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模板15篇)

时间:2023-11-30 10:10:23 作者:GZ才子

范本是一种学习的参考材料,通过借鉴范本可以提高写作的水平和能力。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精彩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选修课论文

在语文新课程的若干模块中,选修模块的教学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选修教学涉及到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20xx年秋季,我校开始苏教版语文新教材的实验教学,2005年进人选修教学阶段。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在选修教材的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本文就选修教材的教学实施问题谈一点看法。

关于教学模块的选择。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选修教材的教学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点:课程开发权属于学校,即学校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需求和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发选修模块;学校制订选课指导手册,指导学生选修;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系列和学习模块,制订学习计划,按计划选修:教学班级与行政班级并行其中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教材的可选择性。

由于教育理念上的问题、社会接受心理上的问题,更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办法实施理想状态下的课程选修。首先,“选修”制度没有在我们的课堂中站稳脚跟;其次,实施选修教学的师资力量准备不足;第三,选修教材的编写存在困难,大部分学校不具备编写教材的能力,不得不依托高校编一套地域性的统一选修教材;第四,选修教学给教学管理带来新的困难,对教学设施提出更高要求;第五,选修与高考如何接轨,给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切实搞好选修教学,首先就要解决选修哪些教学模块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选择教学模块应该遵循下列三条原则。

一是抓住核心、满足个性的原则。语文选修教材共有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有若干个模块。我们要首先保证把那些在语文基本素养中居较为核心地位的课程开足开好,如《唐诗宋词选读》、《写作》、《现代散文选读》(或《实用阅读》)、《(史记)选读》(或《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论语)(孟子)选读》)等;然后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师资的可能,设法多开设其他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发展需要。

二是注意引导、适当平衡的原则。选修课固然以学生的选择为主,但在选择中应注意适当平衡。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意体类的平衡,避免某一体类过多重复。比如《(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论语)(孟子)选读》都是以文言文学习为基础的。根据需要选择其中1-2个模块就可以了;又如《现代诗歌选读》《现代散文选读》《短篇小说选读》和《中外戏剧名著选读》都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对于想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学生,可以考虑选择其中1—2个模块即可。二是注意文学文化演变发展的平衡,注意中外、古今,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的兼顾。如选修了《唐诗宋词选读》后,建议选修《现代诗歌选读》,以构成较为完整的诗歌发展的脉络;如在选修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的模块后,可以考虑在“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选读”中再选择新的模块,使文学与语言或文化相协调。从而使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

三是互为读本、有机补充的原则。所有的选修模块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模块与模块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可以“互为读本”,有机补充。这有两种方式。一是扩张式补充,即随视野的开阔,学习的深入,所选的选修模块不断增加扩张。比如由诗歌扩张为小说,进而扩张为戏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弥补式补充,即为了弥补学生个人知识的不足而增加的辅助性选修。考虑到课改过渡时期的特殊情况,选修课一时开不齐,可以给有兴趣的.同学配发相应的选修教材,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以教师的讲座、报告等,或作为校本选修课安排,对选修课进行弥补。同时选修课教科书也可以成为教师今后开设校本选修课的素材,保证校本选修的水平和质量,从而使教师在较高的平台上获得专业化发展。

基于这三条原则,我们在选课的实施策略上注意了四个方面。

自由选择与统一安排相结合。在选修教材的选用上,我们首先广泛征求、整合学生的意见,然后结合学校师资力量的配备和资源情况统一安排,确定选修模块。统一确定的选修模块仍保持一定的选择性,一般一个学期开设的选修模块不少于3个,这样学生就有了一定的选择空间。同时,开设了近10门校本语文的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瞄准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选择选修模块时,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高度重视选择那些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教会学生思想方法有较大帮助的模块。针对2007届学生的实际,我们选择了《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写作》《语言规范与创新》《(红楼梦)选读》《散文选读》《实用阅读》《短篇小说选读》等选修模块。

适当照顾高考可能出现的要求。考虑到社会接受心理等因素,我们在选择选修模块时,注意到尽可能与高考要求接近。如《(史记)选读》的教学,可以联系现行高考的“文言文阅读”,使学生在感受《史记》文学与史学成就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可以联系现行高考的“古代诗歌鉴赏”,使学生在感受古代诗歌持久永恒的魅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古诗鉴赏能力。《语言规范与创新》的教学,可以和高考的“语言知识和运用”中的若干考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积累有关知识,培养他们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提高他们语言的创新能力。

兼顾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特长。我校语文教师中,有对《红楼梦》有一定研究的教师,有参加全国艺术课程课程标准课题组工作的教师。有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加上扬州大学有一批教授参加了苏教版教材的编写工作,我们在选修模块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这些资源因素。

孙子兵法论文

按照用兵的原则,军事地理有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在敌国浅近纵深作战的地区,叫做轻地。我方得到有利,敌人得到也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前往,敌军也可以前来的地区,叫做交地。多国相毗邻,先到就可以获得诸侯列国援助的地区,叫做衢地。深入敌国腹地,背靠敌人众多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于通行的地区,叫做圮地。行军的道路狭窄,退兵的道路迂远,敌人可以用少量兵力攻击我方众多兵力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奋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全军覆灭的地区,叫做死地。因此,处于散地就不宜作战,处于轻地就不宜停留,遇上争地就不要勉强强攻,遇上交地就不要断绝联络,进入衢地就应该结交诸侯,深入重地就要掠取粮草,碰到圮地就必须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设谋脱险,处于死地就要力战求生。

从前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后部队不能相互策应,主力和小部队无法相互依靠,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上下级之间不能互相联络,士兵分散不能集中,合兵布阵也不整齐。对我有利就打,对我无利就停止行动。试问:敌人兵员众多且又阵势严整向我发起进攻,那该用什么办法对付它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最关心爱护的,这样就听从我们的摆布了。用兵之理贵在神速,要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在敌国境内进行作战的一般规律是:越深入敌国腹地,我军军心就越坚固,敌人就不易战胜我们。在敌国丰饶地区掠取粮草,部队给养就有了保障。要注意休整部队,不要使其过于疲劳,保持土气,养精蓄锐。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判断我军的意图。将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士卒就会宁死不退。士卒既能宁死不退,那么他们怎么会不殊死作战呢!士卒深陷危险的境地,就不再存在恐惧,一旦无路可走,军心就会牢固。深入敌境军队就不会离散。遇到迫不得已的情况,军队就会殊死奋战。因此,不须整饬就能注意戒备,不用强求就能完成任务,无须约束就能亲密团结,不待申令就会遵守纪律。禁止占卜迷信,消除士卒的疑虑,他们至死也不会逃避。我军士卒没有多余的钱财,并不是不爱钱财;士卒置生死于度外,也不是不想长寿。当作战命令颁布之时,坐着的士卒泪沾衣襟,躺着的士卒泪流满面,但把士卒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他们就都会象专诸、曹刿一样的勇敢。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部队自我策应如同“率然”蛇一样。“率然”是常山地方一种蛇,打它的头部,尾巴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腰,头尾都来救应。试问:可以使军队象“率然”一样吧?回答是:可以。那吴国人和越国人是互相仇视的,但当他们同船渡河而遇上大风时,他们相互救援,就如同人的左右手一样。所以,想用缚住马缰、深埋车轮这种显示死战决心的办法来稳定部队,是靠不住的。要使部队能够齐心协力奋勇作战如同一人,关键在于部队管理教育有方。要使强弱不同的士卒都能发挥作用,在于恰当地利用地形。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上下携手团结如同一人,这是因为客观形势迫使部队不得不这样。

主持军事行动,要做到考虑谋略沉着冷静而幽深莫测,管理部队公正严明而有条不紊。要能蒙蔽士卒的视听,使他们对于军事行动毫无所知;变更作战部署,改变原定计划,使人无法识破真相;不时变换驻地,故意迂回前进,使人无从推测意图。将帅向军队赋予作战任务,要象使其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将帅率领士卒深入诸侯国土,要象弩机发出的箭一样一往无前。对待士卒要能如驱赶羊群一样,赶过去又赶过来,使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去。集结全军,把他们置于险境,这就是统帅军队的要点。九种地形的应变处置,攻防进退的利害得失,全军上下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作为将帅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周密考察的。

在敌国境内作战的规律是:深入敌境则军心稳固,浅入敌境则军心容易涣散。进入敌境进行作战的称为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叫做衢地;进入敌境纵深的地区叫做重地;进入敌境浅的地区叫做轻地;背有险阻前有隘路的地区叫围地;无路可走的地区就是死地。因此,在散地,要统一军队意志;在轻地,要使营阵紧密相连;在争地,要迅速出兵抄到敌人的后面;在交地,就要谨慎防守;在衢地,就要巩固与列国的结盟;入重地,就要保障军粮供应;在圮地,就必须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堵塞缺口;到了死地,就要显示死战的决心。所以,士卒的心理状态是:陷入包围就会竭力抵抗,形势逼迫就会拚死战斗,身处绝境就会听从指挥。

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意图,就不要与之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情况,就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无法得到地利。这些情况,如有一样不了解,都不能成为称王争霸的军队。凡是王霸的军队,进攻大国,能使敌国的军民来不及动员集中;兵威加在敌人头上,能够使敌方的盟国无法配合策应。因此,没有必要去争着同天下诸侯结交,也用不着在各诸侯国里培植自己的势力,只要施展自己的战略意图,把兵威施加在敌人头上,就可以拔取敌人的城邑,摧毁敌人的国都。施行超越惯例的奖赏,颁布不拘常规的号令,指挥全军就如同使用一个人一样。向部下布置作战任务,但不说明其中意图。只告知利益而不指出危害。将士卒置于危地,才能转危为安;使士卒陷于死地,才能起死回生。军队深陷绝境,然后才能赢得胜利。所以,指导战争的关键,在于谨慎地观察敌人的战略意图,集中兵力攻击敌人一部,千里奔袭,斩杀敌将,这就是所谓巧妙用兵,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

因此,在决定战争方略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口,废除通行符证,不充许敌国使者往来;要在庙堂里再三谋划,作出战略决策。敌人一旦出现间隙,就要迅速乘机而入。首先夺取敌人战略要地,但不要轻易与敌约期决战。要灵活机动,因敌情来决定自己的作战行动。因此,战争开始之前要象淑女那样显得沉静柔弱,诱使敌人放松戒备;战斗展开之后,则要象脱逃的野兔一样行动迅速,使敌人措手不及,无从抵抗。

须加强调:

衢地要塞,兵家必争。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选修课论文

色彩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应用的范围非常的广,在设计领域也时常能够看到它的身影。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的提升,对色彩的需求越来越高,室内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甚至已经完全不能脱离色彩心理学。虽然国内外已经有学者开始研究色彩心理学,但平面设计角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色彩心理学的发展,更影响了色彩心理学的应用。基于此,研究色彩心理学并科学的运用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色彩的介绍。

