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两首教学设计大全(18篇)

时间:2023-12-10 06:02:41 作者:琉璃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教学计划范文,快来看看吧。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图片、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乞巧)。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年来,老师和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那在你的记忆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学习古诗有很多的好方法!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向别人请教。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板书课题。)。

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指名读)。

3.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向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4.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交流反馈:

1.汇报读懂了什么?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

2.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当时的情景怎样?(学生自由说说,借机理解“碧霄”)。

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说说对织女了解多少啊?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的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各个都羡慕,羡慕得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

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古代家有女孩,总希望她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所以乞巧节又名女儿节出示古诗“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想象古人在过乞巧节的心情与情景,再读读三、四行。(学生再次读。)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

反馈。

1.你怎么知道人很多?

2.她们穿了多少条红丝呢?

3.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再诵读诗句。

拓展感悟:

2.同学试背。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哪些同学还搜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读读看,你对哪首感兴趣?读给大家听!(《拜新月》、《开元天宝遗事》、《迢迢牵牛星》、《七夕》……)。

第二课时(嫦娥)。

复习。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

体会。

1、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讲故事,体会丰富想象。

2.从神话故事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丰富的想象)。

3、其实诗人的想象也挺丰富的。(自由读诗,体会想象意境)。

自学。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这首诗题为嫦娥,却着墨不多,通篇看到的都是云天幻景,说说你的所见。(读句子联系注解读懂字面意思。)。

3、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会想到什么?那么嫦娥呢?(借助重点词语理解嫦娥孤单寂寞的处境)。

4、除了,这渺渺云天,皎皎河汉,嫦娥还能见着什么吗?她最想见的会是什么呢?(后羿,人间幸福美满的生活呀。)小结:当她每晚只能看到(学生接读)“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当她想亲人却又见不到亲人,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面对(学生接读)“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5、她会怎么想呢?(让学生反复吟诵前两句诗句,感受当时嫦娥彻夜不眠,辗转反侧的处境,想象说话以引出下文理解嫦娥苦闷的心情。)出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她为什么后悔呢?再次联系上文,通篇理解诗句,引起共鸣。)。

6.有感情朗读诗。

(1)生练读。

(2)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7.古人常借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某种心情,你觉得作者借《嫦娥》表达了什么?(师简介李商隐:因为政治原因,李商隐的爱情、婚姻生活很是不幸。)借此理解诗人正是借助嫦娥的处境来抒发自己的苦闷。再说,我们常把月亮称为嫦娥,猜想一下,当夜色渐浓,诗人面对当空的一轮皓月会想些什么呢?(引发学生换位思考,反嚼诗句,深入诗景,体会诗意。)。8、拓展:说不定天上嫦娥的“云母屏风”此时在作者屋里就只是(绳床瓦灶,破桌烂凳……)当一灯如豆,夜凉如水时,诗人他(孤单、寂寞)就步出庭院,发出(再诵古诗,反复品味。涵咏)。

9、同是一轮明月,诗人张九龄会说:(                    );诗人李白会说:(                    )还有那些诗人也会在明月夜抒发情怀呢?课外再去找找吧。

10、完成作业。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注意音韵节奏。

(2)生字词。

焚烧 千捶 万击 墨梅 乾坤。

三、学习《石灰吟》。

1.指名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1)逐字逐句的理解。

捶:敲打。击:撞击。若:好象。

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

(2)说说阵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4.指导朗读。

5.小结。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1)理解字词。

(2)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讨论。

(1)理解字词。

吾:我。淡墨痕:素净雅洁。夸:夸赞。

清气:清香之气。乾坤:天地。

(2)指名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4.小结。

五、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2.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

二、背诵课文。

1.听录音,轻声朗读课文。

2.看图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3.自由练读,背诵。

三、总结课文。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四、教学生字词。

1.指导书写。

2.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焚烧清白洗砚乾坤。

2.解释诗句。

(1)千捶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板书:

石灰吟。

千捶万击粉骨碎身若等闲。

烈火焚烧 (坚强不屈) 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洁身自好)。

墨梅。

素净 池边树 朵朵 淡墨痕(写实)。

清香 不要——只流——(明志)。

(寄寓贞洁自守的情操)。

《2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认识“枯”等7个生字,会写“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相应的乐曲、彩笔和画纸、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励引入。

1、回顾已经学过的古诗背诵。

2、引入学习第一首古诗《草》。

二、范读激趣。

1、老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己尝试朗读。

3、同桌互相交流朗读。

4、个别展示读。

三、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学生自己吟诵体会。

四、启发想象,感悟大意。

读了这首诗,老师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景象:

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他每年都要枯萎一次,繁茂一次,不管烈火怎样无情的焚烧,只要春风一锤,原野上有会长出青青的野草。野草的生命力多强呀。

1、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眼前出现了那些景象。

2、四人小组合作画画。

五、诵读全诗。

六、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枯、荣。

认识这两个生字吗?大声地说说它们的名字。

2、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烧”。

七、自己读“我知道”

写好字,背背古诗,读读“我知道”中的内容,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老师。

第二课时。

一、赏图引入。

1、图画上画的是什么,猜猜画的是什么季节。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新绿初绽的树枝、栅栏、花丛掩映的小径)  当学生说出图画上的小男孩在追蝴蝶的时候,追问:蝴蝶在哪儿呢?  (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花和蝴蝶的色彩)。

2、古时候有个诗人叫杨万里,他也觉得这个小孩捕捉蝴蝶的情景非常有趣,就写下了一首诗。

3、老师朗读全诗,在画中找找诗歌描写的景色。

二、初读全诗,识记生字。

1、自己大声朗读,读准字音。

2、展示读,全班交流,纠正读音。

3、联系朗读故事,要读出感情,读出节奏。

三、诗话结合,感悟诗意。

1、学生吟诵古诗。

2、学生看图,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稀疏的篱笆掩映着一条幽深的小径,枝头的春花已经凋落,绿叶初长,还没成阴,天真的儿童在捕捉一直黄色的蝴蝶,蝴蝶飞金黄灿灿的菜花丛中,孩子再也找不到那只蝴蝶了。

3、把诗中的情景变成一个故事,说给大家听。

四、有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自由练习朗读。

2、读给小朋友听,互相评议。

3、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宿舍徐篱笆稀疏未来。

2、自己读读记记,交流识字的好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未、追、宿、菜。

4、学生书写。

【教学后记】。

古诗教学重在对诗的内容的整体把握,启发学生通过想象诗的意境来理解诗的内容。在学习《草》这首古诗时,学生对“一岁一枯荣“中的“岁”字理解有困难,我让学生通过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先理解草的生长规律,再来确定“岁”字的意思,学生就明白了。在学习《宿新市徐公店》重在让学生想象后两句诗的情景,让学生自编故事,学生很感兴趣。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一首《山行》是唐代文学家杜牧所作,另一首《枫桥夜泊》是唐代另一位诗人张继的作品。《山行》通过诗人的所行、所见、所感,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赞美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诗由石径、人家、白云、枫林组成,有景有人,有情有景,有主有宾,烘托有力,构图和谐,抒情自然。前两句是铺垫之笔,诗人言在前而意在后,“停车坐爱枫林晚》是诗意陡转直下,恰如翻越了一座山,进入了另一番境界。

教学的时候该如果让孩子来领悟这两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和诗人的感受呢?

我想从课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质疑后探究来完成教学任务。

板书《山行》。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他们提出的问题。1、谁能说说山行的意思?(就是在山上行走),是谁在山上行走?(这样也就认识了杜牧,然后学生交流课前预习中对诗人的了解)在什么季节在山上行走?(寒山,看出是深秋)这又是一座怎么样的山?(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石径斜写出了山路的蜿蜒曲折)这些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很快理解了文章所写的时间、地点。

学生在理解了第一句话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沿着诗人走过的足迹,在崎岖的山路上想想会看到些什么呢?于是,学生通过朗读,很快就会找出了石径、人家、白云是作者看到的远景,而枫林是作者在近处看到的。通过看图。朗读,让学生体会当诗人看到这些景色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呢?你能从诗歌中找个字来说说吗?学生很快就会得出“爱”这个字,什么使得作者喜欢这里的景色呢?结果不言而语那就是“坐(因为)枫林。你能从诗人那句诗歌的描述中体会到呢?(霜叶红于二月花)。二月的花是怎么样的?(春日,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盎然的春意是多么的让人神往),而此时的被霜打过的枫叶又是怎样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此时的美景真是不是春光胜似春光,这又怎能不让诗人欣喜,流连呢?)通过图文结合。通过朗读体会,学生脑中也就浮现出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山行》是诗人徜徉在秋意艳红的枫林里是多么的惬意舒畅。而《枫桥夜泊》则体现的是另一种意境,另一种思绪。

《枫桥夜泊》体现的是诗人的愁绪。如何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明白这“愁”呢?

