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教版数学教案范文(16篇)

时间:2023-12-16 17:41:11 作者:文轩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和解决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数学人教版高一教案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3.1.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推导及其应用,学生对于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已经十分熟悉,并且在上节课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工具,是载体。但我们的教学是要面向学生的,高中学生本身身心已经趋于成熟,管理与教学难度较大,那么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非常成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以应该积极发挥这种优势,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能够根据其判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过程中,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猜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四、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推导。

五、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导入,很好的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人教版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具准备:

相关数据资料,学生课前搜集的数据。

教学重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2页底1题。

2、教材第12页第2题。

3、教材第12页第3题。

五、思维训练。

括号里能填几?

49()835≈50万49()835≈49万。

人教版高三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例,了解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与能力目标:

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

【教学重点】:

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教学难点】:

简洁、准确地表述“或”命题、“且”等命题,以及对新命题真假的判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问题:

下列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

(1)12能被3整除;

(2)12能被4整除;

知识建构归纳总结:

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

记作,读作“p且q”。

引导学生通过通过一些数学实例分析,概括出一般特征。

1、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例1中每组命题p,q,让学生尝试写出命题,判断真假,纠正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学习使用逻辑联结词“且”联结两个命题,根据“且”的含义判断逻辑联结词“且”联结成的新命题的真假。

2、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例2中每个命题,让学生尝试改写命题,判断真假,纠正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

归纳总结:

当p,q都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

学习使用逻辑联结词“且”改写一些命题,根据“且”的含义判断原先命题的真假。

引导学生通过通过一些数学实例分析命题p和命题q以及命题的真假性,概括出这三个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一般规律。

人教版高三数学教案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使学生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态度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一百万有多大”之后,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较小的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在学完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尝试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感,不仅对于其正确理解数据所要表达的信息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2.教材处理。

基于设计理念,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适时添加了“银河系的直径”这一问题,以向学生渗透辩证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百万分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力争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借助自身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来感受百万分之一,发展学生的数感。能运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

(2)数学思考:

通过对较小的数的问题的学习,寻求科学的记数方法。

(3)解决问题:

能解决与科学记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科学记数法的科学性和辩证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对较小数据的信息做合理的解释和推断,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难点:感受较小的数,发展数感。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这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周围世界和社会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据都想尝试着来加以分析和说明,但又缺乏必要的感知较大数据或较小数据的方法及感知这些数据的活动经验。

因此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以“问题情境——设疑诱导——引导发现——合作交流——形成结论和认识”为主线,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将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直观情境的观察和自主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并通过合作交流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教学手段:

1.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直观、生动地反映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常见的生活物品为直观教具,丰富了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使学生对百万分之一的认识更贴近生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问题1:光的速度为300000km/s。

问题2: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km。

问题3:中国的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

(十).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我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数据及问题背景为依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认识百万分之一,丰富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授课时相信会有一些预见不到的情况,我将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处理。

湘教版数学教案

1、谈话导入。

2、课件出示:四副有美丽图案的地毯,让学生观看后说说。

美在哪里?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地毯上的图案。

3、课件出示有蓝案的地毯图片。

笑笑和淘气看见一块地毯,图形如下图,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砖铺成的图形多美啊!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吗?(一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

生:是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对,大家观察很认真,这个图形是对称的,很美。

师:给大家提了一个数学问题,看着这幅图,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问题?

生: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多大?

师:猜得真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毯上的面积”。(板书)。

二、自主建构,合作探究。

1。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策略。

师: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张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将想到的方法简单地记录到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合作交流,对比择优。

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方法,然后记录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方法最多,最简便。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生1: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

生2:用总的14×14的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

生3: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

生4:转移填补,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蓝色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

师:对于各组发现的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生:方法1直接数太麻烦,方法3把这个图形分割成4块,算出或数出其中一块的蓝色面积再乘4比较简便。

生:方法4想法很巧妙,也比较简便。

……。

师:(小结)大家对比很认真。对于这种在方格图中计算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用大面积减小面积,还可以对整体进行分割,一部分一部分数或算。具体运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

三、全课小结,课后拓展。

师: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还可以“大减小”。如果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上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还可以把他们写进数学日记。

人教版高三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简单函数导数符号表示和基本导数求解方法;

3)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4)能进行简单的导数四则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先理解导数概念背景,培养观察问题的能力;再掌握定义和几何意义,培养转化问题的能力;最后求切线方程及运算,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态及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学重点:

1、导数的求解方法和过程;

2、导数公式及运算法则的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的理解;

