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精打细算教学设计(专业16篇)

时间:2023-12-12 16:20:28 作者:GZ才子

教学计划的编写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要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一份详细计划。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一些精心准备的教学计划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学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这一单元后,让同学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认识我们身边浪费水的现象,从而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2、通过动手操作和分析,认识水环境的污染,认识到节约用水要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养成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数学计算和分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出有效的节水措施。

教学准备:

学具:计算器、三角板、铅笔;课前同学收集有关水资源知识;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在关注着哪里?

(生齐答:伊拉克战争。)。

师:美、英等国为什么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要向伊拉克发动战争呢?

(生答:想占领伊拉克的石油。)。

师:关于战争,联合国的有关组织曾说了一段这样的话。

(多媒体播放声画)。

(生:美国人真可恶。

我们中国缺水吗?水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吗,为何还要打仗呢?)。

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观察)。

2、生分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引导得出:我们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深圳是一座缺水的城市,我们大家都要节约用水。

生1:不论他,一滴一滴地滴也滴不了多少。

生2:修好他,或换一个。

同学们,你同意哪一种说法呢?(少数同学同意第一个说的。)你们能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说服第一种说法的同学吗?先自由地讨论一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数学《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学校以及学生状况分析:大庆市直机关一小,是大庆市教育局直属的小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班级硬件齐全,每个教室都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这里的学生生源来自城市,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本班的学生对于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基础知识扎实,这就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个班的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相信这些同学能够很顺利学好本节知识。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己经掌握整数的除法计算,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应充分利用旧知,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要以旧引新,引导学生结合货币单位之间的关系,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并要给学生创造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并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己以学过的知识的思想。来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教学重难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三、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小数除以整数,就可以按照整数除法计算,只要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要尝试让学生进行归纳性的总结,虽然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够严密,但是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概括的能力,同扎实了本节课的双基教学。

四、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试一试7.427=1.25=13.81。

3、拓展能力!一张课桌的面积是23.4平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增强练习的兴趣。通过多样的分层练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练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构建新知,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创设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有效的指导。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提出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如,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怎么办,通过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做学生印象深刻。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自主的设计一些活动方案。

2、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学生能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合理地解释。

教学重点:

在学生学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提出自主设计方案。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的方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教师做自我介绍。(生自由介绍)。

你们学校五年级有几个班啊?咱班被选中和老师一起来上课的可能性是多少?(生答)嗯,很难得!

二、创设情境。

同学们啊,你知道马上就要到什么节日了吗?(生:圣诞节)圣诞节这天你最盼望的是什么啊?(收到礼物)。

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礼物,想要吗?只可惜,老师准备的礼物不够,那我们不如玩个幸运摸奖游戏,试试你的运气,怎么样?摸到红球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准备的礼物哦,谁愿意来试一下?(生摸球)。

师:在游戏中我们运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知道了“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六分之一,像这样好玩又有趣的游戏你能设计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当一次小小设计师。

(板书——设计活动方案)。

三、探究新知。

设计活动一。

(1)刚才只有x位同得到了礼物,可是老师很想把这些礼物都送给大家,那么怎样往盒子里放球,会使你们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一些呢?(生陆续举手)看样子,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的想法与小伙伴们交流,看你们能设计出什么样的方案?开始吧!

(2)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3)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

(4)生分组汇报。

设计活动二。

(1)为我班学生设计节目表演活动方案。师出示要求,生读题。

(2)学生同位合作填表格,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师汇总。

(4)观察这些方案,你有什么看法?

设计活动三。

(2)独立设计活动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教师汇总,那对于这些方案,你又有什么发现?

那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共同点,对这些方案进行总结一下?

四、巩固应用。

现在很多商场超市在节日期间,都想出了很多别出心裁的促销活动。

1、下面是老师的调查情况(出示课件)学生读题。

2、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

3、汇报想法,实物投影总结活动情况。

4、看看另外一个商场的促销活动吧!(课件)学生读题。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你有什么体会?

五年级数学《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数除以整数。(教材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校买了8个足球,花了448元,每个足球多少元?

学生用竖式计算,说说为什么用除法,怎样进行除法竖式计算。

2、竖式计算:

117÷3996÷12。

3、创设情境:

1)生活中,张阿姨是个精打细算的的人。

3)出示情境图:

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张阿姨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去哪家买便宜)。

要想知道哪家便宜,就要知道什么?(家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

二、自主探究。

1、怎样列式?

