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三年级范文(15篇)

时间:2023-10-26 09:22:50 作者:文锋

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安排。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增强对于大自然及生活的热爱,善于观察。

【行为与习惯目标】。

养成爱护环境,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春天的特征,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赞美春天。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对比,认识春天的景物,了解春天的特征,提高观察自然的能力。

【重点】。

通过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体会亲近大自然的美好。

【难点】。

培养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

环节一:新课导入。

运用歌曲的方式导入,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师生同唱。

学生思考:从这首歌里面,听懂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哪个季节才会出现的美景呢?对啦,就是春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春天,看看春天都有什么。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看视频,找春天。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2.课前搜集,课上分享。

学生后,教师总结:春天真是太美了,那下面了大家动动小手,一起来填一填,发动你们的小脑筋,看看谁最快填完整。

白天渐渐变(),夜晚渐渐变();。

天气渐渐变();。

小草渐渐变(),()花儿开了;。

小燕子()。

学生填完后,由学生分享所填内容,教师进行纠错并总结:春天来了,白天越来越长,天气越来越暖,万物复苏,春天真是充满了希望的季节啊!

3.赞美春天,画一画。

过渡:春天带来了这么多的变化,大家喜不喜欢这样的春天呢?我们有很多诗人就是因为太喜欢春天了,所以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歌,现在的歌曲创作人也进行了谱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春晓》吧。

看来大家听得都非常得陶醉,那大家动手来画一画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物,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夸一夸吧。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春天的花草如此美丽,我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我们看到了春天这么得美丽漂亮,我们应该要珍惜,如果出现不文明的行为要立刻制止。

作业:课后同学们去设计一个警示牌!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本学期学生进入了三年级第二学期,我仍然担任三年级一班本门课程。在所有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班学生总体来说学习积极性高,集体荣誉感强,自主学习能力在逐步提高中。通过上期四个单元的探索学习,关于学习、学校、家庭、安全的认识在前阶段学习的基础上,随着知识的增加、理解力的增强呈现螺旋上升提高。因此,本学期将继续遵循沙区“‘学本式’卓越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班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索学习精神和方法,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漆同学因为多动症越来越严重,常常不能自控,有些影响自己和同学们的学习;代同学是单亲家庭孩子,而且主要是父亲、婆婆在教育,也很不到位,所以行为习惯还有很多问题。我将一如既往地对家庭问题产生的特殊儿童更多一份关爱。

本册教材同上册一样重点关注了学生自我与周围环境、人群的关系(上册关注了校园、家,关注了自我学习和安全成长),本册在低年级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认识自己与同学的不一样之处入手,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要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不同,与他人和谐相处,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第二单元再次引导学生深入到自己生活的居住地,了解家庭、社区、家乡的联系,感受家人、邻居、家乡建设者为家庭和家乡和谐、美好的付出,增强幸福感和自豪感。第三个单元又涉及规则和规范的教育、基本文明素养的培养。最后一个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但是又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生活、安全出行。

1.学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知道取长补短;能用理解、尊重的眼光看待他人,学会和他人诚实合作、交流,树立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自己家的温暖、家乡的美丽,学会和左邻右舍和谐相处、互助互爱,知道家乡的建设靠大家,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小公民。

4.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四通八达法人交通和飞速发展的现代通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懂得现代交通和通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合理选择出行的方式和正确运用现代通信手段。

1.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

第一课我是独特的2课时。

第二课不一样的你我他1课时。

第三课我很诚实2课时。

第四课同学相伴1课时。

2.我在这里长大。

第五课我的家在这里1课时。

第六课我家的好邻居2课时。

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2课时。

3.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八课大家的“朋友”2课时。

第九课生活离不开规则1课时。

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2课时。

4.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

第十一课四通八达的交通2课时。

第十二课慧眼看交通2课时。

第十三课万里一线牵2课时。

机动2课时。

小学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三年级教学计划

本学期学生进入了三年级第二学期,我仍然担任三年级一班本门课程。在所有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班学生总体来说学习积极性高,集体荣誉感强,自主学习能力在逐步提高中。通过上期四个单元的探索学习,关于学习、学校、家庭、安全的认识在前阶段学习的基础上,随着知识的增加、理解力的增强呈现螺旋上升提高。因此,本学期将继续遵循沙区“‘学本式’卓越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班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索学习精神和方法,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漆同学因为多动症越来越严重,常常不能自控,有些影响自己和同学们的学习;代同学是单亲家庭孩子,而且主要是父亲、婆婆在教育,也很不到位,所以行为习惯还有很多问题。我将一如既往地对家庭问题产生的特殊儿童更多一份关爱。

