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信用社论文(汇总21篇)

时间:2023-12-01 15:06:06 作者:书香墨

金融是指人们使用货币、信用等经济手段进行资金调配和交易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以下是一些经典的金融市场分析报告和预测,供大家参考和了解市场动态。

金融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的消逝总是在不经意回首间被暮然发觉,这三年多的时间也毫不例外。

仿佛是昨日才刚入校门,对本科生生涯才刚开始期待,现如今已临近毕业大关,不由得思绪万千。

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印象便是我的导师。感谢张老师在我的研究生期间,给予我学习上的悉心指导和鼓励,生活上的无私帮助和关爱会计金融专业论文致谢范文论文在我论文写作中提出了很多建议,倾注了张老师大量的心血,本论文至此顺利完成,始终离不开张老师辛勤的汗水。在近四年的本科生生活中,张老师不仅无私地教授我们做学问的方式方法,更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此,谨向我的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还要感谢会计学院所有的老师,对于我来说,专业方面的知识都是全新的,而这些老师所给予我的帮助使我以更快的速度缩小了差距,老师们看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也让我终生受用。

感谢我的室友,一起在图书馆奋斗到底的战友滢,我的同门,在论文实证方面给予过很多帮助的xxx,以及我的同学和朋友,你们的陪伴使我的生活多姿多彩,你们的鼓励让我在困难面前振作坚持,你们无私的帮助让我温暖、让我感动,你们的优秀鞭策着我与你们一同不断进步。

归根结底,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家人以及密友们,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无条件的关怀、信任和支持,你们是我奋斗的源动力。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3、我国农村金融理财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4、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扶贫水平分析及对策建议。

5、农村金融服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6、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剖析——基于河南省实证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

7、农村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8、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与农村金融体系完善——以中国农业银行锦州锦塔支行为例。

9、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

11、互联网金融发展、市场竞争与农村金融机构绩效。

12、多元法学视角下的农村金融联结。

13、农村金融发展、财政支农与西部地区减贫效应分析——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研究。

14、农村金融网点扩张与县域资金外流——基于20x-20x年县域经验证据。

15、移动支付对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16、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空间异质性与门槛效应分析。

17、农村金融排斥、金融扶贫与政府监管效能。

18、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消费影响的时变特征研究。

19、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20、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研究。

21、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谱写农村金融新篇章。

22、国内外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经验对河南省的启示。

23、深化农村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4、县域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工作的思考——基于对徽县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工作的调查。

25、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26、农村金融发展、资本存量提升与农村经济增长。

27、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探索的成都经验研究。

28、互联网金融助力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的swot分析及对策。

29、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空间分布。

30、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制度构建。

31、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成效的评价——基于江西农户的调查。

32、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33、金融扶贫、存款外流与农村金融困境。

34、基于大数据视角下的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以成都为例。

35、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37、农信社股改与农村金融地方监管体制重构。

38、银行业竞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张与金融包容性发展。

39、关于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以河南为分析例证。

40、农村金融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

41、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问题、深层原因与战略重点。

42、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的重点省份数据的实证研究。

43、聚焦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2018两岸农村金融创新发展论坛侧记。

44、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思路探究。

46、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监管研究。

47、以市场化、产业化和数字化策略重构中国的农村金融。

48、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宁夏地区为例。

49、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金融业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寺庙和公元前6世纪希腊寺庙的货币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业务。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摘要:绿色金融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随着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绿色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也逐渐加深。本文从绿色金融面临的挑战出发,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探求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协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金融越来越满足国家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但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也显现一些问题。此时,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两者关联不断加深,借助互联网金融工具,探求绿色金融发展的途径对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

绿色金融强调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将环保理念贯穿于金融经营活动中,实现环境和金融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多样,发展迅速。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等,其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6月末,21家主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82956.63亿元,较上年增长14.26%。随着规模的扩大,绿色金融的发展也遇到一些阻碍:

(一)信息不对称。

绿色金融在做投融资决策时,将环保指标考虑在内,因此企业的环境信息对于投融资决策至关重要。大部分企业并不公开企业环保信息,且政府有关部门公开的信息极为有限,致使金融机构在搜集数据时沉没成本增加,无法有效识别企业的环境信息,进而影响绿色金融活动的开展,从而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二)数据资源无法共享。

金融机构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需要大量的数据作支持进行评估和调查等过程,但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监督机构尚未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绿色金融的开展。

(三)标准不统一。

当前,国家、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定义并不统一,这使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无法有效甄别绿色金融项目。同时,在评估企业项目时,金融机构建立的评价体系并不统一,造成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难以有效交流,给企业融资活动造成干扰。

(四)内在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绿色金融项目前期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导致企业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的积极性低,且政府关于绿色金融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给绿色金融业务开展增加了难度。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能合理利用时间、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成本、实现数据共享,解决绿色金融遇到的问题,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一)降低成本和提高信息透明度。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互联网金融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使信息透明化,合理配置资源,在助力绿色金融发展时具有成本优势。

(二)实现资源共享。

互联网金融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增加信息来源渠道,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联系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金融机构、监督机构等,协调各方,可有力实现解决绿色金融的信息披露问题。

(三)業务开展广泛。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客户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互联网融资,节约时间成本,实现资金和信息的快速利用,从而拓宽绿色金融业务规模和范围。

(一)构建互联网绿色金融服务平台。

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由环保部门、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建造的运用互联网金融工具的绿色金融互联网平台。该平台致力于提供绿色金融政策法规、环境保护标准、融资评价体系、奖惩机制等信息,减少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功能设计:

(1)数据信息发布存储功能。为使信息更加透明化,平台应涵盖由政府和环保部门发布的有关绿色金融的政策文件、融资企业的基本信息、企业融资项目信息、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等。同时,为保证平台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平台应成立专门的核查小组,定期对平台信息进行审核和更新。

(2)建立统一信用评价体系和审核流程。目前,各地的绿色金融项目评价体系标准不一,给跨地区的绿色金融项目开展增加了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在建立时,应以政府部门为主导、联合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组成评价小组,将政策指标、环境指标、风险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量化,并结合赤道原则、绿色债券原则建立起统一的绿色金融项目评价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借助互联网绿色金融平台,实现项目审批的快速、高效、准确。

(3)建立奖惩机制。为解决因前期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负外部效应导致的企业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积极性弱的问题,平台可建立奖惩机制。根据评价体系对评价较高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对评价较低的企业建立“黑名单”,以体现政府对绿色金融的政策引导作用,提高企业积极性。

(4)发布金融产品。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品种多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却不能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因此平台在提供金融产品时,可根据企业信息、环保信用评价和项目需要对产品进行创新,如采用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相结合的方式,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绿色信贷融通资金,由保险公司为项目提供环境责任保险,进而降低项目风险。

(5)完善监督机制。由监管机构和环保部门共同组成监督小组,负责监督企业绿色金融项目执行情况并及时评价,对政府财政资金的利用进行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二)完善法律体系。

为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政府部门、环保部门、金融监管机构可联合出台政策法规,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政策补贴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进入金融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完善平台责任法律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摘要:

确切理解金融体系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对于金融发展和金融风险控制非常重要。本文从理论研究和经济实践两个角度,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思考。金融体系并非实体经济对立面的虚拟经济,而是作为服务业一部分直接贡献了实体经济产出,并且还是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核心。

关键词:金融体系实体经济金融发展。

现如今,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也在逐步的深入到各个国家。在经济方面,大家一直在关注着经济的增长和金融相关产业的发展。只有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会促进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因此,金融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呢,在相当的程度上,可以认为现在的金融经济是主流。虽然在这一方面一直在探究,国外学者也是对此关注度极高,但是,对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却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继续探究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从整个宏观学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很多经济学家都没有预测到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一直以来,大部分的宏观经济理论一直都不太认同货币与其他金融因素相互之间的作用,大多数的经济学者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我们把一般均衡理论称为“高等经济理论”的顶点,其中,在20世纪中后期的这段时间内,这些理论主要是建立在瓦尔拉斯或者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框架下的。这一假设使得金融体系运作顺利进行,但其实质上是物与物的交易,物以物的交换,从这可以看出金融体系与经济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完善。比如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讨论的是有关货币的发展和生产的扩大化,但并没有提出金融体系是产出波动的主要因素。这要追溯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金融的发展,抑制和深化,这些理论与20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中出现的得约束理论与结构理论形成了对比,而在此之后,国际上金融危机又出现了金融过度的理论,所有的这些理论对于金融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些理论的分析让人们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但是直到今天,我们都没有真正透彻了解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如今看来,这还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深入探究的问题。

金融体系与很多方面都有联系,但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通过实体经济能让更多的金融体系发挥出更明显的作用。虽然具体的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我们还不太清楚,但可以通过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来更好地规划我们的发展,让我避免出现一些重大的错误,从而让我国经济更加迅速平稳的发展。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实践和金融危机的具体关系,二者之间是一个互存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金融体系的价值体现表现在很多方面,但在以下方面作用发挥的更突出:一服务行业把金融体系放到核心的位置,它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作用非常明显;二经济要想更好地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因为它可以促进经济更合理地发展,让经济得到一个更加平稳的发展期。

1.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产值。

我们一般认为,金融体系既是金融业,也是服务业,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整个经济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让其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各行各业中,经过专业分工后的产物主要是非金融行业,比如,金融业与餐饮等分工,它们分工的原因是为了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提高利润,让实体经济得到一个极大的提高。如果餐饮业等非金融服务行业可以纳入实体经济,那么属于服务行业的金融业就不能放入虚拟经济。

2.金融体系的作用与实体经济的发展。

通过比较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我们发现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转动经济发展速度的纽带,它运行的越好就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发展如果不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保证,就不能持续的为我国的经济做出持续的有力保障,更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市场的平稳性。实体经济可以促进金融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大对实体领域的资金与政策等各方面支持,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和理论保障。另一方面,金融发展促进实体经济更加繁荣。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金融业是拥有资本最多的行业,要给予实体经济必要的资金支持。

从目前发展的角度看,大家在谈到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时,看法和观点还是有所不一样的,众多的学者持有许许多多不同观点,大部分都是基于自己本国或者是有局限性的说法,没能得到一个确切的肯定观点。在外国看来,他们的研究者没有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然而,他们在关于相关的学术研究和观点上还是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但是,在国内,相关学术却有了不同的声音,国内研究者有了新的发现,并给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名称,叫做虚拟经济。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是相辅相成?还是相悖而行?还是互为补充?目前看来,国内的研究者与学术界大师都还没有给出确切的一个认识。97年的东南亚危机是大家所没能预计到的,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不但影响了个人就业,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也给国家体制方面敲响了警钟,那一年的金融危机更让我们意识到了金融体系对我们国家,甚至是真个全球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爆发,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讨论热点也在一时间成为媒体的关注点。因此,有些人认为,金融是虚拟的经济,如果按这种思维来分析问题,那么他与金融体系之间就是相互对立了。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家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媒体也关注的很多,甚至大家试着用这个来解释爆发的原因,想通过种种的分析来让我们以后更少的去避免这样的问题的发生。而且,从金融危机引发出了次贷危机,讨论说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是一些发达国家在交易中资金作用的太多,链条太长,设计也太复杂,这就导致了金融体系越来越难懂,所以导致实体经济的关系也越来越模糊。所以,在经过一系列发展波动之后,很多国家想要回到实体经济,大部分人还是同意这种观点的,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经济越来越发达,经济全球化也在不断的向世界发展。在国际上,一些权威机构并不使用虚拟经济一词,官方的机构也不太使用,他们一般用"广义金融服务业"。

经济的发展是一张联系着各个方面的大网,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下面,我们首先要正确的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两者的具体含义进行具体翔实的阐述。我们的目标是在尽量避免金融危机的前提下,我们要同时发展金融体系哥经济体系,让二者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服务。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有的规律。也就是说,不但体制要符合,而且,二者的相匹配程度要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即总量和结构都要实事求是。

很多研究学者认为,如果能够正确地理解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那么就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本篇文章是从两个角度去解释的,让大家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方面理论上,提到了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没有一个中肯的态度,这也是大部分研究学者认为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国内部分经济学者将金融体系看做虚拟经济,这并没有科学的依据,使得对金融的性质与功能的认识增加了障碍。另一方面,实践中大家一致认为,金融体系另外一个价值所在是它是服务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市场潜力很大,它的发展也同样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此外,理解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前提是要能够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我们活跃市场,从而,让我们的资源更有效的使用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但是,我们仍要在这方面做出努力,继续研究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发现的问题,继续探索怎样提高二者的协调程度,这条路还要走的更远,树立好我们的信心,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2]青木昌彦等.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制度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摘要:十九大以来,加快推进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任务。完善金融治理体系、推动金融治理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金融治理能力是维护中国金融稳定性以及金融市场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借b前人研究,构建我国金融治理水平、金融压力指数以及金融脆弱性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近十三年来我国金融治理水平、金融压力指数以及金融脆弱指数的走势水平,并基于svar模型探究了三者的动态相关关系。实证研究表明,金融治理水平的提升能有效缓解我国金融市场压力、抑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关键词:金融治理水平;金融压力指数;金融脆弱性;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金融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金融治理水平是加快推进我国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一环,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金融治理、金融压力指数以及金融脆弱指数的内涵进行阐述,对近十三年来我国金融治理水平、金融压力指数以及金融脆弱性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一步探析了三变量的动态关系。

金融治理包含金融管理以及金融监管的范畴,金融治理主要是指通过金融市场的规则、制度和机制等对一般金融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金融治理与传统的政府管制不同,它具有社会化、专业化、透明化特征和要求。而金融治理的模式也并没有普世的范式,各国实施金融治理关键在于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国的治理体系。目前各国的金融治理体系之间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别,举例而言,传统的英美法系的国家侧重于金融市场方面的治理,中央金融治理与地方金融治理之间存在普遍的分权现象,而大陆法系的国家则更加注重于对金融机构自身的治理,侧重于中央对整个金融体系统一的领导与治理。

