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范文(16篇)

时间:2023-12-14 18:24:10 作者:JQ文豪

优秀作文是在一篇作文中,内容丰富、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在文中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此处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作文字

读懂两会新变化背后的“为民三心”

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成果之际,各地代表委员齐聚首都、共商国是,中国进入万众瞩目的“两会时间”。此次两会是在特殊背景下召开的,自然有许多与以往不同的新变化,比如推迟常规会期、压减部分会议、改革开放以来最短政府工作报告、不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两会的这些新变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精心考量的结果,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注脚,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使命。

变化的是会期时长,不变的是守护人民健康的决心。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并不计一切成本、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集中资源、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党中央果断决策,经济发展按下暂停键,两会推迟召开……正是因为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我们才能快速扭转战局,赢得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动权,并在较短时间内走出疫情的阴霾,快速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当前,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内少数地区仍有零星散发病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能丝毫懈怠。党中央应变而变,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要,缩短了会期、压减了部分会议、对媒体采访方式等进行了适当调整……尽一切可能将疫情反弹风险降到最低,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精简的是报告篇幅,凸显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只有万字出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改革开放以来篇幅最短的,但报告内容却是时间跨度最长的。尽管这是一篇惜字如金的报告,但却舍得给民生问题留下大篇幅,既有对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等这些民生小事的着墨,更有对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将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重大民生问题的擘画。报告的篇幅短了,但民生的分量却更重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中国共产党一直是这样说的,更一直是这样做的。

不定的是经济增速,坚定的是决战决胜的信心。全面小康目标在前,脱贫攻坚使命催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自以来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是为了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确保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尽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巨大挑战,各项工作任务更重、情况更复杂、要求更高,但只要广大党员干部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胸怀决战决胜的大格局,坚定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临难不避、真抓实干,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就一定能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情怀最动人。读懂两会新变化背后的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作文字

扶贫“非常之年”抓稳“三张听牌”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力,竟非常之功。20注定是载入史册的“非常之年”。它不仅是斗“疫魔”和抓经济“双线微操”的关键之年,更是完成党的庄严承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有道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虽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受到疫情大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风险挑战不断上升的“双重压迫”,可谓难上加难,但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花大力气破除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沉疴痼疾,下足“绣花功夫”,在思想阵地前不能搞“如释负重”,在发现问题上不能搞“大而化之”,在压实责任端不能搞“感恩回扣”,要用精准的监督护航精准的扶贫,以“硬作风”啃“硬骨头”,为最终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画上扎实稳健的句号。

思想是扶贫工作的“总开关”。网络上有句火爆的俚语梗叫做“这个人思想出了问题”,形容人一旦思想出现错位偏差,就会导致决策行为变得脱离实际、光怪陆离。扶贫领域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出现,其实也是思想在具体工作中的衍射反映,反映的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价值观走偏、权力观扭曲。破除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病灶”,夯实思想根基至关重要。要明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越到最后越要绷紧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可以看到,脱贫攻坚任务剩下的都是“硬梗阻”问题,收官之年又恰逢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成果难度更大。这个时候,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显得尤为重要。要树牢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导向,绝不做领导满意而人民失意的蠢事,自觉地远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侵蚀浸染,更加主动地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上、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

问题是扶贫工作“指示牌”。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这两个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顽疾?要始终瞄准问题发力、找准问题所在、聚焦问题攻坚,让问题成为指路的“灯塔”至为关键。但现实中,有部分领导干部对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领会不透、执行不好、落实不力,空喊口号走形式,行动起来打折扣,上报数据时加“水分”,面对矛盾靠敷衍,结果“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屡见不鲜,更有胆大妄为者偷瞄上了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以公谋私、雁过拔毛、心术不正。这些问题就是党在扶贫工作领域中的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上遇到的“拦路虎”,削弱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的有效推进,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责任是扶贫工作的“一杆秤”。要说扶贫工作效果有“差距”,“差”的往往不是水平和能力,而是“差”在是否用心,是否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强,再小的事儿也能办到群众心坎里。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自己的主体责任,领导干部要把职责摆进扶贫工作“里子”里,一线扶贫干部更要始终带着如履薄冰的使命感和如临深渊的责任感,用心、用情做好扶贫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把责任感、责任心体现到点点滴滴,最后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扶贫领域滋生的土壤,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不力、有令不行,走形式、搞变通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反面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形成震慑,以更加严明的纪律、更加严厉的问责,为在“非常但又非凡”的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作文字

