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9篇)

时间:2023-12-11 12:14:15 作者:紫薇儿

心得体会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助于我们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可以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写心得的技巧。

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同志们:

在全区上下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重要讲话和省委x届x次全会、市委x届x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谋促转型的关键时刻,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和优秀年轻干部能力提升班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区委对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尚贤者,政之本也。”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实现伟大复兴,需要一流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并提出了好干部二十字标准。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指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时代内涵。x月x日至x日,省委召开x届x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实施意见》;x月x日,市委召开x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实施办法》。目前,区委正在抓紧起草《实施办法》,目的就是要释放出推动状态和素质“双提升”的强烈信号,充分调动和激发全区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力求把干部这个关键因素发挥好。

这一思想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这一思想承前启后,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党性锻炼触动灵魂。x月x日至x日,我们中央党校第x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全体学员,先后来到红旗渠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进行体验式学习。在红旗渠现场,我切身体会到十万林州儿女,苦战十个春秋,一锤一铲干革命,用勤劳的双手硬生生凿出来的红旗渠精神;在兰考县,通过参观焦裕禄纪念园、焦裕禄事迹展室,瞻仰烈士纪念塔,切身感受到“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这次的现场体验式教学,是一次入脑入心的党性教育,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瞻仰先烈追随初心。

2018年9月30日,是我国的第五个烈士纪念日。我有幸作为学员代表,和总书记一道参加了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庄严肃穆的场景让我现在都历历在目。翻开史册,多少革命先烈正值青春年华,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出宝贵生命。这一条用无数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将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带入现实;这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奋斗史诗,成为我们奋勇向前的精神之源。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走好新的“长征路”。今天,我想结合两个月以来在中央党校的学习,围绕“践行新思想,奋进新时代,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铁军”这个主题,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忠诚坚定,“实”字为先。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中央的绝对忠诚,是一名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共产党员要对党绝对忠诚,这既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标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第一位的就是要对党忠诚,忠诚于党的信仰毫不含糊,忠诚于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毫不动摇;这种忠诚也绝不是一时一事的忠诚,而是对党绝对忠诚、一辈子忠诚,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忠诚。

一要筑牢理想信念。习总书记深刻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当前,伴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多元思想碰撞更加激烈,我们面对的各种诱惑和挑战日益增多,更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心骨、定盘星、度量衡,学懂、弄通、做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筑牢信仰、坚定信念、坚守忠诚。

二要忠诚维护核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我们党有习总书记这个坚强核心掌舵定向,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当前,坚决维护习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最紧要的政治,是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最集中的体现。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的部署要求,持之以恒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自觉追随核心、坚决捍卫核心、忠诚服务核心。

三要忠实践行使命。初心永存,使命不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大家一定要把本职工作自觉与党的事业结合起来,把服务党的事业作为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把满腔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面对什么样的考验,都要像习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永远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以永不懈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忠诚履行职责,奋力实干作为,为建设“五个尧都”作出积极贡献。

二、尽责担当,“干”字为要。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习总书记在许多场合都谈到了好干部的标准,尤其强调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我们对全区的党员干部提出了“三个凡是”的要求:凡是我们提出的目标都要实现,凡是我们承诺的事情都要兑现,凡是我们部署的任务都要落实。就是要求大家时时刻刻处处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在实干担当中奋进作为。

担当诠释铁军精神。我多次讲,我们的干部队伍就是一支铁军!什么是“铁军”,“铁军”就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惧,不以责大而退缩,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换届以来,在区委的带领和感召下,四大班子以上率下、扛责在肩,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扬不怕苦、不喊累的担当精神,充分发扬不计名、不计利的奉献精神,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打赢了一场又一场苦仗、硬仗、恶仗,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认可。面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更需要我们继续发扬铁军作风,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一流业绩。

担当展现民生情怀。习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换届以来,我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持续开展爱心助学、扶贫济困等活动,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真情面对、真心解决、真金白银”地对待群众诉求,努力实现“吃好饭、上好学、看好医、就好业、居好家”的民生目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区民生领域历史欠账还很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家一定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要务,把群众向往作为第一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担当赢得组织厚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担当尽责的好干部是精心培养选拔出来的,也是真诚关爱成长起来的,更是严格管理监督出来的。区委旗帜鲜明地为担当的干部担当、为负责的干部负责,出台了《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建立了干部减压中心,先后对x名干部启动免责程序。大家一定要清楚,只有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好干部才能真正赢得组织的厚爱!当前,我区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转型发展、项目建设、环境治理、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十分繁重,我们既要“严”字当头,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牢牢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又要“爱”字当先,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在精神上给予激励、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增强党员干部的归属感、荣誉感、幸福感。

三、珍惜机遇,“浮”字为戒。事业成于坚忍,而毁于浮躁。今天也是全区优秀年轻干部能力提升班的开班典礼,大家要充分认识举办这次培训班的重大意义,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沉下心来学、静下心来思、稳下心来干,早日成为担当全区发展重任的栋梁之才,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要有志,立志方能致远。习总书记指出,“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苏轼曾经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年轻干部刚刚进入社会不久,要静下心来立大志、立远志,把个人抱负与祖国发展、民族振兴紧密相连,把个人成长与建设尧都、改善民生紧密结合,既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笃实笃行才能不付韶华,才能行稳致远。

