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热门17篇)

时间:2023-12-01 05:28:02 作者:温柔雨

2)思想是指人在认识和处理客观事物时所形成的观点、见解、感情和意图。以下是一些思想总结的实用技巧和经验分享,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论文

摘要: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学时欠缺等问题,集体备课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总结独立学院集体备课存在的不足,探索新的集体备课模式对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增强教学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作为一种新型、独特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也给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创新独立学院集体备课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总结

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创新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源泉,创新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中职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很少主动进行学习与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点,更改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愿意与教師共同交流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相比较而言,中职的学生更愿意听专业学科,而忽略了文化课的学习。教师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与交流,也能够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而然能够增加教师教学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1.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思想政治内容相对而言确实比较枯燥乏味,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课程内容生活化,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首先,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建立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应该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例子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堂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论文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因教学内容理论化、教学方式“本本”化等原因遭人诟病,必须进行教学变革,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学社会化模式的建构顺应了教学变革的时代精神,契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需求。从社会化教学内容的整合、社会化教学方式的突破、社会化教学资源的拓展等多重路径入手,强化教学社会化模式的构建,将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念变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教学)常常因教学内容理论化、教学方式“本本”化等原因遭到高校学生的抵触和被动放弃,教学有效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对此,学界高度重视并加以认真研究,试创新教学模式,突破原有教学方式,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改革。其中,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模式构建成为了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及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如何构建相应的教学社会化模式,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进行现实思考和回答。

在我国,“教育社会化”一词最早出现在1922年汪懋祖先生撰写的《近代教育上社会运动之发展》一文中。对于教育社会化,将它定义为国家的社会教育发展的标准、教育的原则和为解决教育问题的手段都不够确切。笔者认为,教育社会化是指为了契合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国家通过整合分散的社会教育资源,逐步从培养少数精英逐步向社会大众普及,从与社会隔离到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单一、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转向多元、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

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有人认为,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人认为,大学生的社会化是在学校与社会环境的双向互动作用下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强调建构综合育人的机制。笔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学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以学校、学生为主导,通过整合社会教学资源,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基于社会生活基础,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过程。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社会化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社会化。

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就是突破原有教学理论化的既有模式,从社会实践基础入手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这种社会化模式的构建显然是基于传统模式存在的既有弊端而产生的教学变革,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思潮变动的需要,有其现实必要性:

(一)教学社会化模式契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帮助大学生树立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教学活动,其在大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果在教学中单凭教师的理论说教,口号宣讲,根本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其人生走向指引的教化需求。构建教学社会化模式,从现实社会的鲜活案例导入对人生哲理的理性思辨,将非常契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必然会获得大学生的青睐。

(二)教学社会化模式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念变革。

高校的作用不再是初、高中阶段的知识灌输,更多的是启发学生对世界、对社会、对自身的理性认知和未来规划。因此,传统教学理念需要变革。但没有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推进,教学理念是无法有效变革的。教学社会化模式恰恰顺应大学教学创新的时代需要,能很好地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变革。而且,由于根植社会实践之上,这种理念变革更能紧跟时代发展需要。

高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反思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反思

曾有这样一个比喻,说“教师就像用以识别地图的图例,我在反思中成长。”从表面上看,这是对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表白,细究起来,却包涵着另外一番深层的含义: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教学中时刻变化的新情况,才能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中的每一个标志,才能做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而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是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我们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来看,它具有发展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这就导致了教学方法上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而教学方法的`完善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得以实现。从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来看,它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相比其它学科,更重视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和转变,这更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反思,寻找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少走弯路。同时,学校政治课教师又偏少,难以进行同教材交流,因此,政治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是最有效的途径,而课后反思,更带有批判性和思辨性,更有助于教师将教学经验理论化。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先进的教学手段,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深入地思考,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的运用等。教师如果能在获得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后及时进行反思,就能从盲目的行为上升到自觉的行为,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感悟,从偶然的收获走向必然的成功,政治论文《我在反思中成长》。如在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性格”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中,一改以每一框题作为一课时的设计思路,而是将一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第一课时和学生“聊聊你所知道的性格”,通过“描述性格——猜猜是谁”、“谈谈名著中的鲜活人物”、“故事续编”等活动激活学生对“性格”的已有经验,并对已有经验进行强化或产生观念的交锋和碰撞,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二课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找找有关性格的资料”,教师给出“性格与职业”、“性格与健康”、“性格与名人”等选题,提供“google”等搜索引擎,让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作相关查找,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写成小文章。开拓了学生眼界,并形成对信息的初步整合能力。第三课时让学生按相同话题结成小组,通过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讨论、辩论的形式归纳掌握本单元基本知识点,产生相应情感体验,初步形成有意识培养良好性格的能力。课后反思这种学生带劲、教师舒心的设计,实质就是运用了“激活经验——同伴互动——教师引领”的教学模式,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定位的一种尝试,力图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政治课脱去说教的外衣,成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课堂教学总是遗憾的教学,课前精心的设计,周密的考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认知、性格个性的差异,社会经历的不同,总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如在教学中,一些同学抢着发言,意犹未尽,而另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表达的机会,而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这种矛盾使得我课后经常遗憾。因此,反思这种遗憾,怎样给内向的同学多一些机会,给胆怯的学生多一点心理准备的空间呢?“课前五分钟”就这样诞生了,在上课的头五分钟里,每次以两位学生为一组,就心理健康话题,组织活动。以全班参与面、活动形式、内容等评出每月之星。这样的课前活动,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来表现自己,不仅使这些学生得到了发展,也带动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益。

