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的发明教学设计(实用17篇)

时间:2023-12-04 17:40:36 作者:薇儿

教学计划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评估支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一起来看看吧。

《不锈钢的发明》教学设计

1、能读懂口语交际题目,明确要求。

2、能根据要求进行口语交际。

3、表达流利、有条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挖掘生活素材,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动口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拓展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强学生热爱科学、观察生活、探索发明、团结协作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突破方法:认真读题目,弄清要求,然后充分挖掘资源,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来突破。

难点:表达流利、有条理,把发明的过程说清楚。

突破方法:先瘵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思维加工,哪些先说,哪些后说,然后自己对自己进行表达,最后在小组内表达。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二、明确目标。

1、学生自由读口语交际题目,明确口语交际目标。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师生共议,归纳。

三、材料交流。

四、交流过程。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将本次口语交际的收获进行整理、记录。

《不锈钢的发明》教学设计

1.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2.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品读第4自然段。(用时:20分钟)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3.根据原文,思考交流: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1.自由读第4自然段,了解蔡伦发明纸的过程及其发明的纸的优点,小组交流讨论。

材料:树皮、麻头、稻草、破布。

过程:剪碎(切断)、浸、捣乱、捞、晒。

优点: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轻便好用。

2.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3.抓住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回答问题。

二、了解发明意义。(用时:10分钟)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其主要内容。

2.联系第一自然段,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1.纸的发明意义重大:传到朝鲜、日本;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三、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纸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

3.作业: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的三大发明。1.交流纸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一题,深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收集资料了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过程。6.选取一个古代发明,说说它的发明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先帮助学生理顺纸的发展过程,再了解发明的意义。教学思路清晰,最后的拓展延伸,不仅扩展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不锈钢的发明》教学设计

师: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伟大的发明是怎样诞生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2~4自然段,画出相关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发言)。

生1: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祖先创造了文字后,把文字记载在龟甲和兽骨上或铸在青铜器上。

生2:后来,人们把文字记载在竹片或木片上,用绳子穿起来,成为一册书,很笨重。

生3:再后来,人们在蚕丝织成的帛上写字,虽然轻便,但价钱太贵不能普及。

生4: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用麻造纸,但这种纸粗糙,不好写字。

生5: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等为原料,造出了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的纸。

(生齐读)。

生1:蔡伦造纸的原料容易得到。

生2:蔡伦造的纸轻便好用,而且价格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师:古人的智慧和创造让我们赞叹不已,更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没有纸的发明,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读书学习的便利。

《电话的发明》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个极具启发意义的形象----秋儿,秋儿的经历,学生们熟悉,因而秋儿的胜利对学生的启迪也是非常深刻的,它可以启示孩子们怎样面对责任,怎样面对恐惧,怎样做一个勇敢的人。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与文章的情感共鸣则尤为重要了,教师要重视文章中的心理描写,启发学生通过对秋儿心里的揣摩感受秋儿心理变化的历程。

《不锈钢的发明》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不锈钢的发明经过,虽然初衷与结果不相吻合,但这项“歪打正着”的发明,意义却十分重大。

学情分析。

学生对科学存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理解和朗读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崇敬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

2、感悟作者表达准确、语言简洁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导入新课。

(1)可以从资料入手,请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不锈钢的资料。

(2)初读课文。

一是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强调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是请学生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用笔划出来,读一读。

(3)深入精读。

了解不锈钢的特点、主要成分及用途。

理解“歪打正着”的意思。

回归全文。

可以引导学生小结,说说从不锈钢的发明过程中想到里什么。

板书设计:

防腐耐高温。

歪打正着的世界发明。

第二课时。

一、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课本上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三言两语即可。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要注意把写字指导到位。

“治”引导学生与“冶”区别、“诺”的读音要准确。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方面的作用。

3、除了课后出示的两个句子外,还可以引导体会其他句子。

布诺雷本来是研制枪膛用钢,结果研制出了不生锈的钢,所以,人们戏称不锈钢是布诺雷“歪打正着”的一项发明。

三、语文实践。

阅读发明家的故事。

四、作业。

板书设计:

