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评课稿(通用15篇)

时间:2023-10-31 17:18:10 作者:文轩

范文范本是一种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并丰富表达方式的有效资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提高。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p58-p6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发展空间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发现、总结、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流程:

1.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能看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教室里就有许多这样的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适时抽象出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

2.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的特征。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初步感知:摆一摆。

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探究特征。

学生分小组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根据摆长方形的过程及用直尺量、把长方形纸对折等活动说明对边相等。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说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汇报交流。

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说验证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长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宽。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利用学习长方形的方法,自己去探究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正方形有哪些特征?正方形有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拓展。

(1)用6个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小正方形拼一个大正方形。

在学生寻找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既可以在教室内找,也可以在挂图中找,先找正方形,再找长方形。在学生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角和边有什么特点,多指名说说。

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折、量、比等实践活动来验证长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直角,两组对边相等的特点。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有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58~60页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第61~62页教学周长的含义;第63~65页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66~69页是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首先是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点。教材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指出一些形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引出本单元的研究对象。

教材希望学生主动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因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内容、线索,并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学生拿几张(注意:不是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折、量、比,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第58页的几张照片,起启发和鼓励学生操作的作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对几个图形的操作后发现的,是在交流中呈现的。学生的发现往往是点滴、无序、不系统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交流时经历无序有序零散完整的过程,两个小卡通的对话是众多学生的发现经过整理后的概括。在学生分别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后,教材要求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相同的地方吗?引导他们比较这两种图形,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角并且都是直角,都有四条边并且对边相等。教材组织学生进行比较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巩固对图形特点的初步认识,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只要求学生知道这两种图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现在还不讲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想想做做围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设计安排。第1题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曾经在钉子板上围过这两种图形,那时他们是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认识围的,现在再次围这些图形,要紧扣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思考和操作。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围成的图形有什么特点。第3题把一张长方形纸按照图示的方法折、剪,并问学生剪出的是正方形吗?为什么?要求学生根据正方形的特点以及折、剪的过程作出解释。这道题再次让学生感受长方形与正方形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第4题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大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点。其中用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答案是开放的,各有两种不同拼法,有助于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也是本节教材的知识。第59页先告诉学生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然后在想想做做中练习。第5、6题再现了什么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什么是正方形的边长,并结合度量和估计突出长、宽与边长都是线段的长度。第7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通过画图形并说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长、宽与边长等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这部分学习内容的认知结构。

2联系实际事例教学周长的含义,初步建立周长概念。

围成的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教材中没有出现抽象的周长定义,只要求学生联系实物与图形理解周长的含义,能通过自己的操作表达对图形周长的理解。

第61页例题,先出现一个儿童游泳池,池的上口一圈边线用粗黑线表示,教材通过卡通说出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这句话里的池口黑色边线的长直观形象地描述了周长的属性图形一周的长度。例题中又画了一双手在用绳子沿树叶的边围一圈,并把绳子拉直放到直尺上量长度,其中前一幅图突出一周,后一幅图突出周长是长度。再次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树叶的周长,同时还让他们看到可以拉曲成直,便于度量周长。

试一试引导学生继续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和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认知迁移,以对物体表面周长的认识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在说、量、算等活动中,理解平面图形一周所有边的长度的总和是图形的周长,这里面既有周长的概念,又有计算周长的基本方法,两者有机融合成一体。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周长,什么是四边形的周长,明确这些图形一周的长是它们的周长。然后要学生说说怎样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可以用细线沿图形的边围一圈,拉直了量一量;也可以分别量出图形各条边的长,再相加。

想想做做第1~3题起巩固周长概念的作用,其中第2题通过描出各个图形的边线,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的长度总和。第4、5题测量或计算图形的周长,第4题特意在各个平面图形中设计了长度相同的边,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各图形的周长,为以后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打下基础。第6题引导学生把对周长的认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是一道实践活动题。

3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第63页例题计算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篮球场的形状是长方形,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是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鼓励学生想想算算,希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可能根据周长的含义,采用把各条边的长度连加的方法求得周长。有些学生可能联系长方形的特点,或者先分别算出两条长的和与两条宽的和,再相加得到周长;或者先算出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教材要求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由于学生尚未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所以求长方形周长暂时应分步列式计算。教学这道例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求它的周长就是求什么,为寻找算法确定方向。第二,在交流算法时首先要抓住是怎样求各条边长度总和的,其次才是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因为各种算法的式子虽然不同,但本意是一致的,都是根据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列出来的。差异在于有没有利用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个特征。第三,能想到先算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这种方法的学生不会多,对这种算法的讲评要多一些,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这种方法。

