去帮妈妈捶背揉腰,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她的每一个点滴的进步都是和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是分不开的。她说班主任孙老师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每年班主任给她的评语都是思想进步;成绩优秀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要做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争取更大的进步。

刘静霏同学并没有什么感人的事迹,但这些看似微不足到的平凡事体现的却是一个真正的内心品质、她尽责、热心、友善、自信,正表现了新时代少年独特的精神面貌。

文档为doc格式。

农民增收致富典型材料

xxx乡xxx村辖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70户,人口1830人,耕地2100亩,村两委成员10 名,党小组9个,党员38人,村民代表32人。近年来,xxx村针对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把发展蔬菜种植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一、主要做法

1、思想上高度重视。该村坚持把发展蔬菜、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党支部的强村富民的目标来抓,充分利用广播、公告、明白纸等方式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群众深刻领会到发展蔬菜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绝经,调动群众认可、支持、参与蔬菜种植的积极性。

3、规划上着眼长远。在蔬菜发展中与坚持与村总体规划有机结合、配套跟进,按照“规划思维超前,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推进 “三个一体化”:即发展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使规划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投资资金50万元,修建道路3公里,改善了生产基础条件;投资60万元,新打机井40眼,疏浚路沟2000米;投资50万元用上了地埋线,形成了田成方、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良好格局,为蔬菜基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避市场风险。提供全程疫病监测服务,邀请省、市、县蔬菜专家对种殖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为种殖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5、政策上予以支持。在发展蔬菜中该村用足用好上级有关部门出台的多项支农惠农政策。对发展蔬菜种植户,优先解决用地,租金为现行市场最低标准。同时明确规定,凡来该村投资从事蔬菜种殖的农户,除享受规定的优惠政策外,为菜农提供5000元的启动、3000元的发展资金,并可在贷款、生产经营、生活居住、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从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为群众发展蔬菜创造基础条件。

二、取的成效

1、探索了党建工作新模式。通过加强党支部对蔬菜种植的领导,有效破解了资金、土地等资源统筹难题,架起了党支部联系和服务群众致富的新桥梁,把党支部活动渗透到蔬菜发展的各个环节,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产供销环节政府“包”不了、村组“统”不了、农民“办”不了的矛盾。在蔬菜种植中,群众有了困难,党支部出面帮助克服,党员出面协调解决,打造了“党建服务蔬菜发展、蔬菜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良好局面。

二是搭建了创先争优的平台。通过组织引导党员带头种植 3

蔬菜、出售优质无公害产品、维护产品品牌声誉,做到新技术党员带头学、新品种党员带头试、新设施党员带头用,营造了党员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在全村结对帮扶活动中,党员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200多条,传授技术10多项,解决各种疑难问题100多个。

8000亩、大棚温室500座,而且带动了蔬菜运输、流通等相关产业发展,拓宽了增收领域,使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成为xxx的重要无公害蔬菜基地之一。该村先后被评为“新乡市先进党支部”、 “原阳县五好村党支部”、“原阳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先进村”。

目前,该村正在建设全县一流的高标准蔬菜温棚,总占地200余亩,所需整地及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大棚建设正在施工。基地建成后,年可生产蔬菜100万公斤,实现利润130多万元。

《农民增收致富典型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致富女能手事迹材料

xx在自己的生产生活劳动中,清晰的认识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光靠苦干是不够的,更需要巧干,必须用科学指导生产。因此,她积极参与市、镇妇联举办的“绿证班”、“一专多能”短训班和养殖知识学习及农技方面的培训课程,为了学习种养殖管理技术,她还订阅了多种农技报刊杂志以便第一时间掌握农技知识。此外,她还在妇联和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20xx年到20xx年期间,两次赴京参加中国农博会,在农博会上她认识了来自各地的种养女能手,相互交流养殖经验和心得。xx认为通过参加这类型的农博会,不仅能增长见识、学到新技能,还大大增强了继续把事业壮大发展的信心。

十佳农民事迹材料

男,1956年生,入党。该同志政治素质好,有较强的经济嗅觉和创新水平,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怀揣远大理想,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1982年,他开始搞私营运输,通过几年的辛苦打拼,自己积累了一定资金。在跑运输过程中,发现农村新兴的养殖厂比较多,但鸡饲料比较紧缺,农民买饲料不知道真假,有时花冤枉钱,上当受骗之事时有发生,为此,他决心自己建立饲料厂,为村民提供优质、价廉的好饲料。,他通过多方协调资金,筹集600万元建立起了华明饲料厂,华明饲料占地10亩,拥有职工40余人,每人月收入1500元以上。华明饲料生产的优质饲料能够供应本地20余个村,100余户养殖户,为养殖户年节省资金10余万元。

他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如不创新就会被无情的淘汰出局。为了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达到邻里共同致富的梦想,他多次聘请潍坊、龙口等技术人员完善公司技术创新,邀请了部分养殖户作为公司的顾问,随时为厂家的发展提供反馈信息。他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从不因客户欠债欠债而不与发货,并多次给予困难养殖户与无私帮助,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全体养殖户都富起来,共同把养殖业做大做强,使群众尽快脱离贫困边缘,走向幸福的小康之路。他的付出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公司也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华明饲料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原料,给村民解决了不少困难,但现在一个新的问题出现,因金融危机和禽流感鸡苗价格上涨较快,养殖户感觉资金压力较大,并且利润空间压缩的很小,很多养殖户纷纷改行,养殖大棚闲而不用,杨富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此,他又经过多次参观、学习、考察、交流,与其他有志之士通过贷款、筹借筹方式共筹集资金1200万元,于成立了盛国畜牧有限公司,占地62亩,专门从事孵化产业,现正在建设中,预计夏便可投产运营,将更好的为民解忧。

同志从未放松对思想理论的学习,他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不仅他自己这样做,他还希望全体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得到提高,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他在公司内建立了图书阅览室,订阅各种党报、科技杂志、文学信息等刊物及报纸,鼓励员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化提高员工素质。华明饲料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职工从来未发生过打架、斗殴,甚至不文明的行为都很少出现,并且每位职工在村里渐渐都成了孝子、孝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真是民间一大奇迹。

他指出公司的发展战略是用低成本吸引客户,用高质量赢来客户,他满怀信心的说“为了更好的发展公司,为了更好的带动客户致富,为了更好的赢得支持,我们下一步将成立无棣华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鸡苗、饲料、养殖、宰杀一条龙服务。”发展宰杀业也是为养殖户提供销路问题,此心可见一斑。

杨富国同志创业已有28个春秋,他一直以带动父老乡亲致富为目标为社会公益事业无私奉献,修路、建桥、治病、救灾等社会捐款已记不清,至少已10余万元。他是致富不忘乡亲的典范,是企业家学习的楷模,是村民道德的榜样。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