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实用19篇)

时间:2023-11-25 22:28:47 作者:影墨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媒介,能够促进教学理念的传达和学习目标的达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三年级教案样例,供教师们参考和推广。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运用分数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35/9—2/31/2+1/63/4—5/81/6+3/10。

9/14—1/23/8+1/85/9—2/97/10+5/103/10+3/4。

二、探究。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算式意义。

1-1/4-1/31-(1/4+1/3)。

3、在书上独立完成两个算式的计算,再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

三、巩固。

1、练一练。

(1)计算下面各题。5/9+2/3—2/51—(1/2+1/6)。

独立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

2、练习十五第1题。

3/4—5/8+5/64/5—(1/6+3/10)3/7—(9/14—1/2)。

(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

(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教师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如果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较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练习十五第3题。

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鼓励学生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练习十五第2、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

四、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

321812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1.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7+(7-6)=。

10-(5+3)=7+7-6=。

问题: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

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76-(12+25)(12-5)×348÷(8-2)。

问题: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222=2。

问题:

1.你看见什么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计算,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能正确进行运算,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计算,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一、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课堂。

四、作业。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2+9÷318÷(12-3)。

2、将上题中的数据改为分数,问运算顺序怎样?

1、出示例1。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人上黑板,集体说解题顺序。

2、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

3、教学例2。

出示例2。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口答、老师边板书边提问。

指出:这道题在把除法改为乘法后,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所以我们在混合运算时,每一步计算时,都要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能用简便算法的一般用简便算法。

4、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2题。

问:应用了什么定律,要怎样计算?

指出:在除法转化成乘法后,要注意有一些题可以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练习十一第1~3题的第一行,第4、5题。

课后感受。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简便运算上,基本上同学们还是掌握的不错。

三年级数学《三步的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一、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出示课件)。

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师提出解决问题。

1、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2、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

三、尝试与探索。

四、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可能有三种算法。

1、18÷3=6(元)6×9=54(元)。

2、9÷3=3(元)18×3=54(元)。

3、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

汇报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全班共同解决。

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教师小结:有乘也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

引导重点。

1、让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班内反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达成共识。

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五、练一练。

自主练习第1题。

买6包葡萄干要42元,买10包葡萄干需要多少元?

将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

包数。

钱数。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答案!

六、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

生2:我想买9千克。

生3:苗圃里有12行番茄苗,每行有60棵。

生4:把他们全部移栽到种植区,每行栽9棵。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算法。

3、班内反馈,按小组进行。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2.掌握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

3.通过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通过学习分母有理化与除法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小结、归纳、提高。

1.教学重点:分母有理化.。

2.教学难点:分母有理化的技巧.。

1课时。

投影仪、胶片、多媒体。

复习小结,归纳整理,应用提高,以学生活动为主。

【复习提问】。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步骤、运算顺序、互为有理化因式.。

例1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步骤和顺序:

(1)(先乘除,后加减).。

(2)(有括号,先去括号;不宜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3)辨别有理化因式:

有理化因式:与,与,与…。

不是有理化因式:与,与…。

例如:等式子的化简,如果分母是两个二次根式的和,应该怎样化简?

引入新课题.。

【引入新课】。

例2把下列各式的分母有理化:

(1);(2);(3)。

解:略.。

三年级数学《三步的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园]的归纳、综合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

一、铺垫设伏: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奥运会要在中国北京举行,青岛作为北京的合作伙伴开展了许多与奥运有关的活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青岛为纪念“国际奥林匹克日”在心修建的海滨栈道上举行的全民健行活动的热闹场景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都想到了什么?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说师板书)。

学生可能会提出:

(1)、老爷爷还要走多少米才能走完1000米?

(2)、小丽一家已经走了多少米?离5000米海有多远?

(3)、小强一家离500米还有多远?

(4)现在小强比小丽多走了多少米?

2、师:我们还是来关注一下老爷爷吧。

谁来为第一个问题列算式呢?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指名说说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写完之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意见?

