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分数和假分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热门14篇)

时间:2023-12-04 17:27:19 作者:影墨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有序安排和组织的产物。推荐给大家一些五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怎样把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转化为小数,理解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该说学生有这些知识的铺垫,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是比较容易的。

在教学中我结合两个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学生说的都不错,通过观察例10的三个分数,学生基本上都能得出一位小数的分母是10、两位小数的分母是100、三位小数的分母是1000,分子就看小数的小数部分是多少的结论。因为学生说的都很好,所以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让学生试着尝试把带分数转化为小数。学生完成的也不错,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我在这里采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化后的小数与带分数进行比较,结果很多学生发现它们的.整数部分是相同的,然后我在启发他们思考:带分数化成小数还可以怎么化?学生很自然得出整数部分不变的结论。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也感觉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自主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一是联系分数的意义来比较,二是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大小。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说明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的还是比较到位的,有了之前分数同除法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把分数化成小数,学生也已理解并掌握。对照比较,不难发现,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方便,而且简单,易被学生接受。

这一点可以从之后的试一试中也能体现,只是除不尽的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注意约等号的使用。因为除不尽的往往都是循环小数,也有学生说保留三位小数,不一定要除到第四位。我很欣赏学生们有这样的想法,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书本,不盲目地服从,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有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喜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材分析:这两个例题是教学带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例5是带分数连加,与带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几个加数可以一次通分,最后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公成带分数。例6是带分数的连减。当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时,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使拿出1化成假分数,和原来的分数部分合进来还不够减时,就要从整数部分拿出2化成假分数,和原来的分数部分合起来再减。可以一次通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把整数或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p136准备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5。

a、出示例5。

b、看一看它们的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对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要求?

d、看书p136。

e、说一说带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f、试一试p136。

2.教学例6。

a、出示例6。

b、看一看它们的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通分后再看看,分数部分够减了吗?不够减又要怎么办?

e、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f、小结。

g、试一试。

3、小结带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计算练习p137、1--3。

2.说一说你在计算过程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3.小结:带分数连减时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做得又对又快?

第二课时(练习)。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

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30灾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导成教材第131负练习二十五的第5题。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下面是王强收集的2005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

2005年2-15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

……厂甸庙会。

……龙潭湖庙会。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l)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3)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4)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第六单元实力评价。

一口算。

1.2×3=0.36×10=2.4÷8=。

0.4÷0.8=0.25÷0.5=3×2.3=。

4.72-0.72=1.5×4=8.56×0=。

2÷0.2=1.2+3.5=5.6÷5.6=。

时的有1人。根据以上数据,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东的同学一周上网情况统计表。

人数。

上网时间/时。

1.这10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在()小时到()小时之间。

2.算出这10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三小北对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制成了下表。

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情况统计表。

户数111354。

每户用塑料袋只数12131415l617。

1.计算出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某市运动会各区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五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希望小学要统计五年级各班同学为社会做好事的件数,应选用()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2.()最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3.表示一年里12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选用()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六先在下面折线统计图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然后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某超市2005年电视销售情况统计图。

1.普通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2.液晶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3.()季度两种电视销售差距最大,是()台。

4.根据你获得的信息,预测明年两种电视的销售情况。

七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万福商场。

东方商场。

……万福商场……东方商场。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难点:

为突显人物特点而进行的外貌描写。

教学过程:

一、聊天启眸,激发兴趣:

师:初次课堂,咱们问声好吧,同学们真好!

生:老师--真好!

(听课老师笑)。

师:同学们真精神!都下午第三节课了,还这样精神饱满,了不起!老师送你们一个笑话。(笑话略)。

生:哈哈大笑。

师:同学们真会笑!每个人的笑容都不一样,每一张笑脸都外貌描写。

教学内容:

写一个人,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表现他(她)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完以后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训练点之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特征来进行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学习写人的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修改作文的习惯,引导学生在修改中提升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

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特点。

像一朵美丽的花儿。同学们看看老师的笑脸有什么特征?

