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线段范文(22篇)

时间:2023-12-10 14:44:33 作者:文轩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各项教学任务,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份富有特色和有效的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数学线段教案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2.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已知线的成已知比的作图问题.

4.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5.通过定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设计。

观察、猜想、归纳、讲解。

三、重点、难点。

l.教学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正确性的说明及推论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叙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要求:结合图形,做出六个比例式).

【讲解新课】。

在黑板上画出图,观察其特点:与的交点a在直线上,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有:……(六个比例式)然后把图中有关线擦掉,剩下如图所示,这样即可得到:

平行于的边bc的直线de截ab、ac,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

在黑板上画出左图,观察其特点:与的交点a在直线上,同样可得出:(六个比例式),然后擦掉图中有关线,得到右图,这样即可证到:

平行于的边bc的直线de截边ba、ca的延长线,所以对应线段成比例.。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

如图,(六个比例式).。

此推论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基础.。

这个推论不包含下图的情况.。

后者,教学中如学生不提起,可不必向学生交待.(考虑改用投影仪或小黑板)。

例3已知:如图,,求:ae.。

教材上采用了先求ce再求ae的方法,建议在列比例式时,把ce写成比例第一项,即:.

让学生思考,是否可直接未出ae(找学生板演).。

【小结】。

1.知道推论的探索方法.。

2.重点是推论的正确运用。

七、布置作业。

(1)教材p215中2.。

(2)选作教材p222中b组1.。

八、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第二课时)。

二年级数学线段教案

认识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几何概念。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还比较低,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水平与抽象数学概念之间的矛盾,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线段概念的困难所在。因此,我在教学认识线段这课中,特别注重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

1、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线段的本质特征。

体会感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让学生观察桌上随意摆放的毛线,了解这样的状态是弯曲的。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用手捏住毛线的两头,用力拉紧,毛线会怎样变化?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得出现在毛线是直直的。这时再揭示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可以看作是线段,两手捏住的部分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感悟线段的特点:直直的,有2个端点。再通过变式、判断、找一找加深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体会感悟,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的特点。课堂上体现了学生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体会线段的特点。

动手操作时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创造出线段,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折出线段,通过比较体会到线段有长有短;动手画线段,感悟线段是直直的,有2个端点;再通过数一数,体会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最后通过每两点连线,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节课上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但在动手操作上纪律较乱,速度较慢。在今后的教学中需不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直线射线和线段数学教案

2?射线。

3?线段。

二、表示五、小结。

如:……………。

三、联系六、作业。

1?端点个数,0;1;2.

2?变化过程图。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

2?本设计对教材顺序稍加改动,先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给出,然后再讲它们的性质。这样对于学生建构知识结构较为有利。

3?由于这节课为几何的起始课,从感性认识出发,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抽象出几何的概念,便于认知结构的形成。

4?建议:本课时也可以将课型设计为“自学辅导式”,由学生自己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并寻找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意识更强,课堂更加活跃。

5?在有条件的地方,对三者关系的变化过程,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为生动有趣,“变”的意义更为明显。

小学数学四年级《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教案设计

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与直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及表示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提炼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命名。

二年级数学线段教案

学生在本章前两课时的学习中,通过对相似图形的直观感知,体会到可以用对应线段长度的比来描述两个形状相同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关系。从而认识了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依旧采用前两节在方格纸中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是《课程标准》图形的性质及其证明中列出的九个基本事实之一。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学生经历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计算、讨论、推理等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的思考、动手、观察的能力,使学生感悟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2)、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发现归纳意识并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的灵活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变式。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紧扣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

三条距离不相等的平行线截两条直线会有什么结果?

二:探索发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探究活动一:

1.内容:如图(1)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直线abc,分别交直线m,n于a1,a2,a3,b1,b2,b3。

(1)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2)上面我们探究的是在方格纸上的特殊情况,

如果不在方格纸上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

(3)在平面上任意作三条平行线,用它们截两条直线,截得的线段成比例吗?(用几何画板演示)。

归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度量、计算、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达到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意会、感悟。

效果: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尤其是本章前两节的探究也是通过表格中的多边形来完成的。所以学生有种熟悉感,并不感到困难。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对这个基本事实进行了“淡化”处理――让学生在操作演示中直接给出基本事实。

2.议一议:

内容:教师提问:(1)如何理解“对应线段”?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符号语言如何表示?

(3)“对应线段”成比例都有哪些表达形式?

