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的调查报告(模板16篇)

时间:2023-12-11 12:40:53 作者:琴心月

调查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和行动提供指导。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以下是一些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深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系列平台,确保我校青年教师实现“三年入门、五年成才、十年成熟、十五年成名”的总体目标,形成我校青年教师成长的长远机制。

二、成长途径。

将教龄在以下的教师定为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对象,每位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和学校工作需要,确定一门学科为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整个成长期分为四个阶段:以实习期起到教龄满三年为入门期;以教龄四年起到教龄满五年为成才期;从教龄六年起到教龄满十年为成熟期;从教龄十一年到教龄十五年为成名期。各阶段工作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入门期教师。

1、每周读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写出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及时上挂学校网站;

2、实行教案审阅制度。入门期教师主攻学科教案必须是详细的,除学校常规要求的必备栏目外,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必须详述教师活动中的主要提问、学生学习活动中预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语、课堂小结等。学校为每位入门期教师选派辅导教师,由辅导教师对教案实行提前一周审阅。入门教师必须执辅导教师审阅通过的教案方能进入课堂上课。辅导教师若认为入门期教师教案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要求其作针对性的修改或重新备课。

3、每学期至少向学校教导处上汇报课一节。汇报课的程序是:入门期教师选定教学内容,独立设计教学预案——教案交辅导老师审阅通过——请教导处听取汇报课——向教导处说课,阐述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听取教导处反馈意见——写出1000字以上的课后反思——将教案、说课稿、课后反思等材料及时上挂学校网站,并交教导处存档。

4、每周至少听课二节,每月从所听课中选择一节,做好详细的课堂实录及反思,及时上挂学校网站,并交教导处存档。

5、每学期撰写不少于字的教学论文或教学心得一份,及时上挂学校网站,期末上交教导处。

6、在外出培训学习或参加教研活动后,必须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体会或模仿所听课向教研组成员上公开课一节。

7、勤练语言表达、文字书写、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教学基本功,使自己的教学基本技能得到学校全体教师的认可。

第二阶段——成才期教师。

1、每周读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写出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及时上挂学校网站;

2、实行详案制度。专业学科的备课除学校常规要求的必备栏目外,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必须详述教师活动中的主要提问、学生学习活动中预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语、课堂小结等。

3、每学期向学校教导处上汇报课一节。汇报课的程序是:独立设计教学预案——请教导处听取汇报课——向教导处说课,阐述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听取教导处反馈意见——写出1000字以上的课后反思——将教案、说课稿、课后反思等材料及时上挂学校网站,并交教导处存档。

4、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每月从所听课中整理课堂教学实录一份,并附上不少于1000字的反思与分析材料,及时上挂学校网站,并交教导处存档。

5、每学期至少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并获得区级以上奖励或者在刊物上发表。

6、每次外出培训学习或参加教研活动后,必须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体会或模仿所听课向教研组成员上公开课一节。

第三阶段——成熟期教师。

1、每学期至少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一本,并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读后感,及时上挂学校网站,并交教导处存档。

2、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制订详略得当的教案,其中每学期详案的数量不少于该学科一学期应备节数的50%。

3、每学期向全校教师上展示课一节。展示课的程序是:独立设计教学预案——在教导处统一安排下向全体教师展示教学风采——说课,阐述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听取听课教师的评课意见——写出1000字以上的课后反思——将教案、说课稿、课后反思等材料及时上挂学校网站,并交教导处存档。

4、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每月从所听课中整理课堂教学实录一份,并附上不少于1000字的反思与分析材料,及时上挂学校网站,并交教导处存档。

5、每学期写出至少一篇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并获区级论文评比三等奖及以上奖励,或者在刊物上发表。

6、每学年带校级科研课题一项,并做好科研课题的实施工作。

7、每次外出培训学习或参加教研活动后,必须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体会,并在学校业务学习会议上向全体教师交流。

第四阶段——成名期教师。

1、每学期至少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一本,并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读后感,及时上挂学校网站,并交教导处存档。

2、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制订详略得当的教案,其中每学期详案的数量不少于该学科一学期应备节数的25%。

3、每学期向全校教师上展示课一节。展示课的程序是:独立设计教学预案——在教导处统一安排下向全体教师展示教学风采——说课,阐述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听取听课教师的评课意见——写出1000字以上的课后反思——将教案、说课稿、课后反思等材料及时上挂学校网站,并交教导处存档。争取每学年在区级课堂教学比武与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奖,或者承担区级及以上公开课一节。

4、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每月从所听课中整理课堂教学实录一份,并附上不少于1000字的反思与分析材料,及时上挂学校网站,并交教导处存档。

5、每学期写出至少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并获区级论文评比二等奖及以上奖励,或者在刊物上发表。

6、每学年带区级及以上科研课题一项,并做好科研课题的实施工作,确保课题通过区级及以上鉴定。

7、每在外出培训学习或参加教研活动后,必须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体会,并在学校业务学习会议上向全体教师交流。

三、考核管理。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由学校分管校长主管,教导处具体考核青年教师在各阶段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结果作为该教师期末教学常规考核的主要依据,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

教师发展的调查报告

优秀作文推荐!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应家坞村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已过上了基本小康的生活,但是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还有一部分农户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延缓农村的全面小康进程,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也是引发社会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关注农村低收入户的增收问题,对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现实意义。

为了摸清新的时期贫困产生的原因,为下一步农村开展扶贫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决策,驻村以来,对应家坞村部分贫困住户进行了调查,在分析低收入农民的现状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具体措施。

在扶贫调查收取的17户资料中,人均收入少于1500元(浙江省20xx年的贫困标准)的绝对贫困户占有12户。12户贫困户共有人口34人,劳力9人,外出打工5人,人均收入502.5元,其中劳务收入123.2元,占24.5%,种植业收入254.6元,占50.5%,养殖业收入87.8元,占17.4%,其它38.4元,占7.6%。人均拥有耕地0.89亩,人均占有林地0.64亩,人均拥有口粮239.5公斤。住土草房2户,占16.7%,住土瓦房5户,占41.7%,住砖瓦房及板房2户,占16.7%,住危房1户,住楼房1户,无房户1户。

从收入支出角度来说,贫困是收入少,而正常必需的支出相对收入又较多的情况下产生的,导致不能解决起码的温饱问题。对贫困原因调查主要采取对农户个别访谈和通过村两干部座谈的方式进行,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来调查农民的贫困原因的。根据整调查情况,贫困原因有:

1、缺文化致贫。

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统计结果,12个贫困户中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和初识的有2户,占16.7%,小学文化程度的有5户,占41.7%,初中文化程度的3户,占2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户,占16.7%,高中与初中文化程度之和只占41.7%,比例非常少。家庭主要劳力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户家庭,人均收入为532.94元,而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和初识的2户家庭,人均收入仅为417.00元。人均收入在500~826元的家庭中,有10.5%的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而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家庭中,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的竟达36.6%。

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援,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2、自然灾害致贫。

因自然灾害导致贫困的,也有2户,占16.7%的几率。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在应家坞村调查中的有两户村民。因灾贫困也是返贫的根本原因,由于国情所决定,上世纪我国的脱贫标准低,有些农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又加入贫困的行列。

3、因病、残致贫。

因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占第一位,共有4户,占33.3%的概率。这可能是收入太少的农民,用在治病上的支出更少的原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由于我国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4、缺耕地致贫。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要是没有耕地,也就无法生存。我国进行大规模的扶贫已有近20年了,农村不少家庭摆脱了贫困,现在剩下的一些贫困户基本是比较难以脱贫的贫困户,大都是分布在库区和偏远的山区,有些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耕地、水资源少或耕地质量差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调查中发现,由于缺耕地导致贫困也有1户,由于应家坞村人均人均耕地仅有0.1亩。这么少的.耕地,加上贫困地区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5、缺劳动力致贫。

贫困原因中,越是缺劳力,越是贫困的占2户。家庭劳力与人口比小于0.3的人均收入为437.7元,而家庭劳力与人口比在0.8~1时,人均收入为610.4元,是前者的1.4倍。这种贫困原因以前表现不明显,也只是在90年代后期才突出,是一种新的贫困原因。贫困地区大都是人多地少,劳动力严重过剩,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就是有了劳动力也没有出路,劳动力的多少并不是影响贫困的重要原因。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困地区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贫困地区劳力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