生:老师的眼睛里充满了笑意。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心里快乐,从眼睛里是能够看见的,你的观察真仔细!看看老师还有什么特征?(老师从上到下打一手势)。

生:老师身材苗条,犹如十八岁的少女。

(听课老师笑)。

师:孩子,你真会说话,我打心眼里乐啊!能说说老师的衣着特点吗?

生:老师穿着黑色的马靴,黑色的裙子,黑色的毛衣--。

师:(打断学生的说话补充)简直就是一只黑色的乌鸦飞进了咱们的教室。

生:不是。

师:那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上身还穿着一件橙黄色的小马夹?

生:不是小马夹,是小西装。

师:哦,这件橙黄色的小西装一穿,老师就像--。

生:就像一团火。

生:就像一团燃烧的火!

师:同学们真会想象,希望我的热情能够燃烧你。好了,孩子们,现在用一个词来说说老师留给你的第一印象。

生:幽默。

生:大方。

生:快乐。

生:友好。

……。

师:同学们真厉害!不仅有着良好的观察力,敏锐的思维,肚子里还有那么多有趣的词儿。真是不简单!其实,刚才大家所说的就是对老师--“人物外貌的描写”(板书)。

生齐读课题。

师:回想一下刚才你都抓住了老师的哪些方面的特征?(板书:长相、衣着、身材……)“人物外貌描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抓特征”。抓住这些特征加以生动的描写就可以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是咱们三、四年级时就学会的,我们五年级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呢?咱们先来欣赏一个片段描写。

二、欣赏片段,探讨方法:

师:读经典片段描写:

生:孙悟空。

师:从孙悟空的外貌描写,你读出了什么?

生:从他的穿着,我读出了他的霸气。

师:“威武霸气”是孙悟空哪方面的特点呢?

生:是孙悟空性格的特点。

生:从“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扑闪扑闪的,能看穿一切妖魔鬼怪的伪装,显露着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这个句子里对他眼睛的描写,看出他有“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

师:他的这个决心,这份勇敢,这种大无畏应该属于人物的什么特点?

生:精神品质。

生:思想品质。

生:孙悟空的精神。

师:这个“精神”和上面讲的“品质”一样吗?

生:(摇头,说不出来)。

生:他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他能看穿一切妖魔鬼怪的伪装,显露着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他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师:他还是咱们的齐天大圣吗?

生:不是,是一个神仙。

生:是一个英雄。

师:反正不是咱孙大圣了,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才能突出这个人物的特点。这就是咱们五年级“描写人物外貌”要达到的要求。

生齐读: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

三、典型引路,指导观察:

师:是的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外貌描写,就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要求不难的,欸,黯淡了刀光剑影,也不能黯淡了咱们的眼神,仔细观察就行了。

一名女生给大家唱了一首歌。(担心冷场,班主任帮我安排的卧底)。

生:我看到了,她在唱歌的时候,眼睛扑闪扑闪的。

师:从她扑闪的眼睛里你看到了她是个怎样的同学?

生:我觉得她是个快乐的人。

师: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说说。

生:她在唱歌的时候,眼睛扑闪扑闪的,她的大眼睛里显露着她是一个快乐的女孩子。

师:还有呢?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她的皮肤有点黑,但她唱歌的时候,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嘴角还有点上翘,我看出她很自信。

生:她的脑门很大。

生:她平时特别爱看书。

生:她看书时非常专心,眼睛一眨不眨。

生:她读书时很投入,聚精会神。

生:她读书时,专心致志,有时同学喊她,她都听不到,仿佛那个时候,他的耳朵是关闭的。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抓住她的大脑门推断出她的聪明,抓住她的亮眼睛写出了她的快乐,抓住了她聚精会神的阅读突出了她热爱学习……这就达到了“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的训练要求。

看看这位同学还不一定是给你印象最深的人呢,通过观察,你都有那么多的发现,那要是你最亲最敬的人,你一定会把他写的更形象,下面就让我们来“小试”咱们的“牛刀”。

四、趣味作文,自由表达:

要求:选择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人,对他(她)进行“外貌描写”的片段训练,注意要突出人物的特点。

生齐读要求。

师:(指导)你想写谁?

