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教学设计(通用18篇)

时间:2023-12-07 09:09:02 作者:笔砚

教学计划是为了指导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而制定的详细安排。掌握好教学计划的编写方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发生在生活当中真实的交通事故,明确其危害性和造成的原因。

2、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懂得生命的宝贵,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难点:。

针对对孩子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交通安全提出要求,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交通常识等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

教学用具:。

一.课件:触目惊心的生活中的`交通事故视频1.2.

二.色卡纸.剪刀.双面胶(为了让学生表达心声用绿色色卡纸---因为绿色代表希望,裁剪的形状似叶子的纸条条)。

三.关于交通方面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言:请打开课本,迅速阅读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或者说画面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一种景象?我们居住的地方和这张图所呈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指名学生回答。

师小结:尽管人们居住的地区各有不同之处,但无论是繁华城市还是偏僻乡村,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安全健康地生活,交通安全,一个永恒的话题。交通安全,一个涉及人生质量、家庭幸福的话题。1886年,当德国人卡尔·奔驰发明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做燃料的机动车以来,人类在向现代文明迈进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交通事故这一灰色阴影。下面让我们用心体会一组也许让你眼熟的悲惨的交通事故图,看后谈谈带给你的启示或者你看后的感受。(播放课件)。

《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交流,使学生大致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设想处理垃圾的方法,并能画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一、课前准备:

1、和其他学科老师先沟通交流(如美术老师),帮助同学们用废旧垃圾制成工艺品。

2、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每天产出的垃圾以及社会上怎么样处理垃圾的。

3、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

创设情景。

1、同学们,老师发现每天放学后,值日生把很多的垃圾倒入垃圾坑里,那么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出示有垃圾的纸篓)。

二、直奔主题:

出示图片一:

商场里人们把把一些物品的包装袋随手扔掉。

图片二:在家里爸爸妈妈把废纸和不要的塑料袋等扫进垃圾箱。

图片三:游乐场,人们把吃了东西的食品袋和易拉罐扔进垃圾箱。

图片四:菜场人们把菜叶随地乱扔。

图片五:餐馆里,人们把垃圾倒入下水道流进长江里。

[抓住生活即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并展开思考。]。

2、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呢?

(1)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开始。

(3)全班交流。老师在黑板相机板书――――我的发现。

(一)、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这些垃圾都是人们把自己家的垃圾丢出来的。

(二)、我们小组的意见是这些垃圾时不讲卫生的人随便丢的。

(三)、我们小组同意别的小组的看法,可是有了垃圾比丢掉,留着还有什么用呢?

(四)、垃圾当然还可以有用的。我们小组也是觉得这些垃圾是我们人类的垃圾,但是还可以用。

3、师小结告诉学生,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4、问:怎么处理这些生活垃圾呢?说说自己的看法?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归纳:

(一)这些垃圾可以卖掉。

(二)垃圾也可以再利用。我们可以分开处理的。

(三)这些垃圾可以丢进长江里去。

针对这三个办法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办法好不好。

有同学说:“我反对,不可以把垃圾丢到长江里去的。”

另一个同学问:“请你说一下你的理由好吗?你要把我说服气,我就不把垃圾丢到江里去。”

回答:“因为长江的水会被垃圾搞脏了,这样子的话长江里的鱼就喝脏水,会死掉的。我们人类喝了不干净的水,就会得病。”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请大家想想看就第三个办法你认为对不对?”同学们议论纷纷。

师小结“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就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

[这一环节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比较好。]。

问:你们有更好的办法来减少这些垃圾的产出吗?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师过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觉得有些垃圾可以再利用,今天老师就利用废旧垃圾做了几个物品还设计了一种环保垃圾箱。

师出示制作的装饰品,介绍环保垃箱的用途。

问:你们有更好的想法吗?小组合作把你们的相法画出来。

三、展示台:

(1)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利用垃圾制作的工艺品。

(2)小组派代表介绍设计的环保垃圾箱。

(3)请大家把你们制作的物品和大家交换,去装饰自己的房间吧。(学生互相交换各自的物品并象伙伴介绍怎样摆放。

[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总结扩展:

反思:

1、此次活动的设计联系了学生的实际,打通课内课外的壁垒,把学生在不同时间、空间所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

2、创设生活情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尊重学生的思维、想象和交际能力。

3、生参与面较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生活意识。

《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二、交通安全。

案例|一、3月31日11时55分,河南省潢川县小学生杨明亮(男,8岁),在丰台区富丰桥东韩庄子路口步行由北向南横穿机动车道时,被由西向东驶来的李元元(女,24岁,北京市公交总公司603车队)驾驶的大公共汽车当场轧死。

案例二、2月11日14时5分,大兴区黄村镇狼各庄村村民薛新开(女,7岁)在由南向北步行横穿公路,适有河北省固安县解家务村司机杨建中(男,19岁)驾驶农用四轮车由东向西驶来,农用车将薛新开撞出,薛受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当日死亡。

1、分组讨论、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

三、防溺水安全教育。下面给大家讲几个游泳所带了的惨剧。

(1)20xx年4月23日下午,廉江市安铺镇3男孩结伴下河捞蚬不幸溺水,导致2死1失踪。

(2)20xx年1月8日,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郝家庄上郝村西塘处,因开发商挖沙导致地面出现大坑,聚集河水后结冰,4名小学生和1名幼儿在冰上溜冰时不慎落入坑中溺水死亡。

(3)20xx年3月3日,海南乐东中学2名初三学生到河边钓鱼,不慎落水身亡。

(5)20xx年6月9日,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杨庄中学7名初三学生结伴在莱芜汇河下游游泳时溺水身亡。