6、因上学致贫。

因上学致贫也是一种新的贫困原因,也是90年代末才出现的的。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于是教育乱收费在贫困地区比较常见,有的地方一个小学生学杂费一年要7~8百元,一个中学生的学杂费一年要1千多元。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如果贫困地区的孩子考上大学,在教育体制实行改革的今天,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至少要一万元左右,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么,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灾、因病残、缺劳力是形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其中缺乏文化、自然灾害和环境恶劣是致贫的最首要的原因;其次是因病、残致贫。缺劳力和因上学致贫是新的时期下的两种贫困原因,这两种原因计划经济年代比较少见,即使有,也不明显,只有到了九十年代后期这两种贫困原因才变得突出。也许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两种贫困原因还会有所突出。

面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何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多渠道增加低收入户的收入,达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一是要在低收入农户中,改变广种薄收的经济模式,提高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度,通过对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性产品,增加就业,实现增收。

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适宜贫困地区发展的富民产业。在畜牧业发展上,要实现新的突破,多发展食草型动物,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同时要加快畜牧业的市场建设、防疫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为畜牧业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方式,延长农业产业链,让从事农产品种植和加工的农民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2.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

从战略高度认识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低收入户增加收入的长远基础。

一是努力普及初中教育。必须把发展教育的重点放在普及初中教育上,努力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解决部分少年儿童不上学和中途辍学的问题,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产生。

二是通过开设各种培训班,对一些上过小学、初中或高中的农民进行职业培训,传授给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取几年内使每个低收入家庭都有一个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和经营特长的劳动力,这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既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又有长远的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中等专业学校、农民职业中学,培养一批中级层次的人才,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3.加大扶持力度,转变扶贫方式。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二、三产业,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贫困农户由于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维持简单再生产都比较困难,要想扩大再生产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难的。对于贫困户,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拨款。同时,改变面面俱到的救济式的扶贫形式,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4.积极组织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劳动力转移是低收入农户快速增加收入的首要措施。低收入农民家庭一般有较多剩余劳动力,但劳动力转移的能力比较差,转移的劳动力较少,所以,转移劳动力是快速提高收入的首要途径,也是一条捷径。

5.逐步建立完善、高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搞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特别是低收入户基本生产权益的迫切需要。低收入群体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救助和有力扶持,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相关政策,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体系,保证低收入农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深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这个暑期,我参加了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教师培训班,在8月8日――8月14日这短短9天学习中,我受益匪浅。

在这9天的培训中,让我最感感动的是班主任林老师,她不顾天气的炎热,每天到学校与我们一同学习,真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尽职尽责的老师。在这9天中的出现的问题,班主任林老师总在第一时间与我们交流,与上级沟通,努力使我们这9天的学习环境更加的舒适,饮食习惯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

让我最感折服的来为我们授课、与我们一起探讨文本的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他们同样不顾天气炎热,甚至有个别大老远的从别处感到瑞安为我们上课。他们遵守授课时间,用精彩的授课方式为我们讲解、示范、指导,表现出了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些无不让我感到钦佩,并将时刻鞭策着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这9天,既忙碌又充实!既疲惫又紧张。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收获是丰硕的:我们进一步把握了课标的精神,领会了教材特色、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我们的专业意识。此次学习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聆听了“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文本细读、阅读话题、语段教学的智慧探寻”、“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练习与作业设计”、“把好大方向,做细小技巧”等专题讲座,使我们们开辟了新视野,使我们改正一些曾经出现的错误并冲击了头脑中原有的教学思想的观念。如“把好大方向,做细小技巧”习作专题讲座中,颜老师强调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要引导学生进行言语迁移。在批改时则注重激励学生为主,寻找习作中的亮点,精批略改,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意见少提,一点点让学生进步。这点我是尤为赞同,用这种方法批改过一个学期,发现改作文也不用怕了。

紧接着在10月13日到10月21日,我们来到我们的实践基地实践。我们观摩了陈老师精彩的教学,自己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与同伴的`研讨交流中提高了备课、教学实践的水平;陈老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让我敬佩,可以跟着这样一位老师学习真是幸运。

培训即将结束,看一看自己记录的听课笔记,翻一翻自己随手记下的的批注,心中感到十分的高兴和充实。当然外在的知识要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用理性的思维,挑战的眼光去审视、吸收、创新。本次培训老师们的“点化”和“引领”,就像教师成长道路上的那盏明灯,引领着我想更明亮的方向前进。

“深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吉首市第八小学举行。

11月25至26日,湖南省中小学校本研修现场会在吉首市第八小学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和吉首市第八小学承办。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王俊良副处长、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胡惠明及湘西州教育局领导莅临现场指导并全程参加活动,全省各市州、县市区推荐的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共200余人观摩了现场会。

吉首市第八小学校长姚秀芝以“校本研修,以校为本”为题,讲述了该校从一所薄弱学校成长为全省“我身边的好学校”的突围之路,重点介绍了该校“四步导学”高效课堂和“梦想课堂”。湘潭江声实验学校教科室张凌君主任和永州市蓝山县楠市镇楠市中心小学副校长盘晓红分别就“6+1校本课程”、“美心课程”给大家分享了校本研修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校本研修中遇到的问题。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课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胜做《从梦想课程到学校课程整体建构》专题讲座,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及运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全体与会代表现场观摩该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活动。吉首八小三堂“四步导学”示范改革课和三堂梦想课,用“实货”与大家分享交流。其中,滕静老师的《掩耳盗铃》一课,以“四步导学”模式,展开教学,展示了高效的课堂,老师的导、学生的学,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真正做到了还课堂于学生,退讲堂为学堂。张轶老师的梦想课《你想去哪里》,用独特的方式,引领孩子们在网络里畅游世界的名胜古迹,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让孩子们体会现代科技和世界文化的魅力。随后的评课环节,该校采用独创出的集世界咖啡屋、复盘、引导等技巧于一体的“引导式”评课模式,带领与会者在个体、对子、小组讨论的环环互动中愉悦地完成精彩的评课,让枯燥从评课中离开,让激情回归评课。很多与会代表说第一次参与这样有激情和高效的评课活动,一定将这种评课模式带回去让老师享受。

教师专业发展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县域经济呈现出发展步伐加快、总量持续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对外影响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以优质粮油、生猪、茶叶、烤烟、中药材等为重点的农业主导产业,以烟草、设备制造、化工、建材、矿产冶金和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工业支柱和以旅游业、房地产开发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xx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由xx年的26位提升到19位;xx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0.81亿元,增长13.1%,三年年均增长12.4%,增速比“十五”期间加快3.7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年累计完成30.56亿元,xx年达到13.25亿元,增长32.2%,年均增长21.27%。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72亿元,增长24%,年均增长16.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6亿元,增长23.5%,年均增长2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167元,增长20.3%,年均增长17.56%。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达到3360元,增长20.2%,年均增长18.1%,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但是跳出南郑看南郑,我县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破解的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仍然比较滞后。经济总量仍然较小,xx年尽管我县生产总值达50.81亿元,但与位居全省首位的神木县相比相差近3倍,神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70349元,我们是10307元,仅是神木的14.65%。财政总收入神木是712050万元,我们是107187万元,仅是神木的15.53%。发展速度仍然较慢,xx年,全省83个县市中,有53个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汉中市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市生产总值增长12.8%,南郑增长13.3%,均低于全省14.4%的增幅。农民收入依然偏低。xx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64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3.9%。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93元,占全省90.4%,南郑农民人均纯收入xx年3360元,虽略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但与全国相比差距仍在拉大。加快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

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仍然突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特色基地规模小,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品质量不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偏小;工业骨干少,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

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综合抗风险财政体系尚未形成,单极化(烟财政)现象十分突出,财政自给率仍然较低,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能力脆弱。培育壮大群体支柱财源,构建综合抗风险财政体系的任务十分紧迫。四是城镇化水平不高。目前全国城镇化水平为44.9%左右,全省为40.6%,而我县仅为33%。特别是县城人口少,规模小,难以形成聚集和辐射带动效应。

二、思路和重点。

尽管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和矛盾,但同时也面临难得的机遇。从大的方面来看,

一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近一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服务业等,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

