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角公式教案(热门14篇)

时间:2023-11-29 14:01:06 作者:笔舞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这里有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二倍数教案

1.回顾知识。

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

2.揭示课题。

引入:这节课,我们复习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

通过复习,能进一步了解关于因数和倍数的知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应用这些知识。

二、基本练习。

1.知识梳理。

提高:回想一下,在学习因数和倍数时,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学生回顾,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回顾。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整理。

2.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

出示题目,学生直接口答。

提问: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判断是3和5的倍数呢?

追问:这里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

学生先独立写出质数和合数,再指名口答。

追问:最小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呢?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设计

1、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通过整式乘法逆向得出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猜想、观察、讨论、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建议教学重点:

乘法公式教案

情景设置:

同学们,现在我们家里都有电视机,大家都知道电视机的横切面是个长方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将几台型号相同的电视机叠放在一起组成电视墙,计算图中这些电视墙的面积。

(每一个小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

我们可以看到,电视墙是一个长方形,由9个小长方形组成。

从整体上看,电视墙的面积为长方形的长与宽的积:3a3b;

从局部看,电视墙中的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都是ab,电视墙的面积是这些小长方形的面积和:9ab。

于是,我们有:3a3b=9ab.

新课讲解:

1.探索研究。

请学生回答,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两个单项式3a与3b相乘,只要把两个单项式的系数3与3相乘,再把这两个单项式的字母a与b相乘,即3a3b=(33)(ab)=9ab.

4ab5b这两个单项式的积是20ab。

同学们回答的太棒了,两个单项式相乘,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们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例题。

计算:(1)a(6ab);

(2)(2x)(-3xy).

解:(1)a(6ab)。

=(6)(aa)b。

=2ab;(教师规范格式)。

(2)(2x)(-3xy).

=8x(-3xy)。

=【8(-3)】(xx)y。

=-24xy.

二倍数教案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二倍数教案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2: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3: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1)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

(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三)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361754714548。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04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五)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倍数教案

1.学生通过回忆和整理,进一步明确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加深认识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倍数,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应用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能说明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设计

引例讲解: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6x+92、4x2-20x+25。

问题:这两题首先怎么分析?

生14:将9改写成32,6x正好是x与3的乘积的2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生15:将4x2写成(2x)2,25写成52,20x写成2×2x×5。

x2+6x+9=x2+2×x×3+32=(x+3)2。

4x2-20x+25=(2x)2-2×2x×5+52=(2x-5)2。

(联系字母表达式用箭头对应表示,加深学生印象。)。

生16:由符号来决定。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16:由中间一项的符号决定,就是两个数乘积2倍这项的符号决定,是正,就是两个数的和;是负,就是两个数的差。

师:总之,在分解完全平方式时,要根据第二项的符号来选择运用哪一个完全平方公式。

例题1:把25x4+10x2+1分解因式。

师:这道题目能否运用以前所学的方法分解?就题目本身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分解?

生17:题目符合完全平方式的特点,可以将25x4改写成(5x2)2,1就是12,10x2改写成2×5x2×1。(此学生板演,过程略)。

例题2:把-x2-4y2+4xy分解因式。

师:按照常规我们首先怎么办?

生齐答:提取负号。〔教师板书:-(x2+4y2-4xy)〕以下过程学生板演。

师:如果是这道题:4xy-x2-4y2怎么分解呢?(教师改变刚才题型)。

提示:从项的特征进行考虑,怎样转化比较合理?四人小组讨论。

生18:同样还是将负号提取改变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三项式中能改写成平方的两项是同号,且另一项为两底数积的2倍,我们都能利用这个公式分解,若这两项同为正则可直接分解,若同为负则先提取负号再分解。

练习题:课本p21练习:第1题,学生板演,教师讲解,学生板演的同时,教师提示注意点、多项式的特征;第2题,学生口答。

例题3:把3ax2+6axy+3ay2分解因式。

师:先观察,再选择适当的方法。(学生板演,教师点评)。

练习:课本p22第3题分两组学生板演,教师评讲、适当提示注意点。

师:这一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完全平方式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先自查一下自己的收获,然后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小声讨论)。