“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数一数一年三百六十五,数一数日子有哪些胜负,又有哪些满足,回家吧,幸福……”一首《回家的路》,唱尽无数游子归家的心情。除夕当天,驱车赶往老家——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千金乡千金村,通过一名年轻组工干部的眼睛,看到了乡村发展的风采。

游子归家的“幸福之路”。刚进村里,一条条暖人心扉的横幅便映入眼帘,“千金乡党委政府向全乡人民拜年”“家乡人民欢迎您回家过年”……顿时便让我有一种“回家真好”的感觉。走进千金乡,临街花墙栽种的花草被冰雪覆盖,破旧的乡村小路不见了,硬化的乡村公路让归乡的路途畅通无阻,一盏盏路灯耸立在两旁,路旁的沟渠没有了以往的垃圾,临街围墙张贴的小广告被清理得一干二净,“脏、乱、差”的环境彻底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途经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时,看到党支部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村党支部正在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开展每月一次的例会和组织生活会,总结研判当月工作,安排部署新年工作,讲的是村里的大事小情。

留守老人的“颐养之家”。在咱们千金村,不仅仅环境变好了,生活也不用愁了。今年已经八十岁高龄的爷爷这样对我说道:“拿咱村来说,几乎所有村民都参加了新农保、新农合,真正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你二爷都说了:活着一不为吃,二不为喝,三不为穿,就为了看共产党带来的社会新变化!”大队新来的“第一书记”任明来过家里好几次,还帮助咱家加入了村里的“惠民种植养殖合作社”,现在不光靠地里的收成了,还有合作社的分红哩!村里还协调了公益组织,出资帮扶建设“蔬菜大棚”4个,用以扶持个别贫困人口。这不,过年还给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发红包,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还有助学补助呢!咱们千金村还在积极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爷爷身为老党员还带头去签订了“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推进村里党风、政风、民风建设,有效遏制农村“巧立名目乱办滥办酒席”等不正之风,实现了“村级事务协商有效、矛盾纠纷调解有效、移风易俗推进有效”的目标。

乡村发展的“便民服务”。“爸,年前剪头没,快过年了我去给爷爷理理发吧”。父亲开心地说到:“不用,去党建服务中心啥都管,免费为村民磨刀、维修、理发。”村里建设了集村委会各项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基层党建便民服务中心,就在村部东侧,面积140平方米。在民政、计划生育、再就业、土地管理等方面设置专门服务窗口,在便民利民、文化娱乐、党支部建设、提供政务便民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真真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大幅度提升了村里服务场所环境面貌,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村里还组织人员在村口公路上设立“疫情监测站”,向过往行人发放千金乡致居民的一封信,劝阻一般性礼节性拜访,检查入村人员体温,询问并登记入村人员自然情况,以减少人员的流动性。

据了解,近年来千金乡创新“党建+民生+合作社”模式,坚持将党建和民生工作相结合,依托合作社,鼓励和引导党员在家乡新农村建设、关怀留守老人等活动中出钱出力,为民造福,千金村的变化就是其中的一个剪影。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作文字

爷爷栽的银杏树开始落叶了,金黄的树叶落在灰白的水泥路上格外漂亮。每当说起这条路,爷爷脸上都会露出兴奋的笑容。这条路大家盼望了几十年,从无到有、从泥土路到砂石路再到今天的水泥路,它见证着村子的变化,更给村子带来了变化。

