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传统文化春节(专业13篇)

时间:2023-12-07 12:49:38 作者:字海

春节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幸福的期待,也是展示中华文化的机会。通过阅读这些春节总结范文,您可以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四年级写传统文化的作文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采。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寿''"喜''等贴在门上,窗户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爬到灯台上去头油吃。它的眼睛滴溜溜地四处张望,害怕人们发现呢。等它把灯油装到葫芦里的时候,葫芦却有个窟窿。灯油一滴一滴地流到地上去了。小老鼠急得直跺脚,连忙跳下灯台趴在地上用舌头去舔,那贪婪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剪纸艺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样。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见识到中国的剪纸文化是多麽精彩。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四年级传统文化的作文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历史诗人,相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带我包粽子,我最喜欢吃白米粽。那天一大早外婆买了很多的粽子叶,我用水把粽叶刷洗干净,然后在水盆里泡一个小时后,放锅里加一点油再用慢火煮半小时,粽叶准备好了。用清水把糯米浸泡半小时。等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

先把粽子叶子对折成圆锥桶,再倒入糯米,然后顺着圆锥桶的边缘把多余的叶子裹起来,再用绳子把粽子寄紧,不一会儿,我们就把糯米全部包成了粽子。

“上锅煮粽子喽!”我大声喊起来,外婆把粽子一个个放进锅里,用水煮半个小时,带着粽叶香气的粽子就出锅了,清香四溢。我打开粽叶,把粽子放进白糖碗里,沾着白糖吃,可甜可香了,我一口气可以吃好几个粽子呢!

我最喜欢过端午节了,因为我爱吃粽子!

四年级写传统文化的作文

今天就是春节了,我要和老妈一起出去放鞭炮。我这就把我看到的和听到的讲给大家听。

一天,我在屋子里翻东西,我看到几盒三响炮。忽然,有了主意。我跑出门对老妈说:“老妈,我找到一些炮,我们去放吧!”“好的,我就来。”老妈回答到。我立马收拾好东西,准备出门了。

到了外面,艳阳高照。我们找到一片空地,放上了鞭炮。正准备放时,我听到一阵噼里啪啦的炮声。我抬起头眼前有很多小朋友也在放炮。我走过去问:“我可以和大家一起玩吗、”“可以”小朋友们开心地回答着。我立刻放好了炮,老妈走过来把火点上,一下子,好像整个世界都热闹起来,到处都是噼里啪啦的声音。就这样我们来来回回几盒炮很快就放完了,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小朋友,又和老妈一起向前走着。

走了很久,到处都是炮声和孩子们开心的笑声。我看见,每家每户都从家中走出来,在家门口放炮,还有很多人去买年货,也有一些人在家门口贴对联。对联多种多样,看得我眼花缭乱。

到了夜晚,老妈给我买了一个孔明灯。它的灯身是橘色的,外形是圆柱形的。吃完饭后,我和老妈便把灯拿出来,先把燃料固定好,再在燃料的四个小点上火,等热气充足时,手一松,孔明灯就飞上天了。在这一刻,我许下了自己的愿望。我一台头,又看见许多的灯飞上天空。这景象太美了。

我很爱过新年!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1、导入:

2、作家、作品简介:

3、具体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4、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

准备课堂练习本,思考问题:

(1)“无题”有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

(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3)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5)“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

(6)“殷勤”意义(古今异义)

5、学生讨论、核对,检查自读习惯,反思学习方法。

6、选生讲,教师补充。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无题:《诗经》、乐府诗很多;说无题,真正的“题”是什么?文章写的角度,前四句是……,5、6句是……,用了什么手法?与杜甫的什么句子最相似?)

7、请大家分组讨论:

(1)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3)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8、赏析参考资料:

9、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感受意境。背诵全诗并要求会默写。

四年级传统文化春节作文

们的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有许多,例如:春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清明节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了。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但有些地方的习俗是不同的,但通常是吃饺子、守年夜、贴春联、放鞭炮。

有一次,到了晚上,我看见有许多人在放鞭炮,我对爸爸说:“咱们也把鞭炮放起来吧。”爸爸连声说:“好吧春节习俗—三年级作文:传统文化200--300字--3篇。”

我和爸爸把鞭炮放了起来,天空一会儿变成红色的春联,一会儿变成好看的彩花,太美了!

我最喜欢春节这个节日!

四年级写传统文化的作文

中华传统文化—国画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一座巨大的宝库,宝库里有着许多的“宝藏”。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等;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等……但是,我对民族艺术国画情有独钟。

张择端画这幅画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撑着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摆小摊的摊贩,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画上了。

那里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各样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里面热闹极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赶着小毛驴,有的小孩在欢快地放风筝,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那时的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街头溜达……画面上的人有的还不到一寸,但我们能看清楚人们都在干什么。

我国的民族艺术真是有趣!咱们中国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哦,我忘记了,我们可不要只观看不发扬呀,我们要把祖国流传下来的东西发扬光大!