=6100(米)。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小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4、全班交流:(重点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样想的?)。

5、你能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10000-(2100+1800)=10000-130×30。

=10000-3900=10000-3900。

=6100(米)=6100(米)。

6、下面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我们的小伙伴吧。(解决第4个问题)。

师: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每人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在于伴交流)。

7、全班交流:(建议学生用综合算式)。

8、根据刚才的计算和以往经验,你能说说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生说师小结:

三、巩固拓展:

1、第63页第1题全班交流第一行两道的运算顺序。

同位交流第二横行两道题的运算顺序,

自己做第三横行两道题的运算顺序。(生板演,集体订正)。

2、第64页第3题。

通过观察,全班交流了解到什么信息,再独立解答。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说给老师和同学听听。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

321812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1.使学生掌握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口算。

(二)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9-72235-〔2.34(7.2-5)〕。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师谈话引入: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1.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

2.学生独立解答。

(三)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四)总结归纳。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步乃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内容具体涉及加减、乘除、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其中加减、乘除这一部分,这节课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教学,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来学习计算。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今后更为复杂的计算学习奠定知道和思维基础。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学习乘法(除法)与加法(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1.结合具体练习,使学生掌握含有不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会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掌握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看—说—算—查

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

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0+4+30= 2×4×7=

15+5-10= 6÷3×2=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运算或只有乘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 )顺序进行计算。

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

1.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中的情境图。

2.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回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同桌讨论,然后说一说。

4.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呢?

5.尝试列综合算式:4×3+7

三、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4×3+7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2.指名板演,全班齐练,评价。

3.7+4×3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

4.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已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组内交流。

7.比较7+4×3的运算顺序和4×3+7的运算顺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一个算式中,含有除加、除减计算时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一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下面各题第一步先算什么?把他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2)完成第50页第5题。

2.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3.作业布置:课本50页4、6题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材第17页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知道在带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里,两个小括号里的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并能照这样的方法计算。

3、使学生掌握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式题。

1、做第17页复习题。

(1)指名学生依次说出每题里各有哪些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并口答运算过程及得数。

(2)提问: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第1小题计算时是怎样使运算过程简便的?

2、引入新课。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知道:算式里如果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如果两步可以同时计算、脱式,那么同时计算、脱式比较方便。

我们今天根据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来继续学习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一些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提问:这道题里有小括号时,要先算什么?有两个小括号时,

(在两个小括号下面画线表示)运算时怎样写比较简便?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

(3)指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时计算、脱式时,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指名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3、教学例4。

(1)出示例4。

提问:这道题先算哪里的?小括号里面又要先算什么?为什么?

说明: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里有加法和乘法,要先算乘法。(在“25x4”下面画线)。

请同学们按照计算顺序,在练习本上算出结果。(教师巡视辅导)。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口答,老师板书递等式)。

结合板书过程提问:为什么第一步要先算乘法?

完成计算过程后指出:括号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法,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想一想,括号里如果是加、减法和除法,要先算什么?

4、教学“试一试”。·。

请同学们看“试一试”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为什么?二步和第三步各要算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追问:为什么第一步先算除法?

5、小结:上面两道题都是括号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

除法的三步计算式题。在计算时,要计算括号里的部分时,也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1、做“练一练”第2题。

分别指名说一说两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强调括号里要先算什么。

2、做练习四第l题第一组。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第一步先算什么?为什么两个小括号里的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指出: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有两个小括号,为了使计算简便,小括号里的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3、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先在方框里填数。

提问:第1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第2小题呢?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综合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第l小题前两步上要加小括号?第2小题为什么后两步加了小括号?

