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题的立项报告(通用13篇)

时间:2023-11-14 17:22:02 作者:笔舞 2023年课题的立项报告(通用13篇)

报告范文的撰写需要经过反复的修改和补充,以确保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阅读这份报告范文,让我们对所研究对象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作者的认真态度和专业水准。

课题的开题报告

目前的外语特色学校文化基本体现了弘扬传统、中西交融的办学特色,特别强调在外语语言优势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我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提出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从高等院校起步。经过近30年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显著,国内已有多位学者提出了重要研究成果。,俞国良出版《学校文化新论》,20xx年,王邦虎主编《校园文化论》,20xx年,刘道玉主编《校园文化与创造力的培养》,20xx年,葛金国主编《校园文化建设导论》等关于开题报告课题的来源关于开题报告课题的来源。

这些成果大多数局限在理论探讨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上,没有把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教育资源来认识,因而目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还没有形成比较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预计的突破。

综上所述,随着校园文化建设在普通中小学中的快速推进和对校园文化这种特殊教育资源的认识不断深化,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与时俱进、快速发展的时期,而数量日益发展外语特色小学又为这一研究不断增加新的血液关于开题报告课题的来源工作报告。但是外语特色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普通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普通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适于外语特色小学,但是又不能完全适应外语特色小学发展。同时,在现阶段,小学校园文化更多的同特色学校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色学校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由特色校园文化引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以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为例,从建设原则、存在问题和基本对策、应该处理的几个关系入手,探索出适合外语特色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为同类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研究的主要目标。

立足本课题研究,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建立起相对科学、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和具有应用操作性与实施策略。

为推进包河区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试点、做出贡献。

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河区外国语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况。

精神文化现状分析与主要问题。

制度文化现状分析与主要问题。

行为文化现状分析与主要问题。

物质文化现状分析与主要问题。

课题的开题报告

好学习氛围,为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坚持岗位练兵,开展各类教研课竞赛活动,使科研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

三、研究内容 (一)构建教师教育发展体系

1、探索与寻找教师教育发展培训的有效模式,建立有效的教师教育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开放的教师教育发展体系,并在实践中推广。

2、探索有效的校本培训的模式与策略。

3、探索研训一体化培训的有效模式与策略。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探索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的培训内容,构建开放的“以人为本”的培训内容体系。

2、探索教师内需性培训的培训内容,构建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体系。

四、研究重点

1、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校本研修,即“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加强运用信息技术、远程网络教育的教师培训。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加强广大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整体推进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新课程通识培训项目、新课程学科培训项目的持续发展。

2、教师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深入,教师的角色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从“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转变,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指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进行反思、研究,已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自己要成为学习者。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上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和前进,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一次宝贵的学习、发展机遇。新课程的实施,本身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认真领会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成为自觉的研究与创新、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关注具体教育教学情境,把教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把一些成功的经验升华为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创新的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2、改变过去教育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主要为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要使他们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生存的基本能力,而且知道如何去拓展这种能力。所以说,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最基本对象,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也应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的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培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观念,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学习过程的组织与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改变学生以前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并具体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特别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改变以往单纯的接受式学习,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自觉主动地转变过去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这也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从以单一的课堂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

人的合作能力已经越来越被世人所重视。

当今社会,任何一项科学发明,再也不大可能完全是由个人来完成的,而必须依靠整个科研小组——也就是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因此,教师的合作能力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合作能力,首先体现在对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教师间的合作需要我们教师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其次,教师还要加强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教师要经常向管理者汇报和阐述在实施新课程中自己的一些尝试和困惑,以得到学校的支持与帮助。

新课程还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沟通,从而共同构建、推进、生成课程。合作要从改善师生关系做起,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因素,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另外,教师应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争取家长对新课程的认同,这点尤为重要。

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教师要经常向管理者汇报和阐述在实施新课程中自己的一些尝试和困惑,以得到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教学反思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基础。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强调教师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还要成为研究者。到底怎样才能成为研究者?怎么提高,怎么发展?90年代以来国际上提出一个公式: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职业发展。该公式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教师教学有三大特点:一是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二是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三是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性(意味着教师工作要有创造性)和不可重复性。

经验从哪里来?教师的经验主要从实践中来,是教师在实践中的`体验,所思所想。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提出,在教学反思中学会设计;在教学反思中学会交往;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这说明,教师不应该只是教书,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思、所想、所悟,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反思,努力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成为新课程所要求的研究型教师。