二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了农业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经济园区建设、交通、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随着西汉、成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以及规划中的宝鸡至南充铁路、西汉蓉高速铁路、襄樊至天水国家级高速公路、宝鸡至巴中高速公路、汉中机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使南郑有望融入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经济圈、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圈和以武汉为重要节点的长江中下游经济带,为我们突破交通等瓶颈制约、加速信息沟通和经济横向联合,扩大招商引资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三是由于东部地区产业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急于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这对于我们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改善城乡面貌,提高民生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四是我县生物、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丰富,为我们立足资源抓特色,依托特色强产业,围绕产业上项目,依托项目求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走特色取胜的路子提供了巨大潜力。五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全县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人民谋发展、促和谐、奔富裕的真切期盼、参与热情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为我们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率先突破提供了重要前提和保证。

综合分析各种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壮大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为主要任务,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机制创新为动力,持续推进“五大突破”,着力发展特色经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全面提升劳务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步伐,努力构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南郑。力争到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达到8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达到15450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达到3.8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达到3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6%,达到56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我县经济发展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1、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夯实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

一是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绿色产业,按照市场化、品牌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化的要求,发展壮大优质粮油、茶叶、烤烟、生猪、中药材、蔬菜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蚕桑、苗木花卉、藤草编等后续产业。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攻坚,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优势、规模连片、相对集中的原则,推进“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多乡一业”转型,加快建立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粮油产业要建设平川、丘陵二农区优质粮油产业带,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3万亩。建成米仓山沿线9万亩生态茶叶产业带和丘陵小南海、塘口、两河等13个乡镇4万亩优质烤烟产业带。

以发展专业村、万头养猪场为重点,带动家庭养殖,建成全省生猪养殖大县,年饲养总量达到175万头。中药材产业要突出骨干,加快gap生产基地建设,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蔬菜产业重点在汉江、濂河、冷水河沿岸发展精细菜、地方特色菜,扩大设施蔬菜规模,在元坝、碑坝等山区发展野生菜、高山菜,建设7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柑桔产业建成梁山山脉沿线4万亩柑桔产业带。

二是精心培育龙头企业。要扶持壮大一批,选择发展势头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打造县域名牌产品。嫁接改造一批,对现有经营状况一般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引进有资金实力,有科技含量、品牌市场的企业进行嫁接改造,通过注入资金、引入机制、引进技术,使之尽快壮大起来。招商引进一批,鼓励引导各类工商企业、技术院校、投资商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实施品牌战略,把资源、资金、技术向骨干龙头企业聚合,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三是建立健全与产业化配套的`服务体系。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切实做好试点县建设工作,高标准建设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纪人队伍,直接为农民提供生产、营销、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

2、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培育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坚定不移地走县域工业化道路,重点抓好卷烟、设备制造、建材、矿产冶金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五大工业主导产业,加快中小企业示范县建设步伐,培育骨干企业、名牌产品,实现工业经济总量扩张、质量提高、水平提升、效益增加。工业经济总量年均增速25%左右,力争到2022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由xx年的44.99%提高到70%左右。力争到2022年末,培育年产值30亿元的企业2户以上,10亿元左右的企业2户以上,1亿元以上的企业10户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的个数由xx年的34户发展到70户以上。

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搭建企业发展平台。围绕“两园两区一带”(即梁山建材工业园区、碑坝矿产冶金工业园区,草堰机电设备工业聚集区、阳春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大河坎至阳春濂水河流域中药材种植及提取加工产业带)为重点,科学合理布局,高起点编制园区规划。增加建设投入,抓好工业园区道路、供排水、供电、环保设施等基础建设,改善园区的硬环境。引领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催生新的产业群。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市场化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让利于企业、促其发展。

二是狠抓骨干工业企业培育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重点扶持行业优势明显、代表性强、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产业链长,具有较强带动力的企业发展,帮助其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上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骨干企业。实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联动协调机制和推进机制,强化重点工业项目的规划、论证、报批(核准)和建设工作,确保工业项目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实施好“330工程”(即:培育30个骨干企业,30个科技型企业,30个成长型企业),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快速成长。

四是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创新企业管理,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权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改变企业产权单一、管理落后而造成的效益低下问题。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改造。

3、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打造县域经济的有效载体。

一是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实施重点突破,持续推进城镇化发展。到2022年,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镇为支撑、以集镇为基础的全县城乡一体化框架,县城和建制镇、集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化率达到35.4%,城镇人口达到19.6万,力争使全县城镇化水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陕南处于领先地位。

二是切实抓好县城建设。依托我县毗邻汉中市区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汉中“双百”城市规划实施、加快“一江两岸”开发建设和城市重心南移的良好机遇,按照“相互呼应、功能对接、产业互补、融为一体”的原则,以汉南大道、大河坎东片区开发建设等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改变城市面貌,加快推进周家坪、大河坎城区与汉中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使县城成为汉中今后商住、休闲发展的重点新区。

三是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重点发展西汉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宝巴高速公路沿线,以及汉宁公路、二南公路、汉通公路沿线城镇带建设。将圣水镇、梁山镇、阳春镇、高台镇、新集镇、元坝镇确定为县域北片一级城镇发展轴带,并积极争取将梁山镇、新集镇、圣水镇申报为全省100个重点镇扶持范围;黄官镇、青树镇、牟家坝镇、碑坝镇确定为县域南片一级城镇发展轴带;濂水镇、协税镇、红庙镇为县域西片二级城镇发展轴带;小南海镇、法镇、湘水镇为县域南片二级城镇发展轴带;到2022年将胡家营乡、喜神坝乡发展为建制镇。

四是加强城镇规划编制和管理。积极争取省、市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规划投入,启动县城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汉中“双百”城市规划修编县城总规和城镇规划、村庄规划,xx年底前完成县城总规、建制镇规划修编工作,到xx年完成12个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到2022年完成全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4、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及第三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围绕“打造汉中休闲旅游目的地”与“秦巴天府·水韵汉中”旅游品牌,按照“山水南郑·诗画家园”主题形象,认真实施全县旅游总体规划,以开发黎坪和天汉水城旅游区为重点,加快黎坪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施工程。加快天汉水城旅游区开发建设步伐。狠抓小南海、龙岗寺等宗教和历史文化景区开发,提高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结合“和谐城乡游”和新农村建设,加快青树、红庙、黄官、元坝和小南海等旅游重点集镇建设,改造城镇风貌,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旅游名镇。加大乡村旅游景点开发,大力扶持发展农家乐。开发旅游产品,延长旅游产业链条。

二是扩大旅游宣传营销。以唱响“黎坪”和“天汉水城”两大品牌为重点,全面实施“三位一体”宣传模式,通过定期举办“两节一会”、设置宣传牌、电视、网络、报刊等宣传方式,提升南郑在外知名度和旅游美誉度,塑造“山水南郑·诗画家园”良好旅游形象。建立和完善跨区域的旅游合作机制,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宣传互动、联合促销、共同受益。

三是创新旅游发展机制。坚持旅游经营项目市场化运作,实行旅游开发“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鼓励国有、集体、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股份制或其它经营方式投资开发旅游项目。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到2022年,年接待游客达1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12亿元。旅游总收入在gdp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5、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一是培育壮大民营主体。围绕放宽准入领域、精简审批项目、落实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四个环节,结合构建县域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矿产开发、建筑房产、三产服务和机械加工六大工业体系,大力发展企业集聚区和产业集聚区,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鼓励全民创业。放宽企业名称、投资主体、经营范围、出资期限、出资方式、经营方式、投资领域、投资比例等限制;健全完善小额贷款、信用担保、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服务等创业服务。积极培育创业主体,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广大群众不拘形式、不拘规模自主创业,壮大民营经济发展基础。

三是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度。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有功人员。加快构建政策性、商业性和民间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破解中小企业资金难题。到2022年,全县民营企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年均递增15%;总产值达到60亿元,年均递增15%;工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年均递增15%;营业总收入达到90亿元,年均递增15%;初步形成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格局。

