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深化改革心得体会大全(19篇)

时间:2023-12-07 09:45:49 作者:念青松

心得体会是一个自我反思和评估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挖掘自己的潜能。下面是一些关于各种主题和领域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迪。

国企深化改革解析心得体会

在新时代,国有企业在市场化的环境下,迎来了“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国企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提高企业的效益、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中国企业更快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本篇文章旨在从不同角度分析国企深化改革的背景、动因、措施和成果,以及在企业改革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013年,我们看到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明确提出了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根据市场原则和法制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这个背景下,国企深化改革成为了发展中国经济、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全球化趋势、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企业改革必然伴随着社会经济变化和制度建设的要求。国企深化改革的动力,最终来源于国家政策的导向和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迫切需要。改革的动力来自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等新趋势,来自于消费者多元化、竞争更趋激烈等市场态势,也来自于政策层面对国企的管理和监管要求以及改革红利的期望。

国企深化改革的措施很多,改革思路包括信息化、知识化、市场化、股份制化、法人治理化、职业化、集约化、服务化、新兴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条路径。具体措施包括创新管理模式、拓展融资渠道、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行业竞争力等等。基于这些改革思路和措施,企业可以改变自身的管理模式,构建更完善的市场机制,推动与其他行业的协同发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虽然国企改革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在深入推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管理精细化、法制规范化、资源整合化等方面,还需要做得更加扎实,深入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在创新和探索新型企业文化和人才培养方法方面,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提升管理和创新能力,增强员工的竞争力和稳定性。最后,国企也需要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发展,持续改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生态圈和共赢。

六、结语。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企深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已经在进行中的使命。通过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加强团队建设,国企的管理和竞争力必将迎来一段长足进步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政策导向、市场动态和企业内部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能力,适应和引领市场竞争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

国企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国企深化改革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国企深化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国企深化改革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国企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我们需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国企深化改革中得到贯彻落实。

其次,国企深化改革需要加强企业治理。企业治理是企业深化改革的核心,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再次,国企深化改革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撑,我们需要加强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最后,国企深化改革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为企业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在国企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加强企业治理、加强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养,才能推动国企深化改革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深化改革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才能推动国企深化改革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总之,国企深化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推动国企深化改革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国企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国企深化改革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作为一名国企员工,我深感国企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公司的改革工作,从中获得了不少经验和感悟。

首先,改革需要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在改革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克服各种阻力。但是,只有坚定地推进改革,才能让企业更加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

其次,改革需要全面细致的规划。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做好长期的规划和布局。我们需要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详细的改革方案,并且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改革需要注重员工的利益。改革不是为了让企业更加赚钱,而是为了让企业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员工的利益,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发展机会,让员工更加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最后,改革需要注重创新和效率。在改革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创新和效率,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改革中来,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通过参与国企深化改革工作,我深刻认识到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从中获得了不少经验和感悟。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企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国企深化改革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国企深化改革是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在这次改革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国有企业的重要性,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的发展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经营风险。因此,深化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不仅仅是调整机制和体制的问题,更是调整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问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打破利益固化的局面,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同时,改革也需要有勇气和决心,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

最后,改革需要注重实效。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逐步推进,逐步完善。在改革中,我们需要注重实效,注重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注重改革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

总之,国企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改革中,我们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注重实效,注重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注重改革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

国企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推进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企职工的观念和精神文化也出现了多样化,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发生了变化,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思想认识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工会是维护全体职工利益的群体,代表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使职工认同其是国家的主人,并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才能真正做到维护职工利益,体现职工意愿的职能。另外,服从、服务大局,是工会组织彰显优势、有所作为的前提,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做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后期保障工作,协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和确保国有企业从业人员稳定性,是现阶段改革发展的“大局”,而职工的权益与利益是这个“大局”中的“局部”,因此“大局”与“局部”的关系就是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工会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桥梁纽带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定位,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妥善处理好“大局”和“局部”的关系,团结带领好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和财富,如果出现观念偏差,工作就会偏离主航道,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工会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企业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企业深化改革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企业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在这次改革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认为自己缺乏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不断地了解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战略和策略,才能够保持竞争优势。但是,我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我认为自己缺乏对团队管理的经验和能力。在团队管理中,我们需要注重协调和沟通,让每个成员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但是,我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导致了一些团队成员的不满和流失。

最后,我认为自己缺乏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提升。在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但是,我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和错误。

在这次改革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团队管理的要求。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身能力的提升和评估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总之,企业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在这次改革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能力的提升和评估的重要性。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团队管理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企业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企业深化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员工,我深刻认识到深化改革对企业的重要性,也深刻感受到了深化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首先,我意识到自己在团队协作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往往只关注自己的任务,没有考虑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其次,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沟通和表达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时候,我表达不够清晰,导致同事不理解我的意思。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主动与同事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其次,我也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通过这些努力,我逐渐适应了团队协作和沟通的挑战,也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和信任。

