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通用14篇)

时间:2023-12-03 23:50:10 作者:纸韵

报告范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传达研究结果、行动建议或决策依据。希望大家能够善用以下的报告范文,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快。从xx年起,县域经济一举扭转了长期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xx年,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9.6亿元,是xx年的2.4倍,年均增长4.5%,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实现财政收入5.05亿元,是xx年的2.6倍,年均增长xx年增加50元,年均增长0.4%。今年上半年,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8.83亿元、财政收入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26.4%,其中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全市.8个百分点,长丰、肥西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56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市9.2个百分点。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xx年县全省(市)综合指数,肥西居第7位,比xx年上升6位;肥东居第8位,比xx年上升0位;长丰居第位,比xx年上升30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xx年,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已由xx年的44.4∶24.9∶30.7调整为25.8∶40.6∶33.6。5年时间,一产比重下降了将近xx年,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亿元、工业税收5.8亿元,分别是xx年的6倍、5.倍和5.3倍,年均分别增长43%、38.5%、39.4%。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xx年的78户发展到96户,增加了.5倍。工业对县域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7.3%和38.5%,5年分别提高了近xx年的5.7%提高到7.%,上升了.4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有3个省级工业园区和6个经市批准的乡镇工业集中区。xx年,县域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县域60%以上,提供税收占三县财政收入50%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种植业、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取得长足进展,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5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0%,xx年家禽出栏量突破亿只,比xx年增长65%;苗木、蔬果面积分别达到7万亩、72.4万亩,设施栽培达到0万亩;成片造林59万亩,相当于建国以来造林面积总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龙头企业规模壮大,带动力显著增强。xx年,三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83家,年销售收入76.9亿元;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增至0家,其中0亿元以上2家。伊利乳业、光大木材、新希望集团、和威集团等一批国内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三县,使农业产业化跃上新台阶。

(五)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发展后劲显著增强。xx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加大,xx年固定资产投资75.3亿元,是xx年的4倍多,年均增长32.3%。5年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3亿元,其中xx年达到8.6亿元,是xx年的2.倍,年均增长xx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势头更加强劲。-6月,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7亿元,同比增长34.9%,高于全市22.6个百分点;共引进省外项目48个,实际到位资金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9.9%。县域投资加大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与全国百强县差距甚远,即使与外省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差距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xx年我市三县综合实力在全国xx年来三县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但与经济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xx年,百强县非农产业比重为90.4%,而我市为64.3%,三县中非农产业比重最高的xx县要比xx市低2.9个百分点。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看,才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基础薄弱。xx年,我市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5家,总数比xx市还要少7家,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合计为5.5亿元,只及xx市59.6%。从各县情况看,肥西、肥东和xx县拥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是xx市的4.9%、25%和8.5%,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也只及xx市的3.3%、xx年县域人均基建投资额为794元,只相当于百强县平均水平的5.4%。长丰、肥东、肥西三县人均基建投资额分别为29元、660元和592元,只有莱西的39%、23%和2%。县域贷款水平偏低,到xx年末,三县贷款余额总量为55.7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4.6%,人均贷款余额只及百强县的0%,人均贷款额较高的肥东也只有百强县的.7%,只及莱西的36%。经济外向度也比较低,我市县均出口总额仅为百强县平均水平的.6%,县均实际利用外资不到百强县平均水平的4%。县域外资依存度为2.2%,远远低于莱西3.4%的水平。

差距之四,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县域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县域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目前三县规划建设、工业经济、财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也影响到县域创新能力的提高。xx年,我市县域每万人年均申请专利数0.07件,远远低于百强县每万人均4.37件的水平。

差距之五,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公经济发展缓慢。我市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强。市场中介组织培育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三县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大多仍然处于家族式管理为主的低级阶段,自身发展潜力有限。截至xx年5月底,三县个体工商户54842户,注册资金仅为7.28亿元,户均仅.3万元;私营企业3854户,注册资金5.6亿元,户均仅4.6万元。实现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占县域总量不足50%,远远低于发达地区70%以上的水平。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要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域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xx县域经济跃升。

(一)完善发展思路,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当前实施县域突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但更需要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供给。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从思想理念方面来说,县域突破首先是发展思路、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突破,要努力破除一切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摈弃一切束缚发展的落后意识,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提高认识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更新观念,在勇于探索中不断前进。要不断强化工业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善于把上级的政策和部署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以创造性的工作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从制度供给方面来说,要从多方面确立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机制,政府的指导和调控要建立在充分发挥这“两个作用”的基础之上,并保护“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不能取代或限制“两个作用”的发挥。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推进我市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着眼于市场需求趋向,立足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原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产业特色,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促进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向特色产业或产品集聚,使其不断壮大规模,形成优势,在县域内形成若干个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二是大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好县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聚集,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县域农业向经营规模化、投资多元化、布局区域化方向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依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又可以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并使之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一个基点。要按照现代化滨湖城市和“4”城市总体框架,推进我市县域城镇化,重点抓好店埠、上派、双墩等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形成城市副中心。要把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促进县域城镇建设发展。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市场化经营,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将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地向周边乡村延伸,对连接城乡和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筹资、统一建设,以改善县域内外联系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不多,企业数量偏少,民营经济不强,是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尽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要加大全民创业的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尽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放宽准入限制,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公有经济改革,参与新上项目投资入股,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

(五)扩大引资规模,加大县域发展投入。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靠项目带动。长期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主要是因为投资不足。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长三角地区转移出来的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积极“进京跑省”,极力争取国家投资和省里支持,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硬环境。要着眼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大背景,结合本地“十一五”发展实际,认真谋划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每个县每年都要抓几个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对重大项目要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尽快开工、建设、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

(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营造比较优势。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和xx市区,我市县域的要素集聚力和资源配置力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须要把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做到门槛更低、服务更好、环境更优,努力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高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善运作方式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保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机制,根据省里每年对县域经济考核的结果,对各个县进行相应奖惩,同时每年开展评选经济发展“十强”和“十快”乡镇活动,对评选出的乡镇给予奖励。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发展业绩突出,在县域经济考核中大幅进位的党政正职给予重奖和重用。使各个县、各个乡镇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将“生态美”作为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目标,市委、市政府将循环发展作为建设美好安康的主题,**在生态资源方面,拥有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其他县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立足独特的生态禀赋,将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

在省市加快发展、周边县区竞相发展的大势中,**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全市处于什么位置,与省市兄弟县区、周边毗邻县区相比存在哪些差距,是**加速发展应该首先研究的问题。从省市发展大势看,以**年为基数,全省gdp445.8亿、财政总收入2800.亿元、人均gdp为38557元、人均财政收入74709元;全市gdp53.02亿、财政总收入5.8亿元、人均gdp为700元、人均财政收入762元;**gdp2亿、财政总收入为0.822亿元、人均gdp为20000元、人均财政收入370元。数据表明,我县与全省、全市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且差距趋势越来越大,已基本处于掉队的边缘。从周边县区的发展态势看,我县与重庆、湖北毗邻县以及本省其他县区也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落后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县情。但落后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仅能表明我县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的位次,并是不是我县的特色和特点。面对差距,要在发展中跟进全省、全市步伐,要在县域经济发展竞争中实现赶超,就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6%在全省、周边县区最高;人少地广、资源丰富,人均占有的资源也最为丰富,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生态资源等都很丰富;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良,生态、气候条件最适宜人居住、养生等等,可以说全县的山、水、林,甚至包括光、风、气候等都是财富,是**今后赶超、跨越的巨大潜能和支撑,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县区无法比拟、无法复制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县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财富,通过合理的方法和途径,让全县人民都参与到财富的分配中来,在富民的同时实现县强目标,使**的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从发展现状和自身具备的优势看,我县的落后,是资源富集的暂时落后,面对拥有丰富资源的落后现状、面对加快发展的大好形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跨越、赶超目标,必须要善于把握机遇、抓住机遇。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上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我县尚处于“四化”建设的起步阶段,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可以少走弯路,在赶超发展的过程中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县全域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是属于生态功能区,加上我们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必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先机。从中省市的政策机遇上看,中央扶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而且作出了促进秦巴连片特困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战略决策,有利于我们更多地得到国家项目和资金扶持;省上明确了陕南循环发展和移民搬迁的战略部署,有利于**得到更多的发展倾斜;市上提出了建设美好安康的构架,有利于我县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促进发展上得到更多支持。从我县自身创造的机遇看,县上确立了以“三项建设”为主线,以突出工作重点、彰显县域特色为工作主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为动力,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宏伟目标。加之**人民历经贫困而产生的渴望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渴求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为我县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必须敏锐地洞察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整体协调推进的基础上,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抓重点、重点抓。就我县而言,重点要立足县域资源优势,突出在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上下功夫。

