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宇宙读后感(热门13篇)

时间:2023-12-10 16:15:18 作者:紫衣梦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与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和交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读后感,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和分享。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2

从古至今,人类都未曾停止探索自己栖居的世界和抬头仰望可见的浩渺星空。

每个人在孩童时代都对宇宙充满了好奇,会不会有超人?会不会有外星人?地球上现在还有恐龙吗……不到三岁的孩子有时就会提出类似莫名其妙的问题。想想,自己到现在仍然对宇宙充满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更是从未止步,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用尽毕生思考宇宙的奥秘。

《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是著名物理学家李淼写给孩子的一本宇宙学普及读物。在这本书里,李淼教授用朴素的语言,简介的表达,以时间为主线,串起伟大科学家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球是什么样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宇宙会不会有末日”这四个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千年宇宙探索风雨、无数学者心血历程,再现了以众多科学家为代表的人类对栖身之地及眼睛可以不可以看到的浩瀚星空的艰苦探索历程。

自从意识到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之后,人类就开始睁大了自己的眼睛,不断观测着,也不断思考着地球以及人类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作用。从一个又一个猜想开始,到从用太阳光测算地球周长,到用电磁波证实宇宙起源……人类认识自己、认识宇宙的手段和水平在不断提高。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宇宙大爆炸”,一个个惊人的理念与发现诞生了,这是宇宙研究的发展史,也算是人类智慧的发展史吧!即使人类未能成为宇宙中最智慧的生命形式,但人类依然可以为自己走过的道路而感到骄傲,并且为未来假以时日更为高超的科技水平而期待。

在《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中,精彩纷呈的艺术插画以及更多珍贵的宇宙图片帮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去神秘又迷人的宇宙中“实地”看一看、感受一番!宇宙充满了太多的奥秘与知识,还有太多的奥秘等待着人们去发现,我们作为宇宙中的一份子,孩子作为人类未来的主导者,有必要更有义务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去找寻……那么,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出发,通过这本书一起了解我们浩瀚的宇宙吧!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

《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的作者是李淼、王爽等大科学家,这是我看的他的第二部给孩子讲物理科学的书籍,上一本是《给孩子讲量子力学》。因为是一个系列的书籍,这本书的设计延续了上本的特征:图文并茂、深奥的知识趣味讲解,有知识、有料,更有科学家逸闻趣事以及有延伸补充科学知识。孩子们对地球、宇宙、世界末日等问题的疑惑,在这本书可以得到满意的解答。

全书分为4讲,并且每一讲后面都附有延伸阅读知识,延伸阅读更准确的对前面的知识起到了补充与拓展。第一讲是地球是什么样的;第二讲是宇宙是什么样的。第三讲是宇宙是怎么诞生的。第四讲宇宙会不会有末日。四讲的内容从点到线再到面,从小处着手到大的视觉,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地球、太阳、月球、火星、木星、银河系……不知名星系组成了宇宙,把人类和地球放在整个宇宙中才知道我们有多么多么渺小,正是渺小的若干个我们才组成了浩瀚的宇宙。

微信的登录画面上有个孤独的小人看着一个蓝白相间的大圆球漂浮在茫茫太空之中,这其实来源于一张真实的图片,名叫蓝色弹珠,是阿波罗17号飞船的宇宙员在1972年在太空拍摄的。这个悬浮在太空中的大圆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全貌。前面这段文字是书中第一页的第一段文字,用这个我们熟悉的图告诉孩子地球的模样。然后又讲述了人们没有科学知识的时候对地球的认识,现在看来很有趣,但那时候大部分的人是这样认识地球的。

我国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是“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浑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就是说,天像一个圆形的大伞,笼罩在像一个正方形棋盘平摊大地上。天像一个巨大的鸡蛋壳,里面包裹着像蛋黄般的大地。印度人认为,大地是被驮在大象的背上,而四头大象又站在一只大海龟的身上。还有人反对说大地是有海龟塔的样子,大地是被一只一只的海龟驮着。我们的大地竟然是这样的。

