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范文(17篇)

时间:2023-10-27 14:17:23 作者:纸韵 热门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整理思绪和回顾过去的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潜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篇幅适中、内容充实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起到一些启发和指导作用。

感动十大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生活在和平的地区,永久想象不到原来还有这样1片土地,夹杂着战时留下的痕迹,年轻的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在从事着这片土地的扫雷工作。这是中国的土地,不能让它成心思危险,这也是人民生存的土地,1定要干干净净!

年轻的战士杜富国就是我国云南扫雷大队中的1名勇敢的战士!在他扫雷的生涯中,已不记得扫过了多少的雷,排除多少的危害。但是不幸还是降临了。在2018年的10月11日这天,同志们扫出了1颗雷,身为扫雷作业组组长的杜富国同志,让其他的同志退后,自己来进行着进1步的扫雷工作。但是在作业的进程中,这颗雷突然爆炸,杜富国同志也因此被炸毁了双腿和双脚。

当他被鲜血淋漓的抬出的时候,战士们都哭了,但是这位战士很坚强!在后期恢复进程的采访中得知,虽然家里人和医院和部队直到11月17日才告知他再也看不见光明的这个凶讯,但是这位战士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他很坚强,也从未后悔!更是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自豪!

从事扫雷工作,是杜富国同志的选择!在2015年的时候,本来可以安心度过的服役期杜富国同志,在看到云南扫雷大队抽调人员参与扫雷工作时决然的决定报名了。在经过了1系列的培训和考核,他成了1名光荣的扫雷兵!能够参与扫雷工作,是他特别自豪的1件事情!乃至他还将自己的微信名字改成了“雷神”,这是对自己工作的1种崇敬之情!

是甚么让这样的1位年轻的战士选择了扫雷这条路?固然是他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国家的1种使命感!这片土地是中国的土地,中国的土地就要是和平的、安全的!战争为这片土地留下了生存的隐患,会要挟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他义无返顾,带着崇高的理想和使命,进行着扫雷!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酷爱生活的中国人。犹如杜富国同志1样的中国扫雷兵们,为了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为了让这片中国的土地再次充满生机,凭仗着过硬的本领和英勇的精神,将这片雷区变成了人人都能到来的乐土!

生活在那里的1位老乡谈起来这些扫雷的战士们,不但感叹,过去由于这片雷区,虽然他已很谨慎翼翼了,但是还是前后两次炸伤了双腿,现在这些战士们将这片雷区清算干净了,他以后就能够安心的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生产和生活了!这位老乡每天都会来和战士们1起看看扫雷的情况,就在杜富国同志失事的那天,他也在现场,看到这1幕也是泣不成声!

有人或许会问,为何要扫雷?这是中国的领土!由于这片雷区的存在,我国的通商遭到影响、土地的耕种也难以播种、矿场资源也难以开采,对这片地区的巡查也遭到影响,这里是中国的边疆,由于这片雷区的存在,也可能成为安全的隐患,所以必须要扫!

以杜富国同志为代表的中国扫雷兵们,就是怀着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天都谨慎翼翼的进行着扫雷工作!这些战士们每天都游走在生死的边沿,即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他们,仍然接受着战时的考验!在这些战士的努力下,已扫清了300多平方米的雷场,中国仍有雷场需要进行清除,这些战士们仍然会继续讲扫雷工作进行下去,让中国边疆变得安全,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致敬这些扫雷兵们,我们会极致杜富国同志,会记住像杜富国同志1样奋战在扫雷1线的中国军人们!感谢你们为了祖国做出的如此大的奉献!

