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优质20篇)

时间:2023-11-14 22:27:56 作者:文轩

在写心得体会时,要着重突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感悟,而不仅仅是描述事情的发生和结果。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好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社区合作共育的心得体会

社区合作共育是指在社区层面上,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各方面资源协同作用,共同为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让家庭、学校、社区等不同维度的力量得以相互补充,更让孩子们能够从不同领域的专家和成人中获得更全面的指导和资源,帮助他们在自主、自立和自我发展等方面更好地成长。

首先,社区合作共育可以弥补学校和家庭在教育方面的不足。在学校中,老师难免资源匮乏、只有少数学科专长等问题;而在家庭中,父母可能因时间、金钱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给孩子提供高水平的教育服务。而社区合作共育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如社区义教、课外托管、兴趣小组等,帮助孩子们充分发展成长潜能。

其次,社区合作共育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社区合作共育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的课堂教育,它更注重拓展孩子们与不同个体、群体的交往机会,促进孩子们通过交往、合作、沟通等方式开展自我成长与发展。这种模式下,孩子们能够通过与不同个体互动交流,增强情感统御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提升人际交往和冲突处理的能力。

社区合作共育的推进需要全社会以一个共同的心态和行动来实现。怎么推动呢?首先,在发展这种模式时,应注重多方沟通、协调和整合各方资源。尤其是在组织具体的实施者时,要给予更多的专业支持,比如教练、志愿者、相关专业机构等。

其次,应该聚焦在未成年人的成长需求,支持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最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们,社区合作共育的模式也应该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

社区合作共育模式的实现需要不同层面的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家庭和学校层面,家长和教师应透过孩子们双方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制定学习和发展计划,并鼓励孩子们参与社区活动。在社区层面,需要有社区合作共育的组织机构和志愿者的支持,并有开设相关课程,即社区义教、课外托管、兴趣小组等等。

第五段:总结。

总之,社区合作共育模式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模式。它是一种注重多方面协同作用的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全面地成长,同时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实现社区合作共育模式需要家长、教师和社区居民紧密合作,这也是我们全社会要重视的问题。

家庭社区合作共育心得体会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孩子已成为三年级的学生了,他是一个活泼好动,爱提问题,很调皮的一个小男生。说起孩子大概每个家长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

有幸学校能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通过家校合育有机会和学校老师以及家长共同交流孩子的成长教子心得,交流教育培养学生的经验和做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不可能时刻保持冷静态度,有时候也会为孩子的不懂事生气,或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担忧,每当遇到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没有更好的引导方法。

自从通过家校共育,学校老师家长共建交流平台,使我和孩子都有了很大进步,没有了和以前那样孩子一不听话就大呵小叫起来,孩子也是有一个上课老师反应说话,连进校值日的家长也给我反应上课坐不住交头接耳,这么一个严重的问题真是让我不知道如何用什么方法去改掉他那些不好的习惯,真得是让我感到有了很大的压力,通过学习优秀家长的教子心得,使我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思路,调整正确的教育方法,对教育孩子有了更深的认识,还有通过班级积分实施以后,孩子也有了很大进步,我也是通过我们三三班老师家长互动互助以及她们的影响鼓励下,积极参与亲子日记才能坚持写了下来,这得感谢老师感谢三三班家长们,像候昭璇,辛羿诺,楚奕菲妈妈等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她们为班级付出的太多太多,老师的辛勤培育,无怨无悔的付出,让我们感动,我们有不懂的遇到困难,就说写亲子日记要求写电子版,由于文化成度有限,她们也是给了我们很大帮助,衷心的感谢她们,家校共育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一切为了孩子们。

社区合作共育的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教育的学科性质,更加注重其社区性、实用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方面。而社区合作共育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应运而生的。现在,越来越多的社区纷纷掀起合作共育的新潮流,各种形式的社区合作共育项目越来越多,就我所在的社区也不例外。

我所在社区的社区合作共育项目是由社区居委会、社区爱心公益团队、家长委员会和本地小学四方合作而成的。该项目以“爱心互助社区共同育儿”为宗旨,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对0-12岁儿童及其家庭进行教育和辅导,同时强调家长教育、师资培训和志愿者管理等方面。

第三段:分享我的体验和感受。

我参加该项目后,首先深刻感受到社区合作共育所带来的便捷和多样性。原来需要自己去花钱花精力寻找的资源现在都能够在社区中得到,不仅省去了繁琐的寻找过程,而且还能够和社区中的人一起分享和互通经验。其次,社区合作共育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社区和家庭也同样重要。家长、社区居民和学校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最后,社区合作共育对于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也有着莫大的帮助。通过与社区里其他家庭和志愿者沟通交流,我和孩子之间的孤独感缓解了,我们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社区合作共育无论是从资源整合方面,还是从教育效果和家庭关系方面,都有不少的优越性。首先,社区合作共育能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并及时地纠正问题,而传统教育中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距离很难缩小;其次,社区合作共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亲密;最后,社区合作共育还能够更好地反映社区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因此更加符合每个社区的实际情况,丰富了社区教育资源。

第五段:总结。

经过这段时间的参与,我深深感受到了社区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更加能够让社区居民更好地互相帮助和支持,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我希望更多的社区能够加入到社区合作共育的行列中来,让社会微小的事迹凝聚成大的力量,让社区合作共育发扬光大。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

健康向上、开朗活泼的性格充满着自信、乐观,是每个父母都所期盼的,育子心得。玄同的性格开朗略显稳重、自信略带羞涩,不好的一面是表现欲望低,做事有点胆小,需要进一步培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培养健康向上、开朗活泼的性格非一朝一夕所成,我们感觉性格的培养在育不在教,在于引导。

好的性格首先就应有好的心态。生活中我们引导玄同“做人要大气,做事要认真”,无论做什么都不要斤斤计较。“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过分的计较只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大人的指责也只会加重孩子的压力。生活上、学习上出现问题时,我们都会及时地给孩子指出来,相互沟通交流,使孩子及时调整情绪,始终持续健康、乐观的心态。