目的:让学生在探究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有进一步的理解。并掌握定理的符号语言,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效果:学生从几何直观上很容易找出“对应线段”。利用比例的性质写出成比例线段时,感觉结论很多,老师这时可以引导总结出成比例线段的特点,那就是都体现了“对应”二字。

4.灵活应用。

例l1l2l3,ab=4,de=3,ef=6.求bc的长。

跟踪练习:课本30页练习1。

三:探索发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探究活动二:

归纳: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议一议:(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的符号语言如何表示?

(2)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像什么字母?这是什么形状的数学模型?

(3)互相说一说图中的比例线段?

3.灵活运用:

四:课堂小结。

1.定理名称:2.文字语言:3.图形语言:4.符号语言:5.模型语言:。

五:作业:

1、教材p31/随堂练习2.课时练p23/知识点二。

教学反思:

本节的难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变式较多,学生在找对应线段时常常出现错误;另外在研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时,常用到代数中列方程的方法,利用已知比例式或等式列出关于未知数的方程,求出未知数,这种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学生接触不多,也常常出现错误.

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结合课本“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施展才能的空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同时把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提供学生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归纳的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动手、动口、动脑、同伴互助,让学生通过实际感悟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的区别与联系。

数学教案线段直线射线

一、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1、让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直线的实例(可请5~6位学生发言)、

再提问: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有没有真正是直线的例子?(数轴)。

3、通过前面学生所举的例子,给出线段定义“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4、教师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标出一条线段,然后擦掉一部分,只剩下一条射线,先看它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后给出射线的定义:“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1、直线的表示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直线”两字,如:直线l;直线m,直线ab;直线cd、(板书表示出来)。

2、线段的表示也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用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线段”两字、如:线段a;线段ab、(板书表示出来)。

3、射线的表示同样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射线上的一个大写字母,前面必须加“射线”两字、如:射线a;射线oa、(板书表示出来)。

三、运动变化,找出联系。

1、让学生找出三者之间的区别:端点的个数,0个,1个,2个、

四、回到实际,巩固概念。

2、练习:

(1)如图1-1,a,b,c,d为直线l上的四个点、

问:图中共有几条线段?以c为端点的射线有哪几条?

(4)如图1-4,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五、小结。

1、教师提问:(1)本节课你掌握了几个几何概念?

(2)直线、射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本节课应该理解哪几个关键词?

(4)在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应注意什么?

2、再设问:直线还有什么性质呢?为下节课讲直线的性质埋下伏笔、

六、作业p、11,1;p、12,3;p、14,1、2、

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

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3)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5)折线段。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7)画线段。

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指定条件画。

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反馈:要求非常准确。(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三)巩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小黑板出示)。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

3点能连几条线段?

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动笔画。)。

4点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较:看看哪条线段长?

演示:一样长。(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学知识。如: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有哪些收获?

数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教案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认识,数学教案-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

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

1、认知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认识射线;知道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比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综合、记忆及动手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教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重点: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概念,渗透运动的观点。

2、难点:角的形成。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两根吸管、一个图钉、一副三角尺。

(一)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

1、出示一条线段:

问:a.这是什么?(板书:线段)

b.你觉得线段有什么特点?(有两个端点)板书,又问: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画曲线)引导:直的(板书)

c. 你也画一条线段吧?(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用尺量)谁来重新认识老师的'线段?和老师的比比看?(小结:能量出长度----数学专用语-有限长)

d、你周围有线段吗?找一找。

2、画一画:

你能画出一条与线段不同的线吗?

自由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启发)

3、反馈汇报。(根据学生的反馈选择直线或射线的教学)

(1) 投影展示"直线"

a.问:你画的这条线和线段有什么不同?(没有端点)

b.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线叫直线。(板书:直线)

c.你会画直线吗?介绍一下你的直线。和老师的直线比比看,你发现什么?(无限长)

(2) 投影展示"射线"

a.这条线与线段有什么不同之处?(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b.说明"射线"的概念。

c.你会画"射线"吗?(自由画,一生板演),介绍射线。

反馈:讲评画法。先定点然后引出一条线。(再画一条巩固)

(3)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线吗?(自由说一说)

(4)小结:大家说的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射线。

4、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比较

出示三线合一,问:你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吗?(学生讨论)

(1)其中一段射线下移。(说明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2)(说明线段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5、练习一

(1) p117/1(判断各图是线段、射线还是直线)

(2)过一点画射线。

如果给你一点,你能画出多少条射线?

a.先定点,(30秒画射线比赛)

b.汇报。如果给你时间你还能画吗?

c.电脑演示无数条。

d.公共端点的认识。

(二)角的认识:

1、 观察有公共端点的许多条射线,你发现了什么图形?