师板书:11、5÷512、6÷6。

为什么用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2、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3、尝试计算。

4、汇报计算过程,教师适时点拨。(方法不一)。

5、重点讲解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7、师生共同完成题目“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

三、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册。

四、课堂小结。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小数除法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2、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五、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

11、5÷512、6÷6。

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五年级数学《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

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难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

法。

(一)复习旧知:

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汇报,如何计算的。是整数除法)。

2、下面的哪些小数中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0.80。

12.90。

0.030。

200。

58.0。

3、相信你一定能填对。0.5里有()个十分之一。

0.3里有()个十分之一,也就是有()个百分之一。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生1:买甲商店的,因为11.5÷5大约是2元多,我感觉已经很便宜了。生2:算一算就知道了。

2、师:两个商店牛奶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谁先来列式?生:11.5÷5。

12.9÷6师:这两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何不同?生:以前学得是整数除法,现在出现小数了。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尝试算一算。(教师巡视)师:有问题或遇到困难了吗?生:11.5÷5=23生:11.5÷5=2.3他们谁说得对呢?带着你们的疑问打开61页阅读。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师:老师看你们学得很好,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

出示练习题:82.8÷4,3.15÷3。

教师巡视发现3.15÷3出现问题。

学生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重点是3.15÷3两种结果1.5和1.05对比,让学生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对,哪个错,说明理由。

(三)巩固练习。

1、课后:试一试。

2、根据291.6÷18=16.2直接说出下面各算式的商。2916÷18=。

29.16÷18=。

(四)课堂小结。

请你谈谈今天课堂上的收获或感想吧!

五年级数学《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因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创设“精打细算”的情境,贴近现实生活,提出了数学问题“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在交流时,尊重学生个性思差异,使学生了解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总结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类似,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如果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最后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进一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巩固深化。

学生分析:

本校是当地规模比较大的学校,学生的素质总体比较好,大部分家长对学生能够进行相应的辅导,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家长不能进行辅导。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我对于学生的要求是互相帮助的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班有一少部分学生喜欢提前预习知识,所以在探究新知的时候,我采取让会的学生先讲解,教师再适当的进行补充。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五年级数学位置教学设计

(1)能够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

(2)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力培养目标。

(1)学会提出问题、做出猜测。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2)乐于与人合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建立“位置”的概念,让学生在“说说自已的位置”、“‘火炬’接力”等活动中知道确定物体的位置是相对而言的,知道在参照系上建立坐标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具:便条纸、游戏卡及道具、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1、帮妍妍找位置。

开学了,老师把坐位重新调整了,妍妍迟到了,找不到自已的位置。同学们是怎样帮助妍妍的呢?同学们的话能帮助妍妍找到位置吗?(从三位同学的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分步骤一个一个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一个人的描述无法准确找到妍妍的位置,两个人的加起来才可以说明每个人的表述还不够完整。

2、提出问题:为什么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怎样描述才完整呢?

3、今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探讨确定位置的学问。[板题:定位置]。

(二)活动:说说自已的位置。

1、说说你周围的同学在你的什么方位?(先小组内练习说,再请2至3名学生示范说)。

2、说说你在周围同学的什么方位?(先小组内练习说,再请2至3名学生示范说)。

3、能说的远一些吗?比如说(指一名相距较远的同学)你在这名同学的什么方位?可以说的再准确一点吗?(意在引出学生使用表示距离的词语)。

4、“火炬”接力游戏。

注意:一定要引导学生(参照物)注意判断下一个同学(参照物)是否站对了再传递火炬。

通过游戏,使学生认识到: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也就是说,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就要知道它在另一个物体的什么方位,距离有多远。

5、应用:家长会帮爸爸妈妈找位置。

2、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互相质疑。

旨在引导学生比较出借助固定的物体比借助其它同学描述好,利用行和列可以更准确的描述位置。

4、书写便条纸(伴奏音乐约三分钟)。

5、创设情境,检验便条纸描述是否准确。

收上每个小组的便条纸,随机抽取一个小组的便条。请一个小组做检验员,扮演家长。

6、质疑。

为什么琪琪、波波和彬彬的话不能帮助妍妍找到位置呢?让我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分析一下。琪琪、波波、彬彬在描述妍妍的位置时那些地方不完整呢?我们来把他们的话补充完整。

