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论文(通用18篇)

时间:2023-12-18 19:51:50 作者:GZ才子

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重要工具,有助于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阅读这些教学计划范文,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

项目教学法的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应用论文

摘要: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声乐教学的内容不够具体,因此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效果成为了课程发展的重点,本文对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在传统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主要是对声乐理论的学习以及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随着课程改革的提出,一系列项目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了中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声乐学习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程,有很多技巧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这些技巧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了声乐的表演水平。项目教学法能够准确的对声乐表演中的各种因素和技巧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还能够改变枯燥的教学课堂,对于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并从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法中的弊端,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主线,教师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而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主体作用,对项目进行自主的探究和自由的讨论,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有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不但是知识的学习,更能够有效的提高应用和职业能力,更加满足中职教育的需求[1]。

(一)为学生安排专场表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基本都是灌输式的教育,教师机械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主要是对声乐技能技巧的学习,忽视了对声乐教学的艺术实践,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没有体会到声乐学习的快乐,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声乐教学中,为学生安排专场表演,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专场表演之前,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要表演的曲目,然后教师编排好节目安排,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有机会得到实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药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自己的曲目,这样一来,将项目教学法融入到教学中,不但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效果[2]。

(二)让学生进行实践演出,改善课堂教学模式。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学习专业的声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需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在舞台上得到完美的展现,除了声音方面的培养,还要具备一定的作品创作能力,因此,中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演出,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活动中的文艺演出,班级联欢会、学校迎新活动、跨年晚会和各种社团文艺活动等等,在学校方面,要尽量配合教师的教学计划,适当安排这种校园文艺活动,帮助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从而拉近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的练习和彩排,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感悟和创作,在整个实践演出的过程中,学生要经过准备、探索、创新、实践的过程,有助于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效果,真正实现学以致用[3]。

(三)通过比赛活动检验声乐教学效果。

除了上述的专场表演和实践演出之外,要想检验声乐教学的效果,可以通过举办声乐比赛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学生在声乐掌握方面的问题,从而不断的缩小教学实际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质量。例如,中职院校可以在每个学期期末举行歌唱比赛、弹唱比赛以及各种声乐技能比赛等等,评选出优秀的个人和作品。对于参赛作品,教师不要一首包办,要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行创作和编排,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在比赛活动中,能够互相的分工、协作和配合,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自己所负责的部分,这样一来,学生看到了自身的价值,能够提高今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比赛的结果,学生也会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教师也能够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逐步完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三、结语。

总而言之,项目教学法是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充分的挖掘了教学的特点。在中职院校中,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效果不够理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提出,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惠群.高职声乐项目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众文艺,,11:196.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计划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本月的培训本着“层层落实,人人参与,连有所得,炼有之用,持之以恒”的基本方针,意在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素养,为提高包教质量打好基础。

1、在训练内容上,坚持注重实际,讲求实效。

2、在训练形式上,坚持岗位练兵为主、自学为主,业务训练为主,集体教研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3、在工作组织上,坚持自练、教研、比赛三位一体的原则。

4、在评价验收上,坚持评比检查和教师量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1、声乐培训:掌握基本的歌唱技能,正确富有感情的教唱幼儿歌曲

每位教师从教材中自选一首幼儿歌曲,要求:有普通话演唱,歌唱姿势、音准、节奏正确,吐字清楚,有较好的艺术表现力。

2、视唱培训:具有一定的视唱能力,能熟练视唱教材中的歌曲,每位教师演唱一段曲谱(从教材中自选)

要求:用自然的声音演唱,音准、节奏准确。

3、乐理:掌握基础乐理知识,熟练把握幼儿教材音乐知识

4、键盘培训:。会用一种以上键盘乐器(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正确、熟练地演奏幼儿歌曲,并能自弹自唱。

演奏一手儿童歌曲,要求:弹奏准确,流畅,琴法无明显错误,自弹自唱。

5、舞蹈培训:有一定的舞蹈基本功和简单的儿童舞蹈、编排能力,自选一首乐曲(包括律动、幼儿体操、幼儿歌舞)进行舞蹈编排,其中不少于两个基本。

第一周:视唱培训:具有一定的视唱能力,能熟练视唱教材中的歌曲,每位教师演唱一段曲谱(从教材中自选)

要求:用自然的声音演唱,音准、节奏准确。

第二周:舞蹈培训:培训内容一)理论培训内容:

1、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

2、舞蹈的主要特征

3、按风格划分: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现代舞、群舞、组舞

4、舞蹈基本技能培训

4、幼儿律动创编

5、幼儿集体舞蹈创编

(二)技能培训主要内容为:

1、成品民族舞

2、教师阳光体操

3、幼儿集体舞蹈、律动的指导与创编

分阶段培训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论培训,集中学习。

第二阶段学习12个成品舞

第三阶段选取省编教材中的部分精品舞蹈和律动进行学习并进行创编。

第四阶段以小组的形式教师编排舞蹈队形和自己创编一段幼儿舞蹈,通过过程中三次作业形式进行考核(附考核表),并进行一次舞蹈培训的舞蹈展演活动。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计划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音乐教师,声乐教学是培养上讲台的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或歌唱演员。教学中不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方法,始终都应围绕培养音乐师资这一目标来进行,体现职前教育的特点。应改变声乐教学的“重技巧轻能力、重提高轻基础,重声音轻表现”的做法。把教学重心放在对学生基础理论的学校、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声乐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上来。

一方面,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教育思想的转变,然后是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要敢于否定自己固有的经验,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另一方面,高层次的声乐表演,准确到位的情感理解,需要有扎实深厚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及较高的音乐审美和声乐表演技能。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如何能够完成这些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也正充分体现了对音乐课程教学的理解程度。作为中职声乐教师,我们培养的学生正是将来要承担幼儿园音乐课教学任务的主体,教师应该静下心来抱着务实的态度审视声乐课堂,开展声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根据培养目标,适当增加或删减已有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更符合人才的培养。如对于面向就业的学生来说,主要是强化从事职业训练,掌握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声乐的基本技能,适当增加声乐教学理论和音乐教学方法的`内容,组合训练时注意音乐种类的丰富多样,声乐技能技巧难度适中,达到学以致用的基本目标,删减过难及与音乐教学无关的内容。因此,选择教材可增加难度,注重知识面的广度和精度。组合训练时,提高难度,教材选择向技术化、专业化靠近。

2、教材选择上确保声乐知识的准确性、严格性和系统性。内容设计上应以“声乐理论、声乐表现和实际运用能力”三个层面的内容作为课程基础。在训练中遵循从气息—————控制————音准,从单一到组合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年级以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训练为主,二年级以声乐表现为主要教学内容,三年级以声乐知识、音乐教学法为重点,以适应学生纵向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注重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中职生入校时情况千差万别,他们先天素质不同,后天教育也不同,所以也就决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年的教学中实践,如果都用一样的方法、一样的材料上同一节课,收到的效果就不好,就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只有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笔者在教学中把学生分为三组:优生为一组、中等生为一组、差生为一组,对他们进行不同的发声练习、作品训练等,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学期要有学期的教学目标,每节课要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声乐教学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也不是远远高于个体现有的水平,而应稍稍高于学生原有的水平。声乐教师要重视观察和反思,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中职声乐教学的立足点和核心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主动发展。没有学生的自主、主动的发展作基础,其结果必然停留在学生发展的表面的、浅层的、不可持续的的层面上。声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克服种种困难,学会体验、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自觉主动地获得发展。

