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设计(专业17篇)

时间:2023-12-08 12:58:17 作者:紫薇儿

教学计划是指对学习过程进行组织和安排的行动方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给教师们一些关于教学设计的参考。

《习作5》教学设计

1、今天早晨,教师收到了三封信(扬一扬信封),每个信封里都装着一个秘密,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好,请大家仔细看。(出示课件:课文图画)。

2、每幅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秘密呢?图上的小朋友心情怎么样?(生自由回答)。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说说自己的伤心事,评一评,谁说的最让印象深刻)。

讨论:你觉得写这篇文章要注意些什么?

1、小组讨论。

2、全班汇报。

3、教师小结。(相机板书)。

(1)事情的经过要清楚。

(2)自己的感受要真切。

(课件出示:《小贝贝——我爱你》)。

1、师范读佳作,生思考: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怎样把这件事情写具体的?

2、作者的心情怎样?你从哪些词句能感受到作者的伤心呢?画记有关的词句。(边读边用心体会作者的感受)。

3、你从这篇文章中还受到了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作文讲评。

1、全班点评。

(选取有代表性的佳作和病文各一篇,采用引导、点拨的方式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示范性点评)。

2、佳作评析。

1)、出示有代表性的佳作或佳作片断,指名读。

2)、自由评议,指出佳作的优点所在。

3、病文评改。

1、出示有代表性的病文或病文片断,指名读。

2、指出例文的毛病所在。

4、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1、小组评议。(组内评议各成员习作的优缺点,再进行修改)。

2、佳作欣赏。

(小组推荐佳作,由作者朗读,其他同学用心体会,产生共鸣)。

生活中谁都会有伤心的时候,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向亲人朋友诉说,或把它写在日记本上,让自己的情绪宣泄出来,又可以轻装上阵,成为快乐的天使了!愿同学们笑口常开!

《习作7》教学设计

1、学习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2、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一、激趣导入。

1、课前看一段音乐画面。

2、看后问:听着动人的音乐,看着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呢?

(鸟儿的生活多么幸福。大自然生机勃勃,多美啊!鸟儿为我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生活是多么美好,可是,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不禁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当我睁开眼睛,我看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出示照片1)。

二、指导写照片1。

1、刚才还是鲜活的家燕现在怎么样了?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前,任老师提三个要求:

(1)仔细观察家燕的神态动作。

(2)合理想象家燕的内心世界3。

(3)、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哪位同学愿意先来说说看(家燕倒在马路上,可能已经死了……)。

师述:(1)你观察得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几个词用得很好。

(2)你说得更精彩了,准确得描述了照片所展示的场景。

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老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把你想说的写在稿纸上,我们来比一比,谁写得最感人!请注意:如果你能写满两行字的就在这段旁边给自己打一颗星,写三行的打上两颗星,多写一行多加一颗星,课结束后我们比比谁得的星最多)。

3、评价:

谁先来朗读你写的文章?

师述:这位同学观察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表达准确感人。

谁再来?

师述:这位同学写得更生动了,几个词传神得写出了家燕的.神态和动作。

过渡:看到那只家燕倒在马路上,其他的家燕有什么表现呢?你们看:依次出示照片。

三、指导写文章的重点段。

1、请同学们围成小小组,分别说说你们看到的情景。说的时候请注意三点(指着板书说)。

2、哪一组同学先来谈谈?

师述:说得不错。

谁再来?

师述:说得更感人了。

3、给出每幅图的主要内容。

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把你的感受写下来。这次你能写满五行就给自己加一颗星,多写一行多加一颗星。

4、谁再来交流:

师述:这位同学能准确把握图意,想象大胆丰富,叙述具体生动。

谁再来:

师述:这位同学的表现同样很出色,他能用心去感受家燕的内心世界,表达生动感人,文章再现了照片情景。

四、结尾、加合适的题目。

过渡: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说说看?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给文章定个题目呢?任老师把同学们说的题目罗列了一下,看看能不能从中选择合适你的题目,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定。

五、总结。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打动我们心灵的画面与场景,今天我们看的这些照片就是一位四年级同学抓拍的镜头。假如我们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这些真实的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养成记生活笔记的好习惯,那么不仅能打动你自己,还能打动更多的人,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习作七》教学设计

本次习作着重指导学生自编童话故事。《找饿》是一篇例文,是小作者用自己的动物玩具编写的童话故事。习作后的两个问题是让大家对例文进行讲座,实际上也是对编写童话故事提出了两点要求。然后教材对这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依照例文,发挥想像力,也拿自己的玩具来编一个童话故事。

1、读懂例文《找饿》,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自编童话故事的一般要求。

2、能按习作要求,用自己喜爱的玩具,发挥想像力,编一个童话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课时安排:4课时。

同学们都喜欢读童话故事。你们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们知道吗,有不少童话故事,都是人们凭借一些具体事物想象出来的。安徒生和格林的童话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过把瘾,编一编童话故事。

1、请学生轻声读例文《找饿》并思考:

(1)这个童话故事叫什么名字?

(2)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谁的`故事?

