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总结报告(热门12篇)

时间:2023-11-22 07:05:35 作者:书香墨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报告(热门12篇)

报告还需要具备适当的结构和组织,以便读者对报告内容有一个明确的整体把握。通过对这些范文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报告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通过演示昆特管,反应来回两个声波在煤油介质中交错从而形成的波峰和波谷的放大现象。

电源,昆特管。

一根玻璃长,管里面放一些没有,在一段时致的封闭端,另一端连接一个接通电源的声波发生器,打开电源,声波产生,通过调节声波的频率大小,来找到合适的频率,使波峰和波谷的现象放大,从而发现有几个地方、出现了剧烈的震动,有些地方看似十分平静。

看到这个实验,了解到波的叠加特性,也感受到物理的神奇。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电磁波、声波、光波的世界当中,了解一些基本的关于博得只是对于我们的健康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1.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1.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实验更能展现物理的神秘性和趣味性,也是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为此,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不断进行课堂改革,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大力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一、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精”,就是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针对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结合学生实际,把提高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

“真”,就是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旦实验出现问题,教师一忌慌乱,二忌简单,三忌虚假,教师对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并且保证实验一举成功。一出现的问题迅速分析原因,找出错误,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然后重新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显”,就是显明易见,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增加物理的神秘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构建高效课堂。因此,演示实验要确保实验器材足够大,确保所有学生看的清楚,看的真实,必要时自制教具。

二、用“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通过亲自实践,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方法。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和再提高。

三、用“探究实验”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实验就是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并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提倡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提问,大胆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学生的个性特色和合作精神。

(一)改讲解物理规律为让学生探究物理规律。

物理是研究自然规律的一门科学,所以,物理新教材特别重视学生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发现过程。在教材中,许多对我们来说已经有明确结果和结论的定律和原理,对学生来说结果是未知的,这正好为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素材。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入到对某一规律发现的情境中,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像物理学家那样去思考物理”的同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科学家们“善于质疑、大胆猜想、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科学精神,并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二)改讲解物理现象为让学生自己探究物理现象。

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理解某些物理现象的重要特征。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把某一物理现象所具备的特征给学生罗列出来,让学生一一记住,这样极不利于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如果我们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并自己探索和发现这些物理现象的特征,甚至有些特征还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才能发现,那么,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的特征理解到位,而且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改讲解物理概念为让学生自己探究物理概念。

教材中为了描述某一现象都会引入一些物理概念,而所引入的物理概念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用这一物理概念来描述所研究的物理现象等问题一直都是我们在课堂上要重点讲解的。如果采用让学生自己寻找或定义一个物理量,该物理量要能够描述和反映所研究的现象,那么学生就需要通过探究性学习自己分析、自己设计实验,寻找这一物理量,同时论证自己的观点。

总之,自从大力开展有效教学之后,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也进行了与之相适应的改革,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空前浓厚,物理课堂的参与率明显变提高,使物理实验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1.声音的.产生和空气能传声在一只塑料瓶中放一些小纸屑,敲击塑料瓶,可以观察到瓶底的小纸屑跳动起来,而不敲击时发现瓶底的小纸屑并不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探究声音的音调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从而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1.绝缘体用导线将电源、小灯泡、开关和塑料瓶连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发光,说明塑料是绝缘体。

2.摩擦起电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1.光的折射透过盛水塑料瓶,看书本上的字,会字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当然,学生在观察时还发现了其它一些独特的现象,收获很大。

2.光的直线传播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豆奶粉,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此实验还可说明光能在液体中传播)。

探究白色和黑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在太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后,看看谁的温度升得高。温度升得越高,说明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其吸热能力就越强。

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双手挤压塑料瓶,可以使瓶发生不同程度的凹陷变形,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如果施加的力越大,瓶子的形变程度也就越大,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用手推装满水的塑料瓶使其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推力方向不同,塑料瓶运动的方向也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将装满水的塑料瓶竖立在桌面上,用手指推瓶盖与瓶身,发现推瓶盖时瓶子更容易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2.物体的惯性用手将一塑料瓶扔出,离开手后瓶仍然继续朝前运动,说明物体具有惯性。将矿泉水瓶放倒在水平桌面上,向它的侧面吹气,它会很容易被吹的滚动起来。当将瓶中装满水再用同样的力吹它时,它却不容易被吹动。当用同样的力使它们滚动起来时,装满水的瓶子滚动的较远。这些现象说明:质量大的物体不容易改变运动状态,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3.物体受平衡力和非平衡力将一塑料瓶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此时瓶子受到重力与支持力这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将一塑料瓶抛出后,瓶子最终落回地面,说明它受到重力的作用。瓶子在空中作曲线运动,说明它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是改变的。