健康快乐的性格需要充分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有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渴望尊重与信任,渴望自己的成就被认可。玄同从小喜欢画画,我们鼓励他上国画班并考级,充分发挥他的兴趣;鼓励他用心参与班级的文体及公益活动,最大限度地给孩子表现潜力的机会,使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上进心、自信心,也使孩子在活动中得到欢乐。

参与家务劳动其实是每个孩子都乐于“奉献的工作”。问题是家长如何在适宜的时间适宜的引导适宜的工作。我们在玄同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鼓励他参入家务劳动:比如把报纸拿给爸爸,给妈妈拿双拖鞋,把自己的垃圾、废纸丢到纸篓中去……,孩子总喜欢跃跃欲试,做点超过自己潜力的事情。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给他一点活干,他会觉得是莫大的荣耀。五六岁的时候,玄同已经很乐意和家人一齐做家务劳动了,和妈妈一齐择菜,收叠衣物(在幼儿园老师教过回家可愿意表现了),和爸爸一齐清扫房间、整理花木,都会使孩子格外高兴,双休日全家人洗衣服,孩子也会拿东递西,乐此不疲。此刻我们鼓励玄同独立收拾自己的衣物、刷碗洗筷、打扫自己的房间等。父母和孩子一齐劳动,能够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融洽家庭气氛,密切亲子感情。

如何引导孩子把家务游戏的心态转化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做家务久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这个时候必须要表扬鼓励大于批评。孩子在用心参与家务劳动时,即使做得不够好,千万也不要抱怨,毕竟他们只是几岁的小孩子,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对孩子的劳动道声谢。在家里,我们经常让孩子递这递那,但每一次孩子为我做了事,我都会说声:“你真棒,谢谢你!”孩子听到我发自肺腑的赞美和道谢后,情绪个性高兴。从此,我一做家务活,他总是在我的身边看着,嘴里还不停地问:“妈妈,要我帮忙吗”从他的语气里能够看出孩子十分乐意成为我做家务的好帮手。

孩子的小伙伴是孩子的小老师,小伙伴的聪明、勇敢,会启发、激励孩子;孩子的小伙伴也是一面镜子,从小伙伴身上,孩子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

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与人和善的榜样。我们平时透过生活中与家里的长辈、同辈及邻里相处的小事言传身教,教育孩子要与人友善,对孩子的小朋友要热情、尊重,对自己的孩子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彼此尊重。我们原先住在单位大院,院里同事年龄相仿,孩子也差不多大,我们平时鼓励孩子多串门。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一齐生活,他们不知不觉中相互教会怎样生活、怎样处、怎样玩耍。家长要欢迎孩子的小朋友上门来玩,也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多让孩子串串门,能够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开朗、合群。

教育孩子平等待人,不能够自我为中心,同伴之间的交往要平等。如果孩子在与人交往时太霸道,处处只思考自己,不思考别人,那么别的小朋友就会疏远他、孤立他。玄同和他的小伙伴一齐玩时,争吵打闹是避免不了的,一般状况下我都不插手让他自己解决但决不许欺负小伙伴,我告诉他每个孩子在爸爸妈妈眼里都是宝贝,要对别人好小朋友就会喜欢你。让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长大。此刻儿子经常跟我说:妈妈我们小孩之间的事你不用管,我们自己能解决,你就放心吧!此刻玄同的朋友挺多的,这让我们感到很高兴。

家庭社区合作共育心得体会

家园有效沟通,达成教育观念上的统一。

为了促进家园的沟通更加有效,首先就是要为家长们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因此,我园改进了家长会的形式,原来的家长会多半是一言堂的模式,现在我们改用了家长座谈会、茶话会、家长沙龙、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其目的就是想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大家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从而消除隔膜,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在召开学期家长会之前,教师提前向家长们做一份问卷调查表,搜集到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点,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教师则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抛出问题,集体讨论后想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同时家长们也可以分享自己好的教育经验及方法。这样的参与式讨论让每位家长都能积极参与,有机会发表见解,融洽地对话与交流,更能有效地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又如:在小班新生家长会中,教师针对小班新生交往能力缺乏导致幼儿争抢或抓伤的现象与家长一起展开讨论,有部分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被抓伤了很心疼,那肯定想要孩子“打”回去!觉得教师对幼儿管理不到位!而有的家长却觉得孩子年龄还小交往能力缺乏,也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动手是很难免的。我们成人应该要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帮助孩子正确交往,适应集体生活。此话一出,其他家长也都觉得很在理,都积极响应,很轻松地解决了家长们对教师的错误看法,这就是平等对话的魅力所在。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是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开放日及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机交谈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进驻千家万户,尝试利用电脑与家长沟通也别具魅力。目前我园为教师配备了计算机设备,实现了与互联网的信息链接,我们经常利用网络直接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交流,孩子的父母能十分详细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在园情况;每个班级还建立了班级qq群,家长、老师们在qq群里能自由畅聊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问题,总能比较及时、快速地解决到家长们的困惑;同时我们还开通了“宝宝直通车”系统,为每个幼儿都建立了“幼儿个人成长档案”,老师们可以将孩子在园不同的活动情况用文字、照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上传至幼儿档案中,让家长们能够了解得更全面、细致,这样的交流沟通,家长与老师们彼此都觉得既具体又贴心。而对幼儿而言,在家中能看到老师发来的照片或者视频,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这样既时尚又便捷的方式,能更好地推动家长工作的开展。

当然,电访的沟通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的性格特点普遍存在着他们的“两面性”,在家和在园的情感、行为截然不同。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而回到家庭中,由于父母教育行为存在着某种偏差或经验不足,又或是一些父母在外地工作,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许多行为习惯或个性上产生问题。在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话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如:有的幼儿在园样样都吃而在家中从来不吃蔬菜或具有严重的挑食现象,家长对这种问题束手无策,作为老师,除了在幼儿园利用多种手段加强对其教育,当幼儿回到家中后,我们还可以利用电话跟家长聊一聊,及时沟通教育策略,对孩子进行督促纠正。又如:幼儿爸爸妈妈长期忙于工作忽略孩子的性格及心理疏导,导致孩子比较内向等现象,这时我们可以与其爸爸妈妈进行电话沟通,指导家长在工作之余要多陪伴孩子,关注其心理的健康成长。这样,我们的家长工作将更具有实效性,家长们也会更加认可老师的工作,那么,家园的相互信任感就会慢慢建立起来了。