在课前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方面的体会,比如: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即使是白天,当你一个人你会想些什么呢?通过讨论,学生大致体会到了“寂寞、孤寂”。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通过朗读、交流、感悟,我想文字的内容学生不仅能熟记于心,更重要的是诗意的理解也就顺理成章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是美好的季节,同时也是萧瑟的季节。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同一环境下不同的感受。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这也是我们老师需要和学生会共同探讨的。

《儿童诗两首》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童年的幸福快乐。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4、通过学习诗歌,会仿照《我想》前四小节写诗句。

评价设计:

1、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检查的方式了解和指导,使全班100%的学生会读生字"丫",认识"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目标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课堂观察、教师点评、读悟结合的方式,使全班80%以上的学生会读出童年的快乐。

3、目标3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表情,以及学生回答问题来检查。

4、目标4通过课堂小练笔来检测。

过程预设:

一、谈话引入。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教师范读,激发情感。

三、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四、品读诗歌,深化情感。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五、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六,再读诗歌,升华情感,背诵诗歌。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七、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板书设计:                  儿童诗两首。

江中戏水。

《儿童诗两首》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读读记记“花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像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听《童年》,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2、导语引入。

二、初读。

1、自由读。

2、同桌合作读。

3、指名读。

4、默读,说说你的感受。

三、学习《我想》。

1、再读小诗,勾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说一说为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汇报,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4、小结:

想像力的丰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动词的准确使用。

5、续写小诗。

四、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小诗:

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何感受?

2、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其他人补充:

街头:鲜明的对比(喧闹与宁静)。

溪边:动静结合,色彩艳丽。

江上:点面结合。

4、指导朗读。

五、拓展。

学完这课,你想说些什么?

【教学学科】小学语文第四册。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新字,书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受到美好的情感熏陶。

了解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能说出诗歌大意。

【总课时目标】。

1、会认“庐、瀑、炉”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窗”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会认《望庐山瀑布》中的生字,会写这首诗中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大意。

3、体会到诗人笔下的瀑布雄伟壮观,生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1、会认《绝句》中的生字,会写这首诗中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能说出诗歌大意。

3、体会到诗人描写的景色的美丽,感受到作者的愉悦心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教师引导活动:

1、说到古代大诗人,你会想到谁?

2、想学习他们的诗歌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位大诗人的诗歌。

3、通过查找资料,你知道了哪些关于李白、杜甫的情况?

4、我们今天要学习哪两首诗呢?谁能把诗的题目读出来?

学生学习活动:

1、说说自己知道的古代大诗人的名字。

2、产生学习愿望,齐读课题,知道作者是李白和杜甫。

3、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李白、杜甫的情况。

4、个别读诗题,认识“庐、瀑”二字。 。

二、自读第一首诗。

教师引导活动:

1、你想怎样来学习古诗?根据学生回答点拨。

2、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把古诗读通顺,看谁读得正确。

3、能弄懂这首诗的意思吗?把不懂的地方注上符号。

4、在学习中,你有了哪些收获,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告诉你的同桌吧。

学生学习活动:

1、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的:读准字音、看插图、了解诗歌意思、朗读吟诵、表达感情。

2、自由轻声读,认识古诗中的新字,把古诗读通顺。

3、边读边想诗意,标注不懂的地方。

4、同桌交流。

三、读诗歌、识生字、正音。

教师引导活动:

1、出示生字卡片:

认识这些生字了吗?

2、谁能大声地朗读这首诗?

学生学习活动:

1、个别读生字,齐读。

2、个别大声读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纠错。

四、朗读、了解诗歌大意。

教师引导活动:

1、出示图画:

“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你读懂了诗歌的哪些词句呢?组织交流,对错误的理解引导纠正。

3、哪些地方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你理解?适时点拨指导。

4、你觉得庐山的瀑布怎么样?为什么?

6、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

学生学习活动:

1、用自己的话说图意,描述瀑布的高大雄伟,想象诗人的心情。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自己的感受。

3、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4、抓住诗中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5、想象,并反复吟诵,体会感情。

6、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感受诗歌中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赛读。

教师引导活动:

1、哪些同学认为自己朗读得很棒,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2、我们来进行小组朗读比赛好吗?

3、会背诵这首诗歌了吗?