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首先,我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并努力按时完成任务。其次,我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工作中,我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适应新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通过深化改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和优势,也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和信任。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环境,不断挑战自己,争取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国企深化改革解析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日益开放,中国企业也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伴随着这些新挑战而来的是中国国有企业所面临的严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不断地推进国企深化改革,旨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国企深化改革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段:债务问题。

中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高额负债。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政府企业被迫寻求资产管理公司的帮助,以期解决债务问题。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长期解决问题。政府应该努力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并加强公司经营风险管理,鼓励企业创新、提高经济效益,以实现企业自我强化。

第三段:机制创新。

为了让国有企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中国政府一直提倡“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改革思路。从去年开始,政府开始更加重视机制创新。通过国企改革试点和政策先行先试,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打破垄断,推动竞争。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制度创新才是长期稳定的基础,只有先解决好制度问题,企业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度和活力。

第四段:人才引进。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一直在推出许多人才政策。对于国企来说,人才的引进更是关键。首先,企业应该完善自己的人才引进和选拔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加入,并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其次,企业应当关注人才的培养,提高机制和方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不断培养出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第五段:结语。

总之,国企的改革必须从多个层面出发。解决债务问题只是改革的开始,深化改革还需要机制创新,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的努力,以实现企业的自我强化。最终,只有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才能实现从“大而全”到“强而有利”的转变,更好地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国企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推进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目前,由于全省掀起的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发展,企业内部也将会面临改革。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会将会面临多方面的利益诉求,这些都需要我们工会组织紧跟形势,创新工作,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发福利、搞活动、忙检查等工作中,要向学习型、服务型、维权型、指导型工会转变。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不能搞“大水漫灌”,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同样,我们的工会也不能像过去粗放式的工作模式一样,要搞“精”搞“准”,围绕企业中心工作、重点工作谋篇布局,精准定位,精准管理,精准实践。2020年,燃产工会计划进行工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优化工会会员档案管理,全面摸底后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才能更好的提高工会自身履职能力。

企业在改革转型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工会组织如何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的改革转型事业不是一朝一夕,广大工会干部也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敢于发扬钉子精神,心系群众,一心谋发展,为我们企业在改革转型中发挥历史作用做出积极贡献。

国企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国企深化改革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作为一名国企员工,我深刻感受到了国企深化改革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国企深化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其次,国企深化改革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最后,国企深化改革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总之,国企深化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加强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深化改革的心得体会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深化改革是党领导下进行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这既是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政治要求。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其中,切实把准政治方向,恪守政治原则,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能力,确保全面深化改革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政治方向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开出各式各样“改革药方”,甚至有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对此,我们必须高度清醒,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在众说纷纭中坚定改革定力,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要强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指引。这个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既定方向上继续前进,无论改什么、怎么改,都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要把牢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永葆党和国家生命力,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明确了改革目标,就明确了什么能改、什么不能改。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践证明,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根本政治保证。进入新时代,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这就要求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要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两个维护”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原则。必须把“两个维护”体现在改革谋划上、落实在改革行动中,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做到不打任何折扣,不耍任何小聪明,不搞任何小动作。做到“两个维护”、实现党的坚强领导,关键要靠科学有效的制度机制来保证。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强化党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健全落实各级党委(党组)议事决策规则和工作运行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从组织上、制度上、程序上保证把党的政治领导落到实处。

要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改革开放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深化党的建设领域各项改革,推动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齐头并进,在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要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改革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聚焦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聚焦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环境等方面的难题,坚持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要坚持改革依靠人民。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我们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力,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要坚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把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成效充分体现在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生权利上,体现在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上。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否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由人民群众评判,经常看一看改革工作是不是按照群众的要求在展开,改革成效群众到底认不认可、满不满意,使改革始终体现群众意愿,得到群众拥护。

改革任务越是繁重艰巨,政治的弦越要绷得紧一些、再紧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组织者、推动者、参与者,必须把政治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政治历练,增长政治才干,积累政治经验,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承担的改革任务相匹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改革思想,既讲改革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改革怎么办、怎么干,为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政治站位、担当精神和能力本领,做到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

要提高从政治上看问题的思维能力。高度决定视野,格局决定水平。全面深化改革要考量、兼顾的因素很多,对工作分寸的把握要求也很高,需要党员领导干部有政治家的思维和视野,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善于从政治上谋划、部署和推动工作,不断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努力提高驾驭改革全局能力、把握改革规律能力、统筹推进改革能力、深化改革创新能力、坚持依法办事能力、有效防范化解改革风险能力,做到分析研判改革形势考虑政治因素,制定出台改革措施注重政治影响,部署推进改革工作贯穿政治要求,解决处理改革问题体现政治效果。