琪琪的话:缺少距离,应说我后面一排的第二个位置。

波波的话;缺少距离,应说在我前面的一个位置。

彬彬的话:缺少距离,应说在我左边第二列的第二个位置。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借助一个人或物体,通过描述与这个人或物体之间的方位和距离,来确定另一个人或物体的位置。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通常你会借助什么样的物体来确定位置呢?让我们来看看顽皮的波波遇到了什么难题。

7、拓展。

再现生活中常见的场面:和爸爸妈妈逛街时走失了,如何借助合适的物体描述自已的所在的位置。

有一天波波和爸爸妈妈逛商店时,不小心与家长走失了。波波应该借助什么物体来说明自已的位置呢?(行驶的汽车,路边的小树,还是背后商场的标志)。

五、板书:

定位置。

前、后、左、右……(方位)。

物体物体。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师生情、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欣赏乐曲创编舞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学生回答略)。

二、初步感受音乐:

1、初听歌曲,想想歌曲唱了什么?(生答略)。

三、学唱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1、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2、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3、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4、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5、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6、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7、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衬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表演歌曲。

1、按要求分组自由选择表演形式。(叠加节奏、采用打击乐器、创编舞蹈等)。

2、分组展示、

3、评价。

六、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手拉手》。

二、欣赏歌曲。

1、初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你们听!下面这首歌曲也和找朋友有关,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演唱者的心情怎样?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试着哼唱。

三、表演歌曲。

1、以歌曲为背景音乐,讨论集体舞的形式。

2、请有舞蹈特长的同学示范舞步,全班跟跳。

3、在音乐声中,全班跳集体舞。

4、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

四、创作活动: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并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哼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播放一小段有关山村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生活、学习的录象,让学生观看后说说感想。

2、联系实际,说说我们现在与老师之间的感人事情。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简介歌曲: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插座了这首歌曲,以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

3、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4、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5、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6、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7、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8、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9、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10、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11、老师随机指导。

12、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三、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5、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四、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演歌曲。

第四课时。

一、复习〈〈可爱的苹果〉〉。

二、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1、导入:

2、初步聆听,思考:歌曲唱了什么?它反映了什么思想?

3、朗读歌词。

4、跟着音乐哼唱。

5、跟着音乐创编舞蹈。

6、小结:“让世界有真心的爱,让世界充满情和爱。”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地球上有许多地理现象的产生与地球运动密切相关,探究这些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规律使我们学习地球运动的目的。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是地球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和相关规律。

讲授新课:

一、用地球仪演示,并通过学生绘图,探究昼夜交替及晨昏线的判读。

师:大家看这个地球仪,当这束光照在地球仪上时,地球上有多大面积被照亮?(1/2)此时地球仪上一半被照亮,另一半处在黑夜中,地球仪中出现了昼夜现象,再拨动地球仪,地球仪上的各点就出现了昼夜交替。

提问:那么,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和昼夜交替现象呢?

回答:由于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当太阳从一侧照射到地球上时,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当地球自转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师:我把大家刚才看到的地球上的某一瞬间的昼夜现象定格下来,这边是昼半球,这边是夜半球,他们之间还有个分界线。现在,大家从地球仪的侧面看地球上的昼夜分布状况,然后将它给绘出来。

师:此时,我们看到a点出现在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上,它此时正看到日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a点会出现一次昼夜的交替。那么,在下一时刻,a?(白天)。那么b点呢?(和a一样)。ab所在的这条线上的各点在下一时刻都将进入白天,它叫晨线。地球上还存在一条昏线了。晨线和昏线共同构成一个经过地心的大圈,叫晨昏线,也叫晨昏圈。

二、晨昏线特点。

三、晨昏线的判读。

活动:自己动手画二分日时的太阳光照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课堂小结:主要学习了昼夜交替的产生和晨昏线的判读,大家要学会画图。

教后反思:

1、导入不够清晰,要有突破点,可以让学生说说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都和哪些因素有关,如地球、太阳等。

2、条理不清,知识间的联系不紧密,每个因素和昼夜现象的关系不清晰。可以对每一因素进行逐次假设,如假设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再假设只公转不自转;最后只自转不公转。