生:我想写我妈妈。

师:你想写你妈妈的什么特点?

生:写我妈妈的勤劳。

师:写你妈妈的勤劳可以抓住她的什么的特点来写?

生:(打结,我摇了摇他的手)抓住妈妈手的特点来写。

(这样指导3个学生后,让学生自由选材进行片段练习。学生习作过程,老师巡视指导,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提醒:千人一面的纠正,加上想象用一些修辞的好处,用词的准确,特征是否抓住了,是否有特点等。)。

五、评赏片段,提升能力。

生1:……柳叶般的眉毛,细细的,一对眼睛里的黑眼珠亮闪闪的……。

师:听出什么没有?

生:柳叶都很细的,再写“细细的”,有点重复。

生:“一对眼睛里的黑眼珠亮闪闪的”这个好像很多人都有这个特点,不是曹老师一个人才有的。

师:我听明白了,也就是说,这不是我的特征,对吧?那怎样改,就有了我的特点了呢?

生有难度。

师:(师指了指自己的眼睛)看看我的白眼球上有什么?

生:有血丝。

师:从这几根血丝,你想到了什么?

生:您是一个辛勤的老师。

生:为了上好这节课,你可能昨夜一宿都没睡好。

师:把这些加进去,不就有点像我了吗?

生1:……老师的流海,和我的差不多长,不过她的流海左边短右边长……。

生:不对,是右边短,左边长。

生:活泼。

生:开朗。

……。

生2:(读自己的习作,我这次要求他全部读完。)。

师:同学们认真听,猜猜他写的是谁?

生:(一连猜了四个,都不对,第五个猜对了)。

师:你是怎么猜对的呢?

生:她的眉毛是粗粗的,平平的。

师:也就是说她抓住了这位同学的眉毛的特点。

生:她的嘴巴大大的,嘴角上翘,一笑还有两酒窝。她抓住了xx的嘴巴特点。

……。

师:猜出来,是因为这位同学抓住了xx同学的特点来写的。那你为什么猜错了呢?(叫起刚才猜错的一个)。

生:(抓抓头)xx同学只是有点黑,不是很黑。

师:这就叫“真实”。她要是写出“xx同学有点黑”再加上其它的特点,你也就会猜出来的。看来,文章的“真实性”对于我们准确的表达真情实感非常重要。在真实和想象的基础上,我们会把人物的特点鲜明突出。

六、总结作用,课外延伸:

师:如果你们再能够习得大作家的高招,你们一定会把人物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

生:(读)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尔斯泰,他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彼得大帝》,他说:“他在未写《彼得大帝》之前,就已经连彼得坎肩上的汗痕都看出来了。”

生:(读)我国的一位鼎鼎有名的大文豪,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创作了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的形象。他说:“是因为阿q的影象,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

师:从他们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

生:要抓住人物特征,需要仔细观察。

生:人物形象是先在心中有,然后才能写到纸上。

师:从作家的写作经历,不难看出,他们之所以能够塑造出这样经久不衰的人物形象,是因为,他们在动笔之前人物就已经活在他们心中了(胸有成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观察,积累素材,抓住特征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人物外貌描写不仅可以用在写人的记叙文里,还可以用在写事、写景等记叙文里,细致的人物描写,能够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课后就请同学们把你刚才描写的人物外貌片段放入一件事中,或置于一处景中,让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吧。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减带分数和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年的分数的带分数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例3、例4介绍带分数减法中被减数是整数和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的计算方法。在其前安排了准备题,是为这两个例分散难点,作好必要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说一说像怎么想的?p132准备题。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3。

a、出示例3,看一看分数部分够不够减?怎么办?

b、分组讨论。

c、反馈讲评。

d、看书p132。

2.试一试:先看一看分数部分够不够减,不够减怎么办?

3.教学例4。

a、出示例4。

b、看一看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再看一看分数部分够减了吗?不够减又怎么办呢?

4.试一试。

5.小结带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p133、1--4。

2.说一说带分数减法有几种类型?要注意什么?