“四公布”:

(1)召开新学期初家长会议,公布学期幼儿培养目标及幼儿园工作行事例,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到每个月每一周的活动内容,以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活动。

(2)在家园联系栏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标。让家长每月都能清楚地了解到班级的工作重点,并做出相应的配合。

(3)在展示墙上公布每月的主题教学内容,让家长和幼儿及时地进行关注。

(4)每周公布一周活动安排,并且在消息栏或者家园栏中增设了“请您配合”一项,请家长及时地协助完成教育目标。如第六周小班教师针对本月主题活动“车子叭叭叭”在“请您配合”中写到:“请家长带领幼儿一起参观汽车4s店了解相关知识,并收集各种纸盒制作亲子手工汽车,并带来幼儿园进行车展活动。”又如中班的环保活动,老师在消息栏中提到:“为了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义务感,我们将开展‘小小义工活动’,请家长配合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垃圾袋带来园”。短短几句话既使家长明确了教育目标,又使家长知道了为配合目标的落实自己应如何做。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我们就很好地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协助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小班主题教学《车子叭叭叭》活动中,我们发动家长搜集各种车辆图片及孩子的玩具车带到幼儿园来,并按类型布置成“停车场”或者“车展店”等,供孩子们认识、探究。在中班主题教学《幸福一家》活动中,我们发动家长搜集大量的全家福照片等带到幼儿园来,老师则将幼儿活动室布置成了一个个温馨的小家,这种教育效果是老师单靠说教的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又如:我们开展了区域游戏活动,每个班都设置了不同的区角,通过利用家长资源,老师收集了很多与区域主题相关的废旧物品,经过清洁处理后投放到孩子的区域活动中供孩子们操作探索,有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都加强了不少!由于家长的参与,我们的工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通过这样的互动参与,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家园间的感情,也促进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可见,只有家园的互动合作,才能更好地带动幼儿园教育活动。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能更好地实现家园互动。因此我们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每个班级都推选2至3名家长为家长委员,从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到伙食、安全等各项工作全方位让家长参与、监督,同时,在平时各大、小型活动时,也邀请家长委员参与策划、组织。

另外,家长委员还承担组织班级家长小组活动的任务,定期组织家庭小组开展不同形式的、以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为载体的小组活动,这样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工作,以加强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度,也更有效地团结班级其他的家长们。这样的形式,不仅能使其作为教育主体者的地位得到有效落实,而且能大大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热情,使家园互动充满活力。

(1)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

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措施:

一是有效利用宣传媒介,定期举办家长讲座,并邀请比较资深的教育专家前来幼儿园讲课,更新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为家长们及时指导教育误区,提供有利的教育方法。如:针对大班幼儿的家长,我们专门开展了相关“幼小衔接”的家长学校讲座,让大班幼儿的家长提前了解到孩子入学前该做哪些知识及心理方面的准备,家长们则有针对性地配合幼儿园老师做好一系列幼小衔接工作,而不是盲目地给孩子灌输式大量的题目、课外班等等;又如:针对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了解,我们专门邀请资深讲师杨智钧教授来我园对家长进行指导帮助,以此让更多的家长走出育儿的盲区。这样类似的学习,家长们每次都非常认真地对待,对家长们的指导性比较强,也是很可取的。

二是家庭亲子小组活动指导。我们每个班级都建立了家庭亲子小组,每个小组由家长委员来担任组长,教师们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题、各大、小型活动、节庆日及社会感恩方面为基本内容,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来制定活动方案供家长们参考,组长带领各自的组员们定期组织家庭亲子小组活动,教师以轮流的形式参与各小组的活动并及时进行指导。这样既能推动家园教育活动的共同开展,又能推动亲子间、家庭间的感情,更是促进了班集体的团结,让家长的教育意识逐渐增强,使家园教育进一步形成合力。

(2)以幼儿园活动为载体,促进家园有效共育。

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是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家长做旁观者,而是重在参与,发挥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作用。家长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主要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为载体,来推动家园共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比如,请家长助教参与幼儿的教学工作。在大班的主题教学“牙齿咔咔咔”中,老师邀请了一位牙医爸爸来当“家长助教”,为幼儿介绍了牙齿的构造及护齿方法,而且带领了幼儿了解了细菌的滋生,让幼儿对牙齿及细菌又有了更新的了解,比教师说教的方式效果好多了!

再如,布置“亲子作业”,让家长配合老师完成教育工作。在我们的阅读课题教学与思维课题教学中,老师常常会布置“亲子作业”供家长、孩子一起完成,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指导幼儿阅读的正确方法,或者引导幼儿思维的方法,在无形之中将教学活动融入到家庭亲子活动当中,家长们也在这其中与老师教育观念逐渐达成一致,以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其次,让家长参与幼儿各种大、小型表演或各竞赛型活动中,以达到家园目标一致。我们邀请家长来班上与孩子共同制作食品、手工,一起开展游戏、娱乐及体育竞赛活动等等。教师在引导家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从家长处获得了有关的教育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持,而且也使家长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家长的参与还提高了幼儿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这种参与大大提高了家长和教师双方的教育水平,共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使得家园共育工作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信任、支持、与宣传。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充分发掘、利用家长这个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努力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密切家园关系,更加有效地促进家园共育工作。

合作共育心得体会

合作共育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育人的一种模式。它倡导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合作,使孩子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以下是我对合作共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合作共育能够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在合作共育的模式下,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通过家庭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学校则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专业的教育。社会则是孩子实践的舞台,通过社会经验的积累,孩子能够培养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三者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努力,能够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其次,合作共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在合作共育的模式下,各方面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整合和利用。家庭能够提供孩子个性化的关爱和教育,学校能够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社会能够给予孩子实践经验。这样无间断的配合,能够使孩子在教育上得到更好的引导和指导。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调,在提高教育质量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再次,合作共育能够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合作共育的过程中,孩子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环境各有差异,孩子需要适应和融入这些不同的环境。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孩子需要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合作共育模式能够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最后,合作共育能够增加家长和教师的沟通和了解。合作共育需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通过家校沟通会、家长会等形式,家长和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生活情况,交流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情况。这种沟通和了解能够使家长和教师之间更加信任和配合,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努力。