(一)在一产上,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园区承载、企业引领、龙头带动,促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加快现代特色生态农业园区和家庭农场建设,推动特色主导产业做大规模,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以绿化苗木、经济林果、林下种养、林产品加工和以森林资源、水资源为依托的山林经济和涉水生态循环产业,充分发挥山林“绿色加工厂”作用,围绕生态这篇文章,做精以生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在二产上,要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坚持以循环发展为方向,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逐步限制、淘汰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企业,积极培育以富硒食品、涉水产业和医药等以特色生态产品开发利用和加工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要谋划经济增长点转型的问题,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依托一产在林产品加工、森林经济、绿色食品加工业上下功夫,坚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动作”,推动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提高山林经济和涉水产品附加值,实现一产、二产的互动共生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在三产方面,要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要积极争取尽快启动平镇高速,在打破交通瓶颈的基础上,大力包装推介旅游开发项目,通过招商引资,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创造条件与岚皋、平利和巫溪、城口等周边景区聚合连接形成大旅游区,推进境外产品本地化、本地产品区域化,增强景区互动性关联度;要立足生态禀赋,深度挖掘旅游优势资源,依托秦巴百里画廊景点,加快推进飞渡峡黄安坝、三道门森林公园、林麝生态养殖观光园等重点景区建设,着力改善旅游设施条件,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四)在城镇一体化建设方面,要以生态立县战略为指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要扎实推进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建设,以城镇品位提升为目标,加快城区绿化、亮化、美化提级改造。围绕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务实推进“四城同创”活动,(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及全省绿化模范县等创建活动),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集镇社区的综合配套,全面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长远目标。

在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方向和重点地基础上,要推动县域经济科学、持续发展,还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准确的路径。

(一)要科学统筹谋划。**最值得称道和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必须紧紧围绕生态这个主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谋划,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规划,制定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有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围绕这个体系务实加以推进,确保经济发展的科学性、操作性。

(二)要突出抓好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招商上发展的动力支撑,实现跨越赶超目标,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没有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作支撑,没有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力推进,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完善项目规划体系,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加快建立覆盖县域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专项规划,构建科学系统的经济发展项目支撑体系,用规划定项目、争投资、谋发展,增强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项目建设综合效益。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优化投资环境,让更多的项目、更大的投资落户**,通过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要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县强必须民富,民不富则县不强。要强化市主体的培育,激活各类市场要素,引导支持城乡居民在各自的领域大胆创业。要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引导个体业主在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内创业、转业,加快完成全体经济向民营企业转型、产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同时,编制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计划,感召务工人员返乡,实现引资、引企、引人、引智并举,带动全县全民创业总量的提升,以民富实现县强,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抓好乡安置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该项目预计总投资598.95万元,可解决75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真抓好西尔芦色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本项目规划建设15处灌区,新建取水建筑物20座,干管23条,62.504km,支管60条,42.711km,斗管183.126km,管道减压池133座,蓄水池92座。通过农田水利引水灌溉工程建设,解决项目区5乡1镇3.05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总投资8400万元。

(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做好川西藏区生态与保护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县建设,提高我县水土保持工作水平。

(四)加大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力度。该工程已实施或计划实施的共计三段,分别是:

1、大河县城防洪堤工程:

此次工程拟新建堤防长度为2875.57m,修复水毁段长度为211.24m,m10水泥砂浆抹面段长度为3991.70m。概算总投资2769.24万元。

截止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项目的50%。计划将于20xx年汛期前完成。三标段风情小镇段因施工组织及现场征地、拆迁等问题未能落实,故仍未进场。

2、县镇大河治理防洪堤工程:本工程位于大河县城左右两岸,堤防总长度为879.54m,其中林业局段堤防长度为362.92m,汽车站段堤防长度为516.62m,堤防采用衡重式挡墙,采用c20埋石混凝土浇筑。总投资905.39万元。主要资金为县财政自筹资金。目前正在实施,计划将于20xx年4月完工。

3、县大河流域乡防洪治理工程;该项目综合治理河道5100m,新建防洪堤总长1525m,其中左岸935m,右岸590m,配套建排水沟1525m和2处穿堤涵管,疏浚河道4000m。本工程投资总计为1065.76万元。20xx年底前完成相关前期工作,20xx年完成施工。

4、县乡小河防洪治理工程;本工程位于县乡境内小河上,工程综合治理河段分为两段,一段位于乡场镇所在地河段,一段位于上游村居民集居地河段。工程项目综合整治河道总长3110m,新建防洪堤长度为2138m。其中村河段整治河道长1420m,新建防洪堤长1048m;乡场镇河段整治河道长1690m,新建防洪堤长1090m;河道疏浚总长2890m,其中村河段1200m,乡河段1690m。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工程投资总计为1199.71万元。20xx年底前完成相关前期工作,20xx年完成施工。

1、水源枯竭造成饮水安全项目无法正常运行,致使引水距离加长,工程量加大,老百姓投工投劳量加大,超预算增大,严重影响了饮水安全项目的工程建设进度。

2、县自然灾害频繁,找水源难,对水源区的保护难度加大,严重影响了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

3、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力度,农民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水利工作技术力量的要求也就起来越高,而我县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无法满足水利工程建设需要。

施工进场涉及老百姓私搭乱建及开荒地较多,征地难度大。

4、饮水设施管护机制不健全,建设成果不能发挥长期效益。大部分村寨群众的安全饮水意识淡薄,缺少自主管理维护制度约束,群众在饮水设施损坏后,不能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仍其老化受损,建设成果的长期效应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5、群众“投工投劳”配合意识不高。老百姓自己投身建设中,可以使老百姓知道建设不易,使其提高管护意识。但是我县部分村寨青壮年村民常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只剩上了年纪的老人,思想、能力都不会太突出,对于“投工投劳”有心无力。加上政策补助不会太高,很多青状年村民都不会选择放弃现在打的工,而回村搞建设,许多工程和工作往往无法开展。

1、群防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群众外出打工经商的较多,尤其是青壮年人员长期在外,加之人员管理难度大,从而使部分群众防汛队伍只是停留在数量和名单上,相当一部分人员根本不在本地,很难保证突发洪水时能召之即来。另一方面,普遍存在群防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问题,防汛抢险知识贫乏等现象普遍存在。

