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课教案及反思例文(优质12篇)

时间:2023-12-24 21:29:28 作者:笔尘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安排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率。教案的编写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以适应教学的发展需求。

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新课教授。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11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子。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4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4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课教案及反思例文

《剪一剪》:

这节活动课以前从来没有上过,看了书本,只有简单的几幅学生剪好了的画面和一种折叠纸张的方法。至于其中的奥秘,根本没有展示。我以为,是节简单的课。后来,在观看别人的教学视频时,觉得这节课里面有一些奥妙,又找了几篇教案,才发现,奥秘多着呢。

多次反复揣摩我觉得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应该比较感兴趣。只要教师引导得当,适当鼓励,加上观看图片效果,个别示范,小组交流互助折、画、剪及评价活动,课堂气氛会比较热烈。就定下来把它作为公开课。鉴于两种形式的剪纸难度不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并排排列的四个小纸人)会比较容易掌握,而对剪旋转图形(围成一圈的小纸人)会感到有难度。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是看书本示范图,教师作好讲解与示范,加上小组内互助来完成。

课中,我通过欣赏与操作,提高学习兴趣。

重要的是,我希望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体现数学味。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发展学生推理能力与空间想象力。

通过剪一些较简单的图形,提出并解决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发现图中蕴涵的数学规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如剪八个手拉手的小纸人,剪八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留给学生自己探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组图形,给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形成简单推理。

二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1—5,说出总数。

2)尝试按数取物,感受数与量的关系。

3)体验与同伴共同参与游戏的愉快情绪。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红、绿、黄糖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宝贝(糖宝宝)。

1)今天糖宝宝来和小朋友做游戏,它们都躲起来啦,大家去找找吧。

2)提醒幼儿要仔细地寻找,听到信号回到座位边。

二、集中数数:

1)你们找到了什么?让糖宝宝排排队,数一数有几颗?

2)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你有几颗糖宝宝?

幼儿介绍,教师展示教具,集体数数验证,要求能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

3)区别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4)幼儿听信号按数取物,感受5以内数与量的关系,要求听清楚老师的信号。

三、请幼儿品尝糖果,给于成功的鼓励。

四、游戏:

糖宝宝找朋友要求唱完〈找朋友〉的歌曲后,糖宝宝按老师的信号找到相应的朋友并拥抱在一起。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重点:

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

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从直观上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教具三角尺一套。

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在图形王国中认识一位新朋友,(教师板书单元题目:七、认识图形)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

生找出图形后,指名回答。(有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学生独立观察找“角”,教师请同学到电脑前指“角”。学生指出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从图中抽出“角”。

(创设小房子的情境找“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角”,利用电脑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出“角”的过程,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角”的样子。)。

(二)指一指:初步认识“角”

1.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角”。

学生试着指出“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

(引导学生正确指出“角”,为学生独立画“角”做好准备。)。

(三)画一画:了解“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1.学生试画。

师:你能把三角板上的一个“角”,画在纸上吗?

生1:我把三角板放在纸上,沿着它的两条边描。

师:你是利用三角板把“角”描在纸上,还有谁也是这样描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借助三角板描出一个“角”。

生2:我看着三角板上的“角”,自己画出来的。

2.教师示范。

(1)描“角”

师:有同学用三角板描了一个“角”,请你仔细看老师描,从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个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下面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把这个“角”描下来了。

师:请同学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1:“角”是尖尖的。

生2:“角”的样子像小于号。

生3:“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生4:“角”有两条边,比三角形少一条边。

生5:我们只描了一个“角”,比三角形少两个“角”。

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大家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会儿看看谁会用。

(借助三角板引导学生描出一个“角”,可以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出“角”的过程,同时体会到三角形与“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2)画“角”

师:请同学仔细看,老师画一个“角”。(教师指着黑板说)我把“角”画在这儿,就先点上一个点,(教师边说边点)它就是“角”的――顶点。(教师故意停顿,请同学回答,强化学生对名称的记忆。)再从顶点开始,用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边,(教师仍然停顿,请同学回忆并说出名称)还从顶点开始再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另一条边。(在学生说出“角”各部分名称的同时,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观察,“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由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就组成一个“角”。(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出“角”,使同学通过观察教师的手势,再次感悟出什么是“角”。)。

(3)表示方法。

师:怎样表示呢?从“角”上面的这条边到“角”下面的这条边画一条弯弯的线,它就表示由这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这个“角”。现在有两个“角”,为了清楚的表示是哪个“角”,我们可以给“角”编编号。(教师边说边给一个“角”编上1号,学生自觉想出另一个“角”要编2号。教师再介绍“角”的符号,并板书)。

师:请同学观察“角”的符号像什么?