总之,合作共育是一种高效而有效的教育模式。它能够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加家长和教师的沟通和了解。在合作共育的模式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育人,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机会。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合作共育中,共同培养健康、快乐、有责任感的下一代。

家校合作携手共育心得体会

首先非常感谢开发区一小在我们的孩子即将踏入小学校门之际为我们家长带来这样一场如及时雨般的培训,聆听之后,原本忐忑的内心稍稍安定下来。

那么我们家长应当如何在孩子六年的小学生涯中,做好陪伴和监督的双重角色呢?通过本次培训,我认为家长们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所谓良师,并不是要求孩子完全按照家长的意愿学习和生活,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在这些方面,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孩子,另一方面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个问题,孩子会提问,证明他在思考,作为家长应当大力鼓励这种思考行为,即使不能引导孩子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也要尽自己所能给予相对客观的答复;但充分尊重个性不代表放任不管,我们家长应当努力配合学校让自己的孩子高质量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这是一切自由的前提。所谓益友,就要求我们家长摒弃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高质量地陪伴玩耍和学习,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的进步。

二、努力营造家庭的学习氛围。

我们的孩子恰好生活在这样一个电子产品泛滥的时代,即使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都因为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存在大幅减少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但不可否认这也是一个好时代,借由电子产品的平台,我们拥有更多的学习资源,因此电子产品可以用,但要引导孩子把它作为优秀的学习工具,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就要以身作则,不能沉迷于游戏和肥皂剧,我们可以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陪伴孩子学习,这样都有助于家庭学习氛围的营造。

三、从孩子踏入小学的第一天起。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家长,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因为这关系到孩子长达十几年的学习生活,有了良好的习惯,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更加高效,但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需要我们家长长时间的坚持和监督。

总之,首先应当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社区合作共育的心得体会

社区合作共育是指在社区层面上,家庭、学校、社区各界人士,以及志愿者等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合作、协调,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最近,我参加了社区合作共育的活动,深感其对儿童成长的帮助,特此分享我所获得的经验。

社区合作共育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家庭、学校和社区各界可以结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打造一个学习、成长、生活的良好环境。其次,通过相互配合、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儿童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升。最后,社区合作共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合作共育的实践案例也非常有启示性。例如,社区内的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教育中心等可以携手合作,共同为孩子们提供一系列特色服务。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科学教育、文艺素养、体育锻炼等方面。在实践中,不同组织先后举行了“健康营养餐系列讲座”、“亲子科学实验项目”、“小主持人比赛”、“武术大师教学活动”等,广受欢迎。

实现社区合作共育需要“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在凝聚力方面,各组织和个人可以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会议、研讨、讲座等,不断向其他社区成员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景,与其他成员探讨如何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精神方面,各组织和个人应该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理解、尊重彼此的价值观和行动方式,同时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中获取用户、学生、家长等各方的反馈和参与,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

第五段:结论。

综上,社区合作共育是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为儿童提供优质教育和成长环境的重要手段。实现社区合作共育需要有共同理念的支持,并落实到相应的实践中。通过家庭、学校、社区各方紧密协作,不断完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幸福感,让社区共同育人迎来更好的未来。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短句

首先,家校合作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伙伴,家校合作旨在建立良好的教育沟通和互信,共同关注孩子在学业、健康、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家庭背景,提供更具体的反馈和问题解决方案;老师则能够及时告知家长孩子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的情况,对孩子的思想、习惯、情感等进行引导和教育。

其次,要以合作为基调,建立互认互重的家校关系。教育是面向孩子的事业,保持朴实的心态和平等的态度,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能真正为孩子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同时,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引导更以亲密、贴心、开放为主,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建立有效的家校协作平台,让家长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增强教育互动的活力,实现家校协力共担育人责任。

然后,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实践方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不要割裂孩子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要真正把握好孩子在成长中的重要发展期,针对个体差异,制定具体的教育计划和实践方案,让家长和老师联手协作,给孩子提供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再次,多种形式多方位的合作带给孩子更多生命教育的启发。家校合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从心理、行为、情感等多个层面,更好地帮助孩子做好自我管理、尊重他人、丰富自我、表达自己的能力,全面发展自己,成为有格局、有担当的人。家长和老师可以在阅读、游戏、社交、实践等活动中,给孩子带来积极、轻松、快乐的体验,建立友好、信任、尊重、包容的家校教育格局,共同培养孩子健全成长所需的品质、能力和思维方式。

最后,家校合作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凝聚着两代人之间的真情和友谊,是一份珍贵的教育礼物。家长和老师的合作之路,经过许多坎坷、磨合、尝试和总结,但始终不变的是对孩子的爱和关注。面对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中的种种棘手问题,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协商、寻找解决方案,拿出足够的耐心和智慧,让教育成为沟通的桥梁,成为家校合作的精髓,为孩子的成长添砖加瓦。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

今日观看《“双减”之后家庭教育的所思所为》深有感触,“双减”政策落地一段时间了,个人感觉利大于弊的,更加考验家长,家庭教育实质是生活教育,核心是让孩子成人。

“双减”政策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知道自己每天要做什么,合理安排学习,锻炼身体,睡眠时间。

孩子学习的事情,放心交给学校和老师,家长则关心孩子的`课后生活,需要家长更高质量的陪伴。

然后对待孩子要更有耐心,同时要提升自己与孩子的相处能力,不能动不动就起冲突,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孩子的自制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这些都是更考验家长的,我觉得自己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陪伴是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2、“双减”之前,陪伴孩子最多的时光是在往返各种辅导班的路上,错过了与孩子们的交流时光,“双减”之后,我们有更多的时间陪着孩子一起努力,晚饭后利用散步时间和孩子交流,及时了解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知晓孩子的思想动态,一起交流怎么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和孩子一起完成,讨论书中的人物特征等等,增加与孩子交流的时间。