(6)20xx年6月9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桃洪镇文昌村5名小学生在桃洪镇竹塘村向家山塘游泳时溺水身亡。

(7)20xx年1月1日下午两点左右,广东汕尾陆丰市湖东镇南四坑水库发生一起溺水事故,造成4名小学生死亡。

(8)20xx年1月7日,河南信阳光山县南向店乡天灯小学发生一起溺水事故,造成4名儿童溺亡。(9)20xx年4月21日,广东珠海中大珠海校区一名20xx级本科生凌某,在校园内沕水湖意外溺水身亡。

(10)20xx年5月5日,北京市吉利大学一名大二学生在十三陵水库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游泳时要注意安全。

1、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2、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相助。

3、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四、用电安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

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五、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六、食品安全教育。

主持人: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

1、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

2、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

3、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4、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装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5、不吃三无产品食物,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

6、不乱吃野果,更不要捡路边的果吃,以免中毒。

七、防拐骗。

带她回家等花言巧语骗取了杨某对他的信任,上了他的摩托车。半路上,他企图_污杨某,却被杨某狠狠地咬断一截舌头。歹徒惨叫着逃走了,但他因落下伤残,很快就被公安机关捕获。

2、讨论案例: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小组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前者不但勇敢而且机智,因为她不但保护了自己,而且打击了歹徒。而后者的'胆孝恐惧不但助长了歹徒的气焰,还使自身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因此,面对不法侵害,特别是严重的不法侵害,首先要勇敢。因为勇气能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1)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2)不听陌生人的话。

(3)不跟陌生人走。

(4)不和陌生人讲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交流,使学生大致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设想处理垃圾的方法,并能画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1、和其他学科老师先沟通交流(如美术老师),帮助同学们用废旧垃圾制成工艺品。

2、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每天产出的垃圾以及社会上怎么样处理垃圾的。

3、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

创设情景。

1、同学们,老师发现每天放学后,值日生把很多的垃圾倒入垃圾坑里,那么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出示有垃圾的纸篓)。

出示图片一:

商场里人们把把一些物品的包装袋随手扔掉。

图片二:在家里爸爸妈妈把废纸和不要的塑料袋等扫进垃圾箱。

图片三:游乐场,人们把吃了东西的食品袋和易拉罐扔进垃圾箱。

图片四:菜场人们把菜叶随地乱扔。

图片五:餐馆里,人们把垃圾倒入下水道流进长江里。

[抓住生活即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并展开思考。]。

2、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呢?

(1)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开始。

(3)全班交流。老师在黑板相机板书————我的发现。

(一)、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这些垃圾都是人们把自己家的垃圾丢出来的。

(二)、我们小组的意见是这些垃圾时不讲卫生的人随便丢的。

(三)、我们小组同意别的小组的看法,可是有了垃圾比丢掉,留着还有什么用呢?

(四)、垃圾当然还可以有用的。我们小组也是觉得这些垃圾是我们人类的垃圾,但是还可以用。

3、师小结告诉学生,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4、问:怎么处理这些生活垃圾呢?说说自己的看法?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归纳:

(一)这些垃圾可以卖掉。

(二)垃圾也可以再利用。我们可以分开处理的。

(三)这些垃圾可以丢进长江里去。

针对这三个办法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办法好不好。

有同学说:“我反对,不可以把垃圾丢到长江里去的。”

另一个同学问:“请你说一下你的理由好吗?你要把我说服气,我就不把垃圾丢到江里去。”

回答:“因为长江的水会被垃圾搞脏了,这样子的话长江里的鱼就喝脏水,会死掉的。我们人类喝了不干净的水,就会得病。”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请大家想想看就第三个办法你认为对不对?”同学们议论纷纷。

师小结“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就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

[这一环节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比较好。]。

问:你们有更好的办法来减少这些垃圾的产出吗?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师过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觉得有些垃圾可以再利用,今天老师就利用废旧垃圾做了几个物品还设计了一种环保垃圾箱。

师出示制作的装饰品,介绍环保垃箱的用途。

问:你们有更好的想法吗?小组合作把你们的相法画出来。

(1)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利用垃圾制作的工艺品。

(2)小组派代表介绍设计的环保垃圾箱。

(3)请大家把你们制作的物品和大家交换,去装饰自己的房间吧。(学生互相交换各自的物品并象伙伴介绍怎样摆放。

[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此次活动的设计联系了学生的实际,打通课内课外的壁垒,把学生在不同时间、空间所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

2、创设生活情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尊重学生的思维、想象和交际能力。

3、生参与面较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生活意识。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中第三单元中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在单元整合这一思维模式的指导下,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安排了“我们身边的垃圾”,以“身边”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通过发现了解垃圾的来源,思考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理解力,引导学生从小养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设计理念:

1、让口语交际课和生活相结合。本次活动以“源于生活--交流互学—应用生活”这个主线来贯穿教学内容,每一个环节的活动都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都是在学生身边的事或是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顺势引导,得到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达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发展的目的。整个活动凸现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2、走进情境,构筑活力无穷的体验课堂。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口语交际”必须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和教学需要的交际环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创设各种情境,可以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也因此会变得高涨起来,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起来。例如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垃圾是哪里来和怎样处理垃圾的资料,课中,让学生做小小美容师,小鸭先生的参与等多种方式,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这些情境的创设不但会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还会使他们有表达的愿望和自信心。

3、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向互动的课堂生活。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平等的状态下进行交流,学生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在课前准备时,师生共同调查,在课堂中,教师融入到学生中间,师生一起交流,一起发现、感悟,使小朋友感觉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创设了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能说清楚垃圾是从哪儿来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用正确的普通话交流垃圾的来源,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来处理生活垃圾。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学校、家附近、公园大街等公共场所。)。

2、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3、小组讨论填写:我给校园做“美容”计划。

4、课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请小朋友低头看我们教室的地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当当小小侦探家,想一想我们教室里这些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看看谁是我们班里的小侦探。

(1)组织学生留意观察教室的环境卫生,教室干不干净。

(2)请学生找一找教室角落里的垃圾,想一想这些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

(3)组织学生交流。

二、交流小调查,发现身边的垃圾:

1、除了教室里,老师让小朋友课外去进行了小调查,谁能说说我们身边还有些什么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一般是从哪里来的?(结合搜集的资料)指名说话。

你能学着用这些话来说吗?