新课程中的四个关系和四个强调: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c.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因此,反思是新课改的需要。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教书,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才不会不断的重复,才会不断地总结,不断的反思。这就是教育科研的起步,是教育科研的基础。

课题的开题报告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1种立体交互的有机结合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本课题选取了 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 视角,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关于开题报告课题的来源关于开题报告课题的来源。

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从网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表达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形成1批符合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的 未来教育 案例,构成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源库,充分利用全国教育互联网、宽带网、校园网等教学资源库,协作学习。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探究性学习中体现出来。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发现、质疑、探索、创新等自主探究能力关于开题报告课题的来源文章关于开题报告课题的。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评估指标,其中包括制订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途径的能力,与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的能力,自我及相互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自主处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工具等能力。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探究、利用网络信息的创新能力。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形成1支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队伍。

研究内容

我校已与互联网相接,且建成了校园网

。我们将在全校,充分利用internet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交互性等特点,进行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该实验研究的重点是利用internet辅助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习、探究式学习、发布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利用网校辅助学习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逐步摸索出1套适合初中学生教育教学特点的,基于internet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能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1代新人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技能。

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实验班学生除每周规定的信息技术课外,根据需要还要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与上机时间,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与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的技能。

课题的申请报告

(一)初中新课程改革之后,课本知识连贯性不是很好,跳度很大,很多重要的概念没有出现,为了老师往往将这些知识做以补充,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或记住,在高中的学习中要用到这些知识时就出现了问题。

(二)现在中考考的知识很简单,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学生觉得只要记住就会做题没必要费很大精力去思考,研究,但是记住了不一定就会做题,比如在中考实验题中,题型以实验探究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所给信息的准确获取和整合的能力,每次考完试后,实验题的平均得分最低,这种学习习惯容易带到高中来觉得记住就行,然而高中的化学学习并不是记住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学生在初中学的知识简单,中考过后放松,很多知识会遗忘,上了高中后要接受新的,较复杂的知识时一下子适应不了如果不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和过渡很多学生由于学的吃力而产生厌学情绪。

(四)有些老师只带高中,没有带过新课改之后的初中,对课本,大纲都不熟悉,哪些知识初中学过,哪些没有学过不清楚,所以有的知识不能及时补充,就成了学生学习的盲区,有了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工作高中老师就会去研究初中教材,对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中才能消除盲区。

研究设想。

第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摸底检测,检测的内容可以是初中学的基本概念,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等题要有一定的梯度。

目的:找出学生易错,不会的知识点,和生疏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漏洞,并对学生加以辅导,是知识系统化。

第二阶段: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初中的学习方法并做以统计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纠正。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高中和初中的学习方法不同,不能按老的学习方法学习,建立适合自己的新的学习方法。

第三阶段:在讲新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回顾,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这样以旧带新学生就不觉得陌生,容易接受。

单位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区(县)基础。

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市基础教育。

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课题的开题报告

鄞江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地处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薄弱的鄞西农村。为摆脱困境,学校从1983起开始实施美术教育的改革,并于同年成立了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家价值。

本课题的“美”,是指以美术教育为原始切口和主要载体的美育结果,即学生在学校受全面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享受美、感悟美、创造美,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形成素养以得到终身受益的享受。

“所有学生”,是指全校的每一个学生,而不仅仅指美术专业班的学生。作为一所具有美术教育特色的学校,她的每一学生都应享受优质的美术教学资源,因为他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接受良好的美术教育。

“精神动力”和“生活方式”,是指学生主体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态度、价值理性、核心动机、审美习惯等在一定时空、相关人际、抽象客体、物象客体中的作用性反应中所呈现的状态。本课题重点关注学生的在校生活阶段的各种状态,也适当涉及非在校时段和将来的生活预期。为此,贴近生活实际的美术教学,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将使他们改善生活的逻辑结构。

“特色美术学校”,是指在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群中,再以一定的内涵发展的方式区别于该群体的学校。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正是以“全体性而非选择性、生活化而非专业化”为特色的“美术特色学校”。

全员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全体受教育者掌握美术史论的初浅知识,习得形象感知、形象思维、形象想象、形象表现等多种美术能力,提高审美修养。简言之,学校全员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应当是通过美的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影响和改善社会的精神风貌和物质环境。

因此,我们认为建设农村特色美术学校的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明确学校定位,确立合乎社会和地区需要、合乎学校现状和前景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推动学校“以美兴校,形成特色”战略向前发展,由“美术特色学校”转向“特色美术学校”,由注重部分学生转向注重全体学生。