教材第64页试一试通过求手帕的周长这个实际问题,继续让学生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预计学生不会有困难。无论是长方形周长还是正方形周长,教材中都没有出现计算公式,主要原因是鼓励学生探索、尊重学生的创造,逐步从算法多样到算法同一。至于计算公式,在以后的教材中会适时总结的。

想想做做共六道题,第1~3题以巩固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方法为主要目的,学生或是利用题中给出的长、宽或边长的数据求周长,或是先量出长、宽与边长的长度后再算周长。第4、5题解决与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题使学生明白,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不仅仅是数学中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广泛的应用。第6题是答案开放的题,能使学生看到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

练习六是全单元的整理与综合,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等各个内容。练习设计避免过多的纯计算训练,注重周长的实际应用、估计图形的周长以及图形的拼合变化。第7题在方格纸上设计周长20米的花圃,教材举了一个长方形为例,学生的设计不要局限于长方形。什么形状的图形、画在方格纸的什么位置上都可以,只要图形是封闭的、周长是20米都是正确的设计。

4实践活动富有基础性、操作性、开放性和合作性。

《周长是多少》这次实践活动的五个内容都是围绕周长的含义与计算设计的,这些内容中既有长方形、正方形,又不局限于这两种图形。分别让学生围、搭、拼、量、算、估,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对平面图形周长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线围自己喜欢的图形,用小棒搭、用小正方形拼自己想的图形,方法和答案都是开放的,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活动效益。量一量要求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教材通过你量了哪几条边?是怎样算的启发学生寻找比较简单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实践活动中的各个内容都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完成,要求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同时加强合作交流,集思广益,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从而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互补。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长方形纸,正方形纸,方格纸,一根线,三角板2副,钉子板,橡皮筋2根,10个小正方形,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认知准备。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相机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纸片)。

学生自由说一说。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你在家里或其他地方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呢?

二、探索新知。

1.提出猜想。

教师分别板书并作标记。

师:大家都注意到了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非常好。但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进行验证。

2.动手验证。

提问:你准备怎么验证呢?

学生验证并在小组内交流。

(1)验证长方形的特点。

梅花组汇报完引导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

(学生汇报完)引导:刚才大家研究了不同的长方形,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和左、右两条边分别相等。上、下和左、右都是面对面的,还可以说得更准确些,把上、下两条边叫做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叫做另一组对边。那么,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另一组对边也()。

提问:我们验证了长方形边的特点,那大家的猜想可以怎样修改得更简洁一些?

(长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还有什么特点呢?(四个角都是直角)。

玫瑰组汇报完引导其它组进行补充。

谈话:现在你知道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

提问:你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请你先自己想一想,再与同位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

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不但对边相等,而且四条边都相等。

谈话:长方形、正方形每条边都有各自的名称,你想知道吗?请你打开课本第59页,读一读中间部分长方形与正方形图下方的一段文字说明。

阅读后组织交流谈话:谁来说一说长方形与正方形每条边的名称。

学生自由说一说,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直观图旁相机板书:长宽边长。

(师出示长方形纸片)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指一指长与宽。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小组内的长方形及正方形,指一指长方形的长与宽,再指一指正方形的边长在哪里。

三、实践活动: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制作的材料(钉子板和2根橡皮筋,两副相同的三角尺,10个小正方形,方格纸,10根小棒),每个小朋友从这5种材料中选择一种做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选什么材料,每人尽可能不相同。

学生选择不同的材料开始制作。

2.成果展示。

小组汇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选择什么材料,怎样做的长方形与正方形。

四、拓展应用。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刚刚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唐老鸭考大家:(猜一猜)。

1、我的背后躲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呢?

2、我的背后躲着一个长方形,一条边长是20厘米,一条边长是16厘米,另外两条呢?

3、我的背后躲着一个四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它是什么图形?

