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范文(14篇)

时间:2023-12-10 23:35:30 作者:翰墨

范文范本不仅可以提供思路和素材,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近年来,随着中央政策的出台水利工程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较多。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极其繁琐并且浩大的工程。多年以来,为确保整个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能有好的质量,监管部门出台了很多措施,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却很少。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导致水利工程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水利工程建设不但包含项目的后期管理,还包括整个项目组成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设计环节、施工,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看,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大,之所以会有这种问题的产生,笔者认为需要认真着手解决,这对水利工程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项目认识不完全;监督管理水利工程项目机制不完善等有重要联系。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就遇到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今后工作有更加深刻的指导意义。

1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1.1项目管理机制不完善、目标不明确。

水利工程涉及管理方面的问题最重要是工程质量与安全问题。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关系老百姓的福祉安危,好的质量是保证水利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基础。管理机制不完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效率低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速度快,但是没办法保证高质量,导致项目在管理中很被动。此外,很多管理人员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管理的目标认识不清晰,认识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未能对管理目标进行很好的规划,对一些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隐蔽性较强的工程,更应加强监管,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避免今后出现质量问题。

1.2登记法人负责制度不完善。

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指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必须对于在建水利项目的每个环节都进行合理高效管理,法人的职责包括,资金的筹措、工程的建设、项目管理等各个阶段进行综合的管理。合格的项目法人是水利工程能够建设完备的第一步,是每位职工利益的有效保障的关键环节。但当前水利工程法人负责建设与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体现就是项目建设和管理不够规范化,甚至还存在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没有项目法人的情况,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本身不完善,这些造成的'负责主体并不是十分的具体,为后期的风险责任承担带来很大风险。政府方面,替企业解决登记法人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造成资金、建设、管理的不间断性的发生,所以登记法人负责制制度的不完善都会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顺利进行产生严重影响。

1.3质量监督、检查管理不严谨。

在水利施工现场中,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管理是面对的重要问题,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管理规范。现在大多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都有监督检查环节,检查并不是严格或者未按照严格程序来定。很多情况下,在整个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出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规范的情况非常普遍。另外,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管理队伍本身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进行相应的技术监督和管理的人员应具备资质,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管人员并没有达到项目本身所要求的资质,因为管理队伍人员的参差不齐,知识与经验的不协调等问题突出。未按照规范程序进行监管,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监督程序并没有被严格的执行,这都使得监督机制的建立形同虚设。

2主要对策分析。

2.1深化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将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对一些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切实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整个项目在施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为有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专门的施工安全检查,消除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规范操作流程,避免不规范操作的发生。培训、监管以及责任的落实三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加有效的落实安全监督管理的主体责任。

2.2加强质量管理,完善法律与责任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法律责任制度已经迫在眉睫,特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背景下,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要更多人的投入,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一是完善法人负责制。法人在整个水利工程项目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法人制度的完善可以抑制盲目负责问题的出现,不仅是对项目本身的负责,也是对于更多工作人员的负责。二是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选用有知识、有经验的项目负责人。对于专业化的水利工程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系对于项目的长远发展有深远的意义。三是要对现行的规定进行一次合理的梳理,认真审查每一项规定,确保项目实施的法规和要求始终体现最科学的原则特征。

2.3严格管控水利工程成本。

管控水利工程成本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监管非常重要,严格管控工程成本,可以提高管理水平,从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成本管控规章,为项目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完善工程监理管控成本,在质检和监督作用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建立完整的项目内控机制,加大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内控机制,加大工程成本的严格管控。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有效的数据核对,为检查工作带来了一定方便。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团队在企业中出现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世界一级的著名大公司中,团队已被认为是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的可行方案,它有助于组织更好地利用员工的才能,同时能够对变化的外部环境迅速反应。然而,这并不是说团队在组织中一经建立,就会自动产生如上效果。实践中成功的企业团队并不是很多。

针对现实中一些团队效率不足的原因,本文认为应从完善团队构成要素和优化团队管理两方面着手加强团队的建设。

一、完善团队构成要素。

在企业中,往往把一群工作人员,或一个部门称为“团队”。当所谓的“团队”并未带来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时,人们可能就会归结为团队的失效。但实际上,问题常常是这些所谓的“团队”只有团队之名,而缺乏团队之实。只有切实完善团队构成要素,才能建立真正的“团队”。

(一)建立共同的愿景和目的当每个人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团队”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如何实现个人与团队目标的“双赢”、只为完成工作而工作,而不是为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而共同努力,我们认为,他们缺乏工作热情。不难想象,这样的团队很难成功。

真正的团队首先要具有“内在的工作热情”这样的特征。内在的工作热情很大程度上来自对利益关系的认同,而利益关系的认同必须在明确团队目标之后。因为只有当团队成员知道团队要干什么和要干到什么程度以后,才能判断这件事是否能够成功,自己是否能够得到好处。尽管无法告诉每一个人他们具体将得到什么,这个问题应由企业的激励制度去规定,但至少可以让他们认为这是一项对自己很有益的事业。这样才能使团队成员由衷地将团队目标转化成个人的目标,才能在工作中迸发内在的创造激情和无尽潜力。

由于人的需求不同、动机不同、价值观不同、内心的恐惧不同,团队在组建之初,需要团队成员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讨论和完善一个在集体层次和个体层次都能被接受的目标,这一目标一旦被全体成员接受,就会起到航标的作用。每个人的工作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化。共同愿景和目的的建立,能够激发出人的“深层热望”,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还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时,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才能主动合作,团队也才能获得协同效益。

(二)塑造和谐的团队关系。

在工作中,人们可能结成各种关系,有些是不利于团队发展的,如任人唯亲、各占山头等,其结果就是工作中常常出现人为的阻力,帮派之争常常左右重大的决议等等,显然这是不会带来高绩效的。

真正团队的又一特征是“具有和谐平等、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当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意见时,不必顾及到人际关系;每个人只需忠实于团队,而不需忠实于某个人时,大家才能相信团队中存在人人公平、平等的发展的机会,才会将自己和团队紧密联系在一起。

塑造团队关系,就是将团队成员关系调节到最佳值。联想对员工提出了“五多三少”的行为准则,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少不分场合地训人;多一点赞扬,少一点风凉话;多把别人往好处想,少盯着别人的缺点;多问别人的困难;多一点微笑,正是出于塑造和谐的团队关系的需要。

(三)推行团队规范和严守纪律。

不少企业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认为“团队之内皆兄弟”,而严明的团队纪律是有碍团结。这就直接导致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形同虚设。比如说,某个成员没能按期保质地完成某项工作或者是违反了某项具体的规定,但他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或是处罚根本无关痛痒。从表面上看,这个团队非常具有亲和力,而事实上,对问题的纵容或失之以宽会使这个成员产生一种“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错觉,久而久之,贻患无穷。

真正团队的又一特征是“具有严明、公正的纪律或规范”。严明的纪律不仅是维护团队整体利益的需要,在保护团队成员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有一个破窗理论:一个窗户的玻璃被打破,而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就会有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玻璃,最后所有人都成为受害者。

推行和贯彻团队规范,重在及时发现和纠正有悖于规范的行为,并且应当纠正“纪律有碍团结”的错误观念。谁是团队里最差的成员并不残忍,真正残忍的是对成员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文过饰非,一味充当老好人。宽是害,严是爱。对于这一点,每一个时刻直面竞争的团队都要有足够的清醒认识。

(四)合理配置团队角色。

有一些人将团队精神理解为集体主义,并简单地与个人英雄主义对立起来。这样常常导致团队成员的个性创造和个性发挥被扭曲和湮没。而没有个性,就意味着没有创造,这样的团队只有简单复制功能,而不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其实团队不仅仅是人的集合,更是能量的结合。团队精神的实质不是要团队成员牺牲自我去完成一项工作,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去做好这项工作。

真正团队的又一特征是“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团队的综合竞争力来自于对团队成员专长的合理配置。只有营造一种适宜的氛围:不断地鼓励和刺激团队成员充分展自我,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体潜能,团队才会迸发出如原子裂变般的能量。