要有学,勤学方能笃行。习总书记曾寄语青年,“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立身而行,以学为基,勤于学习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青年干部应该花时间静下心来学习,从古圣先贤那里汲取智慧,从先进典型那里获取力量,从新理论新知识中得到指引,不断提升政治品格、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让学习成为人生发展的持久竞争力。

要有行,务实方能出彩。习总书记说过,“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年轻干部,尤其是缺少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更应该到艰苦的地方锻炼,沉下身子深入基层,真正感受发展之不易,感受民生之艰难。特别是要树立“贵在有恒”的理念,补齐心浮气躁的“短板”。做事有头有尾,善始善终。坚持、坚持、再坚持,实干、实干、再实干,相信机遇最后肯定会垂青于那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人。

同志们,党校是党的学校,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校工作的头等大事。党校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要紧跟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认真探索党校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以党风建设带动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风清气正。党校教师要当好党的科学理论的“布道者”、党性锤炼的“熔炉工”、党校形象的“代言人”,做党校姓党的坚定践行者。来党校学习的学员要珍惜学习机会,学思结合,在深学细照笃行中把好思想之舵、锤炼能力之本、扛起使命之责,自觉加强党性锻炼,遵守纪律要求,维护党校的形象,维护所在单位的形象,维护尧都党员干部的形象,确保圆满完成此次学习任务。

最后,祝同志们在党校学习期间身体健康、学xxx步。

谢谢大家!

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范文

学好用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对我们深刻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准确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开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伟大思想指引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中国迈出重大步伐,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奋斗历程,我们深刻感悟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这些成就的取得,生动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伟力、实践伟力,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极为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就其主要方面来讲,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

(一)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要心怀“国之大者”,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二)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依据。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五)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六)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要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七)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八)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以法律武器法治力量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

(九)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力量。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十)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议。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一)着力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当好生态卫士。

(二)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最鲜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

(三)着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着力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与应急,确保核与辐射绝对安全,慎终如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生态环保工作。

(五)着力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六)着力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并在主席国任期内推动实施,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外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新颁布的《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系统总结党长期以来领导和开展信访工作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成果,对于提高信访工作能力和水平,着力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将推动信访工作更加适应形势和任务需要,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赤峰市要坚决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不断提升信访工作质效,以实际行动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作出应有贡献。

坚持高点站位,切实增强贯彻执行《条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的《条例》,是全面规范信访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是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为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立足赤峰地处京畿要地、区位特殊的市情实际,站在守卫边疆安全、拱卫首都安全的政治高度看待信访工作,真正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条例》,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特别是要准确理解把握《条例》的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把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最高原则、人民至上这一根本要求贯穿到信访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切实担起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下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办理好每一封来信、接待好每一次来访、处理好每一件投诉,推动党中央关于信访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条例》在赤峰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实绩实效诠释政治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坚持源头治理,牢牢掌握新时代信访工作主动权。实践证明,强化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核心关键,这也是《条例》明确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要严格贯彻落实《条例》要求,在源头防范、源头治理上下功夫,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以赤峰一域之稳定为全区全国大局之稳定尽责任、作贡献。一方面,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把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契机,以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活动为抓手,健全常态化、制度化推进矛盾隐患纠纷排查化解制度,把重心放在事前、把功夫下在日常,严密防范信访工作领域的各种“灰犀牛”“黑天鹅”风险隐患,力争把各类信访问题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另一方面,坚持即接即办、规范办理,做到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以《条例》为抓手,进一步明晰部门单位源头预防和解决问题的职责,压实属地、领导、部门和个人的首接首办责任,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疏导等办法化解矛盾,确保各类群众初信初访件在规定期限内问题得以查清、合理诉求得以解决,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努力让“最多访一次”成为常态、“重信重访”成为例外。

坚持常态长效,全面构建同向发力、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新格局。信访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握主攻方向,抓住关键环节,在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建立健全常态宣传贯彻机制。把学习《条例》列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把宣传《条例》作为“八五”普法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好集中宣传月活动,推动条例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在全社会营造宣传贯彻《条例》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健全完善担责尽责、联动运行的工作机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着力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体系,切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上下联动、沟通顺畅、协调有力的信访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信访工作纳入督考一体的重要内容,常态化对信访工作推进和《条例》贯彻落实等情况开展督导问效,既考核信访案件化解成效,也考核各级工作责任落实,在全市树立起信访工作不能不抓、不敢不抓、不抓不行的鲜明导向,以此倒逼各方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举措、落实责任,努力交出新时代赤峰信访工作的满意答卷。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肖铮)2013年2月、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甘肃视察,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期望,要求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于祁连山生态保护给予“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评价。