色彩的最初来源是自然界中的光,是物体表面光反射所形成的产物。自然光是由可见光以及不可见光组成的。实验室里可以利用三棱镜反射不同波长的光,进而形成色谱,使光变成人眼能够看到的7种颜色,即红橙黄绿蓝靛紫。日常生活中所指的色彩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色彩的亮度以及色彩的色相。其中前者通过日光强度以及物体的反射能力确定,物体表面光强与色彩明度呈正相关。光的色相由光的种类决定,也就是物体所能够反射出的波长光。正是因为世界有了色相,才脱离了单调的黑白,变得丰富多样化。虽然色彩本身是不具备温度的,但是色彩在进入人眼后,人会获得一定的主观感受,继而产生冷与暖的感觉。冷暖的主观感受是人在接触色彩以后,凭借自身生活经验所引发的联想。比如蓝色总是会让人联想到大海,进而产生清爽的感觉,所以蓝色就属于冷色调;再比如红色总是会让人想到太阳和火焰,进而产生温暖的感觉,所以红色就属于暖色调。当然色彩的明暗度也会影响色彩的冷暖,高明度让人觉得寒冷,低明度让人觉得温暖。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将气候的变化与冷暖色原理相结合,并以此来调整室内装潢以及穿衣颜色,进而来调整自身的舒适度,也因此,受地域、文化内涵、生活环境以及穿着习惯等的影响,人们对冷暖度的认知也有较大的差别。当然,色彩包含的内容不仅仅只有色彩的冷暖感,还有色彩的软硬感以及色彩的轻重。色彩的软硬感通过色彩的强度以及彩度的不同来实现。明度高、彩度低的色彩会让人感觉到柔软;明度低、彩度高的色彩往往让人感觉坚硬。

二、色彩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色彩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分析不同颜色所能带给人在心理上的影响程度。进而有效避免颜色使用不当冲击人心理的产生不良情况。当然,现阶段的色彩心理学研究已经充分说明人对颜色的喜好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的性格,也更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彼此的内心活动。21世纪,社会发展速度飞快,色彩心理学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的各行各业。例如室内装潢就运用了色彩心理学的知识,合理的色彩搭配更能够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进而有效的提升商家的经济利益。再比如,平面设计也运用了色彩心理学的知识,人们的注意力更能被吸引,平面设计所想要实现的推广产品、传递信息的目标也更容易实现。现阶段,各个国家都对色彩心理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也都已经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分析,大多数发达国家甚至还已经拥有了自身独特的色彩理论体系。例如,荷兰某大学利用平台化建立实现了色彩的研究,并已经可以细致的描述色彩对人情绪的影响以及对人感知的影响。再比如,日本通过研究调查,得出了人们喜爱颜色的排行榜应该是蓝、绿、白、红、粉。颜色的改变会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刺激。例如,红色能够加大脑垂体激素的分泌,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提升人的兴奋度,升高人的血压。当然,红色还能帮助人们消除负面情绪,对改善抑郁症状也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橙色有助于调节人的情绪,不仅能改善人的思维,更有利于消化;黄色能够活跃神经系统,改善人的思维能力;少量的蓝色能够帮助人们放松紧张的大脑,在降压方面也能产生好的效果,但如果出现大量的蓝色调总会让人感到压抑。众所周知,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是色彩、图形和文字,因为色彩本身具备表情,因而配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平面设计的效果,稍有不慎,产品所传递出的信息就无法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进而影响消费效果。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引入色彩心理学可以对设计师产生一定的科学引导,进而使产品包装、海报宣传等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加大产品本身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特征性以及品牌形象,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色彩对顾客的心理影响。

在古代社会里,封建社会有着非常强的等级制度,服装的色彩是穿着者的社会地位以及身份的象征,社会里最低层的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穿着亮丽色彩的。由此可见,色彩除了具备物理上的涂料所能代表的简单含义外,还拥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与历史时间、社会形态、思想意识等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严谨的社会等级被模糊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的提升,然而受到空间、民族、思想、传统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人们的色彩审美仍有着较大的区别。正因为此,即便是同样的一个色彩,在不同人看来,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以及不同的心理感受。对于某些民族而言,色彩的不恰当使用,可能会引发他们强烈的抵触情绪,以紫色为例说明,受传统思想影响,在日本人眼中,紫色是高贵、典雅的代表;然而罗马天主教认为紫色是苦恼与忧愁的代表;荷兰人甚至将紫色认为是毒药和不幸。由此可见,色彩会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在对产品使用色彩时,应该充分的考虑产品投放地的实际情况、当地的风俗文化、色彩审美、色彩好恶心理等。利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作出详细的前期调研,以确保产品设计能够使用有效的颜色搭配,进而在投放之后能够产生良好的市场反应,最大程度的刺激消费行为。

四、在平面设计中应用。

色彩心理学的实例分析。

(一)产品包装类。

色彩具备表情,可以像文字语言一样传递信息,进而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把握色彩语言,那么即使是毫无生机的产品,也有可能在转瞬间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人具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人在看到某件物品色彩之后,往往会受到固有色的影响,产生一定的感性认知。例如,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咖啡豆应该是棕褐色的,因此,如果把产品包装换成棕褐色以外的其他颜色(蓝色、绿色或者是紫色),那么顾客就很难接受这种产品,甚至还会产生厌恶的感觉。当然,这种感性认识的产生也并不具备绝对性,还以咖啡为例,传统的咖啡豆不宜使用棕褐色以外的颜色包装,但是某些具备特色的咖啡品牌反其道而行却也能够产生非常好的销售结果。蓝山咖啡产自于中美洲牙买加蓝山,因为蓝山咖啡的名字中含有“蓝”,因此在包装上经常采用一系列的海蓝色,加之蓝山咖啡具备一种独特的酸味,就仿佛是从一片棕褐色海洋中脱颖而出的蓝色水滴,让人不禁联想到充满异域风光、闪耀着大海光芒的美丽的蓝山。当然,谈及色彩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成功应用,m&m巧克力不得不提。早在1954年,m&m巧克力公司就已经凭借一句经典的广告语“只溶在口,不溶在手”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而之后,该公司为了追求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更是在产品色彩上大费周章。该公司革新了自身的思维方式,打破了棕色巧克力的传统思维观念,逐步向市场上推广了包括红、黄、绿在内的多色巧克力,组成了七色彩虹巧克力。斑斓的色彩就像是舞蹈一般,用世界性的“肢体语言”赢得了全球人民的共鸣。对m&m巧克力公司的成功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该公司的巧妙之处在于将产品包装与人们追求快乐、开心、美好生活的一致的心理诉求巧妙地联系了起来,传统的棕色巧克力包装被给予了美丽、多彩的外衣,向人们传递出的信息也变得有所不同,艳丽的色彩让人们感知到青春、活泼、热情、调皮,不同的心理感受让产品与人们的生活以一种更为紧密的方式联系了起来。

(二)cis类。

标志是业的形象设计系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视觉元素,因为具备独特、别致的形式,因而更能彰显企业的个性与魅力。如果用龙来描述企业的形象设计系统,那么色彩无疑是龙的眼睛。因此,企业在选择标志色彩时,一定要充分地考虑自身的属性,自身所代表的企业文化,自身所推崇的宗旨理念等,只有充分的考虑了上述因素,企业的标志色彩才能够合理科学。如我们所见,餐饮行业都会将暖色调作为自身的代表色,如中式餐厅的红色、麦当劳的金黄色、咖啡屋的.棕色、蛋糕店的黄色等,合理的颜色搭配能够使人在心理上产生愉悦的感觉,也更容易在就餐的过程中感知温馨舒适的氛围。与餐饮行业不同,具备高科技含量的行业更热衷于蓝色,因为蓝色能够带给人理智冷静的心理感受,因此在电信、网通等信息行业公司应用广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色彩与社会的联系越发紧密,色彩甚至已经成为某些特殊含义的象征,人们在遭遇某种色彩的同时,就会自发地在思想情感上产生抽象的共鸣,例如,绿色是生命与活力,红色是奔放,看到了黄金色就能想到麦当劳。色彩联想可以被认为是人类具备的一种生理本能,能够被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外来文化所影响,进而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基于此,企业在推广自身,宣传自身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利用色彩的联想心理,打造具备代表性的标志配色,争取在民众的心目中能够形成具备鲜明特色的企业视觉形象。

(三)海报招贴类。

生活中,色彩是人们最直观的感受,色彩合理的搭配能够让人心旷神怡,不合理的搭配可能造成心理上的损伤,对于人的发展极为不利。对于平面设计中的海报招贴来说,色彩是当人第一眼看到海报之后,眼球所捕捉到的第一大构成语言。色彩对人眼球的刺激要明显优于文字以及图形两大要素。我们甚至可以说,海报之上可以没有图形,也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一定要具备色彩。色彩是设计师传达自身情绪、思想意图最有效的方式,是一种跨越了文字、语言、地域、民族的更广泛的交流途径。如果设计师在设计海报招贴的时候能够科学有效地利用色彩心理学,那么必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身,也将会给观看者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使它们产生一目了然、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公益海报《树与生命》为例,作者并没有给予说明性的文字,但是人们仍然可以从僵直挺立的黑色、凋零下落的绿色中感知作者的意图:生命正在凋落,死亡正在逼近——开展环保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五、结束语。

在艺术设计中体现的色彩,不仅仅是物质的一种表达方式,更多的是设计师们所表达的内在情感和寓意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元素。综上所述,人们日常生活中包含了缤纷的色彩,对于任何一个物品来说,可以没有图形或者文字,但绝对离不开色彩。色彩与人的心理感受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能够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色彩心理学原理,那么将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钢.论色彩心理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07).

[2]张鹤,杨梅.艺术设计色彩中对情绪心理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12).

[3]王楠.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作用研究[j].品牌,2014(07).

[4]赵雪莲.色彩注意心理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03).

[5]马博,朱函兵.色彩心理学与艺术设计[j].中国包装工业,2015(16).