2、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运用。

教学课型:复习课(高三一轮)。

教学课时:约1课时。

人教版数学教案

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完成练习八p118第3题和第4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出示p118页5题。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

结合讲解,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要把那个数量作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时,更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每一步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人教版数学教案

数学活动《小熊请客》是以故事小熊请客导入,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带幼儿进入数字、圆点、实物三者的相匹配的学习中。活动流程是这样的,我先通过导入今天我们班要来一位新朋友—小熊,并出示小熊的图片,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第一个环节:看!小熊今天请了一些小动物,还分别给它们准备了一些食物,并出示图片。因为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物朋友小猫、小狗、小鸡、小猴等,孩子们很是喜欢。所以让他们一起来说一说都有谁。

第二个环节是是请客人用餐,根据小熊为朋友们准备的食物,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数一数,小猫吃了几条鱼如:1、2、3、4一共有四条鱼。并让幼儿根据盘子里的食物数量给圈点涂色,吃了三条鱼就涂满三个圆点,再找到对应的数字3,将数字圈起来。接下来的小动物方法同上面一样,让幼儿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第三个环节是是让幼儿在活动材料《数学》第3页上进行操作,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我适时提醒启发他,边巡视边指导。

第四个环节是老师进行一个点评,对幼儿在做的过程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不足之处和调整:在此次数学活动中,第一环节中我觉得我准备的还不是怎么充分,应该做一个ppt,把小熊请的小客人逐一的出示出来,然后让幼儿猜一猜小熊分别给它们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利用幻灯片的形式让这些食物显现出来,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第二个环节的时候,我忽略了教幼儿数东西的方法,如小鸡吃了四条虫子,应该手指头先指好第一条虫子,开始数,这样能避免少数或多数的情况发生。在让幼儿进行涂圆点和圈数字的时候我也考虑的不是很全面,可以手绘一张图,老师先示范怎样涂和圈的,然后再请能力强一点的幼儿做一个榜样,最后在让能力弱一点的涂和圈,指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的纠正。在讲评的时候,可以拍下幼儿操作中错误的地方,而不是拿幼儿的本子上来评讲,这样会导致有些坐在后面的幼儿看不清,本子可以放在桌子上,不要拿在手里,避免有些幼儿玩手里的本子不认真听。对于能力差,做的不好的幼儿要给予鼓励,如告诉他只要把刚刚说的那些错误改正了,就能像其他幼儿一样全对了。最后活动延伸的时候我可以把它延伸到区域活动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如制作一些相应的图片让幼儿找一找小青蛙吃了几条虫子,并涂一涂圆点,圈一圈相应的数字。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使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小熊请客的故事,数、摆、再数、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等活动,使学生口、手、眼、脑多种器官参与,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为乐于学、善于学,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得积极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在合作交流中,有一些学生还不太积极主动,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研究探索如何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乘法口诀的教学一般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但本课设计新颖,富有情趣,体现了数学学习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小熊请客”的情境入手,一下子就吸引了爱听故事的小学生,学生轻松地从情境中开始数学知识的学习。新知的探索主要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中完成。如小组试拼图形、小组摆放图形、小组合作写算式、合作编口诀都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多次的小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团队精神。新知的应用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密切联系实际,体验到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练习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童心、童趣,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一次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新理念,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感情交流。整节课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态度温和,语言具有亲和力,接近学生的心灵,体现了“欣赏学生、赞美学生”这一理念。师生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学难点:对“数学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教学准备: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二、问题探究。

三、体验感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板书:1×3=3。

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

1题:找朋友。

2题:找规律填数。

3题:动物运动会。

数学故事。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32×3=63×3=93×4=12。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

3×5=153×6=183×7=213×8=24。

三五一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掌得不错,记忆方法也能掌握。口诀大部分同学能在课堂上背出来。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人教版数学教案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使学生感受到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浙教版数学教案

1、用简便方法计算。(教材14页第八题,第二竖行。)。

2、教科书14页12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再订正。

3、教科书13题。

先让学生仔细看示意图,找出每个房间的长宽,再计算。

4、教科书14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再订正。

浙教版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人教版数学教案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ppt课件出示)口算8×10=()我是这样想的:。

口算20×3=()我是这样想的:。

2.一分钟速算。

10×5=35×2=210×4=16×5=。

14×6=30×3=280×2=330×3=。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好了!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完成有关口算乘法的一些练习。

二、目标练习,巩固理解。

1.基础练习,完成教材第43页~45页练习九的第3,4,5,9题。

(1)第5题:完成第5题,看谁算得快?