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理念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构建新型的课堂评价模式是声乐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评价模式,多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评价主体分别由学生本人、同小组成员、教师、管理者、校外导师、行业专家、幼儿园构成,由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研究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按照评价标准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解剖和分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尝试着引导,让学生自我示范,由同组学生及教师鉴别声音,这种学生与师生之间的多元化互评,可以为学生做出综合型、客观性的评价。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职业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在进行改革和推进,职业教育的兴盛和腾飞,来自于课堂的有效教学,《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更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努力目标,无论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实现教育目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角度出发,研究声乐课有效教学的策略都是有其重大意义的。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在对声乐艺术美学加以解读的过程中,如果以哲学的理念来思考就会发现:声乐艺术与哲学在某些方面存在深刻的联系,并且精神与物质的完美统一是声乐艺术美学的重要追求。

因此,本文基于哲学视角,简单分析了声乐艺术美学,并以此为基础,站在哲学高度从多个方面解读了声乐艺术。

站在哲学的高度来进一步审视声乐艺术,领会其中所蕴含的美的形态,可以有效实现对声乐艺术的完善和超越,并提高声乐本体的“自知之明”。

1声乐艺术美学。

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主,声乐需要人为练习,很多情况下人们说的学声乐,就是学唱歌或者不同的唱腔,声乐发出的是悦耳、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

而声乐艺术具有自身的特性,它以一定的美的规律为基础,然后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整体。

声乐的艺术美融合了各种美的因素,时空性、综合性、创造性是声乐美学的具体特征;呼吸、共鸣、吐字是构成声乐艺术美的基本条件;语言、旋律、情感、表演是形成声乐美的基本要素。

总的来说,在声乐艺术美的构成内容中,必不可少的是语言美、旋律美、声腔美。

有效探索声乐艺术美学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美学的构成看,声乐美学就是艺术美学的一个分支。

从这个层面来看,笔者要想进一步探索声乐艺术美学,就要明确其核心问题:即从哲学—美学的高度来认识声乐艺术的本质。

2基于哲学角度的声乐艺术美学解读。

2.1歌唱的存在依存于物质。

从宏观的哲学视野进行探索,物质是世界的本源。

基于马克思关于物质的认识来看,物质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决定人的意识,但却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它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人类通过自己的感觉来感知这种客观实在。

简言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物质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回到声乐艺术中,声乐艺术所反映的就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意识,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时空,成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并且延续着它的生命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声乐艺术所彰显的艺术之美深入到了人的内心,与人们的精神相融合。

其中,这种深刻的感染力不只是单纯的音响流动,其本质上是富含生命力的人类物质运动的结果。

2.2精神活动是声乐的本质。

声乐艺术具有一定的精神属性,并且在声乐艺术活动中有多方面的体现。

首先,基于声乐艺术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审视,人类主体的歌唱体现了思维的参与过程,并且以人体的各种发声器官为物质载体,最终实现了声乐艺术之美的张扬。

其中,人类主体在声乐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是多元互动的,例如歌唱情感的传递、调控器官运动觉、领悟歌唱内容等。

任何的心理活动都不会是凭空而生,声乐歌唱主体的心理活动过程也是如此,它是人体大脑机能运动的结果。

其次,从声乐艺术的精神属性来看,具有一定的表现形态。

其中,多元交叉是歌声属性的一个主要形式特征,并且在此过程中,辨证的逻辑法则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例如,声乐艺术是一种以声音为承载的听觉艺术,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这种听觉艺术需要借助一定的辅助手段(声乐歌唱者的面部表情及其外在形象特征)来增强表达效果;声乐还是一种表演的艺术,但是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表情达意却是需要着重体现的;声乐是一种音响艺术,但是其中却容纳了语义和音乐的元素,成为一种特殊的音响。

2.3声乐艺术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可以清楚的认识道: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行的,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彼此都不是孤立的存在。

物质和精神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因此,在声乐艺术美学的表达中,物质与精神也是相依而存的,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因果关系。

如果歌唱过程中缺少了人类发声器官的物质依托,那么歌唱就无法进行,人声也不会产生;另外,如果歌唱过程中只存在人声器官这种物质载体,而人的主体意识却不存在,那么歌唱就少了声乐艺术之美的内涵,具有审美价值的声响就成为一种妄想。

因此,在声乐艺术的表达中,物质与精神是相互依托的,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简单来说就是其中的一方难以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声乐中蕴含着深刻的审美意识,但是,物质和精神的简单组合并不能构成声乐艺术,各自还需要为自身创造一定的条件。

首先,声乐艺术表达的物质基础。

承载声乐发声器官的是人体,因此,健康的体魄成为声乐物质基础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此为前提,适合声乐演唱的各种呼吸以及发声器官才有了存在的可能,而这些也是促使一个人在声乐演唱中立足的基本前提。

基于现实的发展情况来看,每个人都拥有发声和呼吸器官,并且他们都可以进行歌唱,但并不是所有会歌唱的人都成为了歌唱家。

所以,人体需要具备生理性的歌喉,同时还要有用其进行歌唱的潜质,这个也是声乐歌唱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物质要求。

其次,声乐艺术歌唱中的精神基础。

这种条件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对声乐演唱主体的精神状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它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音乐心理素质,并且自身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层面的条件,歌唱者才能进一步发挥这些条件的价值,并利用这些要素的运动来实现歌唱的目的,并将其转化为歌唱技巧和歌唱能力,有效的适应歌唱表演和声乐作品表达的需求。

3结语。

总的来说,哲学与声乐艺术美学有着某些内在的联系,虽然两者从属于不同的门类:声乐是一种艺术,哲学是一种科学。

因此,在对声乐艺术美学进行鉴赏的过程中,笔者站在了哲学的高度,对声乐艺术美学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并进一步探索了哲学与声乐艺术之间的联系:歌唱的存在依存于物质,歌唱主体的精神活动是声乐的本质,声乐艺术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

在对声乐艺术美学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笔者也深深的领悟到: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是声乐艺术美学的一个主要追求,同时,它也是鉴赏和评价声乐艺术的一个标准,在声乐艺术演唱研究中具体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计划

1、针对少儿的心理,生理等特点进行专业化音乐启蒙教育。

2、因材施教,利用音乐特有的形式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信心,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人生观。

3、开设音乐基础课,给孩子以智慧,勇气,自信,欢乐以及父母般的关爱。

本中心训练课程包括:

1、少儿基础歌唱发声技巧

2、试唱练耳

3、节奏模唱

4、歌唱舞台表演

5、歌唱形体训练

6、辅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及少儿声乐考级等

具体练习内容:

1、儿童声乐呼吸练习

2、儿童声乐咬字吐字练习

3、儿童声乐面部自然放松练习

4、儿童声乐打开喉咙练习

5、儿童声乐形体站姿练习

6、儿童自信心方面的培养

7、儿童歌唱表现力的培养

关于少儿声乐考级的训练:

声乐考级自1995年开始,至今已有非常成熟的考试模式以及考试曲目。如今,我们的课程以《全国少儿声乐考级曲集》这一套书为依托,对于5—7岁的孩子以学习第一至第二级的歌曲为主,对于8岁以上的孩子采取因人而异顺级或跳级的教学方法,最后再在考试前挑选具有能力参加考级的学生,通过考级增加孩子的自信及能力,使其健康成长。

另外,本中心每期都有汇报演出,欢迎各位家长及音乐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并监督,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充满歌声的快乐童年吧!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

摘要:解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问题需构建全程体验教学模式。体验是指个体伴随着强烈内心情感活动的亲身实践。全程体验教学模式是反思性幼儿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尝试从全程体验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构建全程体验教学模式的框架要素。

关键词:全程体验教学模式;框架构建;学前教育;实践教学。

21世纪初,我国逐步推进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各地幼儿教师的培养任务转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承担。这些院校在实践教学上存在许多问题:实践教学模式不合;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实践基地数量不足等。这些院校尽管也重视实践教学,但由于受旧观念、理念的制约,在实施中尚存不少问题:只把实践教学当作一个教学环节(或工具性的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单一;未能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忽视幼儿教师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过程等。为此我们申报并立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体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分析构建全程体验教学模式的意义及其框架要素,即由全程体验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构成的基础要素和由评价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构成的保障要素,培养具备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专业情意和实践智慧的“反思性实践家”。