2、社会备料问题颇多。河防汛料物储备采用国家、社会和群众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就目前情况看,国家料物储备比较可靠,而社会团体和群众备料,有数量无实物或有实物无质量的现象相当突出。如遇到工程出险,料物不足,必将贻误战机,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

3、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滋生。由于近几年河一直没来大水,加上茂尔盖水库建成后发挥拦洪作用,一部分人认为河下游防洪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种思想认识是防汛工作的大敌,必须坚决克服。

4、堤防险点和隐患比较突出。一是河下游堤防是在历代民埝的基础上经多次加高培修而成,填筑质量不一,堤防裂缝和鼠类等洞穴隐患较多,堤身总体质量较差,防守难度大。二是堤防基础比较薄弱,遇大洪水时险象丛生。三是近几年新建、改建坝岸较多,基础不牢固。

5、防洪非工程措施严重不足。一是群众防汛队伍中外出经营人员较多,在位率较低;二是由于资金短缺,常备料物未达到足额储备,且常备物资更新不及时,年久老化;三是黄河报险通讯手段比较落后,通讯设备不足,不能满足防大汛的要求;四是由于防汛经费不足,防汛人员技术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均受到制约;五是防汛部门防汛车辆配备不足,上堤道路少,大洪水时,若遇到雨天,抢险机械设备、运输车辆上堤困难,将会严重影响抢险及物资的调运。

1、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可以再村上选择素质比较高和意识前卫的的.人做专业技术培训,并成立监管委员会,专业技术人员做好维修,让村民有偿使用。

2、对于村民乱开耕地,希望相关部门相互协助,禁止非法乱开耕。

3、老百姓投工投劳难,年轻健壮的几乎大部分出去务工,建议全额投资。

1、搞好防汛宣传,高度重视水患意识。洪水灾害具有突发性强、毁灭性等特点,除利用各种渠道、各类媒体、宣传车、标语口号广泛宣传防洪法规和防汛知识外,每年汛前都要到农村村队街道显眼的地方,张贴河防汛宣传材料,介绍今年河的防汛形势、防汛任务、防汛要求,使当地干部群众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他们是河防汛的成员,更加重视河防汛工作,增强防汛意识,掌握抢险基本知识。

2、扎实做好汛前工程普查。每年汛前,河防汛部门应对辖区工程情况进行徒步拉网式的普查,认真仔细查找险点、险段和防汛的薄弱环节,了解掌握辖区内的工程现状,找出防洪工程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方案,立即进行整修、加固,提高工程的抗洪强度,确保工程安全。

3、健全各项防汛制度。河防汛责任重大,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因此,必须由相关行政领导负总责,按照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制。沿河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熟悉本辖区内工程情况和防汛情况,及时解决河防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防汛技术学习,能够较熟练地掌握防汛基本知识,提高调度的水平。同时,继续完善领导包工程、包堤段及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切实把防汛工作落到实处。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县(市)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经济系统,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基础层次的行政区域经济。调研报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商洛不断加大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下发后,市委、市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一化促两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着力发展现代中药、矿产建材、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和劳务输出五大主导产业,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74.04亿元,gdp总量比的100.16亿元增加73.88亿元,按可比价年均增长12.6%,其中一产增加值完成44.58亿元,比24.61亿元增加19.97亿元,年均增长6.7%;二产增加值完成67.88亿元,比32.6亿元增加35.28亿元,年均增长15.1%;三产增加值完成61.58亿元,比21.31亿元增加40.27亿元,年均增长13.9%。财政总收入14.25亿元,比5.15亿元增长176.7%,年均增长4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82亿元,比2.46亿元增长177.2%,年均增长4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8元,比7038元增长51.9%,年均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2401元,比1513元增长58.7%,年均增长16.6%。以来,柞水、商南、镇安、商州、洛南5个县区先后获得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奖。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主导作用日益显现。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24户,比101户增加23户。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79.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71亿元、工业税收3.2亿元,相比分别年均增长34.8%、21.5%、22.0%。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策划并实施了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启动建设了刘湾产业项目区、柞水盘龙医药园区、洛南黄龙钼业小区、柞水小岭工业区、山阳中村钒业小区、镇安云东钒业小区等16个县域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2376户,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22.8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8.8%。

(三)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5万亩、核桃板栗建园达到404万亩、优质茶园达到15.4万亩、畜禽养殖示范小区达到48个、大场大户6317户,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18万亩,认定“三品”基地113个、产品59个。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68家,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6家,其中省级12家、市级24家,打造出了“金丝源”等40多个特色品牌,创建省级名牌产品3个。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全市设立各类劳务中介机构176个,在新疆、山西、河南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建立劳务基地23个,全市劳务输出49.7万人,收入达到22亿元。

(四)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第三产业繁荣活跃。近年来多方筹措资金6亿多元,重点抓了柞水溶洞、商南金丝峡、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山阳天竺山、洛南老君山、丹江漂流以及柞水凤凰古镇、山阳漫川古镇、牧护关度假区、仙娥湖休闲园等一批生态和人文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初步形成了丹江文化旅游长廊和山镇柞原生态两条精品旅游线路50多处旅游景点,全市旅游接待人数453.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5亿元,比分别增加379万人次和9.0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3.8%和93.0%。新兴服务业快速兴起,市场消费日趋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3亿元,比36.6亿元增加24.23亿元,年均增长18.5%。

(五)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64.65亿元,比37.2亿元增加127.45亿元,年均增长64.2%;争取中省项目支持资金11.43亿元,比3.7亿元增加7.73亿元,年均增长45.6%;招商引进项目130个,总投资208.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8.66亿元,是5.85亿元的6.6倍,年均增长87.6%。以公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继西合铁路、西康铁路建成通车之后,西柞、蓝商、商界、柞小四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坚实。

虽然近年来商洛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省内其它地市相比,无论从整体水平、经济规模,还是从人均发展水平情况来看,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偏小。全市6县的平均gdp为18.71亿元,与全省83个县42.25亿元的平均水平、全省“十强县”126.26亿元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全市gdp排名第一的洛南县为30.34亿元,与全省第一位的神木县290.58亿元相差8.6倍;全市人均gdp为7291元,比全省人均gdp18246元低10955元,人均最高的柞水县为11897元,与全省人均最高的志丹县107674元相差几乎8倍。二是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在全省83个县、24个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排序中,商州区位居24个区的第22名,六县中没有一个进入上游前28名,居中游29-56位的有柞水、镇安、洛南,居下游57-83位的有商南、山阳、丹凤,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整体靠后。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12858元低1170元,收入最高的商州区为11007元,比全省最高的神木县16075元低50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3136元低735元,收入最高的丹凤县为2617元,比全省最高的神木县6028元低3411元。四是财政收入水平低。全市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4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6个百分点;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7.8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94个百分点。五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不强,带动力较弱,相对具有一定优势的中药材、畜牧、核桃、茶叶等产业规模小、加工层次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不稳固;六是县域工业化水平低。县域重工业比重较大,工业结构不优、产品单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全市工业化水平为19.1%,比全省48.1%的平均水平低29个百分点。七是县域城镇化水平较低。全市城镇化率为31.5%,比全省42.1%的平均水平低10.6个百分点,县域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城市功能不够完善,转移农业人口的作用不明显。八是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7.13%,比全省47.2%的平均水平低0.07个百分点。