2.立足学生发展,建构“以美术熏陶为经线,以生活方式为纬线”的教育框架,依托本地的人文资源,结合本地市场的需求,开发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精神生活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使美的教育渗透到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其将来的生活质量。

3.优化师资队伍,完善培养机制,通过专业教师的创作机制和进修体制,充分挖掘全体教师的潜力,加速锤炼,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引领和指导学生的校园生活。

4.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高中特色美术教育的管理体制,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活动项目等提供系统的支持与保障。

5.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和高中阶段美术人才培养的选拔机制、有效途径、具体方法和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6.以美术特色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带动学校音乐和体育特色的发展,从而使学校逐步走上一条立体化、综合化的发展道路。

这几个部分的目标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但最终还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一)打造一个能充分感知的生活化的“美”的环境

1.不断完善专业教学设施。1996年,学校投资新建了3660平方米艺术馆,内设12间画室、2个展厅(教师作品展厅和学生作品展厅)、1间精品收藏室、1所400平方米的陶艺工作室,多个教师工作室等,各类美术教具一应俱全。校园内的环境布置突出了特色美术学校的特点,学校被评为宁波市“园林式校园”,安置了八位现代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和四大发明等16座雕塑。学校还在图书大楼内开辟了美术专用阅览室和作品展览厅。为更有利地开展艺术活动,又将在教学大楼1—5层大厅安置陈列橱,并拟于20xx年对艺术馆进行改造。(负责人:徐惠银)

2.主办《中国水彩》杂志。由中国美协主编、鄞江中学主办的水彩方面唯一的国家级刊物《中国水彩》20xx年落户我校,至今已出版了46期,并将继续主办下去;《中国水彩》成为学生接触高雅艺术的最好载体。

立项课题开题报告的文本简析

交代课题的由来(谁主持的什么课题,什么时候由什么部门批准立项及文号、课题编号等);介绍参加课题论证的课题组成员,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关键概念要揭示内涵,锁定外延;应对研究范围、对象、性质作出人为的设定。

介绍现实背景;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动态);选题的价值、意义。

先说目标,再说内容;目标应先讲直接目标,再讲终极目标;内容应对准直接目标(均用条文式)。

详细列举什么时段研究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怎么研究的(对应内容、目标)。

既要有隐性的成功(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也要有显性成果(可用表格列出)。

课题的开题报告

好学习氛围,为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坚持岗位练兵,开展各类教研课竞赛活动,使科研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

三、研究内容(一)构建教师教育发展体系。

1、探索与寻找教师教育发展培训的有效模式,建立有效的教师教育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开放的教师教育发展体系,并在实践中推广。

2、探索有效的校本培训的模式与策略。

3、探索研训一体化培训的有效模式与策略。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探索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的培训内容,构建开放的“以人为本”的培训内容体系。

2、探索教师内需性培训的培训内容,构建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体系。

四、研究重点。

1、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校本研修,即“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加强运用信息技术、远程网络教育的教师培训。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加强广大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整体推进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新课程通识培训项目、新课程学科培训项目的持续发展。

2、教师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深入,教师的角色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从“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转变,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指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进行反思、研究,已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自己要成为学习者。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上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和前进,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一次宝贵的学习、发展机遇。新课程的实施,本身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认真领会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成为自觉的研究与创新、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关注具体教育教学情境,把教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把一些成功的经验升华为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创新的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2、改变过去教育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主要为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要使他们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生存的基本能力,而且知道如何去拓展这种能力。所以说,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最基本对象,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也应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的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培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观念,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学习过程的组织与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改变学生以前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并具体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特别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改变以往单纯的接受式学习,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自觉主动地转变过去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这也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从以单一的课堂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

3、端正教师善于合作的态度。

人的合作能力已经越来越被世人所重视。

当今社会,任何一项科学发明,再也不大可能完全是由个人来完成的,而必须依靠整个科研小组——也就是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因此,教师的合作能力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合作能力,首先体现在对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教师间的合作需要我们教师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其次,教师还要加强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教师要经常向管理者汇报和阐述在实施新课程中自己的一些尝试和困惑,以得到学校的支持与帮助。

新课程还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沟通,从而共同构建、推进、生成课程。合作要从改善师生关系做起,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因素,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另外,教师应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争取家长对新课程的认同,这点尤为重要。

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教师要经常向管理者汇报和阐述在实施新课程中自己的一些尝试和困惑,以得到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4、激发教师积极反思的热情。

