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赏析写人(精选22篇)

时间:2023-12-02 09:03:22 作者:BW笔侠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这些优秀作文范文都有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个性,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感受和思考。

人物赏析写人作文【】

《三国演义》前十回里面的人物各具特色,都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其中曹操最令我记忆深刻。

曹操从出场便与旁人不同。在第四回中,司徒王允设宴,吃着吃着便说起了董卓,随与旧臣一同哭起来。而此时曹操却抚掌大笑,并说想去刺杀董卓,由此便可看出曹操是个有勇有谋之人。并且曹操都是为了百姓的安危,所以曹操还有一颗正义之心。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曹操之所以要去刺杀董卓,是想要借此机会立功,使自己有立足之地。

曹操刺杀董卓时,被董卓发现之后,他并没有惊慌失措或不顾一切冲上去,他只是跪下跟董卓说献宝刀,这充分说明他是一个应变能力很强的人,能面不改色地说出这样的话,说明曹操是十分机智的。

从曹操杀吕伯奢全家可以看出,他还是个生性多疑的人。他那句“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可以看出,他完全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并且在这一片段中运用了大量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使曹操的性格表现更为突出。并且,从陈宫对他态度的巨大变化引出的侧面描写,也是更突出了曹操自私自利、多疑狠毒的性格。

人物的美文赏析

我感谢您,感谢您对我的精心培育。因为您的一片爱心的灌浇,一番耕耘的辛劳,才会有桃李的绚丽,稻麦的`金黄。愿我的谢意化成一束不凋的鲜花,给您的生活带来芬芳。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老师,我终生感激您!真空、坚定、谦逊、朴素――这是您教给我唱的歌,这是您指引我走的人生之路。有一道彩虹,不出现在雨后,也不出现在天空,它常出现在我心中,鞭策着我堂堂正正地做人――给时刻关怀着我的导师!老师,感谢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人物的美文赏析

今天是我第一次升旗,我端端正正的走上了升旗台。

这时我的心里非常紧张,心砰砰地跳着,仿佛是一分钟里跳了一亿次。

这时校长宣布:“升旗仪式正式开始!第一项,升国旗,奏国歌。

“随后一阵雄壮的交响乐声回响在整个校园的上空,我忙抓起了升旗台上的绳子,开始用力的向下拉,心里想着妈妈对我说的话:“别害怕,别紧张,国旗是不会掉下来的。

”终于,国旗升上了顶端,呼啦啦的迎风招展,我心里暗暗的.说“最紧张的时刻终于结束了。”

2

捧着那新书,我的心情沉重得像坠着一块大石头,想读却读不下去。

我在想,眼下该怎样面对刘利同学?怎样面对这新书?我惭愧,我懊悔,我的内心在深深地悔恨自己昨天的所作所为。

3

不知怎么的,虽然我还在走,然而刚才的快乐却不知到哪儿去了,只剩下满肚的沮丧。

那个老太太发抖的身子,不住地映在我的眼前,痛苦的呻吟,回旋在我的耳边,我挥了挥手,想把这些不愉快的东西驱散,可是不行,老太太的身影仿佛在我的脑海中生了根似的,不断地出现。

4

一张鲜红的“三好学生”奖状捧在手中。

此时,我心里有多少话想说呀!眼前投来了王老师祝贺的目光,耳边响起了同学们哗哗的掌声。

我心里怦怦跳个不停。

环视着大家的笑脸,抚摸着手中的奖状,心想,今天我被评上“三好学生”,全是老师、同学们帮助的结果呀!

5

司契潘脸色苍白,把蚂蟥从胸膛上扯下来,用脚把它们踩死了。

他踩死最后一只蚂蟥,扣上了衬衣的领子,又好象不知道是害怕什么,重新把领子解开了……象石灰一样的白嘴唇安静不下来了,哆嗦着,显露出一种笨拙的笑容,紧紧抿住,变成了一个发青色的圆球……陶梅林觉得,司契潘好象是在用牙齿嚼着一种很硬的、不听话的东西,司契潘脸上渐渐地有了血色,从里面用牙咬住的嘴唇变得象石头一样僵硬了。

人物的句子并赏析精选216句

1.我有一个表弟,还不到十岁,长得虎头虎脑,脸蛋又胖又圆,两只大眼睛又圆又亮。

2.他长得是胸阔膀又宽,论劲,气死一头牛。

3.他那半寸长的短发好像秋天的芦草一样又干又硬,没有一点儿油性。

4.呵,原来她是张老师的小女儿。那个被我撞倒不管的、有着宝石般明亮的眼睛并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声音是那样甜嫩,目光是那样晶莹,在她的旁边,我感到自己的粗俗,羞得无地自容。

5.朝霞映着她那幸福的笑脸,如同玫瑰花一样鲜艳;微微翘起的嘴角挂着满心的喜悦。

6.眼聚清波,轻盼曼顾。顿觉有情。原是无情。

7.他转动了一下,从破絮里露出一只火钳似的干瘪的脚。

8.这个青年看上去不到二十岁,两条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机灵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个能干的人。在一只挺标致的鼻子下面,却是一张大嘴,生得两片厚厚的嘴唇。人们常说:“厚嘴唇的人笨嘴拙舌。”可是他却能说会道,是个健谈的人。

9.咱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卢梭。

10.这*,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很像涂上了一层油。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无数个筋疙瘩,被一条条高高鼓起的血管串连着。脚上没有穿鞋,脚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着旱*袋,*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很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11.他踮着脚从几层人的后面,把脖子拉长得好像一只鹅。

12.她一双浓浓的眉毛下有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眼睛上架着一个褐色的眼镜,眼镜下有一个小鼻子,鼻子下面有这一个樱桃小嘴。

15.我上下打量着这位小强哥,他矮胖的身材,比我矮了半头。黑黑的脸膛上长着一双小眯缝眼,呆头呆脑。妈妈问他话时,他还红了脸,显得土里土气的,因此,我打心眼儿里瞧不起他。

16.这姑娘的腰肢好像杨柳枝儿似的又细又柔。

17.等她走近,我才有机会仔细地打量了她一番:只见她齐耳的短发,一双眼睛大大的,嘴角还带着笑。上身穿一件红色衣服,别着“苏州十中”的校微。她温和地对我说:“小妹妹,坐我的车吧!”说着,她把自行车推了过来。

18.二哥是卖海产品的,他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非常辛苦。他个子不高,长相也不怎么太好,有时让人看了不像好人,但他卖的货下得快,周围的商贩都佩服他。

19.只见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掀开帷幕,走进一个少女来.那少女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显得苍白异常.

20.她拿起筷子,向一盘色泽鲜艳的菜伸去,轻轻夹起一片,用左手在筷子下方端着,小心翼翼跟随着筷子。本来筋脉突兀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显。她小心地把菜放入嘴中,细细地品尝着。

21.车厢里,一位高挑个儿的姑娘,依窗眺望。她结实,健美。微微卷曲的黑发拢在脑后,扎成两绺,轻巧地垂挂着。深红色的运动衫领子,悄悄地露出深蓝色的外套。可以感觉到,这个姑娘的身上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

22.他的头发又稀又黄,蓬蓬松松的好像个乱草窝。

23.爷爷长着一副古铜色的脸孔,一双铜铃般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着一缕山羊胡须。他高高的个儿,宽宽的肩,别看他已年过古稀,可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雄浑有力;走起路来“蹬、蹬、蹬”他,连小伙子也追不上呢。

24.他瘦得很,好像骨头比肉多。那双与身高极不相称的大脚丫子,勾着一双比脚还大的天蓝色拖鞋,两条像仙鹤一样的长腿从凳子上垂下来,一条压着一条。两眼眯成一条缝,书里的知识就是从那一条缝里被“吸收”进去的。

25.这姑娘长得很讨人喜欢,圆圆的脸,弯弯的眉,水灵灵的眼睛,有一个微微翘起的小鼻子,使她显得又稚气、又逗人。

26.照片上的你托腮凝眸,若有所思。那份温柔、那份美感、那份妩媚,使我久久难以忘怀。瀑布一般的长发,淡雅的连衣裙,标准的瓜子脸,聪明的杏仁眼,那稳重端庄的气质,再调皮的人见了你都会小心翼翼。

27.玲玲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好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28.金娃刚满十八岁。矮小,瘦弱,发育不全。

29.翠儿是这里远近山区里出名的俊女孩,成日价雨淋日晒,就是淋不萎,晒不黑,脸盘白白净净,眉眼清清亮亮。一笑起来,嘴瓣儿像恬静的弯月。

30.她那乌黑的头发,梳成两条不长的辫子,垂挂在耳旁,上面还结着两个大红色的蝴蝶结,好好像两只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31.她笑了,圆圆的脸庞就像一盘盛开的金葵花。

