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学研究范文(20篇)

时间:2024-05-15 03:41:06 作者:曼珠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查阅范文范本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值得参考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

心理咨询师的研究论文

摘要:

本文介绍的是一例因家庭教育疏忽导致孩子产生不良的情绪和行为的案例报告。求助者赵某是一名五年级的男孩,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父母对其上学期间不正确的情绪和行为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引导,而是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来解决问题。导致求助者形成情绪暴躁,品行不良、学习成绩糟糕的'现状。通过对求助者个性心理特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特点的分析,并对其同学和老师进行了访问调查,进一步了解求助者的实际情况和目前所处的状态,在与求助者进行协商后,确定咨询方案,采用了阳性强化法和零反应区别强化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3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和行为有一定的好转,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字:

一般心理问题阳性强化法零反应区别强化法。

一、来访者一般情况。

(一)人口学资料:赵某,男性,12岁,光荣街学校五年级,体态偏瘦。

(二)个人成长史:求助者从小到大与父母的关系紧张,父母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唯一的教育方式就是打和骂。到了五年级父亲由于外出打工,他的母亲爱打麻将,是个教育方式简单的人,轻则拳打脚踢,重则是木棍。致使赵某在学校的表现是:学习不认真,成绩在班级倒数第一,脾气暴躁,与同学话不投机就是拳脚相加。随着孩子青春早期的独立意识的增强,最终出现行为心理障碍问题。因此,师生关系紧张,与父母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下降。家长无奈,征得他的同意前来咨询。

(三)精神状态:感知觉尚可,思维逻辑正常,对父母和老师有抵触情绪,情感表达言行一致。(四)身体状态:近期无重大疾病,无躯体异常感觉。(五)社会功能状态:能按时上学、放学,但不愿完成作业,与同学关系紧张,存在交往困难。

(六)心理测验结果:

1、90项症状清单(scl—90)结果显示:总分175分,阳性项目37项。其中出现异常的因子分如下:人际关系敏感4.0、焦虑2.3、敌对4.2、偏执2.5。

2、儿童行为量表(cbcl)结果显示:社会能力——社交活动2.8<3.5分;学校情况1.7<2.0分;行为问题——交往不良22>14分;敌意性15>10分;不成熟7>5分;违纪11>8分。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一)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不佳,与父母、老师,同学关系紧张,时间近一个多月。

(二)个人陈述:他从小就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好,与父母亲的关系不够亲密,经常被骂,如果他犯了错,父亲更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暴打,即使是不小心的也是同样对待。有一次,他看到别的同学穿的衣服都是干干净净的,而自己的衣服确是脏兮兮的,就想自己学着洗衣服,同时也给父母减轻负担,可是不小心把水弄撒了,父亲刚好回来,不由分说就是一耳光,他暗自哭了一小时,当时觉得父亲根本不爱他,对他只有打骂。到了五年级时,爸爸外出打工,不总在家,由母亲带着自己生活,感觉有时母亲比父亲更暴躁,下手更狠,如果口头上稍有顶撞,等来的就是更猛烈的一顿暴打。比如他有次放学回家口渴,又发现没有汤喝,就请求妈妈煮一碗汤,可是妈妈理都不理,只顾自己打麻将,当时他觉得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没有一个人可以让他觉得到是会爱他的。所以在学校里他也是这样看待同学和老师,谁如果对他不好,他的反应方式就是武力解决。虽然有时他也想改变,可是他知道没有一个人会相信他会变好,所以到现在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三、咨询师观察及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来访者谈吐自然,表情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讲到伤心动情时会激动,甚至流下眼泪。(二)家长反映:在家不服从管理,并且脾气暴躁。(三)老师反映:在校不愿学习,对老师经常顶撞,对同学动手动脚,家长到校告状,要求严历处理。

四、评估与诊断。

(一)综合分析所收集的临床资料,对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进行评估:

1、精神状态:情绪易激动,一提到父母或有关老师和同学,就会产生反感情绪。

2、学习与交往状态: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下降,与父母、老师违抗,与同学交往困难。

3、验证资料:通过打电话与老师联系,证明母亲和患者的陈述基本属实,提供的临床资料真实可靠。

(二)诊断依据:

2、对照症状学标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庭的长久打骂导致赵某的暴躁性格。他把父母教育方式迁移到学校,用同样方法对待同学,加上老师对其不够关心,使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形成。

(三)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四)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相统一,对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典型意义的特异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来判断,该求助者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经泛化,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反应仅一个多月,内容反应只对有关的人员,尚未泛化,情绪反应可以理解,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品行障碍相鉴别:有某种持续的具有异常攻击性或反抗性的行为模式,如过分好斗或霸道、偷窃、残忍、故意破坏、反复撒谎、逃学或离家出走。上述行为存在6个月以上,才考虑本诊断。而该求助者出现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基本属于正常范围,严重程度远未达到。故可以排除品行障碍。

(五)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处于青春早期的“心理动荡时期”

(2)社会因素: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老师对孩子缺少关注,使孩子的心情长期受压抑,致使造成这种不良行为。因此,治疗的着眼点是探寻并纠正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的观念的认知过程,由于求助者年龄还小,适用于阳性强化法。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项原则,与赵某共同协商达成口头协议,初步确定: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1)减少赵某的暴躁情绪遭逢和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2)培养赵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促进赵某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他的潜能,达到品行完善。

(一)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咨询主要方法:阳性强化法零反应区别强化法。

阳性强化法的原理是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零反应区别强化法是指在一规定时间内若不需要的行为(即要消除的行为)不发生,就给予强化。比如,如果我们规定某儿童在阶段时间内,开始20分钟,不准大声说话,就给奖励,最后45分钟内都不准大声说话,就按做到的程度给予相应的奖励。针对来访者产生行为问题的原因,除指导其父母改变过去的不当教育方式外,鉴于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故适于采用以上两种方法。

(二)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种。

收费:学校接待学生咨询、心理测验不收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制定实施方案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4月5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注意同求助者的共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向求助者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

(2)进行心理测验;

(3)确定咨询目标;

(4)与来访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来访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对来访者的心理历程进行简要的回顾;

(6)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来访者了解“为什么会这样”;

(8)布置咨询作业:记录“行为心理障碍”发生的频度。

第二次咨询:204月12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进一步收集资料;

(2)通过谈话,改善来访者的不良认知。

(3)采用阳性强化法,由母亲与老师详细观察和记录孩子产生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通过咨询作业使用消退和强化技术,形成良性行为和认知。同时,通过咨询作业实施“零反应区别强化法”,对求助者在规定时间内“对立违抗行为”若不发生,即给予强化。

方法:谈话法、阳性强化法、零反应区别强化法、行为契约法。

过程:

(1)咨询师与来访者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帮助求助者认识到他的不良认知,并进行改变。使求助者正确的认识现状,认识到他的这些不良的情绪和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后果,并提供一些与老师、同学和家长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和策略。

(2)在这次咨询中,通过与求助者协商,并取得其母亲与老师的配合,详细观察和记录孩子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发生的频度、程度和后果。

由母亲和班主任对求助者的对立违抗行为与感觉进行整理记录。

(3)布置咨询作业:在咨询结束后,首先要取得有关人员的配合,特别是在学校要做好与班主任的配合。首先,运用消退疗法,家长和老师对求助者的逆反行为不予理睬,暗地里密切注意观察,期待其行为的转变,当行为出现转机的时候要立即给以口头表扬。其次,取得家长和班主任的支持,运用零反应区别强化法,与求助者签订契约:求助者在学校学习,每节课内20分钟内无对抗老师及干扰的行为发生,由老师在全班点名表扬,并发给小红花1朵,如果45分钟内不发生上述行为,则发给小红花2朵。在家里,45分钟内如果不与父母顶撞、不乱摔东西,奖励观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动画片30分钟;如果三天内在学校、在家里无上述行为,则家长奖励50元以内求助者想要的物质奖励。最后,要求母子二人在家里对每天的行为和想法的改变做交流并由母亲协助记录。

第三次咨询:20xx年4月19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对前几次咨询进行总结;

(3)结束咨询。

方法:谈话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建立了较为良好的师生的关系,增强来访者的学习和交际信心。母亲对来访者的一系列改变非常满意。