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解读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上下工夫。

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时事事例丰富生动和教材有一定联系。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结合时事讲政治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 为此,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和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和权利的中国人”、让其他同学断定这些角角色中,哪些具备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开展“竞选班长”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决定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认知活动的客观要求。在教学中精选案例,以例说法,同时以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搜集相应事例,通过讨论、质疑等方法,做到事理综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行统一是政治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不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并进而转化到自身的实际行动中。笔者认为应充分利用教材中“议一议”等栏目,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调查的基础上写出报告,培养学生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次革命。电话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维护国家统一》的教学中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片段使学生对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课堂的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高度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培养的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一定职业岗位的高素质人才,就是以素质能力为奉位,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组合.本文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彻底打散,并按照操作科目重新模块化整合,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探索出科目实训式教学模式,以理论实最一体化为突破口,突出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未来工作岗位适应能力为中心,综合各种教学要素,优化配至教学资源,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无缝链接,教学效果显著.

作者:沈亮远作者单位:第二炮兵青州士官学校,山东青州,262500刊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年,卷(期):“”(7)分类号:g712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科目实训一体化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论文

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模式的构建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必须基于特定理念在特定的原则指引下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使得这一教学模式真正具有教学生命力,真正吻合大学创新教育的目标。具体而言,在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模式时应把握如下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模式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认同和社会背景,基于学生的主体意志来构建教学社会化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评价教学目标,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教学社会化模式。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模式必须既要沿袭原有的理论教学的优质教学资源,又要在此基础上充分整合社会实践资源,使二者充分融合,不是两张皮,培养学生既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又能应用这些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二者不可偏废。

(三)贴近生活实际原则。

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模式不是空对空,必须深入生活实际,挖掘生活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并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生活实际,从生活实际中认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健康发展。

(四)顺应社会发展原则。

社会在不断发展,各种思潮不断演变,因此,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模式必须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从社会发展中找到事物变革的规律,引导学生去认识这些规律,帮助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变革。这种模式上的创新要求相应课程设置必须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丰富课程教学的社会性,从而推动教学的社会化。

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模式的构建有其现实必要性,在构建过程中契合大学教学创新的内在要求,在实际构建中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学生、教师等多重主体的创造性,深入分析教学社会化模式的内涵,根植社会化教学理念,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整合社会化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社会化教学就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活生生的人,因而其教学内容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但是,现有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大多是既定的理论教学知识,不但抽象而且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处提起,机械、被动学习的后果是学生根本没有深入掌握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因此,必须对这些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吸收更多的社会化教学案例,编排更多的社会化的教学内容,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笔者认为,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不能也无法回避社会问题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正确认识与分析社会问题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任务,把社会问题引入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训练学生正确认识与分析社会问题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二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准确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任务和要求。三是关注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特别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领域的社会问题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直面学生关注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以及社会中涌现出的好的,不好的各种问题,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暴力等违法犯罪现象与非典、、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党的十七大精神等等问题都可选择性搬上课堂,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不会惊恐,敢于正确面对并进行客观分析,用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四是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社会心理教育、人格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等内容,增加学生的心理需求,解决学生的社会心理问题,让学生学到能解决问题的内容,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会分析判断自我的行为,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的教化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优化社会化教学手段,加强社会化教学资源的拓展利用。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模式构建中,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先进教学信息技术,拓展社会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如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一定的社会化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习必要的政治知识,掌握必要的政治技能,进一步内化政治规范,让自己自觉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形成鲜明的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一元化”价值导向,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掌握基本的知识。通过拓展社会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让学生学活、用活理论知识,应用大众媒体如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量,促进素质教育。