4.探究摩擦用手抓住一塑料瓶,瓶子没有落下来,说明它受到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将一塑料瓶放在水平地面上,使其从同一位置分别向前滑动和滚动,比较两次运动中所用推力的大小。前者是滑动摩擦,后者是滚动摩擦,而且还可得出结论:“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大大减小摩擦”。

5.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将装有一半水的塑料瓶竖放在一块软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情况;再将塑料瓶内装满水,重新竖放在这块软海绵上,比较这两种情况中塑料瓶对海绵的作用效果,从而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把一装满水的塑料瓶分别竖放、倒放在海绵上,观察并比较海绵的凹陷情况,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

6.探究液体压强在一塑料瓶的瓶口包上一橡皮膜,将其瓶口压入水中,橡皮膜发生凹陷,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在塑料瓶的侧壁上的不同高度的地方扎三个小孔,再往瓶内倒水,比较水从孔中喷出的远近,最终得出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7.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在一塑料瓶内装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紧压在瓶口,然后使瓶口朝下,发现硬纸片能托住水,有力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也可将热水灌入塑料瓶摇晃几下,倒去热水后迅速拧紧瓶盖,用自来水冲瓶子,可观察到塑料瓶被压瘪,并伴有变形时产生的响声,也能说明大气压是存在的。

8.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塑料瓶中装上适量的水,左手拿着一支吸管竖直插入瓶内水中,右手横拿着另一支吸管,将嘴对着横管的一端用力吹气,观察管内液面和管口的情况,从而得出“流体流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的结论。

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敲打塑料瓶,手感到较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将塑料瓶的底部剪去,瓶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入其中并落在瓶颈处,从上面倒水,直到水满后,乒乓球也不会浮起来,而只有用手从下面堵住瓶口时,乒乓球才会浮起来。从而说明浮力就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

11.演示物体的浮沉条件将矿泉水瓶装入适量的沙子,拧紧盖,放入水中,瓶可竖直下沉;通过调节装沙量的多少,初中英语,可使瓶在水中竖直地漂浮或悬浮。

12.能量转化把塑料瓶向高处抛,观察塑料瓶的高度和速度的变化,可演示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的能量转化。

随处可得的塑料瓶能做出如此多的实验,同学们在学习中兴趣一定很浓,其实可用塑料瓶做的实验还很多,例如可以替代烧杯、量筒、漏斗、溢水杯等实验器材,声音与能量、阿基米德原理的演示、潜水艇模型、土电话、喷泉、闭口浮沉子等的实验装置。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物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长久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2.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带有木柄的锤,长为200-300毫米的直尺或金属棒(直径10毫米左右)。

1.把一个锤头松套在木柄上端,锤头能够轻易地取下。然后握住木柄,把木桶下端对准地面迅速撞击几下,就很难把锤头取下来了。

2.把几块大小形状相同的长方块(用其他表面较光滑的`稍重的物体也可以,如大棋子、满装的火柴盒等)叠在一起,用直尺或金属棒对准其中任一块水平敲击,则被击的一块飞出,其余的仍然叠在原位。

1.离弦的箭为什么能继续前进?

初中物理实验知识点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

2.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n,最小分度值是0.2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n。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v2-v1)g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4.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m/v。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3。

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kg/m3。

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液体密度。

【实验步骤】。

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

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3.测容器质量(m容)与剩余液体质量(m剩=m总-m容)。

4.算出密度:

5.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

【实验器材】量筒、天平、水、体积不等的若干铜块和铁块。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

2.要记录的物理量有质量,体积。

3.设计表格: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3.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4.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6.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张硬纸板、细绳、剪刀等。

【实验步骤】。

1.如图a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平衡。

2.如图b、c所示,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

1.大小相等(等大)。

2.方向相反(反向)。

3.同一直线(共线)。

4.同一物体(同体)。

7.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等。

【实验步骤】。

1.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这现象说明: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保持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化,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种类)的关系。

【注意】。

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在调节金属盒的朝向和深度时,眼睛要注意观察u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8.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和细线等。

【实验步骤】。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值。(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

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物理规律)。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

实验中先确定杠杆受的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实验必须尊重实验数据,不得随意篡改实验数据。

电学。

9.(1)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0~3a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0.5a。

(2)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压表、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10.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11.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r=u/i。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

2.移动滑片到三个不同位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根据公式计算三次的电阻,最后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12.测定小灯泡电功率。

