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模板15篇)

时间:2023-11-23 18:39:22 作者:翰墨 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模板15篇)

调研报告应该客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避免主观偏见和不科学的结论。范文中有一些优秀的调研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推理,对同类问题的调研报告写作具有借鉴意义。

离职调研报告

根据与部分人员的离职面谈,以及间接从离职员工的上级领导和关系较好的同事透露的真实原因,我们了解到了离职的各方面的原因,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一)激励机制欠缺合理性。

1、中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方式严苛,对下属没有精神鼓励。对于下属所犯的错误,不能一味的用语激烈的斥责与否定,可以用谅解的语气鼓励他们重新来过;可以亲自示范、指导和帮助他们分析失误原因。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为某方面的失误否定整体。

2、奖励的形式较狭隘。公司现有的主要奖励方式是物质方面的,除此之外,还有多分派一些工作和职责、多在公众和同事前表扬、培训、换岗、授予更多的权限等等多种奖励方式,可以穿插使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3、奖项的设立项目和奖励的名额有限。目前公司仅有优秀员工、受注/销售/交车冠军这样几项有限的名额和奖项。公司可以将部门内各个方面做得好的设立一些奖项,引导员工在公司希望的各个方向努力。

(二)对于年度调薪不满意。员工在公司服务到一定年限,就会对公司给予自己的回报作出一定的期许。此时公司要适时的对于表现较好的,并且服务年限较长的同事进行各种形式的认可,适度的加薪,分配更多的工作,或者根据他们的所处的不同的年龄阶段推进到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如20—30岁的尚处在职业尝试阶段的同事可进行换岗、培训的方式;而30—45岁处于职业确立阶段的同事需要进行晋升的方式。

(三)薪酬太低。将每月公司付出的福利费用详细地计算,并强化到员工的意识中。最好搜集同行业的薪资水平,进行对比。

(四)对公司环境的不适应。此项需要加大对招聘人员的培养。对各人力需求岗位进行较为深刻的职务分析,在招聘的过程中对应聘者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判断是否适合岗位,以免浪费更多的试用成本。

(四)工作状态需要调整。长时间没有回家,持续高强度的工作,某段时期内遇到的挫折较多,很容易产生沮丧的情绪,对工作的激情也随之减退。此时可以准予其休假的方式让其调整状态,可以尽最大可能的避免人员的流失。

(五)新员工进公司后给与的关心与指导不够,不能很快融入企业中。新人刚到公司,对一切事务都不熟悉,如果没有人对其指导和关心,员工很可能认为公司缺少人情味而离开。

(六)其他原因。如跳槽到其他公司,身体有病,需要读书深造,自己做生意等原因,属于不可抗力因素。

企业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精选_

前程无忧《2012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2011年是多“荒”的一年。资金荒、能源荒、人才荒(用工荒),以及最致命的订单荒(市场需求荒)。尽管经济形势错综难辨,企业经营困难重重,此次调查的数据显示,2011年各行业企业的员工平均离职率达到18.9%,为2008年经融危机以来的最高。

离职率达历史高位,2012企业调薪增涨9.8%。

上海2011年12月26日电/美通社亚洲/--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nasdaq:jobs)今天发布《2012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该报告显示,2011年员工离职率仍处高位。报告预计2012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平均调薪9.8%,超中国gdp增幅。高科技行业、房地产行业、消费品行业以及制造业四份行业报告同期发布。

“人还在,心已远”,员工离职率平均18.9%。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2011年是多“荒”的一年。资金荒、能源荒、人才荒(用工荒),以及最致命的订单荒(市场需求荒)。尽管经济形势错综难辨,企业经营困难重重,此次调查的数据显示,2011年各行业企业的员工平均离职率达到18.9%,为2008年经融危机以来的最高。其中传统服务业2011年员工离职率达到了21.2%,制造业员工离职率也高达20.5%。

同2008年金融海啸时的职场不同,在全球面临经济二次探底,中国经济放慢增长脚步的2011,职场人士却少了对不确定未来的恐惧和对企业的依赖,多了对高薪和工作生活平衡的追求。来自的招聘职位统计显示,2011年日均发布的招聘职位数达到创纪录的200万多个,比2010年增加了三分之一。前程无忧的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说,招聘职位中因为人员离职产生的替代性招聘几乎占到了一半。一些制造业的雇主方甚至将工资提高了30%以上,仍无法招募到足够的员工。51job这家中国最大的招聘网站在2011年为近40万家中国最活跃的雇主提供招聘服务,并因此成为纳斯达克市场上2011表现最稳健的中国股票之一。

当身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大公司、小企业们都在不约而同地考虑“产业转移还是产业升级”的前途时,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独生子女们正在对职场渐行渐远。这主要表现为工作不再是他(她)们人生中的最重要部分,但对工作带来的物质水平、乐趣和体面寄予厚望,并且对差距和不公平忍耐度低。与此同时中国老龄化的进程,使得企业在人才选择上余地趋小。

工资高去哪里)、“职场木乃伊”(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灰色技能”(会唱歌、酒量好、重视人际关系)、“考碗族”(不考到公务员饭碗不罢休)等可以看出,离职的最根本因素是职业取向上多元和权重的变化。冯丽娟的另一个解读认为,现象上,2011年雇主给付的薪资和创造良好工作场所的努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结果是,离职率仍在上升。长期、快速增长的经济节奏带给很多职场人持续的疲惫和压力,这使得在经济转型、放缓的增长时刻,看淡工作的情绪弥漫在各个年龄层的职场人身上。

值得关注的是,人才流向在发生悄然改变,外企在薪酬、职业前景和开放的管理文化的吸引力正在减弱。2011年,获得重金投入和市场占先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更舍得向人才和人力资源管理投资,他们在人才市场上大规模的招兵买马,并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由于不同投资属性的企业薪酬和管理水平差异缩小,流向国有和民营企业人才越来越多。相同甚至更严重的是,2011从不知名企业流出的人才更多,雇主品牌不为人知的企业在人才招聘和保留上面临更严峻的局面。

用工荒缓和,2012年上半年薪资上涨9.8%。

前程无忧在《2012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预测认为,2012年上半年各行业平均涨幅可达9.8%,预计继2011年,2012薪资增长的再次超过对来年gdp8%增幅的预测。

冯丽娟表示,这一看似违背经济原理的现象还将继续数年。决定员工薪酬变动的首要因素已经由企业内部的收入和利润,转为外部人才的市场供需。换言之,无论企业运营能力如何,只要用人,付薪水平就必须向市场平均值靠拢。

2011年至少21省份上调最低工资,平均增幅21.7%。十多个城市已经宣布明年最低工资提高10%以上。最低工资标准的大幅攀升拉高了企业整体的付薪成本。当然,最近两三年里,所有不断拉抬的成本,几乎都有房地产价格和物价的推动,也毫不留情地抬高了员工对薪水上涨的期望。

