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优秀13篇)

时间:2023-12-25 05:26:25 作者:灵魂曲

情况报告应该根据读者的需求和目的来确定报告的内容和详细程度。善于撰写情况报告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对个人职业发展有积极影响。

少年刑事审判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未成年人犯罪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审判工作,对教育和挽救失足未成年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新建县人民法院长俚厍法庭对涉少刑事案件进行大胆探索,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在少年审判方式和帮教方面作出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市级和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笔者结合以来新建县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开展的情况,对受理的案件及工作做法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提出自己的粗浅见解。

基本情况。20至今,该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45件238人,判处非监禁刑133人,判处非监禁刑率56%。

主要特点。一是暴力倾向突出。从xx县人民法院近四年审结的145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来看,具有明显暴力胁迫犯罪的特点,主要为抢劫和故意伤害案件,在这些案件中,匕首、弹簧刀、三棱刀等管制刀具成为主要作案工具,暴力倾向突出。二是团伙性、偶发性犯罪明显。团伙作案数量较多,新建县人民法院近四年审结的145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团伙作案所占比例约为62%。在近四年所审理案件中,无论是抢劫、盗窃、故意伤害还是等都表现为一时冲动,没有明显的预谋,偶发性明显。

因小事发生口角、争执引发的报复性犯罪突出。通过对新建县人民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研分析,近四年我县未成年人犯罪涉及抢劫、盗窃、故意伤害、、抢夺、寻衅滋事、诈骗、破坏电力设施、妨碍公务、容留他人吸毒罪等罪名,以报复泄愤为动机的犯罪均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在一些故意伤害案件中大多是因同学之间小事发生纠纷,事后一方觉得自己吃亏太没有面子,找另一方算帐而引发伤害行为导致犯罪。四是未成年人犯罪文化程度不高,多集中在初中文化,近四年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初中文化的有86人,约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72.3%。

在校学生犯罪比较突出。新建县人民法院近四年受理的未成年人134人犯罪案件中有31人为在校学生,所占比例约为26%。

未成年人犯罪以留守学生和单亲孩子居多。

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上升趋势明显。新建县人民法院近四年受理的未成年人119人犯罪案件中,14-16周岁的未成年人数为53人,约占44.5%,16-18周岁的未成年人数为66人,约占55.5%。

判处缓刑的少年犯再次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未成年人被判处缓刑的再次犯罪或者被行政处罚被撤销缓刑的概率上升。

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机构。新建县人民法院长俚厍法庭担负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任务,选配了政治素质优秀、审判业务精通的5名法官从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五位法官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过良好的法学教育,这为少年审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队伍保障。同时,新建县人民法院还从县妇联、学校等单位聘请了3名人民陪审员,参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工作,有效保障了未成年犯罪人的合法权益。

挖掘审判资源,突出庭审效果。探索惩教结合新路子,把维权活动贯穿于刑事审判全过程,全方位的开展维权工作。

并把这些内容均固定到《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表》中,作为第一手资料,从中把握少年犯思想脉络,摸清其犯罪的症结,确保在庭审中有的放矢地对少年犯进行教育和挽救。

二是有的放矢,搞好开庭审理。针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和个别法定代理人自我保护意识差,无钱请律师做辩护人或无视其子女的辩护权益的青少年,均为未成年被告人指定了辩护人,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三是大胆适用非监禁刑,重视回访。在审判工作中,对主观恶性不深、社会危害不大,一时失足的被告人,积极退赃,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有监管条件的,大胆适用非监禁刑。5月,新建县人民法院对西山文武学校的5名参与抢劫四次的未成年人学生均适用了缓刑。该5名学生脱离父母管教,法律意识淡薄,其犯罪具有偶发性,且该五名学生均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判处缓刑后继续回学校接受教育,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是着眼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罪犯,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重视判后延伸。为了达到审判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四年来,先后共选派法律知识过硬、司法业务能力强的3名法官担任辖区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具体负责所任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巡回教育,就地以案讲法。

少年审判存在的主要难题。

均出庭率低于60%。

回访帮教工作受到经费等因素的制约。由于财政保障机制的缺乏,当前的回访帮教工作仅局限在判处缓刑的未成年罪犯范围,并且也不能做到对全部未成年罪犯的跟踪回访;同时对少数判处监禁刑的未成年罪犯的回访工作未能开展,对这些未成年罪犯在监禁场所的改造情况无法掌握。

与外地公安机关协调难。对被判处缓刑的外地未成年罪犯按法律规定应由罪犯住所地公安机关执行,但执行通知书送达后,一般外地公安机关很少回执新建县人民法院。

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挽救难。新建县人民法院在审判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经常遇到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主观恶性大,社会危险性大的暴力型犯罪,但是因其未满14周岁,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放纵了犯罪。

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加强缓刑适用和回访工作。加大适用缓刑的力度,便于失足青少年尽快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强化回访帮教工作,扩大回访对象的范围。

加强司法建议工作。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发现普遍性或需提请注意的问题,有针对地向有关单位提出司法建议,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及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的开展。

拓展司法保护范围。增加对法律援助的投入,合理设置关押场所和少年法庭,对未成年人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羁押强制措施,探索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灭制度”。

改进现有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庭的设置,使审判环境更具人性化。借鉴“圆桌审判”方式,最大限度减轻未成年被告人的恐惧和抵触心理,使之更符合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特点,充分体现法院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

少年刑事审判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人民法院切实把尊重和保证当事人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抓好双语审判作为开展好审判工作的重点,发挥民族地区法院特点,推出一系列措施方便少数民族当事人参与诉讼,使双语审判工作有序开展。

我院设有职能部门14个,派出人民法庭3个,全院共有干警64人,其中少数民族干警46人,审判员28人,其中蒙汉兼通的有20人,占审判员总数的71.4%,书记员共14人,蒙汉兼通书记员的有9人,占书记员总数的64%。我院年均受理各类一审及执行案件千余件,其中全部使用蒙语的案件为400件左右,约占受理案件总数的39%。针对地域文化特点及我院民族语言审判资源优势,我院以落实诉讼原则体现党的民族政策为突破口,从方便蒙古族当事人进行诉讼着手,深入开展并探索双语审判的模式。

(一)开展双语司法服务。立案庭是法院的窗口也是整个诉讼程序的入口,为体现司法为民的宗旨,我院选配了法律知识较为丰富、通晓蒙汉双语的法官担任庭长、副庭长,开展双语接待和立案工作,对于不通晓汉语的蒙族当事人进行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登记立案等相关工作,并相应配套印制了蒙汉双语诉讼指南,同时,将诉讼费收费办法以双语方式上墙。在蒙古族聚居的苏木乡镇设立特色法庭—额勒顺法庭,法官和书记员全部是通晓蒙汉两种语言文字的干警,年均审理近百起的蒙文案件,当地农牧民大多不懂汉语,双语法官的合理配置不仅为当事人在法律咨询、案件信访、起诉、出庭等方面提供了方便,也充分保障了当地百姓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的权利。在其他审判庭人员配置中,必须有一名通晓蒙汉双语的法官,保证每个业务部门都有能和蒙古族当事人进行交流指导的法官。我院还不断加强蒙文巡回审判工作,在苏木所在地设立审判点,在嘎查村设立巡回审判联系点,聘请当地威望高、责任心强的蒙古族农牧民为调解员,将法律送到蒙古族农牧民的家中。这些做法受到了广大蒙古族当事人特别是不懂汉语的蒙古族农牧民的欢迎。

(二)强化双语司法实践建院以来,我院就一直使用民族语言进行庭审,尤其近年来,我院将此项工作作为一个亮点工程,不断加大蒙文庭审的比重,在刑事、民事、行政三大审判中,全面开展蒙文庭审活动。

一是运用蒙语进行庭前指导。包括庭前用蒙语送达举证须知及传票等相关法律文书,在当事人及时了解案由、开庭时间及地点的基础上进行举证指导。

二是用蒙语驾御庭审。运用蒙语告之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并进行举证、质证、答辩和陈述,运用蒙语归纳争议焦点。对当事人双方都是蒙古族的,推行全程蒙文审理。

三是针对当事人双方有一方是蒙古族的'情况下,我们充分告之当事人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尊重当事人的选择,为当事人聘请翻译等,并保证做到整个庭审过程的透明。

四是在庭审中尊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并以此为法官和当事人的亲和点,做好调解工作。

(三)加强双语裁判文书的制作我院坚持运用蒙汉两种语言进行裁判文书的制作,专门聘用了兼通蒙汉双语打字的工作人员,并首先保证蒙语裁判文书的核稿、发文,并专职一名党组成员签字把关,提高了裁判文书的质量和效率。定期对蒙古族文字法律文书进行抽查、评比,不断提高法官运用蒙语进行裁判和制作法律文书的积极性。不定期的开展蒙文裁判文书的评比活动,利用各种方式,提高蒙文裁判文书的质量。

(四)抓好双语人员的培训和养成我院深刻认识双语审判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蒙语法官的培训工作,鼓励蒙语审判人员的学历教育,组织并参加自治区的双语培训班,定期开展蒙文审判的工作交流会,倡导法官和工作人员学习和使用蒙语。要求审判庭通晓蒙语的法官帮助本庭其他人员学习和使用蒙语,并专门购买了蒙文打字软件,安装到各庭室的电脑中,进行蒙文打字的培训。目前就有八名书记员已经能够在庭审中熟练操作蒙文打字,保证了蒙文案件公正高效的审理。

(五)开拓双语信息化平台。我院开通了内蒙古法院系统首家蒙文网站。这个蒙文版管理系统的版面共分为法院概况、工作动态、信息简报、优秀裁判文书和法律法规五个区域,各区域文字全部为蒙文。点击蒙文网站可以及时了解法院各类案件的审判动态,查询各种审理和执行案件的公告,还可查阅部分生效裁判文书,加强蒙文审判的业务交流,特别是可以查阅蒙文法律法规,蒙文法官可以迅捷地查阅相关法律条文,极大地方便了蒙文案件的审理,同时,也为蒙古族法官的教育、学习和成长构筑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促进了双语法官的培养。

二、双语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语干警队伍司法水平较低。我院双语法官及书记员的人数比重较大,但缺乏统一准确的翻译用语,导致裁判文书的术语表达不准确。审判人员的翻译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参差不齐。虽然立案送达的法律文书如传票、权利义务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已经印制了蒙文翻译,但从措辞和词语搭配还不是非常规范,特别是缺少全国或者民族自治地方统一的尺度。

(二)、翻译人员短缺。目前,我院没有专职翻译人员,只能由懂得蒙汉双语的法官开展双语审判,但是法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还不能足以胜任。对于当事人双方为不懂汉语的蒙古族,或当事人一方为汉族,另一方为不懂汉语的蒙古族当事人时,因为没有翻译进行庭审翻译,案件审理非常困难。这既不符合法律要求,同时延长了审判时间,降低了审判效率,从审判工作需要上看,我们急需专职的翻译人员。法院专职翻译是否能设立专项编制,法院内部能否设立兼职翻译人员,如何设立值得探讨。

(三)、法院经费紧张。我院受理的蒙文案件较多,从立案到执行各种相关文书都是蒙汉双语制作,这导致诉讼成本过大、办公办案艰难。尤其在刑事案件中,公诉机关提供的都是汉文法律文书,如果当事人是蒙古族看不懂不接收,由检察院还是法院提供翻译权责不明。蒙文裁判文书送达后,执行机关不予接收,导致罪犯无法交付执行,我们现在的做法是翻译和制作两种文字的裁判文书,这样就会增加诉讼成本,上级机关能否在开展蒙文审判上,给予经费上的倾斜和照顾。

(四)、缺少标准工具书。在审判实践中缺少法律法规的标准蒙文翻译版本,缺少蒙文工具用书,这很容易造成文字歧义,虽然我院坚持使用蒙汉双语制作裁判文书,但是如果能够确定蒙古语的规范用语和翻译标准,将大大提升司法工作的效率。

三、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需要上级机关的支持和我院的努力才能克服。在下一步工作中,我院要充分认识双语审判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审判执行和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进一步提高对双语审判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我国汉语已成为各民族共同交往的通用语言,汉语文成为最新、最快、容量最大的信息载体,成为知识和科技情报的最丰富的信息库。任何一种少数民族语文都还不能超越汉语文所起的作用。汉语文掌握的程度已成为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力以及科学文化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结合我院实际,只有抓好双语审判工作,才能更加充分保障宪法规定的当事人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才能使司法更加便民利民,才能使人民法院更能高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当前,在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正在面临着深刻的转型与变革。这一宏伟战略的实施,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创造了空前的历史机遇。我院审判工作也要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就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以双语审判工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全面推进审工作公正高效发展。

(二)坚持“分类指导、双语并进、优势发展”的原则双语审判工作不仅涉及到案件审判程序、实体等一系列的审判问题,还包括法官队伍编制、法院经费配备、科学管理考核等一系列政务问题,是一个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比较敏感的原则问题。我们认为确立本地区双语审判体制既要考虑到确保蒙古族当事人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权利和依法公正审判这两层基本因素,也要考虑民族地区语言环境的现实应用情况。既着眼于双语审判的特点和地区实际,又要着眼于民族的未来发展。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双语审判队伍建设:比如选拔优秀的、熟练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有志于服务当地的高中毕业生,通过免试、降低高考分数线等方式使其进入民族大学专项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对毕业后自愿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双语法律大学生,给予学费减免、子女到省会城市读书就业等优惠政策。比如在民族地区政法各类选拔和考录中,设法增加少数民族双语法律人才。在司法考试中,定向给予少数民族地区更大幅度的降低分数线的招考政策;对长期在法院、检察院工作,并且有一定经验的人员,在司法考试中进一步放宽条件;应着力培养双语法律翻译人员。在部分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设立翻译处,聘请专业人员,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的需要,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吸引汉族法律人才到这些地区工作并为其提供民族语言的培训机会,同时,最高人民法院、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应继续通过培训、交流、挂职等形式提高这些地区法律职业队伍素质等等。

(三)建立统一的双语审判考核和评估体系随着审判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族地区采用双语审判进行绩效考评作为评价审判工作效果的手段还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通过科学有效的双语审判工作,有效地督促双语案件审理达到合法化、规范化,同时对审判工作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应积极进行双语审判工作绩效考评,不断提高民族法官司法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双语审判工作调研和总结双语审判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审判活动。审判过程中有许多方面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和及时总结。目前,我们认为应着重进行以下三方面的研究。

一是在总结现今双语审判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编《汉语词典》统一编制蒙古文法律法规翻译规范。同时针对双语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把个人自学、上级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干警队伍司法能力。

二是要健全完善双语审判的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可以尝试设立双语审判庭,统一规范,统一管理。

三是加强调研,针对审判用语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理顺母语和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制定影响和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法。

少年刑事审判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安排,日前,法工委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方兴的带领下,对我区刑事审判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区人民法院的工作汇报,查阅有关案卷和资料,并与区政法委、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律师代表进行了座谈,征求了对刑事审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法工委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人民法院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严打方针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不断创新刑事审判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刑事审判的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以来,区法院共审结刑事案件2443件,判处罪犯4163人,每年结案率均达99%,为维护我区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突出打击重点。区法院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重点打击有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故意伤害、抢劫、聚众斗殴等严重暴力犯罪,盗窃、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三年来依法共审结严重刑事案件387件594人,其中被判处五年以上徒刑的377人,切实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加大对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三年来依法审结此类案件30件,判处36人,有力地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维护了公务人员的廉洁性。加大对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的打击力度,有效地净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

2、落实宽严相济。区法院在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对于社会危害不大、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悔罪表现好的过失犯、未遂犯、初犯、偶犯、未成年人犯、老年犯以及具有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被告人等,依法从轻、减轻处罚,符合非监禁刑条件的适用非监禁刑,逐步实现审判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三年来共对956名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被告人宣告缓刑;对25名被告人单处罚金;对379名被告人判处管制;对7名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被告人免予刑事处罚。