“全程体验”教学模式是“反思性幼儿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体验是指个体伴随着强烈内心情感活动的亲身实践,是通过情感感受对实践活动的一种升华,包含参与、反思和情感投入(职业认同)。全程体验就是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体验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幼儿教师可以在全程教学实践中获得观摩、参与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和体验,提升反思境界,升华职业感情,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一)全程参与实践是反思性幼儿教师成长的基础。

无论是中国先哲孔子,还是西方先知苏格拉底、柏拉图等,都对教育“实践”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实用主义代表人物英国的培根、美国的杜威等更是强调实践在“经验知识”形成中的作用。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毫不犹豫地强化国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之观点,重实践、重参与、重体验。参与教学实践能使每个有着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不同知识经验和不同智能类型的幼儿教师都能够平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会学习,构建专业知识、形成专业技能;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专业情意,进而提升为对幼教职业的挚爱,对幼教工作的向往。

(二)自觉反思是反思性幼儿教师成长必由之路。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其职业生命全程中有意识的自我发展的过程,这种有意识的自我发展的过程需要在全程体验课程情境下通过幼儿教师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调节来实现。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并提出“要具有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的目标要求。“全程体验”正是将反思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反思性实践者的培养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它需要不断地“实践—体验(反思)—再实践—再体验(再反思)”,达到“行中思,思中行”的统一。

(三)情感投入(职业认同)是反思性幼儿教师成长的动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有研究发现,学生在教育实习实践过程中会伴随着各种情感体验,比如兴奋、期待、满足、愉悦、充实、有信心或焦虑、紧张、沮丧、内疚、不安、感到前途渺茫等等。分析这些心理感受发现,与他们的关注点有关,而这些关注点正是自我生存、职业认同和自我发展等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成分。情感的投入是好教师的关键。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挚爱自己的职业,对教育教学报以极大的热情,才可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师工作中去。我们对学前教育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在幼儿园最受欢迎的是爱岗敬业、专业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专家型人才。这种理想的需求正是对“反思性实践家”的呼唤。

(一)全程体验教学目标体系。

全程体验教学目标体系是指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活动,在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应达到的水平或标准。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结合“服务于地方,特别是百色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专业定位和“培养具有革命老区精神特质;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教育理论知识实、教育能力强、教学技能熟、综合素质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教得好的高级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全程体验教学目标应包含三个维度。

1.专业理念与行为: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及相应的教育行为;

3.专业感受与体验:具有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同时,我们把学校历经近80年办学凝练出的“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磨砺成才”百色学院“石磨精神”纳入人才培养中,彰显学校人才培养特色。

(二)全程体验教学内容体系。

全程体验教学内容体系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载体。包括课程实践体验、活动实践体验、教育活动体验、社会实践体验四大块。

1.课程实践体验。包括:(1)为配合教育理论课程讲授而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如课任教师设计和安排心理学、卫生学实验等;五大领域设计与指导课程中观摩评析幼儿园教育活动视频及图片资料、课堂实训等;(2)实训、练习各类专业基本技能,包括弹、唱、跳、画、做、说、写、操等。课程实践体验要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训练能力为目标,师生双边情感互动,让学生在练习和操作训练中,理解教育理论,萌发专业理念,产生职业情感,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2.活动实践体验。活动实践是指以各类活动为平台培育专业素养,培养专业能力。包括:(1)专业基本技能竞赛活动。即将幼儿教师所需专业基本技能细分为弹、唱、跳、画、做、说、写、操(多媒体运用)等方面,每天晨晚练、每周强一技、每月一展示、每学期一验收、每年艺术周等,并在艺术周活动中开展讲故事、唱儿歌、舞蹈、书画、琴法、礼仪、演讲等师范生专业基本技能竞赛活动;(2)主题活动。如主题演讲比赛、迎新生或教师节晚会、“五四青春誓言”主题文艺晚会、庆祝元旦晚会以及教育实习总结汇报晚会等各种活动;(3)幼儿教师技能竞赛活动。开展教学方案设计、说课、上课比赛活动。获优等奖者推荐参加广西区级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并取得好名次;(4)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活动。注重培养科研意识,把撰写论文、参与科研课题、进行教育调查、申报立项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作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

3.教育实践体验。教育实践包括常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为了让学生获得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我们开展了“见习、研习和实习、研究一体化”的全程体验活动。一至三年级的每学期均安排为期1周的教育见习,一年级是“保教观摩”体验;二三年级为保教尝试式参与实践体验,协助幼儿教师组织一日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等,进行研习反思、撰写见习报告等;四年级为全面参与实践和研究式实践体验,第七学期安排12周的教育实习,体验幼儿园全部的保教活动及教研活动,第八学期毕业设计(论文)8周,顶岗实习12周,组织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与社会调查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4.社会实践体验。社会实践属于拓展性的活动,包括创新创业活动、三下乡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等。如到农村、城镇调查幼儿园小学化现状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调查广西区、市或县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并寻找自己创业的机会等,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获得实践体验和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激发和培养他们服务社会的热情和能力。

(一)构建完整的全程体验教学评价体系。

全程体验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有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百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制定了《师范生基本技能实训和考核标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教师技能实训和考核标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教育实习管理办法》《学生教育见习工作管理办法》等,通过专业基本技能和教师技能的考核、竞赛活动展示与评比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多种途径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评价。加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指导与成绩评定,校内实训要有实训报告或成果展示,由任课教师评定成绩并做好记录(或视频);校外实践由幼儿园指导教师和高校指导教师联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二)制定完善的全程体验教学管理体系。

全程体验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三个方面。1.组织管理。学校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2.运行管理。二级学院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完整的、与理论课程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大纲,并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及考核办法,做到“四有”,有大纲、有计划、有实施、有考核,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3.制度管理。制定关于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学科竞赛、学分互换与认定等实践教学管理文件,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构建完善的全程体验教学保障体系。

1.建立一批相关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校内实验实训室系统化。目前,我校内已建成了由心理教育能力实训中心、教学能力实训中心和专业综合能力实训中心等三大实训中心构成的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有数码钢琴实训室、合唱与指挥实训室、五大领域活动模拟实训室、书写实训室、舞蹈实训室、手工制作室、蒙氏活动室、感统训练室、团体心理实训室、智慧教室和微格教室等42间,设备总价值1000多万元。(2)校外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目前建立校外挂牌签约的实践教学基地(幼儿园)8个,其中校级重点建设基地3个,并在其中2所幼儿园建有课堂教学在线观摩实训室。这些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专业基本技能和教师技能提供了物质保障。

2.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他们热爱幼教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熟悉幼儿园教育、保教能力强。高校承担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师经常到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同时,聘请幼儿园名师、园长作为专业兼职教师(目前我校已有15名外聘幼教专家),指导教育见习和实习工作。

参考文献:

[2]黄玉梅.新建本科院校学前教师教育全程体验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东盟博览,2012(11).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百色学院作为地处偏远山区的地方高校,近年来为了适应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声乐科目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创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出更多在新时代背景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合格人才。本文将以百色学院声乐教学为例,分别从教学现状、观念、模式及内容等几个方面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声乐课教学改革。