古人的猜想都是错误的,大科学家李淼用飞机绕地球飞行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又讲述了第一个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人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故事,以及后来众多的科学家对地球知识的研究探索,科学家们知道了地球是圆形的,他们又在探索地球为什么是圆形的?地球这个球有多大呢?这些问题都用严谨有趣的科学知识展现在书中。

地球是一颗蓝白相间的球星弹珠,也是一粒悬浮在茫茫太空中的微小尘埃。茫茫太空就构成了宇宙。科学家这样告诉我们,宇宙它是一片跨越了数亿光年的广阔空间,没有任何中心;里面至少包含了2000亿个星系和200万亿颗恒星,而这些物质还非常均匀地分布在期中。宇宙里的这些星系和恒星是什么样的?他们是怎样发现的?宇宙是怎样形成的?很多的问题都在第二讲第三讲中。

我们人类预设过世界末日的情形,地震、海啸、人类无处可逃等。这些归根到底说的是地球的末日。宇宙有末日吗?宇宙末日会是怎样的?从科学理论的角度来说宇宙是有末日的,但是也不要担心这个末日离我们还很遥远,或者在未来科学更发达的时候,人们会对宇宙又会有很多的探究,宇宙也许不会有末日的。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

20xx年对我来说是与众不同的一年,因为成为一位"大人"之后,我仿佛每一年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生活得很平静。但是这一年不同,这一年我有了自己的小宝宝,他的到来让我开始思考,我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大人"。

在后来,我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成为一个"大人",我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还是得不到内心的实在感,后来我在想,做"大人"应该要先做自己吧,这应该是我要学习的。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樊局长推荐的这本书——《孩子的宇宙》,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遇见自己的过程,在书中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小时候的自己。

"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存在一个宇宙,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着。""大人们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所蒙蔽,忘却了这一广阔的宇宙。大人们急于让小小的孩子长大,以至于歪曲了孩子内心广阔的宇宙,甚至把它破坏的无法复原。"。

看到书中的这些话,心头一震,尤其是这一句"一想到这种可怕的事往往是在大人自称的‘教育’、‘指导’和‘善意’的名义下进行的,不由得更加令人无法接受",看到这句话我赶紧想我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答案是肯定的,当我的学生带着小秘密来找我分享的时候,我和她站在一起去感受这秘密的美好了吗?当孩子们带着自己不同的小问题来到我身边的时候,我还是沉浸在他们写错的字、做错的题中,甚至有时候还会反问一句"作业完成了没有?",现在想来,孩子们也曾伸出手想要把我从这"毫无生气"的赵老师身边拉开,我却假装看不见他们的手。

一、遇见自己。

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断地遇见了自己。当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老公看到了书名说:"孩子的宇宙?一个连世界都不知道多大的人,竟然在研究宇宙!"很显然,他在开我的玩笑,这个场景我是从我姑姑那里听说的: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和姑姑一起看电视,当时新闻在说全世界怎么怎么样,我扭头问我姑姑:"全世界就是上坡、下坡还有立羊河?"我姑姑说:"对,还有将军墓。"我说的那三个名字是我们村和邻村的村名。当我第一次听到小时候的我问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有些佩服小时候的自己,能问出思考全世界的问题,而长大后的我还是不知道什么是全世界,却没有再问过思考过。也许在小时候的我的内心中也有这样的宇宙,正如书中所说"孩子们清澈的目光,凝望着这个宇宙,每天都有新的发现。"。

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又不断地遇见了小时候的自己,那个曾想要离家出走的我,那个有着秘密基地的我,那个埋葬小猫的我……而现在成为"大人"的我,却几乎忘了小时候的我是什么样的,忘了小时候的我有着这样的宇宙,而现在我却已经丢失了。

