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优秀20篇)

时间:2023-12-08 18:37:46 作者:LZ文人

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是评价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提供的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传统节日端午节幼儿园教学设计

本学期初,学生在寒假刚刚亲身经历了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兴味犹在,在人教版六下语文书的第二组课文学习中,课文又向我们展示了各地的民风民俗,特别是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再加上学生又即将度过清明节和端午节,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三个重大的传统节日。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的洋节日学生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要不就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小学五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可行的。

活动指导思想。

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并通过调查,采访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深了解,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民俗风情、有关的人物故事,优秀诗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与节日相关的小书签,手抄报,制作ppt,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活动总体设计。

本次主题活动的参与人员有:长堰堤小学六年级的全体学生共40人,根据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预设分成7个小组。指导老师主要为本班的正副班主任;整个活动的时间预计为四个星期,共计8个课时,其中课内3个课时,在六年级教室内,课外实践安排在校外进行。

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开题活动与方案设计(用课堂一课时)。

开题活动:通过听音乐感受节日的气氛。让学生交流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再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课前调查来说说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说说喜欢哪节日。进行分组研究,确立小组研究的主题,推选小组长,确定组名。

方案设计:首先引导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明白研究的方法或途径,再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制定详细可行的活动方案。通过制定活动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与中期反馈(用课堂一课时,课余四周实施)。

方法指导:通过场景模拟,教学生学会在实践活动中应怎样去搜集资料,在调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中期反馈:让学生分组汇报前段活动成果;互动交流各组活动成果与情感体验;总结反思,规划下阶段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分小组进行校外资料收集实践,通过上网,查找书籍,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神话传说,优秀诗文,各地习俗及相关图片。通过调查访问了解传统节日的佳肴美食、节日小吃的制作方法,了解当地的文娱活动。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与交流评价(用课堂一课时)。

成果设计: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完善活动资料,将本小组在活动中的活动过程、方法、经验与成果形成文字材料。

交流评价: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成果展示课:利用各种形式展示各阶段的活动结果并交流。学生可以办手抄报的形式,制作成节日书签,制成幻灯片,也可以写成心得,归纳整理资料,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确还需努力的方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师生交流讨论,明确进一步研究的任务和方法,形成小组活动方案,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

明确进一步研究的任务和方法,形成小组活动方案。

【教学难点】。

确定课题方向。

【教具准备】:

幻灯片课件、中国传统节日视频。

【活动设计】。

一、导入活动:

(1)“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又犹如一颗闪耀的明珠。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节日,下面请同学们写出你自己最喜欢的4个节日。”

(2)“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现在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这一组所写的节日分一下类,哪些是中华的传统节日。”

(4)“什么是中华传统节日?”

板书:中华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的定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沉淀和凝聚,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节日。

(5)播放幻灯片,举例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二、确定活动主题:

“看过短片之后,你想对中华传统节日进行哪方面的研究?你对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教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板书: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节日的习俗。

描写节日的古诗名句。

与外国节日的差异。

怎样使中国的节日受到更多的关注。

各个节日的专题研究:春节、端午、元宵、清明、

七夕、中秋、重阳、腊八。

(3)学生分组,确立小组长。

(4)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确立要研究的问题。

(1)回顾上一节课确立好的研究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对要研究的课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播放幻灯片)。

幻灯片: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节日的习俗。

描写节日的古诗名句。

与外国节日的差异。

怎样使中国的节日受到更多的关注。

各个节日的专题研究:春节、端午、元宵、清明、

七夕、中秋、重阳、腊八。

二、制定活动方案。

“这节课我们来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1、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

(教师要鼓励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这样可以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在制定活动方案之前,我们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

2、教师小结宣布活动开始。

“各小组的口号都非常有号召力。下面,让我们来制定活动方案。”

3、讲解制定活动方案的要求。

幻灯片讲解:“大家在活动方案的开始部分把你要研究的问题先写上,接下来是组长、组员,在再接下来重点写每个组员具体研究的问题和谁来研究。”

4、各组讨论如何开展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1)小组合作:根据各自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参考所提供的表格)。

5、教师巡视,倾听并给与建议。

三、集体交流:交流、评价各组方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下面,各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组的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说完后,你来给他们的活动计划讲评。找出可行与不可行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评价方向:(幻灯出示)。

(1)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

(2)小组组员是否全体参与,分工是否合理。

(3)研究途径是否科学、高效。

(4)时间安排是否合理、高效。

(5)方案是否全面细致,考虑周全。

四、针对各组情况讨论修改。

“需要修改的小组修改你组的活动方案,不需要修改的小组研究怎样搜集资料更有效。”

五、确定活动方案,各组按照方案开展实施。(方案也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这节课我们制定了活动计划表,各小组做的都很好。接下来两周时间里同学们就开始搜集资料。在下节课时,同学们把你一周搜集到的资料带到学校来,进行小组讨论。”

传统节日端午节幼儿园教学设计

尊敬的家长、可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

“节分端午自谁音,万古传闻为屈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dd端午节。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为使小朋友过一个欢乐、充实、健康、平安的假期,我园特提出如下倡议:

1、请爸爸妈妈跟小朋友们通过调查询问、网上浏览等方法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及一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如:了解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等。

2、各班开展有关端午节系列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倡议家长们和孩子一起动手包粽子,学习粽子的各种包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豆物作为佐料包粽子,并品偿不同地方、不同的风格、不同特色的粽子味道。

4、倡议小朋友们将自己包好的粽子带到幼儿园来与朋友一起分享,培养孩子之间的友情。

5、引导幼儿制作端午风俗小报,让孩子们在绘制小报的同时,更深入了解端午风俗。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祝愿所有孩子和家长们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幼儿园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体验故事角色,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习看图创编简单的故事。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粽子,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师小结:原来,粽子里可以包许多好吃的东西,包的东西不一样,吃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二、倾听故事。

1、故事前大半段。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有趣故事,你们想听吗?