党人精神,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一个绝壁中的“天坑村”,一条悬崖上的“天路”。

20多年来,全国各大媒体对下庄人战天斗地、绝壁开路的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下庄精神”曾鼓舞了不少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

20__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巫山县委县政府利用帮扶资金对这条绝壁天路进行了硬化,并将路面宽度拓宽至4.5米。随着交通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城里游客将私家车开到了下庄村,慕名前来寻访下庄“天路”,感受“下庄精神”。

虽然已卸任村支书,但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这一次,他又萌发了打造民宿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念头。

“下庄村地靠五里坡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丰富,若能将村民家的农房改造成乡间民宿,将游客留下来,就能实现农旅融合的效益叠加。”毛相林盘算着。

可是,农房改造需要资金,村民们没看到效益,都担心这是“赔本生意”。

于是,毛相林带头将自家房屋简单改造,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民宿。“你看,以前白色的外墙被我涂黄后,更有乡村风味,室内用木条吊顶,凸显原生态气息……”毛相林领着记者在改造后的民宿中穿来穿去,兴奋地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去年红叶节期间,毛相林的农家民宿平均每天能接待上百名客人,短短一个月,就为他带来上万元收入。

有了老支书带头示范,村民们积极性高涨。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县里也决定投入资金,帮助下庄村民实施民宿改造计划。目前,下庄村已改造19栋34户民宿,二期72栋88户民宿改造也已纳入规划,很快将启动建设。

“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入旅游公司,打造‘下庄古道’‘鸡冠岭’等旅游景点,并与巫山县博物馆合作,在村委会广场打造一个‘下庄精神陈列馆’,将‘下庄精神’融入到旅游开发中,让乡村旅游更有内涵……”如今,毛相林已很少吟唱那首古老的歌谣。站在“天路”的尽头,他心里还有着一箩筐打算。

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2013年,七星小学跳绳队带着独门秘籍和法宝,参加了花都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跳绳比赛。第一次参赛,他们就包揽了80%的金牌,还拿到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第二年,七星小学跳绳队参加全国性跳绳比赛,拿到团体总分第一和36块金牌。

继在全国比赛中一鸣惊人之后,七星小学从偏僻的乡村走向了世界跳绳赛场。2015年,赖宣治带孩子们到迪拜参加首届世界学生跳绳锦标赛。这是孩子们也是赖宣治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

在这届比赛中,七星小学跳绳队拿到了金牌总数28枚中的27枚。成为世界跳绳的“梦之队”。赖宣治: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在哭,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觉得能为国争光,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当所有外国选手都站起来给你鼓掌那一瞬间,我觉得特别棒,真的特别棒。

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1934年,沈忠芳出生于上海市,从小目睹国破家亡、战火纷飞纷飞,他燃起了报国梦想,造飞机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沈忠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在飞机设计专业学习。1958年,沈忠芳和他的同学们,大干一百天,终于将中国的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送上蓝天,这是他的毕业设计,也是儿时的梦想。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防部从事导弹研究工作,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就是沈忠芳导弹人生的开始。

中国的导弹是从仿造开始的,但是真正创新则是依靠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当时美国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频繁进入我国空域侦察,高炮部队设伏防卫,当时碍于其飞行高度达到了21000米,飞机够不着,高炮打不准。

为了震慑敌人,摧毁u2高空侦察机,我军开始自主研制地对空导弹系统。其中艰辛自然不必多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地空导弹“红旗—号”横空出世。

自此u2不敢来犯,我国导弹核心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独立自主研制的路子上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规范。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亚洲人。这种突破创造了历史,这种突破振奋人心,而苏炳添的那种坚持“进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半决赛中,苏炳添在第三小组第四道。发枪前,他揪了揪紧身衣,双手合十,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赛后记者跟他求证手势的意思,他说这是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

苏炳添的“进步一点点”是中国人的一大步,也是亚洲人的一大步。但是这“一点点”是突破极限的挑战,是要建立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与自我突破上。苏炳添说,自己从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时间。此后,他又为自己制定接下来的0.01秒的目标,“听起来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尝试。”

为此,他保持严格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坚持训练,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在32岁还保持在巅峰状态。就是为了能不断实现“进步一点点”。

在知乎上回答“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种怎样的体验时”,苏炳添也说训练很累,“很枯燥,有时候确实练着练着就会想,太累了,明天还要练啊太累了,还要练那么多年,怎么坚持啊……”但他也说,“这样坚持下去也是一个再次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