本册教材同上册一样重点关注了学生自我与周围环境、人群的关系(上册关注了校园、家,关注了自我学习和安全成长),本册在低年级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认识自己与同学的不一样之处入手,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要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不同,与他人和谐相处,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第二单元再次引导学生深入到自己生活的居住地,了解家庭、社区、家乡的联系,感受家人、邻居、家乡建设者为家庭和家乡和谐、美好的付出,增强幸福感和自豪感。第三个单元又涉及规则和规范的教育、基本文明素养的培养。最后一个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但是又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生活、安全出行。

1.学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知道取长补短;能用理解、尊重的眼光看待他人,学会和他人诚实合作、交流,树立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自己家的温暖、家乡的美丽,学会和左邻右舍和谐相处、互助互爱,知道家乡的建设靠大家,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小公民。

4.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四通八达法人交通和飞速发展的现代通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懂得现代交通和通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合理选择出行的方式和正确运用现代通信手段。

1.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

第一课我是独特的2课时。

第二课不一样的你我他1课时。

第三课我很诚实2课时。

第四课同学相伴1课时。

2.我在这里长大。

第五课我的家在这里1课时。

第六课我家的好邻居2课时。

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2课时。

3.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八课大家的“朋友”2课时。

第九课生活离不开规则1课时。

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2课时。

4.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

第十一课四通八达的交通2课时。

第十二课慧眼看交通2课时。

第十三课万里一线牵2课时。

机动2课时。

小学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三年级教学计划

三年级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上学期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1、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坚持做的好习惯。

2、掌握基本的自我服务的本领,学会叠衣服、洗鞋、整理书包等。

3、了解一日生活中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做事认真细心,做好值日生。

2、养成爱护课桌椅,爱护班级公物和学校的公物。

3、让学生动手布置自己的班级。

1、了解有关科学家的小时候的故事。

2、通过想象设计制作未来的房子和交通工具。

3、让学生把自己设计和制作的东西展示出来。

1、了解自己家乡发生的变化。通过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2、使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国旗、国徽、首都。

3、知道许多科学家为家乡、为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第一周1、我长大了。

第二周2、我在变变变。

第三周3、做最好的自己。

第四周单元体验活动:让爱住我家。

第五周4、我是值日生。

第六周5、爱护课桌椅。

第七周6、我为班级添光彩。

第八周单元体验活动:美化我们的教室。

第九周7、走进聪明屋。

第十周8、爱思考会研究。

第十一周9、生活需要小创意。

第十二周单元体验活动:玩出新花样。

第十三周10、可爱的家乡。

第十四周11、国旗国旗我爱你。

第十五周12、我爱我的祖国。

第十六周单元体验活动:家乡美祖国亲。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集合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时或题目为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文件,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

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

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

合一。

章节。

题目。

课时。

备注。

第一单元。

我们一家人。

6

1读懂彼此的心。

2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2

3弘扬优秀家风。

2

第二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6

4我们的公共生活。

2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

6我参与我奉献。

2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12。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2

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2

9中国有了共产党。

2

10争夺抗日战争和人。

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2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6课时。

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2课时。

第2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2课时。

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2课时。

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6课时。

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2课时。

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2课时。

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2课时。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12课时。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2课时。

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2课时。

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2课时。

第10课---争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课时。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2课时。

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2课时。

五(2)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要求积极上进,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但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够好,尤其是上课听讲的习惯,作业不够认真,仔细,按时交作业,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也不够好。同学们能够做到团结互助,关心集体,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

“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学生展开活动。

2、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读懂彼此的心。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3弘扬优秀家风。

4我们的公共生活。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6我参与我奉献。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9中国有了共产党。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本班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

1、通过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学会思考过去的事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从而完善自我,让自己做得更好。

2、通过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健康关系到人类的安危,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举手之劳做环保”的自觉性并从自己的身体力行中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之感。

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4.通过学习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只有团结起来,形成共识,达成共通,互惠互利协同发展,才能为人类世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对于学生们认识我们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也有一定的引导意义。和平的友善的生存环境,需要我们人人努力为之奉献力量。世界是多边的不是单边的,只有热爱和平,用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文明,才是地球家园上每一个成员共同的责任。

