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心得大全(20篇)

时间:2023-11-26 09:23:38 作者:ZS文王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发展历程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力日益壮大。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发展历程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也带来了众多的机遇和取得的成功。在这进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下面我将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自我认识、团队合作以及文化传承等角度,谈一谈我的发展历程心得体会。

第一段:个人成长。

在发展的进程中,我逐渐成长并变得更加成熟。在初入社会时的我,总是充满着热情和梦想,但缺乏实际能力和经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断笃定目标、努力学习和工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勇敢、坚强和自信,能够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并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这一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认真学习和努力拼搏的重要性,唯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第二段:社会进步。

我国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这种进步对于整个社会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日常所干的一切也日益需要积极发展和进步。我始终相信,在发展的进程中,要能够察觉社会主流的观念,理解需要的转变和改变,并对社会变化做出积极的响应。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合理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动计划。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第三段:自我认识。

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我们遇到的一些挑战和情况提醒了我们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正是这些挑战、数字和需要的不断打磨,才有可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更好地改善自己,发展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人生赢家。生活哲学告诉我们,我们要走赢比前一点,无论是金钱的收入还是社会地位的高低,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这样我们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更长久。

第四段:团队合作。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会发现我们有许多优点和缺点,合理利用优点,化解缺点,才能使团队得以优秀、凝聚,让我们每一员所得到的成果也就越加惊人。团队合作还能让我们更好的将自身的精力和心思放在团队共同的事情上,从而完成比单独工作更难更大的事情,让我们从中得到新的成就感。

第五段: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强者又是弱者的必修课,不仅要持续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还要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我们要能够去尊重和理解别人的文化,我们也要不断地去传承和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也让我们认识和感情成长的同时,更好的保护和发挥我们自己的文化。

总之,发展的历程中,我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和挑战,也经历了无数的转变和冲击。但无论是高峰或谷底,我们必须保持乐观,努力挺过这些看似坎坷的路段。在这个跌宕起伏的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拼搏、珍惜生命,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自己的未来和光辉的人生。

发展历程心得体会

通过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的梳理,不难发现一个事实:人之所以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历程的磨砺和思考的积累。每一次的遭遇和跨越,都是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方向和价值观念。因此,借此机会,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发展历程心得体会,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二、背景。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在我小的时候,我们一家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周末的时候到外面玩耍,感受自然的美丽和丰富多彩的世界。尤其是每到春天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在野外看到很多不同种类的鸟儿在飞翔,自由自在地展翅高飞。正是这个场景,给了我很多启发和瞑想,也影响了我的一生。

三、思考。

当我进入社会后,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能够为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经过长时间的反思和思考,我意识到,我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就是我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我的天赋也适合从事研发类的工作,这也成为我进行职业选择的重要参照。

四、执着。

入职后,一开始的几年对我来说并不太顺利。公司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而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局限。但每次当我遇到瓶颈和困难的时候,都会想起那些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它们纵然遇到风雨和天气的变化,也能够坚持飞行,最终到达它们的目的地。受此启发,我开始追求不断完善自己,跨越自我,从而扩展自己的人生和职业道路。

五、收获。

重视思考,保持执着,这成为我自己整体发展的两条重要路线。在这些年里,我经历了许多的人与事,也收获了很多珍贵的经验和成功。同时,我也明白到,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一个企业,都需要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成为了我将来追求事业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我希望能够继续在自己的优势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打磨自己的品牌和价值,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智慧。

宣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一、大革命阶段(1919--1927)。

(1)1921年,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

(2)1925年的五卅(sa)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

(3)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

(4)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二、土地革命阶段(1927—1937)。

(1)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1934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3)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4)1936年10月党领导红军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三、抗战阶段(1937—1945)。

(1)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

(2)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3)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4)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解放战争(1945—1949)。

(1)1946年6月底,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

(2)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3)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五、全面建设(1949—1956)。

(1)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

(2)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1957—1965)。

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也出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七、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指导下,加之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历时十年的全局性内乱,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和损失。

八、拨乱反正时期(1976—1978)。

1977年粉碎“四人帮”后,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使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并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工作,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制定并通过,标志着拨乱反正工作的胜利完成,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了第三次转折。

九、改革开放(1978-至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换发新的升级,是中国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发展历程心得体会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逐渐成长并接触到了更多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经历了许多事情,收获了许多经验和体会。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发展历程心得体会”,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第一段:初入社会的冲动和挑战。

当我第一次踏出校门,走入社会的时候,内心充满了冲动和激动。我认为自己有很多知识和能力,可以很轻松地适应新环境。但很快我就发现,实际情况远不如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工作上的挑战和压力,让我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迷茫和焦虑。但是,正是这种挑战和压力,促使我不断学习和成长,逐渐适应了这个社会。

第二段:面对失败和挫折的磨炼。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了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但是,我并没有因此气馁和放弃,相反,我意识到失败和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磨炼自我的机会。我积极面对并学会从中吸取教训,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第三段:积极思考和创新的重要性。

在这个日新月异、变化万千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意识到了积极思考和创新的重要性。在我个人的发展历程中,也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不断地思考问题,深入地探讨自己的想法,也更有信心在工作中寻找到更多的机会。