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对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每天带着孩子晨跑,或者下班后打羽毛球,篮球等,通过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孩子的体能和体制都有显著提高,发扬体育精神。

在家的时间充足,可以让孩子学会整理房间,让孩子学会自己做饭,学会做几道美食,为生活增加风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父母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孩子的学习成长是一段很长的路,家庭教育也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双减”政策之后,家长角色回归,重视家庭教育,提高自我要求,培养出和谐全面发展的孩子。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短句

家校合作共育是当今教育界的重要话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学校是最为紧密的教育资源。如何让家长和学校“同心教育”,加强沟通交流,共同育人,不仅是家庭与学校的共同愿望,也需要双方的切实行动。本文通过总结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体验和经验,探讨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良好的家校合作共育。

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合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价值和效益。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习场所,是孩子爱的源泉,对孩子的性格、情感、价值观形成有着深远影响;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与知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家校合作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更为全面和健康地成长,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为了实现良好的家校合作共育,家长和学校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加强交流和合作。首先,家长应该尊重和支持学校教育,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家庭教育活动中,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校园活动。其次,学校应该做好家校沟通的工作,及时向家长传递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校园活动,借此机会加强家校合作。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家长的引导和培养,营造家校合作共育的理念和氛围。

良好的家校合作共育可以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通过家校合作共育,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理念,增强自信心、责任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与家庭的协同合作也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水平。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

第五段:结语。

因此,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共育机制,加强合作和交流沟通,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是无比重要的。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步,努力为孩子打造更为美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每个家长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对老师的教育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辅佐作用。把孩子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要求和希望。作为家长,平时总是在不停的学习与摸索中教育孩子,重视孩子的心灵成长,培养孩子有颗感恩的心。此时多么渴望家校同心,携手合作,共同努力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人、成才,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具有独立人格、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平时工作比较忙,回家后忙完家务就想好好休息,能坐不站,能躺不坐,躺着看手机成为我们放松的主要方式,慢慢的孩子也跟着学。边看书边玩手机,边写作业边玩手机,就算是睡觉前也要躺着看手机。反复提醒没有效果乃至厉声呵斥,没成想孩子一句反问让我一时语塞无从作答:你整天抱着个手机干嘛还说我?!是啊,是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啊,自己都做不到还怎样要求孩子呢?不难看出,在孩子的教育中,言传身教的作用真是威力无边啊。为了不让我们的不良习惯得到延伸、发展,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便有意无意的拿起书本,读读写写。渐渐地,孩子愿意和我们交流读后感想,甚至将美妙的句子进行摘抄了。

其实,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教育的必要条件。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努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和家人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时时处处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爱意,尊敬老人,维护家庭,家里有什么大事小事,积极和孩子沟通商量。父母在孩子的教育理念上保持一致,对孩子的教育也要做到统一,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而不是批评呵斥甚至打骂出来的,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对于违反原则的错误,也决不妥协,及时阐明道理,做到错不二犯。

还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独立性和自律性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培养时间观念,调整作息时间,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好习惯。做事全心全意,学习专心致志,学就学个埋头苦干,玩就玩个痛痛快快。做事、求学都要细心、细致。做好规划的同时还要做好事后回顾总结的好习惯。

另外,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要求。不强加给孩子任何兴趣之外的学习负担。但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爱好的选择,我们都会积极响应并引导孩子坚持学习,培养练习习惯。既不赋予她成绩上的压力,又能交到很多好朋友,让孩子学的轻松愉悦,不但不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反而使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使孩子的性格更加开朗大方,与同学朋友相处沟通也更加和谐融洽,那颗从小就乐于助人的心愈发充盈着善与爱了。

倾听孩子发自心底的声音,给予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与挫折后的感悟,适时的给予合理分析,理性指导,让孩子跟随自己的心灵健康成长,而我们,只要学会用心去享受和陪伴孩子成长的历程。

共育心得体会

第一段:对共育的理解和感悟(200字)。

共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理念,指的是家长和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育人。我对共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共育不仅仅是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更是家长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的一种方式。通过共育,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成长过程,帮助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共育能够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打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

第二段:共育的重要性和好处(200字)。

共育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无处不在的,他们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学习资源。与此同时,学校和社会也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流活动,丰富孩子的知识和经验。共育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共育,孩子能够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方位关怀和教育,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第三段:如何进行有效的共育(300字)。

实现有效的共育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合作。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需求。他们可以参加学校的家长会议,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教育中,组织家校互动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决策和教育计划。社会也应该为共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例如开展社区亲子活动和家庭教育培训等。共育的过程中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第四段:共育的实践和效果(300字)。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共育的积极效果。作为家长,我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与学校进行合作。我定期参加家校互动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家校合作,我发现孩子在学校的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同时,学校也非常重视家庭和社区的参与,组织一系列亲子活动和培训讲座。这些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使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共育,孩子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成绩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

第五段:共育的展望和建议(200字)。

共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家长要进一步提高对共育的认识,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学校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家校合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创造更好的共育环境。社会要加强对共育的支持和引导,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亲子活动。共育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教育,走向美好的未来。

共育心得体会

共育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并承担起培养孩子的责任。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孩子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共育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共育的最大意义在于打破传统教育的模式,让不同领域的资源融合在一起,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培养机会和条件。

第二段:家庭共育的经验和方法。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教育场所,家庭共育是共育的基础。为了有效进行共育,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与此同时,家长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多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并与学校和社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在给孩子启蒙教育时,注意以游戏为主要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家庭共育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三段:学校共育的经验和方法。

学校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共育的核心在于打破课堂教学的束缚,提供全面的学习机会和体验。学校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孩子发展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和帮助。

第四段:社会共育的经验和方法。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社会共育的目标是让孩子适应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社会共育的关键在于为孩子提供更广泛的社会参与机会。社会可以通过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来引导孩子去了解社会、体验社会、参与社会。此外,社会还可以通过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为孩子提供培训和教育的机会,让孩子在社会中学习到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