苏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成功闯入奥运会决赛,成为中国奥运历史第一人,刷新了亚洲纪录。这背后是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始终如一的坚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记录可喜,但这些站上世界顶尖赛场的运动员身上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更可宝贵。“进步一点点就好”不仅是苏炳添的追求,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座右铭。

我们常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立长志者,不期速成,从“进步一点点”开始,坚持“进步”,必将会离目标越来越近。龟兔赛跑的故事,“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经说过:“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同样的道理,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图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学会循序渐进、持续发展。“进步一点点就好”,就是这样。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我们也应该提醒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即使只有“一点点”,但只要能坚持下去,数年如一日,十数年如一日地“进步”,就算我们破不了中国纪录、亚洲纪录,但终归能挖掘出自己潜力,实现更好的自己。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有报道说,一个短跑选手最大的年龄限度为28岁,苏炳添参加2021年东京奥运会时已经32岁。

在2021年的国内比赛中,苏炳添发现,参赛名单上的运动员内,他是唯一的“80后”,在以“00后”为主力的赛场上,他的年龄有些突兀。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苏炳添在本该退役的年纪,坚持自己的夺冠梦想,用实力证明了,只要付出努力,一切都不晚!

“我觉得我还能跑”,苏炳添怀揣着这句话,一直跑进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比赛中,以9秒83的成绩,成为亚洲第一位站在百米决战现场的黄种人,又一次刷新了亚洲纪录。

然而,“超龄”苏炳添的名字成了中国优秀运动员的代名词,15岁开始练短跑,32岁才站上事业的巅峰,苏炳添庆幸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了毕生心血。

苏炳添提高0.01秒的成绩,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追梦的人,总会跑着与梦想相遇,没有天赋就靠努力创造奇迹。

在接受一次采访中,苏炳添说到:

当运动员不就是这样吗?到了一个高度,就想要另一个高度。

人生没有捷径,所有的成功都是要靠自己干出来的,所以,你只管付出,命运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你最好的回报。

苏炳添用自己的实力打破黄种人无法进入田径短跑赛道的魔咒,让世界看到中国速度!

刷新纪录后,苏炳添又有了新的目标,他将身披红色铠甲,飞出亚洲、飞向世界!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张xx,一位63岁的老人,头发稀疏,不施粉黛,她的脸上刻尽了沧桑与疲惫,但是她的坚定却散发着无穷的力量!

她,为了让失学的女孩子重返课堂,几近乞讨的筹集资金,创办女子中学,只是为了改变“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

她,为了给贫困的孩子交学费,毅然拿出自己仅有的200元生活费,甚至把妹妹寄给自己的路费悉数拿出。

她,为了挽救迷恋网络的男孩,把行李搬到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了,每一件事都包含着张xx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张老师一生无儿无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自己的学生,张xx老师就像一把利剑斩断了贫困和愚昧的传递,架起了知识和山区女孩的梦想桥梁,张老师的无私奉献,无悔付出,辛勤耕耘,爱生如子不正是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使命担当的具体体现吗?这才是真正的伟大,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张xx老师一样,始终保持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赞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赞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个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红梅傲骨,大爱无疆,我们应该承袭张xx老师的“红梅”精神,追求至善至美的师德大爱,不改初心,牢记使命,在教育路上奋勇前行!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成为中国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

9秒区,代表百米世界顶级水平,曾是亚洲人禁区,1932年,第一位站上奥运赛场的中国运动员,参加的也是男子田径一百米,他叫刘长春,最终以11秒1的成绩被淘汰出局。直到83年后的2015年,亚洲人才跨进9秒区,这个亚洲人就是苏炳添。

这样的突破,源自于他2012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苏炳添遇到了最强大的对手,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

此次比赛,让苏炳添知道自己与奥运选手的差距,所以他给自己制定了目标,首先就是要过10秒区进入9秒区。

苏炳添:2014年的时候,我把起跑脚换成左脚,改变的话,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了,就好像重新学习跑步一样。