防腐耐高温。

发明经过。

不锈钢(stainlesssteel)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腐蚀介质(酸、碱、盐等化学浸蚀)腐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由于两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而使他们的耐蚀性不同,普通不锈钢一般不耐化学介质腐蚀,而耐酸钢则一般均具有不锈性。

历史起源。

不锈钢的发明和使用,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科学家亨利·布雷尔利受英国政府军部兵工厂委托,研究武器的改进工作。那时,士兵用的步枪枪膛极易磨损,布雷尔利想发明一种不易磨损的合金钢。布雷尔利发明的不锈钢于19取得英国专利权并开始大量生产,至此,从垃圾堆中偶然发现的不锈钢便风靡全球,亨利·布雷尔利也被誉为“不锈钢之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在战场上的枪支,总是因枪膛磨损不能使用而运回后方。军工生产部门命令研制高强度耐磨合金钢的布雷尔利,专门研究解决枪膛的磨损问题。布雷尔利和其助手搜集了国内外生产的各种型号的钢材,各种不同性质的合金钢,在各种不同性质的机械上进行性能实验,然后选择出较为适用的钢材制成枪枝。一天,他们实验了一种含大量铬的国产合金钢,经耐磨实验后,查明这种合金并不耐磨,说明这不能制造枪支,于是,他们记录下实验结果,往墙角一扔了事。几个月后的一天,一位助手拿着一块锃光瓦亮的钢材兴冲冲跑来对布雷尔利说:“先生,这是我在清理仓库时发现的毛拉先生送来的合金钢,您是否实验一下,看它到底有什么特殊作用!”“好!”布雷尔利看着光亮耀眼的钢材,高兴地说。实验结果证明:它是一块不怕酸、碱、盐的不锈钢。这种不锈钢是德国的毛拉在19发明的,然而,毛拉却并不知道这种不锈钢有什么用途。

布雷尔利心里盘算道:“这种不耐磨却耐腐蚀的钢材,不能制枪枝,是否可以做餐具呢?”他说干就干,动手制作了不锈钢的水果刀、叉、勺、果盘及折叠刀等。

《不锈钢的发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概述20世纪的科学发明之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说不尽的舒适和便利。

学情:

学生喜欢科普知识文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七个生字。

2、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能力。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家的智慧和伟大。

重、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这些发明的重要作用,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学法:

自主探究。

教法:

讨论法。

时间:

流程:

一、导入与初读。

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从整体上了解文内容。

二、领悟内容。

(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发明对人们生活的改变,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2)请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发明朗读感悟。

(3)体会用词的准确,语言简洁准确是科技类课文方面的特点。

三、积累迁移。

课文中有些字的字音容易读错,可让学生先自主交流认读,注意提醒“纽”、“杉”“械”等字的读音。

四、实践拓展。

五、作业:自选。

板书设计:

在二十世纪有许多科学发现。

1、拉链2、集成电路3、飞机4、飞艇。

20世纪5、水中呼吸器6、石膏绷带7、尼龙。

10大发明8、火箭9、电视10、电冰箱。

《不锈钢的发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6“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思想内容表达清楚,怎样展开合理想象,丰富作文内容的'。

2.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习作指导:

一、以谈话、实例激趣、揭题。

1.谈话:同学们一定读过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吧!他从?

四、激励性总结。

其实,搞小发明就这么容易,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现象,进行认真研究,提出自己认为较好的解决方案,并付之行动和努力,你的小发明就会成功。如果长期坚持,你当“发明家”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五、课后作文。

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按一定顺序,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题目自拟,写完后认真修改。

---------------------------。

《不锈钢的发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理解文明对话的作用、必然性,自觉地成功地进行文明对话。

教学重、难点:

本文思辨性较强,推导过程严密,须着重引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可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亦或从近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入手亦或直接进入(如《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的核心部分,着重的论述了作者涉足中国科学与文明的历史研究的原因,揭示自己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指导思想。

二、作者简介:

李约瑟(1900-1995),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1972-1975)。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7卷34分册)、《用历史的观点看待中国传统的科学》等。

china),请人为中译本题写书名时改为现名。在英语中的“科学”(science)与“技术”(technology)有着明确区别,而且在其论述中也是把“科学”与“技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等区分开的,作者在本书中所探究的是,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促进其发展的内在原因,并非简单地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上。我们应该从作者的原书名去理解他的写作理念。

三、朗读课文,注意字词。

回溯()云翳()伽()利略伽()马刀伽()蓝。

四、研习课文:

1.李约瑟是一位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科学家,他为什么要研究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呢?