1.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2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3.懂得反思的意义,养成反思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4.初步了解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对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

6.养成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学习历史的习惯:了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依存关系,能够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7.初步感知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对人们的重要性,争做环保小卫士。

周次。

课题。

主备人。

第一周。

1.1学会尊重。

第二周。

1.2学会宽容第一二课时。

第三周。

1.2学会宽容第三课时。

第四周。

1.3学会反思第一课时。

第五周。

1.3学会反思第二三课时。

第五周。

2.1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

第六周。

2.1我们的家园第二课时。

第七周。

2.2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

第八周。

2.2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

第九周。

3.1探访古文明第一二课。

第十周。

准备复习题。

十一周。

准备复习题。

十二周。

3.1探访古文明第三课。

十三周。

32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第一课时。

十四周。

3.2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第二三课时。

十五周。

4.1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一课时。

十六周。

4.1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十七周。

4.2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十八周。

准备复习题。

十九周。

准备复习题。

二十周。

准备复习题。

备注:按时间随时调整,只往前提,不往后拖。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釆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章节。

题目。

课时。

备注。

第一单元。

我们一家人。

6

1读懂彼此的心。

2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2

3弘扬优秀家风。

2

第二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6

4我们的公共生活。

2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

6我参与我奉献。

2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12。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2

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2

9中国有了共产党。

2

10争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2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道德与法治》共18卷,其中小学12卷。根据教材与儿童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近到远安排了六个生活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6课时。

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2课时。

第2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2课时。

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2课时。

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6课时。

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2课时。

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2课时。

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2课时。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12课时。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2课时。

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2课时。

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2课时。

第10课---争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课时。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2课时。

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2课时。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本班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

1、通过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学会思考过去的事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从而完善自我,让自己做得更好。

2、通过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健康关系到人类的安危,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举手之劳做环保”的自觉性并从自己的身体力行中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之感。

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4.通过学习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只有团结起来,形成共识,达成共通,互惠互利协同发展,才能为人类世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对于学生们认识我们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也有一定的引导意义。和平的友善的生存环境,需要我们人人努力为之奉献力量。世界是多边的不是单边的,只有热爱和平,用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文明,才是地球家园上每一个成员共同的责任。

1.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2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3.懂得反思的意义,养成反思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4.初步了解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对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

6.养成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学习历史的习惯:了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依存关系,能够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7.初步感知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对人们的重要性,争做环保小卫士。

周次。

课题。

主备人。

第一周。

1.1学会尊重。

第二周。

1.2学会宽容第一二课时。

第三周。

1.2学会宽容第三课时。

第四周。

1.3学会反思第一课时。

第五周。

1.3学会反思第二三课时。

第五周。

2.1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

第六周。

2.1我们的家园第二课时。

第七周。

2.2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

第八周。

2.2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

第九周。

3.1探访古文明第一二课。

第十周。

准备复习题。

十一周。

准备复习题。

十二周。

3.1探访古文明第三课。

十三周。

32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第一课时。

十四周。

3.2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第二三课时。

十五周。

4.1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一课时。

十六周。

4.1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十七周。

4.2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十八周。

准备复习题。

十九周。

准备复习题。

二十周。

准备复习题。

备注:按时间随时调整,只往前提,不往后拖。

五(2)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要求积极上进,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但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够好,尤其是上课听讲的习惯,作业不够认真,仔细,按时交作业,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也不够好。同学们能够做到团结互助,关心集体,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

“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学生展开活动。

2、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读懂彼此的心。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3弘扬优秀家风。

4我们的公共生活。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6我参与我奉献。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9中国有了共产党。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釆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章节。

题目。

课时。

备注。

第一单元。

我们一家人。

6

1读懂彼此的心。

2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2

3弘扬优秀家风。

2

第二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6

4我们的公共生活。

2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

6我参与我奉献。

2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12。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2

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2

9中国有了共产党。

2

10争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2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

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

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

合一。

章节。

题目。

课时。

备注。

第一单元。

我们一家人。

6

1读懂彼此的心。

2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2

3弘扬优秀家风。

2

第二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6

4我们的公共生活。

2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

6我参与我奉献。

2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12。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2