(三)改进社会化教学方式,提高社会化教学有效性。

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必须单一,课堂单向的知识灌输使得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其主体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启发和发挥。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认知度也不高,长此以往,将极大地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地位。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在社会化教学方式寻求突破,要让学生达到学习的目的,要让学生的知情行统一就得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在实际的社会化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选择专题化教学、“角色—互换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社会化教学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从理论熏陶——自我教育——社会实践——理念构建等价值认同路径中完成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的道德教化。

(四)强化教师综合素养,增强社会化教学效果。

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很高,必须强化教师的综合素养。具体而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有国际视野,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的成功经验,又要立足中国国情,正视社会问题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和冲击,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教学改革方向。同时,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努力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并积极组织与引导学生投身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的效果。

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模式的构建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主体充分认识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时刻心系学生,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进行空洞的理论教化,应将学生视为整个社会中的一员,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应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他们的政治思想社会化、道德、法律、民族及能力的社会化教育,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义务、权利,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论文

当今世界,以科技为先导的经济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依靠科技,科技的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就必须依靠教育,因此,国家对教育日益重视,提出实行素质教育,转变教学方式,实行课程改革,可以说,教育改革的呼唤正式来自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体验教学模式正式在国家实行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对“体验”这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因此我们认为“体验”就是借助过去的经历,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事物。体验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导行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体验教学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独立创造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从而使教学过程在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中,生动、活泼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体验式教学是在对心理品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归纳总结出来的。初一心理品质课内容主要涉及的是态度和价值观问题,显然地,态度和价值观是不能光靠说教和讲解就能形成稳固的信念的,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有关情境中进行体验,然后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学习,才能对教材的理论内容有了真切的理解和体会,这里,情境是基础,协作、讨论是途径,在这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中学生才能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由感悟到体验进而到知识的升华过程。

1、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社会。体验教学倡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思考与体验,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体验式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化,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2、体验到的知识比被灌输的知识深刻得多。平时,教师上课时用得较多的是讲授法,这就容易使知识停留于口头,使学生嘴里会说,但心理却不服,脑子里也不是思路清晰。要克服这一弊端,必须使讲授具有一种独特的征服人的力量,能使学生听得进,听得身心舒畅、豁然开朗。也就是说,在“听”之时,学生如果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下获得一种内心的共振,无论教师是用讲授法还是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师生心理相容的体验中,就能真正接受教育,真正把知识弄懂,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体验教学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教学。以往的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普遍感到厌烦,因为整节课上下来,学生感到整节课当中都没有能够激起他们兴趣的兴奋点,因此感到困乏。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都创造一些兴奋点,那就是多创造一些学生体验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体验中学,能够在兴奋点中学到知识,这样学生上课就能够很“愿意”很自然地学到知识,教师也能够轻松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知识。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体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或者相关的音乐作品、故事诗歌小品等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并能够从情境当中找出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发现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对情境提出看法谈出自己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应变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协作者,但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消失,应该引导学生感受情境,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比如讲到挫折的有关知识时,如果举例说明残疾人受到的挫折是如何的大,学生可能也只能停留于理论的理解与体会,这时如果能够适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一定的活动,则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比如让学生绑住双手,并试着用脚拿东西,甚至是用脚做一些日常中必须用手才能完成的工作,这时学生就能在情境中体验到残疾人的痛苦和挫折,也能够更加激发他们内心应对挫折的能力。

2、融入情境,启发联想——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引导学生融入到所创设的情境当中,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体验,从而深刻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唤起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后,教师可以运用图文、小品、游戏等手段,让学生在情感中通过想象来体察形象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脑海中已有的品德表象联系起来,把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做想象性投射,通过想象感受自己生活在某种氛围中,设身处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的对象,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移情体验,并从中领悟和把握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在讲到性格的时候,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来参与,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情境中来,并能够从中体会到情境反映的“理”。比如,先在学生的面前摆一把椅子,然后蒙上学生的眼睛,让他跳过椅子,这时候把椅子悄悄从他面前移走,并要求学生跳过椅子,这时候有的学生能够奋力一跳,有的学生却不敢轻举妄动,从中让学生观察并分辨不同表现的学生的性格特点。