句式(1)、我发现(或看到)(什么地方)的(什么垃圾)是(怎么或从哪里)来的。

(2)、我发现,(什么地方)的(什么垃圾)是从(哪里)来到这里,使那里变得()。

2、以四人小组分组交流。

3、教师小结:垃圾的来源:果皮纸屑、塑料袋、各种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园垃圾)、厨房垃圾。

三、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1、设疑:我们身边的垃圾可真不少,但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仍然这么美丽整洁,你们知道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吗?。

2、师生一起交流垃圾处理方法:

导入:课前老师请小朋友去收集处理垃圾的方法了,现在就把课前收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结合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课件:

课件一:有人把易拉罐、瓶子、废纸等拿到废物回收站卖掉。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回收?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二:我们每家都把食品袋、包装盒、烟头、果皮等扔到蓝色垃圾桶内。

追问:那么垃圾桶里的垃圾最后到了哪里呢?你怎么知道的?

教师结合学生说话随机课件出示小小资料袋:

卫生掩埋法:顾名思义,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来。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已遭淘汰。

焚烧法;将垃圾分类后,送入焚化炉里燃烧,并以焚烧所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取暖等等。但我们中国等亚洲国家很少做到将垃圾分类,所以焚烧垃圾时所产生的热量能真正用到发电、取暖的则很少。而且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停止这一方法。

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这种办法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课件三:在家里,一家人吃饭后,把剩饭、剩菜倒进小盆去喂猪。

课件四:在家里,爸爸把死猪,在田里挖了个坑放在坑里深埋。

点评:爸爸这样处理你觉得怎么样?请你评价,并说明理由。(让学生知道垃圾不能乱扔)。

教师结合学生说话随机课件出示小小资料:

积肥法:把垃圾堆叠起来,使废气物的纤维质和有机质腐化,变成肥料来改良土壤。我们常把落叶堆在一起,用做树木的养料,这就是一种积肥法。这种方法很少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应用这一技术的国家很多。

学生评价: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结合追问:你的资料是从哪里得来的?

小结方法:你真会收集资料。爸爸妈妈可以告诉我们;自己观察到的;电视里介绍的;看课外书知道的;电脑上查等,你看,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能从生活中学到那么多的知识呢!

2、小结:我们人类可真聪明,能根据垃圾种类的不同人们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四、我为校园做美容:

情境导入:《美丽的小路》中的环保小卫士鸭先生来看我们了。(课件出示小鸭)并出示:小朋友,我每天打扫我校门前的小路,还有鹿先生给我送来了一个分类垃圾箱。小路经过我们的美容,现在可美丽了,欢迎你们来哦!你也来做个小小美容师吧!

1、校园美容计划交流:

(1)小朋友,你们怎么准备怎么为我们学校和教室美容呢?请你们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我们的校园美容计划交流。

(2)小组推荐代表交流,并小结。

a、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做到弯弯腰随手捡一捡。

b、看见乱扔垃圾的同学、现象要勇敢地进行批评。

c、建立垃圾回收站,进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d、回家向大人宣传,人人保护环境。

(3)学生评价,哪个小组的校园美容计划好,评选出最佳校园美容师,并为“最佳校园美容师”小组发奖。

五、小组合作,想象拓展:

1、我们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先讨论一下,再合作完成,好吗?

2、展示台:

预设:想象画展示——手工小制作展示。

请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处理垃圾的方法,组员相互补充。

(1)其他各组小朋友认真听,并说说他们的方法哪里好?哪里不够好?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2)请大家评一评哪个小组听得最认真?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好在哪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小结:小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热爱我们的校园,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像小鸭先生那样当好“小小小美容师”,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环境更加美丽、洁净。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资料:

处理垃圾的方法:

卫生掩埋法:顾名思义,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来。

焚烧法:将垃圾分类后,送入焚化炉里燃烧。

积肥法:把垃圾堆叠起来,使废气物的纤维质和有机质腐化,变成肥料来改良土壤。

美马萨诸理工学院等离子物理实验室宣布,他们成功利用人造闪电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热量能将垃圾熔化,待冷却后,有害废物可以变为没有毒害的巨大玻璃。

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学校、家附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的垃圾进行观察。)。

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义乌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吗?那你觉得义乌城干净吗?(可以播放义乌的风光或校园风光,让学生感受城市的整洁美)。

城市里的垃圾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课要谈的话题是:

小调查的汇报交流。

每人在小组里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互相帮助,互相补充。

每组派代表交流。

垃圾的来源:果皮纸屑、塑料袋、各种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园垃圾)。

厨房垃圾。

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1、让学生自由说说,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可能会说扔到垃圾桶里、垃圾房里去了,那么老师就追问:“垃圾房装满了怎么办?)该怎么处理垃圾呢?今天我们来成立“点子公司”,为处理垃圾出出点子吧。

(1)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公司,动脑子,想办法。

(2)分组汇报。注意评议:谁听的认真?谁的点子好?好在哪里?你认为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义乌的处理办法:塔山垃圾填埋场。焚烧法。积肥法。