3、注重审判质效。一是开展量刑规范化工作,规范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根据《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等规定,针对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及危害结果等进行分析,并对照规范量刑简表中列出的被告人的基准刑及从重、从轻、减轻的事由和比率进行计算,依法判处被告人的刑期,促使不同法官对同类型案件的量刑上达到均衡,体现同罪同罚、罪刑相适应的均衡量刑理念。二是全面启用数字化法庭。目前所有刑事案件庭审活动已全程录音录像,并按“一案一光盘”原则进行刻录保存,法官司法行为得到进一步约束和规范。三是坚持审判公开制度,除依法不应公开审理的`外,一律进行公开审判。四是坚持审限管理制度,建立刑事审判流程管理,积极推行普通程序简化审理和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简单刑事案件的做法,提高当庭宣判率。

二、存在问题。

刑事审判是国家依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司法工作,事关公民权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长治久安。虽然区法院的刑事审判工作在依法惩罚犯罪,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提高审判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和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1、刑事司法观念有待转变。长期以来刑事审判工作过于强调打击犯罪的一面,而忽略对人权的保障功能,重刑主义无论是在审判人员还是在一般社会民众中都有很深的社会根基,认为对犯罪行为不严惩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不足以给予人民群众安全感。而现代法治理念要求以人权保障为核心,强调和谐地调和各方权益关系,重刑主义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但由于受传统刑事司法观念影响,加之目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社会认知度不高,宽严标准又无明确等情况下,部分法官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宁严勿宽”的情况,特别是在外来人口犯罪及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审理上。

2、案件审理质量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区刑事案件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刑事审判法官每年人均办案超过130件,案多人少的矛盾,影响了法院的办案质量。个别法官有的为赶进度,庭审时间过短,有走过场的倾向。有的则驾驭庭审能力不足,先定后审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完全达到控辩式庭审所预期的效果,庭审质量不高。此外,有的裁判文书说理不充分,对被告人的犯罪构成及量刑的从重、从轻理由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阐明,而造成被告人或者被害人对法院的判决不理解,极易导致案件上诉和抗诉。

3、刑事审判制度尚有不足。首先,控辩双方地位不能真正平等。刑事诉讼法虽然赋予了被告人广泛的诉讼权利,但是真正的与控方相比的时候,则达不到控辩双方平等的度。在法庭上,公诉人既要出庭支持公诉,同时还要进行法律监督,其诉讼地位明显优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甚至处于压倒辩方的地位,这也是导致很多律师不愿意涉足刑事案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庭审中未能严格贯彻直接言词原则。刑事诉讼法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但是在实际的司法活动中,刑事案件证人多数未出庭作证,鉴定人也不出庭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证,难以确保刑事审判程序的公正。再次,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对量刑的影响不明确。审判实践中,一般将附带民事赔偿达成调解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之一,对被告人予以从轻处罚。但当“赔偿”与“被判轻刑或缓刑”并列在一起的时候,群众容易把调解与量刑视为一种交易,同时法官作为调解者和量刑者的双重身份进行调解时,法官的意见对当事人会产生潜在的压力,可能有违调解自愿原则,从而损害法律的尊严与公正,也影响了人民法院的权威与形象。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扩大刑事审判社会效果。要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代表旁听一些社会影响大、群众普遍关注的刑事案件,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与新闻媒体和有关宣传单位的联系,对大案、要案进行公开审理、深入剖析、广泛宣传,使其真正起到宣判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针对诱发犯罪的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适时提出司法建议,促进有关部门改进、创新管理,堵塞漏洞,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有效预防犯罪。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制宣传,积极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引导群众妥善解决各种利益冲突,提高群众法制意识。

2、进一步强化审判职能,不断提高案件审判质量。要准确把握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坚决防止片面、机械地理解和适用法律,确保不枉不纵。要积极推进量刑规范化工作,依法规范刑罚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确保作出的判决、裁定经得起法律衡量、经得起社会评价、经得起历史检验。要切实落实证据裁判制度,规范庭审举证、质证,推进关键证人和鉴定人出庭作证,依法排除非法证据,依法定罪量刑。要完善裁判文书的审核制度,强化对裁判文书的法理、情理、事理的论述,确保裁判文书质量。同时要建立健全刑事案件错案报告和违法审判追究制度,防止错案的发生。

3、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推进刑事审判方式改革。要积极探索刑事和解方式的运用,结合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发挥好刑事审判在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方面的作用,确保案结事了,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要认真执行人民陪审员制度,严格人民陪审员从任用到管理的各项程序,保障其依法履行职责。加强与公、检、司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健全工作机制,交流通报情况,共同研究解决疑难复杂问题。积极推动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依法保障被害人合法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刑事审判司法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司法为民意识,培养敬业献身精神。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强化审判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庭审观摩、法律文书评比等活动,取长补短,逐步提升刑事审判人员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释法说理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合理司法资源配置,调整充实刑事审判队伍,妥善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加强廉政建设,强化权力运行监控,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确保司法廉洁、执法公正。

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农村幼儿教育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__年9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农村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但是就目前现转来分析,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主要问题:

1、学历水平不高。

2、待遇相对偏低。

3、工作强度大。

4、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

5、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师的退养问题。

6、社会地位不高。

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农村幼儿教育的种种不利,如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教师素质偏低,教育质量不高等。

二、建议与思考。

1、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

只有物质基础有了保障,幼儿园教师才能安心地从事这份职业。工资待遇差是农村幼儿教师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政府应适当考虑增加财政拨款,拓宽资金来源,扶持农村幼儿园的建设。是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当地人均收入的1.8倍。.政府还应从制度上给与农村幼儿教师稳定的政策保障。农村幼儿园的开设或关闭不能单纯以生源的多少来衡量,更应从长远的利益来考虑。

2、拓宽师资来源、提升教师学历、充实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现在农村幼儿教师的主要来。

源还是民办教师居多,他们只是进行了短暂的专业培训,虽然取得了资格证书,但专业素养、技能还与专业幼儿教师有较大差距。一部分来自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相对集中在中心幼儿园数量也远远不够。我们应鼓励中师及中师以上学历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工作。对于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幼师函授的毕业生加强职后培训,不断适应教育的新形势。

3、对农村幼儿教师实施养老保险的看法。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看,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结合走我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应率先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养老保险的缴纳采取个人支付与政府补助的方式,具体发放应根据幼儿教师的从业年限、贡献大小,不能一概而论。如可以从业年限25年以上、、、等为界定,合理制定个人应缴纳的数额比例。个人缴纳的比例根据工作年限确定为10%、15%、20%、30%不等。

4、农村幼儿教师年龄结构。

目前农村幼儿教师普遍年龄偏大,40岁以上占50%以上,不利于事业发展,针对农村实际,农村幼儿园教师45岁以上应该考虑退养,或者45岁以上教师比例不能超过三分之一,有利于新老教师的更替。

5、如何解决超龄教师的退养问题。

对于已经不符合养老保险制度、超期服役的教师可参照邹平县96(56)号文件规定实施退休。

6、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势在必行。

我县已步入全省经济强县之列,农村幼儿园教师理应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在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按规定应不低于当地人均收入的一点八倍,最低不能低于500元。

7、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

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教师身心愉悦,减轻工作压力,激发爱园敬业的热情。因此应呼吁主管部门和社会给与农村幼儿园教师多一点关爱,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倾听他们的心声,要搞好农村幼儿教育需要我们营造一个尊师重教、关心支持农村幼儿教育的良好氛围。

关于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问题的调研。

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的合作交流,农村幼儿园应该实施合班并园,扩大规模效益,改善基础设施。而且各单位都有布局调整的经验。但是布局调整应更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群众利益。

家长对于布局调整最大的反应就是孩子接送问题,许多家长由于繁重的工作生活压力无暇就送,于是许多不法个体幼儿园应运而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统一解决幼儿接送消除家长后顾之忧,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加大个体办园的管理力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集体和个人兴办幼儿园但必须手续齐全,另一方面杜绝不法个体园产生。三是布局调整不能单纯以生源多少衡量,要考虑长远利益。

布局调整后,如果具备统一接送就餐等条件,幼儿园半径可在3--6公里甚至更广,如果不具备幼儿园半径应在1.5公里之内。

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迅速发展,大力提高学前教育发展与普及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xx省学前教育普及计划(20xx――20xx年)》以及其他有关学前教育政策、规定,结合实际,对各幼儿园自查总结如下:

一、评价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先发展学前教育,改善各园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学前教育督导为切入点,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评价我镇幼儿园的办园状况,力求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二、评价内容。

1、领导重视程度;

2、工作机制;

3、督导考核;

4、支出比例;

5、专项经费;

6、儿童资助;

7、收费管理;

8、布局规划;

9、园所建设、设施设备;

10、教师配备、教师待遇;

11、监管机制;

12、保教工作;

13、安全与健康等。

三、评价组织。

为切实摸清各园办学水平及管理实施情况,联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强管理,及时指导,督促工作进展;各园成立相关小组对幼儿园建设实施情况进行详细地对照和自评。

组长:副组长:组员:

四、评价方式。

在各园自评的基础上,联校采取以下方式对各园进行指导和评估:

1、听取园长工作汇报。

2、召开幼儿园部分教师座谈会,了解有关情况。

3、查阅幼儿园有关规章制度,活动记录;教师档案等资料。

4、到幼儿园实地查看园设、设施设备等。

五、自评分值。

六、解决措施。

1、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2、加强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按照计划落实幼儿园各项工作。

3、加强指导,加大检查力度,督促幼儿园加快发展步伐。

4、探索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认真开展保教活动。

5、保障幼儿园常规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每一个人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它是对每一位学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走向社会接受挑战的第一步。

作为一名团员,我积极参加青年团的相关活动,正确行使团章规定的权利,模范履行团员义务,共青团作为共产党的后备主力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从成为共青团员的那一刻起我便意识到了我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深切地感受到共青团员不只是一个称号,不只是一种光荣,而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思想先进的青年的使命。因为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进入大学以来,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但我深知更主要的是以身作则:学习上认真努力,政治上要求先进,活动中更要积极。

我认真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这也使我对党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更加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等的真正含义,更加坚定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终将实现。下面是我在寒假时所做的实践,报告如下。

我在幼儿园进行了幼儿教育的实践,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所以幼儿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以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幼教工作者为了有效地贯彻正确的教育方针,做到科学育人,就必须学好幼儿心理学。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才能以此为据来确定适当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正确组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智力。例如,通过对幼儿认知与行为的探讨,可以找到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控制行为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幼儿的多动行为。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幼儿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规律,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也有助于对幼儿的不良品行进行矫正。例如,根据幼儿善于模仿的特点,可以采用榜样法来消除幼儿的攻击行为。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幼儿个性心理的知识,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则可以进行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限度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根据幼儿的不同气质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将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文化水平、职业状况、个性,以及亲子关系、家庭气氛、家庭结构等都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幼儿日后的个性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父母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的源泉。父母掌握的幼儿心理学知识越多,教养方式就越科学,孩子在幼儿期及日后的发展就可能越好。掌握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程序,不同年龄应达到的发展指标,父母就能有意识地预期自己孩子成长的水平,采用符合其心理发展水平的评价标准与教养方式,从而避免盲目地“揠苗助长”或是一味地埋怨自己的孩子不长进。

从个人来说这次的实习然我学会了很多,发现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在对待小朋友我有足够的耐心,和小朋友相处的很好,能够积极的引导孩子。但对专业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熟练。需要提高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中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专业对教育的作用。

惠农补贴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县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精神,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根据《关于印发盘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盘农负字[]1号)文件精神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扎实安排,结合实际,严格按照各级减负工作要求,对全乡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乡位于盘县北部,距县城红果88公里,东邻保基,南通羊场,西连鸡场坪、松河,北依普古。全乡总国土面积17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295亩,人均耕地1亩。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4个村民小组,9085户28446人,居住着彝、白、汉、苗、布依等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1%,彝族占61%,是盘县境内彝族最集中地区。今年上半年,实现财政税收1.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达到4776元。

二、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农民负担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减负工作各项措施。一是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纪检、财政、农业、林业、教育、卫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减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各村也成立了减负工作领导机构。二是推行减轻农民负担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制度,党委、政府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列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作为各部门和各村目标责任制和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内容,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把责任落实到了领导、单位和村组,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三是乡党委、政府定期听取减负工作汇报,研究减负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党政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减负工作,组织开展检查。四是对涉及农民负担案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责任,逐步建立完善减负工作长效机制。

(二)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实。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减负工作,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对减负进行重点强调和全面部署,定期深入村和农户家中,开展惠农政策宣传,同时调查了解落实惠农政策情况,有效化解因惠农政策不落实造成的群众上访。

(三)严格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把免税、直补等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农民负担各项直补落实到位。其中,上半年粮食直补,每100公斤补助1.02元,共6283505.62公斤,发放直补资金64xx2.06元,受益农户6574户;农资综合直补,每100公斤补助22.95元,共6283505.62公斤,发放直补资金1442065.63元;今年上半年全乡第一批小麦良种补贴5000亩,共计50000元,受益农户2192户;第一批杂交玉米良种补贴15100亩,共计151000元,受益农户5925户;第一批杂交水稻良种补贴5000亩,共计75000元,受益农户1906户。二是退耕补贴落实到位。到目前为止共发放退耕补贴712348.67元。三是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同补助补偿落实到位。落实门诊补偿14xx85083元,受益1802人次,住院补偿1377732.43元,受益1015人次。惠农政策资金的及时、准确、足额兑现,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全镇农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手负责制、部门负责制度及责任追究制。今年全乡无农民负担案件发生。三是实行农民负担“监督”制度,制止农村乱收费和乱罚款,加强群众监督、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认真落实专项治理责任,实行齐抓共管。

一是乡政府在开学初抽调人员,对中、小学收费进行督查。全乡中小学没有收取任何费用;没有出现截留、挪用教育经费和“两免一补”资金现象。全乡中小学共计2821人,共发放寄宿生补助1xx800元。二是在农民建房、计划生育和农民用电等收费中无违反规定乱收费、乱罚款现象。三是向农民提供生产服务,坚持自愿的原则。四是执罚收费行为规范,没有发现违法强征强收。

直接受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自愿投资投劳。乡政府采取了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办法引导农民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筹集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专款专用,无违纪问题发生。

(七)开展减负监督检查,杜绝农民负担反弹。

一是经常向群众宣传减负惠农政策,群众对乡村干部减负惠农政策落实满意。二是严把涉农收费项目和文件审批关,加强对涉及农民负担文件、项目出台和公示的审核。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对农民负担重点村和部门的监控,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四是按照规定开展农民负担资金专项审计。五是向农民收费时,按照规定开具票据。六是经常加强对基层干部政策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今年来,我乡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强农惠农政策宣传不到位。由于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和覆盖面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农民对有关政策了解不多,农民反映主要是通过电视及相互之间传播等途径了解有关强农惠农政策,但对有关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完全清楚。二是农民对良种购置补贴政策落实不满意。三是村务公开不及时,个别村没有按照村务公开的有关要求,对村财务收支、农业和农机购置补。

年县教育“双减”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安排,5月中、下旬,县人大常委会组成教育“双减”调研组,先后深入*街办,实地察看10所中小学校、1所培训机构、走访部分家长,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教育“双减”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并赴汉中市汉台区、留坝、宁强、勉县考察学习。特形成本调研报告。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县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政策要求,全面落实部门监管职责,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完善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措施落实,全县教育“双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双减”政策有效执行。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全面安排部署。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双减”考核机制,确保了我县“双减”工作能够持续、有效、规范运行。及时召开各层次相关会议,就“双减”政策进行宣传和解读,通过印制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媒体等形式,初步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双减”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作业负担明显减轻。全县各中小学均制定了《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方案》等作业管理办法,着力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切实落实“双减”作业新标准。各学校积极推行“分层作业设计”,让学生根据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作业。全县各中小学基本实现了家庭作业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测验、不留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课外作业控制在一小时内完成,初中生(初三除外)家庭作业控制在90分钟之内。调研中发现实施“双减”后,操场上锻炼的孩子多了,孩子变得自信活泼了。