生1:它像一个小小的角。

生2:它像我们美术课上画的鼻子。

生3:它像写4的第一笔。

生4:它像钟表的时针和分针。

(教师请同学观察并想象,帮助同学记忆“角”的符号。)。

师:注意“角”的符号下面的线是平平的。

3.学生再次画“角”

请同学对比自己画的“角”,再次画“角”,画好后要边指“角”边介绍,讲给小组同学听。

(四)摆一摆:感受影响“角”大小的因素。

1.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请同学用两根小棒做一个会活动的“角”。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制作情况,等学生做好,要求都把做的“角”

举起来,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你能把“角”变得大一些吗?

生1:我拿着“角”的两条边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我和他不同,我只动了“角”的一条边。

师:你能把“角”变得小一些吗?

学生操作后,请同学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小的?

生:把“角”的两条边往里推,“角”就变小了。

师:通过玩活动“角”,你有哪些发现?

生1:我发现“角”有大有小。

生2:我发现把“角”的两条边往外一拉,“角”就变大,把“角”的两条边往里一推,“角”就变小。

听了生2的回答,大部分同学都满意的点点头,看起来很多同学都同意生2的说法,同学们已经悟出“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只是在用语言叙述时还有困难。

教师利用电脑演示,“角”的一条边慢慢展开使“角”变大,再逐步变小的过程,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说:同学的意思是说,“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2.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生1:“角”的两条边都变长了,两边叉开的大小没有变。

生2:“角”的两条边都变长了,“角”的大小没有变。

教师利用电脑演示,请同学再次观察、体验“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五)比一比。

师:请每位同学把5个“角”摆好,仔细观察。你认为哪个“角”最大,(教师请同学选出最大的“角”并举起来)互相看一看是几号“角”。

生:4号“角”。

师:为什么4号“角”最大?

生:4号“角”的两条边叉开的最大。

师:你能找出几号“角”最小吗?

生:2号“角”、4号“角”的大小很明显,1号、3号、5号“角”的大小很接近,看不出它们的大小了。

师:请同学自己想办法,比一比1号、3号、5号的大小。

学生自己动手比较,教师请同学汇报。

生1:我比1号“角”和5号“角”,我把它们的顶点对齐,5号“角”的两。

条边在外边,所以5号“角”大。

生2:我比1号“角”和5号“角”,也是5号“角”大,我还把一条边对齐了,看另外一条边就可以了。

师:生1比较方法是把顶点重合,生2比较方法是把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生3:我是用直尺量的,我用直尺量1号“角”的开口是21mm,5号角的开口是22mm,所以5号“角”大。

教师征求同学的意见,显然同学都认同生3的方法,于是我用活动角进行演示,帮助同学理解。

生:不公平。

生3:我把1号“角”和5号“角”的两条边都延长到3cm,再量它的开口就可以比大小了。

生4:我用三角板量,都用三角板的一个角,它比1号“角”大一些,比5号“角”小一些,所以5号“角”大。

师:生4是借助另一个角帮助比大小。

师:还有3号“角”,它的大小怎样?

生1:我比1号“角”和3号“角”,它们一样大,我是把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来比的。

师:请同学都比比看。

同学自己把1号“角”和3号“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比大小,这时许多同学露出惊奇的神情,“它们真是一样大”。此时,再一次使同学认识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六)找一找:使同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今天我们身边的许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出它吗?并请你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全班汇报。

生:桌子上有角,这是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习后学生再找“角”,已经能很清晰的找到一个面上的“角”了,更加接近数学中所说的“角”,不再是随意的立面上的“角”。

(七)全课小结: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角”。

生2:我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生3:我知道怎样比“角”的大小。

(八)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按abab的形式进行排序。(重点)。

2、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圆形小卡片人手一套。

2、ppt。

活动过程:

一、春游——感知物体的abab排列规律。

1、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到了,大家都去春游啦。

2、点击ppt。小朋友来到了公园里,公园里有些什么?