引导学生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看法。

介绍美科学家研制出用人造闪电出来垃圾的新方法。

学习目标:

就身边的垃圾进行交流,能说清楚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好品质。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如何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

预习《美丽的小路》和《失物招领》,

生活垃圾、垃圾桶。

彩笔、图画纸。

1、课件展示:鸭门前美丽的小路。

2、展示课件:鸭门前又脏又臭的小路。

生:小路上到处是……。

师:是啊,小路到处是垃圾,(板书:垃圾)又脏又臭,我们都不喜欢。

3、师:小路上这些垃圾,你们在哪里也见过?(路边、学校、家里……)(指3名)。

师:是啊,其实这些垃圾都在我们身边。(板书:我们身边的)今天我们一起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垃圾》。

师:小朋友,这些垃圾都从哪里来的?

1、指2、3名学生说。(真棒,说得真完整、真大声)。

2、实物展示:(牛奶盒)。

师:老师也会说,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注意听,听一听老师说得好不好?(有没有大声地把话说完整。)。

师示范:我把牛奶喝完了,牛奶盒就成了垃圾。(老师说得好不好?好在哪)。

生:评一评。

师:你真棒,那你能不能也大声地完整地说一遍。

3、指名说:(课件展示:香蕉皮)。

(1)指名说。

(2)生评。

(3)师小结:小朋友真厉害,话说得很清楚,听得可认真。

4、展示课件(垃圾图:矿泉水瓶、洗发水瓶、包装袋、蛋壳、废纸、桔子皮)。

师:这些你们有信心说出来吗?请每个小朋友选1幅用1句话说给同桌听。说完就举手,看谁说得又快又好。

(1)同桌说。

(2)指名说。

师:谁愿意说给全班小朋友听。(板书:垃圾的名称)。

师:小朋友真厉害,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也是垃圾?(板书:……)。

1、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判断这个小朋友的行为对还是不对?为什么?(如果香蕉皮不扔进垃圾桶里,会怎么样?)要是你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提醒他?(提醒时要注意有礼貌)。

2、演一演:现在老师要请一位小演员演乱扔香蕉皮的小男孩,谁愿意来提醒他?

1、说一说:垃圾放在哪里?

(1)师:小朋友真有礼貌,我们有了垃圾应该放在哪里?(贴:垃圾箱)。

(2)师:请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垃圾箱?

师:小朋友的眼睛真亮,观察得真仔细。

2、垃圾分类。

课件展示:报纸说:“我的身体被菜汁弄湿了,发霉了,还有一股难闻的臭味呢,太难受了!”

矿泉水瓶说:“我的身体快被挤破了,真难受!”易拉罐说:“别挤!我的身体都变形了。”

果皮、菜叶说:“我们都快被挤成汁了,难受极了!”

垃圾小朋友一起说:“小朋友,快帮帮我们吧!”

师:你可别小看这些垃圾,它们有的是可以回收的,有的是不可以回收,所以我们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师:你知道哪些垃圾也可以回收?(生边说师边连线)。

师:哪些垃圾不可以回收?

3、做“垃圾分类”游戏。

(1)师:现在我们来玩个“垃圾分类”游戏,请小朋友注意听,听一听我们要怎么玩这个游戏。

(2)师宣布规则:小朋友要先想想你们小组打算怎么分这些垃圾,然后,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动手把垃圾分到垃圾桶里。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好,分好后看一组做得最端正。

(3)学生动手分垃圾。

(4)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派1名代表到台上说,要把你们是怎么分这些垃圾清楚地告诉大家,如果说得响亮又完整,老师会把心爱的小制作送给他们小组。

(5)刚才有很多小朋友也想上台来,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请你们在小组里找个小伙伴互相说一说。说完请坐好,哪个小组最安静,老师就会悄悄地把礼品放在你们桌上。

4、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帮这些垃圾找到了家,你们听它们笑了。

5、师:小朋友表现真好,我们可以把不能回收的垃圾送到垃圾处理场去,可以回收的垃圾拿去卖给废品收购处,如果每个小朋友卖1块钱的垃圾,全班45个小朋友就可以得到45块,你们打算怎么花这些钱最有意义。

6、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小秘密,刚才小朋友得到的礼品都是用废弃物精心制作的,只要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也能做出许多漂亮的物品,把教室、房间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好样的,都很爱护环境,相信你们也能用手中的画笔,告诉人们不要乱丢垃圾,你们想怎么画?(指名说)。

在画之前,请小朋友注意听老师一个要求,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快又好,画完的小朋友,请你勇敢地站起来,带上的你画把你的想法告诉后面的听课老师,和老师说话要注意什么?(有礼貌)谁愿意先来跟老师说一说?说完就要回坐位坐好。

生:动手画、交流。

课件展示:鸭门前美丽的小路。

师:小朋友真能干,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在小朋友的努力下,人们行动起来了,你们看,鸭先生门前的小路上的垃圾不见了,小路比以前更美了。

小朋友,我们也行动起来吧,把教室里的垃圾捡起来吧,看哪个小朋友捡得又快又干净,这些垃圾你准备怎么处理,(真懂事,扔完后还要记得洗小手,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矿泉水瓶。

洗发水瓶。

可以回收。

包装袋。

蛋壳。

废纸。

不可以回收。

桔子皮。

菜叶。

瓜子壳。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怎么画

1.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2.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保护环境的意义。

难点:如何保护环境。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引出课题。

1.教师通过播放图片,让幼儿观察,说说我们的地球以前是怎么样的?幼儿讨论。(很美丽……)。

2.现在又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幼儿讨论。(有的地方被污染……)。

二、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及保护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1.教师分别播放4组图片,(河水的污染、水土的流失、废气的污染、乱扔垃圾)。

幼儿观察并说说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幼儿:不对。河水变黑,鱼儿死了。没有树木房子被淹没。工业废气让空气不新鲜,到处都是一片臭味等等。)。

2.教师小结。这些环境的污染及破坏都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环境。

3.幼儿讨论怎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教师小结:我们要保护环境,必须做到,(1)节约用纸。(2)节约用水。(3)节约用电。(4)节约一切的能源。

三、结合幼儿实际,谈谈你能为环保做一些什么?