教学反思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基础。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强调教师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还要成为研究者。到底怎样才能成为研究者?怎么提高,怎么发展?90年代以来国际上提出一个公式: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职业发展。该公式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教师教学有三大特点:一是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二是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三是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性(意味着教师工作要有创造性)和不可重复性。

经验从哪里来?教师的经验主要从实践中来,是教师在实践中的`体验,所思所想。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提出,在教学反思中学会设计;在教学反思中学会交往;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这说明,教师不应该只是教书,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思、所想、所悟,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反思,努力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成为新课程所要求的研究型教师。

新课程中的四个关系和四个强调: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c.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因此,反思是新课改的需要。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教书,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才不会不断的重复,才会不断地总结,不断的反思。这就是教育科研的起步,是教育科研的基础。

立项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精选

本课题于2011年三月立项,经过两年的实施,取得了必须的效果。学生改正作业的进取性提高了,学生作业质量明显提高了,各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现就课题做出总结。

此刻很多教师都比较注重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学生及学生家长都重视听课和完成作业,往往都容易忽视订正作业这一环节。订正作业其实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查漏补缺,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小学数学组以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为研究课题,开展小课题研究。经过前阶段的研究,我校教师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1、更改了现有的作业评价体系:2、更改了作业布置模式;3、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加强课后反思。

经过教学,教会学生知识,大多数教师把着眼点放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方法上。我们认为,如果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让学生对自我的学习结果负职责,养成对作业中所产生的错误及时订正的好习惯,会到达对当前教学效果增值的目的。从长远来说,好习惯养成了,会让他们的后续发展更为顺利。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已逐渐由只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的思维本事和创新本事等课题上,我认为我们忽略了对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研究:订正作业。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往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在学校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自主互助新教学模式下,我们小学数学组结合实际情景进行“如何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的研究。及时订正作业是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预防和矫治学生“学习误差”积累的必要手段。及时订正作业是课外作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景,并且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订正作业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情景,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培养这些习惯,从而为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和发展学生心理供给良好的条件。

学生在校内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了多少,能应用多少,往往是经过作业来反馈、衡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教学结果的检验、巩固,也是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数学作业情景来看,一方面作业的资料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练习的综合性、开放性更强。另一方面学生作业中错误的现象也增多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每一天订正的作业也多了。仔细审视当前学生数学作业的订正情景,及时订正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指当天订正当天清。第二层指及时有效地订正,区别于那种“为了订正而订正”、“不及时订正”、“反复订正”的现象。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道练习题,学生在平时练习做过了,批改后教师也讲评过了,做错的同学也订正过了,但当类似的练习再次出现时,许多学生仍会出现与第一次练习时一模一样的错误。分析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与学生作业订正效果不佳相关。

作业订正是学生在教师作业批改后,对自我所做作业中的错题进行改正,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影响学生课余生活的时空,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查漏补缺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效率是指对时间的利用率,学习效率高的人不会让每一分钟闲过,不会总犹犹豫豫,这道题该不该做?这个难点该不该问?这个知识讲过没有?仅有效率高,才能在有限的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要想效率高必须做到:1、要精神高度集中,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学习的时候就应当全神贯注,心无杂念,把精力集中在本子上、笔上,全身心投入进去。第二、就是有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才能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及时订正:一是从时间上来说,得到批改后的作业,在他的第一时间改错,就叫及时订正。第二从学生本事来说,只要他把经过努力能订正的订正了,就叫及时订正。第三从学习态度的角度来说,如果他发现自我不懂的知识,能想各种办法主动去解决的,那更是叫及时订正作业。

习惯:人的行为倾向,一种稳定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心理学上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订正,在关注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在作业订正中所折射出来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消极的容器,要使学生把人类知识转化为自我的财富和技能,必须自我学会学习,学会评价,学会反思。作业订正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培养学生本事及作业订正的有效性放在重要地位。

1、有效性理论。

有效性是一种价值属性,不论“效”的大小如何,“效”之代价多少,均须以该活动结果,作为客体是否贴合活动主题需要的依据。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性必须研究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收益可看做学习的结果,安全可看做学习体验,能够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衡量学生有效性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2、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我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其核心是对人知的认知。元认知实质上是描述了人类自我意识在认识调解上的一种功能,活动对象是认知过程。所以说他核心意义是人知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有三点十分关键:第一,元认知是一种认知活动或者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包括两个成分,1、认识、了解、理解、分析等,2、这是一种监控活动,管理性活动。第二、这种活动的对象是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而不是知识本身,第三、认识的对象不是别人的学习活动,而是自我的。不是一般的学习活动,而是特殊的具体的学习活动。我们能够通俗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结果的再认识,是对原先构成的认知结构的认知体验,进行元认知调控、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并不断重复这种认知活动的一种认知活动。