指出:第1小题为了先算除法、加法,最后算乘法,所以要把除法和加法括在括号里。第2小题为了先算乘法、减法,最后算除法,所以要把乘法和减法括在括号里。

练习第1题第二组,第3、4题。

《分数混合运算》六年级数学教案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乘、除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内容,重形式。在复习准备阶段,精心设计练习题内容,在高效复习旧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探究,重归纳。在教学例3的环节中,不但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且重视个例分析,重视归纳总结相关规律。

3、重联系,重迁移。有效利用已有的整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巧妙地引导学生把原有知识迁移到分数混合运算中来,使学生通过分析、尝试,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两、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运算题,提高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解答关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7分钟)。

1、说出运算顺序,不用计算。

(18+7)×488+(30÷5)350—25×260÷(77—65)。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33页例3。

(1)分析题意,明确题中的各个数量的意义。

(2)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3)尝试列式。

2、探究有小括号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算式,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12÷(1/2×3)。

(2)师生共同总结运算顺序。

3、探究分数连除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算式:12÷12÷3。

(2)引导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

(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三、训练深化。(9分钟)。

1、基础练习:完成教材33页“做一做”。

2、巩固训练:完成教材35页9题。

3、拓展提高:完成教材35页10、11题。

四、总结收获。(5分钟)。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完善板书。

2、老师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

321812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

探究过程十分重视形象思维教学和推理思维教学。如我在教《连加、连减》时,在学生看图(左边3只小鸡,中间2只小鸡,右边1只小鸡)讲图意并列式计算后,我让学生观察3+2+1这个式子里有几个运算符号,3、2、1各表示什么?整个式子表示什么?从而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我们用加法计算,而这种加法式子我们叫连加;接着让他们小组讨论3+2+1这个算式应该怎样算,最后让他们思考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在探究教学中,我用思考题启发学生说话,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给予肯定、纠正或补讲,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探究能力。在教连减时,我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的式子(3+2+1)我们把它叫做连加,那这个式子(8-3-1)叫做什么呢?此时,我紧扣“旧”知识,捕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训练点,给学生探究时间,让他们观察、比较、思考、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进而形成初步的探究氛围。

教学设计综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第一册中的“6到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一节计算教学课。它是学好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关键。计算是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项最基础性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有3点:一、懂得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二、理解并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三、会正确口算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由于计算教学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显得十分枯燥,以往学生对这类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掌握不扎实。基于以上情况,教师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学:1)情境激趣,引发思维2)网上探究,协作交流3)强化练习,拓展运用4)全班交流,总结评价。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资源以其它媒体和手段无法替代的情境再现、超时空交流等功能与优势,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操作性平台,为学生呈现了仿真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提供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引导他们积极体验,在特定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在多媒体网络环境支撑下的数学基础性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认知的过程,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促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得以牢固地掌握,并达到灵活运用。

教学策略分步阐述(教案模板):

课   题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学科   年级  。

教学目标 。

二、理解并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会正确口算加减两步计算式题。

重、难点  。

信息环境及媒体  。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分 步 策 略。

谈话引入:“小朋友,都乘过公共汽车吗?”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设置了内容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学会应用。

选择学生三个板块的练习题上传至教师机进行展示教师帮助引导学生作总结评价。

有人上车,有人下车。

用鼠标移动电脑图像中的人物上车与下车”。

把车上的几个人“拉”下来,再把马路边上的若干人“拉”上了车。

小组同学的合作讨论下,列出了各自的算式,

学生自主地选择点击相应的板块。

由学生自己介绍进行全班交流。

多媒体技术把生活场景搬进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移动变化、动态的图像与音频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兴趣,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引发思维。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形象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在新颖的操作活动中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

发挥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的。

运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经验的重组建构。

概念的掌握和巩固,关键在于应用。

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强化新知识的练习巩固和应用。

学生在信息技术呈现的图像、声音的激励下,不断体验成功。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掌握知识,获得技能。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

《分数混合运算》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第24页的内容和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第26页“练一练”第6题。

1.会分析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审题,找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含义,找单位“1”,将文字、图示、算式结合起来。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会分析解决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初步构建分数问题的知识结构。

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

师:这是一道“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理解题意,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的(这里的表示的不是数量,而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师:这里的是辆吗?如果不是那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定不是,汽车怎么可能出现辆。