3.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觉得和前面的内容比较又有什么不同?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建议】。

1.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和衔接。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2.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

3.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所穿鞋子的号码、喜爱的电视节目等。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人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课时安排】。

1、众数.............................1课时。

2、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1.众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22、123页的内容及第124、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页的例1。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l)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较合适。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较合适。

(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2、3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住户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

数量/个l529l62o22161816。

(1)计算出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6题。

二教学目标。

1.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五(1)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和87,意味着在这次竞赛中得88分和87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班没有众数,则表示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二)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题。

8.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行分析。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小明对本班15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2本的有1人,拥有3本的有2人,拥有4本的有4人,拥有5本的有3人,拥有6本的有5人。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

人数。

平均每人拥有本数。

(1)估算一下,这15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2)估算出这15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小力对本单元10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户,订1份的有3户,订2份的有4户,订3份的有1户。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06年5月。

户数。

每户订报刊份数。

(1)想一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2之间吗?为什么?

(2)计算出这10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2.复式折线统计图。

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26、127页的内容及第129一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实施。

1.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页例2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题。i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一15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完成教材第129、130灾练习二十五的第2、3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三)思维训练。

下面是年1月22日到28日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的统计数据。

2006年’月…{{111…查阅2006年同期北京市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

1月11917414395115173163。

查阅20同其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练习)。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

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30灾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导成教材第131负练习二十五的第5题。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下面是王强收集的2005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

2005年2-15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

……厂甸庙会。

……龙潭湖庙会。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l)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3)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4)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第六单元实力评价。

一口算。

1.2×3=0.36×10=2.4÷8=。

0.4÷0.8=0.25÷0.5=3×2.3=。

4.72-0.72=1.5×4=8.56×0=。

2÷0.2=1.2+3.5=5.6÷5.6=。

时的有1人。根据以上数据,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东的同学一周上网情况统计表。

人数。

上网时间/时。

1.这10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在()小时到()小时之间。

2.算出这10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三小北对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制成了下表。

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情况统计表。

户数111354。

每户用塑料袋只数12131415l617。

1.计算出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某市运动会各区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五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希望小学要统计五年级各班同学为社会做好事的件数,应选用()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2.()最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3.表示一年里12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选用()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六先在下面折线统计图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然后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某超市2005年电视销售情况统计图。

1.普通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2.液晶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3.()季度两种电视销售差距最大,是()台。

4.根据你获得的信息,预测明年两种电视的销售情况。

七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年年年2005年。

万福商场。

东方商场。

……万福商场……东方商场。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1.小数化分数。

板书例1把0.9,0.03,1.21,0.425化成分数。

教师:想一想每个小数的意义,能把它们写成分数吗?

学生按每个数的意义直接写成分数(口述)教师板书:

教师:请观察化简前的分数,分母与小数有什么关系:有没有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讨论、口答后,教师板书: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教师:请按照找出来的规律,(指板书)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谁再说一说如何把小数化成分数。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补出:“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笔算练习:(请几位同学用投影片写,集体订正。)。

0.76.130.080.5。

0.661.750.1250.02。

能不能直接把它们写成小数?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这些分数改写成小数的?(小数的意义。)。

学生讨论、口答后教师归纳并板书:

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练习:(请一位同学板书,其余的写本上。)。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教师:请对比这一组分数与例2中的分数有什么不同?(分母不是10,100,1000,…。)。

教师:请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它们化成小数?并请算出来。

同学分小组讨论、汇报时教师板书:(教师有意做如下排列)。

教师:请再说说用的什么方法?口答后在左右两列式下板书出:

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分母是10,100,…的分数。

的方法来做?