对于甘肃而言,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厚重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甘肃省委省政府牢牢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推动形成以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刚性约束的经济社会发展决策自觉。弘扬古浪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初步形成了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彰显甘肃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二是出台《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设立总规模2000亿元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增速高出全省gdp增速1.6个百分点。三是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构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取消对甘南、临夏和75个县的gdp考核,实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四是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构建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设立跨地区集中管辖环境资源案件专门法庭,探索环境资源案件审判的甘肃模式。稳步推进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五是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按照“抓点、带面、治污、降耗、增绿”的思路,积极构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提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执行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涉及生态文明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市场交易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共同对政府部门、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要使这一套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理清不同主体的内在激励和行为特征,分析对不同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要不断地改善外部环境、理顺内部机制,使法治、行政、市场、社会规范等不同手段能够及时有效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福祉发挥作用。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政策(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秘书长刘青松)注重发挥体制机制的引领作用,通过构建完善生态文明综合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建设体系,创新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等,统筹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国有一批地方率先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浙江省丽水市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形成多条示范引领全国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浙江省湖州市建立了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等制度,近5年来全市财政累计安排生态引导资金近6亿元,带动社会资本120多亿元;福建省南平市在全国首创“生态银行”模式,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光泽县主动融入南平市生态资源保护开发运营,探索“山水生态银行”试点;全国林改第一县福建省武平县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开展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盘活林农资产,率先探索重点生态区商品林赎买机制,让原本待砍伐商品林变身“绿色不动产”,率先探索兴“林”扶贫机制;安徽省旌德县在全省率先推进林权收储担保融资试点,创新实施“林农增收五法”,实现“不砍树能致富”;江西省崇义县打造“崇义绿色生态板块”,建立了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平台。

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平台,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信访工作条例》,彰显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我们要准确理解把握《条例》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站在了解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和总结执政得失的高度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进一步提升信访工作能力水平。

必须始终把强化政治担当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信访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条例》,以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全面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必须始终把保障发展稳定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信访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社会环境的稳定与否,又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努力把信访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认真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是实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都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从源头上、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不断深化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信访与非诉讼纠纷调解方式的联动,探索更多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就地化解信访矛盾纠纷的途径和办法;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契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必须始终把维护群众权益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信访是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的“信任之访”。我们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首先要善于面对面,信访问题拖不起、绕不开、回避不了,早解决早主动、早解决效果好,越拖情况越复杂。我们要严格落实下访、约访等制度,积极主动接待信访群众,经常性深入到信访群众中,弄清矛盾的来龙去脉,搞准矛盾的症结所在,力所能及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其次要善于心贴心,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很多是疑案积案难案,处理起来比较棘手,而且有时群众情绪比较激动,甚至难免有些过激言行,这时候需要我们做的就是以耐心解烦心、用真心帮忧心,理顺信访群众的情绪,赢得群众信任。再次要善于实打实,向群众说实话、掏心窝子,解开思想疙瘩。要办实事,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依法按政策倾心尽力解决;对不合理诉求,耐心说服,讲清政策,绝不能为了求稳而突破政策规定。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作为群众难题的解题人,必须要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把群众的满意作为最高褒奖。

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强大思想武器,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为中华民族长远计、为子孙后代谋的大局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展现了深邃的历史眼光、宏阔的全局视野和非凡的远见卓识。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为要的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深刻阐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双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促。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彰显了深厚的为民情怀。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统筹兼顾、整体谋划、综合施策的系统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此后又强调对“草”、“沙”、“冰”的系统治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生命共同体理念。必须全方位谋划、全地域统筹、全过程管控,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算好整体账和综合账,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防止因小失大、顾此失彼。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依法依规、从严从实、动真碰硬的治理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出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大制度安排,有力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当担责。必须进一步增加制度供给、强化制度执行,不断提高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实。

***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根据会议安排,我简要介绍镇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请批评指正。

一是在“净水”方面。严格执行河长制各项制度,开展河道整治行动,清理河道3.1公里,清运垃圾、淤泥850余吨。

二是在“净空”方面。全力推进工矿企业和污染企业整治,关停非法矿产品加工点、小煤窑52个,竹业、竹业等企业实现整体搬迁。

三是在“净土”方面。开展面源污染防治,全镇生活垃圾无害化保洁系统实现“两全四化”运作,在全镇76个村组设置600个垃圾箱桶,对公路沿线128个垃圾桶全部搭建钢架垃圾棚,全镇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90%。

(一)严格执行领导责任落实机制。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建立例会和报告制度,完善组织领导和机构,设立镇环境办、镇河长办并配备专门办公室,配齐6名工作人员和办公设备,并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专项经费,做到场所、人员、经费“三保障”。

(二)构建日常管理维护体系。一是建立监督责任网。在环境整治工作中,在各村均成立村民保洁监督理事会,形成镇有精准办、村有监督会的监督网络。在河长制工作中,对全镇12条河流建立“一河一档”,配齐市、县、镇、村四级共18名河长,按巡查制度要求定期巡查。二是建立管理维护网。在全镇形成23个大保洁网格和76个片区,每个网格、片区由镇、村包干干部,保洁员和保洁监督理事会成员共同负责,配齐20辆垃圾清运车辆,由24名专业卫生保洁员进行日常清运,做到垃圾“一日一扫、日产日清”。同时,在全镇聘请巡查员、专管员、保洁员“三员”共36名,并将河长制执行情况,纳入村级考评。三是建立信息互动网。在全镇显著位置树立河长制公示牌、保洁责任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专门建立16个由河长、群众、保洁公司和管理人员参加的生态环境保护微信群,群众可通过电话举报、发随手拍信息等,对生活垃圾没有及时清运、垃圾下河等行为进行投诉,由相关负责人员及时进行整改。