提示:科学史地位--西欧中心主义者的错误观点--缘由主题。

(重要)古代地中海各民族中国未被发现。

肯定新月地带、印度民族(偶然性)。

作者抽丝剥茧般的娓娓道出原委,揭示出全书的主题。

2.全书的主要内容--著名的李约瑟难题,着重分析,让学生们明白相互之间的联系。

提示:1、2段,17世纪前后中国对于科学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7段在中国的早期社会,为什么科学技术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8段中国为什么能产生有机自然观?

“有机自然观”也就是中国道家的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外对比展开分析。

从这八个问题中提炼出作者的评价:(1)中国古代科学停留在经验阶段并只有原始论;(2)尽管中国在理论和几何方法体系方面没有创造出“希腊奇迹”,但中国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许多方面都走在具有较高理论和方法论水平的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的前面;(3)尽管中国在15世纪以前有着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并能使之有效地加以运用,但中国始终未能创立出“近代科学”

3.我们应怎样评价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贡献?结合3、4两段。

提示:引导学生找出书的宗旨,以及作者的人生信念,我们应以务实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历史,去评价科学技术史。不仅仅是对中国的如此,对一切民族的都应如此。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书序,缘由主题--内容--宗旨--指导思想(板书加讲解),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应学习作者摆脱一切偏见,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电话的发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15个生字。

2、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处理:

本文课文中涉及到很多术语,学生理解有困难。采用略读的形式,只要求学生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并积累文中的一些词汇。

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电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话到底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读一读《电话的发明》这篇文章。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认识生字。

2、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认字表生字互相检查并组词。

3、默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4、交流关于贝尔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引导讨论。

1、理请层次。

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贝尔发明电话的原因?(第二自然段)。

哪个自然段写的是遭遇失败?(第四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发明成功?(5--8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

贝尔是怎么想到要发明电话的?你觉得贝尔是个什么样的人?

3、读第四自然段。

“沃特森苦笑不得,他们的实验又失败了。”这个“又”字说明了什么?

4、读5--8自然段。

理解“欣喜若狂”

5、讨论:电话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二、、指导写字。

文章来源莲。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学习《纸的发明》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遇到疑难,小组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这样,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2.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纸的发明过程进行讨论;由于课前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所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非常透彻,这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巨大潜能。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学富五车”的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本文的中心思想。原来的问题过于注重结果,却忽略了方法与过程,修改后则使这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切忌设问不等于问答案,而是问能力。能力训练,开发潜能,是设问的最终目的。

4.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纸的知识,办一张手抄报。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1.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2.采用体验性阅读教学,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体验,唤醒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应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状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标出文章的段落,勾画出本文的生字与不认识的字词,通过工具书去认识和理解它们。

(2)教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情况。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教师正音。随机抽取学生朗读生字、组词、造句,出现错误时,及时纠正。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2)要求学生深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思考每一段之间的联系。

(3)要求学生再次深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内容,小组讨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4.拓展练习:写一篇小练笔《纸的自述》。

《他发明了》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说明性文章,教学时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文中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在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同时启发学生理解: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上完这篇课文,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一是课前能布置学生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教学时,通过介绍,汇报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二是教学时,能紧紧围绕“他发明了什么”这一问题深入读书,有的放矢,明确阅读的目的。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我能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将惠特尼做法的三种好处选择重点词语填写下来。通过小组讨论,结合语言文字比较一下惠特尼的标准化做法和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做法的不同结果,总结惠特尼做法的三种好处。

我觉得以后还应注意:课文的第三部分简单介绍了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做法――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和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学生理解起来也许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多搜集相关资料将标准化做法深入浅出的讲解给学生。另外,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假设自己是200年前的惠特尼,会怎样对总统和参观的人们进行演说。假设自己是总统和参观的人又会问些什么。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复述课文的兴致,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电话的发明》教学设计之二

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不锈钢的发明经过,虽然初衷与结果不相吻合,但这项“歪打正着”的发明,意义却十分重大。