要掌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改革方法决定改革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要突出问题导向推进改革,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哪个疙瘩最难解,就重点抓哪项改革,确保拿出的改革方案符合客观实际、提出的改革措施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坚持改革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探索有机结合,更加重视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推动有条件的领域和地方开展改革系统集成试点,提高改革整体效益。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办法解决发展稳定中的问题,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要增强抓改革落实的能力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改革是一场革命,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我们要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做到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要实,切实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要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改革落地见效。督察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要扎实抓好改革督察,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确保改革方向不偏离、改革任务不落空,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心得体会今天,通过对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学习,深刻认识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展开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入新时代的改革果敢抉择、指引方向。科学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更快地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今天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三点:

一、把握决定主题,深刻领会改革理论和政策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

三、

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首先,把握决定主题,深刻领会改革理论和政策的过程中出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如敢于动利益,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动关系等。在以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改革的目的是让多数甚至全体民众共同富裕共同享有改革成果。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就要敢于动既得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的目的深入人心,才能使百姓全力支持改革。敢于动关系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改革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健全国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机制、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这次改革中,对于关系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市场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

其次,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对于我们中国社会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是我们中国的面貌彻底改变,人民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就业条件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们同样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如进一步发展的难题以及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时代背景,要紧紧抓住发展的内外部的机遇与挑战,继续深化改革。

程中所强调的,改革是目的,发展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所以这三者的关系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所谓三性方法: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改革只有循序推进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推进改革应从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着手,实现三维度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深化改革。

引领时代发展的进军号角——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全面深化改革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蕴含崇高使命意识,彰显真挚为民情怀,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为引领时代发展吹响了进军号角,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改革开放的内在规律、正确方向和重点任务,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定信心、把握方向。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关注程度,一点也不亚于30多年前。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矛盾问题更加突出、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改革任务更加繁重。虽然我们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开创了新局面,但现在又到了一个紧要关头,是一个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历史新起点。

中就会束手无策、寸步难行。应深刻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分析改革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利益和矛盾,反复研究论证、大胆探索创新,既要有十足的闯劲,又要有强大的韧劲,不可迟疑,不可退缩,以“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和巨大勇气,朝着改革目标勇往直前。把握方向,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坚持什么样的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成败。回顾30多年的历程,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立场,排除各种干扰,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这里所说的颠覆性错误,就是指根本性、方向性错误。当前,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面对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考验,我们既要有冒的勇气、闯的劲头,更要有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走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牢牢把握深化改革的主动权。

程中,坚持高起点搞好顶层设计,为革除弊端、锐意创新打开通道。同时,将改革的总体构想、过硬举措落到实处,力求精准制导、落地开花。

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这既是对过去经验的科学。

总结。

又是对现实挑战的深刻认识。在改革实践中“单兵突进”很难形成“合围之势”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会暴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目的就是要避免改革“碎片化”把握改革的整体性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明确改革的目标。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抓住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问题。我们应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系统的思维来认识和把握改革的目标。当前的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改革,而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全方位、立体化改革,目的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效能。

放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改革的重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它的进度决定着整个改革的进度,它的成败决定着整个改革的成败。只有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抓住改革的核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过去的“基础性作用”到现在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是经济管理和调控的主体,市场是配置各类经济资源的主体。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规则,让“看不见的手”充分施展,让“看得见的手”真正有效。

形成改革的合力。改革没有大多数人的支持,就很难顺利推进。相比过去,全面深化改革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改什么、怎么改,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群ti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这就需要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在深化改革问题上形成聚焦。应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通过民主听证、民主恳谈、民主讨论等方式凝聚共识,消除群ti隔膜,清除沟通障碍,不断聚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改革开放是一个渐进过程,必须尊重规律、开拓前进。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推进改革开放既需要政治勇气和担当,也需要政治智慧和谋略,需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内在规律,特别是要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的几个关系。

得体会。

引领时代发展的进军号角——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全面深化改革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蕴含崇高使命意识,彰显真挚为民情怀,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为引领时代发展吹响了进军号角,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改革开放的内在规律、正确方向和重点任务,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定信心、把握方向。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关注程度,一点也不亚于30多年前。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矛盾问题更加突出、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改革任务更加繁重。虽然我们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开创了新局面,但现在又到了一个紧要关头,是一个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历史新起点。

中就会束手无策、寸步难行。应深刻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分析改革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利益和矛盾,反复研究论证、大胆探索创新,既要有十足的闯劲,又要有强大的韧劲,不可迟疑,不可退缩,以“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和巨大勇气,朝着改革目标勇往直前。把握方向,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坚持什么样的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成败。回顾30多年的历程,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立场,排除各种干扰,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这里所说的颠覆性错误,就是指根本性、方向性错误。当前,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面对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考验,我们既要有冒的勇气、闯的劲头,更要有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走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牢牢把握深化改革的主动权。

程中,坚持高起点搞好顶层设计,为革除弊端、锐意创新打开通道。同时,将改革的总体构想、过硬举措落到实处,力求精准制导、落地开花。

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这既是对过去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对现实挑战的深刻认识。在改革实践中,“单兵突进”很难形成“合围之势”,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会暴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目的就是要避免改革“碎片化”,把握改革的整体性,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明确改革的目标。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抓住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问题。我们应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系统的思维来认识和把握改革的目标。当前的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改革,而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全方位、立体化改革,目的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效能。