声乐课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精准阐释歌曲的美,从而为其未来的歌唱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百色学院,每年大一开学第一周,声乐教研室都会进行一次新生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制定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声乐学习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每个学生每周一个学时,形式上对大一、大二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大三、大四以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方式。在各个年级段期末结业考试时,学生也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在大四阶段从很多学生的就业实习单位反馈来看,学生们很难与实习单位的要求相适应。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声乐教学缺乏对社会发展的关注,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比较单一,为了适应这种就业的变化,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新型的办学定位。学校的办学定位就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大量的学术型高端人才,也需要大批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必须明确一个原则来培养人才。百色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毕业之后去了广西当地中小学从事教师工作,也就是说声乐教学要从以前的声乐表演型向师资型人才倾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声乐的学习不仅要学会如何唱歌,而且还要学会教别人如何唱歌,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舞台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说课、做示范的能力。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培养的`音乐表演学生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上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使学生学有所长,学即能用,培养以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为宗旨,集理论、表演、教学、演唱于一身的应用型人才。

(二)教学角色的转换。以往的声乐教学和别的其他科目教学过程一样,教师和学生是传授知识和被传授知识的关系,教学的中心是教师,学生唯师是从,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还有的教师十几年不换教材,声乐教学曲目和时代脱节,使学生学习的曲目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教学效率、效果大打折扣。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教师必须制定新的教学方案,不断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去经历、去探究、去比较、去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以协助者的身份只在关键性步骤上略加指引,鼓励学生增强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正确面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使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一)小组课与个别课的改革。个别课就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因材施教,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非常具有针对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歌唱天赋,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也是我国声乐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延续过来的教学模式,几乎存在于所有音乐院校。随着教学的深入,小组课也有它的弊端,特别是在知识的信息量上了解偏少,无法使学生系统性、完整性地了解声乐教学规律。另外一方面一对一的教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并不适用,无法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及时消化,还会加剧他们的疲劳,这时就需要小组课的加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们在谈论比较中逐渐掌握声乐学习技巧,提高声乐表演技能,然后教师逐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指导。

(二)分年级教学模式安排。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声乐教研室将教师四个学年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规划,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方面。一年级新生主要是声乐基本技能的训练,每个月三次“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师主要讲解呼吸、发声、咬字吐字及共鸣等方面的知识;一次小组观摩课,让学生们彼此评价,分辨正确的发声、呼吸方式。二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处理,主要是以个别课和小组课交叉结合为主,教师结合音乐作品本身进行详尽讲解,同时进行启发式引导。三年级以声乐实践训练为主,模式上主要以小组课、集体课、合班课为主,同时带领学生到声乐实践基地进行实地演出训练,培养学生舞台表演综合能力。四年级是实习训练阶段,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和水平,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基地,为学生赴社会实习保驾护航。

(三)启发式教学的反馈。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以问题设置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多开一些小组课、集体课、合班课,教师以讲座式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设置一定量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在课下自己解决,在下次回课的时候教师就不同学生所回答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点评,鼓励学生多思考、勤实践,自我创造、更新,从自身出发去学习和掌握声乐技能,在相互了解中提高学习进度。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独自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近一步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和舞台实践能力。

(一)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在以往的声乐教学中,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以教师的口传心授、模仿、范唱为主,专业课的学习只让学生在演唱技能上得到了提高,关于声乐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就相形见绌了。所以在学生大一、大二两学年,学校就将学生的主专业课改叫声乐基础,这个基础除了小组课、个别课之外还涉及声乐演唱发声的原理与方法、歌曲艺术风格处理、嗓音保护、钢琴伴奏与演唱声部的配合等相关理论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对声乐专业术语进行掌握,了解演唱审美,明确声乐演唱基本方向,为学生以后从事声乐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突出地方特色。众所周知,广西是山歌的海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适量的山歌让学生学习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发现壮族山歌的艺术美,定期带领学生到民间采风,向当地的歌王、山歌传承人请教,设置相关教学环节带领学生去户外举行山歌对唱,或者是晚会、歌圩等。这种不拘泥于课堂的交叉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声乐教学内容,而且还使学生掌握了不同的演唱技能。

(三)歌唱语音的训练。歌唱语音在声乐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声乐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歌唱语音训练在声乐教学中分为嗓音歌唱发声训练和声乐作品训练两个部分,在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台词正音这门课也在一定程度上起歌唱语音训练的任务。为了集中解决学生在歌唱语音知识和语音发声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必须开设包含歌唱语言学、歌唱语音学、普通话语音、意大利语音等专门的歌唱语音训练课程。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应对一些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歌曲的唱歌要求,还可以开设这些不同语言的训练课程,这是因为学生不可能只学习一种语言的歌曲,世界上有几百个国家,语言种类更是成百上千种。所以唱未经改编的歌曲是最能领会作曲者的创作内涵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者对歌曲风格的把握,进而完美诠释歌曲内涵。通过语音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语言学、语音学和歌唱语音发声技巧,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控制语音发声能力,改正不正确的发声习惯,进而提高语音歌唱控制技术,最终达到吐字、咬字符合歌唱发声要求,完美诠演绎唱语言内涵。

五、结语。

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业务能力,使其能够使用今后的社会发展。作为一名应用型本科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声乐教学观念、变通教学模式、改进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引导学生深入声乐作品的本体,挖掘与声乐作品相联系的音乐知识,带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适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j].艺术百家,,(06).

项目教学法的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先对律动情感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优势进行分析,然后在层次化运用和建设课程体系基础上,对律动情感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推广,很多中职学校都相继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除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前教育学等课程之外,还有一些钢琴、舞蹈等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声乐教学是较为关键的一门课程,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律动情感教学方式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

所谓律动情感教学,具体是指在音乐教学时根据音乐旋律,把依据音乐产生的个人联想与情感用肢体动作方式呈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且让学生的肢体能力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乐感,让学生敢于并且善于在公众前表现自己,这是成为幼儿教师的基础和前提。律动情感教学的核心在于开发学生的协调性,让学生可以对声乐产生兴趣,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声乐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可学可教的音乐技巧,这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律动情感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内涵,律动教学目的在于使用律动对学生音乐体验和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律动情感教学能够让学生全身心的进入到音乐中,并且让学生深入体会,其是音乐教育领域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要综合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声乐教学特点进行,将学习和教育融为一体,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到声乐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怎样传授知识[1]。通过对律动情感教学的实施,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单方面接受者,而是声乐教学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和创造者。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和教师可以轻松愉快的进行交流与学习,以此提升学生对声乐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可以将这种教学方式使用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学可以使用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考虑所有学生的情况,同时还需要重视统一性的问题,那就是怎样能够更好的以幼儿声乐课教学为主,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律动情感教学的特点,依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培养学生,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律动情感教学方式。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提升自己的声乐技能,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幼儿教学能力[2]。

(一)律动情感教学的层次化运用。

将律动情感教学使用在声乐教学中时,可以把教学目标分为几个层次和目标。在第一阶段中主要是对声乐技巧和基础进行训练,让学生能掌握歌唱方式,提升学生歌唱能力,把律动教学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个内容可以放置在声乐教学的第一学年中。第二阶段就是将情感律动方式使用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律动情感教学的训练,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并且加强学生弹唱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儿歌的理解,并且达到自己弹奏自己演唱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夯实学生声乐基础。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放在第二学年的教学工作中;在第三阶段中,学生掌握了律动教学方式的关键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实践。学校可以和当地的幼儿园合作,安排学生在幼儿园中进行教学实习。学生在教学现场观察幼儿的声乐教学之后,学生可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对幼儿园课程教学方式进行评判,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3]。

(二)以“律动情感教学”为主建设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学主要是以理论知识、歌唱方式以及儿歌教学等部分构成,传统教学方式中的课堂气氛与教学模式都无法符合幼儿教育中的相关条件,让这种教学方式在幼儿教育中显得生硬,并且缺乏一定的亲和力。而通过对律动情感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实践活动的安排。比如在课堂中运用示范法、视频呈现法以及小组竞赛等各种方式进行,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相关经验,要对学生学习之后的情况进行关注,同时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延伸教学方式,转换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此构成一套多元化教学课程体系,对学生自身存在的潜能进行挖掘。教师可以多多组织一些课外的演出活动,比如声乐汇报等,或者是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些简单的音乐剧和舞台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进而掌握声乐教学的精髓,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让学前教育的学生能够掌握声乐技能,同时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幼儿教学技能。

三、结语。

律动情感教学是声乐教学中的关键方式,通过对律动情感教学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加强自己的表现力。通过对声乐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建设,综合律动情感教学方式,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卓莉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律动情感教学策略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01.