学生学习活动:

1、朗读,听读,评价,进一步体会情感。

2、小组内朗读比赛,选出最好的一个学生朗诵。

3、个别学生背诵,评价与鼓励。

六、拓展。

教师引导活动:

1、看到这样壮美的景色,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

2、配乐朗读。

学生学习活动:

1、交流自己的想法。

2、交流自己喜欢的音乐。听音乐,配乐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教师引导活动:

1、谁能背出《望庐山瀑布》?

2、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诗的?

学生学习活动:

1、个别背,集体背。

2、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二、自读。

教师引导活动:

1、你打算怎样学习《绝句》这首诗呢?

根据反馈进行方法选择指导。

2、巡视自读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学习活动:

1、说说自己的打算和安排。

2、自读:

认识生字、读通句子、想想诗歌讲了什么,画出不懂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读诗歌、识生字。

教师引导活动:

1、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交流识字办法。

2、谁想把诗歌读一读?

学生学习活动:

1、个别认读生字。说说自己认识生字的好办法。

2、个别读诗歌,其他同学听读、正音。 。

四、交流、感悟、朗读。

教师引导活动:

1、出示图画:

“图画中有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

2、你看出诗歌中写了哪些景物了吗?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反馈了解学生理解情况。

4、你喜欢这首诗中的什么景物?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的意思。

5、在这么美丽的景色中,你看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6、谁能用朗读表达诗人的愉快心情?想怎样读?

7、你希望在什么样的音乐声中读诗歌?比一比,谁读得好?

学生学习活动:

1、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2、交流自己对诗歌中语句的理解。

3、交流,理解,大致懂得“窗含”、“门泊”的意思。

4、说话:

喜欢哪些景物,同时了解诗意。

5、交流,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7、配乐读诗歌,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背诵。

教师引导活动:

1、谁会背诵了?怎样背得又快又好的?

2、在学习诗歌中,你还有什么别的发现?引导发现诗句上下联相对。

3、还想背诵诗歌吗?注意两两相对的词语。

学生学习活动:

1、个别背,交流背诵经验:熟读成诵、理解背诵等。

2、自由交流观察所得,肯定同学的发现。

3、描一描,体会、交流自己的写字经验。

六、教学效果测评。

教师引导活动:

1、仔细观察这几组字,能告诉大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吗?

2、同桌互相背一背,讲一讲诗歌,评一评,谁学得好,谁的进步大。

3、课外学习的诗歌会背了吗?背给同桌听听。

学生学习活动:

1、比一比,再组词:

今 令 绝 含 岭 决 柳 银 炉 迎 跟 护。

2、同桌互背诗歌,并表扬能讲出诗歌意思的小朋友。

3、给大家背一首自己学的诗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

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三、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四、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自由记生字。

2)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五、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 一首儿歌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六、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师范读。

2)自愿读。

3)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

四、指导书写。

1.口头扩词:

古声。

多处。

知忙。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

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

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

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五、扩展活动。

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二)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紫z!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怀疑。

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庐”和“炉”是同音字,要区别字形,会应用。

“紫”和“川”的读音要读正。

在学习生字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已去分析、去记忆,培养自学能力。

五、小结。

(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

“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

“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

“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

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

丰富奇特的联想,如“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

学习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

3、喜欢学习古诗。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课前准备】。

识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交流有关诗人李白、杜甫及他们的诗歌的信息。

2、从《绝句》引出“五绝”“七绝”,适当介绍该类古诗。

二、学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

试读课文。

2、自主识字:

自己拼读生字,边读边想怎样记住字音、字形。

3、认读9个生字,介绍识记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学生用卡片清读生字。

5、认字游戏。

三、学习《望庐山瀑布》。

1、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自读课文、练习读通顺。

3、合作学习:

读诗句,看图说话,感知诗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意会诗的意境。

5、自主选择方式背诵古诗。

四、写字。

1、认读第一首诗4个要写的字。

2、共同研究并写好“流”字。

五、迁移方法,学习《绝句》。

1、谈谈自己想怎样学习《绝句》。

2、小结方法。

3、独立或合作尝试。

4、学习汇报。

六、总结。

【评析】。

本课设计着力从如下方面体现立足基础,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

1、扎扎实实,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的扎实、牢固程度至关重要。本课教学在识字、写字、读书、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像“流”字的书写,从观察,到揣摩字的结构,笔画的改变、位置、疏密及在田字格的布局,再到一笔一画认真临写,既抓住了写字的能力培养,又注重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汉字书写所体现的规范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读训练,从认清字词的通读,借助插图意会诗意的熟读,到直抒胸臆,升华情感的美读,循序渐进,重在精品的积累,形成语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习兴趣和期待。