最典型的团队当属运动场上的球队,每个球队中需要具有不同技能的成员。同样,企业中团队也需要不同的角色配合。例如以科技开发为目的的团队常常设计这样的角色:信息收集员,是与外部信息源联结的纽带。创新倡导者,善于宣传创新构思,能与高层领导对话。创新构思产生者,有良好的技术背景,喜欢解决前沿问题,能够综合分析市场、技术、生产等方面信息并提出解决挑战性技术难题的新方法或新产品构思。技术难题解决者,不一定有创新性,但有较高的专业修养和技术能力。项目管理者,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能够全面把握创新项目的`整体运行状况,随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的新情况,对创新项目的费用和进度,进行有效控制,并有能力在关键技术环节上作出正确决策,还要善于与创新人员沟通,给予鼓励,善于解决创新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在挑选团队成员时,不仅要考虑候选人是否具有团队角色所需的技术才能,还要考虑其它,如是否具有与团队精神相符的人格特征即考察他的人际相容性、情绪稳定性及责任意识等等。

二、优化团队管理。

完善团队要素是构建团队的基础,优化团队管理则提高团队运行效率的加速器。

(一)管理手段综合化。

团队管理手段是多样化的,有沟通、协调、任务分配、目标设定、激励、教导、评价、适当批评、建议、授权、开会、奖惩等手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采用。例如,在建立团队共同目标和愿景、塑造良好团队关系时,一方面是宣传团队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实施的艰辛、实施者的奉献精神以及已取得成果等方面,以使得团队成员能够产生很强的责任感与成就感;另一方面,组织集体游玩或进行一些拓展活动,如跨越高空断桥、高空抓杠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家增强自信、打消了挫折感以及相信集体、集体的智慧与团队的力量。这样很快就会看到团队出现了凝聚力。

(二)管理内容阶段化。

团队的构建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为三年到五年,要根据每一阶段的团队特点来确定不同的管理内容。在形成期,团队共同的目标、成员之间的关系、共同规范尚未形成。此时的管理内容在于快速让成员进入团队状况,要让成员理解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目标的相互依存性。在凝聚期,本论文来源于(/)日常事务能正常运作,但主要的决策与问题,仍需要领导者的指示。此时的管理内容是挑选核心成员,培养核心成员的能力,建立更广泛的授权与更清晰的权责划分。在开放期,允许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与看法,目标由领导者制定转变为团队成员的共同愿景。此时的管理内容是培养团队自主能力。在成熟期,团队爆发前所未有的潜能,创造出非凡的成果,并且能获得很高的顾客满意度。此时的管理内容是保持成长的动力,避免老化。

(三)绩效评定科学化。

在团队中,必须科学合理地对成员进行绩效评定。一般来讲,对团队绩效的测评可以遵循如下的程序,即首先要确定对团队层面的绩效测评维度和对个体层面的绩效测评维度,然后在测评维度的基础上,分解测评的关键要素,最后再考虑如何用具体的测评指标来衡量这些要素。这里具体介绍一种团队绩效评定的方法。

首先确定团队层面的绩效测评,采用“价值贡献额”作为测评指标。团队的价值贡献额指的是团队当期投入价值和当期创造价值之和。当期投入价值包括工资,福利,培训费,科研经费等等。当期创造价值是企业当期新增价值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以及亏损企业的减亏额&的一部分,企业当期新增价值是科研、生产、营销各环节共同努力的结果,可以根据具体各环节的贡献情况确定其贡献系数,用企业当期新增价值乘以团队的贡献系数便得到了团队的当期创造价值。然后确定个体层面的绩效测评,即测算团队成员的个人绩效。根据团队成员的工作表现,如地位、责任、努力程度、成果等确定每个人的价值分配系数,用团队的价值贡献额乘以个人的价值分配系数,便得到了每个人的绩效值。根据团队的价值贡献额和个人的绩效值,参考个人的要求,设计出工资、奖金、股金等的不同组合,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团队建设是一项控制难度很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在所难免,但只要坚持以完善团队要素为本、优化团队管理为辅的原则,勤于探索,注重实效,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够走出各种形式的误区,从而真正培养出高效绩的团队。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众所周知,教师专业中主要涵盖了学科专业性内容和教育专业性内容等,教育部门与机构对教师任职提出了学历标准要求,教师务必具备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教育机构陆续颁布了教师专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案。

一、现存问题。

特殊教育教师群体中存在不合格教学人员和不称职教学人员,教师本体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相对较低,特殊教育教师学历起点较低,大专学历以及大专以上学历教师人员数量极少,因为特殊教育教师就业体制尚未有力完善,部分特殊教育教师在就业中便会遇到诸多困难,加之社会特殊教育基础性支持力度不足,致使大众群体无法深度熟知特殊教育内涵,特殊教育教师因此不青睐于本专业工作就业,多数非特教专业出身教师跻身与此行业之中,一般情况下由普校而来,并未接受过相应特教训练与培训。因为受到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影响,特教教师过往阶段并未进行特教培训与特教知识深度学习,任职过程中,仅能通过摸索来执行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正规理论知识引导。继续教育机会较少,即便增加继续教育机会,也会因为理论基础薄弱而不能理解培训知识,无法做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通过数次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教师对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回答方面有所欠缺,所掌握知识含量较少,其主要原因为,聋童教育教师和弱智儿童教师以及盲童教师人数比例较不均衡,聋童教育教师人数较多,弱智儿童教育人数较少,而盲童教育教师人数则更少;还有就是特殊教育职前培训阶段,专业教育知识培养过程中,聋教育专业和弱智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盲童教育基础知识此时仅以学生选修课形式产生。

1.加大职后培训力度以至有效提升特教教师教学能力。

特殊学校教师职后培训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应从实际角度出发,加大职后培训力度,完善特教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能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一般情况下均由普通小学调任,而其余部分教师则由不景气单位所调入,所以校方和相关教育机构应对此类教师群体进行职后训练,旨在培养其基础性特教能力,循序渐进的提高教师从事特教工作的水准与能力。

2.学科合理设置。

小学特殊教育学科设置环节中,科学设置度和合理设置度均有所欠缺,特殊教育基本知识信息内容中,特教教师具体技能即为特殊教育职前培训重点,此时应逐步加强弱智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和聋童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在进行盲童教育时应更具针对性。特殊化教育方案制定和特殊化教育方案制定尤为重要,此时主要涵盖了行为管理内容、早期教育内容和听说训练内容等。

3.特教教师学历水平提升。

通过实践调研,结果显示多数教师学历均为中专,小部分特教教师为大专学历,剩余特教教师均为初中水平教师和高中水平教师,大多数教师群体并未接受正规特殊教育培养和特殊教育培训,多数均为未获取特教资格的教职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特殊教育教师务必具备本科学历或者本科以上学历,只有满足学历标准后才能进行后续特教任务执行,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内在学历层次,以此为前提来深度落实特殊教育资格制度,上述内容对稳步促进特教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深刻意义。

三、结束语。

从特殊学生角度加以分析,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最终效应分为两点内容,第一点内容为学生文化素养提升,而第二点则为学生品德素养提升,特殊学校学生文化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小学学校学生文化水平,弱智学校学生群体和随班就读学生群体中也会出现此类状况,从表面上来看是教师问题与学校自身问题,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是我国教育政策问题。特殊教育工作是我国教育整体事业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特殊教育课程设计内容、教材设计内容、教学方法设计内容和教学形式设计内容等均与普通小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应按照特殊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现状等进行设计方案优化与积极整改,使此类学生知识合理增长,达成技能优质获取、人格合理完善的主要教学目的,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住宅管理专业化进一步普及的今天,我国物业管理也迎来空前规模。截止到底,我国物业服务企业10.5万家、管理规模164.5亿平方米、从业人员711万、年营业收入3500亿元,百强企业虽仅占行业企业总量的0.2%,但年营业总收入850亿元,占全国物业服务企业年总营收的24.3%;管理面积32.18亿平方米,占全国物业管理总面积的19.5%.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物业管理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业主大会法律地位不明确,物业管理范围界限模糊,物业管理行为不规范,导致物业管理服务纠纷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社区稳定。

二、我国物业管理的立法现状。

我国目前并没有一部调整城市物业管理法律规范的专门性法律,有关物业管理的规则多散见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政府规章,物权法中也有所提及。

6月8号国务院颁布了《物业管理条例》,该《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物业管理正式进入了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为了提高城市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规范物业服务市场秩序,3月17日建设部颁布《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并于11月26日更名为《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203月16日上午通过的《物权法》,也对物业管理的相关内容做了明确规定。经国务院重新修订的《物业管理条例》已于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新《条例》对规范城市物业管理和维护业主合法权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三、我国物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业管理立法方面的不足。