[2]赖桂玲.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律动情感教学方略谈[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6.

[3]汪伟林.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律动情感教学方法策略[j].音乐时空,,05.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论文

提高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实效性,不仅是当前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也是提高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探讨提高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实效性的实施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实效性,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是具有现实的效果性。从理论层面来看,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的过程,达到了理想的教学目标,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过程当中,其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者整体的能力与素养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如何提升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实效性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现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来对一些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调查中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在声乐教学关当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声乐教学目标有待明确。学前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是针对基础学前教育所需要的相关人才来进行培养,在这过程当中声乐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课程体系,需要在教学目标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完善。但是,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对于人才的声乐素养培养、相关目标并没有进行很好的明确,这就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水平的提高。所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目标是今后提升的主要方向。其次,声乐教学师资力量有待强化。从目前的调查研究来看,一些学校虽然也开设了声乐课程,配备了声乐师资,但是在声乐师资的专业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有的.声乐教师缺乏具体的实践,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声乐素养的提升。所以,不断的改进和提升声乐师资的配备水平是今后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师资力量改进的主要方向。最后,声乐教学缺乏必要的支持体系。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借助相对完备的支持体系才能够得到学生声乐素养的综合提升,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支持体系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总之,在今后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的在教学目标方面、师资力量配备方面也即教学支持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完善。

如何更好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从意义的层面来看,不断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具有两个方面意义。首先,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水平。通过把实效性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落脚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会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学模式的更新。通过系列的完善来助推整体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水平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声乐素养水平。在整体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过程当中,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重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效性将会在很大层面上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声乐素养、音乐素养也将会得到系统的改进与提升。总之,重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实践。

在上文中主要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以及声乐教学实效性提升的意义。在综合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今后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思路。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在今后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要在教学大纲即教学标准的指导下,明确课堂教学标准,明确教学任务,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只有建立在科学有效的目标引导下,整个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实效性才会得到相应的改进。其次,提高教学师资水平。在教学实效性的提升过程当中,教师的总体素养水平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要加大对专业师资的引进力度,切实提高教学师资力量的专业化水平,并通过积极的岗位培训来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用水平,鼓励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而在今后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提升过程当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最后,完善教学支持体系。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相关教学设备的引进力度,不断的完善教学环境所需要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系统的改进,教学场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支持学生与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互相促进。只有这样,整个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才会得到根本性的提高。总之,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的提升过程当中,需要在师资力量、教学目标、支持体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与完善。

结语。

在学前教育过程当中,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从声乐教学出发,在探讨声乐教学实践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今后声乐教学实效性的思路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今后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水平。

参考文献:

浅析论学前教育专业如何展开声乐小组课教学论文论学前教育的意义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线的的专业幼儿园教师,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技能课程,是训练和提高学生音乐演唱水平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主要课程。[1]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教师应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能力目标以及当前幼儿园对教师声乐能力的具体要求出发,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起步相对较晚,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将阐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来表现其创新诉求。

(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就目前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教学目标指导着教学思路,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两个方面出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就要根据声乐教学内容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但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专业的声乐技能、能够运用声乐技能完整并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声乐作品。众所周知,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没有学习过声乐课程,没有声乐基础,从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教师的专业标准,导致学生的积极性降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不是一线的声乐教师,而是一线的幼儿园教师,因此用声乐专业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不合理的,这是教学目标的定位模糊。

(二)授课形式乏味单一。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为40—50人,每周2节声乐课,通常由1个专业声乐教师负责教学,主要采取集体课的授课形式。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也无法给学生足够多的教学指导。集体课上,教师要照顾到所有学生是很难的,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也是少之又少,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学到技能要点,不能掌握正确的声乐技能,从而影响学生声乐能力的发展。

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问题出发,本人认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可以有以下两个创新策略:

(一)确定“专业教学而非专业要求”的`教学目标。

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声乐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声乐更是幼儿园教师的必备技能。准确定位声乐教学的目标,是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创新思考中,应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一线幼儿园教师的大目标下进行统筹定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目标应明确定位界限,将针对声乐专业学生和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区分开来,紧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这一背景,尽量符合幼儿教师的发展需要,更要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与能力需要,最终确定“专业教学而非专业要求”的教学目标。所谓专业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专业的教学水平进行教学;非专业要求指的是学校不需要达到声乐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在该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声乐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声乐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既让学生的声乐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艺术素养,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与声乐教学内容相结合起来,重点训练学生的儿童歌曲演唱、声乐表演能力、声乐教学能力等。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清晰,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有所帮助,更能够帮助教师确立合适的教学模式、厘清教学结构与教学思路,从而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

(二)采取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

单一的集体课授课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消极影响,但就目前的教学条件,声乐课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授课形式呢?什么样的授课形式效果最好呢?本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采取的授课形式可以丰富多样的,具体可以是以下三种形式:1.大班授课。大班通常是40人以上的班级规模,适用于理论性的课程。[2]声乐教学强调的是讲练结合,要先让学生声乐基础理论,再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什么是声乐?”、“什么是呼吸?”、“什么是共鸣”等理论性的内容,只需要进行基本的讲解与巩固,也就可以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学的时间,又能够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2.小班授课。小班通常是20人左右的班级规模。在声乐训练中就可以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把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声乐训练,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小班授课形式下,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歌唱,要突出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在训练中获得一定的进步。3.现场授课。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声乐教学能力,因而要通过现场授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在现场授课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幼儿园教师的岗位需求,引导学生观摩幼儿园教师是如何开展声乐教学,幼儿园教师需要具有什么声乐能力,幼儿园教师如何用音乐组织活动,并请学生模拟进行练习,从而训练学生的实际声乐教学能力。三种授课形式的重点不同,作用也是不同的,在教学创新中就可以将三种授课形式相结合运用。

参考文献。

[2]孔冬晓.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改革[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论文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无论在授课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相对落后,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导致大多数学生缺乏听课兴趣,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对声乐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导致很多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进行系统的基础声乐教学。

有些人只会唱不会教,有些人只会照本宣科,不知如何与幼儿互动沟通,甚至上课时只能用音响设备播放儿歌敷衍了事,或者干脆取消声乐课。

因此令许多幼儿错过了基础声乐技能训练的黄金时期,也令许多有歌唱天分的幼儿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培养。

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如果说老师是学生的伯乐,那么师范大学就应该是孕育伯乐的母体,每一个从师范大学走出的学生,都应该具有像莫扎特发现贝多芬或昆西·琼斯发现迈克尔·杰克逊一样敏锐的嗅觉和眼光。

当前哈师大学前声乐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与国家宏观教育规划及师范大学立校之本所要求的水准还有较大差距,只有大刀阔斧的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加以改革才是唯一的出路。

(一)改革传统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

教学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两个问题,即:教什么?怎么教?所以,首先就要搞清楚学前声乐教学到底应该教些什么知识,传授什么技能。

应正确认识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也不是培养舞台的表演人才。

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不仅要强调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该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应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

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育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改良,略去那些生硬、晦涩、应用范围小,甚至根本不会用到的理论性、技巧性知识点,将教学重点设在与师范相关的范围内,以培养作秀幼儿教师为首要目地来展开教学工作,目地是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由浅入深,从简单到深刻,从书本到现实。

适当地留出相关知识的空白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二)培养、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综合能力。

教师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能够体现“师范性”的综合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熟。