放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改革的重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它的进度决定着整个改革的进度,它的成败决定着整个改革的成败。只有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抓住改革的核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过去的“基础性作用”到现在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是经济管理和调控的主体,市场是配置各类经济资源的主体。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规则,让“看不见的手”充分施展,让“看得见的手”真正有效。

形成改革的合力。改革没有大多数人的支持,就很难顺利推进。相比过去,全面深化改革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改什么、怎么改,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群ti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这就需要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在深化改革问题上形成聚焦。应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通过民主听证、民主恳谈、民主讨论等方式凝聚共识,消除群ti隔膜,清除沟通障碍,不断聚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改革开放是一个渐进过程,必须尊重规律、开拓前进。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推进改革开放既需要政治勇气和担当,也需要政治智慧和谋略,需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内在规律,特别是要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的几个关系。

2013年11月9日—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看完整个三中全会的公告以后,深刻感受到了此次全会内容的精神,令人鼓舞,感觉到国家的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且表现出空前的勇气和决心。一个方面是我们推动改革的条件,在不断准备和成熟。一是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实践当中带给我们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另外一个方面,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条件逐步准备和成熟。全会公报里非常受鼓舞的是,改革的总体目标很清晰的提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很多基本特点,现在进一步清晰的浮出水面。这也为我们更好的处理改革、稳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更明确的方向。这也是新一代改革者的光荣使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六个围绕”,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十八大三中全会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发展成果将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

2013年12月13日。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建设目标的重要一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中,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为主题。十八届四中全会贯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运用依法治国的理念和方式,进一步开创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则把依法治国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鲜明地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并且把“法治中国”归结为“三个依法、三个法治”,即“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尽管中国提出法治化和依法治国方略已有30多年的时间了,但是,从党员干部到普通公民,养成法治的精神素质、思维理念和行为习惯,自觉遵守法律、按照法律规定办事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尤其是现在要全面深化改革,这个问题更突出了。在一些地方和基层,干部法律知识不多、法治观念淡薄,甚至轻视法律,出现违法的事还甚多。“什么法不法的,先干起来再说”,这样的草莽式人物还不少。应该说,这就是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要专门讨论和出台依法治国相关决定的深刻背景和重大意义所在。

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必须树立依法治国的至高无上的理念。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非常强调法治问题。他明确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就改革和法治的二者关系而言,孰重孰轻、谁主谁从,现在已一清二楚。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略,改革要于法有据,任何个人或组织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都必须自觉地把法治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断不可随意逾越。

有人认为,改革要于法有据,依法治国让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显然有损于党的伟大的、光辉的形象。此说谬矣。必须看到,宪法和法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它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中国共产党遵守自己和人民制定出来的宪法和法律,这有什么丢脸的呢?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才一再申明,党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没有任何“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相反,如果以为党是伟大的、光辉的,就可以不“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就可以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就可以出尔反尔地带头任意破坏自己领导制定的宪法和法律,那么,党真的就一点也不伟大、光辉了,而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熟知的那种反复无常、毫无诚信的小人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在当今时代,只有强调依法治国的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思维,使党的各级干部和党员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并自觉地加以实践,才能真正体现党的伟大和光辉。

当代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法治精神、法治思维的指引下,运用法治的方式推进。具体地说,党和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都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寻求法律的根据,寻求立法的程序,寻求法律解决的方法。一言以蔽之,只有通过依法治国,才能更好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实行重新构建。因此,有人认为,法律的条条框框阻挡和延缓了改革,是改革的“绊脚石”、“铁镣铐”;有的人甚至说,“改革要上路,法律先让路”,“不突破法律,就没有创新”,主张改革不能受制于法律和法治,而必须突破法律和法治。有人甚至举出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例子,说明我们的改革就是一个违法式的改革,像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那样。比如,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搞“大包干”,就是冒着生命危险才闯出了中国农村改革之路,带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还有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就是冲破旧的思想观念和法律制度的束缚,“杀出一条血路”,从而开创发展了改革新局面。据此说明,改革的起步与推行,不可能等到事先建立了有利于改革的法律制度,新的法律制度的建立恰恰需要改革予以推动。