3、超越情境——解决问题,获取创造性情感体验。

当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把自己的情与景结合,能够融入情境中学到教材的知识点后,还要能够将自己在情境之中体验到的情感、学习到知识点应用于情境,解决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能根据教材的要求创设有利于知识点学习的情境来,才能达到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提高能力的目的。比如在讲到交友要讲原则时,其中有一条原则是“不交损友”,这时可以通过表演情景剧让学生来分辨什么样的朋友能交?什么样的朋友不能交?如通过表演某同学存在抽烟行为这时候他请你也跟着抽,你接受了,学生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此种朋友是损友,是交不得的,这时候就要求学生能够超越情境,让学生表演出正确的做法来。学生表演的结果有很多种,有当面拒绝的,有劝导朋友的,有告诉老师的,有说要告诉家长的等等,从这些结果当中,学生能够在情境中真正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我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等着以后在教学中慢慢琢磨,比如体验式教学应采取何种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如何更为有效地创设适合教材内容也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来及如何顾及到学生体验水平的个别差异,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的体验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摸索清楚。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政治的学习是学生培养正确价值导向的基础。新时期里,对高中政治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需求,教师一味说教,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单一的方式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因而优化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学习知识。

优化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思想政治包含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学好高中思想政治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1.为学生创造多种讲课方式使教学模式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吸引到知识点上,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将时事与政治知识联系到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理论联系实际,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与时事政治紧密联系到一起,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二来能促进学生了解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情绪。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有一定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想突出自己。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来举办一些关于时事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式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对时事的了解,并积极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这种竞赛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而且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3.教师精心地准备教案,充足的备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

传统的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达到高考的目的,教师通常满堂灌,把知识全部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再把知识点布置成作业留给学生回家复习,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每天机械地学习及记忆,没有主动性,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

“成功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通过课前充足的备课,课堂上注重知识点与生活相结合,引古论今,引用其他知识来丰富课堂,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通过积极引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

学生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在学业上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通过改进激励制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张正碧。加强时事政治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j]。读与写,(05)。

(作者单位陕西洋县第二高级中学)。

思想政治课的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在座的同行:

大家上午好!刚才听了高一政治备课组许鹏老师和高一(5)班全体同学共同为大家呈献的——《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一课。不知大家对这堂课的印象如何?我个人认为,许老师的这堂新课,至少有以下几点很值得高一政治备课组学习,之所以之么讲,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得出的结论。

高一时间紧,任务重,高一学生思维窄,层次浅而且方法死板,高一教材抽象、注重理性认识,新课如何上,是每一位高一教师需要解决的话题,也是大多数刚从高三前线下来的教师需要思考和调整的话题。许老师的课遵行了认知规律,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基本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巧妙的过渡,既教给了学生知识,又传授了学习方法。

一节好课,必须要对原有教材文本进行钻研,并根据个人的教学风格重新处理。许老师在处理时,打破原有教材的逻辑,把企业的知识提取出来,自成一课时;把公司的分类及组织机构放在第二课时。这样的处理本人认为是可以的。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需要论”。这种需要既有教师个体的需要,如导入的需要、教学习惯的.需要、、重难点设置的需要、教学形式的需要等,又有教学过程本身的需要。新颖的教材文本处理,会使人感觉耳目一新,也会使学生有一种新课的感觉,更好地融入学习之中。

根据新课程理念:师为主导,这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生为主体,这是高效课堂的根本。教师不再是过去主宰课堂的权威者,而只是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因此,许老师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上,充分考虑了让每个学生有自主参与的机会,允许他们自由发挥。运用“情境”、“鼓励”、“评价”等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不少学生脸上始终洋溢着学习的快乐。

每一节课都有一个预案,即教学设计,它不同于房屋设计图,可以在教学进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改、补充、调整。在教学实践中,一位教师可能会担任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而教案往往只有一个。如何用同样的教案去完成不同层次班级的不同的教学任务呢?这就要在上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班级,对教学预案作出适当地调整。正是有了教学的预设和在教学中的适时调整,这节课中,学生受益了,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获益,而这也就是“教学的魅力”所在。