(三)校外培训基本规范。全力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通过宣传引导,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校外培训机构管控措施,理性认识校外培训,学生校外负担得到减轻。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建立长效的治理管理方案,实行联合执法,共取缔不规范、无资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5家。目前,仅有1家艺术类辅导机构,学科类校培训机构全面清零。

(四)课外活动富有成效。积极推进“5+2”课后服务模式,同时各校建设了以学校教师为主、校外专业人士或志愿者参与的课后服务师资队伍。各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办学特色、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课后服务内容,第一时段安排作业辅导,第二时段为社团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发展特色素质教育。据统计,全县中小学生共组建各类社团370多个,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率达到100%,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育管理评价机制逐步完善。一是配套制度初步保障,印发了《柞水县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常态化抽查和督查机制。二是认真落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相关措施,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加大教研力度,提升课堂质量。三是规范学生考试管理。各学校严格执行《实施细则》要求,没有超范围或变相组织考试,成绩均以等级形式呈现,未通过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排名。四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评价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双减”政策理解尚有误区。个别学校对“双减”工作仍然不够重视,措施不力,课后服务成效不明显,家长满意度不高。个别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将课后服务等政策措施当作额外负担。部分家长不理解、不理性、不配合,担心减少作业量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学生作业方面,“学校减家长加、校内减校外加”的问题依然存在,家长的焦虑情绪及家庭教育的短板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家校共育机制不健全,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二)精细管理水平不高,教育改革创新推进缓慢。一是部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不力,教研教改水平不高,提质增效上矛盾突出。二是作业管理设计还不够精细,作业类型单一,部分大班额班组在分层布置、弹性布置作业方面体现不出学生个性化特点。部分学校作业公示形式化,个别教师通过家长手机增加作业布置。三是课后服务质量还需提升。当前大部分学校参与课后服务相关的人员以学科类教师为主,专业性有一定差距,农村学校问题尤为突出,部分老师兼任多门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四是部分学校实践创新的亮点做法未能进行总结提炼及宣传推广,校与校之间的相互沟通与联系不够紧密,未能形成多元互动、优势互补的局面。

(三)教师压力普遍较大,师资力量存在供需矛盾。一是通过对教师的座谈交流、抽样调查,80%以上的教师反映“双减”实施以来,工作负担鲜明加重,教师每日平均在校时长达到10小时以上,存在疲劳应对问题。二是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师资补充机制有待完善,全县体音美等专业教师缺乏10余人。三是师资培训、研修提高的机会较少,不能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需要。四是社会各层面名目繁多的非教学“进校园”活动和各类过程性留痕资料、表册填报等让广大教师深感疲惫和焦虑,教师职业倦怠感普遍增强。

(四)违规校外培训有禁不止,学科培训仍有反弹风险。由于家长对学生期望太高,对学科类的校外培训仍有需求,导致校外培训仍有很大市场需求,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培训机构和个人变换方式搞培训,有些开展居家辅导,高收费补课,暗地“一对一”的违规培训、监管困难,存在反弹风险。目前,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治理存在一定困难,校外为学生提供就餐、作业辅导和休息三个方面的托管服务机构规范治理难度较大。目前仍然有13家艺术类、2家体育类办学机构,办学资质不全仍招生营业中。

(五)课后服务机制不够健全,课后服务质量难以保障。一是开展课后服务后,学生在校时间延长,低龄学生容易产生困、乏、饿等问题。二是部分学校硬件设施配置不足,教师电脑老旧、无智能黑板。三是经费保障不到位,城区一小目前还存在在校生中午没有享受营养餐补助的问题,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课后服务费用财政补助不到位,影响了课后服务质量。四是课后服务渠道短缺,我县没有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等社会资源应用不足。特别是城区一中、一小、二小都存在学校校园场地较小,没有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体育活动受限。五是课后延时服务带来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重视和做好问题解决。

三、建议意见。

(一)着力加强家校共建共育,营造“双减”良好氛围。一是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加大“双减”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转变育人观念,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二是建立健全家校共同育人机制,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委会、家访等形式,多方加强家校沟通,明确家校育人责任,缓解教育焦虑,家长要更多地在“手机管理、睡眠管理、读物管理、习惯养成、健康饮食”上投入精力。三是学校要不断改善资源供给,让更多孩子在减负的同时增长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四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课后服务费用财政补助,加大各级校舍、劳动实践基地、智能黑板、操场、电脑设施等投入力度,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为学生提供多种社会实践场所。拓展校外教育服务范围,探索校外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更大范围的校外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二)着力加强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升级,促进“双减”提质增效。一是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模式。丰富与自然、社会和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深化教研教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二是加强作业管理,保证作业设计、布置少而精,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三是扩大课后服务覆盖面,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坚持一校一策的原则,最大限度开设好各类社团活动,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多样的知识与技能。指导农村学校、小规模学校修改完善课后服务方案,适当缩短低年级学生课后服务时间。四是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学习宁强县北关小学以“羌纹、羌音、羌舞、羌茶、剪纸、厨艺”等传统特色文化培养传承,积极探索将我县特色县域文化、红色文化、秦岭文化融合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热爱家乡情怀,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五是拓宽课后服务渠道。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场所,加快我县科技馆的立项建设,积极探索社会志愿者、专业人士到校提供专业辅导机制,拓宽课后服务渠道。六是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注重采取教研一体化、名校带弱校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农村偏远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一是对涉及各类活动进校园的工作要落实报备审批制度,严格把关,尽量减少非教学工作进校园,有效减轻教师过重工作负担。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关心关爱教师身心健康,科学合理制定课后延时服务标准,落实教师课后服务补助。三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科普、文体、艺术等培训活动,多途径、多方面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四是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力度,培养各级教学能手,提升教师工作荣誉感获得感。加大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推动优质师资均衡配置,完善结对帮扶机制,积极推动城乡间、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进一步缩小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距。关注新入职教师成长,及时指导帮助提升业务能力。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五是提高师德修养,关爱每个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着力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坚持“科学、法制、规范”思维,严格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发挥师资、技术等方面优势,把培训重点放在学生兴趣培养拓展上,积极为学生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教育培训。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全面落实“黑白名单”、信息公开等制度,加强教师资格、培训教材、培训课程等方面管理,防止学科类培训反弹。加大整治力度,定期开展联合检查、明察暗访,加强预收费风险管控,严查变相培训、虚假宣传等行为,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有序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五)着力加强配套机制建设,形成“双减”强大合力。一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双减”治本之策,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学习汉中市汉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办学体制,积极探索将我县城区一小、二小、三小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二是建立健全“双减”工作督导考核机制,定期通报“双减”工作情况,确保实效。三是创新办学模式,突出特色办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习留坝县举全县之力办足球特色体育教育,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积极探索我县办好特色体育教育,建议县科教局在全县范围内选拔优秀体育学生在城区实验中学成立特长班,充分发挥县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作用,对特长班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贯通升学渠道。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完善优化现有考试制度,探索完善德、智、体、美、劳等过程性评价办法,优化现有考试制度,形成适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多元教育评价体系。

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生活垃圾分类是***总书记亲自部署的民生实事,环保要事,发展大事。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能够减少占地、减少污染、促进源头减量、变废为宝,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近期,通过现场查看、走访市民、查看资料等方式,对中心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系统调研,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供大家工作参考。

商洛市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划定实施范围西起构峪收费站,东至东龙山(包括商洛高新区、商洛火车站等),北起北环路,南至南秦河。面积23.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8.5万人。近三年生活垃圾处理量分别为6.35万吨、6.79万吨和7.299万吨。区域内有小区220个,其中物业管理小区55个,2.7万户;市区单位家属楼型小区147个,1.2万户;“三无”小区18个、1568户;市区两级公共机构505个。自2019年底启动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体制机制初步建立。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宣传方案、年度工作方案、督查考核办法等系列配套文件。结合实际,参照省级九部门的工作模式,借鉴我市创卫、创园的成功经验,成立了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十个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了《商洛市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正在与商洛市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分类体系正在形成。配备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均专门运输车辆,在示范片区基本建立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正在建设垃圾填埋场二期扩容工程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垃圾分类处置上,对可回收物,主要采取上门回收、流动收购、站点交易等方式回收利用。目前,有可回收物桶500个、收运车2辆、小型电瓶车20辆。有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5个(其中回收企业6个,个体商户19个),对可回收物分类分拣压块后运送至西安、渭南、河南、河北等地再生资源回收处置厂家二次利用;对其他垃圾,由商州区垃圾清运大队采用专用车辆每天定时定点收集,经中转站压缩后,运至商州区垃圾处理场进行卫生填埋。目前,有其他垃圾桶15465个、运输车辆77辆、小型电瓶车60辆。每天平均处理其他垃圾约200.9吨、渗滤液约100吨;对厨余垃圾,由商州区餐厨垃圾处理厂每天定时定点收集,采用专用车辆转运至商州区餐厨垃圾处理厂处置。目前,有厨余垃圾桶600余个、收运车7辆。每天处理厨余垃圾约30吨;对有害垃圾,由商州区生活垃圾清运大队采用专用车辆定期收集。目前,有有害垃圾桶500个、收运车2辆、小型电瓶车20辆。在商州区医废处置场附近建成一座有害垃圾暂存点,已联系省内具备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置,正在完善有关手续。

(三)示范建设稳步推进。商州区在群贤居、江南世纪城、全兴紫苑等17个试点小区及秦韵教育城、商州区第三小学等3所试点学校全面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通过完善设施配备,开展宣传引导督导,鼓励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加强分类收运服务等方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目前试点小区和试点学校已初步形成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全链条分类处理体系。商洛高新区完成了示范片区内4个居民小区、3个居(村)民社区、3所学校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配备工作。

(四)宣传引导有序实施。印发了《商洛市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方案》,通过主题党日活动、重大节日、各类会议、文艺汇演及向市民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宣讲,设置宣传牌、拉横幅标语、在单位及公共区域led电子屏幕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开展了大量的常规宣传。利用商洛电视台、商洛日报、商洛新闻网等主流媒体进行了多批次宣传,实施舆论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市教育局还积极引导各学校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学生德育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手拉大手”校园宣传和实践活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力争垃圾分类工作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培养一代人习惯养成”,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和建设。

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配套建设了一些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但与中省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较低,参与积极性不高,垃圾分类管理水平也亟待进一步提高。

(一)工作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涵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全过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完整的组织架构、健全的监管制度和充足的资金保证来推动工作开展。当前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无正式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均为临时抽调且工作力量非常薄弱,日常督查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细化落实,资金保证需持续有力。此外个别部门职能分工尚未明确,主动参与、协同攻坚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居民分类意识亟待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广大居民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从源头推进垃圾分类与处理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特别是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的情况看,垃圾分类处理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来推动,受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居民自己动手的自觉性不高,参与不够积极。加之管理制度不完善,宣传引导不到位,居民自觉分类意识未形成,分类参与率与投放准确率低。商州区至今未制定印发中心城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未真正实施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商洛高新区制定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但未落到实处。

(三)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有待健全。目前我市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基本形成闭环,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漏点和盲点。一是分类运输管理还不到位,“混收混运”现象未完全消除,挫伤群众参与分类的积极性。二是部分设施配备还不到位。当前商州区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处理能力已接近设计负荷,且处理工艺技术不能满足厨余垃圾的处置要求,专用运输车辆不足,不能持续保证厨余垃圾的正常处理;有害垃圾暂存点不够规范,收运覆盖面不全,未与省内具备资质的企业签订处置协议;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尚未建成。三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不完整。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当前中心城市关于废金属、废电器等可回收物已具备规模完整、处置规范的专业回收队伍,但是针对废纸、废玻璃、废弃塑料瓶等,仍由零星散户废品收购站回收,存在“低小散”问题,未能形成统一高效的回收网络。

(四)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加强。一是监管体系还不健全。我市出台了《商洛市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管理过程和法律责任,但是目前将管理办法用于指导实际工作、约束行为规范、依法开展处罚等还不够深入有效。二是激励机制还需加强。外地市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初期,多采取“通报表扬”“积分兑换”、以奖代补等激励方法,提升市民分类投放的行动自觉,但我市落实中具体困难多,激励机制尚未落到实处,当前我市在激励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方面工作措施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建引领、政府推动、行业主导、属地管理、示范带动、先易后难”原则,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级部门的协调作用和区级政府、部门及社区的主抓作用,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是适时召开生活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二是积极向市政府请示,争取建立“以奖代补”的工作激励机制。三是对创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和示范单位、学校、小区活动进行指导。四是加快出台《商洛市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

(二)补齐短板,完善分类体系。商州区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是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主战场,应集中发力,狠抓2021年度各项任务落实,补齐短板,同时督促加快完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两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等2021年欠账任务。同时加快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建设,确保厨余垃圾稳定规范处置。

(三)广泛宣传,深入教育引导。一是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主题党日、学习实践、党员干部“八进”服务宣讲活动。二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三是持续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小手拉大手”等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强化校园教育引导基础。四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络和沟通,及时提供好的经验做法和报道素材,扩大宣传效应。五是加快商洛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logo标志和卡通形象的初审、专家评审,修改完善后发布使用。六是市垃圾分类办应结合实际,制定出简便易行的垃圾分类操作方式,在各类媒体上大力宣传推广,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操作水平。

(四)强化保障,狠抓任务落实。一是加强资金保障,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引导、推广等工作正常运行。二是加强人员保障,积极向市政府申请,争取通过机构设立的方式充实垃圾分类工作力量,落实下沉督导检查人员。鼓励商州区、商洛高新区通过招聘公益岗位人员落实前期学校、小区等区域垃圾分类督导员。三是加强制度保障,完善督导考评机制,强化对《商洛市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宣传引导,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使生活垃圾分类逐渐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惠农补贴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山东省东明县是农业大县,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近几年来,我县依托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结合我县农村、土地、环境等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引导农户理性购买农机,使大型农业机械保量逐年增加,且农机类型构成趋于合理化,明显提升了我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力的支援了“三农”建设。但是,这两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如国家的政策有所调整,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型农机已趋于饱和需进行结构性调整,总的来说,农业机械化要求向高、精、专方向发展,这就给农机部门出了新的课题:如何高效利用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整农机结构,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东明县农机服务中心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全县15个乡镇、办事处和开发区进行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专题调研活动,通过进村入户实地调研、查阅资料、请教专家、请兄弟单位配合等方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经分析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明确了今后农机工作的方向。

一、农机购置补贴的做法和成效。

20xx年,我县共争取农机补贴资金1285万元,比去年增加285万元,增长28.5%,共补贴农机具2200台套,其中拖拉机291台,小麦收割机144台,免耕播种机36台,深松机196台,玉米播种机452台,玉米收割机21台,花生收获机2台,花生播种机3台,秸秆还田机283台,其他机具775台。直接受益农户1209户。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农机总量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截止20xx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35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政策性强,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广,工作量大,操作程序要求严格,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为确保项目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东明县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人大、政协、政府办公室、纪检、财政、农办、农机、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水产等部门参加的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共同研究补贴工作,并联合对补贴政策实施进行监管,并按照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重点补贴范围、补贴标准、操作程序、监管责任等。

(二)加大宣传力度。为让每个农户了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东明县农机服务中心通过县电视台、县政府网、科技防腐预警平台、政务公开栏等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行全面宣传和报道,同时进村入户,在集市、田间地头发放明白纸进行了广泛宣传。还邀请厂家现场展示机具,派技术人员来讲解、宣传农机新机具、新技术。

(三)严格监督检查。在供货方面,农机服务中心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步骤,把握好时间进度,规范操作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对供货过程实行全程监督,并在补贴机具上喷涂补贴标识及编号,同时办理挂牌、落户手续,进行人机合影,确保农民能够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在购机补贴结算环节,农机服务中心对享受补贴的农机进行100%的检查。做到“三实”和“三见”,即:实名、实机、实地点;见人、见机、见证件。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补贴政策实施时间相对较紧,农机补贴政策实施时间一般是在每年4月份,而农忙时间是5-6月份;程序较多。经报名、公示后,才能打印、签订协议、购机、喷号,一系列手续下来,所需时间太长,基本已到农忙季节,给购机户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任务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这么多的程序,农机部门工作压力很大,用于宣传、培训、服务等工作经费也随之增长,再是农机经销商进货压力大;给农机安全埋下隐患。在确定好购机户后离农忙已近,要对机手进行有效的农机培训显得太仓促,不但农机培训学校与农机监理部门工作量大增,而且大部分机手不愿意参加,只想马上就能参与农忙见到效益从而逃避培训,这就给农机安全埋下隐患。