学生讨论后教师说明:

因为10,100,1000等各数都只含有2和5两个质因数。9和14都含有2和5之外的质因数,即是找不到一个自然数与9,14相乘能得到10,100,1000等。

教师:能说一说分母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还可以先转化为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写成小数。

生笔算,请4位同学写在投影板上订正,第5题板书介绍写法。)。

(三)巩固反馈。

1.(口答)把下面各小数化成分数。

0.01,0.4,0.8,1.05,2.73。

2.把下面分数化小数。(口答)。

3.把下面分数化小数。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2.作业:课本147页练习三十三,3,4,5,6。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运用的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等,都是学过的旧知识。所以小数化分数和十进分数化小数都采用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分母是非10,100,1000等的分数化小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或利用分数基本性质,把分数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这样两种方法。学生在试算中,已经遇到了除不尽的情况,而恰是这种分数不能化为十进分数,抓住这个学生已经感知的问题,提出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分母的质因数情况,认识到有限小数分母的特点。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针对具体分数的情况去用合适的方法转化,也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了准备。本节教学中,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沟通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既使学生对已学的旧知识加深了理解,也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本节新课教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利用小数意义自学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第二部分学习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分两层,学习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化小数;学习利用分数与除法关系,或分数基本性质把分数化小数。

板书设计。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学习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导学。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学习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展交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观()沿()百()。

开()现()没()白()。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我会填。

坐()观()()熟蒂()()有()短。

徒()无()()苗()长()长()短。

想一想组一组。

卜:补补丁()()。

力:()()()()。

又:()()()()。

羊:()()()()。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学习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导学。

1.张挂学习挂图,读题。

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细读、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无边无际。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4.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5)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5.小结: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三、课堂练习。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填空:

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小鸟站在()看天,看到的天()。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p103。例51=2/2=3/3=4/4=5/5=……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p103。例6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人教版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第十册(第23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百分数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本节课从实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学习百分数。

三、学情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同本课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前可以让学生广泛的搜集整理百分数的信息,课上再说说这些百分数的意义,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又有利于学生感受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其次,教学时还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类推、辨别,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辨别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在用百分数表达和交流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发展数感。

五、教学要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六、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标有百分数的实物(商标、说明书、合格证、报刊信息……)。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七、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百分数产生的必要。

1、情境出示:

同学们,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组织一场投篮比赛,规定每班派一名选手参赛,不过五(1)班有三名同学报名,他们投篮的水平都不错,这是他们平时练习的情况:

队员投中的个数。

1号队员22。

2号队员17。

3号队员43。

(1)同学们,如果你是五(1)班的班长,你会推荐第几号同学参赛?为什么?

(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可能会有如下几种回答:

会推荐3号队员参赛,因为他投中的个数最多。

我觉得光比较投中个数不够公平,还需要看他们共投了多少个。

2、师小结后,继续出示:

队员投篮的个数投中的个数。

1号队员2522。

2号队员20xx。

3号队员5043。

(1)有了投篮总数,现在你准备推荐谁呢?(学生思考过后,会想到:直接算出投中个数是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再去比较。)。

(2)那谁来说说怎么算?(生交流,师板书:22÷25=17÷20=43÷50=,然后再通分===)。

(3)是呀,得出后仍不便于比较,进一步通分为分母是100的分数就便于比较了。现在谁能说说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呢?(学生回答出三个分数的意义)。

3、小结,引出百分数。

(1)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分数,这三个分数比较特别,分母都是100,都表示某一个同学投中个数与投篮总数的一种关系,这些特殊的数数学上通常不把它们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写成88%。(板书:88%)读作:百分之八十八,也就是在原来分子的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一起再看一遍。(板书:85%)。你会了吗?拿出手指来,我们写写看。画个圈,画条斜线,再画个圈。(众生高举一手在空中书写)这就是百分数的写法。会不会写?像这一类的数就是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2)谁能说说这三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学生分别说出这3个百分数的意思)。

(3)现在你能确定几号队员投篮水平高些了吗?借助这三个百分数,很好地解决了选择哪个学生参加投篮比赛的问题了,看来百分数是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更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角——百分数,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在教学伊始就将百分数的读写法呈现给学生,也为后面的学习交流提供了方便。

(二)联系生活,感悟意义。

1、从具体实例中,理解百分数意义。

同学们,课前老师也布置大家收集标有百分数的标签、合格证等,都带来了吗?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互相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这些百分数又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展开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3、全班交流。下面想请几位同学带着你的收集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看一下。

