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木兰诗教案(优秀14篇)

时间:2023-11-27 06:57:54 作者:字海

初一语文教案是针对初一学生语文学习内容的详细计划和指导,帮助学生系统化地学习语文知识。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初一语文教案的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是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女英雄。木兰在历史中不一定确有其人,但女扮男装却实有其事。木兰只不过是这些女子的代表而已。

(二)谋篇立意。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本诗以时间为序,采用比兴的手法,

叙述了农家女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保卫国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聪明勇敢、坚毅质朴、不贪功名、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

(三)层次划分。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叙述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概写木兰十年来的征战生活。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

写作特点1.详略得当。这首叙事诗,有集中完整的故事情节,在叙事上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细。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

2.以细腻的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女子,也是一位金戈铁马的英雄。诗歌对木兰的刻画形象生动,如第二段中对木兰心理刻画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段描写展示了木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木兰那少年缠绵的情怀。对一个初出远门的女子来说,既感到新鲜,又思念家乡,思念之情与爱国之情交织在一起,刻画出木兰毅然离家保国,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刚强的性格。

3.用词精当。如木兰辞官还乡,同亲人合家欢聚一节,文中用一系列动词:“开”、“坐”、“脱”、“著”、“理”、“铁”,含蓄地展示了木兰此时的心理——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画出了木兰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性格。

借鉴:《木兰诗》作为古代民歌,在表现人物、叙述情节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不闻机抒声,惟闻女叹息”和“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的渲染,“不闻但闻”的反复,“万里赴戎机”六句的高度概括,“火伴皆惊忙”的侧面衬托,“雄兔雌兔”的比喻等等,都给读者一种清新、质朴之感。正因为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读者才看到了一个英雄的木兰勇敢而可爱的形象,才使木兰像史诗一样载入了中国文学的史册。

(一)重点难点句子导学。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导学:这一句写木兰停机叹息,设置了悬念,使读者产生疑问,自然引出下文。“不闻”“惟闻”两句对偶。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导学:反复写“无所思”、“无所忆”,反映了木兰从军前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严肃认真的态度。“女亦”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导学: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的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这两句写出了儿女情深和英雄气概。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导学:这句话紧承第三自然段,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也把行文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上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导学:此六句写了家人的不同举动,符合每个人的身份、性格、年龄特点,描写出家中的欢乐气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

(二)重点段落导学。

对最后一自然段的诠释。

导学:最后一自然段是个生动的比喻,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困难了。同时,这个比喻还解释了伙伴的惊讶,也对读者产生的疑问作出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也可将这几句看成是木兰对伙伴的回答,从而表现木兰机智聪慧,又充满豪情的神态表情;也可看作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颂之词。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

(三)疑难解惑。

1.如何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导学:木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理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2.作者为什么对《木兰诗》进行这样的繁简处理?

导学: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这首诗所要突出的不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赫赫战功,其勇武强悍可想而知。但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强人,所以,战场上的厮杀略写,而以“木兰是女郎”为构思核心着力写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父母的牵挂,写她入闺房、巧梳妆,写她打扮得娉娉袅袅光彩照人的风姿神韵。这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屈指可数的。这样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二)能力训练点1.根据上下......

初一语文木兰诗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

1、适当介绍诗词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

2、加强朗读教学,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与艺术魅力。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重点。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2、记叙的详略处理3、对偶和排比。

课文难点。

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题解: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2.正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著我旧时裳傍地走。

二、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略)。

1、朗读全诗。

2、指句串讲。适时补充指导。

3、指名复述故事。

三、朗读、翻译全诗。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课文。

二、探究课文。

1、鼓励学生个别朗读,听同学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3.提问:这首诗叙述了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事?

4.按情节的内容发展出征、打仗、还乡可分几段。

5、最喜欢诗的哪一段或哪一部分呢?为什么喜欢?谁来说一说?

比如: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两句诗,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女孩子,因此她下定了替父从军的决心,“从此替爷征”。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几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前紧张的准备工作,而且读起来也很顺口。

3.“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几句能让人联想到木兰到底在想什么。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几句描写了北方塞外特有的景色,概括了木兰十年的从军生活。

(学生思考,讨论。)。

可以从木兰的女扮男装,从天气呀,地势呀,交战双方呀,多个方面展开想象。

三、交流讨论。

出示问题: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原因是什么呢?

四、结束新课。

学了花木兰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新课。

二、双边互动,讨论诗歌内容:

1、从诗歌开头四句,我们想象出那是怎样的一个场面?