(二)农民购买力相对不足,交款形式单一。按国家的补贴政策,补贴比例不超过机具单价的30%,也就是说农户要负担机具的70%,这相对于很多农民来说,需交纳的购机款数额还是很大。况且购机款要一次性交清,许多农民由于无法在短期内筹足资金,只能放弃购买机具。

(三)成本较高,成本回收周期长。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物价普遍上扬,人工费较高,农机运营成本相应要高,机手的收益就少,这就造成机具的.成本回收周期加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的积极性。

(四)部分农机生产厂家卖机与售后服务脱钩。有些厂家是为赚钱而不管售后,大部分厂家是在县内设立的代理机构,“三包”维修服务力量不足。在“三夏”和“三秋”农忙季节,若农机具有损坏需维修或更换配件,无法及时得到处理,从而影响农时,错过最佳时机,影响农机手收入。

三、对策和建议。

(一)国家农机补贴政策与补贴金额提早制定与下发,给农机部门、农机厂家和农机经销商以充裕的时间。建议国家在上一年年底就公布下一年的国家农机补贴政策与补贴金额,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地方,好让农机部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农机厂家生产足够产品、经销商备足货源,在农忙前完成所有程序性的东西,把新机具交到农户手中,不耽误其挣钱。

(二)优化补贴品类,完善补贴方案。在补贴开始之前积极开展农机购置需求量、需求品类和农机质量调查。通过认真总结往年购置补贴的工作经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及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补贴机械品类、突出补贴重点、扶持重点发展区域、争取市县累加补贴、申请增加工作经费、完善补贴工作措施,科学制定下一年度农机补贴工作方案和操作细则。

(三)增多付款方式,尽量减少农户一次性支付量。国家和地方制定灵活的付款方式,除一次性付清外,可采取分期付款、银行无息贷款等方式,减轻农户负担。

(四)对涉农消耗品进行适当的国家补贴。如对柴油实行适当国家补贴,以减少机收成本,从而增加机手的收入,缩短农机回收周期,提高农民购机积极性。

(五)强化政策宣传,激发购机热情。充分利用春耕春播和农忙时期的有利时机,通过电视、广播及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购置补贴政策,让广大群众详细了解补贴的程序、机型和补贴金额,满足群众的购机需求,激发群众的购机热情。

(六)规范操作程序,提升工作效能。认真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关于农机补贴的最新文件规定,以及农业部、财政部、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并按照“规范操作、服务简捷、严格监管”的服务理念,对具体负责农机购置补贴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政策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

(七)强化对农机经销商的监管。一是要求农机经销商保证所供应机具百分之百合格,二是要求农机经销商保证售后服务,随叫随到,及时维修。如果在农忙过程中,出现一例机手投诉且查证属实的,以后对其所经销的产品不能享有国家的补贴政策。

惠农补贴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从xx年起,党中央连续发出6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农业补贴政策即政府给农民发“红包”。我县执行的主要支农惠农补贴政策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良种补贴。

良种补贴是指对种植杂交水稻、常规优质稻(优质粳稻、优质籼稻)和杂交玉米等的农户购买优良良种所给予的补贴。“农业要增产,种子是关键”。选择优良种子是获得好收成的基础,但是优良种子的价格相对较高,而且使用年头一般较短,出现了农民买不起或不敢买的问题。为了让农民能够买得起种子,买得上好种子,国家设立了良种补贴项目。我县xx年被列入省级良种补贴县。目前,补贴品种已扩大到优质水稻、玉米、小麦补贴资金逐年增加,尤其是xx年,惠及农户逐年扩大。良种补贴政策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

1、良种补贴的范围。从xx年度粮食总产列全省前70位的县中,选择除列入粮食直补试点县以外的杂交水稻和常规优质稻主产县以外的50个县市(我县被列入杂交水稻和常规优质稻补贴县)。

2、良种补贴的依据和标准。按照农户当年实际播种的杂交水稻、常规优质稻和杂交玉米的面积为计算补贴的依据。每户补贴面积不超过农村税费改革确定的计税土地面积。补贴标准为杂交水稻每亩补助15元,常规优质稻每亩补助15元,杂交玉米每亩补助10元。

3、良种补贴资金的安排与运行。良种补贴资金由省按预算级次下达到县,实行专账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

4、补贴发放程序。一是核实农户实际播种面积和所种粮食品种。采取农户据实申报、村组核查、张榜公示、群众监督的'办法进行(村民小组组织申报、登记、公示、造册;村委会核实上报;乡镇人民政府核定、汇总、建立档案(核定注意行政村申报面积超过该村农户土地承包证书面积总量的,要进行重点核实。核定无误后,在村按户张榜公示,公示时间必须在5天以上)。二是发放补贴资金。xx年以前由乡镇农技推广站核实上报财政所后,由财政所直接将补贴资金以现金方式兑付给农户;xx年开始由县级农业部门对各乡镇上报的种植面积、所种粮食品种、补贴标准等情况审核无误后,报县级财政部门,由县级财政部门通过“一折通”的形式将补贴资金直接兑付给农户。

我县xx年被列入省级良种补贴县以来,到xx年底,共兑付直补资金870.05万元,其中:xx年84万元,xx年万90元,xx年105万元,xx年90万元。xx年234.55万元(玉米35.8万元)。xx年266.5万元(水稻196.5万元、玉米70万元)。

良种补贴的政策变化:良种补贴补贴范围已扩大到全县12个乡镇,补贴标准杂交玉米每亩补助10元,水稻每亩补贴15元,xx年补贴范围金碧(含仓街、七街)、石羊、龙街、新街、赵家店五个乡镇。xx年补贴范围金碧(含仓街、七街)、石羊、龙街、新街、赵家店、三岔河、六苴、湾碧八个乡镇。xx年补贴范围金碧(含仓街、七街)、石羊、龙街、新街、赵家店、三岔河、六苴、湾碧、桂花、铁锁十个乡镇。xx年补贴范围金碧(含仓街、七街)、石羊、龙街、新街、赵家店、五个乡镇。xx年xx年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县十二个乡镇。另外,还下达了7万元工作经费。

二、农机具购置补贴。

农机具购置补贴是指国家对农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农机具所给予的补贴。从xx年起,国家出台了对农民购置农机具的补贴政策。农民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要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一是要在国家确定的补贴区域内;二是要购买《补贴机具目录》中推荐的产口品,这些产品质量要过关、使用安全;三是申请登记,并按照种粮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优先和“数量有限、补完为止、先来后到”的原则,签订购机合同;四是张榜公示无异议。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为农民购买农机具价格的30%。我县xx年争取列入了中央补贴项目,补贴资金为20万元;xx年30万元,xx年80万元。

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镇人大xx年工作安排,2月12日至2月22日,第一代表小组成员就本镇移风易俗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走访。本次调研活动集中针对:移风易俗是什么?到底移什么风易什么俗?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方法、步骤,特点以及达到的效果,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集中讨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全面的了解了目前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情况。总的来看: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宣传效果渐入民心,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移风易俗,成语,意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新中国移风易俗活动起源于1952年爱国卫生运动,七十年代后扩展到改变旧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红白事的新事简办。反对索要彩礼,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

风俗本是一国一民族或地区族群传承性的生活文化,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上,它展现为五彩缤纷的风土人情。风俗的多样性,往往是因自然条件和人性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精辟见解。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时代发展,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会发生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高,生活趋于安逸,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逐渐显现出来,基本已成为加重群众负担的另一主要形式。

近年来,各类媒体相继报道了各地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风俗习惯,发人深思。典型的案例有:我国某地农村出现的天价彩礼事件,彩礼"三斤一响","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即百元人民币要称三斤;“一响”小轿车;“万紫千红一片绿”,即一万张面值五元的钞票,一千张面值100元的大红票子,加上一堆面值50元的钞票,算下来光彩礼钱的几十万。拿目前陕西脱贫的标准3015元来算,彩礼钱既是脱贫标准的100倍以上。新郎被扒光泼狗血拿灭火器喷;父母被当“畜生”拉车;儿子即将结婚,父亲18年前结婚借的彩礼钱才刚还完等等。笔者认为这样的恶俗、陋俗出现实为不妥,优良的传统已被彻底遗弃。

xx年10月19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xx县举办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开展,为全国创造出实践经验。

xx年11月28日新华社电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xx年12月6日,xx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决议》,标志着移风易俗工作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xx年12月13日,xx县探索“三治融合”的县域治理新模式系列活动中的德治,为移风易俗工作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从古至今,各级各部门对移风易俗工作都非常重视,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陈规陋俗已成为阻碍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及“五个强镇”建设目标,多措并举除陋习将成为常态化。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助推移风易俗。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全面从严治党的会议精神,以开展“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为着力点,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以“道德评议”为抓手,提高思想认识;以健全各类工作制度为根本,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脱贫攻坚为载体,践行“学、兴、当”摒弃“等、靠、要”;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严格修订“村规民约”助推村民自治。一是通过实地走访,组织村民大会、村居民院落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征求群众意见,撰写初稿提请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形成制度章程;二是软硬兼施,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标语、宣传牌、微信、组织开展活动,将村规民约融入民心,营造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三是设立曝光台,不定期在广场大屏幕曝光不文明现象;四是积极开展文艺汇演,将群众身边事表现出来,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探索实践“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一是召集各村督管、承办酒席负责人签订责任书,严格依照村规民约规范操办酒席;二是按照上级部门相关文件要求,探索“红白理事会”及“村民理事会”,实行村民推选理事会负责人,过事统一行动、统一标准,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三是严格过事报备制度,签订过事承诺书,落实环境卫生、食品监管负责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二是跟风现象不断出现,“过事”成为敛财的一种手段。普遍存在“不过事,钱送出去了收不回来,不是亏了”的畸形心理。人家家里添小孩了,大人60大寿,都去了,我们不去,显得不重视人家,去了都送礼,自己不送,待在那里不好意思;自家有事,人家都来了,人家有事,不去就不合适,人情世故不好处理,滋长了小事不断出现的现象经常发生,甚至出现“么事造事过”的不良风气。

三是生活富裕,炫富心理在心中悄然升起。存在“以前日子一般般,现在日子过好了,房子有了,车有了,耍下牌子让人知道,这是让人瞧得起的一种表现”,找点事过,看下谁能来庆贺,看下谁不来,谁看不起自己,针对有些人还专门发请帖,希望人家出现在自己的过事现场充门面,“但有些人只是认识,说了不来怕会招人说闲话人”的现象。

四是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带好头。一是亲戚朋友过事,把送礼、出席作为一种联络感情的方式,认为人家有事去了,后面有啥事好说话,联络感情成为工作的一小部分;二是把家里过事认为是荣归故里的一种表现,亲戚朋友来送礼热闹,是一种受人尊敬的体现;三是党员干部家里过事,成为部分同僚及有心人巴结逢迎的一种方式,过事范围无法控制,“圈子”文化成为工作文化,报备制度形同虚设。

五是传统风俗夸大化,精神内涵逐渐向物质化延伸。主要表现在:一是节日气氛营造、安排从自发组织延伸至有钱好办事,无钱事难办;二是年轻人从思想上已么办法接受现状,奉献精神受到抑制,如传统的烧狮子,花鼓子,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受当今社会价值观等影响无法延续,致使花炮燃放无节制,据调查,“过事”现场花炮燃放费用可达过事全部费用的一半以上,动不动就是上万块的花炮;三是餐桌文化及酒文化导致浪费现象特别严重,以前农村过事自行操作的八大件,蒸菜等现在已基本演变为酒店承包制,每一桌的费用从最初的200元以内演变为如今的“666”“888”“999”甚至千元以上,剩菜剩饭从以前的基本没有到现在成桶装成车拉。

六是村规民约形同虚设。一是村居民普遍对村规民约的认识不够充分,宣传做的还不到位,在走访单永锋等贫困户时,说到:宣传单领回去看都没看放那就不管了,有些人直接扔了,还有些人看了,但是还是不太理解,认为是作秀,规范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差距较大,没有人上门说过这事,导致村民自治流于形式,遵守村规民约成为空谈;二是村规民约中体现出奖惩的一系列措施没有机构,没有保障,无法公开透明,无法实施,主体责任不明确;三是各村督管、客头签订的责任书流于形式,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面情软、怕得罪人导致签订责任书成为走过场,对自己的要求不严,规矩意识及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强。

七是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意识匮乏。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活垃圾乱扔乱放,垃圾填埋坑及垃圾处理池较少,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二是群众生活习惯差,环境意识不强,污水直排现象严重,改厕改圈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环境治理出现一阵风现象;三是奖惩措施力度不大,不切合实际,环境督导力度不扎实。

1、试点成立“红白理事会”过事机构。由村民共同推选理事会秘书长,由红白理事会统一承办,确定过事类型,过事标准、规模,过事场所,市场监管所及民政干部联合督导,形成监管、运行长效机制,形成奖励、惩处机制,对支持移风易俗工作的要予以适当奖励,对反对、不理解、不支持该项工作的要有惩罚措施,从源头上予以制止。

2、集中调研走访,尽快提请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集镇规划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议》。规范烟花爆竹售卖点,建立烟花爆竹购买实名登记制度,签订燃放承诺书,承诺书要制式制作并具有一定法律效力,镇纪委及辖区派出所应参与执法过程。

4、聚焦家规、家训、家风,继续延伸道德评议。积极组织乡贤、离退休老干部、党员、代表开展研讨研习,评议的内容应再挖掘,评议的形式应再创新,评议的效果应再深化,逐步营造群众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抵制陋俗的良好氛围,敦促群众做有责任心、有孝贤心的五好居民,切实做到“先锋行动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人人参与。

5、加大驻村干部培训力度。一是加大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长的培训力度。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网络的普及,群众掌握政策的渠道更多,培养一批知识型干部入村工作更有利于村域治理发展;二是加大联村干部培训力度,树立主人翁意识及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融入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之中;三是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多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干部视野,不做井底之蛙,不洋洋自得,不满于现状,用大爱无疆、甘于奉献的精神,大胆尝试,突破创新,真正做到村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四是充盈经费,成立村域经济发展基金组织,调动在外创业人士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类合作社及村域经济组织,团结村民共同致富,针对公益事业要立足长远,不活在当下,针对困难救助应具有保障措施,要借鉴众筹理念,传播正能量;五是落实有力的奖惩措施,在严格各项纪律要求的前提规定下,针对脱产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得当,对村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应予以奖励,奖励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严格把关。

6、加强“村民自治”工作力度。一是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各项议事制度的确定,议题的选择,会议的落实,出发点和根本点都在于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因此着重征求意见是关键。二是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村民监督委员会要直接参与村民议事会议,积极调动辖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参与议事会议,对议题内容充分发表意见,实现全民参与,夯实监督力量,确保议定事项落实有力。

前言:劳动作为重要的技能之一,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出发,明确教育重点与要点,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式,解决教育中得到问题。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学生劳动能力情况,制定适合教育计划,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

思想的提升才能确保行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转变家长与教师观念入手,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一些家长在教育中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好知识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完成家务活等。也正是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使得许多孩子自理能力不足。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发挥劳动教育作用。第一,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树立榜样吧的基础上做好转变工作,以理性的角度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采取正面积极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第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中要发挥家长引导作用,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三,转变家长教育观,主动帮助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开展家长会、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家长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转变自身态度,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1]。

(一)落实保障机制。

首先,转变城郊小学劳动教育现状,打造综合素质高与专业实力强的教育团队,保证薪资待遇等方面的合理性,确保劳动教育队伍的稳定性。同时还要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色,邀请专业人员参与教育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中也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在更新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实力,实现劳动教育职业化发展。其次,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由于劳动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开发利用周边资源出发,做好场所与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展现劳动教育优势,满足劳动教育发展需求。最后,做好监督与管理。相关部门要主动落实上级要求,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主动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完善教育评价机制,获取信息反馈,整合教育内容。进行劳动教育评价就要从完善评价体系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坚持从多样性与灵活性出发,真正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具体中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2]。