二、秘密。

秘密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在书中已经论述过,孩子们都有着大大小小的秘密,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他们保守和培育秘密,有的也挣扎在想要分享秘密却又怕破坏了秘密的神秘感中纠结,所以保守秘密和接触秘密都是至关重要。书中提到"有时,秘密就像是侵入身体的异物,不把它排出体外就无法忍受。"这让我想到了《我不敢说,我怕被骂》这一绘本,小女孩莫伊拉有着自己的小秘密:弄坏的裤袜,丢进垃圾桶里的梨,弄脏的妈妈的婚纱……她的小秘密憋了一肚子,难受极了,所以说出来的那一刻无比的轻松。总而言之,秘密很重要,如何处理也很重要。

当然,这本书也勾起了我更多的阅读的兴趣,作者在分享事例的时候,总是能保留着读者的好奇心。现在作为一个"大人",我离孩子们的宇宙越来越远,但我始终会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

也可以叫做。

读书笔记。

这几天,我读了很多书,有《中华上下五千年》、《森林报》、《侏罗纪龙鸟》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书的作者是李淼和王爽,共有4讲,现在我们来说说这4讲吧。

第一讲:“地球是什么样的”。这一讲主要讲的是人们对地球的看法。古人认为大地是被驼在一只大海龟背上的一片陆地,后来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太阳的影子证明大地是圆的,麦哲伦航海也再次证明古人的猜想是错误的。最后埃拉托色尼和理查德·诺德运用阳光移动和量步的方法测出了地球周长在39375千米到39860千米。

第二讲:“宇宙是什么样的”。这一讲主要讲的是人类对宇宙中心的辩论。一开始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托勒密建造了“地心说”宇宙学模型,结果伽利略用望远镜发现了金星飞盈,证明了地心说是错误的。哥白尼的“日心说”又被哈罗·沙普利证明是错的,最后银河是宇宙的中心也被哈勃证明是错的。

最后的第三、四讲,讲的是宇宙的起源和末日。宇宙包含了20xx亿个星系,200万亿个恒星,且宇宙起源于一场大,现在一直在膨胀。氢和氦最先在宇宙中合成,进而形成恒星,恒星的主要成分是四分之三的氢加四分之一的氦。如果要说末日,对于地球来说其实是在地球刚形成时,一天只有10个小时,产生了许多灾难,幸亏有如火星一样大的物体撞上地球,才有了月球,地球也稳定下来逐渐产生生命并繁荣至今。宇宙会不会有末日,科学家们还不确定,所以我们也不用杞人忧天。

这本书讲到了黑洞和虫洞,这两个名词让我非常好奇,这会是什么有趣的知识呢?黑洞,是比太阳的质量大几倍的星球衰亡后形成的。黑洞的引力很大,连光都逃不过它的“魔抓”,被黑洞吸进去的东西会来到消失层——一个时间静止的地方,让我感到有点害怕。连光都无法逃脱,要是是个人的话,那必死无疑了!科学家还推测过,从黑洞中心穿过去可能会达到另外一个地方。

再来讲虫洞。虫洞现在还没有生成的办法,因为有人曾计算过,生成虫洞需要负能量,而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能量都是正的。虫洞实际上是一个将现在加速到未来的隧道,可以这样想象:一张纸片展开后在两头做标记a、b点,蚂蚁从a到b要走很长一段路。我们纸片卷起来,a和b就很近了,这就是虫洞穿越。我希望早日做出虫洞,让我看看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

目前已知的天体有小行星带、矮行星、行星、恒星、黑洞、超新星、伽马暴,已经足够让人叹为观止。在不可观测的地方,也许还存在不为人知的神秘天体。我们的宇宙依旧充满了未知之谜,对于宇宙,我们还真的只是个小朋友。而我们人类能够存在,尚且是幸运的和偶然的。在宇宙创生之时,幸运量子涨落,造就了太阳系和银河系。不知是天体撞击或者地球形成之时所形成的月亮,造就了我们稳定的自转。地球5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为我们除去了物种的威胁。木星和土星巨大的引力为我霉造了相对安稳的太空环境。此外,宇宙就是亡于冰还是亡于火,始终还是个未解之谜。最后,宇宙的学说给我霉造了更广阔的思维。