3、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二胎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到达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能独一的完成任务,但在人的帮忙下,在团体活动中,经过模仿却能完成这些任务。能加速学生的发展。最近发展区主要是智力而言,其实在学生心理发展各个方面都存在最近发展区。教师应围绕“最近发展区”大做文章,经过联系薄、周记、作业本、期末鉴定等。让学生看到成功的期望,明确努力目标,获得动力。不断完善自我。加速自我的发展。

研究的目标:1.经过本项目的实施,探索行之有效、便于操作的、促使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本事,增强学生的自觉纠错本事,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辨析本事,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显著的变化,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到达“不犯同样的错误”的目的,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

2.经过本项目的实施,减少或避免重复机械的练习,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本事。

研究的资料:1、分析学生的订正作业现状与不及时订正作业的各种原因。

2、讨论并制定出及时订正作业的要求。

3、寻找各种提高学生数学作业订正有效性的措施,培养过程中分层进行,持续观察各类型学生的行为,并做好记录。

研究方法:1、运用代币制原理,进行正面强化。

2、分年级段研究,1-2年级为低段年级,三四年级为中段年级,五六年级为高段年级。

3、自然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行为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研究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

(1)进行课题申请、论证,

(2)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研究学生订正作业的习惯,做好前测工作。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实验尾声,进行实验后测,检验实验成果。

在实施培养学生订正作业习惯的小课题中,给教师的执教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先说教师行为的一些变化。原先教师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及时返还给学生,学生能否改错全凭学生自愿。学生能主动改错,教师心里当然很高兴。不能改错或不去改错也不会去深究。此刻教师会给孩子提出明确的改错要求,会检查学生的改错结果。对于没有能按时完成改错的学生,会找寻原因,然后针对性地供给帮忙。在每次批改作业时,会有意识地查看前次作业的完成情景。这样在教师的坚持下,学生订正作业错题的行为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再说学生行为的一些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部分的学生有了自觉改错的习惯。他们养成了得到作业本后,先看教师的批改意见,发现有错及时改正。学习成绩本身比较差得学生改错困难极大,偶尔不能完成改错是自然的事。适当降低对他们的改错要求,只要能把力所能及的那部分题完成了就算过关,不要给这部分学生太大的心里压力。

最终说说教学效果的变化。因为教师和学生每一天都注重检查自我的教和学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要小看这样每一天改正一两道错题,久而久之,每一天都尽量地没有存留问题,所以带来了教学效果的可喜变化。上期我校数学组的期末考试成绩,在我们片区的五校联考中,各个年级基本是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绩。这不能不说是课题研究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成绩。

值得说明的一点是,不要以为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订正错题的习惯,就能够一劳永逸。事实证明,如果过一段时间,教师不在这方面提要求,学生的这个习惯会慢慢弱化的。所以小课题实验虽然告一段落,但对学生订正错题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结束,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如何培养学生及时订正的习惯呢?

首先,要分析学生不及时订正的原因:1.不会订正,知识点不懂;2.忘记订正,或没时间;3.不想订正,反正教师未作要求,不检查。

然后,要耐心细致抓实学生的订正,促使其养成习惯。我谈几点自我的做法:

其次,强调及时订正的重要性,讲清订正的意义和具体要求,每次学生作业前,提醒他们先订正再做。必要时,能够采取强制手段,或者小惩罚一下,让孩子们明白,作业错了必须要订正,否则就无法过关。

最终,在作业或试卷讲评过程中,一般要求学生用醒目的颜色笔如红笔进行订正,色彩比较鲜明,便于查对,也便于日后的复习。

重视订正作业的批改,批改作业时先检查前一次的作业,如有未订正的,暂时不改,叫来学生当面补完订正再批改。我常问:“你是愿意认真订正呢,还是要教师罚你重新做一遍?”百分百,他们会选择前者。

定期自查互查作业订正情景,一般我每隔两三周布置一次,能够让优秀生与学困生结对互查,或组成四人小组合作互查,避免不订正作业越积越多的现象。

这样做,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比较麻烦,需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久而久之,学生就渐渐养成了及时订正的习惯。

