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英雄感人事迹材料范文(15篇)

时间:2023-12-08 05:37:46 作者:飞雪

事迹材料是通过详细描述一个人或事件的经历和成就来展示其特点和价值的一种文本形式。事迹材料范文的阅读和学习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事迹材料的写作规范和要点。

西安抗疫英雄感人事迹材料

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忧,挺英雄之傲骨,迎凛冽之寒风,集全国之创力,谋中华之复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终会筑成坚不可摧的长城。

20xx年的告别之际,歌舞升平,在繁荣之下,一场战争即将打响。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却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从西安,到长江,再如洪水般一发不可收拾地席卷全国。绵延千千万万里的战线,医院里的彻夜灯火通明,无不成为这场战争的见证。但是,你看到了吗?在这里,在那里,在每个地方,到处都有逆行的身影。他们是不是无儿无女,他们是不是穷途末路,他们是不是早已在死亡的边缘徘徊,已经不再害怕致死的病魔。不,都不是。他们只是平凡人,同千千万万的大众一样,但他们又不平凡,他们是战士,是英雄,不畏生死的傲骨。

有些人在死亡面前泰然自若,不是因为他们不害怕,而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到底是什么,支持着他们的精神支柱,是责任,是勇气,是理想,更是信念。他们前仆后继,只为对得起心中那份大爱天下的心。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第一时间赶到抗疫最前线,17年前的那句“把重症患者都转移到我这里来”时至今日都是那么的震慑人心。无数的共产党员舍生忘死,从全国各地驰援西安,政府审时度势,计划国家的发展,大到每一个省市,小到每一个家庭,无不发出“西安加油”的壮语。

是啊,西安加油,中国加油。

我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民族,一个同仇敌忾,团结战斗的民族,一个充满希望,迅速崛起的国度,我大中华的复兴势不可挡。我看到的,一条巨龙,在世界的东方,在太平洋的海畔,正欲腾飞。

中华复兴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但五千年之悠久历史,无数次化解的灾难,足以给我们信心。我们携手,共渡这艰难困苦,然后,去奔跑,去拥抱,那20xx年最美的春天。

抗疫英雄个人事迹材料

3月7日下午,山东省援助湖北护理专业医疗队护士长唐晓培(上图。记者张远晴摄)在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挥手送别最后一批病人。随着这家方舱医院休舱,唐晓培和同事们开始原地休整待命。

从2月初接到支援方舱医院的命令起,39岁的唐晓培在东西湖方舱医院整整工作了一个月。

“每天都得绷着一根弦。”虽然唐晓培在急诊科和icu工作多年,但方舱医院的工作环境还是第一次碰到。“我们一个护士得照顾五六十个病人,测体温、发餐食、发药品,还得谈心,6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就是不断走,不断说。”唐晓培说,“说实话,方舱医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心理疏导,让病人有安全感。”

病人刚住进来,情绪都不太稳定,她是护士长,很多病人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找她解决。唐晓培还记得有一家人,丈夫在定点医院治疗,妻子在方舱医院,孩子在社区隔离点,音讯不通。“我也是孩子的妈妈,一听情况,心都软了。”唐晓培说。她赶紧联系了舱外的指挥部,辗转联系上了孩子。听到孩子的声音,病人心里就踏实了。

这些事情虽小,但唐晓培觉得很重要。“病人如果觉得你确实是真心帮他们解决问题,心情就会平静,会配合治疗。”她还记得一开始进舱的时候,温度低,一些病人提出要买秋衣秋裤,唐晓培和同事们就把自己带来的秋衣秋裤和保暖用品送给了他们。

她们的付出,病人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有一次,唐晓培忙着工作,没意识到防护服的领子开了,露了脖子。一位病人立马提醒她赶紧去加戴一个口罩,他还特意去拿了一个牛奶盒子上的塑料提手,让唐晓培扣在后脑勺上,这样可以把口罩挂在防护服外边。

“当时他对我说,如果你们被感染了,我们会很难受的。”这句关心的话让唐晓培特别感动。

出舱时,很多病人依依不舍。一名大妈动情地对唐晓培说:姑娘,我看不到你的脸,让我好好看看你的眼睛。更多的病人会为医护人员写下祝福,医疗队队员们把心愿卡细心地贴在墙上,做成一株“许愿树”。

“我们进来的时候有个心愿,就是尽快让方舱医院关门!”唐晓培说,“现在方舱休舱,我如愿了。”

抗疫英雄人物事迹材料

他没有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是什么著名的人物,可他有的是踏实肯干的心态和默默无闻的服务精神。他虽然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外卖小哥,但他一直默默的用实际行动在工作岗位上奉献着。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其貌不扬,老实厚道的人,始终以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从12月入职以来,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配送业务,工作中乐于奉献。其他同事有任何困难,他都主动帮助,凡事都能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他工作闲暇之余,又会帮助站点整理站务,卫生。

春节期间,当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一场突发的疾病打破了春节的祥和。当人们都在抢购防护用品时,他把自己家的酒精拿到站点,亲自消毒。他把准备请假回家过年的计划取消,选择继续坚守岗位。疫情发展迅速,餐馆逐一停业,他每天送大包小包的外卖。如果配送超时,他耐心地和顾客交流,人们一致给他好评。