2、通过问答的形式,第二段点明了什么情节?

4、第三段接下来的几句,写出了什么内容?用什么修辞手法。

5、第四段主要写什么?试逐句分析后再概括内容。

7、第七段是附文,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用的什么修辞手法?

三、互动后明确上述问题。

四、分散朗读,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五、理解人物: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怎样评价这一人物?

明确:全诗塑造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全诗赞扬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与爱国精神。作为一个女子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不被同伴识破,足见其才干非凡。

六、分析诗歌写法上的特点。

七、总结全诗主题。

教学反思: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在文学史上是一篇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文,它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合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在前面地教学中学生未真正接触过这类的诗文,如何带领学生欣赏这类的古诗文,让学生从中受到古典诗文的熏陶与感染,是教学前一直思考的问题,思考过后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主要的教学思路:

一、立足学生实际,突出教学主线。

《花木兰节》一课,我立足于学生学习实际以指导朗读和分析木兰形象作为教学主线,设计为了“朗读诗篇---疏通诗意---认识木兰----品读语言-----想象表演------构思练笔”这样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教学,让语文的人文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二、重视朗读,感受诗词的语言美。

诗歌的'鉴赏,我认为首先就是加强朗读教学,加强朗读指导。《木兰诗》这一诗文音韵节奏明显,语言质朴生动,多为长短句,是一篇十分适合吟诵和弹唱的诗文,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诗歌的语言之美,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诗歌的味道和意境。

三、深入文本,感悟英雄形象美。

《木兰诗》一直被视为英雄的赞歌。文中的木兰则是一位千百年来备受喜爱的形象,如何深入地理解这一英雄的形象,是本节课的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前学生对英雄这一形象的理解与把握仅限于是英雄就是保家卫国的人,会打仗,很勇敢的人。但《木兰诗》一文对于战争的描写仅仅为“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文章作者多了大幅地却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木兰为父亲担心、决心出征、凯旋归来及家人团聚的欢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木兰战争前、战争后的表现,让学生感受到本文立意的重点并不是仅仅在于木兰不畏艰难战斗沙场的英勇,而在于把她当做是一个“女英雄”的角度来描写,使学生对英雄这一含义的理解更为宽广,认识到文中的木兰是一个勇于承担男性的职责,主动为国参战,立了战功却不幕高官俸禄一心辞官还乡,享受父母、家庭的欢乐的英雄。学生有了对花木兰这个英雄的内涵的深入认识,也更较容易地理解了人们对木兰这一形象广为喜爱的原因。

在《木兰诗》课堂中也存在这缺陷。在如何能让学体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方面,我做得还不够。诗歌教学还应充分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在这些方面我做得还不够使得这篇课文的教学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

我想:教学正是在这样一种肯定、否定与再否定的过程中实现进步的。教学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正因为遗憾,它会鞭策着我不断前行,不断追索!

更多《木兰诗》文章推荐阅读:

1.《木兰诗》知识点梳理。

5.《木兰诗》说课稿。

6.《木兰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9.《木兰诗》爆笑版。

10.《木兰诗》拓展阅读。

木兰诗初二语文教案

2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及常用的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2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

3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2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案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教学资源]。

1.录音机:伴奏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生字词。

2.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三、共同、研习课文。

1.二百年来,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请根据课文进行探究分析。

明确:(学生的发言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结合课件适当引导并指导学生诵读)。

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设置悬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板书: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木兰想到了什么?“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原来,是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深明大义、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木兰做入伍前准备,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板书:急切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先写木兰紧张筹备,整装待发。用“东”、“西”、“南”、“北”这种民歌常用的铺陈手法,借以突出准备工作的繁忙。“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句诗写出了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地的荒凉。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板书:思亲情切);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板书:征途遥远)。既表现了一个女孩子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感情,又写出了出征的历程,行军的疾速。读着,我们好像听到了黄河的涛声,燕山的马嘶,看到主人公纵马奔驰在漫长崎岖的征程,去迎接战斗。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木兰十年征战的情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给我们描绘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渲染了战场的气氛和环境的艰苦,描写简洁、生动,使我们好像听到了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使我们好像看到了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十年的征战的血与火的考验,使木兰经受了严酷战争的磨炼,终于历尽艰辛,屡克顽敌,成为建立了赫赫战功的英雄而凯旋归来。对一个改扮男装的女孩子,有着多少不寻常的经历啊!在呵气成冰的夜晚,木兰肯定会有很多次思念家乡的彻夜不眠,也肯定会有很多次怀着家丑国恨和战友们风驰电掣,越过数不清的山山水水去艰苦战斗。