金融治理在国外历经了长期的发展,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相继成立,全球金融治理初具规模;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成立了“七国集团(g7)”,本意上想替代布雷顿时期的“硬制度”,以一种“软制度”来协调管理国际金融体系。在此治理模式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未爆发,但各种区域性金融危机,如拉美主权债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风暴等层出不穷,到了20世纪90年代,新兴市场经济体接连崛起,g7模式的金融稳定器作用日渐式微;1999年,二十国集团(g20)在柏林成立,g20模式为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俄罗斯金融危机而促成,成员国中吸纳进了中国、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新兴经济体;2008年,g20部长级会议被发达经济体升格为首脑峰会,2010年,首脑峰会又在匹兹堡峰会上被确立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核心平台,由此,当前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正式落成。

在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金融治理的演进主要表现为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而且每一次金融监管的重大变革总是与人民银行职能或机构的调整息息相关。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历经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金融监管集中统一;改革开放之初,中央银行制度正式确立,全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逐渐形成;1993―1997年,南方谈话后,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运动如火如荼,经济发展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被得到了全新认识,金融体系开始独立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权威性正式确立,现代金融监管制度初具雏形;1998―2003年,中国分业监管体制正式落成,金融监管得到了质的转变和飞跃;2004年至今,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金融体系创新能力不断被拓展,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成为大势所趋,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下,金融监管体制领域不断改革,构建现代化的金融治理体系逐渐成为整个时代的需求。

(一)金融治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就我国金融领域,从中央银行制度、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现代金融体系建设、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的完善、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的发展等角度做出要求,为新时代的金融领域建设工作以及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点亮了灯塔。

近年来,我国学者多角度聚集金融治理相关研究。陈四清(2020)认为,金融治理本身就是一个互为支撑、处处衔接的系统。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完善国家金融治理的进程中发挥正向的作用,通过不断完善自身治理体系、提升自身治理能力为提升国家金融治理水平添砖加瓦;陆岷峰(2020)考察了地方金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党委对地方金融机构全面领导的治理,推进依法治理、市场机制治理、科技治理、组织管理、金融教育治理六大体系建设,推进政策制度执行、重大风险事项处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履行社会责任四个现代化是当前提升地方金融治理水平的主要路径;王小艳(2020)指出我国目前应通过均衡发展直接和间接融资、平衡金融防控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精确匹配金融市场供需等举措来推进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冯永琦和于欣晔(2020)认为,中国应积极参与后疫情时代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构建,如积极倡导“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与新兴国际金融机构的兴起等;李宏瑾和孙丹(2015)系统梳理了金融治理的内涵,创新性地构建起了我国金融治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进行综合评价,证实了2007年到2015年之间我国金融治理总指数大体上升的趋势。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强”,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的币“强”。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强币”既是一个“强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强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国为例,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铸币税收,而且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向他国无条件的借钱,而美国政府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还清债务。在这种“中心—附属”关系中,拥有强势货币的一方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得收益;而处于弱势的一方或者承担汇率波动的冲击,或者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去维持汇率稳定。因此,只要币“弱”,不管实行哪种汇率制度,除非自身经济结构极其健全,否则难逃危机频发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初都是由货币危机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强国”有“强币”。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根据kenen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

1.国际化货币功能。

2.货币功能官方用途私人用途。

3.价值储藏国际储备货币替代(私人美元化)和投资。

4.交易媒介外汇干预载体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结算。

5.记账单位钉住的锚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

根据这份清单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建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议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议的支付货币。截至2007年7月,在清迈倡议(见表2)框架之下,中国已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总额达23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议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议也能够使用美元支付。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给东亚各国经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亚各国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抵御和化解金融海啸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国际金融风暴生客观上推动了包括货币互换在内的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化。2008年以来,东亚货币互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区域外的白俄罗斯、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此外,货币互换的多边化版本区域外汇储备基金的筹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规模从原定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货币互换的拓展客观上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环节。我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促进周边国家在贸易活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和储备功能,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进程。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以东亚地区为基础和平台,坚持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将有利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进。时隔3个半月,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取决于人口的流动。真正的国际货币应该融入物流和资金流中去。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一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按照由区域到国际的战略思想不断前进。

我们可以将货币国际化利益按不同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相关数据的核算可以计量出来的经济利益,二是难以量化的经济利益以及超出经济范围的利益,货币国际化总利益即为二者之和。

1.可以计量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1)国际铸币税收入。

国际铸币税是指当一国货币国际化后,货币当局凭借其发行特权,从外国居民那里所获得的可量化的发行收益与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货币发行收益巨大但发行成本却微不足道,国际铸币税收入相当可观。美国是国际铸币税的最大受益国,据专业人士计算计算,截至2002年年底美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高达9530亿美元。目前我国拥有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这实际相当于对发行国政府提供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这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损失。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不仅可以减少因大量使用外汇而造成的财富流失,还可以通过向国外发行人民币筹集资金,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根据国内学者钟伟的测算,如果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长期保持稳定,并且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那么人民币的铸币税收入可保持年均25亿美元左右。

(2)从境外储备资产的生产成本到金融运作的净收益。

对铸币税的研究表明,货币当局可获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它使人们持有货币或者其他资产的能力。这意味着当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或国债等形式存在的时候,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为之提供一个正利息补偿,这种非零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发行国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进一步来讲,如果存在足够多种类的国际货币可供选择,或是持有储备资产的形式足够多样化,则国际铸币税收益可能因为竞争而消失殆尽。事实上,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无论是以存款形式还是以国债形式存在,都意味着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及其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引用和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分资金必将转换为可贷资金并带来收益。而且,国际货币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和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关金融机构带来了佣金收入。

2.其它类型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和运用境外储备资产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更多的是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难以计量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当本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对外贸易活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更加顺畅,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运作效率有所提高。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

绝大多数跨国货币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都是由国际货币来参与的。因此国际货币成为了一种紧缺的资源。而要得到这种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进行贸易往来,开展经济合作。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十分快捷,有利于其对外经济往来的扩大。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还给本国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多的便利,使其在从事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大范围的使用本币而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对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这样做,一方面能使该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便于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货币国际化必将给发行国居民和企业的对外贸易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经济效益。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可以采取人民币进行交易,避免频繁的货币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根据欧盟委员会估计,欧洲货币统一每年节省的货币兑换成本在40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得,美国历年所节省的货币兑换费用是可观的。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更加便捷经济。我国政府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也可以提供人民币信贷。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对外投资最大的障碍——外汇资金的供给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国内投资商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对外投资,投资能力将大大增强,同时也降低了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有利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促进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和国家交流的发展,尤其是推动我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境外投资,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声望。

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货币同时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色。建立在一国或几国“国内货币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内在地规定了国际汇率制度的不平等性。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一种不对称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货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具体历史的原因,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影响,一旦人民币完全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也会做出重要的贡献。货币的国际化往往意味着该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提高及在国际货币及金融政策协调中作用的加强,有利于增强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掌握了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将使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一定依赖性,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那些国家产生影响,从而加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优化世界货币结构,支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后,成为国际结算的货币之一,可减少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中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过分依赖,从而增强中国防范外部金融冲击和抵御“货币入侵”的能力。货币国际化并不只带来了经济利益。人们对货币的追逐,表面上是对货币所代表的经济价值的肯定,实际上则是对隐藏在货币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乃至文化意识形态的某种自自愿的服从。因此货币国际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给货币发行国所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是多层次的。

(3)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融资。

由于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甚至是国内市场上错款和获得长期借款。(eichengreen和hausmann,1999年)。具体来说,就是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上借款是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对那些持有外币债务的国家来说,他们无法从总水平上降低货币敞口风险,因而大多数国内贷款者将不得不面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不匹配问题,从而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可以通过境外流入的资本进行融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经常项目赤字的相关度将下降,美国在多年出现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的情况下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当然,对于经常项目赤字,还可以通过本币发行便利的进行融资,但是这种国际货币的特权不能滥用。同时,由于经常项目赤字的融资渠道更为宽泛,我国可以降低外汇储备水平,分流部分外汇储备资源以进行研究和开发投资。

(4)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突破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贸易及加工业产生不利影响,而汇率稳定则贸易顺差更大,进而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国际利益冲突也将加剧。解决这一两难困境的有效方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虽然说高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对外信誉,但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不会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而有相同比例的提高,反倒是持有成本增加不少。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的清偿力将可以用人民币来实现,这样将大大减少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中国带来丰厚收益,对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效用。但是中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

(1)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货币逆转的风险。

铸币税的区域延伸表现为货币职能延伸到发行国范围之外获得货币发行收益。在国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高速流动的条件下,货币国际化在理论上存在可逆转性。这意味着货币国际化在带给发行国利益的同时,也使发行国承担者着巨大的风险。信用货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对该货币的信心与预期,最终取决于这种货币的运行效能。信心与预期具有“双向强化”特征。对货币国际交易媒介能力的乐观预期使强币更强,进而使国际铸币税收益扩大;对货币国际交易信心的不足导致对该货币国际地位的悲观预期,从而影响其国际地位。在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中,在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流动效率充足,能够支持货币迅速转换的条件下,当一种国际货币的国际竞争力预期悲观时,货币持有者会通过资本市场或者货币市场在不同得储备货币之间迅速转换。这种国家货币在国际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的可选择性决定了货币国际化的可逆转性——经济体可以选择一种货币,也可以放弃它而转向另一种预期乐观的货币作为国际清偿手段。国际货币市场上的风险溢价及其引起的货币与资本套利行为是国际货币可逆转性的最佳诠释。另外,国际货币的选择,会由于货币替代问题,带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对称甚至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这一点在美元化国家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元化相当于美元化国家放弃了货币主权而达成了暂时的货币统一,但由于经济实体政治的独立性及其经济周期的差别性,决定了货币一体化国家之间的利益不一致。货币发行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难以全面照顾美元化国家的利益,甚至所制定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化国家的利益损失,只要货币接受国与货币发行国处于经济运行的非一体化状态,这种情况就必然存在。当货币区域内出现极度的利益不均与成本分配不公时,货币合作收益就难以弥补为合作而支付的成本,原来的利益均衡就会被打破,一种新的合作形式(不合作)就成为新的选择,拥有政治独立的国家政府则会重新选择货币,货币国际化的逆转就不可避免了。国际货币的逆转必然给无论货币发行国还是货币接受国都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货币发行国而言,货币国际化逆转是百害而无一例的,而对于接受国而言,放弃一种货币作为清偿货币或媒介货币,理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是获得更大的收益。

(2)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政策只受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货币政策所调控的也只是国内经济;而开放经济下,外部经济变量也将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资本国际间流动变得更加容易,流通成本更低,这就为投资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资本流动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资本流入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市场利率面临上升压力。同样,资本的流动也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而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货币政策将受到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例如,为了应对国内发生的通货膨胀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市场利率时,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方便地从境外借入大量的人民币资金以满足客户的借款需求,其他逐利资本也将迅速流入;相反,当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时,又会引起大量资本外逃,极大地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3)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其货币将被许多国家储存和使用。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此外,由于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将允许外国居民获得本币资产,外国居民如果大量购买本国资产,资本的大量内流就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这将影响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影响贸易收支的平衡。人民币在境外大规模流通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难度。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后,将对国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重要的参照,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将更为复杂,准确地评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影响人民币汇率长期因素的难度更大,干预人民币汇率也就较为困难。

(4)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减弱甚至失效。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本国货币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本国的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货币国际化之后,本国货币与国际金融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将增强,这样,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将受到国际因素的制约,货币政策的制订,不能仅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还要顾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周期。有关国家为稳定本国货币将人民币视作为锚货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会发生相应变化,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货币政策调整的适当时机。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时发现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本币持有额的钳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上持有其货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同时,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总而言之,一国货币国际化像一把双刃剑,既给该国带来各种成本,同时也给该国带来诸多利益,但是国际化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证明。而那些国际政治热点问题的背后屡屡浮现的美元货币交易的影子,则再三提醒我们:“美元这种制度工具,实实在在有着对于其他国家制度和文化‘侵入’的味道”。正是在这层意义上,货币国际化近年来一直被视为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揭开国际货币面纱,重新审视其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甚至文化冲突时,或许不得不承认,谋求货币国际化的动力已不仅仅源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从某种程度上讲,欧元的崛起以及新兴国家对本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的执著,也可以理解为捍卫自身利益、抵制国际货币“先驱者”的一种努力,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或许可以有所启发。

金融专业论文范文

1.中国金融运行隐患及对策分析。

3.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探讨。

4.我国社会保险模式的选择。

5.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6.如何改变我国保险业的粗放经营模式。

7.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讨。

8.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任重道远。

9.保险中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我国建立保险经纪人制度的必要性。

11.市场营销在银行中的应用。

12.银行中间业务问题及其前景研究。

13.银行金融创新问题。

14.银行存款管理与吸存策略。

15.银行与重建信用制度。

16.银行的科学决策问题。

17.信息与银行服务问题。

18.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构想。

19.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21.加入wto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

22.对二板市场的再认识。

23.入世后,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方向。

24.储蓄转化为投资问题。

25.利率市场化问题。

26.保险业如何面对入世的挑战。

27.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方法。

28.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

29.如何构建我国的信用体系。

30.商业银行股份化改制及上市策略。

31.中国的货币需求理论研究。

32.金融业成功应对wto的策略。

33.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的研究。

34.中央银行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35.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问题研究。

37.银行电子化改革。

38.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问题。

39.深化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问题。

40.我国货币政策实践效果分析。

41.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研究。

42.提高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素质问题研究。

43.我国商业银行与企业的关系。

44.分业经营与全能化趋势比较研究。

45.知识经济与我国金融业。

46.入世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47.我国住房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48.住房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研究。