《给孩子讲宇宙》是一本带有科学风趣的书,仿佛把我带进了一个奇幻变化的世界,不断有新奇的小机关吸引着我去探索和钻研。它用讲故事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关于宇宙中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古代人对科学的看法,同时介绍了宇宙认知从古到今的发展并进行了合理的对比,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游览整个宇宙。看了这本书后,我对“万有引力”这一部分最有感触。

“万有引力”是牛顿发现的,那“万有引力”到底是个什么神奇的东西呢?它就像是一个无形的磁铁,牢牢地吸着我们,不让我们被地球的自转惯性给甩走。你在玩滑滑梯的时候为什么会往下滑而不是向上飘呢?这正是“万有引力”的作用,因为地球给了你一个方向向下的引力。那么你为什么又会一直滑到地面才停住?因为坚硬的地面引力最小。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些懒惰的人为什么能坐着就不会站着,能躺着就不想坐着,那是因为躺下来的时候引力最小,人体感觉也最舒服。

如果“万有引力”消失的话,世界会变成怎么样呢?可能太阳以及它的行星将会因为惯性而四处飞散;世界上再也没有白天和黑夜;包围在地球外圈的“大气层”将会飘走;水也会很快上升蒸发,变成不可再生资源;人类和动物、植物、建筑、山脉等所有的东西都会被甩向空中,那是怎样一番奇观啊!

为了未来可以发明宇宙旅馆,真正地到宇宙中来一次星际旅游,去见识宇宙的浩瀚和神奇,我想从此刻起加倍认真学习,努力奋斗!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是著名物理学家李淼写给孩子的一本宇宙学普及读物。李淼教授立足地球,放眼宇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小到大、由近及远,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球是什么样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宇宙会不会有末日”这四个问题,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游览整个宇宙,让我了解了人类探索宇宙的科学求真的艰辛历程。

这本书内容很丰富,精彩的故事、新奇的知识一个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其中对我最有吸引力、最有感触的是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为什么目前所知只有地球上有生命而其他星球没有?从书中我体会到生命的出现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人类是那么的渺小。

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是一颗蓝白相间的球型弹珠,一粒悬浮在茫茫宇宙中的微小尘埃。宇宙里面至少包含了20xx亿个星系和200万亿颗恒星,这些物质非常均匀地分布在其中。宇宙中一颗行星要想产生生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一颗固体行星;第二,必须处于宜居带;第三,要有大气和磁场。这三个条件很苛刻,但地球全都完美的满足了。它质量很合适,不大也不小,所以能一直保持固体行星的状态;它所处的位置很合适,要是离太阳再远5%或再近15%,就会从宜居带里掉出去;它还有一个岩浆翻滚、异常活跃的内部,这让它可以形成大气层来保持温度,同时也能建立磁场来抵御危险的太阳辐射。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45亿年前发生了一个特别偶然的事件,让地球拥有了一颗巨大的卫星——月球。一般来说,像月球这么大的卫星,是只有木星、土星这样的巨型气体行星才有资格拥有的奢侈品。月球的引力起到了船锚的作用,使地球的自转最终稳定下来。假设一下,要是没有月球恐怕现在的地球还是一个只用10小时就能自转一圈的天体,这造成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地球内部的运动导致地震、海啸及火山爆发都远比现在活跃、剧烈和频繁,生命也就不可能诞生和存活了。从中可以看出,地球是多么的幸运,拥有这么多的有利条件,终于在地球上产生了生命。这么些有利条件凑合在一起,简直犹如神助,哪怕在整个宇宙,说不定也是绝无仅有的。科学家又提到,地球发生多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人类还能够存活下来,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当我看完书静静地沉思,不得不让我感到震撼,在感叹生命的不可思议和人类的渺小的同时,不由得对神秘又迷人的宇宙产生深深的敬畏。也正是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爱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