《物权法》是一部基本法,对调整物业管理法律关系具有较高效力。但其对物业管理法律关系大多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的规范,这使得对物业管理的规范更多的依赖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为了配合国家相关法律的实施,各地方也积极制定地方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物业管理水平发展不一,再加上各地学者对物业管理的理解不同,导致我国地方物业管理规范千差万别,参差不齐。对物业管理模式的界定上,《物业管理条例》与《物权法》就出现了不一致。《物权法》第八十一条业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该条对物业管理模式做了明确规定。即业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可见,物权法至少规定了三种物业管理方式:业主自我管理方式业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方式和业主委托其他管理人管理的方式。

而《物业管理条例》第二条,在对物业管理定义时,直接认定了业主委托物业管理企业是物业管理的唯一模式。

该条说明,《物业管理条例》只适用于调整业主委托物管企业这一单一管理模式,而无法调整《物权法》规定的另外两种管理模式。虽然,企业主导下的物业管理模式更具专业性和效率,但在城乡结合地区,业主自主管理和委托第三方管理的模式已十分普遍。《物业管理条例》的这一立法缺陷导致其他模式物业管理中的纠纷难以解决。

(二)物业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边界不清。

《物权法》第七十三条建筑区划内的道路、绿地、其他公共场所、物业服务用房和公用设施,属于业主共有。该条对小区物业服务和公共场所、公用设施的产权进行了界定。

物权法的这些规定,也都是原则性的规定,遇到实际操作时根本无法实施。从物业管理的实际状况看,对公共场所、公用设施边界的界定十分模糊。例如小区的水电供给设备是否为业主共有?水电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到底由谁承担?现实是在现有物业管理模式下,城市物业服务中包含了大量的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有关政府部门以建筑区划“红线”为借口,规避了应当承担的公共服务责任。物业管理的核心价值是保证保证建筑物及其设施的使用安全,延长建筑物及其设施的其使用寿命,确保物业增值保值。因此,物业服务企业的重心应放在物业公用设施的维修和维护上,而不是过多的承担本应由政府承担的水电供给,消防等政府垄断的公共服务内容。现实是物业企业成了万金油式的管家,掩盖了政府公共服务的缺失。

(三)业主自治制度不完善。

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主大会由全体业主组成。业主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对关系业主利益的事项进行决议。然而,对于业主大会的行为能力问题,条例未做相应规定。业主大会不能以大会的名义对外实施法律行为,不能成为诉讼参与主体,其民事法律地位得不到认可,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权利机关。

《物业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业主委员会负责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事项”.该条实际上界定了业主委员会是执行机构。业主委员会有权代表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管理合同,依据《合同法》业主委员会成为合同一方当事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目前司法操作实践看,对于业主委员会是否存在诉讼主体资格的问题仍有较大争议。最高法的司法解释以及地方高院司法解释基本上明确了业委会作为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但是,由于业委会难以单独承担责任,对于业委会能否作为被告的问题,各地规定不一.

由于业委会没有独立的'财产,所以它不能成为民事责任的主体,最终的责任有业主承担。这就导致业委会享有民事权利却不需要承担民事义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使权利被滥用,损害业主的利益。

四、完善我国物业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相关立法。

1.依据《物权法》修改《物业管理条例》。

物权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建设单位聘请的物业管理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业主有权依法更换”.该条款说明业主可以选择自主管理,可以选择专门的物业企业管理,也可以选择其他公司管理。对我国物业管理模式应是多样化的,而不是《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的由物管公司管理的单一管理模式。由于我国各地区物业发展水平不一,在城市化比较高的城镇中心区,物管企业管理更具专业性,也更有效率。而在那些物业发展水平相对缓慢的城乡结合地区,自主管理更具优势。这类地区大多数居民是农村转城镇户口,部分业主还没有适应“购买服务”的消费模式,致使不交、拖交物业管理费的现象十分普遍。明确自主管理的合法性,对那些专业性不强的环卫、绿化允许居民自主管理,可以很好解决物管企业与业主的纠纷。因此,重构我国物业管理模式,修改《物业管理条例》显得尤为重要。

2.尽快出台《物业管理法》。

目前,我国调整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的规范立法层次都相对较低,相关规范散见于部门规章和行政法规。在物业管理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出台专门的物业管理法尤为必要。

应以现有的立法为基础,吸收今年来从法律层面上对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规定,使其具有操作性.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业主的权利与义务,明确业主大会和业委会的法律地位,物管公司的责任和义务的等内容。明确界定物业管理的范围,应当将是否由政府行政权垄断作为判断是否属于物业管理范围的主要依据。这样一部专门调整物业管理的法律,不仅提高了物业管理的立法层次,而且使物管活动有法可依,解决之前立法的相关冲突。

(二)明确业主大会和业委会的法律地位。

由于业主组织缺乏合法的民事主体地位,业主无法充分行使权利,承担责任,自身的利益无法维护,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也无法得到提升。有关业委会能否成为诉讼参与主体各地方争论不一。最高人民法院在208月20日给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金湖新村业主委员会是否具备民事诉讼主体请求一案的复函》中明确解释: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9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0条之规定,金湖新村业主委员会符合“其他组织”条件,可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形式规定业主委员会属于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其他组织”,即可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缺乏明确民事法律主体资格的业主委员会无法独立、有效的行使法律赋予其的权利,行使权利受阻时,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另外,因缺乏主体资格而不能成为被告,业主对业委会违法的决议,也难以通过诉讼方式撤销。

另一方面,应设立业主共有资金。依据《物权法》第七十三条“建筑区划内的道路、绿地、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在明确了业委会的法律地位后,可以将业主共有的财产登记在业委会的名下,公用部分的维护费用由业委会财产支付,公用部分的收益也归属于业委会,由全体业主共有。设立业主共有资金,可以进一步理清在物业管理服务中各方的法律地位,保障业主对物业共用部分的收益权,实现业主大会对物业服务费用等业主共有资金的所有权、管理权,也便于业委会过错而需承担法律责任进行支付。

(三)建立物业管理纠纷解决的调解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区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物业纠纷数量逐年递增。物业纠纷呈现出发生频率高、发生量较大、案件标的小、问题琐碎纠缠、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群体性对抗等特征。物业纠纷如果全部依靠司法途径解决,法院负担大,程序复杂,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倡导下,以调解为主的人性化纠纷解决方式显得很有必要。我国部分地区也在积极探索人民调解物业纠纷工作机制,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初发之时。新疆自治区司法厅已起草了《自治区关于加强物业管理纠纷调解工作的意见(讨论稿)》,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克拉玛依市三个地州市开展物业纠纷调解试点工作。物业纠纷调解机制成为解决民事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的'第一道防线'.引入第三方调解物业纠纷,将极大地减轻了当事人的负担,解放了审判资源,促进了问题解决,维护了社会和谐,一举多得,效果明显。

(四)建立物业管理“黑名单”制度。

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的矛盾由来已久,从物业投诉的情况看,业主与物业公司矛盾的焦点在服务质量上。我国目前已在政府采购,食品安全等多领域建立了企业失信“黑名单”制度,物业服务行业也亟待建立“黑名单”制度。将物业管理系统纳入诚信评价体系,针对投诉多、投诉之后整改效果不明显的物业服务企业,物业管理处将其拉入物业管理系统“黑名单”,取消其从事物业管理服务的资质。物业管理“黑名单”制度有效震慑不合规的物业服务企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对提高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2]张农科。关于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j].城市问题,(5):2-14.