1.从我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

2.爱护花草树木。

3.做一些环保的标语。

四、活动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懂得了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尽我们自己的能力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不仅要自己做环保的小卫士,还要提醒周围的人,大家一起做环保的小卫士。

8.2017爱护公物主题班会。

10.《爱护公物,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教学设计

学习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树立安全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2课时。

(一)危险在哪里。

1、谈话: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2、请看第一幅图:

我们在游泳时应注意什么?有什么危险?

(游泳是儿童喜欢的运动,它有助儿童健身,锻炼胆量,由于儿童年龄小,私自下河游泳,会危及生命,特别是在“禁止游泳”的地方游泳,危险更大。)。

3、请看第二幅图。

在电线杆底下放风筝有什么危险?

(风筝线很容易缠住高压线,不仅会对儿童人身安全造成危险,还会引起短路,造成大面积停电,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工厂停工,停产,损失巨大,还可能触电。)。

4、请看第三幅图。

用湿手拿插头往电源上插有什么危险?

(由于人和水是导体,这样做容易触电,会危及生命)。

5、草堆旁放鞭炮有什么危险?

(会引起火灾,烧毁房屋,危及生命,甚至殃及四邻;如果周围有粮库或工厂,还会使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6、讨论: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引发危险的行为和事件?

(二)小小辩论会。

1、辩题:有人说:“淹死的多是会游泳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小资料:多发的意外事故种类。(见书上41页)。

(三)意外事故有原因。

1、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

2、小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果做事马虎、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意外事故就会随时发生,要引以为戒。

(四)危急时刻。

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遇到危险该怎么办,看图一说一说?

(危险时刻我不慌,拨号要准确,地点讲清楚,危险时刻需要用的电话号码:119,120,110。还有家附近的派出所电话和水电维修电话)。

2、师讲解图二的故事,讨论:他为什么能救活30多人?

(五)真实的故事。

1、师讲述故事。

(六)消防练兵。

1、看第一组图,设问:你知道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将消防用品挑出来。

2、在班级开展消防练兵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消防队员和居民的角色,并启发居民扮演者想一想遇到火情用什么方法自救。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设计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科技术语,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和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科技术语,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虫子落入铁扇公主的茶杯里,随茶水进入铁扇公主肚子里的镜头。

2、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以前就只能存在于神话世界里,而现在,这样的情景也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就是纳米时代!今天让我们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去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读了课题之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存在于哪些地方?

谁能来帮助同学解决这几个问题?

2、认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

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找出文中的科技术语,把它们读准确。

课件出示,学生读。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臭、蔬”,在田字格中示范。(“臭”字不要少点。“蔬”是上下结构,左下方的写法要注意,是五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有关纳米的哪些知识。(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定义,纳米技术的.应用以及纳米技术的美好前景。)。

2、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2):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3~4):写纳米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第四部分(5):写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3、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来写?(总—分—总)。

4、找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读一读。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物质》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在变化和让物质发生变化,在单元教学中具有前测和铺垫的性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同时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物质的变化和思考这些变化的异同点上。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

2、通过具体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师:蜡烛1根、小纸片一张、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蜡烛、打火机、纸、记录纸、剪刀等各一份。

1、同学们,我们教室有很多物体,我们具体来看其中一种:桌子,你能说说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木头)

2、科学上,把像木头这样,做成物体的东西叫做物质。(多媒体展示)

其实,在教室中就存在很多的物质,能举几个例子吗?(塑料 ……)

3、大家有没有发现,刚才你们说到的这些物质,都能被我们看到、摸到,它们都实际存在。(副板书:物质:实际存在)

4、其实在我们教室里还存在一种物质,同学们没有提到,虽然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它,但它却是实际存在的。(可提示学生:我们呼吸需要它)

5、空气、电、光、火、声音它们也是物质,虽然这些看不到、摸不到,但它们是实际存在的。

6、科学上,把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叫做物质。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多媒体)

7、今天,就让我们先一起来研究我们身边的物质。(板书:我们身边的物质)

我们教室里的这些物质,它们会发生变化吗?你能举些例子吗?

同学们举的例子都说明物质在变化。(板书:物质在变化)

1、下面,我们也来让一些物质发生变化。(出示易拉罐压扁前后的组图)

2、把易拉罐压扁,易拉罐变化了吗?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形状)

3、易拉罐发生变化后,还是原来的物质吗?(预设:是的)

4、 (投影出示水结冰的图片)水结冰后会发生哪些变化?(体积、形状、状态、温度……)

5、水结冰后还是原来的物质吗?(冰是固态的水,可举例,夏天我们吃冰棍,把它塞在嘴里,融化了还是水)

6、易拉罐和水都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哪种变化比较快?(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7、那么,它们的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预设:形状、体积等发生了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没有产生新物质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来,则先过渡到下个环节)。

8、师边听汇报边及时板书: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

小结: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和大小

1、接下来我们再来使一些物质发生变化。每小组从火柴盒中拿出一根火柴,把它折断,火柴折断发生了哪些变化?(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

2、每小组从火柴盒中拿出一根火柴,把它点燃,火柴燃烧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形状、体积、颜色、温度、产生火、产生炭……)

已不是火柴了,生成了新的物质“炭”,并发光、发热了。

3、问这两种变化一样吗?(预设:不一样,火柴被折断只是物质的形态、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新物质,火柴燃烧则生成了新物质)

(板书:产生新的物质)

4、哪一种变化跟易拉罐变形和水结冰的变化相似?