2011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5000美元,平均通胀5.8%,汇率上升5%。但是几乎所有的受访企业(96.1%)表示用人成本偏高或过高,63%的受访企业表示薪酬增长之快已经到了承受的临界点,此中多数为员工规模少于5000人的中小型企业。另一面,几乎所有的受访个人(98.4%)认为,2011年加薪后生活水平未得到实际增长,其中47.3%的人说,2011年的水平低于2010年。

留员工,甚至不能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她不无担心地说,如果不能有可持续的高利润,薪酬的高增长是很难长期维持的。要使雇主,特别占有绝对多数的中小雇主,保有用人和留人的积极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必不可少,即员工不能完全依赖薪酬满足生活基本所需,但目前的实际是,它又成为了企业用工成本的一大组成。

冯同时指出,用工荒在来年可能有所缓解。由于来自海外市场订单减少和节奏变化,困扰2011人才市场大半年的用工荒,在今年的第四季度因国际订单变短、变少而逆转。但是由于企业养不住人,也不敢养人,在订单来时缺工仍将成为常态。

裁员也招人行业景气主看地产。

临近年底,因为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再受冲击。中国企业裁员消息陆续传出。有外资、国企也有民营,有生产型企业、技术型公司、互联网企业也有房地产企业等。

但是与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不一样,导致裁员的原因,有受国际市场影响,出口和生产受挫,有因为风投断粮,无法维继的,有因为在过去两年过度扩张,但收益没有起色,进行断腕牺牲的……预计,2012年因局部市场或战略调整而进行裁员,但企业同时积极招聘的现象将会常见,而非2008年底企业运营全面收缩的残景。

冯丽娟说,由于2008年至今全球经济一直低迷,中国能存活的制造型企业都在致力提高产品的国内市场比重。由于今年国际市场突然变化,为降低出口贸易的依存度所作的生产调整也势必提速,引发并购潮和人才需求的结构变化。尽管不少制造型企业图谋产业转移,但可转移的市场不是缺乏运输和供货商网络,就是法律不全和工人的劳动效率差。而产业升级的难度更大,需要更多投资和工艺更高的产品。2012年的人才需求将更多源于技能和专业人才的缺乏,而非数量上的缺口。

2012全球经济可能陷入二次探底,但是像2009年通过政府投资振兴经济行为已无可能。由于中国经济、各行业的发展对房地产(包括商业地产)的依赖仍然严重,2010年房地产建设就占到gdp的13%,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景气度对于大宗商品需求、家庭消费、对外贸易以及基础工业的发展极其重要。比如今年年底家电行业的裁员主要因为出口锐减和房地产低迷导致的国内消费低迷。不过冯丽娟对此表示了谨慎乐观。她认为,当保障房和廉租房的政策得到有效实施,房地产消费中投资和投机成分被挤压到合理的比例,对房地产从紧的宏观调控将放松,房地产行业有望获得复苏,从金融到家庭消费等各行业也将随之起色。房地产行业的人才招聘也将带动其他行业的人才需求。的数据显示,2011房地产行业企业的招聘职位排行第二,仅次于计算机/通信/电子行业。

谁能得到加薪。

2012年的经济前景扑朔迷离,用工荒可能获得缓解,基于2011年高通胀水平和政府控制cpi的决心,2012的通胀率将下降,这一切都给薪酬管理带来更大的弹性。前程无忧的《2012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说,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在2011年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调薪,受到高离职率的压力,所谓调薪就是加薪。而2012年,受政策和市场的多元影响,以及企业自身的运营能力的分化,调薪将呈双向变动,这变动将主要发生在下半年。

2012年加薪首先倾向企业中离职率前两位--一线基层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前者加薪旨在提高一线员工收入的保障性(一线员工的绩效收入和加班费等占总收入比重很高),后者加薪则是由于技术人才长期供不应求。由于资本仍青睐高科技行业,比如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应用,人才对该行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紧要。2010-2011年间,这一行业的人才争夺和扩张已经白热化,2012年该行业的调薪幅度仍将超过10%。不过该行业的人才高消费也一直高烧不退,但是行业中的盈利企业不多,大量招人之后常隐含着裁员的风险。

冯丽娟提醒雇主加薪不同于年终奖,不能纯粹与员工绩效挂钩,对关键人才应以薪资的竞争力优先,其次以公平性为重。为减少薪资不断上涨的压力,采取分阶段调整是明智之举。另一方式:名义薪资涨幅很小,但是在企业收益良好时,多发几个月的薪资,在收益差时则发单月薪的做法过去只在国有企业,2011年在一些民营企业也实行了这一薪酬策略。同时,为增加员工粘性,企业需在改善工作环境方面增加投入,同时承担起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职责。

企业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精选_

日前,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nasdaq:jobs)发布《2013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报告称,2012年员工整体流动性略降,离职率平均为16.7%,2013年预计薪酬涨幅为8.6%,同比略有下降。可见,在不明朗的经济形势下,员工人心向稳,企业调薪趋于谨慎。该调研于2012年9-11月进行,共访问雇主3055家,员工4352人。高科技行业、房地产行业、消费品行业以及制造业四份行业报告同期发布。

制造业离职率持续高位。

2012年员工整体离职率为16.7%,同比2011年下降了7.7%。2012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招聘意愿有所下降,外部就业机会减少,导致员工跳槽意愿有所降低;此外,2012年很多企业为员工支付高薪的意愿也有所下降,而求职者对于未来薪资增长依然保持较高预期,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薪酬定位差异也导致不少员工处于观望状态,进而选择”卧槽“伺机而动。

低。对制造业而言,原材料价格上涨、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人民币升值导致企业出口压力增加等因素都给制造业带来了更大的成本和运营压力,一些中小制造企业下不得不进行员工人数的缩减以维持企业的生存,造成了该行业的整体人员离职率处于高位。

尽管员工整体流动性有所下降,但操作类员工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2012年,该类员工离职率高达23.3%。尽管考虑到经济增速回落,出口订单增长放缓等因素,此前比较严重的用工荒略有缓解,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在逐步减少、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预期在不断提高已是确定的趋势。此外,制造业的战略性迁移也导致了制造企业的员工持续性的地域流动,使得该类员工的离职率一直处于高位。

新生代离职率居高不下。

今年全国68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入市”,其中绝大部分是90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求职者步入职场,很多企业中的员工年龄结构也悄然发生着改变。调研发现,企业中85后员工比例越高,企业中员工的平均离职率也越高,如:企业85后员工所占比例为70%以上,员工离职率为21.9%,明显高于2012年员工整体离职率(16.7%)。新生代员工更注重自我实现,他们职业观念多变,对企业忠诚度较低等特点造成了这类员工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员工的离职率相对较高。

新生代员工跳槽频繁往往是由于自身的职业定位不清晰造成的。这往往需要企业进行针对性的人性化管理,提升新生代员工的职业责任感和企业认同感,帮助其更好的适应职场生活,提升新生代员工的稳定性,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控制招聘和管理成本。