以上所举的例子,只能说明当时中国处于改革的第一阶段。在改革的第一阶段上,总体说国家尚处于人治时代,没有什么法律可言,有法律的话,大部分也是旧法,起阻碍作用、不能用。所以,邓小平强调要通过改革赶快补上法律缺口的课,通过改革实践,大量立法,建立健全我们的法律制度,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由人治进入法治。但是时至今日,中国进入了改革的第二阶段,即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到2010年底时,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统领,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现在,国家总体上已进入了法治时代,“有法可依”的问题已经解决,必须解决的则是“有法必依”的问题。改革创新发展的各项工作,基本上也都有了法律的依据,这就是习近平讲“改革要于法有据”的深刻含义。因此,如果说过去是“先改革、后立法,以改革推进法治”;那么现在应该是“先立法、后改革,以法治推进改革”。在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要告别“改革推进法治”,走向“法治推进改革”,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有人觉得,运用依法治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虽然好,但改革事事都要找法律依据,都要立法,岂不耗费时间,耽误了改革怎么办?中国有一些老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欲速则不达”。违法行事,表面上速度快,但是后遗症严重,成本太高,后果更不堪设想。按法治改革,可能时间拖延一些,但不会出现失误,不会折腾,因而会更快些,更顺畅些。有人觉得,运用依法治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虽然好,但如果改革的法律依据找不到怎么办?首先,如上所述,现在法律体系已经建立形成,改革的法律依据基本都能找到。其次,改革要于法有据,是在大的法律框架下、范围内,寻求相适用的法律依据,而不能与现有的法律相冲突。再次,实在找不到的,当然就要走先行立法的程序,待到法律通过了,才能实施改革措施。

深化改革的心得体会

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召开民主生活会的要求,我谈一下学习的体会。回顾过去一年的改革,讲话中不仅深刻的总结了改革开放xx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画面,还展示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还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一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大胆的尝试,闯出了一片天地,探索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就是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只有党才能带领人民群众谋幸福,只有党才能为民族谋复兴。

二是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核心意义。

吃透习近平总书记总结讲话的精神实质,关键在于把总结改革开放宝贵的经验同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结合起来,如何才能把讲话精神同实践相结合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伟大的梦想,不是等来的,喊来的,而是拼出来的”,关键在于实践,无论我们从事哪个岗位,我们都是改革的一份子,只要不断的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工作,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才能使党的决策落地生根,使党的事业开花结果。结合集团实际,特别是2017年在新班子带领之下,面对集团困境大胆的改革,铝后的整体改革,包括企业的转型,也是符合文件的要求,也是集团这几年的改革,也不是盲目的前进,而是有依据的,有政策的,有方向的,也是国家有号召的。

三是在参与改革中发挥党员的作用。

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党的改革开放的主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每名党员干部都要以推进改革为己任,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学习成果体现在工作的成效上,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做改革的排头兵,做改革的先行者,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在实处,办出成效。霍煤集团在1号煤矿办理的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压力,体现了霍煤人在紧迫性上有大局意识,能够为霍煤集团出力,虽然个人的思想在办理的过程中有点小波动,但整体工作做的还是非常好。

国企深化改革心得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要加强监管,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记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大责任,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组织领导,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

这个指示,是在顶层设计阶段过去,改革实施阶段到来时发出的,意义特殊。

首先,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国企改革问题上发表重要讲话规律来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十几次在国企改革问题上发表重要讲话。每年年初的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班开班仪式,在每年参加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各省代表团审议时,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上,这些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为集中的是__年7月在吉林考察。“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息: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等等。显然,总书记对国企改革的讲话一次比一次系统,一次比一次深入。

再从国企改革发展规律来看,目前顶层设计阶段过去,改革实施阶段到来,此时发出,意义特殊。6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关于国资管理与体改情况的报告。肖亚庆表示,目前已相继制定出台13个专项改革意见或方案,还有9个文件正履行相关程序,相关配套文件即将全部制定完成。肖亚庆的意思,顶层设计阶段已经过去,改革实施阶段到来,这是我们理解这个讲话的一个大背景。

在改革实施阶段到来时发表重要讲话,具有提纲挈领的特征。329个字,分为三个板块。开始69字,犹如总纲,强调国企的性质、地位、作用与国企改革的意义;中间任务190字,从四个层次上讲述国企改革的内容与任务。第三板块70个字,对党委、政府提出国企改革的要求。最后一句是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干脆利落,嘎然而止。显然,这是一个大报告的精华浓缩本。

理直气壮搞好国企的两个基点。

习近平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这个指示中,“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是对国有企业的重新定位。一是国家,二是人民,国有企业价值浓缩在这两个词内,地位突出。22号文件的表述是,“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力量”,“推进国家现代化”与“国家综合实力”的用词变化,一是虚指,一是实指,是有深刻意蕴的。这是一个重大变化,下一步的政策也会随着这个口径而变化。一旦确立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那么就不分公益还是商业,都是要加强的。以后,所谓国企退出竞争领域的话,便是免谈了。这是总书记在原则问题上的鲜明表态。

这个指示中“必须理直气壮”的提法引人注目,正是由以上定位得出的必然要求。对国有企业不仅有撑腰壮胆的意味,而且回答了为什么改革的问题。国家领导人发声往往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向性。总书记的“理直气壮”用词,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当前国企所处政治与舆论环境之尴尬。一个是理直,一个是气壮,直接指向理不直、气不壮现象,对国有企业是一种激励,对某些人是毫不客气的批评。