5、出示铁生锈的图片,铁钉生锈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交流(体积、颜色、手感、牢固度、产生锈……)

6、这两种变化有哪些相同之处?(产生了新的物质)

7、小结:物质在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没有产生新物质;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多媒体展示)

8、过渡引申:我们研究的都是现有的物质,那么像岩石、房屋、马路都在变化吗?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说出你的依据。

9、其实,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在发生着变化。只是有些变化的速度比较快,有些比较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到。

1、接下来就让我们亲自体验让物质发生变化。

2、你有哪些方法让老师手中的这张纸发生变化?(预设:折、烧…..)

3、老师给每小组准备了一根蜡烛,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让蜡烛发生变化

(小组内讨论一下,并把你们打算使用的方法填写到“记录表”中。)

4、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方法?有不同的方法吗?

5、那就请大家用你们自己的方法让蜡烛发生变化,并仔细观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的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呢?(生实验,完成“记录表”。)

6、哪个小组先让大家分享你们的发现?

7、补充:蜡烛燃烧后有什么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物质?

如蜡烛油是不是一种新的物质?(蜡油是蜡受热熔化后形成的,冷却后又是蜡,所以并不是一种新的物质。)

8、这些新物质到哪里去了?怎样验证有没有新物质产生呢?(我们只看到蜡烛在不断地减少,是不是物质会减少或者消失了呢?)

(可以拿铁器在烛焰上掠过,上面会留下碳黑的痕迹。)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整个世界是有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六年级科学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选自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第一课,本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世界由物质构成”、“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三部分,主要是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心的物质。

物体变形、水的三态变化、燃烧、生锈这些常见的现象,背后有哪些科学道理?这是我们希望学生进行探索的,因此本课的引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课具有前瞻性质和铺垫性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本课也并不要求让孩子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马上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是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物质的变化和思考这些变化的异同点上。

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

学生对身边的一些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很容易理解,但对不能直接触摸到、观察到的东西确定为物质接受起来会有一些难度。很难分清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科学概念: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确立难点的依据:物质是指直接或者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但是把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确定为物质学生接受起来会有难度,物质都在变化,而且变化存在着相同和不同,学生很难分清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教师准备:介绍物质以及物质变化的影像资料。(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以及物质的变化,解决难点。)、易拉罐一个、火柴一盒、生锈和未生锈的铁钉各一枚、铁丝一根、小纸片一张、蜡烛一支、澄清的石灰水一杯、烧杯一个。

每组:火柴一盒、生锈和未生锈的铁钉各一枚(研究物质的变化产生新物质,借助实物,亲身体验帮助解决难点。)

一根铁丝、一张纸、一支蜡烛、烧杯一个。(进一步体验物质的不同变化。)记录单。(整理、记录实验现象、发现)

1、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两包物质,想知道是什么吗?打开看

2、学生观察、比较、汇报。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入物质的变化单元,从我们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板书课题)

1、什么是物质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2、师生交流得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都是物质。(板书:直接观察、实际存在。)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验物质的变化。

每组:易拉罐、冰块、火柴、铁钉、生锈的铁钉、铁丝、温水、冷水

白纸、蜡烛、烧杯3个

教学时间:一课时

1、谈话: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踏上科学探究之旅。首先请同学们看看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学生观察汇报)

大家刚才说出了这么多的物体,实际上这些物体都是物质。那么什么是物质呢?关于物质,我们要研究些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我们身边的物质》这一课。(板书:我们身边的物质)

2、揭示课题,齐读目标。

二、合作交流,点拨引导(18分钟)

(一)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3分钟)

1、阅读课文,说一说:

(1)我们身边有哪些物质?

(2)什么叫做物质?

2、讨论: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吗?为什么?

4、小结: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板书)

(二)活动一:物质在变化(10分钟)

2、阅读课文,思考:

(1)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你还能说出一些物质变化的例子吗?

3、分组实验:

(2)水结冰或冰融化成水,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否变成了其他物质?

(3)以上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5)观察铁钉和铁钉上的锈,铁和铁锈有什么不同?铁锈还是不是铁?

(6)以上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7)岩石、房屋、马路,也在变化吗?为什么?你认为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

(三)活动二:让物质发生变化(5分钟)

1、分组实验:观察和体验物质的变化

(1)一根铁丝的变化 (2)一杯热水的变化

(3)一张纸的变化 (4)一支蜡烛的变化

2、讨论:以上几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课前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

到哪里去了?(学校、家附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的垃圾进行观察。)。

2、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觉得我们学校干净吗?(播放校园风光,让学生感受校园的。

整洁美)。

校园里的垃圾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课要谈的话题是:我们。

二、创设情景,发现垃圾。

小朋友,今天的天气可真好,我们一起到校园里散散步吧!

1、小朋友,我们的校园美吗?为什么这么美?

2、那么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呢?(学生讨论发言)。

过渡:是呀,我们常常会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当作垃圾处理。每天,小朋。

友们在学校内就产生了不少的垃圾,在生活中,我们产生的垃圾就更多了。

欣赏录象《垃圾是怎样产生的》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校园的垃圾是从哪来的?

2、家里、大街上的垃圾又是从哪来的?

既然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现垃圾,我们又不可能在垃圾堆里生活、学习,垃圾。

一定要处理,有什么好办法处理垃圾吗?