这本书讲到了黑洞和虫洞,这两个名词让我非常好奇,这会是什么有趣的知识呢?黑洞,是比太阳的质量大几倍的星球衰亡后形成的。黑洞的引力很大,连光都逃不过它的“魔抓”,被黑洞吸进去的东西会来到消失层——一个时间静止的地方,让我感到有点害怕。连光都无法逃脱,要是是个人的话,那必死无疑了!科学家还推测过,从黑洞中心穿过去可能会达到另外一个地方。

再来讲虫洞。虫洞现在还没有生成的办法,因为有人曾计算过,生成虫洞需要负能量,而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能量都是正的。虫洞实际上是一个将现在加速到未来的隧道,可以这样想象:一张纸片展开后在两头做标记a、b点,蚂蚁从a到b要走很长一段路。我们纸片卷起来,a和b就很近了,这就是虫洞穿越。我希望早日做出虫洞,让我看看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是著名物理学家李淼写给孩子的一本宇宙学普及读物。李淼教授立足地球,放眼宇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小到大、由近及远,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球是什么样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宇宙会不会有末日”这四个问题,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游览整个宇宙,让我了解了人类探索宇宙的科学求真的艰辛历程。

这本书内容很丰富,精彩的故事、新奇的知识一个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其中对我最有吸引力、最有感触的是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为什么目前所知只有地球上有生命而其他星球没有?从书中我体会到生命的出现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人类是那么的渺小。

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是一颗蓝白相间的球型弹珠,一粒悬浮在茫茫宇宙中的微小尘埃。宇宙里面至少包含了20xx亿个星系和200万亿颗恒星,这些物质非常均匀地分布在其中。宇宙中一颗行星要想产生生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一颗固体行星;第二,必须处于宜居带;第三,要有大气和磁场。这三个条件很苛刻,但地球全都完美的满足了。它质量很合适,不大也不小,所以能一直保持固体行星的状态;它所处的位置很合适,要是离太阳再远5%或再近15%,就会从宜居带里掉出去;它还有一个岩浆翻滚、异常活跃的内部,这让它可以形成大气层来保持温度,同时也能建立磁场来抵御危险的太阳辐射。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45亿年前发生了一个特别偶然的事件,让地球拥有了一颗巨大的卫星——月球。一般来说,像月球这么大的卫星,是只有木星、土星这样的巨型气体行星才有资格拥有的`奢侈品。月球的引力起到了船锚的作用,使地球的自转最终稳定下来。假设一下,要是没有月球恐怕现在的地球还是一个只用10小时就能自转一圈的天体,这造成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地球内部的运动导致地震、海啸及火山爆发都远比现在活跃、剧烈和频繁,生命也就不可能诞生和存活了。从中可以看出,地球是多么的幸运,拥有这么多的有利条件,终于在地球上产生了生命。这么些有利条件凑合在一起,简直犹如神助,哪怕在整个宇宙,说不定也是绝无仅有的。科学家又提到,地球发生多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人类还能够存活下来,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当我看完书静静地沉思,不得不让我感到震撼,在感叹生命的不可思议和人类的渺小的同时,不由得对神秘又迷人的宇宙产生深深的敬畏。也正是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爱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给孩子讲宇宙》读后感

记得小时候,总喜欢问父母,我从哪里来的,父母总是回答得含含糊糊,说我是从外婆家里来的。后来长大一点,亲戚送给我一本关于地球生物科学的科普书,有关地球什么样子,人类如何演变出来的还有当时的最新科学技术,像克隆什么的,书名已经记不清楚了,当时觉得很有趣,看了很多遍。

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以后问的问题我尽量能给他科学合理的解释,无意中看到这本《给孩子讲宇宙》,下意识相信孩子会喜欢,想要给孩子屯着。作者李淼是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及筹建人。