32.看上去,杜老师也就30来岁,那张严肃的长方形脸上戴着一副黑宽边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边闪着亮光;两个嘴角总是紧紧闭着,平时很不爱说话。在我的记忆里,好很像他只有那么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衣服,袖子也总爱往上挽一截。每当下课的时候,他就把书本往胳肢窝下一夹,把用剩下的半截粉笔往口袋里一装,低着头,很像找来时的脚印似的,慢慢地,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可是,在课堂上,他很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朗读起课文来声音异常洪亮,有时还会激动得脸上放出红光,一步跨到讲台前,挥舞着手臂……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睁大眼睛看着他。

33.姐姐身材苗条,长得很健壮,比我整整高了一个头。她的脖子略长些,惹我生气时,我就会喊她“长劲鹿”。她剪着挺有精神的运动头,看起你来,两眼忽闪忽闪的,好像会说话。

34.他的嘴一咧,圆圆的脸庞就笑开了花。

35.她性格爽朗,像个男子汉任何困难都难使她愁眉不展。

36.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37.他个子不小,脸也挺圆的,鼻子**的,嘴也不大不小的,可是有一点美中不足的是,他一开口就发现他那一排不整齐的牙。可是他既能说又会道。

38.你是那样地美,美得象一首抒情诗。你全身充溢着少女的纯情和青春的风采。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你那双湖水般清澈的眸子,以及长长的、一闪一闪的睫毛。像是探询,像是关切,像是问候。

39.他那刺猬一样的头发又短又粗,透出一股犟劲。

40.孩子噗哧一声笑了,露出了两排碎玉似的洁白牙齿。

41.她梳着一条小辫子,好像麻雀尾巴。

42.他的头发好像鸟巢一样随便地堆在头上。

43.他向后一仰,山羊胡子一撅一撅的好像个兔尾巴。

44.一个半跪在地面上的紫发男子。那是一个极美的男子,长眉若柳,身如玉树,上身纯白的衬衣微微有些湿,薄薄的汗透过衬衣渗出来,将原本绝好的身体更是突显的玲珑剔透。长长的紫发披在雪白颈后,简直可以用娇艳欲滴来形容。一个男子能长成这样,也是天下少有。

45.老头儿瘦骨嶙峋的胸脯犹如一条一条的百叶窗。

48.那深陷的双颊上,长满了胡须,毛茸茸的,好像个刺猬。

49.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航船破浪前行,是因为有指示方向的罗盘,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列车奔驰千里,是因为有引导它的铁轨,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列车上的铁轨。

50.太阳晒得墨黑的清瘦的脸上,有一对稍稍洼进去的大大的双眼皮儿眼睛;眉毛细而斜;黑里带黄的头发用花布条子扎两条短辫子;衣服都很旧;右裤脚上的一个破洞别一支别针;春夏秋三季都打赤脚,只有上山抓柴禾的时节,怕刺破脚板,才穿双鞋子,但一下山就脱了。

51.这小女孩长着金黄色的头发,好像玉米穗一样。

52.这位*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

53.她,中等个子,披肩长发总是梳理的很服帖,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烁着自信,坚定的目光。看到我们总是笑眯眯的。你可千万别以为她很和蔼。除了亲切她还是一个严厉的老师呢!

54.即使是满面疲倦和仆仆风尘,依然能看出她娇小的脸型和精致的五官,象混血儿一样奇特而夺目的美丽;细腻白皙的象羊奶凝乳一样的皮肤,仿佛透明的水晶色的新疆马奶提子一样,晶莹剔透的让人不忍多看,生怕目光落实了,把她的脸蛋刺出两个洞来。

55.你看,她下身白短裤,上身白*短袖衬衫,头戴白*太阳帽,脚穿白袜、白跑鞋,浑身雪白耀眼。.

56.她细声细气地说,就像清泉潺潺地流淌。

57.两只突出肥大的耳朵守卫在脑袋的两旁,好像两扇屏风似的。

58.我像一只勇敢的雏鹰在蓝天飞翔,不怕航程遥远,不怕风雨吹打。

59.一丛稀疏而干枯的头发,好像小鸭的绒毛点缀在头顶上。

60.他的一对耳朵啊,活好像两片神气活现地撑开着的河蚌壳儿!

61.我的叔叔二十来岁,是个码头工人,长方脸,脸色黑里透红,个儿挺高,长得很结实,叫人一看就知道是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62.阳光下,只见一个身量不高,面色黑红的少年,浓眉下的一双大眼睛格外有神。左臂上戴着红袖章,上面那“值日”两个字十分显眼。

63.出现在我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位小妮子。只见她扎着两根牛角似的短辫,黝黑的脸上挑着一双丹凤眼,显露出倔强的样子。嘴唇薄薄的,大概是吵架次数多磨出来的吧。

64.他肩膀、胸脯全是疙瘩肉,真好像个牛犊子。

65.小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又红又圆。

66.两只玻璃珠似的大眼睛里,闪动着青春、热情的光芒。

67.这小姑娘一张粉雕玉琢的小脸,人见人爱。

68.这眉毛浓厚而不规则,像用来擦过皮鞋油的毛刷子。

69.在老妈妈的左边有一位秀丽端庄的姑娘,斜倚在椅子上。她一头美丽的金发,一条大辫子一直拖到背部。一身黑裙更衬托了她白净柔美的脸庞。她低着头朝前面望着什么,眼神中流露出悲愤和关怀。手中的绷带已经卷好,却忘记丢入筐中。

70.他顶大不过10岁,溜溜圆的脑瓜儿剃个光葫芦头,一对乌亮亮的大眼睛,宛若两汪澄清的湖水:两道浓黑的眉毛,好似湖上野鸭张开的翅膀。

71.那是个十来岁的瘦骨伶仃的小孩,却长得眉清目秀。特别是那双长得比常人都大的眼睛,闪动着聪慧的光芒。他拖着木屐,一件破旧的绿军服垂到膝前。

72.那个孩子笑了,通红的小脸蛋微微抖动着,两个酒窝卷得深深的,显得多么得意、多么快活呵!

73.她个头比我稍矮,两个很大的“刷子”衬托着一张娃娃脸,黑黑的眉毛下,长睫毛的阴影里,一双像秋水一样明澈的眼睛,翘起的鼻子显得很调皮。

74.你像一片轻柔的云在我眼前飘来飘去,你清丽秀雅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美丽的笑容。在你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里,我总能捕捉到你的宁静,你的热烈,你的聪颖,你的敏感。

75.奔跑,奔跑,奔跑!他的心激动着,他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我们浅薄的语言来表述,似乎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跳动的欢畅。

76.你带着一串笑声从屋外走进客厅,轻松随便地穿一套红色运动衫,那么美丽多姿,那么热情似火,又那么恬淡简朴,一种不可名状的爱慕之情,蓦然在我心中升起。

77.她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头上倭堕髻斜插碧玉龙凤钗。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

78.令人惊讶的是,四个陌生人长得都是同样的脸膛,真像同一家同一类产品:黑黑的眼窝前面都戴着一副墨镜,薄薄的嘴唇都叼着烟卷,头上的帽沿一律垂下来,上衣的颜色完全一样。

79.女儿长得很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很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很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80.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81.她露出一口排列整齐的牙齿,好好像珍珠一般。

82.她有着一张美丽的面孔,微微有点蓬松的乌黑卷发,有几丝散落在平整的额角上,一对弯弯的柳眉下,嵌着一对水汪汪的风眼,鼻梁端正,适中的小嘴棱角分明。

83.飘进飘出的女护士,一头黑发鬈曲得好像绵羊尾巴。

84.她高高的个儿,一头乌黑柔软的头发,梳着许多根又细又长的小辫子。雪白的瓜子脸,细长的眉毛下闪动着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流露出聪颖的光芒。

85.那女孩有一双晶亮的眸子,明净清澈,灿若繁星,不知她想到了什么,对着自己兴奋的一笑,眼睛弯的好像月牙儿一样,仿佛那灵韵也溢了出来。一颦一笑之间,高贵的神色自然流露,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她清雅灵秀的光芒。

86.她那瓜子脸白里透红。两片红润的嘴唇紧闭着,好像有千言万语要说,但又无法说出。修长的眉毛下,闪动着一双水晶般明亮而又纯洁的大眼睛,脑后乌黑的头发在微风中飘拂。