三、措施和对策。

一是优化发展环境。着眼于打造汉中最具优势的投资环境,大力建设透明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规范有序的执法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功能完备的人居环境,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资源优势,加大项目的策划包装和推介力度,凭借优势项目、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和优良环境激发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热情。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励办法、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各方面直接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形成招商引资工作合力。加强招商引资成果后续工作的落实,竭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每年县财政投入资金600万元,用于生猪、茶叶、中药材等农业五大主导产业及后续产业发展。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要加大财政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完善财源建设激励机制,将招商引资、财政收入作为考核部门和乡镇的重要指标,年终对完成任务的部门或乡镇进行奖励。

四是提高金融保障水平。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进一步加大对县域工业金融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好企业贷款难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资金投入,帮助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县域经济特点的信贷品种、融资产品。

五是坚持科教兴县,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为工业、农业和劳务输出培养技术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训长效机制。加快实施县乡实用人才工程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提高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改革和创新人才管理体制,重视培养和挖掘使用县内人才,注重吸引外来人才,拓宽取才、引才渠道,形成纳才、用人的良性机制。全面实施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注重培育和保护农村科技大户。设立县域优秀人才奖励资金,重点奖励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第一线优秀人才。建立科技投入的保障机制,增加县本级科技投入,改善基层科技基础条件。到2022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六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狠抓干部培训工作,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成员驾驭市场经济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积极选拔在发展经济中成绩突出的优秀基层干部进入各级党政班子,注重把熟悉市场经济、城市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为乡镇、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党的各级组织建设成为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推动南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

加强对《南郑县科级干部管理有关规定》和县委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考核,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落实科学发展有创新、发展县域经济有实绩的,给予表彰奖励,特别优秀的,予以提拔重用。定期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进行研判,及时研究解决班子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建立经济发展情况巡查制度,每年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各乡镇和县直部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推动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巡查,并及时予以通报。通过强化干部监督和管理,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实绩。

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下面是教师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请参考!

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师范生,在毕业以后很大程度上要回生源地就业。然而,毕业就能就业吗?答案是否定的。纵观近几年家乡教育师资发展状况,就能发现现在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我来自xx市xx区,现就将寒假期间通过走访调查得到的有关xx区教师就业,从业状况总结如下:

一、教师职业在xx区的受欢迎程度。

xx区位于八百里秦川中段,自古风调雨顺,基本没有遭受过重大的自然灾害,人们都过惯了安静平稳的生活,这种思想观念也深深的影响着当代xx人的就业方向、医生和教师是这里最受欢迎的两大职业,这两大职业,不怕风吹日晒,有稳定的收入,有充足的节假日休息时间,而这两个职业相比,很多人又会选择教师,固为这个行业更容易入门,教师比医生好当,更是随着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各行业都在裁员减薪,而教师这个职业基本是个终生职业,不怕下岗,而且这几年的工资有较大增长,所以,顺理成章的是家乡人最看好的职业。

二、xx区的教师来源。

现在从教的老师,大部分来自:凤翔师范和xx文理,这两所学校在xx地区影响较大,凤翔师范是上世纪xx最有名的中专师范院校,现在小学、中学和部分高中的优秀骨干教师都是从这里毕业,不过现在它的作用明显被xx文理学院取代,现在xx区的年青教师很大程度上来自xx文理。因为他们在xx学习,较在外地学习的同学更了解xx的教育现状,他们在当地学校进行毕业实习,和学校之间彼此知根知底,在竞聘过程中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给在外地学习的同学返回就业带来了明显的压力。

三、如何顺利在xx区就业。

首先,在校期间,应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进入中、小学教收,不一定他在大学期间学什么专业就会当什么教师,有可能学数学的要去教物理,而学生物的要去教化学,甚至一个人负责两门不同的课程,所以在学校期间应该涉猎相当一部分与专业课有联系的知识,做到有备无患,关键时候成为自己的亮点。

其次,作为老师应该掌握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三笔字、普通话演讲、全能讲课等,都能精通,最好在其中有一项专长,使自己有别于千篇一律的应聘者。

最后,应该多和以前中学的老师,班主任去交流沟通,及时了解xx区的教师资源动态,向他们借鉴一些从教的经验,有条件的话和他们保持深入长期的联系,让他们在关键时候为你指点迷津,没条件的话,也要想办法去创造条件,这样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xx区教师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不够全面,还待平时深入了解分析。

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玉多镇玉思村位于何丽霞地区,毗邻城南。唐湾河,一条省内河流,穿过村庄。水陆交通非常方便。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810户,总人口2118人。全村占地3000亩,耕地面积2502亩,人均耕地1.18亩。xx年,村集体纯收入100万,农民纯收入7000元。村里三分之二的村民主要靠种田和打工赚取收入,有的村民承包农田种植水稻、小麦和树木,有的村民从事畜禽养殖,也有少数个体经营户,主要从事机械加工和造船。

第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充分利用土地,让土地产生黄金。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土壤,离不开土地效益。如何让土地产金?我有几点想法。一是加强科技服务,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耕地产量。要利用村镇农机站的结对纽带,多派村干部到农机站学习新的农业知识,邀请农机站的工作人员到我们村宣传推广农业技术,培训我们村的村民,让农民用科技种田。此外,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就。比如我们村率先实施的麦稻套种技术,取得了成效,在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全量还田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帮助农民增加了农田产量。今后要做的是继续与农机站对接,继续投入农业新技术,继续走科技兴农之路。第二,我们村靠近集镇。目前通往集镇的通北公路长约400米。而且这条路比较宽,交通方便,但是路两边还是农田,还没有开发。而且我们村的村民主要集中在村中心,房子比较紧凑。大部分都是老房子。村中心道路狭窄,只能骑自行车和电动车。因此,大多数村民在重建房屋时都想搬到集镇。

2.充分利用优势,搞好招商引资。

农村经济发展不能单靠农业,需要发展工业。我们村南临镇,省河唐湾河穿村而过,水陆交通便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来促进投资促进。目前,我们村已经完成了一个500万和一个300万的招商项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陆交通建设,充分发挥人际作用,促进招商引资。

3.充分发挥特色,让造船业形成气候。

鱼多镇是鱼米之乡,我们村是搞航运业的,所以也促进了我们村造船业的发展。我们村目前有两个造船厂,但都是粗放式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形成规模,要提供便利和平台,促进造船业的发展,让造船业形成气候,成为我们村的优势。

4.在秦湖相会发展文化经济。

我们村离秦通镇很近,秦通镇是玉多镇的一个文化大村。我们每年都参加秦湖湖的赛艇比赛,包括贡船、龙舟、水船、划船,并连续几次获得赛艇一等奖。鉴于这样的文化优势,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它,让文化丰富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同时,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使文化脱离经济,推出我们自己的文化节目,同时为吸引投资铺平道路。

第三,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我们村干部的努力下,在我们村广大村民的充分参与和配合下,我相信我们被遗忘的村庄的集体经济发展一定会蓬勃发展,村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会共同建设起来。

家乡发展调查报告

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村里选点实地观察并采取水样;到几家企业调查了排污及治理情况;走访了村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作出准确评价是很困难的,限于我们大家自身的能力,我们大家对家乡的环境现状、影响、趋势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一)实地观察过程及结果。

本次实地调查,我们大家进行了大气和水污染状况调查。观察表明,唐坪村大气状况尚属良好,晴天时大气能见度比较高。个别地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如附近河段水色浑浊,散发出臭味,水样ph值测定表明,其ph为酸性。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大家了解到,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体造成的。

(二)调查结果。

据调查,很多人认为,目前唐坪村的环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时候村里的空气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等等。被访者普遍认为,确实应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被访者就如何保护我们大家的环境纷纷提出了意见和看法,他们也表示愿意从自身做起,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为把我们大家唐坪村建设得更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见人们对周围的环境还是十分重视的,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很强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大家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目前这种环境状况,光靠环保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大家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大家也懂得了:我们大家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大家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大家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地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大家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

(三)改进意见。

为此,我们大家建议从我们大家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2、慎用清洁剂,选用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防止造成富营养化。

3、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地点。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7、增强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大家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我们大家以这次活动为新的起点,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吧!