第五段:总结共育的意义和经验。

共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在共育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各尽其责,互相补充,形成合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共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孩子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成为具备自主学习和行动能力的人。同时,共育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为他们未来的社会参与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共育,孩子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我是宜昌一中1719班邓雅格的妈妈,在家校合作共育上有着深刻的感悟。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战场,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家庭是教育孩子的启蒙地,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和家庭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因此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共同撑起孩子快乐学习的一片蓝天。

邓雅格毕业于宜昌市长江中学,在初升高的暑假阶段,为了让她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节奏,我给她报了语、数、外、物、化五门课的初升高衔接班,为她高中的学习生活做好了心理和知识准备。

邓雅格从进入初中开始,我们家对她的家庭教育就认真做好了分工。她爸爸负责学习方面,主要是在她放假的时候陪伴她学习,尤其是在各门功课遇到难题时,及时跟她一起讨论讲解直至她弄懂学透,这个习惯我们家一直坚持到现在,应该说她爸爸在她初高中学习阶段付出了大量心血,这也是她能取得较好成绩的原因之一。我则主要负责她的心理状态、精神支持和生活保障等方面,确保她在学习上能做到不背包袱轻松愉悦。自从她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开始后,我们全家便各自进入自己的状态,全力以赴,严格按照学校的安排,积极与老师保持沟通,目的就是家校共育,让孩子放松心情去学习,助力她在高考决战中凯旋而归。总结一下,我们在家庭教育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重视她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她的心理健康。作为父母给予孩子健康的身体至关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培养孩子不能仅仅满足于衣食无忧、学习出色,关键是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教会孩子做人的根本和优良的品质,要培养孩子从规范自己的行为做起,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使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学习是基础,分数不是一切。著名教授朱永新说过一句话,我很欣赏。那就是“状态大于勤奋,分数大于成长”。我们的眼光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分数是否上升了,还要关心孩子其他方面的品质是否提升了,特别是做人方面有没有提高,思维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在一天天进步等等。我对孩子的成绩也很关心,但是不把分数高低作为评判她能力的唯一标准。我认为:孩子考试考好了,收获的是满足,偶尔考得不理想,也不是前途黑暗,关键要看孩子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只要基本知识掌握了就行,最好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毕竟孩子的思维程度、理解能力需日益完善。孩子成绩不理想,家长着急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我们要冷静下来,与孩子一起检查、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沟通是人与人特别是与孩子交往不可缺少的艺术。与孩子沟通尤为重要,需要技巧。首先,你要做到认真的倾听。不管孩子告诉你什么,千万不要边看电视或报纸,边听孩子讲话。你应当认真地面对孩子,聚精会神地听她讲话;第二,尽量理解孩子对你所讲的话和她所关心的问题,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

著名企业家李嘉诚说过“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人生”,由此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大。

提高孩子对好习惯的认知。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责任在于父母。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对于好习惯、坏习惯是没有概念的,这就需要父母在有意识地引导过程中,不断地向孩子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如果孩子缺乏对好习惯的认知,他就有可能在家长提醒的时候注意一下,家长不提醒,问题就又出现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孩子的坏习惯总是无法纠正的原因。只有孩子深深地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孩子才会主动地强化这种良好的习惯,避免出现与此不相符合的坏习惯。

用自己的好习惯去感染孩子。每个孩子具有模仿心理,只要身边的人和事物引起他的好奇心,他都会去模仿。模仿本身是孩子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如果被模仿的对象具有坏习惯,那么,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坏习惯。因此,父母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谈吐等方面给孩子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要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习惯,这种长期熏陶的结果,孩子必然可以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孩子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以上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一些做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对孩子的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邓雅格在初中三年基本保持年级前列,进入一中后目前也依然保持年级前列。所以我想说如果想要培养好我们的孩子,仅靠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家庭必须认真配合,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学校。只有家校共建共同促进,才能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

最后说一说邓雅格为什么会选择宜昌市一中?原因有三点,一是宜昌市一中有着优质的教学资源、优秀的教师团队、优美的校园环境。二是邓雅格在初中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勤奋好学、积极主动、自律性强,而一中致力于素质教育,学习氛围较好,不让学生死读书。三是客观原因,我们家住葛洲坝离宜昌市一中较近,接送孩子非常方便。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

幼儿的社会性是指幼儿与人交往,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品质。

它包括: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乐意与人交往,遵守规则,有初步的责任感,懂礼貌,懂得感恩,有自信等。《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幼儿初期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教育者,孩子在此期间受到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一生,因此家庭教育在幼儿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为了共同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感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都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空闲的时间就多了,他们就会把所有的时间用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寄与厚望。家庭成员对孩子的爱存着片面的,单向的,溺爱的现象,无条件的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只懂得享受,得到快乐和幸福,这样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感受,自私自利,“众人为我”的心理定势。这种“优势”心理,与正常的社会交往所需的平等合作精神相违背。进入社会就会表现出与人交往困难,孩子极端自私,难以控制自己,不能与人友好相处,争抢玩具等。要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就应让幼儿成为家中的普通一员,按社会的基本准则要求他们,让幼儿明白爱是相互的,让他们学会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树立平等合作的意识,为幼儿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的孩子,家长总是认为他们太小,做事总是慢吞吞的,为了节约时间,怕麻烦,所以很多家长都选择了,包办的孩子的一切事务。早上,孩子挣开眼睛,你们就忙着给他们穿衣服,挤上牙膏,替他们涮牙,甚至吃饭也是你们喂的。你们忙得不亦乐乎,却不知你们的孩子还嫌你早点不够好吃,饭烫到嘴巴了等等。包办只会让孩子从小就有依赖,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等于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告诉他“你还小,等你长大了,你就会了”。等孩子长大以后,被认为应该懂得做什么的时候,他们却学会的逃避。我们应当让孩子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自己照顾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孩子总是要长大,总要离开家庭、父母、独立于社会生活当中,让孩子早一点树立“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思想,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别人相处的能力是必要的。我们的教育就少这种“培养”精神,缺乏给孩子锤炼的机会,所以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应让他们尽量去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慢慢学会,拿怕他们第一次没做好,作为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多鼓励孩子,让他们学会更多的本领,体会成功的乐趣。