苏炳添坚持每天练习起跑几百次,即使走路也是练习起跑的样子,连睡觉也在思考如何跑得更完美。

2015年北京世锦赛半决赛,苏炳添又与博尔特站在了百米赛道上,这一次苏炳添跑出9秒99的成绩,博尔特则以9秒96险胜第一,两人仅相差0。03秒。

但那一年,苏炳添已经到了退役的年龄。

苏炳添:我觉得现在才开始掌握到百米的一些精髓,我还想继续跑。

9秒987、9秒92、9秒91……作为年龄偏大的运动员,任何微小突破,苏炳添都要付出成百上千倍的努力。

2021年,苏炳添以32岁的年龄备战东京奥运会,然而,在之前的2019年,苏炳添受腰伤困扰,接连退出亚锦赛、全国田径锦标赛等重要比赛。

苏炳添:当时受伤的时候确实挺难过的,差点就废了,真的,其实我当时没有,打算什么再突破了,毕竟以前的观点就是说,只要到这个岁数了,你还受伤的话,要重新回到巅峰,那还是很难。

苏炳添:我还想努力地去完成东京奥运会,因为,100米是全世界最受瞩目的运动项目,基本上大家的印象里面。我们的百米水平跟世界水平相差太远了,所以说我们去参加奥运会,希望我们与世界水平距离要缩短。我们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

在东京奥运会半决赛中,苏炳添以32岁的年龄跑出9秒83的成绩获小组第一,震惊世界,这个成绩比他2018年9秒91的亚洲纪录快了0。08秒,百米飞人世界排名高居第8位,苏炳添做到了,他超越了年龄,超越了伤病,超越体能的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亚洲之光。

颁奖辞

世界屏住了呼吸

9秒83

冲出亚洲的速度

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

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苏炳添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今年的夏天特别热,但还是热不过苏炳添,亚洲飞人、中国短跑男神……这些称号让苏炳添成为微博、微信上的热词,成为频频刷爆朋友圈的当下红人。这位仅仅有着1米72身高的大男孩,让国人刮目相看的同时,更让世界侧目———黄种人的“极限速度”是怎么突破的?全球短跑专家纷纷惊叹小个子跑出的“中国速度”。

当苏炳添正被世界瞩目时,他回到了家乡———中山,见到久别的父母,他说,很想念家里人,想好好陪一下父母,安安静静休息一下。没有荣归故里的张扬,有的只是对家人的牵挂,对未来体育事业的思索。这就是中山人,敢想敢思敢为天下先,这是中山先贤留下来的精神特质,它被中山人很好地继承,而苏炳添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在百米赛场上将这一精神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正因为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让苏炳添一次次创造奇迹。

苏炳添说,一开始,他的短跑事业并不顺利,而自己的进步源于起跑技术和前半程跑法的'改变,即从以前先出右脚改为先出左脚,并且重点训练了30米至50米,以及50米至70米两段途中跑技术,两项技术的改变让他进步飞速……看起来,这里面似乎没有太多秘密,更多的是一种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尝试改变,甚至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看到的是9秒99,而我们看不到的是9秒99背后的汗水与泪水、煎熬与奋斗,苏炳添用成绩证明亚洲人同样能站在百米决赛的跑道上,用成绩展示出“敢为人先、不断超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

“添仔回来了!”家乡人在朋友圈里欢呼、祝福,平静下来,作为苏炳添的家乡——中山需要这种“苏炳添精神”,它带给家乡人骄傲的同时,带来希望,激励着中山各行各业砥砺前行。

中山,曾创造出可喜的成绩,但成绩代表着过去,如今的中山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有机遇同时面临挑战和压力。如何破局,是否能从苏炳添的身上看到些什么,是否能像全球短跑专家研究苏炳添一样来研究学习些什么,“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像苏炳添那样发现问题的同时敢于改变,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从而推动中山新发展。

我们相信,香山先贤们留下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不仅仅在苏炳添身上传承,同时会在每一个中山人的身上传承,成功没有秘密,成功靠的就是这种在苏炳添身上完美呈现的“敢为人先、不断超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精神。

我们希望这种精神不仅是带来9秒99,朋友圈里的雀跃,而是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凝心聚智,将中山推向最美的巅峰,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一天都感受到9秒99被不断刷新的愉悦!