(二)明确教育渠道。

首先,从学科融入出发,展现劳动教育优势。由于劳动教育注重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就要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展现教育优势。通过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在展现劳动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劳动能力。如语文、品德教育有着丰富的劳动内容,所以教师需要挖掘不同学科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实现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展现教育作用,挖掘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全面性。

其次,引入劳动活动。

第一,班级作为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就要采取多样化活动,如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第二,虽然小学生主要以家庭与学校教育为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接受到社会教育。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加强与社会联系出发,利用公益活动等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第三,将劳动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结合在一起,展现教育优势,发挥教育作用。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街道义扫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通过开发城郊小学周边的资源,可以建设一些劳动教育设施,为城郊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的劳动和学习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例如,可以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开发园艺、养殖或者种植等校本课程内容。让学生借助“农耕园”进行劳动学习。教材内容可以是本校教师编制的,能够拓展当前劳动教育的渠道,有效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劳动参与热情。在学校生活中,培养学生劳动过程中的集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是每个人的“大家庭”,班级是一个个“小家庭”,每个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需要爱护环境并且为家庭负责,在午后放学之后安排学生负责洒水或者清扫工作,利用这种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挥正面效果。

最后,落实课程要求。第一,在城郊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时要确保课时的充足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课程作为开展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就要结合劳动教育特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实践活动转变学生思想认识。所以城郊小学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新课标中的内容,落实相关课程,严禁出现占用等现象,同时还要制定教育计划,布置劳动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学校中也要认识到课程灌流的重视度,真正将课程与课时落实得到具体中去,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就地取材原则,掌握学生需求,与本地具体情况进行融合,挖掘适合的教育资源。在讲述劳动知识时还要增加观念、技能与习惯等教育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活动中去。第二。丰富教育内容。由于城郊小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坚持从内容丰富与具体出发,严禁将单纯的体力劳动等作为教育重点。而是要从不同的教育形式出发,在保证内容丰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彰显劳动教育优势[3]。

(三)开展家校合作。

在城郊小学学生劳动教育中,家庭作为重要的教育组成之一就要从展现家庭教育作用入手,利用家长的言行与观念对学生产生出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教育中需要学校主动与家庭之间进行合作,确保教育思想的准确性,为学生劳动教育开展奠定基础。家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就要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对教育内容进行补充与延伸。首先,共同探讨适合的教育方法,制定科学教育方法,保证被教育全面性。其次,要建立出高效的沟通渠道,借助微信、网络等方式推送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便于双方掌握堆放情况。最后,探索适合的教育机制,借助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情况。同时还可以向家长提出教育标准与要求,发挥家长监督作用。家长只有鼓励与支持孩子参与劳动,才能转变孩子的价值观念,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则要及时为家长提供指导与帮助,确保教育的科学性,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就要从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入手,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点,真正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去,发挥劳动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也要主动与家长进行合作,探索适合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晓燕.对城郊学生劳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3,(17):5-7.

20xx年,xxx镇党委政府、民政办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所包村,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走访了300户群众,就树新风、摒旧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6项内容的调查了解,今年,又经过调研,了解了相关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75%的人认为当前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造成精神和经济压力很大;19%的人认为有压力但可以承受;5%的人认为没有压力。对xxx镇开展的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满意率、各村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知晓率和通过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来规范婚丧喜庆事宜操办赞成率均达到99%。认为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以来婚丧等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现象明显减少的占95%。

一是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以前,婚丧事一般大操大办三天,亲戚、邻居全帮忙,招待、应酬等消耗了主人大量时间和精力,往往事情办理完了,人也累的精疲力竭,苦不堪言。现在,办理婚丧事宴请天数少了,招待的人少了,办事的程序简化了,花的钱也少了,相比之下主人也轻松多了,其他人也可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来。

二是节约了费用,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在xxx村进行调研时,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反映,自全镇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以来,该村已经有十余户操办婚丧嫁娶事宜,全部按照村里制定的村规民约执行。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后,每户每年可省下吃喝、人情往来开支6000元左右,照这样计算,每年可为全村群众节省资金二十万元以上。

三是促进了社会和谐。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来,婚丧事不使用鼓乐队,不搞歌舞演出,席桌上不提供酒水,婚宴规模和范围缩小,既减轻了主人的经济负担,又减少了酒后打架斗殴等闹事行为和交通事故发生率,从而净化了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和谐。

四是倡导了文明新风。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来,群众摒弃婚丧宴请攀比斗富的心态和喜、丧事大操大办的行为,革除陈规陋习,注重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新观念逐渐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方式在全镇迅速得到推广,形成了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新风尚。

五是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目前,全镇xx个村陆续开展了此项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群众普遍反映,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是镇党委、政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项重要举措,解决了一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在全镇、全县都造成巨大反响,大多数群众都表示积极拥护和支持。

xxx镇的移风易俗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通过调研,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党员干部认识上有偏差,对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的长期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各村制定的村规民约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结婚彩礼和酒席标准还需要探讨和研究;宣传力度还不够,很多村民担心只是一阵风,不能够长期坚持抓下去等问题。

首先要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传统观念和历史习俗已经根深蒂固,要想在短期内彻底根除,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充分利用喇叭、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在全镇宣传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群众所得的实惠,要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搞好宣传,在全镇形成更加浓厚的舆论氛围。

其次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建立长效机制。在调研中,很多村民存在一定的顾虑,那就是这项活动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的问题,要想解决农民的顾虑,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镇上要出台相应考核措施,村里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会议可以吸收德高望重的、有代表性的老年人参加,多听取他们的意见,重新制定细化本村的村规民约,用来规范约束这项工作,充分发挥已经成立的红白理事会的作用,保障该项活动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最后要继续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根本保障。针对农村外出工作人员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不但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农村在外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在外工作的党政事业干部、经商的企业老板等收入相对较高的群体,让他们理解支持镇、村开展的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树立新型婚俗观、丧葬观和消费观,在全镇形成科学、健康、文明、节俭的良好风尚。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劳动教育一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了解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懂得辛勤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懂得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数千年来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懂得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劳动实践中去,在劳动中增长才干和磨炼意志;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在劳动中发展智力、促进思维;在劳动中享受乐趣,感受生活的美。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必然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做事勤快,兢兢业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能在劳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开发智力、提升能力;一个热爱劳动的人,不会被风雪、严寒所吓倒,身体得到锻炼,体魄自然增强;一个热爱劳动的人。[3]最后,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

(一)调查目的。

现在学生的教育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劳动教育作为其中之一本应受到重视,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在现在的社会中大多数的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并且很少让他们做家务劳动,再加上学校里劳动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劳动意义的忽视,以至现在很多青少年都轻视劳动甚至厌恶劳动。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加强学生教育意识,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要求,在大(一)调查目的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此外,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小学以校内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普通中学、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兼顾校内外,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此外,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可以看出国家在越来越重视,并着手发展学生的劳动教育。[4]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为劳动教育的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进行大力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调查对象。

对象也就是家乡范围内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群体,针对生源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云调研。调查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并且除此之外,还在网上发放了调查问卷,尽可能的扩大了调查范围,以使获得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三)调查方法。

(1)会议调查法:召集队员在腾讯会议上进行讨论,谈谈本次调查课题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此课题内容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

(2)问卷调查法:通过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3)访谈调查法:活动过程中在个自家乡对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人群进行线上和线下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4)文献调查法:结合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知网、中国期刊、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

(5)统计调查与综合归纳法:对问卷调查、访谈结果进行统计与总结,高度凝练、集成,提炼观点,围绕着政府的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等总结成调查报告。

(四)问卷调查。

此次活动以“关注劳动教育,丰富教育内涵”为主题,并为之精心设计了问卷。全队共15人,共同选择出了内涵相对全面、覆盖面广的调查问卷。包括16道选择题以及一道主观题。调查问卷集合了我们十五个人全体的智慧,题目涉及还是比较全面和广泛,选题方面比较贴切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五)访谈调查。

本次活动,我们整个团队分为了三个小组:秘书部,组织部以及宣传部。大家每个人都需在线下进行走访,最初始的三天,我们去各自的小区居委会进行调查,询问一些有关于劳动教育类容的基本知识,并拍照记录。因为访谈来自于各自小区,所以市民也是非常积极的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热心的回答我们的各种问题。通过前期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了学生和青年人对劳动教育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其对此提出的一些建议进行了讨论。后期我们对我们高中的一些学生,老师以及一些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访谈,老师们对劳动教育的了解确实比大众要深入的多,我们也及时的进行记录,这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点。

(六)调查过程。

2020年7月26日,在队长的组织下于腾讯会议举行了团队的第一次会议,每个队员都进行了自我介绍,并根据大家的能力将团队分为宣传部、组织部和秘书部三个小组,然后又将各组人员分配到三个小队里并选出负责人,同时也对本团队接下来的调查计划和每个部门应做的准备工作进行了明确,为后面活动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2020年7月29日,劳动启航实践队组长交流会成功展开,会议伊始,各组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记录汇报,秘书部负责人指出秘书部在前期进行了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并对其归纳总结;组织部负责人表明组织部已初步拟定调查问卷;宣传部负责人则表示宣传部已完成预热活动中h5、宣传视频、海报的制作。随后各组组长对访谈内容以及形式展开讨论,确定问卷调查方向。最后,队长强调了团队纪律,并希望团队各组能通力合作,顺利完成此次任务。

2020年7月30日,在腾讯会议举行了暑调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伊始,队长对实践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并确定了实践活动的时间、对象和形式;随后秘书部负责人强调了在访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访谈问题的针对性;接着宣传部负责人对宣传材料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详细讲解;之后组织部负责人针对纪律、安全、效率等问题做出要求。接下来副队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并鼓励成员们在实践活动中去体会劳动教育的意义。最后,全体成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2020年7月31日,劳动启航实践队前期准备活动已经顺利开展了五天。各部门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只待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到被列入教育部2019年的工作要点,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已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故劳动启航实践队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了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几天的前期准备,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一切准备就绪!

2020年8月1日,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后,根据相关安排,劳动启航实践队的队员们各自在家乡开展暑调活动。本次的调查形式以线上和线下访谈的方式综合进行,队员们也根据实际情况各自安排时间,确认合适的调查方式开展本次活动,做好相关调查记录,并在访谈结束后进行整理。夏日炎炎,疫情肆虐,线下访谈活动显得更加艰巨,但队员们仍旧充满着热情,在防护工作做好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调查活动。

2020年8月2日,自入伏以来,天气逐渐变热,队员们顶着烈日在各自的家乡开展着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分为线上云访谈和线下调研,而在这两天的调查中,劳动启航实践队的队员们发现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劳动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并没有开设过相关的课程。针对这一现象,队员们在访谈的过程中也对劳动教育进行了科普。

2020年8月3日,访谈活动进行到第三天,队员们依旧能克服网络不畅、天气恶劣等各种不利因素,采取线上云采访和线下面对面采访的形式在各自的家乡进行访谈活动,深入了解当地人对劳动教育的看法和当地劳动教育的普及情况。通过每日的访谈了解到,许多地区劳动教育的普及率并不高,人们对劳动的态度比较淡然,劳动意识相对薄弱。队员们也通过此次与广大群众交谈的机会,对劳动教育进行解说,普及劳动教育的意义,提高人们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2020年8月4日,副队长对第一阶段的调查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活动期间的注意事项,提醒队员们提前上交材料,以便宣传部的同学甄选照片,做好宣传。随后,秘书部负责人针对采访对象提出相关要求;接着,宣传部负责人主要说明了照片拍摄和上传的相关问题;之后,组织部负责人再次强调了在暑调期间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注意个人安全。会议最后,队长对后期的工作进行部署,并表示经过前期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劳动教育了解不多,提醒队员们在后面的调查工作中可以适当对劳动教育进行知识普及;同时,队长强调,在后面的工作中仍要重视调查问卷的填写情况,广泛发放问卷,让更多的人帮助填写。

2020年8月5日,劳动启航实践队走入校园,对老师以及教育工作者进行访谈。在访谈过程中队员们发现,相对于学生,老师对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的更加充分。有部分老师一致强调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日常保洁方面,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学校也对劳动教育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在下学期将开展劳动相关的课程,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们更加重视劳动教育。要使全民普及劳动教育知识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但是只要学校、老师、同学们积极地开展相关的活动,就一定能让更多的人更加重视劳动教育。

2020年8月6日,根据前期安排,暑调活动的后半阶段要求队员们走进学校、教育机构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教育工作者们对劳动教育的看法以及如何有效推行劳动教育。通过与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访谈了解到,近几年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劳动课的开展还是相对较少,存在着劳动课让位于其他课程的情况。不过,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推行劳动教育持赞成的态度,认为热爱劳动的习惯应该从小养成且应终身进行,并支持开展劳动实践课,在课程中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2020年8月7日,在所有队员的努力下,为期七天的暑调活动顺利结束,尽管是活动最后一天,队员们也依旧没有懈怠,做好最后一天的采访及问卷的发放工作。在本次活动中,队员们分别对学生、老师、教育工作者进行了采访,也了解到了不同的人对劳动教育的看法,同时,自己也从被采访者的回答中对劳动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调查结果。

本次活动面向实践队队员各自的家乡以及关系网,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共192份进行了回收,按总体有效回收份额为180份。通过数据处理,我们采取了excel进行图表分析。

本篇报告的调查结果将其中总体问卷数进行分析,通过大众对劳动教育知识的认识,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1.调查对象的性别和人员类别。

此次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的性别结构(如图1所示)相差有点大,主要是女性占一半以上,这可能与她们经常出门锻炼,感受美好环境和逛街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而男性相对较少,占有效调查的25%。其次,在人员类别上(如图2所示),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工作状态的群体,其中在职人员相对较少,占有效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有19人,然次是退休人员,这群人为湖周围的常住居民,有26人,而学生群体人数相对较多。但是本次调查涉及的人员性质还是挺全面的,保证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性。

2.调查人员年龄组成。

本次调查的年龄占比比较集中,18岁以下占比3.62%,18-24岁占比为82.81%,24-30岁占比3.62%,40岁以上占比6.25%,可见调查年龄主要集中在18-24岁,此年龄正是青年时期,是深入思想,决定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此年龄具有一定的调表性。

3.调查人员所受教育情况。

调查发现,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大学,高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大学生是祖国的最新鲜的血液,其态度与思想教育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故此次调查范围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4.调查了大众在生活中参与了那些劳动活动类容。

就调查发现参与过实践活动的占比81.25%,做义工的占比43.75%,勤工俭学的占比35.42%,专业实习占比等31.25%,没有参与过实践活动的占比有8.33%,由此可发现,大多数人都参与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是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动手与社会交际有着极为强大的功效,说明如今大众的社会实践表现良好,但对于那8.33%我们也不能就此放弃,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尽快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5.调查我国中小学存在哪些劳动教育问题。

具调查发现忽略或轻视劳动教育的占比82.29%,劳动课经常被占用占比84.9%,经费、场地不足。

(二)总结及建议。

经过七天的调查活动,发现劳动教育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要改变现状,我认为必须从学校开始改变,才能提升青少年的劳动教育素养,以下是我结合资料提出的四点建议。

1.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的劳动教育认知。

学校管理人员认识到位是学校形成浓厚劳动教育氛围的前提。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首先应该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对劳动教育的本位认识。何为劳动教育的本位认识?即为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途径、评价。首先,学校可以组织管理人员反复学习上级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文件精神,并要求将文件精神“吃透”、“弄懂”,适时可以组织考试检测管理人员是否完全“消化”;其次,学校可以组织管理人员开始进行不同项目的劳动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便于管理人员把握学校劳动教育的方向;最后,学校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方案。只有学校管理人员首先认识到位,教师们才能更好地扎实落实好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2.对教师做好劳动教育培训。

开展专业的劳动教育培训是提升教师劳动基本素养的根本途径。目前全国高等院校中很少开设劳动教育专业,尤其是多数小初高教师没有上过专业的劳动教育课程。为了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学校可以邀请校内外“劳动实践导师”、“劳模”、“社会劳动方面的名流”等专业人士来校给老师们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便于提升全校教师的基本劳动素养。如可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将劳模精神带到学校,同时可开展校内的劳模评选活动。只有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老师们才能更加专业的教育学生,真正达到劳动育人的良好效果。

3.设置劳动教育相关课程。

设置因地适宜的劳动教育课程是促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核心。当学校和家庭对劳动教育认识到位后,学校应该提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譬如:小学生在校内每周五最后一节进行一次大扫除课,在家中帮助父母打扫卫生;中学生在校内主动承包校内一块责任区的卫生保洁与维护工作,在家中可以帮助父母至少洗一次衣、做一顿饭;大学生则可以选择更为开放的公益活动,如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参与由团委等部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增强自身的劳动技能。学校应该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育课程,并进行定期督促与检查,保障劳动教育课程落到实处。

4.进行考评或举行活动增加学生积极性。

教育青少年热爱劳动,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亦是成就青少年幸福美满人生的有效途径。新时代下,我们要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引导青少年弘扬劳动精神,要引导青少年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理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当前教育仍存在着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凭轻素质的问题,这既不利于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也是劳动实践能力培养的障碍。因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劳动教育从少年抓起”的劳动教育观念,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劳动教育对培青少年具有“树德”“增智”“强体”“审美”的功能,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参考文献】。

[1]汤勇.劳动是最好的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20,(13):7-9.