1、存在的问题,以后注意订正作业要因人而异,分层要求,个别辅导要尊重个别差异。

2.研究工作应进一步深入,应落实到提高教学成绩上来。

姚玲芳新课程下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的研究《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3期。

李志自动作业“当堂订正法”《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4年12期。

王先姣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订正质量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26期。

6、郑福芬论如何批改与订正小学数学作业《新课程(小学版)》2010年7期。

德育课题立项报告范文

通过这几年的学校管理及教学,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1、道德取向错位。现在孩子享乐主义严重,攀比之风盛行;诚信出现危机,欺瞒之风严重;没有集体主义意识。

2、心理素质脆弱。受不了批评,一挨批评就逃学,寻死觅活。

3、行为习惯失范。一是打架斗殴。部分学生长期以来被家长溺爱,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稍有不顺就用暴力解决。二是小偷小摸。由于贫富悬殊加大,学生出现攀比,个别学生为了面子而小偷小摸。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必须直面不可逃避的,也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研究目标。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进行教育。

(二)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案例研究、文献研究。

(三)研究步骤。

1、更新育人观念,育人先正师。组织各种学习及业务培训等活动建立一支团结进取、本领过硬、作风严谨的教师队伍,培养老师具有善良和慈爱,信任与宽容;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影响人。

课题的工作报告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预期成果的完成情况等);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承担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采纳、转载、引用、应用情况等。

(一)、准备阶段。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为做好学校网络教学研究工作,切实加强对学校网络教学研究工作管理,由副校长主抓,教务处分管具体工作,学校把网络教学研究工作列入教师量化日程。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网络教研工作,亲自参与讨论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并对实施中的具体操作步骤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校领导的关心下,学校成立了“网络教研领导小组”“络教研小组”。陆续出台了《xx子弟校计算机菜单式培训方案》、《教师博客评价方法》制定了“网络教研实施方案”,为学校网络教科研开设绿色通道,为网络教研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为网络教研搭好平台。

(1)、加大硬件投入,保证活动畅通。

(2)、加强师资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

(3)、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的作用。

(二)、实施阶段。

1、加强督促和管理,促使网络教研走向正常化、规范化。

第一,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在《黑龙江教育论坛》上,开设xx分局xx农场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五个教学研讨专栏。

第二,鼓励教师参与教育视频聊天室“小学uc教研在线”研讨学习活动,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每周固定内容,周二语文、周三英语、周五数学,经常播放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课例,邀请名师讲座、发布先进前沿的教学讯息。

第三,继续支持、参与我校校园网的建设。以年级教研组团队为单位坚持为校园网发稿件,校园网的帖子数打入年级组长考核。

同时也经常鼓励教师完善充实自己在校园网里的个人空间,把空间打造成自己的博客成长档案。

2、网上互动研课,教师得到真正的专业成长。

网络互动研课,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式,使得听课教师在不受评课地点的约束下,有充分的时间来思考,作出有建设性的评价。

1、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解决学校校本教研的参与不广泛和过程的不连续性,难以对教学行为追踪指导等问题,通过专家与教师经常性在线接触,使学科教研工作得以深入。

(2)、通过研究引导教师创新教育观念,主动进行有价值的教学实践研究.自觉成长为科研型教师,为学校建设一支积极进取、努力推进网络校本教研实施的教师队伍。

(3)、通过网络教研旨在构建小学新型的教研文化和课程文化;建立了一个网络教研组织,一个区域与学科相交,点与面相织,行政官员、课程专家、一线教师参与的立体式庞大的网络。

(4)、通过研究找到适合薄弱学校的网络校本教研模式,实施流程与推进策略。

2、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内容的重点在于构建网络教研、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校本教研工作方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激发校内各组织自身持续发展为基础,通过构建主动发展型学习模式、课程整合发展模式、学校网络道德文化等模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我校已经具备了开展网络教研最基本的三大标志:一是建网,二是建模,三是建队。建网就是要成立网络平台,我们学校目前主要利用了三个平台,一个是黑龙江教育论坛、一个是uc小学教研在线,一个是我们学校的校园网。建模就是要有一定网络教研模式,我校已形成了包括计划、活动组织、活动管理、活动评价等一一系列的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建队就是要建设一支热衷网络教研,能够追随跟帖的教师队伍。依托在线论坛、发帖跟帖、视频说课、集体备课等方式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3、预期成果完成情况。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脱节、不能指向学校自身问题解决”的倾向。解决学校网络教研的参与不广泛和过程的不连续性,难以对教学行为追踪指导等问题,通过专家与教师经常性在线接触,使学科教研工作得以深入。