第四段: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

人是社会性动物,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对于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我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中,我也不断学习和成长。与他人交流的同时,也学会了倾听并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从而更好地适应了社会。

第五段: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

最后,我认识到,人的发展历程永远不会停止。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是我们成长的不竭动力。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谦逊和学习的心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做好准备。

总之,我的“发展历程心得体会”是一个充满了挑战和机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我相信,在不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迎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心得体会

为更好地了解党务工作,我们要学习好《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接下来本站小编给你整理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心得体会。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今天我们开展了第一次党员同志的集体学习,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文件下发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文件精神,我们安排了这次学习活动。在修订内容中,提出了“控制变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并作为总要求写入了总则。同时也对入党要求更加完善,更加细致化。

大二时我担任了金融统计q1241团支书,站在这个角度来看细则,我发现对于各项要求更加严格,如需要对入党积极分子更加严格的把关,对同学的思想动态要时刻了解。在《细则》第八条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应该采取党员推荐、群团组织推优等形式。进一步要求团支书对班级团员思想动态以及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实施情况》中也体会到要抓紧对团员的思想建设,在平时多进行思想上的建设以及熏陶,鉴定对党组织的信仰,从而更加贴近的靠近党组织。

一是从严要求,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考察。

二是突出问题的导向,使问题更加具体化,并为其分析作出指导以及规定。三是注重务实管用,既增加相关规定,又从实际出发简化一些程序,让一些手续更加简单。

党组织在用自己的行动,一步步完善党组织,让制度更加精简变得更加实用,也体现了从开始的地方稳抓党的建设,让党的结构更加扎实,让党员的思想更加真诚,更加端正,让党的步伐走的更加稳健!

在《加强新形势下发张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意见》以及《实施情况》中都提出了控制总量,突出重点,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这为我们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针,我们需要更加谨慎的去对待每一位渴望入党的同学,要切实考察到,要为支部输送更加优秀的新力量!同时也提出了从严管理、畅通出口、进一步发展党员队伍活力,我们需要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积极调动所在成员的积极性,让每位党员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为党支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会根据党章的细则以及工作意见逐渐完善我们的工作,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的学习,让我对党有了更深刻认识,特别是在发展党员、管理党员等方面。《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与时俱进,不仅继承了1900试行版的严谨细致的特点更结合了、十三届三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适合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管理党员的工作需要。这次学习,我对从发展党员工作有新的了解,以前只知道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是一件很光荣的事,监督自己时刻向优秀党员学习,参加一些党组织活动,跟随着辅导员、学长学姐步伐,我从懵懂到现在对党有点肤浅的认识。直到完整的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后才渐渐领会到党员是党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只有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只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有觉悟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并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各界优秀人才才能被吸纳为党员。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不仅仅只是光荣,更多是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和赋予我们的责任。

2

页,当前第。

1

1

2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严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县(市),参加起义的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有数百万人。

这些起义,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旗帜,给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来源。

2、1937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warofresistanceagainst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sino-japanese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warofaggressionagainst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3、1945至1949年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4、1949年至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指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扩展资料。

历史条件:

一、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做了榜样,随后马克思主义为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四、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心得集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记录着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篇章,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领导人民改天换地,到领航中国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充分表明,党的领导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什么力量强加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一、党的历史是认清历史逻辑、历史方位、历史走向、历史结论最为生动的教科书。学习党史,要深入了解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复杂问题,要善于学习和运用党的历史,就是坚持不懈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育警示人。只有深切地了解党的苦难辉煌,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新的使命。

二、开展党史教育学习,要深刻学习领会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民公安史相贯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三、我校全体教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目的在于学以致用。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

四、“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历史是新时代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通过这段时间对党史的学习,并不仅仅是简单得让我回头去看看党的奋斗历程,更重要的是“以史明鉴,可以明得失”。与党史对照,反思自己,是否做到公正执教,廉洁从教;是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否有耐心地对待后进生转化问题。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引领着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之崛起而探索和奋斗,过程凝聚了一辈又一辈共产党员的心血与智慧。党的一百年,是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是艰苦奋斗振兴民族的一百年。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深入党史学习,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党史之精华,践行于自己的工作中,为学校办实事,为学生谋发展,引领着学生投身于祖国的发展之中,民族的复兴之列,不枉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心得集合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在讲话中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要求,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学习百年党史中切实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凝聚奋进力量。(四川日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们要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把握正确导向,发扬优良学风,注重融会贯通,坚持创新求实。

通过加强学习党史,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入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坚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铸牢精神支柱,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弘扬优秀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性锻炼,强化斗争精神,不断提高把握大局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实际工作的能力水平,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增长才干。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从丰富学习资料、用好革命建设,通过红色基地现场教学,实地实物的鲜活讲解,了解革命先烈的故事,学习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增强互动体验感,更好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教育,结合线上线下一起学习,更加深刻汲取历史经验、学习英雄榜样,更多地掌握实践等方面努力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信仰信念、学出辩证思维、学出为民情怀、学出忧患意识、学出昂扬斗志,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百年的党史是一部奋斗历史,回望过程的奋斗路程,一步一步走得踏实,风雨兼程,造就了我们的精神财富,党的历史告诉我们,要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勇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道路。