幼儿完整欣赏ppt配音故事。

提问,体验角色:

(1)故事里有谁?

(2)(出示老奶奶)老奶奶有一个什么大本领?(会讲许多故事)。

(3)老奶奶不能讲故事了,她想了个什么办法?

(4)谁先来吃了老奶奶包的故事粽子?

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松鼠着急吗?

(幼儿角色体验,引发编故事的愿望)。

(5)后来,又来了谁?

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狐狸着急吗?

(角色体验)。

2、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动物们吃了奶奶的粽子,却不能讲故事,你们能帮小动物想个好办法吗?

(幼儿自由想象述说)。

师:我们来听听,小动物们想的办法是不是跟你们想的一样呢?

(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三、创编故事。

师:你们想不想像故事里的小姑娘一样,吃了粽子会讲许多的故事?

1、幼儿分组或个别看图创编故事。

2、幼儿分享故事。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二、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三、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品尝粽子,并讲述。

3、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4、幼儿品尝。

5、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四、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小(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小(3)"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小(4)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传统节日端午节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

(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

(其他成员补充):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3、讲讲端午节的习俗。

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习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视频,并配以解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端午食粽:(图片展示)。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出示图片)。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出示图片)。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师:在这些习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呢?今天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准备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3、小组讨论打算怎么包,说说该注意些什么(家长参与)。

(三)尝试创作。

根据大家探索的各种方法,开始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

(四)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包的各式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手包一只粽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华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许久之后,我回过神来。回复她:我那天刚好安排了工作,可能去不了,真的非常抱歉。但是请收下我最最真挚的祝福哈。她说:哎呀,就是家里人催,刚好遇见了喜欢的人,就刚好办了。就这样,她一句,我一句,我们之间好像把没联系的这几年的所有言语全部攒到一起一样,她说着她幸福的点点滴滴,我祝福着她的美好爱情。我诉说着近几年的经历,她也感慨着我们真的都变得不一样了。不知不觉得,聊到很晚。像那年大学一样,我们彻夜不眠,有说不完的话。我们精神十足,有幻想不完的未来。这种感觉,陌生又熟悉,但,真的久违了。

她大婚的当天,我在忙,一直到很晚才有空去刷朋友圈,看到她晒出婚礼现场的幸福照片,替她感到幸福和快乐。看到婚礼现场的点点滴滴,感受着她的幸福,感觉,真好。后来,她私信我说:亲爱的,你的礼物收到了,就知道你是最爱我的.。我笑着回复她:哈哈,喜欢就好,这么多年,我最庆幸的是,你没变,当然,我也没变。

再后来,我们零零散散的聊了几句,都以工作忙的原因终止了聊天。微信里的聊天对话框从最前面被工作上联系的人和群消息一一代替,想要再次找到对话框就要在搜索栏里手动搜索了。这种短暂的,频繁的联系,就像海浪走过沙滩时波涛汹涌,也像有时候的大海风平浪静一样。我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她所有的朋友圈我都会看,但是不评论,不点赞。我的朋友圈也看不到她的身影。我想,过的好所以才不会在朋友圈里无病呻吟吧。过得好,才不会在朋友圈里感慨万千吧。生活归于平静,我们也归于平静。不联系,不打扰,也不会有任何波澜,或许才是我们彼此生活原来的样子。

5、我时常会想起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总觉得初见时的美好真的美好的无可替代。但又不得不接受因为时间,因为距离带给我们的改变。就如同奔向远方的火车。这一站有人陪着你一起看风景,下一站就会变成另一个人。你没有办法去控制谁会在哪一站下车或者上车,只需要珍惜陪着你看过这段风景的路人或是友人。不仅是你如此,我们都是拥有这样经历的平凡人,关于过去,及时的告别。关于未来,及时的规划。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字《最好的友情,是你不必等我》。

它说:“学生时代的友情,喜欢同一个歌星,喜欢某一项运动,经常一起打打球聊聊班里八卦,两个人就能热络的打成一片。

我们无法刻意要求某些人特意停下脚步来等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自己不断追赶,这世界上最好的友情,是你不必等我。”我觉得,真好。

6、最后,我想说:亲爱的,我想告诉你,放心吧,虽然我们不常联系,不常见面,但是我希望你会记得,有一天,只要你在微信里、qq里,短信上,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只要你喊我,我一直在,我一直都在。就像那句:无论多大的风雨,只要你来,我都会去接你。以后的日子里,也祝愿你会健康快乐,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然,也希望提起我的时候,你也会骄傲的说:这是我的多年哥们。只要话匣子一打开,我们依然如当年,可以彻夜不眠的谈天说地,可以无话不谈的成为彼此的树洞。

未来,愿你我彼此安好,因为,这就是晴天啊。

传统节日端午节幼儿园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同学们,看到节日二字,你能想到中国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是什么节?(春节)一提到春节,让你想到了什么呢?(放鞭炮、吃饺子??)(1分钟)。

2、师:让我们伴着欢快的乐曲,走进春节。(ppt春节童谣,拍手读)。

3、师:像这样,有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板书)。那么除了春节,中国还有很多传统节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齐读课题。(3分钟)。

二、识字:

1、打开书31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再读大屏幕的词语。

2、师:谁来领读?(带拼音读字,读词)。

3、师:去掉音节还认识么?自己读一读。

4、只剩下这节课的生字了,你都认识么?同桌查读,遇到他不会的,请你用好方法,教会他。

生:

师:还有其他字你教会了同桌么?生:饼干的饼??