经过认真分析思考,制约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七县区均属国定贫困县,由于历史原因,在所有制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较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仍然突出,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二是发展资金不足。七县区均属于资源型财政,支柱财源不强、新兴财源不多,县域财政收入总量小且很不稳定,加之历史负债较高,用于建设和发展的财政资金有限,主要依靠转移支付维持正常运转,县域经济缺乏发展的内生力。三是人才严重匮乏。由于受政策、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近些年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造成人才断茬、青黄不接,直接影响了县域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四是科技带动力弱。县域科研机构体制机制不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低,科技对主导产业的支撑力不足。五是对外开放不够。县区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县域经济的外向度较低、活力不强。六是行政效能不高。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还比较薄弱,少数领导和干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是增强敢想敢闯的意识。敢想敢闯敢干是一种魄力、一种胆识,也是领导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必备素质。各级各部门要坚决克服习惯等待,等领导,等支持,等政策,等资金,不敢求新变异、不敢打破陈规、不敢抢在人先的错误做法。要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倡导敢想敢闯敢干的风气,鼓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摒弃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措施,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二是增强抢抓机遇的意识。机遇是战略资源。当前,商洛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诸多良好机遇:中央把保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商洛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陕南突破发展,等等。要牢固树立并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意识,善于洞察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带来的机遇,潜心研究各种挑战和困难中蕴含的机遇,在抢抓各种机遇中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和人才支持,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增强发挥优势的意识。加快突破发展其实是一个不断发挥后发优势的过程。商洛的生物、矿产、旅游和劳动力资源得天独厚,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很大,尤其是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到“十一五”末商洛将成为全省第一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密集区,这些都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先决条件。要认真分析自身发展的资源与潜力、优势与劣势,善于审时、顺势、造势,敢于竞争,善于转换,挖掘潜在优势,发挥现有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利用后发优势,最终把各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是增强循环发展的意识。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的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商洛既是矿产资源富集区,又是国家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区,长期以来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我们要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环境保护最优和经济效益最佳的目的。

一是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化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诸多矛盾的根本之举,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推进商洛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一是要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大投入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和矿产建材等优势主导产业,打造富有县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二是要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三是要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各县区要结合本地资源状况、区位条件、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坚持在政策、资金、人才上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协作配套型、循环经济型、节能减排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型、“专精特新”型企业发展,着力培育扶持一批有实力、有潜力、有带动力的骨干企业,提高市内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四是要着力解决企业污染问题。坚持建管并举,一方面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清洁技术,实行循环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监管和环境执法力度,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商洛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3.6%以上,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走以工促农的发展路子。一是要继续按照“稳粮、扩经、兴药、优果、强牧”的思路,以一村一品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选准特色、发展特色、提升特色,重点抓好丹北生猪、河谷川道蛋鸡、山镇柞板栗、洛南商州核桃、高山洋芋和低山茶叶等六大特色产业带建设,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二是要加快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对农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扩大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加快培育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购销大户和农村商品经纪人,从根本上解决“大市场”与“小农户”的矛盾。

三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县域经济拓宽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城镇带动战略,遵循城镇发展规律,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加快城镇化进程。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商洛中心城市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心城市要按照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和宜居宜业城市为目标,结合旧城改造、新城开发,盘活城镇资产,加快丹江景观带、南秦河景观带建设,尤其要抓好仙娥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等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以丹江两岸大道为发展主轴的现代城市景观群,把中心城市建设成为融山、水、城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生态园林城市,成为连接西北与华中地区干道上的重要城市。要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入,下大力抓好县城和中心镇、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抓好一批边贸重镇、产业大镇、工业强镇、旅游名镇的示范化建设,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要把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汇聚,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增强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

四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要坚持经济民营为主、企业民有为主、投资民间为主、事业民办为主,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一要鼓励引导全民创业。积极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努力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二要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尤其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三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与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着力培植一批、壮大一批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向科技化、外向化、规模化发展。

(三)打造“四大基地”,壮大县域经济产业基础。

一是打造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去年以来,我们成功策划并启动建设的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已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包括刘湾生态工业园、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留仙坪化工建材工业园,涉及光伏产业、盐化工与水泥、氟材料、锌及锌合金材料、钼材料、钒材料与新能源镁材料、钢材料、煤电等10个循环产业链45个项目,并与园区外47个项目之间构成循环发展、链条延伸、产业互动、关联配套的格局,到2020年共需投资1208.13亿元,全部建成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128.97亿元。目前,比亚迪、延长、陕西投资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已入驻园区发展。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抓住这个机遇,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强化矿产资源整合,推进环保型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推动矿产业由采掘向深加工转变,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现代材料工业基地。

二是打造秦岭最佳生态旅游基地。坚持立足于秦岭,依托于秦岭,按照“政府指导、财政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为主”的思路,积极引进战略伙伴,合作开发旅游景点,突出抓好十大精品景区和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加快金丝峡国家5a级景区、木王和牛背梁4a级景区、天竺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进度,着力建设金丝峡——天竺山——木王——牛背梁生态旅游圈,积极开发旅游新产品,主动融入全国旅游大循环,努力把商洛打造成为全国的生态旅游名城。要抢抓高速公路开通后人流、物流、信息流剧增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促进物流、金融、保险、信息、中介、家政、物业等新兴服务业在县域城镇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

三是打造优质绿色产业基地。积极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真做好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品牌建设、产品包装、市场销售等工作,提高商洛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努力把商洛打造成为面向西安、辐射全国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围绕发展丹参、黄芩、桔梗、连翘、五味子“五大商药”,扎实抓好商洛道地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着力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坚持“招引”与“整合”相结合,扶持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推动核桃、茶叶等优势产业整合,打造一批商洛绿色特色产业品牌,力争到20xx年商洛绿色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20xx年达到100亿元。

四是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基地。坚持按照“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大产业来抓,积极整合劳动、扶贫、教育等培训资源,认真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转移培训,搞好“订单”培训和“定向”转移,做到“先培训、后输出、持证上岗”,形成商洛劳务的品牌和特色。加快驻外劳务输出办事机构建设,切实做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提升劳务输出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推动全市劳务输出数量和收益稳步提高。

一是狠抓项目建设。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项目带动、投资拉动。要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以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工业技改、社会事业项目为重点,搞好项目争取和项目建设,特别是今年全市安排的100个重点项目,要强化协调推进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要按照全市启动400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要求,每个县区都要谋划一批上规模、带动性强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尤其要重点抓好西合、西康铁路复线和西商二线、榆商、商柞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比亚迪太阳能电池、延长氟化工、中金黄金开发、商洛发电厂、柞水大西沟菱铁矿开发、西部鑫兴钼业深加工、五洲公司钒业深加工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全市重大项目有序衔接、投资稳定增长。

二是扩大招商引资。坚持对外开放、扩大招商引资是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对外竞争与合作,推进全方位开放,借助外力促发展。要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依托资源优势,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转移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等重大政策机遇,积极“进京跑省”,极力争取国家投资和省上支持。要继续抓好投资环境建设,重点要在“政策比别人活、措施比别人新、办法比别人多、服务比别人好”等软环境上下功夫,努力营造促进发展的大气候、大环境,形成自己的区域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研究制定科技带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科技工作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普及,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把新型适用科技成果积极运用于县域经济的开发领域,努力增强科技成果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中的转化、推广与应用效果。积极推进科技体制创新,探索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加强与省内外大型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他们来我市建立分支机构或科研基地,引导市内企业搞好自主研发,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品牌和产品,推动重点领域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四是深化体制改革。改革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抓好农村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搞好农村服务体系和种子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企业改革,通过兼并和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企业重组,鼓励市内企业与省内外大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搞好财政改革,整合财政事业性投入,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集中力量办大事;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无论是哪项改革,必须坚持立足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要解决好四个问题:首先是金融支持问题。健全金融体系,增加信贷额度,引导民间资本向创业和发展领域流动,切实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其次是财政投入问题。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逐步建立以贴息、担保、参股和风险投资为主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投入。第三是人才保障问题。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不拘形式地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尤其是紧缺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定期定向对行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第四是土地供应问题。坚持“总量控制、动态平衡”的原则,盘活存量土地,对长期闲置土地要通过收购、租赁、参股等形式重新启用,以缓解建设用地与土地紧张的矛盾,确保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的正当用地需求。