3、树是怎么排队的?

4、花是怎么排队的?

5、出示ppt2。啊呀,前面有条河,但是小石桥坏了。我们一起来修吧!

这些石头是什么图形?他们是怎么排队的?;接下去是什么形状的石头?

二、修小路——运用abab规律进行排序。

1、情境:路遇小兔,伤心的小兔说回家的路坏了,我们一起来帮小兔修路吧。

2、小兔诉说路的规律: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

3、教师演示。

4、幼儿操作练习。

5、师幼共同检验。

6、小兔送礼物,送给每位宝宝一个图形。

延伸活动:

回家——尝试运用abcabc规律排序。

1、哎呀,我们回家的路也坏了,怎么办?

2、看看我们有几种图形?三种图形怎么排?

3、师幼合作修路。

课后反思:

亮点:

1、整个活动的四个环节比较清晰:第一环节谈话导入,并用喊图形宝宝来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看一看小路,第一次用两种图形让幼儿发现规律,在第二次加入一种图形,让幼儿有一个逐步理解的过程,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形的规则,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语言表述出来,从而来了解铺小路的规律;第三个环节选一选小路,通过帮小猫选择小路吃到小鱼来进一步理解活动中按规律排列的方式;第四个环节铺一铺小路,提高幼儿排列规则的认识,并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2、整个活动能关注到个别幼儿,会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并适时进行鼓励,让幼儿获得了成功感。

3、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看得出来孩子们的兴趣非常的高,也非常喜欢这个活动。

不足:

1、数学活动中的语言要比较规范性,而在本次活动中的语言比较随意,不够精炼,不够规范。

2、幼儿的操作纸的设计有些问题,可以把这条路画得再长一些,让幼儿能多排一些,教师的示范图标应该是设计在纸上而不是贴在桌面上,这样有些幼儿会忽略,从而没有根据规律进行铺路。

3、在评价的过程中,显得有些多余或者说是无效的,因为全都贴在一起很难检查出来谁没有按照规律进行排序。应该可以把图标放在上面,然后请一组的幼儿贴在一起,这样就很容易检查出来谁没有排对。

收获:

这次虽然是组级的'公开课,但是让我学到了很多,我相信在一次次的磨练中,对于数学活动,我会越上越好。同时也感谢小班组的老师们,给了我这么多有益的建议,相信有了这些建议,在我今后的道路上会有更大的帮助。

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地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

难点:理解每句乘法口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课件显示)。

二、教授新知。

1、情景。

一、玩翘翘板。

1个翘翘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板书2×1)说明1个2就是2所以2×1=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

2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法算式2×2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想想:2×1=你用哪一句口诀?

2、情景二、玩荡秋千。

板书(一三得三二三得六)。

想一想:3×1=3×2=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3相加得多少。

3、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

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车厢的个数1234。

人数4。

1个42个4相加3个4相加4个4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1×4=4,2×4=8,3×4=12,4×4=16。

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想一想:

4×1=4×2=4×3=。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4、教学试一试。

1×1=1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

二、形成应用。

1、读读2、3、4的乘法口诀。

2、课本第27页“想想做做”。

第1题,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

第2题,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是是哪一句口诀?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

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辅导差生。

3、游戏:找朋友。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那么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说说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鼓励学生相互评价)。

方向二年级数学教案例文

1.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辨认平面示意图,并根据平面示意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材设计的活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我在教学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厂办子弟小学,班上的47名学生中大部分是本厂子弟。班上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遇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敢于尝试解决,思维比较活跃。由于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东、南、西、北这四个基本方向,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是有一定知识基础的。

〖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室里。

(一)折一折。

(设计意图通过折方向板的活动,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复习已学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折方向板。

同学们都喜欢折纸游戏,这节课一开始,我们就一起折一个方向板。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然后打开,中间就有一个“十”字形的折痕,这就是一个方向板了。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方向。(东、南、西、北)请把这些方向写在方向板上。这个方向板我们就做好了。

2.在地图上是怎样规定方向的?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北面在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大家把方向板的北面对准教室的北面放好。教室的南面在哪?请你向南面招招手,请你面朝东面敬个礼,请你面朝西面点点头,面朝北面大声地说:“我认识方向了!”