让孩子多接触社会,是为了让孩子了解真正的社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成功与失败、正义与邪恶并存,这是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家长不应为幼儿营造一个“安乐窝”。否则,当困难、痛苦降临他们时,他们就是不知所措,无法适应。在生活中,我们应培养幼儿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品质;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战胜困难,有自我保护的意识。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鼓励孩子与周围人的交往,多提供独自出门办事的机会。当孩子间有矛盾时,家长不要急于出面处理,应多给予孩子机会和充分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当孩子受到委屈时,我们引导幼儿正确的看待问题,切不能以怨报怨。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生活中,我们不能一味的鼓励孩子,表扬孩子,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同时也要让他们体会失败,被人冷落的悲伤,让孩子找到生活的极限,让孩子捕捉到现实的残酷。

孩子们与同伴交往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但他们社交能力差,因而与同伴间易发生矛盾冲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社交教育,能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以中心,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注重幼儿文明用语,以商量的口吻与人讲话,幼儿的礼仪习惯的养成重在培养和实践,实施过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家长礼仪讲座,让家庭和幼儿园真正的实行家园共育的效果,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在交往中,让鼓励幼儿积极主动与人交往。如主动把自己的玩具给同伴玩,邀请他们一起玩游戏,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让他们学会倾听和学会与人分享,尊重同伴想法。在游戏中,应遵守游戏规则,公平竞争,乐于帮助别人,照顾别人,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当听人遇到困难时,要有同情心,对别人的正当要求和困难提供帮助。注重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

孩子从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界,家长的言行举止对他们起着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拥有超强的模仿能力,对于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难以辨别好与坏,对与错,是起非,因此,作为家长应做好榜样,你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在幼儿园,孩子们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他们总是争着当“爸爸”、“妈妈”。在游戏中,扮演妈妈的在扫地,洗衣,买菜,做饭,照顾“孩子”。扮演爸爸的在开车,在边打麻将边吸烟,在划拳喝酒,喝醉了,还有学着表演醉拳的。孩子们的这些表现,就是从家里学来的。

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人。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身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孩子的表率。

总之,家长应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社会性发展积极的影响。决定一个人成才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它不仅需要健康强健的身体、聪明的大脑,更需要高尚的品德、良好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毅力。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看了家校共育平台里面的'专家讲座,感触颇多,相信大多数的家长都跟我一样,平时只注重孩子的学习,不要说家务劳动,就连孩子自己的个人卫生都基本是父母包办了,很多家长都有“学习至上,生活习惯培养无所谓”的观点,看了讲座才知道,把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割裂开来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一个生活上毛毛糙糙的人,学习上很难不马虎;一个生活懒散的人,学习上也不会勤奋。

现在孩子们的劳动习惯,的确让人汗颜,生活环境舒适,家长对家务活大包大揽,就连最基本的扫地、擦桌子、分碗、分筷子等基本的家务劳动都不主动去做,有时候还要在家长的“利诱”下才象征性的去做这些基本的劳动,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娇气、懒惰的不良习惯。家长总会习惯的认为现在孩子还小,树大自然直,觉得孩子大了就会自觉帮忙,到最后才发现孩子越大越不懂事,理解不了父母的辛苦。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而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的方式,在家务劳动中才能让孩子对劳动尊敬和热爱,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自己的感受,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

俗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孩子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里的地位,而不纯粹是学习的机器,这也是锻炼孩子的一个方面。

那么,家长怎么培养孩子爱劳动呢?

1、要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要根据孩子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培养劳动观念。他们常常喜欢爸爸妈妈做的一些小事,得到表扬后显得异常兴奋,家长应鼓励下去,使孩子感到自己做的对,高兴的坚持下去,由无意识的模仿动作变为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2、要经常对孩子鼓励和表扬。对孩子的劳动成果,老师应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要学会吃饭、漱口等一些基本动作。

3、要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孩子开始学习劳动时,家长必须言传身教,一步步给孩子示范,手把手的教,要注意安全、卫生。

看了讲座以后,从现在开始,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从劳动中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生活,锻炼自己,培养他们自食其力、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亲身感受到幸福生活背后的心酸和不易,要让孩子认识到劳动是父母、社会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种生活,是社会、父母对他们成长的一种磨砺,更是一种深深的爱。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

独生子女时代,家庭中的孩子地位显得突兀,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果过分溺爱孩子,妨碍孩子的独立行为,往往会培养出自私自利、刁蛮任性、好逸恶劳的人,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明确几点:

1、家庭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不打不成才”是以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二窍门,打骂教育在新时代已经不再适应,而且还有可能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长要经常学习,了解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时要多多和孩子进行沟通,掌握不同时期孩子们的心理动向,从而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处理教育孩子的问题。

2、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协作。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了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据了孩子的整个生活。学校教育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理或心理特点,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统一性、和系统性,它有利于孩子系统的掌握知识,层次是递进的、有规律的。

家庭教育具有实用性,多样性和补充性的特点,教育方式也灵活多样。社会教育具有引导和警醒作用。三者的有机统一,才会培养出健康的人格,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空白或短板,对孩子的人生来说都是一种教育缺陷。因此,三者之间要紧密合作,实现教育的协调性和贯通性。

3、言传身教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对待同样一件事的两种不同方式会给孩子两种不同的教育。举个例子:下午家长从学校接回孩子,发现孩子脸上有轻微的划痕,问“是小朋友抓的?”,答“是”。这时候火爆的家长可能会大发雷霆,甚至反问“你为什么不打他”。而有素养的家长往往会引导孩子,分析打架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对的做法要肯定和表扬,错误的做法要指正和批评。前种家庭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你孝敬老人,子女才会孝敬你。你面对困难时充满自信,子女才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

4、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的熏陶、引导,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中不和谐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只会让他们产生仇恨、叛逆心理,逐渐偏离正确的人生航线。而子女的教育问题又会影响家庭,从而形成家庭发展的恶性循环。

5、俯身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教育孩子尊重长辈,但是父。

母是否想过也要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自己的倾述对象,父母再忙,也要拿出一点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分享他们的欢乐,解除他们的烦恼。适时加以引导。哪怕再忙的父母,每天也应该简单地问孩子几句:“今天在校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个问题,会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赢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去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及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小学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只有父母加强学习,与时俱进,重视家庭教育才能造就出优秀的人才。