爷爷背着那随他“南征北战”多年的背篓,走在刚硬化的水泥路上,给我讲着很久以前的生活。那时候没有公路,不论是肥料、农具还是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都要去很远的集镇购买,每次往返都需要三个小时,如果背上一背篓的物资就需要更久。因为出行不便,村里基本都是自给自足,偶尔有几家农户的农产品想变卖就需要背到集镇。爷爷说他们最难的是卖生猪,往往需要几个人才能完成,因为猪是活的,赶着不爱走,背着又太重,而且它们喜欢乱动,导致运输成了大难题。每次讲起那段时间,爷爷总是会眼角湿润。

爸爸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他出生时是爷爷将茅草房改造成土胚房的那年,人们都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在爸爸的记忆力,那条公路已经成型,路上偶尔已经可以看到几辆拖拉机,虽然是靠手摇动的,但对于农民而言已经是稀奇物件了。买肥料、卖农产品已经不需要人工搬运。爸爸记忆最深的就是“推车”,因为道路没有硬化,每次下雨道路上就会堆积很厚的稀泥,拖拉机在稀泥上会打滑,就需要喊很多人帮忙推。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会很痛苦,因为推车是一个既需要体力也需要脑力的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拉东西总会选择在晴天。终于在,国家对这条路实行了改造,给道路铺上了砂石。

经过几年的风吹雨淋,这条砂石路终于挺不住了,变成了大沟小坑的石头路,在村民的细心维护下,这条路一直维持着村民的日常出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家家都有摩托车,基本上每家都有三轮车,许多家庭条件较好的户也购买了小轿车,人们对道路的期望也渐渐提高。在大家的盼望下,这条路被硬化了,人们出行不需要再看天气,去地里收作物、往地里运物资都不再需人工搬运,现在村子里基本已经告别了背篓时代。到户的电线拉进了每栋小别墅,让人们告别了高峰期不敢开电视的日子,去壳机、脱米机、耕种机、播种机解放了农民的劳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家家户户窗明几净,人们的生活得到了空前的改善,都在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爷爷总说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也确实如此。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农民们的粮袋子鼓起了很久,钱袋子也逐渐鼓了起来。“现在的日子真是好得不敢想象,虽然国家的政策好了,作为农村人,我们还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不给国家添麻烦。”爷爷抽着他自己卷的旱烟,坐在落满银杏叶的公路旁说着。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作文字

贫困人口从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事实证明,我们8年的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

但是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返贫风险高等疑难杂症仍不同程度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到时将会迎来全新的“起点”,从“收官之年”到“新起点”的转变是一个跨度,更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如何走好这一跨步?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

多方联动,凝聚跨步“向心力”,注入攻坚克难“新引擎”。“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更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打赢这场决战,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靠某个人某个部门的力量就能实现的,需要凝聚起最强攻坚合力攻克最后堡垒。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要以党中央和国务院指示精神为遵循,以挂牌督战为契机,着力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用好各类战斗力量和帮扶力量基础上,充分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一切工作任务围绕脱贫、一切工作措施指向脱贫、一切工作目标为了脱贫,以攻城拔寨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力度,用好“绣花针”、练好“绣花功”,持续紧盯各项短板弱项,对症下药,做到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实现量身打造、私人订制,确保真正扶到根上、帮到点上,不断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合力,奋力冲刺“最后一公里”。

深化扶志,提振跨步“内生力”,按下就业增收“快捷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在于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力”,不断增强人民自身的能力,让贫困户主动用自己的双手致富脱贫,攻破“等、靠、要”思想桎梏,引导贫困户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自主创业、奋斗出幸福等正向价值观,促使其主动找思路、找办法、找点子、找路子,并着眼长远,需要根据市场发展需求,通过劳动技能培训,促贫困户由劳动型人力转为技术型人才,以新型农民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立稳跟脚。同时,要整合更多社会帮扶力量,联系和争取更多的帮扶资源,扩充劳务就业资源库,在尊重贫困者意愿基础上,发挥其特长,为其提供更多合适、优质的就业岗,并鼓励和支持有想法、有能力的贫困者自主创业。