87.她细高个子,瓜子脸,淡眉圆服,眼白是浅浅的蓝*,跟眸闪着水莹莹的光。

88.他白皙的皮肤看上去如同鸡蛋膜一样吹弹可破,在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迷人,又长又密的睫毛好像两把小刷子,随着呼吸轻轻的扫过肌肤,黑玉般的眼睛散发着浓浓的暖意,如樱花般怒放的双唇勾出半月形的弧度,温柔如流水,美的让人惊心。

89.她最多六七岁,有一对亮晶晶的眼睛,仿佛两潭清水,又深又亮。挺直鼻梁,薄薄的舌尖儿灵活地*着嘴唇,显得多恬静呀。

90.嗓音悠扬,像小溪流水,欢快,从容。

91.外婆今年80岁,看上去精神抖擞,穿了一件红艳艳的衣服,显得格外年轻。看到她的儿女都来了,脸上整天挂着笑容,特别开心。

92.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93.他腔子里好似有根棍儿支撑着,总是挺着高高的胸脯子。

94.这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身穿军用棉大衣,脚穿高筒皮靴。高个子,方脸盘,长得很魁梧。下巴上有一颗黑痣,那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着亮,使人觉得粗犷又精明。

95.你是花丛中的蝴蝶,是百合花中的蓓蕾。无论什么衣服穿到你的身上,总是那么端庄、好看。你身着一件紫红色旗袍,远远看去,真像一只小蝴蝶飞过一样,既美丽称身,又色彩柔和。

96.我妹妹有一双晶亮的眸子,明净清澈,灿若繁星,不知她想到了什么,对着自己兴奋的一笑,眼睛弯的像月牙儿一样,仿佛那灵韵也溢了出来。一颦一笑之间,高贵的神色自然流露,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她清雅灵秀的光芒。

97.眉毛差不多完全没有。在眉毛的位置上。有两个微微隆起的发亮的线条,疏疏朗朗地长着不多几根亮晶晶的毛。

98.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闪着智慧的光芒,乌黑发亮的头发,扎着马尾辫,樱桃小嘴,眉毛又细又长,性格温和,中等身材。她是谁?她就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黄老师。

99.她很瘦小,长着一对月牙似的小眼睛,嘴巴旁有颗米粒大小的黑痣。她正阅读着一本厚厚的书,那双眼睛盯在书页上,就像蜜蜂吮吸着花蜜,显得那么专注。

100.这老汉,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了一层油。

101.小菊到今年已经十四岁了,但是她的身体长得不高,手臂依然那么细小,颧骨照旧凸出,十个指头像一束枯竹枝,仿佛一折就会折断似的;因为她十分消瘦,所以看起来她的身体轻飘飘的。

102.由于多年的操劳,爷爷的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几个厚厚的老茧;流水般的岁月无情地在他那绛紫色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他那原来是乌黑乌黑的头发和山羊胡子也变成了灰。

103.他黑苍苍的脸上长满了密匝匝的络腮胡子,好像一丛被踩过的乱糟糟的茅草。

人物的美文赏析

时至清明,邀约昔日几个同窗好友驱车一同前往赵家坪扫墓。虽然烈日当空,颠簸、行进在乡间的田埂上,思绪却禁不住回到了那段争强好胜、似懂非懂、充满幻想的初中时代,回到了那位慈母般疼爱我们的聂老师身旁,可一想到她过早的离开了我们,心中便充满了无限的哀思。

那时,我们这群刚刚脱掉稚气的孩子进入了富顺县邓井关初级中学,聂凤仪是语文老师,也是我们九一级(1)班的班主任——一位和蔼可亲、年近五十的知识分子。

记得在初一下学期的一个下午,我们五个臭味相投的家伙,聚集在学校旁边的一家小杂货铺里,“侠客英雄”般地各抒己见,突见一老者到店里买白酒喝,大家便有种品尝一下的冲动。在店老板的劝说下,打上了半斤酒,一人一两,火辣辣一口往肚里吞,昏昏然却又带着种长大的神气感进到教室,几张红红的关公脸,令同学们刮目相看。第一节生物课,我们五人伏在桌上去见了周公,一下午就这样飘飘然的上完了课。

第二天刚到校便被校长叫到了办公室,最后一句吓得我们五个放声大哭:在校熏酒,开除处理!开除,不仅意味着会被家长打骂,更意味着将失学。想着这些,哭声一个比一个大,弄得校长一时也不知怎样是好。这时,聂老师来了,见我们五人那哭丧的样子,她向校长说了几句,便领我们到了她的办公室,出乎意料的是她并没过多地责骂我们,而是掏出自己的手巾,像妈妈一样慈爱的为我们擦鼻抹泪,一个劲地说:“知错就改就是一个好学生、好孩子”。经过自查、反思和争取表现,校长最终解除了“驱逐令”。虽然一切又恢复了老样子,可通过这件事,聂老师在我们心中种下了仁爱的种子,我们都暗暗发誓,要做聂老师的好学生。

时光飞驰,转眼三年的初中生活就结束了,到异地上高中的前一夜,聂老师像长者,像朋友,像母亲对临行的儿子一样,对我语重心长地说了很多、很多。而我从老师那慈祥的面容,宽厚的眼神中,也懂得了许多、许多。

正回想间,串串的鞭炮声在聂老师的坟头响起,而思绪却依然漫步在旧日的时光中。升腾的烟霭、袅袅的清风,请捎去我们对老师深深的想念!

人物的美文赏析

认识午夜老师是2015年7月,那时我刚刚来西风社团,电子厂没白没黑地加班,我只有周末才有空拼凑一些零零散散的文字。那天是2015年7月4日,我早上给社团投了一千多字的散文《送火》,没想到午夜老师放弃了休息时间,十一点多钟就修改发表出来。我一直在构想午夜老师编审稿件的那些场景:她应该是去菜场买菜回家,打开电脑看到后台有稿,就坐下来开始改稿,菜篮里的菜都还没放进冰箱。她读得很细,连一个标点符号也没有放过;她读得很慢,逐字逐句反反复复地读。前前后后读了几遍,午夜老师搓揉了几下酸涩的双眼,捶打几下酸胀的腰背,细致地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接着敲打着键盘一字一句写编按语:“感受到作者那颗难舍亲情的心在哭泣流泪。爸爸是累了,也许不是为了一个想象中的新家添置锅碗瓢盆,而是他用尽了毕生的精力操劳着家,真的好想歇一歇了。真希望世上真的有一个属于逝去亲人的世界彼此知道互相安好足矣。我们大概离得不远,因为‘送火’,尤其是入土三天送火的规矩都是一样的,让亲人不会冷锅冷灶,不至于摸黑。这是生者对死者的关切之心。尽管知道人死如灯灭,魂魄渺渺不可寻觅,但总难免那一缕思念的执着。”

这是我来西风社团后,午夜老师第一次编审我的稿件,读着老师写下的那些贴着心灵的文字,想着她为了编审稿件而顾不上煮饭切菜,我的心里顿时充满了感激和敬意!那以后,她给我编审了《小站》、《车费》、《等你回来》等散文。我在社团发表的那些散文和小说,午夜老师都会在后面留言鼓励,一行行亲切而熟悉的的文字,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动力和勇气!记得午夜老师在拙文《文字深处有阳光》后面是这样留言的:“从我看你的第一篇文章,就在心里勾勒出你在打工之余写文的景象。我猜想出你的困境,没想到你的条件比我想象的还要艰难,佩服你对于文字矢志不渝的热爱和辛勤。有志者事竟成,用我们的笔刻下我们的历史,用我们的文字记录我们的曾经。”独自在外漂泊好多年了,一路走来有风有雨,可我在磨难和汗水中学会了坚强,从不会轻易掉一滴眼泪。可读着午夜老师的留言,每个字都饱蘸着真情,那是无言的叮叮,那是满怀的期望,那是真诚的鼓励!我把这条留言珍藏在内心深处,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就像冬天里的的一杯热茶,给我真切的抚慰与温暖!

午夜老师,我们没有见过面,但我在海韵姐姐的空间里见过您的照片。您的目光是那么柔和,您的脸庞是那样和蔼,您的笑容是那样亲切。我一直在想,也许前世我们就是一家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走散了,今生在上苍的眷顾下又聚在西风社团。热情开朗的您带给西风家人多少欢声笑语,回想着我们大家相聚的时光是那么快乐,可这一切又是那么的短暂呀!我还没有听够您讲的笑话,您就匆匆离去,永远地离开了西风,离开了您深爱着的社团和西风家人呀!您走了,这个家少了您,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家呀!

愿午夜老师在地下安息!