三、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小朋友在学习生活中,少不了出现垃圾,但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园,我。

们的城市仍然这么美丽干净,你们知道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吗?

让学生自由说说,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

你认为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四、讨论质疑,求真创新。

1、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呢?请说出理由。

2、引导学生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看法。

3、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画一画。

五、总结:

谁不想听到鸟儿的欢唱?谁不想闻到花木的芬芳?谁不想生活在空气清新、

阳光明媚、风景优美的环境中?在我们享受大自然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我。

们为赖以生存的环境做了些什么呢?地球只有一个,面对未来,我们任重道远。

我们肩负着环保责任。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环境卫生,我们都应该好好保护。

六、实践活动。

我做校园“美容师”

我给校园作“美容”计划我为校园“美容”已经做的事。

作者邮箱:chenxiufang1314@。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及其产生原因,认识各种垃圾箱。

2、用画实物、写数字等形式记录。

幼儿园。

家庭一周中产生的垃圾名称及数量。

3、了解垃圾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产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班内用的垃圾统计表一张,家庭用的垃圾统计表若干活动过程:

1、观看。

幼儿园。

里的垃圾箱,初步认识垃圾及其产生原因。

教师提出问题:垃圾箱里有什么?什么叫垃圾?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垃圾?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丰富词汇:生活垃圾。

2、猜想:我们一天会制造多少垃圾?

教师提问:垃圾是我们人类在生活中制造的没有用的废物,猜猜我们一天会制造多少垃圾?

出示垃圾统计表,教师讲解垃圾统计表的用法:用画画的形式将自己在一日活动中制造的垃圾名称及数量记录在垃圾统计表里。

4、活动延伸:统计家庭中制造的垃圾。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设计家庭用的垃圾统计表,

《法律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法律在我们身边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二、交通安全。

案例|一、3月31日11时55分,河南省潢川县小学生杨明亮(男,8岁),在丰台区富丰桥东韩庄子路口步行由北向南横穿机动车道时,被由西向东驶来的李元元(女,24岁,北京市公交总公司603车队)驾驶的大公共汽车当场轧死。

案例二、2月11日14时5分,大兴区黄村镇狼各庄村村民薛新开(女,7岁)在由南向北步行横穿公路,适有河北省固安县解家务村司机杨建中(男,19岁)驾驶农用四轮车由东向西驶来,农用车将薛新开撞出,薛受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当日死亡。

1、分组讨论、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

三、防溺水安全教育。下面给大家讲几个游泳所带了的惨剧。

(1)20xx年4月23日下午,廉江市安铺镇3男孩结伴下河捞蚬不幸溺水,导致2死1失踪。

(2)20xx年1月8日,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郝家庄上郝村西塘处,因开发商挖沙导致地面出现大坑,聚集河水后结冰,4名小学生和1名幼儿在冰上溜冰时不慎落入坑中溺水死亡。

(3)20xx年3月3日,海南乐东中学2名初三学生到河边钓鱼,不慎落水身亡。

(5)20xx年6月9日,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杨庄中学7名初三学生结伴在莱芜汇河下游游泳时溺水身亡。

(6)20xx年6月9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桃洪镇文昌村5名小学生在桃洪镇竹塘村向家山塘游泳时溺水身亡。

(7)20xx年1月1日下午两点左右,广东汕尾陆丰市湖东镇南四坑水库发生一起溺水事故,造成4名小学生死亡。

(8)20xx年1月7日,河南信阳光山县南向店乡天灯小学发生一起溺水事故,造成4名儿童溺亡。(9)20xx年4月21日,广东珠海中大珠海校区一名20xx级本科生凌某,在校园内沕水湖意外溺水身亡。

(10)20xx年5月5日,北京市吉利大学一名大二学生在十三陵水库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游泳时要注意安全。

1、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2、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相助。

3、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四、用电安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

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五、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六、食品安全教育。

主持人: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

1、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

2、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

3、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4、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装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5、不吃三无产品食物,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

6、不乱吃野果,更不要捡路边的果吃,以免中毒。

七、防拐骗。

带她回家等花言巧语骗取了杨某对他的信任,上了他的摩托车。半路上,他企图_污杨某,却被杨某狠狠地咬断一截舌头。歹徒惨叫着逃走了,但他因落下伤残,很快就被公安机关捕获。

2、讨论案例: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小组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前者不但勇敢而且机智,因为她不但保护了自己,而且打击了歹徒。而后者的'胆孝恐惧不但助长了歹徒的气焰,还使自身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因此,面对不法侵害,特别是严重的不法侵害,首先要勇敢。因为勇气能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1)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2)不听陌生人的话。

(3)不跟陌生人走。

(4)不和陌生人讲话。

《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学情分析】。

本单元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其口语交际教学体现了教材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由于一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环保意识不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让他们说“垃圾是从哪里来的”不难,但要说清楚“该怎么处理垃圾”却不容易。但是,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好表现,情绪易于调动。因此,我将这一次的口语交际安排于一个又一个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去观察、表达与交流。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垃圾的来源,了解一些处理垃圾的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及自觉美化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cai课件。

2.学生准备:调查、搜集有关“垃圾怎么来的”和“怎么处理垃圾”相关的知识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视频短片,师旁白:碧野,青山,蓝天,白云。林中鸟语声声,花香阵阵;溪间流水淙淙,鱼儿欢跃;城市高楼耸立,街道整洁有序。突然,脏水、盒饭、可乐瓶等从天而降,溪水变黑了,小草枯萎了,花儿凋谢了,鸟儿也飞走了。渐渐地,又脏又臭的垃圾越堆越高,整个城市被埋没了。地球妈妈哀号着:请救救我!请救救我!