因地制宜,增强跨步“拉动力”,驶入产业发展“快车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在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人文环境的综合协调作用下,区域“特产”逐渐形成。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特色产品的市场价值日益增加。而贫困地区大多生态资源“特产”和文化资源“特产”相对丰富,具有很强的挖掘点、探索点。因此,各级党组织当以此发力点,因地制宜,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做足文章,整合资源,培养壮大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社等“火车头”,打通设备、技术、基地、资金等“产业链”,铺好交通、水电、网络等“发展轨”,搭乘电商、微商、直播平台等“销售线”,让特产走向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不断用产业致富的“造血”功能,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拉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代代共产党人连续奋斗,一刻不停歇,一丝不松懈,一直在跨步推进。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目标,更应该稳扎稳打、攻坚克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走好“收官之年”到“新起点”的跨步,开启新生活、开始新奋斗,继续朝着更美好的未来扬帆起航。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作文字

脱贫问题一再成为热点,反应了党中央打赢这场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让我们从“机械维修”的角度看看如何让脱贫攻坚事半功倍。

脱贫攻坚的“故障诊断”。机械维修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故障诊断,精准定位,确认原因。脱贫攻坚也是这样,致贫的原因各种各样,因疾病、因交通、因劳力等等各不相同。所以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精确诊断,对症下药。制定脱贫方案时也要对症下药,杜绝“拍脑袋”,引进其他地区经验时要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否则就会像错误的故障诊断一样,既浪费大量时间,也浪费大量的资金,又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伤害了群众的信任。

脱贫攻坚的“部件质量”。机械维修时可供更换的部件质量有好有坏,质量较差的也可以解决表面的问题,但是也会成为设备运行的隐患。现在距离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剩不到一年时间,冲锋号已经吹响,必须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扎扎实实做好脱贫工作,确保脱贫成效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脱贫攻坚的“后期保养”。机械维修完毕,要想在今后的运行中少故障甚至无故障离不开日常的精细保养。脱贫攻坚亦是如此,让脱贫的人不返贫,离不开后期全面的保养。比如对于部分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要严格执行低保兜底政策,对因病致贫要在大病医疗等政策上予以保障,并有及时纳入兜底的预案。政府部门应当长期设立专门机构对于脱贫户设定相应的“观察期”,决不是脱贫后撒手不管,这部分人短期内在社会上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极易返贫,只有由专门的机构及时提供他们相应的帮助才能让他们走得更远。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冲刺年,党员干部定要拒做“表哥”“表姐”,要精确“故障诊断”、把好“部件质量”、做好“后期保养”,在实际工作中下对力、下真力、下狠力,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作文字

播种的季节里,农村里一阵阵新鲜事犹如一缕缕和煦的春风拂面而来,昔日只知道早起耕晚睡觉的农民,如今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的家乡合浦,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是全国闻名的.珍珠故乡。

我们这地方的公路四通八达,直的,弯的,有从还珠广场到美人鱼广场的,有从体育场到中山公园的,像蜘蛛网一样多。街道也十分热闹,晚上,街道上人山人海,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合浦有很多著名风景区,比如: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汉墓博物馆,文昌塔……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定为五个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潮间带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之美称,其“胎生”繁殖方式,为植物界所罕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考价值。汉墓博物馆位于合浦县廉州镇东南3公里处。属古汉墓群,约千座以上。古汉墓分士坑墓和砖坑墓。近年出土的文物有铜凤灯、铜屋、珍珠、玛瑙、琥珀及陶屋、陶瓷等多件。文昌塔位于合浦县城南约两公里处,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3),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塔为八角形,高约36米,塔座8。1米,内径2。6米。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还珠广场,特别是还珠广场上的“南方之珠”喷泉,这个喷泉雕塑是将三片珠贝分别指向东,南,西三个不同的方向。喻示地处广西北部湾“金三角”的珠城合浦县,东临广州浙江港、南接北海港、西靠钦州港。交接而上的半球体代表海浪,海浪的顶端上顶着一个硕大、明亮的南珠,三片珠贝的围合共托着一颗明珠升腾,象征开放、和谐与发展。整体造型形成一顶皇冠造型,向人们展示了勤劳、朴素的珠乡人民。每天晚上九时,喷泉就开始喷水了,有时喷泉水花四溅,犹如天女散花时代从天而降,恰似一枚枚火箭,喷着白烟腾空而起,有时,又如仙女下凡,将一篮篮似烟似雾的花瓣撒向人群,喷泉变化成各种各样的姿态,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真美啊!