生甲:我学到了如何将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遇到三项式中有两项符号相同且能化成平方的形式,另一项为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的形式,如果能化成平方项是负的,首先将负号提取再分解。第二项是正的就是两数的和的平方,第二项是负的就是两数差的平方。

生乙:有公因式可提取的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分解,同时根据第二项的符号来选用合适的公式。

教师布置课堂作业:课本p23习题8.2a组4~5偶数题。

课外作业:课本p23习题8.2a组4~5奇数题。

下课!

《公式联想表达》的教案

授课班级:三明四中初三(5)。

11。

教学目的:

1、由”公式“引发联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生]按照号数轮流《我看abc-------》。

(话题训练:就26个英文字母之一展开合理想象)。

[生]点评。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打出课件:

数字笑话:

b、0对5说:”你该把肚皮收收了!

c、0碰到9,(大吃一惊):“哎,兄弟,怎么截肢了?”“。

d、学生猜:

0碰到(),很同情地说:”哎,怎么拄上双拐了!“。

师:瞧,”0“多有意思!(创见)。

这节课我们也好好表现一下,怎么样?

打出课件:

--------作文活动课。

(二)、准备阶段:

师:我们先做一个小小的练习,造一个句子。

”我由_____想起了_________“。

下面请同学们把造好的句子念出来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发言。

师:赞评。

(二)酝酿阶段:

打出课件:

w=x+y+z。

师:知道这是什么?

[生]:一个公式。

师:数、理、化有关这方面的公式多吗?请举例一下。

[生]:多------。

师:大家思考一下,看看你能否对这个公式有个认识。

[生]:思索。

w代表成功。

x代表勤奋y代表方法z代表惜时。

课件显示:

成功=勤奋+方法+惜时。

让我们齐读一遍,共同感受一下它深刻的内涵。

[生]:齐读。

(三)、成熟阶段:

师:一个简单的公式能够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含义,这多么有趣啊!

下面我们来试试进行公式演化的训练,并由此进行联想。

打出课件:

1+1=1。

师:这个公式从数学上讲能成立么?

[生]:不能。

[生]:思考讨论。

提问回答:

师:评议。

备份课件打出:

a、一个南半球加上一个北半球就是我们的整个地球。

b、两根筷子合力能夹起一个鸡蛋。

c、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d、两个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就是集体的强大力量。

师归纳:这说明只要我们转换思维方式,展开丰富联想,一定能赋予一个简单的公式许多生动有趣的含义。

那么就请大家展开丰富联想,列出你们感悟最深的公式来吧。

[生]:思考。

[生]:发言交流。

师: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

插入课件一:

中考有7门,我语文成绩不好,若再不努力追赶,即使其他成绩再好,也是白搭,这叫”前功尽弃,一切趋于零。”所以我必须要加倍努力学好语文迎头赶上。

师问:这位同学的公式好不好?好在哪?

[生]评:这位同学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所列的公式赋予了很实在的内容,可谓恰如其分。

课件二:

13。

一个和尚有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启示我们要团结和作,齐心协力。

师问[生]评:的确很不错。联想十分巧妙又有意义。

师:好,我们再来听听同学们的发言。

[生]:交流。

师:评。

(四)、归纳小结:

打出课件: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

读书是作文的向导。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真令我感叹不已。本来枯燥无味的公式却能让大家赋予丰富的内涵,同学们的想法很了不起啊!