二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抓住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契机,调整优化政府组织机构,理顺职责关系,强化权责一致,加快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推动制度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

三是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围绕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切实抓好政府机关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高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善运作方式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保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优化服务方式,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办事限时制,全面提高抓落实工作效率,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完善考核工作机制。根据县域经济特色和发展水平,设置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正确运用县域经济考核结果,使考核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县域经济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也逐渐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一个一线城市的居民,我参与了某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的调研工作,深入了解了县域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积累经验,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现代农业的推进。农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农村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等都有着重要作用。我们调研了某县的农业发展情况,发现该县通过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有效提高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和市场化水平,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这说明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农业的优势,通过创新机制和技术手段,推动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注重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每个县域都有自己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和资源禀赋,可以通过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某县以其独特的山区地貌,成功打造了一条生态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另外,该县还通过整合资源,发展了传统手工艺品产业,使其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机会。这一调研经历让我认识到,县域经济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通过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同时,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注重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某县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新农村建设,使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互补发展。农民通过参与城市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繁荣。这一事实表明,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忽视城乡之间的联系和互动,需要通过城乡一体化的方式实现共同发展。

此外,县域经济发展还需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某县通过设立人才引进政策和高校合作,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为当地服务,推动了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总而言之,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借助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特色产业的培育,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这些心得体会帮助我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深切感受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希望能够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防止经济过热,防控通货膨胀,协调经济转型,今年国家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与上年相对收紧的货币政策下,就农村信用社如何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笔者深入到河北省丰宁县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调研。

从经济形势看,早在去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这意味着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正式转向稳健的信贷政策。随着央行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收紧操作已经到来,信贷收紧、利率上调导致金融机构贷款受限。从竞争形势看,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股份制银行纷纷跨域经营、增设网点,各家银行都在产品服务、营销机制上下功夫,大中城市的金融市场竞争白热化,县城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升温。从全国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城镇化率越高的地区,农信社的市场份额越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也不断发展,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老大”的局面将受到严重冲击,这对于农信社的信贷工作是严峻的挑战。从丰宁县情看,丰宁地处冀北,集老、少、边、穷、坝于一身,是国家级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经济欠发达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农民增收、财源增长、城乡统筹等都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大量的信贷资金支持。加之,丰宁被河北省列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个县之一,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将落户丰宁,并开工建设,随之而来的是资金需求量进一步加大,信贷供需矛盾增加。

在国家由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情况下,为确保全县“三农”贷款需要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该联社积极采取措施筹集信贷资金,想方设法增加信贷投放。

三是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弥补支农缺口。联社在深入调查掌握支农贷款需求的基础上,为确保春耕生产贷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4月份向人民银行借入支农再贷款1.2亿元,缓解了信贷规模和资金的双重压力。

四是准确把握信贷头寸,用足、用活、用好信贷规模。该联社认真做好全辖每一天的贷款发放及回收情况的摸底统计工作,做好辖内贷款规模的调剂,确保每个月的信贷规模既占满又不超,杜绝了农户借不到钱,信用社贷款规模又占不满的问题,使有限的信贷资金发挥出了更大地效益。

五是拓展贷款方式,方便客户借贷。他们采取农户小额信用、农户联保、担保抵押、公司+农户、公司+农户+订单、农户贷款企业担保等方式的信贷“套餐”,客户符合哪种贷款方式,他们就采用哪种方式放贷,对种植大户和农业重点龙头企业,采取几种贷款方式并用的形式进行支持。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截至6月末,全县信用社已累计投放各项贷款9.86亿元,同比增加3.83亿元,增长62.3%。

首先是保证了备耕春耕生产的资金需要,为不失农时地做好备耕春耕生产贷款发放工作,凡是符合贷款条件的农业生产所需贷款及时足额发放,突出支持种植大户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真正使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及时借到了钱、种上了地。入春以来,该联社已投放备耕春耕生产贷款2.4亿元,确保了备耕春耕生产的贷款需要。

二是确保了全县农业战略性调整,使农业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在保证粮食生产贷款需求的前提下,投放贷款2.2亿元,突出支持蔬菜种植和肉类生产,加快了112线设施农业产业带建设,年内新增冷棚350个、日光温室150个、蔬菜恒温保鲜面积4000平方米,全县13各乡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8亩;使凤山镇、五道营乡和土城镇的集观赏、采摘等于一体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的产业园区建成;年内新增肉牛规模养殖场10个,标准化鸡舍400个,实现肉牛存栏16万头,年出栏肉鸡1200万只。

三是促进了农村信用共同体建设。投放贷款2.2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形式的信用共同体建设,新增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累计达到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0家。四是推进了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使“一城、五区、八基地”建设步伐加快。贷款1.1亿元,重点投向五区和八大基地建设,通过主打“一主两翼”、休闲旅游这“两张王牌”,使农业观光基地、有机食品基地、园艺花卉基地、休闲度假基地初具雏形。同时,围绕京北第一草原、洪汤寺温泉峡谷、白云古洞等景区,扶持建设采摘园、家庭宾馆、马队等乡村游项目,特别是贷款300万元加快了“京北第一草原”大汗行宫建设,提升了丰宁旅游的品位和档次。五是确保了民营企业贷款需求,使民营经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按照“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优先满足优质重点客户资金需求,贷款1.96亿元重点支持了顺达、宏达和翱翔等一批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大量的信贷投入,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截至6月末,全县实现财政收入55237万元,占全年预算任务的87.68%,同比增收26844万元,增长94.54%。

县域经济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县域经济的参与者,我深感其重要性与潜力。以下是我对县域经济的心得体会。

首先,县域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城市经济发展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县域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活力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是人口红利所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县城,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作为参与者,我们要积极抓住机遇,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为自己的事业谋求更大的空间。

其次,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注重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低下、人才短缺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结构调整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适时的结构调整,才能促进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再次,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要加大投资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而对于企业来说,要积极参与县域经济建设,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此外,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才能实现更好的结果。

最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我们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作为县域经济的参与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增强创新创业的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我们也要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之,县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县域经济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强县域经济建设是全局工作的重要环节。要高度重视,把发展县域经济纳入到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来。”县域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县域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并肯定县域经济建设对于居民幸福感和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认为县域经济建设不仅是当前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领域之一。

县域经济与国家经济和地方经济相比,具有其特别的地位和优势。相互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大多是从县级政府开始,县域经济的发展意义不容忽略。一方面,县域经济在资源配置、政策引导等自主权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另一方面,县域经济结构相对集中,产业分工明确,单位资金的有效利用率较高等特点也增强了其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和竞争力。值得关注的是,在新时代,县域经济不仅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领域。加强县域经济建设,符合全局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当前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正是因为县域经济建设在国家和地方经济中的地位和优势,使得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近年来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帮助,进行紧急的改革、创新和调整。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角色。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包括减税、降费、鼓励创新、扶持企业发展等多种措施。县级政府也开始采取普惠制、同城两区、互利共赢的发展战略,在市场化的背景下,不断改善县域投资环境,发展特色产业,保障居民社会福利和基本民生水平,促进促进经济的蓬勃发展。