木兰战功卓著,入朝受赏,“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勋位如此之高,赏赐如此之多,然而,木兰却不屑一顾。她深切地怀念着故乡。十年奋战对她来说,并非为了受赏加爵,而只是为了争得安定地从事劳动的生活权力,因此,木兰坚决地作出了解甲归田的请求。处于长期封建战争动乱中的人民,十分渴望和平美好的劳动生活,他们把这一愿望,寄托于木兰形象之中。木兰辞归这一情况的设置,正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理想。“辞官”一节,在木兰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木兰在建立功勋后,没有以此为阶梯,进入统治阶级的行列。相反,却解甲归田,回到了人民之中。因而使这位古代女英雄的艺术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也使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民性,而有别于封建文人的作品。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的情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到此为止“完成了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最后一笔,一个淳朴、勤劳,既英武豪放,又美丽动人的古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们的眼前。“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穿上男装,在战场上驰聘格斗时,同男战士一样吃苦,一样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木兰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勋和蔑视功名富贵的美好心灵,受到了人们由衷的赞美。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分析时,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达到当堂成诵)。

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发言)(木兰形象分析)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3.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

[布置作业]。

请你以本诗为素材,以《木兰传》为题编一则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你的朋友听,看谁讲得好。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案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语: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

问:同学们,有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谁说女子不如男)恩,大家说得很对,谁说女子不如男啊?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什么“巾帼不让须眉”吗?其实,古今中外,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女中豪杰,你们知道哪些呢?数一数吧?(穆桂英、刘胡兰、江姐、萨切尔夫人、木兰……)。

导入:看来大家知道的女中豪杰还真不少!刚才有人说到一个人——木兰,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

1、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明确:《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

a认真听读,不出声。

b注意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

c揣摩读乐府诗的语气,注意句中的停顿处理。

3、听完了一遍课文,同学们,你们有哪些话想要说呢?

4、指名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弄懂意思,整体感受。

1、导入:好,刚才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也说得很好,那现在,老师把时间交给大家,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扫除字词障碍。

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习情况。

a字词。

注音:机杼军帖可汗鞍马鞍鞯辔头鸣溅溅。

鸣啾啾戎机金柝阿姊著我旧时裳。

b指名分段朗读,正音,学生集体评价。

3、导入:刚才,老师检查了大家的自学情况,非常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给大家分好的组,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把这篇文言翻译成白话文吧。

第一组:一二段;第二组:三四段,第三组:五七段,第四组:六七段。

4、指句串讲。适时补充指导。

5、指名复述故事。

四、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诗歌。

导入:《木兰诗》写得很好,同学们都背过了吗?(背过了)那让我们一起背诵《木兰诗》。

师生一起背诵。

指名说。学生有可能会说:

我最喜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两句诗,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女孩子,因此她下定了替父从军的决心,“从此替爷征”。

我喜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几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前紧张的准备工作,而且读起来也很顺口。

我最喜欢“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几句能让人联想到木兰到底在想什么。

指名说。适当指导,学生评价。

我喜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几句描写了北方塞外特有的景色,概括了木兰十年的从军生活。

(学生思考,讨论。)。

指名说。

二、启发想象。

导入:详略的安排是这首诗的一个主要特点。正因为是略写,也就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下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丰富的的想象力,想象一下木兰的军中生活。可以从木兰的女扮男装,从天气呀,地势呀,交战双方呀,多个方面展开想象。

(学生静思默想。)。

然后问:哪位同学愿意把想象出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说,老师作适当指导,学生评价。

三、交流讨论。

出示问题: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分组讨论。

小组讨论。

指名说,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四、结束新课。

同学们,学了花木兰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指名说。

板书设计。

木兰。

1.母问女答表明缘由毅然代父从军。

排比铺陈匆忙购置急切准备出征。

2.反复烘托思亲情切奔驰遥远征途。

3.夸张对偶烘托互渗长期激战凯旋。

4.夸张衬托功成身退不慕荣华富贵。

排比铺陈亲欢伴惊喜剧高潮结束。

5.双兔为喻风趣亲切赞美谨慎机警。

课后反思:

作者浓墨重彩去表现的恰恰不在她的“奇”和“英雄”,而是要表现她作为一个平凡女子对家乡的热爱,对父亲的眷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因此应该说,作者是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来表现北朝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才是本文要体现的最重要的主题思想。