(2)通过研究引导教师创新教育观念,主动进行有价值的教学实践研究.自觉成长为科研型教师,为学校建设一支积极进取、努力推进网络教研实施的教师队伍。

(3)通过网络教研旨在建立了一个网络教研组织,利用学校一个区域与学科相交,点与面相织,行政官员、课程专家、一线教师参与的立体式庞大的网络。

4、研究变更情况。

课题人员没有变更。

5、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

近年来课题组成员在网络教研课题研究中,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各项好的成绩。20xx年我校被评为网络教研先进校。王xx老师自20xx年起一直担任黑龙江小学教育论坛语文版主职务,20xx年至今一直被聘为黑龙江省网络协作组核心成员,省uc“教研在线”房间管理员。王xx老师的教研博客20xx年5月在首届全国中小学网校大赛中,荣获百强奖;20xx年5月执教《去年的树》获得省教育学院网络研讨优质课;多次获得省网络教研先进个人,省论坛优秀版主,省网络教研管理者“特别贡献奖”;20xx年4月获得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展示大赛一等奖。韩xx老师20xx年12月获得省网络教研先进个人。参加省首批数学网络教研合作体后,我校刘xx、史xx、廖xx老师分别在20xx年至20xx年多次参加网络说课赛取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刘俊妍老师20xx年9月在总局“实效杯”教学展评活动中获得特等奖,同年9月在xx管局上示范研讨课。韩静老师20xx年5月执教《学会看病》获得省教育学院网络研讨优质课;20xx年11月在xx管局上示范研讨课。丁xx老师20xx年4月参加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展示大赛获得二等奖。隋xx老师20xx年5月参加省思品素养大赛获得二等奖。王xx、姜xx等名老师的上百篇论文、随笔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有了这些有能力教师的参与,我校课题实施顺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德育课题立项报告范文

教育专心于未来。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真善美。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强调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1、“习惯”,是指人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因而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2、养成教育,一课题的界定般物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教育。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与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与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与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淮北市人民路小学是淮北市首家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队工作方面积极探索。鉴于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重智轻德较为普遍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

(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城区、矿区、农村等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与研究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优化,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与要求。这一研究,从现实与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与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与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与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与策略。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理论方面,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有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与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与发展问题。实践方面美国更加注重“自然教育”,引导孩子“自我成长”。

课题研究立项报告范文

主持人:徐萍。

主持人单位:汉滨区大竹园初中。

国内现状:我国当代教育界十分重视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的研究,在理论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刘如正:、于漪:、郑桂华的等等,这些著作从不同层面对语文课堂导入的科学*进行了诠释,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价值。此外,教育类期刊上有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总结,他们在课堂中提炼出有效的心得体会,也很好地促进了语文课堂导入的良*发展。

导入的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优缺点,将会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导入是一门艺术。精*的开场,生动的开课,都能迅速消除学生心理杂念,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又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构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进入*愉悦的教学环境,达到^v^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v^的效果。成功的导入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1、如何让语文教学导语很好的融入课堂当中。

2、怎样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导入语,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能够引人入胜。

本课题预定研究:分为方案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和结题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2015年09月-2015年11月):。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做好开题论*。

2、选定调查对象(学生),制作调查问卷,了解七年级一班和二班学生对目前语文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及想法建议。

3、确立研究目标:。

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语文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特点。

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要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认真研读课例,整理得出相关课例中关于课堂导入的内容及有关评价。

第二、深入课堂,揣摩一线教师的课堂导入环节的成功之处与不尽合理的细节,并形成文字材料。

第三、课堂实践,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进行同一篇目的课堂教学,总结成败得失。

第四、实施问卷调查及访谈,对教学导入设计实施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对实践研究进行全面总结。

第五、重新深入课堂,用精心设计的导入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体验反思其成败得失。第六、以课后反思的形式随时记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阅相关教育文献资料,并解决这些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所采用的方法。

第一、认真阅读研究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定*。第二、阅读相关书籍,研究以往案例的得失,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把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

第四、鼓励学生发现客观世界中的语文因素,亲身体验通过学。

习历史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第五、创设合理问题情境,采用恰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

第六、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触类旁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2月-2015年01月)。

1、根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出不同要求、不同类型的课题导入。

2、及时进行^v^同课异构^v^的导入设计,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学中。

3、对实际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反应做出反馈总结。

4、及时写教育教学随笔,教学反思。

5、及时补充纠正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02月--2015年03月)。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研究过程做归纳总结。