根据“三贴近”原则,高中的政治课教学,离不开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而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支撑教学,这同样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许老师在导入和背景材料的选择上精心安排了本土优秀企业的典型代表――涪陵榨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经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了学生热爱涪陵的自豪感,同时也在分析领悟中学到了企业应如何经营才能取得成功,为经后涪陵的发展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本课时的考试点是企业的经营,学生应掌握的是能识别企业,懂得企业应如何经营?重点是企业如何经营?难点是企业破产的积极意义?显然,通过这堂教学合一的“讲学稿”课堂模式,达成了既定目标,突显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其他方面,从教学基本功来看,无论是板书,还是语言艺术,无论是教态,还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操作,都充分显示了任课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因此我个人认为许老师的课堂上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点评上、授课的流畅性方面多下点功夫,这节课还会更加完美。

总之,许老师的这节政治课,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恰当,教学效果明显,使我如浴春雨,如沐春风。高一政治备课组将以此为动力,不断地学习,不满足于墨守成规,致力于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让我们的教学生涯与众不同!绽放光彩!谢谢大家!

思想政治课的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晚上好。学校安排我点评一下王老师的课,谈不上点评,仅仅谈谈看法。我命了一个题目:

听了王老师的《政治权利与义务》这一节课,感受最深的是:他很好的运用了“三步五环节”课堂理念来统领整节课,讲的很精彩,展示了一位优秀政治教师的风范和优点,需要我学习的地方也很多。

王老师以播放正在进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有关视频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结合学案的自学部分去阅读教材,大约用了(5分钟)时间,在学生阅读之后,通过设计几个重要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来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再加以点拔,自然的把问题的答案呈现出来,在这里很好的处理了这么多自学内容与检查落实的矛盾,讲与不讲的矛盾。整节课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内容多而不乱,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王老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这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列,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把教材内容浓缩成几个探究问题,让学生紧紧围绕这几个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去总结,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科思维。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中教师留时间让学生去回忆、去探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有合作交流、探讨研究的时间。比如:突破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基本原则,采用了情景模拟,“贿选”自编情景剧,通过人物对话反映了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从中体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强,深刻的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内容比较多,但王老师通过精心设计,化繁为简,精讲点拨,通过设计易混点、易错点,如:

1、在我国,所有的公民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选举权是选举。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监督权几个方面的区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立法不平等的理解)等等,很好的突破了疑难点,再加上有激情的语言,震撼了课堂,提高了效率。显示出王老师很高的课程理念,再比如课堂小结,用了一般思维(是什么---政治性权利义务有哪些、为什么---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怎么办--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原则)很好的统领了本节课的知识,呈现了知识的立体感觉,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从开始的全国人代会的视频,到我市的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再到三月份的学雷锋活动,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如食堂标语等等,无不显示出王老师善于观察、善于扑捉当时当地的时政材料,再设计上带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显示了一名优秀政治教师的所应有的善于扑捉时代信息的优秀品质。

从自由与法律关系处理,到“贿选”情景模拟;从打油诗学法律到食堂标语厉行节约;从每小结的精彩语言的诵读到以“切实履行义务,厉行勤俭节约”为主题课后实践作业无不渗透了这一德育思想。发挥了政治课德育的主阵地。

第六、课堂评价、共同体的利用、课堂留白、作业布置等其他环节都很好的贯彻了“三步五环节”课堂理念,成立评价团队,老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展示从不吝啬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并让评价团队做好记录,不仅有老师的评价,还有生生之间的评价,课程结束评出最佳共同体。予以表扬鼓励。

其它:课件的设计,从形式到内容都下了一番功夫,很好的体现了“三步五环节”课堂理念,有一张图片直接设计了自学---对话---评价,用它来统领全课。值得学习借鉴。

很多优点不一一阐述了。需要商榷的地方:

1.学习目标的确立:能否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

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每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先。

看看课标,可能把握的更准。

2.基础知识的把握应如何系统化?讲与不讲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全面系统的。

把握?

3.一些模糊点的处理上应再加强说明。(立法权,谁立法,是否是全国人。

大代表去立法,还是他们去行使了表决权、当然这一部分还要在后面讲,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的方式区别用了一个例子很好,但是否是一一对应,对同一现象可能采取多种方式监督。

4.形式的多样性与知识内容的把握应如何做到统一?

