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实用19篇)

时间:2023-12-11 15:36:22 作者:QJ墨客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经历的总结和反思,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升自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热爱祖国、忠诚事业的家国情怀,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求实作风,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时刻激励着孟津县自然资源局每一名干部职工。

中央一套即将播出“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该局就在微信群里下发通知要求干部职工收看。7日晚,该局干部职工纷纷围坐在电视机前,认真观看,用心聆听。8日一上班,局里就召开党组扩大会,认真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党组书记王公平结合中共洛阳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的身边的榜样一书中记录陈俊武先进事迹《守初心矢志不渝、践使命奋斗不止》的文章,认真组织学习,要求干部职工通过追寻陈俊武同志的成长足迹,学习陈俊武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陈俊武同志的崇高精神,把学习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工作成效;同精神文明创建目标结合起来,像陈俊武同志一样精神高尚、作风优良、思想务实、行为磊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新高度;同加强队伍建设、改进作风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找差距、明方向、添动力,理念,立足岗位,坚守职责,勤勉敬业,为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

陈俊武,男,汉族,1927年3月生,福建省长乐市人,1949年12月参加工作,195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院士)。现任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参加工作,到1969年扎根洛阳至今,陈俊武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新中国建设,融入党的事业,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祖国无私奉献了70年,为党的事业忠诚奋斗了65年,为洛阳经济社会发展辛勤付出了50年。20世纪,他主持设计的项目多次荣获全国优秀设计金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进入新时代,他仍坚持上班,坚守岗位一线,以87岁高龄斩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与使命的高尚情怀。陈俊武于1992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陈俊武同志是洛阳的宝贵财富,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杰出楷模,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典型,是新中国成立70年勇立潮头、为国无私奉献的时代先锋。他用毕生努力实现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为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市委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活动。

一、学习陈俊武同志,就要学习他不忘初心、爱党报国的家国情怀。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这是青年陈俊武树立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矢志不渝的初心。

20世纪40年代末,陈俊武从北京大学化工系毕业。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克服困难,带着母亲从台湾返回大陆,投身国家建设,怀着振兴石油石化工业的梦想,主动要求到生活条件艰苦的抚顺市,从事人造石油项目设计与生产。195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志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20世纪60年代,他急国家之所急,刻苦攻关,打破外国技术封锁,带领团队完成了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发和建设,推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1969年,根据国家需要,他随单位搬迁到条件极为艰苦的宜阳县竹园沟,从此扎根洛阳。即使在“”时期,他依然紧盯世界炼油工业形势,在临时搭建的简陋板房中,与同事一起研制出被称为“一顶二”的蒸馏-催化裂化联合装置。改革开放后,他在催化裂化领域猛追世界先进水平,取得一项项科技突破,推动我国流化催化裂化技术从一片荒芜到锦绣满园。20世纪90年代,面对我国石油资源不足的现实,他指导完成了甲醇制烯烃技术工程放大及工业化推广应用,为我国煤炭资源深度转化利用开辟了全新技术路线。按照60岁退休,他比很多同志多工作了30多年。如今,已有65年党龄的陈俊武语气依然坚定:“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对标陈俊武同志,以党和国家需要为使命,努力把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人民的事业,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始终涵养家国情怀,始终不忘初心,始终胸怀全局,持续抓好家风建设,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

二、学习陈俊武同志,就要学习他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使命担当。

陈俊武说:“我从20多岁就开始搞创新,几乎没有一天停歇过。只要身体允许,我会继续创新下去。”多年来,他直面制约国家发展的技术难题,自我加压,持续探索,推动了石油石化工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作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在抚顺工作时,他主动承担炼油设备的技术革新任务。面对技术复杂、资料缺乏等困难,他深入考察国外先进技术,收集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在催化裂化领域开创性地研发了一系列新技术,使催化裂化技术从跟踪模仿转变到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20世纪80年代,他在担纲国家“六五”攻关催化裂化技术组组长时,顶住巨大压力,突破固有瓶颈,创新建设了同轴式和烧焦罐嫁接在一起的新的催化裂化装置,实现了“鱼”与“熊掌”的兼得,引起世界各国专家关注与瞩目。进入耄耋之年,他以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高度关注温室气体排放和低碳经济研究,出版《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研究》专著,为国家碳排放政策的制定、能源结构的调整、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确保经济持续发展提出了科学的建议。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对标陈俊武同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为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不断推动洛阳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学习陈俊武同志,就要学习他专注踏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科研人员不能讲可能怎么样,一定要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是陈俊武的一贯工作作风。他不喜欢经验主义,反对不求甚解,更不以权威自居、以专家自诩,每当在实践中遇到新问题,总是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去解释,对待不同的观点和争论,总是坚持从实践中寻找答案。在他70年的工作历程中,有一半时间都是在生产建设一线。在他主持过的多个炼油厂和上百套炼油装置设计中,无论面对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他都以专注踏实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入实际,深入一线,精确计算,反复论证,不但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力争每个项目都有所创新。为了能够掌握国际前沿动态,除英语外,他还自学掌握了俄语、日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四门外语。每次国外考察学习,他都要给同事当翻译。20世纪90年代初,他离开领导岗位之后,针对国内外相关领域专著稀少的情况,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各类技术资料分类整理,精心选取案例,核对数据,历时两年编撰出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专著,成为业内权威的教材和参考书。20多年间,这部专著多次再版,每一次他都会本着对国家负责的原则,根据技术进步的具体情况,亲自主导增删修补,对书中内容进行充实更新。耄耋之年,他指导甲醇制烯烃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时,和年轻人一样上班加班,多次主持讨论会,先后8次到陕西华县试验现场,坚持走遍装置的各个部位,还登上“两器”最高平台了解情况。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对标陈俊武同志,坚持“清新简约、务本责实”作风导向,用专注踏实的工作态度沉下心、钻到底,“钉钉子”“剥洋葱”,深入基层一线吹糠见米,用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精神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切实把自己负责的每一项工作做实做优,进一步开创我市各项工作新局面。

四、学习陈俊武同志,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

陈俊武曾说过,“奉献大于索取,人生就灿烂;奉献等于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献小于索取,人生就黯淡。”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凡是花国家、集体的钱,他都特别小气,去外地出差,常常会为省点出租车费、住宾馆的钱而斤斤计较。走上领导岗位后,他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近20年。,因业务发展需要,组织为他提供了一套广州市区住房,被他婉言谢绝。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申报其他重大科研项目成果时,他总是把自己的名字署在后头,有时还直接删掉。他把自己的奖金和积蓄捐给幼儿园和优秀民办教师,还捐出20万元授课费用于奖励优秀青年学子,默默资助贫困大学生直到毕业。遇到党的重要纪念日,他都会多交一份数额不小的党费。他满怀对国家科技队伍建设的强烈责任感,打破门户之见,开办高级研修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工程专家;提出采用学分制进行继续工程教育,勉励青年人提高基础理论水平、练好内功;呼吁老专家都要带徒弟,培养业务尖子,以形成“尖刀队形”。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对标陈俊武同志,淡泊名利、修身立德,以奉献之心对“人”,以无私之心对“事”,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始终把事业发展放在首位,把公道正派记在心间,把人才培养作为己任,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和坚守。

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活动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过程,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对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坚持从严从实,全方位对表对标,多维度检视反思,高标准整改落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现实问题,为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谱写浓墨重彩的洛阳篇章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

