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月球教案(模板14篇)

时间:2023-12-16 19:32:29 作者:念青松

教案模板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你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北师版四年级语文《飞向月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每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要到了,哪个同学能背一首有关月亮的诗句?(背古诗)。

古人对月亮有着许多疑问,但都未能解答,由于我们现在科学技术的发达总于完成了古人未了的心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向月球》(板书)这篇课文。

二、初读指导。

1、初读要求:。

(1)生字词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

a.糊袤嶙峋。

捏成糊广袤巨石嶙峋。

b.奔赴检查捕捉心驰神往。

特别联络加速训练有素。

(2)理解词语意思。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联络:彼此交往,接上关系.

广袤:广阔无垠.

(3)指导书写。

难写、易错字。

广袤巨石嶙峋心驰神往联络。

(4)、描红。

(5)、交流问题,分段。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相应提示总结:。

()月球月球。

学生根据提示练习说话。

(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过。)。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应补充,分成三部分:。

第(5~6)二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第7月球很有开发价值。

(6)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应指导。

三.质疑:。

课文为什么以飞向月球为题,而不是其他的?

课文叙述的主要内容作为课文的题目,也有上节课以主要人物等等。

四、作业。

练习与测试。

飞向月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一、教学目标:。

1.能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每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要到了,哪个同学能背一首有关月亮的诗句?(背古诗)。

古人对月亮有着许多疑问,但都未能解答,由于我们现在科学技术的发达总于完成了古人未了的心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向月球》(板书)这篇课文。

二、初读指导。

1、初读要求:。

(1)生字词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

a.糊袤嶙峋。

捏成糊广袤巨石嶙峋。

b.奔赴检查捕捉心驰神往。

特别联络加速训练有素。

(2)理解词语意思。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联络:彼此交往,接上关系.

广袤:广阔无垠.

(3)指导书写。

难写、易错字。

广袤巨石嶙峋心驰神往联络。

(4)、描红。

(5)、交流问题,分段。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相应提示总结:。

()月球月球。

学生根据提示练习说话。

(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过。)。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应补充,分成三部分:。

第(1~4)三名宇航员飞向月球。

第(5~6)二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第7月球很有开发价值。

(6)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应指导。

三.质疑:。

课文为什么以飞向月球为题,而不是其他的?

课文叙述的主要内容作为课文的题目,也有上节课以主要人物等等。

四、作业。

练习与测试。

作者邮箱:gaotian111981@.

四年级上《飞向月球》教案

1.能够学习多角度改错。

2.体验竞赛的乐趣。

复习10以内加减法。

多角度改正错题。

1.各种颜色的算式题卡(得数分别是678910)。

2.错题题卡。

3.10以内加减法题卡每人一张。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去旅行。

老师手里有5封信,他们是月球的朋友给我们的邀请函,请小朋友到月球去做客,信封上分别写着678910,下面请小朋友来当邮递员把信送到5个小组。

2、买票。

每名小朋友都选择你喜欢的颜色的票。然后看到车票上会有一道算数题,算出它的答案,比如得数是6的'选择神舟6号,坐到写有6的信封位置。

3、检票。

各位乘客好,飞往月球的神舟号要起飞了,请各位乘客系好安全带,我们要去检票了,没有票或坐错位置的乘客请到售票处来。

一、改错。

1.帮助坐错位置的乘客把他们送到正确位置。

2.出示错题卡进行多角度改错。

如:1+4=6可以改成2+4=6。

1+5=6。

1+4=5。

二、智力大赛。

1.抢答题。

幼儿分成了神舟6号、7号、8号、9号、10号队。教师出示题卡,幼儿抢答,比一比哪队得分多。

2.必答题。

每组选出两名代表,要求幼儿用三种改正的方法。

3.请获胜组代表发表获胜感言。

根据得分选出前三名。

打开画册《方向月球》做宇航员,找出每个飞船上的错题,进行修改,让飞船成功飞向月球。

飞向月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一、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涵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本课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2、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培养根据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4、激发探索月球、宇宙奥秘的兴趣和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三、教学难点:

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在浩瀚的宇宙中,有无数美丽的星球,每个星球都是未知的神秘世界。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神秘的月球,去探索它的奥秘。(课件出示美丽的月空图)板书课题。

出示宇宙飞船图,老师:这是我们将要乘坐的宇宙飞船,下面请。

第一小组的同学考大家词语,通过考验的同学就可以顺利乘坐飞船了,开始检验。(第一小组同学事先准备好词语卡片,用磁力扣提前摆在黑板上,去提问的指着相应的词语,选出重点词语造句,如:努力,曾经)。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先默读,在让班长读)。

1、朗读课文,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2、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培养根据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4、激发探索月球、宇宙奥秘的兴趣和爱科学的情感。

(二)朗读第一自然段,激发遐想,感受月亮的魅力。

(1、指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读第一句,读出优美的语气;第二句稍慢,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3、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遐想。(课件出示多幅美丽的夜空图))过渡:千万年来,月球用它特有的魅力折服着人类,人们梦想着能登上月球,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终于在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了这个神秘的星球,他们第一眼看到的.将是怎样的世界呢?(课件出示宇航员登月球图片)。

(三)朗读第二自然段,了解月球是怎样的世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度段,思考:宇航员第一眼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

下面请第三小组为大家朗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理解“荒漠”、“奇异”。

我知道了月球上是什么样的,我知道荒漠的意思是荒凉广阔的土地。我知道奇异的意思是奇怪。

3、现在我们已经乘坐飞船来到了月球,把你看到的景色,用高科技电话告诉人类吧!(手势做打电话样子,师生接读第二自然段)4课文用哪个词概括月球景色特点(板书“奇异”)。

5、月球上景色你觉得最奇最异的是什么?

学法指导:

如果我们能向刚才那孩子,抓住文中重点词,带着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仔细读第二自然段,读书时,可以在词下面作记号,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

6、指导朗读:

在月球上我们能感受到黑夜同时能感受到阳光,还能感受到没有一点生机,月球上一切真是十分“奇异”你能把这种感受用声音表达出来吗?读一读,练一练。

7、播放月球景色课件。

你们想亲眼看看月球上奇异景色吗?请看看宇航员从月球拍回来的照片吧!(课件出示月球地貌图片)。

过渡:

下面默读课文的3—6自然段。

人们做了那些实验?月球奥秘发布会开始。

下面请第四小组汇报第三自然段。(先齐读,然后说出第一个不解之谜)。

下面请第五小组汇报第四自然段。(人们做了哪些实验,相机板书:细菌、植物)。

这些迷科学家解决了吗?是啊!这一串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说出多么“令人费解”啊!板书:“费解”)在书上找到这句话齐读。

指导读好感叹句,认识一句话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

人们有做了哪些研究呢?下面请第六小组汇报第六自然段。(通过估计可以看出这只是推测的结果,有可能的意思。)。

第七自然段用一个省略号,你能领略其中的道理吗?全文采用列举法,这里表示什么?(还有好多的谜)谁在课前收集月球之谜的资料了?来让我们听听还有那些谜吧?(生汇报)。

过渡:人类探索发现月球的奥秘的同时,又发现了许多未解之谜,此时你有何感受?

五、齐读最后一段。

现在我们已经乘坐飞船回到了地球,遥望那远远的明月,你想说些什么呢?请第七小组说说。(我想起了一句古诗、请同学看95页的资料袋,我们给大家读一读。

教师小结:

让我们从小学好科学知识,将来继续探索月球的奥秘吧!