师:这些垃圾,你们在哪里也见过?

师:是啊,这些垃圾就在我们身边。(板书:我们身边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垃圾。

二、小组汇报,师生互动。

2.学生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

3.学生根据下列句式在全班汇报:

我发现,垃圾从。

产生,被扔到_______。

我发现,垃圾从_____产生,被扔到,使那里变得________。

我发现,垃圾从_________产生,被扔到,使那里变得____,真____________。

我发现,____的垃圾真多,有____、____,还有____,它们是从_______、__________……来的,使这里变得_______。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认真倾听。)。

4.师:同学们经过了认真的调查,发现了各种垃圾产生的原因。你们都是采用什么办法发现的呢?(实地观察、查找资料、看新闻、通过网络……)。

师:看来,搞调查的方法有很多:看一看、问一问、查一查。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很多有用的材料。

三、营造场景,乐于表达。

1.师:地球上有这么多垃圾,总有一天地球会承受不了的。该怎么处理这些垃圾呢?今天,我们来成立一个“金点子公司”,为处理垃圾出出主意。

(1)小组合作,想办法。

(2)分组汇报。注意评议:谁听得认真?谁的点子好,好在哪里?你认为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预设1:回收一些有用的废物,使它们变成有用的资源。

预设2:对一些污染行为进行罚款处理。

预设3:我设计一个智能垃圾箱,并将它们分类,处理一些没有用的垃圾……。

(3)课件播放“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后被重新利用”的视频。

2.小结:要让环境清洁,不再有垃圾,最好的办法就是少制造垃圾和垃圾回收再利用。

3.师: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播放),判断这个小朋友的行为是对还是不对,为什么。如果废纸随意乱扔,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怎么样?要是你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提醒他?现在就请你来提醒他。

四、动手设计,求真创新。

1.师:看来,垃圾都来自生活,来自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包括你、我和他。对于这些令人讨厌的垃圾,我们现在又能做些什么呢?(生畅所欲言)。

小结:时代在前进,科学也在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会有更多更神奇的办法来处理身边的垃圾。现在就请聪明的你展开想象,拿起手中的画笔,把你心中的想法画出来。

2.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图画。

3.师: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着实令老师大开眼界。请把你们的作品带回家,向你们的爸爸妈妈作介绍,再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看看他们还会有什么好办法。

【设计意图: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

五、教师总结。引领行动。

1.播放我市(赣州市)优美环境的图片。

2.师:同学们,作为安远县的一名少年儿童,我们更有责任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相信我们的家乡一定会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花更红!

(作者单位:江西安远县九龙小学)。

《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国标本(人教)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的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们身边的垃圾,包括三部分:一、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跟同学们交流一下你的发现;二、怎么处理生活垃圾呢?说说你的想法;三、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画一画。教材在设计上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但重视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而且把单纯的口语和交际行为相结合,有利于知行统一。为此,我制订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大致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并能用通顺、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小组内合作,画一画处理垃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和别人的交流能力以及待人处事的能力。在教学时,要力求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如何更好地生活。

—、联系实际,拓展空间。

“口语交际”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我们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扎实的口语交际应该兼容并蓄,打通课内课外的壁垒,把学生各种时间、空间所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在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身边的垃圾入手,先让他们说说纸篓里垃圾的来源。因为学生有亲身体验,便有话可说,从而激起他们说话的欲望。再由此引申到社会、生活,以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景,鼓励参与。

创设交际情景,一方面指在教学中创设与交际训练有关的语境;另一方面指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组处理垃圾的录像镜头。因为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通过亲眼目睹,激发了参与的热情,增强了说话的欲望,提高了辨别能力。而后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大组汇报等形式,扩大了参与的广度,提高训练的效益。

三、澈活思维,鼓励创新。

“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但要渗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渗透思想教育、渗透审美教育,更要渗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创新能力的渗透不只是提供一个民主的氛围,一个生活色彩情景,更主要的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第三块内容时,让学生先听一下机器猫关于科学垃圾分类的介绍,然后教师出示设计的绿色苹果型垃圾箱的造型,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接着让他们小组合作,说说画画,设计出更多更科学的垃圾处理方法。在交流时,教师并不是囿于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追求多元化的答案,充分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老师发现,每天放学后,值日生都会把满满的一纸篓垃圾倒入垃圾箱,那么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出示纸篓,其中有垃圾。)。

学生讨论发言。

[从学生身边的垃圾人手,指导学生进行说话,学生会觉得有话可说。]。

二、引申扩展。

过渡:是呀,我们常常会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当作垃圾处理掉。每天,小朋友们在学校内就产生这么多的垃圾,在生活中,我们产生的垃圾就更多了。

1播放录像。

镜头一:大街上,人们把食物包装纸随手扔在地上;把空易拉罐等扔在垃圾箱内。

镜头二:在家里,妈妈把剩饭剩菜倒进垃圾袋,然后扔进垃圾箱。

镜头三:叔叔把废旧电池、碎玻璃片等倒在路边。

2讨论:生活中的垃圾真多,你觉得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

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

教师伺机归纳:随地乱扔垃圾不但是很不文明的行为,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设计交流。

1.把所有的垃圾都倒入同一垃圾箱,这样好不好?(学生讨论)。

课件出示:机器猫告诉大家有关垃圾分类处理的知识。

3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画一画。

4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请学生介绍说明,教师伺机评价。

[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总结升华。

教师小结:

1看了小朋友们的设计,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太出色。将来,当你们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时,我们的地球妈妈肯定会变得越来越美。

2师生共同欣赏歌曲《热爱地球妈妈》。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