“回忆逝水年华,因有所为而有所成,也因有所未为而有所失。雪泥鸿爪,人生如斯,……有得有失、无怨无悔。”这是陈俊武院士90岁时讲过的话。10月7日,中宣部向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其科技报国、勇于创新、公而忘私、淡泊名利的品质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是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长期在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在长达7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带领团队创造了石油炼制、煤化工领域的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不断推动中国石油炼制、煤化工技术迈向世界先进水平。如今,已92岁高龄的陈俊武仍奋战在科研前线。

“我要学习陈俊武院士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精神,立足岗位、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以饱满的热情拥抱本职工作。”这是湖北孝感石油公司员工仰慕菡写下的“接力学习陈俊武”小卡片,卡片上还有她的号召:“我是第141697位追寻陈俊武足迹的人,请大家继续接力。”

“陈院士和我们长期工作、生活在一起,他的专注与情怀,诠释了科技报国精神,谱写了改革创新篇章,引领了弘文励教风尚,彰显了高风亮节。”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成平说,有着63年党龄的陈俊武院士是我们身边可敬可爱、可信可学的先进人物,陈俊武精神已成为公司企业文化的强大精神内核,是公司巨大的精神财富。

近日,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一经发布,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热潮。

在陈俊武身边工作35年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陈香生说:“‘石油’就是陈院士的‘初心’,他搞研究是现在做一,准备做二,观察和思考做三,停不下来,至今心中还装着一系列和‘石油’相关的技术创新工作。他是一代科学家中的典范。”

“30多岁是最想干成点事,又往往没方向的时候。这时有人把你扶上马、送一程,引导到正确方向,难能可贵。”回忆起跟随陈俊武学习的日子,中国石化第二期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学员吴青说,“遇到陈院士这样的大师是我一生的幸运。他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几十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长期采访陈俊武的洛阳日报记者孙自豪谈起陈院士的生活,感慨良多。3月,在郑州大学担任兼职教授6年的陈俊武将所得的近20万元报酬全部捐出,用于支持郑州大学化工领域的优秀青年学子。捐赠活动结束后,陈俊武谢绝了郑大师生的款待邀请,但愉快地接受了学生们送上的一束鲜花。他将这束花带回洛阳,送给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伴。在妻子还健康的40年里,家庭的重担一直由妻子承担,陈俊武当选中科院院士时,曾对女儿说:“这个荣誉也有你妈妈的一半。”

“陈院士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他对工作、对生活、对家人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我跟陈院士接触,远不止收获几篇稿件,他的精神将影响我一生。”孙自豪说。

“我们很尊敬陈院士,不仅因为他是大科学家,对我们而言,他更是良师益友,工作上的老师,生活中的老朋友。”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经理侯宝东说。

“陈院士看重原则,不重排场,公私分明。走上领导岗位后,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近。他去外地出差,在出行住宿方面都非常节俭。”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松静浩说,“他不但是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一名好党员。”

有63年党龄的陈俊武告诉记者:“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

前不久,一群90后共青团员与陈院士座谈时问道:“您92岁了还坚持工作,您的动力是什么?”精神矍铄的陈院士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国家需要!”

陈俊武院士祖籍福建长乐,1927年3月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17岁那年,陈俊武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大学期间,他到抚顺参观了一座日本人留下的破败的人造石油厂。当时的中国民不聊生,工矿企业凋敝衰败,处处受制于人。年轻的陈俊武暗下决心:挽弓当挽强,石油工业才是英雄用武之地!从此,以身许国、科技报国,造福人民的种子就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陈俊武说:“我学的是化工专业,我的愿望就是让国家石油工业强大起来。”1949年12月,陈俊武放弃了到条件更加优越的北京和沈阳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抚顺,成为他心心念念的那个人造石油厂的一名技术员,从此投身祖国的石油石化事业。

当时的人造石油厂,技术资料匮乏,生产条件简陋。为了尽快让工厂恢复生产,他一头扎进车间进行技术革新,把自己学过的理论和眼前的设备印证对照、反复琢磨,弄不清的问题就向工人师傅学习,向专家请教,经常忘了晨昏暮晓,衣服上常常油渍斑斑。直到1951年7月,全厂修复工作完成并投入生产。在不断的磨炼中,青年陈俊武逐渐在科技人员中脱颖而出。1954年,他被评为抚顺市劳动模范,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年仅29岁的陈俊武担任石油部新成立的抚顺设计院工艺室副主任。1959年国庆前夕,32岁的陈俊武走进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光荣地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使命在肩催开金花。

1960年3月,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石油工人风餐露宿,战天斗地,千辛万苦把石油从地下开采出来。但当时国内的炼油技术还很落后,不能对原油进行有效的深度加工,无法从中炼取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轻质油产品。即便在首都北京,许多汽车仍背着煤气包在大街上跑。陈俊武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像有了上好的稻谷,却依然吃不上香喷喷的白米饭。”

时不我待!1961年底,石油工业部决定抽调科研、设计、制造、基建和生产等方面的骨干力量,自力更生开展流化催化裂化等5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这就是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五朵金花”。流化催化裂化具有投资少、操作费用低、原料适应性强等特点,是炼油工业的关键技术。当时,这类装置在全世界有30多套,关键核心技术被西方国家层层封锁。34岁的陈俊武迎难而上,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

然而,装置应该是什么样子,怎么设计,怎么制造?陈俊武心里却没有底。怎么办?那就摸着石头过河,消化资料、分析计算、对比论证,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为了攻关,陈俊武和他的团队常常一天伏案十几个小时,脑子里全是数据和方案。那时,全国正处在“大跃进”后的困难时期,不但要加班加点工作,还要忍受食不果腹的煎熬。大家的伙食,几乎顿顿都是不见油星的清水熬白菜,偶尔吃点豆腐渣,就算改善生活了。想起那段艰苦的岁月,陈俊武曾平静地说:“科学报国就是要有牺牲精神,咬着牙也就熬过去了。”

1965年5月5日,是中国炼油工业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日子,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投料试车成功了。当清冽芳香的汽油从我们自己的装置里流淌出来的时候,担任装置设计师的陈俊武与在场的同事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更令人骄傲的是,这套装置,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安装,打破了当时西方国家对炼油深加工技术的垄断,带动我国的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砥砺前行人生灿烂。

随着“第一朵金花”的绽放,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从此进入快车道。在陈俊武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动下,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一片荒芜到满园锦绣。目前,我国建成投产的各种催化裂化装置已有150余套,总加工能力近2亿吨,成为世界瞩目的催化裂化强国。多年来,我国近70%的汽油、30%的柴油都是用催化裂化工艺生产出来的,这一技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9年底,为筹备建设洛阳炼油厂,陈俊武随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搬迁到距洛阳市区80公里外的豫西山区竹园沟,从此扎根洛阳,为提升我国炼油技术孜孜不倦地攻关,这一干就是半个世纪。

1978年3月,时隔19年陈俊武第二次来到人民大会堂,光荣地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他为之付出心血的催化裂化项目作为重大科技成果在会上受到表彰。这一年,他被任命为洛阳炼油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1984年,设计院改制为洛阳工程公司,陈俊武担任第一任经理。他大力推进公司由炼油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发展,开展工程总承包试点,落实目标管理,为洛阳工程公司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1年,陈俊武光荣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此后的岁月中,他虽然已年过花甲,但依然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在著书育人、石油替代和碳减排等方面,为中国石油化工工业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陈俊武院士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面向未来,建功新时代,在打造世界一流的征程中书写新的人生辉煌。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