鼓励算得快又对的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巩固对算理的理解。

(2)第9题:学生通过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并说说自己的口算过程。

(3)第3,4题: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找出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的第6题~8题。

(1)ppt课件出示第6,7题,指名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有理有据的进行表达。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第8题,夺红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性。

3.综合练习,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的第10,11题。

(1)第10题,行程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学生独立解决(1)(2)两个问题。利用豹子和羚羊之间的速度差乘追及时间等于追及的路程这一关系式解决问题(3)。(学生集体讨论,选择性拔高)。

(2)第11题,时间问题:1小时=60分,1天=24小时。

分析题意,理解隐含条件。

4.思维训练,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的第12题。

(1)引导学生获取有效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1)。

(2)提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三、拓展练习,升华提高。

小组出题,互考互评。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人教版数学教案

[成功之处]题中出现隐含条件,教学时,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法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头脑中就会清晰地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数量关系式模型,进而通过交流,掌握这一数量关系。

[不足之处]理解“追及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练习题第10题第(3)题的基础,也是难点,部分学生理解得不透彻。

[再教设计]可利用课件动态模拟豹子和羚羊1秒钟后距离相差了多少,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速度差,也可以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了解8分成两份有七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互换的方式找出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活动重点:

学习8的组成,知道8分成两份的其中不同的分法。

活动难点:

幼儿能较熟练、较快地进行8的分合活动。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狗磁性教具8只、小圆片人手8片、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7的组成。

1、对数游戏。

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游戏“对数游戏”,就是老师先报一个数,然后你们再报一个数,我们报的两个数合在一起要是7。

师:我报3。幼:我报4.

2、问答游戏。

师: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

幼: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1和6。

2、请个别幼儿上黑板前操作,引导幼儿边分边说,有几只去了小兔家,有几只去了小猴家,并用分合式记录下来。提醒幼儿每次分的要不相同。

提问:8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7种)。

4、找出8分成1和7及7和1的情况,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交换关系,再来找找,还有哪些是这种交换情况的?原来,我们只要将8分到3和5,就能找出6对分合式,因为两个数之间是可以交换位置的。

5、现在我们知道了8分成两份有7种分法,谁会把这7种分法有顺序的写出来。(请一幼儿书写)。

我们来看看这个分合式,左边和右边的部分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两个部分数之间递增、递减的关系)。

三、幼儿操作。

1、小朋友,现在老师给你们每个人准备了8片小圆片,请你们把这8片小圆片分成两份,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一次记录一次在纸上,看谁分得快又对,而且不会漏掉。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要分成两份。纠正幼儿不良书写姿势。

3、小结:要分得快有两种好办法,就是分出来一种,直接把两个部分数调换位置,又是另外一种分法。第二种好办法就是,第一种分法,左边分,1个,剩下的分给右边,第二种分法,左边分2个,剩下的给右边。

四、结束部分。

评价幼儿操作情况,表扬上课认真、积极的幼儿。收拾用具,结束本次活动。

人教版数学教案

口算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口算卡片。

3×25=16×4=23×4=21×5=。

120×3=150×4=3×240=2×360=。

2.揭示课题。

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都很不错,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口算乘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某超市进行促销活动,进了一批水果,请大家帮忙整理整理。

(1)ppt课件出示主题图(1)。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10=)。

(3)小组合作,探究算理: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4)学生汇报,教师动态呈现口算方法,理解口算算理。(课件演示)。

预设:。

方法一:把10盒橙子分成两份,每份五盒,分别算出五盒的橙子数,再把两次算得的数加起来。

5×6=30,5×6=30,所以30+30=60(个)。

方法二:10盒橙子,可以先算9盒的个数,再加上1盒的个数。

6×9=54,54+6=60(个)。

方法三:先不看10上的0,先1×6=6,再在结果后加上0,所以6×10=60(个)。

(5)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口算方法。

2.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1)ppt课件出示计算下列各题。

5×10=9×10=18×10=40×10=。

(2)指名汇报各题口算方法。

(3)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原因。教师提示:灵活选择口算方法。

3.深入探究,延伸算理。

师:同学们对橙子数的计算比较准确,而且思路清晰,下面让我们来继续整理苹果的数量吧!

(1)ppt课件出示主题图(2),分析图中的数学信息并列式:12×20。

(2)想一想:12×20应该怎样口算呢?

引导观察主题图,思考多种方法。独立想一想,小组讨论。

(3)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汇报并写板书)。

三、课堂总结,积累经验。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巩固提高,练习运用。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

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

2.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的第1,2题。

小组比赛,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一说他的口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人教版数学教案

1、通过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4、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

关键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

难点找准单位“1”

教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学课件演示教学意图。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