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故事读后感(模板18篇)

时间:2023-12-11 14:09:00 作者:XY字客

读后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总结,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思路。

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二、揭题:

三、备学:

1.我能有感情地流利地表演读课文。

2.我会认知生字词。

朱德扁担担子队伍部队抽出抽查茅坪山高路陡敬爱尊敬。

会师研究心疼不料料事如神。

3.我会写生字,还会组词。

朱扁担队伍敌抽敬。

朱()()扁()()担()()队()()伍()()敌()()抽()()敬()。

4.内容问题:

为什么朱德又找出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

四、填写备学评价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出示内容问题:

为什么朱德又找出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

三、交流:

教师:指名一名同学读课文,大家带着问题仔细听朗读,认真思考:别人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从文中哪里看出的?指导朗读。

生:我是从二三自然段中一些句子中看出的,认真读相应的句子。

教师作相应的.句子的朗读指导:将山路的难走体会出,将条件的艰苦体会出。将朱德的辛苦体会出。

生:认真朗读。

生:他是一个能和群众同甘苦,他不把自己放在特殊的位子上的一个人。

四、提升:

当你是一个班干部时,在班里你该怎么做?

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感悟朱德同志的高贵品质,难度似乎大了一点。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介绍朱德这个人物以及他在课文中所处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再接着讲读重点段落(第三段)。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为其逐步培养的。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

第二自然段中介绍区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第三自然段是重点,“一道”、“一块儿”两个词语其实很能体现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

在教《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正好是二站的樊老师来听课的时候,虽然事先经过了准备,但还是有喜有忧。

喜一、这一课,我也从题目入手: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的扁担,不许乱拿”八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喜二、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忧一、基础。在指导会写的字“扁担”时,仅仅是借助课件读写说,而没有示范写。主要是我写字太慢,怕耽误太多的时间。

忧二、组织。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由于时间过长(本节课上了50分钟)需要老师不时地用眼色来维持课堂纪律,这就要求平时严格要求学生学会倾听。

朱德的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

读过的一些好的',我最喜欢的就是《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了朱德军长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白天要上山挑粮,夜晚不仅要审阅文件,还要和毛泽东主席研讨革命斗争形势。红军战士们怕他累坏了,一位小战士出了一个主意: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可是,红军战士每藏一次扁担,他又重新削了一根扁担。最后,他在扁担上写着“朱德记”后,红军战士再也不好意思地藏他的扁担了。以此同时,他郑重地对战士们说:“谁藏我的扁担,我就要批评他。”

从朱德军长的言行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勤劳能干的革命好干部。我跟他比起来,实在是天壤之别。在学校,我是一名班上的干部,对班级工作敷衍了事,不闻不问,失职不作为。有一天下午放学,我负责检查值日的同学打扫班级卫生工作,却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对有垃圾的地方视而不见而急匆匆地回家。第二天早晨,我来到学校,不但没有赶紧清扫垃圾,还若无其事地去玩耍,被同学告状,心里真不是滋味。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无忧无虑地生活,却不懂得替他们分忧。他们不但要管理鞋厂,回家还要做家务活,够劳累的.。我看在眼里,却没放在心里,只知道看电视,跟邻居的小孩玩。有时,妈妈叫我打扫地板、倒垃圾时,我总是溜之大吉,不见踪影,真是一个“懒惰虫”。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深刻认识到劳动的重要和意义。我要向朱军长学习,在学校,要尽职尽责,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在家里,要主动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将来更好地为家庭为社会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朱德的扁担》是红军**的时候的故事。这篇文章讲的是朱德在部队时,粮草紧缺,他为了部队有更多粮食,就跟着,部队下山挑粮,还总是走在最前面。尽管战士们不让朱德下山去挑粮,但朱德总会想方设法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

朱德是一位不怕艰难、不怕累的将领。在战场上,他领导着红军战士反**本侵略者;在战场下,他是位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领导人。他为了部队能多补充粮食,自告奋勇的下山挑粮,而且最有劲。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这位中国革命领导人一样,能以身作则不怕吃苦,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好学生。