师: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祭拜”的“祭”,个别人识记困难。我倒是有个好方法。它是一个会意字表示手持肉,献于神灵。后来人们用月代表肉,又代表手,示代表祭台,演变成今天的汉字“祭”,表示对祖先或者对英雄的怀念、敬意。组词??。

边说边画。

5、他们交了新朋友,组成新词,还认识么?(翻卡,全翻,男女生轮读,然后点读。大声读、小声读、男生、女生、一组、二组??)。

6、生字回到童谣中,你还认识么,书立正。4人读,评价:读的字正腔圆,声音真好听。(10分钟)。

三、感悟课文:

1、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看看童谣告诉我们几个传统节日呢?请你圈出节日的名字。找个人帮我圈一圈。

2、(漫游圈出读订正)(提醒乞巧节又是七夕节)。

3、小结:这篇童谣一共告诉我们7个传统节日,分别是——齐读七个节日。(3分钟)。

4、你想和大家说说哪个节日呢?

我想说的是??因为??我来给大家读一读??我也想说??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春节:2人说之后喜欢春节的一起读。

你还能再说出几个春节做的事情么?仿照童谣的格式。(翻番卡出示动词填空)。

我们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评价:大家真棒,都能编出小童谣啦!

元宵节:联想我们东港那一天,人山人海??端午节:粽子惊喜五彩绳。

5、把你还想说的节日,说给同桌听。

6、刚才大家说的兴高采烈的,这些节日带给我们什么呢?(板书:开心、喜庆、祝福)。

可是有一个节日却不是这样,他是(清明节),这一天更多的是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哀思(板书),这一天经常下雨,仿佛天地也在哭泣。让我想起一首诗,清明时节??。那童谣里是怎么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8分钟)。

7、我们刚才了解了7个传统节日,能给它们排排序么?想按照什么顺序(时间的顺序)。

六个学生上前面拖拽,边做边说。(2分钟)。

8、排好之后,师:看着时间轴对应的节日,再读读童谣,试着背下来。(1分)。

9、下面,我们借助视频画面,来介绍一下这7个传统节日。(不看书)(2分钟)。

10、大家记忆力超强,老师领大家玩一个小游戏。请你向我这样做,我就向你这样做。伸出双手拍拍拍。对就这样,我们加入拍节奏来背儿歌。

(拍手、手肩、腿、桌手、拍点、手肩、拍手、互拍)(1分钟)。

展示(同桌一人一句、拍手??)什么节日呢?(中秋节、重阳节)感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寻找。

四、写字:

1、谁来分析这个字?(半包围、门字框、外包里、上下同宽)。

2、谁来指导书写这个字?(一生到前面拖拽到田字格。左上格起笔、横折钩压线、点竖压线)。

师:我们来看他说的对不对,如果横折钩不压线会怎样。(下沉)对,看来xxx指导的很到位。

3、我们来看这个字的笔顺(备课模式、播放)书空。

4、范写,边写边说:点高,左上格起笔,门框要直、丶竖一条线压线,横折钩压线。

5、自己写。

6、评价。

五、总结:

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回家查找,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活动准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

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

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教师小结: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活动结束!

传统节日端午节幼儿园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和独特情趣。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文化被人们所接受,国外的节日以及独特的过节方式逐渐占据了很多人的思想,进而变成潮流。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事情已经很普遍,有时候相比之下学生会去多了解一点西方节日,而忽视了中国传统节日。许多学生对外国的节日提起来滔滔不绝,津津乐道,而让他说起中国的传统节日,却知晓甚少。因此,我们开展了《走进中国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重新去关注中国的传统节日,知道它们的由来,习俗、传说等,从而让同学们重视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同学们的文化底蕴,提高同学们的文化素养。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确定实践活动课题,制定初步的活动方案。

2.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3.通过小组分析、处理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主题。

师: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二、学习与探究。

1.揭题引:一年当中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生自由说)。

师出示节日名:大家判断一下你们说的这些节日哪些是传统节日,哪些不是传统节日?

排排队:请你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

按排好的顺序,叫一叫这些节日的名字。引导发现:从各个节日的时间上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日历上有两种日期: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我国古代人民采用的是农历纪年法,用公历,农历是区分传统节日一个好办法。(点清明、冬至)。这些节日是从古代就已产生并流传至今,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中国传统节日。这节课我们重点围绕这(手势)三个节日,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二、分享、交流、展示课前搜集资料。

课前,大家去搜集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谁来和大家分享?(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师相机板书:风俗、食俗、由来、传说、诗词)。

三、拓展交流延伸。

1.少数民族的节日(课件567)师:56个民族,56朵花,56各民族是一家,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想不想看看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盛况?让我们随着画面一起感受欢快的节日氛围。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到旷野中游行。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达努节”,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小结:中国传统节日可真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呀!

