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西藏高原原文及教案(优秀18篇)

时间:2023-12-05 15:15:16 作者:字海

教案的评估和反思是不可或缺的过程,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提高。通过学习这些三年级教案,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三年级语文《西藏高原》原文及教案

教材分析:

全文共9个自然段,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战线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贺知章的《咏柳》。

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

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三年级语文西师版《雪儿》原文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展开想象,指导朗读,体会我对雪儿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复习第一自然段。

2、过渡:我一个人在家是多么孤单,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这时,爸爸给我带回来一只鸽子。

3、看图。

可是在爸爸刚带回家的时候它没这么可爱,也没这么漂亮。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交流。

爸爸带回来一只怎么样的鸽子呀?(看图)。

这只鸽子是怎么受伤了?

(2)如果你看到这只受了伤的鸽子,心里会怎么想?(生答)。

“我”和爸爸也是这么想的,那他们是怎么样对待这只可怜的鸽子的呢?(请大家再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我和爸爸怎么对待鸽子的语句)(相机板书:同情洗澡敷药取名)。

(3)想象: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4)经过我和爸爸的精心治疗,这只鸽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再看图)。

它变得雪白雪白的,所以“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引说)。

想象:看到这么美的雪儿,你想说什么?

我也越发喜爱它了,所以我疼爱地对它说--(出示“我”说的话,生读)。

指导用疼爱的语气读好“我”的话。

(5)师生接读: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你们能给“飘飘悠悠”换个词语吗?(自由自在)。

想象:看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和雪儿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我们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我和雪儿对大自然的向往,还希望自己的伤势快点好起来!

(6)齐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和雪儿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我还从爸爸那儿知道了关于雪儿的其它事情。我到底了解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面一个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学生讨论。

雪儿是一只信鸽,它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能飞越千山万水,忠诚地为人们传递信息,是“蓝天信使”,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我们应该真诚地保护它们,真诚地帮助它们。

(出示图片,并相机板书:盼望、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

(3)指导朗读。

3、指导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2)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请找出来。(板书:欢呼)。

(3)(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及时评议。(谁能将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4)师范读第3句,学生边听边闭上眼睛想像雪儿在空中是怎样飞翔的。

雪儿在空中是如何飞的?谁能表演给大家看看?

大家想和雪儿一起飞吗?全班一起边读边表演第四自然段。

(5)雪儿终于又能飞翔了,它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雪儿虽然能飞翔了,可它也十分舍不得离开。第五自然段中哪句话反映了此时雪儿的这种心情?请大家读读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

“雪儿咕咕直叫”,它想对照顾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学生练习说话。

(6)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的雪儿就要走了,“我”的心里会怎样想?“我”会怎样说?

指导朗读,小结。

4、学习第六自然段。

引读,并出示句子,理解“快慰”一词。

指导朗读。

(三)总结,并指导背诵。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文中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哪一段最感人,你能把它记下来吗?(学生自由练背,指名试背。)。

《小萝卜头》三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刚刚转回头,要说什么,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

“哟,你看!”

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了走廊上。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

“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它。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刘思扬从口袋里摸出一只空火柴盒,丢出铁窗给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打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

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三年级语文《西藏高原》原文及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西藏高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西藏,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学习文章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西藏,立志将来为国立功劳。

教学准备:《青藏高原》歌碟,西藏高原风光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搭建认知桥梁。

从歌曲和学生认知前提来建构学习本课的前提。听了豪迈激昂的《青藏高原》你有何感受?以学生熟悉的音乐引入课文,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搭起认知桥梁,联系学生认知前提:你知道西藏在哪儿吗?你对它有多少了解?在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并简介西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了文章,你认为西藏高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学生也许会概括的讲美丽富饶,也许会具体到某一个方面来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三、研读课外,深入感悟。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西藏高原的美丽体现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从课文,文中插图,课件,以及图文结合的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到高原的天空、湖泊、森林的确非常美丽迷人,相机引导学生认识这美好的景致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的美,保护生态平衡。

2、结合课件师生共同总结课文3-5自然段写了高原的美,通过这几方面写的:天空。

湖泊、鲜花美丽。

森林。

(这部分用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一步步出示,引导学生认识文章介绍事物的条理性。)。