“对薪酬不满“依然是离职主因。

2012年员工主动离职率为80.3%,同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企业中相对稳定的职能人员依然是行政人事、财务以及采购物流类员工,而生产工程类以及销售类员工的稳定性则相对较差。“对薪酬福利的不满意”仍是员工主动离职的重要原因。在物价不断上涨,生活成本明显升高的压力下,员工对薪酬福利的提升渴望依旧。此外,”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获得技能提升和良好职业发展空间“也是其关注的重要因素。

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认为,在经济振荡中,企业更应修炼内功,提振员工士气,为企业储备能量。在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企业也需转变思路,积极探索出更好的人才管理模式,合理控制员工离职率,加强企业关键人才的激励和保留。

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企业调薪也日趋谨慎。2013年企业预计薪酬涨幅为8.6%,同比2012年略有下降,整体调薪覆盖率也有所下降,预计2013年有21.5%的企业中调薪覆盖率不足50%,而调薪覆盖率在70%—90%的企业比例则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预计将会由2012年的25.9%下降至18.5%,表明企业调薪有收紧趋势,且将更集中于企业关键员工。受经济形势影响,很多企业为了抑制成本的快速上涨而降低了支付高薪的意愿,此外由于税收、社保、福利体系等方面的成本支出也给企业的运营成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从而导致企业对人力成本控制的关注度进一步增强。当然,cpi指数在2012年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也相对有利于企业降低薪酬涨幅预期。

在高人力成本时代,更多企业调薪希望“鱼“与”熊掌“兼得,既提升员工士气,又能控制成本,以便在成本控制和员工保留方面寻求更好的平衡。从行业来看,2013年不同行业调薪状况依然存在一定“贫富差距“。金融行业预计2013薪酬涨幅将达到10.4%,将领跑所有行业的薪酬调整。生物医药行业、房地产行业以及能源化工行业紧随其后,调薪幅度分别为9.2%,9.1%和8.9%。制造业预计2013年的薪酬调整幅度将为7.8%,这与该行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成本上升压力不无关系,更多制造企业将在2013年采取相对保守的薪酬策略。

非一线城市涨幅超一线。

从近几年薪酬调整幅度的变化趋势来看,非一线城市的调薪幅度略高于一线城市。预计2013年非一线城市的调薪幅度将为8.8%,而一线城市的薪酬调整幅度将为8.4%,略低于非一线城市0.4个百分点。

随着产业链向内陆地区迁移,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非一线城市开拓业务,非一线城市的人才需求数量不断增加,人才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从前程无忧统计的职位发布数量来看,2012年1—11月非一线城市平均职位发布数量为30多万个,而杭州地区在该时间段内的职位发布数量达到了将近100万个,约为平均职位发布数量的3倍,成都、武汉、南京及西安的职位发布数量均为60万以上,远高于非一线城市职位发布数量的平均值。可见,非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人才需求数量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促使非一线城市的薪酬水平在近几年出现了相对更为明显的增长。

前程无忧薪酬调查数据也显示,杭州、苏州、南京等非一线城市的薪酬水平在近几年的增长幅度非常明显,杭州地区的部分岗位的薪酬水平甚至与一线城市的薪酬水平非常接近。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政府政策的倾斜,和非一线城市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未来非一线城市的薪酬增长率很有可能继续领先于一线城市。

技术研发员工持续领涨。

对于不同职能员工而言,2013预计涨薪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虽然整体薪酬涨幅略有下降,但技术研发类员工“薪情“依然十分“稳健“,2013预计涨幅为10.1%,居各职能之首。在竞争压力持续增加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技术研发类员工是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企业在调薪上自然给予更多倾斜。

7.8%和7.6%,业务销售类员工的调薪幅度相对最低,预计为6.9%。

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分析认为,企业调薪是优化企业薪酬结构,提升企业薪酬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经济趋缓,企业调薪更需合理协调企业资源,确保企业关键岗位和紧缺岗位能够获得相对更高的调薪幅度,此外,加强非物质性的薪酬体系的建立,与调薪机制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员工激励与保留目的。

离职调研报告

凯斯琳·艾伦博士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企业创业学教授,她撰写了超过15本与创业相关德尔著作并且自己还亲自进行了一系列创业活动。除了与别人合作创立了四家公司,她还是纽交所公司的经理和科技企业创业方面的顾问。

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告别职场,奔向没有玻璃天花板、有的是更多自我掌控的全新生活。而且女性的离职创业比例高过男性:多了约33%,据亚利桑那大学20xx年的调研报告。

这种转变对任何人而言都没啥可意外的。然而对大部分女性朋友来说讨厌的是,要做出取舍很艰难。毕竟离开攀登到中途的职场阶梯,去外面打拼自己的事业,想要再回来重拾旧业就不容易了。

詹妮弗·奥弗霍特(jenniferoverholt)和a.c.罗丝(a.c.ross)从太阳微系统公司离职,两人的合作伙伴安妮·墨古娅(annemurguia)也曾在科技公司任职,三位女性都希望获得按自己的意愿工作的自由,过一种她们称为“平衡的生活”。她们成立了英迪科合伙人组织(indigopartners),这是一个由7位各具商业和市场营销战略专长的合伙人结成的松散联盟。或独立或组队完成项目。在英迪科里,没有职业女性痛恨的玻璃天花板,没有打卡计时,也没有固定休假。这份事业提供给个人极度的灵活性。

听起来很田园,不是吗?不过您是否能做到呢?而如果您打算抛开现职的话,又如何做出决定呢?本文就为您提供一个可以将这一切逐步深入的计划。

对您目前的情况做一份诚实的自我评估。每天醒来,您是否精力充沛去上班?工作时您是否能达成所愿?最难回答的问题来了:您是否愿意终您的职业生涯一直从事这份工作?如果你不能对以上问题给出一个饱满响亮的“是”,也许就是时候考虑一下其他选项了。

确认您有其他选项。即使您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还是应该常常给自己留下退路。如果您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就可能被迫呆在自己不喜欢的位置——而让自己每日如坐针毡。

成为专家。要给自己留有选择自由,您需要首先成为某方面的专家——最好是您已经很擅长并很乐意从事的事物。基本上,你要成为您专长领域内的知名人士。例如,如果您从事市场营销这一行,你要做到在人们寻求营销妙见时能想到找您。如果您拥有很强的沟通技巧,就要做到当人们需要优秀的演讲者时能想到你。

那么如何成为知名的行内专家呢?步骤是从某类工作中不断累积经验,然后开始撰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各类会议上表达自己的学识,参与本专业的交流圈子活动,对该专业学科的演讲报告人提问回应以自己的看法。