马基论文孙子兵法赏析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的文化技能,更要在大学的课堂上升华自身的精神素质,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一门在哲学高度上教育我们的课程,成为我们每位大学生必修的科目。也许是由于我自己比较喜欢这类东西的原因吧,在这种讨论哲学的课堂上,总能给我不一样的感觉。在这个小小的教室中,我们探讨着宇宙,探讨着自然,探讨着历史,探讨着社会…也许,这正是人类能够作为超越其他物种的存在的原因吧。在这里,好像更能感受到大学课堂的那种纯正的学术氛围,而这次的实践活动,则是一次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活动,从书本的理论学习,联系到实际实践的行动,在行动中体会书本精神的奥秘,令理论与实践在自己的手中一点一点的融合,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完美境界。

我选择的学习内容是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选自《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还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那时这篇文章是作为语文书中的一篇课文而让我们学习的,那个时候,我们当然并不会领略到很多,但对于其中所纪念的张思德同志的大公无私,以及毛泽东的语重心长还是保留有很深的印象的。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于1944年为追悼张思德同志写的。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国共产党中央警备团的战士。他在一九三三年参加红上军,经历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一九四四年九月五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张思德同志曾是毛泽东的警卫员,毛泽东对他是有着一定的了解的。《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时作的即兴讲演,是深知张思德的经历后有感而发的。可以说,这是一名普通警卫战士深深打动了党的领袖毛主席的见证。会后,毛泽东的秘书将这次口头讲演整理成文,呈给主席审阅。毛主席看后,随即在文章的上方一挥而就,从此“为人民服务”这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便成了这篇著名讲演的标题。1953年,《为人民服务》正式成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毛泽东的这篇《为人民服务》语言朴实,篇幅不足1000字,但是今天读起来仍然倍感亲切,语重心长,意义重大。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一个政治集团也好,一个人也好,都要首先明确这个在为什么人的问题。在这方面,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共产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共产党只能为人民服务,而绝不能为别的什么人服务。今天,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终极点,绝对不是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而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在为人民作贡献中实现正当的个人利益。就像张思德,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里是说要用是否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标准来检验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毛泽东认为,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究竟对还是不对,不能依自己的主观感觉而定。那靠什么来检验,从认识的角度,他提出的检验办法是实践标准;从价值观的角度,他提出的办法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标准。经过检验,凡对人民群众有利的,就是对的、正确的,就要坚持;反之,则是不对的、错误的,就要改正。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抗日的最艰难的阶段,也正是革命的最艰难的阶段,共产党人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在拯救处于苦难的广大的同胞们,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所能表达的,如果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就会体会到,那需要多大的勇气与信念。革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可以说,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说。这也是毛泽东向全党提出的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号召。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也成为了共产党的基本信念之一,一直流传至今。作为上学期刚刚进入党支部的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大学以来的学习党课的经历,使得我对于这些党的理论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这篇文章作为学习目标的原因。

作为党支部的一名成员,对“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基本宗旨的认识也常常会在实践中渐渐的加深了解。正好这段时间我们党支部进行了一次去基层乡村的慰问活动,也领我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在5月12日,我们工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的支部成员来到北京市郊的延庆县大榆树镇东桑园村,与当地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了主题为“践行北京精神,用心感恩母爱”的母亲节庆祝活动,以文艺演出的方式给东桑园村送去母亲节的祝福,得到了东桑园村党支书的赞许,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

在村里老年人活动室不大的舞台上,我们向村中的村民展示了我们带去的一个个节目。那一曲诗朗诵《母亲的爱》道出了母爱的无私、也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感激;一首《常回家看看》勾起了很对人对家的回忆、对父母的牵挂;我参与表演的小品《感恩》以及手语歌《感恩的心》则在引导大家感怀母爱、懂得感恩。这些节目都由我们的支部党员、积极分子精心准备,用课余时间反复排练的,给当地的村民带去了愉悦的活动氛围,村民们兴致高涨,场内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面对村民们朴实的面庞,灿烂的笑容,我们车上颠簸的疲惫,表演时的紧张,都在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人民服务,其实并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并不会要求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在付出的同时,我们的确会收获到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东西。

结合我们的实践活动,我认识到“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我党在革命时期的革命宗旨,更是在新近新时期新情况下为人民取得最大利益的正确道路,同时,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也是指引我们前进的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更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特设的精神创新。在当代的中国,在有着九千万党员的大情况下,在我党积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拼搏进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会发挥它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社会实践报告。

《为人民服务》。

学习报告。

机械10-1孙博101014116。

马基论文孙子兵法赏析

《孙子兵法》饱含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朴素的唯物论,二是朴素的辩证法。

哲学回答的首要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究竟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意识是第一性的?是存在决定思想,还是思想决定存在?人的主观能不能能动地认识客观,能不能积极地改造客观?《孙子兵法》中有两句哲学至理名言。一句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讲的是唯物论。

由于对这些问题的观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便有了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区别。唯物论又分机械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机械唯物论只强调物质存在的第一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唯物论既承认物质存在的第一性,又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唯心论又分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客观唯心论强调天道鬼神主宰世界。主观唯心论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孙子兵法》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它的朴素唯物论的世界观。

奴隶主阶级的宗教天命论长期统治着古代人们的思想。商朝以卜为主,而周朝则以筮为主。商周是占卜发展的鼎盛时期。春秋末期,随着奴隶主政治统治的动摇,哲学思想上的天命同反天命、有神论同无神论的对立和斗争十分激烈。在这场反天道鬼神的斗争中,孙武站在了时代的前列。孙武对于“天”作唯物的解释:“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这同宗教神学把“天”看作人格化的神是水火不相容的。在战争中,他竭力反对用迷信的方法去预测胜负,主张“禁祥去疑”,“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表现出鲜明的无神论思想。

孙武认为自然界的天是物质的,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自然界的天时、地利,可以使之服务于军事斗争。他在《火攻》中对于天时的利用有许多古朴而珍贵的论述。如“昼风久,夜风止”,白天刮了一天风,夜晚风势就会减弱直至停止,因而这一夜就不宜发起火攻。他还发现“月在箕、壁、翼、轸”四个星宿位置时,必然有大风,可以采取火攻。

孙子的朴素唯物论,还表现在他在战争决策问题上主张力避主观、力求客观。如《火攻篇》中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国君不可以因一时愤怒就轻率地发动战争,将帅也不可以因一时的恼怒而冒然致战。符合国家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就停止。从国家利害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感情出发,是正确决策的第一步。

是否同心同德,可与君主同生死而无违疑之心,是进行战争的首要条件。孙子之后,孙膑曰:“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儒家孟子在讲“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的关系时,将“人和”放到首位。可见,他们的观点与孙武是一致的。打仗总是要由“人”去打,人民如果不愿意效力,这场仗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取胜的。“天”,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地”,是指道路之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这都是制约战争胜负的自然物质条件。《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吾民也”,就是考虑了“天”、“地”自然条件对战争的制约。“将”,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诚信、仁爱、勇敢和严明五项卓越品格。惟智能谋,惟信能守,惟仁能爱,惟勇能战,惟严能临。此五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法严则治,治则强;法疏则乱,乱则衰。法令行,士卒用命,军队战斗力会有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阐述综合国力是决策战争的重要依据,孙子还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战争是一件极其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的事件。如果动用战车千辆,辎重千乘,士卒十万,千里馈粮,每天光是正常开支就要耗费千金。后来曹操对此注曰:“购赏犹在外之也。”悬赏的钱还要另外追加。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财力物力,十万之众的大军才可能开动起来。消耗如此之巨,国家一般承受不起。如果战争陷入胶着状态,势必导致兵锋困顿,锐气挫伤,国家草野之物耗尽,军队战斗力完竭。

唯物论认为,凭感官直觉所得到的认识,不过是一些片面的、表面的现象,它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和本质。“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战争现象较之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更带所谓‘盖然性’。因此,对于战争现象而言,尤其需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透过现象看本质,使认识不断深化。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唯物论的认识论。战争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更是一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认识不断深化、从而达到“真知”的过程。孙子曰:“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虚实篇》)孙子认为:通过战争实践,即试探性地进攻,可以获取敌人的真实情况。策,原是古代运算时用的一种筹码,转意为筹谋,出谋划策。筹划谋算,研究敌(我)计谋的得失;挑动敌人,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侦查敌情,察知敌人的虚实备虞状况;与敌作试探性的接触,较量,以发现敌(我)的有余和不足之处。

孙武认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认清形势、科学决策、正确指挥,运用战争规律指导作战,是能够取得战争主动权的。他所说的“致人而不致于人”(《虚实篇》),就是讲要想办法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他还说“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虚实篇》),也是讲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作战中取得主动,避免被动。

孙武把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这就可以避免机械唯物论的错误。

07交通工程黄洁贞0717020017。

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曰: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林木、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悬缸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曰: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上。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慎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研究孙子兵法的核心战略思想的论文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战略管理逐渐兴盛和发展起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的重视。他们不仅仅学习研究现代西方战略管理理论也从《孙子兵法》中汲取宝贵经验,近代社会以来,《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国际社会曾一度掀起学习孙子思想的浪潮。受国内外“孙子热”的影响,本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特征相结合的目的,主要针对如何有效地将《孙子兵法》中的治军战略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孙子兵法;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务必重视战略管理。《孙子兵法》中的许多战略思想对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具有重要借鉴好处,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有效地将《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做初步探讨。

《孙子兵法》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是一部世界公认的管理哲学著作。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料博大精深,思想精髓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其诞生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受到许多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企业家们的重视,被认为是军事领域和战略管理领域的必读书籍。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义和好处。

近年来,西方企业战略管理思想逐渐发展起来。20多年的时间里,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一向成爆炸式的增长。所谓战略管理是一门着重制定、实施和评估管理决策和行动的具有综合功能的艺术和科学,这样的管理决策和行动能够保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内到达一个机构所制定的目标。

(一)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讲究“慎战”。“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始计》)。

战争乃是国家大事,军队间的殊死搏斗关乎百姓生死,江山社稷兴亡。商场如战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依靠企业如何制定战略决策,这要求企业战略制定者在制定战略决策时进行周密的考察。

从人员结构的设置、资金的配置到企业外部环境的调查分析都要慎重思考,企业的战略决策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企业战略制定者“不可不察也”。孙子《作战篇》中强调,“故兵贵胜,不贵久”。指出行军打仗贵在速战速决,不宜旷日持久。战争不仅仅需要耗费超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破坏作用。孙子提出“其用战也胜,久则顿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作战》),强调持久作战的.危害性。企业战略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是透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计划,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里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有限的,企业战略制定者务必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当企业战略制定者需要做出战略决策时,要把握住时机,当机立断,不应拖泥带水,畏手畏脚。机会稍纵即逝,战略制定者的迟钝会给竞争对手带来机遇,所以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必须要做到“贵胜,不贵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这句话是孙子的千古名言,也被近代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称为“科学的真理”(《论持久战》)。

在孙子看来“知己”是准确把握我军各种状况,“知彼”则是准确把握敌军各种状况。现代企业如同一支军队,竞争对手如同“敌军”,企业里的战略制定者不仅仅要“知己”,更要“知彼”。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残酷,每个企业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都会制定详细的战略计划和战略措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长久立于不败之地,不仅仅要制定周密、完备的战略计划,而且要充分了解市场状况,做到“知己知彼”。“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

孙子强调战场上的状况是千变万化的,为将者不应墨守成规,更不该纸上谈兵,而是要依据战场形势的变化,机动灵活地采取不同应对策略,做到这样才可谓“用兵如神”。如今,企业竞争的现实状况越来越复杂,战略制定者不仅仅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资料,更需要有敏锐的眼光来洞察市场状况的变化,依据不同的市场需求采用不同的企业战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状况,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二)人才选取:

“择人任势”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提出将帅应有智、信、严、勇、仁“五德”。“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强调优秀的将帅对国家社稷的重要性。将帅对于江山社稷的重要性自古已为人知晓。曹操“三下求贤令”,终成为一代枭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军师,分得三分之一天下;刘邦善用萧何等成就一番帝业;项羽刚愎自用,对人才随意弃之,最终乌江自刎。求得好的将帅并不代表国君能够高枕无忧,军队战斗力的强弱还取决于军队士兵作战潜力的强弱。孙子强调将帅要充分发挥对士兵的统御作用,要求将帅做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认势”(《兵势》),强调将帅不仅仅要会“择人任势”,而且要对士兵采取宽容态度,做到以德服人,以仁服人,以信服人。

现代企业的发展关键靠人才,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人才的参与。持续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的一致性是战略优化的核心资料,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企业如同军队,企业里的管理者如同军队中的将领,企业的员工如同军队里的士兵。依据孙子择人用人原则,企业的战略制定者不仅仅要成为从事自己所熟知业务的“专家”,更就应具有“智”“信”“仁”“严”“勇”五种品德。

战略制定者不仅仅要以身作则,而且要关心、了解、尊重参与战略计划的下属,对待下属要“不责于人”,海纳百川,宽容大度。这样不仅仅能够增加下属对他们的“好感”,处理好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做到“择人而任势”,激发下属参与战略计划的热情、用心性、创新力,更好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三)员工奖惩:

“赏其先得者”与“一视同仁”一方面,孙子在治军方面十分重视赏罚,向来提倡赏罚分明。他认为,赏与罚的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将士作战的用心性,鼓舞士气,激发他们的作战斗志,提高军队战斗力,壮大国家军事实力。另一方面,他主张“多赏慎罚”“爱卒如子”。《孙子兵法》全篇都贯穿着“以人为本”的儒家思想,他要求将帅像爱护襁褓中的婴儿一样爱护自己的士兵。

同时,孙子十分重视对敌方士兵的赏罚,对于愿意归附我军的敌方将士要宽容相待。“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作战》),强调赏罚就应“一视同仁”。在孙子看来要想充分发挥赏罚的激励作用,关键要做到“公正严明”,他十分强调对于士兵的赏罚务必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适度、合理、合法。若是滥用赏罚,不仅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大多提倡透过教育、感化、激励等手段的“人性化战略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不言而喻,能够使员工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满足,充分调动他们参与企业战略计划的用心性。但传统的依靠纪律、制度、处罚等强制手段的“刚性化战略管理方式”仍不可彻底抛弃。

虽然现代企业员工的素质在不断提高,但依旧存在一些“顽固分子”,对企业的战略决策、计划、目标“置之不理”。企业采用的“柔性战略”并不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企业战略计划的热情和用心性,他们甚至会采取一些消极措施阻碍企业战略计划的实施,对待这样的“顽固分子”就需要采取必须的强制措施。鉴于此,大多数企业还是将“人性战略管理”与“刚性战略管理”结合在一齐,以便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企业的战略制定者往往会采取奖金、薪酬、荣誉称号等手段激励下属参与企业战略,也会采取一些惩罚性措施处罚那些消极被动的下属。但不管是激励还是惩罚,企业战略制定者都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四)制定战略管理制度:

“修道而保法,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孙子治军时强调军队不仅仅需要有严明的法纪,更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治理军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涉及方方面面,单靠严明的军纪来治理军队不利于军队的长久发展。孙武操练宫女并杀害吴王两名爱妃的例子证明他治军制度规范、法纪严明。他在(《军形》)提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强调治军要文武兼施、法德并治。

孙策是历史上有名的治军严格且骁勇善战的将领之一,“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桂东沙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依法、依制从严治军,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也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范,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具体包括:。

(1)战略决策机制,企业战略制定者要制定一套合理规范的决策制度,因为战略决策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2)战略实施机制,制定出好的战略决策还需要战略实施,没有行动的战略决策等于一纸空文;(3)战略管理机制,进行战略实施后,要对战略实施的具体过程进行监督、控制、管理;(4)战略评估机制,战略计划实施完成以后,需要对战略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和战略目标进行比较,找出不足之处,逐步改善;(5)战略参与机制,战略计划的一系列过程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人是整个战略过程的核心,需要对人员参与数量以及参与程度进行制度性的规定。这些机制决定了企业内各部门、人事和行为的安排运行规则,也就决定了企业战略制定、实施的合理化程度。

四、总结。

全文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分析、考察《孙子兵法》一书,能够自信地说,这一兵书的治军战略思想具有其完整性、系统性、综合性和现实实用好处。《孙子兵法》中既包含对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计划和战略政策的总体要求,也包含了对军队战略计划、战略目标有效的制定与实施原则,个性是在战略要素、战略目标和战略原则的分析上,比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更加完备。因此我们在实践中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智慧,将《孙子兵法》的治军战略原则思想更好地应用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让《孙子兵法》在企业战略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晓明.孙子妙语论管人[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春秋]孙武.孙子兵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研究孙子兵法的核心战略思想的论文

摘要:自古以来,管理无非是对“人”和“事”两方面的管理,而《孙子兵法》一书是中国书库的瑰宝,被誉为百科全书,它短短6000多字,但是其中涉及的管理学思想却为后人推崇和钦佩。本文将从对人的方面来研究《孙子兵法》中“驭人”的思想对现代管理者的意义,具体分析现代管理者的领导素质、领导艺术以及对下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孙子兵法;管理者;领导艺术;管理方法。

一、论管理者“驭人”的重要性。

刘邦战胜项羽时曾经说过,那是因为他唯贤是用,“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杰,皆人杰也,能用之,皆吾所以取天下也。”无论是古代成名的帝王还是现代商业中大佬,他们的成功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们懂得用人、驭人,李嘉诚也说过:我的成功取决于愿意为我和集团肝脑涂地的团队。所以说一个有志向的人如果不会用人,又不懂得如何“驭人”,那么他只能如项羽般留下“奈若何”的叹息!

二、管理者应该具有的领导素质。

(一)出其不意的“奇正原理”

奇正原理来源于孙子兵法中第五篇.兵势篇“: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奇正管理是策划的第一大原理,它是思维创新的核心表现。我们在策划对手时,也正是对手在策划我们的时候,奇于对方之外则胜,奇于对方之同则平,奇于对方之内则败。1950年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在美军不知情的情况下迅速入朝作战并且取得了首战的胜利,是奇正原理运用的经典案例。它的成功在于成功的运用了麻痹对方的手段,以极快的速度插入敌军后方,正如孙子所说“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二)“知己知彼”的掌控能力。

在《地形篇》中孙子进一步阐述到:“知吾卒之可以击、知敌之可击、知地形之可击,胜之全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进,举而不穷。”孙子告诉我们,若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对于敌我双方的了解是极其重要的。在现代社会的管理中也只有明确和了解被管理者的所需所想,掌握下级的信息和心理状态,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拥有掌控全局的能力,懂得统筹规划,《孙子兵法》强调领导工作的开展讲究信息的搜集,特别强调要“知彼知己”。他在《虚实篇》中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在战场上、商业中,管理上总有一些让人想不到的变化,这个时候就需要领导者提前了解对手,了解可能会造成变化的各种因素,知己知彼,在变化中以变应变,伟大的正是熟知这一道理,才有了“运动战”想法,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领导者的五大修养。

孙子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一个领导者同样需要有智慧、讲信用、守仁义、够果勇、严于律己;领导者只有在工作中有独到的智慧见解,在管理中讲求信用和仁义,在生活中足够果勇,时刻都能严于律己,才能被别人信任和追随!而做到这些,就需要领导者自己的阅历和能力,可以通过读书思考,也可以在生活中自己摸索学习,孙子还说:“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对于这五点,我们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一个有“高素质、高修养、高能力”的三高领导者!

三、有效管理的三大方法。

(一)知人善用,信任为先。

孙子说:“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九地篇》)。将领导者用人比喻成极易操纵的“率然”就是说只有能妥善处理成员之间的关系,所有人都相互协调、信任与合作,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在领导者进行有效管理的时候,要给予下属一定的自主权和信任,同时要让各组织之间也取得相互的信任,只有如此,组织成员在工作中才能够积极发挥自己的效用,为领导者和集体贡献才智,做出成绩。

(二)恩威并施,赏罚分明。

恩威并用者,“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地形篇》)。孙子在答威王问时说:“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对有功的士兵奖赏,能激发他们的士气,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对错误进行纠正及严厉处罚,使人感到畏怕。在管理实践中,关键是赏与罚要运用恰当,赏其该赏,罚其该罚,公正合理,赏罚都会起到好的.教育结果。同理,赏的原则若掌握得不好,同样也会出问题,也会出现负面作用。赏罚是相依的,古人说:“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赏与罚必须结合运用。在管理中,如果奖罚处理得当,能进一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激发人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

(三)驭人的最高境界—驭心。

孙子兵法一书中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学原则。而在现代行政管理中的“道”,有着广泛的内涵,但就根本而言,是指组织的思想、理念和战略等。孙武就强调应加强对这种“道”的教育,认为应该在满足于人们的基本需求上,加强对组织成员思想的教育,它指出“齐勇若一,政之道也”(《九地篇》),也就是说:全体士卒勇敢一致,是靠教育管理得法。在现代管理中,一个优秀的企业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从而抓住他们的思想,指导他们的行动。“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行军篇》),因而用政治教育官兵、用军法整治部队必能取得胜利,也能使领导者获得大家的敬畏,维护自己的权威;孙子还说要“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真正为大家去想才能拥有亲和力,得到大家的拥护!

只有在物质、思想、心理都抓住组织成员的“短板”,才能做到“用人之无限,驭心于无形”!

四、结语。

孙子兵法对管理学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对领导者领导艺术的探讨,还是在管理中对管理方法的完善、管理效率的提升,《孙子兵法》都是一本现代管理者应该深入研究的书籍。诸如《孔孟》《道德经》等中国古代文学中都有现代管理者应该学习的东西,正如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孙武.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m].吉林出版集团,2011.