上配置资源,提升宏观调控的战略性与控制力。从实践上看,国企创造的价值,上缴的税收、红利,确实为全民共享,在锻造共和国产业体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过程中,也确实经受住了历史考验。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国企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对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再说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国企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上,我们显得底气不足、畏首畏尾。党内一些同志放松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理解、认识的结果。一些人面对对国企的横加指责,对国企的问题渲染放大,囿于对社会舆论的惧怕,关起门来搞改革,不敢宣传不敢讲,只做不说,或多做少说,遇到舆论质疑也不回应、不解释。有些官员对待负面舆论实施的是驼鸟政策,(此处省略42字)相关国企改革经验,对公众也迟迟不公开,使好端端的国企改革暗箱操作,变得十分怪异。

现在,总书记将党中央对国企改革的立场和态度,向全党、全社会做一次集中的、系统的、郑重的宣示。这些话,是用心斟酌的,可以感受到的。我们试问那些国资官员,如果连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的自信都没有,谈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自信?如果连国企改革的发声都禁止,你对国企改革还有什么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才会在前后十几次重要讲话中,旗帜鲜明,乃至掷地有声地强调党中央的立场和态度,才会使用“必须”这样的用词。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能否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直接决定着改革成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尤其是“国家综合实力”、“理直气壮”用词,宣示了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

国企改革要激发各类要素活力,是一个新提法。

这个指示再次回答了为什么要搞国企改革,改革什么与怎样改革的重大问题。在强调意义后,习总书记的回答了改革内容。

“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要加强监管,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前面两个“要”,是强调改革的内容,一是国企改革,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两者联系在一起,说明它们之间是互为关系;后面两个“要”,是改革的内容,也是对国企改革的保障。

我们注意,改革内容的表述有新的意蕴。“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改革任务,浓缩在20个字内,而后面用“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是30个字。其中“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这是一个新提法。

我们认为,目前改革推进困难较多,重要原因是各类要素活力未能被激发,推动改革必须解决改革活力不足问题,造就推进改革的动力机制。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什么?怎样改革?改革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谁来改革?当前改革的活力从哪里来?这六大问题的前四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起码已无疑义。现在,要着力解决的是后两个问题。自__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已经两年半了。但是,改来改去,国有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存在的意义,始终未被正视。这次改革,主角一直是政府,企业被处于配角地位,先是“顶层设计依赖症”,后是“央企试点依赖症”,企业长期处于“等待”的状态,是一种被改革状态。

改革是需要动力源的,要么是内生动力,要么是外部压力,要么是内外协力,再或是更广泛的共促合力。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既有自下而上自发性和自上而下主动性不足的主观层面的问题,也有为上者“敦促”相关部门推进改革的手段匮乏和为下者利用群众热情推进改革能力不足的客观层面的问题。目前形成改革动力机制比提出改革方案更重要。构建供给侧结构的动力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研究改革对改革者带来什么利益。其中包括如何有效凝聚企业各阶层的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如何让各利益相关方公平公开良性博弈,进而主动推进改革,包括制定激励机制,让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让下面认清趋势,看到希望,发自内心地拥护改革。激发各类要素活力,也包括要会用人,敢用人,大胆用改革者,大胆支持敢于发声的改革者,而不是另一局面。一个单位的堂堂正正的改革被弄得躲躲藏藏、“万马齐喑”,很难理解。

正确理解国企改革的目标体系。

我们注意到,国企改革的目标体系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

“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是国有企业的根本目标。

“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是国有经济的目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资产的目标。

而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是“要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

这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层次清晰的目标体系。怎样正确理解,对这些目标的层次进行分类、分阶段实施,精准发力,是下一步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做强做优做大,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目标。这与“瘦身健体”是什么关系?一个是“做强做优做大”,一个是“瘦身健体”,岂不矛盾?这个问题,一直有人在夸大这种矛盾,主管部门一直没有人作正面解读,以致于思想混乱,影响发展。甚至动摇对“瘦身健体”的决心。

首先,做强做优做大是一个整体,不宜单独割裂来看。做大,不仅仅强调规模,而是要兼具“强”和“优”,是强而优的“大”。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一些央企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眼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够“强”,无效板块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效率。

做强做优做大,是从总体上强调。国有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但不能把“大”简单地理解为面面俱到、什么都干。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方面。要通过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集中。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国资委多次强调中央企业要专注主业,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该退的退出来,有助于把资源和力量向关键领域、重要行业集中,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强调聚焦主业,既是当前“瘦身健体”的内容,也是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必要路径。

做强做优做大,是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侧重点有所不同。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央企是“国家队”的代表,要具备较大规模才能更好地体现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多话语权。这就有必要做“加法”,通过兼并重组、提升国有资本整体功能和运行效率,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当前又亟待做“减法”,清理低效无效资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就是要“瘦身”。