2.作业。

再确定一个传统节日,继续搜集整理资料。

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端午节教学设计

《端午节的由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有关端午节由来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是流传较广的一种,反映了百姓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爱戴与怀念。

故事首先介绍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些习俗以及端午节的历史与意义;接着重点讲述了爱国诗人屈原报国无门,悲愤投江,百姓千方百计打捞他的尸体,用各种方法祭奠屈原的凄苦悲壮的故事;最后点明了人们祭奠屈原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今天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

课文结构清楚,语言浅显易懂,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培植民族精神的好教材。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熟悉端午节这个节日及习俗生活,但不清楚习俗的由来这个矛盾心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屈原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插图有助于学生感受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忧国忧民、宁死不屈的不朽形象。

阅读教学要注意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反复研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并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生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促进语言的发展。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学“粽、檐、囊”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正确书写“佩、戴、措”等8个要求会写的字,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以及速度。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指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是本课的重点,复述课文是本课的难点。

1、制作有关战国时期的背景资料以及地图等课件。

2、搜集、整理并阅读有关端午节、屈原的有关资料。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0课,请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端午节的由来》。

2、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有关端午节的信息跟同学说一说?

3、小结:大家知道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还知道有这么多的端午习俗,可你们能讲出这些习俗的意义吗?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意义。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

(1)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屋檐、佩带、辅佐、权贵、措施、诬陷、谗言、疏远、祭奠、忠诚、悲愤、悲痛、祈祷、传诵等。

(3)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的情况。

(1)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变换语境,给生字组词扩词。

(2)指名读课文,及时正音。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3)师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画出自己的疑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默读要求:

(1)边读边标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边读边思考:文章讲的是什么事?

(3)为深入学习课文,请自己提出几个问题,学习质疑问难。

3、师生梳理问题,归纳问题。

学情预设及教学策略:

(1)不理解的生词,通过读书或请知道答案的同学给予帮助,当场解决问题。

(2)不了解的历史知识,可归类有关的问题,存疑并集中时间给予解决。

(3)值得阅读探究的、能深入理解文本的问题,如百姓为什么如此爱戴屈原,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四、介绍屈原与时代背景。

1、介绍战国时代以及“战国七雄”。

2、出示战国时期的地图,了解当时七国的处境以及各国的治国策略,以理解屈原“改良内政,对外联齐抗秦”的爱国主张。

3、出示课件,介绍屈原。

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公元278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际,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来到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五、自读课文,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并整理笔记。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有关屈原的故事。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通过本次活动使病友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与风俗,普及端午知识,加深病友对于端午节及其他中华传统节日的认识,给单调的住院生活增添色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发扬病友间相互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现提出以下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粽叶飘香,品味端午。

时间:-5-2814:45~17:00。

地点:岐山医院饭堂。

主办:医院工疗站、团支部。

参加对象:医院志愿服务队及病友。

活动流程:

1、14:30活动前期准备,布置场地等,志愿者带病友到场(工疗站、各区志愿者及团委成员)。

2、14:45观看端午节相关视频资料,示范包粽。(主持:谭德财,资料准备:梁家宝,示范:饭堂水哥。)(期间可穿插10个有奖问答。)。

3、15:00包粽活动开始。(各科包自己科所需的粽子数量。)。

4、16:00结束,病友茶歇,评奖(表现优秀的病友均有奖励),后返回病房。

5、志愿者包粽(全院职工端午礼物)。

活动注意事项:

1、以科室为单位,分一区、二区、三区、康。

一、康二五组,各组保证两名以上志愿者,并在确保安全及管理的情况下多派病友参与。

2、每组负责包自己病区所需的粽子,保证每位病友均能享用一个粽子。

3、周一上报参与人员名单及所需粽子数量。

活动前准备:

端午节相关视频、音频材料,一次性口包、帽子、围裙,奖品(牛奶、饼干),通知饭堂准备包粽材料及准备点心。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粽享欢乐、共度端午,互赠祝福。

二、活动目的。

通过亲自动手包粽子,让我们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具体的`工艺,比如包粽子的方法和馅料的`搭配等等,以轻松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__年5月__日。

四、活动地点。

幼儿园内。

五、活动规则。

团体赛评比规则:视情况而定,把孩子们分为若干人一组,在规定是时间内看哪组包的粽子多。时间结束后,由裁判统一评比,评出前3名。(奖品由园长自行决定)。

要求:质量好、外观美、遵守纪律、不浪费材料且场地保持干净。

个人赛评比规则:

(1)各参赛组推荐出一名组员参加个人比赛;

(2)每人再包5个粽子,以时间短、粽子大小适中、均匀、四角不露馅(不漏米)、梱扎整齐、不松线评比出前10名。

六、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宣传:家长和小朋友们报名参加包粽子比赛。

购买材料:准备好包粽子所需材料。

器具准备:盛装食材容器、汤匙(均由食堂提供);棉线、剪刀等。

(二)包粽子。

(三)粽子分发。

活动评比结束后,各队伍所包的粽子由组长按每人若干个发放并送上节日的祝福。

七、注意事项。

1、不要随意放置器具或是材料,以至于现场凌乱。

2、注意个人和食材卫生,不应弄混弄乱。

3、各参赛人员按时到既定地点,应预先了解包粽子的有关方法。

《端午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联想的作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重点:(1)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2)联想的作用。

教时:一教时。

教学过程:

1、导入:完成趣味填空。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年之中你最喜欢过的是哪一个节日?