[4]董磊。论我国物业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肖拓。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的探讨。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摘要:特殊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层面的原因,导致特殊教师教师专业化不高、教师待遇低、师资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制约了特殊教育的良性发展。文章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加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拓宽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渠道,改善特殊教育教师的待遇,政府应该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政策倾斜及经费投入。

(一)特殊教育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特殊教育是难度最大的教育,特殊教育专业不同于其它的专业,特殊教育专业有自己的特殊性,首先要求从业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性知识,还要具有特殊教育教师的必备技能,但是现在的特殊教育教师一般学历不高,没有或很少接受专业培训,全国特殊教育教师文化水平都不很高。其次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有教好的心理素质,因为特殊教育教师天天与身心有缺陷的学生在一起,所以对于特殊教育教师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爱心,只有充满爱心才能真切地投入到特殊教育当中,使特殊人群感受到人们对他们的关爱、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让特殊人群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特殊教育教师要比普通教育教师要求更多,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特殊教育教师面对的是特殊群体,学生取得的成绩不显著,教师成就感低。

(二)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低。众所周知,特殊教育工作很艰辛,特殊教育教师的付出比普通教师要多,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特殊教师承受的压力都要比普通教师多,特殊教师每天和身体上或心理上有残疾的学生在一起,他们不仅仅要在学业上帮助残疾的学生,而且在生活上也得帮助这些学生,有时还得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疏导。特殊教育教师每个月享受基本工资15%的特教津贴,但是和他们的付出仍然是不成正比的,特殊教育教师只有基本工资和特教津贴,没有其它的补助,在社会上不像小学教师、初高中教师那样受家长的重视和尊重。

(三)政府对特殊教育财政拨款力度不大。国家财政对特殊教育在之前不是特别重视。在20之后有所重视,特殊教育的经济来源主要就是国家财政,国家财政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投入还是不足的,尤其是偏远地区,国家更应该加大对偏远地区的特殊教育的财政投入。特殊教育经费中也有其它的来源,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经费、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所占比重非常小,最近几年还有减少趋势,所以国家更应该加大对特殊教育财政的投入,确保特殊教育在社会上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四)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缺口很大。教育部发布《教育统计数据》,统计显示,20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515.3万人,比增加38.5万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184.41万人、普通小学专任教师565.56万人、初中专任教师348.84万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67.0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85.84万人、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153.4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4.81万人。[1]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人数是较少的。我国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有47所。黑龙江省只有一所高校绥化学院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全国山东省、四川省、广东省有四所高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之后,我国特殊教育才有了快速发展,在2009年以前很少有高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在2009年之后全国有一些高校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在我国高校中有所增加,但是我国残疾人比例呈上升趋势,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仍然是不足,缺口很大。“公布的统计数字,我国有1706所特殊学校,在读学生64.9万人,残疾儿童66%是随班就读。大陆地区需要11万专职教师,但目前只有3.97万人”。[2]这些年虽然有一定发展,但总体而言,目前高等院校在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方面,无论是质量上还是规模上均很有限的,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随着国家和各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逐步落实,需要兴建一大批特殊学校的同时,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计划也会逐步落实,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会逐年呈现上升趋势,这需要大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特殊教师,输送到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教育机构中,让这些特殊人群享受到高质量的特殊教育服务。以黑龙江省为例,就有一所师范类院校设置特殊教育专业,也没有专门的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为了满足许多残疾学生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强力需要,国家诸多相关法令明文要求在普通师范教育中开设特殊教育选修或必修课程,但目前也没有几所学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黑龙江省的几所师范学校:哈尔滨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等也都没有开设特殊教育专业。从以上足以看出,国家对特殊教育专业不是特别重视的。

(一)加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实现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它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进程。其中特殊教育的教师的专业程度更是决定特殊教育发展程度的关键。由于特殊教育教师的特殊性,很少有高材生会主动选择特殊教育这个专业学习,报考时一般为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的学生去选择报考特殊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招生状况不是很好,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及多数家庭都不喜欢从事特殊教育行业。因此在全社会广泛倡导特殊教育全民支持的背景上,建议国家应该对特殊教育专业设立专项奖学金,助学金等,依此吸引更多的高材生报考特殊教育专业,加大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力度,促进特殊教育良性健康发展。加大职前和职后培训的机会,让更多特殊教育教师能够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的特殊教育培训,这样会有助于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拓宽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渠道。我国特殊教育培养现状概括为:首先,绝大多数的高等学校招收的学生数量较少,且更偏重于培养管理和科研型人才,担当特殊教育人才培养重要任务的主要是各地区的专科类院校,这样就造成高学历高素质的特殊教育师资紧缺,这些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的毕业生又都进入到有关特殊教育的管理部门,而不是从事一线特殊教育教师的岗位,这就导致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一部分毕业后从事了有关和特殊专业有关的行政工作;其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综合性高等院校较少,难以完全承担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重任,无法满足当前政府的期望和社会需求,师范类院校可以设置特殊教育理论课或特殊教育实践课为选修课,先通过选修课让在校大学生学习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准备,这些学生在毕业后可以从事特殊教育有关的工作,也可以从事本科所学的专业,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大学生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增加了特殊教育教师的来源。我们也可以通过职前和职后培训的途径对这些学生进行培训,使得他们更好地融入特殊教育领域。

(三)改善特殊教育教师的待遇。特殊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特殊教育教师面对着类别越来越复杂的残障学生、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身心压力、付出着越来越繁重的劳动。特殊教育的教师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残疾孩子,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国家的奖励。因此,国家一定要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否则很多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放弃从事本行业,这样对国家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所以,要制定有效措施,大力鼓励学习特殊教育的学生从事特殊教育行业,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殊教教育津贴等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对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教学和管理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倾斜,尽可能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工作和交通的补贴,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住房、公费医疗等方面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

(四)政府应该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政策倾斜及经费投入。对特殊教育,教育部门首先要高度重视,要建立一主多元的办学模式,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以国家办学为主体和社会办学多样化投资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政府应该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和鼓励特殊教育,同时要拓宽特殊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引导社会捐助、慈善基金等更多地投向特殊教育领域。通过税收优惠、学费补助等措施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同时,建立政府资金投入民办特教学校的渠道和机制,利用民办学校的体制优势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特殊教育领域中来。特殊教育对于残疾儿童康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因该足够重视特殊教育,尽量帮助这些残疾的儿童,让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宋丽丽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2]王雁,王志强,等.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分布情况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1).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教师这个职业一直被社会所尊重,被认为是光荣且神圣的职业。在这种光环之下,我们应该了解到,教师是一种高压职业,教师的付出和压力,也应该为社会所认知。而小学特殊教育教师作为教师职业中较为特殊的存在,其职业生涯中往往存在更大的职业压力和倦怠。为了更加透彻地了解到这个特殊教师群体的职业现状及问题,我们对几所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职业倦怠是指人们长期从事某一固定职业时,当遭遇大的变故、压力,或者对本职业毫无兴趣可言等情况时,不能正常的过渡工作情况的一种反应,通常表现在语言。行为和态度等多个方面。专业上可以将职业倦怠的表现概括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等几个方面。

而具体到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职业,由于其更加特殊性,所以针对其研究和探讨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纵观国内的相关研究,我国在普通教育职业倦怠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而特殊教育群体的职业压力和倦怠研究显得比较匮乏。已有的研究也偏向于描述性的书面研究,还没有较为全面的从职业压力,应对措施等方面来探讨特殊教师职业的相关现状及问题。

据当前的研究数据显示,国内的特教群体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而官方提供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健康普查情况显示,大部分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隐患,检出率较普通学校教师高。因此,本文通过调研获取真实数据,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缓解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创造更健康的工作环境。

二、小学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难度大。

在特殊小学接受教育的小孩,由于年纪较小且存在一定的生理或智力障碍,较之于普通小学生有其特殊之处,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隐患。首先,在日常教学方面,对于智力有障碍的孩子来说,教学课程较为不同,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备课和准备。同时,在教授时,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让孩子们理解。其次,在日常生活方面,对于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孩子,教师往往需要更加专注的陪护,并解决各种突发状况,且有时只能采取非常规处理,这些都要求教师有非常的体力和能力。最后,由于孩子的特殊性,当教师受到委屈时也只能自己承受,很难采取正当的手段维权。

2.社会认可度低。

对于普通中小学教师来说,父母和社会往往只期待孩子在学业上能出类拔萃,在生活上则显得力所能及,较为忽视。但是作为特殊学校的'教师,生活方面的困难往往更甚。家庭和社会希望这些生来有缺陷的孩子能在特殊学校学会基础常识的情况下,还能和正常学生一样掌握相同的生存技能。但现实情况往往并不尽如人意,这些就都是社会期待与实际情况的出入,也让教师倍感职业压力,更甚者,产生职业倦怠感,更加无法专注于教学工作。同时,社会上很多人对于特殊教育教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解,认为他们与普通教师完全不同,因此也容易产生更高的社会期待。