四、合作学习,领悟写法。

1、教师用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分小组合作学习课文6-9自然段。

(1)合作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2)讨论课文从哪几部分介绍西藏高原的富饶?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各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讲的。

(4)各小组自主选择汇报学习结果的方式,比一比哪个组最会学习。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指导。

3、展示合作成果,评定各组学习效率。

五、总结提升。

课文用清晰的条理,为我们介绍西藏高原的美丽富饶,学到这里,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西藏高原这样美丽富饶,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你们长大了去开发那里的宝藏,使我国的西藏更加美丽富饶。)。

三年级语文《翠鸟》原文及教案

《翠鸟》一文中,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等,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我的教学活动反思如下:

一、比较可取之处是:

1、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在要求学生仔细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教学始终保持师生平等对话,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老师处处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在活动进行中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崇尚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价值都得以体现。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方面做得还不够细致。

2、小组合作学习时时间较短。

3、启发式教学运用得还欠缺。

4、板书不够十分简洁明了。

三、改进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对有的学生有分散注意力现象时能及时的利用巧妙艺术婉转的语言把学生的情绪或注意力调整过来。

2、小组交流的方式方法还需要磨合,还需要指导。

《小萝卜头》三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科生字。会熟练书写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弄懂小萝卜头把小虫放飞的原因。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拼读,书写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的世界。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文章的学习,体会小萝卜头渴望自由的迫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对小萝卜头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知道小萝卜头把小虫放飞的原因,体会小萝卜头渴望自由的迫切希望。

(2)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小萝卜头的愿望。

教学方法:

感情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

2、介绍背景:这篇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

二、检查预习情况。

大概:大约、或许。表示猜测。

蝉翼:禅(知了)身上那薄薄的翅膀。

惟恐:只担心,只害怕。说明小萝卜头非常小心。

瞥见:很快地大略看一下。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三、理清文章思路。

1、录音范读。

2、学生轻声自由读。

3、课文的思路。

这篇课文先写了小萝卜头下课时在白公馆的走廊上看墙外的群山——接着写小萝卜头在走廊上捉到了一只漂亮的小虫,并把它放在火柴盒里——最后写小萝卜头看到失去自由的小虫在不安的爬动,便放飞小虫。从小萝卜头的行动和语言中,体现出小萝卜头对自由的渴望,他盼望着解放。

4、学生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学生轻声自由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同桌互相讨论。

学生反馈。

生1:我读懂了小萝卜头在走廊上。

生2:我读懂了小萝卜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生3:我读懂了小萝卜头的家在北方。

4、提出质疑。

你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你还要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5、用圆圈圈出小萝卜头动作的词语。

(放、抓、踮、看、问)。

6、这些动作的词说明了什么?(对外界世界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充满着对自由的渴望。)。

7、哪一个字最能说明他渴望自由?(啊)。

8、指导朗读第2、5两个自然段。

(读出好奇、渴望的心情)。

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遍。

2、积累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对课文的学习,你觉得小萝卜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根据自己的感悟回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小萝卜头在干什么。抓住写小萝卜头动作的词语,体会小萝卜头心里在想什么。从“放“抓”“踮”“看”等词语体会内心世界。反复练读,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根据课文回答,

(1)找出有关语句好好地读一读。

(2)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体会。如果你是小萝卜头,你会怎么对待小虫?

(3)全班交流,讨论。

2、小萝卜头看到那只小飞虫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联系上下文和自由查阅的资料,说说:“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的意思。

读读有关的句子。“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这句话要读慢一些,显示出小萝卜头若有所思、惆怅的样子。要读出对家的向往。“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要读出十分高兴、渴望自由的感觉。

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

三、拓展。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练笔。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小英雄小萝卜头有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接触,了解了他那悲惨、艰苦但一直都有追求的童年,现在,让我们一起给他写一封信,送给天国的英雄吧!