49.房地产投融资手段的创新。

50.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问题研究。

51.提高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素质,应对入世挑战。

52.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53.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54.我国投资基金业历史、现状与发展前景。

55.欧元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启示。

56.汇率制度的选择。

57.货币危机传染与政策选择。

58.加入wto后银行体系的改革。

59.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问题。

60.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与监控。

61.中国利用外资方式研究。

62.国际融资方式研究。

63.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研究。

64.入世与资本项目开放。

65.人民币可兑换问题研究。

66.加入wto与中国利用外资。

67.国际汇率制度的选择研究。

68.入世与银行竞争。

69.入世与中国金融改革。

70.中国股市成长型股票投资价值分析。

71.股指期货的功能对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及分析。

72.股市的财富效应对我国gdp增长的影响分析。

73.加入wto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

74.当前我国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5.我国保险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6.保险资金运用问题。

77.寿险业发展前景。

78.降息效应的实证研究。

79.河北上市公司分析研究。

80.中国入世对股市运行的影响分析。

金融专业学年论文范文

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幸运自己成为了xx大学会计学院的一份子,更加幸运能做xxx老师的学生,也因此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同门兄弟姐妹们。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多时间,但我却在这里收获了很多很多,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导师xxx教授。x老师认真的生活态度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并引导着我。每一次有关学习的交流,x老师都认真、不厌其烦地给予指导、修改,力求做到更好。特别是历时一年多的毕业论文,让我有极其深刻的感触。在选题阶段,x老师连续加班好几晚耐心、细心地与我们讨论论文的逻辑、思路等,带我们走出迷茫;此后,在论文数据的收集、sas软件的学习、文献的搜集、模型变量的确定等等方面,x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在每次的论文进展汇报中,与x老师有关论文情况的讨论都让我对论文的进行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与动力;在论文遇到瓶颈时,连续一个礼拜我就像放学后还被留在学校补作业的小学生那样在x老师办公室做相关研究,x老师边工作还要一边及时地给与我指导;因为论文初稿成稿时间比较晚,x老师在完成学校课程之后又非常认真、细心地帮我修改论文至深夜,之后又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帮我检查论文。

除了在学习上,x老师还在为人处世、言行举止方面不时地给与我真诚而又恰当的提点,这是我从x老师那得到的另一种重大收获,让我终身受益。x老师的品德、专业水平以及对我们的付出,使我对x老师充满了感激,这两年多来对x老师说过最多的话就是“谢谢”,也因此,我对x老师充满了敬畏。真心感谢x老师!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特别是父亲和母亲,谢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教导之恩,以及对我学业的一路支持。谢谢!还要感谢朋友一直对我的支持与鼓励,谢谢!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41]陈平,刘泽炀。“稳增长”背景下国有企业信贷研究[j/ol].广东社会科学,(04)[42]王国刚。金融脱实向虚的内在机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j/ol].中国工业经济,2018(07)[43]庄子罐,贾红静,刘鼎铭。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44]白颉,姚家进,张茂军,李桥兴。金融大数据中条件非相关波动模型的单纯形搜索算法[j/ol].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8(05)[45]周安华,李军。基于空间统计方法分析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j].云梦学刊,2018(04)[46]张伟。发挥绿色金融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作用[j].中国水运,2018(07)[47]黄昕。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与改善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8(07)[48]傅蕴英,张明妮。货币政策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基于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49]胡东,冉茂盛。中央银行公信力与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关系及政策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50]徐海涛。浅析对虚拟货币实施金融科技监管的对策及建议[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07)[51]文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控[j].价值工程,2018(22)[52]柴正猛,袁文洁。京东商城发展供应链金融协同管理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18(22)[53]张彦。新会计准则的变动分析及应对举措[j].价值工程,2018(22)[54]胡振。金融素养与家庭财富积累--基于中国城镇家庭微观数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04)[55].上海自贸区打造扩大金融开放“新高地”[j].中国商界,2018(07)[56]唐眉。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8(19)[57]董钰凯,胡本源,岳俊侠。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修订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8(19)[58]周蕾。永续债会计属性判定探讨[j].财会通讯,2018(19)[59]黄健元,饶丹。养老金融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劳动,2018(07)[60]沈银花,苏国红。“新工科”理念下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07)[61]徐翔宇。大数据征信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控制体系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2018(07)[62]孙永震,张庆考。河北省精准扶贫的金融支持研究[j].河北企业,2018(07)[63]黄麟。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2018(07)[64]黄怡园。简述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j].河北企业,2018(07)[65]王春丽。制约消费金融发展的因素及解决策略分析[j].河北企业,2018(07)[66]杜晓红。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河北企业,2018(07)[67]王润楠。“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研究[j].河北企业,2018(07)[68]尹成杰。农村金融改革需从五方面创新[j].农村经营管理,2018(07)[69]王钰。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05)[70]戴剑。区块链对金融科技领域投资的影响[j].国际融资,2018(07)[71]刘洋,孙英隽。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8(07)[72]王妤婕。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与挑战分析[j].电子商务,2018(07)[73].剑指过度融资银行业联合授信新规出台[j].企业研究,2018(07)[74]李东方,冯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经济和法律分析[j].财经法学,2018(04)[75]邓沛能。湖北省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研究[j].商业经济,2018(07)[76]杨颖。现金贷风险、影响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8(07)[77]宋宝琳,张洪源。科技金融空间集聚与经济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78].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简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04)[79]杨霞。审计师声誉、金融生态环境与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成本[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04)[80]陆岷峰,徐博欢。金融杠杆机制及其稳定性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04)。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文章类型: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本文是一篇参考文献,金融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金融就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金融是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资源跨期的最优配置决策的行为。我们在这里整理了一些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金融财务专业本科论文题目

3、金融安全与我国金融法体系的完善。

4、金融法上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及其改革——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反思。

5、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法变革的促进作用。

6、智慧金融将让生活更美好——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教授。

7、电子支付对金融法的挑战及应对。

8、站在金融法角度浅谈精准扶贫。

9、金融禀赋结构理论下金融法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的革新。

10、探究金融安全和国内金融法系统的健全方式。

11、探析我国金融安全与金融法体系的完善。

12、国际金融法的新近发展及其重大影响分析。

13、利率市场化、风险与金融法防范机制的构建。

14、我国风险投资的金融法环境分析。

15、金融公平的法治思路——读《收入分配的金融法进路》有感。

17、我国风险投资的金融法环境分析。

18、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法的研究及完善分析。

19、金融科技的金融法适应性研究——以智能理财的理财资质为例。

20、金融法的“三足定理”及中国金融法制的变革。

21、金融公平理念下的金融法教学改革。

22、论金融法的市场适应性。

23、国际金融法视野下的g20峰会:“立法”特色与中国选择。

24、金融科技的金融法适应性研究——以智能理财的理财资质探讨为例。

25、信息赋能、信息防险与信息调控——信息视野下的金融法变革路径。

26、我国金融法体系构成之再认识——以金融体系和法治金融为视角。

27、金融法价值的“新二元化”均衡构造。

28、金融法与经济刑法的博弈——以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为视角。

29、论金融法的法典化。

30、风险回应型的金融法和金融规制——一个面向金融市场的维度。

31、人民币时代:中国金融·法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对策。

32、高职院校“金融法”翻转课堂实践探析。

33、微信支付遭北大金融法研究中心质疑二维码存在巨大交易风险。

3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法控制分析。

35、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金融法课程中的应用。

36、金融功能异化的金融法矫治。

37、房地产限贷措施性质的金融法研究。

38、浅议金融安全与我国金融法体系的完善。

39、p2p借贷到普惠金融:网络贷款平台异化的金融法矫正。

40、从金融法领域探析银行暴利垄断的现状。

41、预付卡监管制度完善的金融法之维。

42、刍议金融调控与监管的差异性及金融法审视。

43、金融法视角下的余额宝法律规制研究。

44、金融法价值目标下的民间金融监管边界。

45、p2p网贷支持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基于金融法视角的可行路径。

46、论金融安全与我国金融法体系的完善。

47、金融法视阈下我国体育银行设立及其运行若干法律问题。

48、金融创新语境下金融法教学反思。

49、论述金融功能异化的金融法矫治。

50、从金融法领域探析银行暴利垄断的现状。

金融专业学年论文范文

转眼已是到了毕业季。在论文即将完稿之时,总想着写下点什么,不如就在论文致谢中记录一下吧。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会计金融专业论文致谢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时光如影,四年的本科生生活进入尾声。相遇即是缘分,怀念在学习的路上,在运动健身的路上,在与老师同学小伙伴一起的路上,幸福愉快地度过这段日光。回望这段岁月,有欢笑有失落,有煎熬有惊喜,有收获亦有缺憾。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瓶颈,再豁然开朗,反反复复思考和尝试过后才有更深一步的体会。

首先,感谢我的本科生导师xxx教授。四年的时光里,导师不仅在生活中给予了悉心的关怀,而且在学习上和思想上更是孜孜不倦地给予指导和教诲。

在论文的表发、毕业论文的选题及写作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老师严谨的态度和治学要求、敏捷的思维、丰富的学识、乐观的品格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的学习会计金融专业论文致谢范文会计金融专业论文致谢范文。

要感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校研会的老师和同学们,给我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本科生生活,体会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感谢各位学长学姐。感谢我的室友四年来一起对学习、生活、价值观的分享与探讨,目睹了大家的进步与成长。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父母亲,感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感谢你们对我学业和生活的支持,谢谢!

最后祝愿我校的老师桃李满天下,同学们工作顺利,家人身体健康。

金融学专业学生论文

改革开放30年来,杭州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自1991年至今,杭州市gdp已连续18年呈两位数增长,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已有研究表明,杭州市未来15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并从工业化中期开始进入后期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后期,以城市为依托的现代第三产业将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产业结构也将从现在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快速向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转变。第三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部门通过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公司治理、动员储蓄和使用交易功能的发挥,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从而有利于地方经济增长。

金融已逐步由最初中介商品交换的辅助工具发展成为经济活动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一方面,金融通过促进储蓄和投资增长、优化资源配置、便利交换等活动,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金融风险的存在以及不合理的金融发展又令经济增长受阻。

下面,我们通过几方面来阐述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关系。

(一)金融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五大功能。

按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斯·莱文的分类,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增长可以用图1表示。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好的金融体系可以减少信息和交易成本,进而影响储蓄率、投资决策、技术创新和长期经济增长率。

(二)金融发展对经济的阻滞作用。

金融发展对经济的阻滞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金融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令金融风险客观存在在经济生活中,只要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就存在。其次,金融对经济运行的广泛渗透性、扩散性使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再次,金融资产的高流动性、高杠杆性、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以及金融危机的突发性令金融风险易于剧变成金融危机并严重危害经济。最后,金融监管制度的缺陷、法律的漏洞以及不法分子的操纵等也是引发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后退的重要原因。

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一)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选取就目前而言,gdp或人均gdp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衡量指标。为了解释金融发展对杭州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选取杭州市gdp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金融相关量作为杭州市金融发展水平的替代指标而成为解释变量。出于简便考虑,我们使用杭州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来衡量,以揭示杭州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其理论根据在于:

1.货币与金融资产总量相关度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赵志君在《金融资产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将金融资产分为货币、债券和股票三大类,并且该文在实证分析中发现:广义货币与金融资产总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9568,广义货币/gnp比率和金融资产总量/gnp比率的相关系数达到0.9917。因此,可以使用广义货币代替金融资产总量进行实证分析。

2.金融机构存贷款对金融发展水平的代表性高。根据广义货币m2的定义,其主体部分是金融机构存款,而且在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是金融资产的主要表现形式。周立、王子明认为:就区域层面的金融资产,如果不计流通中现金的影响,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相关指标对金融发展水平的代表性在95%以上。因此,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作为金融资产的一个窄的衡量指标是符合逻辑的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取杭州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deposit)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lend)用以衡量杭州市的金融发展水平。

(二)数据来源。

(三)相关统计检验和结果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实际值和估计值拟合得非常好。因此可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进行分析。

通过eviews的scatter散点图,如图3所示,我们可以看出,gdp增长与金融机构存贷额余额存在线性相关性。

当滞后2期时,gdp不是deposit的格兰杰原因,deposit也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lend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也不是lend的格兰杰原因。所以滞后两期对于gdp没有影响。

当滞后3期时,gdp不是deposit的格兰杰原因,deposit也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lend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也不是lend的格兰杰原因。所以滞后三期对于gdp没有影响。

当滞后4期时,gdp是deposit的格兰杰原因,deposit也是gdp的格兰杰原因;lend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也不是lend的格兰杰原因。说明滞后四期时只有存款余额和gdp具有因果关系。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相比较而言,滞后一期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即deposi(t-1))和滞后四期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即deposi(t-4))对当年的gdp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滞后一期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即lending(-1))对当年的gdp有较为明显的阻滞作用。因此,大力发展杭州市的金融业,提高当前存贷款余额,将对今后杭州市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1.杭州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强相关关系。直接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余额与经济增长的强相关性,说明了金融机构在组织动员储蓄,并将其转化为投资方面是促进杭州市经济发展的比较主要的因素。

2.杭州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滞后问题。存在这种滞后期的原因在于杭州市近几十年来不断加强对城市基础建设的投资以及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而这些投资一般不能在当年形成生产能力,其对gdp的影响必然产生滞后作用。

3.杭州市的金融资产以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为主,其他金融资产的发展空间较大。比如债券和股票等其他金融资产存在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杭州未来发展发展的方向之一。

根据前述杭州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强相关的实证分析结论,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引导金融业快速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首先,大力发展杭州的金融服务业,建立长三角南翼的资金融通、集散和交易的金融中心。通过金融促进经济增长五大功能的发挥,以及金融服务业对地方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贡献,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其次,加大金融投资力度,扩大金融机构网点,致力于建设多层次金融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服务品种,创新服务方式。