以前,总觉得关于宇宙,关于天文无理学,是非常深奥的东西。但这本书却让我改变以前的想法,因为是主要给孩子的科普读物,有趣第一。厚厚的纸张,有很多精心挑选的插图,增加趣味性,浅显易懂的语言,让我这个小白也看得十分起劲。可以看出,作为中国顶尖物理学家的淼叔,非常善于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同时也可以看出他的初心,想要把天体物理这类科普知识传播给我们的下一代。

虽然是写给小孩子,但内容却一点不含糊,既有趣,又有料。全书分为四部分:地球是什么样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宇宙会不会有末日。向我们详细描述了人类对宇宙的研究历程——地心说,日心说,宇宙无中心说……让小朋友了解到人类对宇宙漫长的认知过程。对于书中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作者也会有意识去不时总结,很贴心。

同时,作者在描述科学家对天体的研究时,也讲那些科学家的轶闻趣事,如哈勃是吹牛大王、斯穆特爱钱、爱因斯坦曾经高考落榜,而且是联邦工学院物理系历史上第一个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使全书读来一点也不枯燥。每一章完了之后都有延伸阅读,很喜欢这部分,就像以前历史教科书上的小字,很有趣味性。

另外,书中不单只是科普性的东西,还有一些科学家哲思类的文字,让孩子了解科学的同时,也了解了这些科学家的思维想法,启发孩子思考。

总之,很喜欢这类科普作品,既学到科学知识,又不会觉得枯燥。让即使对这方面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也能有所收获。

《宇宙简史》读后感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且人人拥有,只是,有些人习惯于把时间收缩,收缩到一辈子就等于一天;而有些人,却可以将时间无限膨胀,膨胀到令宇宙万物臣服于他的脚下。《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时间的巨人。他以坚强不屈的意志,在天体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告诉了我们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它从何而来?又向哪里去的?更让我们认识到,时间竟可以这样书写!

书中告诉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它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一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在这一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形成。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宇宙中的能量与物质不断发生复杂的反应,逐渐形成星系,空间继续扩大,大约在距今50亿年前,太阳形成。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因为地球,才有了人类,有了创造新世界的我们!

按照霍金教授的理论,宇宙持续地在膨胀,也许在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宇宙开始收缩,可能会收缩成一个点,一个不占有空间的点。到那时,时间结束。到底会不会这样,现在还说不定。

固然时间将会结束,但对我们而言,那只是科学的某个概念,存在在未来的某个结点,也许那时又会有新的爆炸产生,新的宇宙产生,新新人类产生。周而往复。然而,我们即已幸运地存在于当下的空间内,就应该成为一个对得起“时间”的人,决不能辜负了那50亿年前的爆炸。

《宇宙奥秘》读后感

也许你会说,一年级的“小孩子”能看懂宇宙奥秘这本书,他懂什么意思吗?但在你眼里,小我却充满了对宇宙的好奇和兴趣。幸运的是,我的兴趣得到了父母的支持,父亲为我挑选了这本注音彩图儿童百科全书——《宇宙之谜》。同时,我也很感谢老师在一年级上学期教了我拼音,让我可以用拼音读我喜欢的书。

本书讲述了科学的秘密,解释了“太阳为什么从东方升起”、“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星星有不同颜色吗”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利用最通俗的语言和图片让孩子们看得清楚,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我喜欢仰望星星数数它们。每当晚上躺在床上,都能看到窗外天上的星星。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并不是每天都有星星。我很好奇,读了这个假期,让我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星星一直都在,只是晴天强烈的阳光遮住了这些星星的光芒,阴天乌云密布到挡住微弱的星光。

我从小就梦想在太空着陆。每当在电视上看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载人飞船,我都非常激动。看到舱内宇航员叔叔阿姨们的'生活照片,让我热血沸腾。期待长大后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强健的体魄和对太空的热爱,去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