3.薪资水平低。

虽然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较之普通学校只会更甚,但是我国的教师编制则有些不同。特殊教育教师的薪资水平较普通学校教师低,且社会地位较低,福利水平及制度不完善,这些都是当前的主要问题。繁重的工作量却并不理想的经济收入,难免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难以继续保持工作状态,从而也无法获得工作的心理满足感。

三、措施。

1.减轻教师负担。

在特殊教师行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社会各方都应增加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切实做到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压力和倦怠问题。首先,从学校层面,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教师减压,例如,相应减少每个教师所分配工作量,在教学之余组织轻松有趣的文娱活动师生共同参与等,都有利于减缓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感;再如,从社会和家庭层面,家长可以和教师多进行沟通,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协助教师解决,这样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也可以让家长了解教师的难处,更易获得职业认同感和满足感。

2.降低社会期望值。

由于当前社会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普遍存在较高期待,从现实角度考虑,应将社会期待合理化。从政府层面,政府应该引导社会公众更多的了解这个职业的特殊性,知道教师的辛勤付出与能力和精力有限等情况,从而建立更为合理的社会期望值,争取在减轻教师职业压力的同时,也符合社会新的期待值。同时,从教师自身层面,也应在工作之余,努力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等有效技能,以适应实际需要。

3.加大经济投入。

小学教师的社会社会认可度低,收入水平不理想的问题一直存在,相较于高校教师薪资体系等的相对完善,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收入显得不尽人意。为了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减少由于薪资等引起的职业倦怠感,教育部门应合理规划特殊教育教师的薪资水平,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例如,子女入学问题、养老保险金问题等,从实际入手,增加教师的经济收入和保障,加强教师的职业安全感和认同感。

四、结语。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随着社会及家庭对于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更多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使得教师群体面对一个更加困难的局面,在认真教学、辅导学生成人成才的同时,还要妥善处理好社会公众的期待和合理排解自身的职业压力和倦怠问题。而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则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由此似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愈发普遍的职业倦怠等问题,开始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从而使孩子无法达到社会及家庭的各方面期望值,循环往复。由此可见,我们应切实关注教师群体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和排解,形成一个良性的沟通和解决渠道,在认真工作之余,也为教师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区域,更好地进步。这样,特殊教育教师以充沛的精力,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已逐渐呈现出饱和的趋势,与此同时,加之我国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使得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呈指数递增,从而导致人才供大于需的不良现象,由此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间接地限制了我国经济发展活力,不利于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理念也随之出现,而鼓励大学生创业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方面其可以给经济注入新活力,促进经济再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则可以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1]。然而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诸多阻碍其成功的因素,其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不足就是主要因素之一。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主有四个方面:政府、学校、企业、大学生自身[2]。

(一)政府方面的不足。

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所扮演的是一个扶持者的角色,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扶持主要表现在出台相应创业政策及其宣传两个方面。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投入,也出台了不少与之相关的优惠政策,完善了创业政策体系,但是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落实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的直接结果必然是收效甚微。(二)学校方面的不足学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引导者,起着灌输创业知识和培养大学生创业理念的作用。然而我国高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教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不足表现在三个方面:(1)课程资源匮乏,且未能将其纳入必修课范围,重视程度不够;(2)师资队伍不足,师生互动较少;(3)校企合作不够密切,创业教育缺乏企业参与。因此使很多对创业有想法的大学生得不到系统、科学的教育,致使大学生失去创业的积极性。

(三)企业方面的不足。

据调查,很多大学生认为在创业过程中资金是决定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且从我国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投入来看,其主要来自于社会企业居多,但是从设立的基金规模来看,却是十分有限。因此企业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的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创业基金投入不够,二是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实践机会有限,缺乏实践指导。

(四)大学生自身方面的不足。

大学生作为创业教育体系中的主要主体,是创业的践行者,其自身的创业意愿及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创业的成败。虽然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具有思维活跃、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等优势,但从一些创业失败的例子中不难发现其依然存在诸如缺乏管理经验、急于求成、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较差等方面不足。

(一)政府层面的完善对策。

政府层面可根据其不足从两个方面进行相应完善,首先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创业政策体系,积极学习并借鉴国外有关创业政策的高效做法,如增加相应的政府创业职能部门和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大力促进和保障创业政策的真正落实,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健康的创业环境体系;其次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资金投入,加大对大学生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务必使宣传有实效。

(二)学校层面的.完善对策。

首先在创业教育课程方面,学校应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知识的特点,灵活地将其与创业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利用自身专业知识进行创业的能力;其次在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方面,学校应选拔具备多学科领用知识的老师任课,在扩张教师队伍的同时,严格把关教师队伍质量建设,做到教师数量和质量双重保障;最后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定期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返校,以讲座的形式给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亲身传授创业经验,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

(三)企业层面的完善对策。

任何企业都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而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帮助就是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针对企业方面的不足,可从两方面提出完善对策,一是增加创业基金的投入,二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指导。

(四)大学生自身层面的完善对策大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应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面对创业失败的打击;切勿急功近利,应清醒地认识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高创业风险意识;坚持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作为创业准则,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积极主动的学习创业管理技能,使自己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创业践行者。

参考文献:

[1]白晓薇.大学创业教育的误区解读与建议[j].福建质量管理,2016(04).

[2]茂田.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9).

幼儿园男教师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张宗麟先生说过:“幼教队伍中,只有男女教师性别比例合理调配,才能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然而彭淑珍却道出了男幼教的现状:“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及男性择业观念的束缚,教育缺乏‘男性’。有的男幼儿举止行为有女性化的倾向,很多幼儿缺乏健康的个性品质。可见如果中国学前教育不走出这个迷宫,就必然会影响我们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这种现状必须改变,在幼儿教育中加强男性教育刻不容缓。”此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刻的思考和研究。

长期以来,幼儿园都是女性的天下,大多数幼儿园没有正规从事教学的男教师。20世纪90年代以后,丹麦和西班牙幼儿园男教师的比例达到8%左右,瑞典大约是6%。日本幼儿园男教师的比率约为7%,美国幼儿园男教师的比率达到了10%。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我国现有幼儿园的女性专任教师比例为98.13%,男性仅占不足2%的比例。另外,据《中国教育报》3月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当时全国男女幼儿教师的比例为0.3:9.7,在大连的比例是0.05:9.95,武汉市的比例是0.6:9.4,而在国内公认幼儿教育最为发达的深圳,比例是0.04:0.96。中国幼儿园长发展论坛主席李俊杰也认为,全国稳定的带班男幼儿教师不到3000人。

1.很多男幼教毕业后并未从事幼教一职。笔者大学本科学校,自学前教育招收本科班以来,男幼教毕业生共24名,从事幼教职业的仅2名。郑州幼儿师范学校从开始招收男性幼儿教师,截止到,该校毕业男性幼儿教师约50多人,但目前实际坚守在幼师岗位者不到10名。

2.很多男幼教从事幼教工作后很快离职转业。济南幼儿师范学校自开始招收男幼师生至今,共有44人,有36人毕业时进入幼儿园工作,现有18名已经离开幼儿园,坚持在幼儿园工作的18人中除2人是自己开办幼儿园外,只有3人明确表示会继续留在幼儿园工作,其他都表示不会在幼儿园一直工作下去,已流失及将要流失的人数占总男生数的93%,流失情况极为严重。

(一)男幼教在孩子的性别角色认同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是通过不同性别得父亲母亲的榜样强化而形成的。幼儿园里,男幼教扮演着“父亲”的角色,提供的是男人的性别模式,男孩缺少父性教育,易使他们缺乏男性的特点,如刚毅、勇敢,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的表现。同样,女孩的性别认同也需要父性教育的影响。研究表明,缺乏父性教育影响的女孩,性别认识模糊,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时往往会表现出焦虑和羞怯。

(二)男幼教的性格与智力特点对孩子的认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男幼教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更多以操作、探索和变换花样的玩法,刺激、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创造意识,发展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就使得孩子学到与女幼教不一样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男幼教参与孩子的生活,能有效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逐渐提高孩子的认知技能、成就动机和自信心。

(三)男幼教的爱有助于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女幼教对孩子的引导依赖她的女性特征,如关心他人、体贴他人和富有同情心等,而男幼教通常是通过独立、果断、坚强、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和宽容等个性特征影响孩子。孩子在与男幼教的互动中,会潜移默化地模仿和学习男幼教的言谈举止,进而形成体现男人品质的个性特征。