四年级传统文化春节作文

生活在这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中的人,仿佛心也被那一层层的钢筋混泥所包裹住了,有时一个个显得冷漠且难以近人,连亲人手足之间的关系也显得淡漠了。过春节,这以前在人们心中那么重要的节日,那个泛着柔和的红光的甚至还有些神圣意味的节日仿佛只是世界在思考的一瞬间,就显得淡漠了。怎样过春节?大概也只是在门楣上倒贴福字,贴副对联。一家人到开着暖气的酒店里吃顿分岁酒和亲戚朋友叙叙旧。对孩子来说,(听同学的口气),大概也只是多了几天可以玩电脑,看书,写作业的时间罢了。我不敢说是否有意义,只是无端地觉得这样的春节过得太不热闹了。在我的记忆之中,我似乎从来没有在这富裕的地方过过春节。每当日历即将翻到尽头,总是开始打算将带什么什么去外婆家,一天过去,我能做的只有在那日历上涂了又涂。。。。。。。

总是怀揣着激动和一种难以名状的心情踏上外婆故乡那歪歪斜斜的石子路,拘一把早春的水,冷冷的,有种能让人放心饮下的甘甜,深呼吸总是仿佛带给人一种清新甜美的泥土味。感伤除夕不能在这里度过,因为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是一片红,可以想象除夕夜之热闹,我曾经写过一篇《礼花》,心里很清楚大年初三的烟花是万万不能和除夕夜的烟花相比的。那地上的红纸就是从鞭炮上剥落下来的,一路走去,红仆仆的,就像是在地上铺了红地毯。空气中总还有些硝烟味,很好闻。踩在上面,总有种噗噗的声音,很柔软,有点像秋天睬在那些诗情画意的叶子上,一路走进等待着我们的外婆家。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中华传统文化,蕴天地之精神灵魂,藏天地之生命力量,以永不竭息的生命力量孕育着人类生生不息,以永不竭尽的智慧光明,照耀着每一个众生。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喜欢经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学生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内容。

1、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第三册)中的《大学》。

2、弟子规中的总叙及〈入则孝〉。

3、千字文选句: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四、教学措施。

1、以诵读为主,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多形式诵读比赛等。

2、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视频、录音等,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

3、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合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4、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人人熟读成诵的目标。

5、充分利用班级墙报,年级宣传栏等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五、教学进度。

第一学期。

第三周语文园地一中的对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第四周《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初学,正音)。

第七周《大学》第二段。

第八周《大学》第三段。

第九周《大学》第四段。

第十周《大学》第五段。

第十一周语文园地五中的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大学》第六段。

第十二周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第十三周《大学》第七段。

古诗:《过故人庄》。

第十四周《大学》第八段。

第十五周语文园地七中的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第十六周《大学》第九段。

第二学期。

第一周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第二周复习《大学》一至九段及弟子规。

第三周语文园地一中的古诗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情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第四周《大学》第十段。

第五周语文园地二中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第六周《大学》第十一段。

第七周《大学》第十二段。

第八周《大学》第十三段。

第九周《大学》第十四段。

第十周《大学》第十五段。

第十一周《大学》第十六段。

语文园地六中的古诗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第十二周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第十三周《大学》第十七段。

第十四周《大学》第十八段。

第十五周语文园地八中的歇后语: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四年级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每一年的大年初一是春节,俗称“过新年”,是我们国家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还有一个动听的传说呢!

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经常到村子里危害人类,吃牛和羊。所以,人们一心想除掉它。可是,无论人们用什么办法,都无法赶走“年”。最终,一个小孩无意之中点燃了竹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年”被吓跑了。人们都很高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高兴的日子,就在每一年的这一天放鞭炮,每家每户张灯结彩。以后,又逐渐演变成了“春节”这个节日。

春节前,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打扫卫生,买菜,买礼物,买食品等,到处热闹极了!大年三十,也叫除夕。每家每户都贴上了春联,贴上了“福”字。有的人心灵手巧,把自己剪的窗花贴在窗户上,像降落的雪花。还有的人把灯笼挂在大门上,张灯结彩,很好看。我家也不例外,老爸和爷爷在贴春联,舅舅在挂灯笼。我在贴“倒福”。不一会儿,家里就焕然一新,显得喜气洋洋。

除夕夜晚,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团年饭。吃完饭后,当然不能错过那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我最爱的是风趣幽默的小品和相声,常常使我笑得前俯后仰。“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人忙着放鞭炮,响声震耳欲聋;我们小朋友忙着放花炮,把夜空打扮得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穿着新衣服开开心心地去给长辈拜年。回来时,我口袋里的红包都装不下啦!