三年级语文《西藏高原》原文及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完成填空练习: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二、巩固延伸。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语文《西藏高原》原文及教案

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尝试边读边做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青藏高原》歌曲,老师解说:优美的旋律激起多少人对那片神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她独特的魅力。课前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西藏的资料。听歌曲,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朗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2相机理解文中新词:神奇、富饶……。

3请生自学生字,利用生字卡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请生再读课文,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5交流阅读感觉,相互质疑解答。自读课文,思考问题,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并说明原因。理解文中新词。自学生字。再读课文做旁批。交流、质疑、解答。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

三、品味课文,领悟美景。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2其他同学补充,再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共同领悟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西藏。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悟文中美境。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明原因。

注意:

1高原的天空还像什么?

2用“不仅……而且……”说话。

3第2段的写作方法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感受。培养孩子的朗读、感悟、想象能力。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1作者笔下的西藏如此动人,摄像师眼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呢?(播放配乐风光片)。

2你眼中或心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3学完这一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欣赏风光片。

交流自己心中的西藏。

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通过眼观、口述来达到目标。

五、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记生字。

2扩词。

3认真写字,注意汉字的形体美。认生字,记生字。

扩词。

书写生字。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拓展收看《走进西藏》的电视纪录片,在课堂上再交流自己的收获。

三年级语文《植物的睡眠》原文及教案

每逢晴朗的夜晚,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植物,就会发现一些植物已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撞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起来。这就是植物睡眠的典型现象。

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就连娇柔艳丽的花朵也要睡眠。例如在水面上绽放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际,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舒展开来,似乎刚从酣睡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由于它这种“昼醒夜睡”的规律性特别明显,才因此得名“睡莲”。

花的种类不同,其睡眠的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的花,则垂下头来,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更有趣的是,有些植物的花白天睡觉,夜晚开放。如晚香玉的花,不但在晚上盛开,而且格外芳香,以此引诱夜间活动的蛾子来替它传授花粉。

植物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它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呢!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温暖》原文及教案

今天跟孩子们一起学习温暖一课,感觉很开心很轻松。我把问题都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孩子们提出了下面的许多问题:

为什么题目叫温暖呢?温暖是什么意思呢?是谁带给别人温暖呢?怎样带给别人温暖呢?谁得到了温暖呢?什么时候可以给人温暖呢?随着一个个精彩问题的提出,我引导孩子学习第一段。这一段着重让孩子理解时间晚了,又累又困等情景,为下文着铺垫。

在学习二三自然段时,引导分析“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时,我故意说这些句子太长了,老师把这些词语去掉好不好?孩子异口同声说:不好。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孩子说出不好的理由,孩子终于上当不自觉地进入了学习。然后让孩子用动作体会轻手轻脚和一针一线的意境,孩子学了懂了乐了。

在引导孩子体会“温暖”一词的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感受炉火的温度高引出孩子感受身体上的温暖,然后我说除了身体上的温暖,雷锋的关心让小韩什么地方感到温暖呢?是头上吗?是手上吗?还是?孩子一下子答出:心里感到温暖。于是我引导孩子说雷锋把小韩感动了,小韩被雷锋感动了。

不经意间,孩子理解了温暖的两重含义。

轻松愉悦的课堂,让孩子心情愉悦。

小学三年级语文《燕子》原文及教案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

二、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

四、课前准备。

1、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3、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2、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3、指导“燕”字的写法。(“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5、师小结:我们读课文,可以从题目想开去,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有些问题不用老师讲,你自己就能读懂。

设计意图:导入课文比较精当简练,在学生交流资料中,既帮助学生积累了优美的词语,又显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读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倦”、“添”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入手,自学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并进行小组交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全班交流并质疑。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段落。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羽毛、翅膀、尾巴)。

2、讨论: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部分呢?难道他观察不仔细吗?

3、小结: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点的地方去写。

4、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5、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6、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设计引导学生在学文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想开去,体会写景物抓特点的写作方法,最后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深化对燕子特点的认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讨论交流。

(1)“蒙蒙的”是什么感觉?(体会春雨的特点)。

(2)读中体会:“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引导学生读出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

(3)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先引导学生理解“赶集”的意思,再讨论春天的花草与“赶集”有什么联系?最后说说“赶集”在文中的意思?要让学生想象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

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配乐指名朗读。

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重点字词理解句子意思,通过对“斜、掠过、唧唧”的理解尽情的体验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和快乐。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2)板画体会“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

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几痕”和“几根”的辨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2、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

六、作业超市(自选两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3、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燕子外形的写法,抓住这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一段话。

三年级语文《植物的睡眠》原文及教案

一、板书课题,质疑课题。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植物怎么睡呢?