(四)男幼教与孩子互动有助于孩子形成社会交往技能。一方面,男幼教影响孩子的交往态度,使孩子在交往中更加积极主动、自信活跃;(教学论文)另一方面,男幼教在与孩子共同活动中,更多的是以平行平等的形式,给儿童更多的操纵、掌握交往过程的机会。

(五)男幼教是孩子快乐游戏的玩伴。男幼教一般比较粗犷、豪放,他们经常鼓励孩子冒险和探索,玩一些动作幅度大的游戏,给孩子带去无限的乐趣,使孩子咯咯大笑。同时,游戏中的大动作、激烈的身体碰撞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促进动作协调也是极为有利的。

(一)师范院校培养的男教师很少。

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十年来培养的男生总数仅占学生总数的2%,数量极度缺乏。青岛幼师从开始招男生,截止到,共有男毕业生42名,总毕业学生数约为2700人,男生所占比例约为1.5%。长沙师范专科学校1976-20,毕业生总数为5124人,男生数为57人,所占比例是1.1%。

社会学家研究发现:当女性在某一职业中占大多数时,多数男性会脱离这一职业,而男性对某种职业的脱离,必然降低了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再者,历史上“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让大多数男性认为培育孩子是女性的事情。

(三)工资待遇低。

据调查,67%的男教师的月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27%的男教师收入在1500-之间,仅有6%的男教师收入在2000元以上,有的幼儿园还不提供住宿,有的不给买五险。在许多西方国家,工资低也是造成男幼儿教师数量少、困扰幼教发展的一大难题。在芬兰,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也是女性居多。一般而言,芬兰的幼儿园虽然有合格的男性被录用,但在所有幼儿园工作人员中,男性还是只有4%。薪资低和不高的社会地位是人们不太愿意做这份工作的原因。

(四)不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1.幼儿园里都是3-6岁的孩子。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好奇、好动、好问和不能很好的自我照料的特点,幼儿教师不仅要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从吃饭到穿衣无一不需操心,还要精心组织各项活动,使他们在各方面达到适宜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的工作是复杂而琐碎的。

2.幼儿园里女性居多,这给众多男幼教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男女心理不一,他们的关注热点也不一样。幼儿园里,女教师工作之外的交流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家长里短的女性话题,和男教师的共同话题只剩工作。时间久了,男教师会对这种外部环境不满,时常使他们感到心灵上的孤单和生活上的单调,渐渐地被边缘化,产生压抑。

(一)各师范院校增加男幼教的招生人数,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并改变其女性化培养方案。例如,可以给合格毕业的男幼教安排工作等。除了从男幼教的师源上入手,扩大男幼教的招生比例外,在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更应该关注男性实际,体现男性特点,积极探索专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课程培养方案、技能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培养方案、社会实践方案及就业指导方案等。这样,才可以使男幼教充分发挥其优势,获得专业认同感,积极投身于幼教事业。

(二)加大社会宣传与支持力度,鼓励男性加入幼教行业。社会舆论和媒体可以为幼儿园男教师带来与传统观念相冲击的新观念,让公众对幼教这个职业有全新的认识,正确认识男教师在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性,接纳和鼓励男性参与其中,尊重他们的选择,理解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提高幼儿园男教师的社会地位。

(三)加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男性一般都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目前由于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导致许多原本对幼教事业感兴趣的男性止步门外。幼儿园要想留住男教师,就必须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切实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幼儿园男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且吸引更多的优秀男教师加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来。

(四)发挥性别优势,改善园所管理体制。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男教师的特殊价值,在职能设置上,尽量让男教师参与到幼儿园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发展的空间,鼓励创新,挖掘潜力,激发男教师在幼儿园工作的热情和成就感,使男教师的优势和特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以保证男教师内心的自我认同感,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进而增强其自我认同感和自我归属感,消除其心理上的不稳定因素,并最终减少幼儿园男教师的流失。

参考文献:

[1]李玉秋。论我国学前教育需求男教师的迫切性[j].台州学院学报,,(2)。

[3]李小燕,杨宁。幼儿园男教师作用的初步探究[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4)。

[4]母远珍,隽国斌。从“局外人”到“局内人”――对一名幼儿男教师的个案研究。幼儿教育[j].幼儿教育,,(4)。

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当前?影响高职生合理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职业期望与职业定位出现偏差、就业市场不规范、专业特色不明显等。转变思想观念是实现合理就业的前提?同时必须规范就业市场?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加大对实训教学的资金投入?以及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一职业期望和职业定位出现偏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而部分高职毕业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很深?即使进了高职院校也不愿意学习技能。而且?高职生为接受高职教育而支付了高额的教育成本?毕业后期望得到较高的回报?但低薪的现实使高职生就业陷入困境。

二就业市场不规范。

首先?社会对高职生缺乏了解。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用一种以学科为本的模式培养人才?重理论、轻实践?把职业教育视为“二等教育”。部分人认为“高职”就是“大专”?甚至认为“高职”就是“职高”。其次?一些地方和企业不合理的人才战略和盲目的“人才高消费”现象比较严重。再者?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面临转轨改制的新问题?每年万职工下岗?一些单位不可能接收大量的高职毕业生。另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对社会就业产生冲击。以上几个因素造成高职生就业的矛盾更加突出。

三高职教育缺乏特色。

年以后?由于国家出台“三改一补”和“三多一改”的新政策?使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大发展时期?至今还不能妥善处理好职业性与学术性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专业设置功利主义严重、低水平重复等现象?在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上?不能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没有协调好学历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关系?或将高职按普通高专模式进行教学?重视学科课程?而实践实训环节薄弱?职业教育特征淡化?或者按职业技术培训式来进行高职教育?将专业技能和技术的运用和掌握作为教学的唯一?专业理论教学重视不够?基础文化课程开设严重不足。

四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高职生工科类就业率普遍高于文科类就业率?如数控机床、汽车修理、检测等专业的人才供不应求?但这些专业并未因此得到调整或更新?主要原因是经费投入不足。由于设备不足?多数学校实训时间不足一半?学生训练缺乏真实的工作环境。

二、实现高职生合理就业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美元时?仍有的劳动力从事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只能容纳左右的劳动力?目前我国人均收入美元?技工市场有,的需求?却只有,的供应量。因此?整个社会要转变思想认识?重视高职生作为应用性人才所发挥的作用。高职生自身也要转变观念。

二规范就业市场。

在国外?职业教育意味着职业资格准入证明。高职学校对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更新要有一个前瞻性的把握?研究出专业建设中该保留的、该淘汰的、该发展的、该压缩的有关内容并及时作出应对。高职院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对高技能应用性人才需求的预测、预报和宣传。专业口径可宽可窄?宽窄并存?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可持续发展?在方式上可采取“存入”足够学分、“支取”相应学历的模式。高职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一方面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兼职教师主要应从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国家要为校企合作培养的“双师型”教师开通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渠道。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职业院校中实践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实现“双职称”?还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加大资金投入。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投入?政府有必要对学校在资本经营、盘活资源、多方面吸收教育资金等方面提供帮助。同时?国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对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组织向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推动公办职业院校与企业一体化办学?推动公办职业院校与企业管理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方式。

六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应建立学生就业信息卡?构建共享的信息平台?将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引入市场服务的轨道?与社会就业和再就业服务系统相衔接?为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选才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此外?应积极推进“大学生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的软件开发工作?为高职生正确地客观认识、评价自我?并根据自身的能力、职业性向、专长、人格特质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提供必要的指导。

幼儿园男教师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无趣,对数学知识的热情严重缺失。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情景模式的设置、互动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关系,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数学的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缺少的缘由,分析出几点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数学化的有效方法。

一、从三点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严重缺失的缘。

1、在教学中,教师目标不清晰,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合逻辑。

新课改之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引入,但是由于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不是很恰当,对于教学方法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教学也达不到真正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效结合,但是只是一味地求新,在教学方式的理解和运用上理解不到位,对教学情境的设置不合逻辑,这样容易误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课堂的教学起到负面的影响。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和理解“平均分”时,教师引入生活中的例子:鱼塘有7条鱼,打捞上2条,剩余的就是,这样就偏离了“平均分”的实质,因为鱼有大有小,这样举例子就不合理,极易错误地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这种数学教学情境的设置不仅起不到正向作用,还会影响数学的教学效果。