学情分析:学生对科学存有浓厚的兴趣。

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理解和朗读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崇敬与热爱。

重、难点:1、在阅读中了解和复述不锈钢发明的过程。

2、感悟作者表达准确、语言简洁的写作方法。

教法:讨论法。

第一节。

时间:

过程:。

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导入新课。

(1)可以从资料入手,请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不锈钢的资料。

(2)初读课文。

一是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强调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是请学生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用笔划出来,读一读。

三是说说不锈钢的发明过程。

(3)深入精读。

了解不锈钢的特点、主要成分及用途。

了解不锈钢的发明过程。

理解“歪打正着”的意思。

回归全文。

可以引导学生小结,说说从不锈钢的发明过程中想到里什么。

作业:自选。

板书设计:防腐耐高温。

不锈钢的发明发明过程。

歪打正着的世界发明。

第二节。

时间:

过程:

一、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课本上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三言两语即可。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要注意把写字指导到位。

“治”引导学生与“冶”区别、“诺”的读音要准确。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方面的作用。

(3)除了课后出示的两个句子外,还可以引导体会其他句子。

布诺雷本来是研制枪膛用钢,结果研制出了不生锈的钢,所以,人们戏称不锈钢是布诺雷“歪打正着”的一项发明。

三、语文实践。

阅读发明家的故事。

五、作业:自选。

板书:防腐耐高温。

不锈钢的发明世界发明。

发明经过。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

《纸的发明》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主要讲了纸的发明和改进过程,以及蔡伦纸得以传承的原因,并且从中感受造纸术对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课前,我考虑再三,为了不让学生觉得说明文枯燥,我收集了多种多样的纸贴在黑板上,并注明每种纸的用处,对此,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认为“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趁热打铁,我用视频的形式,展示了纸的发展过程,顺势引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让学生明确:“造纸术”就是四大发明之一。这时候,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

首先,要理清的是文章脉络。我让学生根据课后习题,先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几千年前(造纸术发明以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再去找每个时期,人们是怎么记录文字的。这样一一对应起来找到答案后,文章的骨架就特别清晰了,纸的发展及改进过程一目了然。这一过程,我都遵循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接着,我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分组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多角度去体会课文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读罢,学生感受到的其实是一种自豪感,更加赞同:“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这样的过程并不是机械的,而是循序渐进的一种引导。

然后,我又让学生化身为纸,用第一人称的形式,自述自己的成长过程。这一环节学生也挺感兴趣的,就是偶尔在表达上,人称会混淆,但是提醒过后就好了。通过这一环节的表达练习,课文内容其实就了然于胸了。

最后,带上自豪感,再读课文,文本内容和文字流露的情感就“齐活儿”了。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人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课文生字14个,区别形近字导异,代化;能给生字确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理解课文中异口同声自豪不禁等词语的意思。

3会按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写句子;学会用怎么来提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5能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确定左右和上下结构生字的部首。

在字典部首目录中较快地找到要查的部首。

课件录音机。

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课文生字和部首查字法,能正确确定部首;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5分)。

1、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出示课题)。

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学习单元提示(3分)。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教师归纳板书:用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1)、定:定部首。

(2)数:部首笔画。

(3)找:检字表中找部首。

(4)再数再找,数除部首外笔画,在字典正文中找字。

3、教师举例说明,学生跟着试练。絮(系),且(|)。

三、练习(10分)。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课件:生字学习)。

2、让学生确定生字的部首。绸(糹)。

3分两组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每组各查7个生字并写出字典页码,比一比哪组快。

4、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价(单人旁)异(已)故(父)薄(草字头)错(金子旁)问(门)。

5、教师小结:确定字的部首,独体字一般查起笔,合体字一般查偏旁。

6、(看课件)指名读生字,齐读词语。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

1、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课件练习3)填空:纸是()发明的,他利用()造纸,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纸称为()。

3、给课后习题1的四幅图排顺序,并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

4、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

五、学习课文15自然段(10分)。

1、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1-5)。

4、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课件出示:竹片丝绸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板书:竹片丝绸。

笨重贵。

5、同桌相互说,

6、齐读1-5自然段。

7、师生对读1-5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2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部首查字法等)。

七、作业:(1分)。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3遍。

3、完成作业本2、3题。

教后感:

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激起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

2、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4、围绕纸的话题,结合所学的所感的,尝试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第15自然段。(10分)。

1、边读边思考,世界上没有纸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他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脱离课本说一说)。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定向(1分)。

三、学习第6自然段。(10分)。

1、你们想了解的正是课文中我与玲玲想问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

2、了解异口同声的意思。

(1)用部首查字法查异,说说字意,理解词义。

(2)设景说话,加深词义理解;什么情况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过些什么?