2、探索角的秘密。

关于角,你已知道了什么?(找角、试画角等)书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再来深入探究角的秘密吧!

3、看书110页自学。

(1) 自学,可以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

(2) 小组探讨,确定交流内容。

4、集体交流。(视学生交流情况,老师及时引导)

(1)学生概括得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出示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你也来画几个角。

画角(先自由画,再一生实物投影演示) 说说你是这么画的?(定点,引出两条射线)

(2)角的各部分名称。

老师引导

用你刚才画的角,同桌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3)角的符号介绍,书写并与小于号比较。你画的角怎么表示?

5、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说说为什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去判断)

6、角的大小

学生先找到规律,则边玩边验证。

活动角介绍。玩活动角

a、个人玩 摆大小不同的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边叉开大小有关)

b、同桌玩 一人拉一角,另一个同学拉出一个比他大的角。(进一步感知)

c、验证: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d、多媒体出示一组大小差异很大的角,哪一个角大?(观察法)

多媒体出示一组大小相近的角,哪一个角大?(重叠法,分两步进行,注意让学生讨论概括方法。)

比一比三角板上角的大小,并说给同桌听。

e、出示一组大小相同,边长短不同的角。哪一个角大?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7、练习四

(1) 判断p121/3

a.线段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

b.一条射线长3厘米。…………………………………………()

c.小明画了一条5厘米长的直线。……………………………()

d.小冬用一个能放大10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角,结果这个角的大小放大了10倍。…( )

(2)练习五:数角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数学教案-直线、线段、射线和角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2.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已知线的成已知比的作图问题.

4.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5.通过定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观察、猜想、归纳、讲解

l.教学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正确性的说明及推论应用.

1课时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直线射线和线段数学教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是重点.对直线的“无限延伸”性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1.让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直线的实例(可请5~6位学生发言).。

再提问: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有没有真正是直线的例子?(数轴)。

3.通过前面学生所举的例子,给出线段定义“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4.教师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标出一条线段,然后擦掉一部分,只剩下一条射线,先看它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后给出射线的定义:“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1.直线的表示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直线”两字,如:直线l;直线m,直线ab;直线cd.(板书表示出来)。

2.线段的表示也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用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线段”两字.如:线段a;线段ab.(板书表示出来)。

3.射线的表示同样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射线上的一个大写字母,前面必须加“射线”两字.如:射线a;射线oa.(板书表示出来)。

三、运动变化,找出联系。

1.让学生找出三者之间的区别:端点的个数,0个,1个,2个.。

四、回到实际,巩固概念。

2.练习:

(1)如图1-1,a,b,c,d为直线l上的四个点.。

问:图中国共产党有几条线段?以c为端点的射线有哪几条?

(4)如图1-4,图中国共产党有多少条线段?

五、小结。

1.教师提问:(1)本节课你掌握了几个几何概念?

(3)本节课应该理解哪几个关键词?

2.再设问:直线还有什么性质呢?为下节课讲直线的性质埋下伏笔.。

六、作业p.11,1;p.12,3;p.14,1.2.。

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师: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

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

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师:线段就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5)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p45第1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师: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1.p45第2题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出示校园环境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吗?根据学生汇报,软件同时在该物体某边上呈现出线段。

2.p45第3题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1)请学生指出某图形横向、纵向各一条线段的顶点,让学生感受公共点。

3.p45第4题。

(1)用长方形纸任意折一下,观察折痕,你发现什么?(cai演示,折痕就是一条线段)。

(2)请学生折一条比垂直折痕长的线段,短的线段。(对不能直观看出长或短的线段,引导学生比较)。

4.p45第5题。

(1)cai出现两个点,师:你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吗?你能画几条线段?

(2)cai出现三个点,并同时出现题目。

师:“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画出来是什么图形?

(3)学生独立练习,实物展台展出,集体讲评。

5.p45第6题。

(1)猜一猜你能画出几条线段?画一画。

(2)实物展台展出学生不同的作品,进行评价。

6.全课总结: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7.课外作业:请你向爸爸、妈妈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线段射线直线苏教版数学初一教案

1.火车票价是根据两站距离的远近而定的,距离越远,票价越高.如果一段铁路上共有五个站点,每两站间的距离都不相等,那么这段铁路上的火车票价共有________种.