在山东省的县域经济建设中,省市县政府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经济基础在向好的情况下,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如山东省第一幅县域经济建设路线图,第一批县级县域经济建设示范县、加速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工程三大行动。同时,市县两级与相应行业部门竭力引导和提供支持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更多高端技术产业,更好地搭建工业升级平台,不断优化创新投资环境,优化营商环境。

第五段:结语。

总之,在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县域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发展成效不断提升。在县域经济建设中,不断优化历史资源,使之贴合市场需要;加强产业基础和技术经济能力的提升,持续开拓新市场,构建新的产业结构,发掘市场需求,都是重点工作。同时,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动能的形成,能够更好地推动整个县域经济建设的进步和发展。我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国县域经济一定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县域经济

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县域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近期的调研和亲身经历,我对于县域经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首先,县域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的重视,县域经济逐渐崭露头角。我曾去过我所在地的一个县城,这个县城经济发展较为成熟,既有传统的农业发展,又有一些现代化的产业发展。在农村的周边,农民们正在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实现了自己的脱贫致富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

其次,县域经济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政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有些地方的县城规模较小,资源有限,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政府需要在土地、税收和金融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来此投资兴业。同时,政府还需加大对农村人才培训和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政府应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来到县城发展。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引进外地的高端人才和项目,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去过的另一个县城,政府大力引进了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为当地县城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变革。在政府的引导下,这家公司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引领当地青年创新创业,提升了县城的整体竞争力。

最后,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注重生态环保。县域经济发展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保护生态环境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要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同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等措施,实现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总结起来,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农村振兴至关重要。政府需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力度。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绿色发展。相信随着我们共同的努力,县域经济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县域经济观摩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县域经济观摩活动,深感受益匪浅。在观摩过程中,我看见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果和潜力,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这次观摩,我意识到县域经济是推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加坚定了我对农村经济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首先,这次观摩让我体会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一片片富饶的田野和繁忙的农村工厂。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推动了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众多的农产品企业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也为当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此外,在县城的发展中,金融、旅游等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次观摩让我深刻体会到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和活力,也让我对我所在的县城有了更多的期待。

其次,我也看到了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观摩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农产品的品牌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管理和创新能力,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尽管有很多旅游资源,但旅游业的开发和利用仍然不够充分,面临着人才匮乏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在县城的发展中,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意识到县域经济是推动整个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力量。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农产品企业向品牌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政府还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在旅游业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改善服务质量和环境治理水平。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提升城市形象和发展潜力。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立足自身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积极投身县域经济发展。我将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县域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农产品品牌发展、农村工业化和乡村旅游等领域提供专业支持。同时,我也将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农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性,号召大家关注县域经济,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这次县域经济观摩活动让我看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果和潜力,也发现了问题和不足。通过这次观摩,我意识到县域经济是推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加坚定了我对农村经济振兴的信心和决心。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中提供支持和帮助。我将立足自身专长和兴趣,积极参与县域经济发展,为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县域经济新标杆

近几年,xx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挺进第一方阵,建设中等城市”的战略目标,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弘扬开明诚信、务实创新“上高人”精神,学昆山,比昆山,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加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连续八年获得xx市“优化环境、优质服务”工作先进县;先后被评为“全省利用外资十强县”、“开放型经济十强县”、“全省首届投资环境最xx县市”和“全省优秀宜商县级城市”等荣誉称号,成为唯一连续七年荣获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市、区)。

一、xx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主要特征。

(一)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综合实力明显增强。xx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0年保持11%以上的增长速度。2015-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85.83亿元、100.64亿元和113.2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8%、13.8%和11.0%。今年前三季度完成生产总值86.09亿元,同比增长10.3%,全年预计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10.5%。

财政收入每三年翻一番。2015年xx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为10.82亿元;2015-2015年分别达到15.02亿元和17.93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为15.96亿元,同比增长22.1%,预计全年可突破20亿元,达到21亿元。2015-2015年人均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008元、4143元和5425元。2015年人均财政收入比全省人均水平高199元。

(二)工业规模加速扩张,工业经济占据半壁江山。2015-2015年xx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99亿元、62.04亿元和79.51亿元,同比增长22.9%、19.8%和14.3%;实现利税36.3亿元、55.56亿元和62.34亿元,同比增长40.7%、53.1%和10.8%。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工业增加值68.63亿元,同比增长13.2%,预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1亿元,同比增长14%。工业产值占gdp比重由2015年首次突破50%后,2015年达到54.5%,2015年预计可达到55%,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加强。从2015年起,连续十二年荣获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

园区经济发展成绩喜人,2015-2015年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3亿元、269.5亿元和358亿元,逐步形成了以鞋业和食品两大产业为主导的园区经济,目前鞋业和食品业占园区比重47%以上。

(三)现代农业加速转型,农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xx县素有“赣中粮仓”之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生猪基地县、全国“三辣”之乡,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上高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几年,xx县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提升传统农业的基础工程来抓,用市场化理念、工业化办法发展农业,用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技术,用良种良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运作机制,切实改变以往小规模、低水平的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目前,xx县形成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5500亩,农民合作社40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12家;完成流转水田14.7万亩,占总面积的38%,培育百亩以上种粮大户89户,其中千亩大户5户;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组织801个。粮食生产实现11连增,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四)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开放性经济成效显著。“开明、开放”一直是xx县招商引资主打的招牌,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上高就喊出“开放的上高欢迎您”的口号,为营建良好和谐的招商氛围打下了基础。从2015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上高至今,先后有旺旺集团、宝成国际集团、众安科技等60多家台资企业落户上高,涉及鞋业、食品、化工、建材、个人防护、设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注重对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契机、极力打造“江西昆山”,加强与中央企业、外资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台商企业、民营企业的对接,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招商引资洽谈项目的签约率、落户率、进资率和开工率,外向经济发展成效明显。2015年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30亿元以上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资6852万美元,同比增长8.1%;实现外贸出口3.59亿美元,同比增长13.9%。2015年前三季度利用外资5631万美元,同比增长18.9%。

(五)民生保障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5-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4088元、15751元和208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209元、9463元和10749元。2015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901元,同比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65元,同比增长13.2%。

二、上高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把人文涵养作为环境之魂,彰显“上高人”精神。

xx县具有千年历史,人文资源丰富,上高人具有“开明诚信、务实创新”的优秀品质。多年来,为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上高党政班子把人作为环境的本位,持续深入开展“上高最大的优势就是上高人”主题教育,每两年开展一次“开明诚信上高人”“优秀上高人”“十佳上高人”创评活动。“上高人”精神有效地弘扬了正能量,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力。

(二)把打造台商聚集地作为主攻方向,学昆山招大引强。

2015年,xx县抓住“台商西进”和“台资跨海转移”机遇,提出了打造“江西昆山”、建设台商聚集地的定位,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全面开放,全力引资,全心服务,为客商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最优环境。如今,上高已成为省内台商的.主要聚集地,主要源于“三个对接”:一是政策对接。坚持台商首位、台资首选、台企首要,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台商投资和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暂行办法》,在用地、收费、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商务环境对接。先后成立外商服务中心、海关联络办公室,设立国家外汇管理局xx县支局,建设台商会所,xx县因此先后被授予“赣台农业合作试验区上高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和“江西上高台商创业园”等称号;三是交流互动对接。继成功举办2015台商(上高?明月山)恳谈会之后,2015年又成功举办了纪念“上高抗日会战”胜利70周年台商经贸洽谈会。