(3)这个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2、要求再读例文,想一想:这个童话故事是根据哪些玩具编出来的?

3、小朋友,同样是两只熊玩具,作者是怎样想象出故事中的角色的呢?

4、请选择最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玩具做你故事的主人公。注意了,你的主人公可都是人哦!他们会说话,会思考,有表情,能动作,有喜怒哀乐。

5、编故事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板书: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1、活动:现在,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在课桌上摆好了,做你故事的主人公。

2、这几位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学生讲个故事给自己听听。

3、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讲得特别认真,故事说得特别具体,讲给你的同桌听,互相提提意见!

1、分小组,把学生准备的故事说给小组同学听听,让大家也来分享分享。

2、推选出编得最好的童话。

1、下面请每小组推选出来的同学上台来讲讲你编写的童话故事。

2、请学生认真倾听以后集体评价、修改。

3、拿起你的笔,将你精彩的故事写下来吧!

习作7教学设计

1、了解申奥成功的重要意义。

2、了解近两年中国发生的大事。

[教学重点难点]。

文中的一些欢腾场面,理解人们的感情。

收集了解近两年中国发生的大事。

一、读题导入。

1.新闻报道就是对国内外社会中最近发生的具有一定意义的事实的报道。它要求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真实准确。

二、自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书,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2、自由读课文,读懂什么说什么?

自由汇报。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人们的兴奋、激动找出来读一读。

师:什么意义,你说说看?

师:请大家齐读这篇报道,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注意请把我们大家的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也融合进去)。

3、指导朗读全文。

三、再读全文,了解新闻报道稿的结构。

1.师在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2.生根据师的归纳再读课文,再次了解新闻报道。

四、总结。

五、作业。

希望经常读报,向小星宇电视台投稿。

板书。

4、新闻报道一则。

标题:首都各界欢庆申奥成功。

主体:世纪坛狂欢。

结尾:中国民族史册上光辉的一页。

教后感:

本课的重点在感悟,感受亿万中国人民无比喜悦,无比自豪的心情,从心底里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但在学生交流时,还体会的少够,交流面窄了些,我想如果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再回忆一下、了解一下那段难忘的经历,会说的更好。

《习作5》教学设计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一起来猜几个谜语,好吗?(用幻灯出示谜面)。

(1)头戴翡翠花帽,身穿锦绣缎袍,常把扇子展开,夸耀自己美貌。(出示孔雀图片)。

(2)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熊猫)。

2、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边读边想,看看谜底分别是什么。

那么,你最想为哪种动物设计名片呢?为什么?(学生讲理由)。

1、其实,给动物设计名片一点儿也不难,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叫薛爱华的同学设计的两张名片。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相信读了之后,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2、引导讨论:薛爱华是怎样给她喜欢的海洋动物设计名片的?

她向我们介绍了鲸的哪些方面?

我的名字叫鲸。(名字)。

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大)。

我可不是鱼哟。(不是鱼)。

那么,她怎么把“大“写具体的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大“的句子。

如果我把嘴巴张开,可以当餐厅。里面放上一张桌子,周围做上五六个人绝对没有问题。(举例子)。

当我还是婴儿的时候就有3吨重,7米长。我每天体重增加90千克,每小时增加4千克。我每天能吃3吨食物。(列数字)。

对,还可以配上动物的图案,可以剪贴,也可以自己动手画,做到图文并茂。

4、现在,我们要来为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设计名片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比薛爱华同学设计的名片更好。相信你设计的这张名片一定能与众不同,别人读后,对这种动物会有所了解,也能喜欢上它。大家在设计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让更多的小朋友明白。

老师也设计了两张动物名片,大家可以看看。展示《波斯猫》、《画眉》名片。

5、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设计名片。在学生动笔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1、自己修改。请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名片认真地读几遍,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改一改。

3、展示设计。请愿意将自己的设计展示给同学们看的学生上讲台利用视频展示台进行展示。

《习作7》教学设计

1、学习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一、激趣导入。

1、课前看一段音乐画面。

2、看后问:听着动人的音乐,看着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呢?

(鸟儿的生活多么幸福。大自然生机勃勃,多美啊!鸟儿为我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生活是多么美好,可是,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不禁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当我睁开眼睛,我看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出示照片1)。

二、指导写照片1。

1、刚才还是鲜活的家燕现在怎么样了?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前,任老师提三个要求:

(1)仔细观察家燕的神态动作。

(2)合理想象家燕的内心世界3。

(3)、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哪位同学愿意先来说说看(家燕倒在马路上,可能已经死了……)。

师述:(1)你观察得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几个词用得很好。

(2)你说得更精彩了,准确得描述了照片所展示的场景。

谁先来朗读你写的文章?

师述:这位同学观察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表达准确感人。

谁再来?

师述:这位同学写得更生动了,几个词传神得写出了家燕的神态和动作。

过渡:看到那只家燕倒在马路上,其他的家燕有什么表现呢?你们看:依次出示照片。

三、指导写文章的重点段。

1、请同学们围成小小组,分别说说你们看到的情景。说的时候请注意三点(指着板书说)。

2、哪一组同学先来谈谈?