还有好多像宋永会这样的人,在他们平凡的岗位为抗疫做贡献,感谢他们的坚守,向他们致敬。

抗疫英雄人物事迹材料

20末,人们本该为新年做准备,可是新型冠状病毒突然冒了出来,搅乱了整个春节。

于是就有了最美的逆行者,他们奔赴武汉。

在2月7日凌晨2:58分,李wenliang医生逝世,他在抢救病人时不行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抢救无效去世,对此我们表示深切的悼念,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对李wenliang医生的逝世,感到悲痛,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他可能是我们素未谋面的人,却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虽然李wenliang医生逝世了但他的精神永不灭,他的精神很好的诠释了白衣天使的伟大。

在这场抗疫的战斗中,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抗疫英雄个人事迹材料

在这些日日夜夜里,广大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的壮举,无数国人的善念和善举,一次次传遍祖国大地,感动着中国,也感动着全世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抗疫英雄个人事迹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3月12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广东省中医医疗队队长张忠德。17年前,他冲锋在抗击非典的一线,在救治重症患者时不幸感染,从生死线上走过一回。如今,56岁的张忠德又一次站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仔细询问,认真观察。张忠德查房时一再叮嘱医护人员要关注细节。42床的患者刚入院时病情严重,无论是气喘还是肺部影像都不乐观。张忠德团队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一周之内患者的情况就出现了明显改观,现在已经可以正常下床活动和交流了。

从1月24日除夕当天离开广州,张忠德和团队在武汉已经奋战了40多天。他带领广东省中医医疗队接管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三个病区的187张床位,全力救治病患。由于和患者走得近,大家也更喜欢叫他“德叔”。他还会努力模仿湖北口音,逗患者开心。

中西医协同治疗是张忠德诊治时的法宝之一,除了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他总会充分吸纳西医的现代医学手段。

在张忠德和同事们的细心照顾下,越来越多的患者情况好转并且治愈出院,目前他们病区出院人数已超过180人。

“40床患者呼吸微弱……”

晚7时许,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护理组长高锐(上图。资料照片)正在查看患者情况准备交班,突然发现有一名患者呼吸微弱、口唇发紫,立即通过对讲机呼叫值班医生。

“紧急加推一组呼吸兴奋剂!”

高锐迟疑了几秒后,坚定了信心,完全按照“微光输液”考核标准进行“实战操作”,一针到位!随着呼吸兴奋剂缓缓推进静脉血管,患者的呼吸缓慢提速。随后,高锐又挤压患者胸廓10多分钟,患者才恢复了自主呼吸。

高锐在急诊医学科工作了10多年。2019年她参加联保部队护理技能大比武,勇夺3项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救护冠军”!“只有平时技能练得过硬,遇到特殊情况才不慌神儿!”这正是高锐请战参加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底气所在。

入驻火神山医院没几天,感染七科一病区39床就收治了一名危重症患者,心率快、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经过医生用药、加强镇静补液等措施,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有了改善。高锐刚接班,就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紫,心电监护仪上出现室颤波形。高锐一边呼叫:“快拿抱球准备通气”,一边准备除颤。高锐熟练地开机、定位、选择除颤模式……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几秒钟后,监护仪上显示出了正常心率。

病区曾收治了一名85岁高龄的女性患者。她不便自行吞食,也不愿选择留置胃管。为了让患者尽快服用降温药,高锐将药片碾碎溶解,小心翼翼地抽入注射器管内,一边安慰患者一边给患者喂药。如果病人咳嗽喷出飞沫,高锐极易被感染。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高锐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1小时后患者的体温降到了38.5度,心率渐渐正常了,血氧饱和度也升高了。

病区遇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或是情绪波动大的患者,高锐总是冲锋在前。这名“救护冠军”,在战疫实战中频频显身手。

3月7日下午,山东省援助湖北护理专业医疗队护士长唐晓培(上图。记者张远晴摄)在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挥手送别最后一批病人。随着这家方舱医院休舱,唐晓培和同事们开始原地休整待命。

从2月初接到支援方舱医院的命令起,39岁的唐晓培在东西湖方舱医院整整工作了一个月。

“每天都得绷着一根弦。”虽然唐晓培在急诊科和icu工作多年,但方舱医院的工作环境还是第一次碰到。“我们一个护士得照顾五六十个病人,测体温、发餐食、发药品,还得谈心,6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就是不断走,不断说。”唐晓培说,“说实话,方舱医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心理疏导,让病人有安全感。”

病人刚住进来,情绪都不太稳定,她是护士长,很多病人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找她解决。唐晓培还记得有一家人,丈夫在定点医院治疗,妻子在方舱医院,孩子在社区隔离点,音讯不通。“我也是孩子的妈妈,一听情况,心都软了。”唐晓培说。她赶紧联系了舱外的指挥部,辗转联系上了孩子。听到孩子的声音,病人心里就踏实了。