让我们的教育付出最终能够满足国家对复合型教育人才的迫切需要。

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很容易将“能力”解读为声乐表演能力、声乐演唱技巧等等。

如前所述,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优秀幼儿教师,而不是歌唱家。

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应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应该是幼儿声乐教学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应该把培养优秀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主要能力培训目标。

要达到这种教学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内容就应与音乐专业课内容加以区分,不能只是单纯的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前声乐教学综合能力,学习内容应主次分明,以幼儿声乐教学能力为主,以声乐表演、演唱技巧等能力为辅。

由于目前许多幼儿园在管理上都比较严格,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在学习过程中亲身感受幼儿教师的声乐教学工作。

对于幼儿园缺乏感性认识,接触学前幼儿时感到紧张、陌生、尴尬,不知如何运用书本上的知识与之沟通。

往往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开始边干边学,无形中拉长了学生进入教学状态的时间,令许多学前儿童在一名“实习教师”的身边渡过了自已的幼儿园生活。

甚至有些幼儿教师由于长期工作不顺利,找不到职业感觉,最终放弃了幼师工作,这是对教师资源的严重浪费,也是当前幼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实践。

理论知识掌握得再牢,如果不会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便只能是纸上谈兵。

只有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理解知识,夯实知识,才能真正有效地运用知识,提高综合知识能力。

(三)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

如果把教师比喻成苍鹰,那么专业知识就是苍鹰的翅膀,而德育则是苍鹰的羽毛,这只苍鹰能飞多高,不光取决与翅膀的形态与力量,更取决于羽毛的健康和丰盈。

做为一名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再强,综合素质再高,想像力和创造力再丰富,如果不具备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不能真正驾驭自己的情感,不能满怀善意和慈悲地去爱孩子,自然也就无法真正贴近儿童的心灵,成为儿童的朋友。

这样的幼儿教师,又怎么能够在幼儿学生中发现和培养国家未来的优秀的人才呢?

声乐教学中德育教育最主要的目地,是要让学生明白师德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言行在未来可能会影响某个孩子的一生;让学生懂得当一个人成为一名教师之后,他的德行与个性便不再属于他个人独有。

幼儿惊人的模仿力要求教师必须慎言慎行;幼儿弱小脆弱的心灵需要教师悉心去呵护,用心去聆听;否则对幼儿教师而言,便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失职。

(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

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中,特别应该加强对“创新素质”的培养。

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能力是中国学生的通病,但这并不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而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疑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凶残地扼杀中国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令中国在世界绝大多数领域都落后与那些发达国家。

所以,要进行教育改革,必须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上多下功夫,改“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提高和展现创新能力的舞台,坚决地摒弃那些严重阻碍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的古板教学方法,悉心呵护个学生头脑中一切与创新有关的“星星之火”,并引导学生,让这“星星之火”最终升腾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燎原烈焰”。

这是当前中国全体教育工作者所应背付的重大使命。

仅仅让学生提高声乐知识技能方面的创新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提高幼儿声乐教学方面的`创新素质。

如果一名幼儿教师只会自已写歌、唱歌,却不会教幼儿唱歌,不会因材施教,不能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那么,在创新素质方面,也是不合格的。

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在声乐教学方面,不应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上课时不能仅仅是复制传统的教学方法,幼儿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需要用适当的方法来启发,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不断创新。

所以,就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而言,注意培养和开拓学生在幼儿声乐教学方面的创新素质,必须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去努力实现。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是一门与艺术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学习氛围相对松散的大学环境里,学习兴趣更显得犹为重要,没有学习兴趣做支撑,仅凭教师的督促和学生的自觉,很难让学生把一些重要但又深奥晦涩的专业知识掌握在手中。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必须发扬教育教学的艺术性,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

笔者认为,在未来的中国,学前教育会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政府会把针对学前教育的改革方法纳入宏观教育规划的章程里,让学前教育成为社会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

国家会更加注重从幼儿园里发现人才、发掘人才、发展人才。

而对于高端人才的定位,也会从先前的单一型人才和领域型人才发展为复合型人才。

未来人才的培养将更加立体化、多元化。

所以,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出的幼儿教师,对其综合素质的考量在未来中国会不断根据需求而拔高,如果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就无法在未来的世界人才竞争市场上站稳脚跟。

国家对人才的高质需求,无疑是对师范大学教学水平的严峻考验,但同时也为师范大学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十二五”期间,中国的教育改革将进入中期发展阶段,而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必将在不远的将来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二十八章教育篇).

[2\]哈尔滨师范大学.45341高效能大学教学模式.

增强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实效性论文

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声乐课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其培养目标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及针对性,这样就直接决定教学的内容及教学的方法,其针对的内容跟一般音乐系的声乐课是不一样的。在实际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实际教学实践工作,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集思广益,寻求最佳的提升措施。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从出生到六岁前的儿童。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考虑到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教育对象的实际年龄和接受能力、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不能生搬硬套。在现阶段声乐授课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一对一授课,另一种是集体课,还有一种是小组授课。主要体现在:

1.一对一教学: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声乐技巧的训练上,这种训练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相对较难。由于人学时声乐水平较浅,乐理知识掌握得较少,甚至有的学生不会识谱。这不仅给声乐教师的教学带来不便,而且使许多学生产生对声乐课的恐惧,更谈不上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2.集体课教学:声乐是一门较抽象的艺术,它看不见、摸不到,只能靠教师讲解理论基础知识,还要进行范唱,再加上教师形象的体态语,才会使学生对声乐有初步较感性的认识,而对于正确歌唱状态的确立,还需要反复、长期地训练。每位学生的发声条件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在声乐教学时,教师应给每位学生指出其优缺点,以及如何改进。集体课时间短,人数多,有部分学生在上课时得不到教师的指导,从而导致有较好声乐条件和音乐素养的同学有种“吃不饱”的感觉。

3.小组课教学:小组教学的.内容比较笼统,对个别判断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很难分清自己需要什么,达不到教师所要的理想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所达到的演唱水平有所改变,已经不是局限于会唱几首作品、会一些基础知识就行。所以急需积极创新和构建一种高效、完善和适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具有特色的新的教学模式。

由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从而使我感觉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模式应有所改变。根据多年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我有以下构想:

1.在声乐授课形式上,采取集体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方式。集体课的主要优势在于,它能将学生集中起来,由一位教师讲解,传授声乐的理论技巧等各方面知识。一方面节约师资力量,保证理论技巧知识讲解的系统性,另一方面缓和学生单独学习声乐技巧难度较大的恐惧心理。在入学前学生声乐水平不一,有的学生不识谱。所以单独上课压力较大,学歌较困难,影响学习效率,对教师而言增加了教学任务和难度。集体课教学正是考虑到学生存在参差不齐的声乐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层次与个性特点的不同,从而为学生提供学生与学生间相互观察、交流、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声乐学习氛围中锻炼其多观察、多思考、多体验的能力,使学生在边学习、边讨论、边观察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改变和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2.集体课教学集中、综合,有其优势,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考虑得更全面,使学习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所以在集体课进行到一个阶段(约一个月)时,再加人一节个别课给予学生细致的辅导。声乐个别课就是针对学生在集体课教学中学到的知识给予细致、完整地归纳,找出其不足的地方,给予科学的指导,其中包括教师的歌唱示范、体态语、表情表演等各个方面,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聆听到专业教师的高水平演唱,其声音和情感的表达都会使学生受到感染、激发其学习兴趣。

3.在声乐授课的内容上,分别科学地制定集体课和个别课的内容,两种类型的课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集体课具体内容的设置应遵循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渐进性原则。个别课重点在学生声乐基础训练、发声技巧、演唱方法、作品处理这些方面。这对学生来讲是一次改革性的变化,学生的水平与所学的教学内容是密切相关的。