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与启示心得体会

在百年黑暗历史中衍生这样一个党派:她点燃残破中华民族希望,她在万恶的旧社会里照亮前途的光明,她就是我们共产党——我们永远的母亲。历史为她营造了一个不可缺少却无比艰难的背景,乱事建国,难中之最难。

她,在一次次失败之后总结经验,为人民咬牙挺住,她在一次次灭顶之灾过后,挺起身姿,鸣起锣号又一次次蹒跚立足站起。历史给了她选择给了她机遇,那共产党——我们的母亲,粉身碎骨也要紧紧抓住,万里长城在狭隘的起步之路艰险启程。她创造机遇,只因,她选择,她坚持。八年抗战,力量危弱。她努力,她等待。她始终怀着必胜的信心,哪怕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她坚信,终有一天历史会给她更多的选择今天,建党100周年,100年来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获得了伟大成就。看如今,城市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经济迅速发展,她终于迎来了祖国繁荣昌盛的局面。我们胜利举办了奥运会,又圆满结束了举世瞩目的世博盛会,我们的国力跃居世界前列,我们的国际地位也日渐提高,党——我们的母亲,是她带领我们一路走来,她带着新中国走向世界的舞台。

让我们铭记党母亲所受的苦,歌颂党母亲所受的苦,她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歌颂。历史的接力棒传入我们新一代人手中,历史给了我们足够的选择,过平平坦坦的生活。我们应把这交付于我们手中的祖国带向更昌盛富强的时代,让我们用生命,来创造历史的另一个辉煌!这也正是我们年轻一代的使命。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完成这个使命,让我们充满豪情,在党的光辉沐浴下,迈向未来!创造更美好灿烂的未来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开展专题教育成为必须课。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回顾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发扬和传承优良传统,涵养紧跟党走、爱国敬业的思想自觉,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新时代里坚定“四个”自信,努力争创更多利国利民的丰硕成果。

崇尚英雄,勇立功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新中国成立71周年这个特殊年份,为功勋模范人物颁授“共和国勋章”,有利于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也是党员干部看齐和学习的精神旗帜。“氢弹之父”核物理学家于敏隐姓埋名28年,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为打造国之重器、推进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战争年代浴血疆场,到贫困山区深藏功名,张富清的“紧跟党走,做党的好战士”,是英雄无言本色人生传奇故事的最佳序言。俗话说,“文能定国,武能安邦。”英雄从来不是某类人的“特权”,也不会与某类人“绝缘”。党员干部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深入挖掘先贤前辈、英雄人物背后的精神特质和成功密码,提高自我剖析、问题检视的深刻性和精准度,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传承艰苦奋斗作风,努力成为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的时代先锋。

攻坚克难,担当在前。“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说明,面对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和前进路上的阻拦干扰,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有自我革新的担当,积极主动进行调查研究,科学提出创新突破的建议路径,及时消除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充分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主题教育中,中央组织部组织有关部门编选出版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丛书。党员干部要强化问题导向,静下心来研究先进案例中蕴含的处事智慧和管用办法,结合实际辩证选用,切实增强提高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本领,努力成为本领域本岗位的行家里手和创新标兵。

总结得失,坚定自信。“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新中国胜利奋进的历史进程,是党带领人民奋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历程。党员干部想要汲取历史的力量,关键是坚定“四个自信”,学深悟透历史赋予今人的启示录和方法论。回望新中国史全程,党员干部要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懂得渐进式积累的道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务实创新的事再小也要抓实做大,务虚的事噱头再大也要抵制到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对过去这段历史中经受的系列风险和挑战考验,不仅不能忘却,更应成为未来前行的坐标和基石。要学会立足部门实际,积极触摸世情、国情和地方实际,建立风险点、应急机制和目标责任制等制度,善于从历史的、具体的角度审视和查找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路径,大胆探索应用服务基层的新模式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顺利开启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新篇章。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正所谓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作为一名法院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感悟思想、汲取智慧十分必要,通过学党史不断坚定信念、强化担当、争当先锋、服务于民十分重要。

学党史,在感悟初心中提升站位。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指导实践发展的思想史,通过学习党史,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把握党的思想理论精髓,不断深化对思想创新的认知及对真理力量的感知。作为一名法院工作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政法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我们必须始终以政治为先,向核心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不懈以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党的百年历史,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始终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历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党史,学习英雄人物的顽强奋斗,学习先进模范的无私奉献,不断纯洁我们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境界,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

学党史,在担当使命中提高本领。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代代人矢志不渝、攻坚克难、开创辉煌的奋斗史,通过学习党史,更全面深刻认识到党的非凡历程及前辈们的不懈奋斗,感悟到作为一名法院工作者,必须将奋斗精神与担当本色传承好、发扬好,在工作中勤勉尽责、恪尽职守,用心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始终牢记每一个案件对于有些人、有些家庭就是天大的事,我们的手中端着天平,天平的两端载着正义,更载着人民对于司法公平正义的热切期待。为完成好肩上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力争进步,夯实法律专业知识,提升业务综合素养,为维护好司法公信力、树立好司法队伍新形象奠定基础、学好本领。