(学生折出正方形,展示折法。)。

五、全课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3分钟)。

我以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过程中,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归纳这三个环节。

1.首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一特点,然后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3.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计算公式是最简便的。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接下来是探索正方形周长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长方形周长的铺垫,本环节我完全放手给学生。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

(三)实践应用(15分钟)。

(四)反馈总结(2分钟)。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对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能够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冯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三年级数学上册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且又有自己的创新,将龟兔赛跑引入本节课中,让学生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问题“谁跑的路程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做到了问题导学,引起学生的思考。

设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通过测量出每个边的长度,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周长的方法。通过学生列出的不同计算方法,引导每个算式中不同的数代表不同的含义,最后得出最简单的一个作为周长的计算公式。

概括出本节课的新知后,首先解决了本节课一开始的龟兔赛跑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并练习用公式计算。又采取了不同形式巩固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判断中有易错点和难点,突出了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最后又以计算拼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的周长提高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周长的本质和计算周长的方法,并且强调了重合的边。

长方形周长公式中小括号的作用,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倍数关系,单位的统一,拼接方法和周长不能相加的原因等等,几个突出的重点都做到详细讲解和强调,提高学生的认识意识。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对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解释不够透彻,它是两组领边的和或者是两组长和宽,这一点王老师做到了很好强调和摆图。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比较可以举一些实际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周长的大小和不确定性,增强学生生活感受意识。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一些初步了解基础上,进行更深一层次的学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名称,为下一节学习周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带着这些思考,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在操作中探索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并提出自己的猜想后,启发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工具,用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方法验证猜想,让每一个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点,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里、班级里进行交流、讨论,真正地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在练习中巩固新知,体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练习,能将所获知识逐步内化,形成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日积月累就能逐步稳定、转化,形成智能。在练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等性格。所以,安排好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堂课上我设计了“围一围”、“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估一估”“画一画”的分层练习,从围长方形、正方形到拼长方形、正方形,再到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最后自己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一步步深入,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

能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课件。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主动探究(预设3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导学单:

1、拼一拼。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

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2)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会相等?另一个多边形的周长也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转化的方法,把多边形的周长转化成正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来解决,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3、画一画。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师: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小结:通常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有条理的列举出各种不同的长和宽。列举的时候要有一定地条理。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估计周长时,先估计其中某一段的长,再通过估算得出结果。也可以先画出与相关图案大小接近的简单平面图形,再由这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推算出该图案的周长。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围一围再量一量的策略达到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时。

教学目标。

2、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及长、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习旧知。

1、教师出示信封,里面藏着一个“四边形”,你猜可能是什么图形?

师:同意他们的观点吗?都有可能,不能确定。

2、老师提供信息“这个四边形有四个直角”,谁来猜一猜?

预设:

生1:我猜信封里的图形是长方形;

生2:我猜信封里的图形是正方形;

生3:我猜信封里的图形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

3、师追问:判断的理由。

生:如果对边相等就是长方形,如果四条边都相等就是正方形。

(师课件出示)。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思维敏捷,条理清楚,说的是有理有据。

4、教师信封中到底是什么图形?师出示,请同学们大声说出它的名称并说出它的特征。

5、你还知道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哪些知识?

预设:

……。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愿意到前面来指出它们的周长。

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倾听。看清起点,绕边一周,回到起点,头尾相接,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猜测、感悟的过程,唤醒学生的思维,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本质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学生在用手比划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同时,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搭建了新旧知识间的桥梁。

二、问题引领,导入课题。

课件: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你认为是什么结果?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预设。

生1:长方形的周长长;

生2:正方形的周长长;

生3: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师: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你有什么办法吗?想办法把周长算出来再比一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引领,从学生的认识出发,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自然将学生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哪些数据。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长方形,动手测量。

2、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只要测量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3、根据图中长方形的长和宽,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4、展示交流。(结合图形,说一说你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预设:

生1:6+4+6+4或4+6+4+6(运用我们学的周长的概念)。

生2:6+6+4+4(把数据分类,长、宽各一类)。

生3:6×2+4×2(他在数据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高一级的加工,先求出两条长的长度,再求两条宽的长度,最后合起来)。

生4:(6+4)×2(谁懂他,在理解前三个算式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明确第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他不仅学会分类,还运用了长方形的特征,采用分组法。)。

5、比较优化,得出结论。

(1)师:想一想为什么这些方法的算式不同,却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呢?(算式都是计算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

(2)全班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

预设: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种方法的要两步,其他的要3步。

6、归纳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历思考与分析,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1、出示自学提示,自主探究。

通过长方形周长的探究,你能否很快算出正方形的周长?请你自己试试看。

2、结合图形说一说,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比一比,找出最简便的方法?

预设:

生1:5+5+5+5=20(厘米)。

生2:5×4=20(厘米)。

3、归纳总结: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板书)。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充分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研究能力。

4、说一说哪个图形的周长长?