奋斗永远在路上用陈院士的话说就是:“不能觉得自己不错了、得到了很多荣誉,就该歇一歇了,回顾自己的经历,我一直在前进,创新的思想没有停顿”;奋斗永远在路上,九十多岁的高龄,他依旧选择每天勤勉工作,努力思考;奋斗永远在路上,陈院士用他自己的切实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用青春去追求精品追求卓越,用汗水谱写人生的华章。

奋斗永远在路上更是对我们年轻人的激励。每次早上上班时在电梯里遇到陈院士,都能从他精神矍铄的神态中深受鼓舞,从老一辈洛派克人中接过历史的重任,未来祖国炼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靠在座的我们这一代。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趁青春去奋斗!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陈俊武院士淡泊名利、为炼油事业呕心沥血的爱国情怀对我很是触动。在二十世纪环境艰苦食不果腹的五六十年代,仅凭借为数不多的图纸和资料,陈院士率领团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最终拨开荆棘,攀上高峰,使中国炼油工业迈向世界先进水平。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拥有更完备的信息网络平台,拥有更便捷的计算绘图程序,拥有更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我们要珍惜今天的机会,加倍努力,做好自己的职责,脚踏实地工作,积极开拓创新,为公司进一步发展,为祖国炼油事业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陈俊武院士,学到更多的是他的精神,是他的态度,是他对整个社会进步的担当。“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陈俊武院士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为石油炼化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毕生的力量。

从革命年代到建国初期再到改革开放直到如今,像陈俊武院士一样,一辈又一辈人在为着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当时前辈们的愿景,是的,他们的付出得到了收获,他们的愿望也逐渐实现。但是中国梦还在不断前行,作为新生代力量,我们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中国不断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做出自己的贡献,一如我们的前辈们那样,以默默付出、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精神及严谨的求学态度,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风雨数十载,大道求索,陈院士自青年时期便立下科技报国的抱负,几十年开拓创新,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耄耋之年仍然指导攻克了煤制烯烃的世界性难题。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有志青年应做到“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青年员工担负着公司和祖国未来发展的光荣使命,是社会未来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青年当志存高远,在青春的道路上执着梦想,为祖国、为炼油事业奉献青春年华,绽放生命光彩。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

10月7日,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镇海炼化干部员工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收看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陈俊武颁奖典礼,全公司范围内再次掀起学习陈俊武热潮。

10月8日,镇海炼化党委中心组集中收看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陈俊武颁奖典礼。镇海炼化代表、党委书记张玉明在学习研讨时表示,陈俊武院士是石油石化人的榜样和典范,正是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默默奉献,才推动了石油石化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要学习陈俊武院士热爱祖国忠于事业的家国情怀、坚持学习一生钻研的创新精神、甘为人梯燃烧自己的育人精神、国字当先与时俱进的担当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石油精神、传承石化传统,全力推进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石化基地建设。

镇海炼化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吕亮功在在学习研讨时表示,陈俊武院士崇高的精神品质、精忠报国的博大情怀、不懈的创新追求都值得我们石油石化人不断学习,在当前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的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发展的步伐,加快推进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石化基地建设,加倍努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镇海炼化副总经理施俊林在学习研讨时表示,陈俊武院士的家国情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穷其一生的创新精神令人敬佩,要以此鞭策激励自己干好工作,为推动公司发展作出新贡献。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陈俊武院士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杰出开拓者,是爱国奋斗奉献精神的模范践行者,是石油石化人的光辉典范,我们要深入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弘扬科学报国光荣传统,发扬不懈创新的科学精神,秉持淡泊名利的品德风范,主动扛起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建功立业新时代。

研发中心员工、90后博士刘川川说:“怀着崇拜的心情看完《时代楷模发布厅》陈俊武颁奖典礼,又通读了《陈俊武传》,陈老产业报国、勇于探索、尊崇科学、甘为人梯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我工作刚满一年,对科学创新的探索刚刚起步,一定要将学习陈俊武院士和干好本职工作相结合,立足岗位、不断前进,在科研领域挥洒自己的青春。”

10月9日,金陵石化党委中心组认真学习了戴厚良同志的署名文章,宣传大屏展示着“向陈俊武同志学习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的红色标语,微信公众号了戴厚良署名文章,介绍了陈俊武同志的先进事迹。广大干部员工阅读了中宣部授予陈俊武“时代楷模”的新闻,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陈俊武先进事迹的新闻和“时代楷模”颁奖典礼,认真学习陈俊武同志的爱国奋斗奉献精神,纷纷表示,爱我中华、振兴石化,开拓进取、担当作为,为推进世界领先企业建设再立新功。

当前,该公司正处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干部员工特别是科技人员,利用企业石油加工手段齐全的优势,推进“长江大保护”的新措施,全面实施技术攻关,推行生产流程优化,企业生产经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陈俊武的先进事迹在该公司引起巨大反响。“感动石化人物”孙同根,从高中生成长为中国石化技能大师,在油品质量升级攻关中成绩卓越。正忙于催化吸附脱硫装置生产优化的孙同根,他说:“陈俊武同志一直是我前进的一面旗帜,引导我持续钻研炼化生产技术,确保清洁油品的生产稳定和质量领先,不断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该公司专家、国产烷基苯催化剂研发团队负责人王玉博士,研发的催化剂突破了国外大公司技术,实现了装置的产量突破和质量提升,催化剂产品行销国内外企业。王玉观看了陈俊武同志的事迹介绍,感到非常振奋,她说:“老一辈石化人为我国石化事业发展呕心沥血,功成名就还在努力,我们新一代石化人更要奋勇当先、时不我待,加强新一代催化剂研发,推进中国石化烷基苯的技术和质量创世界一流。”

该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高级工程师徐宝平正在实施焦化装置产品转型升级的技术攻关。他说:“陈俊武的爱国创新精神,激励我们继续做好炼油装置的‘深耕细作’,推进产品的升级和清洁化,为中国石化基业长青的发展奉献光和热。”

63年党龄、70年工作不息,我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9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如今仍坚持每周上班。1949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不仅创造了石油炼制、煤化工领域的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退休后仍著书育人,为我国石化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他体现了自力更生、勇于创新、公而忘私、淡泊名利的品格,树立了不忘初心、科技报国的典范。

不忘初心“石油”领域攻坚克难屡立功勋。

《未了的石油情结》是陈俊武80岁时写的自传文章。在他身边工作35年的陈香生说,“‘石油’是陈院士的初心,‘未了’则是他心中还装着一系列和石油相关的技术创新工作。”

73年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工系的陈俊武第一次在抚顺看到日本人留下的人造石油厂,工厂的先进设备让他触动很深。当时中国石油工业落后,经历过列强欺凌年代的陈俊武认为投身石油工业能遂报国之志。

1949年,大学毕业的陈俊武奔赴抚顺,成为人造石油厂的技术员,开始了他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奋斗旅程。

在石油行业,有两则以“粮”喻“油”的故事流传甚广,且都与陈俊武有关。

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已能为国家提供充足原油,但国内炼油技术却不过关。“这就像有了好大米,却还吃不上白米饭。”陈俊武牵头突破炼油工业关键技术——流化催化裂化工艺,设计出国内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助力中国炼油技术跨越,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白米饭”。