金融业应正确处理贷款垒大户和扶持小企业发展,加大银行产业信贷结构调整。

再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快形成在贷款金额、期限、方式、主体等各方面,适合我市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系列;加大金融对农村建设、生产、社会发展应实行倾斜性的投融资政策,发挥金融的融资杠杆作用,加大对农村的建设资金投入,消除城乡金融服务差距;通过创新个性化金融支农项目,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个性化项目,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最后,加强民间融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担保公司的管理,引导民间资金合理流向和理性投资,方便小企业、农户融资和降低融资成本,为农村创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同时,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扩大对能效融资等绿色信贷的支持。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1]徐晓萌。我国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可行性研究[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2]卢贵珍,汪蓉。民间融资现状与民营金融发展前景研究[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3]潘广宇。试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绿色金融战略[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4]俞爱平。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机制研究--以区域印染产业发展为例[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5]张榕锋。新时代背景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探究[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6]魏美美。试论基于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7]郭峻彤。浅析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8]蔡雅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防控[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9]闰廷飞。商品期权风险分析[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10]王亚玲。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11]宁显清。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初探[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12]陆亚。董事会资本对创业板家族企业的影响研究[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13]毛德敏。新常态背景下金融支持新疆农业高效节水发展分析[j/ol].辽宁农业科学,2018(03)[14]刘晓玲,郑逸,王中威,刘爱军,罗曼徐。区块链技术驱动保险业模式创新研究[j/ol].西南金融,2018(07)[15]中国人民银行眉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杨淮。商业银行参与轻资产企业融资研究[j/ol].西南金融,2018(07)[16]张璐昱,王永茂。电商大数据金融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基于蚂蚁金服与京东金融的比较[j/ol].西南金融,2018(07)[17]陈游。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实践及思考[j/ol].西南金融,2018(07)[18]胥爱欢,李红燕。运用市场化方式完善银行业逆周期监管和调节机制研究[j/ol].西南金融,2018(07)[19]黄莺,郭江。强监管、去杠杆背景下银行经营策略调整分析[j/ol].西南金融,2018(07)[20]刘祚祥,肖妮。经济金融化的效率边界分析--兼论金融资源“脱实向虚”的原因[j/ol].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21]童云峰。贷款诈骗罪刑法定性研究[j/ol].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8(04)[22]耿刘利,黎娜。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j/ol].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2)[23]周德才,刘琪,朱志亮,刘波。我国多机制非线性金融状况指数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13)[24]李新光,张永起,黄安民。自贸区背景下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8(13)[25]曹文芳。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8(13)[26]周萍,王宇露,黄明。母国金融市场化和地方政府干预对企业海外并购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13)[27]王灏,孙谦。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动因的变迁[j/ol].中国流通经济,2018(07)[28]陶双桅,任光宇。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一样吗?[j/ol].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29]周昌发。论互联网金融的激励性监管[j/ol].法商研究,2018(04)[30]薛凯丽,卢俊香。基于ma-egarch-t-copula模型的金融市场相关关系的研究[j/ol].河南科学,2018(06)[31]杨海坤,郝炜。共享单车的行政法调控--兼评互联网新经济的行政法调控模型[j/ol].法治研究,2018(04)[32]王淑敏,陈晓。中国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离岸金融监管问题研究[j/ol].国际商务研究,2018(04)[33]乔颖。浅谈大数据思维在金融学研究中的运用[j/ol].中国商论,2018(20)[34]王春月。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的国际借鉴与启示[j/ol].中国商论,2018(20)[35]齐岳,冯筱,叶炤君。十九大下基于投贷联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研究[j/ol].中国商论,2018(20)[36]纪珊珊。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及相关建议[j/ol].中国商论,2018(20)[37]曲京山,赵宇晖,张明轩。供给侧改革下中小企业降低成本的路径探究[j/ol].中国商论,2018(20)[38]苏敏。浅析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应对策略[j/ol].中国商论,2018(20)[39]裴志蕊。浅议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ol].中国商论,2018(20)[40]戴淑庚,余博。中国短期资本流动波动性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基于资本账户开放的视角[j/ol].广东社会科学,2018(04)。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金融业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神庙和公元前6世纪希腊神庙的货币托管和利息托收借贷业务。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摘要: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的整体运行规律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而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相关的金融中心城市所拥有的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只有真正了解金融,学会在金融中心城市增加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够保证在金融城市的市场经济体系下有所存活,而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政策不断推出,绿色金融概念也渐渐出现在了我国的金融市场上。尤其是我国现如今所有的经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将绿色金融成为了今后的资源使用以及战略目标,而本人也会就绿色金融在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的作用进行仔细分析,希望通过本的分析可以让我国的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行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发展与作用。

我国的金融企业在以往的金融市场发展过程当中并没有较强的竞争力与国际上相应的经营企业进行批美,尤其是在国内的金融市场上而言,我国大部分的金融企业都没有足够的竞争力来保证自身能够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占有一定有利的经济地位,因此国家出台的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了我国现如今的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保证的一种战略目标或者是建设方针。

(一)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全球金融中心的指数在某种程度上是我国乃至国际上所有的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依靠的一个发展参数,而同样当今全球金融中心的指数也是通过相应的软件以及国家测评中心共同来完成的一个指标参数的制作,如果按照全球金融中心的指数来进行一个企业金融水平的评定的话,那么在我国相关的金融企业今年只有我国目前前十的金融企业能够在国际上与其竞争,我国的金融企业本身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力就远远不足。

(二)新华国际金融中心指数。

而新华国际金融中心指数是有我国的新华社于美国的芝加哥相关金融企业一起来制定的一套完善的金融系统管理参数,这套金融中心指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我国的金融企业能够快速迈进国际市场而制定的一套全新的技能指标参数,其根本目的还是能够保证我国的金融企业在将某些资产产业进行应用与实践过程当中可以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保证我国自身的金融企业发展是与国际金融企业能够产生相应的竞争联系,以此为我国的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做好基础铺垫。

(三)中国国际金融指数。

而中国国际金融指数,其主要目的就是我国制定相关金融企业参数来衡量我国目前自身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竞争力,在我国金融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拥有一套完善的数据参数来检查我国金融企业的发展状态,由于我国的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一直在完善与发展当中,因此,我国制定的金融指标参数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它不仅仅能够推动我国金融企业的快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金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符合我国自身的发展趋势。

金融评价工作在我国金融企业快速发展阶段而言它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通过政府宏观与微观的评价来制定自身今后的发展计划,并且金融评价目前在我国属于快速发展阶段,他能够保证我国金融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结合国家发展情况来制定今后的发展计划,确保金融企业在发展道路上出现任何偏差,同样也能够制定相应的指标参数,符合当今国际发展趋势,保证我国的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可以跟上国际脚步的。

其实,我国的绿色金融定义提出其根本目的就是希望金融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目前的绿色产业当中,以此来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高效,绿色发展。而绿色金融其本身的真正作用是可以根据我国目前金融企业发展形势以及与金融企业相结合,使我国的绿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样将这些绿色资源进行相应的建设,使我国的整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并且绿色金融可以更好地保证我国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真正实现我国整体经济的全面复苏。

笔者看来,金融行业是存在一定可控性的,同时也是具有全面操作性的,所以我国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及操控方面一定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稳中求胜,我国当前的国情来看,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在金融行业的发展方面一定要全面考虑并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保证金融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避免由于金融行业的动荡而引起其他行业的波动,造成我国的经济不稳定,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安定,所以金融的绿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金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金融市场的环境,同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毕竟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下,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已经走入正轨。如果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单纯注重短期效益,而忽略了长远发展,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市场调控,造成市场波动,所以提升绿色金融在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拟将就如何提高绿色金融在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路径进行分析。

(一)提高绿色金融的市场化程度。

其实目前我的绿色金融在进行发展过程当中依然受到着很多阻碍,因此,我国的金融企业在此时就应该改善自身的金融企业管理模式,经营企业发展计划来贴合我国国家的整体金融发展趋势,将绿色金融彻底的融入到自身企业的发展道路上,通过将绿色金融融入到金融企业的自身规划与发展当中,可以大大提高绿色金融的市场化程度,真正保证绿色金融这一定义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以及市场经济上全面落实,且提高绿色金融的市场化程度,能够使民众对于金融行业的接纳程度更高,同时使绿色金融真正的融入我国经济发展中,是金融行业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支柱力量。

(二)完善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

虽然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与金融企业相结合,大大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绿色金融在进行发展与设计过程当中还缺乏相应的技术设施,因此,经企业以及国家政府在进行绿色金融支持过程中要完善相应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确保绿色金融在发展道路上拥有长足的基础,作为今后发展的资本,不仅能够推动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也能夠推动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因为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今后的发展战略目标,金融企业结合绿色金融定义,完善自身的整体运营程序,使我国的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大大提高经营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保证我国的整体经济快速发展。

(三)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制法规。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应该只关注宏观经济调控,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规范化管理。这样可以使金融行业稳定发展,同时也能够将绿色金融真正融入进容行业,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贯彻我国的各行各业,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能够对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避免由于从业人员只图私利而造成不必要的国家损失。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有一定的问责作用,在行业运转出现问题时,相关规定能够起到导向作用,确认责任负责方,避免出现无人承担责任的情况。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金融企业的支持和应用更为重要的事也是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绿色金融的发展空间并不是由金融企业与市场经济,所制定和结合的更为重要的是是有国家出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后盾支持才保证绿色金融在我国是有市场的,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保证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真正为金融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市场。

本文详细论述了绿色金融在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中的作用,在分析过程中,详细介绍了绿色金融的定义,同样也详细分析了目前国际以及国内的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过程当中,不仅需要金融企业与市场相配合更为重要的事也需要我国政府推出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证绿色金融拥有长足的发展空间,在绿色金融整体发展过程当中,不仅要保证当今的市场经济形势是符合绿色金融的发展形式,更为重要的是,也要保证当今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绿色金融相结合完善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大大增强我国金融企业在当今的金融市场经济上的竞争力,希望通过本仔细分析,可以推动我国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万渠,原珂.绿色价值链推进环境协同治理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究——基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个案考察[j/ol].党政研究,2019(02):1-11[2019-01-06].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调节杠杆。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出售的商品都是按本国或本地货币来计算成本的,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直接影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全球经济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贸易格局也有重大影响,因而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必然全球瞩目。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突破了7.80比1的心理价位;2008年4月10日,兑美元官方开市价(中间价)终于首次突破七算,正式迈入“6”时代,创出汇率改革以来的新高;直至今日人民币退换美元的汇率为6.13比1的价位,料想不久的将来,兑美元官方开市价将突破六算,正式迈入“5”时代。与此同时,人民币兑换港币的汇率也突破了1比1的心理价位,近期更是出现100港币兑89.788人民币的高位。

整体来说,汇率波动是一种常态,尤其是伴随新型金融危机的出现,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导致各种货币的汇率波动的区间增大。但相比而言,人民币的升值速度确实过快,这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普通群众的高度关注。

一般而言,影响汇率的因素包括财政经济状况、国际收支状况、利率水平以及货币政策、政治因素等等。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可以说,复杂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使这一结果的出现成为了必然。

我经常在报纸和新闻中看见,有多少亿人民币的热钱在炒房市、股市。对于这样的现象,分析其中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经济学上讲,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第一,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二,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

第三,在近几年,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而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所以就使得本币(人民币)定价过低,从而使人民币升值就有很大压力。

第四,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

(二)从国际政治分析。

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他们简单地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其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恢复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历史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

(三)从国内经济分析。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内部影响因素有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人民币升值与国家缓解目前“经济过热”的顾虑相一致的。因为在固定汇率下,升值压力会被转化为通涨压力,即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给量上升,带来通涨压力。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会缓解升值压力向通涨压力的转换,即人民币升值会对国内价格形成向下的压力。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利润率。

人民币升值后,若我国商品以外币标示的价格不变,则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我国的出口量不会受到影响,但企业的利润率会下降。若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不变,则以外币标示的价格上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出口量减少,企业利润也会下降。

(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改善贸易结构。

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压力促使其增强自身竞争力以减少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我国已经是出口贸易大国。但是出口产品结构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大部分也是来自于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很小,出口产品大多依赖以低成本为基础的价格优势。中国企业需要改变思路,把以价格取胜变为以品质取胜,人民币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出口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从生产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逐渐转向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同时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理论上,一国货币汇率上升使得该国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外围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从而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该国的贸易顺差减少或转而出现逆差。但是自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贸易顺差并未减少,反而仍在持续增加。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资本流动的影响。

资本包括长期的投资资本和短期的投机资本,人民币升值对这两种资本都有一定影响。升值使得等量外币折算成人民币的价值下降,并会提高我国相对于外国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成本,因此投资所得的利润减少,导致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会减少。短期资本的流入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短期利率处于高点或还在走高,二是短期内汇率正要升值,目前国内存在的利率和汇率上升的趋势都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入。这是因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若在升值之前把外币换成人民币,升值就使投资者获得与升值幅度相应的收益。短期资本流入后会大量涌向股票和房地产部门,这些资本除了获得人民币升值的收益外还会获得增值收益。以投机为目的流入的资本会导致出口和贸易顺差被高估,带来更大的外部不平衡。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政策取向。

基于我国目前的宏观与微观经济基础和资本开放条件下人民币自由浮动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为避免和缓解这种冲击,在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上应当注意:适当控制人民币汇率波动,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应对资本开放可能造成的金融危机;为提高经济主体抗风险的能力创造必要的内外部环境;以渐进化的方式放开资本市场,放松对人民币汇率交易、浮动的管制,以强化经济主体对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的适应性,同时提高中央银行外汇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

(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我国要尽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运行规律淘汰高能耗、高污染、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生产企业,使劳动密集型部门的资金流向资本密集型部门。要确定我国的优势产业,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制定新的技术标准和规则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实现我国产品由低劳动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转变,减少贸易摩擦,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总体竞争力。