这些事情虽小,但唐晓培觉得很重要。“病人如果觉得你确实是真心帮他们解决问题,心情就会平静,会配合治疗。”她还记得一开始进舱的时候,温度低,一些病人提出要买秋衣秋裤,唐晓培和同事们就把自己带来的秋衣秋裤和保暖用品送给了他们。

她们的付出,病人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有一次,唐晓培忙着工作,没意识到防护服的领子开了,露了脖子。一位病人立马提醒她赶紧去加戴一个口罩,他还特意去拿了一个牛奶盒子上的塑料提手,让唐晓培扣在后脑勺上,这样可以把口罩挂在防护服外边。

“当时他对我说,如果你们被感染了,我们会很难受的。”这句关心的话让唐晓培特别感动。

出舱时,很多病人依依不舍。一名大妈动情地对唐晓培说:姑娘,我看不到你的脸,让我好好看看你的眼睛。更多的病人会为医护人员写下祝福,医疗队队员们把心愿卡细心地贴在墙上,做成一株“许愿树”。

“我们进来的时候有个心愿,就是尽快让方舱医院关门!”唐晓培说,“现在方舱休舱,我如愿了。”

“炎症风暴”是新冠疫情患者由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导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患者若发生“炎症风暴”,该如何应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护肾队”给出的“解题”方法是:通过血液净化技术清除炎症因子,达到保护脏器、挽救生命的目的。

这支由4名肾内科医生和23名血透专科护士组成、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队伍,被大家称作“护肾队”。面对“炎症风暴”,他们科学研判,创新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让众多患者获得有效治疗。

“我们发现,一些患者感染后大量炎症因子聚集产生‘炎症风暴’,从而导致多器官快速损伤。”同济医院肾内科主任徐钢教授介绍,通过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手段提前干预,可以有效清除这些炎症因子。

“炎症风暴”应做到早预警早干预,同济“护肾队”副队长何凡副教授带领队员对光谷院区所有重症患者都进行了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监测。当患者体内炎症因子达到预警值时,就选择恰当时机介入,有针对性地制定血液净化方案。

一次,“护肾队”为一名74岁的老人完成3次血液净化后,原本呼吸衰竭、已经进入昏迷状态的老人逐渐开始好转,超出正常水平30多倍的炎症因子回到常规范围内。一星期后,老人重症转轻后转院。在随后的两周内,34名患者接受了近百人次血液净化,其中10人已经出院或转至轻症医院。

由于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都是危重症患者,需要提供精细化的护理。以目前“护肾队”的人员配置,一天为10名患者做透析是常态。一名患者使用血液净化机的时间是8至10个小时,而医护人员防护服的使用时限是6小时,所以需要两拨护士接力,才能完成1名患者的血液净化,有的护士甚至一天要进3次icu。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血透中心护士长鄢建军说:“现在就像打阻击战一样,一定要守住阵地。”

“血液透析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徐钢教授说,“医务工作者最大的荣誉感来自患者康复。大家士气很高,都鼓足了劲儿要战胜这次疫情。”

中日友好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已经在危重症病房战斗了一个多月了。生死一线,他们用捍卫生命的誓言与时间赛跑。这里的护士长赵培玉告诉患者,即便远离家人,但是病房里面没有孤单,让我们共渡难关。

刚刚进入病区,赵培玉就赶紧跑到了25床前。由于病情危重,已经在icu躺了十几天的患者产生了焦躁的情绪,她一边挪动着随时可能被病人踢扯掉的导管,一边安抚着患者,整个过程,护理团队接力握住老人的手。20分钟后,患者终于平静了下来。

在这里的近50位危重症患者,许多都患有多重基础病。对于赵培玉和护士们来说,每天除了要面对病人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更大的挑战是患者复杂多变的病情。

在护士们的眼里,赵培玉对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从仪器上的数据指标,到每位病人的饭量,从病房里的每一个针管,到每一台机器的状况,赵培玉都要带着护士们逐一检查,哪怕是一块刚刚从病人身上取下的尿不湿,她也要称重、记录,和之前数据比对。在她看来,多一分细致就能多提前发现一分风险,多一分准备,就多一分赢的机会。

今年,已经是赵培玉在护理岗位上的第18个年头。2003年,25岁的她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走进了非典的病房。17年后,曾经的紧张彷徨,化作每一个细节的从容应对。但是,当以护士长的身份再次奔赴一线,除了护佑生命,她还多了一分沉甸甸的责任。

团队里,许多都是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年轻护士。从防护知识到操作技巧,每天赵培玉都会不停地叮嘱。怕护士们记不住,她又录制了操作小视频。

今年,赵培玉的儿子就要中考了。她说,在儿子备考的关键时候来到前线,她不后悔。她给孩子写了一封信,相信他会理解妈妈。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风险无处不在。无论是患者体征的轻微变化,还是一个造成污染的漏水点,都有可能潜藏着危机。每一次化险为夷的背后,都有一个关于责任感和专业精神的故事。

赵童:那一刻我只想着救人要紧。

正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查房的人叫赵童,是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几天前,看到这位80岁的新冠疫情患者情绪低落,他和主治医生反复询问,但老人始终表示自己只是有些乏力。

赵童判断老人表现出的体征只是冰山一角。经初步诊断,老人虽仅有腹胀表现,但符合“急腹症”特点,急需进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肠梗阻或肠穿孔等危及生命的病症。