何转化到学生的头脑中。并运用这些理论去解决问题,需要渗透一些解题方法的分析。准确的答案展示,毕竟要考试的高分。

以上仅是个人看法,说的不对的地方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再次感谢王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节精彩的课。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在生物化学的理论教学实践中,运用了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改善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生物化学创新性思维。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但由于其内容十分庞杂、繁多复杂、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过程普遍反映难度大,比较吃力,加之需要记忆、理解的内容很多,使该课程成为一门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都采用课堂讲授、实验验证、作业布置、答疑解惑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课堂讲授则成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如果一味地采用平铺直叙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容易感到疲劳,在课堂上缺乏创新性思维过程,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积极探索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先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学会正确的科学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2]。pbl是帮助学生消化巩固并运用理论知识去获得与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增强表达及分析能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形式,是课堂讲授的继续和提高,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有益方式。我们将此法应用于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生物化学理论课中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的尝试。

讨论式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有“问题讨论式”、“提问答疑式”、“演讲答辩式”等多种形式。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采用了问题讨论式。例如:在“蛋白质的共价结构”这一章中,蛋白质通论一节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蛋白质中氮含量的计算以及凯氏定氮法。按照一般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讲课时首先介绍蛋白质中氮的平均含量为16%,可利用公式:蛋白质含量=蛋白氮含量/16%,即蛋白质含量=蛋白氮含量×6.25算出某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然后再介绍凯氏定氮法的原理、方法甚至仪器装置、注意事项等内容。这种方式虽然完成了教学过程,但学生感觉平淡无味,只是被动地记住了蛋白质含量的计算方式。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一改往日的模式,首先在课前提出了2008年在我国甘肃等地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请学生们分析为什么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会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这种蛋白质含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缺陷,应如何避免。然后指定几位学生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课前查阅了许多资料,课堂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仅了解了三聚氰胺的结构特点,而且掌握了三聚氰胺进入人体后造成结石产生的原理及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这一事件深刻地认识到食品污染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危害,更加感受到甄别与检测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讲授“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这一节内容之前,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肥胖症患者,为了控制体重,应该怎么办?和尚、尼姑长期吃素菜不吃荤菜,这种饮食方式真的健康吗?为什么?人们常说:“早餐要吃得像皇帝,午餐要吃得像平民饱,晚餐要吃得像乞丐”,这句话有科学依据吗?请予以分析,并阐述依据。通过课后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教材相关内容的学习以及课堂上的讨论,学生们不但牢牢掌握了糖、脂、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相互关系的基本概况,而且从机理上了解了合理搭配膳食结构,保持均衡营养、增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讨论使学生们体会到了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乐趣,树立了学生科学养生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只有健康地生活和健康地工作,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并积极投身到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同时也激发学生们学习生物化学其它知识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体会。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灵活的教学方法则对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起到保证作用[3]。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基本上只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很少去进行积极而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加之现行考核方法亦多以知识的再现为主,结果在不同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学生思维的惰性,甚至导致思维的僵化枯竭。pbl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代替传统授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从“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的转变通过讨论式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在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会从各个角度、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动力与氛围。这无疑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问题讨论式教学中,问题的提出过程即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获取知识以及创新性能力,增强了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而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过程中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理论内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教学讨论的过程中形成了勤于思考、刻苦学习、积极钻研的学习热情。此外,学生活跃的思维也促使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拓展知识面,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能用该法组织教学。不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而生搬硬套,只能落入形式主义的讨论局面。这样不仅浪费时间,甚至还可能会带来更多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与质量。至于如何更好地将讨论式教学法运用于课堂,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总结,从而发挥其应有的、更强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晓霞,牛勃,解军,张悦红,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2):140~143.

[2]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0,2l(12):235~236.

[3]吴云,崔树启,戴洁.医学院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5,4(2):125~126.

谈构建思想政治课的快乐课堂思想政治建设作为

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构建政治课的快乐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创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师生关系,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达到生动、互动、主动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快乐政治课堂的建设谈几点体会.