(三)培育健全的外汇交易市场。

提高经济主体应对外汇频繁波动的能力,培育健全的外汇交易市场。首先,让更多的经济主体参与外汇交易,打破现有外汇市场交易的垄断机制,培养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竞争适应能力。其次,增加外汇交易工具,满足企业外汇套期保值要求,减少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冲击。充分发挥外汇交易手段,如外汇远期交易、调期交易、回购交易、外币期货期权等。

汇率问题,涉及面甚多,在我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各种国际交往的情况下,汇率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它对我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的积极作用与不利影响必将同时存在,目前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我国政府在一定的国际压力下到底是否应该采取升值举措,根本上取决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进出口结构状况以及对国际市场商品、货币供求关系的综合判断,中国无须调整人民币汇率取悦他人。我们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人民币汇率适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使汇率水平既能真实反映中国的经济状况,又能避免未来人民币快速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坚定不移地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制定和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应该是我们的基本态度。我们可以把目前的人民币升值当作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一次契机,充分利用其优势控制其冲击。针对以上提到的不利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控,尽可能降低损失,适应当前形势:

1.适时调整我们的贸易战略,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要通过平抑物价、缩小贫富差距等方式拉动内需,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

2.出口企业应该努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逐步改变原来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的做法,充分运用科技的力量,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同时应当增强风险意识,迅速、高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3.深入研究未来世界主要货币的变动趋势,根据我们进口规模,适时调整中国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和总量规模,使我国的外汇更具有弹性。淡化市场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关注程度,稳定我国对美元区、欧元区和日元区的贸易条件。

摘要:绿色金融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随着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绿色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也逐渐加深。本文从绿色金融面临的挑战出发,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探求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协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金融越来越满足国家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但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也显现一些问题。此时,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两者关联不断加深,借助互联网金融工具,探求绿色金融发展的途径对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

绿色金融强调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将环保理念贯穿于金融经营活动中,实现环境和金融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多样,发展迅速。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等,其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6月末,21家主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82956.63亿元,较上年增长14.26%。随着规模的扩大,绿色金融的发展也遇到一些阻碍:

(一)信息不对称。

绿色金融在做投融资决策时,将环保指标考虑在内,因此企业的环境信息对于投融资决策至关重要。大部分企业并不公开企业环保信息,且政府有关部门公开的信息极为有限,致使金融机构在搜集数据时沉没成本增加,无法有效识别企业的环境信息,进而影响绿色金融活动的开展,从而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二)数据资源无法共享。

金融机构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需要大量的数据作支持进行评估和调查等过程,但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监督机构尚未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绿色金融的开展。

(三)标准不统一。

当前,国家、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定义并不统一,这使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无法有效甄别绿色金融项目。同时,在评估企业项目时,金融机构建立的评价体系并不统一,造成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难以有效交流,给企业融资活动造成干扰。

(四)内在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绿色金融项目前期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导致企业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的积极性低,且政府关于绿色金融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给绿色金融业务开展增加了难度。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能合理利用时间、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成本、实现数据共享,解决绿色金融遇到的问题,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一)降低成本和提高信息透明度。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互联网金融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使信息透明化,合理配置资源,在助力绿色金融发展时具有成本优势。

(二)实现资源共享。

互联网金融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增加信息来源渠道,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联系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金融机构、监督机构等,协调各方,可有力实现解决绿色金融的信息披露问题。

(三)業务开展广泛。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客户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互联网融资,节约时间成本,实现资金和信息的快速利用,从而拓宽绿色金融业务规模和范围。

(一)构建互联网绿色金融服务平台。

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由环保部门、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建造的运用互联网金融工具的绿色金融互联网平台。该平台致力于提供绿色金融政策法规、环境保护标准、融资评价体系、奖惩机制等信息,减少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功能设计:

(1)数据信息发布存储功能。为使信息更加透明化,平台应涵盖由政府和环保部门发布的有关绿色金融的政策文件、融资企业的基本信息、企业融资项目信息、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等。同时,为保证平台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平台应成立专门的核查小组,定期对平台信息进行审核和更新。

(2)建立统一信用评价体系和审核流程。目前,各地的绿色金融项目评价体系标准不一,给跨地区的绿色金融项目开展增加了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在建立时,应以政府部门为主导、联合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组成评价小组,将政策指标、环境指标、风险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量化,并结合赤道原则、绿色债券原则建立起统一的绿色金融项目评价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借助互联网绿色金融平台,实现项目审批的快速、高效、准确。

(3)建立奖惩机制。为解决因前期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负外部效应导致的企业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积极性弱的问题,平台可建立奖惩机制。根据评价体系对评价较高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对评价较低的企业建立“黑名单”,以体现政府对绿色金融的政策引导作用,提高企业积极性。

(4)发布金融产品。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品种多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却不能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因此平台在提供金融产品时,可根据企业信息、环保信用评价和项目需要对产品进行创新,如采用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相结合的方式,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绿色信贷融通资金,由保险公司为项目提供环境责任保险,进而降低项目风险。

(5)完善监督机制。由监管机构和环保部门共同组成监督小组,负责监督企业绿色金融项目执行情况并及时评价,对政府财政资金的利用进行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二)完善法律体系。

为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政府部门、环保部门、金融监管机构可联合出台政策法规,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政策补贴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进入金融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完善平台责任法律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传统的金融学理论研究7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释股票市场,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传统理论对个人投资老某些“异常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行为金融学主要从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出发,以其有限理性和存在的认知镳差为基础,对个人投资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了股市中保险行业的某一个股,结合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其近期走势以及投资老的投资行为,最后给出相关建议.

行为金融学保险行业投资行为。

引言。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人到金融学之中,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个人投资者由于在收集分析信息以及所学知识上的局限性,其投资决策往往更加依赖于心理活动,因此容易在市场中出现行为偏差和反常的现象.

本文选取了保险行业的一只个股,研究其从今年9月13号到11月27号近2个月股价变动情况.如图1.结合行为金融学理论来对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进行分析以及给出相应的建议.

行为金融学角度个人投资者行为分析。

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行为众多,难以一一探讨因此,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个人投资者行为进行解释.

(1)羊群行为。

“羊群效应”通常表现为在一个投资群体或一个投资领域中,个体投资者跟随他人的买人而买人,随着他人的卖出而卖出.“羊群效应”现象的产生有很多因素,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是投资者往往会认为其他人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以及作为群体具有更准确的判断和策略.从11月13号到11月24号,中国平安小单的净额一路飘红,说明个体投资者流人量大于流出量.特别是在11月22号和23号小单净额达到顶峰.我认为这两天小单交易量达到峰值是因为在22号和23号两天股价有所下跌,个体投资者可能认为其是短期回调,想有一个抄底的行为,因此即使股价下跌,个人投资者仍然将其买人持有.

(2)过度自信以及政策依赖心理。

中国股市至今仍被个人投资者认为是政策市、消息市.主要是个人投资者认为小道消息和內部消息能够较强影响股市走向.就比如11月21号的一个公告,其第三大持股股东中金公司认为股价能够升至98元,保险行业具有绝对的优势.那么个人投资者就会依赖这一信息,认为主力机构看好这支股票,并且现在的价格距离98元还存在着一定的涨幅空间,因此就会出现22号大量个人投资者买人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是从22号开始大量的机构投资者,主力军开始大量抛出,但是个人投资者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纷纷人市.这一点也可以通过行为金融学中的投资者反应不足,过度自信来解释.由此可见,很多个人投资者并不是基于自己对上市公司以及股票市场的总体了解而是依赖于不断打听到的政策消息进行投资决策.

(3)反应过度以及恐慌心理。

持股明细中从9月28号到10月9号小单持股净额一直为负,大量的流出,但是在这个时间段内股价一直是在上涨态势中.我认为这里就要从行为金融学中的过度反应来解释.过度反应理论认为,投资者对于受损失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悲观,而对于获利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乐观.他们对于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都会表现出过度反应.由于个人投资者的从众心理以及人类的非理性情绪,由此产生了认知偏差.如果当股价开始下跌,这种反应过度进而会带来恐慌心理,在10月13号这一天股价下跌,个人投资者就容易产生恐慌,因此可以看到在10月16号这一天小单的净流出是13号的两倍.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个人投资策略建议。

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发展历程较短,个人投资者还没有经历充分的市场学习过程,其投资理念以及投资心理并不成熟.我国股市中有80%为散户投资者,结构不合理,股市的过度波动更容易引起行为变动,增加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1)学习相关知识,三思而后行。

个人投资者要积极主动学习相关投资知识,培养个性投资理念,在进入市场之前首先要判断市场的形势,目前是否高估?大盘指数的上涨是否过高?如果不是,那么有哪些板块的估值是最低的?还要转变投机心态和冒险心理,在投资过程中,不要有赌徒心理,永远都要有畏惧心理,不要过度自信.

(2)纠正心理偏差,控制贪婪和恐惧。

如果对大盘走势有了不好的判断,不要被心理账户所影响,战胜对风险的厌恶,哪怕账户处在亏损的状态也要果断卖出股票止损,否则将很可能遭遇巨额损失.个人投资者要转变投资理念,变短线投资为长线投资.

(3)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是一种利用人们对信息的过度反应进行投资决策的有效投资策略.由于“羊群效应”的存在,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就是为什么在股市中大多数人都亏钱的原因.因此需要个人投资者经常查看股价表,尤其是打算购买的那些股票.超额的利润往往是通过逆向操作来实现的,即在别人过度恐慌卖出时买进,非理性繁荣情绪高涨时卖出,未来是不可预期的,如果疏于观察往往会错过机会.因此,个人投资者应更好的采用反向投资策略来减少因盲目跟风导致的损失.

[1]易宪容,赵春明.行为金融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强”,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的币“强”。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强币”既是一个“强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强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国为例,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铸币税收,而且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向他国无条件的借钱,而美国政府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还清债务。在这种“中心—附属”关系中,拥有强势货币的一方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得收益;而处于弱势的一方或者承担汇率波动的冲击,或者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去维持汇率稳定。因此,只要币“弱”,不管实行哪种汇率制度,除非自身经济结构极其健全,否则难逃危机频发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初都是由货币危机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强国”有“强币”。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根据kenen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

1.国际化货币功能。

2.货币功能官方用途私人用途。

3.价值储藏国际储备货币替代(私人美元化)和投资。

4.交易媒介外汇干预载体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结算。

5.记账单位钉住的锚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

根据这份清单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建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议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议的支付货币。截至2007年7月,在清迈倡议(见表2)框架之下,中国已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总额达23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议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议也能够使用美元支付。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给东亚各国经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亚各国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抵御和化解金融海啸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国际金融风暴生客观上推动了包括货币互换在内的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化。2008年以来,东亚货币互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区域外的白俄罗斯、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此外,货币互换的多边化版本区域外汇储备基金的筹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规模从原定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货币互换的拓展客观上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环节。我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促进周边国家在贸易活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和储备功能,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进程。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以东亚地区为基础和平台,坚持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将有利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进。时隔3个半月,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取决于人口的流动。真正的国际货币应该融入物流和资金流中去。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一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按照由区域到国际的战略思想不断前进。

我们可以将货币国际化利益按不同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相关数据的核算可以计量出来的经济利益,二是难以量化的经济利益以及超出经济范围的利益,货币国际化总利益即为二者之和。

1.可以计量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1)国际铸币税收入。

国际铸币税是指当一国货币国际化后,货币当局凭借其发行特权,从外国居民那里所获得的可量化的发行收益与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货币发行收益巨大但发行成本却微不足道,国际铸币税收入相当可观。美国是国际铸币税的最大受益国,据专业人士计算计算,截至2002年年底美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高达9530亿美元。目前我国拥有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这实际相当于对发行国政府提供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这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损失。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不仅可以减少因大量使用外汇而造成的财富流失,还可以通过向国外发行人民币筹集资金,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根据国内学者钟伟的测算,如果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长期保持稳定,并且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那么人民币的铸币税收入可保持年均25亿美元左右。

(2)从境外储备资产的生产成本到金融运作的净收益。

对铸币税的研究表明,货币当局可获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它使人们持有货币或者其他资产的能力。这意味着当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或国债等形式存在的时候,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为之提供一个正利息补偿,这种非零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发行国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进一步来讲,如果存在足够多种类的国际货币可供选择,或是持有储备资产的形式足够多样化,则国际铸币税收益可能因为竞争而消失殆尽。事实上,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无论是以存款形式还是以国债形式存在,都意味着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及其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引用和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分资金必将转换为可贷资金并带来收益。而且,国际货币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和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关金融机构带来了佣金收入。

2.其它类型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和运用境外储备资产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更多的是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难以计量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当本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对外贸易活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更加顺畅,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运作效率有所提高。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

绝大多数跨国货币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都是由国际货币来参与的。因此国际货币成为了一种紧缺的资源。而要得到这种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进行贸易往来,开展经济合作。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十分快捷,有利于其对外经济往来的扩大。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还给本国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多的便利,使其在从事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大范围的使用本币而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对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这样做,一方面能使该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便于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货币国际化必将给发行国居民和企业的对外贸易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经济效益。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可以采取人民币进行交易,避免频繁的货币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根据欧盟委员会估计,欧洲货币统一每年节省的货币兑换成本在40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得,美国历年所节省的货币兑换费用是可观的。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更加便捷经济。我国政府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也可以提供人民币信贷。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对外投资最大的障碍——外汇资金的供给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国内投资商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对外投资,投资能力将大大增强,同时也降低了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有利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促进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和国家交流的发展,尤其是推动我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境外投资,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声望。