(2)对前几次咨询进行总结,与求助者讨论今后努力的方向,巩固已习得的良好行为,同时向求助者说明过去对他实施的那些奖励,都是为了改变其不良行为的,现在求助者各方面的表现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就不再对其实施金钱奖励,这一点求助者表示赞成,但是提出自己以前喜欢画画,可母亲不让画,希望母亲不要干涉他画画。经过这次事件,母亲思想上开明了许多,她相信孩子能处理好学习与画画的关系。孩子则表示他会管理好自己,争取学习画画两不误。

(3)基本结束咨询。同来访者共同讨论,详细制定自己未来的学习生活目标计划。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

一个月后电话随访,求助者自述现在觉得上学很开心,因为老师指派班长与他结成帮学对子,探讨学习问题,还交到了几个要好的朋友。目前他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还能再考90分来证明自己。

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现在在学校很开心,与老师同学关系得到改善,学习效率提高。在家里与父母关系融洽。

3、他人评价:老师反映,求助者现在学习很用功,作业写得也比较干净,课堂上也能专心听讲,基本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发生与老师对抗行为。

通过电话回访,发现咨询已达到目的,改善了求助者的不良的情绪和行为的发生,能主动协调好与同学的关系,尊重老师,与母亲的关系也融洽起来,咨询过程完整有条理。

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原则

1)。客观性原则(价值中立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结合实际原则。

4)。伦理原则。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应用)(领会)。

(1)自然观察:特点: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自然观察试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础。

(2)参与观察:特点: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能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采用参与观察时应尽量减少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负面影响。

2.调查法(亦称询问法)(应用)。

(1)访谈法:特点:a.访谈者必须在双方人际沟通中取得信任,使被访者积极配合。

b.具有特点的目的性和一套访谈提纲设计、编制与实施的原则。

分类:a.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b.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2)问卷法:特点:a.标准化程度较高b.收效快。

类型:a.结构问卷与无结构问卷b.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

结构: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答案、计算机编码、调查实施记录、结束语。

3.档案研究法。

(1)优点:对研究对象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

(2)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

4.实验法。

(1)基本概念:a.自变量:研究者选择、控制的变量。多指能影响、决定及改变行为的客观因素。

如: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动机、态度等。

b.因变量:跟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多指被试者的心理反应与行为。

c.信度、效度等。

的小口袋:

心理咨询师的研究论文

摘要:

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丰富、文化观念的更新、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加剧了现代人的心理困惑与心理问题,心理咨询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与职业指导、技术测量、心理治疗相接轨的一门新兴科学。这项科学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学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具体围绕心理咨询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做相关总结,以期促进心理咨询的进一步发展成熟。

关键词:

心理咨询;学校工作;发展现状;重要性。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更新,使人们陷入了众多的心理问题当中,心理咨询是解决当前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目前也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工作中,用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本文将具体来分析心理咨询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从心理咨询的内涵及其在学校工作中的发展现状、心理咨询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两个方面来展开介绍,以期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心理咨询的内涵及其在学校工作中的发展现状。

所谓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上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根据咨询者在学习、生活、工作、疾病、康复等方面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对咨询者进行帮助、启发、诱导的一种情感、心理疏通方法,是促进咨询者人格不断完善及潜能充分发挥的一种心理帮助过程。开展心理咨询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心理学上的相关理论和技术,采取的方式是回答问题、解释疑惑、商量讨论、提供建议等,心理咨询的结果是使咨询者在认知、情感、态度、思维方式等方面发生某些认知性的变化,最终帮助咨询者形成自立自强的健康状态。

心理咨询在中国起步较晚,心理咨询在学校工作中的运用时间较短,存在着如下四个突出问题。一是对学校心理咨询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对心理咨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专门机构负责,没有独立的咨询场所,咨询者资质不够格等。另一方面是开设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二是对学校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误区。心理咨询按其本质来说着眼于人的发展和人的潜能的实现,并不仅仅局限于心理治疗,只针对于少数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仅仅局限在心理问题发生时的心理调节作用,从而阻碍了心理咨询的积极作用的发挥。三是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他们没有开展过正规的培养和训练,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很多学校往往是安排班主任或者德育教师兼任心理咨询师角色,专业水平不够。四是学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形式存在不足,主要是咨询者的被动求助,严重阻碍心理咨询工作的进展。