师述:说得不错。

谁再来?

师述:说得更感人了。

3、给出每幅图的主要内容。

4、谁再来交流:

师述:这位同学能准确把握图意,想象大胆丰富,叙述具体生动。

谁再来:

师述:这位同学的表现同样很出色,他能用心去感受家燕的内心世界,表达生动感人,文章再现了照片情景。

四、结尾、加合适的题目。

过渡: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说说看?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给文章定个题目呢?任老师把同学们说的题目罗列了一下,看看能不能从中选择合适你的题目,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定。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打动我们心灵的画面与场景,今天我们看的这些照片就是一位四年级同学抓拍的镜头。假如我们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这些真实的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养成记生活笔记的好习惯,那么不仅能打动你自己,还能打动更多的人,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习作7》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作文为看多幅图的作文训练,共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例文。它包括四幅图和一篇看图作文《穿棉衣》。根据图意短文共写了四段话。第二部分是对例文的评析。编者紧扣本次习作训练重点,凭借例文,向学生提示了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注意点。第三部分包括一段文字和两幅图,紧扣本次习作的训练要点,提出习作要求和注意点。

学情分析:

本次作文为看多幅图的作文训练,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练习。它和观察一幅图习作不同的地方是:先要看明白每一幅图的图意,再连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然后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在做这件事时会怎么想怎么做。这就要求学生整体感知多幅图形成整体印象,并透过画面适当展开想象,写出的习作语意要连贯。

教学要求:

1.能借助观察图画读懂例文《穿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3.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其中书面习作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们分别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要说说图的意思。

4.观察第二幅图的景物,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1)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

(2)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

(3)想象小华对小建说了些什么。

(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

5.阅读全文。

6.教师小结:

这四幅图画的是小建的妈妈给小建买了一件棉衣,穿在身上很暖和,由此想到要为家门口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穿棉衣的事。全文按图写了四段话,交代了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两组图,也请大家选你自己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二、观察图画,运用要点,分图口述。

1.观察第一组图,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讲的是要爱护公物,不能乱写乱画的事。小猴子叫孙小圣,熊猫叫常助林。题目可以是“我错了”)。

2.观察第一幅图。

说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观察第二幅图。

这时他们到了什么地方?孙小圣做了什么?常助林怎么做的?

说说孙小圣是怎么想的,常助林是怎么劝阻的。

4.观察第三幅图。

常助林在做什么?孙小圣的表现怎样?

说说常助林怎么批评孙小圣,孙小圣的态度怎样,孙小圣会怎么说。

三、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同座同学先看图分段口述,再连起来完整地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两名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修改文稿,指导誊写。

习作教学设计

一、布置观察,积累素材。

学完《童年的发现》后,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心去回忆自己脑海中积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二、激发兴趣,拓展思路。

2.让学生自由说一说都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到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妈妈爱美了,爸爸勤快了;发现马路边的路灯按时亮起来,公园里的动物多起来了;发现种子怎样发芽,向日葵如何转动了;发现电视里的环保广告多了,发现人们都在学英语了;发现战争太可怕了,美国太霸道了。还可能说到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语文书变了,课文比以前有趣了;发现老师讲课方式变了,学校活动多了;发现应用题有五种解法,记生字也有窍门;发现新老师像朋友一样,同桌也不讨厌了。教师根据学生说的,适当总结评价:你们几位说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发现,你说的是学习中的发现,真是有心人!通过这样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开启学生的思路。

3.引导学生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发现清楚地告诉别人。要求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自拟。

三、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选择典型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相机评价,具体指导。

四、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选典型习作三至五篇,读一个评一个,师生共同评议。从是否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了、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评议。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或补充。然后,各自修改习作,进行誊抄。修改时先自己修改,再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五、佳作欣赏,激励评价。

《习作》教学设计

友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古往今来,友情曾被无数诗人讴歌,被无数常人惦念。对于每一个小学生,都有各自的友情。教师通过示范朗诵、播放歌曲、等形式引领孩子去感受诗歌的特点,再让学生回忆珍贵的友情,并学着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让他们经历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获取美好的情感体验,孩子一定会兴趣盎然,这样的习作课对学生而言也许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无论对习作还是个性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1、 体悟友情的珍贵,获得积极的审美体验,大胆地说出自己对友情的理解,乐于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2、 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趣,体会诗歌的特点,激发想象力,学习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体会诗歌的特点,学写小诗。

1、 班级开展以友情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

2、 课前举行三分钟赛诗会,比一比谁积累的诗歌多,谁读得好。

3、 轻音乐

(一)、揭题谈话,激发兴趣。

1、 从刚才的赛诗会可以看出同学们积累了许多的诗歌也很喜欢诗歌,对吗?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诗歌的特点:诗歌感情真实,语言简练,读起来琅琅上口等)

2、 的确,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差不多和语言同龄.古往今来,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作为每一个炎黄子孙,我们都应热爱祖国辉煌灿烂的诗文化.