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货币同时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色。建立在一国或几国“国内货币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内在地规定了国际汇率制度的不平等性。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一种不对称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货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具体历史的原因,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影响,一旦人民币完全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也会做出重要的贡献。货币的国际化往往意味着该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提高及在国际货币及金融政策协调中作用的加强,有利于增强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掌握了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将使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一定依赖性,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那些国家产生影响,从而加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优化世界货币结构,支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后,成为国际结算的货币之一,可减少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中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过分依赖,从而增强中国防范外部金融冲击和抵御“货币入侵”的能力。货币国际化并不只带来了经济利益。人们对货币的追逐,表面上是对货币所代表的经济价值的肯定,实际上则是对隐藏在货币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乃至文化意识形态的某种自自愿的服从。因此货币国际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给货币发行国所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是多层次的。

(3)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融资。

由于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甚至是国内市场上错款和获得长期借款。(eichengreen和hausmann,1999年)。具体来说,就是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上借款是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对那些持有外币债务的国家来说,他们无法从总水平上降低货币敞口风险,因而大多数国内贷款者将不得不面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不匹配问题,从而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可以通过境外流入的资本进行融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经常项目赤字的相关度将下降,美国在多年出现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的情况下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当然,对于经常项目赤字,还可以通过本币发行便利的进行融资,但是这种国际货币的特权不能滥用。同时,由于经常项目赤字的融资渠道更为宽泛,我国可以降低外汇储备水平,分流部分外汇储备资源以进行研究和开发投资。

(4)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突破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贸易及加工业产生不利影响,而汇率稳定则贸易顺差更大,进而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国际利益冲突也将加剧。解决这一两难困境的有效方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虽然说高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对外信誉,但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不会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而有相同比例的提高,反倒是持有成本增加不少。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的清偿力将可以用人民币来实现,这样将大大减少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中国带来丰厚收益,对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效用。但是中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

(1)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货币逆转的风险。

铸币税的区域延伸表现为货币职能延伸到发行国范围之外获得货币发行收益。在国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高速流动的条件下,货币国际化在理论上存在可逆转性。这意味着货币国际化在带给发行国利益的同时,也使发行国承担者着巨大的风险。信用货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对该货币的信心与预期,最终取决于这种货币的运行效能。信心与预期具有“双向强化”特征。对货币国际交易媒介能力的乐观预期使强币更强,进而使国际铸币税收益扩大;对货币国际交易信心的不足导致对该货币国际地位的悲观预期,从而影响其国际地位。在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中,在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流动效率充足,能够支持货币迅速转换的条件下,当一种国际货币的国际竞争力预期悲观时,货币持有者会通过资本市场或者货币市场在不同得储备货币之间迅速转换。这种国家货币在国际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的可选择性决定了货币国际化的可逆转性——经济体可以选择一种货币,也可以放弃它而转向另一种预期乐观的货币作为国际清偿手段。国际货币市场上的风险溢价及其引起的货币与资本套利行为是国际货币可逆转性的最佳诠释。另外,国际货币的选择,会由于货币替代问题,带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对称甚至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这一点在美元化国家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元化相当于美元化国家放弃了货币主权而达成了暂时的货币统一,但由于经济实体政治的独立性及其经济周期的差别性,决定了货币一体化国家之间的利益不一致。货币发行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难以全面照顾美元化国家的利益,甚至所制定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化国家的利益损失,只要货币接受国与货币发行国处于经济运行的非一体化状态,这种情况就必然存在。当货币区域内出现极度的利益不均与成本分配不公时,货币合作收益就难以弥补为合作而支付的成本,原来的利益均衡就会被打破,一种新的合作形式(不合作)就成为新的选择,拥有政治独立的国家政府则会重新选择货币,货币国际化的逆转就不可避免了。国际货币的逆转必然给无论货币发行国还是货币接受国都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货币发行国而言,货币国际化逆转是百害而无一例的,而对于接受国而言,放弃一种货币作为清偿货币或媒介货币,理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是获得更大的收益。

(2)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政策只受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货币政策所调控的也只是国内经济;而开放经济下,外部经济变量也将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资本国际间流动变得更加容易,流通成本更低,这就为投资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资本流动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资本流入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市场利率面临上升压力。同样,资本的流动也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而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货币政策将受到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例如,为了应对国内发生的通货膨胀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市场利率时,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方便地从境外借入大量的人民币资金以满足客户的借款需求,其他逐利资本也将迅速流入;相反,当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时,又会引起大量资本外逃,极大地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3)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其货币将被许多国家储存和使用。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此外,由于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将允许外国居民获得本币资产,外国居民如果大量购买本国资产,资本的大量内流就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这将影响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影响贸易收支的平衡。人民币在境外大规模流通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难度。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后,将对国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重要的参照,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将更为复杂,准确地评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影响人民币汇率长期因素的难度更大,干预人民币汇率也就较为困难。

(4)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减弱甚至失效。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本国货币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本国的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货币国际化之后,本国货币与国际金融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将增强,这样,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将受到国际因素的制约,货币政策的制订,不能仅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还要顾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周期。有关国家为稳定本国货币将人民币视作为锚货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会发生相应变化,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货币政策调整的适当时机。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时发现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本币持有额的钳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上持有其货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同时,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总而言之,一国货币国际化像一把双刃剑,既给该国带来各种成本,同时也给该国带来诸多利益,但是国际化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证明。而那些国际政治热点问题的背后屡屡浮现的美元货币交易的影子,则再三提醒我们:“美元这种制度工具,实实在在有着对于其他国家制度和文化‘侵入’的味道”。正是在这层意义上,货币国际化近年来一直被视为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揭开国际货币面纱,重新审视其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甚至文化冲突时,或许不得不承认,谋求货币国际化的动力已不仅仅源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从某种程度上讲,欧元的崛起以及新兴国家对本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的执著,也可以理解为捍卫自身利益、抵制国际货币“先驱者”的一种努力,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或许可以有所启发。

摘要:2014年9月,人民银行正式发布《金融机构编码规范》行业标准,标志着金融机构编码信息成为我国实施金融标准化战略的重要基础资源。金融机构编码信息作为金融机构全景信息图的作用日益显现,其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近年来加强管理,通过借助信息化技术、完善管理机制、推动编码在信息系统建设应用等措施,不断提升金融机构编码信息的数据质量。

关键词:编码规范;信息管理;检查工具;数据质量治理。

为了加强金融机构编码信息数据质量治理,提高工作效率,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以下简称“人行广州分行”)在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以及数据质量治理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采取信息化手段自主开发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质量检查工具,配套完善管理手段,不断提升金融机构信息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努力和金融机构的积极配合下,我国金融机构编码体系基础框架的搭建工作已基本完成,金融机构编码信息作为金融机构“身份证”“户口簿”“通行证”的作用正逐步体现,其在加强金融机构监督管理力度、维护金融稳定、提升监管水平、促进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广东省经济总量巨大,金融机构数量众多。2013年12月2日,广东省金融机构编码赋码数量在全国率先突破2万大关;截至2015年7月底,系统共登记广东地区22296个金融机构信息,约占全国8%,居全国首位。在数据量如此巨大且不断动态变化的情况下,仅依靠传统的手段难以确保金融机构信息的数据质量。人行广州分行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建立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互动的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发出数据质量检查工具以提升数据质量,同时推动编码在人民银行及商业银行的应用,持续扩大编码影响力,不断提升金融机构信息管理工作质量。

人行广州分行自2014年起建立广东省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工作月报制度,每月生成工作月报,月报内容全面反映了当前辖内金融业机构分布、设置和变动的情况,包括广东省内金融业机构数量、分布、变化以及数据质量等信息。月报下发省内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及辖内各金融机构,要求相关单位对月报反映的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将金融机构编码管理工作纳入金融机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考核指标,加大在“两综合,两管理”中对辖内金融机构编码工作的监管力度。人行广州分行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工作机制,要求金融机构建章立制,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机制。不定期组织部分金融机构进行自查,从系统筛选出疑似数据质量问题并下发指定的金融机构,要求其根据问题列表组织内部自查、核对并提交情况说明,通过持续的改进尽力确保系统数据与真实情况一致。

为加强金融机构编码信息数据质量治理,提高工作效率,人行广州分行按照软件开发规范,自主开发了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质量检查工具并推广使用,检查工具单机独立运行,根据数据质量校验规则,对从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中批量下载的机构信息进行自动化的校验检查。同时,将机构信息与从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互联网网站下载的金融许可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出存在疑似数据质量问题的机构信息,形成问题汇总表。借助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质量检查工具,可以得到以下效果。一是使全省数据质量检查可以在短时间内高质、高效地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二是结合专项治理和月报制度,通过多次迭代,逐步收敛疑似问题数量,全省金融机构编码信息数据质量显著提高,并且持续完善;三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高效、精准和持续性的管理,全面提升了省内各地科技部门和各金融机构对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实现了常态管理、动态跟踪,使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金融学专业论文答辩开场白

本篇,谈了文章的写作意义、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结构和主要内容,请看下文: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毕业论文。

题目是《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策略分析》,我的指导老师是*老师。下面我就论文的相关情况向各位老师作一下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写作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民收入连续几年获得稳定增长,农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当前,农村是扩大内需的突破口,经济增长的潜力在农村,而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农村市场的发展。这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本课题通过分析农村消费信贷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策略,可为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依据,使我国农村需求潜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农村金融市场实现繁荣。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农村消费信贷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相应策略。

2.定性分析法。以当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状况为切入点,定性的研究阻碍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多方面原因。

思路:

从调研农村消费市场和消费信贷情况入手,深入分析新时期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状况,针对制约我国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因素和农村消费需求和消费信贷需求的特点,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策略。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针对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不断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开拓创新,推出多样化的信贷产品;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改善农村金融的外部环境等若干对策。

与其他文章相比,本文创新的之处是对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问题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对她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毕业论文答辩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一文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本文谈了文章的写作意义、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结构和主要内容,可以参考这个思路。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

时光易逝,三年的研究生求学生涯还有三个月就要结束了,我的毕业论文也接近了尾声,每念及此,我都伤感备至。那些曾传授我知识与智慧的老师们,那些曾日夜陪伴的同学们,所有这些熟悉的面孔都将要离我远去,再见不知将要是何时。

感谢我的导师张大维教授,从毕业论文开始选题到文章框架构思乃至最后一遍又一遍的不断修改,这期间,导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终使论文最后顺利完成。不仅是学术层面的指导,在生活中,张老师也给过我很多帮助,对我成长中产生的迷惘与困顿进行了及时的开导。在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与智慧,更重要的是如何为人处世。即将别离,感慨万千。

感谢金融学院所有的老师们,你们在课堂上的谆谆教诲让我一生受益。在预答辩的过程中,你们对我的毕业论文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意见,让我更关注细节,你们的严格要求促使我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

感谢我的父母,在我整个求学生涯中无私地给与我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教我踏实做人、认真做事,你们的是这个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

感谢一路前行中相互扶持的同窗好友们,我们一起徜徉在校园里,我们一起往返于图书馆与宿舍之间,三年里,无数的欢乐与温馨。是这段研究生生涯成全了我们这段共同的记忆与这份真挚的友情

暂别了,所有的所有。

时光飞逝,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个烟花烂漫的季节,回首往昔,奋斗和辛苦成为丝丝的记忆,甜美与欢笑也都尘埃落定。至此,谨向一直给予我帮助、关怀与支持的老师、同学、朋友、亲人致以由衷的感谢。感谢我的导师薛彤老师,本论文是在导师薛彤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三年来,薛老师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

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向我的导师薛彤副教授表示深深的谢意与祝福!同时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三年来传授知识以及耐心指导我的各位老师,一路走来,有过艰辛和挫折,才发现身边的老师们给予的更多是鼓励与帮助。作为学生无以为报,谨此表达我深深地谢意。

感谢始终如一支持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同门师兄妹在科研过程中给我以许多鼓励和帮助。活泼可爱的朋友和舍友们,在论文过程中的陪伴与支持,是我的硕士生涯中最美好的回忆。

还要感谢我的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为报,他们是我十多年求学路上的坚强后盾,在人生选择的路口,给予我的永远是支持与信任的目光,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与照顾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我会铭记所有人的关爱,放手前行。

一转眼,宝贵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就要告一段落了。在我的母校——河北经贸大学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本科和研究生的六年校园时光。带着满满的收获,马上就要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心中有太多的不舍和眷恋。回想在母校读书的时光,感触颇深,感恩母校对我的培养,才能成长为今天的有用之人。

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要向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的各位教师表达由衷的谢意!感谢金融学院各位恩师!各位恩师的言传身教是我一生的财富。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王小江副教授。在学习上,王老师治学严谨规范,学术功底深厚,不断给我补充专业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在生活上,王老师极其平易随和,幽默风趣,教会我如何为人处世,帮助我不断向社会人转变。在论文写作期间,从选题到写作再到最终定稿都得到了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为我指点迷津、理顺思路。

感谢王老师两年来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感谢两年来朝夕相处的十位同学!与她们一起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回忆,让我的研究生生活过的很充实。

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两年前全力支持我考研,并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在读研过程中,父母尽全力保障我在校生活的舒适,对于我做出的任何决定他们都坚决支持,感恩父母的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和支持鼓励。感谢本文的评阅专家!