春节真是一个热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我期待下一个春节赶快来临!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作文

在南方,有香甜可口的汤圆;在北方有香脆多馅的饺子,不管是南方汤圆还是北方饺子,我都钟爱。

妈妈告诉我饺子和汤圆有区别,但是我看不出有多大的区别,因为我的馋嘴都很喜欢吃,我的眼里只有吃,哪还能看出他们的区别。

汤圆我喜欢在元宵的时候吃,代表团团圆圆,毕竟一家子在一起才是幸福美满嘛。每逢元宵时节,妈妈总会煮好一大锅汤圆,我在一旁看着那白白胖胖的汤圆,忍不住想要往前去掐一口或者直接吞掉。汤圆们在锅里面沸腾,仿佛在里面狂欢似的,真令人喜欢。

“开动啦,小馋嘴。”妈妈亲切地说。我已经等候多时啦,终于来了,我都要等不及了。我立刻拿起筷子往下面夹起来,可是顽皮的汤圆们不让我夹,油腻油腻的.,一夹起来,就会滑下去。所以妈妈让我用勺子来吃,这样以来,他们就掏不出你的手掌心了。

我们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都一起团团圆圆地吃着圆圆的汤圆。我喜爱白白胖胖的汤圆,因为,他让我和家人在一起,幸福地在一起。

到了冬天,唯有饺子令人喜爱,可口又多馅。有玉米馅儿的,有肉馅的,也有玉米火腿馅的,真是趣味多多。冬至的时候,虽然我们在南方,但是我也喜爱吃饺子,饺子给了我们温暖,让我们家庭温暖如初。

当然了,饺子什么时候都能吃,因为随便去街上逛一逛,都能看见沙县等小吃餐厅,都把饺子列为特色小吃。我每次去都会来几份。每逢晚上我肚子饿了,就会去买几份饺子充充饥,顺便也让家人们饱满。我喜爱多馅的饺子,因为饺子解决了我们的温饱,让家庭美满。

南汤圆,北饺子,我都爱,我都要;每吃几口口水流,家庭吃了幸福留,肚子饿了就找它。

四年级传统文化考查报告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1、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2、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3、问刘十九。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4、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5、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岑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颀《古从军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我班共有学生130人,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在前几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三字经》以及古诗文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工艺,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教材结构: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歌诵读(一)(二)(三)”“古城建筑”“文学巨匠(一)(二)”“对外交流”“传统工艺”“诗陶瓷艺术”十个单元。“诗歌诵读”: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文学巨匠”:学习屈原、李白、杜甫等人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传统工艺”领略观赏流传了上千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的风情民俗的多姿多彩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这里体味到我们中国人的品格与生活的情趣。

六、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七、课时安排:

周次。

时间。

内容。

课时。

1

2.25―2.26。

孔府。

1

2

2.29―3.4。

背诵孔府并且交流。

1

3

3.7-3.11。

孔林。

1

4

3.14―3.18。

小组交流对孔林的理解。

1

5

3.21―3.25。

孔庙。

1

6

3.28---4.1。

交流对孔庙的理解。

1

7

4.5―4.8。

长江之歌。

1

8

4.11―4.15。

背诵长江万里图、卜算子。

1

9

4.18―4.22。

巴山蜀水。

1

10。

4.25―4.29。

背诵渡荆门望楚、上三峡。

1

11。

5.3―5.6。

古楚风光。

1

12。

5.9―5.13。

交流并背诵黄鹤楼、念奴娇。

1

13。

5.16―5.20。

吴越音韵。

1

14。

5.23―5.27。

交流并背诵临江仙。

1

15。

5.30―6.3。

谜语。

1

16。

6.6―6.10。

画谜。

1

17。

6.13―6.17。

谚语。

1

18。

6.20―6.24。

学智篇。

1

19。

6.27―7.1。

综合复习传统课。

1

20。

7.4―7.8。

期末测评。

1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四、教学重点:

2.养成良好品德。

3.欣赏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

4.领略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五、教学难点:

2.养成良好品德。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良好情操。

六、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内容:

1总体了解本学期内容。

2《千字文》(一)。

3《千字文》(二)。

4《千字文》(三)。

5《古诗两首》。

6《古诗两首》。

7《古诗两首》。

8古城。

9塔。

10桥。

11楼阁。

12我当小导游。

13屈原。

14李白。

15杜甫。

16苏轼。

17关汉卿。

18曹雪芹。

19古诗两首。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