4、补充练习。

(1)老师这儿还有几个百分数,一起来看,(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情境图)从中能看到百分数吗?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收集到的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使学生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同时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又出示了几个百分数,看似随意,实则是别有用心,这几个百分数不只是与学生收集的百分数的简单重复,而正好是学生所收集的空白所在,它们的出示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趋完善。

(三)分析比较,深化认识。

1、回顾整理。

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这么多百分数,那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在交流这些百分数的意义时,全都采用了怎样的说法呀?(引导学生交流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2、归纳小结。

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3、观察分析。

同学们,到目前为止,关于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咱们也了解得很多了,但不知大家有没有疑问,百分数和分数一样吗?百分数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下面让我们仍以四人为小组,去研究研究,看看百分数有什么特别之处。

4、学生谈发现,师引导整理。

(1)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不同。(百分数的分母只有是100,而分数的'分母是可以变动的;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小学教学设计网)。

(2)写法不一样。

(3)读法不一样。

(4)百分号前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5)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小于100,可以等于100,也可以大于100。(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意义不同、写法不同、读法不同、百分数的前面可以是小数……)。

5、实例中体会不同。

设计意图: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把百分数仅仅“形象化”地理解为分母是100的分数,教材中又没有涉及百分数与分数区别这一内容,因而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并设计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去辨析、去感知二者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拨开心中迷雾,认识“庐山”真面目。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要求:喜欢读哪个就读哪个,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生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这一个练习中,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读,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选择地读。学生在回答哪些百分数比较特别,以及这些百分数的分子为什么千姿百态时,其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通过问题包装、形式变化,枯燥的百分数的知识放射出迷人的色彩。每个学生都乐意读出自己感到特别的百分数,都乐意读出自己的思考,表述自己的发现,进入积极的求知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要求学生用含有百分数的句子,来说明已经写的百分号的个数,对于刚学习百分数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但是通过这个练习,形成思维的阶梯,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写百分号,更重要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用到了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知识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3、读出下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1)屏幕出示:“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2%。”

(2)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百分数的读法,而且从这两句话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用仅占世界7%的土地却能够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中足以看出我国的强大。让学生感到身为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感觉从珍惜土地的角度出发更好一些,强大?有点勉强)。

(五)总结提升,体现价值。

同学们,短短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想在一节课时间里真正弄清百分数的所有知识那是不现实的,今天只是一个开始,希望大家以此为起点,不断去研究更多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好吗?最后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个调查作业。这几年,我们烟台的变化可太大了,这一点咱们是有目共睹,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展开专题研究,向家长、亲戚了解了解,或者到报纸上、网络上去查找查找,收集收集有关我们烟台近几年各方面发展变化情况的百分数,相信当我们把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全班交流时,你一定会被我们烟台的变化之大以及变化之快所折服!

设计意图:现实中丰富鲜活的素材,使学生从“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及价值,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八、板书设计。

百88%、85%、9。3%、100%、110。7%,……。

分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数和分数区别:意义不同、读法不同、写法不同、百分数的前面可以是小数……。

九、创新特色。

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追求的是思维对话与碰撞。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本节课:

(一)0把数学引向生活,引向学生身边实际。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要学有用的数学”,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情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然后让学生合作讨论,自主探索发现,自我感悟并初步得出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学得既轻松、快乐,又扎实、灵活。

(二)把数学学习活动建立在认知的冲突处,思维的提升处。

1、把数学学习活动建立在认知的冲突处。

本节课伊始,围绕推荐几号学生参加篮球比赛,引发学生思考。在否定了学生知识结构中已有的各种比较方案后,无形中“逼迫”学生思考思考、创造出更趋完美的比较方案,百分数也就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下应运而出了。

2、把数学活动建立在思维的提升处。

在学生自主交流收集的百分数,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深入的探讨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辨析与感知,使学生准确的把握住了百分数的本质,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十、评析。