我认为,央企“瘦身健体”,是现阶段央企发展与改革的一项具体措施,最终正是为了做强做优做大。

我们还注意到,习总书记指示把活力置于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前面,表明“活力”是国企改革的基本的和首要的目标。

这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层次清晰的目标体系。怎样正确理解,对这些目标的层次进行分类、分阶段实施,精准发力,是下一步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释放了两大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改革的指示释放了两大信号:一是中央对国企改革非常重视,另一个是动员各级部门要加快改革进程。

企业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企业深化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员工,我深刻认识到深化改革对企业的重要性,也深刻感受到了深化改革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首先,深化改革需要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竞争环境、企业自身能力等因素,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

其次,深化改革需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内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加强内部管理时,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最后,深化改革需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加强技术创新时,需要加强研发能力、技术转化能力等方面的建设,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总之,深化改革需要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作为一名员工,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深化改革中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烟草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烟草产业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烟草产业开展了深化改革。通过参与一些烟草深化改革的项目,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改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也让我对未来的烟草产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首先,烟草深化改革带来的机遇是巨大的。改革让烟草企业有了更多的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过去,由于国家对烟草行业的垄断管理,烟草企业的发展空间有限,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而如今,随着改革的推进,烟草行业逐渐走向市场化,国家对烟草企业的管理越来越放松,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权。烟草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消费者的选择。这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够推动整个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其次,烟草深化改革也带来了许多挑战。改革意味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升级的要求。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烟草企业面临着来自外资烟草巨头的强大竞争。这些外资企业在技术研发、营销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给我国烟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此外,改革还要求烟草企业适应新的法规法纪,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这对于一些传统的烟草企业而言,可能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和转型,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烟草深化改革也让我深入地认识到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改革的推进,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传统的烟草种植和加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对土地和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烟草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向绿色发展转变。这就要求企业从种植、加工、包装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烟草生产的效益和质量,推动烟草产业朝着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通过参与烟草深化改革的项目,我还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改革的推进需要烟草企业具备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才能应对挑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只有通过研发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烟草企业需要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手段,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烟草深化改革项目的实践中,我亲身体会到了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体会到了绿色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性。通过深入的改革,我们相信,烟草产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市场的需求,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烟草从业者,我们应该保持创新的精神,积极学习和应用新的知识和技术手段,为烟草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共同努力,相信我们能够实现烟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学习心得近日,我司全体员工在公司领导的主持及带领下于公司会议室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切实统一思想,结合企业实际,推动各项改革进程,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

该意见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优良环境条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指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意见提出,到20__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会平等、规则平等、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学习贯彻《指导意见》,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牢牢把握住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真正市场主体这样一个贯彻全文的大逻辑。

学习好、贯彻好《指导意见》,对于坚定搞好企业信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利推进,推进公司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大意义。对公司坚持问题导向,把改革的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尽快步入质量更高、效益更好、机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轨道,尤为紧迫和重要。

只要我们能够认真扎实落实《指导意见》的内容,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执行工作,管理创新,坚定信心,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相信公司通过改革发展,定能做强做优做大。

篇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

这是20多天前写的文章。当总书记发表讲话时,我正在新疆企业调研。当时几家媒体对我进行访问。后有刊物索要解读文章。刊物要他们出刊后才能发表。我保持诚信,便一直放在身边。现在刊物出来了,我的文章才能面世。当然,我是将我原稿全文发表的。我的文章有理论,更多的是智慧,表明了我对国企改革几个重大问题的看法。

国企改革的纲领与行动指南。

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2月10日结束的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对全省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可以说在春潮涌动的巴蜀大地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向8800多万四川人民发出了改革前行的动员令。这次会议共提到了改革90次,发展47次,进一步凸显了省委深化面改革、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坚强决心。为了确保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党的领导是核心,党员干部作用发挥是关键。

如何在全省深化改革的前行征程中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笔者认为,作为党员干部理应走在全省改革的最前列,牢固树立进取、机遇、责任“三种”意识,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活力,始终勇立改革潮头,与改革同行,与发展同步,为四川改革事业添砖加瓦,献智出力。

要树立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当前,全省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改革好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进取意识,带头解放思想,以思想的解放推动工作的创新,始终围绕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敢下深水、敢涉险滩的`闯劲,积极探索改革方法、勇于尝试改革模式,敢于啃下改革中的“硬骨头”,着力破除利益藩篱,推进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要树立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四川作为西部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在全国改革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可以说,四川正面临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机遇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面对发展良机,党员干部要带头树立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努力把机遇牢牢的抓在手上,力争改革先行一步,发展加快一拍,围绕改革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有计划有重点的推进,同时要善于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创新性推动各项改革工作,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效来检验改革成果。

要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我省作为欠发达地区,依然面临着“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巨大。作为党员干部要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全面深化的改革历史重任,面对改革任务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在推进改革时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担当、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主动作为勇担当,下定决心排万难,确保在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创新发展驱动体制机制等重点改革任务取得重大突破,在改革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四川探索、四川实践、四川经验,在巴蜀大地谱写出宏伟壮丽的改革新篇章。