人物的美文赏析

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把我网住,使我不能动弹,不能挣扎。

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失望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7

她焦急地站在信箱前,等待着邮递员,这时传来邮递员嘹亮的声音“来信喽!”她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因为它为她带来的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

她拿到信,迫不及待地打开,她闭上眼睛,屏住呼吸,然后惴惴地睁开眼睛。

她的心急速地跳着,当看到‘“清华”二字时,她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此时此刻她的心情难以平静,心里一遍遍地念着:“我考上了,我考上了,我考上清华了!”接着她又跑呀跑,跑到一片空旷的地方,对着地平线大声地喊,尽管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喊什么。

8

渐渐地,庆幸的心情被不安所替代。

我的心剧烈地跳动着,就像怀中有只淘气的兔子一样。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张该死的考卷,害怕地想:要是同学把这件事告诉老师,那我……我闭上了眼睛,渐渐地又后悔起来:当初我要是不把考卷给他抄,那该多好啊。

可现在,一切都完了。

突然间,我看见桌上的《小学生守则》,心灵好像被重重地一击。

我打开本子,一行大字映入眼帘:“诚实勇敢。”

9

我站在跳台上,向台下一看,只见下面水花飞溅。

我好像是一个巨人,周围的建筑物都变得矮小了,像被我踩在脚下似的。

湛蓝的跳水池水平如镜,水池边的建筑物像玩具一样,显得特别矮小可爱。

哈哈,我是一个巨人了。

但转眼一想:从这么高的跳台跳下去会不会淹死呢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刚才那股高兴劲儿,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10。

本以为我会大脑空白从而淡定的等着卷子传到我手上,但是看到老师抱着卷子走到教室里来的时候我就有种嗓子里有异物的焦灼感,看着桌子上的小黑点脑子里迅速的转着这两天临时抱佛脚的复习内容,只不过大多和这门考试没什么关系。

老师在点卷子,我下意识的看看周遭的同学,大家表情各异却都有紧张的神色,我觉得浑身的肌肉都绷得紧紧的。

我把铅笔袋拉开检查着自己的文具是否齐全,心里却想着,兜里那本语文书不会让老师误认为我作弊吧。

人物的美文赏析

日渐黄昏,大小酒肆饭铺顿时装满了游客,河里的小鱼,山上的野菜,这些城里少有的新鲜带给他们的必是无限的惊喜和快意!当地的主妇们也在门旁街沿边支上小桌,端出各种香味的饭菜,唤回嬉闹的孩童和茶铺的的男人,酒香和着欢笑,小镇的幸福就在这静逸闲适中弥漫开来。

乘着夜色,各式的酒吧也开始了繁忙,这些追着城里人的脚步而至的新式消遣,在这古朴灵秀的水墨画上增添了几许现代的情致,古镇是包容的,任由红男绿女们在它面前追逐嬉戏,只是多少年以后,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又将成为它见多识广中的轻轻的一笔,正如曾经翻来拂去的历史在它面前也只能忍气吞声的成为往昔,而它却泰然从容地迎来一个又一个的天明。

人物的美文赏析

我的同桌叫倪建炜,他长着乌黑的头发,大约有一寸长。头发下面有淡淡的眉毛,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的嘴唇微微上翘,鼻子上还有些皱纹,笑的时候瞪着大眼睛,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

倪建炜有许多优点,也有许多缺点。优点是乐于助人,热爱体育锻炼,特别是跑步。缺点是动作太慢,有时爱打人。

倪建炜高兴时,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本来是皮笑肉不笑的,但现在也笑得很自然了,有时候还会给我吃东西呢。

今天是期中考试,倪建炜当然有做不出的题目。他一会儿埋头写字,碰到做不出的题目,就皱着眉头,脸上的笑容一览无余,手托着头,一副正在思考的样子,真象一位小博士,有时还会困得打哈欠。

他又生气了,平时那充满笑意的大眼睛,此刻射出两道寒光,咄咄逼人,牙齿咬得吱吱响,鼻子里喘着粗气,好像缺氧似的。

倪建炜还很喜欢管闲事,我到现在都没有买到《感动中学生的100个父亲》,他就会来说我,真烦。但他还是蛮大方的,每当我有什么东西忘带时,他总会借给我。

这就是我的同桌倪建炜。

人物赏析写人作文【】

有一天,一个同学问我,我最喜欢哪个老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刘老师喽!”

刘老师是我们的体育老师。他大概三十多岁,身高一米七左右,身材匀称,体格健壮。古铜色的皮肤,眼睛炯炯有神,闪着睿智的光芒。刘老师的头发很有趣,中间连一根头发都没有,而两边却长出了许多头发,于是他的额头就显得特别宽大。刘老师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都很少,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只穿三件衣服。

我们都非常喜欢上刘老师的课,因为他是一个幽默的人。

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第一节体育课。首先,刘老师就训练我们迅速整队。当时我们的操场还没有建好,所以在一块空地上进行。刘老师说:“自己先在这里自由活动,等我一吹哨子就赶快来这里集中。记住,不能跑过这块空地。”我们听后便开始自由活动。突然,刘老师吹了一下哨子,我们赶快排好队。刘老师就开始评价:“过来排队时不要拥挤,就只要你们安安静静地走过来,迅速排好队。而且我刚才说过不能随便乱跑,有些人超出了范围。那我以后叫那么自由活动,你们可不要像鸭子一样满校园跑啊!我这个鸭司令不当啊!”刘老师这一句话逗笑了我们,我们在笑时也牢牢的记住了规则。我们又练习了几遍,学会了整队。

只有幽默才会有快乐,刘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所以我们都喜欢他!

人物的美文赏析

十二天紧张而又快乐的日子渐渐远去,十二天的酸甜苦辣历历在目,笔笔是甜,品味是辣,十二天生活印在脑海中。

从诗开始,我们学习多种方法和多种思维角度去考虑事物,又学了诗的基本知识与平仄关系,又从诗转向文章,又从六天学习中懂得了灵感、形象,使自己也提高了不少。我认为快速写作把一个人带入了灵感状态,从而放松,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及诗便容易了,其中老师辛苦工作不能不提,在我们学生不畏刮风下雨赶来同时,老师也不辞辛苦,传授知识、方法、思维。甜,当我们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时,我们又学习了重要的一课,当看到自己写出层次越来越高的文章时,又听到老师的句句鼓励和赞美,两个字“窃喜”,你说我是喜笑颜开、喜上眉梢、喜极欲哭也罢,快速写作的日子——甜!甜中带酸,酸,当我写不出时心中的酸,其实酸也是写作的日子中必不可少的,它磨练了我的意志,要不,怎么能说是酸中带甜,苦中有乐呢?你说是酸不溜溜,酸中带甜也罢,快速作文的日子呀——酸。在众人劝阻下苦又冒出来在快速作文的每一天,说实在的,真挺苦,经历风霜,在风霜中走过学习更多知识,要不怎能说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彩虹呢?它也是我有了更大的毅力去学习,它能另我精神大振你说我苦中有乐、苦不堪言也罢,快速作文的日子呀——苦,为了磨练自己辣又奋不顾身出现了,快速作文的日子也挺辣,但辣得有力,在我难过时,又想起了激励自己的话,你说是辣得有味也罢,快速作文的日子呀——辣。

结束了一天又一天的日子呀,快速作文再见,老师再见!

红楼梦人物赏析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九,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结局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在卷首,我们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这样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但这些印象毕竟比较淡漠。但她第一次出了场,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个个皆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声说:“我来迟些,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一个”凤姐才说的出的。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迟钝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盯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露面写得极其鲜明。在接下来,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活生的凤姐。

作者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凤姐,而且最常用的还是通过别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姐的形象。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刘姥姥好不容易才进了荣国府,经过了一番周折后才等到“凤姐”“下来”时,却只听人声未见人影,又经过摆饮,“半日鸦雀不闻”,最后才得到接见。而见到的凤姐却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着:‘怎么还不请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已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但“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这一段描写的特别精彩,寥寥几笔,足以传神。尤其是她“拨手炉里的灰”的细节写来“追魂摄魄。”这种细节描写虽简洁,但已写足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管事奶奶对一个穷亲戚的威风。另外,其仆人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姐的性格特征。

从第十二回起,作者陆续通过大段情节的描写来表现了凤姐性格的真实面。“毒设相思局”写她狠毒,“协理宁国府”写她的才干,“弄权铁槛寺”写她的贪婪舞弊。这些描写使得读者越读下去,就越能发现其性格的险暗面。“弄权铁槛寺”,水日庵的老尼姑求凤姐拆散张金哥的婚事,结果凤姐得了三千两银子逼死了一对示婚夫妻。然而就在其利用贾王两府关系使得阴谋得逞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作为起来”,作者的谴责之意非常明显。