初一语文木兰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l.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生字词,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脉络。

3、了解本文所用的修辞格,理解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分析木兰的性格特征。

4、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学习重点:

1、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理解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分析木兰的性格特征。

自主预习学案。

一、课前资料查询: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作者、背景等)。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中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

二、阅读全文,小组内自主解决下列问题:

1、解决文中易读错写错的字。

比如:机杼鞍鞯朔风柝勋章秭妹鬓角雌雄……。

2.通假字。

出门看火伴(“火”同“伙”)对镜贴花黄(“帖”同“贴”)。

3.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但闻黄河流水呜溅溅(古义:只;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4.一词多义。

东市买骏马(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

5.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名词用作动词,买)。

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记功)。

6、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此外你还有什么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一、听师范读课文,要求:

a、认真听读,不出声。

b、注意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

c、揣摩读乐府诗的语气,注意句中的停顿处理。

二、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回答。

2、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脉络。(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

三、品读探究,人物赏析。

1、品读探究:你喜欢文中的哪些描写?小组内交流并读给大家听。(引导:从句式、修辞等方面赏析)。

2、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你还知道哪些“花木兰”式的人物?

四、小组合作读出诗的美感。

小组内合作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来读并读出出情感。

巩固训练学案。

1、给下列字注音:机杼()可汗()鞍鞯()辔头()。

金柝()铠()甲策勋()云鬓()。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万里赴戎机()。

(2)寒光照铁衣()。

(3)赏赐百千强()。

(4)出郭相扶将()。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b.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c.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d.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下列属于“互文”的句子是()。

a.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c.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5.默写。

(1)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夸张地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4)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语文《木兰从军》教案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2、学生讲故事。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

1、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3、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4、喜欢唱歌的同学学一学豫剧《花木兰》吧!

语文《木兰从军》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军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兰(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从军”就是替父当兵。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设疑。

(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

(2)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快打开书本找找原因。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2、根据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呀,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2)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焦急万分,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她急什么我不太明白?如果你就在现场看到文书,那请你们是支持父亲去,还是反对他去呢?请说出理由。(引导学生从“家”和“国”两方面来思考)

所以木兰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齐读)夸夸木兰

(3)她的家人会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小组讨论、表演)指名表演,评价。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过渡: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一路上跋山涉水,餐风饮露。

2、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2)请把你的体会朗读出来呢?夸夸木兰。

(3)经过千辛万苦,木兰到了战场上,你觉得战场上的木兰怎样?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4)经过多年的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读这句话?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时间之长、功劳之大)

(5)再读这一段,体会木兰的英雄形象。

3、木兰终于胜利回乡了,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出示第二副插图,结合理解“文静秀美”)将士们看到了女装的花将军会……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将士们的惊讶。指导读文中最后一段话。

4、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了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再读)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12、木兰从军

( )女英雄。

在备课时,考虑到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现在较远,所以我采用了动画片《花木兰》片断导入,意图拉近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回答问题时,提醒他们应当说一句完整的话,并做到声音响亮。我觉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第二段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并请他们演一演。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这么做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当然,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熟练操作多媒体课件,以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

初一语文上木兰诗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二、对偶。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赏。

6.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三、排比。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四、复沓。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女亦无所思,女忆无所忆。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五、顶真。

1.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六、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七、比喻。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初一语文上木兰诗

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创作背景。

木兰生世。

关于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主要是两种说法:

1.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

2.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

关于木兰的姓名,主要有:

1.木兰,女子名,姓氏里居不详。

3.此外,还有姓魏、朱之说,也有说“木兰”即是姓,无名。

背景。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查《木兰诗》,《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据《乐府诗集》的编者宋代的郭茂倩说,此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智匠(梁武帝时任乐官)的《古今乐录》。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所以,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木兰的形象。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详略得当:忠孝两全,深明大义。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权势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木兰诗语文教案

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1、教读课;

2、一课时。

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2、录音机:伴奏带。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生字词。

2、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明确:(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当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三、共同、研习课文。