【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电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p=u/i。

【实验步骤】。

1.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2.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电源电压要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3.移动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改变滑片的位置,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大于或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并观察记录小灯的发光情况。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分担一部分电压,从而改变小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的电流。

13.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若干节干电池、电键、电压表、电流表、两个不同导体、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将导体甲连入m、n两点,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电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改变电池的节数,再记下两组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

4.用乙导体换甲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5.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试验,得出普遍的物理规律。

1.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为定值。

3.不同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同。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中作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光学。

14.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实验步骤】。

1.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4.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2f之间(f2f)。

5.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以内(u。

巧做初中物理实验

只用铅笔即可,将铅笔扔出,铅笔离开手之后仍向前运动,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只用铅笔,将铅笔扔出,铅笔将由静止运动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两手用力折铅笔,铅笔可以被折为两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所用器材只是铅笔,用力捏铅笔时发现手指的形状也发生了改变,说明手也受到铅笔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重力的存在和方向。

将铅笔从高处自由丢下,铅笔将竖直向下落,说明铅笔受到重力的作用,竖直下落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压强的大小因素。

用一端削好的铅笔,用大拇指和食指顶住铅笔的两端时,发现削好一端的手指比较疼,这说明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用较大的力时手指更疼,又说明接触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铁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前进时,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铁块所受滑动摩擦力,若将铁块放在多只铅笔上重做上述实验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利用积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

所用器材有细铜丝,刻度尺和铅笔,将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出总长度l,数出铜丝匝数n。然后根据d=l/n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将铅笔两端都削好,若将铅笔芯和灯泡连入电路,灯泡发光,说明铅笔芯是导体;若将外部木材和灯泡连入电路时,灯泡不亮,说明木材是绝缘体。

说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将铅笔的木材劈开露出铅笔芯,将铅笔芯的两端连入电路,这时灯泡发光,调节其中一端线头在铅笔芯上的位置,即减小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时灯泡变亮;若再增加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时,灯泡变暗。说明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

光的直线传播。

将铅笔对着光源后面会出现铅笔的影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折射现象。

用玻璃杯、水和铅笔做光的折射实验,在玻璃杯中装入半杯水,再将铅笔插入水中,发现铅笔的水中部分看起来变折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的现象。

探究声音的传播。

将铅笔一端放在口中,轻轻敲笔杆几下,再用牙齿咬住笔杆轻敲笔杆几下。发现后者的声音比前者大得多。因为前者声音是经过空气传到耳膜的,后者声音是经过牙齿、骨骼传到耳膜的。

演示物体的沉浮条件。

把铅笔的下端绕上几圈铁丝,按入水中,使其竖直地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放手后,铅笔上浮,最后竖直地浮在水中;若取出再增加铁丝匝数后,可使其下沉,以此来验证物体的沉浮条件。

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把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组成的一个简单电路,将铅笔木质部分或铅笔芯串联在电路中,看灯泡是否发光,从而可演示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物理实验教学总结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具体实施方案、实施过程、评价方法及实施效果。

方法将药学专业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开展设计性实验。

结果学生对设计性实验满意度很高并认为设计性实验更能调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验积极性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结论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对药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为药学其他专业课程设计性实验实施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物理化学;实践教学改革。

对于高等医药院校药学、药物制剂、工程制药专业的学生来说,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验都在整个医学检验、药学、药剂、工程制药等专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初中做物理实验题

实验题对于物理来说就是灵魂。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物理实验题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这种实验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只要同学们不马虎,得满分是没问题的。

新课标的特点就是探究,探究型实验题也是中考物理实验题的主角。教材上除了几个测量类实验和演示实验以外,都可以以探究的形式出现,课本上的实验是出题的一个重点。

解法分析:解探究题要深入了解课本上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探究实验题做到万无一失;二是掌握探究的方法,要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方法。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开放型实验题是近年考题中的一个新亮点,特点是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惟一;在考查大家实验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大家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因为一题多解,考题的难度并不大。

解法分析:希望大家把做过的开放型实验题归纳在一起,找到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设计型实验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设计型实验题多数考察密度和电学部分,并有以下特点:基础性:大部分题目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不脱离教材,考查我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开放性: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有就是贴近生产、生活,常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解法分析:设计型实验题所能涵盖的内容较多,提供的信息较少,出题的知识点不好把握,要求我们要富有创新精神,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遇到问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科学探究都需要哪些基本要素?按照我们观察研究事物的规律,任何理论的提出都是由一个感性过程逐渐过渡到理性过程的。由此,探究实验的一般规律和要素分为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合作与交流。