在此基础上,xx县把招商引资触角进一步延伸,通过由大招商向招大商、由引内资向引外资、由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的转变,实现产业规模的“由小变大”,产业配套的“由松变紧”,产业链条的“由短变长”,产业门类的“由多变特”。先后引进了旺旺集团、宝成集团、匹克集团、王老吉、新威动力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今年1-10月,xx县共引进客商投资项目87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5个,引进省外资金41亿元。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100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4亿美元,总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强,开放型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65%。

(三)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优化升级工业园区。

按照“抓龙头、扶骨干、促群体”的思路,采取“一大产业,一套班子,一支队伍”的方法,xx县政府出台倾斜政策,强化产业扶持,做好产业配套,推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土地等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上下游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目前,旺旺食品、金农米业、富龙食品、裕盛鞋业、匹克实业、中杰鞋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南方水泥、国员陶瓷、金利源陶瓷、瑞州陶瓷等建材企业稳步壮大。绿色食品、鞋业两大产业列入全省60个重点产业集群。旺旺集团自2015年首家公司投产后,先后连续多年追加投资,建成投产江西瑞麦、江西旺旺、江西必旺、上高旺旺,并把江西总部设在上高;金利隆橡胶履带从10年前年产值仅500万元,发展到2015年总产值突破5亿元。

工业经济在园区产业强有力的支撑下,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迅速壮大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条走#fromend#廊、三大板块、六大支柱”的发展格局,即:320国道泗溪至五里岭工业走廊,镜山、野市、黄金堆、五里岭四大板块,绿色食品、鞋业、新型建材、机电、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六大支柱产业。目前,县工业园区已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落户企业320多家,竣工投产企业2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7家,吸纳就业人员5万多人。六大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8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6.5个百分点。综合竞争力居全省前列,被列为重点省级工业园区,规格提升。2015年预计全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0亿元,实现税金16亿元。

(四)把现代农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发挥传统农业优势。

上高粮食、生猪等传统农业在全省有突出的优势。近些年,上高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坚持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传统农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今年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达38家,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401家,新增国家级示范社3家达6家,新增家庭农场42家达45家,圣牛、汇银、富龙等一批农产品品牌走向全国市场。在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下,农业主导产业加速发展,粮食生产连续十一年增产增收,总产达33万吨。

(五)把城镇建设作为有效载体,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上高通过加快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加大城市路网建设投入,建好城市基础设施,启动xx区开发,推进城市外环线建设,拉开城市发展框架;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降低农民进城门槛,放宽户籍限制条件,鼓励农民变市民,努力做旺城市人气、商气和财气,县城建成面积18.5平方公里,城区居民17.8万人。通过推进镇村联动建设,做旺中心乡镇人气,以镇村联动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及生产要素一体化;通过在园区规划建设卫星城镇,建造农民买得起的房子,让农民变工人,农村变社区。同时,上高不断加速城乡之间有效融合,以蒙西至华中铁路和南昌至上栗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以武吉、昌栗、大万三线贯通为基础,加快农村路网建设,村一级道路硬化已经100%,到组一级道路硬化达到70%左右。已经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所有村都已开通公交车,打通了城乡之间人流、物流快速通道,县内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加快了农民非农化进程。

(六)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路,实现经济绿色崛起。

为切实保护好上高的绿水青山,创优生态宜居环境,上高坚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广泛开展了以工业污染防治、农村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的“爱护家园行动”。通过开展国家级生态园林县城创建活动,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推进主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狠抓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工业园区也已建设污水处理厂,境内锦河控制断面水质达iii类。通过开展规范生猪养殖、水库退出承包经营等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合理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xx县禁养区养猪场全面清退,年出栏200头以上的养猪场全面建造污粪处理设施,243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全部退出承包经营,xx县农村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水库水质开始明显好转。通过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谐秀美乡村、森林城乡建设,建立了以九峰园林为龙头,规划面积5万亩、建成面积2万亩的花卉苗木基地,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xx县森林覆盖率46%,是全国绿化模xx县、全国绿色能源示xx县、全省“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考核优秀县、全省富裕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

三、上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xx县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同样面临着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用地难、用钱难、用工难,也没有享受鄱阳湖生态经济圈、中央苏区、西部政策县等优惠政策。但他们攻坚克难、脚踏实地,一步一步闯过来。上高开放型经济取得显著成绩,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有着很强的启示作用。

(一)特色理念开放立县。“打造‘江西昆山’,加大对外开放”,xx县委县政府多年来的不懈坚持和政策稳定性的一以贯之,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xx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最早在2015年制定,现在已经14年了,期间,换了四届领导,但是没有一个领导一个调,始终保持了政策的大稳定。今年以来,又在xx县掀起“三找三思三创”热潮。“三找”,即找标杆、找差距、找路径,对照标杆找差距,积极思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坐标中的上高之位。“三思”,即思进、思变、思发展,认真思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上高之策,着力解决发展理念、思路、体制等方面的障碍,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三创”,即创新、创业、创一流,积极在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大战略中当先锋、作表率。

(二)准确定位工业强县。上高素有“赣中粮仓”之称,在农业上有先天优势,但就工业来讲区位优势不明显。进入新世纪,面对经济发展新难题,xx县委、县政府,科学谋划,准确定位,以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以园区为平台,以产业为抓手,以骨干企业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强县进而带动xx县经济进位赶超。

近年来,上高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实施错位发展战略,确立“千亿食品产业园、中部最大鞋业城”两大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进行前后整合,延伸产业链。2015年,上高提出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力争到2015年,将绿色食品产业园打造成投资50亿元以上、年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中国绿谷”;到2025年,努力将绿色食品产业打造成全省领先、国内驰名的国家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如今,产业集群显现航母效应,鞋业产业基地聚集了宝成、匹克、中杰鞋业、东新、邦耐、众安科技、江西本领公司等40余家鞋业生产及配套企业,每年逾7000万双成品鞋从这里走向全球市场。截至今年上半年,xx县接洽跟进的绿色食品产业意向项目有近40个,绿色食品产业企业达45家,投资额达62.03亿元。

(三)宜商环境助推崛起。环境就是生产力。近年来,上高注重打造“开明诚信,务实创新”的人文环境,以“上高最大优势就是上高人”打造“上高人”品牌,让客商融入“上高人”文化。在优化政务环境方面,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健全和完善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客商投资项目手续代办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评议考核制和失责追究制。通过推进“企业评政务环境”活动,对各职能部门办事效率、服务水平、服务态度等进行评议监督,引导各职能部门主动作为,将服务关口前置、将服务举措细化、将服务内容延伸、将服务质量提升。

上高亲商安商富商的举措,让客商想进来、留得住、干得好,如今,越来越多的外来客商已经融入上高,把上高当成了第二故乡。

(四)筑美城市提升幸福。近年来,上高以民生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注入城市“幸福”元素。一是科学规划城市布局,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绵阳新区建设为龙头,加速城乡一体化融合,按照“东西并进、南调北延”战略,启动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从2015年起,xx县城以每年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每年增加1万的速度扩张。2015年,xx县年末总人口数达36.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达9.81万。到2015年xx县城镇人口预计将达到20万以上,其中城区居民17.8万人,县城建成面积18.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53%。二是全面启动“蓝天?碧水”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目前,备受xx县群众瞩目的安全饮水工程已完成了取水口和厂址的选定,与江西省水投公司签订了xx县城乡一体化合作协议。三是投资事关百姓休闲娱乐生活的民生项目,对民生投资舍得真金白银,如投资8500万元改造升级省级森林公园。至2015年,县城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到9114亩,绿地率38.2%,建成的公园、广场面积为3036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城市扩容增质,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县域经济心得体会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为主导的经济活动,它以县为单位展开,涉及各个领域的生产、交通、商业等等。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模式,县域经济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也曾在县里工作过,这个经济模式为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想法,下面我将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发展机遇。