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

(老师鼓励畅所欲言,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以外,还有哪些节日?目标导向:端午节)。

有同学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历的几月初几?(五月初五)。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呀?请知道的自告奋勇站起来告诉你的同学。(包粽子,吃咸鸭蛋、挂艾叶菖蒲,用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及手足心)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知道包粽子的用意吗?(纪念屈原)。

【归纳】对,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

有一首诗这样描写端午节:

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

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现代作家沈从文到湘西去了解一下他们那里的端午日风俗是怎么样的?(板书:端午日沈从文)。

2、教学目标:

(1)了解联想的作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3、作者简介(见课件)。

茶峒()伶俐()嘭嘭铛铛()擂鼓()。

呐喊()老鹳()戍守()蘸()。

蘸酒()泅水()。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两个习俗的?(时间顺序)。

明确:表明全茶峒人都去观看的热闹场景,突出了茶峒人对赛龙舟的重视,渲染了过节的喜庆和热闹气氛,为下文赛龙舟的激烈热闹作铺垫。

1、请同学们找出船和船竞赛的场面中作者描写的`三个场面。

河边看划船。

河上赛龙舟。

胜利者领赏。

2、参加赛龙船的人有哪几类?分别找出这些人最具表现力的动作和外貌.并讨论这样描写的作用。

明确:桨手——持、划带头的——缠裹拿挥动指挥。

锣鼓手——敲打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团结合作,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

3、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热闹与激烈?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这与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来写的?(联想)。两者相似点在:

鼓声如雷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

作用是什么,请位同学来归纳一下好不好?(归纳:联想的作用是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热闹)。

刚才说了,梁红玉水战与龙舟赛无关,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联想,并想通过这种联想来突出龙舟赛的热闹欢腾。这在描写角度上说应该是什么?侧面描写。

【归纳】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让我们犹如身历其境。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赛龙舟的精彩画面。(见课件)。

(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

既然奖励不丰厚,那你认为龙舟比赛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课文中话回答)。

(合作努力的光荣)。

好了,龙舟也划累了,呐喊也喊累,也该休息休息啦,下面安排的是什么余兴节目呀?(竞追鸭子)目的是什么?(与民同乐,还是为了突出节日的欢腾气氛!)。

请你用50到100字描写一下你想象中的人们竞追鸭子的细节。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样抓住鸭子,或者写一群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温馨提示:河面上抓鸭子一般采用:穷追猛打,迂回包抄,合力擒抓,守株待兔等方法。)。

这篇散文描写了端午日赛龙舟的热烈场面,按“争着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意在体现传统节日的价值。让我们在了解淳朴民风的同时,丰富生活体验,感受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和爱国、爱民、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附:板书设计。

描写(正面)热烈欢腾。

龙舟竞赛详团结合作的努力。

联想(侧面)紧张激烈。

竞追鸭子(想象)略与民同乐。

《端午节》教学设计

1、读懂文中所给资料,并能作适当的补充。

2、初步学会归纳整理所给资料。

3、学会口头向别人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相关风俗。

4、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教学重点: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教学难点:归纳整理所给资料。

说到过端午节。哪个不感兴趣呢?可以先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等手段,激趣导入话题;也可让学生说见闻、讲风俗、谈过节感受等手段,激发情趣,引发想写动机。

然后阅读课文素材,自选资料构思起草。本课没有“例文”,可以准备“下水文”,以便师生读议后把握基本写法:如怎样筛选自己熟悉或需要的资料,怎样有重点、有条理地介绍;让学生现身说法、议法、明法。接着让学生仿照,或是模仿,对照、修改、加工。最后,反馈、评价,鼓励那些灵活模仿有创意、内容条理清楚、文从字顺的习作。

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八九周岁的孩子,他们才开始学写作文,从说到写,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需要一个过程,对他们过高的要求势必会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惧怕作文的心理。

如何让学生不输在习作的起跑线上,这至关重要,不但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而且有可能关系到学生一生对习作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一个重要的根本的任务。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部分中明确提出:“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

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件很有趣的事。学生大胆地写,自由地写,写出之后,再给予肯定、鼓励,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喜欢作文。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快乐,在全班同学面前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会使学生的内心充满快乐,这种“快乐”会使学生热爱作文,对写作充满自信,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有了这种心理基础,学生的思维会变得非常活跃,大脑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其写出来的习作也会内容丰富。

在小学三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象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因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1、谈话激发情趣。教师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感染力和美感的语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唤醒学生的记忆,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情趣。不过,各环节侧重点不同,课前谈话重在激趣,总结性谈话重在激情,教师课中的“现身说法”则重在感人及鼓励学生大胆谈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2、课件激发情趣。教师根据习作内容,提供图片或制作成课件向学生展示,可以激发情趣,引发学生对平时生活积累的回忆,更能诱发孩子们写作的欲望。

3、范文激发情趣。教师要写好或选好范文,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领悟写作技巧和语言的运用,更鼓励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思考与独创,激发其创造激情。

4、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教师根据作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选择地“创设情境,激发情趣”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

(一)激趣:放飞的思维双翅。

2、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3、小结。我们怎样介绍这些传统节日呢?(名称、时间、来历、习俗)。

(二)交流:明确习作内容。

1、你们的这些知识是从哪来的?(相机推荐学习方法和要求同学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2、大家能不能从以下图片中猜出我们的话题。板书:端午节。

3、p91胡瑞芝同学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端午节的一些资料,咱们来读一读,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4、质疑、交流。师生共同探讨,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5、大家能不能运用这些资料给我们介绍介绍端午节呢?