科学探究具有以上七个要素,那么也意味着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学生如果只是机械的了解以上七个要素的存在,往往还是不具有独立完成实验探究的能力,找不到思考的切入点。就好比一台电脑硬件配置先进,却没有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价值约等于废铁。接下来东方优播初中物理王婷老师带领大家探究真正将科学探究七要素联系起来的都是哪些实验探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探究活动和教学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当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时,我们往往会分别研究这个物理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比如探究欧姆定律时,研究的是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既然电流与电压、电阻都有关系,其中当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要将电阻加以约束和控制,最终得出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这样的推演和结论才是可信的。

其实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控制变量法的内涵不仅仅是控变量这个单一的影响因素,还要包括其他影响因素也就是自变量、因变量的之间关系的推演。在这里东方优播初中物理王婷老师传授同学比较实用有效的利用控制变量思想进行实验设计的方法。任何的设计实验,最终都以这四个问题展开:

1.自变量如何测?

2.自变量如何改?

3.因变量如何测?

4.控变量如何不变?

想清楚这四个问题,接下来的探究动作就会变得明确且有效。控制变量这种探究方法,也就变得更立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转化法。

转化法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保证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学生在面对转化法研究问题时,往往表现出来的是不知所以然,更甚者与控制变量法混淆!东方优播初中物理王婷老师表示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耐心思考,理解归纳转化法的特点就是最为重要的!

举例如这样一个教学片段:焦耳定律第一课时,探究比较影响导体放热多少的因素时,就用到了转化法。本探究过程中因变量放热多少是非常不好量度的,此时告知学生实验室没有仪器是可以直接测量热量的,提问:有没有代替热量的物理量呢?学生能够很自然的想到测量温度;进一步提出,温度计直接测量电阻丝很不安全,引起玻璃温度计的炸裂且受热不均自然测量结果也不客观。提问:能不能改良一下,避免温度计测量的问题?学生思考之后能够想到将电热丝放置于水中,观察水温升高的程度,来体现电热丝的放热多少。此时,综合总结以上两个过程,第一个是测量热量转化为测量温度,第二个是测量电热丝温度转化为测量液体的温度,这样的处理解决了我们的问题,是很有价值的,我们给他起个通俗的名字,谓之为“转化法”。

讲解完教学片段,可以帮助学生回忆之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是利用了这个方法:如研究动能或势能大小时通过观察运动的小球推动纸盒移动距离的大小或是木桩被打入地下的深度,来推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利用扩散现象来研究分子的运动及分子运动的快慢。进一步还可以通过生活现象的举例来验证这种方法的广泛性。

除了以上介绍的控制变量法、转化法,比较常见的实验探究方法还有:

等效法:如合力替代各分力的作用效果;总电阻替代各分电阻串联及并联的效果等。

类比法:如抽象的概念电流及电压,可以类比水流及水压来理解。

初中物理实验知识点

测量前:

1.找出它的零刻度线;。

2.观察它的测量范围;。

3.认清它的最小分度值.

测量时:

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

3.记录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数值后面必须注明单位.

二、量筒。

测量前:

观察它的测量范围.

测量时:

1.往量筒里倒人适量的液体,读出液体的体积v1;。

2.将待测物体浸没在量筒的液体内;。

3.读出量筒内放人固体后液面的读数为v2;。

4.固体的体积为v2v1;。

5.观察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面(或凸面)相平.

三、弹簧测力计。

测量前:

1.校零,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2.明确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分度值.

测量时:

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四、天平。

测量前: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作水平调节;。

2.横梁平衡调节,包括(1)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上;(2)调节横梁螺母,使指针对准标尺中央.

测量时:

2.被测物体质量等于右盘内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标示的质量值.

五、温度计。

测量前:

1.观察它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适当量程的温度计;。

2.认清它的最小分度值.

测量时: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及容器底或容器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齐平.

六、电流表。

测量前:

1.观察电流表的两个量程;。

2.对不同的量程,要认清刻度盘上的最小分度值;3.校零,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测量时:

2.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允许超过它的量程;。

3.禁止不经过用电器,将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七、电压表。

测量前:

1.观察电流表的两个量程;。

2.对不同的量程,认清刻度盘上的最小分度值;。

3.校零,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测量时:

2.所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八、变阻器。

测量前:

1.观察变阻器铭牌上标注的变阻器最大电阻值(即变阻的范围);。

2.注意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测量时:

1.使用时先将变阻器的电阻调到最大值;。

2.连接时注意一上一下,将整个线圈连入电路中。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