2、整理研究资料,系统归纳。

(1)2015年06月--2015年12月分阶段完成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以论文、教学案例、教学随笔、课堂设计等方式呈现阶段研究成果。

(2)2015年03月,以结题报告方式呈现最后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方法:。

课题的工作报告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语文课程课标》中也对不同的学段写字教学提出了不同的阶段目标。写字课题研究目标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我在班级课题教学研究中,抓住六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正确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写字兴趣。与此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写字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对写字美的感受、认识、理解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同时受到教育。在写字教学上,我着力抓好写字课堂教学常规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学生写字的具体指导。

1、加强写字指导,规范写字姿势。

《语文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既有利于呼吸顺畅和精神集中,防止儿童脊椎弯曲和眼睛近视,也容易把字写得端正美观。书写认真仔细,规范整洁,还会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和意志力的发展。写字过程中坚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主要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个一”,即“眼离书桌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高,身与书桌隔一拳。”我的做法是把写字的基本规范结合“三个一”编成歌谣,让学生熟记:“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脚放平。眼离书桌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高,身与书桌隔一拳,预防驼背近视眼。”

2、在观察中识字、写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写字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故事、儿歌以外,比喻也是个好方法:“撇”像小扫帚,“捺”像桨,“点”像水滴……我引导学生观察笔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这“撇”像什么,“捺”像什么,就好象自己和同桌互相支撑。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一些字变得生动可爱,激起了学生写字的热情。

汉字是一种形体优美的文字,书写时讲究结构、笔势和神韵。实践证明,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它要求写字者神情专注,注意力集中。培养学生的写字注意力,要引导学生“静心、专心、细心”地写字。

1、教学中严格要求。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要适当控制学生使用自动铅笔和圆珠笔,要求学生使用钢笔。要严格控制学生使用涂改液、橡皮等涂抹工具。强调书写的规范性,主要是笔画的规范。严格按照正楷字规范书写,逐步达到书写熟练、行款整齐。

2、保证写字教学的时间。

写字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磨练。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做到每节课的书面作业,尽量让学生在课内完成,在写字时也要落实“三维目标”,即教师不仅关注学生书写的正确与否,还要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握笔姿势,同时要关注学生书写的美观程度,最起码要达到“工整”;按规定开设写字课,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写字时间,让学生潜心练字。

3、营造写字教学的氛围。

学校营造一种人人关心写字教学,人人参与写字教学,人人研究写字教学。关注各科作业,使学生真正做到“提笔即练字”;学校还要开展好丰富多彩的写字类活动,如每周更换班级写字专栏,举行写字比赛,兴趣小组等,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加深对汉字的实用功能与审美能力的理解。

三、

1、老师的评价要及时,要有激励性。

在教学研究中经常采用及时的、富有激励性的口头评价,以及奖励的方式,使他们对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感到骄傲,使他们的写字兴趣也会更大。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小到一个字、一个笔画,或笔画的起笔、顿笔,给予学生到位的评价。“你的字写的像你一样漂亮。”“‘撇’画写的真舒展。”教师的鼓励使学生写字越来越专心、越来越有兴趣。

2.学生也是小评委。

写字教学中不但老师的评价会激发学生写字欲望,同样,同学间的评价也很重要。作为被评价者的学生若总是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在对学生写字情况进行评价时采用了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的评价方式。学生学着用自己喜欢的个性化方式鼓励自己的同桌,自己的同学,或一句赞美的话,一个大拇指,奖一个笑脸,贴一个小卡通图片等。为了得到同学的鼓励,每次写作业,大多数学生都会非常认真地对待,认真读帖,看好生字的间架结构,一笔一画的书写。这样,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使学生重视学生自己、生生之间、生师之间的评价。

3、让学生成为小老师。

三尺讲台并非教师的“专利”,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更主动、高效的学习。小学生的表现欲较强,渴望自己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赞赏。同时,他们也掌握了一定的写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参与“教”,让他们介绍自己写字的心得,充分表现自我,当好“小老师”的角色。

经过半个学期的实验,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养成较好的写字习惯,主动的识字,认真的写字,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教师热情洋溢,使大家沉浸在“人人来参与,个个是主角”的氛围中。古人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认为写字教学使得学生达到乐于练字的状态,我们的写字教学才算真正的成功。在写字教学中,努力激活情感因素,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写字,认真写字,以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让良好的写字习惯陪伴自己一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