3、演示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动起来。

4、重点不突出,在小节中要有体现。

5、内容可以少点,但要思路清晰。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第九册第28~29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经历小数意义探索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在实际环境中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两三位小数。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

一、复习导入。

请你以0.3为例说说对小数有了哪些认识?根据回答相应板书。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像这样的小数,从今天起我们要继续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

新课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为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直接利用出示的例1图,让学生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学生回答完后,我借机谈话揭示同时板书课题。这样复习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在相隔一段时间之后再学小数,原有知识可能遗忘,利用复习能很好地发挥这些知识对将要学习的新知的迁移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发展的支点。同时用学生熟悉的情景作为学习的素材,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广。

二、1、例1教学。

提问:你能根据题目的要求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一个信封和本练习簿的价钱吗?

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是4角8分或48分。

2、教学小数的读法:

0.05读作:零点零五0.48读作:零点四八。

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读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几分之几元?也就是?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

小组讨论交流。

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为什么?

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05元是5分,是5个,也就是1元的。)。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

(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48元是48分,是48个,也就是1元的。)。

板书:

【设计意图】对于例1我准备安排两个层次的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感知两位小数的含义。

第一层次,让学生用“角”和“分”作单位说出橡皮、信封和练习簿等物品的价钱。通过“说”,激发学生已经积累的有关小数的知识经验,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心理需求。同时适时的引导学生试读小数并初步掌握两位小数的读写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读写两位小数,培养学生类推知识的能力。

第二层次,利用学生对元、角、分关系的已有认识,分别介绍把1分、5分和4角化8分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两位小数的含义。同时通过板书与提问渗透对单位1的初步感知。

4、出示例2。

(1)认识两位小数。

a、理解:1厘米是米,米可以写成0.01米。

指名理解1厘米为什么是米。

(1米=100厘米,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厘米也就是1米的,就是米。)。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4厘米与9厘米。

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

c、观察板书: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这三个小数呢?(两位小数)。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2)认识三位小数。

a、理解:1毫米是米,米可以写成0.001米。

指名理解1毫米为什么是米。(1米=1000毫米,1米平均分成1000分,1份就是1毫米,1毫米也就是1米的,就是米。)。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7毫米与15毫米。

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例2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位小数与三位小数的含义。因为已有例1的知识基础,在例2的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米尺共同讨论怎样用“米”作单位表示1厘米的长度,明确因为1厘米是1米的1/100,也就是1/100米。所以写成小数是0.01米。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表示4厘米和9厘米的分数和小数,并要求学生们说明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含义。最后我会这样问学生:以米作单位的两位小数表示1米的百分之几,以同样的方法教学例3,同时再次初步感知单位1。

c、观察板书。

米米米。

0.001米0.007米0.015米。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千分之几的分数)这三个小数呢?(三位小数)。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三位小数都表示千分之几。

5、思考:

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抽象的数学知识应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所以在例1、例2已有的感性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中每组的分数和小数,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小数的理解,初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的意义,并强调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含有几个数位,这个小数就是几位小数。

6、试一试:

学生自主练习,进一步体验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和意义。

7、练一练:

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平方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概念,它的意义是表示两个相同的乘积。对于这个概念,好象很简单,但要真正理解透彻,却一点也不容易,书本是在第46页例3教授正方形面积字母公式时才第一次呈现平方数的意义、写法与读法,如果按照书本的方法去教,学生要真正掌握平方数这个概念,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平方数又是立方数的基础,更是以后六年级的圆面积的计算的基础,因此设计这个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方数这个概念。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平方数读写及其含义,会计算简单的平方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具体数到抽象的字母,引导学生探索、体会平方数的意义,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感悟初步的代数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对代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精神,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有具体到抽象,真正理解平方数的意义。

平方数的计算。

:多媒体课件。

课件演示(以下简写成p):8×52×aa×2c×13×5×t。

师:算式中的乘号能省略吗?如果能,请写出省略后的算式。

生说答案,同时演示答案。

师:2×a=2a和a×2=2a,为什么两题的答案都一样?