没想到刚做完ct回到病房,老人的情况突然恶化,各项指标开始报警。

目前老人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截至目前,在赵童和队友们的努力下,他们负责病房的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已经转为轻症,30名患者治愈出院。

胡晟民:用年轻的肩膀担起责任。

医务人员想方设法救治患者,消防员们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力以赴。洪湖市人民医院老院区是当地7个定点接诊新冠疫情患者的医院之一,由于排污系统设备老化,医疗废水无法处理和排出,外溢风险很大。洪湖市消防救援站的7名90后消防员组成了“医疗废水输转党员突击队”,承担起每天医院的医疗废水清运、处理任务。

正和队友一起爬上6米高储罐罐顶的小伙子叫胡晟民,今年刚满22岁,他的爸爸和爷爷都是消防员,从小耳濡目染,如今接过接力棒的他,每次任务也总是冲在前面。设备连接好,抽水开始,这也是最容易出现漏水和喷溅的时候,之前还发生过意外。

后来胡晟民和队友们顺着水线找到了水带上一个极小的漏水点,才排除了隐患。从那以后,他们在抽水作业时也更加谨慎。

强忍着恶臭味,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抽水作业,近20吨医疗废水全部抽进了环保污水运输槽车,胡晟民和队友们再将这些医疗废水输转到9公里外的污水处理点进行处理。而这样的输转,他们每天要重复两到三次。截至目前,胡晟民和队友们已累计输转医疗废水500多吨。

抗疫英雄感人事迹故事材料报告范文

昨天(9月27日)下午,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报告团成员均为获得全国和省级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他们回顾难忘经历,讲述感人故事,频频戳中听众“泪点”。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疫情期间带领金银潭医院600多名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谈到对生命的理解时,他的一番话让现场观众动容。

“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宽度和厚度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生命早已不仅仅属于我自己,它属于我们宣誓并为之奋斗的事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副教授周宁也曾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隔离治疗期间,他通过公众号将自身经历分享给惊慌失措的人们,给大家服下了一颗“定心丸”;隔离期一结束,周宁立刻请战重返医院救治病人。

“回想起当时的经历,要说不害怕,那是吹牛。我们那时候对这个病毒知道的太少了,但我是一名医生,我不能对病毒认怂。”

听完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学生何武深感震撼。

“再次向我们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鼓舞着我们一个又一个医学生不断努力,以后做一名好医生。”

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党总支书记桂小妹,在报告会上讲起了她带领社区群干、下沉干部、志愿者用心用情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故事。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让现场观众久久回味。

“敲开紧闭的家门,打开认可的心门,我们还怕什么呢?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你记在心里。”

疫情期间,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分局新村街派出所副所长邵玉春转送病患87人次,救助群众53人次,面对行动不便的疑似患者,没有丝毫犹豫。湖北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民警廖春索说,前辈的发言让他感动万分、热血澎湃。

“‘我们是人民警察,就算为人民牺牲也在所不惜’,在我下一步工作中,我会立足于基层,服务好旅客。”

中建三局安全总监、火神山医院项目指挥部工程组组长赵军,讲述了疫情期间,中建三局牵头承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与时间赛跑的感人故事。

“作为食荆楚粮、饮长江水的企业,能与英雄的城市共克时艰,和英雄的人民共卫家园,我们感到无比骄傲、无比自豪!”

活动现场,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青年员工刘峰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自豪,而甘如意“走单骑返岗”的故事,让同为“90后”的他感受到了“后浪”的力量。

“青年有力量,社会有力量,国家有力量”,她说的这句话特别打动我。在我以后的道路上面,把这种抗疫精神写进自己的职业发展里面。”

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英雄,每一个闪光点都值得被记录。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现和扩散,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了一场灾难,在这场没有硝烟却事关生死的战斗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疫情阻击战。全国一盘棋,心手相连,同舟共济,各地医务人员、医疗专家“舍小家为大家”,奔赴武汉一线“作战”;各地人民警察,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干部及志愿者齐心协力,铸就后方抗“疫”第一线。在这场灾难面前,他们奋勇向前,没有退缩,一个个感人瞬间、一张张抗“疫”面孔、一声声加油打气,一条条痊愈喜讯……凝结成了抗击疫情的中国时刻。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王春天同志就是众多英雄中的杰出代表。

疫情发生后,齐齐哈尔市公安局铁锋分局新工地派出所代理副所长王春天同志始终带领干警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为了更好的进行抗“疫”工作,他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妻子和刚满16个月的儿子送回岳母家中。随后,王春天同志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20余日,最终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于2020年2月11日昏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享年32周岁。

学习王春天同志的英雄事迹后,我深受感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古至今,有很多仁人志士,都以各种形式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民族大义,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拯民族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王春天同志的堪称时代楷模,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对党和人民事业忠诚,关键时刻勇于担当、挺身而出,在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一线,站在前沿,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作出了积极贡献。虽然王春天同志倒下了,但是会有更多的如王春天一样的同志站起来。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发扬王春天同志“不畏艰险、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和“舍己为人,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牢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司法工作上的好法官和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好党员,用优异的工作成绩向英雄致敬!