(三)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样板。重点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一是义安里生态河堤,总投资2800万元,全长2.8公里,规划建设生态护坡、游步道及污水管网,目前已完成河道清理并上报规划设计方案。二是长河坝饮用水源保护规范化建设项目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总投资1783万元目前正在进行方案招标设计。三是打造长河坝等4个垃圾分类处理示范点,在村、义安村建设阳光堆肥房,目前正在采购垃圾分类箱,完成阳光堆肥房选址。

一是全力推进三大工程建设。8月底前,争取完成阳光堆肥房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示范点初具成效,展现我县作为全国首批农村垃圾分类示范点成果。同时争取义安里生态河堤正式动工建设,将义安河打造为河长制示范河流。加快长河坝饮用水源保护规范化建设项目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规划设计,将长河坝打造成全县生活污水处理整治示范点,加强水源地保护。

二是进一步提升河长制规范化建设。完善河长办各类制度上墙和巡查记录、信息报送等台账建设,进一步加强考核问责,倒逼责任。推进河湖保护宣传教育,开展“四进”活动,引导群众加强河湖保护教育,加快组建村民监督队、义工服务队等参与监督服务,形成全民知晓河长制、全民参与河长制的良好局面。

三是推进各项环境整治行动。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目前全镇已完成畜禽养殖摸底工作,共摸底16家需搬迁养殖场,争取在12月前完成搬迁。开展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抓好长河坝水库农业面源治理,杜绝农药污染,争取水库周边农作物迁移。

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我们党长期以来领导和开展信访工作的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信访制度改革的成果,对坚持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理顺信访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时代信访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采取最实举措学习、最高标准贯彻,全力开创新时代信访工作的新局面。

以学《条例》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学习好运用好《条例》,既是开展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抓好新时代信访工作的有力武器。我们要充分认识《条例》发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准确领会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把握信访工作的政治属性,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市委工作要求。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面对重大、紧急信访问题,随时调度解决,推动信访工作更好担负起“为民解难、为党分忧”政治责任。

以解难题为根本,进一步树牢为民宗旨,恪守为民初心。《条例》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紧紧扭住“事要解决”这一核心,把“人民信访为人民”的理念细化实化具体化为及时就地解决群众的每一件合理诉求上,全力做好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工作,让人民群众在具体信访事项办理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要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时刻将“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职责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中,怀着深厚的感情为群众办实事,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要严格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网上信访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网上信访渠道,方便群众快速高效反映问题。要全面落实《包头市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方案》,各级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接访、下访、约访、蹲点指导,及时就地解决信访矛盾、消除信访隐患。要严格落实《包头市重点信访工作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强化结果导向,充分体现全面挂钩、考实评准、奖惩分明的要求,推行负面清单,压实工作责任,推动问题解决。要结合扎实开展强化作风建设学习实践活动,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积极快速回应社会关切,更好为群众服务。

以助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强化战略思维,服务中心大局。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是当前头等大事,也是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牢固树立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按照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求,主动作为、靠前服务,进一步找准工作着力点发力点,全面提升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质效。要把信访工作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盘子”中分析研究、部署推进,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统一起来,与建设“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结合起来,与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重点任务结合起来,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尽职尽责排忧解难,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涉及的久拖不决信访突出问题,积极牵头或推动职能部门开展实地督查,切实查清事实、找准症结、压实责任、督促整改,以实际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依法依规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为重点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打造良好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

不断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社会大局服务的能力。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治重访、化积案、促稳定”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深化“24小时警局”建设常态化开展社会矛盾风险排查积极构建调解、仲裁等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的机制加强各类调解联建联动联调努力把各类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一线、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完善信访矛盾首接首办、接诉即办、直转快办、跟踪督办闭环工作体系完善领导干部包联和接访下访制度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高质量推进平安包头建设。

以法治化为统领,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信访工作作为一项涉及民主参与、权利救济、纠纷解决、社会治理的综合性、系统性工作,在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法治包头和法治示范市创建,将《条例》宣传教育纳入“八五”普法计划,分层分类开展宣传教育,持续强化依法信访、依法治访,强化法治对信访工作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树牢法治观念,涵养法治精神。要结合各类普法活动,引导各级干部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信访工作,深入推进依法分类处理群众诉求工作,做到在法治的轨道上、法律的框架内行使职权、化解矛盾,不断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切实保障群众合理合法诉求依法按政策得到有效解决,确保信访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内有序运行。要持续提升各级干部特别是信访干部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水平,不断增强执行力和战斗力,为全市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绘就了中华民族伟大梦想新蓝图,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征程。两会报告中先后22处提及人社工作,其中既有对过去五年人社工作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有对民生领域存在问题的透彻分析,更有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民生事业的战略布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引领人社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一段时间以来,本人积极参加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党小组专题研讨、专题党课等系列学习活动,把学习两会精神放在首位,通过原原本本学、结合实际学、融会贯通学,让我对新时代、新思想、新理论、新目标、新任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深刻领会了党中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的新任务,进一步明确了两会关于人社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担当。以严实的工作作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不破法规破常规的举措,以干部的辛苦指数赢得群众的幸福指数,圆满完成人社部门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两会精神在人社领域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范文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资源丰富和多样性一直都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优势,从南到北地域的多样性造就的丰富资源培育了我们国家的众多人口,但是资源的攫取和利用总是有限的而且过度消费资源的代价同样使我们无法承受的,雾霾、水体污染、等新的污染关键词不断涌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净化器、自来水过滤器、和防雾霾口罩在现在象征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也侧面反映出我们日常生活的大环境越来越危险,而这恰恰是我们民生最大的问题所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讲话中时时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环保思想,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最突出的问题和领域,抓住薄弱环节集中攻坚,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大气污染,心肺之患,已成为百姓健康生活的痛点。令人欣慰的是,蓝天保卫战早已打响,且成果斐然。但是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还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让老百姓享有更多蓝天白云。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水污染直接关系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关系百姓健康。要打好碧水保卫战,还要继续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亲水环境。