生:因为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所以两题的答案都一样。

1、p:乘法算式:4×4,6.5×6.5,8.7×8.7。

师:观察这三题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两个因数都相同。

师:当两个因数相同时,我们可以写成平方数的形式,例如:4×4=42,读作4的平方,表示2个4相乘。4表示相同的因数是4,右上角的小“2”表示因数的个数有2个。(课件同时演示)。

生:后两个乘法算式也可以改写成平方数。6.5×6.5==6.52,读作6.5的平方,表示2个6.5相乘。8.7×8.7==8.72,读作8.7的`平方,表示2个8.7相乘。

2、p:a×a,s×s,y×y×4。

师:这一组算式你会改写吗?

生:会,a×a==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s×s==s2,读作s的平方,表示2个s相乘。y×y×4==4y2,读作4y的平方,表示2个y相乘再乘4。(课件同时演示)。

师:你真棒!我们要记住:两个相同字母相乘要写成平方数的形式。

1、p:0.12=0.32=82=202=。

师:这些平方数你会算出结果吗?

生:0.12=0.1×0。1=0.010.32=0.3×0.3=0.09。

82=8×8=64202=20×20=400。

师:你在做题的过程中觉得哪题最容易出错呢?

生:0.32最容易算成0。9和202最容易算成40,真的要细心啊!

2、p:把结果相同的两个式子连起来。

a22.5×2.5x×x62。

x26×22.52a×2。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题吧,提醒一下你们,不是每个算式都有好朋友跟它相连的。

生:2.5×2.5与2.52相连,x×x与x2相连。

师:那为什么剩下的四个不相连呢?

生:因为a2表示2个a相乘,而a×2是表示2个a相加,意义不同,所以不连。同样的,因为62表示2个6相乘,而6×2是表示2个6相加,意义不同,所以也不连。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一:去少年宫。

活动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师:暑假期间,淘气和笑笑去少年宫。淘气每隔2天去1次,笑笑每隔4天去1次。7月31日他们都去了少年宫。

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8月份的月历,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淘气和笑笑去少年宫的日子。

学生反馈后,师板书:淘气去少年宫的日子:3,6,9,12……。

笑笑去少年宫的日子:5,10,15……。

师:看看这些数,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生可能会回答:淘气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3的倍数,笑笑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5的倍数。

师:淘气和笑笑同去少年宫的`日子是哪几天?15和30都是3和5的共同倍数,也就是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15,也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活动二:填一填。

活动目标: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并利用集合进一步加深对公倍数意义。

师: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找公倍数的办法。

出示集合圈:中间相交的部分填什么?50以内6和9的倍数分别有哪些?请大家在书上填一填。

师:50以内6和9的公倍数有多少?最小公倍数是多少?你还有其它找公倍数的办法吗?

独立思考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办法。

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找的。

师: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你理解了吗?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练一练第3题:先完成前面几组,跟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介绍“你知道吗”中用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小知识。

这节课,学生借助“日期”这一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教材中“你知道吗?”介绍的短除法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快速有效的办法,应加强指导算理,要求学生掌握。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写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

预习作业:

1、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4、课后习题。

5、疑难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课。

播放茉莉花,学生说茉莉花的特点,(师重点强调茉莉花的平淡)。

板书:爱。

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

自己在预习当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

(2)班内抽查。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内解决。

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合作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用――画出课文中的句子,并在后面写出感受)。

2、小组内合作交流。

3、班内交流问题。

5组分工回答问题,一人回答如有遗漏,组内其他人可补充,其他小组的成员也可补充。

如: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写了妈妈对爸爸的关心,爸爸出差刚回来,不想让爸爸太担心了,这也是在履行自己的承诺。

课文第八自然段写了爸爸对妈妈的爱。

课文第10、11、12自然段,写出了爸爸怕妈妈晚上有事而在妈妈的床头、握着妈妈的手睡觉。

课文13、14、15、16自然段,写出了妈妈对爸爸的关心。

小结:爸妈的爱正是表现在平常的这些小事当中的,非常平凡却很持久,而茉莉花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在这里借物喻人,表达了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就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

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为什么两次出现“爱如茉莉”?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总结课文,做课后第2题。

2、学生回顾有关爱的名言或词句。

3、课件出示改编的小诗《爱如茉莉》,再次让学生体会思想感情。

四、作业。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有关内容。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的活动方案,累计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提高手机数据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3、在收集数据、设计方案、交流等活动中,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设计方案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用数的计算、收集和处理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愉快的学习中,保证良好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象征性”长跑问题。

二、探究活动。

1、确定主题。

2、要设计长跑方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1)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有多少千米?