合浦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都说“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闻名中外的南珠就是我们家乡出产的。它们又大又圆,颗颗都发出迷人的光泽。珍珠的用途可大了,可以做成华贵的首饰和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可以做药,还能美容呢!相传,关于珍珠,还有一个“珠还合浦”的感人的故事呢!我爱我的家乡合浦!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作文字

一路上,我东张西望,脸一直贴着车窗往外看。到了村口,我就惊喜地发现村里以前坑坑洼洼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这让我想起去年妹妹走路时摔了个“狗肯泥”,当时妹妹还大哭一场。路也宽了好多,以前爸爸最怕的就是开车时对面来车,因为路太窄根本过不去两辆车,一辆车子就要往后倒……如今路已经变得又平又宽,妹妹再也不用担心摔跤,爸爸也不用倒车了!

最大的变化是房子,现在几乎每家都盖起了小洋楼,一座比一座漂亮,一座比一座气派,好像大家在比赛看谁家的房子更好。记得去年回来的时候,姑姑家还是十分简陋的平房,如今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三层小洋楼,宽敞明亮,是我们村最漂亮的上等楼房,里面的装修也一点我们这里的小区公寓房逊色。

家乡的变化可真大,一眼就能看出来,如今村庄的建设是旧貌变新颜,我们的家乡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它会越变越好的,我爱我的家乡!

脱贫攻坚家乡的变化作文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这五年来,因为我的家乡人的努力,使我的家乡——泸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最显著的变化是泸州兴建起了川南第一的云龙机场。云龙机场始建于2013年,2019年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这对于泸州来说是多么大的一个好事呀。让我身有体会的是以前去外婆家(黑龙江)都得坐车到重庆再转坐飞机才能到。而现在有了云龙机场就方便了,可以直接从这里起飞,直达目的地。中间节省了不少时间,对于人们的生活也方便多了。只有家乡经济强盛起来,才能兴建机场,才能更好的造福人民。

再有就是这几年新开的商场有很多,有万象汇、步步高、万达……我了喜欢逛万达商场,里面有很多适合我们孩子玩耍的地方,也有很多适合我们孩子的美食。泸州能在那么短时间,建起一座座商场,大大方便了人民的生活,让我们和一线城市接轨。

我听妈妈说,泸州出了一套暖心的医保方案,当住院病人报完国家的医保后,而费用又达到一定金额后,可以进行二次报销,这让所有的病人不会再有病看不起的担心,这项政策也证明了泸州的经济强大。

前些年的规定只有是泸州本地户口的才可以办理老年卡免费乘坐公交车,而现在不同,由于经济能力的提升,不管你是哪里的户口,都可以办理老年卡免费乘坐公交车畅游泸州。这让我外地户口的外公外婆乐开了花。

最能体现泸州变化的的是泸州被评为了全国文明卫生城市。要知道评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是很不容易的,其他城市评比几次也没有成功,而我们泸州一次就评上了。这是多么的不容易,是我们全泸州人民共同的努力结果。你仔细想想,如果全国人民都知道泸州有这么好的市容,是不是有许多人会来泸州旅游,体验一下浓浓的文明气息,那么就可以把旅游业搞火,自然而然的经济又上了一层楼。

脱贫攻坚,发展经济,是为了让中国老百姓过上好生活,是百利无而无一害的,是利国利民的,让我的家乡更美,经济更强盛,更好的造福人民。打好脱贫攻坚最后一仗,我和我的家乡要一同努力,奋斗!