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不受污染的土地……人们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明确而又迫切,而且是惠及民生的最大保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生态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心得体会范文

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效,深入分析了当前新疆工作面临的形势,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全面部署了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点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研究贯彻落实措施。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不然不仅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我们设想的其他生态环境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

需求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环保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国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和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要提供更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转型发展,绿水青山是关乎民族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用牺牲“绿水青山”换来的“金山银山”老路注定是行不通的,产业转型注定要经历阵痛期,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个坎。充分挖掘和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推动“生态先行、点绿成金”。

“春来江水绿如蓝”“绿树村边合”“浓绿万枝红上点”……这些千古佳句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绿”,我们大家都知道,绿色代表着大自然,是一个极其美丽的颜色,然而,在最近几年,绿色就逐渐要逐渐消失了。

一位美国社会学家说过:“我们遇到的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这样,虽然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资源,但是如果我肆意地索取,那么,当过去若干年以后,蓝天白云、花草树木、清澈河流,以及我们人类的朋友——鸟儿,也只能在梦境中出现罢了。在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子孙孙将会承受着我们破坏生态的恶果,那时我们流下悔恨的泪水,那就已经太晚,太晚了。也许若干年后,当最后一只鸟儿死亡之际,我们人类的进步也将戛然而止。

另一方面还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从而保护那些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竹筷,节约一张纸……这些都是我们人类要保护生态家园的准则,只有遵守这些准则,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健康地茁壮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团结凝聚群众的前沿阵地。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履行职能职责,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注意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党的群众路线。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在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经历各种曲折和失败而愈挫愈勇,最根本的是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锻造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是推进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制定并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深得党心民心。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做好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和教育引导群众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要靠党组织来保持和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团结带领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责。

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职责定位。党的基层组织就要着眼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聚焦职能职责,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政治引领,自觉做好群众工作,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唱主角。

要着力组织群众,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磅礴力量。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是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组织集中起来,实现高效聚合。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大党务、政务、厂务公开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领导和带动群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组织、动员和团结广大党内外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创新“互联网+”群众工作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打造网上交流共享、在线服务平台,组织群众在网上交流、协调、解决问题,拉近党群干群距离。

要注重宣传群众,增强群众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群众,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广大群众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激励广大群众立足本职作贡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解疑释惑、沟通协调,统一群众认识,激发工作热情,为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把青年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要坚持凝聚群众,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基层党组织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要坚持政治引领,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坚持组织引领,引导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广泛参加基层社会治理,使各类组织和群众成为党的左膀右臂。坚持机制引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等机制,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等方式,推行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民情恳谈会,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引领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要努力服务群众,不断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围绕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任务落实,办好那些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具体的、琐碎的事,办好那些就医、就业、就学、养老、环保等老百姓感到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坚持“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来做,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等做法,开展党员社区报到、志愿服务、责任区、示范岗、结对帮扶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真心实意为贫困人口办实事、解难事。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担当新使命、发挥新作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健全基本组织,构建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近年来,许多地方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变化,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积极探索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覆盖,取得明显成效。要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避免出现党的群众工作盲区和“空白点”,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要建强基本队伍,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头雁。要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以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从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聚力精准脱贫攻坚,选好派强驻村工作力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落后和维稳形势复杂的村和社区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

要落实基本制度,推动党内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基层党组织是党员锤炼党性的熔炉,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了“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能够经常开展、取得实效。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开展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近年来,许多地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采取建立基层联系点、实地调研、民情夜访、驻村帮扶等形式,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紧紧围绕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组织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入户,推动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支部的信任度。

要强化基本保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水平。着眼推动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条件为群众服务,大力解决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管理、有场所议事的问题,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落实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推动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加强乡镇“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室”和干部周转房以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逐步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进步状态,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这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大家的事,个人的事。

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是资源的消费者。同时,作为社区的成员和现在的或未来的公民,教师和学生同时又是社区发展的负责人,有责任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在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倡导绿色文明,落实环保行动。在抓好普及的同时,教师应更加注重内涵,坚持在德育、科技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领域对学生灌输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将知识的讲解与环保意识有机结合,寓教于学,寓教于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成立环保活动课外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更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渗透,充分发挥活动课在环保教育中的作用。