(2)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途径的主要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路程。

(3)确定每人每天跑的路程,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跑完全程,怎样设计方案?

(4)向大家征集活动主题,确定一个最受欢迎的。

三、知识的运用。

1、分组收集数据,根据数据设计象征性长跑的方案。

2、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四、总结与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设计了一个象征性长跑方案,同学们真了不起!

教学反思:

长跑,教学,日常生活,数学好玩,活动方案。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科书58页例1。

1、结合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性质,学会解简易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并能用代入法进行检验。

3、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渗透函数的思想。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可见、平台。

一、复习。

1、提问:什么是方程?

2、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3、后面括号中哪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42=98(x=57,x=135)。

(2)5.2-x=0.7(x=4.5,x=8.8)。

4、等式的性质是什么?(方程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5、导入:今天,我们就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1的图。

(1)问:你们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皮球)问: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盒子里有x个皮球和外面3个皮球等于9个皮球)。

(2)请学生根据关系列出式子。

板书:x+3=9。

(3)问: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出示课件)。

(4)师:我们可以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帮助解方程。

(5)看课件演示。

问:要使天平左边只剩下“x”而还能保持平衡,该怎么办呢?

(6)学生思考后回答。

(7)演示课件。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在黑板写出:x+3-3=9-3。

(8)师生小结:方程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3)。

(9)问:为什么要减3,减2可以吗?学生回答。

(10)天平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天平两边还平衡吗?

出示课件,学生回答:平衡。

师板书: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11)那么天平左边剩下x右边剩下6个球,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来验算一下(师在黑板板演验算过程)。

2、小结:今天,我们利用了什么知识来解方程?(等式的性质)在解方程。

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要注意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注意:x=6表示一个数值,后面不能带单位,解方程要用代入法检验一下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3、质疑:看书58页,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练习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答案:1500×85%=1275元,1600×80%=1280元。

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

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

整理与复习。

分数乘法:意义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意义计算方法。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

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和联系。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4题,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

2、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3、第7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做要求。

解:设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毫升。

―2/9=427。

7/9=427。

=549。

答: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

96014.8=142.08(万平方千米)。

知识目标:进一步提高应用百分数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单位间的换算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回顾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说处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9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如果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不做基本要求。

答案:。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2、第10题。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覆盖率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同时,教师可让学生检阅有关绿化问题的资料,了解绿化的意义及作用。

答案:175÷960=18%。

3、第11题。主要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交流,注意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

答案:。

科技馆:30000×10%=3000(平方米)。

教学楼:30000×25%=7500(平方米)。

操场:30000×20%=6000(平方米)。

食堂:30000×2.5%=750(平方米)。

花坛:30000×0.03%=9(平方米)。

空地:30000-(30000+7500+6000+750+9)=12741(平方米)。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知识目标:。

巩固和复习统计知识,沟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弄清题目中的单位统一问题。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借助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复习统计知识。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

二、练习。

1、第12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相关计量单位的换算。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要注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有关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教学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教师要注意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3、第14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1)升、(2)立方厘米、(3)毫米。

4、第15题。

第(1)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理解领奖台底部是不许要涂漆的。学生的思路可能有:可以先数出一共有15个面需要涂漆,再用15×50×50=37500(平方厘米);也可以先求四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再减去不涂漆面的面积。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第(2)题,50×50×50×4=500000(立方厘米)。

5、第16题。引导学生理解不规则铁块的体积相当于底面积是48平方厘米、高是0.5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所以是48×0.5=24(立方厘米)。

6、第17题。此题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师要利用此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答案:(1)18×20×30×1.5=16200(立方厘米)。

=0.0162(立方米)。

=0.02(立方米)。

(2)0.02×40=0.8(立方米)。

(3)0.8×365=292(立方米)。

7、第18题。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读图能力,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

(2)根据题目的条件,学生可以求出彤彤家10月份每项开支花了多少钱。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8、第19题。根据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那个数即中位数,运用中位数表示这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

答案:1925万人。

复习。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000)。

容积单位:(液体)升毫升(1000)。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