(二)范文引路,感受诗韵,揣摩写法

1、黄老师也和大家一样很喜欢诵读诗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有意思的诗歌,请大家仔细听。

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2、看,这就是诗歌,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

3、看来诗歌还挺简单的,是不是也想写一写?这堂习作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写诗歌。(板课题:学写诗歌。)

4、 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老师发给大家的这两首诗歌,看看我们在写诗时应注意些什么?

我学会了写信,

用笔和纸,

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写啊,

写许多许多的信。

替雏鸟给妈妈写,

让妈妈快回巢,

天已近黄昏。

替花朵给蜜蜂写,

请快来采蜜,

花已姹紫嫣红。

替大海给小船写,

快去航海吧,

海上风平浪静。

替云给云写,

愿变成绵绵春雨;

替树给树写,

愿连成无边的森林。

给自己,

我也要

写一封封信,

让自己的心,

和别人的心,

贴得紧紧、紧紧……

如果

如果你是肥沃的土壤

我就是一根无名的小草

摇来摇去

永远陪伴着你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

我就是一只唱歌的小鸟

晴也唱雨也唱

永远为你歌唱

如果你是蓝天

我就是一朵洁白的云

飘来飘去

却总也飘不出您的心灵广场

妈妈

那就是你和我啊

聚也微笑

离也微笑

5、 读后指名回答。

6、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二首小诗,说说你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重章叠句,有几段的格式都是一样的,只是变换了几个词语 )

7、 集体朗读这首诗,再来感受小作者的感情以及诗歌的特点。

三、酝酿感情,学写小诗,表达真情

1、“朋友”是我们生命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渴望天空般高远、大海般深邃的友情。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的诗句可谓友情的绝唱;而现代作家王蒙则说:“友谊不用碰杯,友谊无需礼物,友谊只不过是我们不会忘记。”同学们,孤单时,你会想起朋友;烦闷时,你会想起朋友;高兴时,你又会想起朋友……亲爱的同学,此时此刻,你又想起了谁?想到了你们之间的什么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忆。(播放轻音乐)

2、能告诉大家刚才你想起了哪位好友吗?想起了他的什么事?

《习作2》教学设计

1、通过认真观察插图,读书中的儿童诗,能从诗歌中感受到小作者对雪人的眷念之情。

2、在生活真诚地与人交往,并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通过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的行动中,懂得报答,学会感恩。

4、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任务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学习习作要求,能根据要求完成习作。

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任务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一、歌曲导入《让世界充满爱》,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氛围。

二、爱是love,爱是amour,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人们用音乐来表达,用画面来表达,用语言来表达。相信心中有爱的你能从这样的音乐、画面、语言中读懂其中深意。

三、观察图画。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雪后放晴,太阳出来,小女孩依依不舍地与雪人告别。)。

四、读懂小诗、感受情感。

自由读,读通、读顺。

结合上图,再读小诗。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上半部分的惋惜、难过、无奈,下半部分的真情告白)。

五、感情朗读,表达情感。

六、其实爱并不遥远,爱就在我们的身边。补充:《妈妈的爱》刘丙钧《父爱无言》。

七、爸爸或者妈妈做的一件什么事情让你特别感动。

八、“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如〈〈念亲恩〉〉中唱到的那样: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虽然我们报答不了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深的感激和谢意。

将自己对父母真心想说的话写在纸上。

相互交流,完善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九、要求:回家后直接或间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注意观察父母的神态和动作。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十、明确习作要求。

1、记叙父母关爱自己最受感动一件事。

2、由衷而又自然地直接或者间接表露对父母的敬意或爱意。

3、注意观察父母的反应,尤其是语言、神态以及动作。

4、将事情的经过记叙完整。

十一、写法指导。

如何使场面描写生动感人。

1、环境描写进行铺垫。

《爱之链》第一自然段。

《爱如茉莉》。

2、关注细节,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引用《爱之链》中的第四自然段。

作者抓住乔伊的修车动作与神态,把乔伊认真负责的助人态度刻画得淋漓尽致。

如:脚腕被蹭破了没穿袜子摘下破手套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流下来了两只手上沾满了油污。

如《爱如茉莉》。

第七自然段:母亲在住院前的嘱咐(语言描写)。

父亲赶往医院那急匆匆的脚步。(动作描写)。

清晨病房中感人的画面(环境描写)。

《习作2》教学设计

1、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挖掘自己的特点,同时从别人的评价中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内容的小结,使同伴对他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形式:集体活动为主,做一做,猜一猜,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

教学重点:使学生坦露自我,进一步了解自我。

教学难点: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注意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好坏及封闭自我。

认识,也很少主动去了解他人,使自己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衡,产生矛盾,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失控,而处于失败之地。

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和他人,有很多方式和途径,而积极、主动的态度则更为重要。本活动在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制一张个人档案卡,课上通过猜猜演演、讨论、交流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学生在宽松、活泼的气氛中,主动向他人展示自我,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也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课前准备:歌曲录音带《手拉手》、小红星,学生各制一份个人档案卡。