四、练习巩固。

(一)基础应用。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块边长20分米的正方形桌布,要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二)问题解决。

(三)思维拓展。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三角形、八边形)。

2、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3、一个长方形,相邻两条边之和是20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知识掌握不但牢固,做到学以致用,而且具有超强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梳理总结,巩固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了解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发展空间思维。

发现、总结、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教具:挂图、小黑板学具:卡片。

1.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能看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教室里就有许多这样的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适时抽象出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

2.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的特征。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初步感知:摆一摆。

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探究特征。

学生分小组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根据摆长方形的过程及用直尺量、把长方形纸对折等活动说明对边相等。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说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汇报交流。

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说验证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长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宽。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利用学习长方形的方法,自己去探究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正方形有哪些特征?正方形有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拓展。

(1)用6个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小正方形拼一个大正方形。

在学生寻找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既可以在教室内找,也可以在挂图中找,先找正方形,再找长方形。在学生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角和边有什么特点,多指名说说。

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折、量、比等实践活动来验证长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直角,两组对边相等的特点。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有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体会成功的感觉。

教学重点、难点: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尺子、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填空题。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

2、方形和正方形都是_______线段围成的图形,所以它们都是______。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它们的角都是_______;长方形相对的_______相等,正方形的_______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导课: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呢?大家猜猜看?齐读课题。

2、学习例2:

(2)集体订正。

(3)出示,鼓励学生用第三种方法计算。

板书:(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3、练习:打开书看42页第一题,你肯定会做,请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能用三种方法更好。叫学生板演。

5、学习例3:[小学教学设计网,]。

(1)出示:求它的周长就是求几个5的和,[口答算式]。

(2)小结:板书: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6、练习:43页的第一题,能不能围一圈必须先求什么?还要注意单位,请独立完成。叫学生板演。订正。

师:如果是70厘米够吗?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题:[请打出手势]。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2、正方形的周长除以4就等于它的边长。()。

3、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形状大小一定都一样。()。

4、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就是12厘米。()。

(二)填空题。

1、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_______厘米。

2、用一根4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_______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长8厘米,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

4、一条绳子正好围成一个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的长方形。如果改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________它的边长应当是________。

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0厘米,宽是2厘米,长是_______厘米。

四、能力拓展:

[如果你能闯过这一关,就说明你是最棒的]。

1、用两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作业:

3、书44页第二题,量出它的长与宽,求出它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反思

【复习目标】。

要求孩子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

课堂上,分享了孩子们的复习成果后,依然是以练习来检测孩子们对这一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查漏补缺。

【意外收获】。

这样一道题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道创编题:下面是小青蛙三天的'晨跑线路图,算一算小青蛙哪一天跑得最快。第一天小青蛙是沿着正方形的跑道跑的,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第二天小青蛙是沿着长方形的跑道跑的,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3米;第三天小青蛙是沿着三角形的跑道跑的,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都是4米。(图略)。

在孩子们独立练习后我们进行交流。请了几个孩子回答,他们都能正确流利地回答。刚想过渡到下一题,一生举手想发言。

生1说:求长方形的第二张图,我还有一种方法:3×6=18(米)。他的语气总是那么自信。

我有些意外,但又迅速领会了他的意思。我问孩子们:他这样列式对吗?

生2:不对!怎么能用长乘宽呢?又不是求面积。

她的回答又给了我一个意外,因为她的已有经验已经超出了我预计的范围。我没有表态正确与否,但忍不住表扬了她:求长方形的面积,我们还没学呢,你就知道方法了,确实是长乘宽。真聪明!

大部分孩子都持否定态度,个别孩子在沉思,或许是因为生1列的算式,有些孩子会愿意试图去寻找有说服力的证据。要知道,生1最擅长古灵精怪的思考,往往最后都会让大家心悦诚服。

一分钟后,生3回答:我明白了,这样列式是对的!两条长是两个6,两条宽合起来是一个6,一共有3个6,所以列式为3×6。

生1在拼命点头,仿佛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战友。其余小朋友也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

这时,生4还有话要说:我还可以这样理解3×6,两条长里有4个3,两条宽是2个3,一共是6个3,就是3×6。

大家一下子都眼睛发亮了,情不自禁地在点头。我笑着对孩子们说:这样的想法真有创意!不过像刚才这些情况,在解答时,我们最好要简单写上思考过程,这样才能一目了然。

【心底声音】。

很多时候,孩子们的想法确实有着它存在的理由,我们要学会倾听,让孩子说出真实的想法,就能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复习课,也会有精彩诞生!

数学三年级正方形教案

1、 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发现的过程。

2、 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

计算和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请看大屏幕。

1、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一)实验,猜想

学生反馈:利用面积计、长乘宽……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长乘宽呢?