4.在授课的方法上,融多门音乐相关学科为一体,采用“融合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指将朗诵、视唱、乐理、舞蹈、即兴伴奏等相关学科结合起来讲解。如:学唱一首歌,首先学会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它不同于一般地念课文,而是有气息支持、有高位置地,在歌唱状态下的朗诵,然后唱谱(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分析歌曲(包括歌词的含义、表达的情感、曲式、创作特点等),讲解歌曲中涉及的乐理知识(复习巩固所学的乐理知识),最后设计出肢体语言(训练其动作协调性、舞蹈动作编排能力、创造力等)与歌曲结合表演、歌唱出来。一首歌曲的完成包含词曲作者的整个创作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技能又发挥其创造性。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应用在集体课教学中。

三、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构建,在新教育环境下,我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改革。因为在这种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中,添加了教学的点与面的结合,拓宽了声乐教学的范围与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边创新的具有能动性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它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思路,从而使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更科学、规范、有效。

文档为doc格式。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计划

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针对儿童的生理特征初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演唱的姿势、打开咽喉腔体、呼吸训练、节奏训练、声音位置、“竖”“含”“深”“空”等十个方面来论述了儿童声乐教学的基础理论和教学全过程,并强调了声乐教学中应掌握的“度”和技巧。

(1)无声练习。左右牙关凹下,表面形成两个“酒窝”,嘴巴上下打开扩张,舌尖抵在下齿垠内侧,然后舌体后三分之一向后退,舌尖不动,同时舌中间凹下、两侧隆起,使舌体形成直沟。学生可照镜子反复练习,每次练3分钟。

a、o在打开咽喉腔时位置是一样的,只是口形稍有变化,用a、o音练习能巩固正确的发声位置,而且声音很明亮、悦耳、结实,还能有效克服儿童的奶声和扁嘴歌唱的毛病;用u音练习,很容易打开通道获得高音,主动用上气息。此外,lu在发声时可以避免孩子们用声带喊叫的现象,练习时也很容易获得头声和高位置。对于初学者,我不主张用“咪”和“吗”来训练,很容易造成“咧”和“横”着唱。哼鸣练习也可以较轻松地打开通道获得高音(头声),轻声、假唱、哼鸣三大发声辅助练习缺一不可。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儿童的肺活量小,相对于成年人呼吸浅得多,所以平常儿童的心跳、呼吸频率比成人快。由于呼吸短促,唱起歌来常常感到气息不够用,特别是唱较长童时更加困难。故此,儿童的呼吸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深呼吸练习法。小嘴自然张开和鼻腔同时慢慢地将气从上往下吸进肺的底部、腰围处,腰围有涨满感,呼气时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读s音把气徐徐地有控制地呼出,反复练习五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以逐步解决呼吸问题。

(2)吹纸片的练习。具体做法如下,撕一个稍长一点的纸条,一厘米宽即可,用手捏着上方,放在嘴前约一公分的距离,可逐步把距离拉长。用吸好的气吹纸条的下方,从纸片振动的频率辨别气息是否均匀、集中、有力,从而使孩子们感觉呼吸时腹部的对抗作用。这一练习既锻炼了腹部的力量,又对增强气息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咬字吐字练习。

节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加强平稳节奏和变化节奏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性。

跳音的练习使声音变得灵巧、跳跃,赋于华彩。方法是保持低的喉位,用腹肌轻轻弹跳,呼吸保持住。附点音符的练习使孩子的声音有动感,欢快跳跃,适合演唱多种风格的曲目。

儿童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童声训练一定要从高位置开始,“竖”要求孩子们在打开咽喉腔体时处于打哈欠状态,嘴唇自然放松,用单元童o进行练习;“含”即口腔保持空含感;“深”即气息要吸深至肺底;“空”,微笑上提软腭,空扩口腔等。总之,儿童声乐教学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技巧,只能用心、用嗓、用耳朵去感觉。

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把所学的声乐知识和技巧运用到歌唱艺术中去。经过我系统训练的孩子,演唱基本做到音准、节奏准确,音乐感觉较好,口形正确,喉头稳定,舌位正确,换气及真假声转换自然不留痕迹,初步掌握头腔、口腔、胸腔共鸣的运用;演唱完整、紧凑、较感人,能较好表现歌曲的内涵与情感;演唱姿势正确,朴实大方,能较好与伴奏相结合。有部分孩子可以达到业余歌唱考级七级以上。

金嗓子小百灵歌舞表演。

报班指导。

专家授课,系统学习五线谱及乐理知识,节奏练习,视唱,以及听音书写,训练音准。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计划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无论在授课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相对落后,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导致大多数学生缺乏听课兴趣,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对声乐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导致很多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进行系统的基础声乐教学。

有些人只会唱不会教,有些人只会照本宣科,不知如何与幼儿互动沟通,甚至上课时只能用音响设备播放儿歌敷衍了事,或者干脆取消声乐课。

因此令许多幼儿错过了基础声乐技能训练的黄金时期,也令许多有歌唱天分的幼儿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培养。

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如果说老师是学生的伯乐,那么师范大学就应该是孕育伯乐的母体,每一个从师范大学走出的学生,都应该具有像莫扎特发现贝多芬或昆西·琼斯发现迈克尔·杰克逊一样敏锐的嗅觉和眼光。

当前哈师大学前声乐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与国家宏观教育规划及师范大学立校之本所要求的水准还有较大差距,只有大刀阔斧的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加以改革才是唯一的出路。

(一)改革传统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

教学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两个问题,即:教什么?怎么教?所以,首先就要搞清楚学前声乐教学到底应该教些什么知识,传授什么技能。

应正确认识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也不是培养舞台的表演人才。

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不仅要强调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该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应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

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育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改良,略去那些生硬、晦涩、应用范围小,甚至根本不会用到的理论性、技巧性知识点,将教学重点设在与师范相关的范围内,以培养作秀幼儿教师为首要目地来展开教学工作,目地是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由浅入深,从简单到深刻,从书本到现实。

适当地留出相关知识的空白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能够体现“师范性”的综合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熟。

让我们的教育付出最终能够满足国家对复合型教育人才的迫切需要。

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很容易将“能力”解读为声乐表演能力、声乐演唱技巧等等。

如前所述,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优秀幼儿教师,而不是歌唱家。

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应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应该是幼儿声乐教学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应该把培养优秀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主要能力培训目标。

要达到这种教学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内容就应与音乐专业课内容加以区分,不能只是单纯的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前声乐教学综合能力,学习内容应主次分明,以幼儿声乐教学能力为主,以声乐表演、演唱技巧等能力为辅。

由于目前许多幼儿园在管理上都比较严格,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在学习过程中亲身感受幼儿教师的声乐教学工作。

对于幼儿园缺乏感性认识,接触学前幼儿时感到紧张、陌生、尴尬,不知如何运用书本上的知识与之沟通。

往往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开始边干边学,无形中拉长了学生进入教学状态的时间,令许多学前儿童在一名“实习教师”的身边渡过了自已的幼儿园生活。

甚至有些幼儿教师由于长期工作不顺利,找不到职业感觉,最终放弃了幼师工作,这是对教师资源的严重浪费,也是当前幼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实践。

理论知识掌握得再牢,如果不会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便只能是纸上谈兵。

只有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理解知识,夯实知识,才能真正有效地运用知识,提高综合知识能力。

(三)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

如果把教师比喻成苍鹰,那么专业知识就是苍鹰的翅膀,而德育则是苍鹰的羽毛,这只苍鹰能飞多高,不光取决与翅膀的形态与力量,更取决于羽毛的健康和丰盈。

做为一名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再强,综合素质再高,想像力和创造力再丰富,如果不具备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不能真正驾驭自己的情感,不能满怀善意和慈悲地去爱孩子,自然也就无法真正贴近儿童的心灵,成为儿童的朋友。

这样的幼儿教师,又怎么能够在幼儿学生中发现和培养国家未来的优秀的人才呢?