县域经济的发展机遇主要是由于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重视和扶持政策。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三区三州”等地区的发展更是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当地政府也对这些地区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和投入,为此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优惠政策。这些机会不仅为当地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和机遇。

第三段:困难与挑战。

虽然县域经济发展中有着很多的机遇,但是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和市场问题。由于新兴的县域经济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因此也许无法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增强产业的独立自主能力。这样,资金问题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由于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并存,也让县域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挑战。

第四段:发展方向。

在面对这些挑战和以及经济转型可能带来的问题时,县域经济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革,从而能够开拓出更多的发展空间。首先,县域经济应该更加注重市场建设,通过制定激励政策,采用市场化的手段,为企业的发展增添动力。其次,应该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起健全的教育体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引擎。最后,还要加强与其他地域经济的协同配合,实现合作共赢。

第五段:结论。

总的来说,县域经济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经济模式,它在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面临的难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并寻求到更加适合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们相信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可以实现的,它将会更好地为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为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县域经济汇报材料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真正实惠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和谐的发展。近年来,我们立足县情实际,在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同时,始终保证全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一、主攻矿产业,做强工业经济,增强财政实力,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地处勉略宁“金三角”重心地带,是全省主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境内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33种143处,潜在经济价值约400亿元,现有各类矿山企业79户、总资产7.3亿元,以矿业经济为主的.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近期内必须依托矿产资源优势,不断促进矿产业做长链条、做大规模,做强特色,着力推进资源大县向产业大县和经济强县转变。为此,在具体工作中,一是突出资源配置,加强资源整合。严格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并重,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实际,研究出台了《矿业资源勘查开发办法》、《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加强资源整合,适当调整矿业结构和重点资源配置,持续深入开展了矿业秩序整治,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矿业经济整体水平。二是突出改革改制,夯实发展基矗针对县属国有企业布局密集、体制陈旧、效益低下的实际,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改革的关键措施来抓,先后通过整体出售、破产重组、兼并合并等方式,对80%以上的县属国有企业实施了改制,使企业走出了困境,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积极争取实施工业技改项目,力争每年实施一批工业技改项目,特别是今年正在实施的***\***技改工程,总投资逾20亿元,技改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科技含量,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三是突出协调服务,加强环境保障。认真研究、准确定位新形势下的政府职能,切实为企业发展搞好协调服务。去年以来,集中开展了城镇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成立了企业发展环境整治办公室,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强行政协调服务责任机制、保障企业发展环境的十条意见》,建立维护企业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200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6.59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523万元,同比增长61.8%,十五期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5%,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真金白银”的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使我们在解决吃饭问题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钱搞建设。坚持把新增财力重点向农业农村、社会弱势群体和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十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排除农村中小学危房4.2万平方米,新建校舍6.2万平方米,维修3万平方米,2003年以来,县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支持县一中校建,今年又启动实施“两免一补”11267人188.1元;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14所;累计投资8984万元,新建县乡道路9条253公里,桥梁35 座1300米,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600公里,有效缓解了山区群众出行难问题;新建农村人饮工程43处,解决了17400人的饮水困难;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和通讯信息设施建设,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3.8部/百人,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99%。按时足额发放了干部职工工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下岗职工工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启动了农村医疗救助,落实了企业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定补政策,提高了村干部报酬补助标准,促进了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狠抓中药材产业发展,做优农村经济,努力使农民生活富裕起来。

我区县域经济模式分析与发展对策县域经济的

西医中所添加的某些化学合成药物往往会造成牲畜中的中毒作用,很有可能将药物中的某些成分残留牲畜体中,进而将牲畜污染,进而影响到人类的食品卫生健康等。由于集约化、规模化饲养,畜禽更加容易受到群发疾病的影响,而根据上述的中医的特性,中医在畜牧业中的发展是长足的,为中医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通过传统的医学平台,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更好地为畜牧行业服务,更好的为畜牧业做出贡献。

1.畜牧业中医学的发展现状分析。

专业人员的匮乏以及没有专业的中医学体系对畜牧产业进行指导调控,这就是畜牧业中医学的发展现状。近年来,西医的长足发展已将中医挤下畜牧病害防治的发展平台。从相应角度上来讲,中医和西医都具有较强的优势,西医调控的更加快捷,中医则更加中庸、没有副作用,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医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显现,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是很大,专业人员的缺乏造成了畜牧业缺乏中医的指导。针对这样的发展状况,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建立一种自我的中医调控价值体系,对症下药,及时治疗,将西医的一些特性转变成中医的发展要求,扭转西医的霸主地位。

2.畜牧业中医学的发展对策。

2.1构建自身畜牧业中医学发展调节控制体系。

首先应该针对自身的发展来确定中医学对畜牧业的调节控制体系,认清在畜牧市场中所占有份额以及自身的发展状况;其次从采购方来构建经营畜牧的数量以及中医所需要的整体的调节控制体系。针对中医的特性,适时建立一种中医的价值体系,将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论治观运用到畜牧业中来,使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系统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及时灵活地根据市场畜牧发展的销售状况,对畜牧业市场进行分析,确定较为不可控的变动因素,从而及时应用中医来对畜牧业中确定的各个品种的进行预防治疗,严格控制对畜牧养殖中牲畜的.病害发病率,做到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同时还应根据季节对牲畜进行数据统计,针对以往的发病形式以及发病率的历史的数据,以及市场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个品种进行严格的中医把控,尽量做到药不多,但要治本。与此同时更方面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适度的把握好医药采购的不均衡等因素,控制医药成本,适时用药,继而在相应方面还应建立自我保险储备机制,防止在牲畜发病时中医药的断货。

2.2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

中医学在畜牧业中应该迈出一大步,阔步进入现代化,同时也要对自身进行一定的改革,取其精华,弃其糟泊,将西医中的一些症状及其程度的发生频率作为基础数据,以效率差作为权重,采用一定的数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计量,给畜禽进行专业的中医治疗,使得中医的诊断指标更加规范化。

2.3建立畜牧业中医学专业人员储备库。

对于畜牧业来说,需要更多的畜牧业中医学专业人员对畜牧业进行专业而及时的指导,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畜牧业中医学专业人员的储备。对于中兽医学的发展要求来说,要有更广、更深的发展,就应建立合理适当的专业人员培训环境。要在根本上制定相应的教学理念及在教育培训中适时采用“中西并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式,让从业者更加专业,同时吸收两者之长,这不仅使得传统畜牧的中医学发展更加现代化,还使得中医学实现多元化的发展作用,为引进专业人员的整体高素质奠定基础,进而能更好的适应畜牧行业的发展要求。

3.小结。

畜牧业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对于现在所经历的畜牧行业来说,更是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医所调制的实施效果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影响,但近年来随着西医以及西方科学技术在畜牧业中快速发展,中医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发展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西药中因较大量的激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的等成分,导致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性日益凸现出来,而中医药品具有残留少等优点。中医的研究和开发来替代西医中的某些药品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新世纪的中医在畜牧业中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但由于中医发展的滞后性,这就需要畜牧从业人员打好基础,建立自己的畜牧业中医发展体系,及时适量做好牲畜的疾病预防,吸取西医中精华部分,与中医相结合,防范可能出现的病害风险,这不但不会影响中医学的发展要求,反而会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升值空间。

参考文献:

[1]陈雯.我国畜牧兽医类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探讨[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4]王跃生.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发展现状与思[j].中国中药杂志,2003(12):8-10.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