生:植物为什么要睡眠?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课件————大自然中植物的睡眠。

2、看了课件,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三、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着拼音把每个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

(1)同桌互相指读生字:同桌之间互相用手指着方格里的生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2)师: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3、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内容。

师:谁能说一说。你可知道哪些植物需要睡眠?

(生纷纷举手发言:合欢树、红三叶草、花生、睡莲……师随机板书)。

四、深入课文,合作研读。

2、互动交流,点拨指导。(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相机进行)。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并谈原因。

(2)师:在夜晚,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周围的植物,就会发现它们奇妙的变化。

看——(出示合欢树变化的录像)。

(3)引导学生读:它的叶子由__,在白天__,可一到__,那__好像__,全部合拢起来。

(4)师:让我们自由的去感受一下合欢树的奇妙变化吧。(自由读)。

(5)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它们是怎样睡觉的?

2、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就连花朵也要睡眠。不信,请读第4自然段。(生齐读第4自然段)。

(1)理解“娇柔、酣睡”等词语。

(2)指导朗读,小组读,男女读。

(1)指名说,并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2)指导朗读。

3、师:植物的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他不仅是__,而且还是____呢?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段吧。(生齐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2、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补充讲解。

3、在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晴朗的夜晚”、“娇柔艳丽的花朵”这样的词语,你能再找出一些吗?写在练习本上。

《家乡的红橘》三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

4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红橘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

教学难点:。

能学着的观察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红橘吗?吃过红橘吗?你对红橘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抽生说)。

师出示课题:家乡的红橘,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1自读课文,把红色音节的字音读准,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注意:翘舌音:畅、束。

平舌音:素。

前鼻音:嫩。

后鼻音:竞。

多音字:骨(骨气、花骨朵)。

2勾画出生字连成的词语,每个词语自读三遍。

3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教师及时纠错,抽生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进课文中再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抽读、师生互评、齐读)。

三、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段,弄清各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

(1)这篇课文一共几段?

(2)谁来说说课文的几段各讲了什么?

学生汇报:

第一段: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第二段:春天时,橘子树叶长得很茂盛。

第三段:四五月时,橘子花开了,花香醉人。

第四段:秋天,橘子树上结满的青色果实压弯了枝头。

第五段: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

第六段:总结全文,赞美家乡的红橘。

四、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用喜欢的方式记忆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

2教师重点指导“骨”字的写法,请生观察写“骨”字时应注意什么?骨字的第四、第五画是点、横钩。

3师范写“骨”字。生在桌上用手指写3遍。

4生练习:打开练习本,把其余的9个字在田字格里写2个,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5展示书写。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词语,每个三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男女生赛读、齐读。

2复习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红橘的可爱。

1出示第1段,自读思考第1段讲了什么?(家乡的红橘生长在长江边)。

2过渡:作者家乡的红橘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请自读课文2~5段,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第2段写了春天时,橘树叶长得很茂盛)师板书:橘树叶。

作者用哪些词来写橘子树的叶子可爱?把它们用重点符号标出来。(学生汇报:茂盛、四季常青、闪着绿油油的光)。

理解“茂盛”的意思。

4指导朗读、背诵。

那绿绿的叶子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在阳光下闪光,多美呀!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自读,抽生读,师生点评,齐读,试背。

5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生:第3段主要写橘子花的可爱)师板书:橘子花。

6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橘子花的可爱?勾画表现橘子花可爱的词语。(学生汇报: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绽放、醉倒)。

理解词语: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7指导朗读、背诵。

(1)自读,边读边想象花儿竞相开放,花香醉人的情景。抽读、教师范读、齐读。

(2)这么美的句子,想把它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就自己背一背吧!(自由背、抽背、师引背、齐背)。