[2]杨玲玲.彰显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j].中国高等教育,2020,(9).

[4]蔡如军.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教育的反思与优化[j].中国德育,2019,(22).

近年来,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一些陈规陋习有所抬头,特别是在婚丧嫁娶等喜庆事宜的操办方面,出现了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收钱敛财的不正之风。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带来的是表面繁华,满足的是短暂虚荣,但脱离了基本国情、背离了优良传统,于党于国、于家于己,都有百害而无一例。一些党员干部借婚丧嫁娶之名盲目攀比借机敛财,讲排场、比阔气,份子钱越随越多,酒席越摆越贵,场面越来越大。浪费了人财物力,损害党的形象、违背党的性质宗旨,群众深恶痛绝。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如果任其传播蔓延,就会像无形的墙隔开党和群众,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县委对此高度重视,为了解县乡镇婚丧嫁娶情况的现状,摸清群众心态,狠刹部分党员干部铺张浪费之风,倡导勤俭节约的优良风尚,提出有效整改措施,推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县专门就此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分县委办公室、县纪委两个调研组,分赴9个乡镇开展专题调研。3月19日至21日上午,县纪委调研组来到xx镇开展调研工作,采取入户调查、电话询问、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典型个案和召开调研会等方式展开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3月19日上午,县纪委调研组分赴张巧、洼刘、大高和xx四个村对10户近期办理婚丧事宜的村民进行了走访,召开关于农村婚丧嫁娶调研活动座谈会,与多名群众代表、村支部书记和镇领导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分发调查问卷55份,对5个典型个案进行了具体分析,对xx镇婚丧嫁娶事宜操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和座谈会调研,绝大部分干部群众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份子钱越随越多、酒席越摆越贵、场面越来越大等陋习恶习坚决反对,提倡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呼唤崇俭抑奢的传统美德。但还有少部分干部群众认为红白喜事就该大操大办,请客吃饭就应该宁剩毋缺、宁多勿少,否则就是丢面儿、跌份儿的事情,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风俗习惯以及攀比心理造成的大操大办以及彩礼过高的现象一时半会难以消除,具体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婚事方面。有的群众认为,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过去受穷没办法,如今有钱了,无论花多少都舍得;也有相当一些群众虽不情愿大操大办,但迫于社会大环境的压力,也不得不倾囊为之,甚至东借西贷,硬是咬牙把婚事办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据反映,十年前在农村办一次婚事费用约1000元,如今增至8000~20000元(不包括购置新房),过万元者亦不为鲜。具体有以下表现。

一是订婚时大要彩礼,相互攀比。有的地方已形成不成文的程序,有小见面、大见面、定亲、认家、会亲家、照相、登记等环节;且订婚后双方相互来往,看媳妇、送年礼,名目繁多。每个环节、名目都有一定的费用标准,集中起来约需3000-5000元。再就是购置衣物时攀比成风,许多青年结婚要置办十几套衣服,并且还要有新式的成套家俱和家用电器。这方面的开支一般是3000~8000元。

二是结婚时讲排场,比阔气。这种现象比较突出。如今,城里青年结婚大都用小轿车,没车就感到寒酸,因此,到处求亲告友,拉关系联系车辆,少者两三辆,多者六七辆,而且时兴婚礼摄像。在婚宴方面,则是规模越摆越大,摆一二十桌已属常事,有的已超过50桌;烟酒的档次不断上升。人情费逐年看涨,据镇同志反映,有的户用于这方面的开支年达1000多元。

三是结婚时必须有新房。现在农村没有新房子是不能结婚的,而且房屋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基本都要在县城购买楼房。为此,不少群众儿子很小在时,就节衣省食,筹措资金,甚至抵押贷款等结婚时为儿子购置楼房。这项开支一般几十万元不等。

(二)丧葬方面。由于受“入土为安”封建旧俗的影响,再加上近几年只注重抓火化率的提高,而忽视了骨灰的安置工作,一些群众错误地认为,尸体只要火化了,再用棺材土葬发大丧就合理了,使丧葬改革变了“味”。从调查的四个村看,绝大部分村是火化后用棺材土葬发大丧。据了解,买棺材大约1000~2000元,还要雇吹鼓手,买纸人、纸马、纸轿车、纸电视,披麻戴孝,扬幡招魂,路祭行礼,用棺罩,大宴亲朋。发丧的规模少则几辆车,几十人,多则几十辆车,数百人,队伍浩浩荡荡,长达几里地。待客时10~20桌不等。有的地方还在坟头立碑。这样每次丧事至少花费2000元,有的花费七八千元。在部分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则是花圈泛滥,一个人去世后,单位要送花圈,以示哀悼;子女要送花圈,以见孝心;朋友要送花圈,以示友诚。一般算来,一次丧事,花圈少则几十个,多则近百个,每个价格在50~80元,造成很大浪费。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逐渐富裕了起来,但一些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大手大脚、暴遣天物、大肆挥霍的现象也令人震惊,脱离了基本国情,背离了优良传统,于党于国、于家于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是吞噬发展成果。“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虽然我们的家底越来越厚、条件越来越好,但如果不加珍惜,随意挥霍浪费,即使金山银山,也会被吃空挖净。

二是败坏社会风气。“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奢侈之风除了物质上的浪费,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腐蚀。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不仅会消磨个人意志、淡化理想信念,而且容易形成物欲喧嚣的不良的社会风气,助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三是影响了家庭和睦。婚丧费用开支过大,给群众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不得不靠贷款结婚。因此,许多户是“儿子进洞房,父母上债台”。有的因婚后分债务,儿媳一气之下跑回娘家,把喜事办成愁事。有的兄弟几人在分摊债务上引起纠纷,造成兄弟不和,妯娌反目。

四是影响了婚姻自主。有些群众对待儿女婚姻,只看经济条件,成婚与否,多看彩礼多少,家产如何,而不顾及儿女是否自愿,严重影响了青年的婚姻自主。

五是助长了封建迷信活动。丧事大操大办,助长了封建迷信活动,一些陈规陋习死灰复燃。如找阴亲,扎纸人、纸马、纸轿车,扬幡招魂,披麻戴孝等,还引发不少扎制封建迷信用品的“专业户”。

“行礼宜厚,唯行嫁娶不必厚”,由此看来,中国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已经历史久远了,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目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已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在这次调研过程当中发现这类现象却屡禁不止,时有发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其三是处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问题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更多的是要用说服教育的办法予以启发引导,同时谁也不愿扫了大家的兴和对弱者的同情心理,加大了处理这一问题的难度;其四是极个别干部积极参与其中,借此据以敛财,上行下效,推波助澜。此风虽然刮在农村,根子却在城里;表现在群众,实际原因在领导。

从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根本来说,主要和“好面子”的思想有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情好客本来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本来无可厚非,但慷慨过度,讲排场、爱攀比的思想也根深蒂固。正是出于这种思想,有的一掷千金、炫耀财富,有的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以无谓的浪费换来心里的安慰和满足。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了本是极其平常的婚丧嫁娶活动,变味走样,形成“人人喊打,又人人参与”的怪现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是“猛药慢火”,即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比如增加食品浪费款项等,同时严肃查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家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事件,同时要做好耐心细致说服教育工作的心理准备,形成良好氛围,创造适宜环境,再假以时日,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把婚丧嫁娶活动办成即符合我国各族人民风俗、人情味浓厚,又不增加大家的负担的事情,让人们在参与这样的活动中,或分担忧愁,或同享快乐,共同分享、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根据这次调研成果,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建议:。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人们勤俭办理婚丧事的自觉性。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宣传车、黑板报等形式,组织强大的宣传声势,大力宣传《婚姻法》关于实行婚姻自主、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规定,县政府关于丧葬改革的有关规定,使之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树文明新风光荣,搞陈规陋习可耻的舆论环境。要注意抓好典型,引导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先进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要给予曝光。通过宣传教育,帮助人们破除封建落后意识,深刻认识勤俭办理婚丧事的重要意义和铺张浪费的危害,自觉同各种陈规陋俗、丑恶现象作斗争,形成一种健康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是整顿和加强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根据这次调研,xx镇大部分村都建有红白理事会,这是农村移风易俗的骨干力量。要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指导。没有建立的,要尽快建立健全起来;没有很好发挥作用的,要认真进行整顿,把有较高威信、有能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人充实进去。可以乡镇为单位,对理事会成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理事会职责范围和各项制度,使理事会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党团员和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党团员、干部要带头或教育子女不送、不要彩礼,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搞好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要坚决制止公车结婚和公款送礼现象;要敢于同落后封建旧俗和各种不良风气作斗争。

四是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各部门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各级党组织要把革婚丧陋习、树文明新风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摆上议事日程,提出明确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定期检查,抓好落实。县委、县政府要制定关于移风易俗的具体规定,并在每年元旦前后开展一次以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月活动;各乡镇、村、县直各部门,都要制定、完善乡规民约和具体措施,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各级团组织、妇联、工会要重点做好妇女、青年的思想工作,教育青年带头移风易俗,倡导带技术出嫁、集体婚礼、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民政部门要严把丧葬改革关,像抓火化一样抓好骨灰的安置工作,坚决制止火化后用棺材土葬发大丧,大力提倡建立骨灰堂和公墓;可借鉴外地经验,废除花圈商店,在殡仪馆内开办花圈租赁业务。工商、政法部门要积极配合,坚决取缔从事扎制封建迷信用品的业户,严厉打击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宣传、新闻单位要抓好典型,搞好宣传,并把移风易俗活动同文明村、文明单位的评比结合起来,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一个家庭的富裕,离不开开源节流、勤俭持家;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全民养成节约习惯、形成勤俭之风。全社会都要警醒起来,坚决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文明风尚。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9月19日至21日,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小平为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和内司工委工作人员参加的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吴起县、甘泉县和市直相关部门单位,采取听、查、看、问、访等方式对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

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从哲学的角度看,劳动是主体、客体和意义的内涵统一。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指生产原料的过程。它通常是指人类能够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运动。劳动是人们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手段。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9月19日至21日,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小平为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和内司工委工作人员参加的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吴起县、甘泉县和市直相关部门单位,采取听、查、看、问、访等方式对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市、县区两级行动迅速,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广泛宣传动员,积极组织线索摸排,出手重拳打击,坚持源头治理,进一步落实推进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问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10月19日,全市累计破获涉黑涉恶类刑事案件439起,刑事拘留538人,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涉恶类犯罪团伙4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5个,扣押、冻结涉案资产1750余万元,收缴枪支2支,子弹53发。全市检察院共批捕涉黑涉恶案件22件80人,向法院起诉9件20人,法院判决2件4人。

(一)领导高度重视,反应行动迅速。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始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安排部署,对照中、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要求,确定了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目标(一年大见成效、两年健全机制、三年天蓝地净),成立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县区和市直各成员单位也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延安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方案》,市扫黑办制定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织机构及工作制度》,建立了线索排查、信息报送、案件分流、案件会商等工作制度,保障扫黑除恶斗争专项工作有效实施和有序推进。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对干警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干警执法办案水平。市检察院推行七快联动工作机制和重大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会商机制,市法院对黑恶案件办理采取五定一包(定办案人员、定督办领导、定办案期限、定目标责任、定奖惩办法),提高办案质效。

(二)广泛开展宣传,营造打击声势。全市各级各部门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融入业务工作,在新闻媒体刊发、在乡村社区、集贸市场、机关学校等重点部位张贴《有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有关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通告》等文件,在人流密集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资料、图文、标语等宣传,发放宣传资料7万余册,悬挂宣传横幅3000余条,设立宣传专栏300多个。延安日报和延安电视台开设了专栏,及时跟进,宣传报道扫黑除恶斗争进展,先后刊发宣传稿件500余篇。各县区组织政法干警、网格员、包片干部入户走访,面对面宣传,引导群众积极举报犯罪线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专项斗争工作开展以来,市扫黑办举报专线收到群众举报线索147件,办结131件,市公安机关收到群众举报线索387件,办结301件,11名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

(三)把握工作重点,出手重拳打击。针对扫黑除恶打击重点工作要求,全市公检法、信访部门对近年来的治安案件、职务犯罪案件、轻微刑事案件、涉众型经济案件、信访案件进行了全面排查梳理;其他扫黑除恶工作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责重点加强了对旅游景区、油煤气区、车站、建筑工地、仓储物流、商场市场、学校医院等重点领域的摸排。基层各单位在摸排时坚持源头治理,对黑恶犯罪容易滋生的村组社区、商场市场、景区油区等的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开展了十个没有平安创建活动,一方面发动专门力量打击村霸、油霸、沙霸、路霸等各类黑恶势力,一方面发动行业部门、干部群众自查整改问题隐患,做实矛盾纠纷化解、防控体系建设、治安问题整治、安全隐患整改、重点人群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强力挤压黑恶势力滋长的空间。对于摸排出和中省转办的涉黑涉恶犯罪,全市政法机关采取高压态势,出手重拳,严厉打击,成功打掉了一批涉黑涉恶犯罪团伙,惩治了犯罪,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群众的权益。为支持黑恶犯罪线索挖掘和打击工作,市财政部门安排了专项奖励资金,调动广大群众举报线索的积极性和民警办案的主动性。

(四)建立工作机制,夯实工作责任。一是建立了市政法部门打击重大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联动工作机制和会商机制。截至9月,共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5次。二是建立了市扫黑除恶领导小组负责人联系包抓机制。各包县区领导负责经常性对县区工作进行指导、调研督导、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三是建立了督导督查工作机制。市扫黑办每周向市委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各县区一周工作进行通报,适时对重点县区、重点案件进行督导。先后发出案件督办函80份,对县区报结的4起案件退回补充侦查。市委督查室对扫黑除恶进展情况每月一汇总,安排专项督查。市扫黑除恶领导小组成立5个督查组,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督导,面对面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四是市县区两级均建立了党政领导履职工作台账并不定期组织督查,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将扫黑除恶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五是加强考核问责。将扫黑除恶工作纳入了对各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不力的县区和部门严肃追究责任。六是全市公安机关对摸排出的线索实行三长负责制和核查结论三有一无审核签字负责制,确保线索核查质量。

一是宣传动员广度、深度不够。打赢扫黑除恶人民战争,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从调研情况看,各县区群众发动不充分,宣传声势不够大;基层组织对扫黑除恶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又是一场人民战争认识不清,参与积极性不高,责任压力传导不到位;广大群众对扫黑除恶工作的了解和认识还不深,思想上有顾虑,有的害怕黑恶势力打击报复,参与和支持扫黑除恶斗争热情不高。