六、板书:

景色奇异。

月球之迷细菌令人费解继续探索。

科学实验植物。

小学四年级语文《飞向月球》课文及教案

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一艘载着阿姆斯特朗等三名航天员的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上了天空,开始了奔赴月球的旅行。

从地球到月球需要飞行75小时5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航天员们可以轮班工作、吃饭和休息。他们睡觉的样子和吃饭的方式很特别。因为失重的缘故,座舱里没有上下和正反之分,所以,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下、脚朝上悬着睡。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把食品放到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物,可以让它们飘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从宇宙飞船上看月球,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种奇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黄色的。从宇宙飞船上看地球,地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在茫茫的宇宙中,显得特别美丽。

经过三天多的飞行,宇宙飞船渐渐接近月球。从舷窗望去,前方的月亮越来越大。这时,地面指挥中心命令航天员准备着陆,两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登月舱逐渐减速,慢慢下降,最后,终于在月球上停稳了。

舱门打开了。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沿着登月舱的扶梯下来,踏上了月球。过了一会儿,奥尔德林也下来了。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月球上没有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也没有中国神话中所说的宫殿,嫦娥和玉兔,只能看到巨石嶙峋的荒原和耸立的高山。航天员们在月球上采集了不少土样和岩石标本,拍摄了许多照片,带回了地球。经分析研究,科学家发现月球上含有几十种元素,很有开发价值。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

《飞向月球》教案

1、去旅行。

-----老师手里有5封信,他们是月球的朋友给我们的邀请函,请小朋友到月球去做客,信封上分别写着678910,下面请小朋友来当邮递员把信送到5个小组。

2、买票。

-----每名小朋友都选择你喜欢的颜色的票。然后看到车票上会有一道算数题,算出它的答案,比如得数是6的选择神舟6号,坐到写有6的信封位置。

3、检票。

----各位乘客好,飞往月球的神舟号要起飞了,请各位乘客系好安全带,我们要去检票了,没有票或坐错位置的.乘客请到售票处来。

一.改错。

1.帮助坐错位置的乘客把他们送到正确位置。

2.出示错题卡进行多角度改错。

如:1+4=6可以改成2+4=6。

1+5=6。

1+4=5。

1.抢答题。

----幼儿分成了神舟6号、7号、8号、9号、10号队。教师出示题卡,幼儿抢答,比一比哪队得分多。

2.必答题。

----每组选出两名代表,要求幼儿用三种改正的方法。

3.请获胜组代表发表获胜感言。

----根据得分选出前三名。

打开画册《方向月球》做宇航员,找出每个飞船上的错题,进行修改,让飞船成功飞向月球。

《飞向月球》教案

本单元以“明月”为主,编排了两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记叙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描写月亮,介绍月亮。《飞向月球》真实地再现了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通过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以下能力:

1.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能在课前根据要求,通过书本、上网、问家长等手

段,查找到有关月球的知识,对月球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积累。这样,在课堂上就容易与文本产生共鸣,较快地进入情境。

2.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包括如何分工、如何有序的表达、如何在讨论时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如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等等。所以,在本堂课我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

3.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完整、通顺的语言回答问题,进行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为了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此项能力,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请你以一位航天员的身份给大家介绍在宇宙飞船飞行的过程中,你是如何吃饭、睡觉、工作的”。

4.朗读课文的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声自读、默读、齐读、轮读、站起来大声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在本节课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就设计了以上不同类型的读,目的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位、在读中思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14个生字以及多音字“着”。

3、自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的神秘面纱,激发对月球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

教学难点:理解“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飞向月球作文

“飞船马上就要起飞了,请系好您的安全带,来完成我们这为期一周的月球旅行!10、9……2、1起飞!”这是20xx年宇宙飞船里广播发出的声音。飞船起飞了,我立刻觉得自己好重,肚子像是要被压扁了。这时,广播又响了:“旅客们,现在可能会有超重现象,请不要担心,放轻松一点。”过了几分钟这种现象就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失重现象,刚才觉得安全带太重了就把它解开,现在就飘起来了,原来这就是大空旅行。