脱贫攻坚家乡的新变化作文字

“多亏家里有了自来水,做饭、洗衣特别方便,再也不用拿瓶瓶罐罐存水,也不用跑老远地去挑水了。”老妈每逢跟我们视频,总会炫耀一番。老妈口中说的正是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这让家乡230余户1100余人告别了以往“吃水靠肩挑手提”的日子,充分享受到此项惠民工程带来的红利。

在我十一二岁时,村里极度缺水。家住在村里的最高处,受水压的影响,即便接通了水管,自来水也上不来。老爸在干完活回到家后就想办法挑水,有时会从村子最东头走到最西头,一担水要花差不多半小时功夫。待到水缸挑满时,一个上午早已过去。但,与有水挑相比,最让人头疼的是没水挑。

有一段时期,村里严重缺水,即使地处最西边的水管里也滴水不漏。有的人家会从邻村拉水回来,但这总归不是长久之计。这时,老爸想起了离家不远、被封存已久的那口井,移开井盖,一股凉意袭来,老爸拿来了家里的井轱辘,在井轱辘上挂上一盘绳索,通过摇手柄将系于绳索另一端的水桶一起一落,几分钟后,便可提取到一桶清澈的井水。于是,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能看到老爸及邻居们挑水的身影。这口井成了我们的救命井。

后来,为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村委会商议后修建了储水池,全村实现了自来水管网全覆盖,家家户户不仅通了水,田地灌溉问题也得以解决。“现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习近平总书记时时刻刻想着我们人民群众。有了水,生活就有了希望,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不浪费一滴水。”老爸说。为加强自来水管理,村里制定了水费收取及供水设施巡查制度,一旦出现停水、水管破损等问题,只要给村委会打电话,问题随时解决,村民再也不用为吃不上水而犯愁。

今年10月底,我趁休年假的机会回了趟老家山西,变化真是大!一进村口,古朴的村牌楼映入眼帘,路两边盖着整齐的居民房,院墙外刷着白漆,墙面绘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家家户户院内地面已用水泥浇筑,私家车停在院子里。听老妈说,现在条件好了,村里人有富裕钱装修房子了,空调、地暖、电器等一样不落,装修得跟城里楼房一样,以前大家都想着去城里买房,现在住自个儿家多舒服。

表哥家新开的门面房又扩建了,五金、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以前买个电器零件,得坐半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去镇上买,现在不出村就能买到,种类也多,方便得很。”前来买洗衣机配件的王叔说。

村小学盖成了2层楼,告别了以往逢雨就漏的土房子。村委会旁建了小游园,齐全的健身器材、宽敞的娱乐场地、宜人的绿化环境,清晨及傍晚总能看到跳广场舞队员的身影。领舞的是梅嫂,几年没见,面庞红润、身材有点小发福,但精神状态俱佳。“我其实特别喜欢跳舞,以前生活过得拮据,哪有心思跳舞呢。现在不一样了,自家开的商店生意好,收入不成问题,生活上没啥压力了,我也能安心发展业余爱好了。”梅嫂开心地说。

话音刚落,梅嫂打开了手提音响,摆动起舞扇,领着队员们认真练起了舞。“在梅嫂的带领下,我们学会了好几支舞蹈,每逢村里有重大活动,我们就会上台表演,别提有多骄傲呢。”跟着一起练舞的红姐说。自村里广场舞蹈队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其中,大家伙儿的精神生活丰富了,脸上笑容越来越多。

站在村庄的制高点放眼望去,条条柏油马路通到家门口,居民房整齐排列着,田地里小麦已发芽、绿油油的,村大喇叭里响起了《好日子》的音乐声,“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作文

时间犹如一只小鸟,一刻不停地向前飞着,家乡在岁月的流逝中,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那个小小的淮南市,已经穿上了令人羡慕的新装。

听长辈说,以前的淮南街道十分狭窄,最宽的也只够两辆汽车并排而过,而且,那时候车很少,大部分人都是走路上班。

街道两旁大都是平房和小棚屋、瓦房。学校很小,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没有实验室,没有电脑,更没有高高的教学楼和多媒体教室。