知识点2线段、直线的性质。

2.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角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一条直的参照线.这个实例体现的数学知识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过已知三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c.一条直线通过无数个点。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线段》教案

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了解它们在尺规作图中的简单应用.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线段的和、差、倍数等.

作线段的和、差.

提出问题: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你有什么办法?

(让学生上讲台操作,自由发挥)。

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只有圆规和直尺这两个工具,你能按要求作出图形吗?

教师向学生详细的讲授尺规作图法.

(1)作射线ac;。

(2)以点a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就是所作的线段.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1)解题前要写“解”;。

(2)严格按作图要求操作;。

(3)保留作图痕迹;。

(4)下结论.

(一)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使得ab=ab.

(二)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倍数:

(3)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使得ab=2ab.

(三)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和:

(5)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d,使得ad=a+b.

(6)已知:线段ab、cd、ef.

求作:线段af,使得af=ab+cd+ef.

(四)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差:

(7)已知:线段ab,cd.

求作:线段ad,使得ad=ab-cd.

通过练习,自己动手操作.体会作图过程.熟悉尺规作图.

(1)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如何作线段的和、差以及倍数.

作业:课本p64习题2.5:1、2.

学生涉及过用圆规和直尺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但是还不知道尺规作图的真正意义.对于简单的作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掌握比较好,但作一线段等于已知两线段的和、差以及倍数就不够理想了,有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那条线段就是题目所求.也就是不会下结论.

认识线段教案

1、线段的认识。

2、用直尺画线段。

单元分析:线段是比较抽象的几何概念,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还比较低,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水平与抽象数学概念之间的矛盾你,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线段概念的困难所在。

1、通过观察,初步感受线段的本质特征,并通过线段的表示方法,初步建立线段表象,通过具体操作体会线段有长有短。

2、通过示范和具体操作学会画线段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加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建立正确的表象。

1、体会“直”,感受基本特征。

(1)教师让学生根据毛线的形状进行想象。提问:毛线像什么?(面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3)观察描述线段的特征。

提问:线段长什么样子?(直直的、有两个头...)。

(4)课件演示:我们将弯曲的毛线拉直,就得到了一条线段。

2、比一比,揭示表示方法,初步建立线段表象。

(1)提问:比一比,谁的线段比老师的长?你能将你的线段拉得比老师的线段短一些的吗?是谁控制了线段的长短?(两手捏着的位置)。

(2)展示线段表示方法。

线段两端有两条小短竖,叫做线段的端点。板书:线段。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小结:线段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二)明晰线段的表象。

1、观察明确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2、指一指,认识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课件演示)书本的边,盒子的边、尺子的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学生在教室里找线段,并描述给同桌和老师听。

4、端点的理解。

提问:你能找到这些线段的端点吗?

小结:生活中很多线段的端点隐藏了,我们一样能找到它的位置。

(三)完善线段的认识。

1、折一折,凸显线段的共同属性。

(1)通过对折,发现折痕就是一条线段。

(2)通过折小狐狸,发现线段有长有短。

(四)加深线段的认识。

1、尝试自己画。

2、交流归纳画法。

3、掌握基本画法。

(五)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题:通过再现头脑中形成的表象,依据线段特征作出判断。

2、想想做做2题:通过数线段条数,认识到这些图形的边都是直的,都有两个端点,体会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

3、想想做做3题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1)巩固画法。

(2)体会“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4、想想做做4题: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点及画法。

5、想想做做5题。

(1)先让学生独立画。

(2)引导学生怎样有序的画。

(3)讨论交流体会有序列举的方法。

(六)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交流等活动,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在探究线段特征的过程中我重视学生的具体操作,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探究体验,数形结合,体会线段的本质特征,学生容易理解。

我又通过折纸活动扩展学生思维,通过操作,把概念和数学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

在练习时,我进行了有梯度的练习设计,学生在巩固的同时强化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直线线段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能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

(2)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2)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猜想,得到直线性质的过程.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并掌握直线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图形和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2.难点: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3.关键:理解画图语言,建立图形与语言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一把直尺、木工墨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墨盒,请一个同学演示使用墨盒弹出一条直线的过程.

2.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拉出线是直的?其关键是什么?

二、新授。

学生活动:学生经过小组交流后,总结出结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关键在于先固定墨盒中墨线上两个点.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活动,并请学生思考:这个现象符合数学上的什么原理?