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的论文进行评阅和指导。

这篇文章从开始构思,到动笔,然后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定稿,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段艰辛的过程中,我感慨万千。这篇超过三万字的论文凝聚了我一年来的努力和付出,虽然其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有些细节处理上也有些粗糙,但是却是我经过自己的认真的分析而得来的。写这个题目的想法来自于 2015 年年底,银行爆发第二次“钱荒”时,打开各类金融网站,全部都是醒目的“钱荒”二字,以及对央行反常的举动的分析。然而我记得之前的学术论文中好多都提到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因此我对银行间发生钱荒感到很疑惑,因此萌生了以这个为题研究其发生机理。

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戴建兵教授。“钱荒”事件比较新,可参考的文献较少,是戴老师耐心地为我提供帮助和指点,从选题、构思、写作,每一步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正是戴老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使得我对主题不断形成更深的思考,从而顺利完成了论文。

其次我很感谢我的同学们。和我的朋友们并肩写论文,枯燥的研究生活变得生动多了,同时也是我可爱的同学们对我的论文提供帮助,我们一起探讨模型的构建、分享论文的写作经验。正是他们的帮助我的论文成为了一篇合格的硕士学术论文。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的文献,在此向这些文献的作者们表示敬意。但是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及诸多局限,文中难免还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指正。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经历了找工作的磨练,突然就开始怀念还没有结束的求学生涯。回首这两年的生活,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多。当然我的进步离不开那些教导过我的老师、帮助我的同学和支持我的家人。对于你们,我充满了感激之情。

首先我一定要感谢我的导师陈联教授,从开始选定论题到最后定稿,陈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学术研究上,陈老师治学严谨,是我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上,关心学生,让人感念至深。能够有幸成为陈老师的学生,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同时我也要感谢那些教导过、关心过我的老师。

然后我还要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和支持我的朋友,我的朋友和我的室友,感谢你们的鼓励和支持。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两年来,我们分享彼此的快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将是我一生的财‘“*1-'虽0最后需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家人,父母我求学路上的坚强后盾,他们对我的照顾和关爱是我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大学三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亲人们,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三年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在大学三年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感谢****的老师和同学们三年来的关心和鼓励。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堂下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的三年充满了感动。 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黄志敏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时光飞逝,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个烟花烂漫的季节,回首往昔,奋斗和辛苦成为丝丝的记忆,甜美与欢笑也都尘埃落定。至此,谨向一直给予我帮助、关怀与支持的老师、同学、朋友、亲人致以由衷的感谢。感谢我的导师薛彤老师,本论文是在导师薛彤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三年来,薛老师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

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向我的导师薛彤副教授表示深深的谢意与祝福!同时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三年来传授知识以及耐心指导我的各位老师,一路走来,有过艰辛和挫折,才发现身边的老师们给予的更多是鼓励与帮助。作为学生无以为报,谨此表达我深深地谢意。

感谢始终如一支持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同门师兄妹在科研过程中给我以许多鼓励和帮助。活泼可爱的朋友和舍友们,在论文过程中的陪伴与支持,是我的硕士生涯中最美好的回忆。

还要感谢我的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为报,他们是我十多年求学路上的坚强后盾,在人生选择的路口,给予我的永远是支持与信任的目光,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与照顾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我会铭记所有人的关爱,放手前行。

时光易逝,三年的研究生求学生涯还有三个月就要结束了,我的毕业论文也接近了尾声,每念及此,我都伤感备至。那些曾传授我知识与智慧的老师们,那些曾日夜陪伴的同学们,所有这些熟悉的面孔都将要离我远去,再见不知将要是何时。

感谢我的导师张大维教授,从毕业论文开始选题到文章框架构思乃至最后一遍又一遍的不断修改,这期间,导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终使论文最后顺利完成。不仅是学术层面的指导,在生活中,张老师也给过我很多帮助,对我成长中产生的迷惘与困顿进行了及时的开导。在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与智慧,更重要的是如何为人处世。即将别离,感慨万千。

感谢金融学院所有的老师们,你们在课堂上的谆谆教诲让我一生受益。在预答辩的过程中,你们对我的毕业论文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意见,让我更关注细节,你们的严格要求促使我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

感谢我的父母,在我整个求学生涯中无私地给与我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教我踏实做人、认真做事,你们的爱是这个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

感谢一路前行中相互扶持的同窗好友们,我们一起徜徉在校园里,我们一起往返于图书馆与宿舍之间,三年里,无数的欢乐与温馨。是这段研究生生涯成全了我们这段共同的记忆与这份真挚的友情。

暂别了,所有的所有。

这篇文章从开始构思,到动笔,然后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定稿,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段艰辛的过程中,我感慨万千。这篇超过三万字的论文凝聚了我一年来的努力和付出,虽然其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有些细节处理上也有些粗糙,但是却是我经过自己的认真的分析而得来的。写这个题目的想法来自于 2015 年年底,银行爆发第二次“钱荒”时,打开各类金融网站,全部都是醒目的“钱荒”二字,以及对央行反常的举动的分析。然而我记得之前的学术论文中好多都提到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因此我对银行间发生钱荒感到很疑惑,因此萌生了以这个为题研究其发生机理。

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戴建兵教授。“钱荒”事件比较新,可参考的文献较少,是戴老师耐心地为我提供帮助和指点,从选题、构思、写作,每一步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正是戴老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使得我对主题不断形成更深的思考,从而顺利完成了论文。

其次我很感谢我的同学们。和我的朋友们并肩写论文,枯燥的研究生活变得生动多了,同时也是我可爱的同学们对我的论文提供帮助,我们一起探讨模型的构建、分享论文的写作经验。正是他们的帮助我的论文成为了一篇合格的硕士学术论文。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的文献,在此向这些文献的作者们表示敬意。但是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及诸多局限,文中难免还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指正。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形势良好,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快速增加,逐步形成国强民富的态势:根据年1月18日国际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年度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95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同时,居民金融消费出现多样化需求,居民消费能力的差异所带来的消费层次的多元化,形成不同的理财需求,从客观上要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投资理财日渐成为居民家庭重要经济活动。由此看出,国内理财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市场前景广阔、风险低、收入稳定的特点,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增长点,因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这些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由于经验不足,在风险管理上很薄弱。个人理财业务存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许多风险,而这些风险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研究,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地规避和控制。这对于保障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健康发展和提高银行盈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随着个人理财业务日益被商业银行所重视,多年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的研究不断升温。

在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已有超过7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经济、技术、文化与社会的发展,以及风险控制理论与模型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广泛应用,有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及其风险控制理论与实务的研究起步较早且在不断完善之中。

须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风险控制。在国内,由于我国金融业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金融风险管理还处在探索阶段。这些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其风险也日益凸现,因此,我国学者们也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进行各方面的探究。

刘楠()提出了市场准入法律问题与相关的违规风险,跨行业金融工具或产品的违法违规风险,风险提示不当,不充分的违规风险,不尊重客户知情权引发的风险,银行履行职责不当或不谨慎引发的风险,宣传和销售理财产品中操作不当引发的风险等等,指出应从风险理念、业务流程、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来进行有效地风险控制。

谭中明、柏志春()揭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各类风险不容小觑,应对策略一是重视止损与保本机制的运用;而是提高产品定价能力;三是加强信息披露;四是做好理财业务市场客户细分工作。严霖()通过揭露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强调要化解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可从支持商业银行理财人才培养和实行必要的信息披露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密钥。刘晓刚()则认为防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要从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加强商业银行自身风险防范思路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郭佳栋、孙英隽(2012)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总结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四类,强调要从建立健全内、外部监管制度,完善风险监管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来化解风险。

刘勋涛、刘阳静文(2013)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进行研究,结合国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和我国的具体国情,认为可以从银行自身角度和监管部门法律法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的相关措施。王婷、李闰春(2013)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声誉风险,提出要加强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风险防控以及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风险防控。总的来说,我国学者们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探究分为两大类。一是从人民币或外汇理财产品的产品设计角度,分析蕴含其中的风险点,如投资产品风险、透支银行信誉风险、产品的法律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等,来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二是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同发达国家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作比较,总结出外资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先进理念和模式以及应对风险的管理策略,从何提出适合我国市场发展状况的风险管理机制。

三、创新思路。

本文将通过搜集最新数据和最新实例,了解各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风险问题,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同时在借鉴境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对策。

四、论文提纲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关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写作思路和总体框架。第二部分是介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概况。包括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发展现状及特征和国内外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比较分析。第三部分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分析,包括分析所存在的风险,如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方面,以及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是外境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机制借鉴,包括外国商业银行和香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的经验。第五部分是总结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的对策。第六部分是结束语和参考文献。

五、参考文献。

[1]夸克・霍、克里斯・罗宾逊,个人理财策划[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hendrik・hakenes,banksasdelegatedriskmanagers[j],journalofbanking&finance,2004,vol.28(10)。

[3]刘楠,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十大风险提示[j],银行家,2007,(02)。

[4]李晓红、王瑞春,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j],北方经济,2009,(10)。

[5]谭中明、柏志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及其管理策略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09,(06)。

[6]严霖,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10,(07)。

[7]谷华,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j],时代金融,2010,(03)。

[8]刘晓刚,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8)。

[9]郭佳栋、孙英隽,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研究[j],金融经济,2012,(11)。

[10]张远、张立勇,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j],金融教育研究,2012,(03)。

[11]刘勋涛、刘阳静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分析[j],经济视角,2013(08)。

[12]王婷、李闰春,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浅析[j],企业家天地,2013,(03)。

[13]卢燕,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与防范[j],中国经贸导刊,2010,(11)。

[14]李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03)。

[15]杨树林,基于。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的策略分析[j],大众商务,2009,(03)。

[16]王智轶,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及国内现状研究[j],对外经贸,2013,(03)。

[17]乔滢,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32)。

[18]熊剑庆,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7,(09)。

[19]葛海蛟,操作风险管理:荷兰银行的经验与启示[j],银行家,2008,(02)。

[20]王学先、杨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法律规制[j],学术界,2009,(04)。

[21]朱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04)。

[22]梁辰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分析[d],河北大学,2013,(05)。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金融专业论文范文

做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xx市邮政局在邮电分离后,实行企业化,在全市邮协部职工的努力下,成功地视企业的扭亏。作为邮政主要业务收入的邮政金融业务,也在这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较为突出的成功。

1,思想观念的制约:xx邮政金融经过io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在管理体制、业务经营上还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表现为思想上的落后。观念上的保守、认识上的模糊、行动上的迟缓,习惯于上面布置、下面执行,缺乏主动创新精神,规模效应尚未形成,容易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或成本巨大的局面。

2、人才技术的制约:虽然这几年,xx邮政在金融人才、技术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因实力所限,仍然受人才,技术方面的制约。邮政金融在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方面,大部分依然沿袭传统邮政做法,尽管有所改善,但仍不适邮政金融人才队伍的发展,直接制约金融业务的发展;在技术方面,受资金。设备等条件的制约,往往跟不上发展、程序开发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弱。

2、管理动作方式的制约:银行业的金融业务开展往都由总行统一规划,集中开发全面推广,体现较强的研发和竟争实力。由于国家邮政局没有完整的整体规划,至使欧邮政金融业务,特别是中间业务的开发依然以省一级部门与商业银行竞争,开办业务种类单一,层面较浅,缺少特色。

4。国家政策的制约。受央行政策和体制的影响,邮政金融是一个准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很多银行业务不能开展,在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下风。商业银行间的不规范竞争,也使xx邮政金融在发展一直处于弱势。

xx邮政金融业务发展,在外资银行和国内银行的夹击下,要在强手如林的金融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必须大胆走创新的道路,从而扩大自身发展。

1、以理念创新为先导,坚持走创新促发展的道路。中国加入wto,伴随着严峻挑战和无限的发展机遇。面对国内外各大专业银行的摩拳擦掌,xx邮政要克服许多困难,从中国邮政发展的整体高度出发,抓住wto带来的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结合特点、积极研究对策、大胆实践、化不利为有力。xx邮政通过综合研究市场、明确自身定位、通过创新,尽快改变靠存款余额获得增长的经营理念,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加邮政金融服务的增值价值。,利用已经形成的庞大客户群给企业带来可观的规模效益。

3、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xx邮政吕前应该着手解决金融人才需求问题,加强人才的竞争金、基地,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建立有效的鼓励人才成长的机制;有重点地面向社会吸路素质人才,增企业创新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高级人才予以高工资、高奖励、高待遇,并确保兑现。

xx邮政金融业务,从恢复开办以来,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通过全体邮政职工的努力、取得辉煌的成就。为邮政事业复苏和活跃国家金融市场立下汗马功能。现在,xx邮政面对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展的良机,应结合自身优势,加强自身的实力,提高邮政金融产品的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提升邮政金融业务的实力,在强手如林的xx金融市场竞争中,取得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本文是在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的指导下完成。**教授担任**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不仅从事教学任务,还负担繁重的行政事务,他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指导我,我十分荣幸也十分感动。在撰写论文其间,我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精神,让我受益匪浅。*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学者风范以及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和鼓励着我,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勤奋努力,奋发向上。特此对*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

同时,我要感谢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帮助和支持我的其他研究生同学及朋友,也感谢家人对我三年研究生学习的支持!