1、二百年来,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请根据课文进行探究分析。

明确:(学生的发言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结合课件适当引导并指导学生诵读)。

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设置悬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板书: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木兰想到了什么?“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原来,是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深明大义、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木兰做入伍前准备,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板书:急切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先写木兰紧张筹备,整装待发。用“东”、“西”、“南”、“北”这种民歌常用的铺陈手法,借以突出准备工作的繁忙。“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句诗写出了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地的荒凉。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板书:思亲情切);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板书:征途遥远)。既表现了一个女孩子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感情,又写出了出征的历程,行军的疾速。读着,我们好像听到了黄河的涛声,燕山的马嘶,看到主人公纵马奔驰在漫长崎岖的征程,去迎接战斗。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木兰十年征战的情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给我们描绘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渲染了战场的气氛和环境的艰苦,描写简洁、生动,使我们好像听到了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使我们好像看到了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十年的征战的血与火的考验,使木兰经受了严酷战争的磨炼,终于历尽艰辛,屡克顽敌,成为建立了赫赫战功的英雄而凯旋归来。对一个改扮男装的女孩子,有着多少不寻常的经历啊!在呵气成冰的夜晚,木兰肯定会有很多次思念家乡的彻夜不眠,也肯定会有很多次怀着家丑国恨和战友们风驰电掣,越过数不清的山山水水去艰苦战斗。

木兰战功卓著,入朝受赏,“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勋位如此之高,赏赐如此之多,然而,木兰却不屑一顾。她深切地怀念着故乡。十年奋战对她来说,并非为了受赏加爵,而只是为了争得安定地从事劳动的生活权力,因此,木兰坚决地作出了解甲归田的请求。处于长期封建战争动乱中的人民,十分渴望和平美好的劳动生活,他们把这一愿望,寄托于木兰形象之中。木兰辞归这一情况的`设置,正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理想。“辞官”一节,在木兰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木兰在建立功勋后,没有以此为阶梯,进入统治阶级的行列。相反,却解甲归田,回到了人民之中。因而使这位古代女英雄的艺术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也使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民性,而有别于封建文人的作品。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的情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到此为止“完成了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最后一笔,一个淳朴、勤劳,既英武豪放,又美丽动人的古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们的眼前。“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穿上男装,在战场上驰聘格斗时,同男战士一样吃苦,一样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木兰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勋和蔑视功名富贵的美好心灵,受到了人们由衷的赞美。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分析时,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达到当堂成诵)。

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发言)(木兰形象分析)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3、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

请你以本诗为素材,以《木兰传》为题编一则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你的朋友听,看谁讲得好。

语文《木兰从军》教案

1. 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和方法: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

2、想象木兰说服家人 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习木兰为国家分忧的品质。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 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 精读训练,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师述:这节课老师给小朋友们提个要求,我们要做到8个字“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能做到吗?上节课我们一起完成了这两个任务:

1、自由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丢字、字字入目、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练习朗读课文。要求:注意标点的停顿、边读边思、体会词语。

这节课我们还要在原来朗读的基础上,完成另一个任务:

3、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好。

规则:

(1)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

(2)当第一位同学读好后,你可以向他提出挑战。

(3)每小节选出一位冠军,为我们示范读。

1、请学生示范读:

提问:你“着急”这个词读得特好。你能告诉同学们为什么这么读吗?花木兰为什么着急?

(出示卡片)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但其中又经过不少曲折,她一一说服全家人。

(课堂表演:老师演木兰的家人。学生演花木兰。看看你们怎样说服我。)

这位同学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更好。老师把这张卡送给你,你愿意把上面的字读给同学听吗?(尊老爱幼)就因为你把握了木兰尊老爱幼这一点,你才会读得这么好。我们女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女同学读)

2、过渡:木兰收拾好行装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我们请这位同学为我们读。

仔细听他读得好在哪里?

出示句子:

花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学生找出读得好的地方:披 跨 渡 过 赫赫战功

(师范读,指名读。)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读吗?(告诉我们这条路很长,而且很艰难,从军是很辛苦的,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

配乐朗诵: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弥漫;瞧

(出示图片1)她跃马提抢,驰骋沙场,英姿飒飒,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是因为她热爱祖国。

(请刚才读这一段的同学,把“热爱祖国”这个词读给同学听。)读第四小节的同学读)

出示句子: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发现,英勇善战的花将军,原来是位年轻的姑娘。

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读得很好,但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在多年的征战中,怎么会没有人发现木兰是个姑娘呢?(出示图片2)

小结:是啊,正是因为战火不断,马不停蹄更因为木兰是一个自信自强的女子。

虽为女儿身,却有男儿志。 (请学生读这个词)

自己有感情的读这一段。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赞一赞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花木兰。

出示:花木兰 。

请读第一小节的学生读。指名读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

听了你们的赞扬,老师也想来赞一赞花木兰。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你听嘹亮的歌声在回荡,让我们把女英雄的形象牢记心中。