生:增加了,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师:对。这里的是一个分率,它的单位“1”是第一天的成交量。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就表示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多了第一天成交量的。

2.画图表示第二天的成交量。

学生理解题意后可试着描述,师生共同画出图形。

在画图时注意分析:

(1)确定单位“1”后先画单位“1”,即第一天的成交量。

(2)再画第二天的成交量,可以提问第二天的成交量线段画的比第一天的长还是短,为什么(因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所以线段要比第一天的长)。长出的这段要画多长(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线段的)。

(3)然后分析示意图中每部分表示的意义。

第2条线段中,和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的线段相对的这段表示它和第一天成交量相等,多出来的这段表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的成交量,也就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3.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让学生根据分析,尝试自己列式,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思路,再汇报。

可能会有两种意见:

(1)先求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

(2)先求第二天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这两种意见教师都给予肯定。

生1:我是先求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辆,50×=10(辆),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10=60(辆)。列成综合算式是50+50×。

生2:我是从图中看出第二天是第一天的(1+)=,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60(辆)。列成综合算式是50×(1+)。

4.回顾反思。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和交流这道题的解决过程和方法。

(1)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找出单位“1”的量,画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3)根据线段图找出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分析题目中的信息,理解题意后再完成。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理解“体积大约增加”是增加谁的,从而找到单位“1”解决问题。

3.完成习题:学校新购进足球30个,购进排球的数量比足球少,学校购进排球多少个?

这是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让学生进行迁移类推。

五、拓展提升。

96+96×(1-)=184(分)。

240×(1+)×(1-)=225(元)。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七、作业布置。

1.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3题。

2.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6题。

观察情境图,了解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在小组里交流后回答。

学生列式,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强调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

备注

一、 复习旧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三、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口算练习九第1题

问:分数除法要怎样算?

2、引入新课

这节课,就用学过的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习分数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1、教学例5

出示例5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出:按照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分数连除,要转化成分数连乘来计算。改写成连乘后,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相乘。

2、教学例6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结

根据例5、例6的学习,你能说一说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吗?

指出:在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里,凡是遇到除以一个数,都可以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转化成分数连乘来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行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

练习九第2题第一、二行,第3题第二行。

这节课的例题对学生而言很简单,但是练习九的第3题解方程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解方程上比较合理。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5页例1、练一练,第76页练习十二第1~5题。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做练习十二第1题,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18+3/5×18(2/5+3/5)×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共同评议。

提问: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认为要注决些什么?

指出: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先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例如第一小题,分数乘除法连在一起,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一次约分,同时计算;再如第二小题,分数连加时可以同时通分。

四、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说说哪里用了简便算法,分别是怎样想的。

小结:简便运算主要应观察算式的特点,看能不能运用运算律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不能直接进行简便计算,要先算一步或几步才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简便计算,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思考能不能用简便计算。

五、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二第3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板演。

交流:每道题是哪里用了简便计算,依据是什么?

六、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相对应页。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一、创设情境 激情引趣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你们已经知道怎样准确计算万以内的两个数的加减法,说一说怎样笔算万以内两个数的加减法。

同学们,你们通过回家问爸爸、妈妈,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节那天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

小红一家又是怎么做的?请看屏幕。

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放《常回家看看》的歌曲。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答:小红去了姥姥家。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姥姥的一身衣服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3、买一条裤子和一双鞋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4、姥姥的上衣比姥姥的鞋子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裤子比姥爷的鞋子贵多少钱?

6、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

7、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小组讨论,班内集体订正。.

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一) 活动一: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钱?

师:把前5个问题放进问题口袋,先解决第6个问题。

1、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解决?