2、改革方式方法,激励自主实践并实现超越:

方式方法的选择、确定,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为原则的。本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以教材为凭借,创设了各种各式、宽松和谐、富于情感、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信心和聪明才智的活动。例如开课时的信息交流,能引起对课外积累的重视,扩展信息量,让知识面广的同学露一手;介绍生字的学习方法,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共享资源,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自择方式的朗读展示,看图写话,让他们口吟、眼看、耳听、手写、脑记,各种感官参与,有利于个性发展、差异发展;举一反三学《绝句》,更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由的时空,发展的平台。整节课,独立,合作学习适时安排,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不是等待别人的授予,而是在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生成知识、形成能力,经历实践,情感、价值观同时获得转变,在自奋其力中实现超越。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本文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其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课后3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3、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情感目标:本文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其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课后3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流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多读几遍,要读通顺,读流利。

二、对照注释,初步理解。

1、同桌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

2、师适当讲解,大致理解就行。

三、

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出示画面和节奏提示,让学生自主品读,同桌合作读读听听。

2、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帮助诗人能表达的思想感情,历代诗人对它的题诗。

3、在熟读读的基础上背诵。

四、检查识字。

五、练习。

1、评一评。

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描写的春景与本诗描写的春景有什么不同?(自由讨论)。

生:杜甫的诗写花很多,千朵万朵来表现春天,这首诗没写那么多的花,而写了燕子。

生:这首诗写的是野生的花和草,而黄四娘家的花是自己种的。

2、想一想:乌衣巷繁荣时是怎样一种景象?

自由说,发挥想象力。

六、作业:背诵古诗。

《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本文的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深爱。《纸船》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诗人以纸船为题,赋予纸船以特别的含义,寄托了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母爱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颂扬过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两首诗:中国女作家冰心的《纸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标。

1、把握诗文基调,表情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知识积累。

以下知识主要让学生在预习中作好积累笔记,课堂上教师以检阅的方式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1、字词积累。

大家预习了吗?看看这些字词你解决了没有?

字:嗅摩衍匿祷。

词:匿笑祷告。

读一读,讲一讲。

2、作家作品知识积累:

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整体感知。

(学生体会:哀愁、深情)。

(师指导学生朗读,尤其强调停顿和语调,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明停顿之处)。

3、学生初步感知之后,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37——140页对《繁星》、《春水》的指导阅读,教学生懂得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可以有多种观点的,学习独立鉴赏、评价作品。)。

合作探究。

学生品读这首诗,通过自主思考,然后合作探讨,师生交流对话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

1、诗人叠纸船时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的心情)。

2、你觉得纸船回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吗?为什么作者要借纸船来抒情?

(“我要他到的地方”是母亲的身边,纸船当然到不了,作者明知道到不了还要不停地叠是要以此寄托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抒情是要借助一定的形象的。)。

3、你觉得这首诗中哪几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到“诗眼”所在,体会诗人的精妙构思)。

师生在交流探讨中理解诗人的感情,学习对诗歌的品味鉴赏。

生活链接。

母亲的爱滋润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子女对母亲的爱又何尝不是动人心弦?以小组为单位,以“母子或母女之爱”为主题,搜集感人的文章,感人的歌曲,感人的诗言,在读书笔记上办一个专题材料库,看看哪个小组搜集得最多,材料最丰富。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教师的范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方法处理不同)。

重点体会: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读出妈妈的惊喜、嗔怪)。

“我不告诉你,妈妈。”(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

“孩子,你在哪里呀?”(读出妈妈的着急、关爱)。

3、学生读过之后,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觉得这首散文诗写得怎样?(学生只要能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一定要是自己的)。

合作学习。

请同学们品读这首散文诗,思考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2、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3、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研读课文,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理解作者。可以简介泰戈尔的作品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爱的内涵——最高尚、最纯洁的神圣之爱。

交流探究。

师生研读课文,共同探究以下问题:

1、假如你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象妈妈脸上的表情吗?