作者:俞明作者单位: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刊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roadtosuccess年,卷(期):2009“”(7)分类号:g63关键词:

谈构建思想政治课的快乐课堂思想政治建设作为

中学思想政治课正努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课堂气氛日趋活跃。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常常会提出一些“怪问”等意外情况。对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和技巧,下面本文谨作一些例说。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可能找到避免刻板公式的方法,才能估量此时此地情况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加以运用”。应该指出,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不可能按老师预先想好的同一思维轨道动行。课堂气氛越是活跃,学生勤于思考,出现的问题就会越多。因此,课堂教学中意外情况的出现是正常的。教师必须有精神准备,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或偶发事件,要冷静、机智、妥善地处理。

一、如何对待学生的“怪问”

学生“怪问”是“愉快教学法”,“茶馆式教学”过程中,极易碰到的情况。它是学生善于思考的结果,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包含着追根究底,追求真知的热情。教师应把它看作是好事,不能斥之为奇谈怪论,要妥善对待。

1、存疑待答。

教师对不便当堂回答的问题暂时不答,而把问题留给学生,促使学生去思考。此类问题,教师如果解答,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的,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计划,或者是教师需要查阅有关资料才能解答,可采用存疑待答法,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留下了探讨的悬念,也为教师更准确说尽地解答赢得了时间。例如,在讲初二政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内容时,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战后日本在一片废墟上发展却那么快,相比之下中国却要慢一些呢?”教师如果冷冷地说一句“不要东拉西扯”,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热情就会从此冷却,此是为师者之大忌。

2、简语释疑。

演讲家雷麦曼说过“用幽默的方式就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对学生头脑中的有些疑团,可以用一些妙语、警句、比喻、俗语、幽默等精辟的简短语言去解答。比如“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讲完后,学生可能会问“计算机有意识吗”?特别是美国电视连续剧《霹雳游侠》中装有计算机的人工智能性说车“吉特”,学生对它十分感兴趣,甚至有人觉得机器比人更聪明;对学生影响不小,教师可以指出:“计算机只能在人的控制下,摸仿人脑的部分思维过程,一旦离开了人的操纵,就什么也不能摸仿了。计算机有意识,就好比说照像机有视觉一样是荒唐的”。这一比喻,又可使学生联想起“吉特”离开主人后,被吊车放进水里被毁坏的情节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又如,用“大鹏展翅”说明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关系;用“盲人摸象”说明片面的观点;用“跷跷板游戏”说明资产阶级的政党竞选等等都是借简短语言来提高教学效果。

3、讨论共答。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节课上课内容有密切关系,教师可以把问题还给学生,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讨论。在讲“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时,有学生会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留学生出国后不愿归国呢”?或者会问“中国周边的新加坡、韩国及台湾地区、香港地区都是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可经济发展比中国更快,这是为什么呢”?对此,教师不回答是不行的,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一起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作归纳,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处理偶发事件。

课堂上出现偶发事件有时候是难免的,教师要善于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抑制情绪,冷静对待,保持心理平衡,积极主动地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

1、连接法。

教师可以根据所发生的偶发事件,联系上课内容巧妙地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上课内容上来。例如初一政治“正确认识与自由的关系”,课堂上有学生抽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教师说:“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有抽烟的自由,而有的人却会因抽烟而受到处分,这是为什么呢?”不仅成功地警告了抽烟的学生,而且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了,使得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来讨论这个问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阻断法。

偶发事件与上课内容无关,如不及时制止,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教师采用幽默、警语故事等阻止其发展下去或直接阻断其发展。有一次,有几个学生在政治课上打瞌睡,周围还有几个学生看着他们发笑。为了使学生专心听课,我问“同学们知道‘垂帘听政’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完之后,我说:“闭着眼睛听政治课叫‘垂帘听政’”?引得全班轰堂大笑,瞌睡的学生完全清醒了。

3、因势利导法。

有些偶发事件虽与课堂内容无关,但教师可以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某青年教师第一次走进课堂,一个调皮的学生在黑板上给他画了肖像,引得全班学生哈哈大笑,结果,这个教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等学生平静下来之后,肯定了这个学生有绘画才能,并鼓励他把这种特长发展下去,结果,这个令人难堪的场面,变成了极其有教育意义的课。学生的自信心被树起来了,假如,他当时狠狠地斥责这个作画的学生后果会怎样呢?显然,是没有教育意义的。所谓“因势利导”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三、如何对待自己出现的差错。

教师在教学中因准备不足或临堂发挥不好,出现说错话,用错词、写错字、讲错问题、用错事例的.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冷静对待,注意处理方法。最好的办法是当时就承认自己的疏忽或不足,千万不能顾面子,怕丢脸,回避错误,更不能为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而压制学生,以致损害教师的崇高形象。赞可夫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只有教师勇于自我批评,才能使学生及服,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达到其师,信其道“。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是这个意思。

四、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被打乱了怎么办?