2、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展示你们的算法? (学生板前展示)

班内交流。

4、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 估算:112+103+88≈300(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

112

+ 103

215

215

+ 88

303

5、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二)活动二: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1、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三:总结归纳运算顺序并验证。

1、小结:观察算式的特点: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怎么算? ( 从左往右挨着算:先算前两个数,用这个得数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 )

结论:没有括号的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谁愿意展示你们的算法? (学生板前展示)

班内交流。

3、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 估算:112+103+88≈300(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

112

+ 103

215

215

+ 88

303

5、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四)活动四: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1、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活动五:总结归纳运算顺序并验证。

1、小结:观察算式的特点: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怎么算? ( 从左往右挨着算:先算前两个数,用这个得数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 )

结论:没有括号的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猜一猜:连减应该怎样计算呢?

三、实践运用 发展能力

(一)以自主练习题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

1、第一关:变魔术。

小红来到姥姥家,跟哥哥小强玩起了变魔术的游戏。看, 我有三张魔术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两道题。 分组做,每组两道。姥爷说,这些题,哪个小组做对了,就奖励那个组每人一个优胜小星。赶紧做吧。

2、第二关:助人为乐。

一位邮递员叔叔也想请我们帮忙。走哪条路近?请帮他算一算。

(二)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教师以评为主。

四、归纳总结 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是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本节课是“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不带括号的两极混合运算。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即:饮料问题及购鞋问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分析,归纳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既锻炼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又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些学生在课外还接触了两级混合运算,并从父母或其它渠道获得了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可以说,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有一定运算基础的进行教学的。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同时,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促使其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教具准备:

cai课件。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知识点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知识的基础,因而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的。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本着生活化、问题化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以“廉价超市”清点库房这一现实情境为切入点,导出“饮料问题”,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归纳,又通过解决“鞋子问题”进一步探索、归纳出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终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数学体验。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学生交流发现的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针对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我想求三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我想求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解决饮料问题。

师:刚才有位同学提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瓶饮料”,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试算,全班交流)。

师:哪位同学想第一个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生1:24+24+24+8=80(瓶)。

生2:24×3=72(瓶)。

72+8=80(瓶)。

请该生说一说每步算的是什么。

生3:24×3+8=80(瓶)。

生4:8+24×3=80(瓶)。

(3、4算法如果出现,教师给予表扬。)。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样写算式的?

生:我是仿照以前学过的加减混合算式来写的。

生:我在书上看见过这样的算式。

(如果生3和生4的方法没有出现,教师可提出郎蓝灵鼠的问题:把生2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师: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4×3+8。

=72+8。

=80(瓶)。

师:说得真不错,哪位同学的算式和他的一样?(学生举手)你能不能再说说?

生:我先算的是乘法,然后算加法。第一步求的是3箱饮料有多少瓶,第二步求的是一共有多少瓶。

师:有没有和他们不一样的算式?

[鼓励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个性话的做法。]。

生:老师,我是这样列的,8+24×3。

师:啊,你的算式和他们的真不一样。那这个算式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小组讨论。

生:我也是先算的乘法,求的是3箱有多少瓶,再算加法,求的是一共有多少瓶。

师:为什么不先算8+24呢?小组讨论。

生:不可以,因为那样得数就不对了。

生:我们先算乘法,是要先求3箱一共有多少瓶,然后才能求一共有多少瓶。

师:原来是这样啊。在这两个算式里,我们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8+24×3。

=8+72。

=80(瓶)。

2、尝试应用,解决购鞋问题。

学生观察、汇报。

师: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试算,全班交流。

生1:36÷4=9(元)。

63-9=54(元)。

请该生说一说每步算的是什么。

生2:63—36÷4=54(元)。

(请该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中没有出现这个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改写)。

师:63—36÷4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然后呢?

3、知识归纳、内化。

师:我们再来回顾这两个算式(24×3+8和63—36÷4),看它们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

(集体回顾这两种算式的运算过程)。

师:那向这种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应该怎么说呢,让我们小组共同讨论一下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归纳运算顺序)。

三、走进生活,体验成功。

师:今天,我们总结了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你愿意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做一些练习吗?(愿意!)。

(教师组织学生解决课后“练一练”习题)。

四、畅谈收获,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过得愉快吗?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今后,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你准备怎么做?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强调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打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