声乐教学中德育教育最主要的目地,是要让学生明白师德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言行在未来可能会影响某个孩子的一生;让学生懂得当一个人成为一名教师之后,他的德行与个性便不再属于他个人独有。

幼儿惊人的模仿力要求教师必须慎言慎行;幼儿弱小脆弱的心灵需要教师悉心去呵护,用心去聆听;否则对幼儿教师而言,便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失职。

(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

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中,特别应该加强对“创新素质”的培养。

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能力是中国学生的通病,但这并不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而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疑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凶残地扼杀中国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令中国在世界绝大多数领域都落后与那些发达国家。

所以,要进行教育改革,必须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上多下功夫,改“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提高和展现创新能力的舞台,坚决地摒弃那些严重阻碍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的古板教学方法,悉心呵护个学生头脑中一切与创新有关的“星星之火”,并引导学生,让这“星星之火”最终升腾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燎原烈焰”。

这是当前中国全体教育工作者所应背付的重大使命。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计划

少儿声乐教育有别于成人声乐教育,其根本在于少儿的生理、心理、理解力都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少儿声乐教育应量体裁衣制定更加适合少儿的一套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够事半功倍的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

一、与新生的首次邂逅。

接触到一名新生,首先要通过交谈,对其有一个初步的判断:“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学习是主动还是被动;对待老师是礼貌还是漠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唯有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让你与他真正的产生共鸣。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到达光明的彼岸。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1、发声练习。2、歌曲演唱。3、舞台表演。

1、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声乐课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是歌唱的奠基,没有了它,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发声练习应占课时的60%左右。

少儿发音练习的跨度不应太大,因为其声带比较稚嫩,对于音域较宽的.学生也应多注意中声区的练习,高声区以快速练习一带而过,不可久练冠音,否则易伤声带。稳固的中声区适当的向上、向下扩展有效音域,是少儿发声教学的基本理念。

2、歌曲演唱。

有了正确的发声作为引导,其气息、位置较统一后,对于歌曲的诠释须进一步要求。

歌曲的表情记号,歌词的意境须引导学生找到作曲者作品的初衷。

歌曲的音准、节奏必须严格按曲谱标记演唱。不应给学生养成随心所欲乱唱的习惯。

3、舞台表演。

其实在发声练习、歌曲演唱中就应注意学生的站姿、表情并适时的纠正。

歌曲的舞台表演最重要的是面部的表情,在真正的将自己浸入歌曲中时,自然会有投入的情感,表情自然会产生,适时的加以手部动作加以点缀,使演唱变得更加生动。

三、总结。

声乐教学难,难于无形,因其难于捉摸;声乐教学-易,易于无形,因其易于感受。

声乐是一门心灵与心灵相互碰撞的课程,因为它是无形的。因此,与学生相处的和谐尤为重要。声乐讲究的首要条件便是放松,学会控制学生的情绪,调节学生的情绪,是教学中必要的一环。既要不失威严又要和蔼可亲,其实并不矛盾,重点是一个度的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计划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幼儿教师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且就业质量高。我院学前教育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在校生规模已达1280人,是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二、主要培养对象和学制。

1、五年制大专。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2、三年制大专。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对口中职生。

三、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合格+特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培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拥有幼儿教师资格,能在幼儿园从事保教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合格”幼师。同时加强“文艺”、“双语”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培养拥有文艺创编、双语教学和行政管理“特长”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四、主要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1、五年制大专。

(1)中专阶段:声乐、琴法、舞蹈、形体、美术、手工、学前卫生与保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五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游戏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2)大专阶段:儿童文学、儿童动漫影视欣赏、幼儿歌曲演唱与表演、儿童舞蹈创编、儿童歌曲创编、键盘即兴伴奏、环境创设与教玩具制作、英语口语、幼儿英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管理、会务管理、考证培训。

2、三年制大专:声乐、琴法、舞蹈、形体、美术、手工、学前卫生与保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五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幼儿园班级管理、环境创设与教玩具制作、儿童歌曲创编、考证培训。

3、实践教学环节:保育见实习、教育见习、试教、保教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和论文写作。

五、就业岗位群。

幼儿园、早教机构和少儿活动中心教师、科研和行政管理人员、少儿特长培训班的音乐、舞蹈和英语教师、企事业单位办公室文员、小学教师等。

浅析论学前教育专业如何展开声乐小组课教学论文论学前教育的意义

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掌握声乐知识,包括新见解以及新方法等,其能实现固定学习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在教学中尽量减少对教学时间的浪费。有效教学对声乐教学而言就是要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密切配合,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其所教授对象的全面技能,从而使声乐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一、声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理论。

(一)有效教学分析。

有效教学指的是达成预定教学目标的高效教学。有效也即高效,有效教学的反面指的是低效教学。有效教学的价值在于推动学生发展,有效教学是教师在“教”上做功课,找出新的出路,进行教学创新,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上实现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到智慧的转变,从智慧到发展提升。在声乐教学环节“教”是一切教学发生的原因、努力的对象和取得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有效的教学活动指的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需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的程度达到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并在教学活动当中减少对教学时间的浪费的过程。在声乐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声乐教学目标。

(二)声乐有效教学理念。

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机构,教学正是这种建构的阵地和建构的空间。声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具体指的是在课堂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紧密合作,在最大限度上通过教学工作挖掘学生的声乐潜能,加大课堂内声乐有效教学量,从而有效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声乐课堂的有效,指声乐教师在相同的课时内在最大的程度上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从而有效完成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最后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当中教师如果想要有效地掌控课堂声乐教学,就必须认真备课,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精心选择课堂教学资源,并在具体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可以在教学中构建民主、高效、自由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着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首先,要着力提高声乐教师的声乐素养。著名的意大利歌唱家莱泰巴尔迪曾经明确指出:歌唱的秘诀就在于你是否能够找到一位出色的声乐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方向,也就失去了教与学的意义所在。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而完全依靠自身学习,取得的效果是十分小的。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实施有效性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能够持续钻研,并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其次,声乐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在学习声乐知识时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位合格的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症结所在,并且能够给予及时的指导。例如,在练声的过程当中,开口音的a容易位置偏低,使声音散而不集中,从而很难进入头腔,但是舌头会相对解放,并且对口腔的开度有很好的练习作用。但是,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在声乐教学环节相当于“会诊”,能够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最后,教师需要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声乐有很深的文化和艺术底蕴,歌唱是表达的艺术,浓烈的感情迸发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其不可或缺的武器。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声乐水平,要坚持“技”“艺”并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

(二)学生在声乐学习中要积极配合教师。

教师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利用现代教学工具,会在课堂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当中,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掌握教师传授的声乐知识,在学习活动当中要积极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和教师进行紧密的合作,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过程中,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模式的变化,学生在声乐知识学习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学习中依靠教师讲解的习惯,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教学中,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完成声乐知识的建构工作。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课时数是有限的,因此,为了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在声乐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仅仅依靠教师是不够的,也要求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如此才能完成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庆义。对提高声乐教学有效性的分析和思考[j]。艺术教育,2013(8)。

[2]曹红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教学新模式构建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4)。

[3]沈德鹏。浅谈有效性提升民族声乐教学的措施[j]。音乐生活,2016(10)。

浅析论学前教育专业如何展开声乐小组课教学论文论学前教育的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育不仅仅具有培养声乐技能技巧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提高个人素质乃至全民族素质的.功能,因此,仅仅用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够,要培养新时期下合格的幼儿园音乐课教师,就必须努力探求适合学前教育专业时代发展要求的又一声乐教学新模式--开设声乐集体课教学.

作者:王瑶作者单位: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管理系艺术教研室刊名:北方音乐英文刊名:northernmusic年,卷(期):2010“”(5)分类号: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