创造多元的收入来源。成为专家使您有机会创造多元的收入来源,这对确保您逃离糟糕处境的能力很关键。

一旦您开始发展出工资单以外的收入来源,就不再完全依赖于现职来维持生计了。而且当您有多处创收渠道,增加您的专业领域人际交流,多方接触就能让您的专业名声广为人知。

找出什么事对自己真正要紧。了无羁绊的时候,您会如何绸缪将从事一生的工作?会创立自己的公司吗?如果会,又是何种类型的?当人们抛去了先入为主的种种障碍,如金钱、放贷、子女、丈夫等等后,会对自己有一番怎样全新的认识呢?这种变化实在很令人惊奇。

趁在职的时候创业。要趁自己仍然在职的时候开始从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业。我曾打过交道的大部分新创企业都是在创业者自己还另有一份工作时开始的。尽量在每天工作之余想点如何创业的法子。

几年前我在一个发表演讲的'场合遇见了一位大型医疗保险公司的主管。在听取了我有关自我实现的演讲后,她自陈其实很想成为一名作家。“噢,那么是什么阻碍了你呢?”我问道。

很自然地,我又听到了惯见的冗长借口。我婉转地打断了她并问她是否有可能每天早起床一个小时并随便写点什么东西。她吃了一惊然后嘟囔道:“这样就行吗?”我告诉她,只要每天勤勉不懈地为自己的写作梦想花去一个小时,很快她就会发现自己想要的是更长久地写作,然后慢慢地到最后就能写出值得出版的作品了。

没错,过渡期并不总是容易扛过去的,然而最终按此步骤朝向自己的热切理想前进的愉悦和兴奋完全能补偿你的付出。

扣下扳机。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何时才算万事俱备可以做离职创业的人生重要一跃了。也许那一刻发生在你意识到自己在新事业上花的时间超过本职工作上时。也许你会决绝地告诉自己:“现在不决定,就永远没机会了。”重要的是,当时机真正成熟了,那就扣下扳机。

企业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精选_

员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具有调薪资格。

以深圳市2013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相关通知为调整幅度的指导原则。---整。

适用范围:考评结果为20%范围内考评成绩优异者计算方案。

调薪结果=4月薪资标*+整体水平调整)绩效调薪。

适用范围:重点调薪以外的所有符合条件员工。

参考指数及权重分配:

调薪结果=4月薪资标*+整体水平调整)绩效考评结果对应绩效考证结果对应表。

绩效基本=考核排名对应的调整基线*考核分数%。

年度调薪是指公司根据经营利润状况、发展需要和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问题。通常,企业通过年度调薪,主要有以下因素:

2、市场变化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人才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的薪酬结构只有在市场上具有足够的竞争力,才能留住既有的人才,并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外面的人才加盟。

3、物价指数因素。当通货膨胀时,原定的薪酬水平的购买力降低,如不进行调整,实际上相当于降低员工的收入水平。如不进行及时调薪,长此以往,员工必会另觅他枝。

4、企业赢利表现因素。当企业赢利表现良好时,通过恰当的调薪,将企业的经营成果与大家分享,员工才能保持---本企业的经营特点,针对不同层级、不同专业、不同职能,而制定多元化的调薪政策,是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制定调薪政策时,对于市场上相对紧缺的人才,应该给予特别的政策倾斜。而对于一般性人才的调薪,则根据市场一般水平即可。

在实施多元的调薪策略时,可设定不同的调薪类别,注明哪一类人员属于哪一类别的调薪。其类别设臵可考虑如下:

a类:市场因素调薪。

这类调薪人员调薪的主要因素是市场竞争压力,主要适用于现时工资水平低于市场值的关键岗位,如研发技术类人才或高级管理人才等;其目的主要是保持此类岗位在薪资市场上的竞争力。

b类:绩效因素调薪。

主要适用于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员工,比如销售类人员或面向顾客第一线的工作人员,通过将调薪与员工工作表现挂钩,其目的主要是奖励先进,鞭策---场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则可通过留意收集报纸、杂志、网络等关于薪酬方面的资讯,以作为调薪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相关的资讯还包括:当地的物价通货膨胀指数;当地的gdp增长;当地的法规要求;当地的劳动力市场走势等。

第二步,拟制调酬建议报告。调薪建议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本年度的调薪策略;总体调薪的比例及金额,并附原因及分析报告;调薪前后的变化;调薪的成本;以往的调薪纪录;调薪具体实施方案;调薪各项活动的时间进度表。

第三步,调薪沟通很多企业往往缺乏必要的调薪沟通。每年,当调薪比例由企业负责人确实之后,就直接下发至各部门经理,由各部门经理填写相应的调薪数据。这样,由于在此过程中沟通不足,从而引发大家对调薪的不理解,产生不必要的抵触情绪。调薪沟通会根据企业文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公司会将本年度的调薪理念向全体员工进---上应该做的工作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和希望。

准,担心结不到工资,所以在岗位上屡次出现作风不良现象,最后被辞退。

2、新进员工环境培养方面。

主要反映在食堂管理者现今依然采用90年代粗放式的管理手段。对员工缺乏耐心,批评教育以高压方式为主,人性化管理不够。对员工的关心和尊重不够,“愿干就干,不干快走”的话在管理人员口中使用频繁,根本不去考虑这种---极性不高,想尽各种理由推诿,一些不需要参训的管理者更是庆幸有加。大家浑然不知知识对于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培训讲师所交代的课余作业更是置之不理。

4、考勤管理方面:各食堂在员工考勤方面基本上能做到清晰和完善,暂未发现打人情卡现象。但在“排班、请销假手续、加班手续”等方面思想认识不够。认为此项工作是花架子、玩文字的游戏。素不知这些所谓的游戏也是人力资源规避劳动风险和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5、人事档案管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入职登记信息不详细。由于一线员工文化水平有限,在入职时不能对所需填写项目完整登记,各食堂经理为求职者代笔时,将很多重要信息忽略不计,如员工婚姻状况、紧急联系人、移动电话、申请日期和入职承诺签字。

2)劳动(劳务)合同的签订。在整---建立比较完善的日常考核机制,对当日员工的劳纪劳态未作点评。员工一段时间各方面表现良好时,管理层就积极申请为其加薪,以“资”鼓励;某一段时间表现不好的员工,管理层就开始酝酿怎样达到换人的目的、找人来接手。此种作风在大部分食堂都有存在,无形中加重了公司的用工成本和管理成本。

7、制度执行方面。4月14日、15日公司综合办分别就《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规定》和《食堂物资与报表管理的规定》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单位前组织食堂员工系统学习通知内容,并于4月18日前结合本食堂情况向公司综合办提交培训和整改情况报告。直至4月26日,仍有部分管理者无视文件精神,未按时上交整改报告。后电话告知,得到的结论却是经理本人都没有学习,更不谈组织员工学习。在此后的日常工作中依旧存在与规定相违背的现象发生,本人认为,如不及时制止这种思想,在公司未来的发展中,这种意识定然会起到---他们有的甚至这么讲:“辛苦的是我们,挣钱的是他们”“挣钱的不干活,干活的不挣钱”等等,总之是意见很大,加上近年物价上涨,更是增加了员工发这个牢骚的共性,继而相互埋怨和影响,最终使很多本来不会离开的人也离开了。很多人都在做自己个人得失的比较,现在在这个公司所处的工作环境、劳动强度、拿到的工资等跟其他的行业进行比较,如果感觉不合适就选择离开,最让人担心的是很多的老员工、老管理者也说出同样的话。在调查过程中还没遇到有哪位员工说对食堂,对自己的工作有感情而不愿离开的。