通过这次自我组织活动,我们大家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见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次活动开展得很成功。

企业发展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愈发紧密,国际贸易和跨国合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民营出展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在国家和各地方有关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国出口企业参加海外展览,利用参展扩大对外交流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展览,都能看到大批中国企业的身影,在众多世界知名的展会上,中国都是海外参展商的第一大展团。大量中国企业远赴海外参展,组织与服务必不可少,传统国有组展机构难以满足快速增长和越来越多样的出展需求,前后,一大批民营出展企业应运而生,参与到中国企业赴海外参展的组织与服务中来,为中国的外贸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国营、中外合资、民营三大主体的展览公司格局。

近年来,民营出展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文化,成为出展行业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民营出展企业自身有规模小,实力差,资源有限和品牌知名度不足等劣势,加上我国特殊的外展审批体制,使得民营出展企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解民营出展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推动出展行业的良性发展,本报告通过对民营出展企业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力图客观而真实地反映民营出展企业的发展情况,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继而有序经营,发展壮大。

二、关于样本构成的说明。

本报告中,民营出展企业特指除国有、集体直接或间接投资的,以个体、私营企业、自然人和私营企业控股或由其运营形式的专门做出境展览组织工作的企业。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会谈和上门面访的形式展开。对注册地在北京的规模以上的民营出展企业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样本包括25家企业:北京邦企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泰莱特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东方鹿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东方益达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博朗威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北京嘉盛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欧意达国际展览(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朗盛世纪展览有限公司、北京中杰城设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中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天创世元国际商务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北京领汇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恒立伟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吉特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联华商会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丝路传奇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3210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沃德博森国际商务展览有限公司、北京创新龙腾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中展世贸(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北京凌利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博睿智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创鑫环球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北京恒泰佳宜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和天下通达(北京)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涉及到195个出展项目。北京以外,选取了上海、宁波、厦门的规模以上企业5家,包括:上海逸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环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杜德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厦门盈拓商务有限公司、宁波市弘德展览贸易有限公司。

三、关于调查结果的说明。

本次调查由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社完成,调查主要是对所在地为北京的民营出展企业的情况进行分析与说明,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客观性,但能否代表整个民营出展企业的状况,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和跟踪研究。

第二节民营出展企业整体情况。

本次调查面向民营出展企业,抽样调查显示,25家注册地在北京的民营出展样本企业的年总出团人数达到14578人次,单家企业最多组织了2735人,最少的组织了24人,平均每家组织583.1人次;年展出总面积为90654平方米,最多的达到14899平方米,最少的为30平方米,平均每家组团面积为3626平方米;企业的平均员工数为26.7人,最多的员工数是86人,最少的是10人,相当于每人的组团面积为135.8平方米。

样本企业中,年组团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企业3家,占被调查企业的12%;组团面积在5001~10000平方米的企业3家,占12%;1001~5000平方米的企业12家,占48%;1000平方面以下企业7家,占28%。

调查样本显示,最早成立的民营展览公司是成立的邦企,至今已有的发展历史。20xx~20xx年形成了一批规模企业,随后不断蓬勃发展,成为民营出展业的重要力量,单就领汇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一家的年展出总面积就达到14899平方米,而一批新近成立的民营出展企业也迅速成长起来,调查报告《民营出展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活跃的民营出展企业(20xx年组织过境外展览)共计96家,抽样企业占26%,抽样企业中平均每家年组团面积为3626平方米,由此估算仅北京地区民营出展企业年组团规模在34万平方米。

第三节民营出展企业的现实作用和贡献。

一、推动行业发展,是外展业不可或缺的力量。

民营出展企业是我国出国展览行业中一支活跃的力量,也是外资、国营展览公司不可或缺的合作者。在中国企业参与集中的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展会中,民营出展公司成绩突出。比如科隆五金展,22家抽样调查企业中,有5家企业带团参加这个展览,展出总面积达1262平方米;再比如意大利米兰卫浴展览会,有3家企业在组织,展出面积高达1566平方米;拉斯维加斯美国汽配展有6家企业在做,展出总面积为1417平方米。调查样本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民营出展企业对出展行业的贡献可见一斑。

二、在各自的行业形成优势。

在国际展览市场,有资料显示,展览会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出展企业必须实现专业化才能突出个性,扩大规模和品牌。由于拥有灵活的机制,敏锐的市场反应,民营出展在一些领域和地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在出展上形成了系列,如东方鹿鸣在舞台灯光音响乐器行业优势,在这个小领域,每年成团参加的专业展览达到10个,展出总面积达2920平方米。民营出展企业中也出现了许多细分领域的专业公司,这些公司没有撒大网,而是挑选一个行业深耕市场,更大化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在一些大企业触角伸不到的经营缝隙,出现了做阀门、弹簧等行业专业展的公司。

民营企业的单展贡献度也较高。比如博朗威香港秋季电子展的展出面积就达到1839平方米,恒立伟业的墨尔本澳大利亚全能源展览会的展出面积为1188平方米,联华商汇的圣保罗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的展出面积为886平方米。

三、发展一批一级代理和独家代理项目。

随着民营出展企业的发展壮大,影响力也不断加大,很多民营出展公司在一批国际知名的专业展上,获得了中国独家代理,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并积极与其他出展公司开展合作,共同培育市场,比如汽配、五金、轻工等行业。

领先的民营出展企业不但手握一批独家代理项目,还代理着国外大型展览公司的中国业务,比如恒立伟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代理波兰凯尔采展览公司的全部项目,中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代理巴西若因维利展览公司的全部项目等。

除此以外,民营外展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在国外举办中国主题展览,如恒立伟业国际展览公司20xx年9月在波兰凯尔采市成功举办了首届波兰(中国)家电、五金、卫浴展览会。展会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展览公司的大力支持,凯尔采市长亲历现场,波兰当地报纸也大篇幅报道了该展会,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映。

四、新兴市场活跃。

在抽样企业列举的195个规模以上展会中,有55个项目为金砖国家(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的展览,占据28%的比例,包括了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建筑建材展览会、巴西圣保罗国际五金建材展览会、莫斯科俄罗斯汽配展等一系列热门展览。

民营出展企业的基本素质是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经济体,对于他们来说,很多是先立足一个或几个主行业,然后在保证主行业的同时,与其他展览公司开发的行业形成互补,同时不断开发和培育新行业和新地区的展览,从而占有先机优势。根据调查反馈,南亚、土耳其等地也成为展览热门地区。也有企业专门做一个地区的展览,比如东盟、非洲……民营出展企业在新兴市场的探索并取得积极成果,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第四节民营出展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数量多,规模小。

民营出展企业虽然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规模偏小,实力有限。除了少数几家民营出展企业员工数超过100人,年组团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以外,大多数民营公司规模的偏小,甚至有的公司只有几个人组成,许多民营出展企业只限于本地区,虽有扩大之势,但是在一些行业大展上的组展规模仍然不敌国营公司。比如厦门市盈拓商务有限公司年出展总面积达到16500平方米,但是大部分都是当地的企业。

二、人才缺乏,管理落后。

民营公司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等市场化运作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比如在业务管理方面,许多民营展览公司的员工构成不合理,服务品质无法提高,许多公司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还停留在求生存的阶段,公司项目组从项目经理到其他成员,基本都是销售人员,甚至公司老板也在做销售。多数民营展览公司也没有展览专业的人才,国营或外资等大型企业往往能够依靠知名度吸引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而这是中小企业服务企及的。

据调查显示,民营出展公司最需要的提升的方面排名靠前的均是与业务相关的:项目拓展(选择比例20.2%),宣传推广(选择比例21%),渠道扩展(选择比例17.6%),其次是员工培训、团队文化、优化流程等,而且后几项的选择比例不高。可见,民营出展公司多数还停留在做业务阶段,缺乏中长期战略规划。

三、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

在20xx年金融危机之前,外展有几股市场力量,一个是国营单位,一个是外资公司,还有就是民营企业。20xx年以后排序发生了新的变化,地方组织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另外就是外资展览公司的发展很快,开始大量组织企业参展;还有国营单位,最后才是民营企业。