20世纪80年代,我国60年代开发的大小油田产量递减、质量下降,消化渣油,扩大原料来源是炼油工业的一条出路。陈俊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助力我国炼油工业实现“由只能吃精粮到也吃粗粮”的转变。

“看到国家兴旺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有63年党龄的陈俊武的心声,“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献身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

永不止步科技报国70年无怨无悔。

1990年,陈俊武退休了,但他一刻也未离开过能源领域。

前后的十余年间,面对我国原油对外进口依存度逐年递增的现实,陈俊武开始研究国家石油替代战略。他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指导完成了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工业放大及其工业化推广应用,为我国煤炭资源转化利用开辟新路径。甲醇制烯烃技术成为连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桥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一等奖。

“我不单纯满足于具体的技术工作,而是想从宏观角度和世界范围了解能源问题。”陈俊武说。

陈俊武又开始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尤其关注我国控制碳排放量这一重大问题。

起,3年时间,80多岁的陈俊武发表十几篇论文,整理出版《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研究》。书中对我国碳减排领域所作构想预测与之后我国权威数据基本吻合。

“对于一位80多岁的老人,没有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可能挑起这副重担。”陈香生说。

32岁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58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4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88岁斩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陈俊武在60岁之后又多工作了30年,他却说:“不能觉得自己得了很多荣誉,就该歇一歇了,我不敢有这个念头。”

著书育人愿做青年人才的成长阶梯。

“我今后主要干三件事:著书、立说、育人。”这是陈俊武退休时为自己定下的目标。

中国炼油技术不断进步,但缺乏系统性著作,难以满足技术人员学习需要。1990年起,陈俊武开始酝酿一本名为《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的专著,旨在为相关科技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引导。这本凝聚着陈俊武和一批专家心血的著作于1995年出版发行。

“一本书,一个主编,20年间出版再版3次,并将工艺、工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石油化工类专著中具有首创性。”,当252万字的《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第三版出版发行,业内人士对此高度评价。

“未来市场的竞争实质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必须首先提高科技人员的整体基础理论水平和科技素养。”陈俊武愿做科研人员攀登科学阶梯中的一级,承上启下育人才。

1991年起,10余年时间,陈俊武为中国石油化工事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教学任务繁重,每位学员提交100多页甚至200多页的作业,陈俊武都仔细审阅,并与学生联系沟通。

“30多岁是最想干成点事,又往往没方向的时候。这时有人把你扶上马、送一程,引导到正确方向,难能可贵。”第二期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学员吴青说。

“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前进步伐明显加快。”陈俊武说,“希望更多的年轻同志踩在我的肩膀上,站得更高,成长更快,在科技创新这条道路上奋勇前进。”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

南化公司研究院组织技术专家、博士等科技人员代表,集中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陈俊武”发布会复播,并组织了学习讨论。科技人员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向陈俊武同志学习,为祖国的科技事业,为集团公司创建,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全产业链绿色能源企业,为南化公司的转型发展,为研究院的改革创新作出积极的贡献。

气体净化研究所所长、党支部副书记陈曦说,陈俊武院士在洛阳工程公司是一个丰碑式人物,但他又是那么朴实无华。我们虽不能望其项背,但终要心向往之。学习陈俊武,就是要追寻陈院士足迹,建功立业新时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助力南化公司扭亏脱困、研究院转型发展。

低碳组组长郭本帅表示,陈俊武院士经历了中国从战乱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祖国的欣欣向荣,坚定在陈院士心中的信念就是像陈院士说的那样简单而诚恳,国家需要,当国家需要这句话从这个耄耋老人的口中说出时,让人感觉是那样的铿锵有力,感人肺腑。

发展创新中心转型发展二组吕明倩认为,陈院士严格要求自己,打破了年龄的界限,真正做到了终身学习,而这反应出来的不止有勤谨,更有他严格的自律。此外,陈院士胸怀天下,一切科研都为了“国家需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境界之高远令人敬佩。这两点都是最需要科研人员学习的。

发展创新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金汉强说,要学习陈俊武院士胸怀技术立身初心,传承兴业报国之志,勇攀科研创新高峰,弘扬求实奉献精神!

发展创新中心转型发展一组杨忠林说,学习陈俊武,就是要激励科技人员致力科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我们必须保持“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韧劲,积跬步、至大成。

发展创新中心转型发展二组秦滔博士说,科研人员应当以试验为本,以数据为准,基于科学,完成国家和企业交予我们的使命。

发展创新中心发展创新组贾风博士表示,要学习陈俊武院士的家国情怀、求实作风、担当精神和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我觉得自己现在最应该学习他的求实作风和担当精神,精益求精,做好各项工作。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

陈俊武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煤化工技术专家,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称号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他投身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七十载,始终怀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始终体现着强烈的责任担当,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坚守“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初心和使命,矢志创新,勤奋耕耘,为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充分动员全系统干部员工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追寻陈俊武同志的足迹,学习陈俊武同志的事迹,弘扬陈俊武同志的崇高精神,砥砺家国情怀,坚守责任担当,在本职岗位不断取得新业绩,有力推动中国石化打造世界一流进程,集团公司党组决定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活动。

20世纪40年代末,陈俊武从北京大学化工系毕业。1949年建国前夕,他克服重重困难,带着母亲从台湾返回大陆,投身到国家建设中来。他怀着振兴石油石化工业的梦想,主动要求到生活条件艰苦的抚顺,,从事人造石油项目设计与生产。

20世纪60年代,他急国家之所急,刻苦攻关,打破外国技术封锁,带领团队完成了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发和建设,催开了我国炼油技术的第一朵“金花”。他持续探索创新,主持完成的同轴式催化裂化、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世纪90年代,他怀着为国分忧的满腔热忱,将目光转向国家石油替代战略研究,指导完成甲醇制烯烃技术工程放大及工业化推广应用,为我国煤炭资源深度转化利用开辟了全新技术路线。

向陈俊武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以国家需要为使命,以企业发展为目标,始终涵养家国情怀,始终胸怀全局,把本职工作放到国家、企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动,立足长远抓当前,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公司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他曾先后主持过多个炼油厂和上百套炼油装置的设计,开创了催化裂化工业实践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准确计算,反复论证,力争每个项目的设计都有所创新,每次问题的解决都为日后同类装置的建设积累经验。在实践中遇到新问题,他总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在精细严谨的工作中寻求答案。他主编的《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一书,系统总结了我国催化裂化技术的工业实践。全书在20多年间出版再版3次,内容丰厚、逻辑缜密,材料数据完善翔实,荣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受到石化行业读者的广泛好评。

向陈俊武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对待本职工作始终严细求实,并用这种作风鞭策带动当前各项工作,以最务实的态度抓好安全环保,筑牢安身立命之本;以最严格的措施抓好管理,着力增活力提效率;以最扎实的作风抓好党的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打牢基础。

多年来,他直面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自我加压,持续探索,推动了石油石化工业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抚顺石油三厂工作时,他主动承担炼油设备的技术革新任务。面对技术复杂、资料缺乏等困难,他深入考察国外先进技术,收集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实际,创造性应用,在催化裂化领域开创性地研发了一系列反应—再生工程技术,使催化裂化技术从跟踪模仿转变到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进入耄耋之年,他以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高度关注温室气体排放和低碳经济研究,出版《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研究》专著,为国家碳排放政策的制定、能源结构的调整、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确保经济持续发展提出了积极的科学建议。