二是线索摸排和挖掘力度不大。走访发现,县区及公检法司各部门普遍存在摸排线索不深入、不扎实、不细致等问题,个别成员单位和乡镇政府认为扫黑除恶是政法机关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对自身担负的职责认识模糊,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线索摸排和挖掘工作。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全市摸排、挖掘的案源少、大案要案不多。

三是打击力度不大,政法各部门协作机制尚未形成。虽然我市政法各机关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目前总体上看,还存在线索总量少、深度挖掘不到位、办案重点不突出、震慑效果不强、办案责任夯的不实等问题,摧网毁伞力度不大,还没有真正打出声势,打出威风,形成强烈震慑。政法各部门依然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还没有有效形成紧密配合、协同作战的工作局面。

(一)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十个没有的景象创造了风清气正弊绝的历史奇迹。在当前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全市各级组织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充分认识延安具有的特殊政治地位和重大影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做到思想上对标,政治上看齐,行动上自觉,确保专项斗争方向不偏,不走过场。按照中省要求,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扫黑除恶工作,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二)坚持依法办事,把握政策,突出重点,加大力度。

紧盯中、省、市确定的重点领域,结合市县摸排的突出问题,紧扣宣传动员、排查摸底、深挖打击、源头防范四个重点环节,坚持打早打小,专群结合,深挖彻查,摧网毁伞,持续用力,要深入摸排、找准病灶、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精准聚焦,出重拳,下硬茬,深挖保护伞,精准打击,深度打击,打出声威,打出成效,及时公布打击战果,让群众看到希望,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层层传导压力,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政法各部门特别是公、检、法、司主要领导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担负起直接责任,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充分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建立重大案件协商机制,强化督查问责,推动侦查与起诉、审判有效衔接,落实快处、快侦、快捕、快诉、快审、快判,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责进一步发挥作用,加强协作配合;在线索深挖上、打击处理上、调查取证上做实做细,完善案件线索排查、案件移送、办理的协作机制,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继续发挥好综合协调,具体负责,督查考核,协调指导职责,加强分析研判,督促各项工作任务深入落实。

按照镇人大xx年工作安排,2月12日至2月22日,第一代表小组成员就本镇移风易俗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走访。本次调研活动集中针对:移风易俗是什么?到底移什么风易什么俗?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方法、步骤,特点以及达到的效果,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集中讨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全面的了解了目前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情况。总的来看: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宣传效果渐入民心,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移风易俗,成语,意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新中国移风易俗活动起源于1952年爱国卫生运动,七十年代后扩展到改变旧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红白事的新事简办。反对索要彩礼,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

风俗本是一国一民族或地区族群传承性的生活文化,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上,它展现为五彩缤纷的风土人情。风俗的多样性,往往是因自然条件和人性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精辟见解。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时代发展,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会发生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高,生活趋于安逸,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逐渐显现出来,基本已成为加重群众负担的另一主要形式。

近年来,各类媒体相继报道了各地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风俗习惯,发人深思。典型的案例有:我国某地农村出现的天价彩礼事件,彩礼"三斤一响","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即百元人民币要称三斤;“一响”小轿车;“万紫千红一片绿”,即一万张面值五元的钞票,一千张面值100元的大红票子,加上一堆面值50元的钞票,算下来光彩礼钱的几十万。拿目前陕西脱贫的标准3015元来算,彩礼钱既是脱贫标准的100倍以上。新郎被扒光泼狗血拿灭火器喷;父母被当“畜生”拉车;儿子即将结婚,父亲18年前结婚借的彩礼钱才刚还完等等。笔者认为这样的恶俗、陋俗出现实为不妥,优良的传统已被彻底遗弃。

xx年10月19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xx县举办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开展,为全国创造出实践经验。

xx年11月28日新华社电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xx年12月6日,xx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决议》,标志着移风易俗工作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xx年12月13日,xx县探索“三治融合”的县域治理新模式系列活动中的德治,为移风易俗工作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从古至今,各级各部门对移风易俗工作都非常重视,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陈规陋俗已成为阻碍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及“五个强镇”建设目标,多措并举除陋习将成为常态化。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助推移风易俗。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全面从严治党的会议精神,以开展“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为着力点,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以“道德评议”为抓手,提高思想认识;以健全各类工作制度为根本,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脱贫攻坚为载体,践行“学、兴、当”摒弃“等、靠、要”;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严格修订“村规民约”助推村民自治。一是通过实地走访,组织村民大会、村居民院落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征求群众意见,撰写初稿提请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形成制度章程;二是软硬兼施,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标语、宣传牌、微信、组织开展活动,将村规民约融入民心,营造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三是设立曝光台,不定期在广场大屏幕曝光不文明现象;四是积极开展文艺汇演,将群众身边事表现出来,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探索实践“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一是召集各村督管、承办酒席负责人签订责任书,严格依照村规民约规范操办酒席;二是按照上级部门相关文件要求,探索“红白理事会”及“村民理事会”,实行村民推选理事会负责人,过事统一行动、统一标准,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三是严格过事报备制度,签订过事承诺书,落实环境卫生、食品监管负责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二是跟风现象不断出现,“过事”成为敛财的一种手段。普遍存在“不过事,钱送出去了收不回来,不是亏了”的畸形心理。人家家里添小孩了,大人60大寿,都去了,我们不去,显得不重视人家,去了都送礼,自己不送,待在那里不好意思;自家有事,人家都来了,人家有事,不去就不合适,人情世故不好处理,滋长了小事不断出现的现象经常发生,甚至出现“么事造事过”的不良风气。

三是生活富裕,炫富心理在心中悄然升起。存在“以前日子一般般,现在日子过好了,房子有了,车有了,耍下牌子让人知道,这是让人瞧得起的一种表现”,找点事过,看下谁能来庆贺,看下谁不来,谁看不起自己,针对有些人还专门发请帖,希望人家出现在自己的过事现场充门面,“但有些人只是认识,说了不来怕会招人说闲话人”的现象。

四是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带好头。一是亲戚朋友过事,把送礼、出席作为一种联络感情的方式,认为人家有事去了,后面有啥事好说话,联络感情成为工作的一小部分;二是把家里过事认为是荣归故里的一种表现,亲戚朋友来送礼热闹,是一种受人尊敬的体现;三是党员干部家里过事,成为部分同僚及有心人巴结逢迎的一种方式,过事范围无法控制,“圈子”文化成为工作文化,报备制度形同虚设。

五是传统风俗夸大化,精神内涵逐渐向物质化延伸。主要表现在:一是节日气氛营造、安排从自发组织延伸至有钱好办事,无钱事难办;二是年轻人从思想上已么办法接受现状,奉献精神受到抑制,如传统的烧狮子,花鼓子,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受当今社会价值观等影响无法延续,致使花炮燃放无节制,据调查,“过事”现场花炮燃放费用可达过事全部费用的一半以上,动不动就是上万块的花炮;三是餐桌文化及酒文化导致浪费现象特别严重,以前农村过事自行操作的八大件,蒸菜等现在已基本演变为酒店承包制,每一桌的费用从最初的200元以内演变为如今的“666”“888”“999”甚至千元以上,剩菜剩饭从以前的基本没有到现在成桶装成车拉。

六是村规民约形同虚设。一是村居民普遍对村规民约的认识不够充分,宣传做的还不到位,在走访单永锋等贫困户时,说到:宣传单领回去看都没看放那就不管了,有些人直接扔了,还有些人看了,但是还是不太理解,认为是作秀,规范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差距较大,没有人上门说过这事,导致村民自治流于形式,遵守村规民约成为空谈;二是村规民约中体现出奖惩的一系列措施没有机构,没有保障,无法公开透明,无法实施,主体责任不明确;三是各村督管、客头签订的责任书流于形式,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面情软、怕得罪人导致签订责任书成为走过场,对自己的要求不严,规矩意识及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强。

七是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意识匮乏。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活垃圾乱扔乱放,垃圾填埋坑及垃圾处理池较少,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二是群众生活习惯差,环境意识不强,污水直排现象严重,改厕改圈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环境治理出现一阵风现象;三是奖惩措施力度不大,不切合实际,环境督导力度不扎实。

1、试点成立“红白理事会”过事机构。由村民共同推选理事会秘书长,由红白理事会统一承办,确定过事类型,过事标准、规模,过事场所,市场监管所及民政干部联合督导,形成监管、运行长效机制,形成奖励、惩处机制,对支持移风易俗工作的要予以适当奖励,对反对、不理解、不支持该项工作的要有惩罚措施,从源头上予以制止。

2、集中调研走访,尽快提请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集镇规划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议》。规范烟花爆竹售卖点,建立烟花爆竹购买实名登记制度,签订燃放承诺书,承诺书要制式制作并具有一定法律效力,镇纪委及辖区派出所应参与执法过程。

4、聚焦家规、家训、家风,继续延伸道德评议。积极组织乡贤、离退休老干部、党员、代表开展研讨研习,评议的内容应再挖掘,评议的形式应再创新,评议的效果应再深化,逐步营造群众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抵制陋俗的良好氛围,敦促群众做有责任心、有孝贤心的五好居民,切实做到“先锋行动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人人参与。

5、加大驻村干部培训力度。一是加大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长的培训力度。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网络的普及,群众掌握政策的渠道更多,培养一批知识型干部入村工作更有利于村域治理发展;二是加大联村干部培训力度,树立主人翁意识及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融入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之中;三是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多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干部视野,不做井底之蛙,不洋洋自得,不满于现状,用大爱无疆、甘于奉献的精神,大胆尝试,突破创新,真正做到村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四是充盈经费,成立村域经济发展基金组织,调动在外创业人士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类合作社及村域经济组织,团结村民共同致富,针对公益事业要立足长远,不活在当下,针对困难救助应具有保障措施,要借鉴众筹理念,传播正能量;五是落实有力的奖惩措施,在严格各项纪律要求的前提规定下,针对脱产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得当,对村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应予以奖励,奖励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严格把关。

6、加强“村民自治”工作力度。一是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各项议事制度的确定,议题的选择,会议的落实,出发点和根本点都在于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因此着重征求意见是关键。二是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村民监督委员会要直接参与村民议事会议,积极调动辖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参与议事会议,对议题内容充分发表意见,实现全民参与,夯实监督力量,确保议定事项落实有力。

近年来,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一些陈规陋习有所抬头,特别是在婚丧嫁娶等喜庆事宜的操办方面,出现了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收钱敛财的不正之风。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带来的是表面繁华,满足的是短暂虚荣,但脱离了基本国情、背离了优良传统,于党于国、于家于己,都有百害而无一例。一些党员干部借婚丧嫁娶之名盲目攀比借机敛财,讲排场、比阔气,份子钱越随越多,酒席越摆越贵,场面越来越大。浪费了人财物力,损害党的形象、违背党的性质宗旨,群众深恶痛绝。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如果任其传播蔓延,就会像无形的墙隔开党和群众,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县委对此高度重视,为了解县乡镇婚丧嫁娶情况的现状,摸清群众心态,狠刹部分党员干部铺张浪费之风,倡导勤俭节约的优良风尚,提出有效整改措施,推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县专门就此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分县委办公室、县纪委两个调研组,分赴9个乡镇开展专题调研。3月19日至21日上午,县纪委调研组来到xx镇开展调研工作,采取入户调查、电话询问、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典型个案和召开调研会等方式展开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3月19日上午,县纪委调研组分赴张巧、洼刘、大高和xx四个村对10户近期办理婚丧事宜的村民进行了走访,召开关于农村婚丧嫁娶调研活动座谈会,与多名群众代表、村支部书记和镇领导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分发调查问卷55份,对5个典型个案进行了具体分析,对xx镇婚丧嫁娶事宜操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和座谈会调研,绝大部分干部群众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份子钱越随越多、酒席越摆越贵、场面越来越大等陋习恶习坚决反对,提倡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呼唤崇俭抑奢的传统美德。但还有少部分干部群众认为红白喜事就该大操大办,请客吃饭就应该宁剩毋缺、宁多勿少,否则就是丢面儿、跌份儿的事情,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风俗习惯以及攀比心理造成的大操大办以及彩礼过高的现象一时半会难以消除,具体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婚事方面。有的群众认为,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过去受穷没办法,如今有钱了,无论花多少都舍得;也有相当一些群众虽不情愿大操大办,但迫于社会大环境的压力,也不得不倾囊为之,甚至东借西贷,硬是咬牙把婚事办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据反映,十年前在农村办一次婚事费用约1000元,如今增至8000~20000元(不包括购置新房),过万元者亦不为鲜。具体有以下表现。

一是订婚时大要彩礼,相互攀比。有的地方已形成不成文的程序,有小见面、大见面、定亲、认家、会亲家、照相、登记等环节;且订婚后双方相互来往,看媳妇、送年礼,名目繁多。每个环节、名目都有一定的费用标准,集中起来约需3000-5000元。再就是购置衣物时攀比成风,许多青年结婚要置办十几套衣服,并且还要有新式的成套家俱和家用电器。这方面的开支一般是3000~8000元。

二是结婚时讲排场,比阔气。这种现象比较突出。如今,城里青年结婚大都用小轿车,没车就感到寒酸,因此,到处求亲告友,拉关系联系车辆,少者两三辆,多者六七辆,而且时兴婚礼摄像。在婚宴方面,则是规模越摆越大,摆一二十桌已属常事,有的已超过50桌;烟酒的档次不断上升。人情费逐年看涨,据镇同志反映,有的户用于这方面的开支年达1000多元。

三是结婚时必须有新房。现在农村没有新房子是不能结婚的,而且房屋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基本都要在县城购买楼房。为此,不少群众儿子很小在时,就节衣省食,筹措资金,甚至抵押贷款等结婚时为儿子购置楼房。这项开支一般几十万元不等。

(二)丧葬方面。由于受“入土为安”封建旧俗的影响,再加上近几年只注重抓火化率的提高,而忽视了骨灰的安置工作,一些群众错误地认为,尸体只要火化了,再用棺材土葬发大丧就合理了,使丧葬改革变了“味”。从调查的四个村看,绝大部分村是火化后用棺材土葬发大丧。据了解,买棺材大约1000~2000元,还要雇吹鼓手,买纸人、纸马、纸轿车、纸电视,披麻戴孝,扬幡招魂,路祭行礼,用棺罩,大宴亲朋。发丧的规模少则几辆车,几十人,多则几十辆车,数百人,队伍浩浩荡荡,长达几里地。待客时10~20桌不等。有的地方还在坟头立碑。这样每次丧事至少花费2000元,有的花费七八千元。在部分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则是花圈泛滥,一个人去世后,单位要送花圈,以示哀悼;子女要送花圈,以见孝心;朋友要送花圈,以示友诚。一般算来,一次丧事,花圈少则几十个,多则近百个,每个价格在50~80元,造成很大浪费。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逐渐富裕了起来,但一些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大手大脚、暴遣天物、大肆挥霍的现象也令人震惊,脱离了基本国情,背离了优良传统,于党于国、于家于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是吞噬发展成果。“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虽然我们的家底越来越厚、条件越来越好,但如果不加珍惜,随意挥霍浪费,即使金山银山,也会被吃空挖净。

二是败坏社会风气。“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奢侈之风除了物质上的浪费,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腐蚀。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不仅会消磨个人意志、淡化理想信念,而且容易形成物欲喧嚣的不良的社会风气,助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三是影响了家庭和睦。婚丧费用开支过大,给群众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不得不靠贷款结婚。因此,许多户是“儿子进洞房,父母上债台”。有的因婚后分债务,儿媳一气之下跑回娘家,把喜事办成愁事。有的兄弟几人在分摊债务上引起纠纷,造成兄弟不和,妯娌反目。

四是影响了婚姻自主。有些群众对待儿女婚姻,只看经济条件,成婚与否,多看彩礼多少,家产如何,而不顾及儿女是否自愿,严重影响了青年的婚姻自主。

五是助长了封建迷信活动。丧事大操大办,助长了封建迷信活动,一些陈规陋习死灰复燃。如找阴亲,扎纸人、纸马、纸轿车,扬幡招魂,披麻戴孝等,还引发不少扎制封建迷信用品的“专业户”。