学党史,在服务于民中争当先锋。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开拓史。通过学习党史,深刻认识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切感悟到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作为一名法官助理,我将始终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在工作中秉持“假如我是当事人”心态,多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真正做到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热情耐心接待群众,一杯茶可以暖人心,一句话可以化民忧,司法为民在细节,在真诚,更在对法律的敬畏和对人民权益的维护。我将竭尽所能,为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修好党史“必修课”,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非消极被动的。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迎接党的一百周年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响应、认真开展学习是职责所在,也是讲政治的必然要求。同时,学习党史更是现实需要。现阶段,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未来一个时期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将会更多,各种可以预计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正在来的路上,面对越加严峻的形势,如何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攻坚克难实现更大成就,唯有从党的光辉历史中寻真理、找出路、谋方法。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学习党史在今天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扛起政治责任,强化理想信念,真切感受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难岁月,继承发扬无数革命先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畏勇气,不断增强开拓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修好党史“必修课”,应该是相互贯通的,而非人为割裂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根本原因在于“历史、现实和未来都是相通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先后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任一单列出来都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有其各自特色,但绝对不是孤立的、割裂开来的,而是理论、历史、实践上的紧密相连、层层递进。党员干部要坚持唯物史观,以更加辩证的思维正确把握历史远与近、新与旧、兴与衰之间的相互联系,既要吸取历史教训,在指导实践中尽量少犯错误,至少曾经有过的错误不能再犯,更应当从整体上总结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更加明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样去”一系列问题,做到明大势、辨是非、解曲直,找到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金钥匙”。

修好党史“必修课”,应该是学做结合的,而非脱离实际的。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的巨大成功,马克思主义也在中国不断生长壮大。同样地,今天我们要学好党史,也必须在指导实践中加以检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不断增强政治执行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判断力。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更加关心群众衣食冷暖,更加关心群众急难愁盼,越是群众觉得难过,就越不放过,越是群众深切期盼,就越要去办,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不断增强“草摇叶响知鹿过”的见微知著能力,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朝着既定目标奋力拼搏,以崭新的面貌和更大的成就喜迎建党一百周年。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

三、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

四、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五、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历程》这部著作的出版发行,是吉林省纪念建党90周年一系列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部著作,是吉林省庆祝建党90周年分量最重、水平最高的一本党史巨著。

90年,我党做了三件大事:利用28年的时间,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用29年,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3年的时间,通过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这部著作,对于更好地把握现在、着眼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

本文就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几个重要历史阶段进行回顾,重温经典或关键历史时刻。

一、成立孕育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会集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在这里举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也派代表列席了会议。由于会场受到暗探的注意和租界巡捕的搜查,会议的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

党的一大的主要任务是讨论正式建党的问题。会议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从此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有了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无产阶级政党,长期在黑暗中探索的中国人民,由此有了闪亮的指路明灯,在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中有了自己的主心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

把7月1日作为党成立的纪念日,有据可查的最早见于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所作的《论持久战》的讲演。毛泽东说:“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毛泽东是中共一大代表,在会议期间还担任记录工作,但他讲这番话时距离一大召开已经17年了,未必对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记忆得那么准确,而且他并没有说一大就是这天开幕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性的事件自然是一大的召开,但一大召开前已经有了党的早期组织,否则各地无法推选出参加大会的代表。全国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1920年下半年至1921年上半年陆续组建的。所以到一大召开时,党的地方组织实际已经建立了。

中共中央第一次正式将每年7月1日确定为党成立的纪念日是1941年6月。到这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整整20周年,而此时又正处在抗日战争最困难最艰苦的阶段。这年1月,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第二次**高潮达到顶点;与此同时,日军进行大“扫荡”,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杀光、烧光、抢光“三光”政策,敌后抗战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为了振奋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中共中央决定隆重庆祝党成立20周年。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毛泽东起草的《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明确指出:“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中共中央还提出,宣传的要点是在党外“要深入的宣传中共二十年来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历史。”在党内,“要使全党都明了中共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作用,在今天他已成为团结全国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他的政策,关系全国抗战的成败与全中国人民的命运。因此,每个党员都要正确懂得如何运用党的统一战线方针,要加强策略教育,与学习党在二十年革命斗争中的丰富经验”。

二、改革开发阶段——依法治国的三个阶段。

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权运行的基本原则。总体上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孕育阶段(1978年到1997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如何执政?采用什么方略治理国家呢?在这个问题上,党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过程。1954年制定了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十年,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十年动乱之后,在总结“**”深刻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开始探索治国理政的新方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段谈话,把健全法制的基本要求准确而简洁地概括为16个字,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民主与法制思想的基本精神,为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理论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目标。全会公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十六字方针”,准确地描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内核,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为依法治国方略的最终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邓小平同志还强调:“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这进一步指明了实施依法治国的方向。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立法工作。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刑法等7部重要法律。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现行宪法。该宪法第5条第1款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这是依法治国在宪法中的最早表述,初步奠定了依法治国方略的宪法基础。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对人民而言,它是基本权利的宣言书;对我们党来说,它是执政兴国的法制保证。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司法机关恢复重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方针,立法机关开始推进立法进程,先后制定了民法通则等一系列重要的民事、经济法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力推动了法制建设稳步前进。1989年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开端。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各级政府都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提出“依法行政”,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重点,进一步丰富了依法治国的内涵。这一时期,国家赔偿、行政复议、公务员等法律制度相继建立,政府的行政行为逐步被纳入法律规范的轨道。司法机关在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权益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与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治理相适应的司法体系。