[2]十一家注孙子·作战篇.[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刘亚勇.孙子兵法与行政管理.[d].电子科技大学,200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研究孙子兵法的核心战略思想的论文

论文摘要:娱乐营销是当今最有潜力的营销手段,为了使娱乐营销在实施过程中充分结合战略、战术的思想,根据“商场如战场”的原则,本文结合《孙子兵法》的兵法思想,分析了娱乐营销实施中前期“庙算”、实施过程中的主要“谋略”,最终在孙子兵法思想的指导下到达“斗乱”“形圆”的营销目的。

论文关键词:娱乐营销;孙子兵法;营销战略;娱乐秀。

《孙子兵法》主要讨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孙武大将军的兵法思想。全书结构分成十三篇,其中前六篇主要论述了战略问题,而后七篇则讨论的是战术问题。至今,书中所述的很多军事思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到一种方法论,用于指导政战和商战。个性是《孙子兵法》中所提倡的全局性思维特点以及“全胜”的战略愿景,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很大的帮忙。

娱乐营销是近几年在国内发展起来的一种营销方式。由于这种以娱乐秀为载体的营销方式易于被消费者理解,也受到商家的青睐。但是,许多企业仅仅从战术层面上思考娱乐营销的运作,并没有从全局出发,制定战略目标,导致在娱乐营销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行动纲领,从而削弱了娱乐营销的作用。因此,片面的战术运用并不能发挥娱乐营销的能量,只有将战略也融入到娱乐营销的实施中,才能有效地指导营销的各个环节。

一、娱乐营销的前期“庙算”

当我们对一种产品进行营销策划时,不论是新产品进入现有市场还是旧产品开拓新市场都要先进行谨慎的市场设计。正如孙子所说的“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那里的“庙算”本是对战争的预测和谋划…,而对于娱乐营销,就是先在企业内部进行前期的审慎计划,做好“庙算”。

(一)“五事七计”的营销环境分析法。

娱乐营销的前期“庙算”从预测市场开始,这也是营销的开场白。但是,娱乐营销不仅仅要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市场进行预测,更要关注消费者的偏好。一般状况下,企业主要是运用swot分析法对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分析,然而这种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中客观因素居多,忽略了诸如消费者偏好这样的具有影响的主观因素。而《孙子兵法》中提出的“五事七计”是一种相对全面的环境考察体系。

“五事”: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结合《孙子兵法》中的阐释,“五事”在环境分析上可理解为:“道”相当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的政治条件;“天”则是整个市场的经济环境,包括消费者的娱乐偏好;“地”是指地域环境,即什么样的地方和群众基础才适合娱乐的传播,从而作为营销的根据地;“将”则与《孙子兵法》中将领的意思一致,即有勇有谋的领导者;“法”即企业内部环境中的法人文化及其对行为的约束。因此,“五事”能够看作是从纵向的角度来分析市场环境,为制定有效的战略方案奠定基础。“七计”则主要从横向对环境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计篇》中孙子提出了七个方面,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从广度上拓展了swot分析方法,到达“知己知彼,知天知地”。这样才能“蓄形”、“造势”,最终到达“择人而任势”,实现“不战而胜”的战略目的。

(二)“攻守结合”的娱乐营销战略。

在《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种思想:“善战者,先为不可胜”。这是说,善于指挥军队的人首先要努力创造获胜的条件,使敌人不可能有机会战胜我军。从娱乐营销的好处上看,制定营销战略计划就是创造获胜的条件。

根据环境分析的结果,一般的战略计划方案包括差异化战略、无差异化战略以及集中化战略。《孙子兵法》中又根据兵力的不足或富余两种实际状况,提到了两种作战方案:进攻型和防守型。那么,如果将这两种不同的方案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就可能构成更完整的战略方案。根据这一思维,营销的战略方案能够衍生出六种不同的划分,即差异化进攻战略、无差异化进攻战略、集中化进攻战略、差异化防守战略、无差异化防守战略以及集中化防守战略。

这六种方案大大提高了娱乐营销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因为娱乐营销在实施过程中常常遇到环境的激变,所以如此细分的竞争战略使企业能够根据目标市场上相对的企业数量、产品定位方向和对风险的态度,选取相应的战略方案。

例如,在产品进入市场的初期,进攻型战略应是最佳的方案,像蒙牛,就利用娱乐秀的形式以先声夺人的方法向消费者宣传产品及其内涵,从而迅速占领了市场;当产品进入市场后,如果继续使用进攻型战略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那么防守型的方案便能够成为战略转移的方向。

二、娱乐营销的实施“谋略”

(一)“以迂为直”的娱乐秀营销理念。

孙子日:“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这就是所谓的“以迂为直”,孙子所说的迂与直不仅仅指征途的迂直,更是思维方式的迂直,这点对娱乐营销在营销“谋略”的启发上有很重要的好处。

娱乐营销是时代的产物,这样说它是因为,在电子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消费者需求越来越丰富,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营销和沟通方式已经风采不再,醒目的标语、黄金时段的电视广告以及微笑服务也已经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了。消费者需要的是一种搞笑的、吸引人的、能够消除他们与商家之间隔阂的营销方式。因此,企业不能再执着于带给一成不变的单调信息的营销方式。那么从“迂回”的角度出发,企业就应尽量减少“填鸭式”的产品信息传播方式,尽可能为消费者带给他们能体验到的产品营销。由此,娱乐秀,这种产品营销的新平台就产生了。它是缩短消费者与产品之间距离的最好方式,也是娱乐营销的重要“略”。这种理念是将产品信息嵌入到娱乐秀的活动中,从产品宣传的侧面人手,以间接的方式对产品及其企业进行营销。这也正是《孙子兵法》中“以迂为直”的思想。

(二)“尽知之害者,能知之利”的娱乐秀选取法。

如同数学论证中的反证法一样,一步一步推证假设条件的不成立,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娱乐秀有不同的类型,基本上有这样四种:现场秀、创意秀场、顾客秀以及综合秀。每一种类型的娱乐秀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营销效应。现场秀,顾名思义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舞台秀。它透过魅力四射的现场表演来吸引顾客的目光。而创意秀场,就是一个固定的场所,创造出一种将顾客深深地、完全地吸引到品牌体验中的秀,并将该品牌和顾客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顾客秀,则完全是由顾客发起的,但能为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带给很好的宣传。最后,综合秀就是以上三种类型秀的综合利用,即将良好的销售环境与现场的盛事结合起来,搭建一个让顾客畅所欲言的平台,透过使用一系列的娱乐秀,让企业以及品牌在观众心中脱颖而出。

这四种秀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键性的作用,那么选取一种适宜的娱乐秀就显得尤为重要。孙子在《作战篇》中提出了一种类似此刻所理解的“排除法”的思维方式…,即“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这种方法的逻辑顺序表现为:先列出并排除用兵中有害的方式,那么留下的方式则大多是有利的。

那么,就现场秀而言,由于它是一个短期的或者说是暂时性的展示,虽然能带给消费者很大的冲击力,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它不能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持久的关系,很难发展忠诚度高的顾客;而创意秀场虽然在必须程度上解决了现场秀存在的问题,但是秀场毕竟是固定的,是一种较为被动的形式;顾客秀的说服力很强,但也是风险最大的一种秀,因为企业很难控制顾客秀的发展,如果顾客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障碍,产生了不满情绪,顾客秀就会产生负面的反馈;对于综合秀来说,它的营销成本是最高的,企业务必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员才能顺利实施。

因此企业在选取娱乐秀时,首先要考察到每一种娱乐秀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将最不利的或者最不适宜自己产品营销的秀排除,那么留下的就是适宜自己的。

(三)“慎战”的娱乐秀投资法。

在娱乐营销中,娱乐秀是一种“先声夺人”的最佳方案。但是它常常涉及到资源的高度整合,使得投入变得很大,个性是想要把娱乐营销的影响做到街知巷闻,那更是需要具备雄厚的实力。然而娱乐营销的结果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是高投入就能有高回报的效果。因此,在娱乐营销的投资上要慎重规划。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提到的“慎战”的思想。孙子倡导慎战,认为只有国家利益才是战争决策的最终衡量力量。那么,对于娱乐营销而言,企业的投资规模也应从企业的利益出发。企业的领导者不就应随波逐流,更不能因为个人的成就感或者好大喜功的思想而盲目投资。正如孙子所说,“主不能够怒而兴师,将不能够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能够复喜,愠能够复悦;亡国不能够复存,死者不能够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那么企业究竟就应从哪些方面去思考投资的规模呢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这样五个标准,即“度、量、数、称、胜”。孙子日“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孙子指出,根据战争一方的目的,决定大的战术布置,再决定所投入军队的兵力及装备,由此安排军需,也就是说“有多少本钱打多大的仗”。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度”就是产品的市场,“量”就是资金实力,“数”就是市场上相对竞争者的数量,“称”就是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实力比较,“胜”就是娱乐秀规模的选取。

因此,企业能够将这五个方面作为基本标准,按照《孙子兵法》中“慎战”的思想,使娱乐营销的整个过程始于企业的利益,也同时最后企业的利益。

三、“斗乱”、“形圆”的娱乐营销目的。

娱乐营销的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宣传产品品牌的内涵和建立与顾客的联系。这样才能透过娱乐的形式使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很多企业在娱乐营销实施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不能突出产品及其品牌的资料,从而大大削弱了娱乐营销的作用。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提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也。”也就是“以静制乱”、“圆则不破”的具体方法,即在无序的战场上,持续自己军队不乱阵脚;在浑沌中,持续军队相互接应,以保证不败…。在娱乐营销的观念中,“乱”既指市场上竞争的紊乱,也指娱乐资料的杂乱,而“圆”则是指顾客与企业之间“圆”的关系模型。

那么,“以静制乱”就是说如何在紊乱的市场竞争中、在杂乱的娱乐资料里突显自己产品品牌的特色和内涵。而这个“静”在娱乐营销中能够看作是三个确定性的因素,即品牌的定义、品牌的策略以及目标顾客,这三个标准就是“制乱”的基础。娱乐营销的整个实施过程就应从品牌中发展而来,向着品牌的策略而去,将品牌、产品和服务的精神、内涵等元素不留痕迹地融入到娱乐的各个层面中,如涓涓流水一般不动声色却又无孔不入,使得娱乐秀与产品品牌的内涵持续一致。“圆则不破”就是要构成一种似圆的关系模型,使得产品品牌与顾客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提高顾客对产品及其品牌的信任。娱乐营销肩负着这样的一个职责,就是要将娱乐品牌带进顾客的世界,并且同时使顾客走进品牌的世界。在建立与顾客之间的联系上,娱乐是产品与顾客之间的纽带,就应使得顾客与产品之间、顾客与企业之间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从而,企业便能够透过这个纽带,按照“了解一带给一对话一联系”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updr模型,来逐步建立起一个“不可破”的圆的关系。

总之,《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却蕴涵着指导娱乐营销的战略、战术思想。“庙算”就是娱乐营销的战略指导,而“谋略”便是战术方法。那么“庙算”与“谋略”的结合恰好弥补了娱乐营销在实施过程中重“战术”轻“战略”的不足。“道术结合”的思想才能充分发挥娱乐营销的作用,从而到达“斗乱”、“形圆”的目的。

孙子兵法论文【】

从前善于打仗的人,先要做到自己不会被敌人战胜,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不会被敌人战胜在于自己,可否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所以善战的人,能够创造自己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但不能做到敌人必定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不可人为地强求。不可战胜的时候,要采取守势;可以战胜的时候,要采取攻势。取守势是因为自己力量不足,取攻势是因为自己力量有余。善于防守的人,隐藏自己仿佛藏于深不可测的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发动自己仿佛在高不可及的天上,所以能保存自己的力量,而又能取得完全的胜利。预见胜利不过是一般人得预想,算不上高明中的高明。通过战斗取得胜利而得到众人的赞誉,也算不上高明中的高明。