“行礼宜厚,唯行嫁娶不必厚”,由此看来,中国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已经历史久远了,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目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已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在这次调研过程当中发现这类现象却屡禁不止,时有发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其三是处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问题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更多的是要用说服教育的办法予以启发引导,同时谁也不愿扫了大家的兴和对弱者的同情心理,加大了处理这一问题的难度;其四是极个别干部积极参与其中,借此据以敛财,上行下效,推波助澜。此风虽然刮在农村,根子却在城里;表现在群众,实际原因在领导。

从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根本来说,主要和“好面子”的思想有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情好客本来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本来无可厚非,但慷慨过度,讲排场、爱攀比的思想也根深蒂固。正是出于这种思想,有的一掷千金、炫耀财富,有的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以无谓的浪费换来心里的安慰和满足。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了本是极其平常的婚丧嫁娶活动,变味走样,形成“人人喊打,又人人参与”的怪现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是“猛药慢火”,即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比如增加食品浪费款项等,同时严肃查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家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事件,同时要做好耐心细致说服教育工作的心理准备,形成良好氛围,创造适宜环境,再假以时日,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把婚丧嫁娶活动办成即符合我国各族人民风俗、人情味浓厚,又不增加大家的负担的事情,让人们在参与这样的活动中,或分担忧愁,或同享快乐,共同分享、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根据这次调研成果,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建议:。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人们勤俭办理婚丧事的自觉性。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宣传车、黑板报等形式,组织强大的宣传声势,大力宣传《婚姻法》关于实行婚姻自主、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规定,县政府关于丧葬改革的有关规定,使之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树文明新风光荣,搞陈规陋习可耻的舆论环境。要注意抓好典型,引导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先进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要给予曝光。通过宣传教育,帮助人们破除封建落后意识,深刻认识勤俭办理婚丧事的重要意义和铺张浪费的危害,自觉同各种陈规陋俗、丑恶现象作斗争,形成一种健康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是整顿和加强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根据这次调研,xx镇大部分村都建有红白理事会,这是农村移风易俗的骨干力量。要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指导。没有建立的,要尽快建立健全起来;没有很好发挥作用的,要认真进行整顿,把有较高威信、有能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人充实进去。可以乡镇为单位,对理事会成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理事会职责范围和各项制度,使理事会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党团员和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党团员、干部要带头或教育子女不送、不要彩礼,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搞好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要坚决制止公车结婚和公款送礼现象;要敢于同落后封建旧俗和各种不良风气作斗争。

四是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各部门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各级党组织要把革婚丧陋习、树文明新风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摆上议事日程,提出明确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定期检查,抓好落实。县委、县政府要制定关于移风易俗的具体规定,并在每年元旦前后开展一次以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月活动;各乡镇、村、县直各部门,都要制定、完善乡规民约和具体措施,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各级团组织、妇联、工会要重点做好妇女、青年的思想工作,教育青年带头移风易俗,倡导带技术出嫁、集体婚礼、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民政部门要严把丧葬改革关,像抓火化一样抓好骨灰的安置工作,坚决制止火化后用棺材土葬发大丧,大力提倡建立骨灰堂和公墓;可借鉴外地经验,废除花圈商店,在殡仪馆内开办花圈租赁业务。工商、政法部门要积极配合,坚决取缔从事扎制封建迷信用品的业户,严厉打击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宣传、新闻单位要抓好典型,搞好宣传,并把移风易俗活动同文明村、文明单位的评比结合起来,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一个家庭的富裕,离不开开源节流、勤俭持家;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全民养成节约习惯、形成勤俭之风。全社会都要警醒起来,坚决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文明风尚。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雪亮工程”建设应用情况近年来,我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公安主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市综治办高度重视“雪亮工程”建设应用,联合智慧办、公安局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实施意见》,以视频监控系统为基础,以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抓手,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进覆盖城乡、延伸入户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工程建设,发挥“群众雪亮的眼睛”优势,动员各级各部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

(一)夯实建设基础。在“雪亮工程”建设方面,确定了“政府投资保障、公安规划使用、运营商建设维护”的运作模式。利用广播电视传输中心数字电视网对视频监控信号进行传输,协调供电部门,利用每个村庄和社区安装数字电视设备箱的便利条件,直接从数字电视设备箱上取电,有效解决了网不通、电难寻的问题。目前,视频监控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全市监控探头达5.2万个,高空球机28个,治安卡口75个,电子警察90个,全市975个村庄、434个居民小区实现了视频全覆盖。

(二)强化联网应用。市智慧办统一建设了全市全域化视频监控平台,接入各镇街区及公安、交通、环保、城建、教育、民政等部门的视频资源,通过视频监控的联网共享,分级授权、随时调用,实现了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目前,全域化视频监控平台已接入监控2.3万余路,达到了联网共享,综合利用的效果。

(三)统一规范运行。出台了《全市视频监控建设规范》,进一步统一监控硬件、管理、应用、维护等工作规范,同时,市综治办牵头,定期通报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运行等情况,确保了视频监控在线运行率保持在90%以上。

(四)深化实战应用。依托“神眼”系统,实现了高清监控、治安卡口、电子警察与电子围栏、wifi热点等资源叠加融合,人员、车辆、电子、网络多种轨迹同步获取,有力提升了打防管控效能。2016年以来,通过视频协助各警种侦破案件?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余人,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案件破案率、重大敏感性涉车犯罪案件破案率均达到?%,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安装了监控摄像镜头的区域,违法犯罪活动明显减少,“两抢一盗”街面犯罪持续下降。同时,利用广电网络,开展视频监控延伸入户试点,居民通过家中的电视就能实时查看周边视频监控,发现治安警情“一键报警”,形成了户户都是监控员、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群防群治格局。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我市在“雪亮工程”建设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视频监控建设联网进展缓慢。目前,我市社会面视频监控探头已达?万个,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受认识程度、资金保障、部门推进等诸多因素影响,视频整合、联网、加密工作推进缓慢。二是建设标准不统一、质量无保障。部分镇街、村居为图省事省时,视频监控品牌选取较为随意,设备参数杂乱无章,质量更是参差不齐,给视频监控整合联网带来难度。有的镇街在施工环节不规范,导致后期维护维修不能保障。三是布局不合理、运维跟不上。有些镇街、村居对视频监控整体防控效能把握不到位,在规划布局时,只是象征性的在镇域、村居安装几个探头,没有突出重点部位、场所,没有制定长远建设和布点规划,不能实现镇域、村居的视频全覆盖。另外,受道路规划、村庄并点、维保费用等客观因素影响,部分临时拆除的监控探头无法按时恢复,大量损坏的探头不能及时维修,严重影响了视频监控使用效能。

三、下步推进措施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全力统筹推进。按照《关于深化全市视频监控建设及应用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具体推进方案,将建设任务层层分解到具体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全力推动建设工作开展。要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加强沟通协作,共享信息资源,坚持一体推进,齐抓共管,真正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织密治安防控网络,提升防范水平。督促各镇(街、区)、各有关部门按照搭建“一个视频共享平台”,织密“五张视频监控网”,打造“五层电子防控圈”的建设目标,积极推动视频监控进沿街门店、小微企业和重点部位,将大门口监控辐射到沿街道路,进一步织密视频覆盖网络。要按照《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从器材选购、施工建设、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过硬。要将视频监控建设与智慧城市、综治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加快整合联网进度,实现视频资源共享共用,更好地发挥视频服务打防控和社会管理作用。

三要强化督导考核,严格责任查究。加强对各镇(街、区)视频监控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影响全市整体进度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四、意见和建议一是落实资金保障,加大“雪亮工程”经费投入,保证维护维修费用。二是总结前期经验,统一建设标准。既要达到上级标准,又要着眼于长远使用,从起点上确保工程质量。三是加大人员配备,强化管理培训,提高其实际操作、实战运用、分析研判的能力。

2018年9月6日界首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我市“雪亮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决定同意由市公安局、综治办牵头实施“雪亮工程”项目,项目分三期投资1.5亿元。

2019年界首市政法委申请5000万元预算建设我市雪亮工程,界首市公安局申请预算3500万元建设我市天网五期工程,两项工程都没有纳入一般财政预算,而是纳入建设项目池。

2019年7月25日,市委政法委召开“雪亮工程”建设会议,会议建议由政法委牵头公安局负责先期投资5000万元建设我市“雪亮工程”一期。

近期,按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工作部署,坚持“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加快推进我市“雪亮工程”建设。

(一)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由市委政法委统筹,市公安局负责,市发改委、市宣传部、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市教育局、市交通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行政审批局等主要部门参与的界首市“雪亮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雪亮工程”建设工作,统筹推动总体规划及重点工程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负责全市“雪亮工程”建设日常工作。

(二)对接招投标,制定可研报告。与市采购中心召开了座谈会,了解招标情况,探讨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标的优势与风险。与采购中心推荐的省招标集团进行座谈,讨论项目招标程序、形式,及招标前期准备工作。向上级部门了解“雪亮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及设计招标程序,制作了我市“雪亮工程”建设的可研报告和初步建设方案,准备项目立项资料。

(三)加强统筹调度,积极推进建设。各乡镇街道、属地派出所已经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前端点位建设数量及位置,目前已经各单位已经提出建设需求近一千处。

根据省政府270号令、省“两办”关于加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19年至2021年每年规划新建不少于1000处视频监控点和联网应用平台,根据实际需求,同步建设人像、车辆、wifi、rfid等多维信息采集监控点,推进上下互通、联网共享。

根据前期调研,2019-2021年,我市计划投资1.5亿元分三期新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点6400路,整合接入社会监控资源能力不低10000路;至2021年,我市视频监控联网应用8000路以上,每平方公里监控覆盖率达到10处以上,全市重点公共区域和重点行业、场所、部位、道路实现全覆盖。首期准备投资5000万元,建设2200路高清视频监控(高清监控、人脸抓拍、车辆抓拍)、同步建设雪亮工程模块化机房、云存储解析中心、安全防护中心、联网共享中心、公安指挥调度中心。

前言:劳动作为重要的技能之一,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出发,明确教育重点与要点,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式,解决教育中得到问题。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学生劳动能力情况,制定适合教育计划,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

思想的提升才能确保行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转变家长与教师观念入手,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一些家长在教育中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好知识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完成家务活等。也正是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使得许多孩子自理能力不足。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发挥劳动教育作用。第一,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树立榜样吧的基础上做好转变工作,以理性的角度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采取正面积极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第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中要发挥家长引导作用,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三,转变家长教育观,主动帮助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开展家长会、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家长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转变自身态度,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1]。

(一)落实保障机制。

首先,转变城郊小学劳动教育现状,打造综合素质高与专业实力强的教育团队,保证薪资待遇等方面的合理性,确保劳动教育队伍的稳定性。同时还要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色,邀请专业人员参与教育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中也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在更新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实力,实现劳动教育职业化发展。其次,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由于劳动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开发利用周边资源出发,做好场所与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展现劳动教育优势,满足劳动教育发展需求。最后,做好监督与管理。相关部门要主动落实上级要求,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主动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完善教育评价机制,获取信息反馈,整合教育内容。进行劳动教育评价就要从完善评价体系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坚持从多样性与灵活性出发,真正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具体中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2]。

(二)明确教育渠道。

首先,从学科融入出发,展现劳动教育优势。由于劳动教育注重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就要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展现教育优势。通过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在展现劳动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劳动能力。如语文、品德教育有着丰富的劳动内容,所以教师需要挖掘不同学科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实现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展现教育作用,挖掘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全面性。

其次,引入劳动活动。

第一,班级作为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就要采取多样化活动,如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第二,虽然小学生主要以家庭与学校教育为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接受到社会教育。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加强与社会联系出发,利用公益活动等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第三,将劳动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结合在一起,展现教育优势,发挥教育作用。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街道义扫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通过开发城郊小学周边的资源,可以建设一些劳动教育设施,为城郊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的劳动和学习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例如,可以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开发园艺、养殖或者种植等校本课程内容。让学生借助“农耕园”进行劳动学习。教材内容可以是本校教师编制的,能够拓展当前劳动教育的渠道,有效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劳动参与热情。在学校生活中,培养学生劳动过程中的集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是每个人的“大家庭”,班级是一个个“小家庭”,每个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需要爱护环境并且为家庭负责,在午后放学之后安排学生负责洒水或者清扫工作,利用这种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挥正面效果。

最后,落实课程要求。第一,在城郊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时要确保课时的充足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课程作为开展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就要结合劳动教育特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实践活动转变学生思想认识。所以城郊小学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新课标中的内容,落实相关课程,严禁出现占用等现象,同时还要制定教育计划,布置劳动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学校中也要认识到课程灌流的重视度,真正将课程与课时落实得到具体中去,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就地取材原则,掌握学生需求,与本地具体情况进行融合,挖掘适合的教育资源。在讲述劳动知识时还要增加观念、技能与习惯等教育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活动中去。第二。丰富教育内容。由于城郊小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坚持从内容丰富与具体出发,严禁将单纯的体力劳动等作为教育重点。而是要从不同的教育形式出发,在保证内容丰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彰显劳动教育优势[3]。

(三)开展家校合作。

在城郊小学学生劳动教育中,家庭作为重要的教育组成之一就要从展现家庭教育作用入手,利用家长的言行与观念对学生产生出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教育中需要学校主动与家庭之间进行合作,确保教育思想的准确性,为学生劳动教育开展奠定基础。家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就要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对教育内容进行补充与延伸。首先,共同探讨适合的教育方法,制定科学教育方法,保证被教育全面性。其次,要建立出高效的沟通渠道,借助微信、网络等方式推送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便于双方掌握堆放情况。最后,探索适合的教育机制,借助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情况。同时还可以向家长提出教育标准与要求,发挥家长监督作用。家长只有鼓励与支持孩子参与劳动,才能转变孩子的价值观念,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则要及时为家长提供指导与帮助,确保教育的科学性,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就要从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入手,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点,真正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去,发挥劳动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也要主动与家长进行合作,探索适合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晓燕.对城郊学生劳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3,(17):5-7.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劳动教育一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了解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懂得辛勤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懂得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数千年来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懂得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劳动实践中去,在劳动中增长才干和磨炼意志;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在劳动中发展智力、促进思维;在劳动中享受乐趣,感受生活的美。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必然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做事勤快,兢兢业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能在劳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开发智力、提升能力;一个热爱劳动的人,不会被风雪、严寒所吓倒,身体得到锻炼,体魄自然增强;一个热爱劳动的人。[3]最后,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

(一)调查目的。

现在学生的教育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劳动教育作为其中之一本应受到重视,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在现在的社会中大多数的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并且很少让他们做家务劳动,再加上学校里劳动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劳动意义的忽视,以至现在很多青少年都轻视劳动甚至厌恶劳动。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加强学生教育意识,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要求,在大(一)调查目的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此外,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小学以校内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普通中学、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兼顾校内外,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此外,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可以看出国家在越来越重视,并着手发展学生的劳动教育。[4]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为劳动教育的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进行大力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调查对象。

对象也就是家乡范围内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群体,针对生源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云调研。调查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并且除此之外,还在网上发放了调查问卷,尽可能的扩大了调查范围,以使获得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三)调查方法。

(1)会议调查法:召集队员在腾讯会议上进行讨论,谈谈本次调查课题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此课题内容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

(2)问卷调查法:通过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3)访谈调查法:活动过程中在个自家乡对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人群进行线上和线下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4)文献调查法:结合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知网、中国期刊、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

(5)统计调查与综合归纳法:对问卷调查、访谈结果进行统计与总结,高度凝练、集成,提炼观点,围绕着政府的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等总结成调查报告。

(四)问卷调查。

此次活动以“关注劳动教育,丰富教育内涵”为主题,并为之精心设计了问卷。全队共15人,共同选择出了内涵相对全面、覆盖面广的调查问卷。包括16道选择题以及一道主观题。调查问卷集合了我们十五个人全体的智慧,题目涉及还是比较全面和广泛,选题方面比较贴切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五)访谈调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