在这一阶段,依法治国方略虽然尚未提出,但“十六字方针”的提出和宪法及一系列重要法律的修订出台,清晰阐释了依法治国的基本精神,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开始形成,这为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

第二阶段:形成和发展阶段(1997年到2012年)。

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这就正式将依法治国提升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全面总结与升华,标志着党在执政理念、领导方式上实现了一次历史性跨越,为我国此后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虽然“法治”和“法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有很大差别,即不再仅仅将“法”作为一种治理工具,而是作为国家制度的依据和基础,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自此,“法制”回归其本意,成为法律制度的总称,主要从法律规则的层面强调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而“法治”作为一种与人治相对立的治国方略,强调依法治理,不仅要求具备“依法办事”的制度安排及运行机制,而且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规范权力、保障权利、程序公正、良法之治等精神和价值。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这一条作为宪法第5条第1款,正式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宪法的基本原则,通过国家根本法对依法治国予以保障,使其有了宪法保障,也使“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有了长期性、稳定性的制度基础。

在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思想,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将民主、法治、人权建设从以往的“精神文明”范畴中独立出来,正式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这就进一步丰富了依法治国的内涵,明晰了依法治国与其他治理方式的关系。党的十六大还提出“三统一”的法治原则,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就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原则。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把依法执政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之一。这表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实现执政方式的根本转变,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要求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进一步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结合起来。“依法执政”的提出,表明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引下,我国立法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按照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2010年我国如期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国家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自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颁布之后,一批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行政听证、告知和申辩、信息公开等行政程序相继确立,标志着我们在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适应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国家稳步推进司法建设与司法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和《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采取相应的改革举措。这些措施致力于改革和完善诉讼程序制度,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维护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依法治国方略的正式确立,有力推动了法治观念的普及,指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促进了法治政府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我国法治建设在立法、行政、司法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就。

第三阶段:完善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新任务和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个战略目标是与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同时提出的,进一步凸显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多次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治国目标,并将其定位为实现中国梦宏伟蓝图的重要内容。这表明,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方略围绕着全面深化改革措施的推进而进一步展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必然要求压缩政府审批权限、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厘清政企关系、政事关系;进一步明确行政权力界限、规范行政行为与程序、加强行政信息公开,通过权力问责机制,加大对违法、失职行为的追惩力度,这为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法治政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依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为我国的司法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后,多次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法治能力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能力,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落实。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党中央首次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这两次全会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系统总结了依法治国的经验,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对依法治国进行总体部署和全面规划,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次全会对依法治国方略作出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与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比较,虽然“法治体系”与“法律体系”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内容和精神实质已发生明显变化。法律体系注重立法层面的有法可依,而法治体系则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囊括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各方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次全会提出建设“五大体系”,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并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实际上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路线图。同时,强调依法治国必须依宪治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这次全会科学规划了具体实施依法治国的路线图和制度保障。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科学认识和深刻总结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发展和完善的历史经验表明,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世事虽无尽,人心终有归。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孜孜追求的梦想,而社会主义法治是实现这一追求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规划了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步骤和具体内容,必将有力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幸福。

三、抗疫阶段——极不平凡的2020年。

2020年,面对近几年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泰山压顶的危难时刻,审时度势,以非凡的大智大勇,以卓越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进前行,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创造了极不寻常的辉煌。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赢得脱贫攻坚任务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上迈出新的一大步!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根本前提。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发展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出“四个现代化”任务,确立现代化蓝图;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三步走”战略构想,进行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先后解决温饱问题、实现总体小康,不断取得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成就。

百年大党的领导坚强有力,科学思想的指引全面深入,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积累的物质基础空前雄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集中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力磅礴高扬,“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坚定,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意气风发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梦想阔步前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大势,清晰展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为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作出重要工作部署。

100年以前,乘红船启航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100年以后,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共产党,必将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续写下新的壮丽篇章。

宣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从1921年开天辟地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改天换地的新中国成立,到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再到“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百年岁月峥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于百年党史学习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让我们循着革命前辈的足迹,了解我党波澜壮阔的历史。

01。

1922年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确定。

1925年五卅运动。

1926年北伐战争。

1927年党领导的三大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29年古田会议。

1930年红军反“围剿”战争。

1934年红军长征。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7年卢沟桥事变和全国性抗战的爆发、洛川会议、平型关大捷。

1938年《论持久战》发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1940年百团大战。

1941年皖南事变、大生产运动、延安整风运动。

1946年土地改革运动。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0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镇压反革命运动。

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五”计划。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两弹一星”的研制。

1962年“七千人大会”

196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内乱。

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全国整顿。

1976年粉碎“四人帮”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

1980年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1983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祖国统一大业。

1984年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4年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