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2

9中国有了共产党。

2

10争夺抗日战争和人。

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2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初中生的品德、思想发展设立的课程之一,也是必修的一门课程,从中学生的教学任务出发,制定此计划,帮助初中生了解道德、法制方面的`常识,做一个遵法守法的中学生。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本期所任教的四个七年级班,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又要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学会做人。其次要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

三、欲达到的教学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四、减轻学生负担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认真细致批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不少于10节,多听与本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积极参加教研,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思品的一节公开课,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灵活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帮带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严抓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做好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强化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学校德育活动,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待生、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以党的十_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等重要文件为指引;以市区教研室工作要求为准绳;以《普陀区教育局工作要点》、《普陀区教育学院工作要点》为工作方针,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专业意识、服务意识,以统编教材实施为契机;以学科项目推进为抓手,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重点,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路径,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强化学科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和能力,切实提升学科教研品质,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情况分析。

道法与法治教研组由五十位教师组成,并且大都兼任班主任工作,平时能充分地利用道法课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这样的工作安排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将品社学科与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起来,不足的是老师都是兼职,对于专业的教学有一定的阻碍。教研组内的道法备课组长大都是青年教师,都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主动地承担校区级的公开教学工作。

三、教研工作要点及措施。

1、加强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丰富学习的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的水平。

(1)向教研组老师每月提供一份学习的书面资料,鼓励教师自我学习,年轻班主任适当进行一些记录、摘抄,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

(2)每月一次教研组研讨活动,例会活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年级组,通过相互的交流,提高认识。

(3)提供多的机会让老师参加外校的听课、研究活动,通过对外的交流来提高认识。

(4)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网络教研,与校本培训学分相结合,保证网上学习、交流、推动校本教研的深度。

2、关注课堂日常实践,保证教学流程的有效落实。

(1)认真备课。本学期开始,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开始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备课时,教师要把握年级和学生年龄的特点和目标,都要认真钻研教材,搞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的前后联系,结合学校及本班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备课,重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

(2)认真上课。本学期,进一步加大教研组的教研力度,使教研氛围更浓郁。有计划地上好研究课,体现研究课的研究性、合作性,使年级组内的老教师、青年教师共同提高。

(3)认真布置、批改作业。静心设计活动作业,倡导人文化作业、互动式作业、自主性作业、弹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过程性作业,体现作业的创新性和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性。本学期。三到五年级有配套的道法练习册,老师要根据要求,组织学生完成相应的活动练习。

(4)根据各年级制定的学习习惯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个人表现,利用成长纪录册,开展道法学科的全面评价:具体以“评价内容科学化——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评价形式多元化——口头、书面、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时间分散化——日常评价、综合评价、考查评价;评价结果激励化——等级”为主要标准。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教研活动为抓手,聚焦学科德育,提升教师专业的技能。

(1)确立主题——本学期教研组研讨的主题是“信息环境下聚焦中年级活动化学习——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

(2)年级实践——分年级围绕主题进行实践研究。

(3)课堂呈现——各年级在级组研讨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实践,当场反思,年级组并进行中心发言。

4、进一步开展《现代公民读本》(小学版)的推进工作。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

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

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

合一。

章节。

题目。

课时。

备注。

第一单元。

我们一家人。

6

1读懂彼此的心。

2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2

3弘扬优秀家风。

2

第二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6

4我们的公共生活。

2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

6我参与我奉献。

2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12。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2

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2

9中国有了共产党。

2

10争夺抗日战争和人。

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2

五语下部编版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精选范文

教学计划要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一、学生基本情况:

1、本班级共有学生13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3人。

2、本学期学生学习情况与上学期基本相同。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

3、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有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提示主题文字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近有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做勇于挑战的人。并通过尝试种下一粒子,学会呵护、养育小小的生命。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多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了解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传统游戏活动,学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场地创新健康安全的游戏。

3、通过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的教学,延续上学期“公共场所”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孩子们从生活的点滴认识到人类对干净的水、新鲜空气、生态环境的需求和保护。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爱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4、通过第四单元《我会努力的》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自己做得更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2、充实教学内容 。

3、拓展教学空间 。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学生基本情况:

1、本学期学生学习情况与上学期基本相同。基本懂得了学习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

2、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

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3、几个班的孩子还是有些差别,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

有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

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近及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做勇于挑战的人。并通过尝试种下一粒子,学会呵护、养育小小的生命。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多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了解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传统游戏活动,学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场地创新健康安全的游戏。