5、齐读全文

从古到今,女英雄不止花木兰一个,如穆桂英 江姐等,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女英雄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板书设计

12、木兰从军

女英雄

孝顺懂事 英勇善战 淡泊名利

从军 立功 辞官

语文《木兰诗》教案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语文《木兰从军》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3.继续加强言语交际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她的家人的。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1.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她的家人的。

2.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小黑板。

1.小朋友,请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伟大的名字——木兰。(板书:木兰)木兰姓花,人们又叫她花木兰。

2.看,这位就是花木兰,(课本插图)说说你看到的花木兰。

课文中人们称花木兰是一位-------?(板书:女英雄)

3.小朋友,说到“英雄”,感觉怎样?你知道哪些英雄?英雄是很了不起的,女英雄就更了不起了,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第一自然段:“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4.过渡:为什么称木兰是英雄呢?这还得从木兰从军说起,(补充板书:从军)齐读课题。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第二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多读几遍,努力体会一下木兰的心情。

2.木兰此刻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1)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那你一定能读出焦急来,试试看。

(2)什么情况下,你也曾“焦急万分”过?想象说话。

(3)那木兰是在什么情况下焦急万分的?读出有关的语句。

(4)什么是“紧急征兵的文书”呢?(出示草拟的征兵通告)

(5)指导读句(你能带着这份焦急读好这句话吗?)

引导交流

(1)如果父亲去出征,会怎样?(想象说)再焦急地读这句话。(指读后评读再齐读)

(2)如果弟弟去出征呢,也许会怎样?再焦急地读这句话。(齐读)

(3)谁愿意扮演木兰,连起来读读,读出你的担心和焦急。

(4)从这份担心与焦急中,你已经看出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尊老爱幼)

4.父亲去不得,弟弟也不能去,那就去跟官府说,我们不去当兵行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再回到“文书”中寻找答案)

(敌人侵入,国土不保,人民受尽敌人欺侮,过着痛苦的生活。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

5.呀,真是国难当头!木兰想到这些时,觉得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同学们,这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花木兰?(板书:为国为家)

想到这里时,木兰的决心是------(坚定)指名读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她的从容和坚定)齐读。

6.读这一节,体会木兰的焦急,感受她为父亲、弟弟着想的表现吧。(分男女生读)

7.就在国家危急,家庭着急的十万火急的情况下,木兰毅然决定。

出示读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8.可是,古时候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人又怎会同意一个女孩去出征呢?可是木兰却用诚意说服了家人,假如你就是木兰,你会怎样说服家人呢?(两人合作,一人演木兰,一人演其中的一位家人,练习说服。)

9.课堂表演。

(1)学生展示表演。

(2)现在老师来做木兰的家人,你们是一个个木兰,谁来说服我。

10.此时此刻,你认为花木兰是英雄吗?[指板书答:花木兰是英雄,因为她()。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同学们,我们学习语文,看到语言文字,就应该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感悟文章的学习方法。

3.自由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想象:木兰在渡黄河,过燕山时,会一帆风顺吗?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渴了------饿了------天黑了--------她真是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尽管木兰这样,木兰还是勇敢地来到了前线。

5.是啊,多么不容易呀!再读读句子。(边读边想象她跋山涉水的画面)

6.同学们,此时你觉得木兰怎样?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男子汉的英姿勃勃、潇洒)

7.谁来把木兰的英雄气概读出来?

(指生读,男女生赛读,集体齐读。)

8.是呀,木兰经历了重重困难,终于来到了前线。那么,战场上的木兰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和木兰来个近距离的接触。

师述情景:(略)

(1)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花木兰?(板书:英勇善战)

9.范读:“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1)什么是“赫赫战功”?在这里“赫”是很大很突出的意思,两个赫呢?很大很大很了不起的战功。

(2)谁能读出战功之大?

10.此时此刻,你能说木兰不是英雄吗?

11.过渡:木兰从军整整12年,终于胜利回乡了。轻轻捧起书没,齐读第四自然段。

1.战士们看到了什么?表现怎样?

2.采访: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将士,你会说些什么?

3.读到这儿,作为女生的你想说些什么?作为男生的你想说些什么?(是啊,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4.这是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让我们再朗读来体会木兰的英雄壮举吧!

1.课后请小朋友搜集有关女英雄的故事,开展女英雄介绍会。

2.喜欢讲故事的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