(3)读好问句。

四、学习第7自然段(15分)。

1、自由朗读。

2、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看课件理解)。

(3)重点理解:蔡侯纸是什么样的纸?点击课件(蔡侯纸是东汉时。

期的蔡伦发明的,它以树批和破布为原料,又轻又薄,价钱便宜。)。

课件:认识蔡伦、欧洲;理解又轻又薄。

教师提示归纳: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

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

3、指导朗读。

(1)自由读,想想: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

(2)理解自豪,思考:为什么是自豪的?

(3)抓关键句体会。

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我国就已经有纸了。

过了一千多年,中国的造纸方法传到欧洲,外国人才懂得造纸呢!

小组讨论:听了妈妈的介绍,又经过你自己的学习,你想说写什么?

(4)课件:你能用自豪造句吗?

五、学习第8自然段(6分)。

1自由读。

2、理解不禁,想想:为什么是不禁齐声赞叹?

3、比较句子。我们的祖先了不起。

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4、讨论:你认为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纸,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比外国人早一千多年用上纸,而且外国造纸的方法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不断改进造纸技术和方法。)。

5、板书:边板书边理解轻薄棉絮和麻做纸树皮、破布做纸。

(粗厚)(轻薄便宜)。

六、拓展说话(4分)。

1、学生说说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

课外阅读:

火药的发明毕升发明印刷术指南针蔡伦造纸术。

3、写话练习,把自己最感动,最想说的或很感兴趣的话写下来。

七、作业:(1分)。

1、完成作业本上剩余部分。

2、把纸的发明过程回家说给父母听一听。

板书:

竹片做成丝绸当纸棉絮和麻做纸树皮、破布做纸。

(重)(贵)(粗厚)(轻薄便宜)。

《他发明了》教学设计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作用,初步掌握分号的用法。

3、提升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资料。

1、师:发明是什么意思?(发明是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

生:答(略)。

2、师:你知道哪些发明家发明了哪些事物?

生:答(略)。

3、过渡:齐读课文第一段。

生:答(略)。师板书:他指惠特尼,发明了生产方法:“标准化”。

2)、再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排列和转折)。

3)、仿写一个排列和转折的开头方法。

1、出示生字:械、捍、惠、损、纫。

1)、指名读;齐读。

2)、组词并解释意思。

3)、找形近字、同音字进行比较。

2、默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筛选有价值的问题。(预计出现的问题: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带着学生提出的以上问题理解课文。)。

1、毛瑟枪是谁发明的?

2、师:毛瑟枪不是惠特尼发明的,可惠特尼的发明就和它有关。

3、齐读第十自然段。“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

生:齐读“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成批生产同一种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4、引导讨论理解:

1)、什么是标准化?(第十自然段)。

2)标准化有什么特点?(第八自然段引导从制造、生产、修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区别。)(体会分好的用法、作用、和好处,谁能运用分号写一个句子?)。

3)、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4)、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在小组内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交流这两种做法的不同之处。

5)、经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回答。)。

6)、这种方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请联系生活谈谈。

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1、从课文中选出需要加强练习的词语15个以上,每个抄写5遍。

2、预习《寓言二则》。

《电话的发明》教学设计之二

1、初步了解社会需求、生活需求和个人希望是推动创造发明的基本动力。

2、通过对?“希望孕育其中”、“缩小为我所有”、“模仿也可发明”三大创造技法的认识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

3、指导学生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小发明课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的兴趣。

4、通过实例分析,设计或改进一种物品,指导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体验创造发明的快乐和意义。

5、根据实际需要,尝试指导学生运用一种创造发明技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小发明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发明技法的能力。