(二)认一认。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给方向起名字,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出示课题:辨认方向。

(课件演示某一街区的地图,出示以学校为中心,在它的东、南、西、北方向上的建筑物。)。

2.在学校的周围还有一些建筑物,你知道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吗?(课件逐一出示其他位置上的建筑物。)。

有不同的看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3.现在请辨认方向的高手指南针来告诉我们。(课件演示)。

普通的指南针上一般刻有八个主要方向,有北、南、西、东,刚才大家给这个方向起了一个名字,指南针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作……它跟大家起的名字一样,你们真棒!

(学生欢呼。)。

4.我们认识了四个新方向,现在,大家能不能准确地说出这些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互相说说。)。

5.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折一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制方向板,对所学的新方向进行整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空间观念。)。

我们学习了四个新方向,你能在方向板上把它们表示出来吗?

1.想想怎样折,再写一写。

2.你是怎样做的?(演示)。

现在方向板上有八个方向了,我们可以用它帮我们找准方向,想一想、试一试。

(四)试一试。

(设计意图能正确使用方向板,会用它来辨认生活中的方向,能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怎样使用方向板呢?(学生说想法。)。

使用方向板时,必须要先找准教室的某个方向(如北面),然后将方向板的这一方向(如北面)对准教室的相应方向(北面)摆好,这样,就可以找准方向了。

2.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的不同方向各有什么。(互说)。

3.利用方向板,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周围同学坐在你的哪个方向上?

请第几位学生站起来,和你们东北方向上的同学握握手……。

4.谁能说说老师现在站在你的哪个方向上?

大家都说对了,可为什么你们的说法不同呢?是老师站的位置变了吗?

(学生悟出:因为观察位置不同,所以说法不同。)。

第二部分教室外。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游动物园这个情境,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从辨认平面示意图上的方向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过程,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师:刚才,我们在教室里学习了八个方向,还在教室里找准了方向。请同学们带好方向板,现在我们就准备去游动物园。

师:老师把学校里的花园设计成一个动物园,现在想请5名同学做动物管理员,其他同学做游客。

(一)公园大门口(对象:动物管理员)。

1.岗前培训。

礼貌接客。如果游客能准确地说出动物所在的位置,不但请他看动物,还要送他一枚动物馆的纪念章;如果说得不正确,就请他回到蘑菇亭重新辨认方向,再试着找动物。

2.找位上岗。

看看示意图,你负责的动物在蘑菇亭的哪个面?现在,我们一起去蘑菇亭看看,再找一找。

(管理员找准方向成功上岗后,带上动物头饰。)。

(二)公园外(对象:游客)。

1.明确目的。

游客们,请集合,我们准备进动物园了。进园时,请各位游客拿好方向板,辨认好方向。因为只要你能找准方向,不但能看到你喜欢的动物,还可以获得动物馆里漂亮的纪念章!

2.介绍情况。

这个动物园有两扇大门――南门、北门。如果你从南门进动物园,根据示意图,很容易就能找准方向看到喜欢的动物;如果你从北门进动物园,那可具有挑战性,因为一不留神,就很容易找错方向。

想想,你决定从哪扇门进动物园呢?

请决定走南门的站这边,决定走北门进的站那边。(分开站好。)。

3.提出要求。

示意图要看仔细,这样才方便寻找动物所在的方向。

你可以邀请周围的同学和你一块逛动物园,商量好了吗?出发吧!