国企深化改革心得

为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坚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必须以实际行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20__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四川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__年,我省将着力实现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健全、产权多元化取得新突破、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等四大目标。对于国有企业改革:

一是要进一步坚定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国企改革,深刻领会中央推进国企改革的信心与决心,深刻领会中央对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期望与重托,进一步树立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强大使命担当,自觉落实中央部署,坚定不移地深化企业改革。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在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理直气壮抓改革、抓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最后,在深化改革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要坚决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更好地推进企业改革。

二是要切实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是国资监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加紧工作,毫不动摇、毫不懈怠、毫不松劲,坚定不移把改革往前推,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上当好先进、作出表率。要加强对中央文件的学习和研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推进改革的顶层规划、实施路径、阶段性重点任务。要进一步发挥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作用,加强政策研究、工作谋划和顶层推动,更好地牵引和推动深化改革。

三是要抢抓机遇、加快改革发展。要主动作为抓住机遇、创新作为用好机遇,把改革政策落实好、把改革难题掉,把重大机遇转化为发展成果,要把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努力开创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局面。在目前发展阶段,很多经营层面的难题,也需要通过改革来。譬如“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各单位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精神,坚决抓好中航工业“瘦身健体”六项任务的落实,严格执行总经理7号令,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精神、魄力和韧劲去突破瓶颈和痼疾,开辟改革发展新局面。

四是要勇于担当、大胆突破。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任务重、挑战多、难度大。要增强改革的主动性,以攻坚破难、不胜不休的勇气锐气,盯住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企业不放松,打好主动仗、啃下硬骨头,确保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迈上新水平。要尽快健全完善创新机制,加快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关键是完善有利于企业领导人不断创新的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科技研发人员创新的利益分享机制、健全有利于企业开展研发创新的引导机制、建立有利于企业领导和科研人员创新的容错机制。不能以盲目自大的狭隘观念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羁绊,不改革或改革慢了都只会是死路一条,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才能取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改革发展效果。深化改革关键在于推动传统行业与新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开放合作、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在新的高点上走出一条有特色可持续的路子来。只有将战略引领与深化改革、要素创新相结合,用改革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才能落实好党中央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位要求。国企改革要在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化经营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等四方面下功夫。

五是要必须啃下市场化和去行政化的“硬骨头”。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发展,一定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改革不是要把国有企业搞没,更不是要私有化,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和去行政化。国企改革要牢牢把握市场取向,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国有企业打造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围绕“三降一去一补”五大任务,推动省属企业“瘦身健体”。本轮深化国企改革中,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市场化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家市场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应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大胆推进。应该认真学习借鉴国企改革的探索市场化和去行政化的成功案例,国企市场化和去行政化步伐。国企改革重点是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国企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制定国企监管的权力边界。企业内部市场化机制的建立是企业发展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要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内部市场化机制上下功夫。国企诸多管理人员特别是经理层人员身份的“行政化”,诸多发展方式的“行政化”,承担的诸多社会事务的“行政化”,严重制约影响着国企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增强与发挥。省属企业要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和省发展战略,按照市场导向,通过上市、并购、整合等多种手段,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考虑优化配置资源,以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共进,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

六是要稳抓混合所有制为推进国企改革的突破口。解决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国有经济布局过宽、效率低下等问题,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已定,但还需要不断探索具体路线。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从国有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国资监管体制两个方面共同发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手段,国有企业改革是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国有企业在微笑曲线的资源端制造端较强,而在研发创新和市场客户两端较弱,要发挥自身天然优势与实力,积极主动成为整合者,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造,才能真正实现有活力、影响力、竞争力与控制力。要淡化“商而优则仕”的激励导向,引导鼓励体制内优秀的企业领导干部转换身份,要不拘一格选聘混合所有制下的经营管理者,让更多非国有身份的经营管理者加盟、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家队伍。现在企业发的年终奖,基本和业绩无关,只和往年的奖金数有关,原则上还不能低于往年,花了钱,没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效果不好,要改变发放规则,形成新的奖励制度,作为三项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有助于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云南冶金集团总经理孙勇谈到,云南冶金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驰宏锌锗在今年6月启动了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员工超过5000人,认购金额2亿元,员工真正参与公司各项工作,极大提升了公司的凝聚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好处初步显现。

七是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终极动力在于企业,要通过改革来构建供给“新动力”,通过调整来设计供给“新结构”,通过创新来生产供给“新产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头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构建是当前国企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动能,与传统动能一并形成新的“双引擎”。去产能不是简单减少数量,不能为“去产能”而去产能,必须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调整企业内部一切不适应市场的“结构”,闯出一条国企改革之路。

八是国企改革要“和而不同”注重特色。由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情况存在差异,各个企业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国企改革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走特色发展道路。作为国企具体管理者,就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进程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要进行交流学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打开改革思路,要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学以致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企业的改革路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