中华民族是个不屈的民族,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挡民族复兴的步伐,我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切关怀,有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疫”必胜,美丽的春天必将来临,愿“春天”永驻人间!

2020年春节之际,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湖北、武汉沦陷为重灾区。危难时刻,42000多名医务工作者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成为阻击疫情的主力军。由于防护需要,他们都戴着口罩和护目镜。为了铭记白衣天使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救死扶伤的英雄形象,中央指导组宣传组策划并发起了“影像记录工程”:为每一个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拍一张摘下口罩瞬间的肖像。

看到医务人员摘下口罩的照片,由于长时间佩戴医用装备,经历了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很多人的脸颊都过敏红肿了;有的为了抢时间救护病人,自己穿上了成人纸尿裤;为避免交叉感染,女护士剪掉美丽的长发,剃成光头;还有的鼻梁被口罩和护目镜磨出了血,着实令人泪目、心疼。但深深的压痕、疲惫的神态,挡不住医者之美;坚毅的目光,依然透射着必胜的光芒;年幼的孩子隔着防护栏探望几天没有回家的护士妈妈;有的还是20岁刚出头的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便学着像前辈一样,“以我所学,尽我全力”,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

多难兴邦。无论面对洪水、地震、sars疫情,还是遭遇金融危机、贸易摩擦,我们党始终带领全国人民,一往无前,不懈奋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次大风大浪而不倒、濒临绝境而不亡,反而愈发强大,缘何?答案就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疫情发生后,北京年近八旬的老党员、小汤山医院设计者黄锡璆主动请缨赴鄂支援建设;湖南近300名医务人员踏上援鄂征途,许多人在“请战书”里写下同一个理由:“我是共产党员”……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有一群斗士心怀大爱,慷慨请战,逆行而上,报名去抗疫一线:“我自愿报名参加医疗救助团队”“我执行过抗击非典、援非抗埃任务,经过实战考验,我申请加入防控疫情队伍”“我在感染科工作10年了,可以胜任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放弃和亲人团聚的时光,无惧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冲锋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不计报酬,不畏生死,不讲条件,这些闪烁着人性光辉、奋战在抗疫战场上的忙碌身影,汇聚成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中国力量!

抗疫英雄人物事迹材料

这个的一月少了一样年味,那马路上少了一点东西:车与人。在各大街头有很多商场都挂了打烊的牌子,人也越来越少。从外国来中国的老外都惊叹到说:"中国有14亿人口,为什么这么空荡荡的。这是因为中国正在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一一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它的到来让一些国家陷入了危机。最大的危机源就是中国。但是我们中华民族天生就骨子中就硬,这么大的事情我们不可能不管。我们很多医学家纷纷开始研究这种病毒。第一个发现不对劲的人,也就是我们的吹哨者:李wenliang。李wenliang他作为一个眼科医生。却坚守一线。他直到被感染病重去世。但是在他离世后,他有很多校友纷纷慷慨解囊相助。他的一个师弟捐了50万。有一句话是给李wenliang医生的:20,武大的樱花快要开放了,李wenliang,你不来,它不落。李兰娟,钟南山。他们就算倒下了。可是他们的精神。永远的存活在了我们脑海中。我们相信。武汉,中国会站起来。永不倒下。

西安抗疫英雄感人事迹材料

__省__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大字沟乡朝阳山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时刻战斗在防疫的第一线,“亮身份、做表率、当先锋”,主动担当作为,抗击疫情。80后的共产党员__同志就是其中一员,该同志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疫情防控这场硬战之中,充分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色。

防疫中最“美”宣传。__,平时话不多,普通平实中透着一股坚韧果敢。疫情蔓延开来之时,他一直关注党和国家的号召,关注动态新闻,他常说:“做为一名党员,脑子要知道国家大事,手脚要紧跟党委政府”。该同志积极利用村微信交流群宣传科学防疫知识,及时向公众解疑释惑,消除群众恐惧心理,引导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对于孤寡老人等没有微信渠道的群众,他不辞辛苦频繁入户宣传,做到网格内不漏户、户不漏人。

防疫中最“暖”的声音。为了打通疫情防控信息宣传最后一公里,该同志自己跑到县城自费购买了扩音器材,扩大了农村宣传覆盖面。充满浓浓方言味道、包含直白贴心话的“不走亲,不访友,不在外边到处走;勤洗手,多通风,一日三餐在家中;少外出,多睡觉,增强体质很重要;不信谣,不传谣,政府防控措施好;出门必须要戴口罩,人多别去凑热闹”响彻每个角落,他用老百姓都能听懂的大白话和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将春节期间的防疫防控常识通俗易懂地传达给了群众,把疫情防控的一系列常识和一个党员的责任诠释淋漓尽致。

防疫中最“坚”的力量。“乡村干部人手有限,怎么能守得住这么多路口呢?”正当乡包村干部和村“两委”为如何才能守护住路口想办法时,__主动加入防疫志愿服务队,奋战一线。在进村路口设立交通劝导队,对外来车辆24小时进出管控,对外来人员来访进行测体温。每天坚持劝返外来群众,进一步阻断疫情传染,切实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对本村确需外出的群众或生活物资的配送,该同志主动担当起运输员的职责,亲自驾车接送,既不耽误本村群众外出办事,又有效的避免了外来人员进入,维护了本村安全的防疫环境。