2、生活情境的创设不科学,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没有帮助。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使生活中的情景再现,这一点本身没有错误,但是老师在设置的时候列举的例子不科学,容易让学生产生分歧,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思路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比如,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道这样的数学应用题:市场上的西红柿3元一斤,请问20元能买多少斤西红柿?这道题十分符合生活情景,但是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西红柿的价格我们去买的时候是2.5元啊,还有的市场卖得贵一点,这样学生就西红柿的价格产生了讨论,课堂的气氛是活跃了,但是学生的讨论却偏离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没有达到生活化的教学效果,把课堂的教学主次颠倒了,所以,老师在选择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合情合理,合乎数学知识,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意义。

3、教学目标被生活经验取代。

对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即是将生活经验融入数学教学中,在此基础上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但是如果在数学教育中,太注重生活经验教学,这样就会对学生数学化意识的形成起到负面影响,同时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作用也不大。例如,学生在学习两步应用题的时候,老师可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亲自去超市买东西,给他20元钱,让他买3支圆珠笔和4支铅笔,之后这个学生按要求买回来了圆珠笔和铅笔,并且也拿回来了正确的零钱,虽然数学教学意识在生活中有了很好的应用,但是并不代表这个学生真正掌握了两步应用题的解法。

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的合理方案。

1、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生活经验的累积和调节。

由于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知识要与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才能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要实现数学化的教学模式,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调节,对学生思维方面要给予不断扩展的空间,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2、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主导者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当大,在教学质量上教师要认真做好工作,加强对数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在课前要做好备课,对于案例的设置要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并且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合乎逻辑,教学目标要明确。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3、设置的教学情境要合乎逻辑,与教材知识相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很关键,因此,教学情境的合理性、科学性很重要。数学学科情景模式设置的主要特点是既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要能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能使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上再现。引用多媒体技术,运用视频、广播、网络等方式,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在样式上有所创新,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化,数学课堂的效果才能得到真正地提高。

幼儿园男教师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俗话说,“从广东到北京,买的没有卖得精”,就是说,在商品买卖的过程中,卖方在信息上掌握的比较全面,在交易过程中,卖方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对买方进行质量、价格或者服务上的欺骗,以谋取超额利润。现在中国市场上比比皆是的假冒伪劣商品就是典型的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这与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不相适应的。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契约经济,要求所有从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诚实经营,信守承诺,如果参与者不守信用,会使交易成本大大上升,经济活动陷入混乱,每个参与者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经济的发展,破坏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社会的稳定。

(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据商务部报道: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由于失信现象的严重性,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发展难、融资难的问题。随着企业生产及规模的扩大,企业避免不了会发生借贷和融资业务,债权人以有条件让渡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则按约定的日期偿还借贷或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中小企业拖欠货款或贷款已是屡见不鲜,这些成为我们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关键在于企业的信用管理缺失或不到位。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比较滞后,信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比较单一,这与当前经济发展和我国的贸易大国形象是不相称的。统计表明,中国仅11%的涉外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信用管理制度,此外,我国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和西方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美国90%的企业是采用信用赊销的方式和手段;欧洲的信用销售率也达到了80%以上,而我国的企业信用销售率平均在50%以下。由此可见,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不仅仅是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三)政府有效监管、依法纳税的需要。

在美国,有一句谚语“人的一生,有两件事无法避免,就是死亡和纳税”,而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偷逃税收现象依旧大量存在,企业的信用失守致使国家监管无效、税收流失。还有三鹿集团本是中国企业500强,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品牌价值也超过百亿。然而由于三聚氰胺事件,这些历经几代人形成的资产顿时化为乌有,集团3万职工被迫下岗。不仅如此,该事件对于整个奶制品产业可谓是灭顶之灾。在征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些不诚信行为不仅对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也在考验着政府的工作效能,更对扩大内需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以上现象原因在于企业信用缺位,行为脱离政府监管。首先政府对企业进行信用监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政府行为服务社会的重要表现,如果没有政府对企业的信用监管,那么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建设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这是企业信用管理建设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

(一)市场经济环境中利益驱动下的道德缺失。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目标是逐利,如果企业失信的成本远远低于获利,那么大多数企业的行为就会自然趋向失信,以获取超额利润,而守信的企业会因在竞争中守信成本较高,处于劣势而被淘汰,这也是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战这种到处上演的恶性竞争方式使企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降低质量和服务,消费者更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吃亏上当。以上因素直接导致企业在利益驱动下道德缺失、信用失守。

(二)信用管理制度及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在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一般都有较为健全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包括立法和执法,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监管、对全社会信用教育的研究开发等。我国在这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立法方面,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中虽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立法仍然滞后。在执法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相当严重。在对一些失信和诈骗案件的处理中,还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惩罚和道德惩罚。政府对信用领域监管薄弱,对从事企业信用服务的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审计、法律服务和征信中介、资信评估等)缺乏监管,造成虚假信息盛行。同时我国企业很少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人员,这首先易导致因授信不当使合约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现象的频繁发生,又会因对合作客户信用状况缺乏了解而受骗上当。

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一)构建秩序优良的社会诚信空间。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首要从道德源头上抓起,加强全社会信用意识,树立社会良好信用意识观念和诚实守信原则;从道德观念上,培育企业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动的“诚信”观念;从法律制度上,加强对违约失信行为的惩处和执法,增加失信成本,逐步完善信用法规制度,从而构建秩序优良的经济社会诚信空间。

(二)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体系。

逐步建立并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体系,建立适应企业信用管理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信息网络把企业的银行、税务、工商、海关、商检、质检等信用记录进行征集并互联起来,从而建立一个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评价、管理的完整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体系。例如早前中国人民银行对企业的银行信用信息设立的征信管理数据库系统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监管。

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信用评级机构的资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监管方式等具体内容,同时要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通过实施机构资质和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认定制度,完善评级机构统计报告制度和信息披露机制,强化对评级机构执业行为的检查和督导等措施,防止个别信用中介的诚信危机导致整个信用评级行业失去应有的社会功能。要完善评级机构的制度建设,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应当从规范其收入来源、制定评级收费统一标准、建立评级人员回避制度、评级职业守则的监督机制等方面,完善评级机构的制度建设。从而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社会信誉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实现企业诚信,需要全社会诚信经营的氛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树立诚信为本的理念。企业自身要把诚信管理摆在企业文化和竞争力发展的核心位子,规范其市场契约行为,同时要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上的主导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法规体系,强化信用监管,构建信用激励机制,着力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江苏:切实履行合同监管职能创新企业信用管理机制[j];工商行政管理;15期。

2、崔昆;;企业信用建设刍议[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期。

3、王钰;;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选择[j];辽宁经济;年09期。

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英语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强调的是实用性,即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专业水平。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考取各种等级证书,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课程的认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优化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保证英语教学的效果[6]。同时教师在对英语课程设置时,应从学生的个体出发,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训练,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3.2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正确认知。

观念能够影响主观行动,因而实现英语教学职业化过程中要求英语教师树立职业化的教学理念,对当下的教育局势形成正确的、科学的认知。同时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掌握市场对学生的能力需求,并根据学生的个性,正确定位各个学生的培养方案。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材、教学方式等等。此外还要求学校能够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职业化能力和专业素养来保证教学活动、教学计划更具针对性,实现英语的职业化教学。

3.3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高质量和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英语专业是一个具有国际性特点的专业,在未来的就业活动中也会参与到国际活动中,因而要求教师对外国文化必须熟悉,不仅能够教学生英语,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其次英语专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如何择业就业成为学生关注的重点,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化道路加以引导。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养。高职院校要想达到以上的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制定科学的招聘制度;其次对已在校的教师,组织他们参与教学研究、职业化培训等活动;最后要求教师开展自我能力的提升,如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对不同职业的了解,使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将行业知识有机地同英语听说读写的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3.4设计科学的课程内容。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同专业分割的问题,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将各个行业的专业知识纳入到英语课程中。例如在英语口语表达课程中能够以某企业的项目书解读作为契机,增加学生对于该行业的专业术语、行业规则的认知,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推动教学职业化发展。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调查不同行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的专业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专业英语、法律英语等等,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满足不同行业的职业需求。另外,因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专业基础薄弱,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循序渐进。