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由于遭到敌人地方武装的封锁,井岗山时期的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战士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自产的粮食不够,且盐、油等都十分紧缺),红军决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粮食,顺道打探一些消息,带点盐、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回来。

这样的任务便落到了一些身强力壮的干部战士身上。朱俊才因年纪小,个头小,本不能参加挑粮任务,但因此时已是朱德的通讯兵,加上朱德也是挑粮人员中的一个,便被破格选用了。

从井岗山去茅坪的.路是标准的羊肠小道,很不好走,加之敌人还经常在途中伏击设卡,因此挑粮十分危险。那时,朱德经常在晚上和毛泽东研究敌情与一些作战方案,休息时间很少。为朱老总的身体着想,朱俊才多次劝他别去挑粮了,朱德总也不同意。

一天晚上,朱俊才和一位山东籍战士(只记得姓李,比朱俊才大2岁)、一位湖南大庸籍战士(不记得姓名了)商量怎样才能让朱老总不去挑粮。那个姓李的山东战士说: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不就行了?没扁担朱老总怎么挑?!朱俊才一听,这主意不错,便偷偷拿出朱德下山挑粮用的毛竹扁担,趁夜送到了山下约15里外的一个叫毛四明的农民家里藏了起来,并告诉他,这扁担放在家里谁也不要说。

回到井岗山上时已快晚上12点了,朱俊才心里特别高兴:这下朱老总可得好好歇歇了。没想到,过了几天后,朱德见找不到扁担,急得逮人就训。朱俊才又得意又害怕,得意的是,朱老总不能挑粮了;害怕的是万一露馅,自己肯定没好果子吃。一天,朱俊才正在洗衣服,朱德走过来,对他说:走,跟我去山下走走。两人来到山下,朱德直奔几个老乡家,最终还是找到了被藏了几天的扁担。后来,朱德下山挑粮前,借毛泽东的毛笔,在扁担的里面写了几个字“朱德扁担,不能乱拿”,这才高高兴兴下山去。

朱德的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

从前觉得朱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司令。直到读过这本书后发现,他不仅亲切和蔼,工作认真。朱德更是位幽默风趣,清正廉明,热爱祖国热爱党,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民的好司令。

说起朱德,不得不说他是一位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故事可真是说不完:他曾历尽艰难险阻,奔波劳累,也曾与家人团聚。虽然聚少离多,但他依然无任何的抱怨,反而越发努力学习;他也十分热心,在红军中十有八―九大字不识,朱德十分关心战士们学文化,千方百计教导红军战士识字。许多在朱德身边工作的“红小鬼”的文化知识都是朱德一字一句地教出来的。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率领下,红军战士们翻越雪山,到达了西北的懋功地区,在此与红军四方面军顺利会师了。可是,张国焘分裂党的举动,被朱德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看清了张国焘的错误的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朱德,刘伯承坚持和斗争下,张国焘被―迫撤消了伪中央,并同意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

经过了几件事的操劳,朱总司令身穿打着补丁的灰色粗布军服,脚穿一双草鞋,背上背着一个斗笠和一个公文包,手中拄着一根棍子,棍子的两头已磨得溜光圆滑。为了党的事业,他日夜操劳,加上长征途中的艰苦生活,朱总司令比过去显得黑瘦额头上的皱纹也比以前更深了,密了。这一生他都把自己奉献给了党。

1939年7月,日军集中了6个师团的兵力进攻晋东南根据地。面对强敌的进攻,朱德总司令略施两条巧计,利用太行山千沟万岭的险要地形,竟和鬼子玩起了“捉迷藏”!他的聪明才智则充分展现了朱总司令“捉迷藏”的技巧,令愚蠢的鬼子望尘莫及,气得鬼子直发疯。虽然敌人大兵压境,来势汹汹,但朱总司令胆略超凡,镇定自若。

朱德同他那一代领导人一样,生活上严于律己,艰苦朴素,为后世的我们树立起了楷模。

朱德爱兰花,他爱的是兰花的清新淡雅,素朴无华。他不仅爱兰花,也更像兰,他把精神和情操,寄托寓意在朴实无华,清新淡雅的兰花上。正如他那首《游越秀公园的诗》:“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他的故事一时说不完,道不完,只得细细的阅读。