10、工作时间方面:除政府机关食堂外,其余学校、企业食堂员工作息时间相对比较繁杂。如何合理、有效的调配才能使员工工作做的开心,休息时间也能得以保证。

企业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精选_

《2009企业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报告说,2009年中国19个行业的员工离职率平均为15.9%,为2005~2009年的最低,其中it行业的离职率最高。

数据显示,2009年员工主动离职率也创下五年来的最低纪录,为7.87:1,占离职总人数的88.7%。而2008年主动离职与被动离职比率为16.3:1,即主动离职员工占总离职人数的94.2%。报告预期,2010年这19大行业的离职率将会上升,薪酬增长也将达到7.8%,远超过2009年5.1%的水平。

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企业经营业绩在2008年年底陷入最低点,这一变化也改变了薪酬增长和跳槽离职的节奏。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从“人才争夺”转向“人才培养”和“成本控制”。2007、2008年19个行业的平均离职率分别22.3%和23.1%,2009年只相当于2008年的70%。

调查数据显示,行业间的离职率差异并不明显。离职率最高的行业是高科技18.3%,离职率最低的行业是生物医药,为12.6%。但是职能间的离职率差异迥然:营销类岗位的平均离职率最高,达到29.9%,主、被动离职率比接近19:1;其次为技术研发类的岗位,平均离职类为26.6%;主、被动离职率比为13.6:1;生产类岗位离职率为14.1%,主、被动离职率6.5:1;行政类职位的离职率最低为6.2%,主动与被动离职率比为3.4:1。虽然此次调查数据与2008年营销类离职率38%,技术类33%等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离职率高低的排行与2008年如出一辙。

困难。如果考虑到通过一些非常手段迫使员工提出辞职等因素,那么实际主动离职率的比例更低。调查显示,基层员工的离职率和主动离职率最高,分别为29.2%和20.5:1;中层高管理和技术人员(主管/经理/总监)为16.5%和11.6:1,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副总裁/总经理/总裁)仅为7.2%和1.6:1。

但是调查也显示,尽管主动离职人数减少,但是员工对雇主的满意率却没有相应提高,而雇主对员工的满意度也呈现下降趋势。薪酬是员工的最大的不满,其次是不满于企业对经营状况的秘而不宣,排列第三的是企业对员工的关爱不够。而雇主对员工的不满多为工作知识和技能不足,敬业度和忠诚度。

分析认为,经济危机对职场人士的心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减薪裁员、内部调动、强迫休假、缩减部培训等等,虽然减少了企业人才成本,但也影响了员工士气,职场中人普遍存在状态低迷,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意愿不强。不过,根据以往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随着经济增长,员工离职率将逐渐回升,并可能在短时间出现跳槽高峰。

2010年加薪预期7.8%。

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2009年调薪幅度相比2008年跌幅逾50%,为5.1%。但欣慰的是,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在2010年预计调薪幅度、调薪次数等方面的预期都好于2009年。

调查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企业表示将在2010年增加人才管理预算。由于经济不景气影响而造成加薪滞缓的高科技、物流、贸易和机械制造等行业,将在2010年予以“补涨”。而未受影响的互联网、快速消费品等行业2010年的加薪幅度则等同于、甚至小于2009年。另对19个行业的200多家领先企业调查发现,在2009年凭借实力积极招聘和储备人才的企业,2010年的加薪幅度也较小。

由于对2010年的经济局势有不同的预见,一半以上的企业将保持甚至扩大员工现有薪酬中浮动比例,“绩优”的员工将获得更高的收入。同时,八成以上的企业称,在人才竞争中将首先考虑“加强雇主品牌建设”或者“扩大雇主口碑传播”,而不是“提高员工薪酬福利”。事实上,很多企业将2009年的业绩增长首先归功于“开支节省”、“国家政策”或“全球经济好转”,而“员工的努力和配合”的作用不明显。

2009年工资水平占gdp的8%,而国务院预测2010年的物价将达到5%。预计,2010年企业提供的薪酬将更具有弹性,同时将会根据业绩和物价指数的波动,多次调整员工薪酬。

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

人员流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适当的离职率对企业的发展和保持活力是有益的,但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仅更重视对员工忠诚度的塑造,同时也通过种种措施来保证核心员工的留驻,离职调研报告。然而,总会有人因对企业现状不满而选择离开,人员流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适当的离职率对企业的发展和保持活力是有益的,但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1、调查目的。

为了更加清楚全面的的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从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提高公司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度,使他们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改进公司管理模式使公司管理更加科学和人性化,实现公司可持续性的和谐的发展。

2、调查对象。

通过对本企业近4年的离职记录进行统计及进行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统计离职记录190份,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100%。完全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

3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国内外有关人力资源文献资料基础上,对问卷进行认真设计,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并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提出相关对策。

对于企业员工来说,离职相对较小,从时间、成本、组织工作量来说很方便。再而普查的结果更为准确。

1、员工离职原因。

从调查结果看,员工离职原因主要可分为薪酬水平原因(60%);薪酬的公平性或激励性原因(32.1%)、个人身体、志向或家庭原因(25%)、缺乏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34%)、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27%)、难以承受工作压力(25%)、个人性格与工作内容不相适应(10%)、团队氛围原因(20%)、办公环境原因(30%)、行业性质或政策原因(5%)。

在通货高度膨胀,cpi不断攀高的情况下,薪酬水平无疑成为员工离职的首要原因,占60%,薪酬的公平性或激励性原因占32%;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根据自身情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重新规划,其中选择缺乏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而离职的.占34%。

2、员工离职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员工的离职高峰期集中在第一季度,占总离职人数的53%,春节后成为员工跳槽的高发期,其后的三个季度中,离职率逐季下降。这成为一种普遍规律,不同岗位间差异性不大。

3、离职员工工作年限。

离职员工在本公司工作年限在4年以上的有11人,占6%;2-4年的有31人,占16%;2年以内的有48人,占25%;1年以内的有100人,占53%。工作在一年以内的员工辞职率比较高,工作在一年内员工思想不稳定,仍处于选择期,工作在2年以上员工相对比较稳定。

4、离职员工籍贯。

调查显示,离职员工籍贯为本地区有80人,占42.1%;在外地有110人,占57.9%,表明在企业中当地员工相对比较稳定。

5、离职员工文化程度。

离职员工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22人,占11.6%;初、高中的有28。

人,占14.7%;大专及以上有130人,占68.4%。企业中大专以上员工离职率较高,大专以上员工具有高等教育学习经历,很多人不愿意一直从事一线岗位工作,同时在积累经验后,工作经验为跳槽增加类筹码。