(一)对学校道德建设工作的落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心理咨询虽然与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很多明显的不同,但是,按其本质目的来说,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咨询有助于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心理咨询往往能够在很多方面弥补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转变消极心理、缓和人际冲突、促进自我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二)心理咨询对学校智育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智育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知识、技能、智力。这三个均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美国曾有心理学家指出:心理卫生与学习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很多实践经验也证明,消极的情绪体验与低效智力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复杂的因果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在不良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成绩往往不如人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引导我们在重视智育的时候也要同样重视心理咨询,这是实现成功智育的一个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三)心理咨询对于身心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完整的健康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不可或缺、相互影响的方面,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心统一”。身体健康和生理健康二者是相互影响、紧密相连的,一方面,身体健康影响生理健康,如果身体出现某些疾病、缺陷,人的情绪往往是低落、忧虑、焦躁、绝望等等。另一方面,生理健康会会影响身体健康,长期处于某种消极情绪体验中的人往往极易生病,出现某些健康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疾病的直接原因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因素既能致病,也能防病、治病。

结语:

心理咨询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学校工作的需要,更是个人健康发展、全面成才的需要。心理咨询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疏导某些个别学生,而更应该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个体人格完善、激发潜能的作用。通过上述本文的论述,笔者重点分析了心理咨询的内涵及其在学校工作中的发展现状、心理咨询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以期能够廓清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资料: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人除了熟睡之外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心理活动。

心理学的三大特点:

一、心理学既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也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说它年轻,是因为它1879年诞生,至今128年的历史;说它古老,是因为在人类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心理学思想一直存在(属于哲学)。如: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就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家,他的《论语》一书蕴藏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再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的《灵魂论》一书,也对人的心理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察。

二、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三、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点:社会心理的研究范围

1、微观的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等。

2、在人际层面:主要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等。

3、群体层面:如群体的凝聚力等,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

4、社会层面:如风俗、时尚等,阶级、阶层和民族的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三级心理咨询师认知心理学基本要点

1.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学习和记忆的法则。

2.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把人的记忆比喻成鸟舍,而回忆就像从鸟舍中捕捉出这只鸟进行检查一样。

3.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理学中独立出来。

4.冯特提出,心理学应该使用一种叫内省的技术,内省是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冯特的仔细的严格的方法,在很多方面类似于今天的认知研究。不过,冯特特别指出,象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这样的高级心理过程,不适合用内省技术来研究。

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构建了2000多个无意义音节。(节省法)。

6.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心理学家的是威廉詹姆斯,他出版了《心理学原理》,这本著作被描述成“可能是美国最重要的心理学论述。

7.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起了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它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行为主义者认为内省法过于主观,是不科学的,意识太模糊以至于不能恰当地进行研究。事实上,对可观察的行为的强调,使得行为主义者拒绝任何和心理事件有关的名词,如注意、表象、观念或思维。但是,行为主义却把注意看成是心灵主义的概念,认为科学心理学中不应该有注意的地位。

8.在欧洲,重要的新的流派是格式塔心理学,这一流派强调,人有一种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格式塔心理学著名的论调。

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当你努力解决一个问题时,问题的各个部分最初看起来彼此无关。然而,随着突然的“顿悟一闪”,各个部分就会配合在一起产生解决办法。

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完成的。

9.一些心理学家把1956年9月11日确定为认知心理学的生日,许多重要的研究者出席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讨论会。

另一个转折点是ulricneisser(1967)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

二级心理咨询师复习资料: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用观察法所得到的资料比较客观、真实。

(二)调查法。

用口头提问进行的调查叫访谈法;。

用问卷的方式提问,让被调查者回答进行的调查叫问卷法。

(三)个案法。

个案法又叫个案历史技术,这种方法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

(四)实验法。

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自变量;。

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叫因变量。

心理咨询师考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智力是否在成年晚期衰退。

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人格发展是对生命过程中将个体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的独有特性的变化和稳定性的研究;社会性发展考察个体在生命里程中与他人的互动及其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保持的方式。