向陈俊武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力弘扬担当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改革创新思维推进当前各项工作,敢于打破旧框框、攻克顽瘴痼疾,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空间,突破发展瓶颈、消除重大风险,夯实发展基础,推动中国石化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业绩。

他严于律己,在住房、公务待遇等方面始终严格要求自己。

他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近。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上报材料时,他主动提出不报自己,而把课题组另一位同志纳入获奖名单。所在公司机关搬迁至广州,组织给他提供了一套住房,也被他婉言谢绝。

他捐出自己的20万元授课费用于奖励优秀青年学子,还默默资助贫困大学生直到毕业。他满怀对科技队伍建设的强烈责任感,悉心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他提出采用学分制进行继续工程教育,勉励青年人提高基础理论水平、练好内功。他呼吁老专家都要带徒弟,培养业务尖子,以形成“尖刀队形”。1992年至,在集团总部的大力支持下,他组织三期全行业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并亲自为研修班学员授课,为中国石化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工程专家。

向陈俊武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不图名利、修身立德,以良好的人格品行和渊博学识提携后人、培养人才,加快构建科学精准的识才机制、系统高效的育才机制、人尽其才的用才机制、有效激励的聚才机制,着力建设矢志敬业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为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深入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活动,对于教育广大干部员工牢记“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初心和使命,推进集团公司“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战略部署,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集团公司各级党组织要以学习弘扬陈俊武同志的家国情怀为引领,以“追寻陈俊武足迹、建功立业新时代”为主题,通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员工政治学习等方式,组织学习宣传陈俊武同志的先进事迹,引导员工以陈俊武同志为榜样,找差距、明方向、添动力,为中国石化改革发展而努力奋斗。

各级领导干部要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深刻领会“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的深刻道理,始终绷紧责任之弦,挺直担当腰杆,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对各项工作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出成效。

各单位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工作者要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涵养家国情怀,勇担创新驱动发展的责任,牢牢把握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加强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在关键技术、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努力实现石油石化技术向“并跑”“领跑”转变,加快打造竞争新优势。

广大员工要向陈俊武同志学习,牢固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立足岗位,坚守职责,勤勉敬业,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中国石化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宏伟愿景,努力建功石化、奉献石化,为集团公司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

陈俊武同志1927年3月出生,1949年12月参加工作,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石化总公司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经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现任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广州(洛阳)工程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陈俊武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煤化工技术专家,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称号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投身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七十载,始终怀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始终体现着强烈的责任担当,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坚守“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初心和使命,矢志创新,勤奋耕耘,为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充分动员全系统干部员工,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追寻陈俊武同志的足迹,学习陈俊武同志的事迹,弘扬陈俊武同志的崇高精神,砥砺家国情怀,坚守责任担当,在本职岗位不断取得新业绩,有力推动中国石化打造世界一流进程,集团公司党组决定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事迹的心得体会观后感

连日来,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党委按照集团公司《关于深入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的决定》和《关于近期学习宣传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要求,做到“三结合”,迅速部署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活动,营造“学先进、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结合形势任务教育,不断增强干部员工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该厂党委把学习陈俊武与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和局、分公司、采油三厂职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了解掌握集团公司党组关于“两个三年、两个十年”的战略部署和奋力开创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各项要求;了解掌握局、分公司、采油厂提质增效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干部员工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展示新作为,做出新贡献。

结合岗位开展大讨论,不断增强干部员工高质量发展意识。该厂利用厂报《远航》、微信等形式推送集团公司党组学习决定以及《中国石化报》刊发的长篇通讯,要求全体员工学习。在此基础上,该厂党委组织各支部召开大讨论,广大干部员工结合自己的岗位,谈心得,明确今后工作努力目标。广大技术干部深刻认识到,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立命之本,一定要搞好油藏分析,提出有效措施,保持产量稳定;管理干部表示要发扬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脚踏实地做好服务生产工作;一线员工表示要立足岗位,干一行爱一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技能水平,精心维护装置设备,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结合基础管理提升年,不断增强干部员工“岗位建功立业”使命感。该厂党委结合为“基础管理提升年”,开展“立足‘三基’,管理上台阶”活动,要求干部员工精细管理,夯实基础管理,深化改革创新,抓好油气稳产、降本增效、安全生产工作,全力开创智能效益先锋采油厂建设新局面。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眼下是今年冬季马铃薯种植的时节,连日来,在石屏县、建水县10万亩冬季马铃薯地里,村民们正忙碌着种下种薯,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冬春季节,北京各地餐桌上的洋芋丝,5盘中有4盘是云南产的。”提起冬季马铃薯,朱有勇很自豪。“每年春节过后至5月中旬,国内市场都没有马铃薯鲜薯,云南发展冬季马铃薯可填补市场空白,提高产品效益。”朱有勇说,利用云南“冬无严寒”的特殊气候条件,避开降雨导致的病害多发期,种植冬季马铃薯。从20__年开始,朱有勇带领团队在云南种植冬季马铃薯,并迅速推广了1000多万亩。由于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可种植产地较少,因此冬季马铃薯鲜薯的价格是正季价格的5倍左右。种植冬季马铃薯逐渐发展成为山区农民的一大致富产业。

无独有偶。10月9日,在朱有勇的院士扶贫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大塘子村举行了林下有机三七竞卖。当天,闻讯赶来的商家现场激烈竞拍,最终以高价拍走刚挖出土的有机鲜三七。

“三七种植有个难题,就是种完一茬后,十几年都不能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种植三七,农业上称这种现象为‘连作障碍’。”朱有勇说,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不停地探索解决“连作障碍”的方法,但收效甚微。他表示,大肥、大水的高产栽培才是导致“连作障碍”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改变生产方式。朱有勇带领团队模仿三七生长最适合的温度、光照条件以及水肥的需求条件,形成了一套克服连作障碍的人工仿生技术,20__年以来已在石林、寻甸、文山、澜沧等地示范应用,较好地解决了中药材种植中连作障碍难题。

近年来,朱有勇结合云南多样化的气候地理特点,将生境多样性研究成果“注入”特色农业中,葡萄“打伞”的避雨栽培技术,解决了我省葡萄成熟时节与雨季重叠导致减产的关键难题;他带领团队在香格里拉干冷河谷区建立葡萄优质高产化标准种植示范基地,推动打造世界级高端优质葡萄酒产业;带领团队实现红河谷柠檬黄龙病的生态防控……一步一个脚印地穿行在田野间,一滴滴汗水撒在农作物上,一份份实惠送到农民手中,朱有勇正用实际行动将一篇篇论文实实在在地写在云岭大地。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比写在纸上更有价值,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漫山遍野开花结果,心里的欣慰,是发表论文无法比的!”朱有勇常说。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见陈俊武时,他正在沙发上看报。虽然已92岁高龄,但他仍坐姿端正,精神饱满。记者问他是否经常看报,他稍作思索,才字斟酌句回答,“要看。跟发达国家比,我国炼油等技术还有些许差距,常看信息,才不落伍。”

认真细致,勤学不倦,正是陈俊武一生的写照。生于书香门第,青年建立功勋,磨难品质益坚,至今壮心不已。陈俊武一生豪言壮语不多,却总敏于行动,凡事力求做到最好;他崇尚俭朴,甚至小气,却从不计得失,忠贞报国;他淡泊名利,不伪不秀,毕生只聚焦于创新。业内称他为“高山仰止”,是“一道意蕴深厚的风景”。

“国家命运始终和我们是一起的”