(三)蘑菇亭。

请各位游客拿好方向板,准确地辨认好方向,才能看到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并得到动物馆的纪念章。游完动物园的游客回到这儿集中。开始活动。

(活动中,游客要向动物管理员指出他所管理的动物馆在蘑菇亭的哪个方向,只要游客答对,管理员就在他的方向板上盖纪念章;如果游客答错了,管理员将请游客回到蘑菇亭重新辨认方向。)。

1.反馈。

(1)你得了几枚纪念章?

(2)介绍你在蘑菇亭的哪个方向上看到了哪种动物。

(3)我们要去猴山,就要往东走。我们一起去看猴子,猴子正在吃桃子呢!

2.提出问题。

(1)老虎林在猴山的哪个方向?大象馆呢?

(2)刚才在蘑菇亭观察老虎林是在东北面,大象馆在东南面,为什么这会儿又说它们分别在猴山的北面和南面呢?(生:位置变了。)。

3.小结。

今天大家都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上,我们还要向今天从北门进动物园的同学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例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三、教学难点。

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四、教学准备。

钟面教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认识钟面。

(1)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2)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3)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4)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5)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再指名说。

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

(1)继续拨时间,让学生说是几时。

先拨7时,再拨7时不到一点,最后拨7时过一点。

(2)7时不到一点。

提问:这时是几时呢?小组商量,学生汇报。

(3)7时刚过一点。

提问:这又是几时呢?

(4)小结:像这样接近7时的情况,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进行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并适当追问是怎样想的。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第一幅图钟面上是几时?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第二幅图呢?

追问:怎么都是10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总结:一天里有两个10时,一个在上午,是上午10时;一个在晚上,是晚上10时。

5、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出示不同时刻的画面,提问:你知道上面各是几时吗?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示方法?

(四)全课总结。

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本堂课中创设了一个探索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围绕“去数学广角游玩”这样一个主题情境,通过数字城堡开超级密码锁、到智慧闯关、百花园涂色等活动,由浅入深,开展探究学习,实现了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探究过程趣味化。对于本堂课的提问的价值性,我作出如下反思:

课堂中一问齐答有16次,一问一答有7次。

导入过程中的问题:

1、大门上的星星钥匙我们能把它装上吗?怎样安装?(一问一答)(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2、装上红黄,门有反应吗?钥匙这样装对不对?(一问齐答)。

3、除了两种颜色交换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吗?(两次)(一问一答)(意欲引导不遗漏)。

新授:

1、超级密码锁怎样才能打开?(多余)。

2、那你们知道密码是什么吗?(一问一答)(引发思考)。

3、密码是由1、2、3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会是什么?(一问多答)(引导学生踊跃尝试)。

4、由1、2、3组成的两位数到底有几个呢?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的写出来呢?(两次)(鼓励学生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5、我们看一看这几位同学摆的,你们发现了他们摆的顺序了没?(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寻找规律)。

6、他是先把1放在了哪个位置上?(一问齐答)。

7、十位选了1,个位可选什么?(一问齐答)。

8、十位选了1,个位先选2,为什么先选2?(生答顺序)(一问齐答)。

9、我们把1放在十位时,能拼成几个两位数?(一问齐答)。

10、我们能不能把2也选出来放在十位?那个位上可以是?(一问齐答)。

11、我们这里是先固定了什么位置?(一问齐答)。

12、换一组,展示第二种方法,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一问齐答)。

13、我现在选了1和2了,还能选别的吗?(一问齐答)。

14、这两张卡片还能拼成其他数吗?(一问齐答)。

15、谁能给这种方法命个名?有补充的吗?(一问一答)。

16、我们除了可以固定十位之外,还有没有哪个位置可以固定呢?(一问齐答)(意在引出固定个位法)。

17、我们找到的密码有几个?(一问齐答)狮子大王会不会还给我们一些提示呢?(引出下面的内容)。

18、狮子大王还要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一问齐答)(激发继续学习的热情)。

19、有没有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是不是可以参考一下黑板上的方法呢?(思考,方法的`灵活运用)。

20、我们先尝试黑板上的哪种方法?(一问齐答)。

导入过程中的星星钥匙怎样安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级密码的探索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小组内合作,让他们的思想产生碰撞,给他们创造思考条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超级密码的探索过程中直接给出条件,要求学生不重复不遗漏的写出这些密码,让学生初步感悟要按顺序思考的价值并初步掌握排列的方法。