1、档案卡的制作可根据学生的喜好,不规定颜色、形状、大小。

2、本次活动只是围绕同学之间的互相认识进行,不存在比较学生好坏的性质。

3、活动结束后,可以把卡纸收集起来张贴于教室。

4、此活动可以5-6人的小组开展,也可以全班进行。

5、此活动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虽说小学的几年生活,学生已经有了认识,有了了解,但并不一定真正地了解。此项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也认识他人,有利于在以后的交往中减少矛盾和误会。

一、导入。

课前,老师请大家每人做了一张个人档案卡,在卡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喜欢玩的……大家做得非常好。老师把你们的档案卡装在这只箱子里(出示箱子)。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活动。

揭题(板书:我的自画像),目的是让每位同学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板书:认识自我)同时,进一步认识班上的其他同学。(板书:认识他人)。

二、活动与训练。

活动(一)猜猜他是谁。

1、教师说明: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随意从这箱子中抽一张档案卡,把卡上写的内容大声读给大家听,读完后,请大家猜一猜,卡片上所描述的是哪位同学。

2、指名一位同学抽卡,读卡。

3、交流:(1)卡片所写介绍的是我班的哪位同学?

(2)你为什么能准确猜出来?

4、请被猜到的同学上台。

(1)鼓励他介绍自己。你的朋友准确地猜出卡片是你做的,可见他对你已有所了解,也说明你能真实地把自己的情况写出来告诉别人,你做得真好!你想让朋友更了解你吗?如果愿意,就请把自己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他们。

(2)上台的那位同学自我介绍。

5、根据那位同学的介绍,请他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或爱好,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或激励。

6、听了刚才一位同学的介绍和表演,作为他的朋友,你觉得他还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或你想给他提些什么希望?(朋友补充介绍)。

7、多么真诚的话语,听了朋友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上台者谈体会)。

8、小结:刚才那位同学勇敢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真诚地接受朋友的忠告,作为他的朋友,也能伸出友谊之手,如实向他提出希望,他们做得真好(每人奖一颗小红星,发到上台者手里时,送给他一句祝福的话)。

那位同学在朋友的帮助下,更了解了自己,所以我们如果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可以让我们的朋友更了解自己,多帮助自己。(板书:让朋友更了解我,多帮助我)。

9、再请一位同学抽卡,读卡(方法同上,所不同的是可针对上台者卡上的爱好,让他作自我介绍)。

10、改变方式,把抽卡,读卡改为老师说某个同学的特点,考考大家对他是否了解。(避免同一形式的重复,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11、老师让同学猜一个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同学,让这位同学从朋友的赞扬声中看到自己也有不少优点,从朋友的忠告中得到启发,激励他以后往好的方面发展。

(如有时间,还可改变方式,可让班中一位同学讲出他的朋友的特点,让其他人猜,这样更能体现活动的主体性)。

过渡:刚才几位同学,通过让朋友更了解自己,从而得到朋友们更多的帮助,更认识了自己,同学们,你们想更了解自己吗?下面,就让你的同桌来了解你,帮助你吧。(板书:同桌)。

活动(二)同桌手拉手。

1、宣布活动规则:

(1)请几位同学把卡发给每个同学;

(2)先由一位同学把自己卡上的内容读给同桌听;

(3)听者向读卡者提出希望或讲讲对方自己还没注意到的优点。

(4)另一位同学读卡,听前一位同学告诉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2、同桌交流,教师主动加入,适当指导。

3、小结活动情况(过渡)。

(三)实话实说。

1、刚才,你通过朋友、同桌的帮助,一定有不少新的收获吧!谁来说一说?

(1)指名上台的同学说。

(2)指名一、二对同桌说。

2、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为什么?(再次点明主题)。

小结:大家通过让朋友,同桌了解自己,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更了解了自己。你们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和别人吗?那就让大家一起来了解自己,让大家互相帮助,手拉手,共创美好的明天。(板书:大家)。

3、全班学生可互换卡片,也可随意把自己卡上的内容告诉给同学听,请别人向你提出希望,对别人优点说几句祝福的话。(放歌曲《手拉手》,渲染气氛)。

三、总结。

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上,我们的自画像只能画到这儿,相信许多同学还有很多真心话要对同学或朋友说,也很想把自己的卡给更多的人看,让更多人了解自己。我们还可以相互交流,你可以把别人的祝福或忠告记在卡上。到期末,我们再来搞一次活动,相信到时,你们的自画像会更完美。

《习作4》教学设计

“秋天的……”是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习作4”的训练内容。从安排上看,本次习作训练体现了时令(季节)性,并且安排在学习《埃及的金字塔》、《游天然动物园》之后,这样学生不仅有东西写而且有方法可借鉴。但是我们在训练时,既要创造性地利用好上述资源,又要敢于拓展。引领学生走进秋天,进行多方对话。在“对话”中体现习作训练的多维性。

一、走进秋天。

(一)自主活动。

老师提前布置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自主地走进大自然。

1、与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一起走进秋天。看看秋天的天、秋天的树、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可以重点观察某一处、某一种或几种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观察的时候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用心去感悟。还可以做一做记录,甚至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具有秋天特征的桔子、稻穗、落叶……等,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图片。