企业发展调查报告

私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它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及时反映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了解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制定发展私营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威海市企业调查队近期以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调研相结合方式,对全市40家私营企业发展环境进行了调查。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市三市一区及两个开发区的私营企业,抽中样本基本能够反映我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私营企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私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逐步提高调查结果显示,我市被调查的40家私营企业经营者男性35人,女性5人,平均年龄为44.3岁,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有朝气、有活力的队伍。在这支队伍中40-49岁的人最多,占55%;30-39岁的次之,占20%;50-59岁的占17.5%;其余的占7.5%。从文化程度方面看,27.5%的企业经营者已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大专学历占22.5%,中专高中学历占32.5%,其余的占17.5%。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占12.5%,中级技术职称占25.5%,无技术职称占一半多。任职年限最长,任职在xx年以上者占32.5%,4-6年者占35.5%。企业经营者任现职前所从事的工作,来自企事业单位最多,占57.5%;党政机关占10%,农民占22.5%。以上数据尽管反映企业经营者素质在逐步提高,但与整体经济发展趋势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私营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私营企业发展模式二元化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私营企业的起步和发展大体可划分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它是以个体、工商户发展成私营企业,以家庭工业为起点的模式。企业的起初投资大部分来源于自有资金,22.5%私营企业经营者任现职前是农民出身,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低,自发性强,有活力。第二种模式,部分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政府出台加快私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下,依然决定放弃企事业、机关部门工作,迈进了私营企业创业之门。他们把部分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或者租赁、承包个人经营,或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合伙投资。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大多数企业起死回生,企业效益转亏为盈。有67.5%的私营企业经营者来自企事业、党政机关。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较高,发展较快,效益较好。

三.私营企业组织形式日趋规范从本次调查反馈的情况看,我市的私营企业组织形式由最初私营独资、私营合伙,发展到如今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与外商合资等多种形式,其比例分别为25%、5%、50%、12.5%、7.5%。有限责任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其比重有逐年增加趋势,组织形式日趋规范化。

职业发展调查报告

近日,有网友曝出云南一导游因不满游客消费低而辱骂游客的情况,这件事引发了社会对导游素质的担忧。近日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仅有50.7%的受访者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做导游,这个数在涉及调查的9个职业中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城管。

这个数据是国内著名调查公司零点调查发布的。调查涉及的9个职业中,家长最愿意让孩子从事的职业依次为:公务员、高校教授、中小学老师、律师、军人、记者、警察、导游、城管。

一切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不过,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的职业形象,这也是客观事实。

1875名受访者中,高达88.9%的家长希望自己孩子未来做公务员。其中,薪酬待遇是一个重要的方面。49.7%受访者认为,即使是普通公务员,收入也比大多数职业高;44.7%的受访者觉得收入再不济也是和大多数职业差不多;认为普通公务员的收入会比大多数职业低的仅5.2%。

但在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中,仅38.1%认为普通公务员的收入比大多数职业高。近6成的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认为普通公务员的收入和大多数职业差不多。

此外,62.5%的受访者认为普通公务员的福利水平高于大多数职业。

如果以十分为满分给城管人员的素质打分,他们仅得到了5.6分。当被问到是否愿意孩子从事城管职业时,仅35.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

城管的得分低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看待他们的执法工作上有分歧,受访者中认为城管“文明执法、奉命维护城市秩序”的占了47.5%,认为城管“暴力的执法、欺凌弱势人群”的达到45.2%。

教育发展调查报告

近日发布《20xx年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广州非本地户籍学生数量呈上涨趋势。

20xx年末,广州常住外来人口460.3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达36%。

广州地区学校在校生数量中,非本地户籍学生数量不同阶段均呈现上涨趋势。小学阶段20xx年占比56%,达到48万人,初中阶段20xx年提升至40%,达到15万人。高中阶段增幅最大,20xx年仅为14%,20xx年猛增至27%,达到4.8万人。20xx年广州高中阶段外地学生比例比北京要高15.6%。而义务教育阶段广州外地学生占比51.2%,比北京高8.2%。

广东采取“异地高考三步走”的稳步推进政策。第一步,20xx年通过积分入户或者是高技能人才的子女可以参加高考;第二步,20xx年在广东居住满三年,参加三年的社保,子女在广东的中职学校有三年的学籍,他们可以参加中职升高职的'考试;第三步,20xx年所有的进城务工人员住满三年,参加社保三年,且子女在广东读了三年书,有三年学籍,可以参加普通高考。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统计,20xx年在广东参加高考的外来随迁子女或超过4万人,届时会将广东高考报名人数推向又一个高峰。

近日发布《20xx年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报告指出,非京籍学生在北京上小学的难度明显增加。

20xx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14.8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为1312.1万人,常住外来人口为802.7万人,后者占常住人口的38%。

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非京籍学生占比43%,达到47.3万人。而高中阶段非京籍学生占比减少至11.39%。

其中小学阶段非京籍学生比例达到46.8%,接近半数。初中阶段达到33.3%,且近几年一直呈增长趋势。横向比较来看,高中阶段非京籍学生比例较小学与初中阶段锐减。20xx年高中阶段非京籍学生比例仅为小学、初中的1/3甚至1/5左右。由于在京不能参加高考,大多数非京藉学生选择返回原籍参加高考或出国留学。

从20xx年起,符合五项条件的随迁子女可在京参加高考,但只能报名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当年共有114人报名参加高考。异地高考人数没有明显增加。

20xx年小学阶段非京籍招生数量比例达到45.2%,接近半数,但较20xx年有所下降。初中阶段达到38.4%,近几年一直呈增长趋势。高中阶段达到13.8%,较20xx年比例翻倍。

20xx年小学阶段非京籍招生7.5万人,占比45.2%。绝对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占比却明显下降。非京籍学生在北京上小学的难度明显增加。

近日发布《20xx年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义务教育阶段非沪籍随迁子女比例达到45%。

截止到20xx年,上海市外来人口数量达到953.5万人,占比40%。

据上海市教委统计,20xx年随迁子女占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比例45%,达到53.8万人。相比较而言,20xx年北京义务教育阶段非京籍比例仅为41%,达41.7万人,而广州义务教育阶段非本地户籍学生比例为46.5%,达55.6万人。

随着上海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随迁子女入学的政策逐渐完善,优质义务教育将吸引越来越多外省市人群入沪。

从20xx年开始中职校开放招收随迁子女,20xx年招收仅1380人,到20xx年人数达到8036人。随着“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打通,中职招收随迁子女数量有望进一步增长。

另外,20xx年起,来沪人员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值,即120分,其子女在本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在上海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中央近年来出台了很多鼓励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从政策、资金、技术。

调查人员:2013013027徐斌彬。

2013013029邓旭隆。

2013013139尚奇调查内容:根据小组成员的实地考察与走访,发现近年来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由于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因此又具有自身发展的特殊性。

政治方面:农村在政治方面的突出表现即为基层民主政治。由于尚岗村较为封闭落后,民主选举的氛围并不是很浓厚。据村民反映,还在今年之前,选举中常常出现暗箱操作、事先内定的丑恶现象,村民的权利根本不能很好地得到维护。例如:中央会下拨支持农村发展的专项资金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但事实上,真正体现在农民身上的很少。一座大桥经历了4年之久也未建成,节水灌溉的设施也是名存实亡,真正的贫困家庭往往不能很好地得到政府的补助。自从新任村官于2013年六月份上任,村里的大桥才得以顺利建立。

经济方面:近年来,尚岗村的经济有了相对较大的改善,但仍有问题。

1、村村通公路确实为村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为村子的经济发展安上了车轮。但是公路由于本身兴修之初就有偷工减料的情况,加之很长时间无人管理,村村通公路正逐渐走向老化,很多道路路面已出现断裂的情况,地面凹凸不平,又再次成为村民出行的障碍。

2、很多村民家里的住房已有明显的改善,大部分以平房为主,部分居民已住上二层小洋楼。但村中仍有10%的居民仍为土坯房,居住条件未得到改善。

3、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尚岗村的土地经营方式已发生较大变化,丘陵地带仍以小麦、玉米、油菜为主,河边的地带已改为种树,一方面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保护了水源与环境。

4、发展多种经营,提高集约化水平。村民由以前的各家各户养殖畜禽已转变为集中养殖,专人管理,扩大了养殖规模。从远处看,很多地方有红色的瓦房,那不是居民区,而是养殖区。

5、中央农村政策的转变,使农村的人口有返乡的趋势,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契机。