感动中国人物张定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约200字)。

感动中国人物是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在这个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平凡而伟大的人们用他们的善良和奉献,给我们带来了真挚的感动。其中一个特别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是张定。他的故事充满了勇气和奉献精神,他的人生经历让我们深思人生的意义。

第二段:张定的奉献之路(约300字)。

张定出生于农村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对知识充满了渴望。然而,由于家庭的经济困难,他只能放弃进一步的学业,选择到城市打工。在打工期间,张定发现了城市中有很多流浪儿童无家可归,他们生活在极端贫困和艰苦的环境下。张定从那时起决定要帮助这些孩子,给他们以希望。于是,他辞去了工作,在城市的街头成立了一所临时的教室,为这些孩子提供免费的教育。

第三段:张定的坚持与付出(约300字)。

张定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从未动摇过自己的初心。他尽最大努力寻求捐款和物资,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他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四处蹦跶,为孩子们筹集善款。虽然开始时面临各种困难和质疑,但张定从未退缩。他相信只要坚持,一定会有人们的支持和相信。

张定并不是一位名人,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然而,他的勇气和奉献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个人,让我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张定告诉我们,即使是平凡的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来改变自己和身边人的命运。感动中国人物不仅仅是一档电视节目,更是一个反映社会正能量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和勇敢。

第五段:结论(约200字)。

在感动中国人物的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像张定一样的普通人以自己的善举和奉献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变世界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贡献。张定代表了一种价值观念,告诉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关心和付出的事情。让我们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成为一位感动中国的人物。

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心得体会

2019年6月17日凌晨,广西百色市凌云县下甲镇各漏至伶站乡路段受持续暴雨影响,出现多处的水漫、塌方,两辆车被掩埋,多人失联。其中,就包括乐业县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当人们都祈祷着能够有好消息时,一个噩耗传来:经过指纹对比,确认黄文秀的遗体已经找到。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2016年广西优秀定向选调生,生前任乐业县新化镇白坭村的第一书记,2019年3月份刚任职满一年。这一年里,她走遍了全村所有的贫困户,也开启了她的“长征”之路。

黄文秀的“长征”,是进村入户的艰难路途。“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两个月,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再远的山头她一座座翻过,再崎岖的山路她也一步步走过。由于村民分散在不同的山头,这对初来乍到的黄文秀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刚驻村的第二周,黄文秀就开始走村入户了解贫困户的情况。百色市委宣传部覃隆华忆起黄文秀时说:“一个姑娘家毅然申请到偏远山区贫困村当第一书记,为了尽快上手,她经常一连几个星期都驻村里,周末都很少回来,白天群众出去干农活,她就用晚上时间进村入户,走访群众,兢兢业业。”在可见的影像资料中,黄文秀穿着朴素、笑容灿烂,身影常常定格在田间地头、定格在群众之中。进村入户固然不易,但黄文秀在这条“长征”道路上从未退缩,也不曾想过放弃。

黄文秀的“长征”,是冷漠人心的座座冰山。“之前那么多第一书记都没让我们村富起来,你一个女娃娃真的能做到吗?”初来乍到,村民对于黄文秀都表示怀疑。对于村民的质疑,黄文秀虽然觉得憋屈,但却不曾放弃。和贫困户们唠家常,帮贫困户们干农活,日复一日地“缠”着村民们,村民们也慢慢接受了她。从一开始的质疑和冷漠,到如今的热情与信赖,这都与黄文秀的努力分不开的。如果说路途的“长征”是一次身体上的挑战,那么人心的“长征”则是一场心灵上的对话。“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黄文秀深谙这样的道理,只有知道百姓的冷暖,知道村民关心什么、关注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工作才能做到点子上。短短一年的时间,她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了解他们的需求,得到他们的信任,帮助全村88户417人实现了脱贫,也真真正正地走入了村民的心里。