《宇宙》读后感

暑假我看了很多本书,其中《宇宙》最有趣的。顾名思义,《宇宙》这本书讲的就是有关宇宙的故事。作者是法国伊夫、奥德和阿兰。这本书生动地给我们诠释了宇宙中一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奥秘,以前我们认为的宇宙是从载着我们生命的一个起源,是宇宙大爆发的一个清明,但是看完宇宙这本书我有了更全新的认识,我对宇宙的燕子更加的全面。

这本书从生命的起源从银河系的起源开始讲起,讲他是怎么从一个基点到如今的400多亿光年的距离?你向我们阐述了为什么这个银河系里面有这么多的星球的原因,经过科学家的不断研究这个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感叹,生命的力量终究是这么的伟大,经过35亿年的时间才演化出我们这种人类动物。

当然,如果有人问你太阳地球,木星他们是怎么出现的?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的话,或许你根本不能够回答。但是当我们看了宇宙这本书之后,你就会知道太阳系诞生于50亿年前,它本身就是在太阳星云的重力下不断的凝聚形成的一个一个天体。当然也有很多人在质疑,为什么太阳系从来不会往下坠落,而是在不断地向前行进,其实这也是由于太阳系在围绕着银河系转动的原因。

所以整个宇宙其实是非常奥妙的,宇宙当中有非常非常多令人难以解释的东西。当我们用人类的眼睛去看宇宙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人类其实非常的渺小,几乎连尘埃都算不上。我们总是自诩为地球的主人,但是我们连病菌都抵抗不了。我们仅仅在地球上生活了几千年,而地球上的细菌已经诞生了几十亿年。所以到底是我们统治了地球还是细菌让我们以为自己统治了地球?看了这本宇宙这本书后,让我能够更深层次的明白,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不堪一击。所以以后请爱戴我们的地球,因为他是生我养我,培育我的家园。

《宇宙简史》读后感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那些语言太深奥太专业太生僻了,怎么也看不懂。妈妈陪着我慢慢地读下去,才让我逐渐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仿佛看到了一幅幅宇宙的画面。这本书的作者是霍金,全名史蒂芬·霍金,他生于1942年,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现为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系教授,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他用毕生精力研究黑洞和宇宙起源大爆炸原理,提出黑洞发射辐射的.预言,在科学界引起革命性的轰动。霍金因为患有严重的肌肉萎缩症,只能无助的坐在轮椅上,但他克服了残疾的障碍,让思想遨游到无限的时空,揭开宇宙之谜,霍金既是残疾天才的典型,也是当代的大众文化偶像。我今天读的就是他的一本名著《宇宙简史》。

《宇宙简史》用迷人的表达方式讨论了宇宙的历史和将来、时间和时空的本性、黑洞等令人敬畏的主题,霍金用敏锐的直觉和坚定的推理直接挑战了已被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学、大爆炸理论、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探寻时间和空间核心可望而不可及的秘密这一未竟之业中,它将引导世界各地喜欢仰望星空的人探寻宇宙的秘密。他认为的宇宙是一个或在膨胀或在收缩的空间,而且他还相信,宇宙是在一次爆炸中诞生出来的。而宇宙的原型是什么呢?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宇宙原来只是一个星球,但它的密度非常高,光亮很大,终于在某一天,它突然爆炸了,这就形成了宇宙,虽然这只是假想之一,但这却是比较广泛的一种说法。

以我现在小小的年纪,小小的阅历,我对霍金这些深奥的宇宙假想认识还不够清晰透彻,但不可否认,霍金的这本书在宇宙研究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宇宙之谜》读后感

由于20xx年,人们发射了诺亚方舟200,去各个星球探寻生命迹象,而让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诺亚方舟200号检查了:水星、土星、木星、天王星,而刚要登陆火星时却发现了一股能量波动。突然,一股能量波击中了诺亚方舟200,霎时间,诺亚方舟200爆炸了。这让我们所有人大吃一惊,因为诺亚方舟200是我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般大炮是对他无可奈何的,但他们居然一炮就击毁了它。

