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语文教案简案(精选15篇)

时间:2023-11-27 10:00:44 作者:字海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进度的重要文件。接下来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分享,希望能给大家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高二语文人教版教案简案

1、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

2、学习本诗叙事、表现等手法。

3、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

【教学重难点】。

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2、诗歌蕴涵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新,是科学的灵魂,亦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李商隐《马嵬》诗在叙事立意都极具特色。

二、写作背景介绍。

参见课文注解,但要明确马嵬事变内容。

三、疏通诗意。

1、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2、解释重点词语。

更:还有;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笑:嘲笑;如何:为什么。

四、诗歌欣赏。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问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问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对比。

3、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问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4、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问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五、对比、倒叙和讥讽都是本诗的特点,请同学们当堂诵读并背诵全诗,领会其特点。

【板书】。

马嵬(其二)。

玄宗之悲(荒诞)。

马嵬之变(对比)讥讽。

义山之叹(对比、反问)。

初二语文教学教案简案参考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3、把握将军的形象。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带。

一、激趣引入。

今天我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广。

据记载,在李广巡视打猎时就发生过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流传到唐代,被一位名叫卢纶的诗人即兴改编,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取名为《塞下曲》。(教师随机板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的学习。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1、板书课题、作者,理解题目。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

3、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指名读。作出评价。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

2、学生小组互助,理解诗句。

3、交流。

a、说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两句诗的意思。

抓住“引”字总结联系上下文解释的新方法。

从“惊”字体会,感受气氛的紧张。

教师指导朗读。

b、说说“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两句诗的意思。

抓住“没”,并且利用情景表演体会将军力气大,勇武。

读出赞叹之情,指导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生评价。

两个人对读。

师生对读。

四、全诗整合。

2、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不过,需要大家的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

五、把握情感,全班朗读。

李广将军真不愧是“飞将军”,最后,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齐读《塞下曲》!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5首古诗中,第3首“月黑雁飞高”也十分有名。另外,像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摘抄在采集本里。

初二语文教学教案简案参考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读准字音,书写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读出诗的节奏。

2、品读诗句:了解诗所描写的将士雪夜准备追敌的情景,由景入情,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险、英勇无畏气概的赞美之情。

3、发挥想象,叙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由题入手,简要了解《塞下曲》以及诗人卢纶。

二、引入古诗学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的是这六首《塞下曲》中的其中一首,第三首。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3遍),要求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正音:这首诗中,有些字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出示:单于、遁逃、欲将、轻骑,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自主选择比较难写的字词写在田字格中,并说说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3、请个别同学朗读,纠正读音,读出诗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通过读并借助注释了解诗所描述的一件事情。

这首诗究竟写的是什么呢?请你根据注释了解一下,然后,我们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成简单的一两句话: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板书)。

四、品读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解读“夜”:夜晚、黑夜、深夜,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气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读出单于溃败的样子。

2、解读“满”: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由满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五、叙写古诗。

1、诗读到这儿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买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是追到了单于呢还是没有追到?(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学生叙写并交流。)。

2、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5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交流交流。

六年级语文教案简案范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理出文章的线索,学习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増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懂得故宫是古代中国辉煌艺术成就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掌握课文按照空间移位来进行介绍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感悟激发对中国古代辉煌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讴歌。

查阅故宫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1、引出话题,激趣导入。

身为洛阳人就从龙门石窟的佛雕艺术价值谈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说出自己对龙门石窟的认识,从而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这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古代辉煌艺术的兴趣,为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打下基础。

2、播放课件,展示故宫的辉煌建筑艺术,先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

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在学生朗读时,要注意指导“重檐屋顶”、“额枋”、“蟠龙”“降龙”等字的读音,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分析结构。

重点分析第1段,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及意义。

(一)、欣赏建筑艺术:

1、自由朗读课文,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故宫景点;

3、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故宫中太和殿、乾清宫、御花园等景点的景色。

(1)、3、4自然段是略写,重点让学生理出写作顺序;

(2)、5、6自然段是详写太和殿,是本课的重点段,要在读中分析、感受。

在第5段中要抓住太和殿之大,殿身的艳丽色彩和殿顶的雕金盘龙图案来欣赏体会故宫建筑艺术之美。第6段主要介绍了太和殿的作用。结合教学课件并配以庄严浑厚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太和殿神圣、宏伟的气势,在朗读中体会出来。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的读,把这种情感植到学生心中。