所以能举秋毫算不上力大,能见日月算不上眼明,能听见雷声算不上耳聪。古代所谓善于打仗的人,是战胜于那些容易被战胜得敌人。因此,善战者打了胜仗,没有什么聪明与勇敢的名声,所以他们能够取得胜利而没有失误和差错。没有失误和差错,是因为他们所采取的作战措施本身就是胜利的,已经赢得了那已处在必定失败的敌人。所以善战者,是立于不败之地,而又不放过导致敌人失败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先有胜利的把握,然后才取同敌人交战。失败的军队则是先去匆忙交战然后才去争取胜利。善战者,修明政治并保持法度,所以能够掌握胜败的主动权。

兵法有五原则,一时土地面积的丈量,二是物资的称量,三是出军多寡的数量,四是兵力强弱的权衡,五是战争最终的胜利。土地产生面积的丈量,土地面积的丈量决定物资的称量,物资的称量又决定出军人数的多寡,出军人数的多寡又决定敌我力量的对比,敌我力量的对比又最终决定胜负,所以胜利的军队好比是用铁称珠子那样处于绝对优势,而失败的军队则好比是用珠子称铁那样处于绝对劣势。

军事实力强大的军队发动战争是依靠人民,犹如从万丈高山上向溪谷放下积水,这就是军事上的形。

这是此篇兵法的大意。供各位参考。

其实在这篇兵法中,孙子老先生还提醒我们:

创造条件,伺机取胜。

在生活中,孙子对我们的告诫也是非常正确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首先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在等待战胜对手的机会。

孙子兵法论文范文

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受中华文化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着中华文化。

关键词:孙子兵法,中华文化,慎战,辩证思维。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体现着中华文化,又以其独特而强大的能量反哺着中华文化。

《孙子兵法》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非战”、“和”的精神。《孙子兵法》虽然是一本以战争指导为写作目的兵书,但其本质却又是反对战争的。《孙子·计篇》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它强调“慎战”,不轻易发动战争,强调“先胜”,使用“软实力”战胜对手,而避免正面的硬碰硬的战争。《孙子》开篇就指出了“慎战”的重要:“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作战篇》和《用间篇》开头,孙子又重复论述了战争对国力的重大消耗以及对国家的潜在危害(“诸侯乘其弊而起”)。这是《孙子》全书的基础。这与道家“不争”的思想有相通之处,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争”怎么能善胜?那就是使用“伐谋”、“伐交”的手段了。这种“不争”并非如墨家“非攻”思想一般全面否定竞争,而是指将竞争限制在社会道德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在这种思想之下,战争仅仅是一种用于解决争端的,与换质、联姻等并列的外交手段。而达到这种目的的方法就是用“礼”“义”来限制战争。强调进行“正义之争”,将战争纳入进步的轨道中去。孙子兵法虽然是战争的学问,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平。正如武术要讲武德,孙子兵法高深的兵学思想也该被运用于维护和平的事业中,这才是孙子的真正愿望。

正是基于“慎战”的思想,孙子的新式战争观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实用主义。孙子兵法在具体运用上的核心战争指导思想就是:最小的消耗达成最大效率击败敌军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使用“兵以诈立”。这个“诈”除了战术上的欺蒙敌人之外,更多地是从战略的高度上讲的,即在变化中争取战争的主动权(因而也不会对战争的性质——“仁义”与否——产生影响):“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具体说来,“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是“任势”,二是“诡道”。

实用主义的另一方面是指,《孙子兵法》侧重的不仅是对战争理论的阐述和总结,还包括战争实践的指导。这部兵法对战争实际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强的实践价值。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实用理性”。“实用理性”扎根于农耕文明,体现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文以载道”、“经世致用”,中国人的思想对一切事物的观察都以这些事物对人的关系为基础,看它们有无道德的应用价值,有无艺术价值。孙子兵法也正暗合了这点。《孙子兵法》还有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如果说,基于对战争现实深刻认识的“慎战”思想更多体现了孙子军事思想的务实的话,他的辩证转化思想则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

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双方关系的“主、客”,天时地利的“险、易”,士卒状态的“勇、怯”,战争行为上的“进、退、攻、守”,等等。孙子认为,这些矛盾关系都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战争制胜的根本就在于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使这些关系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老子》一书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性,并认为矛盾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孙子的这种兵法上的辩证思维明显受了道家“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的哲学辩证思维影响。

《孙子兵法》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道家和儒家思想。除了上述的“不争而胜”和辩证思维以外,它提倡的“避实击虚”、“以迂为直”等思想,造势、分合、治气等方面,也体现了老子的“以柔克刚”思想。另一方面,孙子提倡的师出有名,强调战争的正义性,“慎战”的思想,也体现了儒家的仁爱与民本思想,这就形成了中国自古以来非扩张性和非侵略性,以防卫与反击为主的战争战略思想。

《孙子兵法》的成书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华文化本身。

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讲究“为战以礼”战争的目的是分出胜负,而非决出生死。往往两军对垒,左军对左军,右军对右军,中军对中军,三站定胜负,击溃对方也不去追杀,败的一方还保有兵力也不再战,这是一种很“骑士”的精神。

公元前589年的齐晋鞌之战,齐国的邴夏请求齐顷公杀死晋国将领韩厥,顷公就以“非礼也”之由未许;而当晋军要俘获齐顷公时,还得拜两拜,向他行稽首礼,以极为委婉谦卑的口气向被俘的尊者解释,说明逮捕他是万不得已的。

公元前638年的泓水之战,宋国因恪守“为战以礼”的原则,不愿趁楚人势弱时进攻,而被楚国击败,面对国人的责怪,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解释说:“君子作战,不再次击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抓敌军中的老人和孩子。要像古代打仗的,不困敌于险形,不击鼓出击还没摆好的阵势。”这场战役可能对孙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宋襄公的做法被后人看作迂腐,然而他却是“为战以礼”的一个典范,这个典范的失败说明,在战争这个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旧有的军事思想都要改一改了。春秋末期,已经有不少将领贤士从战争实际出发,讲究“以正合,以奇胜”,成为新兴战争观的先声。但直到孙子的“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等观念的出现才真正脱出了旧有的战法的桎梏,将新型战争观系统化、理论化。《孙子兵法》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自成书以来,中国古代的战争一再地向诡诈化,残忍化发展。在孙子后的战国时期,无所不用其极的战争手段愈演愈烈,兵车这种观礼性的打斗模式,也慢慢改成胡服骑射。战争的残忍性在加剧,坑杀四十万赵卒的事情也有了„„当然,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并不能怪罪于《孙子兵法》,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明显催化加速了战争手段的进化。这种进化持续了整个封建王朝时代。《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思想方面十分先进,而关于治军方面的管理思想近年来也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老子与孙子被列为几十位有影响的管理思想家之首。在一个企业中如同在一个军队中一样,官兵素质、教育训练、管理协调、赏罚激励等同样构成“企业文化”的要素。在军队中士气的重要不言而喻,在企业和其他单位中,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孙子最早表明,军事除了硬件之外,软件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同儒家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而这种思想完全深入到现代人的思想之中,使得中国人的思维与西方人产生了普遍性的不同。这种不同可以在人们常说的“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的,中国人的思维是弯的”这句话中看出。严格来说,中国人的思维里有着“计”的烙印,这是几千年来世世代代遗传的结果,中国的文化中本就有着孙子思想的难以抹消的影响。

综上所述,孙子是一位值得我们为之感到自豪的伟人,《孙子兵法》是一部博大精深,恒久不衰的巨著,它体现着中华文化,又以其独特而强大的能量反哺着中华文化。《孙子兵法》是一部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同时又提升中华文化到达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的不朽著作!

参考文献: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6期。

2010年20期。

研究孙子兵法的核心战略思想的论文

摘要:孙子是一个春秋时期的将领,他更是一个重要的管理者。在《孙子兵法》这一部重要的作品中,孙子认为战略竞争管理者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而且在组织的协调和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预备、协调领导者与管理者的矛盾等,才能够从战略的高度推动组织的发展,在竞争当中把握先机。

关键词:《孙子兵法》;战略竞争;矛盾协调;

abstract:sunziwasageneralinthespringandautumnperiod,andhewasanimportantmanager.inmastersun'sartofwar,sunzithoughtthatmanagersofstrategiccompetitionneedtohavesomebasicqualities,andshouldemphasizeonthepreparation,coordinatingthecontradictionbetweenleadersandmanagers,etc.intheprocessofcoordinationanddevelopmentoftheorganization,andthencan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organizationandgrasptheinitiativeinthecompetitionfromtheheightofthestrategy.

使用《孙子兵法》对组织进行管理,特别是对组织的战略竞争进行管理,似乎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很多组织都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军事着作,《孙子兵法》已经成为了很多中西管理者必然要研究的一部重要着作。孙子作为春秋时代一位非常重要的军事思想家,其对于整个战争的控制已经有他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孙子兵法》一度失传,而随着银雀山汉墓的出土,《孙子兵法》这样的一套宝贵的着作又出现了,并且迅速成为很多方面进行参考的重要着作,比如美国培育过巴顿将军的西点陆军组织就把这部经典作为组织的参考读物之一。本文将根据当前组织管理的实际结合《孙子兵法》进行探讨。

在战略竞争中,组织管理也是同样的一个道理。尤其是作为组织的管理者,更是要注重如何更好地提升这五个方面的素质,树立并且健全这五个方面的素质,的确是能够更好地实行对组织的有效管理。那么本文就根据组织管理的情况,对这五个方面的领导素质做出一些简要的论述。

首先是智。组织的管理者一定是智慧者。智慧不仅仅是学历,在笔者看来,智慧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智慧首先是一种判断力,组织的战略管理机制要怎么去完善,组织的管理者要对相关的客户群体的变化加以判断,不要万变不离其宗用同一套方法去管理组织。对于组织里面的组织员工的心理变化,组织的管理者也要有足够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就是对于组织员工们的一种关注,及时地了解到这些组织里的组织员工到底有什么样的一些需求,一定不能只是看到当前的情况就自我满足。所以智慧的管理者,是一个富有知识的同时,也有丰富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的领导者。

其次是信。古代人说天子一言九鼎,当然组织的管理者并不是帝王,不过承诺许出去了就要真正实现。所以古代又有说君子讷于言,就是说真正的君子是不愿意多说话的。为什么呢?因为组织中管理者越是身份特殊,其说出来的话就应该是经得起考验的。所以身为管理者,许诺的事情就不应该收回去,做不到的话不要轻易地说出来。这就是作为管理者要谨慎自身的言行,不要轻易地许诺,导致自己的管理下的组织员工产生出一些心理的变化,到时局势更难以控制。

再者是仁。作为管理者毕竟是要实现人的管理,不要单纯只是对员工一味地逼迫。组织的管理者要了解当前组织员工们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情况要斟酌处理,不要什么情况都是一刀切。要照顾到部分家庭比较困难的组织员工,在薪酬或者福利上要有所倾斜。对于组织员工要有关爱的一颗心,一定要让组织员工了解到组织的管理者是真正关心他们的,而不是说除了工作上面的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2],就完全没有任何联系,这样不利于发挥组织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战略特征。