(三)品文:点燃智慧之花。

1、对比两篇有针对性的范文。四人小组阅读、比较、分析、评价两篇范文。

2、对比评价后小结。

3、探索写作方法。讨论:怎样合理应用这些资料?(重组取舍补充)。

4、创设情境,拓展写作内容。

你准备向远道而来的加菲猫先生的介绍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收集整理)。

5、理清写作思路。a对于这些材料,你准备怎样来运用?b选取个案具体研究。

6、总结、激励。小结:通过同学的发言,我发现大家已经知道如何恰当的安排材料。

(四)练写:提供机遇,享受情趣。

2、学生领取投稿纸,写草稿(相机点评)。

《端午日》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

重点:(1)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2)联想的作用。

教具安排:(1)龙舟赛的相关图片(2)投影片(3)朗读磁带。

教时:一教时。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年之中你最喜欢过的是哪一个节日?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老师鼓励畅所欲言,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以外,还有哪些节日?目标导向:端午节)。

有同学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历的几月初几?

(五月初五)。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呀?请知道的自告奋勇站起来告诉你的同学。

(包粽子,吃咸鸭蛋、挂艾叶菖蒲,用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及手足心)。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知道包粽子的.用意吗?

(纪念屈原)。

【归纳】:对,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

刚才我提到了龙舟赛,大家看到过吗?我们这里有这个习俗吗?

(有)。

【归纳】:我们这里在水乡河面宽阔的地方有这项活动。

那么请看到过龙舟竞赛场面的同学请举手,包括当现场观看过的,也可以包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过的。

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概括一下你看时或看后的感受。

(热烈、紧张、刺激,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

【归纳】:好的。如果没有看到过的,请跟。

[4][5]。

端午节课教学设计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

1.国旗一面、国歌。

2.升旗手绶带三条。

老师、小朋友们早上好!

在这我先念一首儿歌给大家听,听完以后,我要问一个小问题。“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小朋友,你们知道儿歌里说的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这个星期五,那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我们都喜欢吃什么?

1.讲卫生宝宝:陆周思琪。

宝宝很爱干净,身上每天都是香香的,来园时,能坚持带好手帕,衣服脏了会及时跟换,指甲也是干干净净的,真是一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2.爱学习宝宝:陆郡瑶。

上课认真,老师提问后积极举手发言,爱动脑筋。在亲子绘本比赛中获太仓市一等奖。很了不起吧。

3.讲礼貌宝宝:陆浩然。

看见老师很有礼貌,能主动和老师、奶奶打招呼,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宝宝。

4.表演节目,童谣《上山打老虎》。

端午棕教学设计端午粽的教学设计思路

转眼又是一山粽叶绿,赣州的街头巷尾,已飘起了粽叶的清香,那粽儿飘香季节,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扳起手指一数,离开家乡已十五载,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间,家乡的粽叶,如同家乡的的端午节,早已被岁月拉成了长长的记忆。

记忆中,采摘粽叶是端午节的前奏。那时,亲戚、邻居、朋友,全村的人都忙起来了,烧草灰制碱水,采洗粽叶淘糯米,大家忙在一起,有说有笑,那是我记忆中难忘的乡村生活情景。节日前几天,我们小伙伴们便相约到山涧采粽叶。村庄附近的山上是没有那种植物的,我们要步行很远一段距离,到深山的清泉边采摘。

采粽叶是不易的事,不仅要爬山越岭,还要经受蚊叮虫咬,相当辛苦,但一想到那香喷喷的金黄色的粽子,我们就兴奋无比,唱着歌撒着欢,如小兔般跳跃在林间,寻找着粽叶。找到之后,小心翼翼地将这种纺锤形的粽叶摘下,一枚一枚叠放好。采完粽叶回来,我们往往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扛着一编织袋粽叶,小伙伴们都有一种收获的喜悦,虽然腰酸背痛,却依然叽叽喳喳个没完。

采完粽叶回来,奶奶就把又宽又长的青翠粽叶,一扎一扎捆好,泡在水里,用大锅煮透,此时,浓郁清香便弥漫满屋,把过节的意味熏浓。端午节头天下午,奶奶从米缸里舀出白白的、珠圆玉润的糯米,装在水桶里,清凉明澈的水细细地清洗糯米中的杂质,再掺上几把红枣,红的白的,格外醒目。包粽子时,我就迫不及待搬了小板凳,坐在盛满了糯米和粽叶的锅盆前,等着和奶奶一起包粽子。说是“一起”,其实,用奶奶的话说,是“瞎掺和”。但奶奶却从不阻止我,哪怕我包得还未及开煮就脱线散架,或者样子奇形怪状四不像,都不会被指责半句。不一会儿,一大盆粽子就包好,一个个精神饱满,可爱极了,还没煮就有一股隐隐的清香。

吃完晚饭后,在灶里加些木棍杂柴,把粽子倒进锅里,翻腾几遍后,大人们便放心地休息,而我则闻着粽香,心里如翻滚的粽子,兴奋,难眠。煮了一晚上的粽子熟了,清香四溢,轻解开来,那嫩黄色彩的粽肉,升腾着蒸气,散发出一股特有的粽香。轻咬一口,过节的滋味就从舌尖弥漫到全身。

冰心说:“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在我真中的梦里,飘着粽叶的清香,飘着粽子的甜香;在我梦中的真里,有一片令我永远回味的粽叶,那粽叶里包裹着美好的节日,包裹着节日里奶奶的笑脸,还包裹着童年的无忧与欢乐。