(3)、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7、8、9自然段,加深对故宫建筑艺术的赞叹。

(二)、赞叹奇珍异宝:

朗读第10段了解故宫藏品之多之奇之贵种,并出示相关资料增加学生对故宫的了解。

出示资料介绍“故宫”成为“故宫博物院”以来吸引了中外大批游客的参观,使学生认识到“故宫”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齐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感情。

2009年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以一名邮展志愿者的身份按照空间移位顺序写一篇小文章给各地游客介绍一下龙门石窟。

语文八年级高效课堂教案简案参考

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有改动。本文记者多次协调,随直升机飞降到辽宁舰上。在战场,记者获准进入辽宁舰舰岛塔这一位置采访,并充分利用这个视角,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见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通讯的基本常识,学习本文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具体、形象、生动、详尽的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祖国在富国强兵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难点:

增强自豪,激发爱国热情。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同学们,谁知道我国首架航空母舰叫什么呀?(学生回答:“辽宁舰。”)对的,在2012年,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热潮,同时也备受世界人民的关注,在全世界的面前彰显了中国的强大综合实力,扬我国威,可谓是非常自豪的事。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一下当时的盛况吧。

2】检查预习略。

3】四边互动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

明确: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围绕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本文依次记叙了什么内容?

明确:叙了工作人员就位、安全观察员检查阻拦索、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稳稳着舰。

3.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什么环节?

明确: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这些环节,将着舰的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四边互动深入探究。

1.精读课文第3、4段,简要分析这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

【2】结构上:这两段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明确:

【1】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

【2】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

【3】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4】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5】小结。

1.主题: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表现了英雄航天员镇定自若、献身国防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写作特点。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课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试验这一重大事件,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工作人员,到飞行塔台内的着舰指挥员与飞行员的连续对话,整个试验过程都作了完整的记叙。记叙紧紧围绕着检查甲板、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降落这一套程序来展开,条理清晰,毫无杂乱之感。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舰载战斗机着舰试验是一个复杂、危险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同成功失败密切相关。要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是不可能的,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读者最关心的还是战斗机能否成功着舰这一件事。那么关系到成功着舰的关键环节是什么呢?作者就是紧紧抓住这些环节来展开叙写的。这些关键环节就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了这些环节在着舰过程中的状态,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文风平实,脉络直观。

作者在叙写中,将紧要处的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准确地阐述,为的就是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高深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6】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其他关于此事件的新闻报道。

7】课堂练习。

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着舰指挥员及众工作人员。

时间:2012年11月23日。

地点:渤海某海域。

原因: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

经过:在渤海某海域,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简案

教学要求:

能力要求:在学习中展开联想;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一边朗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理解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具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请几位同学说说长城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书上的词语)。

3、出示中国地图,找出长城的东西端各在什么地方?长城经过哪些地方?

二、介绍长城。

三、仔细看图,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

四、自学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老师肯定学生发言。这段是作者从远处看长城,是从整体上看长城像一条长龙,突出了长城的长,请同学一块读读这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登长城,站在雄伟的长城上看看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位同学做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吧!读读这段课文。听的同学从文中找一个词来概括长城给你的印象。

2、大家说得真好!下面我们边看图边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小结:本段具体地给我们介绍了长城的结构,从长城的建筑材料,城顶的样子,城墙的外沿的垛子,射口的构造和作用,城台的样子和作用等方面做了具体说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如同实实在在看到了长城,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站在这样的长城上,作者想到很大,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己读课文,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

三、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你对“伟大的奇迹”如何理解?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补充相关内容,加深对“伟大奇迹”的理解。

四、出示相关图片,把感情融入课文朗读。

五、喜欢哪一段课文?尝试背诵。

六年级语文教案简案范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2课时。

1.预习课文。

2.阅读材料:《在人间》片断。

1.通读全文,认读生字词。

2.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了解?