如:新生儿对母亲和其他人的回应是否有差别?管教儿童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对于性别的认同在何时发展起来?我们如何促进跨种族的友谊?青少年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演变

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心理现象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人格;。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

动物心理的演化。

无脊椎动物:感觉。

脊椎动物:知觉。

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人:思维、意识。

不是心理学专业能考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考试不限制考生的专业,非专业的人员也可以考心理咨询师。现在想要考心理咨询师需要去专业的机构参加培训,培训合格后由机构代报名,考生自己是不能报名的。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中等职业院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后,从事本职业工作满10年以上;

5、在校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学生允许在三年级下半学期参加三级职业技能鉴定,报考职业见专业对照表(附件6)——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监狱学全专业。其他非相关专业的学生需参加培训达到一定学时,并获得结业证书,才能报考。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取得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

4、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

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命题点

导语: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1)定义: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2)特点:包括内在性、对象性和稳定性。

(3)成分: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三种成分。

(4)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个体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还受情境、认知因素,甚至过去的经验与行为的影响。

一是价值观与态度相比,更抽象和一般,更稳定和持久,更不容易转变。

二是价值观不像态度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对象,也没有直接的行为动力意义。它对行为的作用是间接的,价值观通过影响态度而最终影响行为。

(6)态度的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和认知功能。

(7)态度的维度:包括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和外显度。

(1)影响因素

一是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传递者的威信、传递者的.立场、说服的意图和说服的吸引力。

二是沟通信息方而的影响因素。包括信息差异、畏惧、信息倾向性和信息的提供方式。三是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有态度与信息的特性、人格因素和个体的心理倾向。四是情境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预告警告、分心和重复。

一是海德的平衡理论。

二是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

三是社会交换论。

3.态度测量

态度测量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使用量表测量态度时,主要测量态度的方向与态度的强度两个维度。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营法等。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点之心理学各种方法

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所谓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

优点: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且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测验法时,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积极的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的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是由于实验情境不易控制,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由实验室实验来加以验证和补充。实验室实验可能获得较精准的研究结果,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是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

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问卷法可以同时搜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比较节省人力物力,但其潜在问题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谈话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

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学习技巧

社会心理学自诞生始,就从孕育它的两个主要学科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不同的研究传统.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即"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定义:

艾尔乌德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我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三级心理咨询师认知心理学章节要点:语言

在过去的20年里,句子理解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基本的实验发现上:

第一,当识别句子中的每一个词时,读者或听者增量式地建立词串的句子水平的表征。目前,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即句子的结构暂时有歧义,人们也能立即作出一个特定的分析。

第二,人们能够很快地使用详细的词汇信息获得合适的分析。

花园中径理论框架:

在花园中径理论框架中,研究者曾经提出了两个主要的句法分析原则,一个是最小附加原则,其含义是,句子加工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并不假定任何潜在的不必要的节点,按照这一原则,当遇到歧义结构时,第一遍的句法分析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将建构最简单的可能的结构。另一个是迟关闭原则,其含义是,只要语法上允许,读者总是倾向于把每个新的语言材料附加到当前刚刚假定的从句或短语上,该原则能够保证新的成分即时地附加到先前的材料上,因而使得超出读者工作记忆限度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花园路径模型,它假定句法分析包含两个阶段,最初,只是纯粹的句法分析原则起作用,然后,语义的和词汇的信息才起作用,它们被用来证实或拒绝最初阶段的输出。

心理咨询师二级重点:心理学学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国詹姆斯杜威意识的功能詹姆斯提出“意识流”

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华生斯金纳行为受条件反射学说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德国魏太默、考夫卡、苛勒意识体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后期产生奥地利弗洛伊德无意识现象,人类异常行为。

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瑟认知。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心理咨询的范围与形式

1.在学习。工作。家庭生活以及升学。择业。恋爱。交友等方面所遇到的心理问题。

2.各种神经症的诊断及防治,如癔症。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

3.性心理障碍和性心理变态。

4.各种心身病症。

5.某些早期精神病的诊断。治疗。或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指导,促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预防复发。

6.给长期患有慢性身体疾病。久治不愈的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与指导。

7.提供各种心理卫生知识以及各种心理测查。

心理治疗的原则不是指导,而是理解。解释及启发,目的是帮助患者认识自己,认清那些较为幼稚的情感及行为模式,以比较现实。成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面对生活。