再次是勇。勇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现在部分组织的管理者就是对相关的客户当成上帝一般去供奉,为了争取客户一点自己的人格都没有。这样是不正确的。有些组织领导者害怕得罪部下,部下做错了,也不去批评,因为怕部下跟组织管理者投诉,到时反而更加难做,所以出现部分组织部门的管理者对部下完全放任自由,让他们自生自灭。这种是绝对不可取的。管理者一定要勇敢,组织员工们作为部门的管理者也要勇敢,要懂得如何批评客户,批评不是骂,批评是指点这个客户如何更好地承担自己责任的教育方法,要注重这个客户或者这个组织员工的特点,细心地进行点评,对他做得好,做的不好的,都要勇于指出。勇敢的另一方面就是要敢于开拓新的教育产品,要真正有前瞻性,和智慧相搭配,根据未来组织的需要的,大胆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最后是严。严为什么放在最后?在战略竞争中,这应该是说严格本来就是扭曲了人的意原来做的。严格是下策,因为严格只是对于所有的项目都强制性地安装上指标或者是其它的一些规定,并不能够真正让组织员工们和客户们理解。但是一旦出现了问题,就要懂得真正去执行规定,对于相关的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严格要求,但是不要依赖严格,要以仁义关爱为主。

二、战略竞争中五种取胜之道建立和健全。

在战略竞争中,其提纲挈领对人性和对阵的观点结合到一起,而这方面正是当前组织管理中所需要的一个重要的元素。作为一项知识的迁移,把孙子这样一部战争指挥的艺术巅峰作品里蕴含的知识转移到人们现在所面对的战略管理和组织管理这个层面上。

在组织管理的当前,往往缺乏对于整个组织管理的局势的全面了解,这就导致当前的组织管理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不能够真正地建立起一种更加宏观而且全面的认识。在《孙子兵法》中也看到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孙子在《谋攻》一章中所谈到的五个战场的取胜之道“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其实这几句话也是非常深刻的,在战略竞争中,在实际的组织管理中还是比较有实际意义的[3].下面对这五个方面进行简要地论述。

(一)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

“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这就是说战争最强大的就是两军交战,你不要和他打仗就能赢,那就是取胜之道中的第一位。那么组织管理中要如何使用呢?其实这就是和曹刿论战中的内容相仿,要注重对于两军对垒的情形判断。不要轻易地因为对方挑起了战火就和他战斗。在和组织员工们出现矛盾的情况底下,不要因为冲动的情况下就轻易地下判断,而是需要根据情况,调查实际,矛盾总会有的,但是关键不在于激化,而在于解决。身为管理者不要常常强调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要常倾听组织员工们的意见,真正把矛盾消灭在无形当中。

而且在组织的战略竞争当中,和其他的同类型的组织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竞争,但是这些组织如果抱团合作,形成产业集群,这也是一种不战而胜的方式。在当前竞争和合作不断出现的背景下,协调更多的竞争者进行合作,无论是组织的内部战略管理还是组织的外部战略合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识众寡之用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简单地来讲,就是孙子认为使用人要注重法度,要知道什么时候用多数的人,什么时候要用少数的人,这样才是恰当的。像平时的一些会议,比如产品研究一类的会议,可以集思广益,但是不一定要拘泥在同样的一个时间集体研究开发,而可以考虑错开时间,让人数不要那么多,这样就可以让资源的使用更为高效。

又比如,如果我们组织要召开相关的大型集会,比如开业典礼,或者其它类型的大型会议,要运用更多的人数,营造出一种声势庞大,更好地去运用好这方面的人数控制,让人们看到组织的声势非常强大,这就是一种宣传的手段了。

人数的多寡问题,在战略竞争过程中效应非常明显,如果在人数配备上把握不恰当,那么就可能出现一种相对被动的状况,正如古语“事以密成”,意思就是在战略分析特别是一些战略突破上,只有少数人进行决策,战略上才能够获得更大的赢面。而在突破一些重大工作时,人数更多在宣传氛围的打造上也能够起到更加突出的效果。因此,人数的多与少,是战略管理者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一味追求大量人数扑向相同的工作,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永远无法取得实质的胜利,盲目以人海战术进行战略竞争,丧失的不仅仅是人力资源运用的效率,更是这一组织各类人员丧失了自身角色定位的开始,更多工作人员认为自身不过是众多人里面的普通一员,无法发挥出个人的.才干。

(三)上下同欲者胜。

“上下同欲者胜”是说上下要同仇敌忾,组织的管理者要和组织员工们站在同一条线上面。很多时候组织管理者常常因为严格的管理而和组织员工站在了对立面,这样是不好的,管理者应该和组织员工在一起,常常地交流自己的观点[4].要让组织员工和管理者都理解到,只有通过团队,个人的价值才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只有团队,才能够为整个组织包括管理者和组织员工都能够有更多的创造出价值的机会,实现互利和共赢。

在价值观的引导上,组织应该意识到渗透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战略竞争过程中,员工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组织的价值取向是同一性的,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参与实际上是意志和行为的统一,组织的广泛参与需要员工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如果以强制性的方式压迫员工,让员工必须要完成相关工作,这样是无法达到“上下同欲”这样的一种效果。所以,组织的管理者要重视价值观引导。

(四)以虞待不虞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主要是指组织要做好准备,也就是预先准备以防有预料不到的事情。战略竞争中,只有将预防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才能够推动工作的发展,这一点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观点是相似的。预备工作是组织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只有将预备放在首位,才能够预防相关风险。风险控制是很多组织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竞争过程中,应该将风控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竞争实际上可能给组织带来一些新的挑战,比如在竞争过程里面打击到组织的稳定性,或者是让组织出现一些结构性的冲击。组织在拓展的阶段必然会遇到一定的影响,但是组织可以进行预防,特别是预设风险进行控制,在拟定的风险范畴中进行调整和控制,这样才能够推进组织的有序发展。这从本质上强调了预防和预测的重要性,组织的管理者要科学地分析整个组织所面临的主观和客观的条件,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以及预防,进一步地将这些相关预防措施布置到位,实现风险控制。

(五)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将能而君不御者”,强调的是将帅管理者有才能者,君王不需要直接御驾亲征都可以取得一定的胜利,这就是一种无为而治的观点。管理者实际上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将一定的权力赋予这些管理者,管理者在特定的管理范围当中发挥着自己的管理才干。这种管理才干最终也是需要取得一定的胜利,但是如果最高的管理者总是事必躬亲,对于组织的有效性也是一种打击。领导者和管理者互相之间既是一种配合,也客观存在一定的矛盾,领导者如果无法充分相信这些管理者,那么在运用这些管理者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反面的情绪等,管理者如果察觉领导者不充分信任他,那么在战略竞争过程之中可能并不会竭尽全力。所以,管理者和领导者的矛盾,是组织在战略竞争过程中的一项核心矛盾,管理者无法得到充分信任和充分授权,就不可能真正调动这些管理者在日常工作过程当中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将能而君不御者”,强调领导者应该注重无为而治,要和管理者分享权力,更需要管理者和领导者互相信任和配合,才能够推进战略竞争的胜利。

三、结语。

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在战略竞争中,只有真正地把《孙子兵法》甚至是其它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着作,包括西方的一些重要着作,活学活用地应用到实际的管理之中,才能真正促进整个组织的和谐发展。在《孙子兵法》之中,对战略竞争的管理思想体现得非常充分,尤其是在分析胜利者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除了提高管理者和领导者的个人才干之外,还应该注重组织本身的协调,特别是管理者和领导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关系,把矛盾协调的重要性放在首位,这样才能够在战略竞争之中取得胜利。所以,管理者或者领导者都应该充分吸收《孙子兵法》当中的一些核心内容,对于如何协调各种资源和关系要给予充分重视,才能够在战略分析和竞争过程中把握发展的先机。当前是一个竞争和合作并存的时代,任何类型的组织都应该重视资源、员工和管理艺术的科学性,才能够有的放矢地推进内部结构优化,促进组织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龚留柱。《孙子兵法》与先秦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j].滨州学院学报。(1):1-6.

研究孙子兵法的核心战略思想的论文

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此刻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资料。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管理伦理。

表现有三:一是将帅要有威严,能够令行禁止;二是要治军严格,“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地形篇》);三是要严于律己。

管理者要注重人的因素。战争的胜败,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对此孙子兵法》多有论述。但是,在所有因素中,孙子更注重人的因素,强调“人和”是诸要素的关键。谋攻篇》日“上下同欲者胜”。要做到“上下同欲”,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制度管理,二是关心爱护下属。在制度管理上,计篇》提出:“法令孰行……赏罚孰明”行军篇》日:“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就是说,用政治教育士卒,用军法管理部队,才能战必胜攻必取。平时能教育士兵严格执行命令,战时士兵就能服从指挥;相反,就不会服从指挥。平时所以能令行禁止,是因为将帅与士兵的关系融洽。在关心爱护下属上,地形篇》指出:“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貉;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将帅平时对待士兵像对待婴儿一样关心爱护,战时士兵就会与将帅一齐赴汤蹈火;将帅平时对待士兵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战时士兵就会与将帅同生共死。

二、《孙子兵法》与传统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根基是伦理道德。孙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各种思想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孙子兵法》必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儒家文化根源于齐鲁文化,孙子作为齐国人,受到齐鲁文化的影响也是必然的。

“仁”是中国传统伦理最高的道德原则,用“仁”去解读《孙子兵法》,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仁爱”,如“爱卒”、“善卒”、“养卒”,“安国”、“保民”、“利主”。二是“义恨”。“爱”和“恨”是构成“仁德”的两个基本要素,也是基本道德规范,对人民越是爱,对敌人就越要恨。三是“大仁”。作为军人,最大的仁就是实现国家利益,为了国家利益,发动战争、进行杀戮,不是不仁,相反。这正是最大的“仁”。孙子在《用间篇》中指出:“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出兵打仗,动用军力人数众多,国家财力物力耗费巨大,全国的老百姓也都不得安宁,有时战争还要持续数年,如果吝啬一点儿小钱而不肯重用间谍,导致战争失败,那就太“不仁”了。《用间篇》又说:“非仁义不能使间”,意思是不仁义的将帅不能使用间谍。“用间”带有耍阴谋诡计的意思,按常理属于不仁不义之举,但为了国家利益就成为“仁”,国君、将帅都要有这种“仁”。

《孙子兵法》十三篇,每篇讨论一个战争主题,但通览全书,则篇篇充满“慎战”、“抑战”,甚至“不战”的思想。作为一名军事家,在一部专门论述战争的著作中,能够有这样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孙子博大的仁感情怀。

中国传统伦理把“三纲五常”作为最高道德原则,五常的仁、义、礼、智、信,除了以上所讲的仁,其他的在《孙子兵法》中也多有反映。如“智”,《孙子兵法》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军事智慧的著作,论述如何运用高超的智慧夺取战争的胜利。又如“信”,《孙子兵法》在提出“兵者诡道”、“兵以诈立”的同时,也包含诚信的思想。首先,“上下同欲,民弗诡者”是一种体现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政治公信。