凤姐不象贾政、王夫人流戴着“宽厚”、“仁慈”的假面具,她做坏事自觉不而大胆,她曾经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表示自己敢于向任何阻止她做坏事的力量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凤姐的人生哲学大概同曹操相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但人们又绝不会把她同曹操混淆开来。同时贪婪狠毒的天性,凤姐却以女性的.美貌和聪明,善于逢迎辞令,把自己隐蔽的更巧妙,更具复杂性。在对金钱的贪婪追求上,她真可谓爱财如命。她瞒着贾琏放高利贷,甚至把丫环仆人们的月钱都挪去放债。后来贾府坐吃山空,钱的确不够使了,机琏便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口就要一二百两银子做报酬。连夫妻之间也这样勾心斗角,可见其的确是贾府崩溃前的蛀虫。

在“五熙凤大闹宁国府”这一典型情节中,作者用了近二回的篇幅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凤姐性格。她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事儿以后,凤姐从兴儿嘴里听到全部情况,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对策,对尤二姐先是虚心假意地笼络,骗其入住大观园后,又借刀杀人。而为其“显威”而状告贾琏的张华最后只落得被害死,被灭口的待遇,她的所做所为的确是兴儿一席话最好的验证。

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作者给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已心研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替。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对其还是很婉惜的。凤姐越是能干,就越加速了贾家这座破败大厦的崩塌,而她自己也同归于尽。

总之,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更多《红楼梦》文章推荐阅读:

6、《红楼梦》诗词(20句)。

8、《红楼梦》读后感1800字。

9、《红楼梦》内容介绍以及100位人物介绍。

《红楼梦》人物赏析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说。书中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深入人心。现摘取几个人物,对他们做浅要的赏析。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人物,褒贬最多的恐怕就是林黛玉了。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本身是一个柔弱的女性。而她却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用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非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认为拿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封建阶级思想表现了出来。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还有,她偶尔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从此变得和宝钗非常亲密。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疼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才华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后因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同时,险恶的环境更推进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尘埃。无视“温柔敦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薛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直逼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爱看《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同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基础。

人物的作文赏析

摘要:日本著名作家志贺直哉以其惊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写作风格而被誉为“小说之神”。其作品大部分取材于自身的生活经历,耳闻目睹的事实和个人感受。对于志贺来说,实际生活和文学创作,互为手段与目的,息息相关。而观其作品可以发现,与父亲长达的不和,成为志贺文学创作的极大动力,也是其文学的创作源泉,父子的冲突与对立是志贺文学触及最多的主题。在与父亲对立中,接受了近代自由、平等思想以及基督教洗礼的志贺直哉开始致力于文学创作,并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成为日本文学史上重要文学流派白桦派的中流砥柱。在经历了交通事故,长女夭折等事情后,志贺的心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正六年终于实现了与父亲的和解,志贺的文学作品也开始呈现出浓浓的调和主义色彩。从最初的对立到最终的调和,也成为志贺文学的最大特色。

关键词:冲突、对立、调和。

志贺直哉(1883~1971)是日本小说家。1910年4月,与武者小路实笃和有岛武郎等人创办同人杂志《白桦》,《到网走去》(1908)在创刊号上刊载,以其准确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获得广泛好评。围绕这个刊物的一些作家与美术家,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作用形成提倡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白桦派,进而该流派成为日本近代文学中的重要文学流派。之后,发表的优秀作品有短篇小说《清兵卫与壶卢》(1912)、《范氏犯罪》(1917)等。还有以自传体表现个人心境而著名的短篇小说,例如,《到网走去》,《大津顺吉》(1912),《和解》(1917),《在城崎》(1917),《小学徒的神仙》(1920)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深受日本及世界文学爱好者的爱戴,经久不衰。就是在已被称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今天,他的名篇依然被选进教材,成为不可缺少的文艺鉴赏资料。

志贺直哉由于父亲不赞同他从事文学创作,反对他与女佣的恋爱,同时也出于他对父亲注重现实利益的态度的反感,年轻时代的志贺直哉与父亲产生了极大的对立、不和。因此,志贺直哉的私小说、心境小说式的作品,主要描写的是“对立”。例如,父与子的对立、社会与个人的对立、男女之间的对立等等。日本评论家认为他“是以敏锐的神经,冷彻的目光去观察对象,以简洁凝炼的笔触去描写对象,是以写实表现而著称的‘小说之神’。”中国的学者也评价“他的文笔简洁凝炼,语言表达准确,人物刻划传神,深受同时代的作家以及文学新人的崇拜。”

志贺直哉的“和解三部曲”——《大津顺吉》《和解》《某男、其姊之死》的主人公感情纠葛反映了作者自身的情感经历,所以被称之为自传体小说。《大津顺吉》是以志贺直哉二十五岁时经历的事情为蓝本写的自传体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被叙述的“我”(“那时的我”)和叙述的“我”(现在的“我”)分裂的两我的距离清晰映射出了那时的作者性格的二重性。读者不仅要读懂主人公的“我”,还要读懂这两我的距离。本来应该有连续性的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截然分开,意在对过去的自己从他人的角度去客观认识,、加以批评,从而全面地描绘出真我。《大津顺吉》用第一人称,我叙述我的方法,写出了我的内外双重纠葛、被叙述的我的滑稽、及二我的最后统一。

追溯《和解》的时间构成以及围绕“梦想家”的叙述,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主人公“和解”之路。在这部作品中,读者能感同身受地和作者一起体会戏剧性的和解、从不和到“调和”的变迁经历。作者志贺直哉关于这部作品这样写道:“什么也没做,只是把事实原封不动地写了出来”。尤其是关于主人公顺吉心境的变化开始多用“调和”一词是始于该作品的第九章,顺吉自身“一点点变得调和的心情的自己”也“渐渐调和起来了”,“自己调和的心情与父亲的关系和解也多少有些作用吧”。作者在第九章的叙述是与一、二章相呼应的,在作品开头的一章描写的是不去见祖母是因为“不愉快”“不高兴的心情”。二章描写了顺吉因为身体不舒服,对没有任何罪过的妻子和苛刻,让她哭泣。之后,在连续描写顺吉的`不开心中一笔带出了他的变化,就是时隔两年之后见到父亲的顺吉。这种戏剧性的和解是从顺吉的变化切入主题、“哭泣”行为隐喻为线索、孩子的死与诞生意味着“梦想家”梦想得以实现。

《某男、其姊之死》发表于1920年1月6日到3月28日的《大阪每日新闻》晚报上,是志贺直哉唯一的报刊连载小说。这部作品和《大津顺吉》《和解》记叙了作者和父亲的不和的历史,是“和解三部曲”之一,评价从发表当时到时至今日都很低,仅仅用作证明父子对立事实,而未受到公正待遇。志贺直哉和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在这部作品中,是以某男—芳行(被旁白弟弟称为哥哥)的形象出现的。那些倒叙按照时间顺序本来应该插入《和解》之前,但志贺直哉谈及写作过程是这样说的:“《大津顺吉》《和解》《某男、其姊之死》是一棵树上的三个枝条,《大津顺吉》和《和解》是事实,《某男、其姊之死》是事实和虚构的结合体。”

志贺直哉围绕父子对立着重描写一个人与家庭成员之问的关系。感情上的纠葛成为他前期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而具有代表性的描写父子对立的名篇除了上述包括中篇小说《和解》“和解三部曲”之外,还有一篇传神之作短篇就是《清兵卫与壶卢》。

在仅三千多字的《清兵卫与壶卢》中,作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热衷收集葫芦的孩子——清兵卫,清兵卫殚精竭力地收集葫芦,并且以他自己的目光寻找到了一个上品葫芦。就在他喜欢倍至的时候,父亲却因他只顾葫芦不谙世事不好好学习而大为恼火,不问青红皂白地把他所有的葫芦都砸碎了,而其中那个上品葫芦被老师没收后随便送给了人,几经辗转,上品葫芦最后卖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价钱。

志贺在《清兵卫与壶卢》中用了首尾响应的写法。开头三行写道“这是清兵卫与壶卢的故事。自从这件事发生以后,清兵卫和壶卢的关系也断绝了。但是清兵卫不久便得到了替代壶卢的东西。这是绘画的一件事;他现今热心绘画,正同以前热心于壶卢一样。……”在结尾三行写道“……清兵卫现在正热心于绘画。他得到了这个的时候。怨恨教员的心思,和怨恨那用了铁锤将他所爱的十几个壶卢都敲破的父亲的心思,都早已没有了。但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绘画的那件事,又渐渐的说起废话来了。”在首尾这二百字中凝炼地刻划出父子之间的对立是由一个接一个的矛盾构成的.而作者所叙述的仅仅是一个片断、一个矛盾。其余则由读者自己去玩味、思索、遐想。