作文就是表现生活的,要表现生活,就必须要认识生活,而认识生活,靠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善于感悟的人,联想、想象力一定是很强的,那么他写作能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布置作业:

写作:以本节课的内容或你所列的公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教后记]:

*学生是课堂的真主人,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空间。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有序循进地开展教学,捕捉带规律性的思维激发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注重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深刻思想内涵的赋予,既教作文又育作人。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性,自主联想自主表述、思维训练的科学性。

作者邮箱:zhangqin@。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设计

1、使学生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弄清完全平方公式的形式和特点;使学生知道把完全平方公式反过来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因式分解。

2、掌握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能正确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

教学方法:对比发现法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讲解:

(投影)我们把形如a2+2ab+b2与a2-2ab+b2叫做完全平方式,和平方差公式一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把一些多项式因式分解。例如:

a2+8a+16=a2+2×4a+42=(a+4)2。

a2-8a+16=a2-2×4a+42=(a-4)2。

(要强调注意符号)。

首先我们来试一试:(投影:牛刀小试)。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8x+16;;(2)25a4+10a2+1。

(3)(m+n)2-4(m+n)+4。

(教师强调步骤的重要性,注意发现学生易错点,及时纠正)。

2.把81x4-72x2y2+16y4分解因式。

(本题用了两次乘法公式,难度稍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创新)。

将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得到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公式。运用这些公式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练习:第88页练一练第1、2题。

《公式联想表达》的教案

2、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以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难点:用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师生共同研究平方差公式。

我们已经学过了多项式的乘法,两个二项式相乘,在合并同类项前应该有几项?合并同类项以后,积可能会是三项吗?积可能是二项吗?请举出例子。

让学生动脑、动笔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当乘式是两个数之和以及这两个数之差相乘时,积是二项式。这是因为具备这样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的四项中,会出现互为相反数的两项,合并这两项的结果为零,于是就剩下两项了。而它们的积等于乘式中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继而指出,在多项式的乘法中,对于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我们把它写成公式,并加以熟记,以便遇到类似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时就可以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以后经常遇到(a+b)(a-b)这种乘法,所以把(a+b)(a-b)=a2-b2作为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公式。

二、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1+2x)(1-2x)。

解:(1+2x)(1-2x)。

=12-(2x)2。

=1-4x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条件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特征,并让学生说出本题中a,b分别表示什么。

例2计算(b2+2a3)(2a3-b2)。

解:(b2+2a3)(2a3-b2)。

=(2a3+b2)(2a3-b2)。

=(2a3)2-(b2)2。

=4a6-b4.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只需将(b2+2a3)中的两项交换位置,就可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课堂练习。

数学教案-运用公式法

九九乘法表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时一定要学习的内容,为小学生抄写一份九九乘法表也是不少家长的功课之一。其实用excel作一份乘法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it168曾经发表过一篇利用vba编程实现“九九乘法表”的文章,它就为我们指引了一条很不错的制作乘法表的道路,令我们很受启发。

在excel中,除了用vba编程来制作乘法表以外,我们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来写乘法表,效果也是不错的。下面我们以excel2007为例来说明。

一、建立乘法表。

首先我们在excel中建立一份空的表格,在b1:j1单元格区域分别填写数字1至9,在a2:a10单元格也分别填写数字1至9,得到如图1所示表格。

图1excel2007填写基本数字。

图2excel2007填充单元格。

在此公式中其实只用到了一个if函数。所写乘法表中被乘数是b1:j1中的数据,而乘数则是a2:a10单元格中的数据。我们所用公式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首先判断被乘数是否小于或等于乘数,如果是,那么就输出结果,如果不是,那么在此单元格中就输出空值。

二、为乘法表格添加表格线。

感觉那乘法表有些简陋?不要紧,我们为表格加上表格线就好了,

当然,只为那些有内容的单元格添加表格线。办法吗?首先隐藏不必要的辅助数据,然后再用条件格式的方法为乘法表添加表格线。

先点击a列列标选中a列全部单元格,点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点击“隐藏”命令,然后再点击第一行的行号,选中全部第一行的单元格,再点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点击“隐藏”命令,这样,辅助数据就不见了。

现在,我们再选中b2单元格,然后点击功能区“开始”选项卡“样式”功能组“条件格式”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新建规则”命令,打开“新建格式规则”对话框。然后在“选择规则类型”列表中选择“使用公式确定要设置格式的单元格”命令,然后在“为符合此公式的值设置格式”下方的输入框中输入公式“=b2“””,如图3所示。