六点半起床阅读、散步,早餐不过一杯牛奶,两片面包一个鸡蛋。八点半,就到办公室收集资料、数据,有好想法就与学生讨论,还尽量参加国内外重要会议。退休30多年,陈俊武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工作治学,从未懈怠。

“他心里装的是国家和事业,从没有想过自己。”负责陈俊武起居生活的陈涛告诉记者,陈俊武生活不讲究,但学习、工作总是精益求精。虽是功成名就的资深院士,但和48年前并无二致。

1961年,横空出世两年的大庆油田给国家提供了充足原油,但国内炼油技术却跟不上,“像有了好大米,却依然吃不上香喷喷白米饭。”流化催化裂化是炼油工业的关键技术,投资少、操作费用低、原料适应性强,但这类装置全世界不过几十套,技术被层层封锁。

为改变这一面貌,国家提出自力更生开展五项新技术攻关,被称为炼油工艺的“五朵金花”。34岁的陈俊武受命“挑大梁”,担任建造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

“建立一个完整的新炼油厂,所需东西非常多,要有足够的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行。”陈俊武回忆,当时条件极为艰苦,大家几乎每天加班到深夜。特别是古巴学习考察期间,四名石油部工程师冒着战争危险,拍下400卷胶片,写满二十多个笔记本,收集到几万页资料,为技术攻关成功奠定了基础。“国家命运始终是和我们一起的,激励我们不断攻坚克难。”

光有资料还不行,还要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和建设问题。新厂需要上百套仪表,数千个大小阀门,近两万米粗细管线,都需重新设计,准确无误。来不及体会技术突破的喜悦,陈俊武和同事们又开始夜以继日的研究。1965年5月5日,经过4年多艰苦攻关,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建成投产,催开了我国炼油工业新技术的“第一朵金花”。

成绩令人欣慰,但陈俊武没有满足,“我国曾落后先进技术,但国外技术在更新,我们必须跟上国际发展趋势,具备自我研发实力,实现‘齐步走’。”为保证人才不断代,陈俊武退休后积极开班催化裂化高级人才培训班和中国石化高级人才研修班,通过几代人努力,我国目前已建成不同类型催化裂化装置200多套,每年处理原油近2亿吨,催化裂化工艺技术水平长期稳定在国际先进水平。

“科研人员不能讲可能,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陈俊武看起来和蔼可亲,可接触他的人却说,“这是个较真的人”。这一点,与陈俊武同事数十年,曾任洛阳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的陈香生最有感受,“前段时间,几个业内朋友请陈院士挂名他们的科研项目,陈院士看后都拒绝了。他认为项目中有些问题没有解决,不愿意只看面子。”

最让陈香生感到意外的是,陈俊武较真起来,“连自己面子也不给”。

陈香生告诉记者,陈俊武1995年曾出版过一本专著《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是他退休前准备、1995年第一次出版的,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该书再版,发行第三版。全书共1606页252万字,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巨著。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欲将该书三个版本都收录入中国新建的催化史料馆陈俊武签字准备寄出时却突然反悔。原来第二版和第三版中有一个方程式转化率因子数据适用范围有偏差“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替公司负责、替国家负责。”

“发现错误,就应该予以纠正。”第二天,陈俊武亲自打印了一个勘误说明,将两版内哪几页、哪个方程式、哪几个表格引用错误,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以这种形式向读者致歉。

“一位91岁的老人,生活上有些事情记不住了,却对过去多年的数据如此在意,说明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陈香生说。

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是陈俊武学术研究的一贯作风。他不喜欢经验主义,更从不以权威自居,每当遇到新问题,他总是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去解释,坚持从实践中寻找答案。陈俊武的“较真”,可以追溯到他人生的每个时刻。

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俊武应兰州炼油厂之邀,建设一套年加工能力50万吨同轴式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但是,有人从技术角度对设计方案安全性提出质疑,建议改变装置布置形式。

专门论证会上,气氛略显紧张,建议方仍在坚持:“有可能出事故……”“出了问题谁负责?”陈俊武并不是听不进意见的人,但他对自己的精心测算更较真,他坚定地说:“出了问题,我陈俊武负责!”

1982年,凝聚着陈俊武团队心血的兰州炼油厂装置建成投产,当年就收回4000多万元的投资,并把我国炼油技术水平推进了一大步,这项技术1984年获得全国优秀设计金奖,1985年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人员不能讲可能,一定要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多次名誉与奖励他都主动推掉,但对“求实”陈俊武从来认真。

“创新就是要不断发现和思考新的问题”

“我是院士,但从不迷信院士。”近年来,陈俊武不再长期蹲守科研一线,但他仍然关心着我国重大工程技术开发和宏观战略性课题创新。能源替代和碳排放,是他最关注的两个课题。

“这两年国家提倡电动汽车,但我们国家电力也紧张,是不是应该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制氢技术?”谈起最近关注的石油替代前沿技术,陈俊武总有说不完的话。其实,近年来,陈俊武主动学习了多门不熟悉知识,单在中国碳减排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就拿出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和专著,引起气象学家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吃一、看二、眼观三,创新带头人就是要不断发现和思考新的问题。”深知“落后就要挨打”,而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陈俊武对于创新从来不等不拖不靠,终其一生都在“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上下功夫,扎扎实实搞自主创新。从20多岁根据观察帮车间“每小时省25度电”,到设计一个催化分馏塔取代常压和减压两个分馏塔,再到流化床催化剂的两段氧化再生……陈俊武的话,正是他一生追求创新的缩影。

我国是产煤大国,石油相对缺乏。煤制烯烃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有关专家到洛阳交流甲醇制烯烃中试技术成果,希望借鉴开发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陈俊武敏锐觉察到该技术的广阔前景,工业试验期间,陈俊武不顾80岁高龄,5次奔赴陕西华县试验现场,用自己严谨的作风为项目保驾护航。

在陈俊武指导下,该项目于8月在包头市建成世界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dmto工业示范装置,在煤制烯烃领域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如今,该技术已在国内近20家企业落地,促进了我国甲醇制烯烃战略性新产业的快速形成。201月,该技术荣获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学习没有止境,成就也没有止境。陈俊武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进行,创新已成为引领新时代的强劲引擎,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创新型,并且需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就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技术引进永远不能代替开发。作为科研人员,要时刻牢记使命,绝不做技术的买卖人。要重视开发人才培养,不断增强协同创新能力,生命不止,创新不息。”陈俊武说。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xx年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光明日报)。

看了张富清老人的故事,心中无比感动,深受启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张富清老人是光荣而伟大的,他是英雄,更是英雄精神的代表,浴血奋战的他初心不改,却隐藏功名60多年。张富清老人又是平凡而渺小的,他扎根基层,一心向党,退役转业选择最偏远的贫困山区工作,谱写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致敬张富清老人,就是致敬初心的选择,具体做到“三不忘”。

不忘恩,坚定信念跟党走。“天大地大,党的恩情最大。”在众多党员中,无论所处职务高低,岗位如何,都是在党的怀抱里成长,少不了组织的培养和社会的关爱。张富清老人,在,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这些都源于他党员的朴素情怀。今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期而至,开展好学习教育,就是要学习张富清老人这样,坚定信仰,坚定立场,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不忘本,始终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张富清老人本来有更好的选择,但他却把余生献给了来凤的人民,献给了这片大山,这是党员的为民情怀。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应怀爱民之心、办为民之事、谋为民之策,做到既“做正确的事”,又“正确地做事”,把最终的落脚点落到为群众办事上,而不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老路,这也是今年主题教育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