3、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在观察、体验的同时,和小伙伴或者父母一起做做游戏、拉拉家常、谈谈心事或者低咏几首秋天的诗词。

(在安排学生“自主活动”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二)教师引领。

尽管老师作了上述安排,但有些学生可能对自己的观察不是很理想或余游未尽,甚至因种种原因,根本就没有出去观察。这时,老师要亲自带这一部分学生出去走走(事先老师要选择好去处)。在要求上尽可能宽松、自主一些。

二、交流秋景。

1、趣味性启发;同学们,正值秋天,我们无时不在享受着秋的和熙,昨天(或者前天),我们实地观察、感悟、领略了秋天的景色。说说看,你们都把秋天放在了什么地方?藏起来了么?(学生答:放在眼里,放在心里,放在耳朵里,放在手里,……)。

2、在稍作思考的前提下,同桌或者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所悟。将自己收集的有关秋天的实物展示给大家。说的时候,可以重点说某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对照自己当时的记录进行交流。

3、全班性交流。老师可以要求有兴趣(自己愿意)的学生上台说说,说完以后,大家针对同学的表述进行评析或补充,促使学生有序有重点的表达,鼓励学生将自己当时特别的发现、特殊的感受说出来。

三、描绘秋韵。

1、趣味性激发:同学们,秋天现在像一个个美丽的小兔子,揣在我们各自的怀里。现在就请同学们放出来,行吗?(学生很高兴)。

2、学生独立思考,确定习作的内容(田野、桔园、池塘、河流、公园或者园内的其他景物等等)。

3、提示方法:读读《游天然动物图》和《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其他学过的写景状物的课文,想一想,我们如何写出自己眼中、心中的秋天。

4、内容、方法基本成熟后,小范围地讨论一下,征求一下同学或者老师的意见。

5、学生将自己眼中、心中的秋天写出来,可以以“秋天的……”命题,也可以自己重新命题。写完以后,大家要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四、展示秋情。

1、小组内互相读读评评,找找优点和不足。

2、在小组朗读、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同学们的建议进行修改。

3、全班交流。根据各组的推荐,指名学生上台读读,让全班同学评一评。老师也要相机指出习作中的亮点,尤其是对充满童雅稚趣的、个性化的习作,老师要给予肯定。

4、学生再作修改。完成后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爱好给自己的习作配上插图,也可以互相读读、画画。优秀作文张贴并要求学生采用书信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寄发给相关的报社或者杂志社。

这则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自主地观察、发现、思考,给学生一个吸纳素材、拓展思维、展现个性的广阔空间。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悟秋景、秋韵和秋情。在充分观察、积累现实与情感素材的基础上,采取说、议、写、评的训练方式,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融为一体。总之,这则设计淡化了传统的单纯的写作训练,“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课标》语)。同时注重了习作过程、方法的训练,激励和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习作兴趣,体现了习作训练方式的开放性和训练目标的多维性。

例文一:

秋天的早晨。

孙金立。

今天是星期天,我、刘金龙、韩笑早就约好了,决定去灵芝山写生。

来到大街上,一阵秋风吹来,我不由得打了个冷颤。地上几片发黄的玉兰叶围着树杆打着旋儿。街上的早点摊已拉上了围幔,大大小小的铝锅冒着热气。那些收鳝鱼、收鸡蛋的商贩压低了脖子,左右手交互地插在袖套里,少了往日的吆喝声。我的两个小画友,一个穿着薄夹袄,一个套着羊毛衫,而我一件衬衣加外套……“好冷”我不由得嘀咕了一声,“冷吗?不冷呀!”韩笑摆出一副怪相怪腔。刘金龙还算菩萨心肠,左右瞧瞧:“只有等太阳公公给你送寒衣了”。唉!谁叫我不听妈妈的话呢?我想装装好汉,可刚一伸脖子,仿佛有一股凉水浇进了背心沟里。

我们走出了小镇,薄薄的晨雾笼罩着远远近近的`农舍和稻田,透过淡淡的薄雾,路边的稻田里,灰色的禾叶和黄中带绿的穗头铺满了整个田野。我知道,今天或者是明天,农民伯伯们该下地收割了,现在他们也许正在磨着镰刀呢。

空气潮潮的,我们三人一头的雾水,刘金龙和韩笑象两只喜鹊,不停的说着、笑着,只有我牙齿不停地打着架,结结巴巴地应和着。忽然,我们发现刘金龙站在一棵小树前,似乎在摘树叶,我们赶紧走了过去。原来她手里拿着一片嫩绿的树叶,“瞧它多可惜,早早的就掉下来了,我想让它回到妈妈的怀抱里,可不知道它是那条枝上的”,原来是这样,韩笑说:“算了吧,明年它会长出新叶的”,“只能这样了”,刘金龙把那片树叶放进了画夹里。