1995年“三讲”教育。

1998年“九八”抗洪。

2000年“三个代表”思想、“以德治国”理念提出。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抗击“非典”

2003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北京奥运会、“神州7号”发射成功。

来源:公大研究生。

立案受理范围。

仲裁立案范围为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如商品房买卖合同争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争议、金融类合同争议、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争议、知识产权中涉及财产类合同争议、海事海商类合同争议、物业管理合同争议等。

仲裁立案条件。

仲裁为协议管辖,即双方当事人的合同中必须有仲裁条款或者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银川仲裁委员会所受理规范的仲裁条款或协议为:“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双方一致同意提交银川仲裁委员会,按其规则进行仲裁。”

立案材料要求。

1、仲裁申请书2、身份证件。

3、委托手续4、证据材料。

5、纸张要求6、保全。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学习体会_学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心得体会

新的细则通篇看下来,可以概括成四个字“控量提质”,按照“三严”(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肃纪律)原则进行操作,其根本目的是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简单谈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1、党员规模方面,新细则首次提出要保持党员队伍在适度规模,要控制总量,未来各级党组织要对发展新的党员进行严格控制。

2、党员质量方面,新细则对入党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新细则将“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单独成章,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发展对象的入党介绍人的主要任务都做了明确规定,力求从细节处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

3、党员结构方面,新细则首次提出“要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提出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4、党员管理方面,新细则强调要强化党员管理,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和不正之风,应当严肃查处”,并首次提出“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党务公开的重要内容”。

古人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则》中提到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在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预备党员的接收、教育、考察和转正等每一个环节,都提出具体要求,从“入门”之时,就起到了筛“沙”除“尘”的作用,严把党员的“入口关”。

不得不说,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基层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上出现急于求成、降低标准以及把关不严,我们的党组织也混进了一些思想上不积极,政治上不坚定,工作上无能力,作风上不扎实的所谓的党员,结果进入党组织后,也危害到了党的肌体,损害了党的形象,导致党员队伍增速虚热虚胖、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说:“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千百万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就是我们党的光辉形象。”新《细则》的颁布实施,说明从严治党不是一句空话,是党的担当,是通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保证质量,让担当贯穿于发展党员的全过程,指导各地党员发展更加规范化,有序化,从而保证党员质量,为党组织输送优秀人才,保持共产党的活力,也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好的制度束之高楼、弃之不用,只能浪费精神、别无大用。《细则》需要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切实做好《细则》的学习、宣传和实施。笔者相信,随着新《细则》的出台,党员的队伍在不断壮大的同时,质量和水平也会相应的提高上来。

2

页,当前第。

1

1

2

宣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孜孜以求。党和人民通过百年奋斗,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历程回顾。

纵观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光辉历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历史时期:

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生态环境也有了考量。毛泽东早在1919年9月就将林业问题作为研究的实业问题之一,明确指出林业与农业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森林的培养、畜产的增殖,也是农业的重要部分。中央苏区政府及各级苏维埃政府从实际出发兴修水利,夺取农业生产丰收,支援革命战争;分配管理山林,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美化苏区环境。1934年3月15日,中央土地部发布中字第一号训令——《为发展水利》,明确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应予以极大的注意”。从1932年开始,中央人民委员会还规定了苏区植树节并颁布《山林保护条例》实行以法治林。陕甘宁边区政府在1939年发出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带领当地群众对原有耕地、荒地进行精耕细作并开展垦荒以实现增产增粮。

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至1978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将主要精力投入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当中。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保持水土、调控资源等方面的基本建设。例如20世纪50年代的“全民义务植树12年绿化祖国行动”以及对淮河流域的治理。同期,我国开始实施“黄河干流阶梯开发计划”,并在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展开大规模水土保持工作。1972年,在周总理的指示下,我国派出代表团参加了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8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32字环保工作方针。197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国务院主要部门相继建立环境保护机构。

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至2012年)。这一时期,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西方环境保护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断被引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

197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3年底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环境保护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1994年,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与行动方案。199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将良好生态环境视作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制度出台频度之密、污染治理力度之大、执法督察尺度之严、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是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与最高准则。