黄文秀的“长征”,是扶贫之路的重重困难。扶贫征程,道阻且艰。身为一名名校研究生,黄文秀本可以选择条件更加优越的工作,可她却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回到一片并不富裕的土地上做一名基层公务员。她一心扑在了扶贫工作中,父亲病了,她只能尽量挤出时间去医院探望,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一接电话马上就赶回村里。家人心疼她,劝她多注意休息,她却说:“脱贫攻坚到了关键节点,怎么也不能拖了脱贫事业的后腿。”黄文秀任百坭村扶贫第一书记期间,帮助百坭村发展电商,拓宽村子脱贫之路;为百坭村申请到通屯的路灯项目,照亮了村民的“脱贫之路”。“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她如同一名战士,矢志不渝走在扶贫这条长征路上,她无悔于选择,是扶贫路上的永恒芳华。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黄文秀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国家的扶贫事业,在扶贫这条长征之路上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山洪带走了一个年轻可爱可敬的生命,但是我相信在这条漫漫长征路上,有无数像黄文秀一样怀着赤诚之心的基层工作者们,他们用自己的“星星之火”,为扶贫工作贡献自己的坚实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锐气奋斗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党中央决定,追授黄文秀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百色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自己的家乡,面对如此情况,怎么还有理由不回来呢?”作为本地人,黄文秀当年得到了教育扶贫资助,就读于百色祈福高中。十年寒窗她走出了大山;名校毕业,她又回到大山,担任村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成了群众奔好日子的主心骨和贴心人。正是在感恩初心的指引下,她走向了广袤秀美的八桂农村泥泞田间,跋涉在最艰苦、最偏远的乡村山野,把自己深深融入到养育她的土地里。她在扶贫日记中写道:“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黄文秀的初心,温暖、坚定。

感恩情怀是涌动内心的温暖,也是干事创业的能量源。《咱老百姓》中有句歌词:“是好人都忘不了百姓的养育恩。”作为报答,党员干部要弄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像黄文秀那样,把爱党之情、强国之志、为民之心与奋斗之行结合起来。将组织的培养转化为奋进的力量,将感恩之情转化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中做出一番“仰不愧天、俯不愧民”的业绩,“鞠躬尽瘁报答这未了情。”

“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这是黄文秀同志在日记中写的一句话。朴实无华,却道出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炙热初心。驻村满一年的那天,黄文秀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仅用一年时间,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百坭村的贫困发生率降到2.71%,获得了年度“乡风文明”红旗村荣誉称号。她心中装着责任,脚下沾满泥土,全身心地在城乡、村屯间穿梭,用实打实的行动兑现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诺言,充分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难题的实招、硬招,真抓实干、动真碰硬,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我们就一定能不负党、不愧民,人生就一定能永放其光、永灼其焰。

从广西到海南,从北京到山西,走过黄文秀奋斗过的地方,回到她度过青葱岁月的母校,自9月17日始,历时3个月,辗转数千里,12场报告会,楷模的青春之歌在黄文秀同事、家人、同学、媒体记者等5位报告团成员的倾诉中缓缓流淌……思念和景仰、掌声和泪水背后,是人们对黄文秀那颗感恩父老乡亲的初心的最崇高的致敬。

山洪吞噬了一个年轻、可爱、可敬的生命,但它却动摇不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强大信念。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新时代青年应该怎样作为?用生命坚守初心和使命的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作出了精彩的回答: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为人民辛勤奉献,青春才能亮丽。对楷模最好的告慰是什么?是继续前行,以立足本职岗位,以更坚毅的信心、更执着的干劲,在奋进新时代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过去的2021年对于苏炳添和中国田径而言,是值得铭记的一年。