环保知识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然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资源丰富和多样性一直都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优势,从南到北地域的多样性造就的丰富资源培育了我们国家的众多人口,但是资源的攫取和利用总是有限的而且过度消费资源的代价同样使我们无法承受的,雾霾、水体污染、等新的污染关键词不断涌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净化器、自来水过滤器、和防雾霾口罩在现在象征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也侧面反映出我们日常生活的大环境越来越危险,而这恰恰是我们民生最大的问题所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时时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环保思想,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最突出的问题和领域,抓住薄弱环节集中攻坚,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大气污染,心肺之患,已成为百姓健康生活的痛点。令人欣慰的是,蓝天保卫战早已打响,且成果斐然。但是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还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让老百姓享有更多蓝天白云。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水污染直接关系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关系百姓健康。要打好碧水保卫战,还要继续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亲水环境。

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不受污染的土地……人们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明确而又迫切,而且是惠及民生的最大保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生态文明的思想心得体会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文明的思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对生态文明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和体会。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深意识到生态文明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也反思了我们个人和社会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我认为要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个人意识、法制保障、科技支撑、文化传承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

首先,个人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的公民,应该树立起绿色发展的理念,树立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例如,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也能有效保护环境。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生态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这些个人行为的改变,我们可以逐渐形成一个有意识地创造和保护美好生态环境的社会。

其次,法制保障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保证。绿色环保需要有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并且还需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度。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测与执法,对环境破坏行为进行严惩。同时,法律也应该对环境污染企业进行严厉的罚款,或者采取暂停生产等措施,推动企业转型和发展环保产业。

第三,科技支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科技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等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同时推动经济的发展。此外,科技也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工具和手段,例如环境监测技术的进步、废物处理技术的创新等都能够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文化传承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环保的思想理念。例如,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强调自然的尊严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借鉴。同时,我们也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通过文艺作品、教育活动等形式,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最后,国际合作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没有国界之分。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挑战。国际合作可以在资源利用、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例如,不同国家可以通过共同研发环保技术、建立环保检测机构等方式加强合作,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国际合作还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理念和经验的互鉴,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个人意识、法制保障、科技支撑、文化传承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从点滴做起,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政府要严格制定环保法规,加强环境监测与执法。科技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国际合作可以在资源利用、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只有通过这样全方位的努力,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家园。

生态文明的思想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下面,我将从生态文明的意义、关键词、建设路径、责任和希望五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思想心得体会。

首先,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无论是在工业生产、农业种植还是城市建设等方面,都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人类面临着空气污染、水资源紧缺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使我们改变目前发展模式,减少环境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其次,生态文明的关键词有五个: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即在满足现代人类需要的同时,不破坏自然资源,也为后代子孙留下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绿色发展是指坚持以生态效益为导向,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循环发展强调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低碳发展则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创新发展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生态文明的实现。

第三,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系列的措施和路径。从经济上来讲,要推动“绿色转型”,实行节约型、环保型的发展模式;从政策上来讲,要制定出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从人民生活上来讲,要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从教育上来讲,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同时,各级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都应当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生态文明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个人,都要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企业应遵守环境法规,减少污染和浪费,发展绿色产业;个人应从自身做起,减少能源消耗,节约用水和用电,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只有每个人都能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态文明。

最后,我对生态文明充满希望。在我看来,生态文明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其融入生活和工作中。同时,在科技的推动下,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已经成为可能。例如,电动汽车、光伏发电、生物能源等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此,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生态文明一定会实现,我们的地球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总结一下,生态文明的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改善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履行自己的责任,为生态文明贡献一份力量。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理想,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好。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团结凝聚群众的前沿阵地。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履行职能职责,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注意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党的群众路线。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在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经历各种曲折和失败而愈挫愈勇,最根本的是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锻造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是推进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制定并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深得党心民心。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做好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和教育引导群众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要靠党组织来保持和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团结带领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责。

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职责定位。党的基层组织就要着眼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聚焦职能职责,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政治引领,自觉做好群众工作,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唱主角。

要着力组织群众,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磅礴力量。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是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组织集中起来,实现高效聚合。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大党务、政务、厂务公开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领导和带动群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组织、动员和团结广大党内外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创新“互联网+”群众工作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打造网上交流共享、在线服务平台,组织群众在网上交流、协调、解决问题,拉近党群干群距离。

要注重宣传群众,增强群众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群众,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广大群众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激励广大群众立足本职作贡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解疑释惑、沟通协调,统一群众认识,激发工作热情,为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把青年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要坚持凝聚群众,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基层党组织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要坚持政治引领,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坚持组织引领,引导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广泛参加基层社会治理,使各类组织和群众成为党的左膀右臂。坚持机制引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等机制,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等方式,推行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民情恳谈会,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引领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要努力服务群众,不断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围绕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任务落实,办好那些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具体的、琐碎的事,办好那些就医、就业、就学、养老、环保等老百姓感到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坚持“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来做,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等做法,开展党员社区报到、志愿服务、责任区、示范岗、结对帮扶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真心实意为贫困人口办实事、解难事。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担当新使命、发挥新作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健全基本组织,构建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近年来,许多地方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变化,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积极探索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覆盖,取得明显成效。要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避免出现党的群众工作盲区和“空白点”,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要建强基本队伍,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头雁。要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以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从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聚力精准脱贫攻坚,选好派强驻村工作力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落后和维稳形势复杂的村和社区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