渐渐的,雾散了,太阳露出了红彤彤的脸,灵芝山也到了,山脚下,几棵不知名的老树的叶子快落光了,剩下几片在树枝上摇摆着、挣扎着。环绕山腰的是一片柑橘林,黄橙橙的柑橘躲在绿叶中,林子里不时有人头攒动。山顶上,满是翠绿翠绿的松柏,山上偶然传出几声鸟叫。“快看哪,灵芝山长出灵芝了”我们顺着韩笑的手指望去,原来太阳刚刚爬到山顶。

我们顾不得簌簌下落的露水,一头扎进橘园,向山顶冲去。

例文二:

秋天的田野。

谢东。

秋天来了,天时高时低,一会晴空万里一会乌云压顶。路边的杨柳抖掉了满身的树叶,满坡黄橙橙的柑橘带着欢笑跳下枝头、爬进果箱、钻进笼子一样的大卡车,走出了村口。爷爷家养的那只马头羊已长得膘肥体壮。路上的行人不再哈哧哈哧喘气了,悠闲的踱着,仿佛还在算计今年的收成。

最张扬的是那一望无际的田野。那稻田,仿佛一块块拼图,而那些田埂是农民伯伯用锄头和铁锹画出来的。到了秋天,黄灿灿一片,没有一点缝隙,每块稻田上好象放着一块冒着热气的、金黄的大蛋糕。走近稻田,那稻子低着头、弯着腰,在微风中摇摆、窃笑。稻田有时候并非一望无际,中间偶然会凸出一块高地来,高地上的棉花一簇簇、一团团,一眼望去,好象大蛋糕上的奶油。也有农民伯伯在那些高出来的地方种上柑橘,成熟的柑橘像一个个小灯笼在嫩绿的树叶中时隐时现。果子下树了,但柑橘树嫩绿依旧,特别的美。

我家的老房子就建在这样一个地方,前有稻田、后有橘园,一到秋天,爷爷笑得合不拢嘴。我们也常常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帮爷爷、奶奶收橘子、割稻子。劳动结束了,妈妈做饭,爸爸看书,我和大黄狗捉迷藏,爷爷、奶奶在屋前屋后转悠。我想,这也许就是城里人所说的农家庭院生活吧。

《习作》教学设计

1、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节日写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

引导学生写出节日的特点和气氛。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中国哪些民俗节日?你知道这些民俗节日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吗?(教师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梳理)

2、小组内交流:你最喜欢过那个民俗节日?为什么?教师以下列问题启发学生:

(1)那天发生的哪些事到现在都能激起情感的涟漪?

(2)那天哪个场面现在仍然记忆犹深?

(3)有没有觉得新奇难忘的民俗活动?

(4)在这些活动中你都有哪些感受?

二、明确写作要求

1、默读习作要求明确要求

2、交流

(1)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2)写出节日的特点和气氛。

(3)题目自拟。

(4)可以写其他节日。

三、指导学生编写提纲。

四、范文引路、学生起草。

五、誊写。

作业布置

打好作文草稿。

《习作4》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鼓励学生走进自然,领略生物万象廊的无限风采。

2、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发出由衷赞叹。

3、重点指导学生按参观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4、激励学生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关爱生命、呵护地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星期四,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参观了我们黄桥实验小学的生物万象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一篇作文。

板书:参观生物万象廊。

二、互相交流,练说首段。

板画:楼道。把以上内容综合起来介绍一下。

三、播放录像,梳理顺序。

1、这条生物万象廊里究竟布置了哪些奇异的生物呢?边看录像边回忆参观过程。播放录像。

2、同学们回想一下那天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板书:由下而上。

3、同学们由下而上,在一层层的台阶里分别看到了什么?贴纸片标题:动物的.乐园、矿石的世界、贝壳的公寓、鸟类的天堂、蝴蝶的世界。

四、点击图片,详写段落。

1、我们该怎样来把参观到的写出来呢?一堂课上一篇作文中,我们不可能把这些令我们眼花缭乱的生物万象全部写出来。我们可以挑选最感兴趣的进行详细描写,这叫详写。其它内容,可以简略地写,甚至一笔带过,这叫略写。

2、要详细写,那就必须要先仔细观察。下面,我们来观察几个生物特写,边看边交流。要详细描写这些生物,可以用什么方法?抓住什么写?从哪些方面写?学生自主详写重点段落,交流,互评。

六、总结参观,畅谈感想同学们,参观完生物万象廊,你有什么想法呢?交流。把这些参观后的感想写在参观记的末尾是非常有意义的。

七、总体谋篇,布置作文同学们,这一堂课,大家学习了这篇参观记该用怎样的顺序,该怎么突出详写内容,该怎么过渡,课后希望大家认真把《参观生物万象廊》的整篇内容写出来,不仅要把看到的写出来,还要把想到的也写出来,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完成作文。

《习作2》教学设计

1、能通过阅读作文《拔河》及老师的批语,明确作文怎样做到言之有序,内容具体,重点突出。

2、能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对作文《拔河》加以修改,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3、教会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利用课外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举行一次拔河比赛。

一、情境渲染,明确要求:

回忆拔河场面,再现当时情景。

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作概述。

老师导入:有一位同学也参加了一次拔河比赛,并写了一篇文章,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助他修改修改。