朱德把一生献给了他为之奋斗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虽然没有给儿孙留下分文,但却留下了比金钱贵重千万倍的财富。那就是他的革命精神,革命家风。

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从古至今,以身作则是领导者必须遵守的准则,就比如开国元帅朱德,就能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述了作为军队总司令的朱德常常与普通战士们一起穿草鞋、带斗笠,扛着扁担和战士们一起抢着去挑粮的故事。当时朱总司令白天要挑粮,晚上要开会到半夜,战士们怕他身体撑不住,就偷偷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谁知后来朱德总司令又削了根扁担,并写上“朱德的扁担”五字。后来经过几偷几削,朱总司令才明白了战士们的用心良苦。

读了这篇《朱德的扁担》,我想到了很多。现在很多人当了干部,马上就盛气凌人、“官气”十足;又有些人当了干部,假公济私;还有些,安排家里亲戚、亲人进公司、单位,这些人都该感到可耻!那时候,朱总司令却总是可亲可敬地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当然不是说现在没有“朱总司令”式的先进人物,但我认为现在许多人官本位思想严,这些人没有丝毫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朱总司令才是世代杰出人物的榜样。另外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奢侈腐化,不节约节俭。不像朱总司令那样勤俭节约、吃苦耐劳。也不完全排除仍然有人艰苦朴素,比如我的爷爷奶奶,生活一直简朴节约,每次为他们买了新衣服,他们都说没穿坏还能接着穿,并把新衣服小心翼翼地收着。

革命先辈们为了今天美好生活付出了巨大代价,今天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好好学习打好基础,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将来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了朱德军长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白天要上山挑粮,夜晚不仅要审阅文件,还要和毛主席研讨革命斗争形势。红军战士们怕他累坏了,一位小战士出了一个主意: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可是,红军战士每藏一次扁担,他又重新削了一根扁担。最后,他在扁担上写着“朱德记”后,红军战士再也不好意思地藏他的扁担了。以此同时,他郑重地对战士们说:“谁藏我的扁担,我就要批评他。”

从朱德军长的言行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勤劳能干的革命好干部。我跟他比起来,实在是天壤之别。在学校,我是一名班上的干部,对班级工作敷衍了事,不闻不问,失职不作为。有一天下午放学,我负责检查值日的同学打扫班级卫生工作,却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对有垃圾的地方视而不见而急匆匆地回家。第二天早晨,我来到学校,不但没有赶紧清扫垃圾,还若无其事地去玩耍,被同学告状,心里真不是滋味。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无忧无虑地生活,却不懂得替他们分忧。他们不但要管理鞋厂,回家还要做家务活,够劳累的。我看在眼里,却没放在心里,只知道看电视,跟邻居的小孩玩。有时,妈妈叫我打扫地板、倒垃圾时,我总是溜之大吉,不见踪影,真是一个“懒惰虫”。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深刻认识到劳动的重要和意义。我要向朱军长学习,在学校,要尽职尽责,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在家里,要主动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将来更好地为家庭为社会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在很久以前有很多个解放军战士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做出一件件很伟大的事情,也有一件件很普通的事情。朱德同志他就是一位这样的人。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1928年的一天,朱德的队伍和毛主席一起走到了井冈山上。而打败敌人需要足够的粮食,所以要选一些人挑粮。朱德也和战士们一块去。因为战士怕朱德累坏,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可是他又做了一个,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这只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就能他的品质。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朱德的扁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革命先烈故事。读了这篇文章,我被朱德军长那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朱德军长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事迹,一直萦绕在我脑海。

那是在1928年,朱德军长带领红军进行冬季训练。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粮食等生活用品奇缺,红军发动下山挑粮运动。

朱德军长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但他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他穿着灰布军装,背着斗笠,扎着腰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尽管山高路陡很难走,一天要往返50公里,但每次朱德军长的两个箩筐都装得满满的。

战士们既敬佩又心疼朱德军长,想到他为每晚考虑作战计划,白天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大家便商量把他的扁担藏起来,让他好好休息。但他又自己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并特地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战士们被朱德军长的精神给打动,再也不好意思藏起来了。