其次,“令素行者,与人相得”,是其“将道”中“信”的基本要求;信赏明罚是“信”的形式;将士用命、部属相得则是“信”的核心资料。最后,“不令而信”是一种高超的用兵境界,反映了道德的巨大力量。

三、《孙子兵法》与军事伦理。

《谋攻篇》指出:“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那里的“全胜”战略思想,能够认为是《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孙子认为,兵凶战危,透过军事手段解决争端,必然造成杀戮和破坏,因而,“非善之善者也”。透过政治的、外交的手段加以解决,才是“善之善者也”。透过施行仁政、争取人民支持,从而“夺气”、“夺心”,既能够避免或减少杀戮和破坏,又能到达战争的目的,这样的战略策略才是上善之策。

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从目的来看,是“必以全争于天下”。那里的“全”,不是攻城略地,打败敌方,使敌方“降”服,而是争得敌方人心,使之心悦诚服,如果仅仅使敌方降服,不能认为是“全胜”。从手段来看,一是“伐谋”,二是“伐交”。从对象来看,所谓“全”就是要保全,大至于全国、全军,小至于全卒、全伍;不仅仅保全已方,还要保全敌方;不仅仅保全军队,还要保全城池、村庄、人民以及财产。从适用范围来看,不仅仅适用于战略,还可适用于战役甚至一次具体的战斗。从作用或好处来看,一是己方代价最小,不费一兵一卒;二是敌方损失最小,保全了可为我所用的超多物资和人力;三是人民遭受灾难最小,因为任何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总是人民;四是世界获益最大,透过非暴力手段解决争端,不仅仅双方不受损失,更重要的是双方不结冤仇,人民得以稳定安宁,社会得以进步,世界得以和平。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孙子可贵的惜财爱物、珍视生命,主张和平共处的伦理思想。

《九变篇》指出:“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君命有所不受。”《地形篇》也指出:“故战道必胜,主日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日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那里,产生了两个道德命题:道德选取和道德职责。本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基本的军人伦理,“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即是指此。但战场情势发生了变化,国君的命令已经成为错误时,将帅就要临机应变、作出选取,即使国君的命令也能够不执行。样,如果有必胜的把握,即使国君不让打,也要坚决打,相反,如果不能取胜,即使国君命令打,也能够不打。作为将帅,进不求功名,退不避抗君之罪责,只求保全民众和士卒,贴合国君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将个人的功名、罪责置之度外,以国家利益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这是将帅应有的道德职责。

此外,《作战篇》指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因此要速战速决,这反映了孙子爱惜民财,珍惜民力的思想。《作战篇》还指出:“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十去其六。”本来,军队就是为了打仗的,思考如何打胜仗就行。那里,言战争却能同时想着国家经济、人民生活,反映了孙子的人道思想。

《孙子兵法》除以上主要伦理思想外,在经济伦理、生态伦理、职业伦理等方面也有所述及。这天,对《孙子兵法》的伦理思想进行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从理论好处上说,能够使《孙子兵法》的思想更加完整、全面地展示给世人,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从现实好处上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个性是精神礼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好处。

研究孙子兵法的核心战略思想的论文

论文摘要:当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在警情处置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警务指挥工作的重视,实现警务指挥工作模式的改革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作为一部蕴涵着丰富的领导思想和无穷智慧的《孙子兵法》对当代的警务指挥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好处。本文从现代警务指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孙子兵法对我国现代警务指挥工作的新作用三个方面,对我国的警务指挥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警务指挥,警情。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安人员的警务指挥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当前犯罪行为的活动性、对抗性、隐蔽性和犯罪手段的技术化、智能化、多样化日益突出,传统的警务指挥往往容易局限于固定的思维模式,不能及时处理新的问题。《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兵学圣典,其中蕴含着的智慧和思想不仅仅在军事指挥上对于现代战争思维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当代警务指挥面临的层出不穷的犯罪方式和犯罪行为也具有很好的借鉴好处。

一、现代警务指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此刻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治安问题都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社会秩序的一大突出问题,并且治安问题也有逐渐升级的趋势,应对如此严峻的治安形势,警务指挥业务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此刻:

(一)在指挥调度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警力不足。

社会治安问题的综合治理本来是一项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场合下往往是公安机关在唱独角戏,孤军奋战,疲于奔命反而更制约了超多警力。而且公安机关由于长期沿袭旧的工作模式,职能无限扩大,管理与服务的越位又会引发一系列新问题,而解决这些新问题又要从有限的警力中去调度,此外,公安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和警力配置上不合理。公安机构内部分工过细,效率不高的同时造成了“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尴尬局面,这些臃肿的机构和不合理的岗位设置占用了超多警力,导致一线警力偏少;最后,随着此刻执法难度的加大,国家和人民对高质量警力的需求日益加大。新的犯罪类型和罪种的不断出现,使得案件的侦破难度加大,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处理更多的业务,警力供应自然会显得不足。

(二)在情报研判方面,没有构成一个完善的警情警勤联动机制。

一方面,信息采集的广度、深度不够,社会信息资源贫乏。有的警务单位对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被动应付,该采集的信息没有及时全面采集,录入的信息资料不完整,填写不规范,更新不及时,造成有用的信息检索不出来,直接影响到警务人员研判分析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和民警没有正确认识情报信息工作与公安其他业务工作的内在关系,片面认为情报信息工作是额外的任务,以致出现了为完成任务而收集情报信息的状况。此外,情报信息应用水平不高,在情报信息应用上,不少民警个性是基层的一些同志认为采集录入信息就够了,缺乏处理、应用情报信息的潜力,缺乏网上作战等实际应用潜力,对各类基础信息的处理不到位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公安情报信息作用的正常发挥。

二、现代警务指挥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警务指挥工作与警情处置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警情处置工作在公安工作中处于一个核心地位,因此我们加强对警务指挥工作的重视是做好警情处置工作的前提。但是目前我国的警务指挥受传统警务工作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一)对于现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国家和单位缺乏一套严格的组织管理制度。

要想做好对庞大警力的调度工作,务必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使指挥调度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为在平时的工作中,警务人员在出警时经常会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状况,此时,做好警务指挥工作尤为重要,指挥工作做得好,既能够避免造成混乱的局面,又能够以最小的警务成本实现目标效益的最大化;此外,国家和单位内部的奖惩机制不够完善。对立功的或是在工作当中成绩突出的警员实行物质奖励,代表我们对其工作的肯定和尊重,同时也能激发其他警员工作的热情,对表现不好的警员进行相应的惩罚,能够提高他们的警惕性,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加注意和改正。

(二)警务指挥者缺乏大局意识,使决策缺乏准确而及时的信息保障,决策潜力偏低。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乃将领之要,决策所依。要想做好警务指挥工作,了解大局,全面、准确而快速的收集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是重中之重。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警务指挥工作恰恰缺乏这种全局意识,这样就造成了警务人员在出警时接到的信息过于片面,甚至虚假,决策缺乏可靠地信息保障,导致虚惊一场,浪费了警力、物力和财力。并且,我国的警务指挥决策工作缺乏相应的变通性,在遇到紧急状况或意外状况时太过形式化和教条主义,没有意识到伺机而动、顺势而变的重要性,没有根据矛盾的发展变化对原有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三)领导者没有发挥好在警务指挥当中的主体作用。

我国目前的指挥主体水平低,指挥调度渠道不畅通。在警务指挥工作当中,领导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领导个人素养和工作潜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效果。而在我国,警务指挥工作中最重要的领导者应当是公安局局长,而作为一名公安局局长,工作任务繁重,每一天要应对着局里大大小小的事务,这就致使了他不可能对每一次的警务指挥工作都详细过问,但是警情处置工作又是整个公安工作的中心和枢纽,处置好每一齐警情不但是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责,而且是最重要的职责,对整体公安工作都具有引领带动作用,但长期以来,接警员是接警指挥主体,一线协警是骨干,指挥的水平低,而且指挥调度渠道不畅通,应急响应滞后,严重影响了实战效果。

三、《孙子兵法》在现代警务指挥方面的运用及其指导好处。

《孙子兵法》是一部蕴涵着丰富领导思想的军事著作,其中的领导思想能够很好地运用到现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当中,对我国的警务指挥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好处。

(一)《孙子兵法》中强调要用严格的组织管理制度来对军队进行管理。

孙子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对规范军队的组织管理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所谓“法者、典制、官道、主用也。”《孙子兵法》中强调法律和规章制度的作用,以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将士的行为,以此保证军队组织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这样的思想同样适用于现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当中,以法律法规为手段,作为约束其行为的规范和标准,同时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孙子反对“乱而不治”,认为部队只有编制有序,管理严密,治理起来才会简单。此外,《孙子兵法》中重视赏罚对军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采用严格的赏罚制度,也是对军队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赏罚有度、赏罚掌握好时机,能够使其发挥最大效力,同样,如果对于警务人员进行明确而有度的赏罚机制,必将带动整体警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使警务指挥工作做得更好。

在获得情报信息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透过多种手段来获取状况信息和资料,并且要及时的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决定,同时要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不能孤立的单一的看待问题,要准确把握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规律、特点和趋向,有针对性的落实工作措施。此外,《孙子兵法》中也多次提到了“变”的策略,所谓“变”,就是要求我们学会变通,孙子认识到战争当中存在许多矛盾,如:攻守、虚实、奇正、生死等等,它认识到事物都是有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且这两个方面在必须的状况下能够相互转化,这种观念对我们警务指挥的借鉴之处就是,决策者必须要学会灵活转变思维,顺势而变,不能因循守旧,只有这样,才能为实战带给科学的指导。

(三)《孙子兵法》中强调领导者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孙子从军事的角度看到了干部素质对国家兴亡的重要作用,《孙子兵法》曰:知兵之将,民之司令,国家安危之主也。这就要求领导者要不断地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在现代警务指挥中,公安局长往往担任着最重要的主角,担当着“将”的重任,因此,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者,是一个单位最有效的运转核心,在提高自身的素质的同时,也要建立有效地机制,使局长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警务指挥工作当中,我们能够建立局长坐镇指挥机制,比如每一天安排一名局党委成员坐镇指挥中心值班,值班局长对当天的警情处置负总责,拥有最高指挥权,透过高科技工具,像350兆数字集群系统、3g可视出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参与每起警情的垂直调度和全程监督指导,将每起警情的处置水平都提升到局长水平,提高局长对警务指挥工作的重视和参与度,使我国的警务指挥工作能够实现革新和发展。

由于我国在管理制度,决策潜力以及领导的主导作用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致使我国现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孙子兵法》中在军事领导方面,正好存在组织管理、领导决策以及领导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思想和资料,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果能把《孙子兵法》中关于领导思想的精髓运用并落实到我国现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当中,必定会促进警务指挥工作模式的革新和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