历史启示。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带给我们诸多重要的历史启示。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回顾百年党史,历史雄辩地证明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优美的生态环境属于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需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环境改善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历史一再证明“生态兴则文明兴”。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坚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从1979年环境保护法颁布试行,到基本形成覆盖大气、水、土壤、自然生态、核安全等主要环境要素的法律法规体系;从1974年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到2018年组建生态环境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必须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深刻反思,也是党和国家站在关键历史节点,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抉择,是对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充分关切,更是对全人类命运的责任担当。可以预见,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中国必将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引领全世界走向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与世界各国共筑生态文明之基,携手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保护,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为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指出的:“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心得体会范文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始终保持顽强意志,勇敢战胜各种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坚定信仰信念,为崇高理想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历史。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刻感悟信仰的力量,始终不渝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抱定必胜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信仰是对某种思想理论的信奉敬仰,是一种深沉而笃定的精神力量。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风浪面前立场坚定,在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自觉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信仰信念不懈奋斗的具体体现。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入侵、生灵涂炭,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努力探寻救亡图存的出路,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为旗,开辟真理之路,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面对敌人的绞刑架,他从容就义,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忠贞不渝。“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夏明翰、***等中国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充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和执着。正是有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我们党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未来仍需风雨兼程。无论时势如何变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永远是每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放眼全球,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无数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纷至沓来;瞩目国内,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务艰巨。应对挑战,继续前进,要求我们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以坚强意志、无畏勇气和科学谋略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更加自觉、更加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深入认识和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始终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切实把信仰信念建立在理论自觉的基础之上,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信仰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红色基因植根于革命先烈的崇高信仰,传承自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是我们的精神归宿和信仰之源。每一位革命烈士、英雄人物,都是一座信仰的丰碑;每一次对信仰的回望,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们要努力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让每一次对革命先烈的瞻仰,每一次对革命圣地的参观,都能使心灵得到滋养、思想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信仰信念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力量。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眺望前行的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使命神圣、任务艰巨。履行新使命、应对新环境、完成新任务,每一名共产党人都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践行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心得体会范文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5日下午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常言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以史为鉴”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是多么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只有不忘历史,学习历史,才能不断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养分,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才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苦难辉煌的历程,才能明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学习党史国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华民族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到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正是无数中华儿女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的成果。这种探索和实践向世人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学习党史国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理论决定思路。中华民族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中,取得的一次又一次重大历史性进步,都离不开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近百年来,这种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话语体系,为中华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习党史国史进一步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制度决定发展。对于一个国家,走什么路,坚持什么体制,运用什么制度,“鞋子合脚才是好”。有怎样的制度设计,就有怎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状态。制度的“鞋子”合不合脚,人们穿上就知道。从三十多年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式的制度探索与创新,不断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出乎史,入乎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让党史国史之光照亮未来,给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年回顾党的发展历程_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从1920xx年成立至今已有85年的历史,党的经历了光辉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3篇20xx年回顾党的发展历程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xx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0xx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

口号。

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

1920xx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左倾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左”倾。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左”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执行,便成为“左”倾机会主义或叫“左”倾冒险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出现过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1931~1934年,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在党内统治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理论上、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表现得最为充分和完备,影响最深,危害最大。在社会主义时期,1957~1976年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行为,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左”倾和右倾一样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因此既反对右,也反对“左”。

右倾。

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在革命斗争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不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坐失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北伐战争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表现为不是放手发动工人、农民起来斗争,而是放弃党的领导权,致使党不能组织有力的斗争。抗日战争初期,曾经犯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王明,在只要联合,不要斗争,“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以退让求联合的思想指导下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把抗日领导权交给蒋介石,严重影响了江南新四军的发展。右倾和“左”倾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它们虽是从两个各不相同的极端出发,但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斗争中,既反对“左”倾,也反对右倾。

教条主义。

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20xx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细看95年来,我党历经了战争与和平、建设与改革、挫折与胜利的种种情况,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开创了从未有过的宏图伟业。

95年,弹指挥间、沧桑巨变。中国一步步地走向繁荣昌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奇的奇迹。为了我国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中开辟新的道路,在改革中寻找新的出路,在创新中寻求更好的发展。还要加强党风党政建设,树立和弘扬我党的优良作风,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遵纪守法,勤政廉明。维护党的尊严,履行党的职责和义务,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我党是伟大的党,是发展中的党,是不断进步的党。回顾党的历史,我们深感自豪,展望党的未来,虽然任重道远,但我们信心满满。各行各业都应该紧紧跟随党的脚步,为党更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山东鲁泰煤业有限公司铭记历史的教训和发展,致力打造最具性价比的工业品b2b电子商务平台---鲁泰物矿网,满足客户对价格、便捷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年的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90周年生日,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风风雨雨。回顾党的这段光辉的风雨历程,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人口皆知的话语里饱含着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赞美之情和歌颂之意,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一个概括和总结。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这根中流砥柱才有今天正在不断崛起且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

又是一年春天,又是一个奋斗的季节,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奋斗的季节里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规划如一个春雷,响过之后春雨绵绵,滋润万物。吮吸春雨之甘路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将如雨后的春笋茁壮成长,彰显了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更高,更大,更强”。蓦然回首,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即使是在阑珊的灯火下也是那么的突出显眼。中国共产党在三个历史时期成就了三大伟业:经过20xx年的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经过20xx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牢固基础;经过31年的改革开放,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共产党由幼稚逐渐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召开是其成熟的典型标志。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经过重重险阻,一路上传播了革命的火种,使星火形成了燎原之势,最终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支持下,解放了全中国,基本上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

获得独立和主权的新中国此时国内局势尚不稳定,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深刻地认识到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首先在全国追歼残敌,而后开展土地革命,还对党组织内部进行思想组织教育,开展“三反”和“五反”运动,从政治、组织、思想上给中国共产党筑起坚固的心墙抵抗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以稳其根基。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矛盾重重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遵循“不要四面出”的方针,成功地用三年时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随后又以五年计划的方式进行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做的一切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道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接着中国共产党组织召开了中共八大会议,确立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此从1957年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也出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的错误指导下出现了十年文革动乱。正所谓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道路是曲折的,而前途却是光明的,中国共产党在曲折中不断向前进。