抗疫中最“刚”的身影。风雪中,党旗下,他坚守在劝返岗上,成了一道暖心的风景。他用坚定的党性、刚强的意志,在急难险重的防疫工作中,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基层防疫一线,用传统式的说教和劝导,在路卡上提醒和劝说每一个路过的行人,为阻止疫情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守使命,是无悔的选择。"疫情一日不除,共产党员一日不退。"坚定有力的声音,无不彰显着共产党员的本色。__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全村党员群众,始终把防控疫情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冲锋在前、战斗在前,为我乡群众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用他自己的话说,“做为一名党员,上不了硝烟战场,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怎能不体现党员的本色”。

 

西安抗疫英雄感人事迹材料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让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踏上了战斗之路,他们中间涌现出了很多战疫英雄。我今天介绍的这位英雄,他叫张定宇,是西安市金银潭医院的院长。

张定宇伯伯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医生了,每次当疫情和灾情出现的时候总是会有他的身影。1997年11月,张伯伯响应国家号召,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他就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出现在重灾区什邡市,全力抢救伤员。而在20xx年初的这个冬天,他又作为院长,带领着西安金银潭医院坚守着抗击疫情的阵地。

同事们都说他“雷厉风行”,因为他性子急、嗓门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在疫情中“逆行”的29天里,张伯伯往往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接无数电话,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就在他日夜扑在一线,为重症患者抢出生命通道时,他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却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但这样一位施恩于人、充满大爱的白衣卫士,却总把“感恩”二字挂在嘴边。他感恩于解放军援鄂医疗队的分担,让他可以在凌晨1点就能躺下休息,之前有时候得扛到三、四点才能睡。他感恩于医护人员对他妻子的治疗,让她能够痊愈出院。他感恩于祖国,在医护人员为了抢救病人不顾一切时,是整个中国在他们身后提供着有力的支撑。

金银潭医院,是这次疫情阻击战中众人皆知的标志性地点。因为这是战斗最先打响的地方,也是“离炮火最近的地方”。

张定宇伯伯,一个战斗者,一个指挥者,也是一颗定心丸。我们在第一时间知道了金银潭医院,却在一个月以后才认识他。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却乐观面对,不怨天尤人,还更加努力地去帮助每一个可能挽救的生命。

张伯伯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生,可他是无数个患者、同事眼中的英雄。他更是我心目中独一无二的英雄,我希望我也能成为像他一样的人:有能力,有担当,待人真诚,懂得感恩。

抗疫英雄先进事迹材料

卢仁峰,是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大成装备公司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人。只有一只手可以正常工作的他,执着地坚守在平凡的焊接岗位上,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了一个个焊接技术难题,赢得“独手焊侠”的美誉。他先后获得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今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

1979年,卢仁峰来到内蒙古一机集团从事焊接工作。从拿起焊钳的第一天起,卢仁峰就给自己树立了目标:当一名最优秀的工人。

然而,1986年的一次意外险些让卢仁峰彻底失去了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被勉强缝合后,左手基本上不能再工作。

面对无情的打击,卢仁峰没有退缩。回到工厂后,他给自己定下了每天要练习50根焊条的底线,常常一蹲就是几个小时。由于左手不再能起到灵活的辅助作用,焊上去的零件很难保持垂直、精准,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割下来、焊上去。别人一次能完成的活儿,他却要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才能干完。就是凭着这股较真劲,卢仁峰掌握了单手焊条电弧焊、氩弧焊等十几种焊接方法。

20__年,作为国庆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车辆首次批量生产。在整车焊接蜗壳部位过程中,由于新型装甲材料具有碳含量高、刚性极大和蜗壳壁薄等特点,在焊接过程中焊接变形和焊缝成型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整车的装配质量和进度。卢仁峰在车体狭小的空间里,认真研究、分析材料的特性,查找问题,找寻解决的办法。经历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推倒重来,多少回从绝望到希望,他终于总结出了“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操作方法,使该产品生产合格率一下子由60%提高到96%。此项目获得了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创新成果一等奖。

20__年,卢仁峰又承担起了动车组铝摇枕焊接的技术攻关工作。铝焊接对于一直从事装甲钢装焊的大成装备公司算是一个空白。卢仁峰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像一名刚入门的学徒工一样重新上路。经过上百次的反复钻研和实验,他总结出了母材熔化时间、加入填充金属的最佳时机和最佳焊接角度等技术理论,一举攻破了技术难题,使动车组铝摇枕这一发展前景好、附加值高的轨道交通高新装备制造项目试制成功。

在由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焊接高级技师后,卢仁峰把很大的心血花费在了带徒弟和团队建设上。10几年间,卢仁峰带出了50多名徒弟,个个都成了技术上的骨干。

身边的抗疫英雄事迹材料

郝爱伶身为一名教师,一名党员,在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为学生在抗疫期间的教育教学保驾护航。