6、在小发明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明习惯,遇事会动脑、善思考,做一个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人。

教学准备。

1、课前制作在教材设计中涉及的各种表格和多媒体课件。

2、“希望孕育其中”单元必备学具:各种笔、各种课桌多媒体课件。选用教具:“童装的发展”或“椅子的`变革”方面的图片及影像资料。

3、“缩小为我所有”单元必备学具:剪刀、胶水、折叠杯制作图。选用教具:相关图片、折叠杯范例、多功能螺丝刀、组合工具、保温杯、折伞、卷尺等等。

4、“模仿也可发明”单元必备学具:每个学生一张32开纸或纸飞机制作图。选用教具:《飞行器的变迁》录像资料。

5、其他小发明技法的影像资料。

活动重难点:

1、分析几件根据人们生活需要而改进的日用品。

2、设计或改进生活用品。

一、活动引入。

二、活动过程:“希望孕育其中”

1、研究根据社会需要设计的几件产品。

(1)双肩书包。

讨论、比较“单肩书包”与“双肩书包”的优缺点。

小结归纳: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双肩包是为了保证青少年骨骼的正常发育而设计、推广使用的,从而认识社会需求是创造发明的基本动力。

(2)现代旅行包。

放映“拉杆旅行箱”和“带轮旅行箱”投影片。

组织谈论:旅行箱的设计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设计依据是什么?

小结归纳:由于人们生活不断改善,旅游者日益增多,人们都希望旅行箱轻巧、方便、美观,于是拉杆旅行箱、带轮旅行箱等应运而生。

(3)常见的相册。

出示插袋相册和粘胶相册,提出设问:“这两种相册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小结归纳;插袋相册插入、取出都很方便;粘胶相册有利于组合不同尺寸的照片。这两种相册都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计生产的。

(4)电子灭蚊拍。

出示电子灭蚊拍实物并提出设问:“你用过电子灭蚊拍吗?指导它为什么受消费者的欢迎?”

小结归纳:电子灭蚊拍使用方便,灭蚊效果好,不会污染墙壁等。它符合生活需要,所以受到欢迎。

总结:以上几个实例都说明社会需求是生产和推动创造发明的基本动力。抓住生产、生活中的某一需要,下决心进行分析研究,就会提出创造发明的课题。

2、设计“防风衣架”

师:晾衣架是常见的生活用品。一般的晾衣架很容易被风吹掉。请你们设计一个“防风衣架”。可在普通晾衣架的基础上改进。

结构越简单越好,材料要易得,使用要方便。

“缩小为我所用”

(1)读一读,说一说:缩小省略法含义。

(2)做一做、试一试:我们利用缩小省略法来做一个玩具――折叠杯的改进。

(4)归纳小结:缩小省略法是创造发明的一种技法。

(5)课后自主活动: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还可以缩小或增减功能,并记录下来;

在杂志、报纸、网络上收集用缩小省略法发明的新产品资料,照例子填表。

“模仿也可发明”

1、师:模仿联想也是人们进行创造发明的一条有效地途径。我们不仅可以向生物模仿,还可以向其他物体或现象模仿。

2、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观看教材,让学生认识模仿发明法。

3、指导学生完成纸飞机的制作、试飞,在做做玩玩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模仿发明法的奥妙。

综合实践。

设计制作综合实践课程。

理论预设课教学设计。

菜园镇同庄学校。

李海青。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

1.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2.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品读第4自然段。(用时:20分钟)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3.根据原文,思考交流: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1.自由读第4自然段,了解蔡伦发明纸的过程及其发明的纸的优点,小组交流讨论。

材料:树皮、麻头、稻草、破布。

过程:剪碎(切断)、浸、捣乱、捞、晒。

优点: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轻便好用。

2.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3.抓住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回答问题。

二、了解发明意义。(用时:10分钟)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其主要内容。

2.联系第一自然段,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1.纸的发明意义重大:传到朝鲜、日本;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三、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纸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

3.作业: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的三大发明。1.交流纸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一题,深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收集资料了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过程。6.选取一个古代发明,说说它的发明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先帮助学生理顺纸的发展过程,再了解发明的意义。教学思路清晰,最后的拓展延伸,不仅扩展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