2、孩子为妈妈做了那么多好事,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

3、母爱就在我们身边。泰戈尔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学习了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实际谈感受。师生交流互动,在探究中发展提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中肯评价和热情鼓励。

创造性学习。

请你模仿《金色花》的感情基调,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为题,学写一首散文诗。

作业 。

1、背诵两首诗,准备背诵比赛。

2、课后阅读《飞鸟集》、《繁星》、《春水》。

《诗两首》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大自然的多面及其生生不息的美好。

2.培养学生多读诗、爱诗。

教学方式:讨论法启发式

导入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

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教师可范读)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问题研究: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课后练习一:

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首:《夜》

作者简介: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本课总结

本诗是自读课文,与此单元其他诗歌不同,是来自国外的诗歌。此两首外国诗都是描写大自然,但是表现的却是大自然的不同方面。《蝈蝈与蛐蛐》较后首诗稍难理解些,这包括蝈蝈、蛐蛐意象是如何叠加,使之融为一个整体的;蝈蝈、蛐蛐唱歌的意象与大地诗歌之间的联系;“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与诗人创作思想的关系等。第二首诗中夜的静谧是需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的,诗中意象也需要结合个人想象慢慢琢磨才能有所领悟。

布置作业

比较阅读《静夜》与这两首诗写法的特点。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挂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a、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b、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a、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b、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c、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b、交流学习收获。

c、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a、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b、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诗两首》教学设计

2、 培养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世想像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根据提示,阅读这两首诗。

2、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导入  ,。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

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

2、板书课题,出示相关教学目标 :。

(1)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教师组织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课堂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只要大体了解一下,有助于诗歌的理解就可以了。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他一生热衷于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诗作,引起沙俄统治者极端的不满,曾两度被流放,最终死于沙皇政府的阴谋之下。这首诗歌就是写于流放期间。

4、整体感知。

品昧、感悟诗歌的语言。

思考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可采用课堂发言的形式,互相补充指壶,作出解答,并说明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明确:。

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ptj来。第二部系去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问题探究。

这首诗歌虽文字不多,但却有不少问题值得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能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采用四人小组讨论形式答疑解难。

6、问题(教师备案)。

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1)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3)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

背生活规律,被生活所捉弄不是一个概念。

(2)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况且诗人正被流放,所以只能等待时机的到来。

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使是痛苦的。

都比较生动鲜明,而将主题含蓄地暗示给读者。

对以上问题,教师可根据学情加以取舍。

注朗读背涌。

试着当堂背过这首诗。

6、体验与反思。

教师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7、作业 。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2)根据"体验与民思?的要求写成300字左右的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未选择的路》。

一、导入  。

二、板书课题,出示相关教学目标 :。

1、理解诗歌大意。

2、认识慎重地选择人生的意义。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三、整体感知。

要求同学们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认真地阅读这首诗歌,最好是默读。深入思考每节诗歌的意思,然后把握全诗,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考题:。

的例子吗?

2、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

1、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曾学过的《在山的那边》和《行道树》等都采用了这种写法。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元奈,陷入沉思?二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萎萎,十分幽静。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己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1)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许多,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所表达的意思。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即要勇于抉择,更要慎重对待。

三、问题探究。

思考题:。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未选择的路》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什么不同?

3、这两首诗歌对人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明确:。

索,所以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乐观积极,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3、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五、作业 。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试着写一篇随笔,评论一下这首诗。300字左右。

六、信息反馈:

《诗两首》教学设计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  。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

学生自由回答。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学生讨论。

4、

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二、导入  新课: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学生自由回答。

首先明确概念,再由教师阐述两者区别。

六、积累联想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七、综合性训练:出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诗两首》教学设计

1、反复诵读,领会诗人坚强乐观的思想,感受他博大的情怀。

2、背诵、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教学目的要求1。

2、难点:

教学目的要求2。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可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导入;或可从“你知普希金有多少”这一问题导入,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朗读诗歌。

三、指导学生朗读。

让学生注意诗的感情基调,并注重诗的重音、节奏、停顿。

四、指名学生进行朗读,其余同学作出中肯的评价。

五、精要讲析。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艰难生活的体会。

2、这首诗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是它打动人心的美好所在。

六、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

七、请同学结合生活实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会如何去面对呢?

八、当堂检测。

背诵、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抽同学背,然后一起默写。

九、作业。

1、课后补充练习。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未选择的路。

1、学习诗人采用象征手法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2、反复诵读,背诵、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教学目的要求1。

2、难点:

教学目的要求2。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朗读《未选择的路》导入,或可从多媒体场景一路导入。

二、全班同学个别读、齐读,男女生分读,全体同学试背。

三、指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四、请同学举手发言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路”的诗句、格言警句。

五、研读课文。

1、你是怎样理解《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主题的?

2、《未选择的路》中的“路”“荒草”“足迹”象征着什么呢?

3、在《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体会诗句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试着说说你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5、谈谈你学习这首诗的感受。

六、作业。

1、当堂背诵、默写《未选择的路》。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