要落实基本制度,推动党内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基层党组织是党员锤炼党性的熔炉,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了“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能够经常开展、取得实效。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开展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近年来,许多地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采取建立基层联系点、实地调研、民情夜访、驻村帮扶等形式,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紧紧围绕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组织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入户,推动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支部的信任度。

学习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心得体会范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既是生存发展的要求、又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心得体会范文3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处于对等的地位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高度重视,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近段时间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我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有了三点较为深入的认识。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出发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因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摒弃传统观念,不再持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想法,要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平衡和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环境,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我自身的亲身经历发现,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的道路上走弯路,否则大自然受到的伤害最终会反过来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一旦心怀自然、尊敬自然、善待自然,自然会给予我们比索取多得多的回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是落实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

二、充分认识环境保护是立足点。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就了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建设性过程,人们对环保的观念越来越深入,自觉维护环境的行为也越来越普遍,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诸如自主分类垃圾、节约水电资源、减少空气燃放等已成习惯性动作。同时我们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管尺度和治理力度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通过建立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制度。坚决贯彻执行“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对环境违法行为方面严惩不贷、决不姑息。同时在污染防治方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并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三、身体力行勇担使命是着眼点。

因为建设美丽中国,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更要身体力行,勇担时代使命,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当中去。首先,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自觉践行做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表率;其次做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有力支持者和推动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觉守好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在平日的生活工作中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如节约办公室打印用纸、出差轻车简行等;最后坚决维护中央、自治区已出台的环保相关改革文件的相关精神,站在一名国家公职人员的角度,积极配合谋划推动好新的改革举措,勇于结合自身实际献言献策,为我县环保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作为一名环境专业的学生,总会对和自己相关专业的信息更加敏感,在学习十九大报告时,我发现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词汇着墨很多,其中,“生态文明”被提及多达12次、“美丽”有8次、“绿色”有15次,这让我感受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认识到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让我这个环境学子,更加坚定自己的环保初心,不忘自己的时代使命。

从人类社会进入到蒸汽文明为特征的工业时代开始,特别是后工业时代文明的确立,大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确立,人类不断在改变社会的自然形态,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我们都可以列举出大把大把的环境污染实例,例如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等等,我们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走了太多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不知何时开始,人们开始抱怨蓝天变少了,河水变浑浊了,雾霾天变多了,之前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已经开始反噬到人类的生活。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在治理污染中在积极行动,措施坚决,开创了治理污染新道路;幸运的是,有一大群环保人在不断为保护生态环境发声,用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发明了治理污染新技术;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始了环保生活新理念。

身为环境人,身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是保护环境的倡导者和主要实践者,我们即将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肩上背负着当代人的使命。我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把专业知识学好,把基础打扎实,以后进入社会才能将真才实学付诸于中国环保事业中,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小份力量,用更专业的知识倡导身边人一起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别看一个人的力量微小,但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你”的存在,我们的中国梦将不再遥远。

通过十九大的召开,不难看出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人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良好生态文明将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作为环境人的我们未来也将大有可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是党和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应该牢记使命,不能因为现在取得的成就而自满自足,要有一颗最纯粹的心,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掌握专业知识,努力学习党政知识,做一个高尚的人,发挥党员的作用,帮助同学,引导同学,带领同学们正确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时刻牢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为他人服务,要尽自己可能做帮助他人,有利他人的事,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同时作为一名环境学子,我们要时刻关注身边,地区,国家环境问题,认真学习生态环境相关知识,积极科研创新,不断努力,尽自己可能为国家绿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生活在这一时期,同时也有幸成为一名环境学子,就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作用。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任何美好的理想,都需要经过不懈努力。在新时代到来之际,继续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党中央对当代青年提出的殷切希望融入在习近平总书记教诲之中,我们要牢记,“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要勇于创业、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当代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一代,理所当然应该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做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学子更要不忘初心、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满怀激情投入到学业中,积累扎实的专业知识助力发展梦、中国梦,担负历史使命,书写精彩人生。正如歌德所言,你若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给这个世界意义。身为环境学子,在学业上刻苦钻研、潜心探索之外,更应拥有一份社会责任与社会担当。用自身所学,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注入新鲜的力量;让黑臭的河流变得清澈透明,天空再现一派蔚蓝澄净,一望无际的绿草盈盈,人们健康快乐的生活不仅仅只是一个梦想。