随即,地球侦察兵就发现地球外太空出现了一支军队,规模浩大。我们全部战士做好一级战斗准备,安装战斗铠甲,和他们大战。由于火星战士全部是机器士兵我们一开始占下风,后来,我们启动了大炮,防御系统,才逐渐追回来。

后来,火星士兵派了几个士兵驾驶着飞机来攻大本营,我们派了5架拓荒者-x就轻易的将其击落,这时,从天而降一个小芯片。我们捡起来看了一下,一位科学家一不小心,把芯片植入了kit-56,这是一种很厉害的武器,它杀伤力极大,可以海陆空三位一体,防御力极强,是军事界的骄傲。

这时,前方战报来了,说他们快抵挡不住了,这些科学家赶紧把这种芯片复制,装在了kit-56上一些精英驾驶着它们三下五除二就消灭掉了。

这场宇宙争霸是地球赢了,我们战胜火星后把那些俘虏全部放回火星从此和平相处。

宇宙简史读后感

刚开始读《宇宙简史》的时候,我觉得那些语言太深奥太专业太生僻了,怎么也看不懂,那文字中蕴含着宇宙独特而神秘的魅力,是在细细品味后才领悟到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霍金,全名史蒂芬·霍金,他生于1942年,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现为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系教授,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他用毕生精力研究黑洞和宇宙起源大爆炸原理,提出黑洞发射辐射的预言,在科学界引起革命性的轰动。霍金因为患有严重的肌肉萎缩症,只能无助的坐在轮椅上,但他克服了残疾的障碍,让思想遨游到无限的时空,揭开宇宙之谜,霍金既是残疾天才的典型,也是当代的大众文化偶像。

他,是轮椅上的攀登者!《宇宙简史》用迷人的表达方式讨论了宇宙的历史和将来、时间和时空的本性、黑洞等令人敬畏的主题,霍金用敏锐的直觉和坚定的推理直接挑战了已被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学、大爆炸理论、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探寻时间和空间核心可望而不可及的秘密这一未竟之业中,它将引导世界各地喜欢仰望星空的人探寻宇宙的秘密。他认为的宇宙是一个或在膨胀或在收缩的空间,而且他还相信,宇宙是在一次爆炸中诞生出来的。而宇宙的原型是什么呢?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宇宙原来只是一个星球,但它的密度非常高,光亮很大,终于在某一天,它突然爆炸了,这就形成了宇宙,虽然这只是假想之一,但这却是比较广泛的一种说法。

黑洞中的信息丧失如何降低我们预言未来的能力。如果信息在黑洞中丧失,情况就并非如此,任何事情都可能已经发生过。预言将来的能力也被削减了。我们能够确定地预言粒子具有相反的自旋,但是如果一个粒子落进黑洞,就不能对余下的粒子作确定的预言,这意味着在黑洞外不能确定预言任何测量,作出确定预言的能力被减低至半。那么关于预言将来的能力呢?现在看来它至少在三个层次上受到限制。第一,是动力学系统的混沌行为,使得拉普拉斯意义上的决定性在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二,在量子力学中状态是由波函数描述的,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使得经典意义上的决定性被减半。第三,不平凡的时空拓扑,使波函数被密度矩阵所取代,就在这里引进了热力学意义上的随机性。

我们每天都会遥望星空,天上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我们所生活的家园--地球就是广袤无垠的宇宙的一小部分,我们心中难道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什么是宇宙?宇宙有多久的历史呢?宇宙是怎样产生的?还有与我们同处一个宇宙的邻居,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物质,他们又是什么呢?宇宙所带给人们无限的诱惑力,它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更多更多宇宙的谜底!霍金轮椅上的著作《宇宙简史》所不能解释的宇宙的谜语就等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揭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