2端午节作文。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粽子在口,母亲在身边,家乡在心中。

3端午节作文。

时间轴轮飞快地运转着,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艾叶的清香和粽香的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奶奶照常要自己动手包粽子,但这回加上了小助手我。

端午节前一天晚上,奶奶将糯米、馅料、粽叶和粽绳一一摆放到餐桌上。我一看,知道奶奶要包粽子了,赶紧洗洗手,过去帮忙。当我看到一大盆浸泡在水里的粽叶和粽绳时,感到疑惑不解,向奶奶问道:“奶奶,为什么要把粽叶和棕绳泡在水里呢?”奶奶笑着说:“这你就不懂了吧。粽叶泡水后会变得更加柔软,而粽绳泡水后则会变得更有韧性,不易断裂。明白了吗?”我使劲点了点头。

正式开始包粽子了。第一步是将粽叶卷成漏斗形。我看到奶奶轻松熟练地完成了这一步,心想:这也没多难嘛,我也会!可当我手拿着粽叶时,我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到底要怎么卷,朝哪儿卷呢?一连串的问题挡在了我面前。唉,没想到第一步就将我难住了呀!看到奶奶已经在往粽叶里放糯米,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把粽叶上下翻转了几次,终于找准了方向,将粽叶一卷,完成了第一步。我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

第二步是填上馅料和糯米。我用汤勺把糯米舀进粽叶里,再放进馅料,最后铺上一层糯米。哈,成功了!正当我沾沾自喜时,突然手一松,“哗啦啦……”馅料和糯米全撒了,身上,地上,到处都是。我望着地上的馅料和糯米,一脸尴尬,默默地叹了口气——唉,只好重新再做了!

第三步是折叠粽叶。这是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吸取了上一步的教训,握紧了粽叶,生怕重蹈覆辙。我在奶奶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把粽叶向前折去,又把多余的粽叶向右边叠去,赶紧抓过一条粽绳,一头咬在嘴里,一头用手在粽子上捆了几圈,打结。虽然样子很别扭,但这毕竟是我手中包出的第一个粽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随后,奶奶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水煮。起锅时,整个屋子里都弥漫着粽叶的清香,也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息。

这个端午节,一定充满了浓浓的粽香和喜悦吧。我想到。

4端午节作文。

今晨起得很早,想去早市买些菜蔬,随手关门的时候,竟在门楣上方发现了一束系着红绳的艾草,哦,我恍然想到,又是一个粽叶飘香的端午来了。也不知是哪位善意的友邻,给我在门前挂了驱邪的艾草,满心的感激又不知和谁道谢。

细细想来,中国的每个传统节日都充满了厚重的人情味,互赠礼物,互表心意,已成为每个节日的潜则,这些叫人心生温暖的小举动,串连起了国人传统美德的延续,礼仪之邦的盛名也远播海外,这也是许多外国人神往炎黄文化的所在。

每逢端午节来临,孩童们的手腕上都系着五彩绳,有的胸前还佩着香囊,等端午节过后,便把五彩绳扔进河里,大人们说:“这样做可以驱避邪气,带走百病,让人健康好运”。这样的说法虽有些迷信,但也是节日的一种习俗特色,把节日氛围营造得更加浓烈。端午节的清早,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插上了碧绿的艾草,忘了插艾草的人家,总有好心的邻居给插上,这时,悠长悠长的巷子里飘起了浓浓的粽香。

东北的粽子不像南方那般精致。我小的时候,包粽子的材料也只有江米和黄米两种,条件好的用江米,而农村用的基本都是黄米,粽子包的虽然简单,但蘸着甜甜的白糖,吃起来还是口齿留香,余味难忘。如今,粽子已经是中国传统美食的经典,大江南北,口味繁多的粽子,诱惑着我们的味蕾,但是却再也吃不出儿时的心情和味道了。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很多种,我只记得其中的一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他抱着忠于故国的玉碎之心,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实现了“士当以死报国”的未了夙愿。后人“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为深远。

在这粽子飘香,艾草青青的夏日,在我们品尝美味与家人团聚的时刻,让我们向那些浮沉在历史星河中的英灵们,敬上一盏淡淡的雄黄酒,奉上一枚甜甜的糯米粽,他们那些美好的传说故事,似一座丰碑,永远铭刻在世人的心里,正所谓:“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人间”。

《端午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作者简洁凝练的文笔,总结并学习写作特点、技巧;

2.了解本文主旨:表现官民同乐,赞扬淳朴民风;

3.进一步了解端午风情,感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本文节选自沈从文的《边城》,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选修课文。这册书主要是为学生打开博雅多彩的语文世界,而本单元向学生展示的是祖国各地的民俗风情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热爱端午习俗,扩大视野。

因为初仪学生总结概括能力不强,所以目标1是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是为了不教,我采用师生提问、讨论、共同释疑的方法,并对学生在朗读、做笔记等方面予以学法上的指导。

教学时数:1课时。

三.教学过程。

拟分四大环节:故事导入,检查预习情况,质疑讨论答惑,结语。

(一)导入。

(板书:沈从文)。

同学们,苏州曾有一位美丽而且有才的女子,追求她的人很多,但她统统看不上眼,私下里把这些人编为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然而最终她成为一个被人称为“情书圣手”的人的妻子,而这个人曾被编为“癞蛤蟆第十三号。但就是这么一个十三号,不仅吃上了天鹅肉,而且完全自学成才,成为在四十年代已与巴金齐名的作家。他就是--沈从文。今天我们就来见识一下这位大作家笔下的湘西世界之端午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简介作者情况。