本节课较好地的解决了数学与生活,数学学习过程与思维过程和谐统一的问题。

(一)现实情境与数学问题的产生和谐统一。

数学的魅力在现实,数学学习的魅力在现实问题。教学中,我们找到学生经历过、体验过的本真现实,也就找到了吸引学生的魅力。本节课,执教者追索到篮球比赛派谁上场这一现实。在学生的经历中,派谁上场就是一个简单的、指令性行为,其实不然,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悬念和设问中,抖露出一系列学生熟视无睹的内在的学向和发人深省的数学问题,数学价值、数学学习的价值昭然若揭,学生在派谁上场的研究中,获得的体验是真实的、具体的,思维必然由感而发。

(二)问题解决与事实解读和谐统一。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数学问题发生碰撞,通过思维对话,寻求问题解决策略。本节课,执教者通过该派谁上场的确定过程,让学生算出答案——每人投中个数占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结果是表示三个人投中率的分母不同,不容易比较。此时,事实说明和呼唤新的表示方法,使大家容易比较的方法,至此,百分数在“呼唤”中闪亮登场,这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在百分数意义的解读过程中,执教者又再次运用已有的事实。

(1)从投篮比赛结果生成的的百分数中去解释每个百分数的意思。

(2)从日常生活中所见所用的百分数各自表示的具体含义去解读。

这样把百分数的学习纳入到一个个具体的事实研讨与解读过程中,既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为学生认识、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提供了足够的支持。

(三)知识的学习与有效建构和谐统一。

数学知识是延续的,数学学习与探究的空间永无止境。在数学知识中,探求其联系性,在数学学习中,把握知识的生成与联系,这是组织建立和谐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的认知结构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为使学生形成结构,执教者组织学生去解析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异同,这是建构的得力举措。

(四)教书和育人和谐统一。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向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解读本节课的设计,执教者既重视了通过百分数的引入与学习,使学生在经历百分数的产生过程,百分数意义的认知过程,获得了应有的体验和感悟,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执教者对教材、教学处理的人性化、教育化。从课的引入开始,教师就把教学活动设计成教给学生做人做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练习设计中,又透露出种种人文关怀:“你喜欢读哪个就读哪个,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2%”,谈谈自己的体会。这些正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责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培养学生对计算题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退整化分”的带分数减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流程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填空:(投影片)。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结果。(投影片)。

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也学过了同分母的带分数相加、减,今天来学异分母的带分数相加、减。(板书课题: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

(二)学习新课。

想一想,如何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来计算?请试算出结果。

学生讨论、试算。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用红色粉笔虚线框住的一步,运算熟练后,可以不写出来。

教师:通分后出现了什么问题?教师:出现了被减数分数部分不够减,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板书:

另解:

教师:请对比这两种算法,你自己感觉哪种算法好算,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3)口答练习:(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请说一说异分母的带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计算带分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被减数分数部分不够减时,要从整数部分退1化成假分数再减。

(4)教师:带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我们都知道了,它们的计算过程现在用图按顺序标出来:(贴出图)。

教师:请按图说一说计算带分数减法的过程。然后按图所示的顺序计算下面两题:

请几位同学用投影片做,集体订正。

2.练习:(投影片)。

根据学生口答,投影改正:

口答练习:(说出过程。)。

教师:这两道口答题中,整数部分退的1化成的假分数,分母如何确定的?(与减数分母相同。)。

(2)看下面这题的计算,对吗?为什么?

(3)下面这题的计算对吗?有没有错点?

教师:通过上面几题的讨论练习,你有什么体会?

请学生说自己的体会。最后教师归纳:

做计算题也要认真审题,每做一步都要分析这一步的具体条件,以此来确定这一步应该做些什么。计算中要养成一步一检查的习惯。

(三)巩固反馈。

1.口算下面各题。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笔算。(请四位同学写投影片。)。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2.作业:课本136页练习三十,1,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带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及算理很容易掌握,所以教学中以学生自学为主。由于带分数退位减计算中容易出错,教学中安排了较多的例题和练习,尤其是流程图的讨论,对退整化分,结果的化简等易错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目的是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准确度。在教学中还安排了易错题的讨论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检查的习惯。

新课学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异分母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共分四层,通过试算,掌握带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试算带分数减法及退位减的方法讨论;小结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按流程图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二部分是针对计算中的易错点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在把小数化成分数;掌握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它们化成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复习第八册学习过的有关小数、分数的转化。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分数化成小数。

a、直接出示例2,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应怎样转化?

b、转化方法p105。

c、练习p105、2。

2.教学小数化成分数。

a、自学例1,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b、反馈讲评。

c、转化方法。

d、p105、1。

3.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试一试,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哪种方法更好?