十年动乱后,经过两年徘徊,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举起改革开放大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最终要达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不仅局限于经济的发展,还领导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通过设置经济特区等,最终在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母亲怀抱,中国台湾与大陆实现三通互动。许多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直至今天还在延续。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永葆生机,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走向成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指导思想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成果;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党又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谋任何私刑的政党,是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挠地向敌人作斗争的政党。中国各族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这个事实,从而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统一和团结。在这强大的凝聚力下中国共产党正在不断向前求索、开拓发展道路,以提高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和挑战。

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八荣八耻”,为我们继续推动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21世纪的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党情,名党史,跟党走;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知己长,名己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时刻铭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四有新人,走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这五条概括,既立足中华大地,又放眼人类未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走过百年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不断从伟大历史中攫取力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大步前进。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继续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必将继续为世界发展、为人类进步贡献重要力量!

年回顾党的发展历程_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xx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0xx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

1920xx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左倾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左”倾。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左”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执行,便成为“左”倾机会主义或叫“左”倾冒险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出现过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1931~1934年,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在党内统治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理论上、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表现得最为充分和完备,影响最深,危害最大。在社会主义时期,1957~1976年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行为,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左”倾和右倾一样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因此既反对右,也反对“左”。

右倾。

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在革命斗争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不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坐失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北伐战争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表现为不是放手发动工人、农民起来斗争,而是放弃党的领导权,致使党不能组织有力的斗争。抗日战争初期,曾经犯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王明,在只要联合,不要斗争,“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以退让求联合的思想指导下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把抗日领导权交给蒋介石,严重影响了江南新四军的发展。右倾和“左”倾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它们虽是从两个各不相同的极端出发,但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斗争中,既反对“左”倾,也反对右倾。

教条主义。

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心得体会

从向党递交。

入党申请书。

到有机会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荣幸的成为我们班第二批入党积极分子,再到预备党员经过了两三年漫长的成长之路,正是这两三年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组织原则和纪律的系统性学习让我明白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懂得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也更加坚定了我终身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同时也认识到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还有许多有待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要向党员同志学习的地方,深感责任重大。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在新形势下对发展党员的各个步骤了具体的说明,同时也提出新的要求,我们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更快更好的达到《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的各项要求,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基础上,要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学习《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意见》一文后,我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具有重要意义。要使党充满活力不断前进就要要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控制发展党员质量,完善党组织结构。

的纲领而努力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时刻都应以一名正式党员的要求来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绝不能给党组织抹黑。

通过近期研读《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章,使我进一步对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的工作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学院都高度重视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工作,我们院的党员队伍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政治面貌和道德素养,但是不可否认仍然会出现少数党员入党功利化、政治立场不坚定、组织纪律性不强等问题,同时在党员发展和管理环节也存在发展把关不严、管理不健全等问题。

党的对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在20xx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新要求,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这为新形势下高校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我院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控制数量,宁缺毋滥。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院也不断创新学生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内容,如开展感恩诚信教育、新老党员交流会、党员民主生活会、党员发展大会、党员进新生寝室等系列教育活动,使我院学生党员的党性观念、政治素养得到了普遍提升。

但是控制总量,即实行发展党员总量调控仍然是发展党员的工作指南。其目的是积极稳妥地对发展党员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控,使党员数量年均增长控制在适当速度,党员队伍保持适度规模,党员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近年来党员队伍逐年壮大,我们需要逐步放缓扩大规模的脚步。所以,要严格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加强对我院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制定和落实发展党员规划,控制党员队伍的总体数量,保持党员队伍的适度规模。

例如在团推优的过程中,各团支部都是以把人数推满为最终目标,不管被推荐人是否符合推荐标准,也没有在班级进行民主评议环节,我认为在这个方面需要加强。

二、加强培训,提高党性。

我院的学生党员在入党前虽然参加了一些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培训学习,但这种学习主要存在于形式上,并没有从思想上进行吸收和消化,在入党之后也很少有党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具体表现为理论水平低、自我约束能力弱、组织纪律性不强等问题。

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是提高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培养教育到位,吸收发展才有可能,发展的党员才符合标准,发展党员的质量才能提高。我院学生党支部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党的路线方针、国史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使他们懂得党员的义务和权力,端正入党动机,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要多交任务、压担子,促使他们做在前、干在前,在群众中突现出来,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这样才能提高我院党员发展对象的整体质量。

三、转换思路,创新管理。

转变管理思路,给学生党员发挥作用提供空间,积极推进党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基层的工作适当放手让学生党员来做,提高他们承担实际工作的能力。在团支部中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以党建带团建,想方设法建设班级优良的班风和学风。

我院学生党支部可以通过微博、博客、qq讨论群等新媒体的渠道奖时政热点传达给学生党员,宣扬主流的思想文化,加强舆论导向,通过各种互动的话题引导学生党员关注关心社会。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读书交流、民主评议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同时通过完善民主评议方式,健全定期考核制度,严肃组织生活纪律。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约束,并引导学生党员发挥思想政治上的模范带头作用。

高校学生党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做好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院党支部应培养我院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贡献力量。

2

页,当前第。

2

1

2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