根据学生汇报,帮助学生把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1.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学生可能会这样概括:

生:凡卡受不了学徒生活了,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村去。

生:凡卡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生:凡卡受不了了,只有死路一条了,哀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2.抓住“指望”,体会凡卡生活的无望。

(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谁来说说,“指望”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

他一定指望着到鞋匠这里学会做鞋,能够有一样本领,来养活自己。

他想挣钱,让爷爷和他都过上好的生活。

他们一定以为,在大城市是比较好生活的。

他可能还想,莫斯科是个大城市,他有了本事,可以在大城市生活,不再贫穷,离开乡下。

他还可能指望自己做出最漂亮的鞋,卖很多的钱,当一个有钱的人。

(2)多么美好的“指望”啊!而现在,刚来到这里三个月,他就感到他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你能从他的信中找到原因吗?细读凡卡的信,画出有关的句子进行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关注凡卡的生活,抓住具体事例和句子,体会凡卡没有指望的生活。

以情激情,引导学生读好凡卡饱含悲情的信:是啊,这一切的一切,把小小的凡卡心中的指望砸得粉碎。在这个冰冷的世界,生活在这一群冰冷的残酷的人中间,弱小的他能指望什么呢,他只希望爷爷救救他,救他离开这个魔鬼般可怕的地方,因为他已经看到死在向他招手了。凡卡的信,是蘸着血和泪写的,是这个穷苦的乡下孩子的呐喊!是对这个悲惨世界的控诉!请把这封信有感情地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和痛苦心情。

(3)凡卡在城里的一切美好的指望都破灭了,又产生了新的指望,你知道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读他乞求爷爷的话和对未来的设想以及急切的心情。

1.读凡卡的梦:凡卡的信终于寄走了,同时寄走了他满心的希望,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希望睡熟了。按着凡卡的想法,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梦为心声,我们看看从凡卡的梦中会感受到什么。

读凡卡的梦,注意省略号,接着设想延续的梦境,体会凡卡的美好而急切的心情。

2.凡卡的梦会变成现实吗?细读凡卡回忆部分和叙述部分,抓住有关事例和句子谈自己的看法。

引导重点:

*醉醺醺的邮差,不清楚的地址,使信无法寄到爷爷手中。

*即使寄到,他的梦也依然只是个梦而已:

在凡卡心中乡村生活的美好,其实蕴含着贫苦,更衬托出来的城市学徒生活的悲惨。

爷爷的年龄、做的事情都不足以养活一个渐渐长大的孙子,把孙子送到城里,是爷爷唯一的选择和希望。

3.再读凡卡的信,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信的后面写上几几句想说的话。体会凡卡终究梦碎现实依旧的悲惨命运。

可以通过假设引导:

假如没有回忆……。

假如没有对凡卡写信过程中的动作描写……。

五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简案

1.认识“蔓、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出示课件1)小小的珍珠鸟可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珍珠鸟》。(板书: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4)。

1.学生默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正确认读10个生字。

三、品读课文,尝试回答前面3个问题。(出示课件5)。

2.找出文中重点句子,深入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四、合作,探究。(出示课件6)。

1.教师提出参考方向,学生们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某一方面,解决文中的难点、疑点。

(1)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2)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为什么写小珍珠鸟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这有何用意?

(4)珍珠鸟开始怕人后来不怕人,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回答其他组提问,全班讨论。(出示课件7)。

师总结:珍珠鸟对人的情感经历了怕——喜——近——亲——爱这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珍珠鸟对人的情感变化,而这一变化来自于“信赖”。

(板书:怕——喜——近——亲——爱)。

五、回顾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语言特色。

六、联系生活实际,再次理解课文重点句。(出示课件8)。

板书:“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师生交流。

七、作业布置(出示课件9)。

结合生活实际,把你对“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的理解写下来。

初二语文教学教案简案参考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主人公是西汉名将李广。李广驻守边疆的时候,让敌人闻风丧胆,号称飞将军。

2.哪位同学给大家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3.谁能只用短短期20个字,把它复述下来呢?(卢纶可以)。

二、品读古诗。

1.板书课题、作者,指名读,齐读。

2.小组内先处理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注意指导“塞”、“曲”、“棱”的读音)。

3.小组展示(达到目标:通顺无错误)。

4.划节奏读----小组再试读----再次展示(达到目标:有清晰度、表现力。适当的停顿)停顿是表达语意的重要手段使得音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5.关键词语重读----加着重号-----再次重读展示(能说明重读它的理由,渲染环境,读出意境)。

6.师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演绎(配乐朗读)。

7.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试背《塞下曲》。

三、全诗整合。

1、诗中的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印象?