《红楼梦》人物赏析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用“造化钟神秀”的诗句,来形容东岳泰山的壮美在他心中引起的惊奇。意思是说: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丽都集中在泰山上了。曹雪芹这个“造物主”,也只把“精华灵秀”钟于女儿。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而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作者通过凤姐的“嘴”和宝玉的“眼”,描绘了她天仙似的人品。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则别有一种风范和神韵: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曹雪芹把我们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了新的熔铸和创造,他把杨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绝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赋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便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她诗思敏捷,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她对贾宝玉说:“你能一目十行,我就不能过目成诵?”的确,林黛玉的聪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宝玉去看宝钗,正在一个“识金锁”,一个“认通灵”,不期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笑问“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聪敏的颦儿,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多么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敲而又点滴不漏。又一次,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膀子发呆。这时,“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宝玉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嘴里说着,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这种机敏,这种讽刺与戏谑,只有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精纯而又天衣无缝。大观园里有几张利害的“嘴”,如凤姐的“嘴”,贾母的“嘴”,晴雯的“嘴”,尤三姐的“嘴”,红玉的“嘴”;黛玉也有一张更利害的“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但凤姐等人的“嘴”与黛玉的“嘴”又有文野之分:凤姐多是“世俗取笑”;黛玉则显得典雅俊则。正如薛宝钗所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言为心声,心慧则言巧。

其实,林黛玉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介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

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也很谦和。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佳葱说,她去潇湘馆送茶叶,黛玉正给丫头们分钱,就抓了两把给了她。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从不计较高低;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林黛玉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我们实应改变“林黛玉心胸狭窄,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儿”的偏见。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比如,她代题“杏帘在望”为宝玉解围的细节,很易使人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比作《醉花阴》的轶事;“堪怜咏絮才”、“冷月葬诗魂”,则是将林黛玉比晋代的谢道温和明代的叶琼章的。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这就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不过这种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她诗人的气质和诗作表现出来的。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出于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像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构思和独持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例如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熬煎。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她的“柳絮词”,缠绵悱侧,优美感人,语多双关,句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已,抒发了她身世的漂泊与对爱情绝望的悲叹与愤慨。尤其她的“菊花诗”,连咏三首,连中三元,艺压群芳,一举夺魁。她的诗不仅”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而且写得情景交融,菊人合一,充分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谐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等句,更写出了这位少女的高洁品格和痛苦灵魂。此外,像她的《桃花女儿行》、《秋窗风雨夕》、《题帕诗》和《五美吟》等。都寄寓着深意,诗如其人,感人至深。

特别要指出的是,是作为她诗谶的《葬花辞》。这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未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这里。

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的林黛玉,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无赖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诗,对于她,是不可一日无的。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然而,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还是林黛玉的叛逆者的悲剧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五美吟》中,她言绿珠,说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她咏红拂,赞扬红拂私奔的壮举;在酒筵上,她竞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臣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林黛玉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这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像的新的基因,使她从根本上有别于历代的所有才女。

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强烈地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之中。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然而,焰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有不家,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再加上她诗人的气质和悲剧的性格,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泄。诗,前已叙述;哭,更是林黛玉的家常便饭。她来到人世,是为了“还泪”。她第一次见到贾宝玉,就是哭,脂砚斋说:“这是第一次还泪。”此后,“不是闷坐,就是长叹,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是自泪不干的。”林黛玉的哭,分明饱含着现实人生的血肉。哭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哭,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强烈反映;哭,是她发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诗人气质的种种感受的抒发。质言之,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

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玉的纯美的精神,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他们所实践过的爱情原则,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像,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这一形像所含蕴的哲理与诗意,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

《红楼梦》人物赏析

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87版红楼梦贾宝玉剧照(15张)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她们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传统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延、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黛玉其实是仙草)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一说: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皎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一方面,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事,形成了“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较大部分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们往往对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扬而使主人公几达神化的程度,这就导致人物的塑造脱离了现实生活变得空洞无趣、毫无动人之情了。

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与幼弱。

三、薛宝钗。

宝钗蘅芜苑那“雪洞”一般朴素的室内布置,又引起了贾母的`大为不满,认为是在亲戚面前很扫了她的面子。贾母对宝钗,一则曰“使不得”,二则曰“不象”,三则曰“忌讳”,四则曰“不要很离了格儿”,五则曰“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全是负面评价。“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时刻,贾母命自己所心爱的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与自己同坐主桌,却惟独将宝钗排挤到了主桌之外,同李纹、李绮辈坐在一起,都是宝钗在贾母面前由“受宠”转为“失宠”的重要标志。如她真是“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她何以会落到如此结果呢?可见,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宝钗恰恰是最不屑于玩弄什么“城府”,以讨好家长的人!正好,脂砚斋对于钗、黛写应制诗一事的评语也是:“在宝卿有生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对弱者真切的同情,却对权势者“不屑”,这才是宝钗行事的基调。

四、贾母。

贾代善之妻,出嫁前为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她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大家长的位置。她喜欢众孙女,溺爱孙子宝玉,从前80回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贾母是支持宝黛爱情的,但高鹗续本中却说贾母并不支持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她的思想也受到了宝玉和黛玉的影响,有了一些前卫的想法。总之贾母能受到众人的尊敬,说明她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且她是有能耐的。

五、王熙凤。

王熙凤的毒辣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二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鲍二家的媳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聪明,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她的根本目的是聚拢钱财,赵姨娘曾说过“这一半家产不叫她搬到她娘家去,我便也不是个人。”

六、史湘云。

七、贾探春。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妾赵姨娘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湘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越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物的作文赏析

香菱《红楼梦》中的十二丫环之一,是个苦命女子,原名甄英莲(真应怜)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为甄士隐独女,眉心中有一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

甄英莲,是古典名着《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副册女儿,贾府通称香菱。她是整部小说最先出场、最后退场的女子。甄英莲原籍姑苏,甄士隐独女,眉心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四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因家奴霍启(祸起)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原是卖给金陵公子冯渊,中途却被薛蟠抢回去做小妾,宝钗给她起名叫香菱。她最著名的事迹便是师从黛玉学诗(参见香菱学诗)。薛蟠娶夏金桂后,香菱被改名叫秋菱,饱受虐待。后四十回夏金桂下毒害她,结果却阴差阳错毒死了自己。薛蟠出狱后,香菱扶正,因难产而死,甄士隐亲自接她归入太虚幻境。但依作者后期构思,香菱的结局应是被夏金桂折磨致死。

香菱性格。

香菱在大观园中曾经拜黛玉为师傅,挑灯苦读诗书,香菱作出来的诗作更获得了众人的一致称赞,香菱一个从小不曾接触过诗作的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会作诗,这体现了香菱的性格特点便是坚持不懈,积极努力。在受到薛蟠的正妻金桂的不断欺辱时,香菱能咬牙忍气,不与金桂较真,甚至顺了金桂的意思改了自己的名字,这便是体现了香菱性格的隐忍与大度,在生活的困难面前不低头。香菱在得知薛蟠被人判刑之时,甚至还为薛蟠哭过,这样的举动无不体现着香菱性格的温柔。然而不少的读者觉得香菱也有其软弱的一面,她对于自己不公平的命运没有反抗过,只能默默地承受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平。然而我却认为香菱的软弱是对生活的无力反抗,在当时的社会,香菱根本就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她其实也尝试过改变自己,那便是努力学诗,学习知识,可是她的努力在不公的生活中显得那么的渺小。香菱的性格其实还带着乐观,在对于生活中她还能自寻乐趣,寻找精神寄托。

香菱性格是不轻易放弃,积极向前,温柔大度,敢于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磨难。

红楼梦香菱判词。

红楼梦中的香菱判词在这部小说中算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这个判词主要是揭示香菱一生的命理,从红楼梦香菱判词之中我们可以知道香菱的一生将会经历许多的波折。