金融与证券专业论文

[摘要]金融市场化的深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基于此,主要对金融市场化的内涵进行概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金融市场化的改革情况,讨论金融市场化和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

经过对金融市场化的探索,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通常是市场经济。要使其健康快速的发展,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着市场化经济模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市场化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经济市场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金融市场化的要求,从理论上讲,经济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化的前提。

1.1我国金融市场化的内涵。

金融是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产物,也是货币资金融通的总称。商品经济的发展将我国带入市场经济,使金融运行渠道逐渐得到拓展。不仅提高了我国资金配置效益,还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金融机构,满足了金融活动在各方面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金融的作用开始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围绕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融也开始逐渐改革。金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的转变,所以,我国的金融市场化是由计划金融向着市场金融转变的过程。我国金融市场化内涵丰富,不同角度的金融市场化有着不同的内涵,金融运行方式不同,其市场化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根据运行方式可以得到金融市场化的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信用活动的计划运转局面进行改善,按照市场机制建立相关的运行制度;第二方面是利用发展直接金融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第三方面是恢复利率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利率的市场化。根据金融体质可以得到金融市场化的内容有五个方面:根据市场金融发展的情况对金融体系进行重塑;通过商业化的改造将国有银行变成真正的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体系进行逐步完善;对金融直接调控局面进行改善,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通过对外汇管理体系的改善进而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范围。

1.2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市场化改革主要以放松管制为重点,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市场化金融体系。对于准入管理的放松,既有对金融业内部的放松,也有对外部的放松。对内放松主要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促进金融机构的产权改革。在银行、证券以及保险行业增资扩股改革中鼓励民间资本的参与。此外,还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小额贷款公司。金融业在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了民间资本的参与力度,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三农的能力。

金融业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也鼓励金融创新,使用各种方式绕开行政管制,不断响应市场的各种需求。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还对利率和汇率进行改革,建设市场基准化利率体系,扩大市场化产品的应用,推动利率的市场化。在推进利率改革的过程中,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对利率传导渠道进行疏通,建立利率定价机制。在汇率改革中,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对浮动汇率进行管理,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金融市场化改革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支持金融机构使用多种方式开展境内外活动。

2.1金融市场化改革对民营经济的影响。

金融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发展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通过金融市场化改革形成了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使金融体系更加完善,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主要在于完善的金融市场能够合理引导社会资源,将更多的资源使用到生产领域中,从而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我国经济就会越发达,尤其是民营经济会迅速发展。随着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其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动力和源泉。也是实现就业机会增长,促进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式。在民营经济占据主要地位的经济发展背景之下,其信贷融资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同时,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也不利。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在银行利率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使得国有商业股份制的产权更加明晰,国有银行的经营目标也开始转变,对于一些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也开始支持,解决了民营部门资金匮乏问题,促进了地方民营企业的发展。

2.2利率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实际利率的改革对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我国金融体系主要以国有银行为主导,国有银行占据垄断地位,导致银行之间的竞争力不够强烈,银行贷款的使用效率相对较低。一些非国有企业的贷款只是占据很少的份额。说明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利率机制没有发挥其应用的作用。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渐深入,对银行利率进行调整,降低了国有银行的利率使用比重,不仅提高了银行业内部的竞争力,也提高了资本的运作效率和使用效率,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2.3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融市场化改革中提高了货币化程度,使我国金融深化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强化了金融中介效率,使工业发展过程中实际收入和产出的比例逐步扩大。直接对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也扩大了经济发展范围。

金融市场化改革扩大了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范围,解决了对外贸易问题。此外,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建立了市场基准利率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定价机制。汇率的改革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弹性逐渐增强,有效的调节了市场供求。这一系列的体制变动不断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金融市场化改革从根本上促进了经济市场化。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例文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经历了找工作的磨练,突然就开始怀念还没有结束的求学生涯。回首这两年的生活,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多。当然我的进步离不开那些教导过我的老师、帮助我的同学和支持我的家人。对于你们,我充满了感激之情。

首先我一定要感谢我的导师陈联教授,从开始选定论题到最后定稿,陈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学术研究上,陈老师治学严谨,是我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上,关心学生,让人感念至深。能够有幸成为陈老师的学生,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同时我也要感谢那些教导过、关心过我的老师。

然后我还要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和支持我的朋友,我的朋友和我的室友,感谢你们的鼓励和支持。两年来,我们分享彼此的快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将是我一生的财富,最后需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家人,父母我求学路上的坚强后盾,他们对我的照顾和关爱是我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融资难是长期以来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如何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现通过分析甘肃省金昌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提出了政府、银行、中小企业三方共同努力的途径和方法。

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社会普遍反映的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在甘肃省金昌市进行了调研,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金昌市地处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北麓,北邻内蒙,南接青海,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直辖市,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五十万,城镇化率64.1%。金昌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因盛产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截止2019年底,全市共有中小企业833户(不含个体工商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主要从事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化工冶金、轻工机电、金属制造、采矿选矿、建筑建材、医药食品、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商业饮食、服务中介等行业,产品涉及九十多个大类三百多个品种,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品牌产品,如:啤酒麦芽、“马记”牌瓜子、“金乐乐”牌奶啤酒、“天乐”牌糯玉米等二十多个产品获省局级以上优质名牌产品称号。

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金昌市包括金川集团公司等在内的838户企业吸纳社会就业14186万人,其中中小企业吸纳11032万人,占企业吸纳社会就业的77.76%,中小企业在吸引就业、稳定社会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金昌市现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除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外,还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甘肃银行、兰州银行。2019年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36.44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87.39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7%。据金昌市中小企业管理局调查,2019年全市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为195亿,贷款发放额占需求量的44.82%。中小企业贷款难也是显而易见的。

造成金昌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金昌市至今没有一家上市企业,除金川集团公司外至今没有一家企业发行债券,中小企业融资基本上单一指靠商业银行贷款这个“独木桥”。

1.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金昌市的中小企业中,除金昌宇恒镍网公司等少数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弱。

2.企业管理制度混乱。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内部存在产权不清等管理混乱问题,这种混乱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经营风险。因此,银行在审批贷款时,考虑管理混乱带来的风险而拒绝放贷。

3.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财务人员的变动比较频繁,从而造成这些企业的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不规范、不健全。同时,有些企业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还要准备两套帐,甚至多套帐。这样,企业很难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资料,银行也无法摸清企业的真实面目,会计信息失真,造成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为中小企业融资增加了难度。

4.企业担保能力不足。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使得银行在提供贷款的时候,通常会要求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产担保抵押品。然而中小企业规模小,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致使银行无法放贷。部分企业土地属政府划拨土地,企业没有土地使用证,同时又不能提供其它有效的抵押品,无法满足银行信贷条件。

5.企业存在不良信用记录。部分中小企业或企业法人以前年度未及时归还贷款,存在不良信用记录,再加上企业财务报表缺乏真实度,银行不敢放贷。

尽管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在金分支机构先后都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配备专人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也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中心,发挥管理灵活、业务简便的优势,拓展中小企业信贷领域。从总体上看,商业银行服务创新能力较弱,没有开发适合当地特色的金融产品,差别化、个性化的服务少。缺乏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机制,中小企业信贷人员谨小慎微,采取“为不错贷,宁可不贷”的作法。信贷投放集中度较高,有的商业银行贷款甚至只提供给金川公司等为数不多的几户企业。这既不利于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也不利于金昌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截至2019年底,金昌市共有8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其中国有担保机构2家、民营担保机构6家。从注册资金规模看,注册资金1亿元的1家、5000万元的6家、2019万元的1家。2019年全年共累计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了387笔共计6.33亿元的贷款担保业务,仅占银行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余额的7%。这对数量众多、信贷需求旺盛的中小企业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期间,由人民银行金昌市中心支行牵头,金昌市在甘肃省率先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加大了银行信用信息和非银行信用信息的采集力度,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虽然这项工作目前尚不完善,但已经提供了社会化的信用查询服务。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信用评级制度,只认可本行对企业的信用评级,而没有统一的信用评级制度,造成对中小企业重复评级,既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工作量,也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负担。

伴随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去杠杆”过程不断深化,银行自身经营成本上升并向实体经济传导,实体经济贷款利率水平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利润率较低,无法接受较高的利率水平。

金昌市中小企业融资难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同时也具有普遍性,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银行、中小企业共同努力。

一是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推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诚信企业示范创建活动,通过媒体大力宣传诚实守信企业,积极营造守信利益,失信失利的社会氛围。二是要积极鼓励引导和培育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上市和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融资,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三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全国或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昌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壮大金融产业,聚集新的金融资本,通过规范竞争,提高金融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四是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法人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使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力量;五是定期不定期的组织银企对接会,进一步增强政、银、企信息沟通,促进项目与资金对接,实现银企互利共赢;六是建立健全金融奖励制度,对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激励和调动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和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七是举办中小企业专题培训班,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企业管理、财务融资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融资能力;八是要鼓励发展融资担保机构,并根据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的担保业务进行奖励,激发其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动力和信心;九是加强对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降低贷款抵押品评估登记等中介费用,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商业银行应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切实把中小企业当“上帝”,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开展信贷产品创新。要立足金昌地方特色产业,深入开展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的调研分析,真正掌握企业的成长预期和金融服务需求,开展金融服务产品试点或推广,创立信贷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使其成为金昌的行业特色和知名品牌。二是改变对不动产抵押的依赖。针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的现实,将注意力转向占企业资产份额较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等动产资源上,创新思维模式,设计业务流程,促进市场份额的扩大和销售规模的提升,从而形成银行和中小企业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三是建立第三方价值评估体系。交易只有处在公平公正、互惠互利的基础下,才能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引入第三方,对中小企业仓储质押贷款的质押物进行价值评估,或是评估之后由第三方进行价值确认,以确保价值评估的专业性和贷款金额确定的科学性。四是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信贷资金运营讲求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统一,这就要求创新信贷产品必须健全风险防范机制。首先,企业必须在金融机构中建立监管账户,优先偿还其贷款本息,确保还款的安全性。其次,质押物必须由金融机构确定的第三方管理公司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质押物安全。最后,金融机构要通过评估仓单的实际价值,规定置换期限,严格动态调整质押率,防范价格波动风险。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小企业要想彻底摆脱融资困境,单靠外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改善是不够的,还必须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素质。一是加强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应逐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规范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粗放型、无序性向集约型和标准化的过渡转换。同时,中小企业要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相关产业,加大科研投入,以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建立自身高速发展和有效信贷支持的良好循环。二是中小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三是拓展多种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要建立正确的融资观念,善于利用多种融资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除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外,积极拓展租赁、典当融资、票据贴现、同业拆借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四是中小企业间加大整合和兼并的力度。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中小企业应该抱团取暖,通过优势互补、强弱互补、强强联合等方式,在解决融资困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技术、市场、人才、信息、物流等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复杂的,要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绝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政府、银行、中小企业长期共同努力,相向而行,这个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xx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协议iii》,随;t银监会发布了《巾国银监会关于中p1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商业银行提高银行全面风险能力。违约风险作为第一支柱内的重要内容,建立违约风险内部评级模型对银行来说至关重要,然而无论是初级的还是高级的内部评级法,都要求商业银行能够独立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概率作为量化违约风险的关键参数之一,其有效度决定了商业银行控制违约风险的能力。能有效估算违约概率的方法和模型更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抓住时机脱颖而出、做大做强。

在传统业务上,巾小企业普遍经营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自有资本较少,因而不易获得贷款。并且商业银行多采取信贷配给的信贷模式,信贷人为了减少坏账隐患,便严格控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因此中小企业面临着很大^融资困难。但是近年来为了寻求业务的增长,供应链金融被我国众多商业银行人力发展。作为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新型金融产品,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银行以及学术界重视。银行为了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会利用自身资源为核心企业挑选合适的'中小企业,或者为部分中小企业配对强势的核心企业,这样既有利于双方企业经营发展,又增加了银行的业务。但是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还并不成熟,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认识还远远不足,其中中小企业违约风险更是银行面临的最严峻的风险,而违约概率测算是商业银行进行违约风险管理的首要条件。银行在挑选中小企业时需要合理的评估其违约风险。

在银行和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融资往往变成一种博弃行为。尽管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但是国内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管理方面仍然比较落后,传统的组织架构无法完全适应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管理的需要,违约风险评估的模型不完善,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观念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等。这对于国内各家商业银行来说无疑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如何有效评估并控制违约风险、提高利润成为许多银行的迫在眉睫的难题。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国内学者对其违约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际研究还比较欠缺,这增加了违约风险管理的难度。木文的选题就是在以上背景下形成的,分析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风险特征,研究评估违约率风险的模型和风险防范方法。这对于有效解决我p1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将国外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进行总结和综述,丰富了国内对供应链金融内涵及其风险的理解。

第二,分析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并构建供应链金融下违约风险的评价指标,通过比较分析选取适合我国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的方法,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这对银行如何有效控制风险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第三,研究期权契约在预付款模式中对风险防范的作用,这为银行防范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四,在实践方面,通过选取现实中的汽车行业销售商的巾小企业数据,评估它们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违约风险,这有助于银行开展汽车供应链金融业务。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木文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论述了国内外有关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最后论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主要内容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阐明了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的理论依据及评估指标的构建,并比较分析违约风险度量模型。

第三章针对供应链金融基木融资模式进行分析,挖掘出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违约风险的相关信息,分析其生成机理,构建适合本文研究的风险评估指标。

第四章为实证部分,根据上文选择的分析方法,利用构建的评估模型,对汽车供应链金融中违约风险进行分析。

第五章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措施,其中针对预付款模式融资模式,研究期权契约对风险防范的作用。

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简要总结,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以下是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本文主要运用了以下分析方法。

1.文献归纳法。

收集当前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和相关文献,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2.因子分析法。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大量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使得指标降维,简化指标结构,对后续的模型建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模型建立法。

在被因子分析已处理指标数据的基础上,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价模型。

4.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比融入期权契约前后的预付款融资模式,探讨期权契约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分析期权契约对风险防范的作用。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定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供应链金融理论方面的应用演绎,力求从理论上对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定量研究主要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违约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力求客观、定量、科学地揭示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优势及其内涵。

三、创新与不足。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国内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供应链金融在实践中也逐渐收获成果,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银行视角的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的研究是紧密联系实际的产物,在以下方面做了探索性工作:第一: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建立主体评价和债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尝试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违约风险评估模型。在样本选取方面,本文和其他研究有很大的不同,之前的所有的研究都是选取我国中小版的企业数据,没有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寻找合适的核心企业,并且企业间上下游关系不明确。本文选取国内有代表性的汽车品牌企业,而各个经销商却是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根据各企业与经销商的供应链关系来研究供应链金融融资的违约风险,对不易获得的数据采用打分方法,力求科学、合理的分析中小企业违约情况。

第二:根据供应链金融各融资模式中风险点,研究相应的防范措施,其中针对预付款融资模式特点,考虑期权契约对控制违约风险的作用,这为银行防范风险并扩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足和需要改进。

第一,本文的指标体系是根据各银行现有的中小企业评价系统结合各参考文献分析得出的,这只能是一般性研究,在实践中需要各银行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重点调整和改进。

第二,本文违约风险的评估还存在一定误差,需要进一步对模型进行研究改进,提高违约风险评估准确性。

第三,本文只研究期权契约融入预付款模式的理论意义,而期权是否可以现实顺利合理开展需要做出进一步讨论。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