改革开放之风吹遍了淮南,改革开放之火燃烧起了淮南人民创新进取的热情。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淮南变得繁荣起来。

几十条纵横交叉得街道,电影院、歌舞厅、学校、公园、书店比比皆是。新建的苏果超市可是如今最红火的采购中心。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玩具、衣服、食品、生活用品、化装品……吸引了无数的老人、青年、小孩。采购的顾客络绎不绝,都是开心而来,满意而归。一幢幢别致的高层建筑,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公园,一处处风景秀丽的街心花园,一条条整齐排列的绿化带,把淮南装扮成一座“彩带串明珠”的城市,美丽的淮南把自己的光辉映照全国!

每年九月十五日,是中国豆腐文化节。淮海之滨、客商云集、高朋满座、品尝豆腐、观赏风光、共谋发展。所以豆腐文化节成为连接全国的纽带和桥梁。把淮南向世人展现形象的重要平台。唐代“诗仙”李白畅游后流连忘返地歌咏道:“复做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淮南的发展前途还有很多,让我们共同铸造淮南更美好的明天!

脱贫攻坚家乡的变化六年级作文

今年暑假,我回到家乡,发现家乡变了样:公路变了,从镇到村,从村到组,到人家,都铺通了水泥路,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出行也方便多了。房子也变了,低矮的土坯房变成了砖房和楼房,院子也铺成了水泥地板。环境卫生也进行了整治,村子里建起了垃圾池,人们把垃圾都放在垃圾池里。没有厕所的人家也建起了厕所,人们也不在随地大小便了。在这短短两年内,家乡的人们走出了过去的困境,开始了新的生活。

村里还建起了活动室:一间漂亮的房子,宽阔的操场,高高的围墙,还有公共厕所,四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在活动室的四周,一到晚上,路灯照亮了活动广场;平时村民们在这里开会,节日里来这里娱乐。

光缆线架到了家乡,宽带网进入了农村家庭。有的人家里也增添了电脑、wlan等新的电器。

变了!变了!公路变好了,住房改善了,环境变美了。我问爸爸:“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我们的家乡为什么变化那么大呢?”爸爸说:“是党的好政策改变了我们的家乡。”

我想,在新时代党的好政策下,在家乡人民的辛勤劳动中,我的家乡会变得更加的美丽,人们的生活会更加的幸福美好。不久的将来,家乡会变成新时代的美丽乡村。

我爱我的家乡!

文档为doc格式。

脱贫攻坚家乡的变化作文

改革前大家都吃了一大锅饭,大家都多干活少干活。温暖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改革后,经济也发展了,人们的餐桌上有很多鱼。生活不仅仅是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质量和品位。

我奶奶经常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她最喜欢家里有客人。这时,我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平时我们家总是一道菜,不是萝卜就是竹笋。虽然叫“时令菜”,但是很单调。客人来了,会炒两三个好菜。奶奶当时就想吃肉。现在我们吃又大又肥的鱼,各种野菜和嫩竹笋。我们全家都过着小康生活。

近年来,我们的家乡建设了美丽的农村。有农民体育公园,休闲路,宽阔的人行道,美丽的花坛。施工结束后,乡村景色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春天来了,各种花草都种在花坛里。清风吹拂千柳黄嫩叶,绿柳似春姑娘发,随风飘动。草把头伸出地面,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阳光照射在草地上,水滴闪闪发光,仿佛在迎接我们。山上的树是绿色的,仿佛是孩子们用蜡笔画的,仿佛是被嫩绿色的湖水映出来的。突然,岸上的水草里传来几声嘎嘎声,仿佛青蛙在唱民谣,只看到几只绿色闪亮的小青蛙跳跃着,在空中闪烁着,扑通扑通地跳进河里,激起一簇簇水花,荡起一朵朵涟漪。