(补充:汉土苗三族血统,其研究并卓有成就的领域也是多方面的,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家,尤以写作上的突出。他的创作风格鲜明,有人称之为“乡土文学之父”。建议看其名著:中篇小说《边城》。)。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出重点、生难字词。

(三)整体感知,讨论释疑。

1.指定学生范读,学生或老师评点;学生思考问题。

2.分组讨论,每组总结提出1~2个问题,也可组内解决。

教师适时归纳问题,引向正点。

(鼓励学生多思,自主学习;注意平等对话,强调仁者见仁;注意把握问题与知识点的结合点)。

3.备问题:

(1)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高度概括:“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赛船,追鸭子。见最后一段。介绍“一点突破法”。

(板书)船船竞赛:a.全茶峒人看划船。

b.划船前的准备,赛手配置,竞赛盛况。

c.获胜领奖,军人放炮庆贺。

人、鸭竞赛:追赶,捕捉(板书)。

(整个框架,一点突破)。

(2)a写全茶峒人看划船的.作用。

(三个“莫不”,渲染气氛,设悬念。表明全民参与)。

注意:第三个“莫不”句中“……。因为……”句号使用恰当吗?

(前因后果,一整句话。不当。参看人民出版社《边城》12页。敢于质疑)。

(3)b气氛如何?作者是怎样渲染的?

赛龙舟:

正面(动作,外貌)。

侧面(万人空巷,赛前准备,联想)。

追鸭子:色彩鲜艳,场面热烈。

(三处:“莫不”,放鞭炮,放鸭子)。

表现何主题?

(官民同乐,军民同乐,全民共乐)。

(5)文中写获奖也有意思,运动会上人怎样领奖?本文中的选手们呢?

试看那些地方/词语表现得奖情况的?(必,不拘,都)。

通过这些词语你看出什么?(与民同乐的人情美,合作团结的朴实民风)。

(6)人与鸭的竞赛可否删除?

(不可以。船船竞赛的补充,体现淳朴民风;侧面烘托热闹气氛;又一高潮)。

(7)端午民俗很多,为何作者捡赛龙舟和追鸭子描述?

(赛龙舟:详写,突出气氛,主题:追鸭子:略写,留空白,读者可以想像,余味无穷)。

(8)(板书)写作特点:

选材详略得当。

场面描写:人物(动作,外貌)。

点面结合。

联想与想象。

4.端午风俗:。

回头看看全文,在人家茶峒端午一般做什么?

(穿新衣,蘸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追鸭子)。

那咱们这边呢?

(艾草,菖蒲,五色线,中午喝雄黄酒,驱邪避凶)。

你对端午、中秋等节日风俗如何看待?

(四)结语。

每一个节日民俗都具有写明的特色,千百年的发展成就它们各自的文化内涵。端午让我们想起重阳敬老、登高、忆想屈原。中秋呢,思乡思念亲人,这是个团圆的节日。再说清明,一提到它,不少人会想起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丝飘飞,这是扫墓踏青的时日。应该说这些节日民俗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它们就是文化的粼粼波光,没有它们,水面会显得异样,民族文化会黯然失色,所以我们应当学会珍视它们。

苏轼于“丙辰中秋”写了《水调歌头》,鲁迅写了《社戏》,刘绍棠写了儿时的春节,而我们的沈从文先生则在他最负盛名的小说《边城》里写了这么一个端午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相信这些节日风俗在大家手里也会熠熠生辉,当然,前提是努力。

附:板书。

端午日。

沈从文。

船船竞赛:a.全茶峒人看划船。

b.划船前的准备,赛手配置,竞赛盛况。

c.获胜领奖,军人放炮庆贺。

人、鸭竞赛:追赶,捕捉。

写作特点:

a选材详略得当。

b场面描写:人物(动作,外貌)。

点面结合。

联想与想象。

《端午粽》的教学设计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学重点,注重了读长句子的训练了和完整话的训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本以为孩子们都能吃过粽子肯定能说的很好,但是说话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现孩子们对于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表达得不够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们对于说话训练不够完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欢吃粽子根本没有见过,第二就是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从外到里的顺序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训练长句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训练,这样才能培养语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读能力是比较薄弱。,主要一节课又要分析重点段又要认读生字还有书写生字。总感觉给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阅读,孩子们对于文本内容不熟悉,所以影响朗读效果。做好语文课前预习我觉得非常必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端午日》教学设计

端午日是我国由来已久、家喻户晓的民众的节日。全文仅用700字,就活灵活现的展示了划船竞赛和赶鸭竞赛的生动场面。

引导学生学完这篇课文,我也从湘西人民的质朴生活中体会到很多。沈从文是一位草根作家,他自学成才却能成为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人之一,他在小说《边城》中,为人们展示了湘西婚丧嫁娶、端午节龙舟竞赛等有特有的风俗画、人情画,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充分显示了他的语言功底。

导入新课,学生在说我国的传统节日时说出了五一节、国庆节、圣诞节等,我及时予以了纠正。令我比较欣喜的是我们班的严春同学竟然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情人节,而且强调了是七夕,让我不得不仰视这个孩子,这个孩子视野看来比较开阔,在后来的抢答中也得到了体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