家园共育心得体会

幼儿园卫生保健,这学期,我校坚持“校本”教学和研究形式,需要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对象,给学校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和教学与研究专家,结合日常教学和研究与教学和研究,并高度重视教师的个人学习和反思,同时,尤其强烈地调整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咨询、协调与合作,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为教师提供了信息交流、经验分离、主题讨论的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求实态度,营造了求实、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在学校领导的坚强监督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全面展开,取得了显著成效。

开展校本教学和研究活动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整个学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促进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参与研究,提高教师能力控制教材和使用现代教育理论的认识,使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校本教研计划,由专人负责,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监督。以下是我们教学科研工作的总结。

校本教研是教师发展自身记忆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教师是直接受益者。教师的主动个性化教研来源于校本教研。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科技的融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我们学校把工作组织教师学习业务理论,制定计划,确定专题,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学习形式,这样教师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校本教学和研究中,我们实现了“四个结合”在我们的研究中,也就是说,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结合,结合高质量的课堂记录在实验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应用在我们的学校中,课后反思和交流的结合校本教学和研究经验,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能力评价相结合。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论学习笔记和经验。他可以通过课后反思交流经验,通过校本教研解决教学问题和困惑,将学习、应用、反思和交流融为一体。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自我反思和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的一个重要过程检查和评估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和反馈信息,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教学成败和短缺,并且经常写教学反思,教师的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优化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学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做好教学反思的记录。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学校与家庭是教育的“两手抓”,缺了哪一个,教育就一定会落伍。schholminski还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依赖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优化学校教育环境。

在《管子·权修》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人;终身之计,莫若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树也,一树百获者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把一年作好,种上一棵庄稼最好;把十年作好,种上一棵树最好;把一生作好,培养出人才最好。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共育的深度融合,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两个体会。

积极有效的沟通是建立成长的桥梁。

父母与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目的在于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状况及情绪状态,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广陵小学家校互动的举措很多,比如家长会、各种节日活动、官方微信等等,此外,教师还在微信上建立了班级联络群,每天都会公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让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孩子的学习任务;老师们也经常通过微信发布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让我们看到孩子在学校的另一边,全面了解孩子;更难得的是,教师还经常与我们分享教育理念和教育心得,从中我看到了教师的高素质、高责任心,最重要的是对教育的热爱。

从这里,我学会了“传递正能量”,帮助孩子正确看待问题,朝着阳光方向成长;懂得了读书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明确了“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缺位”,努力创造条件抓紧时间让孩子多与父亲在一起;得到了对我所提出问题的解答。在阅读了组织思维所写下的美丽的诗歌后,我也看到了用诗意的语言来表现数学的理性,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们一丝不苟地、仔细地理解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除了我们这些家长,我知道在学校里,有一颗热情、真诚的心在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一举一动中,她告诉我们要有耐心地等待,用一朵花儿的时间,等孩子每天长大一点。

如此诚挚、高效的家校沟通方式,不仅直接帮助我,还帮助孩子快速顺利地进入小学学习环境,快乐成长。

父母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从孩子的角度去认识她在学校的生活,鼓励、安慰、引导都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理状态。

我试了好长一段时间,想要孩子们回家后高兴地与我分享学校的事情。自幼稚园开始,我每天都会问她,为什么要把小小的爱带回家,老师奖励她,慢慢养成了「欣欣说,我们听」的习惯,不仅是听,我们还会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沟通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继续保持着在上小学以后说什么话都要说的好习惯,不仅老师称赞这些好事,有时还跟同学们玩闹,她所做的小坏事都开始与我们分享。不管怎样,我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肯定了她的情感反应,也对她说了我们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回忆起自己或她父亲如何处理童年时遇到的类似困难。这种分享使欣欣心平气和,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来帮助她找到处理困难和挫折的方法。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看到老师们都能及时关注孩子的动态,但我更希望欣欣本人能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接触,与老师沟通。曾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羡慕有些孩子能主动关心老师,与老师交谈。幼儿与教师的直接交流有助于幼儿在情感上信赖教师,在将来的学校生活中有安全感,能够自信、积极。但直到现在,尽管她很喜欢并崇拜自己的老师,却不敢与老师进行落落大方的交流与互动,总是显示出一种害羞的一面。这个方面,我们在培养上做的还不够。这是因为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缺陷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因为小的时候怕生病、怕麻烦,我对她太照顾了,集体活动少,外出旅游少,与人交往也少,导致她在人际关系上不够主动。下一步,我们将与她一起参与拓展、旅游等活动,拓展她的视野,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相信问题会得到改善。

其实不仅仅是这个问题,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问题都会出现,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培养孩子的良好心态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好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成长。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孩子健康快乐自信。

某个班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发展,而各个能力的发展也不一定是均衡的。对于孩子身高体重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一般都会比较宽容,但对于孩子能力方面的差异则不会那么淡定。父母太了解孩子了,所以能很清楚的看到孩子的不足。

认识到这一点,我明白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静待花开。还有一次,我在欣欣的笔迹上画上了“爱”的记号,她刚进小学的那几个月,笔画变得越来越干练,甚至还知道什么是悬针竖,什么事垂露竖;欣欣跳绳最近才有所进步,从原来的一个位数提高到两位数;她还能独立读注音书,看起来越来越好。正如老师所说,生活是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每天一小步,与自己比较,天天进步。

这过程中,除了不足之外,我们经常应该看到的是孩子的优点,欣赏孩子的优点。小孩都有自己的喜好,一些经常得到表扬和鼓励的事她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做。老师们充分利用了这一点,表现非常好。父母更应该调整心态,信任孩子,欣赏孩子。通过孩子的努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相信她会越来越好。我也知道挫折教育,但是我们的孩子刚刚开始系统学习,自信心还在建立过程中,需要的是耐心和鼓励,尽量不去批评,有些时候甚至需要家长去创造条件来表扬孩子,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从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文明礼貌,像每个人的孩子一样,我们都会越来越好。如今我每天都能看到欣欣觉得她是个奇迹,赞叹生命给我们的恩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