我听大人说:要在老家发展乡村旅游。朋友,你能说我的家乡不漂亮吗?面对这种情况,我充满了信心。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把我的家乡建设成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颗明珠,让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能去参观!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作文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扶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抗疫与扶贫,无论哪一项工作都与民生利益息息相关。“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我们要把在这场艰苦卓绝人民战争中彰显的精神发扬光大,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扬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的英勇战斗精神。疫情期间,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把投身防疫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锤炼了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要啃下硬中之硬、攻克坚中之坚,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继续保持奋斗姿态和战斗状态,把脱贫攻坚工作牢牢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在同一个战场上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

发扬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的团结奋斗精神。“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疫情发生一来,无论疫区一线,还是疫区之外,都有广大人民群众顽强奋斗的身影。当下脱贫工作同样不是单打独斗,更不是唱“独角戏”,而是一项群策群力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各类资源共同参与,营造合力攻坚良好氛围;同时,更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动力。

发扬充满信心、愈战愈勇的积极乐观精神。信心与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在这次疫情面前,全社会的有序、稳定是有目共睹的,彰显出国家和人民的自信。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脱贫攻坚战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打赢的,再加上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面对困难和挑战,焕发自信乐观的精气神显得更加重要。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当前,我们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需要大力发扬抗疫中的这些精神,坚定信念、一鼓作气、尽锐出战、攻城拔寨,推动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作文

我的家乡是富裕的湛江,这几年来,家乡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在数十年前,因自然条件及其它因素的制约,家乡的自然环境非常差。一些村道弯弯曲曲,小如羊肠,坑坑洼洼。一到雨天就满地烂泥,就是人们常说的: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怨声载道,人人叫苦。地上没有绿化带,家禽家畜满地走,遍地禽畜粪便,臭气熏天。短短的数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在省、市、镇三级领导的“生活奔小康、建设文明村庄”的指示下,并进行动员、总结和部署工作,形成了以“四通五改六变”为主要内容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的工作思路,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成为群众性的创举,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已经在家乡范围内逐步铺开。

就拿吴川市的蛤岭村和山溪洋村来说。蛤岭村在村干部的动员和大老板的大力支持下,掀起文明村创建高潮,完成了环村大道、十里荷塘、村口大门楼等工程项目,村里到处绿意盎然,成了具有一流水平的省文明村。山溪洋村变化更大,它建起了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环村大道,大道旁还有景色怡人的绿化带……现在,山溪洋村变成了村民休闲、娱乐、学习进取的良好地方。每当周末,村民便聚集到文化娱乐活动中心,这里可热闹了,有的人在练太极拳;有的人在唱歌跳舞;有的人在看书读报;还有的在学英语、讲普通话。

正是因为村里的环境变化极大,人们的思想也变好了。人们不再赌博,而在村里学习和锻炼身体。

家乡的变化就是如此巨大,我希望湛江同胞们能够继续努力,共同营造天更蓝、水更碧、村更美、人更美的家乡。

脱贫攻坚家乡的变化作文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丽。

沿着家乡的道路,我穿过街道,回到了我出生和长大的家乡。别提我有多激动了!因为和父母一起离开家乡很多年了,想念家乡的每一株植物,每一棵树。

想起小时候的家乡,泥泞的道路布满了坑坑洼洼,特别难走。如果下雨,走路就更难了。如果我的脚不小心卡在里面,我的整个脚都是湿的,很重,就像铅一样。过去,人们像山一样乱扔东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想着想着,不知不觉来到了门口。村里的一切还是那么熟悉,却又让人觉得陌生。过去尘土飞扬的村子,现在干净得一尘不染。村道两旁有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垃圾桶。人们把垃圾分类。;山上茂密的森林茁壮成长。在树上,鸟爸爸和鸟妈妈正在建造快乐的鸟巢。在小公园里,三五成群的休闲人群给公园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天空中的蝴蝶像我美丽的淑女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花坛里百花争艳...

多美的家乡啊!

不一会儿,来到爷爷的住处。爷爷讲了讲家乡的过去:以前,想去哪里都要走,有小汽车,有卡车。如果你有钱,你可以买辆自行车骑;如果你没钱,你只能走路。而且那时候还没有高档餐厅。只有一个半小餐馆,基本上都很简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