直线线段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数教材第七册p109―110线段、射线、直线和角。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认识射线;知道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比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综合、记忆及动手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教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概念,渗透运动的观点。

2、难点:角的形成。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两根吸管、一个图钉、一副三角尺。

四、教学过程:

(一)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

1、出示一条线段:

问:a。这是什么?(板书:线段)。

b。你觉得线段有什么特点?(有两个端点)板书,又问: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画曲线)引导:直的(板书)。

c。你也画一条线段吧?(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用尺量)谁来重新认识老师的线段?和老师的比比看?(小结:能量出长度――――数学专用语―有限长)。

d、你周围有线段吗?找一找。

认识线段教案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教学过程。

师:小狗想要吃到骨头,选择哪条路线会比较快呢?为什么?

预设:直的那一条,看起来比较短。

师:这条直直的路线我们就可以看成线段,线段里的学问可多啦,同学们想和它交朋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预设: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换一根长一点的线,仍然用手拉住两端并拉紧,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

(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

谈话:那我们现在把这个线段请到我们黑板上来,这个毛线应该怎么样固定在黑板上?是弯曲着吗?(边说边把毛线拉直了用吸铁石固定在黑板上)。

问:你能根据黑板上拉直的毛线,尝试画出来吗?说说怎么画的?

学生自主尝试画线段。

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问:你觉得这几种画法,哪一种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指出:这两个短的竖线表示线段的两端,我们把它叫作线段的端点。

问:线段有几个端点:线段除了有两个端点,还有什么特征?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1)到生活中找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2)到图形中找线段。

师: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有线段围成的。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3)折线段。

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

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一些的折痕吗?

师提问:从这三次折线段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通常,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工具来画线段吗?

谈话:下面我们来玩个连一连的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不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

指出:两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齐读)。

2、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结:有3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

(3)条线段,画成的是(三角)形。

3、想想做做5题。

明确: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6条线段。

明确: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9条线段,并连成一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趣味的“连”线段,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顺利掌握几点连线的方法,增强了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概括能力。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有序思想,为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做好铺垫。)。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比例线段教案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2.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已知线的成已知比的作图问题.

4.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5.通过定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观察、猜想、归纳、讲解。

l.教学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正确性的说明及推论应用.。

1课时。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复习提问】。

叙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要求:结合图形,做出六个比例式).

【讲解新课】。

在黑板上画出图,观察其特点:与的交点a在直线上,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有:……(六个比例式)然后把图中有关线擦掉,剩下如图所示,这样即可得到:

平行于的边bc的直线de截ab、ac,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

在黑板上画出左图,观察其特点:与的交点a在直线上,同样可得出:(六个比例式),然后擦掉图中有关线,得到右图,这样即可证到:

平行于的边bc的直线de截边ba、ca的延长线,所以对应线段成比例.。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

如图,(六个比例式).。

此推论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基础.。

这个推论不包含下图的情况.。

后者,教学中如学生不提起,可不必向学生交待.(考虑改用投影仪或小黑板)。

例3已知:如图,,求:ae.。

教材上采用了先求ce再求ae的方法,建议在列比例式时,把ce写成比例第一项,即:.

让学生思考,是否可直接未出ae(找学生板演).。

【小结】。

1.知道推论的探索方法.。

2.重点是推论的正确运用。

(1)教材p215中2.。

(2)选作教材p222中b组1.。

数学教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第二课时)。

《线段》教案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1、今天诸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出示红、绿2个文具盒)红色的文具盒有2支铅笔,猜猜绿色的文具盒里有几支呢?学生猜,老师提示,绿色文具盒里的铅笔是红色的2倍?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打开文具盒验证)。

2、现在我们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先摆2根小棒。第2行摆的小棒是第1行的`3倍,老师还有个要求,摆清楚了,要一下子看出来是第1行的3倍。

1、国庆节的时候,小红买了几条彩带来布置教室,出示图。

你了解了什么数学信息?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出来。

蓝色的带子是5米,红色的带子是蓝色的4倍,一共有多少米?相互说说数学信息并解答。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观察图后学生解答。

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红的2个好朋友在操场上跳绳,要算出小华合计是多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红回家后,把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收获写了下来,你们猜猜他写了些什么?

小朋友,你想听听小红最后说了什么吗?