我急忙往窗外看去,繁星点点,美丽极了!不一会儿,又响了:“旅客们,马上就要到月球了,请准备降落”呀,很快就到了,科技发展得真迅速。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月球表面,原来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月亮,只是到处坑坑洼洼,一点也不像月亮那样光滑。导游介绍到:“这是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长约2—23米左右,是月球上的一大风景点。

接着,我们到新月旅馆去住,今天只游览环形山了。到了旅馆,终于可以把这太空服脱了,可谁知道外面火热火热的,有空调也是78度,热得快昏过去了,幸好及时反应过来,把太空服穿上,才好一些。到了晚上温度又降到了零下78度,好冷呀!但这太空旅行,就得这样。

第2-4天,我们组织了一支”小小采矿队“由12人组成,我也是其中一员,目的是为了找到月球上的矿产,并带一些回地球。月球的矿产非常丰富,其中铁、铝、镁这三种矿物的总量比地球上还多,还有静海石等5种矿物还是地球上没有的。这三天,我满载而归,虽然找的时候很辛苦,但付出就有回报,当看见我的成果时,我不禁喜出望外!

”万博,醒醒,快醒醒,星期天你就睡到这么晚,已经11:30了!“是妈妈在叫我。原来这只是一场梦,但我些信,我的梦结束了,可人类在月球安家的梦,并没有结束,而会一直的持续下去!

飞向月球

课前思考了一下如何在课堂中去营造一种浓浓的科学氛围。

1、科学氛围的导入。

如何引入,设计时想到了几点:

1、中秋节就要到了,月亮代表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的寄托,如“独在异乡为异客”、“但愿人长久”等。

2、古代神话中对月亮的向往,如嫦娥奔月、广寒宫、桂花酒等。

3、神州五号的升空、中国登月计划的开展。

4、阿姆斯特朗说的一句话:对我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对整个人类来说,却是跨了一大步。

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引入第一点后,后面两点让学生在竞赛中进行,背背以月寄相思的诗词、开展一些小知识的竞赛。

思考:课前设计中就知识引入的时间会长一些,第二、三点也可以放在课后进行,学生在进行小竞赛中情绪比较高,时间长就长点吧,大概花了十分钟的时间,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时间,这样课前的导入时间是否过长?但想想这几点对学生兴趣的激发都有好处。

在学生小竞赛后教师对学生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说了一句话,有位同学接着就说了一句:是美国话,老师也就顺着而下:对,是美国话,老师才翻译过来,对意思还不太理解,咱们来好好学习课文,看看你是怎样理解的,也好帮帮老师。咱们就一起来和他们来一次奔月旅行。

以下的步骤是;

1、教师:搬开科学旅行中的绊脚石。

读通课文,自己解决部分词,根据课后的要求给课文分段。

相互讨论,看看还有哪些绊脚石能解决。对还有的一些,让学生读读句子,尽量自己解决。基本上学生读过两次后都能自我解决。印象深的是对“广袤、巨石嶙峋”,让学生读句子,怎样去读,读后你有什么感觉,两读后学生都能自己说出来了。

2、教师:自我快乐科学旅行。

读自己喜欢的、感受深的地方,把它读好。由于时间关系,受开始时间的影响,此处没能真正的读好。但老师感到欣慰的是这节课举手的学生特别多,有一些平时不喜欢举手的学生也纷纷举起了手,老师也做到了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看到想举又不举的学生脸上的表情,一般机会都给了他们。

下节课,主要的思路:

1、把课文读好,第六小节读美,读出感受。

2、找出文字背后的故事。

(1)、宇航员训练中会有哪些故事。

(2)、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那一时刻会有哪些故事。

3、体会阿姆斯特朗那句话的意境。

4、现场采访(情境再现),然后写一则新闻报道,

(5)、课外布置一个有关航天的手抄报(可以分工合作)。

《飞向月球》说课稿

《飞向月球》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它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历,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激发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段,写了三名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第二段,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第三段,写人类发现月球很有开发价值。课文以“飞向月球”为重点,首先交代宇航员离开地球的时间和方法,接着写了宇宙飞船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现象后宇航员们工作、吃饭和休息时的情形,最后写飞船接近月球,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在月球上着陆。