2、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可以吗?请大家跟我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好不好?师生合作。

四、拓展延伸。

李广作为我国历的一代名将,赞颂他的可不止卢纶一个,其中唐代的王昌龄也写了一首诗———《出塞》。

五、作业。

办一期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手抄报。

语文教案

1、认识6个生字,会写“正”“好”相“3个生字,并能组词。

2、培养欣赏漫画的情趣,体会幽默带来的愉悦。

3、体会幽默画的含义。

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情幽默画的含义。

字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给别人照过相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给别人照相的?对,照相的时候也要动脑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幽默——动脑筋照相。

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1、引导学生观察幽默画。

2、引导学生仔细看图。

3、学生汇报。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脑”“照”“这”。引导学生拼读,了解生字在本课的意思。

2、“相”会意字,

3、由摄影师在照到长颈鹿时说了一句话引出“正”“好”两个生字。

“正”会意字。“好”会意字。

4、指导学生在虚宫格中写字。

5、老师小结。

6、知识延伸: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可以照到长颈鹿的头?

四、布置作业。

把两幅漫画拿给爸爸妈妈看,给他们讲一讲漫画的意思。

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写出童年的趣味。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1、 教师点字,全班成语。

2、 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成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 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成语背诵者。

二、 欣赏、背诵《四字成语》。

1、 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 学生齐读。

3、 教师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故事。

4、 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默写。

5、 检查。

一、 师生以童真为话题讨论童年趣事。

1、 你能回忆童年趣事?

2、 怎样才能从童年中寻找趣味?

3、 在游戏、锻炼中寻找乐趣。

二、 阅读短文《大雪之后》。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 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我家的孩子与别家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2) 说说为别家孩子不能玩雪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 为什么我要让孩子不怕冷,去雪地玩雪?

3、 学生自由讨论小孩子的乐趣。

组织这次辩论活动,大体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明确要求,确定辩题。

1.为了使这次辩论活动有充分的准备,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在进行辩论活动的前两三天,安排学生阅读“积累·运用六”口语交际提示,使学生明确这次辩论活动的任务和要求。

2.辩论会进行前,先让学生推荐各自准备好的辩论题,教师也可以推荐,大家共同商量确定辩论题目。选择辩题要充分考虑: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密切相关,确实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将其辩论清楚,有助于提高思想认识和统一行为规范。

3.请推选一名学生当辩论会的主持人。

第二步,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辩题选定后,针对辩题提出完全不同的两种观点。例如,“赞成小学生多看电视”和“反对小学生多看电视”。肯定意见为“正方”观点,否定意见为“反方”观点。

2.根据每个学生赞同“正方”观点还是“反方”观点,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3.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如,理论观点方面的论据——国家各级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名言、警句;事实论据——成功者的经验、做法,公认的事实。每个主辩人要认真做记录,以便集中全组同学意见,作为证明观点的材料。

第三步,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大班音乐教案《鱼简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白阅读时养成一边读一边提问题的好习惯。

2.启发学生的思维,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了解设问句。

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认读积累,拓展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了解设问句;积累一些古代名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难点。

阅读时养成一边读一边提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问”的古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轻声朗读文中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2.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各自的发现。

4.扩展练习。

(1)谈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2)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3)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二、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三组字:你发现了什么?(每组字都是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3.卡片认读——任意抽读——送信游戏——同桌互读。

4.任意选择喜欢的字进行扩词练习。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1.自读每组两个句子。

2.你发现每组的两个句子有那些特点?

3.学会运用恰当修辞手法写句子,使句子表达的更形象、具体。

(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抄写下来。

1.自由朗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问号都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3.告诉学生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式叫设问句。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找设问句。

5.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在作文中用过设问句吗?

四、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学生逐句自读,要求读正音,读通顺。

3.读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师生释疑。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5.熟读、背诵。

6.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学生平时积累。

7.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地方,鼓励自己。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语文教案

书写规范汉字,认识两种新笔顺规则。

能有节奏地朗诵古诗,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大意,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学习两种新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

能正确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多媒体课件。(教师)

生字卡片。(学生)

师出示第八单元会写字卡片,抽读汉字,重点抽查“小、水、月、问。”

课件演示“小、水、月、问”四个汉字笔顺。

说说上面四个汉字共有几画。

观察课件中“小、水”两个汉字的书写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按此规则,学生在书中田字格练习书写“小、水”。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古诗,你们想听吗?