不忘责,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舍我其谁的担当是英雄气魄,也是人生的选择。张富清老人走到哪里就奉献到哪里,他干干净净、坦坦荡荡,展现了老英雄的奉献品质。致敬张富清老人,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大事难事面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在急事危事面前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面对进退留转时不计得失、顾全大局,在鲜花掌声面前宠辱不惊、从容淡定,勇担当、善担当。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让我们学习张富清老人事迹,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弘扬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公司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习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陈俊武院士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这些撑起了石油炼化企业蓬勃发展的蓝图。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追梦人,他的情怀追求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值得每一名怀揣梦想的石化人认真学习与传承。

“不管是科技创新,还是各行各业的工作,都需要深入实际,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源于实际并应用于实际,陈院士深刻的践行了这一理念。作为中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他摸着石头过河,消化资料、分析计算、对比论证,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由于主要设备都要自行研制,上百套仪表、数千个阀门、各类管线都要在设计中确保准确无误,万无一失。陈俊武没日没夜的“泡”在现场,忙得像个不停转的陀螺。历经4年多的艰苦攻关,终于使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成功投产,带动我国炼油技术跨越20年,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陈院士觉得,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之间应该架起一座桥,因此他着手酝酿一本学术性与实用性兼备,能够为从事催化裂化科研开发、工程设计和工业生产的科技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引导的专着。正如他所说:“我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别人再站在我的肩膀上,才能带动创新。”

作为中石化销售企业的最基层的销售人员,我们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向陈院士学习。学习他永无止境的求知精神,就像他说的“每天学点新知识,给大脑充充电”。针对销售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理念、新状况,我们必须通过学习,通过提高水平与素质,来适应时代的发展,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将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备案,便于后续使用者参考,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学习他严谨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态度,就像他所说的“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替公司负责、替国家负责”。销售人员需要认真记录每一组数据,到现场实际了解更新客户的运行状况数据,而不能打打电话敷衍了事,我们要为每一位客户负责,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想办法是不能将客户维护好的。

再次仔细读了陈俊武院士的事迹,仍然非常感动,心潮澎湃,一个91岁的老人仍然在努力工作和探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呢!

文档为doc格式。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事迹的心得体会观后感

陈俊武,1927年3月出生,1949年12月参加工作,195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煤化工技术专家,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过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称号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70年来,中国从依靠“洋油”到成为炼油技术强国,中国石化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陈俊武等老一辈炼油化工科学家功不可没。92岁的陈俊武院士投身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七十载,带领团队完成了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发和建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他坚持自主创新,主持完成同轴式催化裂化、渣油催化裂化技术,把炼油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了中国人手中。他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至今仍在研究课题、教书育人,是石化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杰出代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的先进典型。

报告会上,陈俊武的六位同事和学生,分享了他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所具有的科技报国、无私奉献的情怀,忠于使命、敢于担当的风骨,精细严谨、开拓创新的精神,授业解惑、培育英才的故事,严于律己、可亲可敬的形象。青年员工代表刘倩说:“作为新时代的石化青年,我们一定以陈俊武院士为榜样,接过科学发展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92岁的陈俊武在洛阳通过视频发表了人生感悟,一是不忘初心、科技报国,二是牢记使命、贵在实干,三是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他说,人生在世不过七八十年,其中能够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思维能力,一般也不过四五十年。人生苦短,对社会的“奉献”大于索取,人生活得才有意义。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表示,举办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目的是深化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对标先进典型找差距、明方向、抓整改、促提升,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到“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生动实践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他要求全系统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坚持典型引路,不断将主题教育引向深入,焕发奋斗激情,全力推进实施“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打造世界一流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向着世界一流奋勇迈进,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连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用科学技术改变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落后面貌的事迹,在云南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

时常陪着朱有勇到处考察的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乡长龚老五讲起朱有勇,一脸钦佩,“在朱院士的带动下,我们老百姓走向现代的科技生产方式,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他把自己的专利无偿献出来,为当地的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澜沧县扶贫办副主任李平感慨。

12月2日,云南农业大学组织师生集中观看了朱有勇的先进事迹。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委书记吴伯志动员全体师生向朱有勇学习,“勇登科学高峰,扎实耕耘大地”。

“学习朱有勇院士,就要学习他把个人的人生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潮中。”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彭德远说。

朱有勇的事迹感染着莘莘学子。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玉应罕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扬朱院士的精神,胸怀家国,脚踏实地,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王艾菲说:“不管将来在哪个岗位工作,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奋敬业、心系人民的人。”

众多网友纷纷在网络媒体留言,为这位“农民院士”倾情点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才是超级明星。”网友“旅人”说。“院士的身上有土、脚上有泥,让农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这样的院士是农民最贴心的院士。”网友“菜菜”说。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澎湃被捕之后,为了营救特科人员专门使用刚刚从法国商人那里购买的勃朗宁手枪,都是最高级的。由于行动匆忙,缺乏使用此手枪的经验,他们没有把枪身上的保护脂擦掉,所以手枪打不响。营救失败后,蒋介石大为震惊,便下令杀掉彭湃等人,一次“粗心”的营救终究没有成功,彭湃等人惨遭杀害。

澎湃的牺牲对于家庭来说是巨大的灾难,年少的彭士禄两次被关进监狱,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或许是那次“粗心”营救的遗憾和歉意,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见到彭士禄后十分激动,紧握着他的手说:“终于到你了,你父亲是我的好朋友,你要继承你父亲的遗志,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在几十年之后,彭士禄两次为新中国掀起“核巨浪”,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卓越不朽的功勋!他是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彭士禄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并向社会宣传发布其先进事迹。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35年过去了,可阴影仍笼罩在人们头上。以该事故原型创造的歌曲《faded》,歌词里出现了很多次“whereareyounow(你现在身在何方)”,呈现出“寻找式”的迷茫感。在革命战争年代,稍微疏忽就会出现同志牺牲。和平年代研究和应用核能,更需要讲究安全,否则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几十位‘母亲’给我的爱抚,感染了我热爱百姓的本能。父母亲把家产无私分配给了农民,直至不惜生命。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姓‘百家姓’。”彭士禄于20__年3月逝世,父子两在天堂相见,相信彭士禄可以拍着胸脯对父亲说:“爸,我没有疏忽,一切安全!”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事迹的心得体会观后感

读完《陈俊武传》,除了对老先生一辈子取得的光辉成果钦佩不已,更不由得被他那种不忘初心、倾尽一切报效国家的崇高精神深深感染。回顾陈院士一路走来的历程,每一时期都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立志,是为自己的人生找到正确的奋斗方向,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少年时期的陈俊武虽然成绩名列前茅,又精通英语,且早已对化学、药物学有着浓厚兴趣,但真正让他心中埋下石油报国的种子,却是大二到抚顺参观时第一次见到日本人留下的人造石油厂。那一片片破旧的生产装置伴随着轰隆的巨响,好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向着这位满腔热血的青年述说着祖国石油化工受制于人、落后于人的窘况,而这,更激发出他誓为石油化工行业奉献终身的斗志。我至今无法想象在那个动荡不堪、风雨飘摇的年代,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甚至不惜乘小渔船从台湾偷渡回大陆,花一年时间一路颠簸北上,又放弃了省城条件优异工作的青年,心中究竟有怎样的赤诚之火,为报效国家义无反顾的扎根到偏远小城石化工厂生产装置第一线。但我明白,这就是精神的力量,更是立志报国的决心。