在红楼梦之中对于香菱的判词其实是一首诗,整首诗共有四句话,其的完整内容为“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遇实堪商。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可以说从红楼梦香菱判词的大致内容中我们即可以知道香菱的一生是不幸的。这首判词的.大致意思是说香菱原本是甄家的掌上明珠,但是在其三岁的时候被拐卖,在后来的时候又被薛蟠抢去做妾,可以说香菱的身份和奴婢差不多,像她这样的身份是不能够比记入正册的,但是又因为她原本的千金身份所以也不可以记入副册,于是记录者将她写入了介于两者之间的副册。从这首判词中我们隐约能够知道香菱在夏金娃进门之后备受折磨,可以说是过得水深火热,而且最后香菱还是被夏金娃折磨而死,这才是红楼梦之中曹雪芹所留下的关于香菱的判词中香菱的结局。可是在红楼梦的续写之中,香菱却是难产而死,这完全与曹雪芹所写的给香菱的判词之中香菱的结局不符。

虽然这首红楼梦中的判词所写的是香菱,但是他所代表的又何尝不是指红楼梦中那个大观楼里的所有名门女子,一个昔日的千金谁会想到会变成一个纨绔的妾侍呢,其实这是对于那些姑娘命运的一种隐晦的暗示。

香菱的身世。

香菱,是《红楼梦》中的人物之一。在小说中,香菱是薛蟠的妾,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里妾的身份并不高,在正经主子的眼中,妾其实也是一名奴才。然而,香菱却有着一个奇特的身世,这个身世更让读者为香菱感到惋惜。

香菱的身世可谓坎坷。香菱原本姓甄,原名为英莲。香菱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甄家之中,父亲甄士隐是当地的一个名门贵族,而母亲封氏则聪慧贤淑,夫妻两人恩爱多年,可惜直到后来才生下了香菱这个女儿。原为甄家独女的香菱更是受到父母的疼爱,视如掌上明珠一般,家中一切其乐融融。可是这一切的幸福都在元宵那夜结束了,香菱因为家仆的疏忽,被人拐骗,年幼的香菱自从离开了父母的身边,堂堂一个大户小姐从此沦为了别人的妾,受到他人的打骂。香菱的身世无人知晓,可怜她大家闺秀出生,却自小离开父母,在他人的眼色下过日子,虽然后来香菱被薛蟠扶为正妻,可是却因为难产而离开了人世,香菱至死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试想一下,如若香菱自小能在甄家中成长,那必定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与环境的熏陶,也会是如同大观园中的其他各位小姐一般知书达理,才华横溢。可惜的是,命运对香菱如此不公,让她没能在甄家中成长。

香菱的身世让不少读者为香菱落泪,但是香菱却是一名十分乐观的女子,她以乐观的性格笑对一切挫折。

西游记赏析

〈西游记〉中贯穿作品始终的四大典型人物就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对他们四人的性格形容呢,就是皮猴·憨猪·严师·忠僧。这,也是我们经常评论的话题。

(一)顽皮机智的孙悟空。

这个时期的孙悟空正如林语堂老先生所说的那样:“他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顽皮的部分”。但是从五行山下出来以后的悟空,虽说是顽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让他头晕目眩的紧箍咒使得他归顺、听话了。孙悟空的超级本领在这时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驾师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其实这也是悟空聪明机智的一面,如果不听话,就要上“紧箍”,甚至被赶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驾师父西天取经的任务。林语堂说这代表“不甘约束的人类精神与神圣的规范之间的冲突”。孙悟空———美猴王,聪明勇敢的化身,我们心中崇高的形象。

(二)功利憨厚的猪八戒。

提起《西游记》中猪八戒,人们总是将他与“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不好听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确,猪八戒也干过“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在“猪八戒吃西瓜”这一情节中他的这一特点表现得最为突出。你看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总是在一次次地原谅自己的贪婪(先后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后掉进自己设置的陷阱里。

(在一个个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为师父西去取经的曲折道路上,虽然没有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无底洞、大战盘丝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帮手。猪八戒,是吴老先生笔下的一个戏剧性人物,虽然有着许多的缺点,而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他的丑陋和厌恶。相反地,在他的这些缺点背后,透露出来的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他是一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猪八戒,让我们觉得可亲又可爱。

(三)严格执着的唐僧。

唐僧取经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不顾禁令,前去天竺国取经,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取回真经,影响深远,为我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西游记》小说中,作者把唐僧这一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步地刻画,成为多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将他逐回老家;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唐僧,给我们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四)忠心耿耿的沙和尚。

(一)《西游记》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开拓了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创作的新领域。

(二)神话人物的塑造突出的特色是把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真实动物的特性结合起来,既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又有着神奇色彩。

(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结合起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和憎。

艺术特征:《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

《西游记》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红楼梦人物赏析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用“造化钟神秀”的诗句,来形容东岳泰山的壮美在他心中引起的惊奇。意思是说: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丽都集中在泰山上了。曹雪芹这个“造物主”,也只把“精华灵秀”钟于女儿。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而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作者通过凤姐的“嘴”和宝玉的“眼”,描绘了她天仙似的人品。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则别有一种风范和神韵: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曹雪芹把我们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了新的熔铸和创造,他把杨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绝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赋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便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她诗思敏捷,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她对贾宝玉说:“你能一目十行,我就不能过目成诵?”的确,林黛玉的聪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宝玉去看宝钗,正在一个“识金锁”,一个“认通灵”,不期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笑问“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聪敏的颦儿,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多么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敲而又点滴不漏。又一次,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膀子发呆。这时,“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宝玉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嘴里说着,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这种机敏,这种讽刺与戏谑,只有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精纯而又天衣无缝。大观园里有几张利害的“嘴”,如凤姐的“嘴”,贾母的“嘴”,晴雯的“嘴”,尤三姐的“嘴”,红玉的“嘴”;黛玉也有一张更利害的“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但凤姐等人的“嘴”与黛玉的“嘴”又有文野之分:凤姐多是“世俗取笑”;黛玉则显得典雅俊则。正如薛宝钗所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言为心声,心慧则言巧。

其实,林黛玉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介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

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也很谦和。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佳葱说,她去潇湘馆送茶叶,黛玉正给丫头们分钱,就抓了两把给了她。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从不计较高低;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林黛玉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我们实应改变“林黛玉心胸狭窄,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儿”的偏见。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比如,她代题“杏帘在望”为宝玉解围的细节,很易使人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比作《醉花阴》的轶事;“堪怜咏絮才”、“冷月葬诗魂”,则是将林黛玉比晋代的谢道温和明代的叶琼章的。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这就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不过这种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她诗人的气质和诗作表现出来的。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出于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像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构思和独持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例如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熬煎。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她的“柳絮词”,缠绵悱侧,优美感人,语多双关,句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已,抒发了她身世的漂泊与对爱情绝望的悲叹与愤慨。尤其她的“菊花诗”,连咏三首,连中三元,艺压群芳,一举夺魁。她的诗不仅”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而且写得情景交融,菊人合一,充分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谐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等句,更写出了这位少女的高洁品格和痛苦灵魂。此外,像她的《桃花女儿行》、《秋窗风雨夕》、《题帕诗》和《五美吟》等。都寄寓着深意,诗如其人,感人至深。

特别要指出的是,是作为她诗谶的《葬花辞》。这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未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这里。

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的林黛玉,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无赖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诗,对于她,是不可一日无的。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然而,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还是林黛玉的叛逆者的悲剧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五美吟》中,她言绿珠,说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她咏红拂,赞扬红拂私奔的壮举;在酒筵上,她竞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臣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林黛玉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这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像的新的基因,使她从根本上有别于历代的所有才女。

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强烈地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之中。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然而,焰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有不家,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再加上她诗人的气质和悲剧的性格,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泄。诗,前已叙述;哭,更是林黛玉的家常便饭。她来到人世,是为了“还泪”。她第一次见到贾宝玉,就是哭,脂砚斋说:“这是第一次还泪。”此后,“不是闷坐,就是长叹,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是自泪不干的。”林黛玉的哭,分明饱含着现实人生的血肉。哭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哭,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强烈反映;哭,是她发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诗人气质的种种感受的抒发。质言之,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

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玉的纯美的精神,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他们所实践过的爱情原则,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像,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这一形像所含蕴的哲理与诗意,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物赏析作文

在烟波浩渺的太湖当中,有一个方圆一公里的神奇小岛。高高矗立在小岛中央的巨大天然石壁犹如刀削斧劈而成,据说是天外坠下。而岛上出土的亿万年之前的海底生命化石则更使此岛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阿亮是岛上数百名居民中的一位,不过他独自居住在岛的东端,而一他绝大部分居民聚居在岛的中西部。阿亮的与众不同还在于:人家大都以种菜、种水果、捕鱼或开旅店为生,而他除了喂养10只鸡和12只鸭聊以维持生计之外,更多的时间则用于闲逛和找人聊天儿;还有,已经到了抱孙子年龄的他仍然单身一人,天马行空,独来独往。