我在网上了解到在半决赛中,苏炳添在第三小组第四道,发枪前,他揪了揪紧身衣,双手合十,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赛后记者跟他求证手势的意思,他说这是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苏炳添的“进步一点点”是中国人的一大步,也是亚洲人的一大步。但是这“一点点”是突破极限的挑战,是要建立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与自我突破上。苏炳添说,自己从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时间。此后,他又为自己制定接下来的001秒的目标,“听起来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尝试。”为此,他保持严格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坚持训练,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在32岁还保持在巅峰状态。就是为了能不断实现“进步一点点”。我认为,苏炳添这种专注训练,不受干扰,是一种智慧努力拼搏,也是一种科学追求,同时也是一种能力。他身上最宝贵的品质莫过于永不放弃。这几点,恰好是我没有的,是我需要的`。苏炳添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成功闯入奥运会决赛,成为中国奥运历史第一人,刷新了亚洲纪录。这背后是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始终如一的坚持。拿金牌可喜,刷新记录可喜,但这些站上世界顶尖赛场的运动员身上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更可宝贵。“进步一点点就好”不仅是苏炳添的追求,更应该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座右铭。我们常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立长志者,不期速成,从“进步一点点”开始,坚持“进步”必将会离目标越来越近。龟兔赛跑的故事,“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我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完美地诠释了苏炳添的一生,保持专注、努力拼搏,永不放弃,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也是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动力与信念!

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平凡成就伟大,只有历经磨难,不改初心,才能成为和平年代的伟大英雄。这些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身上都有着感人的事迹,他们的精神引领着我们学习与成长。

在2022年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中国飞人苏炳添。他以9秒83的成绩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打破了亚洲的记录,他突破了自己,更创造了历史。在电子记时以来,苏炳添是第一位跑进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亚洲人。苏炳添的出现,让世界人民意识到,中国人也能像非洲人,美洲人一样,跑出世界级的速度。同时,在他身上也体现出科技对于体育事业的重要作用。

榜样引领着方向。就如感动中国对苏炳添的颁奖词中那样”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向榜样学习,满怀热忱,将正能量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安徽省的“麦王”。

徐淙祥:我1972年开始(种粮),到2022年,(种了)50年。

徐淙祥为什么能够成为安徽“麦王”?他种地的经历要从半个世纪前说起。1972年,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的高材生,他没有留在城里,而是决定回家乡当一个农民。他很少跟人提及,这个决定与他的大伯有关。因为那一年,徐淙祥的大伯突然全身浮肿、皮肤蜡黄,在病床上面对前来探视他的侄子,许久说不出话来。没几天,不到50岁的大伯就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去世了,这件事给了18岁的徐淙祥很深的刺激。

徐淙祥:那时候农村全部是肩挑手提、人工操作,想提高产量是非常困难的。

那时候的生产技术,农民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小麦亩产至多三四百斤,大豆亩产不足百斤,吃饱都难,更不用提什么营养了。站在大伯的墓前,徐淙祥默默地做出了一个决定。

徐淙祥:外国先进国家小麦(亩产)能超千斤,玉米也超千斤,我想咱都是一个地球,咱们国家只要干起来,也能超千斤。我说我们将来也有这一天,所以我选择了搞农业。

他常说:“为了种好粮,俺能不要命。”在进行小麦高产试验时,从麦苗出土起,不管刮风下雨,天热天寒,他都从早到晚蹲在田里。他用放大镜观察农作物的长势、授粉和虫情,连叶面上的小黑点都不放过,而用笔记本记录刮风下雨的时间、风速、雨量,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经年累月,从不间断。就这样,他的农田平均亩产1000斤,超出安徽省单产400斤。很快,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2010年起,他牵头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他注重科技育种,累计研发推广农业新技术235项,帮助本村和周边2000多个贫困户、上万名农民成功脱贫致富。

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有人说平凡衬托伟大,但不如说是平凡孕育了伟大。不平凡的20_,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让我们由心的感动。20_年感动中国中每一个人物都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内心,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万佐成夫妇。

谁能想到在一家肿瘤医院的旁边,只一墙之隔竟会有一家“抗癌厨房”,在厨房里做饭的又不是什么大厨,而是病人家属。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很早以前在医院旁摆摊卖油条,每当他们收摊回家时总有病人家属请求用他们的余火做些饭菜给病人吃,夫妇俩从未拒绝。甚至,在收到越来越多的求助后他们买了十几套厨具专门放在小巷里开了一家“抗癌厨房”。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夫妇俩从未想过从中盈利,他们定了一块钱的价才勉强收支平衡。

夫妇两人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就让病人吃的好点,让家属少些遗憾。”