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难点:知觉

导语: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数据驱动加工:即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直接依赖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

概念驱动加工:即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

我们知觉的物体的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投影的大小有关系,人们在知觉物体时,似乎不自觉的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系,即:物体的大小=网膜投影的大小*物体与眼睛的距离。这就是大小-距离的不变假设。

(1)眼动理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在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视图形的某些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有些实验证明了眼动不是造成错觉的真正原因)。

(2)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这是从神经生理学水平解释错觉的一种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的错觉(该理论忽略了错觉现象和神经中枢的融合机制的.关系)。

(3)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可以说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一种例外,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这种理论强调了深度线索在错觉产生中的作用,因而也叫深度加工理论。

1.【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2.【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

3.【整体优先】整体水平的加工优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内温的整体反应和局部反应实验)。

4.【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他的稳定性。

5.【视觉线索】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面条件的信息。(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

6.【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

7.【错觉】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8.【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学习技巧

(一)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上面公式的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勒温提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作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二者紧密相连,前者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比较容易观察.后者是内隐的,属个体的主观世界,不能直接观察。二者的主体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分为四个层面)。

心理咨询师《健康心理学》考点:应激管理

应激管理指设计和应用各种各样的心理学方法以减少潜在应激经历影响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应激管理的知识,欢迎阅读。

应激预防的两途径:一是从根本上减少应激的来源,二是增加人们应对无法改变的应激的能力。后一途径注重的是人的内在改变,健康心理学者主要致力于此。

意义: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可以防止由应激相关疾病所带来的生产力下降和医疗费用上升,其它处于不利人际环境中的人们也都可从应激管理技术中获益。

目的:应激管理不是要彻底消除应激,而是把应激水平控制在一个最佳状态之下。

三阶段:教育(让参与者了解应激、学会识别)、技术获得和实践。

较常见的应激管理技巧传授是通过专题讨论会进行。对应激和应激反应的自我临近是应激管理的重要一步。应激日记是及时认识自己是否已经处于应激及作出何种应激反应的一种有效方法。

应激日记作用:1.有助清楚了解自己处境,意识到应激状况,以及时采取措施;2.有助于找出最有应激性的具体情境及特点,明确症结,更清楚的'认识困难所在;3.有助于观察自己的应激反应模式,使对应激水平的观察变得容易;4.有助于发现自己最佳的应激水平,以后可以给自己找一定的应激,使生活更丰富;5.有助于识别自己处理应激事件的不恰当努力、消极自我对话和非理性信念,避免增加新的应激。

心理学家发展出了许多干预方法和基本技术,帮助个体应对生理、认知、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的应激反应,从而有效地管理应激。

(一)针对应激生理反应的管理技术(疏,定)

1.渐进式肌肉放松法pmr:系统地紧张和松弛各组肌肉,关键是注意紧张松弛的各种感觉,逐步学会有意识地进入放松状态。

2.深呼吸。

3.想象。

4.系统脱敏法:是对想象和肌肉放松法的综合运用,对于减轻恐惧和焦虑等情绪体验及其生理唤起非常有用。理论基础:恐惧、焦虑是经典条件反射学习而来,同样方法可消除之。先让个体掌握放松方法,然后按照刺激等级由弱到强向个体呈现,个体通过想象达到唤起,然后鼓励个体放松,然后进入下一级。

5.体育锻炼:与肌肉放松异曲同工;除此之外,还减少对应激事件的注意;并从根本上增强个体的身体素质和应对应激的能力。

6.生物反馈:借助工具反映出个体通常意识不到但却可以主动控制的心理生理过程。使个体能把身体内部的变化和行为、思想结合起来,一段时间后,个体可以主动复制出身体的内部状态。条件要求较高却不具有独特优势。不过做为教育和咨询的辅助手段还是有用。

(二)针对应激认知反应的管理技术(拓,正)

1.预先设想:想象、表演和讨论等。2.信息控制:信息不足或不正确往往导致应激。3.对情境进行再评价。4.敏感并及时改变消极念头。

(三)针对应激情绪反应的管理技术(融,诚)