3.5健全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必须健全和完善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保证英语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全面性。首先构建行业、企业和院校等多方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的体系,打破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全过程监控学生的学习活动,保证评价的综合性与合理性。其次应保证评价范围的全面化,不仅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加以评价,还需要对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加以考核,使其符合企业的岗位要求。只有健全评价机制,才能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英语教学的职业化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英语职业化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源良莠不齐、指导思想模糊、师资结构单一、课程体系落后等,导致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低下,不利于英语教学的职业化发展。基于这些情况,高职院校应准确定位英语的职业化教学,积极转变观念,加强认识,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健全评价机制,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职业化水平,促进高职英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园男教师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整个会计行业之本。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诚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近几年国外的安然事件、施乐公司事件,国内资本市场出现的银广夏、蓝田等事件,足以说明会计行业也面临一场严重的“诚信危机”。可见,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缺失现象成了全社会面临的课题,解决会计诚信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水平,已是整个会计行业的当务之急。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利益驱动的低成本是使会计诚信受到严重挑战的内在原因。会计舞弊行为泛滥,最主要根源在于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驱动,两者往往是互相联系的。在政治上,政府对企业业绩考核目标的不完善造成单位盲目从大,疯狂造假。当前,政府还未完全摆正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的现象仍较严重。这种体制的存在,势必迫使企业管理者通过会计舞弊,粉饰经营业绩来达到其目的`。在谋求经济利益方面,企业都是通过隐瞒收入或虚增成本来达到少交税款的目的,通过虚假信息披露,操纵证券市场股价,以达到从市场上骗取额外收益的目的。利用虚假会计信息,从银行或其他金融信贷机构手中套用资金等。

2.失信成本低是会计造假的内在动力。目前我国对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很少追究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责任。对造假者来说由于打击力度不够,惩处不到位,使得造假成本太低,并且他们以身试法所获取的利益远大于付出的代价,代价越小,谋利越高,造假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

3.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为会计失信提供了可能。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的,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人、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人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4.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因素。从外部监管来看,监管的重点没有随着市场的深化而转移,政府监管的力度不够,角度不正,国家审计力量不足,监督落实不到位;社会审计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难免对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甚至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其他专业监督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全面的社会监督体系。从内部监督来看,有些企业或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或执行起来流于形式,使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得不到控制。

5.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道德是会计失信的内在因素。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有少数会计人员道德较低,利用职务之便编造、篡改会计数据,进行贪腐等违法活动。其次,会计人员大都受制于人,会计工作缺乏独立性也是造成会计信息诚信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我国会计人员利益不确定性及不对称性,造成一些会计人员要么急功近利,要么铤而走险,严重失信。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研究。

1.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惩处机制。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应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推出,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二是加快出台新的具体的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法规建设:不断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减少规范性会计信息失真的空间;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补充惩处条款;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2.强化会计监督体系。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社会监督体系、政府监督体系三个层次。有效的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可直接使契约各方受到约束,有助于有序制度框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防范不实会计信息的形成。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项:建立健全各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和控制制度,使其真正发挥基础作用;完善政府监督体系,加大对违法性失真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充分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使会计信息在质量上无技术性差错。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建立一套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实现监督评价作用。良好的会计环境应包括:健全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其中以企业会计制度最重要,明确会计人员只能做什么、怎样做,重在调整职业行为;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明确会计人员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更好、重在调整内心的思想;单位领导人不能利用其特殊地位干涉会计工作、施加影响使其背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应带头保证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参考文献:。

[1]雷又生等:会计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j].会计研究,,(2)。

[2]国家会计学院课题组.“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会计研究,(1)。

[3]王荣华:谈会计诚信的内在要求.财会月刊,2003(2)。

幼儿园男教师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修养和道德准则。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高校开展感恩教育,首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处在一种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环境中,学生与家长、老师或是同学之间普遍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开展感恩教育,正是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来促成学生养成感恩的意识,培养学生增强爱心,服务社会的自觉性,进而使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也让大学生更加自觉的严格要求自己,学会承担责任,并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和不断求学的精神。其次,感恩教育契合了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教育的要求。注重人文修养,有助于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感恩教育也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是祖先留下来的精华,对人类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因子。大力倡导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增进知识,也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育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平衡,积极面对生活。无论如何,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知恩感恩,都是其贯穿一生的宝贵财富。

二、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边缘化,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高校教育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主要是把重心放在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上,从而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课程设置里基本都没有直接涉及到感恩教育的内容,大多都是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口头性的引导内容,教育缺乏现实性,不能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

(二)感恩教育理念模糊,方向不明确。

理念关乎着方向。教育教学的关键不应当是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应当朝着更长远的目标去努力。然而,由于教学引导的偏差,不仅仅是老师,学生眼中的感恩教育同样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提到感恩教育时,学生就想着如何在眼下为父母做些具体的事情,以彰显自己的孝心,提升自我的道德认知。教师更多的是强调“知恩图报”,要求学生遵规守纪,不辜负国家和家庭对自己的培养。然而,受传统伦理道德要求的影响,模糊理念上的感恩教育已经不符合中国培养全面人才战略计划的要求。现如今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应该更加注重时代性和全面性,拓宽思维,方方面面的加强学生对感恩教育的引导,而不拘泥于一时一事,要全面贯彻,亲力亲为,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增进对感恩的理解,而不是把它当成作业一样只是简单的体会一下这种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进而失去其作为人生内涵的重要意义。

(三)教育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偏低。

目前,高校的感恩教育尚处在探索研究的初步阶段,教育方式继续沿袭了传统德育教育的习惯,主要以课堂讲解和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的双向交流。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以播放视频和讲授故事的形式存在,可是形式依然单一,长此以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仅实践教育内容少,教师本身也很难做到“知行合一”,自身表率性不强,本身就缺乏相关的素质修养,课程本身也就很难起到说服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够有效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把教育搞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起到感恩教育的真实作用。

(四)大学生自身意志薄弱,主观能动性不强。

随着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市场经济的充分调动下,大学生的情感意识也逐渐趋于自由化,自主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得到加强,但随之而来的拜金主义、享乐思想也变得严重起来。部分学生不仅不珍惜在校时光,还整天攀缘附会,对父母和社会为他们所提供的一切感到理所应的,不仅如此,稍遇挫折还喜欢怨天尤人,感恩之心也逐渐得以丧失。在校期间,经常埋怨伙食不好、基础设施条件差。他们更多的是从自我满足感出发,一味索取不懂得付出,价值观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显得尤为混乱。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正当其时”,不仅“功在当代”而且“利在千秋”。

三、高校加强感恩教育的措施。

(一)优化校园文化,创建感恩教育的良好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是贯穿大学生活始末最为具体的表现,是一所学校最为独特的写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教育影响力。因此,一所大学的文化氛围也将直接决定着在校学生的未来发展,高校加强感恩教育首先要创建校园感恩文化,从而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来熏陶和引导学生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学校的感恩文化建设,可以首先从形象入手,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感性上的认识,应充分利用板报画廊、电子橱窗、校园报刊、校园广播站和校园网站等传媒,让学生目有所及、耳濡目染;其次,以上率下,要求每名教师从自我做起,切实践行相关要求,以自身行为做表率,不仅要在课堂上加强感恩主题的教育,平时工作生活中也要注重自身的行为要求,切实做到为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彰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适时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通过社会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不同的人和事,同时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行为的操作深入了解生活,充实自我人生,在这样的实践生活中学生就更容易尽早的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体验作为社会人的责任和意识。具体操作过程中,校方可以利用一切时机举行以感悟亲情、尊重教师等主题的感恩活动,诸如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制作感恩为主题的横幅、征集“感恩心语”定期发至校园网站、报刊等,以具体的行为活动培育学生感恩的情怀,教导学生要能够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进而达到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理想人格的目的。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的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支教活动等,在具体的时间和环境中让大学生体验社会生活,从而增强大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大学生们能够自觉的形成正确的感恩观念和行为。

(三)以考促训,建立有效的感恩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在以考核机制促进教学的现实情况下,要想使感恩教育取得持续、优异的成果,就该建立卓有成效的感恩考核评价体系。各大高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地域环境、办学特色、教学条件等,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适宜的感恩教育目标,并建立多元化的感恩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对感恩教育实施量化标准,定期对学生予以考核。例如将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综合素质考评体系中,制定学分制,用分数评定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和引导,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