每天迎着朝阳进入教室,检查学生的早自习情况,由于疫情原因,授课由原来的面授课改成了视频教学。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每天课堂纪律的检查,日常常规查课,及时了解学生上课情况,教师讲课情况,及时了解课堂动向并及时作出反馈。以保证学生能够学的好。我校住宿生占80%,共49个班,每节课从一号楼到三号楼三座教学楼,来回巡视。

身为疫情防控员,在非常时期及时为同事报送疫情情况,与此同时,学校项目办项目任务长期加班到深夜,为学校的常规稳定工作而恪尽职守。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为了不辱使命,两周多的老二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看着视频中孩子生疏的眼神,内心无比的心疼,但她的使命不允许她退缩。因为有更多的孩子需要她。

疫情终将过去,春天总会来临。让我们共同守护好我们的阵地,迎接春天。

身边的抗疫英雄事迹材料

今年3月29日,海口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海南蓝天救援队立即积极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疫情的防控的部署和要求,迅速行动。由副队长张富国牵头,督察部朱朝辉、秘书长陈栢涵、张纯彬、等骨干成员组海南蓝天救援队志愿者防疫领导小组,组织来自不同的群体、岗位队员报备进入备勤待命状态。

截止目前4月7日,海南蓝天救援队已经出队服务、海口市美兰区人民街道、白龙街道等社区。志愿者们辗转于每一个“疫”线战场,累计共服务社区十三个。

秉承着“同在蓝天下,携手为公益”的理念,海南蓝天救援队队员们在战疫关头挺身而出,披着蓝色“战甲“,身影穿梭于战疫前线。他们不分昼夜,顶风冒雨的执勤,维护着检测现场秩序、维护防疫管控区,帮助着现场需要帮助的老人与孩子进行核酸检测。他们眼里有对打赢这场战疫的决心,也有让人感到温暖的柔情。“从这身挺拔的身姿、坚定的眼神中能看到海南蓝天救援队的专业与负责精神,这就让我们不会对社区的核酸检测感到担心害怕。”这是期间一位被检测的居民李阿姨对我们的队员说的。

携手奋进,保护家园,构筑防疫城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为集涓涓细流汇聚成防疫的磅礴力量。

抗疫英雄感人事迹

当“疫情”突然来临,有这样一群身影,温柔却充满韧劲,娇小却无比坚强。她们是女儿、是媳妇、是妻子、是母亲,也是一位位疫情阻击战中的巾帼英雄。她们中,有人暂别家人,逆行救治患者;有人坚守岗位,守护万家烟火;有人挺身而出,奉献温暖力量……“疫情”阻击战中,她们像花一样傲然盛开,用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无畏的担当,彰显着女性价值,展现着女性风采,凝聚起强大的战“疫”力量。作为女性中的一员,一名共产党员,虽然我不是白衣天使,逆行救治患者,奋战在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也不是公安干警,担当危难险重任务,但我在社区防控这个新的岗位阵地上,和大家并肩前行,抒写“疫情”阻击战中人生平凡但难以忘怀的一页。

忙碌,传播爱心和善良。

疫情伊始,由于突然,防护物质十分紧张,怎么办?立即行动打电话,通过各种人脉资源,尽自己绵薄之力,为战胜疫情作奉献。

联系上海宝冶集团先后不断向白莲河示范区捐赠。第一批物资1月27日:落实价值2万余元的只n95型医用口罩,发往黄冈白莲河示范区。第二批物资202月4日:黄冈成为继武汉后的第二个重灾区后,联系宝冶集团加快落实第二批医用物资:进口106series背部系带全封闭医用防护服等资源共计十箱(价值约40余万元),克服海外物资入关、国内运输、黄冈封城等重重困难,于2月4日将全部物资运抵黄冈并进行了捐赠。第三批物资年2月7日:购置了一批3000支测温仪,通过物流送达黄冈。第四批物资2020年2月15日: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当时市场上是有钱买不到防护物资,宝冶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不断联系各个渠道的供应商,紧急采购30吨消毒液,迅速和物流配送单位沟通,再次克服人手少、封路等困难,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物资送达黄冈,送到了疫情最为严峻的防控第一线。

联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向市慈善总会捐款61.1336万元。2月4日,协会捐予湖北省黄冈市的61.1336万元(包括个人捐款21.1336万元)转交给黄冈市慈善总会。这笔款项定向捐赠给黄冈市用于指定医院购置防护用具。

联系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向市医院捐赠防护服lifeguard500套,一次性手套7000副。

在这个特殊时期,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用实际行动,传播爱心和善良,将一股股爱的暖流汇聚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力量。

值守,托起平安和希望。

在忙碌的捐款捐物中,一接到办公室的通知,在2月5日就向社区报到,在_社区防控阵地战中,首先就地安排至15栋包保;随后又报名带头参加封闭6栋楼栋的值守;克服家庭困难,夫妻共同值守,认真履行小区西大门值守工作职责。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值守时,感慨万千,随后写下了自己的感想:

2020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还在新冠疫情期间。没有了过去的聚会和见面,确多了一份责任和坚守。

今天过节,我在值守!