1.坦然接受:首先承认自己的情绪状态。2.转移注意:不是回避,而是让自己去想去做另外的事情,摆脱无聊。3.自我表露:自我交谈或与所信任的人交谈,一方面语言对应激情境的解释和分析可带来顿悟,另一方面有排解作用。4.寻找情感的社会支持:可避免长期沉浸;同时增强个体承受应激的忍耐性;还会带来信息、建议、友谊,以及经济物质的援助。

(四)采取积极的行为:针对应激行为反应的管理技术(行,心)

问题解决训练是一种让个体学习鉴别、发现或创造有效的和适应性的策略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mcnamara将问题解决应对技术分为以下阶段:判断问题、整个考虑、解决问题。

良好的健康习惯和社交技巧也是控制应激的辅助技术。

(五)时间管理技术

时间是应对资源之一,时间的利用和分配也是来源之一。所有应激管理项目包括了时间管理技术。时间日记可以帮我们找出时间使用的规律。重要原则和要点:

1.区分事情的优先顺序:根据重要性而不是紧迫性。最常用的是a(即与目标关联又时间敏感)b(与目标关联但对时间不敏感)c(无关联)法。安排时间不能太紧凑,留有一定缓冲和过渡,因为意外在所难免,缺乏弹性会带来挫折感。

2.开始行动,停止拖延:化整为零的思路是我们付诸实践的关键,注意哪些任务总是被拖延,找出共同特征,针对问题用4-d计划规划(哪些应现在做、稍后做、委托他人做、推托掉)。还应该养成自我签约及完成任务后自我奖赏的习惯。

意义: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的休闲时间。

(六)突发事件应激晤谈技术

突发事件应激晤谈技术(cisd)是一种针对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社会干预技术,以团体辅导为主(宜八人左右,2到3小时),分为六个步骤:

1.导入期。介绍工作人员,解释cisd的过程和方法,强调保护隐私。

2.事实期。成员进行自我介绍,讲述创伤事件发生时身在何处、经历了什么(视、听、嗅),事件后又发生了什么、听说了什么,自己在事件中的角色。此阶段只讲事实,不涉情绪反应。

3.感受期。情绪最强阶段,分想法期和反应期。让当事人说出事件中最初及最突出想法,由事件引起的想法的改变,并表达出情绪。帮参加者识别事件中的强烈情绪,并指出情绪反应是正常。此阶段的情绪识别与讨论是创伤愈合的重要环节。

4.症状期。依时间从心理、生理、认知、行为等各方面顺序回顾,确定个人出现的症状。避免病理化、症状用语、贴标签。

5.辅导期。介绍正常反应和适应性应付过程,打消当事人的顾虑,强调适应能力,讨论积极的适应和应对方式,提醒可能出现的并存问题。

6.再入期。主持人总结晤谈过程,回答问题,提供保证,消除顾虑并讨论行动计划,提供信息及转介服务。

三级心理咨询师认知心理学章节要点:语言

一个是直接通达假设,认为读者能够直接从视觉词获得词的意义。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一个词时,视觉模式足以让你从语义记忆中找到有关这个词意义的信息。

另一种假设称作语音中介假设或间接通达假设,认为必须把词的视觉形式转化为语音形式,然后才能找到关于词的意义的信息。这种假设认为,我们必须把词的视觉形式转化为语音形式,然后才能找到关于词的意义的信息。这个过程显然是间接的,因为按照这种假设,我们必须经过把视觉信息转化为语音信息这样的中介环节。

第三个假设叫做双通路假设,认为有关词意义的语义记忆,既可以通过视觉通路直接达到,也可以通过语音通路,间接达到。换句话说,我们的阅读过程可以是灵活的。

视觉词汇识别的有关证据:

直接通达假设最强的证据可能来自临床上对深层诵读困难的观察。所谓深层诵读困难,不能把印刷启转化为声音。这些病人不能读出简单的无意义的词,也不能判断哪些视觉呈现的词之间互相押韵。这些病人不能使用把视觉词转化为声音这样的中介环节。能够看印刷词,然后识它的意义。即使是没有转化为声音或言语码。

词汇歧义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同音同形异义词;另一类是异音同形异义词;还有一类是同音异形异义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