图3excel2007编辑格式规则。

再点击下方的“格式”按钮,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边框”选项卡中设置单元格的边框格式,如图4所示。当然,我们还可以做出其它的设置。确定后,b2单元格就会添加有边框了。

图4excel2007设置单元格格式。

再选中b2单元格,然后点击功能区“开始”选项卡“剪贴板”功能组中“格式刷”按钮,然后“刷取”b2:j10单元格区域复制格式,那么,在乘法表中非空的那些单元格就会自动添加边框线,而没有内容的那些单元格则不会有任何变化。如图5所示。

图5excel2007添加边框线。

好了,不多说了,有兴趣自己试试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2)切勿把“乘积项”2ab中的2丢掉.

今后在教学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编几道符合平方差公式结构的计算题,目的是辨认题目的结构特征.

2.引入完全平方公式,让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内容,培养抽象的数字思维能力.

《公式联想表达》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参与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2、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过程,学会归纳推导出某种特种特定类型乘法并用简单的。

数学式子表达出,即给出公式。

2、在探索过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符。

号感和语言描述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以探索、归纳公式和简单运用公式这一数学情景,加深学生的体验,增加学习数学和使用的信心。培养学生由观察-发现-归纳-验证-使用这一数学方法的逐步形成.

教学重点:公式的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学生探索归纳与教师讲授结合。

课前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公式联想表达》的教案

(二)、准备阶段:

师:我们先做一个小小的练习,造一个句子。

“我由_____想起了_________”。

下面请同学们把造好的句子念出来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发言。

师:赞评。

(二)酝酿阶段:

打出课件:

w=x+y+z。

师:知道这是什么?

[生]:一个公式。

师:数、理、化有关这方面的公式多吗?请举例一下。

[生]:多------。

师:大家思考一下,看看你能否对这个公式有个认识。

[生]:思索。

w代表成功。

x代表勤奋y代表方法z代表惜时。

课件显示:

成功=勤奋+方法+惜时。

让我们齐读一遍,共同感受一下它深刻的内涵。

[生]:齐读。

(三)、成熟阶段:

师:一个简单的公式能够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含义,这多么有趣啊!

下面我们来试试进行公式演化的.训练,并由此进行联想。

打出课件:

1+1=1。

师:这个公式从数学上讲能成立么?

[生]:不能。

[生]:思考讨论。

提问回答:

师:评议。

备份课件打出:

a、一个南半球加上一个北半球就是我们的整个地球。

b、两根筷子合力能夹起一个鸡蛋。

c、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d、两个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就是集体的强大力量。

师归纳:这说明只要我们转换思维方式,展开丰富联想,一定能赋予一个简单的公式许多生动有趣的含义。

那么就请大家展开丰富联想,列出你们感悟最深的公式来吧。

[生]:思考。

[生]:发言交流。

师: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

插入课件一:

中考有7门,我语文成绩不好,若再不努力追赶,即使其他成绩再好,也是白搭,这叫“前功尽弃,一切趋于零。”所以我必须要加倍努力学好语文迎头赶上。

师问:这位同学的公式好不好?好在哪?

[生]评:这位同学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所列的公式赋予了很实在的内容,可谓恰如其分。

课件二:

13。

一个和尚有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启示我们要团结和作,齐心协力。

师问[生]评:的确很不错。联想十分巧妙又有意义。

师:好,我们再来听听同学们的发言。

[生]:交流。

师:评。

(四)、归纳小结:

打出课件: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

读书是作文的向导。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真令我感叹不已。本来枯燥无味的公式却能让大家赋予丰富的内涵,同学们的想法很了不起啊!

作文就是表现生活的,要表现生活,就必须要认识生活,而认识生活,靠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善于感悟的人,联想、想象力一定是很强的,那么他写作能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布置作业:

写作:以本节课的内容或你所列的公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