1、1年一般会出现在初涉职场未满两年的时间段。主要受尝试性就业心理的影响,很多人抱着“先找份工作做起来,不好就换”的心态开始第一份工作,或者想象这个行业或这家公司“不错”而进入企业,当发现环境、人际关系、工作责任和强度等不能适应时,便果断离职。

2、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迅速提高,对收入的预期也在提高。年轻、受过教育的员工对薪酬的期望值更高。由于专业特征强,多数企业不愿跨行业招募,而行业内人员的频繁流动又使企业不愿提供专业培训,提高薪酬成为招人、留人的最好手段。

3、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方式粗放,形式单一,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而很多干部是从技术做起,缺乏专门的管理沟通经验,导致部分员工带情绪离职。

4、专科以上学历人群离职率最高。经过两三年的成长,不少人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升值资本,希望拥有更大的职权。在中国,很多人认为如果不能在两三年里获得提升,那就意味着在这家企业的前途终结。这个年龄层的离职常常是为了寻求“升位”。

5、工作延点,没有节假日,正常的公休得不到保证,员工幸福指数下降。

1、改变管理方式。在“80后”员工日益崛起的今天,企业如果不能尽快转变管理策略,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人才管理危机。除了薪酬以外,员工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更加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更需要得到的是公司对他们能力的认可和肯定。

离职调研报告

人才的流动和流失,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用工的一大常态。随着中国企业在快速发展,个别行业离职率也逐年上涨。

xx年整体离职率超过28%,比xx年高出3.2%;员工主动离职率高达19.6%,比上年增加2.2%。这与全国经济下行,各行业加速转型有关。

通过对不同性质的企业离职率分析,民营企业离职率稳居第一,国企相对来讲职业环境更稳定。

xx年各行业在经济常态下,急剧变革。传统行业重组在即,门店销售、餐饮行业、零售百货、服装纺织等行业受冲击尤为明显。高新技术产业走轻资产、知识型道路,离职率相对较低。

与上年相比,旅游/酒店、快消、贸易、金融行业离职率增长幅度均超过20%。

一线生产操作岗位离职率高,企业转型任务重。

受经济转型的影响,传统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退出中国市场。生产操作、销售、工程建设等职位离职率超过30%;信息技术,行政,财务岗位则较稳定。

主管、专业经理、专员、助理等层级离职率超过20%,其中主管和专业经理层离职率高达四分之一。同时总监和高层离职率也将超过10%。

毕业生缺少职业规划,入职一年离职率高达35.4%。

工作年限低于3年的离职率保持在30%以上。90后上班族稳定性差,“频繁跳槽”成为其职业特征。

总体来看,员工主动离职率远远高于被动离职率。超过半数的员工离职原因,主要集中在薪酬缺乏竞争性和职业前景受阻。

被动离职原因主要集中在员工无法胜任和绩效不佳两方面。

离职调研报告

人员流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适当的离职率对企业的发展和保持活力是有益的,但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仅更重视对员工忠诚度的塑造,同时也通过种种措施来保证核心员工的留驻,离职倾向调研报告。然而,总会有人因对企业现状不满而选择离开,人员流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适当的离职率对企业的发展和保持活力是有益的,但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1、调查目的。

为了更加清楚全面的的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从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提高公司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度,使他们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改进公司管理模式使公司管理更加科学和人性化,实现公司可持续性的和谐的发展。

通过对本企业近4年的离职记录进行统计及进行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统计离职记录190份,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100%。完全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

3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国内外有关人力资源文献资料基础上,对问卷进行认真设计,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并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提出相关对策。

对于企业员工来说,离职相对较小,从时间、成本、组织工作量来说很方便。再而普查的结果更为准确。

1、员工离职原因。

从调查结果看,员工离职原因主要可分为薪酬水平原因(60%);薪酬的公平性或激励性原因(32.1%)、个人身体、志向或家庭原因(25%)、缺乏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34%)、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27%)、难以承受工作压力(25%)、个人性格与工作内容不相适应(10%)、团队氛围原因(20%)、办公环境原因(30%)、行业性质或政策原因(5%)。

在通货高度膨胀,cpi不断攀高的情况下,薪酬水平无疑成为员工离职的首要原因,占60%,薪酬的公平性或激励性原因占32%;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根据自身情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重新规划,其中选择缺乏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而离职的占34%,辞职报告《离职倾向调研报告》。

2、员工离职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员工的离职高峰期集中在第一季度,占总离职人数的53%,春节后成为员工跳槽的高发期,其后的三个季度中,离职率逐季下降。这成为一种普遍规律,不同岗位间差异性不大。

3、离职员工工作年限。

离职员工在本公司工作年限在4年以上的有11人,占6%;2-4年的有31人,占16%;2年以内的有48人,占25%;1年以内的有100人,占53%。工作在一年以内的员工辞职率比较高,工作在一年内员工思想不稳定,仍处于选择期,工作在2年以上员工相对比较稳定。

4、离职员工籍贯。

调查显示,离职员工籍贯为本地区有80人,占42.1%;在外地有110人,占57.9%,表明在企业中当地员工相对比较稳定。

5、离职员工文化程度。

离职员工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22人,占11.6%;初、高中的有28。

人,占14.7%;大专及以上有130人,占68.4%。企业中大专以上员工离职率较高,大专以上员工具有高等教育学习经历,很多人不愿意一直从事一线岗位工作,同时在积累经验后,工作经验为跳槽增加类筹码。

1、1年一般会出现在初涉职场未满两年的时间段。主要受尝试性就业心理的影响,很多人抱着“先找份工作做起来,不好就换”的心态开始第一份工作,或者想象这个行业或这家公司“不错”而进入企业,当发现环境、人际关系、工作责任和强度等不能适应时,便果断离职。

2、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迅速提高,对收入的预期也在提高。年轻、受过教育的员工对薪酬的期望值更高。由于专业特征强,多数企业不愿跨行业招募,而行业内人员的频繁流动又使企业不愿提供专业培训,提高薪酬成为招人、留人的最好手段。

3、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方式粗放,形式单一,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而很多干部是从技术做起,缺乏专门的管理沟通经验,导致部分员工带情绪离职。

4、专科以上学历人群离职率最高。经过两三年的成长,不少人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升值资本,希望拥有更大的职权。在中国,很多人认为如果不能在两三年里获得提升,那就意味着在这家企业的前途终结。这个年龄层的离职常常是为了寻求“升位”。

5、工作延点,没有节假日,正常的公休得不到保证,员工幸福指数下降。

1、改变管理方式。在“80后”员工日益崛起的今天,企业如果不能尽快转变管理策略,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人才管理危机。除了薪酬以外,员工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更加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更需要得到的是公司对他们能力的认可和肯定。