文化方面:农村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广电总局在农村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地方提供卫星直播数字电视免费服务,开阔了农村居民的视野,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每年都会有人员进村为农村居民提供照相服务,也增加了农民生活的乐趣。但是,不可否认,农村的精神文明活动仍然很少,村民未自发地形成,村委会也未加以正确引导。

调查反思:根据对尚岗村的调查分析,以后的发展应注重以下方面:

1、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进而促进政治素养的提高,营造乡村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自己做好自己的当家人。

2、推进农村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在国家的支持下、村委会的领导下,发展畜禽业。

3、大力推进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建立农村的书屋、村民乐队等,提高村民的精神文化素质。

希望我的家乡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发展调查报告

学院(部):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专业:材料类。

学号:***04066。

学生姓名:周勣王旭。

成绩:

1109404077周勣。

1109404066王旭。

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东距上海市区81千米。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名。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

作为一个gdp高于南京的新时代的都市,我们小组在进行一系列的调查,搜寻资料以及访问之后对苏州市的发展与未来的希望做了此份调查报告。

(1)2011年中国城市gdp排行(前十)。

1、上海市14900.93亿元增长8.2%(沪)。

2、北京市11865.9亿元增长10.1%(京)。

3、广州市9112.76亿元增长11.5%(广东1)。

4、深圳市8201.24亿元增长10.5%(广东2)。

5、天津市7500.8亿元增长16.5%(津)。

6、苏州市7400亿元增长11%(江苏1)。

7、重庆市6527亿元增长14.9%(渝)。

8、杭州市5098.66亿元增长10%(浙江1)。

9、无锡市5000亿元增长11.5%(江苏2)。

10、青岛市4900亿元增长11%(山东1)。

苏州在此列表中得到了第六名的好成绩,在靠近上海且土地相对廉价的优势上,苏州人均收入以及gdp总值始终保持一个上升趋势,超越了无锡市以及直辖市重庆。网上的各种言论均对苏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好的展望,非常多的网友对苏州经济的告诉发展进行了赞扬的评价。

目前苏州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江苏第一大港、中国大陆第九大港——苏州港,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现在是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中国大陆排名第五的城市,位列全国地级市之首。昔日的人间天堂将成为更加繁荣昌盛的人间新天堂。

(2)建国后的苏州市。

在政权更迭时,苏州发电厂、电信、工厂,学校等重要设施,在中共地下组织团结各界人民保护下,均完整无损。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后,即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苏州地委、苏州专员公署、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政府。在党的领导下,苏州人民艰苦创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较大的挫折,但总体上苏州在曲折中稳步前进,为后来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1949至1952年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整肃和安定社会秩序,开展剿匪、反霸、禁毒(鸦片)、取缔妓院,涤荡旧社会的污泥浊水的同时,人民政府接管了旧政府办的银行、邮电、铁路等部门,将苏州面粉厂等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营工厂,并创办、改造、组建了一批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和商业批发公司,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1950年春节后开市的“红盘”交易,政府调集供应大量粮食、布匹等,对沪宁一线包括苏州哄抬物价的投机资本,给予毁灭性打击。之后,全国实行统一财政、稳定金融措施,治愈了抗日战争以来物价暴涨不已的痼疾,进入全国物价稳定的新时期。1951年起,在郊区进行土地改革,土改完成后,全郊区地主占私有土地从解放前夕的48.7%变为0.26%,贫、雇、中、下农所占私有土地从24.45%变为87.57%,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业和手工业,经政府扶持,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同时,通过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处理了少数不法资本家,团结教育了大多数私营工商业者。经过引导、扶持和必要的斗争,全市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52年年底,全市生产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7958万元上升到9655万元,增长了21.32%,社会气象也为之一新。

1953到1957年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这一时期,是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方面规定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同时也规定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1956年,郊区农业全部实现合作化。同年1月,对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改造进入高潮。1月16日,全市私营工业企业全部申请公私合营。1月17日,市委宣布批准全市私营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到1957年,全市工业企业包括新建企业和手工业合作社(组)达到646家,其中国营和公私合营188家,集体456家,私营2家。国营和公私合营企业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78.54%,比1952年上升61.02个百分点。为改变分散、弱小、技术落后、工序不配套的状况,还进行了工业企业的调整、合并、改组,形成了由电力、建材、机械、化工、轻工、纺织(含丝绸)和食品等门类组成的新格局。经过改造和调整,企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1957年与1952年相比,第一产业增长22.1%,第二产业增长57.8%,第三产业增长11%。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不仅为以后苏州经济的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苏州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58到1965年为大跃进和调整时期。1958~1960年,在急于求成的思想指导下,开展了“大跃进”、“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追求高速度,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导致经济生活全面紧张,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从1960年开始,又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国民经济进入三年困难时期。1963年全市社会总产值比1958年下跌了18个百分点。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以后,苏州全市上下团结一致,认真执行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着手从农业政策、工业指标、生产布局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调整,逐步克服困难,扭转被动局面,国民经济的发展开始转入正常的轨道。调整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高达16%。到1965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5.7亿元(1980年不变价),比1957年增长78.8%。三年“大跃进”,总的来说是得不偿失。但是在调整中,一些有发展前途的新生长点得到了保留,后来发展为机械制造、冶金、电子、化工等一批新的产业群。

1966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破坏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场内乱。同全国一样,苏州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政治**的严重影响,国民经济遭受到很大的损害。1967年,造反派组织向各级党委和政府夺权,苏州城区发生了大规模武斗,很多工厂停工、商店关门,交通中断,社会秩序遭到极大的破坏,生产水平下降,当年全市生产总值比1966年下降了29.4%。到,1975年,苏州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7.48亿元(1980年不变价),比1965年增长84.75%,其中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3.33亿元、14.15亿元,分别比1965年增长158.37%、10.55%。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全市上下致力于恢复与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整个国民经济开始步入了平稳发展的时期。

改革开放后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乡镇工业的大发展为起点的。早在50年代后期,苏州一些乡村就曾倡风气之先,因陋就简,在全国带头创办社队工业。此后虽几经挫折,但到70年代后期,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1978年社队两级集体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35亿元,年产值9.92亿元,占农村工农业总产值的37.76%。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肯定了社队企业的重要作用,为社队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后历经千难万险”的“四千四万”精神,在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市场的同时,又紧紧抓住当时上海等大中城市正在实施的加工工业转移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走向城市,走向军工企业,走向工业原材料产地,与城市国有企业、军工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各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至1985年,全市乡村企业已与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各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建成各种联合企业2000多家,引进了大量资金、技术、装备、产品和人才,其规模进一步扩大,实力进一步加强。1985年,全市共有乡村工业企业13208家,比1978年增长6.7%,固定资产原值21.94亿元,工业总产值88.01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6.5倍和8.8倍,并涌现出21个亿元乡(镇)和181家产值超过500万元的乡镇骨干企业,形成了一个以乡村集体经济为主、以中小型企业和加工工业为主,依托城市发展自己同时又为城市大工业配套服务的工业群体。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不仅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集体经济的重要依托,转移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共同富裕的重要依靠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后盾,而且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了全市经济的飞速发展。1985年,乡镇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5%,成为苏州经济的“半壁江山”。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1978至1985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由65.60亿元猛增至215.08亿元,在全国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

(3)苏州市容的变化。

苏州古城像一枚浮游在河上的紫菱,似乎随时都会融化:“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你会融在俞玖林、沈丰英的昆曲唱腔里;或仅仅是一盏莲蓬,一尺绣窗的风景,一样叫人自在飞花。

苏州新城环金鸡湖而建,景观大开大阖,可望见落日和天际线;同样是水,却完全突破了苏州老城水巷阡陌的小景。湖畔的苏州新地标科文中心俗称小鸟巢,夜景光影翩跹,已成姑苏景观新时尚。

在苏州本地的老人眼中,苏州的变化已经不止于用沧海桑田来形容了,80年代,90年代,21世纪,每一个十年都是苏州发展的一个新纪元。上图图是1986年的凤凰街与带城桥弄。