多媒体课件播放《风》,引导学生欣赏。

老师范读。

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学生尝试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教师抽查。

教师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背诵。

将你今天的收获讲给你喜欢的人听。

课外阅读。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春节童谣》。

语文园地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夯实语言的基础,将学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系统化,强调“学以致用”,而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间互相交流,展示识字成果,交流识字体会,体验识字的乐趣。这样,就能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语文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梅兰芳精湛的表演艺术。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

3、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京剧等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品读课文第4、5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感悟梅兰芳大师精湛的表演艺术。

2、理清观众情绪变化线索,感悟民众对京剧国粹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品悟大师精湛表演艺术的句子,学生不容易表达,难以描绘心中的体会。

[设计理念]:

1.品词析句,感悟文本。

抓住关键词语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就架空了。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解读第四自然段,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解读。学生通过品析,才能感受到梅兰芳先生精湛的演技,体会到观众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对艺术家的热爱。

2.分层理解,美读文本。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句子,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尤其在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句“唱词像珠子似的从…….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更是分几个层次细读,品读。好句不厌百回读,读中自有感悟出。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上文,引出下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默读4—5节,用“——”划出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交流,相机板书。

品词析句、深入研读(4、5节)。

1、品读出场时观众反应的句子。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1)理解出观众对大师的喜爱。(2)抓重点词“轻盈而矫健”体会。

出场的精彩)。

2、品读表演中观众反应的句子,联上系下,体会表演的精彩。

多媒体出示“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的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指名读。

(抓“着了魔”、“鸦雀无声”体会表演的精彩)。

联系上文品读句子,相机出示句子:

品读句子:(1)“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重点引导学生抓“圆润”“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体会。)。

品读句子:(2)“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引导学生理解(1、唱词象珠子。2、三个“从……中”。3、五个动词)体会大师出神入化的表演艺术。

播放《穆桂英挂帅》视频片段。帮助理解。

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小结:女主角演的实在是惟妙惟肖,她喜,观众就喜,她悲,观众就悲,台上台下,同喜同悲,同歌同泣,这就是着了魔,这就是交融啊!让我们也象着了魔一样读一读吧。

3、品读高潮时,观众反应的句子。

品读:“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多鲜花捧在手里。”

(抓“捧”引导学生体会人民群众对大师的喜爱和珍惜,希望美好的艺术之花永远绽放,永不凋谢)。

四、品读五节、升华主题。

1、比较句子的不同,谈体会。(读出自豪,佩服,尊敬,赞美……)。

2、体会设问表达的好处。(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2、小结板书,升华主题,再读(齐读)。

3、看多媒体拓展资料(师生合作读)。

五、小结全文、拓展文本。

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梅兰芳先生精湛的表演艺术,体验到了观众对大师的热爱之情,初步初步领略了京剧的魅力。对于博大精深的我国文化来说,今天所学的,不过是沧海一粟。随后我们还会学《吆喝》、《中国结》,相信会对我过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更多的收获!(放京剧音乐,结束学习。)。

语文教案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1.选定凝聚着父母之爱和回报父母之爱的照片、录像、玩具或小礼品等。

2.准备为回报父母之爱而做的礼品。

1.组员轮流说,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向同学介绍,并介绍物品后面所蕴藏的感人故事。

2.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父母。

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终生也不会忘记。现在我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把自己的作文带回家,让父母批一批。

提示: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提示: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还可以向人请教。

1.自读两组句子。

说说“光”和“抽”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2.我发现,还有一些字也有这个特点。

如:花

a.公园里的花可多了。

b.奶奶眼睛花了。

c.我不乱花钱。

d.林子里鸟可真多,有白的,有黄褐的,还有花的呢!

1.背诵儿歌,看谁背得正确、流利。

2.我发现这些生字都是字,偏旁都是。

:练习背诵。

这几天,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综合性学习,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它是我们生命的养分,也是世界和谐美好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把父母批改过的习作以及综合性学习中为回报父母之爱的各种小制作、记录等准备向大家展示。

1.小组成员共同利用课桌搭建一个展示台,将每个组员的作品都展示出来。

2.小组成员互相介绍展品的来历及制作过程,读一读父母给自己批改的作文,可以提问,也可邀请老师参加。各组巡回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问。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