《离职倾向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离职调研报告

人才的流动和流失,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用工的一大常态。随着中国企业在快速发展,个别行业离职率也逐年上涨。

在xx年初,众达朴信数据部门针对xx年离职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635份。本报告对xx年离职率数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汇集了众达朴信专家顾问团队的专业指导和建议,希望可以帮助企业在xx年制定出合理的人才保留规划,使企业和员工达到双赢。

xx年整体离职率超过28%,比xx年高出3.2%;员工主动离职率高达19.6%,比上年增加2.2%。这与全国经济下行,各行业加速转型有关。

通过对不同性质的企业离职率分析,民营企业离职率稳居第一,国企相对来讲职业环境更稳定。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国企深化改革,这一局面有望被打破。

xx年各行业在经济常态下,急剧变革。传统行业重组在即,门店销售,餐饮行业,零售百货,服装纺织等行业受冲击尤为明显,离职率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高新技术产业走轻资产,知识型道路,离职率相对较低。

与上年相比,旅游/酒店,快消,贸易,金融行业离职率增长幅度均超过20%。

受经济转型的影响,传统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退出中国市场,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前提。生产操作,销售,工程建设等职位离职率超过30%,相对而言信息技术,行政,财务岗位较稳定。

主管、专业经理、专员、助理等层级离职率超过20%,其中主管和专业经理层离职率高达四分之一。同时总监和高层离职率也将超过10%。

工作年限低于3年的离职率保持在30%以上。90后的新生代上班族,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稳定性差,“频繁跳槽”成为其职业特征。

总体来看,员工主动离职率远远高于被动离职率。超过半数的员工离职原因主要集中在薪酬缺乏竞争性和职业前景受阻。

被动离职原因主要集中在员工无法胜任和绩效不佳两方面。

离职调研报告

临时员工要面临着一个不同于永久员工的现实,他们必须问自己:“我的下一笔钱从哪儿来”,不像永久员工可以定期获得薪水。所以不要假设临时员工会高兴地等到合同结束后才开始寻找新的工作,如果你这样想,你将经历更大量的离职率。所有的员工都在寻找保障,如果他们不能从这个雇主那里得到,他们就去寻找能提供保障的下个雇主。

相对于永久性员工,临时员工通常情况会被企业区别对待,比如企业在培训课程、社交活动和内部交流的过程中将临时员工排除在外等。不管劳动合同的形式如何,所有的员工都在为企业贡献着价值。像大多数员工一样,临时员工也渴望有归属感,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越强,就越有可能性拥有更好的生产率。

下面是减少临时员工离职率的方法:

1、在任何合同的中点自动的建立一个“下一步”讨论,然后再寻找随后的中点直至合同结束。比如一个半年的合同,首次讨论应该是第三个月结束后,第二次讨论是接下来的一个半月后,第三次讨论是接下来的三个星期后,第四次讨论是接下来的十天后,每次讨论,都要为员工提供更多未来机会的细节。

2、坚持对你的劳动力储备库进行调查,为你的雇主提供反馈,让他们知道未来如何吸引和保留优秀的临时员工。比如你可能发现你的雇主在圣诞聚会和员工社交活动的时候把临时员工排除在外,而这样做又能增加临时员工的敬业度,就要把这种情况反馈给你的雇主。

3、为雇主提供临时员工的参与步骤,比如一个将新工人引入已经建立的团队的计划。

离职调研报告

人员流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适当的离职率对企业的发展和保持活力是有益的,但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仅更重视对员工忠诚度的塑造,同时也通过种种措施来保证核心员工的留驻。然而,总会有人因对企业现状不满而选择离开,人员流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适当的离职率对企业的发展和保持活力是有益的,但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员工离职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普遍性的因素有哪些?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员工离职原因又有哪些差异?20xx年,fesco针对企业员工离职状况开展了调研,以期对企业人才的选用育留提供依据。

本次调研对象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招聘与离职管理的经理或相关人士,数据收集时间为20xx年11月-12月。调研共收集有效样本414份,分布在不同资本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组织中,可以综合反映出20xx年国内企业员工流动及人才保留状况。

从调研结果看,20xx年企业员工表现出了较高的流动性,市场50分位水平已达到16.3%,其中主动离职率水平为13.7%,被动离职率水平为2.6%。

从三个有代表性的行业(房地产、高科技和制造业)离职率情况来看,制造行业离职率最高,其市场50分位水平已达到25.5%,较高水平甚至已接近四成;而处在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行业,上半年离职率也高达16.5%。

在通货高度膨胀,cpi不断攀高的情况下,薪酬水平无疑成为员工离职的首要原因,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重新规划。从调研结果看,员工离职主要可分为薪酬原因、个人原因、公司管理原因、企业发展原因和团队氛围原因五类。其中薪酬原因主要是薪酬水平和薪酬的公平性或激励性;个人原因主要是个人身体、志向、家庭或深造,缺乏或丧失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等;管理原因主要是管理方法不当;企业发展原因则主要涉及公司经营和政策方面因素。

如上所述,可以对员工的离职原因有了一个方向性的了解,而不同层级、不同司龄和不同工作职责的员工,诱发其离职的主要原因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经理层级员工,除了薪酬水平原因外,离职的主要原因更多的与公司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自身承受的工作压力有关,而由于个人原因选择离职的经理层员工则相对较少。对于主管层级员工,离职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或丧失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另外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和团队氛围问题所占比例也较高。对于基层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身体、志向、家庭或深造等原因。另外,缺乏或丧失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和薪酬的公平性、激励性问题,也是影响一般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

对于管理类员工,除了薪酬水平问题,离职则主要是薪酬的公平性或激励性原因和个人身体、志向、家庭或深造等原因。对于职能类员工,因为薪酬水平离职的很少,他们离职主要是个人身体、志向、家庭或深造等原因,另外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个人性格与工作内容不适合和难以承受的工作压力也是他们离职的重要原因。而技术类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包括:薪酬水平、个人身体、志向、家庭或深造等原因、薪酬的公平性或激励性问题和缺乏或丧失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生产类员工离职时首要考虑的是个人身体、志向、家庭或深造等原因,其次才是薪酬水平。另外,感觉缺乏或丧失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也是生产类员工离职的重要原因。

从调研结果看,员工的离职高峰期集中在第一季度,接近50%。春节后成为员工跳槽的高发期,其后的三个季度中,离职率逐季下降。这成为一种普遍规律,不同群体间差异性不大。

从调研结果看,企业在员工保留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以开展离职访谈为主,同时借助内部满意度调研和实施重点人才保留与激励措施来达到保留员工的目的。

在“80后”员工日益崛起的今天,企业如果不能尽快转变管理策略,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人才管理危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发现,除了薪酬以外,员工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更加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尤其对于入职1年以下的一般员工而言,他们是离职的高危群体,企业需要特别关注。这个时期的“80后”们,更需要得到的是公司对他们能力的认可和肯定,对于管理层来讲,改变管理中的方式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引用袁岳老师的感叹,新生代的员工会这样说:某某童鞋,欢迎你来做我们主管,今天你的管理发言,没装,很好,特别提出表扬,希望你再接再厉哦,千万不要变成我们袁老大那样哦,我们现在都不太喜欢他了。

要合理降低新生代员工的离职率,从改变对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方式做起。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供大家参......