老师板书课题,揭示本次习作要求。

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

发练习纸,学生边朗读边找出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作汇报。

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老师的修改意见,比较老师批语和学生汇报之异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

老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眉批”一般用以指出作文中字、词、句、段方面的优缺点,写在该页侧的眉批栏中;“总批”一般用以指出思想内容、语言形式等整体方面的优缺点,写在文章的后面。“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一定要改掉拿到作文本只看等第,不看批语的坏习惯。

三、再读作文,明确改法。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篇文章如何修改,可用钢笔在练习纸上作适当批注。

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抒己见,小组内组织交流。

老师点拨:写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重点讨论第五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师生共同小结:在这篇作文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气氛,还必须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四、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学生作文,力求做到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

老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尽是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受益。

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

附:课堂练习纸。

提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学会修改文章。请你把这篇作文认真读几遍,参照书上老师给这位学生提出的意见加以修改(右侧可作适当批注,修改中添加的部分可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拔河。

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要举行拔河比赛。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我高兴得中午饭都没吃好。妈妈说:“你不好好吃饭,怎么有劲拔河呢?”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老师把班同学分为两队,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想试试自己的力气。

一条大粗绳子压在操场当中的两条白线上,绳子中间扎着一块红布条儿。谁能把绳子当中的红布条儿拉过靠自己一头的白线,谁就赢了。

“预备!”裁判员大喊一声。双方队员抓起了绳子。

“嘟”哨声响了,比赛正式开始。我们双方互不相让,使尽了吃奶的力气向后拉。红布一会儿向我们这边移,一会儿又向对方一边移。拉拉队为我们加油。

渐渐地,渐渐地,绳子向对方移动,我们怎么也拉不过来了,我们输了。

交换场地再战。这次我们吸取了失败的教训,由汪强喊号子,经过几分钟的战斗,我们终于胜了。

对方不服,要求再战。老师说:“这项运动,体力消耗很大,不能再战了,过几天你们再比吧。”

《习作4》教学设计

1.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

2.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田野里的迷人秋景,注意抓住主要景物,要有动有静。

3.观察郊外一片田野,有条件的可让学生选其认为最美的几样画下来或拍成照片。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和照片,按照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重点:主要景物的选择(动静结合),观察顺序。

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笔下含情,把景物写美。

1.课本插图投影片。

2.例文录音。

3.带领学生有顺序地观察郊外的稻田,做好记录或拍摄下来。

一、导入。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读、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交流以上问题。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播放例文写草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草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草的?

讨论交流:草——高矮颜色(板书)。

2.播放例文写花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花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花的?

讨论交流:花——颜色名字(板书)。

3.小结:以上这些景物都是静的,作者是从颜色、高矮等方面写的。

4.过渡:文中除了写这些静的景物,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5.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录音,同时出现“我”、蝴蝶、蚂蚱的投影。

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讨论交流:蝴蝶、蚂蚱(板书)。

小结:这些属于动的景物。

6.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先动后静的顺序观察的。

7.读读习作指要,总结写法:

(1)抓住主要景物。

(2)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

(3)按照景物的方位远近和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要写的景物恰当的连接在一起。

四、迁移仿作。

1.明确写作要求: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在秋游时看到的那片美丽田野。

2.习作指导。

(1)交流学生所画的图和拍摄的照片。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和图画予以展示。

(3)创作的同学介绍画的意图、顺序或拍摄的角度,说说为什么画这些、拍这些。

(4)学生评议,说图意。

(5)指导学生写稻田。

b学生自由练说。

c指名从不同角度说。

d出示好词语篮和好句子筐:一望无际颗粒饱满。

一阵风吹过,金黄色的稻子随风起舞,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浪推过一浪,非常壮观。

那颗粒饱满的稻穗仰起脸骄傲的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强壮!

(6)写好图上其它的景物,丰富习作。

小朋友,你看在稻田中,谁在那儿蹦蹦跳跳地忙碌呀?

那快活地飞来飞去的又是谁呢?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7)学生练说习作,要求把景物连起来说。

(8)指名说,评议。

(9)学生写草稿,师生评议。

(10)学生誊写习作,自主展示绘画、摄影作品和习作。

写一处秋天的景色。

草——高矮颜色。

野花——颜色名字。

蝴蝶、蚂蚱——动作。

《习作4》教学设计

本习作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乌鸦反哺》,凭借教材中的三幅图画进行看图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寻找联系、合理想象”,通过小组交流、练说、互评反馈等形式,学生大多能说出图意,并且合理想象。在下笔之前,我又出示了几个例句――提示语的几种形式。即: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无提示语。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把对话的形式写得更灵活一些,并对对话常用的一些标点加以提醒、示范。但是由于只是让学生认识了这几种提示语形式,而没有进行相应的训练,因此从学生的草稿反馈来看,提示语的'使用还比较单一。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尽如人意,学生能注意使用冒号和前引号,但是往往把后引号遗漏了。学生的习作交上来的批改时,大多数学生标点符号掌握较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