3、通过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的教学,延续上学期“公共场所”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孩子们从生活的点滴认识到人类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生态环境的需求和保护。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爱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4、通过第四单元《我会努力的》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自己做得更好。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机动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6、教学活动形式:

搜集调查、讨论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拟,实践活动,游戏与欣赏,讲授与故事等形式。

五、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周:第一课挑战第一次。

第二周:第二课学做“快乐鸟”

第三周:第三课做一个“开心果”

第四周:第四课试种一粒子。

第五周:第五课健康游戏我常玩。

第六周:第六课传统游戏我会玩。

第七周:第七课我们有新玩法。

第八周:第八课安全地玩。

第九周:第九课小水滴的诉说。

第十周:第十课清新空气是个宝。

第十一周:第十一课我是一张纸。

第十二周:第十二课我的环保小搭档。

第十三周:第十三课我能行。

第十四周:第十四课学习有方法。

第十五周:第十五课坚持才会有收获。

第十六周:第十六课奖励一下自己。

第十七周综合复习。

第十八周期末考试。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47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0人。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都能按时上学,且能坚持较主动的进行早自习。但是他们的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道德与法治,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构建了整体结构,理清各年段目标、内容和螺旋上升的逻辑关系,实现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目标内容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教材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道德教育和法制规则教育为核心,进一步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领土教育、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教育、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第二,凸显教材的课程性品性,提升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生活教育等多方面内涵,明晰教材中道德发展的线索。

第三,加强教材对当今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制规则问题、生活问题和社会适应性问题的针对性。

第四,重视融入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因素,提升德育品位和功效。

第五,重视初步的道德与法治思维的发展,开发问题意识和引导批判性思考。

第六,突出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多元智力技能在活动中的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七,凸显道德与法制课程的自主多元的学习评价。第八,进一步加强教材的综合整体性建构。第九,进一步加强教材的开放性和适应性。第十:创造新的教材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册教材一共有五个一级主题活动,分别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我可爱的家乡》、《环保行动》、《中国人了不起》和《我要上三年级了》,在每个一级主题下还有若干个二级主题和活动内容;道德与法治学习指导提升、方法策略与知识技能指导;讨论交流与发表、自主多元评价;穿插在相应活动中的学生作品案例;可能的主题延伸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宪法法律规定的国家标志,初步建立公民、国家国籍的认识。

2、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知。

3、了解并遵守班级学校公共场所的规则,感受规则公平的意义和要求,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初步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

4、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公安、消防、卫生等安全标志,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遵守基本交通和消防安全规则。

5、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遵守环境保护规则。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遵循综合建构的原则,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连续性、发展提升性和差异性。

难点:进一步确立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发展的核心地位。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学过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拓展教学空间。

以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六、奋斗目标:

1、争取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基本认识宪法法律规定的国家标志初步建立公民国籍国家的意识,知道国家名称和首都,知道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3、能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公安消防卫生等安全标志,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遵守基本交通和消防安全规则。班里争取不出现大的安全事故。

总之希望通过一学期的努力、能使本班的班风班貌有较大的变化,做一名校长放心,家长满意,孩子喜欢的老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1、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xx区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1、备课。

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课。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要求每位老师按学校要求上交每月教学反思(重点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反思,归纳至少一种教学模式),并在组内交流以、学习。

2、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学处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行动研究,有一套说课、备课、研究实录、课件及案例资料,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3、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在评价时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利于学生发展。

1、常规教研。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定人、定时间、定内容。

2教研展示。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强调“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促进学科教学发展。围绕教育主题,开展教学研究,立足课堂,实践反思,探索合课程教学若干模式,真正实现“以科研指导教学,促进新课程教学实效”的目的。

知识结构的建构依赖于不断地学习、汲取,要主动了解国内外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在实践中探索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做到在理论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能力,在交流反思中促进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积累教学实践经验。

1、做好课题研究的安排工作。

2、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为思品课注入新的生机。

(1)现代媒体资源。

充分利用了学校和家中的现代化设施,收集了思品课堂相关数据等资料,对教材进行了补充。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走入课堂。

(2)图书资源。

利用学校图书资源,让学生通过收集,来补充课堂的知识。

(3)家长资源。

家长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家长成为共同的教育者,形成了教育合力。

二月份:制订教学进度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

三月份:上好常规课,备课、听课。准备、提交“xx区示范学科组评选”申报资料;第二届小课题结题。

四月份:上好常规课,备课、听课。申报第三届小课题。准备第一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基本功大赛。