1、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1、读懂课文(1———4)小节,即“飞向月球”部分。

2、分段、概括段意。

电脑、网络教室。

学生学习需要激趣,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学伊始,我与学生谈话讨论杨利伟的太空之旅,把学生带入他们感兴趣的世界,营造了一个感兴趣的“场”,使学生进入主动、专注的学习状态。

随着网络的普及,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涉猎将更为广泛,更为开阔,跨越课堂的界限。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查找杨利伟太空之旅的自拍录象,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详细资料。学生亲自动手,对太空旅行的经历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筛选、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即拓展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整堂课的合作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合作欣赏,感受太空之旅;合作读文,感悟语言;合作探究,有相同问题的同学一起查找资料。三种不同的合作方式,从朋友合作到组内合作到自由选择合作,由点及面,由开放走向灵活,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发挥群体的创新力量,使每个孩子得到不同层次的帮助和发展,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中达成学习目标。

1、教师谈话:前阶段,我国宇航事业中取得了一项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你知道是什么吗?

2、如果杨利伟来到课堂,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想问他什么问题?

1、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进入精彩的网络世界,找到杨利伟叔叔,去揭开太空之旅的神秘面纱,领略其中的奥妙吧!你还可以约上好朋友一起查找!

2、学生用“google”搜索器,输入“杨利伟太空之旅视频”观看网上的自拍录像、图片和文字资料。

3、网络中的太空之旅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其实,早在1969年7月16日,美国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并在月球上安全着陆,迈出了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步。现在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出示课文)读到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课文,感悟语言材料。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感受。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重点句子。

1、教师:除了课文提供的信息,你还想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哪些情况?

2、学生提出问题,找到与自己有同样疑问的同学一起上网查找资料,进行整理。

3、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与答案。

飞向月球的作文

盼啊盼!盼啊盼!终于盼到了今天了!清晨,我穿上宇航服,登上希望号飞船,随着姐姐去宇宙空间,这一次的目的地是月球。

飞船在广漠无垠的太空中飞驰,透过窗户,我看见湛蓝的地球离我们越来越远。无数星星晶莹闪烁,有的像一眨一眨的小眼睛,有的像活蹦乱跳的小火苗,有的与我们的飞船擦肩而过,像在热情地欢迎我们从地球上来的朋友。我望了望窗外,问姐姐:“月球在哪儿呀?”姐姐指着不远的一颗星球,说:“瞧!那就是月球,你可不要以为她离地球很近,其实,月球离地球足有38万多公里呢!”“哇!”我不由得发出感叹,出神地望着那洁白如玉的月球,一股强大的吸引力迫使我恨不得马上登上那美丽而神秘的星球上去。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耳机里传来了宇航员的声音:“降落开始倒计时,大家做好准备,系好安全带,躺在椅子上,等待降落……“5、4、3、2、1”,话音刚落,一声巨响,我们的飞船在月球上着陆了。

下一步,我们将在月球上进行考察。我们背好氧气瓶,小心地在月球上行走着。在月球上走路可真轻松,每走一步好像都可以跳起似的,轻飘飘的,这就奇怪了,难道我会飞了不成?不!同行的一位阿姨告诉我:“这是因为月球的引力非常小,只有地球的14%,所以走起来就会有像飞一样的感觉。”我点了点头,继续走起来。这时,一位黑胡子伯伯拉着我,走到一座环形山跟前,神气地问我:“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当然知道啦!”我不服气地说,“这叫环形山,是由太阳系中的石块造成的,在太阳系里,有数不清的石块,它们也和星球一样旋转,这些石块的撞击力很大,它们直接撞在月球上,当然砸得到处是坑啦!”黑胡子伯伯惊讶地说:“这小家伙还不错嘛,真是后生可畏呀!我也该退居二线了。”