第一次看到阿亮咧嘴傻笑着跳跳蹦蹦地出现在山野小径时,会使人顿起疑心:此公有点儿“来者不善”或“异乎寻常”。不过,身材瘦小且温良恭谦的阿亮很快便会同你一见如故——他,阿亮,只是小岛上一个最平常的天性爱笑的公民。

五十开外的阿亮有一双孩童般充满好奇和坦诚的眼睛,他喜欢打听新鲜事物、了解外面的世界,也乐于介绍自己。当他用捡来的破网围在湖边浅滩上捕捉比小拇指还细小的毛鱼时,就会告诉你,这鱼是用来慰劳他养的一只大花猫的:由于鼠多成灾,直接威胁他的全部家产——二十多只鸡鸭的`生存,他不得不养那只每天要吃一碗白饭的猫。他的猫保卫了他的家产,已经成为他生存的第一需要,所以他可以花上几个小时耐心地等待十余尾小鱼“上网”。那些鱼捏起来不过才一把,可阿亮十分高兴,似乎自己在太湖中捞上了什么珍馐,他果断地掐断小毛鱼的鳃,带回家等待花猫归来,共享收获的喜悦。

其实岛上人家随便扔掉的小鱼小虾完全可供阿亮的猫享用,但阿亮耻于向人家乞讨——哪怕是人家扔掉的,他说他是正宗的岛民。岛上完整保留的明、清甚至更古的雕花楼之类的文物古迹,足以证明岛民的先辈中藏龙卧虎。有不少吴越精英。阿亮现在虽然没有了祖辈的显赫,仅以饲养一小群岛上正宗的鸡鸭为生,但他毕竟继承了祖辈的遗训:一切靠自己。他不仅不羡慕人家的发达,而且在三年前悄悄地将祖上留下的几间旧房子连同四周的土地“转让”给了一位杭州老板,从中得到了3万元的收益,而那买了他房子和地的人却因故至今未来破土动工,于是阿亮仍然可以让他的精悍的鸡鸭部队自由快乐地进出已经卖掉的房子。

阿亮为自己保留了一大间新房子并添置了现代化的大屏幕彩电,于是他真正可以“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了。

拖着一双已经快掉底儿的破鞋整天在岛上热闹处游荡或出没于游客必经的野外幽径找人闲聊的阿亮,他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乐趣。他那种与猫相依为命、颇具原始野味的自足的生活方式,他那种卖了地皮买电视机享用的现代味儿十足的超前消费观念,他那种坚持自立、随遇而安的精神,也许正是这个太湖上的历史文化小岛——苏州吴县三山岛的特产之一。

点评:

本文以神奇的苏州吴县三山岛为背景,重墨描绘了与众不同的岛民阿亮。作者对阿亮乐观单纯、随遇而安而又洒脱超前的性格特征的展示,是借着本文“总一分一总”式的框架构建起来的,间或对岛民先辈遗风的追溯,进一步挖掘出阿亮性格特征的历史渊源。这种挖掘,令阿亮这一人物形象更丰满,也更具可信度。

更耐人寻味的是:本文结尾处将阿亮的性格特征说成是小岛的“特产之一”,令我们大开眼界——原来,人物不是孤立存在的,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环境会赋予人特定的性格特征,与此同时,这个人物也将成为一个地域、一种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

人物赏析作文

在烟波浩渺的太湖当中,有一个方圆一公里的神奇小岛。高高矗立在小岛中央的巨大天然石壁犹如刀削斧劈而成,据说是天外坠下。而岛上出土的亿万年之前的海底生命化石则更使此岛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阿亮是岛上数百名居民中的一位,不过他独自居住在岛的东端,而一他绝大部分居民聚居在岛的中西部。阿亮的与众不同还在于:人家大都以种菜、种水果、捕鱼或开旅店为生,而他除了喂养10只鸡和12只鸭聊以维持生计之外,更多的时间则用于闲逛和找人聊天儿;还有,已经到了抱孙子年龄的他仍然单身一人,天马行空,独来独往。

第一次看到阿亮咧嘴傻笑着跳跳蹦蹦地出现在山野小径时,会使人顿起疑心:此公有点儿“来者不善”或“异乎寻常”。不过,身材瘦小且温良恭谦的阿亮很快便会同你一见如故——他,阿亮,只是小岛上一个最平常的天性爱笑的公民。

五十开外的阿亮有一双孩童般充满好奇和坦诚的眼睛,他喜欢打听新鲜事物、了解外面的世界,也乐于介绍自己。当他用捡来的破网围在湖边浅滩上捕捉比小拇指还细小的毛鱼时,就会告诉你,这鱼是用来慰劳他养的一只大花猫的:由于鼠多成灾,直接威胁他的全部家产——二十多只鸡鸭的生存,他不得不养那只每天要吃一碗白饭的猫。他的猫保卫了他的家产,已经成为他生存的第一需要,所以他可以花上几个小时耐心地等待十余尾小鱼“上网”。那些鱼捏起来不过才一把,可阿亮十分高兴,似乎自己在太湖中捞上了什么珍馐,他果断地掐断小毛鱼的鳃,带回家等待花猫归来,共享收获的喜悦。

其实岛上人家随便扔掉的小鱼小虾完全可供阿亮的猫享用,但阿亮耻于向人家乞讨——哪怕是人家扔掉的,他说他是正宗的岛民。岛上完整保留的明、清甚至更古的雕花楼之类的文物古迹,足以证明岛民的先辈中藏龙卧虎。有不少吴越精英。阿亮现在虽然没有了祖辈的显赫,仅以饲养一小群岛上正宗的鸡鸭为生,但他毕竟继承了祖辈的遗训:一切靠自己。他不仅不羡慕人家的发达,而且在三年前悄悄地将祖上留下的几间旧房子连同四周的土地“转让”给了一位杭州老板,从中得到了3万元的收益,而那买了他房子和地的人却因故至今未来破土动工,于是阿亮仍然可以让他的精悍的鸡鸭部队自由快乐地进出已经卖掉的房子。

阿亮为自己保留了一大间新房子并添置了现代化的大屏幕彩电,于是他真正可以“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了。

拖着一双已经快掉底儿的破鞋整天在岛上热闹处游荡或出没于游客必经的野外幽径找人闲聊的阿亮,他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乐趣。他那种与猫相依为命、颇具原始野味的自足的生活方式,他那种卖了地皮买电视机享用的现代味儿十足的超前消费观念,他那种坚持自立、随遇而安的精神,也许正是这个太湖上的历史文化小岛——苏州吴县三山岛的特产之一。

红楼梦人物赏析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人物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说完了宝黛,那自然要说说宝钗了。对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对于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虽然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有之。

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人。”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赞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让人更好地批判她封建品德。但同时,作者并不是把她写成一个小丑,而是通过对宝钗的批判来达到谪指封建制度的目的,贬中有褒,褒中含贬,但基本持否定态度,我想,这就是作者对薛宝钗的态度。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卖上。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扣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王夫人---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至于受压迫的封建阶级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命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努力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让袭人对她“会做人”的名声又多了一份赞叹。宝钗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史湘云要起诗社,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趁机要替她设东。宝钗告诉湘云要从自家带东西来请大家,但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会做人”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贫弱孤女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一次打击。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讨好封建统治的大家长。她处处小心,处处为了讨好贾母而布置。如此可见“会做人”的宝钗是怎样“会做人”的了。

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此此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薛宝钗笼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不过就其社会会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人”是成功的。就从这点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在当今纷繁变化的社会中,要想得心应手地周旋其中,恐怕这就要向宝钗学几手了。不过有得必有失,或许我们会推动我们的真本性。但我想,只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学习好的一面,或许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

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他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二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人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聪明,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贾探春,贾政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湘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

王熙凤因病卧床不起,便由探春、宝钗,李执等人主持家务,此期间,探春查看家中大小账目,发现发放给各个房的月钱和发放给买办的重叠了,便想出了两全的办法,与宝钗等人商议.“年里往赖大家去,与她们那儿的姑娘闲谈,才知她们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破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发放月钱重叠之事于贾府已早有弊,可满园子的姑娘丫头无一人能指出个一二三来,探春却从赖大家中得到启发,和自家的情况对比,最后提出好的办法,岂不是足以见她的办事能力和精干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素质。谁怪宝钗说“真真膏粱之谈!你们虽是个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而后宝钗又玩笑似的说“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么利弊大事,越发连孔子也都看虚了呢。”探春闻此言,却一本正经地回答“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姬子书,当日姬子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等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如此一番精辟的言辞,岂是一位普通女儿说得出的,非有政治眼光能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