4.p105、3。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自己说几个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把它化成小数。

2.自己说几个小数,请同桌同学转化成分数。

3.一人说一个小数,另一人说一个分数,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4.: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你还有什么要说告诉其他同学的?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张饼平均切成了8块,爸爸吃了其中的3块,爸爸吃了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张饼;妈妈吃了其中的1块,妈妈吃了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张饼。

1.自主探究。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选择性地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列式解答。

2.沟通旧知。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教学,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出示问题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1)你能计算出结果吗?请试一试。

先独立计算,再小组合作,在学具上涂一涂、画一画验证计算结果。

(2)学生汇报交流。

方法一: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教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为什么分母没发生改变?分子又是怎样得到的'?

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发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和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都是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所以,可以把3个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和1个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直接加起来,它们的和等于4个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也就是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方法二: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教师:观察计算结果,有什么不同?(提醒学生注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计算。

引导: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适用性方面不如上述的方法。

板书完整的计算过程:

(3)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说说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设计意图】巧借学具,数形结合,深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又为学生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进行了铺垫。同时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理解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应化成最简分数。

2.自主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法。

出示问题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2)学生反馈,分析算理。

教师:计算时为什么分母不变?计算结果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完整的计算过程:

(3)引导学生归纳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减,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1)观察上面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发现,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感受。同时,总结归纳出计算法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知识应用,巩固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做一做”第1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做一做”第2题。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3.春蕾小学图书馆中各类图书情况如图所示。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通分》。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会把两个分数通分,能通过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在发现中体验成功,在练习应用中感受知识应用的价值。

三、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四、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2、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运用口答、多媒体课件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五、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课进行了如下的预设:

六、说教学过程:

(一)再现导入。

通分是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比较分数的大小的复习。复习第(1)题让学生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复习第(2)题让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性质,为通分过程打好基础。这两题都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

(二)引导探索。

1、教学例3时,我先出示世界地图并提出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的,让学生观察、判断。然后给出条件(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让学生自己说方法,说结果,说理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尝试完成课本第93页的两行填空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两行分数的共同点,并自己总结出怎样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怎样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2、在教学例4时,我先通过让学生思考:如果两个分数既不同分母也不同分子那又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来说出思路,这时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我首先肯定这两种思路都是可以的。然后借助题中具体的分数,引出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学生把和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公共的分母必须是5和4的公倍数,从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计算简便,取哪一个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3、在教学通分过程时,我重点是解决对照公分母思考把原来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引导学生想:公分母是原来分母的几倍,原来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用多媒体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4、在教学例4后,我就指导学生练习“做一做”,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通分的道理和通分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我把它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首先我安排了练习十八第1题,教学时,我让学生直接口答,没有作过多的追问,由学生自己填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二层次:我安排的是练习十八第2题,因为通分的关键是找准分数的公分母,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此题的安排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公分母的确定,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掌握解题的技能,夯实学生的基础。

第三层次:我安排了练习十八的第3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防止通分的两种错误类型。

第四层次:我安排了竞赛题。把下面分数通分。三组题,男女生竞赛,每个小组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出正确答案,推举一个成员到前面抢答,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反馈总结。

最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归纳: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便于理解。

这是我对这部分内容粗浅的理解和预设,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各位的耐心倾听!

五年级数学分数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

2、释疑:法定休息日,指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五一国际劳动节法定休息3天,而且如果这3天与双修日重叠,应该把双修日顺延。

3、学生回答前两个问题

4、你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题吗?学生交流

抛小正方体,再用分数表示活动的结果。然后小组内交流

交流学生收集到的分数,交流这些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