这句话逗得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过了一会儿,谢叔叔指着手表对我们说:“再过5分钟就可以看到日出了,我们来的真是时候,月球上要27天才可以看到一次日出,机会难得呀!”又过了一会儿,太阳真的慢慢升起来了。在月球上看日出是截然不同的,在月球上看日出,太阳刚露出一个小点儿,白天就瞬息而至,好像夜晚开电灯一样,眨眼间就由黑暗变为光明,整个过程没有五彩缤纷的霞光,只有一个金灿灿的球体升起。虽然已是大白天了,可天空却是黑乎乎的,在月球上看日出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呀!

飞向月球作文

三十岁的吴响天是一名宇航员。现在他和同伴杨静仁正坐在“玉兔”号航天飞船上。不知不觉中,开始倒计时:“10、9、8、7……点火,起飞!”

飞船向茫茫太空驶去。过了半天,雷达显示航天飞船到达月球。这里神话中的嫦娥,也传说中的玉兔,干枯的河道、奇形怪异的石头和巨大的盆地。宇航员们采集并拍摄了许多月球上的标本。这时,突然听到有人说话:“欢迎你们来到月球!”宇航员一起问道:“你是谁呀?”这时从黑暗的地方突然跳出外星人:“我月球的主人,我叫卡拉卡尔,请跟我来。”宇航员充满好奇心,到底去地方呢?走了半个小时,前面了一幢房屋,原来这卡拉卡尔的家。卡拉卡尔介绍说:“我和儿子住里。现在我儿子到银河奥委会工作去了,现在我人住里。你们能来坐客,我兴!”

就时,闹钟响了。吴响天醒来一看,正躺在床上。太阳了,小鸟在树上欢快地鸣叫。多么美的`梦啊!吴响天开心地想:“我要去对杨静仁说,以后还要代表地球参加银河奥运会,为地球人争得荣誉!”

《飞向月球》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你们好!《飞向月球》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的第七篇课文,它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在专题站《飞向月球》的环境下,应该能较轻松地将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理清,了解了宇航员在失重后工作、吃饭和休息的情形,体会到他们工作艰难和认真负责的精神,目标能较好的得到达成。

这时我想到了“研究性学习”,它要求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在我们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里,学生们从自身学习生活实践出发,找到了他们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关月球的研究。

网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研究性学习可以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找到实践的支点,我何不引入现代网络技术,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整合呢?于是我针对此处的教学内容对网络资源进行了整合,将课文提供的指导性研究主题扩展了专题站,它能为学生如何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实践提供有效手段,有助于语文课堂拓展教学的展开。

根据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我将该教时的能力目标定为:通过网络环境下学生积极、主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他们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为: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网上收集资料的乐趣、乐意主动参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毫无疑问,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便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在网上的研究性学习效率又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1、发现问题阶段:

[主题定位]。

上面讲到学生生成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一一去研究,显然不切我们的教学实际。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提炼,以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注意。学生通过讨论,本着兴趣第一的原则,结果无外乎两个研究主题:1、研究月球文化。2、研究月球的开发价值。此时,本堂课的研究目标已经动态生成。

2、研究问题阶段:

[问题导向]。

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任务驱动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课题的动态生成为学生积极的知识探索、建构指明了方向,学生围绕课题自主研究开去。

[自主研究]。

专题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平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更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当然学生可折分课题研究一个子课题也可研究一个或多个课题,这便要量力而行了。