教师课前对学生了解不深,把握不准,原先确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无法实施或被中途打乱。此时,应当机立断,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千万不能硬着头皮去上课,更不能不知所措。要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机智,根据新的情况,及时采取新的合适的教学方法。某青年教师上公开课,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太了解。结果,原先安排的讨论课,学生都沉默不语,教师要求学生讨论的内容,学生在下面没有一个议论,都低着头看书,这位教师表现出了尴尬的神情。其实,这件事并不难处理,教师在启发学生讨论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苗头不参,应及时调整方法,可以安排学生看书思考,教师举例,再归纳等,也可以上好要讨论的内容。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出现了教师没有实到的情况,应冷静对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这就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特点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而言,谁都知道,备课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辛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备出既节约时间又让学生喜欢、同时又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案,我想,这是每一位教师的共同追求。

在此,本人就初中思想政治新版本特点及备课方法谈一谈我个人初浅的认识和看法:

论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2、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3、情感目标:理解家的含义;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不会因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初步形成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和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认识家庭关系的情形。

2、难点:进一步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以及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一)情景预设。

板书课题:我知我家。

引言:(学生阅读教材p3页第一段后,教师引入本课教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有父亲和母亲。人人都盼望有个温暖的家。作为子女、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了解家庭,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长辈。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我知我家》,那么,你知道家是什么吗?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呢?我们首先来阅读p4两幅图片及文字说明。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页图: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

图一:有房子――――――没有家:家不只是房子。

图二:没房子――――――有家了:加中有亲人、亲情。

至于地域、住所、人群集合体、好朋友、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

但都只能是家庭的一。

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那么什么是家、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活动一:

(1)想一想、写一写:

我们每个同学想一想在自己家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然后写出一句话“家是――――”来表达你对家的理解。

(2)读一读、比一比:我们再来看看书本上写的“家是什么”(指导学生讨。

论回答)。

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与依靠,无论是远方的游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都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因为那里有着骨肉相连的亲情,有着如山如水的父爱与母爱。

所以可以说:

家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

家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家有形式上的东西,更有丰富的内涵。

(3)教师归纳: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板书)。

过渡:前面我们从感性层面上了解了“家”,下面再让我们从理性层面上认识一下“家”活动二:

(1)想一想、说一说:

请大家来具体介绍一下自己家的情况(包括由哪些人、哪几种关系),先写在小纸条上,把他们的相互关系用线条表示出来。(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父亲、母亲、子女父亲、母亲――婚姻关系;

父母、子女――血缘关系(父母子女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

养(继)父母、养(继)子女――收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

(2)教师归纳: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板书)。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那么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指导学生分析讨论)。

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

(1)结婚(2)子女出生(3)收养(4)随父(母)再婚(5)非婚生。

3、现在家庭结构的形式。

过去――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现在――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板书)。

4、家庭的'功能。

活动三:(学生阅读教材p5页――相关链接后讨论)。

下列材料的中的内容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家庭功能?

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休息娱乐功能)。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物质生产功能)。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消费功能)。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抚育和赡养功能)。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家庭功能:

人口生产消费抚育赡养教育休息娱乐物质生产具体表现:(见教材p5―6页图表)。

二、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活动四:畅所欲言。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

(1)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学生畅所欲言)。

(2)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因家境状况、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吗?

(3)你是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页――相关链接)教师归纳:

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三)做一做:填写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缘关系。(p教材7页)。

(四)效果评价(让学生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

(3)在你的家庭(或家族)中,有什么好的家风和传统?

(五)本课知识点。

(1)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2)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

(3)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4)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形式:结婚、子女出生、收养、随父(母)再婚、非婚生。

(5)现在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六)课后作业:

1、把下列知识点抄写一次。

(1)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2)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

(3)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4)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形式:结婚、子女出生、收养、随父(母)再婚、非婚生。

(5)现在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2、阅读家庭树,分辨其中哪些属于你的直系血亲?哪些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3、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哪几种情形?

4、现在常见的家庭形式有哪几种?你的家庭属于其中的哪一中?

(2)想一想:你在自己家庭中都感受到了哪些温暖和激励?(试举一、二例)。

(3)说说家人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有哪些?你自己对家庭都有哪些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