[我想出道题目考考三(3)班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出示情景图]。

本子3元,水彩笔的价钱是本子的5倍,铅笔盒的价钱比本子贵16元。

[你能选择其中的信息编出一道今天学习的应用题吗?]。

比例线段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上的线段比例尺,练习五的第4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线段比例尺的含义,会根据线段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些线段比例尺的地图或平面图。

教学过程: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尺的知识,我们学过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值来标明的,如比例尺1:10000就表示图上距离是l厘米实际距离就是10000厘米,像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除了数值比例尺外,还有线段比例尺。什么是线段比例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教师:线段比例尺是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同学们可以翻开教科书第16页.看右下角有一幅地图。地图的下面就有一条线段比例尺。它上面有0、50和100几个数,还注明了长度单位千米。这些数和单位表示什么意思呢?大家量一量从0到50这段线段有多长。(1厘米。)从50到100呢?(也是1厘米。)从0到50就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从0到100就表示地图上2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100千米的实际距离。

然后教师问:

l如果知道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图上距离,你能不能计算出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

让学生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505.5=275(千米)。

之后,进一步提出:

千米等于5000000厘米。所以这条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就是1:5000000。)。

教师板书出数值比例尺。

完成练习五的第49题:

1.第5题,让学生独立填表:填表前,要提醒学生图上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实际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

2.第8题,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后,让学生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说说拖拉机站、电影院、汽车站和供销社离学校的距离。如,电影院在学校的南面,距学校200米;拖拉机站在学校的西北面,距学校2500米。

3.第9题,让学生先求出试验田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然后画出平面图,并且要注意在平面图上注明比例尺。

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1.师:今天老师从数学王国里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这位新朋友有点害羞,躲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去请它出来吧!请小朋友拿出发给你们的信封,打开把里面的东西拿出随意放在桌子上。不要动手碰,用眼睛观察一下。

问:这是什么?(毛线)它是什么样的?怎样把它变直?(动动手拉一拉)。

2.比: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3.多媒体演示。

总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它就是今天我们认识的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叫“线段”。引导:

1.可以从不同方向拉直。

2.线段有长有短(出示课题:认识线段)。

问: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问: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做动作)用两只手捏住两端。

(2)总结: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3)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3、出示线段示意图,说明线段可以用“”表示。(多媒体出示)。

4.从生活中找线段。

明确:如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同时要求学生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每条边。

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5、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多媒体出示: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1、你想给你的新朋友“线段”画一幅画吗?线段是直直的能直接画吗?那怎么办呢?(用尺)设想: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试一试,画一条线段。

2、学生独立画线段,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各种画法。

3、交流画法,选择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示范画。

4、折线段。

(1)线段不仅可以画还可以折,请小朋友们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然后把你折的线段指给同桌看,并指出它的两个端点。

(2)你能折出比刚才那条线段更长的线段吗?短的呢?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线段的用途可大啦!不信,让我们一起去“智慧宫”里闯关吧!

1、第一关:数线段。(想想做做第2题)。

(1)多媒体出示:这些图形各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填在书上。

(2)指名交流。

2、第二关:连线段。(想想做做第3---5题)。

出示两个点,提问:谁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线段,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出示三个点,在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猜猜画出了什么图形?画一画然后检查。

师:从线段王国里走出来,你对线段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只要大家勤动脑,勤动手,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1.多媒体出示简笔画,让学生欣赏线条的美。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是用各种线画成的。

2.你能用线段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吗?并且数一数它是由多少线段围成的?

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教材简读: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低,所以教材在编排上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要求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建立相关的概念,形成必要的技能。

目标预设: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设计理念:认识线段属概念教学,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有其一般规律:“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所以,教学中应力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体验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从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参与,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

设计思路:教材首先通过猜谜语的情景引入生活中的毛线,再通过观察将毛线拉直这一过程来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并用图表示,建立线段的模型。然后通过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边线,长方形纸对折后观察折痕,以及沿直尺边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材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练习安排了判断线段、数线段、及按指定要求画,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1)变曲为直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预设: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请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设计意图:创设了让学生主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了求知欲。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设计意图:通过小法官对不同线的对比判断,强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线段的本质特征。

(1)到生活中找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相信你们走出了课堂之后还会有更奇妙的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

(2)到图形中找线段师。

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有线段围成的。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3)折线段谈话。

小结: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

指出:通常,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画线段时,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工具来画线段吗?

谈话:下面我们来玩个连一连的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不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指出:两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齐读)。

2、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结:有3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3)条线段,画成的是(三角)形。

3、想想做做5题。

4、最后一关来了,有5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画出的是什么图形?明确: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9条线段,并连成一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趣味的“连”线段,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顺利掌握几点连线的方法,增强了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概括能力。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有序思想,为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做好铺垫。)。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