[信息查询]。

网上资料的收集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筛选、整理,为最终问题的解决作好了准备,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主发展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教是为了不教”,我相机要对学生进行信息查询的指导。使用网站导航、搜索引挚和浏览器提供的查找功能来查询信息是比较好的几个方法。本专题站高度集中本地资源,供学生参考使用;将用“pagetopage”的方法超链接的远程资源下载到本站点下,学生通过超链接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加快了收集资料的速度;集成“google”等泛资源,便于学生自己运用该搜索引擎直接上网收集资料。为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网上的研究性学习效率提供了支持。同时在教学中时刻提醒我们的学生注意研究目标,以使其不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

我在设计时还增加了搜索登记功能,使每个学生既是信息的获取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密切与研究目标相结合的信息库,有效整合了网络上的相关资源。

[探索思维]。

学生上网查询后,进行深层次的心理思考,选择网络信息中的要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总结,知识重组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了其自主思维。同时他们的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可以增长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学生在研究月球文化的子课题——月球上的景观时,对文中“高山耸立,巨石嶙岣”进行了扩充,指出月面的地形主要有:环形山、月海、月陆和山脉、月面辐射纹、月谷(月隙),并一一为大家作介绍。

[合作研究]。

《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从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动机的角度、认知的角度还是意义建构的角度,合作学习都是一种具有优越性的教学策略,能有力地弥补自主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该环节我设计以下三个步骤:

(1)自愿组合成研究小组,解决未决课题。

(2)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继续研究上述动态生成的课题,可三个一群,五个一簇,成为志同道合的研究群体,从中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

(3)各组整理研究成果。

3、研讨交流成果阶段。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实质上是为了让学生在较高的水平上思考,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首先,各研究小组展示阶段性成果。可发表章,也可将文本、图像、演示文稿等作品上传到本研究性专题网站进行展示。

然后,在网站的“交流天地”、“专题讨论”中讨论,或对自己的成果补充内容或征求别人对你成果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成果提出异议。此时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个学生认为“天狗吃月亮”是月亮的传说,而另一个学生则认为“天狗吃月亮”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两人争论不休,面红耳赤。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了再度深层次的心理思考。结果有了,原来当时我们的科学还不发达,对一些现象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现在科学已经搞清了其形成原因,它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天体运动变化而形成的。

最后,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在此应以能力为主轴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可适当进行自我评价,生生互评,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这里也就是专题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有了前面几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学生进一步修改了自己的成果,形成了阶段性的看法。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知识真正通过意义方式获得。

[拓宽延伸]。

研究性专题网站不但可以直接用于课堂作多媒体教学手段,又可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学,成为教师课堂教案的延伸。学生在此可重新确定研究课题,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如:(1)地球为何适合人类居住?(2)火星又有何开发价值。等。

我认为此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流程设计具有以下特色:

1、任务设计的真实性。

基于网络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提倡以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选择真实性任务,真实性的任务可以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习者用“真实”的方式应用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他们是相关的和有意义的,这也是维持学习动机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由于在真实性任务中学生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又是整体性的,具有挑战性,学生必须依*自己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研究别人的解决方法,这样他们就好象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一样,解决了问题就是奖励,因此容易激发起内部动机。

2、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的途径,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表达交流成果的能力。教师引导呈现一个需要学习研究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飞向月球的作文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这是地球上的美丽天空。但在月球上,你抬头只能看见黑乎乎的天空。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和液态水。

月球虽然荒凉,但并不是一颗死气沉沉的星球。由于受地球引力,月球上经常发生一些小地震,有时还会在月球表面形成一些细微的裂缝,并有气体排出。

月球脸蛋少侵蚀。

月球表面我们称为‘‘环形山’’的‘‘伤疤’’形成于距今38到41亿年前,‘‘肇事者’’就是宇宙中的岩石。现在,虽然这些‘‘伤疤’’让月球的‘‘脸蛋’’坑坑洼洼,但是它们并不会受到很多侵蚀,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月球的地质活动不活跃,因此不会像地球那样因频繁发大地震,火山暴发等导致地形地貌的大变活动;其二,由于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层,也没有风雨雷电,花草树木。因此表面侵蚀作用就很少发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