在我身边,也有许多像朱德军长那样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人,特别是我的外公外婆。瞧,外婆的一双拖鞋穿了三十多年,外公的一顶帽子戴了二十几年,却舍不得丢弃。爸爸妈妈给他们买的新衣服,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我问起来,外公外婆经常说:“没有穿坏就不用买那么多新的。”

想起自己小时候吃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觉得惭愧;刚买了新衣服,几天就划了几道口子;刚穿的新鞋子,几天就张嘴了。我应学习朱德军长那种精神。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老一辈的革命家朱德爷爷以身作则,不怕辛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朱德爷爷工作非常忙,却仍然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路上有许许多多尖尖的'石头,穿着草鞋,一不小心脚就会被石头扎破。还挑着满满一担粮食,就更容易把脚扎破,一不小心还会从山上滚下去。战士们怕把他累坏了,就把那根扁担藏了起来。朱德爷爷又做了一根扁担,还在上面刻了自己的名字。

可见朱德爷爷把安全、休息留给了战士们,把危险、劳作留给自己。朱德爷爷真是勇敢坚强的好领导。

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像朱德爷爷一样对国家有用的人。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1928年,朱德爷爷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爷爷带领的队伍会师作战。由于山上的粮食不足,战士们要到很远的.地方挑粮。来回要走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山崖,有时候还会把脚磨破。朱德爷爷还是坚持带头挑粮。

我们要向朱德爷爷学习,不怕苦,不怕累,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1928年,朱德爷爷的队伍在井冈山上和毛爷爷的队伍会师了。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红军想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足够的粮食,要抽出一些人去宁岗的茅坪挑粮。朱德爷爷也跟着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路很长,路上的石头尖尖的,脚容易受伤。朱德爷爷还整夜整夜地研究怎么跟敌人打仗。大家见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爷爷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朱德爷爷以身作则,和同志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决定长大以后做一个像朱德爷爷一样对祖国有用的人。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讲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候的故事。朱德爷爷带领的队伍在井冈山上和毛泽东爷爷带领的队伍会师后,粮食不够。朱德爷爷白天和战士们一起爬山挑粮,晚上还总是整夜整夜研究怎么和敌人打仗。战士们心疼他,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可是,朱德爷爷又拿来一根扁担,在上面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后来,战士们再也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我们要以身作则,要与朋友同甘共苦,不搞特殊。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朱德的扁担》是红军长征的时候的故事。这篇文章讲的是朱德在部队时,粮草紧缺,他为了部队有更多粮食,就跟着,部队下山挑粮,还总是走在最前面。尽管战士们不让朱德下山去挑粮,但朱德总会想方设法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

朱德是一位不怕艰难、不怕累的'将领。在战场上,他领导着红军战士反日本侵略者;在战场下,他是位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领导人。他为了部队能多补充粮食,自告奋勇的下山挑粮,而且最有劲。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这位中国革命领导人一样,能以身作则不怕吃苦,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好学生。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朱德爷爷带领队伍跟毛泽东爷爷带领的队伍会师了。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他们需要到茅坪去挑粮食。从井冈山到茅坪的.路途遥远,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大家都争着去挑。朱德爷爷也不例外。他不怕累,不怕困难,每天白天和战士们一起挑粮食,晚上还整夜整夜地研究怎么跟敌人打仗。战士们看见他这么辛苦,大家心疼他,把扁担藏了起来,好让他休息。但朱德爷爷又自己做了一根扁担,还在上面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战士们再也不好意思拿他的扁担了。

我也要像朱德爷爷学习,做一个以身作则,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的人。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学习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

这是在红军长征时候发生的故事。在井冈山时,粮食缺乏,朱德爷爷就和战士下山去挑粮食。一路上要非常小心,稍不注意就要滚落山下。地上全是凹凸不平的石头,稍不注意也会把脚划伤。

朱德爷爷白天要和战士们一起挑粮食,晚上还要和同志们商量怎么跟敌人打仗。战士都特别心疼他,于是就把他的扁担给藏起来了。没想到朱德爷爷自己又做了一根扁担,而且上面还刻着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战士们都不好意思再拿他的扁担了。

朱德爷爷不怕苦不怕累,我也要向他学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