1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希望对大......

离职调研报告

公司下属房产板块,具体包括工程部、预算部、招标办、人力行政中心、财务中心、总经办、产品研发中心、策划部。本分析报告数据未包括商管公司。

(二)分析目的。

1、通过对月度、年度员工离职率及原因的分析,及时掌握公司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的流动状况。

2、通过对各层面的离职分析,总结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以此发现公司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

1、分析数据来源。

本分析报告涉及的离职数据,均来自于公司各月份的人力资源报表。

2、计算方法。

为更全面地反映20xx年度员工的离职情况,本部分将从年度离职率、月度离职率、各岗位序列离职率、各职务等级离职率等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年度离职率(总体离职率)。

20xx年度总体离职率=48人/(58人+75人)_100%=36。0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年度总体离职率呈现偏高,已超过公司发展中正常的人员流失率(30%)。因公司新开发项目启动,20xx年新进人员75人,比年初公司总人数增加了一倍,且本年度新进人员离职率为30。6%。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导致公司总体流失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各月份离职率。

从以上数据上看,公司在20xx年上半年度离职率较低,下半年度离职率呈现明显偏高趋势。其中,在1月、2月、5月、10月及12月这五个月份的离职率均未超过4%,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受临近春节人才市场需求量不大、年终奖金发放等因素影响,员工在1月、2月离职的愿望不强。第二,公司分别在本年度3月、9月组织了大规模的人才招聘会进行了大量的人员补充,受此因素的影响,在4月、5月及10月的离职率呈现偏低的趋势。

同时,公司在3月、8月、9月及11月这四个月份员工的离职率明显偏高,离职率均超过10%。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在3月份,本地区房地产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数量明显上升,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成都主要媒体均出现大篇幅的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招聘。受此因素的影响,公司在3月份出现员工离职率明显偏高的趋势,其离职人数已远远超过1、2月份离职人数的总和。

第二,受公司内部各因素影响,公司在8月、9月两个月均表现出离职率再度上升的趋势。在9月公司组织的大规模招聘,也受此因素的影响。

(三)各岗位序列离职率。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流程,本部分将公司各岗位划分为管理类、工程类、策划类三个岗位序列,以便于对公司各岗位的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管理类包括人力行政中心、财务中心、招标办及总经办,工程类包括工程部、预算部,策划类包括产品研发中心、策划部。各岗位序列的(年度)。

从数据上看,公司管理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最低,而工程类、策划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明显偏高,其中策划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已超过公司的总体流失率。可见,公司业务类人员的流失率已远远超过职能类人员的流失率。对一个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此种人员结构流失极为不合理的现象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各职务等级的离职率。

为便于对人员离职率的分析及统计,本部分将公司的职务等级分为中高层人员及员工两大部分,其中,中高层人员指各部门负责人及以上,从数据上看,在公司总体离职率偏高的情况下,公司中高层人员的离职率也呈明显偏高的趋势。其中,在20xx年度总监级人员的离职总人数为4人,占中高层人员离职率的50%,该部分离职人员中以策划类总监离职表现的尤为明显。可见,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稳定性不高,以致出现策划部门频频“换帅”现象。

离职率调研报告

(一)总体发展现状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离职调研报告

员工离职一直是造成企业内部波动的重要原因,用人单位也并不希望人才队伍不断“飘摇”和更迭。

日前,由北京中外企人力资源协会调研的20xx年员工离职率调查报告出炉,报告对协会超过100家会员单位去年全年的离职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其中得出了目前企业的离职率在13%的结论,而通过调研分析了离职的主要原因、离职高发群体和高发期、本科生易离职等调查结果,广大企业和求职者从中可以把握人才流向的一些重要脉搏。离职的三大主因由于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变化,不同的阶段造成人才离职和更替的原因也不尽相同。那么近一个时期,是哪些因素成为影响“人心思动”的主导因素呢?通过这次调查报告显示,“更好的发展机会”、“家庭、健康等个人因素”以及“对薪资福利的不满”是排名前三位的造成员工离职的原因。

调查分析显示,由于目前企业发展迅速,造成求职机遇和人才流动的频繁。这也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去遴选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位。智联招聘职业顾问郝健说,现在是产生机遇的时代,每个人谋求自身价值和发展的空间也大大增加,“奔前程”而且奔个好前程是个人的头等大事。因此,既然社会能够提供出更多的发展机会,自然人才流动会相应增加。但是,这种流动也需要合理性,例如“扎堆”式的集中向某些热门行业或职业拥挤或者大量的跨行业跳槽,则都是不正常的离职流动。

另外,现今竞争激烈,人才面临的各种压力都非常大,也的确会有人出现“不能承受之重”的情况。而“对薪资福利的不满”产生的离职始终都是员工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离职高发期的两大时段企业的发展都是长远的建设和规划,因此人才队伍建设同样是需要时间的。而从此次离职率的调查显示,工作2-3年后的员工人群是离职的第一个高发阶段,而比较新的动向是在工作7年后的员工人群呈现出第二个易离职的高发时段。因此,企业在进行人才培养规划的时候,需要格外关注。调查结果显示,工作2-3年的员工离职率最高,达到了33%,而工作年限超过5年则呈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在工作7年以上的员工离职率达到了16%,特别是在制造业员工离职率则超过了20%,呈明显增长的态势。本科生离职率偏高,工资是“诱因”在此次调查报告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科学历的员工与其他各种不同层次学历的员工比较,是容易离职的一个群体。其离职率在服务行业和其他行业类的调查中均超过了60%,即使在制造业中也达到了31%,大大高于以往认为容易发生离职的低学历专科生群体。专家认为,工资是本科学历员工高离职率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层次的员工呈现出工资越高,员工离职率越低的特点。员工离职率低的企业,其年平均工资一般都明显高于离职率高的企业平均工资的一倍以上。人力资源专家李宏飞认为,本科学历的员工易离职,首先因为这个群体的数量比较大,就业人数高于研究生、博士等高层次的就业求职群体,略低于专科生的群体。但是目前的就业实际情况是,本科生往往在求职中所谋求的职位都会低于预期的理想职位,的确也有不少学生出于就业的压力不得不暂时选择中低层次的职位。但在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历后,本科学历的员工普遍会去谋求争取更合适的职位,换言之,他们的提升空间和潜力以及自身向上发展的动力都是最大的。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过于关注实际收入待遇,也使本科生的离职显得有些盲目和浮躁。这是大大不利于自身职业发展的弊病。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供大家参......

1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希望对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