五月份:上好常规课,备课、听课。新教材培训。

六月份:上好常规课,备课、听课。

七月份:制订期末复习计划;上交各类总结和论文。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10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6人。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5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1、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2、根据学生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双方一起努力,提高学生品德意识。

第一单元: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8课时)。

第二单元:我们都有发言权(8课时)。

第三单元:乡村新发现(6课时)。

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6课时)。

第五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8课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孩子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xx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

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

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

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

第一单元主要从同伴交往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和谐的同伴交往方法,成为同学中受欢迎的人。

第二单元通过观察包装,引导其辨别商品质量,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联想,思考买不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这些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从而让学生学做生活中的聪明消费者。

第三单元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来,并真实地、客观地、综合地了解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学生能从生活的角度,知道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小体验劳动者的辛劳与智慧。

第四单元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璨文明。中华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著称于世”。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中华礼仪之瑰宝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在五千年的传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掺杂其中,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更要坚决抵触陋习陋俗,使我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传,万世流芳。

1、教育性。

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以多种形式促进儿童中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五、教学进度

章节题目课时备注

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6

我们的好朋友2

说话要算数2

当冲突发生2

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6

买东西的学问2

合理消费2

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2

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6

我们的衣食之源2

这些东西哪里来2

生活离不开他们2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6

我们当地的风俗2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2

家乡的喜与忧2

小学一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我任教一(1)班的《道德与法治》,该班共有学生40人,男生24人,女生16人。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集体的观念并未完全建立,对他们来说,集体就是很多人在一起学习。至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生活中应共同遵守的规则等问题,他们很难理解,一般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遵守。由于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不爱护班级物品、不遵守班级纪律、与同学游戏时时有摩擦、不考虑他人感受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这学期,教师要逐渐帮助学生建立集体观念,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意义,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但是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因年龄偏小,自控能力较差,求知欲较强,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不断启发,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让他们能对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这就要从各个方面加以训练和引导。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

第一单元第1—4课我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第5—8课我和大自然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爱我家

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们在一起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1、进一步确立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发展的核心地位,明晰学生道德与法制学习发展的线索,进一步凸显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在全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加强对学生以学习生活为主体的全部生活的价值和引导,在学会生活中学会做人。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2、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学生多说多艺,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社会的能力。

5、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本套教材的编写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初中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中需要处理的我与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方面的内容,提炼生活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内容。在教材的立意与设计上,关注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及其时代特征,关注初中学生成长中的体验与困惑,注重教材内容对初中学生在思想性与精神成长方面的引领,以及从思想认识到生活实践的引导。

具体而言,本套教材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以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坚持对初中学生的思想性引导,彰显人文性,注重实践性,体现综合性;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强调能力目标,更加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教材内容设计的广度上,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范围为依据,通过内容点的落实、部分落实以及渗透等方式进行安排;在教材内容设计的深度上,每一个内容点都包含课程标准中具体的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知识为依托又不局限于知识本身,体现知识与价值的统一,并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生活扩展的成长需要,进行不同深度的思想性挖掘。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既是学生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些变化,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成长。

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0xx年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台,“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被作为中国学生发展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提出。

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不仅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朋友之间亲密感也进一步增加。这一方面提高了中学生友谊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交友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承接上一单元学会与同伴交往,本单元则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

师长是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和师长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质量。到了青春期以后,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凸显,他们要求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愿望和行动增强,有时会和师长产生冲突。教材不回避青少年成长可能带来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在尊重学生的独立愿望、成长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近师长,看到冲突背后“爱”的流动,通过主动对话和交流达成相互理解。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本单元内容在七上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册书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虽然课程设置上只是作为一个单元内容来呈现,但对生命教育的关切贯穿整套教材始终。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进行有效备课,理清脉络,建构体系,把握主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2。精选事例创设情境,基于情境,探究问题,生成观点。多样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

3。课前进行新闻播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4。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

5。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独立完成。

6。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身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当前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积极投入到这教育教学改革之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做学习的主人,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最后,借用于漪老师的箴言自勉:

教师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教育不是一个结果,是生命展开的过程,教育要永远面向未来。

一辈子学做老师,就是着力于自己的精神成长,和学生一起发展。

课不是上在课堂上,教在黑板上,课要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

教课是全身心投入,用生命歌唱的过程,只有自己感动,才能感动学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