(一)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

b、说出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c、组长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反馈拼图情况。

探究提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你们小组摆的长方形,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跟( )有关系,有( )关系。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反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哪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把长方形的长缩短3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刚刚的小正形摆一摆。(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由此我们发现,只要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试一试:

小明家的方桌宽9分米,小明爸爸想给方桌划一块玻璃,请问要划多大的一块玻璃呢?

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通过它我们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许多图形的面积。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动手测量、探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不同计算方法,认识比较简便的算法,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生畅所欲言。(围图形一周的长度称之为周长)。

学生计算,师检查。

3,刚才,我们已学会求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研究的内容。(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通过提问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找到准知识的生长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呢?(学生在教室找长方形物体的面)并指出它的周长。请一位同学找一找课本封面的周长,接着问:你们能求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学生学习的材料是自己在寻找的结果中任选的,而不是书本给定的材料,它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这样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

生: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

师:为什么?

生:大胆回答.。

师:你们又如何得知它的长和宽呢?

生: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量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

师:你们在量的时候量了几条边?

生:量两条边。

师:为什么只量两条边呢?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只要量它的长和宽就好了。

小结:要想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2,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

师:你们会自己求吗?(小组活动)看谁的办法多。

3,汇报成果: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第一种方法:24+17+24+17=82(厘米)长+宽+长+宽。

第二种方法:24+24+17+17=82(厘米)长+长+宽+宽。

第三种方法:24×2=48(厘米)。

17×2=34(厘米)长×2+宽×2。

48+34=82(厘米)。

第四种方法:(24+17)×2=82(厘米)(长+宽)×2。

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不过我喜欢(长+宽)×2这种方法,因为它来得更简便些,你们同意吗?(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4,巩固练习。

师:这里有这样一条题目,你们会计算吗?

求长方形的周长:

8厘米。

14厘米。

学生板演。(师评讲)。

(本环节教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实验验证的方法,引领着学生主动的学习。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的平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板书学生的汇报结果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既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解题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的策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一张正方形图片)。

生:这是一个正方形。

师:如何求它的周长?

生:要先量出正方形的边长。

师:好,你们来试着求一求好吗?

生:好。

师:现在两人一组来讨论如何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并把过程记录下来。

生自主练习师巡视。

师请两位方法不同的学生到黑板板演。

25+25+25+25=100(厘米)25×4=100(厘米)。

请两位学生说说自己的解法。

生1:正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长的和所以我把四条边长相加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生2: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而且每条边都相等所以我用边长乘4就得到它的周长。

师小结:同学们他们刚才的话你们听明白了吗?你们会求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会了。

请学生小结: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两种方法:1,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巩固练习:好,你们能用刚才的记录来计算这道题目吗?

作业:小白兔的有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分米,手帕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板演师点评。

(这一环节教师在以上的基础上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

三,质疑反思,深化所学。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干兴趣的是什么?

2,你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

3,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回家量一量,算一算家中的电视,冰箱,八仙桌等物体面的周长。

(让学生总结所学,并谈总结最感兴趣的收获,这个过程既假声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收获不仅是知识,还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学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也会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含义的理解,使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2.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

课件

一、口算热身。(3分钟)

练习六第8题

二、练习(27分钟)

【基础练习】

练习六第9题

指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般需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活用练习】

练习六第10题自主练习单:

1.完成第10题

2.菜地一面靠墙,有哪几种情况?

3.“至少”两字是什么意思?应该选择哪一种情况?

引导学生理解:菜地一面靠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长靠墙,一种是宽靠墙。在此基础上讨论哪种情况是篱笆用的最少的。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简易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操作练习】

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1.先求出围成这个图形6条边的长度,最后相加。

2.通过平移可知,这个图形的周长就相当于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创编练习】

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面拓展练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平移法的经验,通过平移帮助学生理解,两人走的路是一样长的,所以两人会同时到达。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6课时周长是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主动探究(预设3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导学单:

1.拼一拼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

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2)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会相等?另一个多边形的周长也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转化的方法,把多边形的周长转化成正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来解决,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3.画一画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师: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小结:通常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有条理的列举出各种不同的长和宽。列举的时候要有一定地条理。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估计周长时,先估计其中某一段的长,再通过估算得出结果。也可以先画出与相关图案大小接近的简单平面图形,再由这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推算出该图案的周长。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围一围再量一量的策略达到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有些学生可能在课前已经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但可能在理解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上遇到困难。在这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设想:

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迁移规律,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扣重点,层次清楚,并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后,安排一组专项练习题,旨在及时巩固所学会公式,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理教学节奏。综合练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旨在强化应用两个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计算技能。最后提高练习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意在因材施教,发展智能。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