他们似乎完全为了初心忘了自己。为了病人他们不去旅游不去休假甚至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连年也过不了。但他们的内心仍然是快乐的,他们开导过的教导过的人都感谢他们,墙上有一排排的电话号码,他们都想邀请老人去家里做客,小小的巷子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温暖,令无数人为之感动。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这两位六旬老人无私的爱与善。

夫妇两人,如此平凡又如此伟大,他们的善他们的爱足已感动中国感动人心。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如果说苍蝇和老虎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有些灰暗,那么钟扬这样的同志就是我们的色彩绘画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道路上,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中华民族屹立起来的基石,而那些在平凡的生活中作出不平凡的贡献的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他们用自己平凡的双手创造出不平凡的世界,用自己初心和民族气节浇筑华夏儿女的灵魂,他们是永不逝去的伟人!

在钟扬同志的记录片中,记录了钟扬同志为了祖国科研和教育事业忘我耕耘、播种未来的事迹,宣扬了钟扬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知识分子的时代风采。有人用“疯子”、“战士”深深刻画了钟扬同志对科研的坚守和付出,他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不忘初心的走着自己的追梦路,成果丰硕、赞誉颇多。然而他并不追名逐利,更是倾注心力去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关注专业学科的建设及人才的培育。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好的践行者,也是“两学一做”学习的标杆和榜样,钟扬精神也正是我们需要弘扬、学习的新时代精神。虽然他走了,但他的学生、他培育的每一粒“种子”,在他的用心浇灌下,早已经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相信他们一定会携带着钟扬同志的精神和梦想,奋力前行、开创新时代的美好未来。

色彩的多样在于初心不改,只有纯洁心才能画出最美的画卷。坚持党性纯洁是钟扬同志给我们树立的良好榜样。在入党誓词里我们庄严宣誓,我们说过我们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可总有人接受不了党和人民的一切考验,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而钟扬同志的事迹又为一些迷茫的人指明了方向,点亮了航海的明灯,为大家保驾护航。坚持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我们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我们要牢记我们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

钟扬同志是一个造船人,一位扬帆者,而此刻同行人愿意继续推动他的梦想,而更多人会从他的信仰中汲取精神力量,成为真正关注人类命运的工作者。钟扬同志在植物学研究中不畏艰险,在西藏建设中矢志不渝,他的一生充分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一心为公的优良作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一年之季在于春,就像精神的播种,相约在三月春生,爱与温暖共存,让我们有充分的勇气与动力去面对生活。长路尽头有烟花,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你我,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

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一位位平凡的人,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跃然屏幕。用五十年回应邓稼先千里同途之约的杨振宇先生;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超越伤病,更超越自己的“亚洲之光”苏炳添;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书写人生的“中国的'保尔”朱彦夫;攻克下歼—8研制制作难题的顾诵芬;用纪录片见证国家脱贫奇迹的陈贝儿;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创造医学奇迹的吴天一;从无声的世界突围的江梦南;一辈子为国家深潜的彭士禄;九天探梦一气呵成,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的中国航天人。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执着坚持,在十四亿人面前做出表率。他们的人生闪光点幻化为我们的泪点,给予我们人生的感动和力量。有力支撑的灵魂才是充实和富有的,我们不一定要去感动别人,有力的动力支持自己勇敢追梦,坚定自信。这也是《感动中国》的意义所在。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我来说,十个感动中国人物中,江梦南的人生使我受益匪浅。半岁时,双耳失聪的江梦南,通过学习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最终考到清华读博的学生。她从无声里突围,心中有着嘹亮的号角。对于条件不好江梦南都那么努力的,反观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我很庆幸自己身体健康,也更庆幸能拥有这样的榜样。让我一瞬间顿悟,有了坚定明确的目标,有着不懈的毅力。只要是想飞的鸟,就一定会飞的更远;就算迟开的花,也一定会鲜花怒放!

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让人动容的经历,一次次震撼人心的履历,书写出了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当更多温暖的光芒照亮时,那便是璀璨的星河。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正如白岩松所说“相信很多人会将感动变为行动,去温暖更多人。”不同的人上书写着不同的人生,愿每个人的长路尽头有烟花。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