生态文明的思想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不断增加,生态文明的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生态文明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理念,通过改变现有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目标。在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了生态文明的一些思想和心得,这些体会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生态文明的核心思想是尊重自然、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然而,生态文明的思想告诉我们,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学会合理利用并保护它们。在我的生活中,我逐渐改变了对资源的使用方式,减少了浪费,选择了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地减少了自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生态文明的思想要求我们转变对待经济发展的态度。传统上,人们追求的是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积累,而生态文明的思想提示我们,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相反,我们应该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实践中,我发现只有当我们将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努力遵循生态文明的思想,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生产方式,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再次,生态文明的思想要求我们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全球气候变化、水污染和土地退化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思想提醒我们,环境保护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实践中,我参与了一些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项目,亲身感受到了环境的脆弱性和修复的困难性。这使我更加坚定了保护环境的决心,并为此做出了努力。

最后,生态文明的思想要求我们践行低碳生活方式。高碳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来自能源、交通和农业等领域。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我们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食品浪费,倡导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在实践中,我学会了节约用水、节能用电,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生活方式,并积极向身边的人传播这些理念。虽然这些举措看似微不足道,但如果每个人都能践行低碳生活,积少成多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生态文明的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转变对待经济发展的态度;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些思想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践行生态文明的思想,我们就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

年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交流心得范文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的特殊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和要求、途径和举措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开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目标、途径和原则,揭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的本质规律,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新境界,对建设富强美丽的中国和清洁美丽的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我们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

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面对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要求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方式,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统一,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优势,从而为我们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这里,绿水青山是指环境、自然价值和生态效益,金山银山是指发展、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基本要求是:一方面,发展必须与自然要素过度消耗“脱钩”,通过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放缓生态退化等方式实现发展;另一方面,发展必须与生态化原则“挂钩”,要通过遵循清洁、低碳、循环的原则来实现发展。这样,绿色发展就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抓手和切实途径。从总体上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在承认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指明了环境和发展统一的原则和路径。因此,在新时代,我们必须按照这一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修复优先的生态优先原则,加快形成生态化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道路。

深刻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针对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抽象争论,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顺应人民群众从“求温饱”到“求环保”的热切期待,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环境需要看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其实,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和内在要求,是金山银山不能代替的。这样,就明确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划清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绿色资本主义的界限。因此,在新时代,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依法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生态环境治理中各自为政、散兵游勇的弊端,在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习近平同志运用系统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必须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在这里,他用“命脉”科学描述了“人—田—水—山—土—树”之间的生态依赖和物质循环关系,用“生命共同体”科学揭示了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之间通过物质变换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性质和面貌。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突出“草”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基础地位;他还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明确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物质变换而构成的有机系统、生态系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化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这样,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就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在新时代,我们要遵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将系统思维、生态思维提升和纳入到辩证思维当中,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按照自然、社会和人类有机统一的系统工程的方式方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此外,我们还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等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同时,要注意把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同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结合起来,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大力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心得体会

***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团结凝聚群众的前沿阵地。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履行职能职责,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注意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党的群众路线。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在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经历各种曲折和失败而愈挫愈勇,最根本的是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锻造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是推进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制定并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深得党心民心。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做好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和教育引导群众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要靠党组织来保持和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团结带领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责。

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职责定位。党的基层组织就要着眼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聚焦职能职责,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政治引领,自觉做好群众工作,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唱主角。

要着力组织群众,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磅礴力量。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是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组织集中起来,实现高效聚合。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大党务、政务、厂务公开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领导和带动群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组织、动员和团结广大党内外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创新“互联网+”群众工作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打造网上交流共享、在线服务平台,组织群众在网上交流、协调、解决问题,拉近党群干群距离。

要注重宣传群众,增强群众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群众,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广大群众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力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激励广大群众立足本职作贡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解疑释惑、沟通协调,统一群众认识,激发工作热情,为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把青年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要坚持凝聚群众,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基层党组织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要坚持政治引领,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地维护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坚持组织引领,引导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广泛参加基层社会治理,使各类组织和群众成为党的左膀右臂。坚持机制引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等机制,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等方式,推行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民情恳谈会,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引领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要努力服务群众,不断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围绕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任务落实,办好那些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具体的、琐碎的事,办好那些就医、就业、就学、养老、环保等老百姓感到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坚持“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来做,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等做法,开展党员社区报到、志愿服务、责任区、示范岗、结对帮扶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真心实意为贫困人口办实事、解难事。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担当新使命、发挥新作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健全基本组织,构建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近年来,许多地方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变化,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积极探索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覆盖,取得明显成效。要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避免出现党的群众工作盲区和“空白点”,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要建强基本队伍,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头雁。要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以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从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聚力精准脱贫攻坚,选好派强驻村工作力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落后和维稳形势复杂的村和社区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

要落实基本制度,推动党内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基层党组织是党员锤炼党性的熔炉,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了“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能够经常开展、取得实效。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开展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近年来,许多地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采取建立基层联系点、实地调研、民情夜访、驻村帮扶等形式,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紧紧围绕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组织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入户,推动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支部的信任度。

要强化基本保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水平。着眼推动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条件为群众服务,大力解决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管理、有场所议事的问题,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落实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推动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加强乡镇“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室”和干部周转房以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逐步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不然不仅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我们设想的其他生态环境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

需求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环保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国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和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要提供更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转型发展,绿水青山是关乎民族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用牺牲“绿水青山”换来的“金山银山”老路注定是行不通的,产业转型注定要经历阵痛期,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个坎。充分挖掘和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推动“生态先行、点绿成金”。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