勇于尝试,不断创新。

一张破旧的小书桌,一盏泛着黄光的小灯,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里,虽然条件艰苦,但丝毫没有阻碍陈俊武不断学习、勇于尝试、不断创新的脚步。他善联想,将水煤气和水蒸气混合的“蒸汽喷射器”用来带动水煤气鼓风机,停开一台鼓风机,1小时就能为工厂省下25度电;他善思考,将工作中、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分类总结,不断反思,举一反三;他善专研,通过大量计算、反复试验,改进了蒸馏车间的管式加热炉,使设备处理能力显着提升;正是陈院士这些优秀的品质,催开了我国炼油工业新技术的“第一朵金花”,为我国催化裂化技术零的突破、顺利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虽然早已离开企业领导岗位,年过花甲的陈老先生仍不忘初心,为让祖国石油技术更加进步,同时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他着手创办了公司催化裂化高级人才培训班,又先后开办了四期中国石化高级人才研修班。在这里,他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师者,对自己所知、所学向台下求知若渴的学生倾囊相授,传业解惑;他像一位辛勤动作的园丁,加班加点甚至牺牲假期也要对学员提交的不同装置工艺工程计算认真审阅;他又像一位真心的朋友,善用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这群年轻人着想。现在,经过培训的青年才俊早已一个个成长为我国炼油行业的技术骨干、管理人才,企业的中流砥柱。看到这些人为祖国石化行业的贡献,我仿佛又看到了这位忘我付出的老先生那慈祥脸上浮现出的温暖笑容。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纵观陈老先生的一生,是勇攀高峰、不断求索的一生,他的创新思想一刻也未曾停止。在青年时期早已立下鸿鹄志,将自身理想融入祖国的发展;在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指导攻克困扰全人类的难题mto。“雪泥鸿爪,人生如斯。一生未得闲固然是有所遗憾,但毕竟是有得有失、无怨无悔。”这是陈老先生90岁生日回忆过往勉励众多青年员工时述说的话语。对于在当日浮躁、浮华的社会上生活工作的我们来说,更应该静下心来、戒骄戒躁,学习陈院士那种耐得住寂寞的毅力,学习他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学习他进取创新、一生求索、以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己任的崇高品质。

诚然,一生求索要失去很多,但却收获了内心的清静与安宁,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收获了为祖国、为社会的快速发展贡献出自己力量的骄傲和自豪。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事迹的心得体会观后感

国庆节前夕,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决定,授予一批个人和集体“最美奋斗者”称号,陈俊武的名字也光荣在列。

这位入党36年,为我国石油石化事业默默奉献了70年,92岁高龄仍然坚持每周上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陈俊武,依然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激励着更多人。

面对荣誉,他不止一次说,“大家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其中很多成就都是集体的智慧。成绩归功于集体。我只是赶上了好时代,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把自己的本事用到国家需要的项目上”

以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陈俊武,放弃到北京或沈阳发展的机会,毅然来到抚顺,投身到他所钟爱的石油化工工业,成为一名人造石油厂的技术员。

“我是学化工专业的,所学专业如果能够解决国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最好的。毕业那会儿,我就是希望把自己的本事都用到国家需要的项目上,让国家的石油工业强大起来。”陈俊武这样解释当时的选择。

为了尽快改变我国炼油工业技术落后的面貌,1961年冬,石油工业部决定抽调科研、设计、制造、基建和生产等方面的骨干力量,自力更生开展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等5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炼油工业“五朵金花”。

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

顿顿吃着不见油的清水熬白菜,每天伏案十几个小时消化资料、分析计算、对比论证;远赴国外考察,争分夺秒地向人求教、整理一切有用的信息;夜以继日,潜心研制,吃住在工地,确保上百套仪表,数千个大小阀门,近两万米粗细管线在设计中做到准确无误、万无一失……历经4年多的艰苦攻关,陈俊武和同事们终于“催开”了由我国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第一朵“金花”——抚顺石油二厂年加工能力60万吨流化催化裂化装置。该装置的投产成功,带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此后,陈俊武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从开始参加工作,我就想着怎么把创新做到持久。我的目标就是做一个人民欢迎的科学家。”陈俊武认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就应该不断在科技前沿奋斗,努力创新。他不仅主持过多个炼油厂和上百套炼油装置的设计,还潜心研究国家石油替代战略,指导完成了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工业放大及其工业化推广应用等项目,创造了石油炼制、煤化工领域的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在以陈俊武为代表的几代人的努力下,目前我国催化裂化工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催化裂化工艺为国家提供了近70%的车用汽油、40%的丙烯和30%的柴油。

为自己的“石化梦”多工作了30多年。“我今年已经92岁了,我的工龄与共和国同龄。我经历过战争危机,经历过车祸病危。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为国家需要而奋斗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便做好了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陈俊武说。

“希望更多的年轻同志踩在我的肩膀上,站得更高、成长更快”

1990年卸任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经理,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已过花甲之年的陈俊武没有选择享受退休生活,而是将“著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任务,一心要为推动我国石油炼制工业发展多培养一些人、多尽一份力。

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各类技术资料分类整理成册,精心选取工业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和数据,一一核对分析,潜心梳理写作。历时两年,一本凝聚着陈俊武和一批专家智慧与心血的《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终于在1995年正式出版发行。“这本书既可以当教材,又可以当参考书。每改一版,就是为了让大家在实践中解决更多问题。”此后两次再版,陈俊武也都认真推敲、精心修订。

他悉心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捐献奖金资助学生,谢绝多项专家待遇。在陈俊武的直接推动下,1992年,中国石化总公司举办的第一期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正式开班。他把自己数十年积累探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炼整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如饥似渴的学员们。

“先生是带我近20年的老师,是我一生的榜样;是先生带我进入了炼油技术的殿堂,以言传身教影响了我的一生。”中石化安庆石化公司副总经理宫超是催化裂化高研班第三期学生,在庆贺陈俊武92岁寿辰时,他写下了这样的话。宫超回忆,当年学习时,无论大家的技术观点如何幼稚、可笑,陈俊武从来都把大家当成平等的同行看,从来不摆架子。“但先生一直坚持科学的原则,对那些粉饰数据,打擦边球以博取利益的做法,始终毫不妥协。”

前后三期高研班,历经10年之久,为我国石油化工事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成为催化裂化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

读书、处理邮件、查阅国内外先进技术资料……如今92岁的陈俊武还是会走进他在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的办公室,把目光紧盯国家的需要,紧盯科技发展前沿。他说:“每天必须学习一点新东西,给大脑充充电。我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别人再站在我的肩膀上,才能带动创新。”“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希望更多的年轻同志踩在我的肩膀上,站得更高,成长更快。”

回首过往,陈俊武感慨万千,“说今生了无遗憾是不可能的。事业和家庭,顾此失彼,很多没有能够照顾到。但是我在科学攀登中获得了快乐和成就感,在耄耋之年、鲐背之年,还能为国家和民族作一些贡献,我无怨无悔。今后,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继续保持工作状态,继续自己未了的石油情结。”

对于年轻的一辈,陈俊武寄语:“人生价值在于奉献,格局大才能做大事。因此我们要志存高远,努力使自己的奉献大于索取,做一个有用的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