站在社区的大门值守的岗位上,扬起脸上的自信,发出心底的善良,透出血中的骨气,挺起命里的坚强。作为一名党员下沉基层、接受任务、解决困难:我在践行!

虽然渴:值守4小时,水喝多了,不方便;。

虽然冷:上午晴天,下午雨天,风雨交加,天气变冷;。

虽然站久了腰疼了、腿酸了……。

但大门上飘扬的党旗、胸前的党微、手臂上的“党员志愿者”,在召唤:坚持、坚持、再坚持;坚守、坚守、再坚守。坚持到疫情的解除,坚守到疫情阻击战胜利的那一天!

节日,在值守中度过,今天和我同样值守的党员姐妹有很多很多,让我们共同汇聚起党员值守的力量,传递春天的灿烂,传送胜利的希望吧!

服务,彰显责任和担当。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有效防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当好服务员,思想上转变。刚加入社区防控工作,很不习惯。在社区你只是一名普通党员,没有在机关当你是领导、或是级别有高低,没有在机关给你安排好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在社区你要听从社区安排,叫干啥就干啥。社区居民的需求,就是你的工作,在6栋封闭楼栋值守,经常有人打电话我,要帮忙拿物资、拿药等,那你就要当好服务员,帮助解决问题。

当好宣传员,作风上转变。社区防控,是责任和担当,每次值守都提前到,比宅家辛苦。在小区西大门值守时,15栋7楼一位老人,要出去为小孩买药,又不告知具体药名,十分焦急烦燥,经劝说,帮助解决了问题。在楼栋值守要劝阻封闭楼栋的人员不能出来,在小区西大门值守要劝说进出人员做好登记、测体温等,那你就要当好宣传员,担当履职做好值守工作。

当好战斗员,行动上转变。在社区防控,是对我们党性的检验,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行动一次。初心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平时常常是动口不动手,那么在社区防控,自觉不当甩手掌柜。西大门值守,给进出人员测体温、报登记时间;送物资的车来了,主动上去搬运等等都是家常便饭,你要当好战斗员,不怕苦不怕累。

原本春节前,已经准备好了,腊月28去武汉奶奶家吃年饭,订好了初二到女儿那里去的飞机票了,接到办公室的通知党员干部一律不准外出,放弃了与80多岁独居的婆婆、与女儿的团聚,经过一番思考和做工作,下决心取消了去武汉和外地的行程安排,也不顾当时退票费1000多元的损失。

突来的疫情,是对我们的考验,是后退、是在原地,还是前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答卷。

在一天天中,我们平凡而又平常,重复忙碌,重复宣传,重复服务,没有显赫的战绩,没有惊人的伟业,可能还有很多的工作没有做好,但我选择听党的话,度过平凡而有意义的每一天!

我前行,我践行,沉下去,干起来,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春回大地,万紫千红。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序复工复产。

我将一如既往听从党组织安排,继续抒写人生平凡但难以忘怀的每一页!

身边的抗疫英雄事迹材料

2021年底,疫情汹涌来袭,学校为师生健康和安全考虑,采取封闭管理措施。学工干部、辅导员、教务老师、心理老师等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协调个人事务,三言两语告别家人,匆匆背起行囊入住学校。返校后,全体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随地待命,时刻紧绷“防疫”这根弦。线下,他们深入宿舍关怀学生吃饱穿暖、俯下身子聆听学生所思所想……他们是无畏的战士、逆行的勇士;线上,他们及时回应学生疑虑、疏解学生心理压力……他们是学生的知心人、暖心人、贴心人。经过近1个月的艰辛努力,终于迎来学生返乡的好消息。为保障学生归途顺利,学工人几乎彻夜未眠,随时在线应答学生,准备返乡材料,用实际行动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

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辅导员。他们的一天,从拿着小喇叭花式叫学生起床做核酸开始。此后,宿舍门口规整队伍,核酸现场维持秩序,食堂饭点调整排队间隔,超市附近告诫理性采购,澡堂门口提醒错峰洗浴,紧急驾车陪同学生就医……清晨的寒风里,午后的煦日下,寂静的冬夜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深知肩上责任之重,坚信学生之事无小事,他们坚守一线、无私奉献,他们不忘育人初心,努力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他们用扎实有力的实际行动,用坚实温暖的臂膀编织出一张细密的保护网。

身边的抗疫英雄事迹材料

我是一名海口市美兰区的普通市民,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小岛的平静,往年回家扫墓的活动也被迫取消,面对突然空闲下来的时间,我也想为海口市做点什么。

我通过美兰区志愿者招募信息,成为了4月3日西沙路19号核酸检测点的志愿者。主要的工作就是维持现场秩序,提醒市民保持一米间距,安抚市民排队等待时产生的焦虑情绪等,在工作人员和市民相互理解配合下,让这个临时的核酸检测点很快的进入收尾工作。

这是第一次报名参加志愿者,结束工作后内心的充实和自豪感无法用言语形容。在此我呼吁大家,与其在家天天拿着手机绞尽脑汁回忆是否和新病例有重合轨迹,忧心忡忡的思考疫情何时结束,不如用空余时间加入志愿者团队,捍卫小岛的健康。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