再来看看现在的凤凰街。

听老人说,旧苏州普通人家一般只有1~3间简陋的小屋,经济萧条。有那么加起来。

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屋的人,一般都是富有人家。30年后,简陋的平房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凹凸不平的泥浆路变成了一条条笔直平坦的水泥公路;街上也不再是人烟稀少,在苏州的中心,新建了步行街,那儿繁华热闹,街上的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此外,苏州也重新修建了许多古典园林,比如说:怡园、沧浪亭等等。这一切,使苏州焕然一新,繁华美丽。三十年来,苏州经过了多少艰苦历程,经过了多少风险考验,随着改革开放,依然不断的前进着,发展着,奋斗着,为着祖国的强盛兴旺。

(4)关于苏州交通。

最近的苏州市中在道路改道与地铁的建设,这在我印象中是非常深刻的,虽然不是一个苏州人,但是苏州交通的前景以及沧桑的变化深刻烙印在我们这些苏大学子心中。

如果形象的比喻,老苏州城象什么呢?有人说,它像一只螃蟹。八座城门通向城外的八条街,那是八只蟹脚,城西的虎丘山和狮子山是两只蟹钳,松鹤楼内的马蹄泉是蟹嘴,而这只大蟹的脐就是牛角浜的七星泉。相传,蟹一爬就会发生战争,于是古人早就废塞了匠门和蛇门。直到1928年,国民革命军进入苏州,废塞的城门才被重新打开。苏州的水,也是这个城市的文脉。从空中俯瞰城市,古城是路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新城区则是路河交错的套棋盘格局。新城区满足了今天的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老城区保留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风貌不变。如此规划,使古老与现代相得益彰。

如今大兴建设地铁,我想在不远的今日,在一个美丽的地面下面,还会出现一条条快速高效的铁道,这会使市民们的生活变得愈加方便与美好。

(4)。

总结。

通过搜集资料与实地勘察,我们对老苏州与新苏州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老苏州依旧具有他独特的美丽与动人之处,在老苏州的基础上,新苏州的发展更让人可喜,以前当想到苏州城时总会想到“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姑苏城外海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样的诗句,但是时间过了这么久,这样奇妙的依然可以在如今的苏州市中体会到。园区的经济蓬勃发展,我仿佛看到了下一个上海的辉煌,轨道交通的精妙勾画,会让来往苏州市里面的人们变得更加快捷与方便。当看着一幅幅未能在这里呈现出来的对比照片时,心里有说不出来的一种喜悦与惊喜。我们通过这次调查实践,在对苏州加深印象的基础上,也体会到了其中的不易与艰辛,但也在之间找到了快乐,融洽了关系。我们去品尝了苏州特有的红白汤奥灶面,津津豆腐干一些有名的小吃,那种味道仍记忆犹新。总之,这次调查活动对我们是受益匪浅,期望苏州的未来会更加美丽与繁重。

网络发展调查报告

网络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正以极快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面对庞大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选择“触网”。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

20xx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6.1万亿,同比增长39.3%。为加强扶持引导和帮助,促进**网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网络经济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加速器作用,共青团**县委和**县工商局一同对全县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300多家网店和机床工具、灯管等部分行业协会的网络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近年来,**依托优势产业和便利的立地条件,通过政府引导,借力三大服务中心和三种成功经营模式,帮助农村青年快速迈上电商品牌路,今年已累计完成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2.3亿元,已有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网店850家,网店年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的6家,并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电子商务集聚村――**村。通过网络经济发展,解决了一大批农民和失业人员的就业,促进了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优化了社会劳动就业结构。特别是**村的电子商务发展被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称之为――“**模式”,并得到中央电视台在内的15家媒体和近百家网站报道转载。

据统计全县上网用户达到1万多户,很多企业开始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涉足网络宣传和网络交易并尝到了甜头。从调查结果看,我县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总体尚可,虽然不能和金华地区的义乌、永康相比,但由于接近永康的区位优势,在**来说电子商务意识是最强的。据初步统计,全县目前有343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进行网络宣传和拓展销售渠道,总网站数量624个,其中一级域名网站386个,二级域名网站238个。其中自建网站占比达61.8%,在其他网络平台建网页达38.1%。通过网络销售商品的比例达18%。也有部分企业开始通过进驻淘宝商城等方式开拓网络销售市场,并取得成功,如浙江天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从5月份开始进驻淘宝商城,到目前已经达到月销售额50多万元,成为淘宝炊具行业上升最快的明星店铺,发展非常迅速。

近年来**网商发展非常迅速,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有在淘宝网上经营的各类网商400多家,按行业划分:经营食品土特产类网店27家,服装鞋百货类网店140家,户外用品38家,汽车装饰用品55家,数码电子产品20家,五金机械类5家。本地**电子商务平台上经营服装百货的网商7000多家(**县本地约1000多家)。其中经工商登记注册的淘宝商城有80家、皇冠级信用卖家27家,网店年经营额达上千万元的有3家,实现年网上销售额近3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地方特色农副产品、户外用品、数码电子、五金机械等为主的几大网络特色行业。

4月19日,全市首家区域性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在浙江怡木公司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县网络交易平台的零突破。该平台以“零成本投资”和“30秒开网店”为独特创意,以家纺、服装、日化用品等为主打产品,通过几个月的试运行,已经加盟的中外知名品牌五十多个,上线产品一万多种,发展会员一万多名,发展网商7000多家(本县约1000多家)。以后可能会涌现出更多的**县的网络交易平台。

经调查全县19家行业协会中有3家行业协会(即**县灯管行业协会、**县网商协会和**县建材装饰网)建有协会单独的网站,并通过行业网站的建设对行业协会及协会会员开展网络宣传和营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教师评语。

成绩____________。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

调查目的: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一、我县农村存在的问题表现如下:

1、农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

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思路狭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拍,过时了,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甚至有的村干部利用村官职权收取贿赂,不为民做事。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村虽然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原先办企业、上项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顾虑重重,不敢闯、不敢干。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

2、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全县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就我县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4、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5、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

一是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二是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三是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

6、工厂污染问题。

农村工厂一般都非正规化工厂,甚至有的都没有经过政府相关部门批准。而这些工厂释放的物质和残留的东西都对人的身体有相当大的危害,比如重金属。农民为了生计又不得不从事这些工作从而对身体造成威胁。

二、针对这些问题,我并不能提出有效全面的应对措施,只是针对个别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指导。确目标任务,理清发展路子,落实领导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乡镇,县乡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后进村和市、县直部门包村制度,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搞服务、引项目,协调资金,优化环境。把村级经济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和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加大村级特别是负债严重、运转困难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贫资金,破解发展难题。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各级发展村级经济的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村里吃补贴的人数。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带动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成功经验,采取工资统筹、办理养老保险等措施,保证村干部待遇落实,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落实目标责任、民主评议、考核奖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保证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转。

3、政府参与。由县政府推荐一些比较好的高产高效种苗,并加强种子市场管理,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伤害。

4、对村级工厂加强管理检查。严厉制裁违法生产的工厂,并对污染问题进行严厉控制。

5、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发展过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促使一大批农村致富能手、专业大户加入,把农村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和防范自然与市场两大风险,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为了农村的更好更快发展,我认为应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完善农村合作组织。

(一)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得好的典型,无一不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好。发展乡镇企业是扩大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主渠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镇企业获得迅速发展,对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对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吸收数量众多的乡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改善工业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它在解决农民问题、就业问题、脱贫问题、农村现代化问题、城市人口膨胀问题、污染过于集中问题、国家财政来源问题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及效应,已为国内外所瞩目。

以多元投资为主体,创新运营机制;以利益联结为前提,推进生产基地建设;以促进发展为目的,加强规范化建设。明确发展布局、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乡镇企业加快发展。

(二)完善农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河北省农村的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历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目前形势下,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完善农村合作组织,大力促进农村合作组织的更快、更好地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着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紧迫性。

(2)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巨大作用,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3)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艰巨性。

2、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第一,抓样板。要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力度,认真抓好典型的培育、宣传和推广工作。第二,抓发展。要按照农村经济能人牵头建立一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农技服务中心领办一批的办法,适时推动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第三,抓规范。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二是规范合作组织建设。三是规范合作组织管理。第四,抓创新。重点是体制创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创新。第五,抓培训。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现场培训、技术讲座等形式,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及协会会员开展技术、管理和法律知识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促进专业合作组织更快更好发展。第六、抓龙头企业发展。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利用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和带动力。

3、加强领导,加大扶持,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第二,要形成推动合力。第三,要加大宣传力度。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