8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第4段写了青色的橘子压弯了枝头,很可爱)师板书:青色的橘子。

9小组讨论:课文哪些词语写出了青色的橘子的可爱?(学生汇报:肥实、压弯了枝头、又酸又涩)。

理解:肥实。

10指导朗读:齐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果实缀满枝头的情形。

11到了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成熟的果子又有哪些可爱之处呢?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红橘的呢?请生自读第5段。师板书:成熟的果实。

12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颜色:红色金黄色的瓤。

形状:像一盏盏的小灯笼。

味道:甜甜的。

感受: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13指导背诵:有感情地朗读并把它背下来,体会作者对家乡红橘的喜爱之情。(自背、抽背、引背、齐背)。

14家乡的红橘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无论是橘树叶、橘子花,还是橘子,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可爱,就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板书:让人喜爱。

三、理清顺序,总结全文。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红橘生长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叶,再写花,最后写果实由青变红。下边就请同学们勾画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完成课文第2题,读一读。

出示课后作业:

2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家乡红橘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红橘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观察一件事物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更有条理。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礼物》原文及教案

重点句子:

1、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我懂得了自然。

2、看着小鸡渐渐长大,我懂得了生命。

3、看着指针不停地跳动,我懂得了时间。

4、品读着那些奇妙的知识和精美的图片,我懂得了世界的博大和精彩。

5、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正如春雨绵绵,不断地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

主要内容:

《礼物》这首诗歌,通过亲人送“我”的种子、小鸡、手表、让同学们懂得亲人们送这些礼物用意,进而懂得珍惜时间和生命,懂得亲人的殷切盼望,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原文及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原文及教案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瀑布》原文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字10个,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瀑布的特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体会诗歌意境,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意境,积累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课外书吗?喜欢读谁的书?你们知道叶圣陶爷爷吗?看过他的什么作品?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名篇-------《瀑布》。

二、自学读通诗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解决它。

三、交流。

1、汇报识字结果及方法。

2、谁来读?指名读,正音。

四、感悟。

1、生边轻读课文边想象:这首诗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景象?

2、再次看图,说明哪些景物是画面上没有的?

3、读诗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觉得好吗?

4、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一道白银”指的是什么?

五、画诗。

1、以图画形式表达出来。

2、引导评价六、诵读。

设计意图:

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涵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受而发,意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诗作画,深理解。配乐朗读,升华诗情。

三年级《地球的清洁工》语文原文及教案

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对地球的贡献,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和保护地球的意识。根据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和本篇课文的结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里讲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怎样做地球清洁工的,有对自然、对生物观察探究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从对话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

4、能与小伙伴合作分角色演一演。

这篇课文是一篇形式活泼的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易懂。在这一课时中,我分成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第二个层次,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在课下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将查找的内容在课上进行交流,将课下的阅读和课堂的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的读书的目的性更强。

第三个层次,引导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他们充分了解每种小动物的生存方式以及这种生存方式给地球环境带来的好处,其中适时指导朗读。

第四个层次,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表演课文。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感觉学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这种形式的文章,喜爱分角色朗读。在这轻松有趣、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心情愉快地进入情境,乐于思维,敢于表达,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特别是最后的情景剧表演,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参与,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自己所扮演的小动物角色很好的表现了出来,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但是,从这节课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首先,课堂教学秩序有待加强。班级容量大,老师有的时候顾及不到,这就使得有些孩子开小差,滥竽充数。在今后的课堂上一定要顾及全面,特别是注意力总是不集中的孩子。其次,在本节课当中,老师的放手不够,没能很好的调动起孩子的主动学习性,以致出现了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的情况。再次,孩子们的读书读的还不够,有的孩子站起来磕磕巴巴,读不流利,今后我会在读当中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作为新教师,我今后还应继续加大自身的学习,多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老教师的课,学会善于捕捉课堂,语言表达简练,加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并且课下备课一定要充分,吃透教材,锻炼孩子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这次的青年教师公开课,从其他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并且在课后的研讨中,领导和我们教研组的师傅们给我提出的所有宝贵意见我都会去细细品味,去认真反思自己,争取使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