狮子大王想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让学生跃跃欲试,并迫不及待地动手做起来,借助了前面刚学的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和位置交换法,绝大部分孩子很好地达成学习目标。红黄蓝三种花分别给男生女生,有多少种不同的送法?是不是也可以借鉴前面的密码的排列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内化和迁移,感知这些方法不仅在数字中适用,在色彩中也适用。课程设计中有一个拍照环节,让生体会固定位置与交换位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序排列,课程设计中特意选取这样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让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由于时间问题,没能在课堂上实现。

最后同学们带着思考题下课,3个人两两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情。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反思模板

二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基本的几何图形,而这节课也是在一年级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可以说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但是孩子们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

经过对教材的反复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的侧重点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两个层面上。对于本节课设计分成了3部分:课前的微课学习;课上在活动中感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角的大小;课下拓展提升(找一找家里的。角,并摸一摸、说一说)。有了这样的整体构思,使得这节课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课后的感悟也有些许。

1、从生活中找角,在活动中建立角的表象。

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五角星引入,在学生初步讲解角的基本特征之后,让学生指角,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知识“盲点”,结合角的特征,不断反复的指角,最终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在过渡到生活中找角、指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在学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之后,让学生利用自己做的活动角进行体会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由2个大小相同,边的长短不同的角,课件演示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到底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小鸭嘴巴大”的活动,更是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明确的角的大小与角开口的大小有关,得出结论顺其自然。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3、每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留有缺憾才让我不断反思进取。

(1)学生已经进行了微课学习—画角,但是课堂我在这个环节用时较多,导致后面探究活动比较紧张。

(2)学生建立了角的基本表象,但是指角的练习较少,不够扎实。

(3)对于活动角的利用还比较局限性,个别学生的活动角做的不够规范,没有提前整改。

一次备课、一节课、一次反思、一次提升,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不断丰实我的臂膀,让我的教学之路走的更长。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p2~p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师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

每个人准备若干圆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分苹果。

二、探索新知。

1、学生自学教材“分苹果”,认识竖式。

2、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3、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呢?

(1)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2)同桌同学合作摆20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

(3)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a.除法横式:20÷6=3(个)……2(个)。

b.除法竖式。

3、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3题试一试中的第(1)题”。

(2)学生讨论: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3)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

(a)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b)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四、总结。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在教学设计时,我先复习数数,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紧接着又复习了数的组成,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用小棒摆数(教师报数,孩子们摆数),其中让学生两人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4根呢?孩子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一个“学”字。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课堂上通过个位和十位上的珠子换位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在例题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一个“辩”字。通过开展整十数写法的练习,在“辩”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加深了对数位意义的理解,并且在读、写、辩中,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

在例6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一个“逼”字。通过给学生一个只有个位和十位的计数器,请他们表示100,学生们发现仅有原来的两个数位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就“逼”他们想出一个新的数位!百位就闪亮登场了!百位的出现满足了学生的自身需求和渴望,这从孩子们兴奋地给计数器上的百位插上小棒的样子就可以感受到了!他们更自主地学习,理解数位意义及数位的排列顺序。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我觉得完成得比较好,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能更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增加一些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鼓励和表扬一些学生,学生学习情绪一定会更高涨。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自然物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长度,理解用不同长度的自然物测量,数据不同但结果相同。

2、在听赏故事中引发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材料准备:ppt课件、木夹子、吸管等。

活动过程:

小结:测量可以知道物体有多长。

二、根据故事,尝试工具测量(价值分析:梳理测量要点)。

(一)、提问:许多相同的夹子,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操作,尝试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测量)。

小结:很多夹子用一个接一个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二)、提问:一根吸管,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探索,尝试用做记号的方法测量)。

小结:一根吸管用做记号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三)、提问:没有材料,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交流,了解身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小结:没有材料时用自己的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能测量。

(四)、提问:同样是蛇,量出的`长度为什么不同?(价值分析:通过比较,理解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结果不同)。

小结:不同长度的材料测量,数据不同但长度相同。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